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专业化发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5: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专业化发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专业化发展论文

篇(1)

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狠抓统防统治工作落实。

(2)社会化管理是保障

①运行模式和职责

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开展工作,建立统防统治示范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防治和一般承包防治以及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治,县级植保部门,镇乡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引导、协助专业合作社搞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新农药试验示范,防治效果和产量评估工作。公司或合作社具体负责实施地点以及示范点涉及的村组数、农户数和实施面积情况的统计,并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书,合理收取施药作业费用,负责组织机防手,提供防治农药,开展承包防治,并在每次防治后要及时通知植保部门开展防效评估。

②规范管理制度

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植保部门积极指导和帮助防治组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流程、规程等上墙公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建立登记备案,对服务合同(协议)签订、从业人员资质、技术条件、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对开展防治区域内的村组、农户以及开展防治用药等情况张榜公示。

(3)部门配合是基础

强化资源整合,集中人力物力、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使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增添了新的活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在病虫害发生达药剂防治指标时,能快速的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三统一”的形式,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时间集中施药,确保了防治效果显著,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4)植保实用技术是着力点

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对象,用药品种,用药时间指导开展防治,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田间绿色防控技术、新型植保器械和安全施药技术,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效益。

(5)企业、合作社参与是推手

目前我市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

①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型

这一类主要是由种植业、农机等专业合作社以及一些协会和小型个体农药农药经营户,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提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占总体构成的75%左右。

②企业型

由农药经营企业购置机动喷雾器、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农药销售服务,同时还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点总体构成的15%左右。

③应急防治型

这类主要是应对在大范围发生的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由县植保站组建的专业机防队,主要开展对公共地带的公益性防治服务,占总体构成的10%左右。各地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方式上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代防代治

占总体构成的80%左右,专业化防治组织为服务对象施药防治病虫害,收取施药服务费,一般每亩收取5~10元。农药由服务对象自行购买或由机手统一提供;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服务对象之间一般无固定的服务关系。

②阶段承包

占总体构成的15%,专业化防治组织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承包部分或一定时段内病虫害防治任务。

③全程承包

占总体构成的5%,专业化防治组织根据合同约定,承包作物生长季节所有病虫害的防治。开展全程承包与阶段承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均在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时间集中施药,防治结束后由县植保部门监督进行防效评估。上述可以看出由于企业、合作社的参与,通过有偿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规模化和规范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现代农业生产性技术服务,有效解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普及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农民增收是目标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出现,既解决了农村缺劳力、缺技术的矛盾,又提高了防治效果,防治效益,防治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据2013年在余庆、凤冈、道真、习水4县实施的水稻、茶叶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和一般承包所涉及的16个镇42个村调查统计,受益农户6987户,户均受益832.08元,调动了受益农户的种田各级性,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我市近几年在推进和发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键词:农业发展;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7)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方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较好地解决了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突出问题,防治病虫日趋困难等方面的难题。

②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统一、快速、高效、准确的防治,极大的避免了“漏治一点,危害一片”的现象出现,最大限度的减少病虫危害损失。

③推进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污染。

④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出现,大大降低培训面,增强培训效果。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组织数量较少,我市成立的230个防治组织中真正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只有38个,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2)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不高,群众自觉参与意识不够。

(3)专业化合作社组织服务范围窄,服务内容单一,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风险大。

(4)以代防代治为主的防治组织,仅能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无法确保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谈不上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益,降低防治成本;机手赢利不足,服务愿望不强;不便于技术部门开展培训、指导和管理。以承包防治为主的防治组织其组织管理较为费事,收费较为困难,容易产生纠纷;机手流动性较大,增加培训难度。

(5)扶持政策有待加强。目前我市有部分县、市(区)在此项工作上力度不够,每年仅靠中央、省、市下拨的专项资金来维持工作运转,难以满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需要,难以调动农民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6)抗风险能力较弱。防治组织在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病虫害,以及农资价格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治成本核算,影响了承包服务收益和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

3打算和建议

(1)在支持环节上,突出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2)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阶段承包、全程承包服务。

篇(2)

终身教育理念主要是说贯穿每个人一生过程的是教育,没有人能够在年轻时候就拥有一生享用的知识。幼儿教师面临的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以及终身教育的行动。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所有的人一样,幼儿教师获取知识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个需要学习的时代,幼儿教师想要长久的生存,必须也要经历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改善,幼儿教师的陈旧观念即将被重新确定,教育体系中将纳入“校内、校外教育;职前、职后教育”。

1.2幼儿教师建立坚实的合作意识

幼儿教师的发展,依靠的是所在的教学环境,通过平时工作上的互补与合作,幼儿教师可以很好地完善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进而增加教学的效率。同事之间的学习和相互交流、资源成果的共享,都能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的绩效有明显的提高。

1.3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端正教学态度,同时保持与同专业人员的联系,了解全国各地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况,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1.4幼儿园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在精神上的激励与评价偏多一些。旧的制度存在着许多漏洞,体现在评价的方法、主体及内容都比较单一,评价的最终结果对于实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想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就要建立一套幼儿园改制的相关改革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幼儿园领导独自评价模式,实行幼教老师的互评,同时也要让家长参与进来,其内容也要实现多元化。

2学前教育专业化在幼儿园和个人的发展中的意义

2.1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是树立幼儿园良好形象的根本

如果幼儿园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在众多幼儿园园所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幼儿园发展潜在的巨大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地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重视早期教育的发展。假如幼儿教师不能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能提高,也就得不到孩子家长的认同,势必造成生源的流失。

2.2幼教老师专业化的成长是必然的

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终身教育,在这种趋势下,所有教育工作者取得进步和提高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接受教育,这不仅是今后维持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的一种需求。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教育及远程教育这些新形式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

3学前教师专业化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3.1职业放松现象明显,敬业精神缺乏

幼教老师只有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事实上职业放松的现象却尤为突出。一部分幼教老师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出现了职业放松的现象,这就影响了平日的工作、生活和心理。针对孩子们的世界会出现出其不意的问题,不进行自我检讨,只是凭借着经验来解决,导致幼教老师们感觉身心疲倦,没有了成就感,从而出现职业放松的现象,影响了他们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

3.2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完全赞同幼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的作用,也对幼教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专业的幼教老师,不但要具备关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有关幼儿教育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熟练的互动技巧。由于幼教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所以幼教老师不仅仅只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师傅,同时还要担任例如促进者、护理者以及参谋等不同的角色。现在我们缺少一些有关于幼教的职业培训和提高实践效率的机构和机制,导致许多幼教老师不仅专业知识不牢固,而且专业的技能匮乏,在教育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也有着严重的不足。

篇(3)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依托于网络视频,开展主题研讨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网络主体研讨,是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大创新,学科专家选择目前教学改革中最受热议的话题进行研究。学员可与他人共同研究或自主研究,也可与学科专家急性课题研究。学员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后在轻松的研究环境中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可编写自己或团体的研究报告、研究心得等,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贯穿着学科专家的引导,在研讨最后学科专家可帮助学员总结学习经验,并对学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点评、鼓励帮助推广等。将价值含量高、丰富教学经验转为研究成果成为网络平台的共享资源,在无形中加速了新型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快速的产生社会效益。依托于网络视频开展主题研讨的方可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放置与理论层次进行研究,将理论引入实际,从而提高学员教育理论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加速教师从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质的飞跃。

(二)依托于教师博客,积极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博客是各个学科年级的教学通过网络博客技术,以文字等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经验等上传至博客共享。跨越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将教师个人是知识显露出,使之共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均深刻的了解到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在网络平台中应侧重于网络博客部分的构建和完善。学校可往以下两点进行推动构建,第一,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购置一款性能优越的电脑作为网站服务器并创建校园教师博客网站。第二,在校内加大校园教师博客网的宣传力度,并鼓励教师在网络上注册,创建个人博客。校园教师博客网不仅是教师电子版的教学日记,他与传统日记相比更易于交流,传播迅速,并且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经验并不是只依靠时间的累积而成的,也是教师经过许多的反思后得到的教学经验,是教师一生的宝贵财富。教师博客与一般的教育论文相比更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太多的约束限制教师。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因此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三)依托于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依托于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教师合作研究的方式,将教师团队精神最大化发挥,通过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等开展备课。备课时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进而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集体备课创造了可能,在教研论坛中开展集体备课是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一项重大突破。该模式的优点为:在备课平台中。教师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与其他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最大程度上的弥补了备课时间、资源、人员等方面的不足。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论坛是一个开阔的空间,可以无限制的进行更贴,主题也可随时的并未修改,也就是说网络备课可以无限延伸。这种方式跨越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阻碍,同时扩大了集体备课的辐射面,提高了参与教师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4)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性低是长期困扰德育的问题,也一直为多方所诟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1德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随着教师的产生而同时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提出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师专业化应该如何界定,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当然,国内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部分学者都强调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基本内容。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提高中小学生教育效果的基础。

在教师专业化成为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这一大背景下,德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开展德育的基本途径,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自然是应有之义。

1.2德育课的特殊性要求专业化的教师所谓的德育课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的。德育课与其他课程,诸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对人的态度和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的引领和转变,不同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因此,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到德育课堂上。德育课的课程与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这样,德育课教师必须具备与其相应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满完成教学目标。

1.3小学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现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各门德育课教师多由专业对口的师范生组成,小学阶段的德育课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多为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1.3.1教师队伍方面小学品德课教师绝大部分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专职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较少。2006年,江西省针对农村骨干教师德育课程班全体学员、九江市市直小学及十三个县(市)区小学的德育课程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11%为专职教师,这些专职教师除个别是因为年龄大受学校照顾只带德育课程外,其他多为学校领导或德育处主任;89%为兼职教师,兼职学科多为语文、数学。这些兼职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固定的品德课教师,而且常常受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而接受调整。他们当中接受职前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层次较低,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上岗。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德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加上德育专业知识缺乏,不利于德育课程的教学。

1.3.2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教师对课程的理性认识和把握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但是不少教师不了解德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也没有认真学习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虽然大多数教师明了德育课的性质,但缺乏开展综合课程的经验,在内容处理、目标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手段的选择等方面,多沿袭以往的其他课程的做法,专业化程度不高。

1.3.3教师的专业执行力教师的专业执行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具体实施的各个方面。调查发现,教师在备课环节主要还是依据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教学方法也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讨论方法;教学场所多局限在教室,很少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或是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在教学评价方面,多沿袭纸笔测验,或是评印象打分等量化的、不规范的方式。

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德育课教师是否有特殊的素质要求,在理论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实践中,小学德育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即德育课教师无需特殊的素质。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德育课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诸多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对于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奠基时期,小学阶段德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部分。其中专业知识包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专业情意则主要关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在构建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时,除了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外,我们尤其强调德育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以利于其开展教学,并以其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师应该针对新课改以来的课程与教学要求,在课程理念、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学习。

三、德育课教师德育素质的获得与提升德育课教师的德育素养的获得与提升是教师教育(职前和职后)和教师个体自我修养的结果

现实的教育生活是丰富而复杂的,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教育经验的丰富,教师的德育素养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3.1教师教育

3.1.1职前教育阶段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大德育,一般认为,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进行德育的专门人才。但这些人才多流向中学。建议增强专门针对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德育课程的师资培养。对于这些对口的德育课师资,同样应该加强道德教育的理论学习,使他们对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均应有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注重各领域学习的针对性,各不偏废。在课程设置上,建议丰富有关道德发展、道德教育和教育专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同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师德底线,使未来的教师队对教育专业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正确而明晰的认识。

3.1.2职后继续教育入职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培训和外出进修等多种途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培训时应紧扣当前德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除了关注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外,还应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学习;针对道德课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而且在培训时间、内容、方式和考核形式等多方面应更具针对性。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保障教育经费,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线德育教师有更多机会到高校教育学院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专门的德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

3.2教师自修除了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和进修,德育课教师提升德育素质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自我修养。这里提出教师提升德育素养的三个策略:

3.2.1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要圆满地实现德育目标,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对于实施德育有一种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激发起德育主体内在的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和德育素养的动机,以此激励和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就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从而形成其践履师德和进行德育的巨大动力。

3.2.2提升德育研究能力德育研究不仅仅是专业的德育研究者的工作,要科学地开展德育活动,一线教师除了理解和运用已有的道德发展心理学、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德育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要掌握德育研究方法,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德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教师才能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持分析和批判的态度,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带有观察和反思的视角,不断地探求适合自身的德育模式。

3.2.3注重实践与反思教师的德育素质直接决定了德育活动的效果。教师对道德的体认和反思对于提升个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德育实践也是检视其德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最好途径。正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才能更加丰富和深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自觉的反思意识、能力和习惯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惟此才能实现“实践———反思———实践”的良性循环,教师也才能收获学生进步和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篇(5)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篇(6)

其一,电视剧占据收视黄金时间,电视剧播放时间有延长趋势,电视剧竞争激烈。今年五个频道除体育健康规定不能播放电视剧以外,其余都设有2-3个剧场,比往年有所增长。以经济生活频道为例,最初的经济生活频道不播电视剧和文化类节目,专门设置经济服务类节目,2002年节目表显示15∶30-17:10重播电视剧,19∶55-21∶55播放2部电视剧;双休日增设夫妻剧场、双休剧场和早间电视剧,时间长约9个多小时。2003年电视剧(周一至周五)播放提前:15∶00-17∶00(重播),19∶35-21∶45,并且增加了17∶00-

17∶50新一档电视剧。2003年钱江都市甚至设置了都市早间剧场、都市午间剧场、都市休闲剧场(下午)、娃哈哈剧场、都市剧场五个剧场。这些与电视剧的市场效应和频道争抢受众的策略不无关系。从广告上看,电视剧仍然是各个频道的主要广告来源,惟一一个不播电视剧的体育健康频道几年来的广告收入一直处于劣势。

其二,大多数栏目定位没有窄播意识,大众化和高收视率仍然是必然的选择。如教育科技频道走的是“大教育”,提出寓教于乐,服务大众的口号,也播放娱乐节目。2003年钱江都市、经济生活改版中也都增加了大量的大众化节目。

其三,频道之间边缘模糊,并没有如理论所说的市场分割明显。事实上,各频道内容重复比较多,目标受众大多是18-50周岁的人群。钱江都市频道定位于都市,事实上都市无所不包,也就意味着特色模糊。

因此,“我们事实上是从纯专业化的路子上退了回来,我们做的是准专业化频道。”正如一位频道总监在接受采访中提到,从浙江广电集团的现状来看,“准专业化”路子成了比较现实的选择。

二、发动机带动两翼飞翔,探讨飞机模式的可行性

实际操作中,专业频道事实上放弃了纯专业化的路子,走上“准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这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是专业频道需要重构受众,但培养收视群耗费太大,时间太长,对于承受创收压力的电视台来说必须先找到一条路生存下去。二是目前电视受众大多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看电视当作娱乐消遣,影视剧成了左右收视率,甚至影响专业频道生存的基础。三是营利模式的制约。广告客户更多的是要大范围地提高知名度,更看重综合收视率。即使是大家观念里认为比较有“广告缘”的体育频道,2002年广告投放也不是很理想。四是专业资源的制约,节目资源、人才资源、素材资源相对不成熟。

但同时,据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六大城市作为样本点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调研报告表明:在关于“现有电视频道已满足不了不同群体观众的需要”一项测得的分是3.68,比1997年全国调查得分上升了0.36分,属于接近“比较同意”的态度。这意味着专业化频道存在市场需求。

从这些实际情况来看,一个比较可行的策略是为专业化寻求过渡阶段。喻国明教授曾经讲过,“专业频道不专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本身还没有进入到频道专业化的时代,谁要是率先走入,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但是怕惩罚而徘徊不前仍是致命的,不专就转。这个时期各频道必须首先能够生存,基于此再拓展专业栏目,培养受众,积累市场,等到市场条件成熟,专业化环境也已经形成。

从浙江电视台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依托一批已经有稳定的受众和广告客户的节目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专业领域内的节目。

按照飞机模型,大众栏目构成飞机的发动引擎,带动专业栏目的两翼。大众栏目现阶段主要是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频道的广告基础,另一方面吸引了一批受众,聚集人气,“先炒热这块土地,然后再播种子,可以丰收”。随着两翼不断扩展、强大,最终脱离引擎自我发展。这个时候专业化就可以单飞。大多数的频道专业化设置是出于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而非出于市场需求。没有尝到市场甜头的专业化怎么会有动力?飞机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专业化频道开拓了过渡阶段。

2003年浙江广电集团内更多的频道开始转向这样的节目设置。事实上影视文化频道、教育科技频道等在大众栏目的基础上,已经裂变出相当有市场潜力、对象比较清晰的专业栏目。影视文化频道栏目设置上采用电视剧、娱乐、文化三大主题分时段独立播出形式。18∶00-21∶30电视剧;21∶30-22∶20娱乐;22∶20-23∶40文化。以影视剧为发动机,自办栏目、大型活动为两翼,做特色文化,竖强势品牌。而教育科技的一批专业栏目如《不可能的任务》《成才之路》《青春试验室》等形成了较稳定的收视率和较高的知名度,开办几个月就可以闯入尼尔森前50名收视率排行榜周报,有时几乎可与一些影视剧的收视率相抗衡。2002年频道晚间(18点至23点)平均收视率为1.9,列居省级媒体第一。

但飞机模型也可能产生另外的结果:一是发动引擎不断膨胀,两翼却不断萎缩,频道专业化名存实亡。另一种可能是:大众栏目的市场空间继续扩大,但是一部分专业栏目不断壮大也获得一部分市场份额,与大众栏目形成共同发展态势。2003年钱江都市频道取消了一些节目,把电视剧增加到四个剧场。是否可以预见按照飞机模式发展下去,将会出现新一轮的资源重组?

因此,飞机模型要想起飞,还需要频道和集团不断努力。以下我们将从频道和集团两个角度探讨飞机模型的具体运用。

1.频道专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比翼双飞

从飞机模式图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实现频道专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专业频道或者说专业栏目来说,关键是在过渡时期两翼如何迅速成长。专业化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脱离市场无疑会导致频道陷入“为专业化而专业化”的怪圈。因此现阶段必须让专业化与市场化比翼双飞,全方位追求收视效果。对于省级电视频道,走向市场化,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节目资源按照飞机理论,如何打造有市场的专业栏目,继而使之发展成为名牌栏目,是飞机两翼成长的生命源。

做强一批品牌栏目,合理安排购买节目与自办节目的比例。节目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还是人才机制。凤凰卫视打造主持人模式更接近于明星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让主持人频频曝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比如制作主持人的宣传片、明星卡?是否可以为他们量身制作适合其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是否可以炒作一批名主持、名记者、名评论家?

本土资源以经济频道为例。如果地方专业频道也做全国性的财经、金融、证券节目,在节目资源、人力资源、媒体地位上都很难与央视抗衡。地方专业频道的生命力应该在于本土化运作。

本土化是以本土资源为基点,把握区域特色,进行加工创新的过程。浙江是一个经济大省,私营经济高度繁荣,这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同时,这也是浙江经济频道巨大的节目内容资源。比如,是否可以考虑依托温州经济模式,开办“温州评谈”的经济评论类栏目,第一时间捕捉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向全国介绍中国私营经济发展最前沿的态势。义乌的小商品经济举世闻名,是否可以开办“义乌消息市场”的经济资讯类栏目,建构面向世界的小商品供应信息平台?也可以浙江民营企业老总为节目资源,开设“民营老总开讲”的经济风云人物访谈录等等。把经济大省也建成经济节目大省,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浙江经济频道品牌。

独家资源保证利用节目资源的独家性,尽量在专业领域内或者本土资源上做到“惟我独有”。2002年,浙江大学授予霍金荣誉院长仪式,只有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独家现场直播,连中央电视台都被挤在外,虽然教育科技频道为独家播映权花费甚巨,也暴露出操纵大型节目转播能力的不成熟,但这仍然给它带来了全国性的声誉。从中不难看出,教育科技频道在本土化战略下运用“独家性”战术取得了成功。

智囊资源打造品牌栏目,建构品牌频道,最本质的依托是人。根据频道建设需要,同时考虑到电视台人事制度的现实情况,专业频道非常需要建立“智囊团”人才资源制度。聘请高校教授、经济界、金融界人士和政府官员,甚至是广告客户,直接参与栏目策划、包装等各个环节。

此外,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频道开始注重市场化,但是市场化只是在某一个环节进行,甚至只是停留在理念里。举个例子,任何频道都主张以受众为中心,但是很少有频道真正开展科学的受众调查和市场调查。开展系统的市场化运作迫在眉睫,以受众为中心,以营销定生产,以营销带制作,实现节目生产的大策划、大营销,才能实现节目制作与销售的良性循环和最大的市场回报。

全方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而有效的营销手段,使传媒产品最大限度地取得受众的知悉、接受和认同,从而刺激受众的收视需要,并尽力促使其向现实的收视行为转化,为传媒产品营建广阔的市场,这是当务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科技频道在这方面的探索。在节目策划上,提出“从大众兴奋点寻找专业切入口,从专业出发调制大众口味”的理念,比如,《成才之路》(又名《青春榜样》),从老百姓喜欢看明星这一兴奋点出发,撇开明星喜欢什么、在干什么等其他媒体惯用的手法,而专从明星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出发,这个节目首先是属于专业范畴的,同时在收视效果上可以吸引观众,不逊于一般明星专访节目。

在节目营销上,该频道专门成立包装推广组。推出每日观众竞猜有奖热线,新闻节目人员为第二天即将播出的新闻,在频道黄金时段以及报纸、电台做广告,甚至派人到各社区张贴预告广告。

在品牌经营上,该频道用年轻人喜爱的前卫活跃的色调进行频道整体包装,请雪村推广频道,还在杭州15所大学投放电视机,买断播放时间,主办下沙大学六大校区大学生足球联赛。每年定期举办《五月的鲜花》、《十月的阳光》等品牌活动。

在市场反馈上,教育科技频道的节目考核其中一条是把每周专家评价结果和一周收视率相结合,直接与栏目组的奖金、节目经费挂钩,一周收视率排前三的栏目,经费分别增长30%、20%、10%,而后三位的一次扣除,连续三次排名末尾,栏目制片人重新招标。

2.集团:宏观调控,集团内部展开有序的局部竞争

按照飞机模型,各个频道之间必然会形成内容交叉,首先是经济生活、教育科技、文体等划分本身存在边缘交叉;二是按照调查显示,现阶段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是新闻、娱乐、电视剧节目,它们是现阶段频道的广告重要来源,因而成为各频道共同的竞争对象。换一个角度来说,若将这种资源“垄断”,其他专业频道目前根本无法与综合频道竞争,而且这也是不公平的,这只会导致频道加剧偷梁换柱、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不少人提出,现在对频道专业化构成致命威胁的是专业频道内容的重复化和综合化现象,各个频道名不副实。“……恰恰因重复设置而造成更大的浪费,本来的目的是有效传播,结果却趋向综合又回到混沌的原点……”

确实,现阶段频道之间重复设置非常普遍,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建立广电集团,既需要维持原有的竞争力度,同时又能够调集原来没有的资源去解决更高层面上的问题,这才是组建广电集团的真正目的。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在过去的层面上把这个市场划分一下,或者说平均一下,降低它的竞争强度,这不是进行集团化建设的本意。

篇(7)

在这个电子时代,电视摄影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专业的影视人才,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们,还有幕后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作为专业的电视摄影人才,是需要专业的课程讲授获取信息,这需要我们大学电视摄像教学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更改措施,目前我们国家的电视摄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大学摄影艺术和摄影传媒专业综合也正在蓬勃发展,根据我们统计,现在有600多所学校专门开设了摄影艺术和传媒等专业课程。目前,高清时代的到来以及使用小型的摄影机越来越多,所以电视摄影的专业课程也会在摄影艺术和传媒中占据主导位置,那么又有多少学校在摄影教学方面能够做的好呢?在这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又应该怎么采取补救措施呢?

一、当代电视摄影的数据分析

(一)教师力量的严重不足,教学层次不整

从我国的目前各大高校情况整合上看,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办电视摄影课程,在这中间也有不少大学是在文科的基础上增设的,很早以前主要是史论和评论,主要也是从讲、读、写几个方面来讲课,而现在他们也慢慢的往制作方面靠拢,更多的时间都用在讲、写等方面,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制作的不够完整,而且至今为止还有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电视摄影的教授级老师,重点是这几年才创办的摄影和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教师力量问题就更为显著突出。

(二)省略了电视摄影和技术的双重性

专业电视摄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大学在授课中却总是忽略其中的某一点,教师在授课中有的介绍艺术方面的,有的更是介绍技术方面的,从而产生这种结果也是大学老师的匮乏和层次不同所造成的。3.自己动手的能力比较差。根据电视摄影专业课而言,真理那是永远都不会更改的,就是“实践出真理”,所以,只有“实践、实践、继续实践”。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大学的老师缺乏实践工作锻炼,在上课讲解方面更是容易迷失方向,从讲中学而非做中学。有的老师更是自己都没有拍摄过多少电视,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更是没有摸过几次摄影机,这样以来,学生的专业技术就相当的差,从而就产生了毕业就是失业的感慨。

二、逐进电视摄影的整改措施

根据上面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笔者汇合了这些年电视摄影课程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真理,举出了目前几点逐进方法,以其能给在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招聘高素质人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

目前普通大学在招聘电视摄影教师存在困难,所以我们更要着眼以未来、改变思想、不拘一格的用人才,那些在电视摄影方面有能力又有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更应该去积极的争取,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引进自己的学校。以此同时,把我们本校在岗的电视摄影老师送出去培训和学习,针对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加速提高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二)从技术到艺术、再到艺术中掌握技术

摄影制作行业还有一条永远不容改变的名言“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技术基础”。电视摄影专业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电视摄影听课中要更好的掌握每个环节和最基本的基础原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出好的作品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手中的工具,相对电视摄影师而言,记录这个世界和书写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摄像机更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飞跃,从大到小、从模糊到清晰,从磁带到硬盘等等,这些新的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摄像机没有任何的改变,最基本的技术没有更改,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更应该让学生重视这些最基本的基础东西,对于那些基本按键、基本内容都要了解和应用,我们也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训。综合上述,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而作为教师,我们就更应该认真的讲解、严格的要求、及时的总结和讲评,让同学们学有所用、做有所得,这样才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电视摄影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加的娴熟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邓绍金.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长江大学学报.2004(4).

[2]曾繁清.分析仪器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篇(8)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与标志。语文学科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占据了整个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核心地位。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简言之,就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强调教师作用的改变和教育模式、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各个体系与思维的重建。这就要求以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为依托,从而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自我。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国家、地方、学校及其教育环境的合力结果,是全民素质逐步提高的有力保障。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特殊性

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教育界可说是各执一词,不过其基本宗旨大致相同。靳健指出:“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言语水平、思维水平、美感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态度与自主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2]然而,语文教师专业化真正走上发展之路需要的不仅是理论范畴的定性与研究,而是应付诸于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

语文是思想的工具,是人类交际的情感工具,它使得人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变得清晰,情感因素能够深入,它促进了理解力层次的跨越式提升,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语文中那美轮美奂的精致语言、博大精深的文化涵养以及广袤无边的意蕴情怀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气息,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理所当然就决定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内容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在教法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储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量的教育理论知识。其次,在大多数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今天,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想特点,进行情感性疏导教育和启发式说服教育;再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具备不断实践与探索的精神,比如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随着对象、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同时,也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赋予了它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更大优势。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从本学科出发,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引导学生融入课本情境,并和学生共同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实施德育的无痕渗透,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衡量语文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3]。同时,在面对日益强势的西方文化霸权威胁的今天,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老文明礼仪的弘扬,也是语文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语文教师职业心理的困惑

⒈客观形势下职业情感的冷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的频繁变更,新的内容与方向自然需要教师们开始新的摸索与实践。且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与路径,加之语文教师工作量之大,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提高与进步,只是一味追逐课改教材。语文教师在拼命的“工作”与“劳动”,但没有“发展”与“创新”,只有磨损。

同时,高考语文试题的不合理,客观题增多,主观题减少,甚至主观题部分也很少涉及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考察。在如此的语文试题的引导和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语文教师只强调学生所谓知识的纯增长,而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涵养则很少涉及。例如,一直被认为最为灵活的作文课,语文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感受,而是传授作文“万能模板”,学生作文风格趋同。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曾说过:小说家之所以创作乃源于描述人类存在状态的热情。当语文教师丧失了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则何谈其职业期望与职业信仰?

⒉主观意识下职业能力的缺失

常有人说语文教师是最无专业性可言的职业,甚至有些语文教师也如是认为:语文本身无深浅。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其职业能力的进步,他们照本宣科、“贩卖”别人成果。“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已成为制约语文教育的‘瓶颈’”[4]。同时有很多语文教师本身就缺少一种个性品质,缺少一种激情与气度。一个画家曾说:画风景不只是涂颜色,更重要的是画出风景里的空气。同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内化了的超脱情怀与人格魅力。正如王荣生所说:一度认为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师,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

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之间更缺少协同合作与沟通互动。自古文人相轻,虽说语文教师算不上真正的文人,但明显具有了文人的某些“心态”,他们不去吸收,不去反思,专业知识进步缓慢,科研能力也只停留在局部的个体的论文水平上。这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能力的优化,违背了合作发展的原则。

(二)语文教师知识含量的贫瘠

林祖荣指出:“知识就是力量,结构决定功能”,而“一个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认为,构成这个结构主体的是这样三个板块: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人类文化视野。”[5]同时,孙宏安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指的是教师成为本专业的行家,成为专家”,“教师的专业是一种特殊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因此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直接需要”[6]。当然,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具体则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

总体而言,我国的语文教师基本能胜任自己的岗位,但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语文教师普遍存在较大问题。

1.学科专业知识不精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仍凭借教参“打遍天下无敌手”,他们熟悉教材内容,但他们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语文教师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学科知识更新缓慢,远不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由于我国师范教育的先天不足,语文教师时常出现知识性差错和书写不规范等问题,且讲课多就事论事,失去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语文是宽泛的,同时也是深奥的,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比较宽厚的知识,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

在国外,许多国家都规定教师在就职前必须接受教育科学方面的专门训练,而在我国,近年来也努力朝这方面发展,只是在现阶段的师范院校中,教育学、心理学科目均作为公共课而“一笔带过”,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仍处于薄弱阶段。如在语文教师中,有些教师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他们不懂教育规律与教育方法,甚至陷入连自己的教育经验都无法总结的窘境,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盲目探索和经验积累,必然要走不少弯路。在现阶段,中学班主任工作大多由语文教师担当,这说明语文教师更应站在教育科学理论的前列,掌握必要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如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自身也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教育界已明确提出:现代教育需要的不再是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是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

⒊人类文化视野狭窄

面对今天的教育对象,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语文课广泛涉及着包括生活、社会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大量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新鲜知识,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广泛,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度,这往往使语文教师汗颜,甚至出现了教师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知文史地,还要适当了解一些数理化知识,也要广泛关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形成教师不同寻常的知识链条。当然,一个教师不可能成为“通才”与“杂家”,但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是不无裨益的。

三、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反思

在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教师教育主要还是由两大系统构成: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职前教育主要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承担,在职培训主要由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然而“这一教师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也欠规范”[7],无法全面地指导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这就需要国家、学校对教师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要教师专业情意的确立。

⒈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前提

教师的经济待遇不仅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教师队伍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参与能力。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教师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比较低,个别地区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广大教师含辛茹苦,却两袖清风。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实质上就是不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势必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并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所以,要努力做好这个前提工作,使教师成为社会上优秀人才的首选职业,同时,这也是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国家及学校不仅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同时要关注他们的教学热情与参与性,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需求。

⒉改革传统师范教育,形成全面发展的职前教育是关键

师范教育主要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任务,是发展基础教育第一位的工作。同时教师队伍的质量的提高,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然而“有师范教育以来,师范院校都把所教学科作为第一专业,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上都向所教学科倾斜”,“而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重视不够”[8],致使师范教育先天不足,从而导致我国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缓慢。要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尽快改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学术水平与专业水平,这不仅可以吸收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而且也是提高教师职前教育质量所必需的。所以,师范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如加强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同步提升,走好职前教育这一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⒊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发展高质量的在职培训是手段

“教师的在职培训,实际上就是教师的终身教育,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经常性的工作。”[9]然而,由于我国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缺乏互动以及不合理的培训课程与方式,使得在职培训多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目标的达成。

为了使教师的在职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经费、待遇、结构等方面做出实质性调整,严格把握好项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法等方面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知识、能力、精神具体而富有层次的培训目标,设计出前瞻、系统而实用的培训内容,使用多元、创新与合适的培训方法。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活动范围,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师之间课堂教学观摩、互相研讨、进修外,还可以开展其他的培训模式,如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这要求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从而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情意的确立

教师专业情意的确立,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个教师成为“好”教师的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价值的理想与信念,它涉及价值观、信念和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通常所说的专业理想、专业精神包括在其中),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精神内核。同时,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以身立教、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当然,教师只有在良好的自我意识下才会表现出适度的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贡献感,并自觉地根据自己的职业信念激励自己,对自己献身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也要有一种内在的专业情意,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满怀自己的专业信仰,载着独特的语文学科,走上独特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琼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0).84

[2]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314

[3]刘秀林.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资讯,2006(4).126

[4]夏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8(4).153

[5]林祖荣.专业化发展关键词之一:知识结构[J].教师之友,2004(6).34-35

[6]孙宏安.学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科学,2009(4).55

篇(9)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随着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日益重视与公民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科技馆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凸现,而对于科技馆展教人员的素质要求亦日趋提高,其专业化发展问题亦提及议事日程。

1 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纵览中外科技馆的发展史,科技馆教育已成为科技馆的生存基石和核心使命,而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显然离不开专业的展教人员。目前我国科技馆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已明显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却仍然滞后,故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理应受到充分重视,并具有如下意义:

提高科技馆教育质量的原动力。科技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技馆展教人员的专业化发展也包含其中,并以通过展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公众素质的提高。

成为展教人员职业幸福感的源泉。科技馆展教人员在长期的科普辅导员工作生涯中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增强他们对公众的使命感,似乎比提高其工作技能更为重要。

为高校的专业课程方案设置提供参考。以往我国高校一般都没有对口专业来培养科技馆展教人员,他们的专业学习完全是依靠入职后的实践摸索、交流带教及相关培训来实现的。这些情况即将改变,我国高校已经开始举办或筹办科技馆科学传播方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已经招生数届,而浙江大学也开始筹办相关专业。

2 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概述

2.1职业、专业及专业化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是行业与职能的交集点,一种职业应该包括行业和职能两个维度构成。[1]

有学者提出,一项职业若要成为专业,先决条件应着重于专业训练、专业文化、专业权威的建立,使得社会公众认同。唯有与公众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并且专业素养受到认同,才有专业化的可能。[2]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概念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技能以达到专业标准要求,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是某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

2.2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科技馆展教人员的专业化可以从动静两个角度来界定:从动态角度来看,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是指他们遵从科技馆教育专业道德规范,通过终身培训与自主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专业的合格的科技馆展教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态角度来看,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是指其职业真正成为一门专业,展教人员真正成为专业人员并得到社会认可这一发展结果。[3]

因此,科技馆展教人员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三大层面进行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需注重环境因素,例如提供教育培训与进修机会,以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资格认证制度来提升展教人员的专业地位与社会地位。

2.3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活动

为了保障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技馆展教人员队伍,提高其专业素养与工作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馆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科技馆向大众提供相应的展品与展示,包括科普剧的表演与体验、科学原理探索的手动操作、MTV制作站等,都是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引导的,因此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对观众进行专业化的解说。更准确的说,科技馆的展教工作人员应该被称为科学的诠释者,有多方面的综合型能力,不仅能够向观众解释展品及展示,而且能够准确地解释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更要传达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因此对科技馆工作人员的教育能力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与科技队伍。[4]

中国科技馆展教人员可分为展览教育主管、劳务派遣员工及大中学生志愿者三类人员。其中展览教育主管既是运行主管,又是展厅辅导员,责任重大,工作艰巨,为展厅教育管理的中坚力量;劳务派遣员工在展厅辅导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而成为主要力量,其特点是人员流动频繁,学历较低,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大中学生志愿者在观众高峰期间作为人力补充举足轻重,但也存在数量不定、缺少培训等不少问题。[5]

浙江省科技馆重视对展教人员的专业培训,2011年邀请澳大利亚西澳科技馆及西澳大学等五位专家教授,分别从当前科技馆的角色和互动、展品和展览、科技馆内部空间生命感塑造、怎样评估科技馆、激励员工、设置陈列展品等不同主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讲解互动,引起了参与培训的同行的强烈共鸣;2012年,又特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教授来杭,举办了主题为“现代科技博物馆的核心功能”的业务培训。

3浙江省科技馆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浙江省科技馆于2013年4月进行了展教人员状况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3.1 展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浙江省科技馆从事展教工作的有78人,其中有4人为展教管理人员,其余为展厅运行及讲解、科学实验表演、教育活动及培训、特殊影院等岗位。

展教人员的构成,男性23人,女性55人;年龄20-29岁有48人,30-39岁有21人,40岁以上有9人;学历中专(含高中)及以下有6人,大专28人,本科43人,硕士及以上1人;编制情况,在编人员22人,社会化人员53人。

3.2 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200名观众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作了统计,对科技馆展厅工作人员的评价,其中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所占比例如下:

服务态度方面为90%,主动服务意识方面为84%,专业技能方面为79%,讲解易懂性方面为82%,讲解与表演生动性方面为79%,服务礼仪方面为85%,对展教人员的总体满意度方面达到86%。

对展厅展教人员的表现感到满足或超出预期的占93%。

3.3 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对浙江省科技馆展教人员的基本情况作出大致分析:

从浙江省科技馆展教队伍的基本情况与观众反响来看,无论从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等方面基本上能够适应公众参观的需求。但是在馆校结合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延伸、深化,及系统化方面会感到欠缺,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水平与素质。

处在科技馆一线的展教队伍工作辛苦,没有良好的晋升空间,工作缺乏主动性、热情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而人数是在编人员2.5倍的社会化人员由于在待遇与前途方面处在劣势,因而存在不安心、不稳定的情绪。以上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4 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对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其关键应该从政府层面、科技馆层面、以及展教人员个体发展等方面来解决。

政府方面。科技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促使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为此,政府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进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进程的责任、制定和颁布相应的例如法律、制度、职称等保障体系。

科技馆方面。科技馆应建立与完善各种配合制度,例如展教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提高展教一线人员的待遇,建立良好的晋升机制与公平竞争的环境,以稳定与提高展教人员整体素质。

展教人员个体发展等方面。作为科技馆展教人员,应强化终身学习的信念,主动积极参与进修培训活动,加强自我导向专业发展。

科技馆展教人员的现状已引起业内的重视,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已开始《全国科技馆展教人员状况调查》课题,将对全国科技馆展教人员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深入调研,为今后科技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洪向阳.10天谋出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2]Greenwood·G·F,Olejnik·S·F,Parkay·F· W.Relationships between four teacher

Efficacy belief patterns and selected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J].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al,1990:102-106.

[3]常娟,佟立娟,李明涛.从职业走向专业.[C]//2011(广西·南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66-71.

[4]崔侃.科技馆新型教育功能开发的认识与思考.科技创新. [J]科技创新, 2012, 9:171-179.

篇(10)

 “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首先是“发展”,只有当一个教师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才能谈到可持续性发展;也只有当一个教师到达一定的层次之后才谈得上自我超越。而自我发现又是自我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早已深陷“泥潭”,成了谁都可以炮轰的对象,语文教师自然就首当其害,现在的语文教学看起来是“随便拉个人来都可以教的”,却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厌恶从事语文教学,甚至想方设法不再从事语文教学。

 在中学的校园里,语文教师历来是所有教师中最繁忙、最耗时、最无成就感的一种人群,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还觉得语文“学与不学也没有什么,只要会算帐就行”,不是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何在?谁关心呢?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学会调整心态便是当务之紧要事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不仅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平稳的心态,还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在路上”。在路上的心态是永远不停步的心态,也是一个有时要快走,有时要慢走的心态。慢慢走,慢慢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不断丰富自己。但也不能一直慢慢走,有时也要加快脚步向前迈进。在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人,这些人你可以和他对话、和他交往,在对话交往过程中,你也在学习,在默默地思考,审视自己。这样把这三种心态结合一起,能够知难而进、知难而上,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1.多给教师一点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征。现在普遍性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不得不跟着上级的考试和各种检查评比团团转,被动的、任务性的精力投入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非任务性的、自主性的投入实在太少太少。这种精力分配比例失调,必然造成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和自我发展的停滞。许多老师是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然而一个学期过去,静下心来总结总结,却是“两手空空,头脑空空”,增加的只是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这是典型的缺乏主体性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即所谓“有工作无进展”,人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成了机器。它“工作”过,但是没有“发展”,只有磨损,这种情况在我们落后的农村中学表现得尤其突出。教师素质的提高,迫切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给教师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整体良好氛围

 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欲望,但同时也潜藏着随遇而安、贪图享乐的惰性。哪一种动机占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是无价的,它是一块强力磁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吸引着教师投身其间,追求自我超越;它是一种催化剂,能使某些异质在其中溶解、同化,寻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

 针对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可适时引导教师走“文化引领,和谐发展”的道路。通过评选“师德标兵”、“十佳教师”等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自觉地将教书育人作为对事业的毕生追求,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酷爱之情,保持教师在事业上永不知足,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形成自主发展的责任感。

同时,以创建学习型组室为依托,鼓励教师广泛订阅有关报刊杂志,其中要求至少有一份与教育教学有关,并作好读书活动,记录读书心得。笔者身处其中,深感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真所谓环境无价、氛围无价。

 三、准确把握内因,是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自我更新,不断成长

 我们通常说,“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做不断的更新、充实和适当的调整,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不断学习,不断给大脑“充电”,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运用自如地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提取给学生。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语文教师很少有读书习惯的,有的甚至仅凭一本教参“打天下”。如此荒漠的文化心灵中焉能生长出枝繁叶茂的语文教育之树!更不必谈什么自我发展!在我校青年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让读书成为习惯,教育生活因为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教师生涯因为学习而成功。”不断学习着的教师,他的知识是充盈的,是流动的;不断学习能不断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

 理想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从而带领学生不断成长的发展者,语文教师尤其应该经常阅读文学作品、人文读物、专业杂志、教育专著等。我们读一本真正有思想含量、文化积淀的书,就是在同历史对话,同思想巨人对话,进而使我们能站在人文精神的文化制高点俯瞰语文教育。

 做到“自我更新”,除了阅读以外,还要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我校明确规定教师写教育日志,笔者认为写教育日志就是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的最好形式,在书写中,对自我的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反思,进行概括评价,进行交流探讨,能较清晰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情况,促进自我更好地发展。

 2.树立发展观,学会科学合理地评价自我

 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 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 80%-90%, 以至更多。有位哲人说:人最难做到的就是看清自己。这一人性上的弱点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也就导致了对人自身发展的阻碍。为此,教师本身就要能合理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更要看清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激发自我,通过评价找到自尊,找回自信,在自我激励中,经常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专业上、人格上、情感上不断超越,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成为一个卓越的现代教师。

 3.要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

 人的成长历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给自己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真实地剖析自己,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弱点“量体裁衣”,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计划,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实施过程中要适时完善与修订,不能与学校的发展脱钩,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并向着目标不断迈进,最终使自身的发展达到最佳境界。

 四、踏踏实实践行基本途径,是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虽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过程,它要受时空的影响,但是,许多专家经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我认为是值得借鉴的。只有踏踏实实践行这些基本途径,才有可能做到厚积薄发,达到专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基本途径就是:

 ①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②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③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④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篇(11)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理解多种多样。英国学者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个人成为教学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国内研究者刘捷将教师专业化定义为“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综合分析了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国内外众多研究,就教师专业化问题归纳出以下几点:有较高的专门知识(所教学科)和技能;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临床”实习;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

在此,笔者引用冯文全教授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低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和国民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资格认证中,缺乏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众所周知,教师的形象和水准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素质上,教师资格制度也正是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而教育部在2000年9月23日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仅对教师的道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而对更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却未做出具体规定,更没有就能力标准和具体测试办法做出规定。

2.教师专业化发展学历基点低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历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从教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明显不足。当前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都达到大学以上的水平,具有学士以上的学位,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此相比,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学历学识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3.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进修缺乏实用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

(1)职前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属于“封闭型”的,即由师范院校单独培养师资。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单一,师范类院校按照核心专业学科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实践课、综合课、选修课之间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学科知识教育,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则低于其他国家师范教育,使得学生在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等实践方面准备不足。

(2)入职教育

我国中小学甚至高校教师入职培训未能走专业化线路,通过对我国各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调查,了解到:当前,新教师入职培训多以熟悉学校规章制度,校规校纪为主,和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涉及较少,大多数学校在新教师入职第一年没有安排教学导师,或有特别的入职指导。入职教育已经接近空白。

4.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缺乏

目前,我国教师所理解并做到的主要是知识传授,而缺乏对教师专业所应具备学术自主性、教学设计和教育管理权以及专业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意识

(1)教育意识

教师不是完成教书匠,而是承担教书育人天职的教育家,且核心在育人,引导人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

(2)课程主人意识

作为教育者,教师成为课程的思考者、主人翁,而不是课程的奴隶。教师必须思考研究课程,能够对课程是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一系列课程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有实施课程独特的教学策略以及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中,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的学历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正努力向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教师研究生化的方向迈进。在教师学历不断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学历与教学能力的同时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证。学历的提高应该以掌握各种基本知识、技能,良好的师德共同构建形成复合知识结构为前提。

3.建构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

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利职后培训将学科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且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过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难以体现教师专业的特殊性,不利于形成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检验、深化、整合,并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当前我国教师培养体系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化进程需要。

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可以从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在职进修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的职前培养必须以实践为源泉与目的,中小学学校、师资培训机构与高校共同参与教师培养。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给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有不少启示。在专业发展学校中,实习教师、大学教研人员和中小学的教师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PDS学校里,师范生在接受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的教学情境对“教育”、“教学”和“学习”、“科研”等有关问题进行更积极地理解与体会。

其次,教师入职教育要系统、务实,能帮助新教师及早建立专业化发展意识。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要有明确的目标,培训体系应涵盖参与培训的人员、机构及其职责、培训的标准、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质量保障军要有具体措施等。培训机构必须为:新教师推荐一名入职培训导师。入职培训结束时必须达到入职评价标准。

再次,教师应成为在职进修计划的主要制定者而不只是承受者。教师本人应参与在职培训计划的制订,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在职教育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职培训的导向应是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教师在职培训场所除了高校或教师进修学校外,教师专业应用领域应成为教师在职进修的基地。

参考文献:

[1]马立.关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问题.中国大学教学[J].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