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5: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管理论文

篇(1)

是的,一般人们都会觉得,管理就是指令、约束、制度、文件……都是与冷冰冰的面孔连在一起的。甚至在2500多年前的大圣人孔子也是持如此见解。他也曾说过,“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第二)

但是,人们忽视了管理的目的之所在。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他人做好工作。这个“他人”就是被管理者。他人怎样才会做好工作呢?

篇(2)

①一级管理为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为护士长组成的消毒隔离质量监控小组,三级管理为护理部。其中一级管理负责检查和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和关注与科室相关的医院感染问题。二级管理负责对各科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措施和规范进行评分,并及时纠正,对于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及问题要及时报告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调查。三级管理负责随时抽查和监督消毒隔离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每月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问题进行护士长例会,共同分析和探讨,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②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职能,每个科室要对消毒隔离措施有明确的分工,将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监督情况落实到人,明确监控护士对每个护理操作和护士的职责,并严格控制和及时处理医疗废弃物,做到通过制度约束人。③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护理部门要根据科室情况和医院感染的操作控制规范进行早日周到的安排,制定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将消毒灭菌关严格把控好,加强各环节的监管,确保灭菌物质的合格,同时做好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将护理管理工作扩展到输液反应、病区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并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的质量监控。

④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门诊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部卫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最经济、简单、有效地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措施,但日常工作中由于洗手设施不完善、门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洗手不及时或缺乏自觉性,往往是操作前洗手比例减少,而且戴手套连续操作后不及时洗手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高效监督和随机抽检,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

⑤预防为主:要针对全员所有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防控教育培训,在护理工作中,预防耐药菌株、感染性疾病等在院内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是预防为止流行病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实施标准的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手段。

1.2加强各类物品及药品的管理

①室内物品管理:为避免室内器械、空气、装备、物品等的污染,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要求管理室内物品,如对敷料、呼吸机管道、室内空气等进行消毒和定期通风管理。

②一次性物品管理:要对一次性手套、静脉留置针、鼻塞等一次性消耗品进行分类处理,使用后分别放入损伤性和感染性垃圾桶,使用一次性物品前要对物品保质期和合格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污染和怀疑污染等情况应停止使用。

③加强病房管理:实行严格的“一桌一布,一床一套”制度,定时对室内空气和病房进行清洁,保持室内湿式清扫,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更换枕套、床单等,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④抽出的药液和无菌液体要标明使用时间,使用不得超过2h,对启封抽吸的溶酶超出4h要停止使用,对酒精和碘酒等物品要每周灭菌2~3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年来感染的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及患者感染率情况,显著性水平a=0.05。

2结果

2.1不同时间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2011年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1.17%,2012年为94.16%,2013年为98.78%,经比较,3年来平均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同时间医院感染率比较: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14.25%,2012年为12.26%,2013年为0.51%,经比较,三个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1.2增强护理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至关重要的。团结友爱互助象征着科室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室优良团队的合作来自于每一位护士彼此的真诚交流与互帮互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如:利用“5•12”护士节、“七一”党的生日开展为患者送关爱活动,为患者送鲜花、蒸鸡蛋,把“5•12”护士节作为科室每年爱心奉献日,已坚持开展4个年头,收效显著。在这些活动中,护士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使护士在活动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在为患者送去温暖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快乐,护士们深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极大地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质量控制,减少差错事故

2.1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监督人员,工作中应从严从细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大到护理新技术,小到科室的1张纸,都要亲力亲为。①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一切护理工作。②在执行制度中要督查每位护士有无投机取巧、是否落实护理措施到位,在督查中一方面检查护士,一方面听取患者的心声。③征求医生的建议,因医生与护士紧密相连,医生最能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护理措施采取的是否到位、及时等。通过三方面的督查,科室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缺陷讨论会,以此作为量化管理、质化管理,对发现的严重问题跟踪检查,直到全部整改。如交接班、无菌操作、三查七对、护患沟通、护理告知等,切实杜绝有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科室利用每天的晨会不断强调护理安全,对科室重点患者要重点观察、重点关注,责任到人,必要时实行专人护理,避免护理纠纷。

2.2我院经过2012年等级医院评审后,科室更加坚持按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做好各项工作,以“二甲”为动力扎扎实实抓好工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首先继续坚持护理业务学习,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讨论分析学习,熟练掌握科室开展新技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全面掌握科室配置的各种仪器操作,并且定期进行考核,大力营造钻研业务、努力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体现护士的道德修养,也能弥补、减少一些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工作中护士应运用灵活有效的沟通技巧,细致入微地为患者认真讲解、解释。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应该多帮助,反复讲解,不厌其烦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刁钻古怪的患者,护士应先保持冷静,认真倾听患者的各种不满与发泄,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去详细讲解,直到患者完全理解;对于身份高、架子大的患者,护士应不卑不亢从容地与患者沟通,不能因患者的身份高而一味地顺从。

3创造发展空间,提供交流平台

篇(4)

1.司改革前    

 (1)部门  

 C公司改革前设立制造物流部门,专注于管理生产制造过程,制定制造计划和跟踪物流传输。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①管理控制缺失  

 C公司成立制造物流部门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生产管理机构,而事实上,制造物流部门仅有权管理工厂的四大车间(冲压、焊接、喷漆、装配)生产,J工厂实施自我独立管理。管理信息不对称,沟通协调能力差。限制生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造成制造物流部门无法协调整个公司的生产管理。  

 ②职能界定不清  

 在生产规划方而,制造物流部门不仅要进行生产管理,还要制定生产计划,协调相关产品物流情。这些职责,与经营规划部,物流处等部门都有养一定的职能重叠。生产管理职责不明确,行政权力不清晰,减缓工作计划的建立,难以有效地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出现相关生产物流问题,各部门之间的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管理范围庞杂   

制造物流部不仅直接管理工厂的生产车间,而且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物流等多方而,范围大且复杂。对于当时仅30多人的制造物流部来说,难以全而有效的完成所有部门职责,容易造成相关方而的无序管理。    

 (2)工厂  

 不论是J工厂还是Z工厂,都未推行厂长管理制度。生产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交杂互叠,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管理模式。除四大车间隶属于制造物流部,质检处、设备动力处等机构隶属于质量部,综合部这样的管理系统部门,同一工厂下生产机构的混乱管辖权限,无法做到统一明确的生产管理权力划分,导致公司计划制定传递的效率低下,沟通成木的增加。而陈旧的管理结构,衍生出官僚作风,整体的公司生产结构未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公司推进的全新的项目计划也难以有效发展下去。Z工厂兴建于90年代初,J工厂兴建于。3年左右,尤其是主要生产线集中的Z工厂,设备陈旧,工段落后,虽在00年左右较大范围更新f生产线,但是工厂占地狭小,产品共用生产线生产的情'还是一直发生,公司年产量无法提升。    

 (3)人事   

改革前,每个部门配有一名部长与两名副部长,另下设多名科长、副科长、科室主任。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冗余和复杂,造成了“在位不作为”的情'。在内部晋升的环节,一些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中层职位,影响了公司的

管理质量。生产管理的日益精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财力资源,但C公司近些年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的流动性大,员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成木增加;对C公司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不利于保持生产和管理计划的连续性,还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2.CS会司改革后     

(1)部门   

(2)将制造物流部改为生产管理部,取消原有管辖物流方而的权责,下设生产管理处、精益生产处、安全环保处。  

 生产管理处主要负责计划和协调整个生产过程,统一管理Z工厂、J工厂以及新建的H工厂的总体生产计划,与各工厂厂长,销售,采购,财务等多方而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从不同角度对产能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按天、按月、按季、按年,制定各工厂,乃至全公司最优的生产计划与相关协调方案。 

  精益生产处由最初的科室升级为处级部门,进一步贯彻升级精益生产,开展多次精益生产培训;新建的H工厂,采用最先进的汽车工艺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木,提高产品质量,制定精益计划,将精益生产理念贯彻到每一方而;而设备相对陈旧的Z,J工厂,则采用逐步精艺的方式,淘汰产量低消耗大的老旧设备,加强生产人员的精益知识,优化生产线各个环节。  

 安全环保处主要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用品的发放,培训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按月检查各单位生产办公的安全性,给出意见与建议;按季清查整个办公区及生产区,发现其中的环保问题及安全隐患,书而报告总公司并立即进行整改。    

 (2)工厂  

 设立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增加工厂厂长一职,将原有制造管理部的管理生产职责,交由各工厂厂长负责,并将四大车间、质量检查处、设备动力科处等生产与调度等部门,一并纳入厂长管理权限下,真止做到公司生产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分离。  

 例如改革前,质量检查处属生产系统部门,但由管理系统内的质量部进行管理,不但无法做到有效管控,还会在产品出现问题时,信息交流困难,无法有效处理问题;改革后,质量检查处直接由工厂厂长管理,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直接汇报厂长,由厂长联系相关生产部门,组织协调返厂维修。这样的工厂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木,提高沟通效率;工厂领导统一,明确生产和管理责任,加强了公司的生产管理控制,有助于更有效地完成生产和经营目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篇(5)

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名词,有些企业因业务流程重组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但大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都以失败而告终。业务流程重组有如一剂中药方剂,是平衡企业管理阴阳强化企业体质的,不同企业应辩证地施以不同组方,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应各不相同。由于ERP支持的业务管理模式有相对固定性,使得许多企业以削足适履的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施ERP系统,其结果可想而知。业务流程重组受阻和失败,往往导致ERP实施无法进行。

ERP的实施是软件系统、实施服务和企业自身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ERP系统无法运转。撇开ERP系统实施无法顺利进行这个风险不谈,即便是在ERP系统运转以后,以下几点问题仍然不容回避。

首先,许多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具有的管理基础,并不支持使用ERP系统,庞大而复杂的ERP系统不仅不会提高这些企业的管理效率,相反为这些企业增加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应该正视的是,现实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达到符合ERP系统所要求的理想状态,而几乎所有的ERP系统为了符合大多数企业需求,基于理想的企业管理状态设计了很多庞杂的功能,需要一套烦琐操作流程支持应用。有一些例子足以佐证ERP的大而不当,这些事例在企业管理基础普遍较好的美国也经常发生:当企业实施完一套ERP系统后,发现实际工作中根本不需要如此复杂烦琐的工作程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精确程度,ERP系统因此成了摆设。

其次,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为适用这个环境以便在竞争中取胜,所有企业都可能面临组织结构调整、业务继续优化甚至是管理变革的状况。被誉为管理奇才的GE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谈到:管理变革每时每刻都带来机会而不是危机。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企业在管理上的变化可以采取渐近方式,实施ERP系统后,每一个管理上的变化都需要ERP系统作相应支撑,这给企业带来的管理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不仅要求对已有的管理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有时还会增加新的管理职能,ERP的功能扩充性不足,往往成为制约企业管理工作延伸的重要因素。

再次,ERP的适用性很有限。虽然我们现在不乏听到制造业以外的行业,如金融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企业实施ERP的消息,但这些企业实施从制造业管理思想脱胎而来的ERP系统往往差强人意。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ERP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ERP所经历的时期从被狂热追捧过渡到被冷静质疑,现在ERP已经面临着一个重新变革的时期。纵览企业信息化思潮的变迁,从人们在ERP之后抛出的众多理论中可以看出,传统ERP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些理论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不是CRM也不是ERPII,而是物流管理(LM)及供应链管理(SCM)。有越来越多的倾向表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领导着这场ERP变革潮流。

物流管理,方兴未艾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正在兴起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宣称,到2005年为客户总共谋求500亿美元的价值。是什么力量使这家公司做出如此大胆预测?正是这家公司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优势,使这家公司在SAP、Oracle等老牌管理软件厂商强大竞争压力下异军突起,业绩逐年攀升。

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的定义,源自美国二战期间的后勤管理,二战结束后,后勤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纵深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从此可以看出,物流的含义已经扩大到生产制造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与物流管理一起经常被提及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思想,那么现代的物流管理思想更关注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物品流转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主要环节。未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企业的物流能力是一种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能力。

在我国,物流管理软件的市场前景犹为广阔,目前已经有80%的企业准备升级自己的物流管理软件,有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物流管理软件。广阔的物流管理软件市场前景,来源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的物流部门,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部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进销存核算、仓储、运输或搬运上,很少有企业的物流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的功能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无论是物流管理的硬件还是软件,与信息化时代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计算机世界》所属CCWResearch在物流软件评测报告中援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指出:“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也居高不少,据统计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率达到30%以上,而这个比值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在17%以下。与ERP相比,实施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比较项目ERP物流

投资回报率低高

实施周期长短

总体拥有成本低高

实施风险性大小

适用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

篇(6)

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工作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在对出口货物税收管理工作中,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结合必要的人工管理手段,统筹征、退税管理及稽查等部门的职责范围与分工协作,全面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增强税收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工作的前提是依托必要的信息管理技术,在相关制度保障下,通过明确部门职责、统一部门协作与配合,最终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这与税收工作的整体要求是一致的。如: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是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专业的管理软件,设定了严密的管理权限和数据管理制度,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并网运行,利用中国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提供的结关信息,结合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结汇信息,通过国税机关统一、协调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数据来源真实可信和准确的比对、分析结果,为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工作提供了可靠信息数据。

二、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在税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强化了税源、退税等部门的相应职责。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和抓手,要将工作落实在实践中,必须抓好职责制度建设,省局制定的《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规定了各部门职责,使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实际操作,极大地弥补了以往征管程序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漏洞,促进税务机关各部门间的良性互动。

《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抓住了管理问题的源头即税源,在办法中明确了申报数据、申报资料的审核到数据分析、违章查处等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负责,减少了偷骗税行为发生,提高了处理出口退税问题的时效性,避免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现象的发生。

《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开创了为单纯业务建立衔接制度的先例。税收征管流程对于税收业务的规定是按纵向来规定的,即从一种业务开始到结束应该从那里发起到那里结束,中间应该经过那些环节,这种制度能够满足当前基本业务的需要,但是随着税务工作的不断进步,问题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部门的衔接问题不再简单是沟通能够解决,需要相应的职责制度和运行机制来保障,因而制度对于单个业务的职责规定是至关重要的。 《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解决了出口退税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的角色定位问题,实现了横向、纵向的结合,保证了工作质量。

(二)明确了衔接内容,使税源管理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工作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税源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应收尽收,使税源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税收,使经济发展转化为税收力量,出口货物征、退税业务衔接内容是税源管理目标更加明确,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完全符合出口货物“征多少,退多少,不征就不退”的原则。

出口货物征、退税业务衔接的基本内容:第一是基础数据信息的共享。税源管理部门与县(区)局政策法规部门间应及时传递出口企业的税务登记及退(免)税认定信息,包括开业、变更、注销、纳税人状态信息等,通过企业登记、认定信息的准确互通,实现对企业的全程管理和监控,这些信息是税源管理的基础, 这些数据管好了,税源管理基础就基本稳固了。

对于变更信息,税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将上述信息提供给县(区)局政策法规部门,县(区)局政策法规部门初审后,报市(州)局退税管理部门审核确定后,对该企业的退税认定数据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和数据维护,并相应的调整其退(免)税申报、审核方式等内容,并及时将结果逐级反馈给税源管理部门,及时进行税收征管系统的数据维护,强化数据信息管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县(区)局政策法规部门应及时将出口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变更信息反馈给同级税源管理部门和市(州)局退税管理部门,由税源管理部门将出口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变更信息及时导入综合征管软件,由市(州)局退税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县(区)局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具体落实,重新核定该企业退(免)税方式。

基础数据信息管理是税源管理的基本着手点,也是所有业务的起点。《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内容,已经涵盖了税源管理基础的很多方面,有助于促进税源管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是日、退税申报、审核信息的交互使用。税源管理环节中纳税人最终要向税务机关申报,申报信息的准确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税源管理质量,同时也反映税 务机关审核虚假申报的辨别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实现申报信息共享,审核信息交互使用,《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中将出口企业的纳税信息(主要包括内销收入、外销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留抵税额等信息)的准确性纳入审核的基础,同时县(区)局政策法规部门适时或定期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信息(主要包括出口企业的免抵税额、应退税额、不予抵扣税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信息)提供给税源管理部门,提高审核的针对性,对于数据来源渠道作了严谨明确的规定。提高了退税审核质量,加强了审核的针对性,对于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积极意义。

在加强申报审核的同时,《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关信息的管理措施和传递渠道。主要有出口货物退(免)税退库、调库信息、出口企业欠税信息、新发生出口业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视同自产产品的退(免)税管理信息)、出口企业已申报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出口免税证明信息、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管理信息等。这些信息是出口退税管理的必备信息,对于出口退税管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对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退税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是出口货物征、退税业务衔接相关问题的处理。主要有对于内销出口货物的调查问题、对于出口企业少申报的出口货物、出口货物已申报退(免)税,审核未通过信息、出口企业未办理退(免)税认定、未进行退(免)税申报的信息、日常管理、调查工作中的分工与配合等。以上问题随着《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出口退(免)税业务各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税源管理方法更加深入,实现了出口退税管理水平质的飞跃。

(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出口退税企业管理提高了效率。出口退税企业的管理涉及外围诸多政府部门,目前外围衔接主要的沟通渠道是信息化的技术,通过与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的信息畅通,是税务机关可以有效利用第三方数据,对于提高税源管理,防止管理数据“两张皮”的出现,而这一管理模式的推动作用也在税务系统内部效果明显,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和预警监控平台,对于预防和查处企业的不良行为提供了信息,组成了严密的监控制约体系,为防范出口退(免)税违规、违法情况的发生提供了保障。

三、如何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加强征退税衔接,促进互动机制的整体运行质量

加强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管理工作,对于加强税源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的运行质量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要加强税收分析工作促进征、退税衔接,提高互动机制运行质量。税收分析是税务工作的眼睛。目前,税务部门的数据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分析工作的前提已经具备,出口退税各部门的数据积累也基本成熟,实现了从数据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另外,出口退税企业在多部门、多环节的严格监控下,所采集的数据具有完整真实的特点,是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因此加强对这类企业的涉税数据分析尤其有一定价值,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是可信的,能够指导税源管理的方向,所以出口退税企业的税收数据分析是加强征、退税衔接管理的有力方向,对于提高税源管理意义重大,对于使互动机制的基本方法在税源管理活动中发挥引导性作用,使税收分析的方法在规范的空间内发挥更大的效益,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率作用显著。

(二)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促进征、退税衔接工作,提高互动机制运行水平。出口退税管理中对于各个部门职责、各管理环节相互衔接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拥有专门的软件管理出口退税业务,实现部分的信息化条件下的部门衔接。但是,从总的来看信息化建设的瓶径仍然妨碍了征、退税部门的有效衔接,使互动机制运行成低水平运行的状态。

税务系统的信息化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一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信息化对于征管工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内部软件林立,信息共享度不强,主要系统之间不能良好互通,基层工作疲于应付各类软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出口退税业务也不能幸免,一方面有自己的软件,而另一方面大量数据要从综合征管系统中查询,部门的衔接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软件互通的问题。

因此,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首先要在“金税三期”的宏观前提下制定详尽的具体实施方案,使税务系统的基础信息实现彻底共享,这个共享不是简单的查询,要实现拥有、对比、分析三个基本功能,解决数据拥有后向实际问题靠近的功能,这样出口退税部门衔接的数据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互动机制运行的第一个环节完全实现。

其次,出口退税企业的管理比较规范,原因就是有诸多部门的严格监管,而这些部门又有专门的信息系统负责处理出口退税数据,为部门外部衔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这仍然是一个简化的雏形,只在出口退税企业的部分数据中运用,对于整个税源管理,互动机制的运行水平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建立系统的整体数据库是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征、退税部门“无意”配合的有效方法,应为数据基本能从网上获取,就如同互联网,数据的来源可能是多元的,但是使用者永远是需要的人。

篇(7)

1.2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合同管理

2.1合同管理的概念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认识根源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4结论

篇(8)

第1章酒店业的现状分析

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在酒店管理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案例越来越多。

案例:报纸杂志不断刊登文章报道服务业的不良状况,一线员工错误不断、态度恶劣简直是置顾客于不顾。缺少技术熟练的员工,面对高人员的流失率,深受其苦的服务业必须向那些与顾客接触的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分析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高度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主动向顾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而没有被激励时,他会尽可能的节省精力。现代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点燃员工内心的工作热情之火,以此驱动员工在工作中展现的出色,从而实现组织所期望的最佳绩效。在企业中出色的领导者已经认识到这点,只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才能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兴旺。管理是一门艺术,员工激励是艺术中的艺术,员工是企业的灵魂。设计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才能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的期望目标。首先姑且让我把激励方法分为三类: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激励机制的设计,通过对这三类的分析和了解,才能让我们理解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才能为企业建立有效激励体系。下面我们把激励的方法分为两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对这些激励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让我们意识到激励机制的作用。

第2章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方法鼓励职工工作。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2.1正激励法

奖励是指饭店组织对员工的良好行为举止或工作表现给予的积极肯定与表彰。奖励作为员工激励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促使受奖励的员工将他们的模范行为加以保持和发扬,并成为全体员工的表率,为奋员工队伍的士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好这一手段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奖励要及时,且奖励方法要不断创新。(二)注意对其他员工的心理疏导化。不断定下新的目标,淡化过去着眼未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三).重视对团体的奖励,在现代饭店活动中组织目标的实现,员工个人的尊严与成就,都需要经过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重视团体激励,有利于在员工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竞争力。

2.2负激励法

篇(9)

这样一个理念的提出,既是对当代资产管理认知的跃升、工作理念的转变和管理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资产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当前,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认真领会,深入思考,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全部要义显得非常必要。

“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其中的“资金”是特指财政性资金,“资产”是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财政性资金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条从资金预算、执行、审计到绩效考核的运行与管理链,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管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行,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更趋于科学、透明。而由于受旧体制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影响,资产管理往往与资金管理相脱节,并滞后于资金管理,资金一旦转化为资产,人们对资产的重视程度就被弱化,不自觉地会另眼相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产生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效能、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前提和条件就是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对资产管理的思想层高,自觉地把它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牢固确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管理理念;其次从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基础管理、机制架构等方面入手,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具体地说:

一、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预算管理为推手,推进资产配置管理标准化、科学化。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资产预算是部门预算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三大方面,而源头是资产配置,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对存量和增量资产的综合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增量资产的预算管理,即通过强化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环节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长期以来,资产配置方面疏于管理,随意配置、重复配置、盲目配置资产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财政资金的低效甚至浪费。加强资产监管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资产配置标准、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监督等内容研究,探索建立“统一标准、统一预算、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的新型资产配置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从完善制度着手,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种类繁多、构成复杂、形成多元、功能多样,且使用周期长、涉及面广、环节多等特点,要真正管住、管好资产,使其保值增值不流失,就必须建立起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以及收益、监管、绩效考评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定,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创新管理举措,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宣传培训,增强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强化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制度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使资产管理科学规范,执行有力。

三、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夯实基础为抓手,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财政资金管理借助银行账户、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的记录与核对,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管理手段,清晰、完整、动态地反映出每一时期内的每笔财政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有它内在规律和特性,而任何一项管理基础工作十分重要,资产管理基础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要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必须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做好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全面掌握房地产、车辆、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第一手的基础数据,摸清家底,确保这些数据真实有用、准确完整;二是要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加强对资产数据信息管理,同时分析运用数据,发挥基础数据为决策服务的效用;三是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运用条形码等管理手段,为各类资产配发“身份证”,使资产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找到其归属;四是财务、资产、使用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资产账账、账实相符;五是把资产管理每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工作以制度形式进行规范和细化,最终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篇(10)

第一,需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本院较为缺乏的药学临床研究项目进行资金和科研人力投资,争取将科研成果成功运用于本院的实际临床救治中,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患者和医院的经济效益;

第二,对于患者而言,需要建立使用药物的一个咨询中心,对于患者在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解释和指导,降低患者错误用药的几率,并且相关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最为适合和经济的用药方案,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药物浪费和滥用现象。本文中对促进药物合理应用采取的加强管理方法如下:首先相应的卫生监管部门应该履行好监督职责,对于医院临床医师的用药情况做好测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反馈,将问题及时向医生说明,督促其进行改进;对于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小部分非限制性的常规抗菌药物,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医院本身而言,需要对药剂师加强培训,创造合适的条件让药剂师参与到临床药物使用中来,协调好医院各类人员的相互学习,如医生、护士、药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提高各类人员对药物的认识水平,防止患者治疗中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促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二、结果

本文中,随机选取我院药剂科75种药品,其在2011年3月-2012年9月未加强管理期间,其药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率为35.21%,药物合理应用率为58.21%,在2012年9月-2014年3月加强管理期间,其药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率为15.32%,药物合理应用率为62.64%,这表明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降低药剂科的问题发生率,提高了药物合理应用率。

篇(11)

一、以制度化管理现代一种责无旁贷的意识。我们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择优的,整体素质比较好。但是,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一定要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衡量机制。首先,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实行规范管理。一方面,围绕制度的深度、广度、内涵提升做文章;另一方面,在制度与制度的制和关联性上下功夫。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职责与分工细则、办公室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和决策、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值班制度、工作人员过错追究办法等。在制度制定时把握政策性和实效性,多一些标准,少一些概念,多一些定量,少一些定性,将操作规则细化到每一项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大到小事任免、大事决策、经费核报,小到外联接待、车辆调度、文电处理、值班安排等都有章可循,每天的工作井然有序。其次,努力寻求制度化管理与人情管理的契合点。极端的制度化预不可谈,也不理想。各科室在大框架的统一下,自身有很大的自,无论是调研、督查工作,还是信息工作,都可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尊重人、理解人入手,经常用换位思考来衡量规章制度和合理性,全力创造一种较好轻松的工作环境,还另找到了一条以制度化管理体系为基本,制度化与人情化管理互相促进,彼此平衔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