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工行业发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目前,我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已超过日本,并逼近美国制造业回报率的水平。不可否认,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生产和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增长以及资本运营效率改善对工业资本回报率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以来工业资本回报率上升与工业资本产出效率趋降形成明显的反向走势,显示存在产出分配过度向资本倾斜的现象。当前要素市场不健全导致要素价格存在扭曲,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受到一定程度低估,资源环境外部负效应未充分内部化,显性资本回报率可能由于存在隐性补贴而被高估。如果部分不合理的成本收益得到纠偏,势必会降低现实的工业资本回报率水平,工业资本增速以及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度也将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储蓄率持续上升为工业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供给。近年来受扶养比下降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我国总储蓄率持续增长。1998—2011年期间,由38.2%上升至52.7%,期间储蓄率增长与工业资本增长也同样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显示了高资本积累对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储蓄率高低无公认的标准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但未来继续增长的确面临压力。当前,我国总储蓄率在世界所有国家中遥遥领先,2011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3.4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22.6个百分点。当前,居民储蓄约占总储蓄的50%,企业和政府储蓄分别约占40%和10%。根据国际经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将有所提高而储蓄率会随之下降;如果我国工业投资的隐性补贴减少、国企分红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则企业和国家的储蓄率也将随之下降。
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趋于弱化,结构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低成本劳动力资源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且随着工业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素质改善及技术进步,工业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和大规模下岗分流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度,尤其是1996年到2001年间,工业从业人员出现连续下降。但“减员增效”改革却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1991年到2001年,工业从业人员数量年均下降1.2%,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比重由15.1%下降至11.5%;而相应工业劳动生产率(不变价)则年均增长高达14.7%。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开放条件下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不断发挥,工业就业人员恢复增长态势;尽管资本深化、技术进步等因素仍然驱动劳动生产率继续提升,但由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趋缓,劳动生产率增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到2011年,工业就业年均增长4.2%,工业就业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由11.5%上升到16.4%;而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仅增长7%,增速比之前10年下降了一半还多。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导致工业增长对劳动力数量增长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我国工业就业数量增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增长,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2000年到2011年,非农领域就业增加与全国劳动供给增量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和基本相当。这一时期,估计转移到非农领域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一半左右成为工业就业人员。未来上述两个方面均发生重要变化。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增长空间已十分有限。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10年见顶后将持续下降,预计劳动人口绝对量也将在2015年见顶后下降,到2020年将降至2011年前后的水平。
目前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到2011年我国劳动参与率由83.2%下降至78.4%,仍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在就业门槛提高、社会保障提升等因素影响下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劳动人口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将共同导致劳动力供给总量在2015年之前见顶趋降。这样,工业劳动力数量增加将主要依靠非工业部门尤其是农业就业向工业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和成本正不断提高。截止到2011年,我国农业就业人数仍有2.6亿人左右,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4.8%。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就业比重普遍在10%以下,如果未来农业就业占比下降到20%以下,将最多有1亿人左右可以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而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老龄化程度已经很高,可供转移的年轻劳动力已较为有限。2011年,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占农业从业人员的63.8%。近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正在降低。1998年到2007年,外出农民工总量均每年新增900万人左右;2007年到2011年,外出农民工总量平均每年新增仅600万人左右,年均新增量比前十年减少了约300万人。而且,转移劳动力的成本也不断提高。2007年到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工资年均增长16.4%,增速比2003年到2006年大幅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综合判断,未来十年工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速将比之前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也日渐突出。一是年轻劳动力供给更趋紧张。2011年,20—39岁的年轻就业人员占制造业就业的60.3%,而20—39岁的年轻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重仅为44.8%;年轻劳动人口数量已经在2010年见顶,未来将会以快于劳动人口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年轻劳动人口数量将分别减少1200万人和2500万人。二是劳动力技能错配现象也有所加剧。过去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增加了6倍多,但同期职业技术学校年毕业生人数却小幅增长1.3倍。教育体系与人才需求间错配产生了低端和技能型劳动力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无疑将有益于劳动力素质的长期提升,但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制约了潜在人力资源向现实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化,弱化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矛盾。
三、技术进步难度和风险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工业间接利用国外技术的重要途径。1997年到2011年,我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年均增长27%,占世界的比重由0.9%大幅提高到6.9%,成为直接技术引进大国。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占我国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比1993年的最高点下降了3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继续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正趋减弱。随着引进数量的增加,技术引进步伐开始趋缓,2002年到2011年我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年均增速(5年移动平均)已由40%以上下降至20%以下;同时,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用相当于GDP的比率由2005年的0.24%降至2011年的0.2%。显示随着我国技术位势提高,进一步直接引进技术的成本和难度有所加大。当前,工业企业的外部直接技术来源呈现由国际主导向多元化转换趋势,技术进步方式由跟随引进向自主创新转换将加大技术进步的难度和风险。2000年到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购买国内技术之比由9.3倍下降至2倍,与国内消化吸收费用之比由13.5倍下降至2.5倍。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动力明显不足。近年来工业企业研发强度增长明显慢于全社会增长,且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缩小也并不十分明显。考虑到全社会R&D支出还包括其他支出,工业企业研发支出更能直接反映工业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1996年到2012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由0.57%提高到1.98%,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为2.14%);但同期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由0.5%提高0.93%。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强度相当于美国和日本2008年水平的比重已分别达到71.1%和57.5%,但我国制造业研发强度仍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25.4%和24.8%。企业研发强度增长严重滞后,一方面,反映了全社会研发资源被较多地分配到非产业领域,对企业获取研发资源形成一定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反映产学研存在明显脱节,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间存在突出矛盾,技术创新资源潜力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实际创新能力。同时,尽管我国高技术产值和出口快速增长,但技术水平存在显著高估,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力要素仍然以非熟练工人为主。根据测算,我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包含的非熟练工人是熟练工人的40倍以上。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多数国内企业在产业纵向分工中主要承担较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
四、工业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增大,资源环境后发劣势正在凸显
近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带动能源资源和环境成本不断增加。1990年到2011年,工业能耗总量年均增长6.4%,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分别年均增长9.5%和8.5%,均低于同期工业增速,显示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有所降低。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工业结构呈现明显重型化趋势,带动工业能耗和污染增长明显加快。2001年到2011年,工业能耗年均增长8.4%,比前10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增长分别比前10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9.2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尤其是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工业增速,显示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有所攀升。当前工业成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消耗部门和污染物排放源,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的70%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分别占全国的85%和40%左右。能源资源和环境损耗使我国工业增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出现明显上升趋势。2000年到2011年,我国资源环境损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5.3%上升到8.4%,其中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曾一度达到10%以上。据估算,工业资源环境损耗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4%提高15%左右。显然,能源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失对我国工业高速增长起到重要助推作用。资源环境成本偏高助推工业增长一定程度偏离了理性规模,资源环境约束成为我国相比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显著后发劣势。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目前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分别是美国、日本和韩国的1.5倍、2.7倍和1.6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相当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5倍左右。我国资源环境损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甚至也明显高于巴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已相当可观,未来继续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煤炭、铁矿石和铝土矿等资源消费量已分别占全球的48%、55%和40%,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量持续增加,原油、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超过50%,铁矿石、铜精矿超过60%。而且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风险逐渐增大,水体、土壤和大气的累积性环境污染不断显现,近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对资源环境高损耗型的工业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未来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要求将越来越高,国际上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大势所趋。在能源资源约束日渐增强的条件下,尽力降低能耗污染强度成为未来工业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具体需要依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两种途径。结构调整要求降低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而这些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收入增长弹性;技术进步则要求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无疑将会因提高成本而降低回报。无论哪种途径都难免会对工业增长产生很大抑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TQ5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66-1
0引言
重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而煤化工行业,则是以煤炭为原料的,经过化学工业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物质以及副产品的工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态的、固态的以及液态的产品或半产品都是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加工,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以及能源等。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燃气、液化气等等很多都是煤化工的产出物。
1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煤炭产业链中的一环,是承接着煤炭和化工生产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现今市场中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1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国在合成氨、焦炭等传统化工产业产品的生产中都为世界产量最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钢铁锻造和建筑建材以及轻工业等。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对传统煤化工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产业结构落后的传统煤化工面临巨大的挑战。
1.2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建设了一些示范单位。新型煤化工的内容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新型煤化工产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产业,但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煤化工领域内的突破,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生产,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在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会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主题,保证煤化工行业健康、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企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实现煤化工企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2煤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构成的,在煤化工生产的焦化、气化、液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的废气物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都有较大的污染。而煤化工工业的流程复杂,设备相对石化也并不甚完善,在回收环节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问题。
在焦化时,装煤和运送环节产生粉尘,因为在户外作业,较难实现收集和除尘,直接飘散在空气中,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水,经过澄清和分离后排放依旧有残留,因为成分复杂,工艺繁复,投入资金多,很多煤化工企业的投入也不到位。
气化主要是将固体的燃料和液态的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过程,气化后的煤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这些生产过程中,产业链上出现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也是煤化工企业保护环境头痛的环节,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策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治理污染,只有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斩草除根”方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因此,除却在煤化工的废物排放上下功夫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各个环节上,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从循环利用的观念出发,变废为宝,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煤化工行业增加效益。
循环利用,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分为五个阶段,即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
源头预防即是保证煤化工生产时要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开始防治污染。而过程控制阶段则是根据相关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实时监测,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排放的废气物符合清洁和环境承受力的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是关键的一环,在此过程中,要求煤化工产业排放的废物在国家规定指标之内,方便后期的环境管理环节,也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循环利用阶段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一阶段主要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水流、能流进行整合,经过处理后得到合理的利用,合理资源的配置,形成整个生产环节的循环,做到即节约成本又能实现环境保护[4]。最后的环境管理,除却对排放物和产品以及流程的管理,还有对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低碳意识的宣传。
4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业,但是不得不注意到的是,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产品的前提下,也产生了很多污染物,对越来越脆弱的环境增加了负担,与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不相符合,所以,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全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度地发展煤化工行业,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两型”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2.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动向
3.以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
4.精细化工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5.我国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6.从“十二五”规划看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7.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8.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9.固相有机合成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与前景
10.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11.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
12.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3.精细化工发展前景以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策略
14.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
15.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发展
16.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模型化、控制与优化研究
17.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19.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现状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20.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广东省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对策
22.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3.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上)
24.浅谈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
25.基于现代精细化工发展初探
26.对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27.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下)
28.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9.晋煤集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前景
30.浅谈“十二五”期间精细化工发展方向
31.广东省精细化工现状与发展
32.论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3.精细化工课程群的整合及改革实践
34.浅析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前景
35.精细化工领域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发展趋势探讨
36.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37.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
38.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39.绿色精细化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40.地方本科院校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41.对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42.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
43.浅析精细化工产业对深圳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44.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探讨
45.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精细化工
46.热点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现状和发展导向
47.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一、自动化控制现状
自动化控制是整个化工行业发展中在技术应用方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化工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是我国化工行业适应世界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同世界化工行业技术与市场接轨的重要措施。实现化工自动化控制,不但有利于提高我国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利于化工企业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提高化工产品的品质,为化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化学工业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践及业界对自动化控制技术重视程度的提高,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一是自动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二是化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化工企业发展的大局,不断适应化工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水平。
二、脱溴加氢工艺
1.工艺原料
本脱溴加氢工艺主要原料是以缓冲液(缓冲液由吡啶、醋酸铵、乙醇和水配制)、乙醇、上溴物等为原料,在催化剂活性镍的作用下,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得到产品。
2.工艺控制流程
2.1将乙醇导入脱溴反应罐,开搅拌投入上溴物,加热升温至30℃,加冰醋酸5升,停搅拌。
2.2抽真空至反应液有气泡产生,冲入氮气至常压,如此三次后加活性镍(活性镍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自然,在反应中杜绝与空气接触), 投完活性镍用乙醇冲淋后关上投料口。
2.3开真空,在真空度≥-0.08MPa抽气5分钟,关真空通氢气使罐内压力≥0MPa后,关氢气开真空在真空度≥-0.08MPa抽气5分钟,如此重复三次后,继续通氢气,当罐压为0.12MPa后调小氢气流量,调小氢气流量。
2.4开搅拌,开始滴加缓冲液(缓冲液由吡啶、醋酸铵、乙醇和水配制),罐内温度控制在40-46℃,罐内压力≤0.10MPa、2-2.5小时滴加完毕,继续通氢气保温,反应温度控制在40-46℃,时间2-2.5小时,结束后停通氢气。
2.5按氢气置换方法进行三次氮气置换,放空至罐内压力为0 MPa,水浴升温至70℃,停搅拌静置30分钟,通入氮气,将上清液压入浓缩罐中,放空至罐内压力为0 MPa开罐盖,用甲醇淋洗脱溴罐罐顶、罐壁、搅拌及其它罐内附属物,然后开抽滤器底阀抽滤洗液,并继续用甲醇冲洗罐顶、罐壁、罐底、搅拌及其它罐内附属物,将活性镍完全洗入压滤器中。再用少量(5~10L)水重复上述冲洗,关抽滤器底阀和脱溴罐底阀,打开压滤器盖,收住滤袋口提出活性镍放入水槽。
三、工艺中的危险性
本工艺中,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品:氢气、乙醇、镍
1.氢气(加氢工艺2009年6月12日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必须安装自动化):
a.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具有高燃爆危险特性;
b.加氢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
c.催化剂再生和活化过程中易引发爆炸;
d.加氢反应尾气中有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和其他杂质在排放时易引发着火或爆炸。
2.乙醇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3.镍
危险特性:其粉体化学活性较高,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自燃。遇强酸反应,放出氢气。粉尘可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四、自动化安装
本工艺中主要考虑控制氢气的浓度(氢气爆炸极限比较宽,容易发生爆炸),反应温度(本反应是放热反应,热量控制不好,容易引起反应釜发生爆炸),将脱溴加氢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电流、氢气流量、加氢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当加氢反应釜内温度或压力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加氢,泄压,并进入紧急状态、安全泄放系统。
1.温度的报警和联锁
在加氢反应釜内的PT100(0~100℃)铂电阻,检测、显示反应温度。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限时,即给出一个信号自动报警(现场以及控制室),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夹套控制阀以及冷却水控制阀,关蒸汽开冷却水;当反应温度降到设定上限值以下,再关闭控制阀切断冷却水,从而正确控制反应温度。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给氢气管道上的氢气控制阀,关闭氢气。
2.压力的报警和联锁
通过安装在加氢反应釜上的压力变送器,检测、显示釜内压力。当压力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给出一个信号自动报警(现场以及控制室),当压力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值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氢气管道上的氢气切断阀,关闭阀门,切断氢气。脱溴加氢釜压力达到或超过设定上限值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脱溴加氢釡主动放空切断阀,打开阀门,脱溴加氢釡高空泄放。
3.紧急冷却系统
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夹套控制阀以及冷却水控制阀,关蒸汽开冷却水;当反应温度降到设定上限值以下,再关闭控制阀切断冷却水,从而正确控制反应温度。
4.搅拌的稳定控制系统
通过检测搅拌电机上的电流,检验脱溴加氢釡的搅拌稳定性,若搅拌出现异常则产生相应的联锁动作,并且产生报警,让操作人员去检查现场。
5.氢气紧急切断系统
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给氢气管道上的氢气控制阀,关闭氢气;当压力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值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氢气管道上的氢气切断阀,关闭阀门,切断氢气。
五、论文小结
脱溴加氢工艺通过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电流、氢气流量、加氢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可以提高工艺的安全性,迅速减少事故发生,避免工人操作失误。工艺中对反应釜内空气的浓度,并未精确的数据,虽然通过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控制反应釜内的空气浓度,但仍然有安全隐患,值得继续研究,寻找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朱开宏.化工过程流程模拟[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64-66.
[2]盛晓敏,邓朝晖.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9-32.
[3]盛定高.现代制造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78-183.
[4]琚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发展概况[M],2007:87-88.
[6]李笑枫.仪器仪表与化工生产的自动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7]郑纯智,文颖频,张春勇.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
化学化工类;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当前,化学化工行业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和加大复合型技能人才供给成为应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努力方向。高等教育作为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人才基地,以及提升化学化工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平台,深入探讨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明晰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应对当前化学化工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在原重庆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逐渐成为重庆及西部地区化工高等教育和化工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基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化学化工产业发展新形态,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时期下的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改革探索,为提升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指导普通本科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等提供参考。
1.教育教学理念改革
化学化工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密切相关。随着化工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针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持续增长,对于既懂管理又掌握化工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然而,当前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环节仍存在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教师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辅的现象,导致学生出现主动发展意识不足、创新创造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技能欠缺的现象,造成高学历低技能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对此,应结合新时期下的人才需求特点,面向化学化工行业长远发展和行业变革的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题”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明确高等教育是学生与教师间的多元交流平台的意识,做到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系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需求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从“学生被动地学”向“学生主动地学”转变,促进化学化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最终培育出发展意识强、创新能力高、社会适应技能丰富的化学化工人才。
2.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言,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脚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因此,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加强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优化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围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提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弹性,积极发扬专业教育的特色,切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培养体系,以此来适应化学化工行业及市场的发展需求。此外,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大学来说,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应积极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行业需求发展的关系,积极开展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1)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现代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既要做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引导,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媒介增添课堂魅力。化学化工类专业同其他专业类似,都面临着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知识需求,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而言,唯有从多元视角积极拓展新型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学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要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化工化学类专业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既要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又要做到综合考虑学生需求。
(2)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化工化学类专业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验性和技能性特点。为提升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可通过如下几点对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改革:①深入开展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建立与本行业优秀企业的联络渠道,争取在合作中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实践基地;②邀请工程界专家为开设讲座和技能培训,并积极与工程类企业合作开展师资和学生培训,拓展师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③以“行业执业资格”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主要抓手,建立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新模式;④实现企业岗位和高校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一方面,针对性地服务于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收集一手教学资料,为课堂教育教学创新提供现实案例,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教育教学管理是确保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软技术。当前,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监督工作主要是由校级管理,二级学院自很少。例如在学生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既定要求执行,这就导致性质不同的专业教育教学考核实施效果差异较大,体现不出专业核心特点和教育教学特色,此外,对于专业有特殊要求或需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需要层层提交书面申请,并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后才能执行,导致课程开设效率低。打破现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实施权力下放,对当前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成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治亚,李建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1-13.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介于技能型和学术型之间,要求其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技能,其技能结构以心智技能、创造技能为主,所掌握的技术为理论技术而非简单的经验技术。化工技术类专业英语课程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本文结合我系整体教学改革活动,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原有课程体系及教学中的问题
1 教学内容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程,不适应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要求,不能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很好地衔接。表现为教材中专业英语文章均选自原版资料,生词多。而我们的高职生毕竟掌握的词汇量只有3000个左右,专业英语文章中除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许多普通词汇对高职生来说也颇为困难。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专业英语文章的困难,内容的安排也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缺少实操型内容的训练。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侧重于技能方面,理论知识深入不多。但专业英语文章中有许多是专题文章,有些知识学生不太了解,同样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2 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一切依赖于老师讲解,教学显得生硬,也难免出现“英译汉”的单一教学模式,与英语的“听、说、写”的发展趋势不符,教学内容也容易与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发生重叠,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后印象淡薄,实际能力提高不大,收效不好。
3 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习惯于期末考试一份卷子定成绩,或者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样就可能出现学生平时不主动、创造性学习,而期末考试前集中复习,也能应付过关,但真正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尝试
教师广泛深入化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化工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岗位设置等方面情况,并形成了调研报告,邀请企业专家和工作分析专家对化工企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能力标准,最后制定了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的原则。所以我们的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项目,根据职业能力决定课程内容。
(一)明确课程目标
1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积累一定量的专业词汇,阅读并翻译化工产品说明书、分析仪器说明书、化学化工专业文献,并运用专业词汇撰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英文个人简历,能在典型工作岗位进行简单英语交流,能用现代检索工具搜索相关英文专业文献资料等。
2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在实际生产、科研中的应用;理解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的英文表达法;掌握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的中文翻译法;掌握英文摘要及英文个人简历的写作方法,掌握典型工作岗位英语口语交流方法。
3 素质目标。拓宽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化的教学体系,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训练为主的单元课程开发。选取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科技文献、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科技文献、典型化工产品说明书、典型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等与企业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文献作为阅读和翻译的项目,同时设置岗位情景对话编写及口语演练、英文科技文献摘要及英文个人简历撰写、化工综合科技文献检索及翻译等项目,兼顾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能力以及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突出岗位特点,紧密结合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产品,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提升。
(三)项目化课程设计
本课程总共设计了13个具体的项目,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针对具体一个或几个单项能力训练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和操作原则,同时注意阅读、翻译能力的重复再现,兼顾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能力,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在过程中使训练者的专业英语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并注意了各能力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四)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 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完成训练任务后所达到的能力目标。比如翻译并撰写科技文献摘要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就能根据摘要的写作方法等撰写自己毕业论文的摘要;比如典型的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就能看懂企业分析岗位中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仪的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前准备等。
2 明确任务及考核点。在明确能力目标后,教师要讲清楚每个任务的背景、要求、实践过程、过程的考核点及考核标准等,要明确在什么时间内做完什么事,达到什么程度,以此控制项目按期完成。
3 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使专业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传输为主转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专业英语教学,我们在高职化工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单元操作英语动画片,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安排上机课时,给学生提供网络资源;编写岗位情景会话,虚拟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专业知识用进去,并进行小组会话表演,比赛,使其融入角色,提高竞争意识,增加学习积极性;虚拟招聘场景,让学生制作个人英文简历,自己组织全英文面试过程。总之,寓教于乐、寓教于做、寓教于赛、寓教于学。
(五)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1 考核基本思路。考核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能力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结合结果考核,辅以答辩考核,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在每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项目内容及特点设计各相应控制点,体现过程考核,并以考核为推动力督促、鼓励学生取
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具体考核办法。课程的总评成绩是由项目成绩占80%和答辩考核占20%组成,其中项目成绩是由项目的过程考核占60%和项目结果考核占40%来构成。过程考核的控制点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纪律性、学习主动性;自我学习水平(多种渠道获取资源、合理猜测专业词汇、获取文献的能力等);工具书使用水平(查阅生单词能力)、课堂即时考核(包括专业词汇积累、现场整句翻译、岗位口语会话能力等)。对每个项目根据其特点设置相应过程控制点,以考核督促、推动学生学习。结果考核是针对每个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完成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并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比如对文献或者说明书的阅读及翻译结果,体现为总结的小论文的质量。而答辩考核定位为对最后一个项目综合化工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及理解情况的考核,该项目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阅读翻译科技文献,并小组讨论学习,理解其中原理、方法,最后以答辩形式反馈,其中答辩过程也设置考核点,包括文献质量、翻译质量、讲解表述能力、听众接受情况等方面,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回答问题应变能力等。
三、专业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本课程教学改革经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两个专业2007级学生的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将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变为以学生“学”、“做”为主体,彻底改变学生对教师的完全依赖性。
2 项目的选择上进一步突出企业工作任务,与未来就业岗位紧密结合。
3 教学过程中突出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凸显过程考核,以考核作为督促、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
4 把握理论知识引人的尺度和时机,把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把握理论知识切入的时机,使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习。
在高职生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开发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集“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为一体的优质课程体系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项目,以学生“学”为主体,实行教、学互动,开展灵活多样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趣味性,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有所提高,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使专业英语教学走出枯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心,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56):12-14。
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化学研究基地之一,化学系一贯重视产学研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为促进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十年来,化学系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化学系科研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9年来化学系已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16个,项目研究经费超过8000万元:重大横向课题68项,累计合同金额16亿元;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应用相关专利授权282项。
以化工行业发展为导向,构筑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室是化学系产学研研究的目标,在此指导下,化学系开展了以下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充分依托学校产业化资源,促进基础研究的开展
产业化的成功实现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化学系在基础理科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为大量高新技术的产业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复旦大学丰富的产业化资源也为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与支持。在复旦大学产业化与校产管理办公室的直接帮助下,化学系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2009年举办的复旦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论坛――化学专场为化学系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已有多项技术通过此次论坛获得企业青睐并形成合作,《文汇报》、《上海科技报》等多家媒体均进行了报道。
举全系之力,扎实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化学系科研成果产业化坚持以优势项目为突破口,集全系的力量促进重大项目的成果转化,同时,也强调以大项目带动小课题的发展,并通过资源整合的形式推动具有独创性的高新技术的迅速转移,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化学系陈芬儿教授的d-生物素不对称合成技术,成功填补我国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在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后,三年内已创造产值5亿余元,奠定了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基础与应用并重,坚持对产学研人才培养的投入
产学研人才的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基本要素,化学系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在两类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均给予了大量投入。应用化学所的成立正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启动也将为产学研课题的开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化学系已经形成了一批基础与应用兼修,重点各有不同的综合型研究队伍,为保障和促进化学系科研成果开发与产业化转化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工专业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是以2004年版王玉炉主编的《有机合成化学》教材为主。它包含了有机合成的重要反应、选择性反应等内容,体现了当前的合成反应内容,但该教材缺少林化产品应用的实例,因此需引入新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陈旧
林产化学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利用的工业,是森林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取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产品的工业。当前“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内容为“樟脑氧化合成樟脑醌”的实验,其选题和采取的实验方法都已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当前林产化工行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老化等原因使得实验测试分析方法单一、落后,从而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增大、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无法正常开展。
二、“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林产化工专业“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1.引入新的教材
笔者结合林产化工专业林化学科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相关课程的发展现状,适时吸纳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参考书的选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选择出适合课程教学内容、具代表性的中外文教学参考书,如Morrison的《OrganicChemistry》原版专业教材。
2.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教学新内容和前沿科研内容的引入,不仅使教师所授的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具有紧跟国际形势的先进性,而且体现了林产化工产品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笔者还将“有机合成化学”课程中没有包含且属于当前我国林产化工行业发展的热点内容介绍给学生,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上启下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做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笔者认为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笔者采用自己制作和搜集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反映实际合成反应现象和反应机理的模拟视频和三维动画片及部分生产工艺流程的录像,开展“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抽象难懂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使抽象的反应机理直观、清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合成产物的准确结构和详细反应工艺原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学生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及学科前沿知识。
2.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仓储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授课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应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素材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教师在讲授“应用萜类化合物进行香料的合成”“塑料用增塑剂的合成”等问题时,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其次让小组的代表在课堂上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互相提问;最后由教师评出讲解内容和所提问题都有深度的一组,给予适当的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将理论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笔者通过一些小型科研活动,让学生掌握并设计出先进合理、贴合生产实际的目标产物的有机合成路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各类科研活动,这既拓展了理论教学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一些小型的林产化工学科实际生产的目标产物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高校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实验环节的教学不仅对学生巩固有机合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际操作、综合设计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深化实验环节的教学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科研情况开设研究设计性实验
在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的同时,笔者结合“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林化产品加工的特点,让学生设计具有前沿科研性的实验。如藿檀酯木香型香料(国际著名香精香料公司Symrise和Quest的产品)的合成实验,学生利用α-松油烯(林化产品中间体)与缺电子亲二烯体,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如与丁烯酮、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醛等物质通过双烯加成合成不同香型的香料。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学生通过设计新的实验,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了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提供了实践平台。
2.开展双语教学
在“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中有许多“人名”反应,翻译成中文后会有很多不同版本,不易被学生理解,不利于“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的讲解,影响学科的发展。因为很多专业知识点用英语解释时准确性较高,并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所以笔者在“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了英文版的专业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使实验教学内容紧跟国际科研前沿信息,及时将专业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所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使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很好地掌握专业外语知识,为学生今后独立查阅科技外文文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在这次教学改革中,笔者建立了科学、系统、客观、严格的实验课考核方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①实验操作;②对实验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与掌握;③对实验过程突况的处理;④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笔者认为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全面地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给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的肯定,主讲教师的授课多次被评为优秀、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因为“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所以单纯的理论授课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改革后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紧跟国际先进趋势,体现出林产化工产品的多样性,更符合我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的能力。另外,教学理念的转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在课下踊跃思考、提出问题,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提高。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开设先进合理、贴合实际生产的设计性实验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新产品的制备和应用的内容明显增加。实验课的全新考核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普遍认为这一考核方法比较好,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他们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出现陷入整体衰退的迹象,我国面临的国外需求急剧下降,而随着经济下滑可能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再度抬头更对我们化工产业的出口贸易提出了严峻挑战。所以有必要从国家、产业及企业三个层面来深入分析我国化工产业遭遇反倾销后的各项应对措施。
一、国家层面应对措施
政府部门作为宏观管理者,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配合下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尽量避免国外反倾销。加强在具体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协调和服务工作,为本国企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和政策、行政上的支持;同时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国外不合理的反倾销行为。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主要包括事前预防措施和事发后应付措施。
1.事前预防措施
事前预防措施在本文中的定义是指在他国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诉讼之前通过自律性的政策引导或积极争取对我方有利的法律法规,从而避免被认定为“倾销”。在我国反倾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构建、市场经济发展信息的健全,还要求与之相配套的人才队伍的培养,主要包括:
构筑反倾销预警机制。
反倾销应对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于需要证明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企业,国家提供完备的信息。
2.事后应对措施
当国外已经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国家需要给予企业相应的帮助,这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并且在实践中也得到运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在相关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如给予应诉企业应诉补贴,但是在具体运作方面还是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以甲企业的CVP23反倾销应诉案例来说。产品出口前的流程是A省研发――委托B省企业生产――国外出口。正是这一特殊的流程,造成了在面对美国反倾销调查中需要政府援助时的两难境地――因为出口的企业是属于A省的,所以B省地方政府不提供补贴;又由于生产是委托隶属于B省的企业完成的,A省相关部门则以企业的增值税税收利益为B省所得而拒绝提供资金补贴。于是,企业便成了无人认领的孤儿。由此可见,虽然整体政策的制定已经考虑到了对企业的协助,但是具体落实的时候由于部门主义等等的存在还是有很多干扰因素的。因此,如何切实摆脱部门主义的影响和由此拓展开来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措施,是我们政策制定者需要改善的一个方面。
二、产业层面应对措施
所谓行业协会,WTO的1994年协议称其为 “trade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即指进出口商的商会或同业公会。反倾销不是单独某个企业个体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国内整个行业利益的事。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所有企业的整体代表,在预防和应诉国外反倾销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当本行业受到国外倾销或者倾销的威胁时,及时地提起反倾销的诉讼,配合政府的主管机构做好反倾销的调查工作;当本行业内部企业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行业协会及时地组织企业积极应诉,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作为企业联合的代表积极地在国际经济地位上进行抗辩。
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应对反倾销,也可以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应对两个方面来进行。事前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协助政府部门维护出口秩序和组织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事后应对则是协助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工作。
1.进行反倾销预警监测,协助政府部门维护出口秩序
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预警体系监测的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是按照WTO规则要求引导企业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技术规则和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价格的监测。另一方面对外则是法律法规的监测,对我国化工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台的法律、缔结的和约进行监测,及时向企业提供预报,组织企业进行调研评估,并向企业提出预防措施等意见,甚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或影响法案的修订。
2.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的抗辩
前面讲到了在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方面国家所起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地位的争取除了整体地取得某个国家对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认可,还可以从单个行业的角度来部分的实现。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中所有企业的代表,有能力和义务代表所有企业向外国反倾销主管机关提出该行业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抗辩,为本行业企业在应诉中提供关于市场经济情况的相关证据。欧盟于2002年在(EC)1972/2002号反倾销法规首次通过立法确立了非市场经济国家涉案企业获得分别待遇的条件。而且,欧盟还在(EC)905/98号法规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并为确定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提供了五条衡量标准。与之不同的是,美国承认市场导向的产业(Market Oriented Industry,MOI),但不承认单个企业的市场经济待遇。如果确定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所属的部门是MOI,美国商务部就可采用市场经济方法来确定该进口产品的正常价值,而不采用替代国或生产要素方法。在美国反倾销实践中,涉案企业可通过单独税率测试获得单独税率待遇。化工行业协会应该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引领企业争取在美国取得市场导向产业的认定。
3.行业协会的事后应对措施主要是协助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工作
在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时,行业协会应当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的积极对外应诉,特别是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我们知道,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召集应诉企业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研究应诉对策,制定应诉计划,按规定法律程序提供应诉资料,配合国外调查机构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有关情况,使案件处理向有利于我方的方面发展,并且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我国的行业协会已经在着手这样去做了。但是通过甲企业的CVP-23应诉案件,我们看到,实践中,行业协会在把企业凝聚起来共同应诉反倾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很有限。本次案件中,虽然开始阶段有行业协会牵头,但四十多家涉案企业最后只有五六家企业参与无损害抗辩。由此可见,如何有效的引导企业联手应对国外反倾销,也是未来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时需要完善的一个地方。也有人认为行业协会也可以作为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利害关系方直接参加应诉。行业协会在提供有关本行业发展、行业体制等方面的信息和意见等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优势,通过这些信息的提供可以争取国内企业的公正待遇,尤其在“市场经济地位”、“单独税率”等方面。在整个反倾销调查期间,行业协会也有为其利益辩护的充分机会,以便陈述对立的观点和提出反驳的论据。反倾销工作中,由于行业协会具有民间组织性、利益公共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一些重要特征,作为相关企业的代言人,发挥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企业层面应对措施
企业是反倾销调查的直接利益相关方,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如果不积极进行应诉,可能未来失去的除了高昂的关税费用,还有整个市场。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存在体制不健全、组织结构不规范等问题,在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之时除了由于高昂的应诉费用之外,也根本无法提供有利的数据资料为自己进行辩护,于是只能放弃该出口市场。这就出现了国外反倾销来临时大部分企业不应诉直接撤离出口市场的惨境。而少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即使有一定的财力去应对反倾销诉讼,也由于平时没有注意加强自身的反倾销队伍建设,而以比较高昂的代价赢得了反倾销案件中的有利地位。
总体来说,企业在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措施也可分为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应对措施。前者主要是指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品牌意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调整跨国经营战略以及组建反倾销应对人才储备队伍及与进口国的经营该产品的进口公司通力合作。后者则指案件开始时的无损害抗辩和无损害抗辩失败后的应诉细节。当无损害抗辩失败后企业应迅速的做好应诉的准备。应诉工作中我们主要强调3点:第一,企业联手进行应诉的问题。第二,应诉时怎样组织反倾销团队的问题。第三,替代国选择的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事前的预防措施和事后的应对措施,都为国内的同行及今后的类似案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兰秋:应对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2:8~11
* 研发设施:为道康宁在中国的科技研发提供支持;
* 中国应用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有机硅的应用技术,产品开发和加工技术服务;
* 中国技术信息中心:服务亚洲各地的客户。该中心通过提供应用设计和排故服务、产品数据单、产品推荐、技术知识、文件参考和经销商推举等服务不断增加对亚洲市场及客户的技术支持。
“中国现在是,并且一直都将会是道康宁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驱动力,”道康宁公司全球副总裁、亚洲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柯同德先生(Tom Cook)在松江工厂十周年庆典上说。“道康宁公司来到中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中国投资超过四亿七千万美元,用于建造和提高为本地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我们在这里的目标就是倾听和理解本地客户需求,用‘中国制造’的产品来服务中国市场,同时确切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个占地12公顷的松江工厂与道康宁公司在张家港的世界级制造基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后者包括了道康宁公司与合作伙伴投资超过六亿美元,共同建造的中国最大的硅氧烷工厂和道康宁公司自己拥有的正在建设中的下游工厂。
“有机硅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提高、改善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品质。作为有机硅技术及其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道康宁始终致力于开发、生产和应用奇妙有机硅,造福世界各地每一个人。” 道康宁松江工厂厂长戴思霆(Tim Dyste)介绍说。“道康宁松江工厂生产的有机硅产品可以以乳剂、氨基聚合物、溶剂型涂料、电子级密封剂和粘合剂等多种形态出现,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电子、造纸、涂料、美容和个人护理等多个重要行业。”
总的说来,有机硅正在以多种方式引领着电子时代的生活方式。手机、无线电脑以及智能卡的制造均使用到有机硅。采用有机硅技术制成的高性能材料正在走进当今日渐增多的、要求严格的电子及电器领域。有机硅可以密封、保护极为敏感的电路、半导体及设备,使其免遭热量、污染及意外的损坏, 并且有助于确保电力的持续供应。
有机硅也是个人护理和家庭用品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分。它可以确保某些产品在购买之后的很长时间仍能保持其品质和效果。有机硅使得我们日常使用的个人护理产品性能增强,从彩色化妆品到防晒霜,从护发产品到止汗剂,无不受益于有机硅。此外,有了有机硅,一些家用产品如洗涤剂、织物柔软剂、厨房及浴室清洁剂、上光剂及上蜡剂也会变得更加柔顺、有效和更具美观。
关于道康宁
道康宁(省略) 提供增强性能的解决方案,满足全球25,000多家客户的不同需求。作为有机硅技术和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道康宁提供7,000多种产品和服务。公司由陶氏化学公司和康宁公司均等持股拥有(各50%)。道康宁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创新型营销策略将重整化妆品产业
根据Euromonitor的最新统计报告,2007年美国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销售增长放缓,该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此行业信心的减退以及消费能力的下滑。市场调查公司对于化妆品行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有预计称随着市场的不断缩减和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对产品利润的挤压带来的巨大价格压力,该行业增长的希望很渺茫。
然而,整体的市场状况还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一些走特色路线的产品给行业带来了些许希望。Euromonitor公司介绍说,日晒护理品、婴儿护理品以及男士化妆品市场有望在2008年取得大幅度增长;而男士护肤品市场中,抗衰老功效产品还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目前,普通消费者能够了解到除产品功效外更多的产品信息,并热衷于分享他们的使用感受,这一趋势无疑将影响到人们购买化妆品的习惯。在Sephora和Ulta等化妆品卖场,消费者还可以得到针对个人护理以及化妆建议,这一柜台的经营模式趋于升温。
信息化的时代也使得消费者对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有了进一步要求,谁都希望自己使用的产品更加天然、有机,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于是,诸如Lush和Pangea Organics这样与众不同的化妆品厂商便顺风顺水地坐享了这个潮流带给他们的硕果。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也开始打有机与天然的算盘。
回顾最近发生的一些大型有机化妆品公司并购案,如2007年11月Clorox’s公司并购Burt’s Bees公司,反映了大公司终于看到有机天然产品所具有的持久潜力。当然,“追求有机和天然”也不排除是众多顶尖公司进行并购从而达到扩张目的的一个漂亮的托词。因为在高度饱和的美国市场,为了占据决胜地位,并购行为是不可避免。其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来欧莱雅公司在高增长的美发市场中发起的多次并购,尤其是近期对圣罗兰化妆品的收购。
编译/星晴
2008 FiFi盛典中获奖香水大打设计师明星牌
时装设计师和明星出品的香水在年度评选中大放异彩,这显示出他们对于香水行业持久的影响力。在本次盛典中,最佳高端女用香水奖被授予时尚大师Marc Jacobs的“Daisy”,D&G的“Light Blue Pour Homme”获得了最佳高端男用香水奖。同时,明星品牌“Intimately Beckham”在“最具吸引力”奖中力拔头筹,同时获得了男用和女用香水最佳奖。
Coty公司作为上述获奖的Marc Jacobs的“Daisy”香水、“Intimately Beckham”香水的生产商,获得了“最佳制造商”奖项。Avon公司的“Christian Lacroix Rouge”和“Derek Jeter Driven Black”香水获得了“最佳直销类香水”奖。
对于时装设计师品牌和明星品牌在近几次盛典上的耀眼表现,Fragrance Foundation的执行总裁Mary Ellen Lapsansky评价说,这两类品牌在香水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显著地位,而且其影响力还将不断增长。尽管就目前来说,明星香水大受欢迎,但她认为个人品牌的持久力有待观察。因为此类产品的流行很大部分取决于明星自身的人气,因此鲜有明星品牌能够屹立不倒。相比来说,代表了不断发展和变换的时尚符号的时装设计师们更具有号召力。
此次盛典还颁发了杰出宣传广告奖,Lapsansky说这一奖项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各大公司用新鲜的手法再包装原有的产品,刺激其销售量的增加。Chanel的“Coco Mademoiselle”香水电视广告和Hermès的“Kelly Calèche”香水海报广告获得了今年的此项大奖。
今年,除了传统的时尚美容刊物投票方式,FiFi盛典还为消费者投票开辟了在线方式。据Lapsansky介绍,在线投票获得了很好的反映,FiFi盛典在将来也会继续采用Facebook和Myspace这样的网站来收集选票。
编译/星晴
MWV因经营亏损关闭其包材工厂
由于持续的亏损使得MWV包材公司关闭了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Warrington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包材工厂。
近期,MWV包材公司宣布其2008年一季度的持续经营性亏损已达23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700万美元,相比情况略有好转。尽管MWV在销售方面有大幅增长,但因经营不善所导致的反复亏损使公司得不偿失。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考虑,经过多方面权衡,MWV决定关闭位于Warrington的化妆品包材工厂。在美国,个人护理品包材生产已失去竞争力,甚至处于不盈利的状态。
MWV包装公司副总裁Mark S. Cross称,关闭Warrington工厂的决定是经过了对目前经营状况的仔细分析而做出的,这将改善经营状况,使公司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包装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发挥空间。Warrington工厂将于夏末停产。MWV称其对彩妆客户的供应不会受到该工厂关闭的影响,生产任务将移交其它工厂完成。关闭Warrington工厂后,MWV公司还将继续研究其它利于公司发展的方式并尝试革新。
另外MWV公司的西班牙分公司MWV Calmar求新求变,近期推出了高级香水专用的由合成树脂浇注的泵。新上市的Clikit 注射泵即是Melodie Clikit泵的合成树脂升级版,目前该产品市场反应良好。MWV称,由于胶囊和制动器外壳是合成树脂浇注的,各品牌产品外包装可以任意将泵头设计成各种新颖的装饰效果和颜色。
编译/星晴
第十一届全国日用化工学术研讨会
论文征集通知
北京日化协会将于2008年10月中下旬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日用化工学术研讨会。本届学术研讨会以“技术创新促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日化行业发展前景,研讨当前国内外日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日化工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现将本届学术研讨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论文征集内容:
1. 国内外日化科技发展动态与趋势;
2.化妆品、洗涤用品新技术、新原料及香精研制开发与成果;
3.生化、天然活性物以及中草药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4. 日化产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评价;
5.日化工业企业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6.日化工业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7.省略。
4、 论文征集截止日期为 2008年8月30日。
三、 论文征集范围:国内外日化行业内各企业、公司、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业内人士的相关文章。
四、 论文评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对其中的青年优秀论文推荐上报北京市科协;所有优秀论文登载《中国化妆品》和《北京日化》杂志上;对征集的论文将编辑成册出版论文集。
五、 会议规模及形式:本次会议规模 200-300人,会期2天。大会采取论文交流、专题报告、现场对话和专家建议等形式,丰富学术交流内容,力争把本届学术研讨会办成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议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六、 收费标准:参加技术讲座的外企及有关单位按30分钟计算,每场收费2000元,团体会员单位不缴费。
七、 论文集广告收费:彩页每页2000元,跨页4000元;黑白页每页1500元;文字每页1000元。
八.交费时间:2008年8月30日前,通过邮局或银行汇至北京日化协会。编辑/胡迎春
拉萨人青睐国产化妆品
在拉萨百益超市、拉萨百货大楼、圣洁医药超市等化妆品主要销售点,有记者采访了许多女性消费者,其中七成以上的人称自己使用的是国产化妆品。
在拉萨,有许多年长的女性一辈子都没有用过进口化妆品,皮肤依旧保养得十分好。从事化妆品经营10余年的于先生有这样的看法:适合什么样的化妆品与自己的皮肤、体质等因素有关,完全不是价格高低所以决定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直以来,进口化妆品以其“品质高价格也高”的“高姿态”让众多爱美的女性望“价”兴叹,但据调查,在百益超市、拉萨百货大楼、圣洁医药超市、拉萨大药房等拉萨市主要化妆品销售点,除了有“小护士”、“羽西”、“大宝”等已经“外嫁”的品牌外,销售的国产化妆品牌有近百种,价格多在百元以下。自治区美容美发保健化妆品协会祝会长统计了一组数据:在拉萨,经营日用化妆品的个体企业有400多家,其中,经营国产化妆品品牌的就有300多家,很多品牌店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祝会长说:“有消费才会有销售,拉萨市有这么多国产化妆品销售店也说明国产品牌是最适合大众消费的。”现在,以中草药提取原料为主的‘汉方’美容品是国产化妆品的一个主攻方向,比如以天然蚕丝为载体的面膜、从芦荟中提取精华而制成的精华素、竹盐制成的美容品等等,都是国产化妆品品牌独树一帜的地方。
莎莎专卖店在京遭冷遇
知名化妆品专卖店莎莎今年4月在京开设首家店后,并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店内相对冷清。与莎莎香港店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相比,在京开的首家店存在价格优势较弱、店面规模较小、产品种类有限等问题,成为导致消费者不买账的原因。
莎莎香港店一直以来以低价著称,是不少内地游客在港购买化妆品的首选之地。据莎莎北京店相关负责人反映,因为涉及内地进口关税问题,莎莎在北京店的价钱比香港店和网店要高,但可以保障独家品牌的低价。店内一款葆丽美的乳霜,价格将近500元;但在莎莎网店上查询发现,同样的产品售价在375元,比实体店便宜20%以上;BeautyFormula的洗面奶在店内卖45元,在网店售价10元左右。
莎莎在北京的专卖店开设在晨曦百货店里,店内产品种类很少,许多品牌目前还没有引进,像兰蔻、雅诗兰黛等广大消费者比较熟悉的品牌并没有出现在柜台上。而这里大多数的产品都是一些商场里没有的,价格比较高。消费者表示,许多常用的品牌在这里都找不到,而这里的商品大多数是国外美容院里才用的产品,价格高而且以前没用过,不怎么感兴趣。莎莎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莎莎在北京店内将引进200多个品牌,但由于许多知名化妆品都有自己在北京专柜的,因此诸如商场里的兰蔻、雅诗兰黛等牌子暂时不会出现在店里,甚至其在香家的伊丽莎白雅顿也无缘出现在北京店内。
24家国际化工企业联合签署“责任关怀”北京宣言
2008年5月29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主办的“携手发展、共担责任:中国化工行业新形象――社会责任媒体圆桌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包括陶氏化学、巴斯夫、杜邦等在内的24家在中国有重大化工投资的AICM跨国会员企业在53家国内外媒体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责任关怀北京宣言》。
AICM理事会成员们在媒体圆桌会上还表示,让不了解化工行业的百姓了解什么是化工、什么是绿色化工、什么是“责任关怀”,在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十分重要。因此,AICM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大众对化工行业的客观认识与理解,更正大众对化工行业的片面解读,树立正面的行业整体形象。为此,AICM将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期间由化工公司开放其指定的工厂生产区域,公众和媒体可以有组织地进行参观,并通过互动方式了解化工企业在“责任关怀”及环境保护、健康和安全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首站公众开放日将于今年7月中旬在上海化学工业园举行。
陶氏化学提价应对能源成本上升
陶氏化学公司2008年5月29日宣布,自2008年6月1日起全面提升产品价格。价格涨幅按不同产品受能源、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的影响程度而有所不同,最高涨幅将不超过20%。陶氏公司将就产品提价与所有客户重新讨论各项合约细则。
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CEO利伟诚(Andrew N. Liveris)表示,为设法减轻急剧攀升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产生的影响,全线提价势所难免。他说:“我们今年一季度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较去年同期出现42%的惊人增涨,而且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一路攀升,这一势头还在继续,而且碳氢原料和能源成本的上升给整个价值链带来压力,我们不得不和客户重新讨论产品的定价。”
国际男士时尚产业巨头班得瑞进军中国
国际男士时尚产业巨头班得瑞进军中国暨2008新品上市新闻会近期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全球专业男士个人用品品牌,班得瑞以推动男士品位生活为己任,为中国男士时尚产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引爆了一场时尚男士生活形态的“大革命”,掀起了一股都市精英生活方式的新浪潮,为众多成功男士营造极致品位生活体验。
2006年底,班得瑞正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从西方到东方,从风光秀美的瑞士山林到神秘多彩的亚洲大陆,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地域,跨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带着对都市男士的深度关注,班得瑞将国际潮流时尚品位传递到中国。
据悉,斑得瑞在中国大陆主要推出商务、运动、时尚三大系列产品,为商界精英、运动爱好者和时尚先生们提供了品味生活的多种体验和选择。
灾后成都市场供应足
文/范用余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之后,人们心有余悸,甚至开始担心成都市场的商品是否会出现短缺现象。许多人急急忙忙跑到商场、百货商店、超市抢购瓶装水、方便面、糕点、馒头和帐篷等等,市场一时出现供应紧张现象。正在这时,省市主管部门提供及时发出信息,宣布绝对满足市场物资供应,制止了市民的抢购风潮,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成都人民商场、王府井百货、摩尔百盛、成百大楼、好又多、人人乐、家乐福等大中型商场货源充足,并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坚持正常营业,积极配合政府救灾。目前,这些商场、超市的物流运转正常,食品、蔬菜、百货、纺织服装、洗涤用品、保洁消毒用品等商品供应充足。
目前,汶川、都江堰、北川、绵阳、绵竹、青川等地由于地震原因门店损破严重,有关商业部门为满足灾区人民需要,组织了不少帐篷商店,供应百货、服装、各类中低档化妆品、洗涤用品、保洁用品和卫生纸、消毒用品等。
在市场供应中,也有少数不法商人轰抬物价,获取暴利。由于成都地区余震不断,许多人在空旷地带搭建小型户外帐篷,个别商店就把帐篷价格由原来的一、二百元提高到三、四百元,甚至七、八百元还买不到。抢购中还出现了斗殴现象,有关部门及时对这些不法商人进行了罚款、刑拘等形式的处罚,制止了轰抬物价行为,目前帐篷价位已回落到正常供应水平。
霸王2008年欲开3000家旗舰店
在洗发水市场,以差异化竞争占有一席之地的霸王(广州)有限公司为了达成年销售额翻番的目标,提出在全国开设3000家旗舰店的计划。以每家店平均每月5000元开销计算,这意味着2008年霸王需要投入近2亿元开店。
霸王此举是在其防脱洗发水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推出的。据悉,霸王通过购买超市最显眼的货柜来开设旗舰店,并要求超市洗发水第一陈列和特殊陈列都要做到第一,以期垄断终端卖场资源。这些旗舰店依附的超市包括家乐福、沃尔玛、华润万家、易初莲花、好又多等。
业内人士透露,霸王计划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已于今年3、4月间在香港注册公司,为上市做准备。霸王高层在5月的营销会议上表示,要在上市之前扩充产品线,近期将上马牙膏和本草堂化妆品。本草堂化妆品以植物系列为卖点,仍走高端路线,目前样品已经出来,公司高层正在寻找代言人,估计代言费在千万级。
伽蓝集团欲以十年时间打造国际品牌
――自然堂一线品牌战略会在沪召开
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日前于上海奉贤华凯华美达大酒店召开“自然堂一线品牌战略会”。作为一个具有明显中国制造特征的本土化妆品品牌,自然堂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完成了品牌创始和品牌塑造历程,迅速占领全国市场,并收获了高度的市场美誉度。
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在本次会上,用“为什么要打造中国一线品牌”、“如何打造一线品牌”、“为中国品牌加油”三个主题部分,分别对中国化妆品品牌市场现状、中国化妆品消费现状、中国化妆品与国际化妆品品牌的分析对比、自然堂品牌的发展阶段及历程等方面做了细致论述,并充满信心地向全体与会者表示:“2008年,自然堂品牌即将实现中国一线品牌战略目标。从2009年开始,自然堂将实施为期十年的‘国际品牌战略’。第一个五年,自然堂要走向亚洲市场;第二个五年,自然堂要走向欧美市场。”
同时,郑春影还阐述了他的品牌强国梦,他对中国未来的市场充满了信心,称“10年后,世界将流行中国文化,而中国品牌将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崛起于世界市场”。
在本次会上,伽蓝集团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签署了“伽蓝营销研究中心”及“伽蓝营销创新基金”的合作协议。伽蓝营销研究中心每年将为伽蓝集团提供行业年度分析报告,并根据伽蓝集团的成长历程制作教学案例;而伽蓝营销创新基金将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创新活动,为伽蓝集团选拔优秀的营销人才。
由北京大学与伽蓝集团联手打造的“中国零售业高级管理研修班”也在本次会上亮相。中国零售业高级管理研修班,是针对国内零售百货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推出的特色精品课程,该课程能系统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创利能力。课程研修完毕,经考察成绩合格后由北京大学颁发“中国零售业高级管理研修班”结业证书。
此外,“伽蓝公益基金”也在本次会上揭幕。“伽蓝公益基金”主要用以支助教育、救灾扶贫等公益事业。截至今日,该基金已完成投入75万元在河南开封县、湖南郴州安仁县、辽宁辽阳灯塔市建设3所希望小学,拨款10万元资助东北财经大学困难大学生及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20.8万元等众多公益事业。
屈臣氏个人护理店抢滩太原
来自山西向阳报道:2008年6月13日位于山西太原华宇购物中心首层的屈臣氏个人护理店盛大开业。据了解,此次店铺开张,为进一步打开山西市场做了必要的准备和尝试。首先,针对太原市民消费特点以及消费趋势,屈臣氏内部高级主管介绍,太原华宇的店面从涉及风格上更偏向女性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非常明亮,能够给消费者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所买售品以女性为主导,搭配男性护理用品,让向来就具有追赶时尚潮流的太原人也能感觉到屈臣氏的存在。此外,另外两家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也即将抢滩龙城。
320字
直达真皮层的恒润保湿品上市
文/首席记者 华新
以植物萃取精华为原料而著称的娇韵诗近日推出了全新恒润保湿系列, 该新品配方中是娇韵诗独家研制与透明质酸相似的植物复合配方。从小麦中获取的生物同化。,研制出与透明质酸结构相似的配方,该公司创造性地组合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一是高分子量,一是低分子量。据悉这种原料首次运用于美容护肤品,它能实时强化肌肤四个层次的保湿系列产品,于肌肤表面水脂膜、角质层筑起围墙以预防水分流失及蒸发,同时提升表皮层及真皮层的自我储水能力,营造肌肤水漾晶莹剔透。包括保湿精华在内的6个单品宣称可以满足女性肌肤对抗不同环境与空气的挑战,不论是潮湿闷热的曼谷还是长冬严寒的莫斯科,使用恒润保湿产品均能随时释放植物能量,构筑肌肤自己的水循环系统。
《中国科学美容》2008年第7期
肌肤清凉秀――薄、透、露的美肤哲学方程式
真我时代的肌肤质感,在于若有若无的个性魅力。犹如栀子花的清香,在炎夏的午后,尽情展露清透晶莹之美。无论清晨、午后还是迟暮,塑造清凉肌肤,不多一步、不少一步,刚刚好用三步表述――薄、透、露。
阳光国度――非洲SPA探寻
神秘的非洲,茂密的丛林,多样化的民族元素,造就该地区的特别风情,属于非洲的SPA,该是怎样的享受呢?
《中国化妆品.时尚》2008年第7期
冷暖冰霜没装备 嬉炫清凉夏日
七月,热情的阳光大声宣告着盛夏的到来,放眼时尚界,本季都以趋向于甜美糖果感的清凉色调为主流,在这个炎炎夏日,用水感娇嫩的色泽为主调再配以亮色高光修饰的妆容,教你温柔暖色与冰霜凉色的完美搭配。
为美妆打造无油美肌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约4700多个工种。根据有关行业的发展要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陆续新增了约31个职业。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如图1国家职业标准结构图。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再进行课程设计。如图2石油化工行业化工生产工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二、以行业典型的企业作为教学蓝本
高职教育是通过企业把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典型的企业具有行业的普遍性,还有其特有的特殊性,选取企业作为教学蓝本要注意的原则是:
1、具有行业代表性:如某学院选取兰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因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的国有企业,学院多年与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典型性:如某学院与广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广州以原油作为原料,生产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油等燃料油以及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三烯、三苯”,生产合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典型的工艺技术,典型的单元操作。
3、操作技术具有先进性: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装置安全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在行业中有先进的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模式。
4、真正做到校企业结合,前校后厂,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深入工厂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三、采用项目化教学
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发项目化教材。
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性首先体现是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不是学科的知识系统的内部逻辑,而是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的内部逻辑,是生产过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导向)的内部逻辑;同时项目化教学强化职业氛围,仿真的、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例如高职化工生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定义是操作、监控或调节一个或多个单元反应或单元操作,将原料经化学反应或物理处理过程制成合格产品的人员。涉及的主要生产装置包括乙烯裂解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碳五精制、芳烃抽提、苯乙烯生产装置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装置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塑料等生产装置。覆盖的岗位群包括反应岗位精馏岗位、裂解炉岗位、流体输送岗位、制冷岗位、压缩岗位。
从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作为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分析典型的乙烯生产核心岗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七个教学项目进行学习,包括12个技能实训工作任务,27个工艺知识,1周乙烯厂实习等如表1《乙烯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针对性的乙烯生产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实训、实习的职业体验
高职学生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包括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等。
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校到工厂,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目标:采用的模式:预习-实地观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工厂技术人员讲解-讨论、答疑-写报告。
现场教学(课堂实习)是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比如在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教学中,把课堂带到工厂,在生产现场讲解理论知识;再比如把课堂设在实训室,一边讲原理,一边将原理的应用及操作。现场课堂教学现象生动,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学习效率高,采用的模式预习-教师讲基本原理-现场讲解原理的应用场所、设备-教师讲解设备位号、意义-学生现场指出设备流程坐向。
生产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深入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体验工人的生活,了解企业的企业的生产状况,管理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熟悉掌握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基本工艺操作、工艺技术指标,并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谦虚好学、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采用的模式是:预习—下班组—跟定师傅-倒班-写报告-答辩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习,熟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措施,了解工艺设计原则和有关的技术指标、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经验。采用模式:预习--定岗位实习-调研-收集资料、检索文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仿真实训解决下厂实习“只许看,不准动”的难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并采用了实验预习(现场与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计算与手算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单元过程与设备的模拟优化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00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