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等不良教学现象是在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不良教学现象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测评形式死板单一等种种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原本丰富有趣的化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并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综合上述各种弊端可见,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见,“参与式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保障,是其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3.高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方式
3.1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与其生活环境和知识本身的贴近程度成正比,即知识越贴近生活则越容易被吸收、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见,我们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参与意识。具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和贴近其生活情境的实物或模型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情趣化,通过生活化、大众化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传授教学内容,以便使较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活泼化,并给学生以熟悉感、亲近感,最终诱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其自身生活环境及与实际问题解决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2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认为将知识的解释、传授及应用过程应基于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以其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之上。在数学领域,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形成概念等都离不开以现有认知体系和数学建模能力为前提的对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的具化、分类和理解。可见,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活动格外关注并以此作参考为其提供感性研究材料,以便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及个性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初步认识和总结归纳,最终达到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增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目的。举例来说,我们在讲述“二元二次方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展开类比、探讨和归纳,由“元”、“次”等基本概念在头脑中自主形成对“二元二次方程”的初步认识,方便学生对后续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运用。
3.3引导学生勇敢尝试、积极探索、寻求方法。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灵活选取并充分利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数学问题、完成相关数学任务”。针对此观点和要求,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应将重点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敢尝试、积极参与以便培养学生多侧面思考问题、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勇敢尝试,最终推动学生在多种问题解决方案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应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交流,促进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
3.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与传统教学不同,主要在于对“探索、经历、实践和应用能力”等的关注。可见,在参与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所获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不同,参与式数学教学应摒弃“纸上谈兵”的应试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深研理论,遵循情境创建的原则
1.生活情境中感受真实性。
生活化、真实性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进入现实环境,结合自身对情景的熟悉程度来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情景中,针对其中的一些数学现象,积极的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给予解决和探索,在不断的前行中产生认知冲突,并以此诱导学生质疑猜想,从而顺利的导入对新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细胞分裂”,让学生以图示的方式来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学生对这样的现象既熟悉又陌生,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逐渐由兴趣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并找到其中蕴含的函数表达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2.模型情境中直观形象美。
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高中数学,其内在却体现着数学特有的严谨、冷峻之美。教具模型直观形象的显示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导学生来挖掘、体验、感悟、欣赏其中蕴含的数学美,积极的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实现图形和理论之间的交流。例如数学函数图形的平移、旋转彰显了其中的运动之美;圆和椭圆都显示了模型中的曲线之美;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之间的纵横交错,强调了数学中的线条美。这些教具模型的应用,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对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情景产生愉悦之感。学生在观赏和自制的过程中,联想、想象、情感和思维被激活了,从而进入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中。
3.质疑情境中思维探究性。
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进而对现象、问题进行质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训练学生分析、推理等严密的思维,以提高学生判断和计算能力;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典型而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我国核潜艇A在海上巡逻,突然发现正东处有一艘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向北偏西40°行驶,试问,已知鱼雷的速度为60海里/小时,怎样发射才可以击中敌舰?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绘制图形进行探究,通过大胆地质疑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实现学生思维之间的交流。
4.激励情境中学生主动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动力。在情境的创建中,要能够顺畅的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主动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对数学的体验中,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品味数学中的无穷魅力,以使学生由感性的、暂时的兴趣,进入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在热烈的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表达、体验、评价、鉴别、操作等课堂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的语言、操作和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避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弊端。
三、优化课堂,灵活情境教学的实施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置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由学生感性的认知来顺利导入理性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函数图像来创建情境,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函数图像,利用成语来描述函数图像的变化。这一情境使得数学问题充分与语文成语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纷纷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过的成语来进行描述。学生在描述上升趋势的增函数时想到了蒸蒸日上、节节高升等成语;在描述下降趋势的减函数时想到了每况愈下、直线下降等成语;在描述三角函数的图像时想到了此起彼伏。讨论使得学生很兴奋,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观察y=x和y=-x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这两种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如何利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描述?学生由感性的描述上升到了理性的变化分析,使学生顺利的理解了“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特征,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逐步的认识,进而顺利的导入了对单调性的深层学习。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建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建立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兴趣,并逐层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教具应用,彰显数学的对称之美。
教具模型的情境建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的思考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具的制作,使学生能够体验从建立到生成的整个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成因。例如在学习有关“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准备一定长的细绳,将绳子的两个端点固定在黑板的两个端点上(绳子的长度要大于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铅笔拉紧绳子,沿绳子旋转一周,笔尖就会在纸上画出一个完美的椭圆形。学生对这样的操作很是兴奋,纷纷的画出不同的椭圆形,从中体会到了椭圆带来的美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椭圆的感性认识来指导学生的思考:根据图形中点的轨迹,想一想怎么来定义椭圆?学生的兴致逐步加深,在反复的动手操作中,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到了“|MF1|+|MF2|=常数”这样的结论,从而顺利的理解和掌握了椭圆的定义。通过学生自制的椭圆模型,深刻的体验了椭圆的形成过程,在其中领悟了数学带来的对称之美,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问题创建,建立数学的开放探究。
问题能够直接点燃学生的思维。学生积极调动原有的认知来尝试解决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实现对新知的融入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创建问题情境,利用开放式的探究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需要教师注重的是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数学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将产生概念的背景介绍给学生,努力营造一个需要形成概念的情境,学生就可以自己将某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完整地概括出来,并通过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表述.
2.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有所启发
在数学史中,任何一项伟大的成就都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例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刘徽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第七位有效数字.数学家这种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大有启发,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待挫折坚忍不拔,对待困难迎难而上,不畏挫折,不惧失败.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处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对人才的培养也是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严格.目前而言,“应试教育”已经明显存在缺陷.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明显是被需要的,这时学会如何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也许说思维是不可碰触的、无形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是一种能力,它不会戛然而止,它是一种会伴随我们一生的素质.
二、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讲述数学史,展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数学成就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巨大作用、数学家探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思想方法的应用、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等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大厦建造伟大而精彩的历程.例如,在讲解完“合数”与“素数”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介绍.除此之外,教师应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时间,适当地减少考试以及机械的解题练习,而腾出一定的时间用于讲解数学史.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曹冲称象的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欣赏数学美,展现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美是一种抽象的美,能够体现数学文化,使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是含蓄的、内在的、理性的,并且无处不在.在很多美好的事物背后都会隐藏着一些数学的奥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公式、数学逻辑、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的简洁美、统一美、奇艺美、对称美来陶冶学生情操,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例如,和谐统一美可以在相似三角形中体现出来.相似三角形,不论其大小,都被看作同一类几何图形.简洁美则在命题表述与论证、数学符号、数学逻辑体系中均有所体现.发挥数学的美学价值不仅仅是将其展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热爱数学.高中数学教师也应提升自身美学修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美陶冶情操,从而达到数学的文化教育的目的.
3.在问题情景中渗透数学文化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常常被枯燥而又复杂难懂的公式弄得苦不堪言.若是能在教学的时候从历史的角度介绍数学公式产生的背景,或从现实的角度阐述数学知识的现实经济意义,或是用图形等数学知识进行推导,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做到事半功倍.好比圆周率π,一个出现于公元前950年的数字,自有记载而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我们现在知道的π的值已经是非常精确的估计值,但它的发展历程是非常坎坷的,从古至今,从国内到海外,从珠算到计算机,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为了最大限度地求其估计值而努力,即使如此,数学家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
4.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学习的环境是广阔的,它不该局限于课堂.数学的学习方式也是灵活的,它不该局限于做题.老师们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演讲等形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亦可在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丰富课余生活,同时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5.在研究下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现在社会越来越主张和提倡独立和创新,鼓励人们大胆地质疑和探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它的开放性、创造性等独有的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他们常借此方式来渗透数学文化.经过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教会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思所想化为实际行动.这是一次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增值的过程.
二、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
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生成发展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新课改提出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是基于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数学理论,把握人本思想而提出的改进.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以实践为主,通过科学系统的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学、厌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1)高中数学教材教案的探索
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分析其他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设计,去粗存精,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潮流的数学教学设计.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把握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教学设计,利用数学模型和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出疑点难点,有主有次,有目标性,使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根本
永远要记住,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本.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应达到的计划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实践,但其根本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积极参与数学模型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学会联系知识间关联性,举一反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包含学生学的目标完成和教师教的目标完成.教师要做到分析教学主次,分析学生学习完成的条件和结果.教师在授课前要理解教学任务,分清主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受影响的条件,明确课堂上学生能学到什么,明确自己的位置,服务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4)学习环境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设计,结合课堂环境,让学生每天都能了解数学,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生注意互动、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课堂理解和课堂上一些疑点的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式,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思考探究.学生参考教师的教学计划,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也为今后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5)教学深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都学过这句话,这句话告诫我们学和必须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完,要从课堂学生反映、数学作业的完成、自身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思考,激发个人的教学智慧,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模式.
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 展示隐含的美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稳定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出几种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教学结果才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积极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高一《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促使学生很快清晰地掌握完整的函数定义,我结合学生刚学过的《集合》这一章内容进行导入,首先,我借助有关集合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回顾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然后我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班50人中,每个阶段的学生人数都不尽相同,成绩分布如下,90——100分5人,80——90分12人,70——80人10人,60——70分8人,60——50分5人,40——50分5分,30——40分3人,20——30分0人,而20分以下2人,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各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章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空间集合图形,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了两个例子,如“粉笔盒”“电冰箱”“洗衣机”,而后再结合空间集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联系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所认识的空间几何图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很快地就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这对我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视“问题”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作为整个数学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善于“提问”。
1。在关键处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直接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最有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精”问,问题要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切忌提“对不对”“是不是”“不是吗”等毫无启发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我通过“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提问的技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有许多的提问技巧。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并灵活运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最好在关键处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其次,提问的语言尽量简单、明了、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最后,每次提问,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盲目地提问,无效地提问。
三、提倡学生注重预习
学习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因素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就高中数学这门教学课程的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很严。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也曾清晰地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习题预习。在文本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并且通过分析、整理,能够掌握概念、公式的特点、规律,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方便在新授课中的学习。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能够提前将文本相应的习题做一遍,并找出相应的重难点。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意义
所谓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既有利于自己的同伴,又有利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地采用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弥补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一个彼此交流思想的桥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将自己的一些缺点、不足暴露给教师,加深教师对自己的进一步认识,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弥补,哪些地方需要有效的强化等。进而让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为制订下一步合理的教学计划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合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分组教学,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学习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探究中。在交流合作中,在对学习心得的分享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而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1.在合作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尽管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但是如果缺少了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也就缺乏了目的性。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合作呢?在学生的合作中,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分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向给予充分的、明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探讨学习而不迷失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讲授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对空间向量法进行简单的铺垫讲解,而后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分别发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积极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求各种方法解答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中,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合作交流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合作交流中,教师的指导可以保证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师主导也是不对的。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主导是前提,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只要他们有一点创新,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应多包容,指导学生发现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所增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课后又要花费许多时间批阅学生的作业,还要进行一定量的辅导和答疑。与此同时,由于当下高中教学面临的高考压力比较大,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对合作学习重视起来,常常在表面上承认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拒绝采用这种学习模式,认为合作学习耗时太多。故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活动常常出现“综合网络资源”和“综合教案”的状况,这俨然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活动。因此,一方面要让教师从合作教学中体验到合作学习活动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积极地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确保实践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是为了通过相应的数学情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情景教学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不断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好情景教学,并通过合适的情景不断延伸数学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培养打下基础。情景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价值的情景。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相应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与三个角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器材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分析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容易。情景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相应的情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早已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不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多媒体设备,把复杂、繁琐的知识可视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内容的讲述中穿插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同学进行理解记忆,同时鼓励学生随时向教师提出不明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二、提升课后反馈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算,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情况,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来了解。但是老师直接向学生了解可能不容易得到真实的结果,老师可以通过数学课代表的反馈间接了解多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这样,教师才能够从相对真实的反馈当中了解到自身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最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好每一节高中数学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备课,进行课前准备,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力求给高中生呈现一堂高品质的数学课。为此,我们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一)利用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往往对一些单调的教学不感兴趣,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新课程理念中培养高中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把高中生引入到教学中,让高中生在情境中思考,引导高中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激情。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用一些小故事作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高中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二)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评价,注重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高中生的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有了质的进步。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观承认高中生的差异性,也承认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就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评价高中生的方法,变单一的成绩评价为全方位的发展性评价,只有这样才符合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充分发挥高中生评价的作用,引导不同的高中生发挥特长,鼓励他们在不同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这样的高中生评价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自信心,有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杜绝传统教学中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三)对不同的高中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程承认高中生的差异性,对不同的高中生我们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具体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
数学是科学学科的基础,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使得已经习惯初中数学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刚步入高中学习阶段时会非常的不适应,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当中有所体现。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再是“尖子生”,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吃力,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做好初中到高中学习阶段的角色转换、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自信受到打击而导致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和自我学习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改变对数学学习的错误看法,重拾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差异教学法来进行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最好的办法。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及以后的学习阶段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而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也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更是不同,所以想要激发出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角度上,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他们分为3层,(3层最好,少了体现不出差异性,教学效果不好;多了授课难度加大,容易适得其反)其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为A层,学习水平适中的为B层,学习水平较高的为C层。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习题要求。
三、高中英语差异教学实践
在进行高中英语的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首位。因为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的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让学生完全抛开汉语语言在他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来客观的学习英语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少不了英语,所以教师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是英语课程。当然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用差异教学模式来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仍将他们分为3层,分层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