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高效课堂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篇(1)

生成性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有参考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时,能够根据当前情境及时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的教学。它要求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照原先设置好的教学思路,应该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新的教学计划。构建生成性课堂是建设小学语文原生态课堂的策略之一。例如在讲到《锄禾》这篇古诗的时候,有的小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人亲自劳动呢?不是有机器么?这时教师应耐心地讲解当时机器没有发明出来,所有的耕种都是人们下地劳动,同时也渲染了农民伯伯的辛苦,鼓励大家珍惜粮食。

2.构建生命课堂

构建生命课堂是建设原生态课堂的又一大内容,它要求不仅要教育人珍爱生命,还要在潜意识里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并由此具备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对生命反思的意识。“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突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努力追求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

语文原生态课堂,老师在课堂中着力引导学生扎实读书、认真思考、反复训练,依据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教学的环节很多,按部就班实施“满堂问”的课堂减少,教学呈现出一种朴实、自然之美,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创设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自由、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真正建立起了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显得真实而且扎实。

2.尝试变革传统、低效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考虑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满堂灌”是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和真实感受。学生当堂动笔训练的时间在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运用。教师要能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尽量兼顾全体,传统的一对一的低效教学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

3.积极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

不少老师通过做游戏、演课本剧、情境对话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创设了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为更高效率地学习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2)

二、开展合作小组,培养团队精神

当今大多数的学生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学生都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课堂和课外开展合作小组不算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它算得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开展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加上各个成员之间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不过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力量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每个组都要有不同层次的成员,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阶段的任务,要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这样才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延伸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更多的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课堂和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视野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做一些游戏和竞赛是最轻松的一种知识积累。针对汉字方面可以举行汉字听写比赛,诗词方面可以来个中国好诗词,还有成语接龙、谜语大会等等。这些类似于游戏的竞赛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除了游戏竞赛之外,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高考中写作是占据重要地位的,而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要增大自己的阅读量。当然不是要学生盲目地去阅读,不光要阅读经典的美文著作,更要时刻关心时政消息,这些时政消息很多时候也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分享一些课外的美文给学生,并给以阅读上的指导和交流。阅读之后还要增加学生课外练笔,光会积累不会运用也不会提高写作水平,因此,课外练笔是提高写作的重要方式。课外练笔有很多方式:阅读摘抄、写日记、写感受等等。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篇(3)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会通过详细的板书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教学内容,而学生只是低头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并没有动力去理解教师板书的内容,学习效率低下。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向学生们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需要讲授的知识,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课前提前备课,设计精美的教学课件,结合文章中描绘的每一个海上日出情境找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们能够亲眼目睹海上日出的动人景色,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尽快融入文章描述的氛围中,一边欣赏,一边回想课文的相关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雄壮和美丽。其实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学,因为学生会将课文知识逐渐渗透到情境中,并且在美丽景观的深刻感染下,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熏陶和升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

高中语文虽然不像数理化那样抽象,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做笔记记录下来,缺少融会贯通的过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将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语文知识的宝藏。

2.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学体制改革的作用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这不仅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而且为其他学科的改革做出了示范性指导,从而促进了整个教学体制的改革。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制定并执行的整体方案。它包括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合理选择,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程序的制定。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偏重于“怎么教”,但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这就导致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课堂中产生了低效的局面。所以,在教学中精准地抓住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更不是升学的工具。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生命的健康成长。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有助于理解教育的真谛。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为核心,在教学中,把情感教育与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2.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方向指引,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依据。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准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前,领会目标要求,融会贯通,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教学目标才会了然于心。语文教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具有连续性、反复性和阶段性的。所以,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确立每一节课的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深入研读语文课本,把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都了然于胸,抓住文章中心,记录心得体会,抛开教学参考书,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

3.情景式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创建

将生活与实践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的重要手段。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我们可以通过分角色演绎,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更加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如能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更多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将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

二、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有不少教师常常用课堂的5-10分钟来检查学生的出勤,占用教学时间批评学生或来管纪律,这些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表现,无法真正建立起高效课堂.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最好是将教师讲解、师生双向交流以及学生实践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分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如以《秦兵马俑》为例,因为这篇课文不同于故事性的文章对学生吸引力强,况且题材也不是学生生活中常有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做足准备,精心设计,如何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的信息量。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应让学生课前就了解一下有关秦兵马俑知识,看看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让学生先阅读一下课文,头脑中有一定印象。课堂中尽量先用多媒体课件,将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给同学先看一下,这样比单纯的讲解既有效又节约时间。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奇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找出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的文章中心句?总之一条,让学生去自主读,去理解可以同座共同讨论然后提出答案,老师来控制时间再讲解,包括一些重点的语句理解既不能由老师直接在板书答案让学生抄,也不要任由学生成了讨论的天堂,时间进度由老师控制,又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性,这样才能最有效地保证课堂效率。

三、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集中力集中时间不长,对新鲜的、刺激的、感官性强的事物兴趣性强,学起来记起来都比较快。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是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喜甚至震惊,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时间有限,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力求最大量的传输知识,填鸭式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看似老师教的知识多,传授知识的效率高,实际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适应学生特点,设计得精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效率。如针对《丑小鸭》一课,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充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文的意趣性,这样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抓住丑小鸭是怎样从丑到变美天鹅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让学生思考“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这样学生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以生为本,体验教学——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体验感受为脉络,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感受而又富于个性色彩的过程。如一位优秀的语文都是在讲解“飘飘欲仙”这个词时,就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向学生提问:“你们哪位同学能做出飘飘欲仙的样子啊?”于是,班上许多学生纷纷张开双臂,如仙人一般轻盈飘逸,展翅欲飞,这样词语的解释教师讲解起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五、拓展教学,持续发展——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

篇(6)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中黑板、教师、粉笔、录音机、电脑是独立而分散的,课堂上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电子白板教学把老师和多媒体紧密结合,教师只需要计算机、电子白板就可以和学生之间形成交互式学习,它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前所未有的丰富,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强有力地后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丰富的知识。一根网线,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网络上的知识五花八门,实现了信息的最大化。教师更应该是储存一江水,浇灌渴望知识的学生,网络恰恰提供了这种便利。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多下功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形散神不散”的储备发掘多方素材,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教师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主要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如果教学内容容量过少,对学生学习诗歌来说是“水过地皮未必湿”。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加大知识密度,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诗歌欣赏的技巧即找寻并欣赏诗歌的意象。教师运用教材库提供的课件资料,按照由“物象意象意境象征意义”的步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地分析《我爱这土地》的意境及其象征意义,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诗歌的主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诗歌欣赏技巧、更多地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展示配乐朗读诗歌———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为什么》,《我愿是激流》等多种风格的诗歌,学生自由探讨诗歌的意境之美并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恳请老师多给他们提供好的诗集,教师用多媒体调出准备好的著名诗集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泰戈尔诗集》、《徐志摩诗集》、《汪国真诗集》等。没有现代教育技术,就不可能瞬时提供如此丰富的诗歌学习资源。学生又让教师推荐写诗的指导书籍,我分析了当前诗歌的发展前景,现在关于写现代诗的指导书不是很丰富,只记得上大学时有《诗的技巧》这样的书,网上查找却可以查到关于这方面的写作技巧、心得体会等。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堂课看似只是教读一首诗,但是由于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深深感染了学生,同时由于大量课外诗歌的引入,为学生开启了热爱诗歌的一扇门。它带来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篇(7)

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具体说来:有反馈比没有反馈,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即时反馈(每天知道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测验成绩要一周后才知道)所产生的效应(激励作用)更大。

如果能巧妙地以这一心理效应指导中学生写作教学,甚至结合更多经典的心理定式,使技巧性的激励化为学生内心的写作热情;让写作教学不仅富含诗意朦胧的体味感悟式交流,也兼具审慎明晰的理性之美,也许,会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尝试吧。

(一)

一次作文立意指导课上,我先宣布了两大立意要求:健康、新颖,然后公布作文题:

《 也是一种美》。要求学生先用三分钟思考------不准动笔,然后用三分钟时间记下自己想到的题目;下一步是四人小组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个题目写到黑板上。

凝思苦想的三分钟、埋头疾书的三分钟,热烈讨论的三分钟,踊跃板书的三分钟。

黑板上很快精彩纷呈:《成长也是一种美》、《枯叶也是一种美》、《眼泪也是一种美》、《失败也是一种美》、《叹息也是一种美》、《告别也是一种美》……..

短短的十几分钟,学生高度参与,积极思考并且成效喜人,究其原因,各项心理效应的应用在其中功不可没:

及时反馈+禁果效应+霍桑效应

学生刚刚停笔,小组交流的开始,也就是成果反馈的开始了:第七分钟就可以看到别人的命题,十分钟后就可以比较一番黑板上的作品哪个更卓有意趣、更别出心裁;十五分钟后老师开始点评……这样的反馈,不可谓不及时了。

越是被禁止,越是吸引人——这就是禁止效应。学生们听惯了:“打开书”、“拿起笔”,我们如果让他们合起书来,或在规定时间内不准提笔,规定时间过后,呵呵,所有学生都会一把抢过笔来奋笔疾书呢!在这次活动中,前的三分钟停笔,不妨理解为后三分钟记录的蓄势;正是有了前三分钟的沉思,才会有后三分钟的挥洒自如。

近一个世纪前在霍桑工厂里,那些聆听工人倾诉的心理学家们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于是对话理论兴起,交流、倾听、尊重……一度成了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在上文的教学片段中,后半部分实际上就是学生在进行生——生对话、生——本对话。

其中尤为有价值的,不仅是让学生的构思立刻有了读者,还让他们有了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对话的空间——通过对本组和全班比较出色的命题的比较,能及时反省自己的命题存在哪些不足。

课堂是活泼明朗的,但此刻学生们的内心深处,被激发起的创造的热情和求知的快乐,才更让老师觉得温暖而自豪。

(二)

有时候,我会这样要求学生:如果让你选四种声音来代表四季,你会怎么选?用风景呢?

在学生练笔后,我再出示史铁生的地坛绝唱:“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至此,学生们已不再跟同学中的佳作对话了,小练笔开启了他们通向另一个瑰丽的世界的大门,他们开始跟大师对话,跟更精美崇高的精神对话。而其中,也应用了一定的的心理技巧呢:

及时反馈+门坎效应+齐加尼克效应

作为片段练习甚至篇章练习,如果等全批全改后才反馈结果,通常要等到第二天了。于是我在布置练笔内容之前,都会事先准备好一些美文佳作,在学生刚写完自己的文章(文段)时就展示给他们看。甚至有时就是根据一些经典名篇来设计练习:把《窗外》的故事三言两语讲给他们听,让学生用倒叙的方法把故事说出来,还要多用用心理和语言描写……正是最好奇地想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机会。所以,趁热打铁才是高效的专业手段啊。

篇(8)

二、对知识内容讲解按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科学合理安排

1、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按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初步具备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能规范书写2500个常用汉字;初中阶段要使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使用3500个常用汉字;高中阶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书面语,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经过了小学、初中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3500个常用字,学生用字用词,基本的语文文字表达能力已经具备,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高中阶段,基础知识教学要在扩展知识质量层次方面下功夫,重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篇(9)

(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层次反映了提问的逻辑性。教师的提问应该针对课本知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例如,笔者在讲解课本阅读部分的内容时,针对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Whowrotethisletter?WhatdidTomdoonhisdayoff?What’syouropinionaboutTom’sdayoff?问题的设计不在多,而在其提问的有效性和设置的层次性,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问题的针对性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因材施教,要采用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客观差异性造成了他们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激励,分层次促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我们应细心地观察学生,无论哪个层面的学生取得了进步,或者课堂表现好都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提高自己。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练习了句式,一举两得。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和协发展。高中英语课程要为学生营造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形式主动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潜能,突出英语的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完成任务。同样,英语高考改革趋势也更加强调和突出英语的实用性。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学生之间思想、情感及语言等方面交流频繁而真实,为我们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章兼中教授也曾在其著作《外语教育学》中也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相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更重要。教师的作用是在于引导而非教授,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学习任务明确之后,应该让他们之间最大程度去思考、探究和互动,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年龄、认识水平、情感经验等,更愿意也更容易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篇(10)

要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打破这种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可由同桌和前后排学生组成课堂学习小组,映射大课堂教学环境,将师生双边活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频率。也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预习,做好课堂教学准备操,让学生上讲台示范操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对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远比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来得更主动、更有效。

其次,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是—种氛围,是一种修饰,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快乐对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完善智力和人格结构的作用,已被教育界瞩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一堂课上,仅仅拘泥于图解教参,并以书本或自己的答案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简单、呆板地满堂提问,满足于一定的程式;把语文神秘化,把目标架空、虚化;没有激情,不爱学习,视学生为容器;自己不快乐,也不让学生快乐……诸如此类的行为发生后,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始封闭或滞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相应的贡任。因为他们所亵渎的不止是语文教学,其所作所为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东西。快乐之于兴趣的引发,之于能力的转化,之于素质的养成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讲,挖掘快乐因子,也就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说话风趣、幽默,呈露个性风采。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快乐的语言会使来往的车辆畅通无阻。语文教材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快乐的因子,就看你有没有去悉心发掘,语文教师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要有意设置教学障碍,或曲径通幽,或连环出击,或将错就错,学生会乐此不疲,获取新知所带来的欢乐,有时一堂课便能筑就他们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念,并为之拼搏而无悔。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找到与之内应的快乐因子,和学生共享,并以此为触点,督促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笔者发现,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现身说法,或穿插名人名家轶事,或涉及一些书本外的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能极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难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至于学生作文中一些错的有些滑稽的内容,讲评时可以采用“揭短法”,让学生玩味,在欢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一句话,语文教学不要太“规范’”,应该潇洒一点,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笑声,要有前瞻性。

再次,追求课堂美好境界。语文课的教学境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审美信息的感悟和体味,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为一体的教学艺术氛围。它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和提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面提到的快乐,一旦升华,便是一种境界。关于美好境界,首先要再现课本内容的个性特征。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刻发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才能创造这种境界,并辅以与之内应的教学处理手段,让学生品味其情调,领略其主旨,激扬其情怀。其次要讲究文章的整体效应。整体本身是一种至美,人为地将分割成各种“点”,线性排列,切块分析,孤立训练,不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能力的完整把握。任何一种人为肢解课文教学的方法,都是对教学境界美的伤害和破坏。将美文作试卷化的分解处理,更是这种破坏的极致。学生泡在类似试卷题目的提问里,看上去热热闹闹,定点到位,孰不知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堆泡沫。整体理解课文,将诸知识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才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先决条件。

另外,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是表层翻新搞美,而是对学生审美的唤醒和呵护。当创新教育作为一种体系刚提出来时,便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说有创意的话,写有创意的话,写有创意的文,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大语文教育所营建的氛围中任意翱翔,以心灵的自由撞击出创新的火花。最后要留下一点空白。齐白石的画以空白见美,语文教学何尝这样。此外,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美境界。

最后,给予动态评价。语文因其答案的不唯一性和隐秘性,其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能简单地以对和错来评判,否则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单道,甚至死胡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是一种动态评价,所体现的应是一种思维的延续和发散,主观而又不失更实与合理,这就要讲究语文课中的评价策略。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与素质教育思想同一。虽然语文教育界时兴什么“无错评价”,但笔者认为,通过优化评价用语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错误和不规范的答案。其次,评价的量化、量化了的东西往往可视可触,有实感,学生容易掂量。笔者十分推崇钱梦龙等老师的激励评价,他们将评价目标量化为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操作点,一旦达到,即给以满分,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量化的评价还能体现真实、公正的原则。笔者曾成功地量化了一堂辨论课的评价,将评价正方和反方胜负的标准简化为累计滞留时间的多少,由于评价相对科学和唯一,学生都致力于积极思考和快速反应,其思维品质在—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化。语文课中的评价可以不拘一格,直指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教育方向的评价,都是成功的评价。

篇(1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要用谨慎的态度去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才可以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于教学重点内容的把握,教师完全可以大刀阔斧的把次要内容舍掉,取其精华,抓住关键点,进行突破,逐渐深入,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这样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一学期下来,学生就真正实现了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双重积累。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同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这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布置,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课堂难度设置过深,学生根本没有能力领悟,他也许就选择放弃:如果问题设置过易,学生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研究透大纲内容,设计好教学任务,研究好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语文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有所提高了。

二、兼收并蓄——加强教学形式多样性与趣味性

语文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最有情趣,最富活力,最具表现情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手段呈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音乐、美术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演示或表演的手段,巧妙地运用实物、动作、对话等来选好突破口,创造一定的语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

三、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传授学习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传统教学,老师尽其所能,大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长此下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本着教为客,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在学法上对学生加强指导,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直接有效地方法就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而这些疑难点就吸引着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试图解决,如确实有困难,他就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对于课前预习,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科学有序的进行,比如说,对于课文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朗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按照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步法读课文,对课文理解可以采用“析音阅读法”“抓过渡句法”“重点语段突破法”等方法进行预习。课前预习只是第一步,而要想学生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还要靠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全班讨论,鼓励每一个同学大胆参与,民主表达,相互补充。这种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占主体地位的局面,而合作探究中的思考,争论,共鸣,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养成了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实现了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学生预习与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点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效率也就自然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