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生信息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信息管理的内涵
信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任何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沟通的主要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当前,携带各式各样信息并以迅捷著称的网络正在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延伸,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查阅相关信息,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加大,信息性质也就变得复杂了,如果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上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不主动选择积极有益的信息,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影响。真实、及时、适量的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础,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当的信息量能促进个人的发展,科学管理必须有足够有用的信息量而不是一切信息,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学生的操行量化考核能有效提供,在学生考勤以及班级评比等方面有很好的管理功能。再者,有关学生助学贷款管理系统软件的重点功能,能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信息并录入,对相应表格进行打印,管理学生助学贷款的贷后事宜等。
1.2有关学生综合报表管理系统的思路
建立在学生的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基础之上,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方式,对学生进行点选,再对所需求的字段进行选择,相关的格式报表就会自动生成。尤其是相关的报表记录以及字段,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工作效率以及数据准确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由系统生成的报表一般不需要进行校对。
2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般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使用较为成熟的商业软件,二是自己组织进行开发,通过实际的效果来看,这两种途径都是有问题存在的。
2.1对商业软件的选择与采购面临的问题
一是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种现象就是重硬轻软,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中,这种思想是一直都存在的。如今,许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把精力放在硬件方面,对软件的考虑非常的少,或是因为没有发现管理软件的效益与作用,把额外的费用看作是一种负担。二是商业软件的功能覆盖面比较广,看似是无所不能的,但是细化到某一个模块,就会发现设计考虑并不周全。
2.2自行组织开发管理软件面临的问题
没有健全的信息化推广机制,主要是缺乏管理人才,不计入老师工作量评价体系,给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带来很大的影响。管理的行为主体是人才,也是高校信息网络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比较缺乏,高校对人才又不具备吸收的条件,许多院校的信息网络管理就出现难于应对的局面,不但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以及科研的正常需求,深层次的应用与推广就更无从谈起。开发应用软件不但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高校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管理还要有深一步的了解,开发出的应用软件才能真正满足高校的需要。高校缺乏的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开发人员能走进管理的一线,对管理的运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并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去。
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性策略分析
3.1把全员信息化的意识提升起来,让他们主动的投入到信息化的教育中去。
学院领导要及时的更新观念,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给予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对于管理信息化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要有清晰的认识,院领导在信息意识、信息思维、信息能力以及信息手段等具体内容以及信息素质方面要加强培养,这与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应用水平、推广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一个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与学院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接受的程度,对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接受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与进程中,教职员工的观点与态度也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3.2把信息化工作的专业管理团队建立起来,对信息化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利用。
通过现代的管理经验我们知道,学院建立相对稳定的专门信息化工作机构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使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得到保证。高校中的资金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对学校所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包含了所有的软件与硬件,以及专业的人员,由专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利用,开发与调配,维护以及服务。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投资,对信息化软件以及硬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而且,还能为资源的共享起到更加广泛的意义。除此之外,还要把标准建立起来,并且要具有统一性与规范性,这样才能把技术开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为了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但是其发展还有待加强,很多学校仍在采用落后的学生信息管理模式。很多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虽然在硬件设备和软件配备上达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标准,但是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很多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仅仅体现在提高了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流程的简单化,因此高校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2)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水平低
国内高校普遍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但是其利用率不高,信息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真正的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所谓实现了学生管理的信息化,也仅仅是在文字操作和处理各种报表方面,很多能够应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处理的工作仍旧在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很多高校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非常重视,但是对相应的软件使用和研发上,相对的重视不足,投入较少。一般情况下,高校采用的管理软件多是市面上普遍适用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特制的。并且,高校的各个管理部门在选择软件是会自行选择,导致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不能统合在一起。在信息对接方面不能实现共享,不能进行信息的互相传送,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不能简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加大了管理工作量。
3)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化,必须有相应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就目前情况看,高校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技能的人才。高校在引进管理人员时,对应聘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不够重视,这是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低的重要原因。高校在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过程中,也在努力构建信息化校园。但是受限于没有设置专业岗位,导致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很多管理者都是兼职的,庞大的工作量给这些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没有得到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培训,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这些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二、针对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以前瞻性为理念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化,其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大,必须在人力和资金方面提供大量支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有前瞻性建设理念,要本着实现高效管理为目标,以适用为目的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2)转变思想意识,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还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发挥作用,通过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资源,才能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3)开发和使用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软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采用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软件。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和研制适合自身管理特色的软件系统,这样在管理工作中更能有针对性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项目多,要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高校和开发商进行协商,对建立的系统进行调试,并做好后期的维护服务工作。
4)成立一支信息技术能力高的管理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成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信息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初步建成后,高校应当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进行协商,建立一支信息技术能力高的管理队伍,针对信息化管理工程中用到的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帮助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作效能,而且节约了管理成本。
2推广信息化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要积极推广信息化工作模式,顺应时展的趋势和潮流,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反之,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并将信息化工作方法运用到各项工作中,那么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出现跟不上趟、插不上手、找不到位、靠不上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就没办法开展,即使开展效果也可想而知。信息化技术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的渠道,这是我们开展政治思想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信息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力量和物质保证。例如,校园广播、电视这些传播媒介的发展为管理者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收集信息、存储资料,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将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成一个“思想论坛”、“数据库”,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3建设信息化的沟通交流平台
师生交流是帮助学生管理者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消息,我们要努力打造信息化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飞信、微信、学校学生QQ群网络信息平台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特别是针对学校里的后进生问题,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不努力,平时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仅仅靠学校的力量对这部分后进生进行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家访又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家长进行反馈,但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做到家校共育。因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领域和更加多样的途径,利于实现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互通,既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又提高了学校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简化了工作流程。
2.管理体制杂乱,相关人才短缺。虽然2008年8月20日出台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学生档案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但目前为止,国家方面并没有下达使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具备可操作性的明文条例,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杂错、各行其是的归口不统一局面。由于各高校自身的特点,档案馆、人事处、招生部门均有可能成为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在粗放式管理下由各院系辅导员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协同办公。另外,人员配置方面也不到位,相关人才十分短缺。
3.管理制度缺位。国家虽然制定并颁布了不少法规条令,但就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这一项工作却并未提及,导致科学规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文/盛磊代磊张琦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严重缺位。尤其是多个校区分散的综合性高校,学生档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借阅以及转递等流程缺乏统一标准,出现填写时间不一致、归档材料不齐全、审核把关不严格、移交手续不规范等问题,甚至造成学生档案丢失甚至失真,从而无法发挥高校学生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
4.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手段滞后。现如今,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档案工作还仅停滞在手工处理、单机归档、纸质为主的进程中,未加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辅助,造成管理手段滞后,严重制约了开发与利用学生档案的信息资源。
二、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传统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工作需求,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立足信息化背景从技术、制度、管理和服务等多种角度探求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1.从思想根源着手,转变态度,加强认识。学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对待学生档案工作的思想误区,提高重要性认识,贯彻实施学生档案有利于学生工作开展、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借助校园网、广播站等媒介大力宣扬档案的重要性,强化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在信息化方面,必须摒弃认为利用几台计算机简单存储一些电子数据就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错误理解。高校领导应积极带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真研习有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政策方针,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讨论,使各院系辅导员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就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在思想上达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共识,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智能数字化的健康持久发展美好愿景打下坚实基础。
2.改革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档案工作人员。为避免上述管理部门杂乱的情况,高校学生档案应统一归校档案馆管理并专职负责,同时要协调处理好档案馆与学生档案形成的各相关部门如教务办、学生工作部以及学院等之间的合作关系,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以各学院为基点向校档案馆过渡的科学系统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统兰台纵横一管理。新生入学档案、在校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毕业生档案信息等先经辅导员整理,之后提交到学校档案馆,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检查,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全程跟踪收集归档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资料,保证为有关部门单位呈现最真实可靠的原始学生档案。
3.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学生档案由于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整理、转递等环节制定统一的标准,建立一套适合自身档案管理特点的、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来保障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双套制管理模式,是当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所在,是实现电子信息化的安全措施。因为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显著提高了录入、查询及利用学生档案的工作效率,但在涉及转递档案、出具档案证明文件等关乎法律方面的重要活动时,仍要以纸质档案作为基准。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收集归档、查阅借阅、转递等三方面具体开展:在学生档案收集归档过程中,明确各部门档案材料的归档时间和归档手续,辅导员也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形成档案材料的部门沟通、合作,做到随着档案形成及时归档并录入信息系统,使学生档案尽量处于完整连贯和最新状态,从而避免毕业时集中突击整理,同时做到归档标准制度严格统一,推动学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在内容收集上,也应按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合理扩大范围,将诚信档案、心理档案、科技创新参与情况等一并纳入学生档案。查阅、借阅档案方面,要改变以往视档案为“废纸”的现象,积极鼓励师生及有关单位查阅档案。高校应建立查阅、借阅制度,档案管理者要严格监督借阅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借阅者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做到遵守保密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复印、拍摄甚至在档案文件上胡乱批注、损毁档案材料等现象。转递环节需要建立更为完善周详的转递制度,以确保档案在递交过程中万无一失。学生档案在毕业时会面临时间紧迫、数量繁重、办公人员较多的情况,因此在递交环节、方式和手续上严格转递制度势在必行,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4.信息化系统开发。高校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前提是要投入专项资金,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如购买电子计算机、引进开发数据库等,在配套设施齐全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本校管理工作特点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上述提到的高校学生档案由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这一特点,并充分发挥校园局域网的网络优势,我们决定实施一套以Web为平台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应用非常便捷的Browser/Server架构,即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Web浏览器与运转效率极高的ASP服务器客户端协同工作,加以适应性超强的MSSQL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使得这套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在遵循实用、可靠、安全的理念下变得游刃有余。系统模块分为档案馆、教务处、学院以及学生四大类,按类型分配权限,不易出错,解决了高校学生档案材料来源广、部门多带来的工作繁琐,实现了学生档案在建立、收集、整理、转递以及查询等环节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2.对学生综合测评的管理
学生的综合测评由学习和德育两方面组成,学习主要包括成绩、获得奖项以及荣誉,德育主要包括行为德行、心理品质以及政治思想等。综合测评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在校期间各个方面表现所得到的最终成绩,其与学生的奖学、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以及优秀团员的评判有很大的关系。通过Microsoft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管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
3.运用QQ和E-mail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时,可以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运用QQ和E-mail这两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需求,有助于教师准确快速的掌握班级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今后的工作。一些不好当面讲的话语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传递。这样,通过及时的沟通,问题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并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有,某个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后,老师可以通过邮件祝贺并鼓励他再接再厉;某个学生过生日,发一张电子贺卡送去老师的衷心祝福,轻轻一键,加深了师生的情感沟通。还有一些诸如班级的一周或近期大事可以通过发帖子的方式在班级论坛上广而告之。
本调查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状况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先后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障碍问题调查和分析,搜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掌握实证依据,完成以下两个目标:一是调查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总结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障碍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障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问卷设计
本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针对调查对象的性格特点,调查问卷尽量简洁易懂。设计的调查问卷分标题、主体和卷尾语三部分。标题是对问卷调查的概括说明,主体是需要调查的问题,卷后语是告诉被调查人员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会很好的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不会对被调查者产生不利的影响等信息,最后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问卷主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14道,第二部分为开放题1道。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中所提的问题均围绕研究目的,简单明了,层次分明。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财院)、九江职业大学(职大)、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职院)三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四)调查信度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至7月,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问卷调查。考虑到调查取样的可信度和广泛性,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在实施过程中,问卷的发放主要针对接受调查的三所大学中选取师生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回收率较高。
(五)调查内容(1-14题为客观题,15题为主观题)
1.你认为贵校领导是否重视信息化建设?2.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是否方便?3.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硬件是否可靠?4.你是否经常使用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5.你认为当前贵校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是否有重复的地方?6.你认为当前贵校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措施是否得当?7.你认为贵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是否足够?8.你认为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如何?9.你认为当前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如何?10.你认为贵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否完善?11.你认为贵校信息化管理系的评价体系如何?12.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划是否合理?13.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否先进?14.你认为贵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最低学历是什么?15.您关心的问题或建议是什么?
二、数据分析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成员主要调查和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被调查者的切身实践经验和反映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如下:
1.信息化管理意识方面
(1)对信息化管理意识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院校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各部门信息化程度也有很大差距。对“你认为贵校领导是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中,72%选择否,28%选择是,说明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领导对该校信息化建设程度重视不够。
(2)在“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否先进?”的调查中,有54%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24%认为是,22%认为否,说明高校内学生和教师对于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认识程度不一。
2.学生信息化管理资源利用方面
(1)在“你认为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如何?”的调查中,68%的被调查者认为低,32%的人认为高,说明高校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本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率不高。
(2)在“你是否经常使用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调查中,78%选择是,22%选择否,说明受调查者经常使用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综合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部门功能重复或有些产业化的系统功能并不适合高校,导致整个系统的利用率不高。
3.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方面
在“你认为贵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是否足够?”的调查中,58%的被调查者选择否,42%选择是,说明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18-02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生人数的增多,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校软件、硬件的增长与学生数的增多不成比例,导致学生平均教育资源不足,致使教学质量下滑,医学生以后在临床一线工作,没有扎实的学习难以保证以后临床的安全。另外由于现代法治日益健全,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从而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
1.以人为本。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不再只是指令的机构,而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者,公民享受公共服务,政府行为以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为中心,注重顾客的评价,并运用换位思考保证行政行为符合公众的喜好。
2.治道变革。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行为中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低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而掌舵的方法则可以通过重塑市场,通过必要的措施影响私人部门的划桨。
3.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竞争才能保证有质量、有效率,可以让私营机构也参与提供公共服务,迫使垄断部门对顾客的需求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必要的反应。
4.重视效率。新公共管理通过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重视结果,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追求效率,追求效率应该成为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用人制度。新公共管理推行临时雇佣制,合同用人制等制度,打破传统的无大错不得辞退的规定,这样才能提高政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尽职尽责,主动参与管理,避免一旦录取则高枕无忧、不去思变、固步自封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理念和策略,它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现在对顾客负责和满意的宗旨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程序和方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采用绩效考评,并通过公平科学的程序和步骤提高组织效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文化和哲学,它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尊重民众的诉求,从而使管理更具人性化。
二、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服务意识缺乏。传统学生管理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手段是模块式、教条化管理,缺乏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塑造,另外学校将国家和学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地位强势,认为学生应该适应学校,而不是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配合学生。
2.教学管理投入不足。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出现。①大班上课,师资短缺,目前,医学院校理论课普遍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时可达200多人,学生上课全凭个人自觉,教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于是迟到、旷课、玩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课后也难以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②设备缺乏,平均资源不足,由于实验课堂学生数量大,且设备增长赶不上学生增长,导致学生得到的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往有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视频教学,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所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3.学生缺乏权益保护。由于学校涉及学生管理部门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医学生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请假等方式办理各项业务。且学校缺乏专属学生权益保护部门,目前已有的学生权益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均隶属学校管理部门,其工作内容仅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和协助学校日常管理,未能很好实现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4.管理系统缺乏共享。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以学生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教学工作部门以教学管理为主要工作重心,但各部门之间常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学校层面,也很难做出纵观全局的有效的良好决策。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径
1.管理本质:以学生为中心。医学高等院校首先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培养优质医学生为其办学的根本宗旨,而非高校产业化,医学生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探索建立一种合作共治的模式,增加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环节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例如社团学生权益部、学生管理委员会、班级心理委员等职位的设立,均是实现学生自治。
2.管理基础:构建合理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定位,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尽可能地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学生宿舍和教室配备空调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并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学生的办事时间,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构建反馈机制,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3.管理任务:提升服务质量。高等医学院校的服务队伍应当包括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目前,大部分机关部门和教职员工还未形成服务理念,觉得自己是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有上下级的阶级思想,学校应当通过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逐步树立服务意识,把为学生服务当作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还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教学服务的典型形象。激发员工的热情,提高效率。还要完善高校人员服务培训制度,设立各种平台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自我,服务他人。
4.管理提升:注意预防干预。医学院校学生课业压力大,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防患于未然,对征兆应该引起重视,还要积极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处理好并减少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目标,把预防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就应该妥善处理,力求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医学院校培养了大规模的医学人才,研究和解决医学生的管理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医生的道德素质、技术水平正面临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质疑,而作为培养和输送医学生的重要而唯一的通道――高等医学院校,也面临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武晓晗.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J].重庆与世界,2011,(21).
针对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效果应表现在其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与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叠加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心理情感因素,把认知模式转变为情感模式;思想教育应吸取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注重学生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提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实效,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二0一三级大学新生的入学前教育过程中,我们对我院刚入学不同院系的169名新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话、谈话,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感兴趣的29人,占17、2%;表示没有兴趣的61人,占36、1%;其余占46、7%的79人表示既无浓厚兴趣,又不是完全没有兴趣,就是感到一般,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冷漠(如图所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学生对思想教育缺乏兴趣呢?从客观上讲,我们政治教育的的整个系统应该进行深刻的改革,以适应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新变革,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主观上讲,我们不少同志忽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方法严重脱离大学新生的思想认识发展规律,致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厌恶、对抗的心理偏见,出于考试压力,不得已而死记硬背,但事实上,更加重了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厌恶、反抗心理,现实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现有条件,采用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规律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的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注意是心理活动中一种积极状态,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方向性从其发生来说是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由于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以及由此产生机体各种反射活动。它具有选择功能和保持功能,使人们把经历投入到自己有关的需要中,对进行有效活动有意义的信息上去。避开意志或排除其他非本质的、附加的或其干扰信息的影响,既把心理活动的内容(映像、计划、目标)保持在意识中,一直到完成认识活动,达到目的时为止。现在的大学新生一般在18-20岁之间,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在这期间,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一系列的剧变。从生理上看,大学生各种器官的功能日趋成熟,新陈代谢增快,能量储备丰富,精力充沛;脑发育进入第二个加速期,大脑机能和思维发展迅速;这一时期也是性发育、性成熟阶段,由于大学新生生理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要求自我实现,主观地认为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自主要求,独立意向剧增,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要求自理自治;争强好胜,感情冲动,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注重实际,不爱听大道理、空理论等。现代大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而应以灵活多变的启发式为主,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注意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创造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法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重点从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满足大学生的求新好奇心理,增强思想人文社会科学课的吸引力。
青年时期是大学生生理、心理继续发展和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一个新鲜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强烈的兴趣。在思想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若能不断从内容和形式上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就能具有一种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搞一些时事讲座、信息交流、集体活动等,就会很受学生欢迎。有些思想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学之所以效果不佳,除了教材陈旧、脱离实际外,教学形式的呆板、单调、程序化、模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使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学上具有吸引力,不仅要内容新鲜、生动,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大学生好奇的心理,改变陈旧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二、把握大学生的现实求真心理,讲究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提高思想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学的说服力。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这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性大的学科,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酒店实习是这一工作的重点与中心。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要求,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的一学期。实习的岗位主要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的文员岗位。但在实际中,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除了个别同学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如劳动强度过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出现疲劳、水土不服、拉肚子等外,大多数是属于心里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实习不满意就会导致有消极怠工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中途中断实习。
本文首先总结酒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心理状况的种种表现,然后针对实习生心理状况的表现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酒店实习生心理状况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一)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心理冲突
准备阶段是指酒店实习生在校期间,已经知道即将到来的实习的具体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心理波动极易产生。主要原因是在实习前每个实习生都面临着选择实习地区以及实习单位的问题,而且可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差异会比较大,并且大部分酒店要进行网络或现场的面试,以便挑选适合自己酒店岗位需求的学生,他们在面试时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外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实习生,这就导致不能如愿的学生从一开始便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意义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实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一旦实习不能如愿以偿,心理落差就大。
(二)职业认知适应期
职业认知适应期是指实习生已经被酒店录用,紧接着按照酒店的安排进行上岗前统一培训、酒店根据实习生的自身条件、培训的结果与酒店岗位的需求给实习生安排岗位,以及实习生初上岗实习的这一时间段。在职业认知适应期,因为实习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一切都感觉到陌生、好奇,心里既担心又期盼,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一环境,能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期盼的是希望实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希望在新的环境里大有作为。这一时期一般要持续20天左右。
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首先是角色上的冲突。在学校时,学生的身份很单纯,面对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学生对学生角色已经非常的熟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使每个人都养成了特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一进入实习单位,首先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由一名学生转换为酒店员工,另外,实习生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上级、同事,同事中有老员工,还有新员工,有些甚至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一切新的变化都会让实习生措手不及。第二是酒店的性质所决定的。酒店是企业,企业要盈利,因此酒店会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实习生的外形,如身高、长相来分配岗位,这样就容易使学生觉得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外形条件一般而在校时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使实习生产生离开实习单位的想法。第三,不少酒店把实习生当作难得的人力而不是人才,安排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长,对于承受力较低的学生而言,情绪会比较激动,甚至采取逃避和消极工作的态度。
(三)技能熟练波动期
技能熟练波动期是指学生在经历了职业认知适应期后,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已经熟悉,与周围的环境也能够和平共处。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2个月左右。这个时期,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流涌动。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消退,希望多接触其他岗位,能够轮岗。对于酒店而言,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就是很短的,轮岗要付出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是很不经济的。当学生的要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
(四)心理稳定成熟期
这一时期,实习生超越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而进入了心理稳定成熟期。这一时期是整个实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段,实习能否圆满完成,实习效果如何,这一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时学生对实习环境已经非常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也趋于稳定。随着对各自实习岗位的熟悉,实习生容易出现自满情绪,在工作中也不像刚进入酒店时那么小心翼翼,谦虚谨慎,工作时会出现敷衍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会出现请假、迟到、以及旷工事件。这一阶段,学校的指导老师和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指导老师要及时与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工作情况,可能的话要深入到实习单位,召开座谈会,与实习生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酒店的管理人员这时期更要多地从生活上关心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真实的想法,学校和酒店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实习生对实习进行思考,不断增强实习的自觉性。
(五)情绪倦怠浮躁期
情绪倦怠浮躁期指实习生结束酒店实习而返回到学校重新学习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习生结束了酒店实习,完成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度,经历过实习的学生,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时候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在酒店这一服务行业工作,毕业后想转行干别的,但是很盲目,又不知道能做什么。于是直接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漠视;另外一种是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想毕业后继续在酒店工作,但经历过酒店实习后不想在酒店的基层服务岗,想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但由于酒店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管理岗位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对于只实习过半年的实习生来说,管理岗位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容易使实习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二、造成酒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本人对实习的认识有偏颇
1.实习生对酒店业认识不够。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都是对高星级酒店的学习,所以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认为星级越高会越好,但他们缺乏对高星级酒店的具体了解,殊不知酒店星级越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着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酒店工作,心理落差就会更大。
2.实习生心理抗挫能力较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关爱,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太吻合。在实习时他们对自己的酒店员工角色认识不够,工作出现问题时希望酒店能够像家长和老师那样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其次是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的工作。好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又学习了专业知识,理应在管理岗位上工作,不愿做基层服务员。
3.不同实习单位的实习生会进行交流。工作之余,实习生之间通常会联系,就实习单位的伙食、住宿条件、待遇、实习岗位、人际关系等问题会进行交流,一旦得知自己的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时,就会出现心里的不平衡,出现对实习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介绍不够导致学生对实习作用认识不清。学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设计也比较合理,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肯定。因为学生对实习计划不够了解,导致他们不清楚实习与整体教学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对实习的正确认识。
2.培训教育及时但不够全面。学校会通过公示实习单位信息、企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实习培训,并且会召开实习说明会,但在校期间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旦进入实习场所,面临复杂的环境,他们会感觉到手足无措,有恐惧的心理。
3.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有待于完善。学生实习时,虽然有实习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但很多实习指导老师同时身兼几职,平时与学生的联系主要通过QQ或电话,不能面对面地与学生沟通,更没有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跟踪。实习生一旦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绪就容易激动,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加强心理疏导。
(三) 酒店方面的原因
酒店是企业,要盈利,但由于酒店目前面临的好多问题,如工作辛苦、待遇低,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好多酒店不能解决员工的养老问题,所以酒店是目前人员流动很高的一个行业,平均人员流动率在30%以上,所以酒店实习生已成为酒店员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不断扩大的群体。由于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时间短,一般酒店不会把实习生当做储备人才来培养,而实习生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岗位,两者之间的需求有矛盾,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三、酒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做好实习前的心理预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生活的始终。在校期间,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安排心理健康指导老师,随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专业意识教育要贯穿始终。任课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就穿插对酒店行业的介绍,全面开辟和精心推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酒店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理性判断和应对。
(二)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干预工作
学生在实习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专人能真正了解并关心实习生的心理状况,能及时跟踪实习生,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可避免问题向严重化发展。另外学校要有专人定期和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防患于未然。
(三)做好实习结束之后的心理跟踪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1-03
当前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必然。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谈谈对于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公共管理教学较为发达的美国大学通常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技能培养等实践教学。我国当前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成人才市场上的普通求职者,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反映实际社会需求。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内高校对于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普遍共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某些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实践教学标准制订不合适,不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不符合学生意愿等。
二、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上述不足,不仅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同时还应注意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细节,本文就此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增加大一、大二学生的参观调研活动,让学生尽早获得对行政管理的感性认识;通过挖掘校内行政资源,使学生在校内行政机关锻炼,亲身体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掌握行政管理工作基本职业技能。同时积极支持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通过开设行政管理论坛,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支持学生策划、组织、参加校内外一系列文体活动和创办学生社团和报刊,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教师应带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校级科研课题以及教研项目,为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提供机会。同国外大学建立交换培养机制,以及与跨国公司达成实习或赴海外研习的合作。学校还可以尝试三学期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暑期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但关于如何利用好小学期的问题,还有待探讨,防止流于形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和锻炼才干。当前国内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知名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此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
2.更新学生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管理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也应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到达实践教学预期效果。办公自动化技术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对办公自动化技能学习和掌握能力较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就显得十分突出,加之可用于办公自动化实践设备不多,行政管理专业组建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意义重大。当前上述组织成员素质普遍提高,办公自动化设备非常普及,办公自动化技能已经成为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计算应用技术主要指能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网页、利用网站信息或维护网站常规运行的能力,以及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完全没必要组建专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而是针对培养学生上述技能组建多功能信息管理实验室。
3.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案例分析既是教学平台,也是分析工具,对于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适应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案例还比较缺乏,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需改进,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也比较稀缺,案例库建设也非常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也较低。当前行政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国内高校普遍使用国外案例,无法适应国情,行政管理专业要加大案例库建设力度,便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随时选用。
4.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标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在8000字左右,论文格式也日益冗杂,有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趋同的势头,这样的要求虽然更能体现学术规范和追求,但往往却是“揠苗助长”、“本末倒置”。目前高校许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不明确、选题材料准备不足,正文撰写时间仓促,并限于知识积累丰度和深度不足,根本不具备撰写这样高标准学术论文的能力和条件,只能为了凑够论文字数而进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袭,或过于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而忽视毕业论文的自身写作质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反而有强化浮夸空洞文风和形式主义之嫌。多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一般不需要撰写如此高标准的学术论文,只需要具备在一般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论文写作能力即可。故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考虑要求在3000字左右,能够符合一般学术期刊格式和标准即可。同时毕业论文也可以考虑采用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注意实践教学安排与学生意愿相结合。实践教学安排只有符合学生意愿,才能提高学生参加的兴趣,故在实践教学安排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和兴趣。如当前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但这样容易同学生该学期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究生相冲突。毕业实习时间可以开始于大三暑假,结束于大四第一学期前10周内,这样既可以避免冲突,又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有个“查漏补缺”和反思、定位的机会。在为学生分配实习单位时,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分配要求,采取“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有些学生愿意自己选择实习单位作为未来就业跳板也可以考虑予以满足,但都要有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跟进。当然对于某些学生希望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去打工挣钱,认为去实习单位就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还要受实习单位约束,不如在学校自习或娱乐等不恰当想法应及时予以教育。通过将毕业实习安排与学生志趣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安心投入到毕业实习当中去,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学生只有更多地接触社会,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做到能写、会讲、能做,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就人才培养而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成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改善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推动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23-24
[2]罗湖平.“挑战杯”与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8):80-81
[3]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