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循证医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循证医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循证医学论文

篇(1)

20世纪80年代,国外医学界兴起了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的应用,其出现对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2年加拿大学者正式提出EMB概念,将EMB定义为“医师慎重、准确、明智地使用当前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利益,并将上述因素完美整合以拟定出最好的诊治方案”。EMB创立后,相应的分支学科,如循证外科学、循证内科学等等相继出现,循证实验诊断学(EBLD)正属于“EMB”分支体系的重要一环。EMB以随机对照、荟萃分析和系统性评价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医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推论和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医学模式。EMB的本质是全面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将经科学评价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医学决策更加符合科学规律;EMB的精髓是追求最好的证据、方法和结果。EMB的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EBLD,即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依据”,规范实验诊断项目的选用和评价,向临床提供最有效诊断项目的依据,为患者提供诊断效能和费效比最好的实验诊断项目。

1.2现状

EMB自出现以来给传统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治疗方面,EMB已经获得了一大批研究评价证据;但在诊断方面却起步较晚,1994年Cochrane国际EMB中心设立“筛检和诊断实验方法学组”,到2005年Cochrane中心才正式启动对EBLD文献的研究,目前相关工作数据积累较少,仅限于单个实验诊断,EBLD还远未达到完善和成熟。当前EBLD研究落后于循证治疗学的这种现象,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实验的必要性是很难判定的,即如何提出恰当的问题;仅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临床决策很难;难以在确定决策后是否采取相关的医疗实践。临床上无法认同或执行对临床产生结局的“提出问题、检验结果、作出决策、采取措施”这一流程。尽管上述因素使EBLD发展缓慢,但是EBLD使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彻底改变了仅根据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的经验医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换。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实施以EMB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界也开始逐渐重视EMB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2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引入EMB的应用体会

目前,国内EBLD课程尚未正式开展,也无相关的教材,更无统一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但是EMB的本质理念是基于问题,通过查询和评价获得依据并结合患者需求和个人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案。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EMB解决实际问题,作者认为EBLD基本教学方法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步:

(1)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疑问,如患者更适合哪一种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对于排查疑似病因时采用何种诊断技术最合适。

(2)搜集证据,充分利用MEDILINE和EMBS在线医学数据库以及英国Cochrane图书馆等各种EMB期刊和临床实践指南等进行文献检索。

(3)对收集到的资料,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MB评价标准进行Meta分析,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和患者的选择,得出最合乎患者病情的检查组合。

(4)对后期效果进行追踪评价,如确诊率、费效比等。整个过程采用以教师为引导,辅以多种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作者从如何用EMB的方式选择检验项目以及如何用EMB的方式解读检验报告两个方面对EBLD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2.1检验项目的EMB方式选择

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待治疗的患者为例:

(1)首先,针对已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准备进行治疗这个案例提出临床疑问,如CHB患者在治疗前最佳评价肝病严重性检查方案是什么,对于疾病治疗决定和后期监测的最佳检查方案是什么。

(2)第二步结合提出的问题,通过系统检索,查询出相关的证据。寻找证据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EMBS、MEDLINE和CNKI等数据库,例如从CNKI中查到欧洲肝病协会、美国肝病协会等发表过CHB诊疗指南,指出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的生化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清蛋白、红细胞计数,这些常规生化指标仍是目前评估肝病严重性的最佳实验检查组合。检测HBVDNA水平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决定和后期监测的手段,并推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进行随访,主要因为其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精确性以及其较宽的动态范围。

(3)第三步是从证据的临床适用性及价值方面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查证是否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得出,再根据国际EMB中心于2004年制定的国际统一证据推荐强度标准和质量分级对证据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临床指南的分级为“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在未来几乎不可能改变”,因此,美国肝病协会、欧洲肝病协会的CHB诊疗指南为高质量等级证据。

(4)第四步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结合患者情况,采用AST和ALT、γ-GGT、ALP、PT、血清清蛋白、红细胞计数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使用RTQ-PCR进行随访。

(5)第五步是通过上述4个步骤,评价最佳证据指导解决具体问题的效果如何。患者经上述方案后出院,结果表明其费用和检测效率比是同类患者中最低的。

2.2检验报告的EMB方式解读

以静脉血栓症的D-二聚体(D-D)检测结果解读为例:

(1)提出问题,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和D-D快速测定可用于静脉血栓症诊断,那么,D-D测定结果为阴性,是否就能排除临床上疑为肺静脉栓塞的患者[9]。

(2)收集文献,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收集关于D-D临床应用的最新文献。EBLD证据的来源主要有原始研究证据(如EM-BS数据库等)和二次研究证据(如Cochrane图书馆、EMB期刊和临床指南)两大类。在MEDILINE和EMBS中检索了260份已发表的关于D-D临床应用的文献。

(3)评价证据的有效性,要确定证据是否可靠。首先要检查文献中是否将金标准实验作为参考方法,是否提供了诊断实验的诊断效能指标,如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等,此外还要注意证据有无偏倚。在检索的260份已发表的文献中,符合要求的文献有8份,共17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这8份研究结果显示,D-D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似,D-D实验的总诊断灵敏度94%,特异度50%,D-D检测PE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4)得出结论D-D对于PE的诊断为非特异性,因此,D-D测定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排除PE。通过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引入EMB模式,使学生掌握一种运用EMB理念解决疾病诊疗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缺陷,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或“专家推荐”等非科学的方式随意选择检测项目而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错误做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解决问题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EMB理念时,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在日常教学和见习中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方式,自己尝试用EMB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得出结论,总结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的EMB理念。

(2)具体教学中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会开、会看和会用检验报告),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并结合文献查询,找到和应用最合适证据。

(3)教学方式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段式”教学,启发学生从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进行双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安排学生见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教学,组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学习等。

篇(2)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开设9周,2学时/周,共18学时。

1.2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结果

2.1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并做相应记录;

(2)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每名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课堂纪律良好,互动效果良好,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病案,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装订成册,于学期结束前上交,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4周)内完成,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和自由式(即开放性问答题,学生自由回答)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92%的学生认为优秀,7%的学生认为良好,1%的学生认为一般。关于教材,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第2版,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

3讨论

篇(3)

2结果

与传统教学班相比,循证实验班在期末笔试平均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对本课程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

2.1两组学生期末笔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2两组学生对本课程满意率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其特点是知识量丰富,技能操作多,同时又与临床医学各专科紧密联系,所以临床麻醉师被称为“外科中的内科医师”。此外物种类多,麻醉机、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医疗仪器多,工作节奏快和技能操作多也都是临床麻醉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上述特点,比如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体现为单纯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再如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均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容易使学生养成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学习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独立临床思维还没有形成,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怎样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技能,是临床课教师普遍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探索新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医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3.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简而言之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且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最终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就决定教师必须通过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通过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明显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仅仅通过被动的机械记忆是不可能随时更新专业知识的,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循证医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能在今后的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成为终身受益的学习者。

3.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麻醉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要顺利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高水平的教师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文献检索、统计、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另外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实是一种深层次上的身份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证据的评价应用的讨论中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启发,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局限之处

在课余和学生交流时,有学生反应这种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相比需要课下付出较多的精力,占用了相当多课余时间。如果每一门课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有不少同学估计是应付不过来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就打了折扣。同时循证医学模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低,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教学效果来。

篇(4)

统一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与传统教学比较,P<0.05

(二)开题报告评价

对两组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不合格表示。与传统教学比较,P<0.05

二、讨论

(一)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GreenML将循证医学描述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教育因为循证医学的出现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教育时,会提供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其基本的解决步骤包括:依据临床病历资料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寻找最好的临床证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最好的成果应用于病人的诊断及诊疗决策中。循证医学可为多因素疾病的预后及有效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众多研究者认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模式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方法。1969年Barrows教授首先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PBL教学法。循证医学和CBL教学都强调:寻找发现问题、查找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循环式学习方法。因此循证医学导向下采用CBL教学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仍然沿用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再临床实习,最后直接接触临床”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它循序渐进的道理,但是却忽略了理论和实际结合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目前我们的教材大多落后于实际医学前沿发展,传统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接受医学最前沿发展动态对于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知识才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性这也是目前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神经外科专业而言其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很快,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那将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和独特的见解。因此而对于神经外科研究生来说重要的是要学会查阅并运用最新的医学证据来验证并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而不仅仅是对传统经验积累的思考。这正符合循证医学的理念和要求。而对于导师,也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运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CBL、PBL等教学法进行授课,这样才能“授之以渔”。有学者在本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说明了循证医学对于医学教育得重要性。而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在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引用CBL教学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篇(5)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下消化道肿瘤同时伴有心血管病。男25例,女2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3.5岁。

1.2方法

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加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置管,经测量结果显示没有腰麻症之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追加用药,得到满意的测量结果之后再进行全麻诱导。

2结果

患者中出现高血压危象3例,心律失常2例,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6例,1000mL以上的2例,失血量在1000mL以上的患者同时存在大血管的意外损伤。其余患者的手术全过程均很顺利,全过程并未发现并发症出现。

3讨论

3.1循证医学理论与麻醉融合的过程

3.1.1术前提出问题问题可以包括多方面,例如麻醉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情绪变化出现的同时会引起血压波动的相关问题,以及输液输血的管理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关于高血压危象的预防问题等,以及这些并发症如何处理。此外,手术麻醉前怎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等。

3.1.2寻找实证,收集证据针对以上问题,对麻醉操作规范等资料进行查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最合适的麻醉治疗证据。

3.1.3证据评价对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就麻醉治疗证据进行咨询,参考相关手术医生意见,评价过程中结合科学证据。尝试将循证医疗模式运用于消化道肿瘤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3.1.4麻醉处理措施术前由泌尿外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中的医生共同组成手术协作小组,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并确诊为消化道肿瘤,那么手术协作小组可以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决定手术之后,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实际情况以及血压扩容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出针对患者手术的最佳预案。

3.2心理治疗

患者一旦住院就可能会因为环境改变、家庭经济负担以及担心手术麻醉的风险等因素而受到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给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时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以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与同情心对患者表示出充分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帮助患者摆脱这些顾虑,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篇(6)

2013年1到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见习的82名学生,其中男生32位,女生50位,学生年龄分布在20岁到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24±1.3)岁,所有学生见习前平均成绩在60-100分之间,平均分(81.24±8.3)。将两组见习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见习前成绩状况等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41位实习生实施传统一般带教方法,实验组具体方法为由带教老师讲解关于神经内科的书本知识,并在课上传授临床经验以及临床示教操作为主。对照组41位实习生实施循证护理带教,实验组教学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循证指导小组,由经验丰富或者经过培训的护士长或者责任护师组成。首先,对41位实验组学生进行神内科常见疾病的课程指导教育,对神内科流行病理论知识指导,为学生耐心讲解常用的临床知识。让学生对神经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检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指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2)指导学生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对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进行介绍、学习文献的评价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分析循证医学的结论等。包括EBM研究效果如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正确与否,力求为EBM问题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力求为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必要的改革。(3)针对患者情况结合临床知识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最终决策。并且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出现的情形进行全面分析,锻炼学生分析患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全面培养见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产生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在检验水准α=0.05的情况下分析两种带教方式下两组学生的成绩,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带教方案差异显著。

4.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临床疾病诊断能力进行评定。理论成绩采用笔试方式,满分为100分,临床疾病诊断能力的评分由循证指导小组进行,满分为100分。

二、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用EBM带教的实验组41位见习生,理论知识平均成绩为(95.42±8.14),相比之下,采用传统带教的对照组仅为(84.78±10.47);临床疾病诊断考核中,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94.48±7.97),对照组仅为(78.45±11.54)。不难发现,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诊断考核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①根据临床实践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

②通过工具书或一些网站检索相关临床资料文献;

篇(8)

循证医学,作为目前最有活力的新兴学科,它汇集最新、最佳临床证据,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实施。循证性指南的“灵魂”是强调高质量的证据,因此证据的搜集与级别判定和推荐意见的形成是循证性指南制定过程的关键。证据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指南的质量,而严格的文献评价是对证据质量优劣分析的重要环节。严格文献评价,采用明确的评价原则和科学的评价工具,对已发表的临床科研文献从真实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进行批评性评价,找出被评价文献的优缺点,经过评价后的文献成为证据来源。这不仅体现了循证医学以“证据”为核心的思想,而且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方法学基础。有关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文献报道繁多,鉴于目前中医临床医生对实用性及科学性较高的重症肌无力指南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现代文献进行检索和严格评价,借此抛砖引玉,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提供循证证据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证据产生的总体思路工作组

在确定小组成员、明确研究主题后,对相关的中文文献、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英文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评价。由工作组4名人员分别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2名人员采用背对背方式对文献进行逐一评价,遇到对同一文献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时,由2人协商解决,若仍不能解决时由工作组成员进行集中讨论解决。

1.2 文献检索

1.2.1现代中文文献检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题:根据本研究内容和需求,以尽量查全为原则,工作小组分别依据病名:“重症肌无力、屡病、屡证”等主题词、针对重症肌无力的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等方面提取关键词。以某些传统方药、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等均可作为检索词,如“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等;本领域或本行业某些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姓名也可作为检索词,如“吴以岭”“况时祥”等。

2)检索数据库:①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I}I)(时间:1980年至2015年8月);②选用维普数据库(时间:1989年8月至2015年8月);③选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时I司;1978年8月至2015年8月);④百度、谷歌等网页中检索该病相关中医研究。

3)检索方式:以计算机检索为主。

1.2.2英文文献检索检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题:根据研究内容和需求,分解研究的主题概念,确定关键词或主题词,确定检索词:Myasthenia Gravis ,MG,Myasthenia Grav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tine .

2)检索资源:通过Google , IOF等国际上专业学术网站进行有关重症肌无力文献检索;检索医学数据库如PubMed , Medli、等,最后按照本研究的要求进行筛选。

1.3 纳人标准

1)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2)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类文献的纳人标准:①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③报告了研究对象来源(住院或门诊)和其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④陈述了研究目的;⑤明确了研究的诊断标准、纳人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⑥交代了随机的方法(简单随机法、数字表随机法等);⑦干预措施:各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或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⑧报告了结局测量,并解读;⑨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说明。

3)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人:①观察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波动期,稳定期,危象期)②有明确研究目的和诊断标准③干预措施:各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或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④报告了研究结局,并解读。4)基于中医临床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的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

1.4 排除标准

以“屡病”研究文献题目,但内容描述非“重症肌无力”文献;文献综述类文献;纯理论研究文献;纯西医治疗本病临床研究文献及动物实验类研究。

1.5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Meta

分析类文献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评价每个条款的评语选项有“是”“否”“不清楚”以及“未采用”,并给与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一4分为低质量研究,5一8分为中等质量研究,9一11分为高质量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a〕评价: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的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3方面情况。1一3分视为低质量研究,4一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

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采用MINORS量表[9〕条目评价,评价指标共12条,每条分值为0 -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前8条与后4条目一并作为有对照组的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最高分为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1.6 文献证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药的临床证据分级方法

按照“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中提出的“基于证据体的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参考建议”实施。

2 结果

2.1 检索CNKI,CBM、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

检索文献32 670篇,所有文献题录导人NoteEx-press软件,剔重并经过筛选后最终纳人43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1,病例系列112篇,病例报告197篇。

2.2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检索所得出的文献分类,研究小组应用前面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表2、表3。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分析或Meta分析的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为中等质量。占绝大多数的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类的文献质量评分也均在12分或12分以下。

2.3 文献证据

级别检索得出372篇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中,推荐级别为IV,104篇,推荐级别为V , 268篇。

篇(9)

2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2.1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基本发展现状

对于医学继续教育学院而言,其基本的体系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补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种。其中补足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没有具备完整性学历资格以及专业护理技术的人员而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相关培训人员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专业技能。而对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对以及具备专业学历的人员而言,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相关医护人员成为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骨干,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具有丰富性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言。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为了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融合循证医学中的基本原则,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2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引进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理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合临床资料,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资料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的文献评价模式,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的相关理念才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性的医疗决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临床医师对基础医疗行为的认识,更完整的实现规范化的医疗评价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整体性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些优势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从而为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发展方向。

3循证医学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基本发展方向

3.1建立科学性的循证医学项目

通过对循证医学的项目分析,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更科学的发展方向,相关的医学领域就应该大力开展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以及推广设置专门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用型的人才。

3.2优化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师资力量

对于循证医学的师资力量的优化而言,是一项相对较为重要的任务形式,相关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总结的知识精华,其基本的临床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证医学,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少循证医学治疗经验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关的定义定理,而对于有丰富循证医学临床经验的教师而言,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融入基本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相关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内容,为整个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3.3建立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证医学中的相关内容。首先应该丰富内容编写人员的知识理念,通过对循证医学内容的优化编写基本的课程内容,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循证医学中的临床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学系统

对于循证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整个循证医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到整个发展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为整个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学理念。而在初级人员的继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培训人员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程序,可以简单地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的内容;对于研究性的培训人员而言,要使相关的培训人员掌握内容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4循证医学在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医学观点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经验医学视为科学性的医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医学研究全盘否定,要让培训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优化知识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识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整个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解决相关的医疗问题,而不是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随机的进行对照试验,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继续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4.2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在医学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循证医学的引入并不是一项难以实践的医学体系,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从而及时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为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性的发展方向,将循证医学中的相关知识合理的运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与此同时,对于循证医学的内容而言,其基本的形式是一项相对较为开放性的教学系统,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对于基本的发展方向及时作出调整,打破传统知识运用过程中的思维局限性,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篇(10)

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11级学生(男349例,女279例),年龄19-23岁,其中A班241人、B班238人、C班249人,均系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完成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学生。

(二)方法

1.分组。A班实施传统方法教学,B班实施EBM+CBL,C班学生前部分章节进行传统方法教学,剩余章节(各论)采取EBM+CBL。

2.案例准备。针对除去绪论和疾病概论余下各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研读,甄选设计合适的案例,深刻剖析,提炼要点和难点并构思和提出问题。

3.教学实施。

(1)案例导入。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预先尝试解决。上课时首先将案例生动展现,并结合学生已查资料,对案例中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检测指标和术语加以简要说明,然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初步分析。

(2)围绕问题讲解。让学生以准临床医生的角色分析案例,身临其境,讲授完某个知识点,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以循证为原则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自行查阅文献搜集证据,分析评价,自我完成推论的论证过程。

(3)总结分析。知识点讲解结束,教师总结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分析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4.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EBM+CBL对效果的影响。

5.统计分析。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为了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EBM+CBL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们对B班和C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EBM+CBL持认同观点,认为EBM+CBL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见表1)。

(二)笔试成绩。我们针对全书内容运用同样试卷对A、B和C班进行笔试,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卷面总分值100。结果发现,B班和C班的成绩高于A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病例讨论成绩。我们选取一个临床综合病例进行书面测试,课堂完成对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总分值20,以此考察EBM+CBL对学生自我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B班和C班的病例讨论成绩明显高于A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1)

2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2.1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基本发展现状

对于医学继续教育学院而言,其基本的体系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补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种。其中补足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没有具备完整性学历资格以及专业护理技术的人员而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相关培训人员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专业技能。而对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对以及具备专业学历的人员而言,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相关医护人员成为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骨干,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具有丰富性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言。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为了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融合循证医学中的基本原则,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2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引进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理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合临床资料,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资料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的文献评价模式,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的相关理念才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性的医疗决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临床医师对基础医疗行为的认识,更完整的实现规范化的医疗评价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整体性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些优势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从而为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发展方向。

3循证医学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基本发展方向

3.1建立科学性的循证医学项目

通过对循证医学的项目分析,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更科学的发展方向,相关的医学领域就应该大力开展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以及推广设置专门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用型的人才。

3.2优化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师资力量

对于循证医学的师资力量的优化而言,是一项相对较为重要的任务形式,相关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总结的知识精华,其基本的临床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证医学,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少循证医学治疗经验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关的定义定理,而对于有丰富循证医学临床经验的教师而言,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融入基本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相关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内容,为整个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3.3建立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证医学中的相关内容。首先应该丰富内容编写人员的知识理念,通过对循证医学内容的优化编写基本的课程内容,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循证医学中的临床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学系统

对于循证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整个循证医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到整个发展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为整个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学理念。而在初级人员的继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培训人员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程序,可以简单地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的内容;对于研究性的培训人员而言,要使相关的培训人员掌握内容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4循证医学在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医学观点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经验医学视为科学性的医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医学研究全盘否定,要让培训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优化知识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识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整个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解决相关的医疗问题,而不是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随机的进行对照试验,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继续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4.2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