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图像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9: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像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像专业论文

篇(1)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是北方重要盐业基地,以盐、卤水化工、精细化工、进出口贸易等多元化经营生产,公司经营范围的扩大,合资、合作项目的开展,给公司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司虽然在市场中有了更多、更充分的经营自,随之而来的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法律风险就是其中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法律顾问就是企业运行的“安全员”,他追求的是如何规避、减少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这就要求法律顾问提前介入,事前防范,才能充分体现其管理职能,使企业在法律和政策准许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快的发展。

一、企业法律顾问的执业原则、工作方针

企业法律顾问是指依法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原则:一是依法执业原则;二是为本企业服务原则;三是以管理为主原则。依法执业是对企业法律顾问履行职责最基本的要求,为本企业服务是企业法律顾问的立身之本,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管理为主原则则是从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性质决定的。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管理,包括承担有关企业管理职责和直接承办有关法律事务;另一类是间接的服务性工作,即通过建议、咨询、宣传等为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提供法律服务。第一类工作应当是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重点。但由于企业法律顾问称谓中有“顾问”二字,容易使人误认为企业法律顾问只是一个咨询、服务的角色,忽视了其管理职能。在企业实现依法经营的管理链条中,企业法律顾问所承担的直接管理工作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除了对企业法律事务所承担的直接管理职责外,企业法律顾问提出的意见、参与研究、进行审核等工作实质上已进入管理环节,是某些事项必须的、不应跨越的程序。

要实现以管理为主,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工作方针。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基本上分为“事前防范性”、“事中控制型”和“事后补救型”三类。“事前防范型”从宏观上是指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发展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立防范法律风险机制,规范法律工作制度;从微观上是指企业在开展具体经营活动前,依法论证和决策,降低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顾问的任务就是协助企业负责人搞好法制建设,依法参与决策,分析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事中控制型”是针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管理,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预防纠纷发生。“事后补救型”是在出现法律问题和纠纷后,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理,化解法律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在三种工作类型中,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是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重点,企业法律顾问应通过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参与经营决策及经营活动,承办具体法律事务,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依法进行。因此,企业法律顾问应强化管理职能,实施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以更好的维护企业利益。

二、企业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范围

企业法律顾问开展工作,服务企业的执业范围有:

1.就企业的重大决策向决策者提出法律论证意见;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草拟、修改、审查合同和有关法律文书;

3.参与经济合同及有关项目的谈判、签约、资信调查;

4.为企业重大项目对外出具法律意见书;

5.接受法定代表人委托诉讼和非诉讼业务;

6.企业办理有关公司投资、公司设立、改制、收购、转让、重组、分立、合并、变更、国有资产剥离、招投标、清算等法律事务;

7.参与企业日常管理法律事务,协助有关部门处理行政管理、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劳资关系管理、内部承包管理等法律事务;

8.对员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培训;

9.办理企业其他必要的法律事务。

坚持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坚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保守企业秘密,为法律顾问行为负责,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企业法律顾问实现管理职能转换的途径

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的规定,聘用企业法律顾问有明确条件和程序,虽然按照企业法律顾问执业原则、工作方针、自身价值都决定了企业法律顾问应有的管理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法律顾问执业的管理职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履行,因此,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是推进企业法律顾问管理职能的前提,将从过去的以办理诉讼为主,拓展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转换。从单纯抓法律法规的学习到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经营管理的转换,真正实现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换关键在于:

1.加强企业内在法律需求,领导重视是职能转换的关键

企业负责人将依法治企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领导重视,直接决定了企业法制建设工作的力度,企业做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内在的法律需求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正在不断增长,一个企业如果法律部门的工作处于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换,与法律顾问找事做、等活干的状态,这样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实际上是反映了领导把握企业内在法律需求的力度不同,充分体现了领导的重视程度,引发法律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因此,企业领导应加大对法律部门和人员的充分授权,还要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保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的工作措施在企业得到稳固开展。

2.开展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换,抓紧制度落实是根本保障

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监督制度建设作为企业法制建设工作的核心,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施行,不仅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也为法律风险防范提供了内部制度环境,特别是各项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贯彻执行,不仅要明确企业法律顾问与其他相关部门,在参加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职责权限,与其它监督部门的职权相匹配,而且要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开展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改变让你知道,就让你知道,不让你知道,也没有办法的尴尬局面,为企业法律顾问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重在形成机制,才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发生。

3.探索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是重要标志

公司实行总法律顾问试点单位以来,公司总经济师担任总法律顾问,法律机构和队伍建设已提到重要位置,为达到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避免法律部门游离管理之外,改变以往只有发生诉讼才安排由法律部门牵头处理的局面,用法律思维审视管理问题,用管理的语言表述法律问题,才能使部门有效的融合企业经营管理中。法律顾问提出法律意见既能说“不”,也要善于说“可”,为经营活动提出一条既不违法又可行的途径,会在法律框架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部门及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法律顾问的任用标准,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规定》实行法律顾问聘任制,使法律顾问真正成为用得上、信得过、融得进、且实效的管理人才。

4.实现企业法律顾问专业过硬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篇(2)

理工医相结合就是在知识结构上培养既懂医学又掌握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学科特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我校由于有理工医学科的优势,特别是具有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盛誉的湘雅医学院以及三所全国“三甲”附属医院,因此,在理工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具有深厚的理工医基础,而且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培养的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的研究生不仅有去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也有去大型医院放射科的,当然还有专门从事图像处理软件开发的。由于他们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好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常常由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组成,由于各高校培养模式的差别以及侧重点不一样,研究生自身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各个导师还要了解并征求学生的意见,选课和选题都因人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数学理论基础好、年纪轻、又有兴趣的应届毕业入学的研究生,建议其进行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有工作经验的在职入学的研究生安排其进行相关的应用型研究。研究生个人的专业兴趣得以实现,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培养阶段,还要使研究生在本学科的某一方面进行专家培养和训练,同时在其它相关学科也要进行广博的基础教育,使他们能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另外,还要培养他们广博的专业基础和社会人文知识,培养他们自我获取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优良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强调将知识、能力向高素质的升华与内化。

2.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关系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技能。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工医复合交叉的特点,课程设置也和其它学科有所区别。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科点只有一级学科,下面没有设置二级学科,主要原因就是生物医学工程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太广,它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广泛渗透于医学、生物、电子、计算机、材料等学科。当然,每个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都很难做到大而全,而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其研究领域,并进而决定其课程设置。譬如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芯片、神经工程、微纳医学等,尤其是以程京院士为主的生物芯片技术占主导地位,因此,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的课程设置就以生物类为主,辅之以《生理系统仿真与建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医学成像系统》等课程。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目前主要侧重于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医学仪器与生物传感器等,因此,课程设置也以电子信息类课程为主,如《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理》、《神经网络与模式识别》、《医学仪器原理》等。

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招生几乎是面向所有的工程学科,因此,以前没有学过医学类课程的研究生,一般高校都会要求学生加以补修。有些导师也会根据研究课题的需求或个人研究领域的需求要求学生选修一些相关课程。如我校的新入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如果以前没有学过医学类课程,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补修《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有些研究生还会根据导师的需求补修《生理系统仿真与建模》、《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医学仪器》等课程。

3.过程管理

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这里所说的培养过程管理主要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选题、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1 科研选题

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选题不仅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所运用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还决定着成果的水平、价值及发展前途。因此,在第一年生物医学专业基础科目系统整合与学习之后,则完成培养环节第一步,进入科研选题阶段。研究生的选题要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与生物医学工程的学术前沿相结合,同时也要强调与理工医多学科相结合。科研选题必须在足够的调研、文献阅读甚至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很难继续。譬如,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科研选题不仅要与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挂钩,还与相关的医学知识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必须要查阅大量的关于图像处理、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的相关文献,必要时还得与医院合作,参加医院的短期培训等。另外,科研选题还要注意团队协作,有些大的科研课题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团队完成的,因此,科研选题也需在整个团队的指导下合作分工,共同参与。

3.2 中期考核

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科建设、导师队伍、科研实力、教、学、管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严格的管理,而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淘汰机制。研究生中期考核作为研究生的淘汰机制之一,对研究生的质量调控和把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中期考核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承前”,是指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学习与科研参与后,研究生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的重要理论和一定的科研技能,了解了该研究领域的相关背景;“启后”,是指有必要了解研究生对已学到的理论和技能是否消化吸收,是否能灵活运用。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科研选题之后的研究生第二学年末进行。中期考核不仅包括对所选课题的进展情况检查,还包括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研究生在第一学年末完成选题,其后则必须进行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或实验相结合,以实践来验证与丰富理论,并寻求新的方法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中期考核实际上是对研究生科研、协作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另外,研究所经常邀请一些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取得突出业绩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这是所有研究生必须参与且严格考核的。另外,我们的研究生每人每周举行一次学术汇报,课题组老师的所有学生必须参与,汇报后老师给予点评及相关指导意见。

3.3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集中反映了研究生的综合知识体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教育部规定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它是每一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和重要环节。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第三年就是学位论文的整理与撰写,在第三年末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每位研究生必须通过论文答辩委员会公开统一的答辩评审后才允许毕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检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衡量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考察研究生在文献检索、资料运用、论文写作、观点论证和辩驳等方面的水平和技巧;对于学校而言,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检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对于导师而言,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检验导师指导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严肃的环节。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先由学校统一,也就是要求每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是自身学习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如果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所有论文的累计重复率超过5%,则论文必须发回重改,且重改次数不能超过2次,否则推迟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能允许答辩。研究生论文之后,硕士学位论文由研究所统一匿名送至本所的相关老师评审,博士学位论文则一式三份全部由学校研究生院统一匿名邮寄至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点的全国三所不同高校,再由这些高校的研究生院根据论文题目指定评审专家,这些高校不能在本省,也不能在同一省或市。当然,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理工医跨学科培养性质,各高校研究生院在送审论文时,可以送至与之相关的学科专家评审。如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论文可以送至从事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的专家评审,也可送至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像处理研究方向的专家评审。

篇(3)

一、专业写作课程的常规设置及其问题

美术学理论专业的本科学习中,写作既是最终目的也是训练所必需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内容及其相应的表达方式,美术学专业写作可以分为学习型写作、研究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三大板块。学习型写作一般针对知识性的资料积累和梳理,如笔记、随笔、散记,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作业。研究型写作则有相对明确的话题和论题,是针对具体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所形成的论文写作或考察报告。应用型写作是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如评论、综述、报道、文案、访谈/ 对话等。

美术学专业写作课程的常规设置,一般是以课程作业的写作为基础,辅以低年级的专业写作课程和二、三年级的学期论文写作,最终在四年级设置专门的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这种设置基本覆盖了专业写作的三大板块,也能够保持时间跨度上的延续性,同时符合由易入难的学习规律。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高年级的学生都很难在四年时间中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写出高质量的专业论文。从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整体水平来看,深谙专业写作之道的学生,不过是凤毛麟角。而低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认同”都还有待加强的时候,基本上无法进入写作的“专业”状态。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各门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并不紧密,也没有针对写作所进行的教学讨论和循序渐进的整体方案。学生或是急于海量知识信息的补充,或是苦于被动了解的无趣,忽略了在兴趣中发现问题,也就无从发展本应从问题中发展出来的有效写作的能力。

二、横向联合教学模式的引入

所谓横向联合教学模式①,就是打破教学活动中单纯以本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纵向延伸的教学理念,拓展美术学与其他专业系科间互动的横向联系空间,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变单科教学为多专业联合教学。

横向联合教学模式可以在课程内外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课程的外围补充,在美术学系开设技法课程,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国油版雕等不同类型的技法实作,积累感性经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入到其他系科课堂上去,实际了解各系的师生是怎么处理如“画什么”和“怎么画”等问题的。学生可能需要全程追踪了解某个系科的课程设置,需要近距离接触他系学生学习和创作的过程,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参观教学,让学生了解如各系的学生年展,从作品创作、遴选、评奖到展览的策划筹备、布展实施、文献整理、画册刊印等每一个具体环节。

三、教学思路的改变

根据学科特点、训练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写作教学思路重点有所改变。针对专业写作的方式、类型、方法和规范等不同方面的内容,都强调把基础训练、应用训练和理论方法各个环节贯穿和结合起来。以史为材料,论为方法,达到在写作训练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三个阶段或环节上则是:

引出和导入:以往的写作课程都是从“如何读图”开始的,通过对大量美术作品的解读,从油画到水墨,从写实风格到装置作品,鼓励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说出直观的感受。我们则尝试在最初的印象和感受基础上继续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临摹、还原或再创作(以一学期两三幅作品为宜)。这样不仅可以直接“与大师对话”,积累感性经验,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铺垫与深入:读图的方式与路径。这一环节针对的是具体理论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和展开。潘诺夫斯基如何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罗杰·弗莱如何在对塞尚等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中确立形式主义的法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得到修正,以及各种观念形态的批评方法和理论是如何应用于美术史的写作的?通过对理论方法的了解和深入,学生既巩固了美术史知识的学习,也为高年级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训练和实践:这个环节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按学术规范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还要在每年其他系科的学生年展、毕业展等活动中参与进去,撰写评论文章、展览综述或是学术论文,甚而自发组织和策划展览。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才可能真正发现并强化属于自身的兴趣,并最终提高理论思考和史论撰述水平。

四、教学方法的调整

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写作课程,围绕“为什么写作”(Why)、“如何写作”(How)以及“写什么”(What),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相应的调整。除了常规的原理性教学方法,在技术性和操作性教学方法上则尝试加强:

1. 问题教学法,强调问题意识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教学,不仅要求探究和解决问题,更要求善于发现问题。问题可能来源于比较,可能来源于外来信息的触发。而横向联合教学更强调自体验和观察中得来的问题。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往往依据个体的需要并结合自身兴趣,这样的问题更有价值,更能引发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举例来说,作为写作基础训练的描写、分析,需要大量规定性的枯燥的读图练习,可面对抽象作品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问其看到作品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表达出一些形容词:“紧张”“震撼”“迷茫”……再追问这种感觉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会进一步推进最初的体会,并试图捕捉作品中的主要信息:“线条像是大功率的线锯,把画面分割开了”;“不断重复的形式庄重又强烈”;“色彩晦涩朦胧,几乎没有明暗对比”等等。

这个过程体现出写作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法则,“所见即所得”。如何将视觉元素通过文字描述还原成一个可视图像,在技术上是有法可循并可强化的。哪怕是一幅抽象作品,通过对其点、线、面和色彩等形式因素进行逐项描述,就可以构成形式分析的基础。这不仅要求敏锐捕捉每一瞬间呈现在眼前的图像信息,还需要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接下来,才可能进入到所谓分析的阶段。

这当然是微观层面的问题意识,推而广之:“美术史中还有哪些作品也让人感到紧张?”“如果你进行创作你会如何去达到一种类似的感觉?”由此可以发展到:“一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你身边有没有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出同样的或类似的风格?”当学生发现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敲印证,其专业素养也就逐渐加强了。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比较

案例教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方法与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是专业写作课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到艺术史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教学都可以提供直接有效的经验。

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或是现象的解读,不同的艺术史方法论可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阐释结果。而每一种图像阐释的理论方法都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单独的图像学、形式分析、精神分析,或是其他观念形态的艺术批评方法,都不可能穷尽对一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如图像学是解读古典图像非常重要的方法,但面对当代艺术作品时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可能无从下手。如果将传统史学家的方法论盲目地应用于当代艺术的话,图像学不仅牵强而且可能完全失效。反之,如果追加研究并确定一幅图像的象征意义,是揭示该作品内容的必要前提,那么再晦涩难解的作品都可以在读图的最初步骤里尝试图像学的方法。因为对作品内容的阐释方式,将影响并决定我们对该作品属性的判断。文本性的证据、历史性视野、随时代改变的共识等等,都是写作必须考虑的因素。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理论,还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的写作技巧。而且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先期尝试对某件作品进行解读,并形成文字表述,再寻找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更直接的帮助。

3. 实践教学法:尊重个体,有教无类

如果说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还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的学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准备,实践教学法则是将理论能力进行具体应用的部分。将各种理论方法融会贯通之后,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能力。

美术学系近三年来同其他各系进行的跨学科横向联合教学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如对油画和雕塑学生年展作品的评论写作,成为美术学系每年一度专业写作训练最好的契机。美术学系学生和其他系科学生一对一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按学术规范进行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撰写评论文字、参与布展等等。

实践教学法促进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实作过程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加强学生对一手材料之积累的重视,还激发其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及其他

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和深化美术学学生专业写作训练,切实结合美术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板块的教学,充分利用学院创作系科资源,进行跨专业横向联系;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具体美术作品感性认知的敏感性,从个案研究、现象分析,到潮流方向的把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美术学系专业写作课程在横向联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有效改善了以往写作训练闭门造车的局面,以及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空洞和枯燥。而且,针对本地美术学专业学习在美术史传统资源方面的有限性,也只有充分发挥学院在当代艺术创作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加强本专业在当代美术方面学习和研究的力度。

注释:

篇(4)

2. 图像没有单位。这是一个很致命的失误,或许是没有经验吧!但下次写论文时或者用Matlab画图时一定不要忘了单位的书写。而且下次再画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图像的美观性。

3. 相关公式没有给出变量的说明。这也是很大的失误,论文变量太多,如果不告诉那个变量代表什么含义评委很难理解论文模型的。

4. 就是相关专业术语运用太少了,尤其是用英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有固定的专业术语的,这样评委会觉得论文比较专业。因此在我们写好论文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给美国人和英语老师看看帮忙修改,同时运用相关的翻译软件来写好论文。

5. 我们论文大体框架,也就是论文格式的问题,我们这次的论文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拿出一个板块来专门说明我们论文写作和建模过程中运用要的未知数。这一点很重要。

6. 审题问题。美国建模应该是三天总共72小时。我们这一

篇(5)

2.联系医院的医生前来讲课。由于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这种课程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本学科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但毕竟其主导学科还是法学或法理学,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识显然不如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前来授课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对于法律心理实验课程而言,这方面主要是请医院的医生前来上课。这里包含了以下三类,一类是神经科专业的医生,其为我们讲解脑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部分高学历的医生由于拥有系统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识,甚至还可能从事过“认知”领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够从“生理心理学”的“认知”角度为我们讲解实验设计的方案、流程等对实验特别有意义的问题。

3.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参观。由于法学专业学生对工科和医科的实验室一般都比较陌生,如果他们对医疗设备或者医学实验室没有相关的认识,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参观实验室或者医疗设备。在参观的过程中,由医务和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其中包括仪器、操作流程和仪器软件的介绍。老师和学生甚至可以进一步接触机器,如进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仪器内模拟作为实验的受试者。这样,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躺在仪器内接受检查或实验者的境况,设计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从事“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与“医学治疗和检查”的实验设备虽然相同,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差别。如磁共振机器,一般医学治疗目的进行的检查往往只需要运用“1.5T”级别的机器;虽然这种级别的机器也能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但是相关实验对仪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级,此级别仪器在普通医学检查中的运用就比较少;认知科学实验的磁共振仪器甚至使用到高达“12T”级别。

二、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工作

1.通读实验报告。法律认知科学相关的实验论文很多,必须进行大范围的选题筛选。粗略筛选之后的论文,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读。研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看看研究现状,知道他人的研究进程、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这些研读,我们就能够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度,选择尚未研究(发表的)而又可能比较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日后实验选题的大致范围。二是参考他们的研究手段、流程,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借鉴。现在发表的论文,一般都会大致介绍实验的流程。然而,学术论文毕竟不是实验报告,其更多侧重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分析,流程的介绍往往比较粗糙。当然,部分学术论文也有比较详细的实验流程,对此类论文的仔细研习,就能对实验设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①

2.对主题进行社会科学的探讨。在进行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出大致的可能的研究“主题”,这时返回法律社会科学领域,以法哲学的视角重新进行审阅,才能更好地获得“生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自然衔接。在生理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可以从事实验研究的“主题”,还必须获得“法哲学”、“法社会科学”上的意义。因为,有的问题虽然在自然科学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其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意义就不那么直接)。此类论文的价值更多是在“治疗性”而非“认知性”。很多人文社会科学(法哲学)的问题虽然意义重大,但从自然科学(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现阶段却还缺乏研究该问题的“方法”和“设备”。所以,必须获得二者的协调和平衡。主题的选定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一个难点。这个难点意指“我们要解决什么主题”,其既涉及“什么主题十分重要”,又指“对该主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指“现在已经具备研究该主题的手段或方法”。

3.组织实验设计。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角度看,组织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设计实验方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计何种方案、设计何种场景、设计何种问题,以及何种音像、问卷材料,都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真实与否。这也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二个难点。我们要设计出一些“场景”或者“问题”,让受试者在这种环境下能更真实地思考或者表达情绪,从而得出比较真实的实验结果。西方国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比较巧妙的实验设计,例如对于道德中不公正问题的容忍情况,研究者在最后通牒实验中,部分受试者拒绝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这是其情绪化的表现。该实验设计如下②:19名(方案接受者,“responder”)接受磁共振扫描,共进行了30轮游戏,对手(方案的提出者,“offer”)部分是人,部分是计算机。每次都涉及10美元的瓜分。对手所提出的方案中,一半是公平的(对半开),剩下的为2次“9比1”,2次“8比2”,1次“7比3”;在这些方案中,方案提出者的分配比例较大,而接受者的比例较小。结果是,对于公平的方案,方案接受者都接受了;越不公平的方案,则参与者的接受率越低,“7比3方案”至“对半开方案”的所有方案(即“5∶5”,“6∶4”,“7∶3”)都被接受了。在“9比1”和“8比2”两种方案中,如果“方案提出者是人”,则其方案的接受率低于“方案的提出者是计算机”。这就意味着方案接受者对于不公平方案存有情感性反应。这种不公平引发的脑区为:两侧前脑岛(bilateralan-teriorinsula)、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前扣带回(anteriorcingulatecortex)。这证明了两侧前脑岛(bilateralanteriorinsula)厌恶不公平,作为负面情感的脑区,其反映出了对于不公平方案的厌恶。诸如此类实验设计非常巧妙,就能够为我们进行相关实验提供设计上的参考或模仿。

4.进行预实验。在实验设计之后,有必要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可实施程度。这种预实验,可以提升实验者的信心,也可以作为申请相关课题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预实验还可以检测实验的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进行适当的修正。在预实验之后,还必须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和筛选。

三、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核心状态。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流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与医学实验相比通常更简单。其运用的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FMRI)、眼动仪和脑电图等,其中核磁共振最为典型。该仪器不仅运用于医学治疗和研究,现在还广泛运用于认知科学的各类研究。核磁共振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的研究,主要优点在于其定位非常准确(虽然时间上稍有迟滞)。由于实验的磁共振仪器操作是高度专业化工作(而且机器极为昂贵),只能由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法学教师和学生不能从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四、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

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属于实验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数据、图像分析,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

1.数据、图像分析。数据分析具有客观性,需要专业的实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主要运用核磁共振仪器,对于脑区图像的要求比较高,还需要比较好的核磁共振配套分析软件,对此进行精细的分析。此类软件一般只有磁共振专业技术人员才会使用,由他们进行相关数据图像分析比较科学。如果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必须建立数据模型,则还需要数学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工作。此外,除了实验工作人员和数学人才外,还需要神经科专业医师或者认知神经学专家对此类数据和图像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就是我们后期进行人文社会分析和理论化的基础。

2.进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与前一步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相比,对实验结果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析总结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质。我们需要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根据我们需要解决的人文社科(法哲学)主题进行解读。这种解读是人文社科的解读,是运用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人文社科的结论。所以,一定的主观性是原有的实验设计思路和人文社科理论基础的延续。现有实验的理论分析,如道德的情感性实验,就需要根据道德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先天犯罪人”问题的实验,这就需要根据刑法哲学理论进行相关探讨。

篇(6)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 年9月~ 2013年 4 月疑有或确诊颈髓病变患者60例,行颈段脊髓 MRI常规及 DWI 检查,男 32 例,平均年龄41岁,女28例,平均年龄41岁,正常脊髓 ADC 值测量: 选择正中矢状面 ADC图 ,避开脑脊液和伪影的影响 ,在自动生成的 ADC 图中直接测量兴趣区的 ADC 值 ,每个受检者选择两个RO I ,即第 3 和第 5 颈椎平面的颈髓 ,每个 RO I 的最小面积包括 27 mm2 ,分别测量 ADC 值 ,取其平均值。

1.2方法 MRI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系统,采用脊柱正交颈线圈或相控阵线圈,同时戴上耳机,检查室内温度维持在约20℃。进行常规的脊髓矢状面的自动旋转回波(TSE)扫描,序列为T1W1及T2W1,扫描视野(FOV)28*28CM,层厚为3%,层间距0.3mm,层数为13,T1W1中TR值为561ms,TE值为11ms,T2W1中TR值为2700ms,TE值为103ms。矩阵288*384。见图1~图3。弥散加权序列为EPI,ssh,DWI,全部采用自动匀场及脂肪抑制技术。带宽1562Hz,扫描矩阵128*128,FOV值为23*23cm,层厚为5 mm,层距为1.5 mm,重建矩阵为256×256,TR=1700ms TE=74ms,尽量避开伪影及脑脊液对其产生的影响,选取与病灶距离为2个椎体的相对正常的区域内的脊髓测量其正常值,在ADC自动生成的图像中直接计算病灶的ADC平均值,见图4、图5。

1. 3 图像及数据分析 由2 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利用Siemens syngo 软件共同对病变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DWI 图和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fficient,ADC) 图,结合横断面T2WI 进行定位,见图6。选择感兴趣区( ROI) ,分别测量颈段脊髓和背景的ADC值及信号的强度,选取的ROI 面积约30 mm2,在对脊髓进行测量时,要避开脑脊液搏动的伪影产生的 影响,重复测量每个部位3 次后取其平均值。

1. 4 评价方法 DWI 图像质量的评价(见图4、图5): 由两名经验丰富且有副高职称以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医师,通过双盲法对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伪影轻重进行评价。将所有图像质量分3 个方面进行评价: 伪影轻重程度,脊髓轮廓清楚程度、边缘光整程度,脊髓信号均匀程度。每一方面分3 级并分别记分: 伪影有无轻重、脊髓边界光整、信号均匀各为3 分,伪影明显,脊髓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脊髓内信号明显不均匀各为1 分,介于两者之间者各为2 分,由两名诊断医师评分完成后,对其平均值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信噪比( SNR) 、对比噪声比( CNR) 及ADC 的测量: ①SNR 计算公式SNR = SI /SD,其中SI 指脊髓内的信号强度平均值,在测量时要注意避开脑脊液信号机伪影,在DWI图像轴位中选择脊髓中间位置的3 个ROI的信号平均值,SD 指在避开伪影后背景中选取的3 个ROI所求得的信号平均值。② CNR 计算公式CNR SNR( A) - SNR( B) ,式中SNR( A) 与SNR( B) 分别作为组织A、B 的SNR。③ADC 值的测量: 依据矢状位的定位图来选择适宜的轴位ADC 图,注意避免伪影及脑脊液产生的影响,同时在ADC自动生产的图中测量ROI 的ADC 值,对受检者进行随机选择3 个ROI,每个ROI的面积约为30 mm2,然后分别测量,取其平均ADC值。

1.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正常组的年龄因素与颈髓ADC值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并进行F检验;对脊髓外伤阴性组,阳性组受损区及对照区ADC值之间进行配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图像质量的评价b 值取0 s / mm2 、300 s / mm2、500 s / mm2 、1000s / mm2 后,所得图像的平均分值依次为5. 40 ± 1. 02,7. 93 ± 1. 23,4. 2 ± 1. 15,3. 91 ± 0. 93,以b 值为600s mm2 分值最高,且与[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其他组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值为25. 882,P < 0. 05) 。随着b 值由400s / mm2 增加至300s / mm2 、500 s / mm2 、1000 s / mm2 ,图像的信号强度渐渐降低,b 值为1000 s / mm2 时,脊椎管内的各结构间的对比度较差,成像质量较模糊。故以b 值为500s / mm2 时的成像效果最好。

2. 2 不同b 值下SNR、CNR 分析施加不同b 值扩散的敏感梯度时的DWI 图像检测得到正常脊髓及脑脊液SNR值和脊髓脑脊液CNR 见表1。随着b 值的增加,脊髓及脑脊液SNR渐渐下降,b 值为500 s / mm2 时SNR 最高,而1000s / mm2 时SNR 最低。组-组间的统计学软件分析表明,正常脊髓在300 s / mm2 与500s / mm2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这两组与500 s / mm2 、1000 s / mm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值为27. 667,P < 0. 05) 。脑脊液SNR 各组间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值为26. 955,P < 0. 05) 。脊髓的脑脊液CNR 在b 值为500s / mm2 最高,为9. 22 ± 2. 60,然后渐渐下降,300 s / mm2 与500 / mm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两组与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值为18. 703,P < 0. 05) 。

2. 3 不同b 值下ADC分析施加不同b值扩散的敏感梯度时的ADC 图像检测得到的脊髓ADC 值与参考值的范围( 95% 可信区间) 见表2,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表明,随着b 值增加,ADC值逐渐下降,b 值300 s / mm2 ,组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500 s / mm2 , 组与500 s / mm2 ,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与300 s / mm2 ,组、1000 s / mm2 ,组有统计学意义,500 s /mm2 组只与300 s / mm2 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与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 值为300 s /mm2 时ADC 值范围波动最大,而500s / mm2 、1000 s / mm2 时范围波动较小。

3讨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磁共功能成像技术之一 ,能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性,评价水分子随机运动的动态分布状况,还可以提供各部分组织的空间结构信息。MRI中水分子扩散的敏感性随b 值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图像中的信噪比反而下降,因此 DWI 中选择适宜的b值很重要,尤其是脊髓的体积较小,相比脑实质成像要求更高的分辨力及成像矩阵,见图4,图5;其次,周围组织结构(特别是脑脊液)容易在DWI的成像中产生容积效应,对ADC值的测量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DWI成像时血管搏动、脑脊液、吞咽及呼吸等运动伪影对脊髓的DWI成像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在脊髓DWI成像技术中常使用的序列是SE及EPI。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报道,经过比较后选取了EPI序列。虽然SE2DWI序列可对ADC值进行精确的计算,但是该序列的成像时间较长,对运动产生的伪影较为敏感,信噪比较差。EPI在目前的DWI成像技术中速度最快。虽然其分辨力相比SE序列要低[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一些,但因其可进行多方向的扩散成像比较,因此相比SE序列的优势更为明显。其中 , SS2EPI 扩散序列在几秒内即可完成一次扫描,花费时间极短,且不依赖周围的脉搏门控,硬件要求较低。在b 值由0 s/ mm2、 300 s/ mm2 、500 s/ mm2 升至1000 s/ mm2过程中,图像的信号强度明显渐渐减低。当 b 值为 500 s/ mm2时,图像的对比度及清晰度适中,分辨力好,伪影少,DWI的图像质量相对稳定,病变的检出率最高,相比其它三组明显更优,依据定量分析看 ,从DWI 是通过检测水分子微观运动受限与否判断病灶的良恶性,ADC 值与细胞密度呈负相关,故ADC 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恶性病变< 良性病变< 正常组织< 囊肿,同时良恶性病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

依照定量分析,可从表1 中看出,b 值取300 s/ mm2及500 s/ mm2时SNR较高,随着b 值的增加,其信噪比降低,成像质量下降。从表2中可看出,b=300s/ mm2时,DWI的图像质量极不稳定,测量时ADC值的变化范围大,因此笔者认为在本次序列中的最优参数为选取b=500 s/ mm2,b值较高时会增加EPI的弥散成像序列运动敏感性,增加ADC图像中灰白质的对比,使得更容易检查出扩散受到限制的区域。因为颈髓中的扩散速度大于脑内,根据公式计算:1nS0/ S1 = - b ×ADC,在颈髓DWI的过程中,需要降低扩散梯度的强度(低于脑内b 值1000 s/ mm2),当b值较小时,容易受到T2的加权影响,产生T2的透射效应,无法显著的显示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扩散加权图像信号的强度与检测组织的ADC值及T2值密切相关,两者的加权图像信号关系成正比。当受检测组织T2值显著升高,DWI中显示T2图像的对比存在时,则被称为T2 透射效应。临床中,常常通过将DWI及ADC图像联合进行应用,以排除这一影响。本次研究中b=300s/mm2时,其扩散的梯度较小,无法完全排除T2产生的影响因素,因此,无法较好地反应出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状况,检测时ADC值的变化较大;b=1000s/mm2时,图像的信号有显著的衰减,SNR明显变小,且对比度较差,成像质量较差。本研究结果显示颈髓的DWI选择b=500s/mm2为最佳,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同。

篇(7)

 

一 引言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分类工具,其目的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前提下基于某个相似性度量找出属于同一属性集的数据,继而将数据对象集合分成不同的类,因此它是挖掘数据未知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介于其在海量数据处理中显现出的优势,使得它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经济学(尤其是市场研究方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免费论文。然而,正是由于聚类分析的无监督特性,导致了数据最佳的聚类数很难确定,这就是聚类分析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免费论文。

二 FCM方法

经典分类学是从单个因素或有限几个因素出发,凭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事物分类,这种分类具有非此即彼的特性,分出的类别界限很清晰。免费论文。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这种分类不适用于具有模糊性的分类问题,如图像中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就往往是模糊不清的。1965年,Zadeh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创建了一个新的学科—模糊数学。

用普通数学方法进行分类的聚类法称为普通聚类分析,而把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的聚类分析称为模糊聚类分析。。。在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模糊C一均值算法(FCM:Fuzzy C-Means)。。FCM算法首先是由为Ruspini提出的,但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由Dunn给出的。1974年Dunn将硬C--均值聚类算法推广到模糊情形,同年Bezdek将Dunn的方法一般化,给出了基于目标函数模糊聚类的一般描述:

其中,表示隶属第类的隶属度函数,表示与的距离,为平滑指数.聚类准则为取为极小值.

1980年Bezdek证明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收敛性并讨论了模糊C一均值聚类算法与硬C一均值聚类算法的关系。从此,基于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方法蓬勃发展起来。

三 模糊聚类有效性函数

不少学者为估计数据集存在的最佳聚类数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最佳聚类数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74年,Dunn给出了如下的有效性判别函数:

其中,

1974年,Bezdek给出了如下有效性判别函数:

1991年,X.L.Xie和G.Beni定义了如下有效性判别函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 一种新的聚类有效性函数

2000年, Tibshirani R等提出了Gap统计量,并用它来估计最佳聚类数。方法通过引入一个参考分布,用gap统计量刻画样本观察值与它们在这个参考分布下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最后通过这个统计量得到最佳聚类数的估计。

其中,表示在某参考分布下的期望,一维情况下通常取均匀分布为参考分布,最佳聚类数即出现在取最大值时。

实验证明应用Gap统计量确定最佳分类数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们注意到Gap统计量方法只考虑了数据的几何特征,没有考虑到数据分类的模糊性,所以我们对Gap统计量的方法加以改进,引入数据的模糊特性,从而使分类数的确定更加合理准确。具体方法如下:

令,其中是隶属第i类的隶属度函数,是第i类的质心(均值)。从而定义函数:

表示在某参考分布下的期望,一维情况下通常取均匀分布为参考分布。这样最佳聚类数出现在取最大值时。

参考文献:

1. 黄陈蓉 张正军 吴慧中. 图像分割的Gap统计模型[J]. 计算机科学.2005.

2. 张正军 李建军 刘力维. 标准化水平的Gap统计量的零件图像分割数估计[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

3. 李娜 刘力维 张正军. 基于GS方法的图像最佳分割的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8)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已成安全防范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视频监控中最常见的一大困扰就是监控拍摄下人物影像模糊不清,人像无法辨认。本论文在分析监控视频中模糊人像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使模糊人像还原的技术。

1 视频监控中造成人像模糊的原因

1.1 环境因素

影响监控录像中人像清晰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环境。光照、天气、现场光源与摄像机的位置等都会影响到视频图像的质量。比如夜间拍摄的图像往往较暗,曝光不足,导致人脸无法正常分辨。夜间拍摄也常常遇到逆光、反光等现象,明暗对比强烈也会导致系统识别能力下降。另外,遇到一些特殊天气,比如:大雾、大雨、沙尘等天气,能见度低,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图像对比度低,整体偏灰白色。

1.2 拍摄角度

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机往往安装在高过人物头顶的位置,拍摄角度基本是俯拍。这样就会造成拍摄出来的画面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变形扭曲,高宽比例失衡,人像拉伸扭曲。视频拍摄出的画面也是中景、远景较多,这些画面用来识别人像特征较困难。特别是人物脸部特征不清楚,人像定格放大后往往模糊不清。

1.3 运动模糊

视频监控拍摄不是静物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往往处于运动过程中。快速运动会导致像素变化从而出现模糊人像。然而运动的现象是在视频监控中无法避免的,无论是中心人物的快速移动还是背景的快速运动都会造成模糊。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视频监控拍摄的人像无法直接用于辨认,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对画面进行还原处理,得到清晰可辨认的人像。

2 模糊图像预处理

目前,要将模糊图像清晰化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图像增强技术,二是图像复原技术。要达到最好效果可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本论文研究将模糊人像还原技术首先是要使用图像处理工具对模糊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尽可能清晰的图像。目前针对图像处理,最专业的一款软件就是Photoshop。Photoshop有强大的图像编辑功能,是进行模糊图像预处理最好的工具。根据上文对模糊人像成因的分析,对模糊图像预处理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2.1 改善图像对比度低、曝光不足的问题

针对人像与背景对比度较低的图像,在Photoshop中可利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色阶、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来调整人像与背景的色差,使人像与背景对比更加明显。对于图像曝光不足,可使用Photoshop中的“曲线”和“色阶”工具来解决。通过调整参数值使图像尽可能达到理想效果。

2.2 改善模糊和杂色问题

在增强图像对比度后,图像仍然模糊,可通过Photoshop中的“锐化”工具来增强清晰度。锐化工具有:“USM锐化”、“进一步锐化”、“锐化”、“锐化边缘”和“智能锐化”。通产情况下,可使用“USM锐化”,USM有三个可调节参数:数量、半径、阈值,综合使用上述三个参数,增强图像的清晰度。模糊图像往往带有杂色,可以使用去噪工具让图像平滑。锐化和去噪是两个在理论上相反的过程。锐化过度会有杂色,去噪过度又会清晰度下降,要综合调整“锐化”和“去噪”,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 人像模拟

为取得清晰的人像,画面处理与人像模拟应该结合起来。在人像经过预处理后,往往图像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时可以通过人像模拟对人像进行还原,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人像模拟还原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3.1 提取人物多角度画面

在进行人像模拟时,处理者应在同一场景中选取多幅人物不同角度较清晰的画面,或者从不同场景选取同一人物多幅画面。从众多图像中提取信息量相对丰富的,相对稳定的画面进行人像还原,最好是提取多幅能够信息互补的图像,通过融合多幅图像中互补信息来得到一幅分辨率高、噪声低的图像。

3.2 抓住关键特征完成人像还原

在获得人像足够的面部五官信息后,可以着手对人像进行模拟还原。在还原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预处理后的图像,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处理者要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反复观察,综合全面地运用所有获取的人像脸部结构信息。还原过程不是对人脸五官简单拼凑,一定要抓住人物面部的关键特征,包括骨头、肌肉与五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必要的时候处理者还可以到现场实地勘察,结合现场摄像机的拍摄角度,相同时间相似天气的光线角度,人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等以获得最准确的信息。还原过程中要把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把握住人像的脸型、骨骼、胖瘦等基本特征。首先确定脸型,画出面部肌肉起始点位置。依照颅骨上的眼眶、梨状沟、牙床定位好五官的位置和大小。将肌肉表皮与五官相连,注意好脸部表皮的起伏程度,并按照连接后的形状位置和起伏程度来尽可能地还原人像的基本体貌特征。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研究使模糊人像变清晰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将图像技术与模拟画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还原监控中的模糊人像,得到清晰的、可供辨认的人像。

参考文献

[1]王彦学.监控录像中模糊人像的模拟画像研究[J].刑事技术,2011(1):72-75.

[2]简川霞.Photoshop中清晰度的校正[J].今日印刷,2005(9):42-43

篇(9)

比较对象的选取是对比中外顶级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前提,为此本文设置了四个遴选原则:(1)同时拥有,即对比双方均有自己独立的网站,依托数刊联合网、主办单位网、学科信息网、数据库平台设立的期刊网页予以排除;(2)同一时期,即选取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对应的网站;(3)同一领域,即参与对比的科技期刊所处的学科领域相同;(4)级别对等,即影响因子均处于同类期刊前列,国外期刊选取“JournalCitationReports(ScienceEdition)”影响因子在专业排名前5的科技期刊对应的网站,国内期刊选取“TheHighestInternationalImpactAcademicJournalsofChina(2014)”影响因子在专业排名前5的科技期刊对应的网站。通过筛选,最终梳理10种国际顶级期刊网站以及对应的国内10种顶级期刊网站作为本次的比较对象,详见表1。

二、对比维度分析

1.关于网络传播途径科技期刊除自办网站外,还可通过专业科技类网站、综合类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多种方式,传播科技信息,实现论文资源共享,提高本刊影响力。国外科技期刊比较注重开拓社交网络的应用,[9]如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期刊网站上就有Facebook社交入口链接、Nature期刊网站上有Blogs入口链接,用户可点击链接进入相关主题讨论。从单纯的新闻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先顺序来看,国外科技期刊论文更倾向于借助媒体的优势进行内容公开,并依托媒体的社交网络工具实现与公众的互动;而国内的科技论文在选择网络传播方式时,更倾向于在作者自我控制力较强的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首先进行公开,获取广泛影响力后再转入新闻媒体的转播视野。移动终端阅读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经济的绿色阅读方式正受到期刊网站的青睐,Cell的导航条即具有Mobile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此下载移动客户端,ChineseMedicalJournal也支持iPad阅读功能,但总体上科技期刊网站支持移动终端阅读的比例较低。在论文新闻化方面,国外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除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科技新闻外,还定期向各大门户网站及各科技网站推送自己依据科技论文转化的科技新闻,而国内的期刊网站在这方面做得相对不够。近几年,国内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逐步联手构建最新科研成果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但相对于国外多渠道的网络传播机制,目前国内的期刊与期刊、期刊与媒体、期刊与网络出版商的合作形式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为鼓励公众参与,国外期刊网站一般都设有论坛、群组、留言板等一系列的互动功能,公众参与度也较高,如在Nature的用户交流页面中,用户可以畅快地泡论坛,自如地添加标签,快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资料,而国内期刊网站的相关功能有摆设之嫌。

2.关于主页内容安排上述国内外顶级期刊网站主页均居中分布,网页布局总体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大多放置反映期刊特色的logo与导航条;中间层是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期刊介绍区、新闻公告区、检索浏览区、用户登录区、友情链接区及其他扩展功能,内容最为丰富;最下层主要是期刊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帮助等提示性栏目。在个性化要求日益突出的今天,上述三层之分也非严格限定,最上层有时也放置相对重要的信息,如广告条、重大公告等。国内顶级期刊网站中间功能区从左至右分两至三个竖条,具体内容排版由期刊根据自身特色设定,如ChinesePhysicsLetters期刊网站将通知公告放在左列,而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将事件公告放在右列。国内顶级期刊网站的当期文章目录与摘要占据整个网页的绝大部分,如ChineseChemicalLetters期刊网页几乎全是论文的简明目录,由于过多强调期刊网站主体功能容易导致其他相关功能的不足,布局略显单调、呆板,风格上也缺少国外期刊网站那种随和与自然。页面的底部区域,国内的科技期刊网站一般设有ICP备号、地址、邮编、联系方式等本土特色鲜明的信息,在设计上应当考虑增强网页内容的整体视觉效果、减少结尾部分的突兀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0个外国期刊网站中,Nature、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Materials是同一出版机构下属的多种期刊,其主页布局风格十分相似,说明同一出版机构下属的各期刊倾向于采用相同的网站设计团队,而这种模式可大大降低网站的建设成本。

3.关于页面形式设计可视化图像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借助视觉形式动力指引人们目光移动的顺序,[11]最快速、直接地向大众解读所要传达的主题信息。国内期刊网页在可视化程度上明显比国外期刊网页低,除期刊封面、广告位图外,整个网页中很少有其他图片,论文内容可视化更是不足,10个国内顶级科技期刊网页,只有NanoResearch期刊网站在数字刊目推介中配有相应的图片,以辅助理解论文内容。而国外期刊网页,图像占比率相当高,如Cell期刊网页充满各种图片,即便是通俗易懂的内容也倾向于用相应图片展示。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国外期刊网页的图片质量较高,如Science期刊网站将2014年11月14日的封面悬挂其上,把闪电与城市的大小比例无限放大,给人们展现一种非常规的视觉体验,整个城市被一层红色的浓雾笼罩,闪电从空中画出一道道痕迹,画面以红色系的冷色调给人一种警示、恐惧的效果,通过视觉语言有力地诠释出全球变暖对闪电活动的影响,见图1;而ChineseScienceBulletin期刊2014年11月的封面则以专业化极强的学术图片搭配红色的抽象背景,普通大众很难通过视觉语言解读封面故事,见图2。国外期刊网页除有图片外,还有音频和视频内容,如TheLancet期刊网站专门设有“Multime-dia”一栏,提供各种视频、音频;而对应的ChinesePhysicsLetters期刊网站几乎没有一幅图片,更不用说视频、音频。此外,也有国外期刊网页将大尺寸、高清晰的图像专门存放在相关链接中,如Science论文页面中有专门的“Viewlargerversion”链接,可点击查看高清图片,并可以教学幻灯片形式下载。

4.关于主体功能外的扩展服务与增值服务科技期刊网站的主要目的在于推介本刊的重要科技论文,由此衍生出诸多扩展服务与增值服务,如RSSFeeds、E-mailAlert、ProfitService等。国内期刊网页大多设有“订阅指南”,提供相关纸质本的订阅信息,很少有RSS链接;而国外期刊网站RSS订阅已成共性,订阅内容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订阅内容分为JournalArticle、CASSection两类,Nature期刊有ScientificAmerican、NatureResearchJournals、NatureReviewsJournals、Na-turePublishingGroupJournals、NewsServices等多种类别。如今,期刊网站以E-mailAlert(电子期刊派发)方式可对自立身产品进行营销推荐,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地发送信息(如杂志的当期目录、摘要等),Na-ture邮件提醒服务细化了服务内容,依出版物A-Z字母索引,按用户的个性选择予以提供;而提供E-mailAlert服务的国内期刊网站只有ChineseMedicalJournal、ChinesePhysicsLetters、ChineseChemicalLetters三家。在期刊网站运营盈利方面,国内期刊网站盈利水平较低,大多处于无收入状态,而国外科技期刊网站的运营经验则较丰富,如NaturePublishingGroup为作者提供有偿英语语言编辑服务和黑白或彩色抽印本订购服务;Science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网页广告收入等。虽然“会员制”服务模式被国内外期刊网站普遍采用,但国内大多数期刊网站在实践层面较为肤浅,注册会员除阅读电子期刊外,很少能享受到其他特色服务;国外期刊网站的“会员制”服务,则较为全面,如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网站除上述功能外,还为会员提供来自学会的教育、培训机会,给予项目基金资助,推送行业信息报告,组织就业指导培训,会员的求职信息等。

三、改进策略

1.增加科技期刊网络建设评价指标,促使期刊重视网络传播科技期刊的传统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重要指标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将各期刊排序在相应学科下,作为期刊质量的衡量标准。近年来,又增加了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他引率等修正指标,改进了期刊评价工作,每年均出台新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含核心版与扩展版),但该评价体系尚未引入科技期刊的网络建设因素。因此,可将期刊网络影响力作为单独的一项评价指标,并在期刊评价总指标体系下进行相应的赋权。一套融合了网络传播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期刊网站建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激励各期刊加大网站建设投入,努力争取较高评分。而且,在当前发展“互联网+经济形态”的风口,“互联网+期刊”建设更应受到重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咨询和知识交易可通过科技期刊网站这一载体进行。

2.拓展科技期刊网络增值服务,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在网络信息资源爆炸时代,科技期刊提供科技文献的目次、摘要、全文以及期刊介绍等信息的基本服务与科技信息自身价值的实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无法应对用户多层次、差异化、定制式的信息需求。期刊网站当务之急是要以科技期刊论文为核心开发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如在科技期刊网站设置用户交流社区、内容推介区、图书情报机构专家在线咨询、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模块等等,[12]通过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在注重内容学术性的同时,也关注内容服务的高容量性、新颖性、时效性、趣味性,使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的同时更愿跟踪了解学科最前沿信息,增加用户体验、提高互动效果,转优势为增值服务。期刊数据库,如知网、维普、万方等,可通过适当降低使用费用、降低集中式授权比例、灵活采用分散式授权方式、与信息分析单位合作,为用户提供除单纯论文下载外的情报分析信息。

3.发挥编辑的作用,提升期刊网站的管理运营能力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涉及网络科技新闻的传播、科技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移动终端电子期刊的传播等各种传播途径,每一种传播途径的开拓与维护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3]前述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组织与形式设计都需期刊编辑的积极参与,也对编辑各方面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先前是期刊编辑将内容进行选排后由网站设计公司进行线上传输,而今要求编辑对即将出版的论文进行筛选和推荐,并对重点论文进行精辟点评、概括及配图,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明晰的新闻传播意识。此外,多样化的文章体裁、多指向的超链接等,要求编辑做好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层级结构关系。编辑个人的风格偏好将密切影响期刊网站相关模块甚至是整体的风格,其应当建立起与可视化图形图像设计者的密切联系,借用他人新颖的页面设计、契合的动静图像组合将严肃的科技期刊及其网站办得生动、活泼,实现协同管理。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城市的规划管理变得日益完善与进步,其中离不开先进的新的测绘技术以及新的测绘研究成果的支持与帮助。有些城市的测绘数据成果以及数字影像以及成为设计规范与规范审批的重要依据与内容,并且在很多规范项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规化管理要以测绘技术为重要依据与依托,测绘行业的每次重大进步与发展都给城市规化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论文主要结合众多规划前后期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新的测绘技术在竣工验收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继而指出在完善工作以及提供管理水准方面,新的技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规划竣工验收测量新技术的种类

1.1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近景摄影测量具有其他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1)在工具的选择上,摄影测量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任何摄影测量技术都要有专业的测量工具与器械,近景摄影测量也同样如此。但是,在器械与工具的选择上,近景摄影测量并不苛刻,其不一定要用高精度的量测相机,用普通的胶卷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都能完成。通俗一点讲就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能够通过普通常规的摄影方法完成测量,当然其需要一些专业的测量操作手法,以此获得关键的测量数据。

2)在数据采集与提取方面,近景摄影测量相对简便快捷:上述已经提到,普通的常规的拍摄设备便能够完成近景摄影测量的工作,所以其数据可以通过常规摄像工具采集。而一些常规的比较广泛使用的摄影设备,一般便是数码相机,这样的设备在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方面有突出的便捷性,同时,这也是其重要的特性组成部分。

3)在成果方面,近景摄影测量相对多样,可以多层次的测量数据:近景摄影测量有上述特点与优势,其前期的采集手段比较多样,再加之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能够选用各种不同的处理软件,所以可以根据工程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应的精度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处理与提取,按照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软件以取得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测绘结果。

在进行近景摄影测量期间,最好是使用比较先进的且专业的近景摄影测量软件以及图像处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完整性与质量。以下主要对当下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做简要的列举与说明。

Photoshop 软 件。Photoshop 是 Adobe 公 司 旗下比较有名且应用最广泛的的图像处理工具之一,是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从功能上看,Photoshop 可分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Photoshop 界面图像编辑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 ;同时也能够完成对图像的复制与美化修补,即使残损的图像也能够做一定的修复。上述种种功能在建筑竣工测量工作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他能够对图像进行美化处理,将不完美的部分去掉或者删除,从而呈现给人最满意的效果图。图像合成则是将几幅图像通过图层操作、工具应用合成完整的、传达明确意义的图像,这是美术设计的必经之路。Photoshop 提供的绘图工具能让外来图像与创意很好地融合,使图像的合成天衣无缝。

1.3 数据库软件的应用

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

1)信息的存储能力比较强大。无论是空间信息还是不同属性的媒体信息都能进行完整的储存,这样能够将多元、多尺度、多时相的全息信息做集中统一的保持与管理,能够形成海量信息的完美集成。

2)图像的编辑能力相对比较灵活全面。图形属性一体化编辑 ;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编辑处理,比如,修改点、线以及面,或者加标记,更新增了十字尺、随手绘、曲线注记、嵌入 office 文档等众多工具与功能,使图像的编辑更加专业性。

3)美观的绘图制表能力。可绘制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水下地形图、航道图、林相专题图、规划图和金属加工设计图等,且可调色、淡化等,出图非常美观 ;表格可自己定义,灵活方便 。

4)有比较实用的数据处理能力。自动接边、自动拓扑、批量赋值、批量注记、建立三角网或格网高程模型、全自动批量生成宗地图且打印,自动房产分摊、土方计算、高程注记筛选等 。

5)方便的动态显示能力。自动切换比例尺、自动叠加与拆分、动态漫游装载与卸载、管理专题开关、管理专题内分层开关 。

6)完善的生产更新能力。用模板控制生产与管理规范强制统一,从而保证数据从采集到入库无“缝隙”。加上历史管理专题,使生产更新一体化真正达到完善 。

2、规划竣工验收测量新技术的优势

2.1原有的规范竣工验收在测量方面的问题与弱点

某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的时候,在工作中存在一些失误与不足。在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一些工作和管理程序做到严格的遵守,在规划管理的各个指标和标准上,也做到严格的遵守与执行,同时也严格按照宏观调控的具体要求与规定。可是,近些年仍然有一些群众不断上访与举报。归结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管理方面不完善;其次,群众的法律认识与综合水平不足。规划管理对管理制度进行公示,是为群众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一个监管和知悉的平台和途径。无论是标准建筑还是住宅区还是道路,只要是建设完成,首先要经过政府以及群众的评价与审核。那如此之多的建筑真的能够保证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吗,我想并不尽然。同时,虽然我们不断的吸取和学习外国诸多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但是我们的管理并不能真正适用于所学,无论是管理的水平还是技术水平都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只有不断将规划与现有的建筑保证整体的协调与统一,这才是规划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与关键工作。综上所述,作为测绘人员,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探讨与引申,不断地推动规划工作的完善与发展,真正为规划管理工作服务。

2.2 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程序中的新技术

2.2.1 原有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程序

篇(11)

1 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

1.1 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Frand和Hixon提出,之后密西根大学的Dorsey教授在此基础上完善并发展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1]。Frand和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理念框架,它用来组织和整合个人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一部分。它也是一种策略,可以将零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一种可系统化应用,并可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工具[2]。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方法技能等角度进行定义。目前对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定论。

笔者认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是指研究生在日常生活实践和科研学习中,对知识的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等过程进行的管理。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不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复制堆积保存,而是在能快速获取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提炼,通过知识之间的关联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从中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和知识的创新,提高研究生个人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凭借自身对知识的把握,将知识运用到科研项目和实际生活当中,以期更好地解决科研难题,规划生活。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应该有两个:一是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二是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运用知识。

1.2 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困难

1.2.1 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在海量信息中,人类获取高质量、有价值的知识愈加困难。面对信息负担,研究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获取整合表达交流、共享和创新的能力。这使得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成为一种需要。

(1)研究生需要随时记录知识,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通常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自身所选择的研究方向,自主进行学习。研究生一般是通过图书馆或是互联网来获取所需的知识。这些零碎分散的知识和灵感需要及时记录整理归类,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通常是一种开放性的交流和探讨,研究生需要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阐述个人的思想,体现个人的能力,激发集体的思考。很多时候,研究生会发现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或者文字诠释出来或者诠释清楚。隐性知识是个人特有的一种思维。脑力开发专家东尼•博赞认为思维的语言是图像和联想[4]。研究生需要借助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将知识进行转化。

(3)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论文。研究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对知识的质量和创新有着较高的要求。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有助于研究生整合原有的知识,挖掘新的知识,激发创意,解决科研难题。有调查发现,45%的研究生认为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55%的研究生认为重要[3]。

1.2.2 研究所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意识到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研究生并未成功地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原因是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一些困难:

(1)难以把握知识界限,抓住重点知识。首先研究生有个人的专业方向,需要培养个人的专业特长,吸收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膨胀和学科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研究生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难以抓住重点的、有学科价值的知识。其次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需要搜集大量的知识。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会造成所搜集到的知识不全或者重点不突出。

(2)对原有知识的加工整合不够。随着研究生知识的积累,其个人知识库中的知识不断增多,然而大多数知识处于一种孤立无序的状态。即使对知识有所整理,分门别类地进行存储,大多只是一种表层形式,并未真正地发现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知识需要整理,更需要整合。只有对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重新整合,才能从知识中发现新的知识。

(3)难于评估学习效果。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同时也不停地淡忘原有的知识。温习原有知识的效果,原有知识与新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的吸收而得到提高的幅度,很难通过一种方法或工具去评估,可能会形成一种盲目无效的学习状态。

(4)缺乏易用性的知识管理工具。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研究生,都希望通过简易便捷不需要维护功能强大的工具来管理个人知识。然而这类易用性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却极其少有。大多数研究生认为这是没有成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试图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来予以解决,以期满足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需要。

2 思维导图

2.1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脑力开发专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图像式思维工具,是运用图形动态记录信息和思维的方法[5]。东尼•博赞说:“大脑并不是用英语思考,也不是用中文思考,例如当一个人听到‘苹果’这个词时,他的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一定是一个苹果或者与苹果有关的图像。图像和联想才是大脑的语言。”思维导图就是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它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2 思维导图的作用

从思维导图的特点来看,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可以对个人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图1绘制了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用来说明导图的作用:

2.2 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由主题和思维两部分组成。主题又分为中心主题以及由思维跳跃性的发展引出的子类主题。主题一般用图像或者颜色鲜明的字符来表示,特别是中心主题,以此来加强大脑的记忆、激发联想,加强视觉上的渲染。思维通常用线条来表示,形象地再现了思维的发散性、跳跃性。通常情况下,线条的粗细不等,思维主干上线条较粗,分支思维线条较细。所有的子类主题和思维都是围绕中心主题出发的。思维导图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利用绘图软件辅助绘制。由于个人习惯不同,绘制出的导图可能外观形式各异,但都遵循人类大脑的思考方式。

3 思维导图在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从上述导图的绘制,可以发现思维导图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放射性。任何感觉记忆或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成千上万个与主题有联系的关节点。这种收放自如的放射性思考模式,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工具,而且有助于创意的联想与收敛。正是基于此,笔者试图将思维导图引入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中,以期帮助研究生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以国内大多数高校三年研究生学习为基准,笔者依据研究生每年的主要学习目标来阐述思维导图在其每一阶段的应用。

3.1 思维导图应用于知识积累阶段

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知识的积累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生的任务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学位课合格。学位课一般涉及知识面较广,深度不大,要求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大环境。依据学位课的内容,研究生可以绘制一个本专业的全局思维导图,以全面把握整个专业动向,明确个人研究方向的重点难点,为专业知识积累指明方向。学位课一般有学分和到课率要求。思维导图主要由图形和线条组成,可以促使大脑兴奋,增强记忆力。上课时,研究生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高效记笔记,同时可以节省书写文字的时间,跟着老师的讲解进度进行思考。考试时研究生可以为每一门学位课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以最省力省时的方式帮助记忆和考试。第二是自主学习,积累专业课知识。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而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大致浏览一本专业课书籍之后,研究生就可以根据内容绘制该书的思维导图。通过该书的导图,研究生可以快速把握一本书的整体知识框架。同时研究生可以从导图中心出发沿着分支深入到各个细微的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照思维导图,研究生结合自身已具有的知识,可以明确该书的难点、重点和自身的兴趣点,从而可以节省时间,集中精力解决本书的主要问题,达到快速高效地阅读一本书的目的。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零碎的过程,而知识内部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不断更新的规律。研究生可以绘制一个个关于小主题的开放导图,将零碎的知识随时记录在相应的图上。再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一个个小主题进行连接整合,使知识之间相互融合,这样日积月累会形成一个体系庞大、层次分明的网络化知识库。人类大脑记忆的机制是将记忆信息视为神经细胞连接,从而构成有效的记忆网络。细胞及其突触的星型生理结构,决定了有效记忆的组织方式必然是结构化网络化。通过这个思维导图的体系结构,研究生可以随时快速地温习已有知识,把握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将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块中,进而激发直觉思维去联想和发现新知识。

3.2 思维导图应用于科研项目阶段

经过专业知识的积累,研究生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科研问题并撰写科技论文。

3.2.1 解决科研难题 心理学上,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要解决科研难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每一个科研难题必然包含着一些小难题。局部小问题通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如果每一个局部的小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整个难题将会不攻自破。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大难题中的一个个小难题。而思维导图发散收敛的特性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的有效工具。根据科研项目的要求和目标,可以将大的科研问题视为一个关键主题,从关键主题出发寻找每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小问题以及次级小问题,以此类推。通过层层小问题的提出,研究生可以清楚整个项目的流程,明晰每一个过程应该做些什么。而通常情况下,一个项目通常是由几个研究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并且有时间限制。对照图上的问题,研究生项目组的组员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擅长的某个问题或者一部分小问题去解决。这样可使分工合理,人尽其才,避免重复工作浪费时间。

其次是分析问题。通常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多种,而每一种方案又有多个流程步骤。方案之间又存在时间和费用的较量。利用导图工具,研究生以问题为中心,向外扩展有多种方案,每一个方案下又可以用线条连接着此方案的流程步骤。这时研究生可以大致估算出每一个流程步骤的代价(时间和费用),并记录在相应的短线条上,以方便进行各方案代价求和。通过问题的分析导图,研究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各个方案的繁复情况、优劣程度,便于最终决策。

最后是解决问题。先前通过思维导图将整个项目进行了细分并落实到每个成员,最终只要将每个研究生的局部工作进行共享、衔接、汇总,整个科研项目就得到了解决。由于每个成员负责的工作不同,对项目每一部分掌握的深度和层次也有区别。知识汇总阶段,研究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项目块知识的共享,交换彼此的经验和知识。思维导图清晰地体现了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激发大脑的想象力。

3.2.2 撰写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一般都是依托科研项目来撰写,并且有格式框架的规范。研究生可以将科技论文题目视为思维导图中心,将科技论文的四个组成部分,即引言、采用的方法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章结论作为导图的四大分支,再将每个大分支视为一个主题,“画出”相应每一块应该写的内容。那么对照导图,研究生可以直击资料库找出所需要的资料,填充式快速完成科技论文。同时,还可以确保不跑题,不乱框架。

3.3 思维导图应用于职业规划阶段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践,研究生积累了一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研究生三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规划未来职业。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范围的扩大,研究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愈加严峻。研究生将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读博、出国或者是就业。但无论是做哪一种选择,研究生都应该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当研究生用思维导图做职业规划时,他们可以把要考虑的所有要素都“画”出来,形成一幅“职业全景图”。通过这幅图,研究生可以客观看到自身职业规划的前景和要到达这种规划目标的要求,从而促使研究生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提高某些方面的能力,做到与市场接轨。

4 应用实例

“论文写作方法”是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笔者以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娄策群教授“论文写作方法”的教案为例,使用绘图工具Visio辅助绘制了一幅个人特色的“论文写作方法”导图。以此中心为主题又有四个分支主题:论文选题、论文结构与大纲、论文写作与规范、论文投稿,并在各分支主题上添加二级层次的主题或更多层次的主题。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使研究生避免枯燥直线式地看课件,避免死记硬背论文规范。例如,二级主题“论文结构与大纲”用一棵树表征,那么人脑的第一反应为:论文应该像一棵树一样有根、主干、枝干、叶子等,既贴切又有趣。如图2所示:

这幅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这门必修课课前的整体内容介绍,又可以作为研究生撰写论文时的行文规则。

5 结论

古人云:君子善假于物也。研究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快速高效地记笔记、整合知识、激发大脑思考问题、规划生活。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展现,并且绘制简单。笔者认为随着对导图认识的加深和导图软件的开发,思维导图必将成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曰芬,浦晓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及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9):57-62.

[2] 董燕菲.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0(9):32-35.

[3] 刘丽丽,李肖霞.Web2.0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技术,2010(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