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自动化硕士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动化硕士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动化硕士论文

篇(1)

[3]李福东.移动办公平台架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尤卫军.移动办公平台的实现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2).http://.cn/Article/CJFDTotal-JSJS201202015.htm.

[5]王颖.移动办公综合适配方案研究[J].数字通信,2011(12):36.

[6]温国兴,钱旭菲.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实现移动办公.http://.cn/news/rdzt/bjdl/yxzp/jsyy/yxj/t20110104_624963.shtml.

[7]张璞,文登敏.基于J2ME和J2EE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4):504-507.

篇(2)

二、教学工作

1、主讲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各1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导论1次,全院性讲座1次。

2、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毕业2人。

3、教学奖励:

(1)201x年度济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1人。

(3)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

(4)校级优秀硕士论文1人。

4、教研项目:

主持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院级教研项目各1项。

三、科研工作

1、科研奖励:

(1)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校内人员第1位,总排名第2位)。

(2)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内人员第1位,总排名第2位)。

2、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新项目2项。本年度新入账经费26.8万元。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项目),本年度入账经费19.8万元。

(2)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本年度入账经费2万元。

(3)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项(新项目),本年度入账经费5万元。

3、专利: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公开)。

4、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4篇。其中,EI收录3篇。

5、著作:负责编写《锻压手册》(冲压)第3版第十篇第一章,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3)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出入库传输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点是货品运动控制系统。动态对货品运动进行路由分配,自动化立体仓库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仓库出入库任务进行管理和调度以及避免系统中并发任务时发生路由冲突等相应的功能,这样就简化了仓库中货品运动控制系统。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自动化设备的主流控制系统有两种解决方案:(1)PLC集中控制系统;(2)FieldBus控制系统。目前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堆垛机自动控制系统使用最为广泛的是PLC集中控制系统。PLC集中控制系统的核心是PLC,上位机通过通信借口和PLC进行信息传递,收集来自设备传感器系统的各类信息,PLC控制软件做出相应的控制输出,对需要进行出入库操作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仓库中货品的流通和存取。将仓库运行的实时信息通过通信借口回馈给上位机,使得仓库实时监控系统对仓库中自动化设备的实时监控。

1 仓库管理与控制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货品在仓库中各种信息的管理。有货品出入库管理,以及货品数量的盘点等信息。

仓库自动化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位置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管理的子系统。

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根据客户以及货品的具体情况对仓库储区和货位进行分配;根据仓库中自动化设备的分布和运行状态对出入库任务进行合理的调度;对仓库中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物流中各设备进行实时控制;通过通信网络对仓库进行实时通信。根据信息流动和处理过程的不同,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与控制系统又可以分为货品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仓库通信模块以、仓库实时监控模块以及自动化设备控制模块。

(1)仓库货品管理系统。仓库货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仓库基本信息系统和出入库操作两个子系统。仓库中货品的出入库是根据仓库中储位中货品的实时状态信息进行操作的,并且提供了ERP借口。这部分的主要功能有货品以及供应商等仓库基本信息数量的统计和报警;仓库出入库信息和货品等信息查询和报表生成;仓库中储区和储位信息查询;仓库中各种信息的备份和恢复;货品出入库操作;数据库基本信息的维护;自动化设备接口模块;仓库手持终端系统;以及系统的维护。

(2)仓库调度系统。仓库路由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仓库货品管理信息系统所下达的出入库任务根据仓库中的自动化设备(巷道式堆垛机和出入库传输设备等)的运行轨迹和设备当前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对出入库任务动态的进行调度和实时跟踪管理,从而使得仓库中自动化设备之间协同运作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并且避免并发任务的路由冲突。

2 仓库自动化设备监控系统

仓库自动化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实时监控整个立体仓库中各部分中的自动化立体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现实堆垛机以及仓库出入库传输设备的运行位置,以及出入库任务的当前运行状态,也可以独立控制仓库中自动化设备的运行。这部分的基本功能有统计目前正在运行和接收到的任务;各任务中设备的运行参数;整个仓库的通信状态;自动化设备位置以及运行状态显示;储位中货品数量的显示;储位上物流箱号的显示等。

(1)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堆垛机和传输设备是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基本设备。它们又有各自自动控制的子系统。

堆垛机自动控制系统有控制器、通信设备、传感器系统、速度、寻址控制、以及PLC控制软件等组成。

传输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单片机控制器、通信设备、传感器系统、设备运动轨迹控制、以及传输设备控制软件等组成。

堆垛机自动控制系统寻址控制、速度以及控制器是关键部分,使用先进的高精度坚持设备构建系统传感器系统,如激光测距和RFID射频数量校对等。使用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控制速度和位置。各模块使用闭环控制系统,使得堆垛机能够准确高速的运作。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中目前最为先进的是FieldBus控制系统。FieldBus控制系统使用的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其关键技术是目前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它是使用FieldBus组网技术将仓库中总线控制器、传感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以及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借口等组合在一起。这个系统的特点是仓库中布线简单;维护方便;系统集成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仓库运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及设备信息获取的更加便捷等。

与上位机的通信主要是通过通信模块实现的。上位机和操作器输入的信息传递给自动化设备,并实时将设备的运行信息返回。

设备控制模块主要是准确可靠控制自动化设备完成接收到的任务,它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智能化控制和处理。

当仓库中设备或者某个模块和系统出现了错误,故障检查与处理模块负责查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有一定的保护和自我恢复的功能,确保自动化立体仓库正常的运作。

(2)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仓库的实际的不同仓库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配置也会不同。仓库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要综合仓库的容量、仓库的自动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仓库的工作模式、仓库的物流流程、技术水平以及投入的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主流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有两种。

第一种是三级管理与控制结构,上位管理级、中位管理级和下位管理级是三级管理与控制结构的三级。当仓库容量大而且自动化设备比较多的时候适合使用三级管理与控制结构,例如一些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仓库。另外一种就是二级管理与控制结构,与三级管理与控制结构不同的是,它管理机中可以兼容监控功能,就不用再设置监控级了。

3 总结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能够大幅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运作效率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控制软件,同时它也是仓库中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对仓库进行管理与控制都是通过管理机把相关地址循环扫描,然后进行信息的交换实现的。二级管理与控制结构综合使用了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软件水平,并且硬件的配置相对简单,节省了投入资金,已经广泛应到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中。

参考文献

[1]朱文真.自动化立体仓库试验平台设计与开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0(09).

[2]唐吉成.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与管理系统开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0(09).

[3]张晓川.现代仓储物流技术与装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OA(Office Automation)即办公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们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1]。目前,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实现,开展办公自动化受到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高度重视,OA系统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科研单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提高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建设科研单位的OA系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办公自动化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兴起,当时美国的部分企业开始使用机器来处理办公业务,这种手段被称为办公室自动化。到70年代后期形成新型综合学科——办公自动化(OA)。80年代到90年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在世界各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2]。

美国的办公自动化在公司和企业中发展得比政府部门要早,并且水平也较高。各公司、企业不仅把0A视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手段,更是利用它来加强经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3]。

日本办公自动化的起步稍晚于美国,并针对本国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本国办公自动化的规划,建立了相应的执行机构,组建了办公自动化的教育培训中心。随后完成的日本东京都政府办公大楼,成为一座综合利用了各种先进技术的智能大厦,是当代办公自动化先进水平的代表[4]。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OA系统的发展是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总结以往国内OA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OA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OA系统的设计与应用;OA系统的安全性问题;OA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

在OA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李正涛(2008)认为OA是随着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的发展有历程包括四个阶段——文件型OA、流程性OA、知识型OA和智能型OA,同时指出OA系统会朝着产品化与行业化、门户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5]。潘芳(2008)将OA系统按照单位类型分为企业型OA和政府型OA,并指出未来企业型OA的发展趋势为信息网络化、业务关联化以及随需而变[6]。丁承惠(2010)认为OA系统的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传统办公系统;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指出OA系统未来发展的特点为协调办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移动办公、“业务导向、技术无关”标准、人性化和个性化等[7]。

在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王晓东[1]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立足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际,对单位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之后,采用了先进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平台,从架构设计开始,完成了日常办公工作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最终将系统实现为基于B/S结构的0A系统。

在OA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方面,陈欣,徐伟峰,高宇等针对用户身份验证需求、数据库安全需求、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需求,从账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三个方面设计了OA系统的安全机制,并将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应用在OA系统中[8]。马琳,刘福强,刘嵩从安全策略制订、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配置调整、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等几个方面来构建 OA 系统安全评估及保障体系[9]。李勇,马俊从数据加密技术、防止SQL注入攻击、防止恶意脚本攻击、设计图像验证码、防止数据库被下载等几个方面来设计OA系统的安全模式[10]。

在OA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方面,郑竑祥发现O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信息资源的浪费、安全隐患、对OA系统的一些误解、OA系统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不够等,并据此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信息一体化、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强对OA系统的了解、实现OA系统普及的对策建议[11]。刘莹认为目前OA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应用孤岛、资源孤岛的问题,并提出走一体化、集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及数字化的道路[12]。宋贤钧从领导参与、统筹归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全面推进过程中培训是关键;完善制度、保障安全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OA系统的对策建议[13]。

篇(5)

本文对人机对话子系统中的通讯与接口问题进行论述,在CORBA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针对MMI子系统内部的通讯,开发了Flash和Java Servlet及数据库之间的通讯接口,及系统内部的其它接口设计。针对MMI子系统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开发了访问数据库的通讯接口及Java和C之间的通讯接口。

关键词:动态仿真 CORBA 人机对话界面

通讯

接口设计

:28000多字的自动化专业硕士论文 有目录、中英文摘要、图、参考文献

篇(6)

见新浪网,.cn/digi/2009-07-24/0600997126_2.shtml

杨洁丽:《RSS的传播学分析及其商业模式探索》,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第54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彭兰:《RSS挑战网络信息生产与消费》,《中国记者》2005年第12期

篇(7)

中图分类号:TM4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032-02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与推进,变压器智能化的研究与设计将是变压器技术发展的方向,风冷控制系统作为变压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2],必需满足变压器智能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大多采用强油风冷冷却方式[3-5],控制部分大多采用PLC或单片机完成,系统构成比较复杂,控制功能简单且控制模式基本固定,整个控制系统比较独立和封闭,基本不与其他设备信息交互[6-7],在智能电网通讯及信息共享的要求下,传统风冷控制系统已不能适应智能变压器发展的要求。

本文详细介绍了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构成及配置情况、控制原理、功能实现以及控制IED软硬件设计等。

1、系统构成及配置

1.1 系统构成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于IEC61850通讯及信息共享要求,变压器风冷控制作为过程层设备应接入过程层网络,信息通过过程层网络传输,包括控制所需的测量数据、控制指令以及监测结果等,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1.2 系统配置

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器包括冷却控制IED以及就地控制柜组成,根据目前运行的情况,控制器配置分为如下三种情况:(1)对于无特需要求情况,冷却控制IED作为控制主体安装在就地控制柜上,配置必要的辅助执行单元和电路,完成所有控制及信息传输功能;(2)对于就地控制柜已有简单智能控制器的情况,如PLC、单片机等控制执行单元,冷却控制系统由冷却控制IED与智能控制设备及辅助电路组成,完成控制及信息传输功能;(3)对于就地控制柜采用了特殊控制方式的情况,如风机控制采用变频器控制方式,冷却控制系统由冷却控制IED与变频器及辅助电路组成,完成控制及信息传输功能。

2、工作原理

2.1 基于IEC61850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

冷却控制IED所需测量数据主要来自测量IED,包括主变本体相关的油温、绕组温度、主变负荷等,来自其他监测IED数据包括铁芯监测电流、主变油中气体分析数据等,来自智能终端数据包括主变运行信息等,通过过程层网络GOOSE传输方式接收。

控制指令包括来自后台的远方控制指令经测控装置的控制信息、冷却控制IED发给智能终端跳闸信息等,均通过GOOSE传输机制,高效、快速的通过过程层网络传输。

2.2 控制IED运行方式

传统风冷控制系统由于数据采集的局限性,一般采用固定的“运行”、“辅助”、“备用”模式对风机组的控制,或采用奇偶数组控制模式控制风机组的启停,控制模式固定单一,不利于节能和设备的有效利用。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设计运行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其中手动方式又分为就地手动和远方手动控制方式。自动运行方式下,控制IED根据油温、绕组温度、变压器运行负荷情况以及变化趋势或者异常情况如主变铁芯电流的增大、油中气体反映出的热故障等,综合判断出需要运行的风机组数,发出控制指令启停风机组,完成主变的冷却控制要求。当处于手动就地控制方式时,与传统就地控制手动方式基本一致,运行人员在控制柜就地通过把手或按钮控制风机组的启停;当处于手动远方控制时,通过后台或调度等将控制风机组启停命令下发给测控单元,由测控转发控制指令到冷却控制IED,完成风机组的控制。

2.3 控制IED控制执行

根据1.2节介绍的配置情况,风冷控制IED的控制执行分为:(1)冷却控制IED直接控制辅助电路,如接触器和继电器等,完成风机组和油泵的启停,冷却控制IED需要有开出回路设计要求;(2)采用冷却控制IED与智能控制设备及辅助电路组成的配置系统,冷却控制IED采用通讯的方式与智能控制器信息交互,完成控制及信息传输功能;(3)采用冷却控制IED与变频器及辅助电路组成的配置系统,冷却控制IED采用通讯或模拟量输入输出方式,完成控制及信息传输功能。

3、功能实现

3.1 控制电源热备用

电源控制设置自动手动切换,在自动模式下,控制电源自动完成双电源的互为备用,且具备自锁功能,即当一路电源工作时,另一路电源可靠断开。在手动模式下,支持远方手动切换。

3.2 数据采集

支持GOOSE方式从过程层网络接收与风冷控制相关的测量量,完成控制所需的数据采集功能。

3.3 控制

控制策略根据综合数据分析,合理配置风机运行组数,满足变压器运行要求的同时兼顾节能、循环启停风机组以及风机组先启先停运行等原则。

3.4 切换

切换功能完成远方、就地以及手动、自动等控制方式的切换,满足不同运行方式要求。

3.5 通信

风冷控制IED具有过程层网络IEC61850通信功能,支持GOOSE方式数据接收和发送,完成网络数据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控制结果和监测等数据的发送。

3.6 自检及告警

风冷控制系统的控制IED以及其他智能设备具有自检以及异常告警功能,实现自身状态检修。

3.7 对时

控制IED满足智能变电站所要求的对时精度和对时方式。

4、控制IED软硬件设计

4.1 硬件构成

硬件组成包括CPU、FPGA控制器、通信模块、开出控制器、开入采集单元等组成。硬件设计结构框图如图2 所示:

系统所需数据均通过过程层网络获取,设置开入插件满足就地信号的便捷接入,当就地控制柜配置有智能控制设备时,开出插件可不配置。

4.2 软件设计

根据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功能要求以及控制策略设计,其主程序设计流程如图3。

5、结语

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系统设计对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风冷控制系统的设计符合智能变电站通讯要求,满足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智能化程度高,节能且风机组运行效率及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运行方式灵活,适应性强,符合风冷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世杰.大型变压器风冷却系统的自动控制[J].变压器,2003年第10期.DENG Shi-jie. Automatic Control of Forced Air Cooling System in Large Transformers [J].Transformer,2003,10.

[2]李化波.一种新型变压器冷却控制装置的研制[J].电气应用,2007年第6期.LI Hua-bo. Development of a new device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Forced Air Cooling control System [J].Electrical Application,2007,6.

[3]李化波.基于PLC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冷却控制装置的研究[M].硕士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北京).LI Hua-bo. Research of Large Capacity Transformer Cooling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PLC[M]. Master's thesi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4]王泽峰,等.新型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J].变压器,2005年第8期.WANG Ze-feng. Application of New Air Cooler Control System of Transformer to Electric Network [J].Transformer, 2005 08.

[5]杨凯,等.新型智能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2003年第9期.YANG Kai. The Transformer Air Cooling System Based On MCU Control[J]. Electric Engineering,, 2003 09.

篇(8)

 

高校基建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至今,高校档案管理基本按照这两个“蓝本”执行,而社会上档案观念的转变、监理制度的实施、对基建工程审计的加强,使基建档案的特点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也导致目前基建档案的库存状况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亟须改进。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扩建、新建;后勤服务中心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理、危房鉴定、房产部门办理房产证,以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经济纠纷的调解等方面,由此可见基建档案的重要性。

要更进一步科学化地管理好基建档案,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目前高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元化也必然带来管理的多重性,从而增添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对高校基建档案自身的质量、项目的齐全性、数据的准确性、查找的方便性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抓住基建档案的特点,是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主要有以下七点:

①专业性,集中表现在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

②成套性,基建工程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的,规律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科技文件。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了从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地质勘查、设计招标、签订合同等全过程文件,要把整个工程的来龙去脉清楚显现。

③现实性,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它文件材料归档后,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而基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发挥现行效用。

④广泛性,档案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从工程项目建议书到竣工验收,档案材料来源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设计部门论证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监理单位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质量评定以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的合格证书、检验报告等等都使基建档案材料具备了广泛性特点。

⑤复杂性,基建档案涉及地质、气象、环保、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供变电、消防等多种专业内容,这些专业有机地融合才能完成一个建筑单位工程,也带来了专业内容的复杂性。

⑥庞大性,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往往较大,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以及项目归档文件套数多等因素,使得最终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远比其他技术活动行程的档案多。硕士论文,档案管理。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施工图纸的变更部分没有重新绘制到竣工图纸上;项目文件涉及单位多,收集不齐全;学校立卷制度不细致等等;从大方面讲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①档案意识不强,归档材料质量不高。高校基建部门以及主管领导对基建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建管理人员严重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经常发现有些工程项目档案内容丢失,图物不符,不少材料分散在承办人和技术人员手中,其中设计变更、施工记录等的遗失最为常见。严重者还有管理人不交接、不存档,“人在资料在,人换资料失”的现象。一般情况,高校仅能做到目录级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没有相应的材料和电子资料。具体材料又常常是复印件或者用铅笔、圆珠笔书写等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地下管网工程等也普遍存在没有及时记录和编制准确的资料、数据等竣工档案。

②管理制度不严格,缺少制度保障。硕士论文,档案管理。虽然国家自1994年1月1日全面要求实施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但由于基建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导致档案工作难落实,管理人员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归档滞后、拖拉甚至遥遥无期。除此之外,在人员、设备经费保障上也不能满足,对专(兼)职人员不能进行定期培训,在这些需要经费支持的工作中,学校往往投入的专项费用很少甚至没有,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造成的。

③ 缺乏档案专业人员。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基建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较少,能分配给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既熟悉基建业务又熟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一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能在了解基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技能和熟悉数据库技术,因为“新校区”建设工程浩大,没有相应地信息化管理手段易导致资料的遗失,这一点普遍存在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办法

①制度要健全,约束机制要完善。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细则实施是不够的,要根据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好符合学校或者基建部门特点的制度,它并不是按部就班。基建档案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集科学性、严谨性、特定性于一体,力求完整、齐全、系统、准确。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和明确岗位职责,不仅在校级有管理机构,而且基建部门也应设立专人负责,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才能提高档案收集的准确性,减少收档人员工作强度。

②执行要坚决,归档管理要同步。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和交接制度。按章管理,能使基建档案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基建档案资料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提高档案的卷宗质量,应坚持基建档案“三纳入”、“三同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加入比如:每月技术例会检查,重点工作归咎;档案管理部门参加成果鉴定,工程竣工验收,专家会谈等活动。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软硬件同步进行,保证竣工时,竣工档案完整齐全,从而使归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③领导观念更新,硬件投入加大。搞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实实在在的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关键,只有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才能将基建档案纳入工作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分配各科室工作,形成网络,责任到人。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同时,逐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提高学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和立卷归档单位的工作效率,把繁重的组卷、调卷、抄写卷内目录等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逐步变手工操作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添加必要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等。

④多方协作,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流程。由于基建档案牵扯单位较多,常涉及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等,因此需多方密切合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建投资日益增大,建设工程也逐年增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为学校基本建设做好重要的历史记录,适应形势,满足学校的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2010年第二版

[2]黄福如.高校合并后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8)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00-02

Automated Access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and"Hardware Plug-ins" Proposed in Library Management

Shen Lei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Xiangyang4412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gates can not be quickly closed,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rough-beam photoelectric sensors:the most before the start of a credit card when the gates open,this person walked into the gates;this time the speed of light blocked off,the sensor can quickly identify and access to remain open;when out of the access control system, which will immediately shut down.

Keywords:CPU card;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mmon interface

华中师范大学在新的一年里采用了全新的“校园一卡通”,相应的新图书馆引进了新的门禁系统,二者的相互结合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往还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检查学生证,现在完全不必要了,大大可提高了进出图书馆的效率。下面将就此谈谈自动门禁系统的应用及对图书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和相应的改进以及“硬件插件化”的提出。

一、一卡通――“学生的校园身份证”

在讲图书馆门禁系统之前还要先说说进出图书馆的身份识别证明,即校园一卡通。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一卡通”采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CPU卡,是师生在校内消费和身份识别的载体。

学校采用的是非接触式CPU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外形与磁卡相似。卡内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这种卡具有很高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以及较大的存储容量,因此应用的灵活性、适应性较强。加之在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制作工艺上采用了多层次安全措施保证其极强的安全防伪能力,已经成为对数据安全有保密性的特殊敏感场合的最佳选择,如金融信用卡、手机SIM卡等。加之校园卡须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要求具有数字签名功能,CPU卡能够很好地实现密钥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因此确定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校园卡采用非接触式CPU卡型也在情理之中。

依托校园网络的应用系统,在学校范围内,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一卡来完成。校园卡将逐步取代以前的各种证件如食堂卡、借书证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具有个人消费、充值圈存、图书借阅、身份识别及其它业务,以后将逐步扩大使用功能,建立成为个人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多卡合一、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及时的信息更新,动态的了解所有人员的情况;实时的统计及报表生成,对管理者宏观掌控上提供依据;多种途径的信息查询及圈存机的使用,方便自助缴费,提高效率。

以校园卡片为信息载体,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及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校园打下基础。

使用校园卡将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高效、便捷,既实现了对师生员工日常活动的管理,又为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校园“一卡通”系统又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校园中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具有重大意义。

二、自动门禁系统

整套自动门禁系统(包括设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物理设备,即持一卡通进出的闸机,而另一部分则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产品。而软件产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闸机监控软件,它安装在闸机监控电脑上,主要用来设置闸机的工作参数,控制闸机的运行、停顿、监控进入人员等。另一部分是用于更新数据库信息及进行统计报表的软件,它主要是用来更新数据库中的读者信息,包括借书还书记录,以及生成、打印报表、图表等。所有门禁闸机均可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联网连接,数据由门禁管理机集中管理,并及时反馈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上。

三、门禁系统工作流程

(一)读者持证由闸机刷卡自动读识,自动门禁系统只需读取卡中的有关数据与读者数据进行有效性校验,有效卡则闸机开门放行,无效卡则闸机关门禁止通行。,同时生成进馆记录并传送至后台主数据库(具体工作流程见下图)。

(二)在硬件工作的同时,门禁软件系统根据实时采集进馆人员数据,产生详细进馆记录按照要求(如读者类别、单位、时间等)生成统计报表和统计图,同时也可用作图书馆职工考勤,同时系统能自动存储各种历史记录及报告,并可随时打印。

四、缺点与不足

当然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门禁系统还有其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比如前面一个人刷卡之后需要相当长(至少五秒钟),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可以允许一个人进去。要是一般学生只是为了偷懒还好,要是社会人员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如果时间太短又可能夹住前一个学生,也不好;因此要是能设置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前一个人是否进入的装置就显得很有必要。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最开始前一个人刷卡这时候门闸打开,此人走进门闸;这时候人把光速挡着,传感器能迅速识别并使门禁持续开放;当人走出门禁系统的时候,这时候就会立刻关闭。这样就能既让持卡人有充分的时间进入,又能避免无证人进入的弊端。

另外我们都知道冬季是传染病,特别是感冒的高发期,而华师的图书馆是开放空调的,在温度为二十五度的温暖环境中细菌病毒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感冒高发期适当的限地一部分患有重感冒的学生进入图书馆也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我们可以在门禁上安装一个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快速统计进入门禁系统的时候学生的体温,就能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从而判定学生的是否应该被允许进入图书馆学习;如果身体不适合此时系统可以发出“同学请注意身体,多喝水,必要时看医生”之类的话,更具有人性化的管理。还可以把数据传到校医院帮助医生做出决策,保证学生健康。

同时最近图书馆老是丢笔记本电脑,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入馆的时候在笔记本上贴上一个条形码,同时扫描一卡通和笔记本上的条形码,当出馆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一台笔记本和条形码都要扫到门禁系统,这样和之前的匹配,要是一样的话就放行。这样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偷窃行为的发生。如此应用不胜枚举。

五、“硬件插件化”的提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CPU卡、智能门禁系统种种高科技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这些现在看起来的缺陷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当时的设计门禁系统的工程师,因为谁知道后续还有这么多问题存在?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类似浏览器有很多插件的的“硬件插件化”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在著名的google浏览器有Chrome Webstore,在这个里面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插件供我们选择,从而使浏览器的应用更加丰富,玩起来也更有趣味;同样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硬件上也做同样的改进呢?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在前一代产品的生产上面做出一定的通用接口,为下一代的产品更新提供方便。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自动识别是不是有学生忘记借而无意识地把书带走了,但是其自动报警功能不够形象化,但是如果设置成“请检查是否拿错了书”之类的就有趣多了。其他的情况可以如“请通过”,“非本馆读者”,“重复刷卡”,“挂失卡”“欢迎下次再来”等,对非法闯入者予以声光告警提示。但是我们学校原来的硬件上面没有相应的音响设备,所以做起来非常艰难,如果我们之前留下了一定的通用接口,那么一个花费只需要几十块的音响就可以装上去了,同时再写入相应的软件即可,因此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在工程实施上,智能报警程序是最简单的,很容易写,只是要对触发这个报警的条件规定好,不能乱报、误报。写报警程序的好坏对设计工程师来讲,没有太大必要,但对用户来讲很必要,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产品品质的认可,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同样的上面的红外线快速测量体温,自动识别是否有人未刷卡而进入都可以通过之前留下的通用接口来解决;显得非常方便。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一些基于图书馆门禁系统的改进举例在不同时期可以安装不同的应用,如:一般而言只需在冬天感冒高发期才有必要安装红外线设备,等等。

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实现“硬件插件化”,产品在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很多的花费,这样就更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更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现在的工业上的接口很多是通用标准的,不同的接口连接也有相关的通信协议和转换器件;但是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能够实现这种统一接口,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推动统一接口,进而在这方面能达成统一共识相信一定能带来一场产业性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顾.CPU智能卡记次消费系统设计与实现.苏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论文,2008

篇(10)

中图分类号:TM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394-01

研究背景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最昂贵的设备之一。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电能传输和转换作用,其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 及时发现并准确监测出变压器早期潜伏性故障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对变压器故障诊断的研究较多,方法主要包括油色谱分析、绕组阻抗、直流电阻、铁心电流等传统方法,以及局部放电、返回电压、红外成像、绕组变形测量等非传统方法。近年来各种智能技术如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粗糙集、判决树、聚类分析等以及多种方法综合被引入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多参数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必要性

电力变压器是一个复杂系统,不确定因素及不确定信息充斥其间,目前智能分析方法与具体诊断领域知识的有效结合方而还存在诸多问题。在现场,大多数时候还是依靠专家经验进行人工诊断。

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检测到的某类数据,往往只反映某个方面的状态。如绕组变形测试,只是检查变压器绕组是否因出口短路或外力而出现变形、位移。同时,每一类特征量对状态的反映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如对油色谱分析能提供局部过热和局部放电的信息,但对水分可能引起的贯穿性绝缘击穿事故来不及反映,对绕组变形没有发展到引起过热或局部放电之前,也不能觉察。并且,大型电力变压器结构复杂,包含铁心、绕组、冷却、测量等多个系统,往往很难通过一项试验参数就可以诊断出变压器的故障。因此,故障诊断往往需要综合油色在谱、电气试验、运行工况等参量进行分析。

多参数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构成

(1)参数融合技术的原理

电气设备多参量故障诊断技术是利用诊断对象系统的各种部件及状态信息(即从多个同质或不同质的传感器获得各种信息)和已有的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最终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状况的综合评价。多参量技术充分利用多传感器的各种信息综合处理设备故障,对于大型、复杂在线运行的电气设备的瞬时实时监测、突变过程的信号捕捉、预测、决策乃至报警会比以往的故障诊断提高成倍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信息融合的本质是系统的全面协调优化: 将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等,特别是不同层次的信息加以有机结合,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准则来组合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和互补信息,以获得对被评估问题的一致性解释和全面描述,从而使该系统获得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其简单的加和更优越的性能。信息融合技术按照融合处理层次分类,可分为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3个层次,且还可进一步细分为5 种融合过程: 数据输入/数据输出( DAI/ DAO ),数据输入/ 特征输出( DAI/FEO) , 特征输入/ 特征输出( FEI/ FEO) , 特征输入/决策输出( FEI/ DEO) , 决策输入/ 决策输出( DEI/DEO) 。较全的设备信息融合故障诊断的一般框架见图1。

(2)参数融合技术的层次结构

按照信息的抽象程度,信息融合主要在三个层次上展开: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a)数据级融合

数据级融合是直接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的融合,在各种传感器的原始测量数据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分析,这是最低层次的融合。这种融合的主要优点是能保持尽可能多的现场数据,提供其它融合层次所不能提供的细微信息。

主要针对目标检测,滤波、定位、跟踪等底层数据融合,但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它要处理的传感器数据量太大,故处理代价高,处理时间长,实时性差。

多参量故障诊断技术的优劣势

对于故障诊断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多参量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更适合问题的解决,它解决了模糊诊断准确性的问题,并克服了组合爆炸问题。由于故障与征兆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在综合考虑所有征兆的基础上来诊断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就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判的可能性。这种方法不但消除了在线监测中测量误差的影响,而且很好的解决了模糊不确定的影响。但是多参量推理方法总是存在模糊规则的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虽然可以自学习确定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但非线性系统的诊断结果仍然存在不理想的情况。

小结与展望

电力设备多参数故障诊断不仅是设备智能检修模式的基础,也符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正在实施的电气运行模式的需要。无论是常规变电站还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其故障诊断系统中,都需要采用多参数的故障诊断方法以作为辅助决策手段,进而提高诊断能力。采用多参数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这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才更加完善和更有效,必将推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向前发展,这对提高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双利.基于状态监测的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及故障维修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3.

篇(11)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Hydro-viscous winch is designed as a novel hoisting equipment based on original inclined mine hoisting winch and it overcomes the original winch shortcomings of low degree of automation.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starting performanceof the winch, a si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AMESim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under the two start-up conditions, load on horizontal and load on slope, were analyzed.

Keywords: -hydro-viscous winch; AMESim; simulation model; starting performance

斜井运输绞车主要应用于提升倾角小于30度的运输巷道中,其主要缺点为自动化程度低、控制精度差。在液粘绞车系统中液粘制动器代替了原绞车的手动制动器,因此提升速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液粘制动器制动扭矩而实现。开展液粘绞车起动特性仿真研究,对绞车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1 AMESim仿真模型

液粘制动器是绞车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改变推进油缸的输入压力,改变两摩擦片间隙,从而改变油膜厚度,制动器输出压力也随之变化。油缸输入压力是可控的,其值由压力控制回路中比例溢流阀的输入信号决定。液粘制动器传递函数如下:

其中,M为输出扭矩; u为输入电压; K为系统增益; J为转动惯量; Km为负载扭矩转动速度增益。

由于液粘制动器模型在AMESim中建立较为困难,因此用其传递函数代替。根据液粘绞车结构建立液粘绞车AMESim模型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仿真模型包含两个friction模块,分别表示盘式制动器和液粘制动器;mass-friction模块表示负载;两个planetfear模块组成了液粘绞车行星轮系;forcecon模块表示重力。一般情况下绞车在负载处于水平位置时起动,此时负载运动方向不受重力作用,因此设置forcecon模块输入信号为0。模型主要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图1 液粘绞车仿真模型

表1 仿真参数设置

2 仿真结果及分析

2.1起动阶段仿真及分析

设置仿真模型的仿真时间为10s;仿真精度设置为0.0001s。图2表示了负载速度曲线;图3表示了液粘制动器传递函数输出及friction模块实际输出扭矩曲线。

由图2可得负载速度经过5s到达稳定,系统超调较小。达到稳定前系统存在微小振荡,该振荡频率与钢丝绳刚度有关,刚度越小系统振荡越剧烈。图3中曲线1表示了传递函数输出在10s时达到1500,但是实际系统正常运行并不需要这么大的扭矩值。曲线2表示了实际扭矩输出曲线,初始阶段该曲线一直跟随曲线1变化,4s时曲线2突然下降,在6s时曲线2稳定于130 N・m。这说明液粘制动器输出扭矩实际仅需要130 N・m。

图2 重物速度曲线

图3 液粘制动器传递函数输出及液粘制动器实际输出扭矩曲线

2.2提升阶段仿真及分析

绞车进入提升阶段重物在其运动方向将会受到负载突变,因此对绞车进入提升阶段进行仿真分析是必要的。在仿真模型中将仿真时间设置为14s;仿真精度设置为0.0001s;forcecon模块的输入信号在7s时设置为-2500,运行仿真模型。

进入提升阶段重物速度曲线如图4所示,绞车在7s时进入提升阶段,重物速度有微小下降,这是由于负载突然增加造成的,12s时系统再次达到稳。图5表示了液粘制动器实际扭矩输出曲线及其传递函数数值输出,曲线1表示其实际输出扭矩,曲线2表示传递函数输出,由图可知实际扭矩在7s时突然增加,并且在11s之前其值大小跟随曲线1变化。11s之后输出扭矩足够维持系统正常运行,输出扭矩在12s时达到稳定。

图4 进入提升阶段重物速度曲线

图5 进入提升阶段液粘制动器实际扭矩输出曲线及其传递函数数值输出曲线

2.3斜坡起动仿真

在特殊工况下,绞车必须在重物处于斜坡时进行起动。此时将forcecon模块的输入信号始终设置为-2500。仿真分析液粘制动器输入电压分别为150、200、250时绞车的起动特性如图6、7所示。

图6表示了不同输入电压重物速度曲线,三条曲线一开始都出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在重力作用下重物一开始就沿斜坡发生下滑。曲线1的值一直维持负值,这说明输入电压过小会使重物一直下滑。曲线2、3都出现的正值,观察其变化趋势可得,输入电压越大重物速度提升越快,绞车达到提升状态所用时间久越短。

图6 不同输入电压重物速度曲线

图7表示了不同输入电压制动器实际输出扭矩曲线。观察曲线2、3,发现其值先增大,后发生突变减小,经振动后趋于平稳,这说明输入电压较大时,将使制动器输出扭矩足够维持重物达到提升状态 曲线1一直平稳增大,最后趋于平稳。这是由于输入电压较小时,制动器输出扭矩不能维持重物的提升状态。

图7 不同输入电压制动器实际扭矩输出曲线

3 结论

通过对三种工况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起动条件对液粘绞车起动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系统的相关参数,这样才能使系统的起动特性达到最优。同时本文的研究对液粘绞车起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波.液粘传动绞车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