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城市建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必须要注意将城市建筑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其历史文化、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等等,自觉地把建筑融合到城市大环境中去设计,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努力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境地,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合一的最高境界。
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使得建筑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这一点讲,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城市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对于建筑设计,如果片面强调建筑设计本身而忽略建筑文化本身,将使建筑收不到好的效果,即使建筑再宏伟、再豪华,造价再高,整个建筑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将是平淡无奇。在此,就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因素。
1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这些建筑并非出自大师之手,而建筑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典范。这些建筑并非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它们源自人的需求,源自当地的条件。
这些建筑都是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材料,但同样满足了人们居住所需功能,数百年的建筑并没有影响人们现代化的生活。而一些人不顾国内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等情况,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一定要采用欧洲的大理石,外墙都要贴面砖,因为有了空调就忽视建筑的保温节能,盲目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
如此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应当说,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承接当地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的建筑设计理念。
2遵循城市与建筑演变规律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到新建筑与旧建筑和谐共生,共同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对于那些大拆大建、不断制造短命的垃圾建筑,不仅没有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浪费。这是与提倡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应当注意到,纵观城市与建筑的演变过程,偶然中有必然的规律,城市与建筑对历史的超越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3坚持整体性设计原则
城市建筑的整体性,从塑造城市个性、特征的要求出发,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等等,对城市建筑的色彩,建筑的风格甚至伴随建筑物的建筑小品等做出总体设计布局与构思。城市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确定其色彩、风格、形式等的主要基调,对建筑做出整体性设计。否则将会使其城市建设失去方向,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
4延续历史性和创新传统民居特色
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在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同时,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到古建筑。还有,在修建新建筑时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讲究文化品位,追求地方特色。
5提倡生态建筑,建筑节能设计
近年来,我国处于建筑业迅速发展时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也已处于非常紧迫的关键时刻。
目前,生态节能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1)可以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
(2)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采暖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酸雨、粉尘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提倡建筑节能,将有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1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5.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机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3)减少人工层次,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5.3生态建筑设计的现代技术
5.3.1利用太阳能的新技术
(1)窗户集热板系统。由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盒子里,光能通过集热板转换成热能,并利用空气做热媒,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扇驱动,从空气导管中由集热单元流向建筑内部的蓄热单元。
(2)空气集热板系统。该系统是常用的热空气供热系统的补充,效率比高。常用在中庭等大空间,建筑的进风经空气集热板加热后,直接排入中庭,中庭或建筑结构自身蓄积热量。
5.3.2新材料
(1)透明热阻材料(TIM)组合墙。TIM是一种透明的绝热塑料,可将它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
(2)玻璃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底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等。设计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5.3.3雨水收集和水的循环利用
近几年,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二、系统初步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
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
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信息采集网络的建设拟选择无线扩频、数字超短波等通信方式,建立区域性信息传输专用通信链路,配置相关的VHF数传电台、RCU遥测控制终端、SCADA应用软件和水情、工情遥测传感器,由此构成一个基本的实时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视监控网络的建设拟采用4C技术(即: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图形显示CRT),集影像、语音等视讯和远程水工建筑物控制于一体,借助于有线无线传输媒体,配置相关的摄像、录像、数字解压缩、信号切换、图像显示和远程控制等设备,实现对工程建设管理范围内水工建筑物和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监控。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主要完成相关的专用工程建设管理应用软件的研制开发,预报分析水情、工情动态趋势,建立各类工程建设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优化管理和调度方案,提供工程建设管理业务办公、计划财务、材料物资、工程合同、施工监理、政策法规、技术文档等管理自动化的服务环境,满足建设、监理、施工和管理等单位网上办公、资源共享的需要。
通过上述各网络或系统的建设,由此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建设现代智能型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也是一个较为实际且可行的解决方案。三、系统基本技术特性
1、双向全双工自动或手动拨号通信,实时数据传输及图文交互。
2、水情、工情信息实时自动采集、分类、处理、打印、显示、查询、存贮、检索、转发和语音报信等。
3、系统信息共享,数据库数据调用、、、预报和自动装载等。
4、非自动测量参数人工置数输入和编程设置。
5、水情、工情状态实时图形动态显示。
6、故障越限报警及自动数据保护。
7、本地Intranet互联。
8、技术文档、图文编辑、公务邮件、分析预报、调度决策、计划控制、质量监督、数字统计和报表生成等业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9、水情、工情动态监视和近场或远程自动控制。
四、系统建设一般模式
以某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3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4个部分组成。
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三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1套日本松下公司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日本Computar公司H16Z7516AMS型16倍两可变镜头和美国AD公司AD1240型或利凌公司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国道桥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处院内的前端设备则可覆盖项目业主和立交地涵、国道桥两个监理部的办公区等范围,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2、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4个监控点则通过深圳科卫泰公司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枢纽视频监控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9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各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中图分类号: TV8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人们居住的方便、舒适和惬意,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如图1)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尤其是针对洪涝灾害时,城市规划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加以应对,以尽量降低损害。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防洪设施还比较薄弱,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与城市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为了确保城市发展和防洪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做好城市防洪的规划工作。
图1杭州洪涝灾害
当前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防洪标准低
城市的防洪标准和现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地位不对等,使得当遭遇洪水灾害的时候,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较大。另外我国目前无城市排涝标准,针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还缺乏规范依据。
(二)城市调蓄雨洪能力减弱,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建筑和硬质铺装必然会侵占城市的绿地和水域。从而导致城市地区的湖泊和洼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调蓄雨洪的能力降低。当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的时候,城市内部的雨水得不到有效的排出,使得城市内积水排向河道的时间加长,易造成内涝。此外,有些城市的排水管网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或者对于城市管网的维护不到位,使得很多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不够、排水的标准相对较低。
(三)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市的防洪减灾除了需要不断加强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的手段。比如说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洪水预报、预警系统、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然而,在目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四)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补偿机制未建立
我国南方城市在夏季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因此,我国防汛减灾应急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组织体系、防洪预案、指挥系统、抢险队伍和防汛物资储备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各级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防汛减灾指挥部。然而,防汛体制的信息沟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机制还是比较薄弱,预报的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此外,受我国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城市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也十分的有限。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时候,目前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市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受淹后又缺乏补偿机制。
(五)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洪水等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去抗拒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尽量去降低损失。首先就必须树立起防洪的思想意识。然而,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点,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城市更容易出现洪水灾害。加之城市防洪宣传的不到位,导致很多居民对于防洪意识淡薄,直到发生洪水灾害的时候缺乏防洪减灾的技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洪减灾的积极因素,反而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
现代城市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城市防洪标尺
在城市防洪减灾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并不是说标准制定的越高越好。再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历史上城市洪灾的情况,参照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防洪标准。
(二)确定合理科学的防洪设施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城市防洪设施纳入到设计当中去。需要根据城市的气象、水文、地理、自然等各种状况,拟订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抗洪设施。在城区的主要河道的两旁所建设的建筑必须设置防洪墙和防洪堤,并且设置重要的出水口和排水设施。抗洪设备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当地的水文情况来制定:一般而言,抗洪墙与堤坝的顶部高度应该是:历史记录的最高水位加上超出高度 1.0~1.5m 的高度建设抵挡洪水的墙,然后再设置安全的超出高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市政建设相关部门需要按照城区发展设计和城市抗洪设计的标准,合理的设置管道的位置、管径以及坡度,从而起到排洪的作用。如果是在一些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不能够进行重力的排水的情况下,应该设置泵站,合理设置管道,使用强行的排水方法解决低洼地区的排水问题。
在设计排水管网的时候,需要掌握雨季时候最大的下雨流量、径流系数高、路面渗透系数低、建筑物稠密等情况,计算抗洪的系数。
(三)推进和谐生态美丽城市防洪设施建设
除了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特点,将易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变为生态园区。从而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当做抗洪的主要目的。依据历史上城区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以及发生的频率和次数等,将危险区域的建筑物实行改迁,重建河道洪水断面,并且将危险地区改造成为林地、湖泊或者公园等生态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洪水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还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四)城市设施建设与防洪设施建设并举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力度。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还应该考虑环境的因素。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土和废渣,一定要严禁将此类废土和废渣倾倒到河道中。第二,在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时候,不能侵占原有的河道,不能破坏原有的圩堤沟河;第三,沿河道路的建设以及旧城的改造一定要抬高地基从而起到抗洪的作用;第四,对于河道上面的违章建筑一定要严厉打击,发现后一律拆除,确保河道干净整洁,促使河道流水的功能加强;
(五)生态型河道治理
对于城市防洪抗灾来说,河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河道排洪的能力,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河道治理而言,政府需要颁布相应的法规政策,对于侵占河道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同时河道的治理不仅仅以单一的防洪为主要目标,应该以生态为主线,综合环境保护、休闲及感知需求进行治理。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的概率,也就变相的解决了洪水灾害问题。
在当前,生态型河道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体现了河道防洪工程由以往的改造自然转变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治理理念。
(六)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新的契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发挥出人类的饿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城市防洪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结合现代城市的可持续生态发展观念,既要有长远的观念。创新是一个产业、一项工程的精髓,是技术进步的动力。我们需要鼓励因地制宜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从长远来看,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技术融合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从而带动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
总之,人类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却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尽量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洪水这种自然灾害,在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就应该从管道的设计、地下水排放、城市防洪排水设施的建设入手;另外,需要对于河道进行相应的整治,以确保洪水发生时河道可以起到排洪的重要作用。人们应该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施工的需要,在很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中,园林绿化施工打破了原有的季节限制,都需要在夏季进行绿化施工。夏季施工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的主要内部条件是要保持树势的平衡,就在正常的温度、湿度情况下,确保植株的根部能够吸收水分、肥料,植株的地上部分能够进行呼吸、光合作用,达到蒸腾消耗的平衡。夏季栽种成活率低,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要最大程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二、夏季种植苗木的特点及必要性
夏季种植苗木,是苗木的反季节种植,是在不适宜绿化的季节中来种植苗木。夏季种植苗木的主要特点是苗木的成活率较低、其形态复状较慢,绿化施工及苗木养护难度较大。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苗木的种植过程,而苗木的成活内部条件则主要是生长势平衡。夏季种植苗木是在苗木的休眠期进行,导致苗木枯死的最大原因是由于植株根部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而植物由于茎叶的生长蒸腾量大,需要营养物质和水分来长期维持收支失衡所导致的。通常情况下,适宜苗木种植的月份是2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之间,而在其他时间段内进行苗木种植,就需要采取带土坨包装等措施来进行施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各地开始大兴土木,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的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为了提高城市品味,需要科学设置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城市建设不分季节,园林绿化施工同样也需要面临在非正常种植季节来施工。夏季种植苗木是园林绿化工程中无法避免的,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唯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如何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另外,由于我国许多城市在努力创建园林城市,部分城市将创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园林绿化作为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大事来抓。为了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各地要尽快加大园林绿化的建设进度,通过绿化种植技术,来体现园林绿化校园,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为了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目标,仅仅是在正常季节的施工和种植,远远无法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由于城市建设规划和绿化任务的加大,迫使园林绿化部门需要加大施工力度,要打破常规,在夏季机进行苗木种植、园林绿化施工,来为加快城市建设部分,争取更多有力时机。
三、夏季苗木种植技术
1、起苗。要选择树形优美、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苗木。根据运输成本、设计要求,结合夏季特殊环境要求,来决定截干、骨架、全冠,针对所选择的的树种要求,在不影响观赏要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树枝抽枝,保证骨架枝条,对一些弱枝、小枝进行梳理。通常情况下,需要带土球的树种,其土球直径约为树干胸径的8倍左右,避免过大造成运输成本增加。采用土球进行草绳包装时,要确保包装密实、结实。苗木从起挖到装车的时间,要控制在12小时之内,在堆放时,要做好加湿、覆盖、沾浆处理,以防土球松散、开裂,造成根系外露,影响苗木的成活。
2、运输。装载带土球的苗木时,要尽量选用吊车来进行装车,装车过程中要轻起轻放,要排列严密,避免过挤造成土球破坏,同时又要避免过松造成土球散坨、松动。装车时,要有规律的排放,避免人员践踏苗木。运输前,要在苗木上加盖草席来进行隔热,用篷布来完整覆盖,并进行适当的加湿处理,避免苗木透风失水。要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确保苗木的新鲜度。
3、种植。苗木种植前,要先挖好孔穴,要确保孔穴具有合理的大小和深度。苗木的孔穴直径要比土球大树干胸径的3至4倍距离,其深度比土球高度大2倍树干胸径距离。在种植前,要垫1.5倍的树干胸径深度,周边风化土壤埋植并进行适当的捣实。捣实操作要注意,过松浇水时容易积水、过实又不利于植株根茎透气。在种植完后,土球的位置一般要低于地表5cm左右,超过5cm时埋置较深,容易造成根部不透气,导致苗木窒息死亡。种植深度要根据苗木的类型来选择。合欢、雪松、银杏、广玉兰等类型的种植深度应稍浅,由于植株属于浅根系,耐水性和耐湿性差,特别是在透气性较差的土壤中种植更要注意。法桐、龙柏、柳树等植株的种植深度要稍深,对一些特殊苗木或根部较大的苗木,在种植前要对土球和根部进行喷洒,浇灌生根剂、火力剂等辅助措施。由于深根系植物的喜水性和喜湿性,其蒸腾水分量较大,在种植后要及时做好树堰,并尽快浇洒定根水,及时缠绕草绳进行保湿处理。对排水不良的栽植穴,要在穴底铺上10cm至15cm的沙砾或铺设渗水管,并架设盲沟,进行排水,之后在进行种植。
4、种植后的技术。种植较大的苗木后,要采用通直的竹竿、木杆设置支撑物进行固定,支撑物的高度根据苗木高度来定,一般要能支撑到苗木的1/3-1/2的位置处,支撑物基部埋入地下约20cm-30cm。常用的支撑方式可选择三支式、双支式、单支式三种。在苗木和支撑物的接触位置进行捆绑,捆绑力度要适中,既要捆紧,又要避免日后摇动损害干皮。大型苗木种植后,要在略大于种植孔穴直径的周围修筑高度为15cm至20cm的灌水围堰,围堰不得漏水。种植当日要灌透第一遍水,在三日内连续三次灌水,在一周之后,进行第四次透水。同时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苗木根系喜水、植株需水、土壤保水等情况,适量适时浇水,促进苗木生根生长。苗木灌水前要检查土壤的含水量,修筑围堰时不得损坏植株根系。灌水时要防止因为水流过急造成围堰冲毁,避免造成漏水。在浇水之后,如果出现土壤塌陷,导致苗木倾斜时,要及时扶正并进行培土。夏季中雨水较多,要注意植株的积水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为了防止出现涝灾致土壤形成孔洞,要采用埋管、开沟、打孔等手段进行排水排涝。大型植株栽种后,要搭设遮荫棚,防治阳光的直晒造成植株损伤,同时适时采用草绳来包裹大枝和树干,在早晚时间段,对树冠喷射抗蒸腾剂和喷雾,保湿降温,减少水分蒸发。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苗木夏季的技术分析,我们对苗木的夏季栽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为我们夏季的苗木栽植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知识,希望在今后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伦东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夏季种植技术[期刊论文]《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3期
[2]魏修祥夏季大苗移栽技术[期刊论文]《林业调查规划》ISTIC-2006年z1期
[3]唐景和夏季苗木移栽与管理[期刊论文]《养殖技术顾问》-2010年6期
一:引言
随着城市人不断增加,城市日益发展所带来的有关居住环境与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问题,确实是现代生活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已经出现的矛盾;一个是现代城市人口惊人的增长,与有限的城市田地的矛盾:一个是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与落后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对有限的城市用地进行更有深度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组织生活。 由此商住楼就成了节省资源,实现利益的首选。
商住楼,顾名思义,就是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建筑,是住宅观念的一种延伸。它属于住宅,但同时又融入写字楼的许多硬件设施,使居住者在居住的同时又能从事商业活动。商住楼的雏形可追溯到商业繁荣和里坊制瓦解的北宋,其主要模式有前店后宅和下店上宅两种模式。既商且住 ,互相便利。在北宋张泽端《清明上河图》里均可见前店后宅的建筑模式。老舍著名话剧《茶馆》的主要场景也是前宅后店的模式,而现在的明清两代的不少建筑则采用了下店上宅的模式。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大中小城市不断涌现此类建筑,城市的主次干道比比皆是 商住楼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史无前例。
比较好的商住形式是在一个项目内,商用和住宅两部分截然分开,各为独立的建筑体,有各自的区域,井水不犯河水,彼此互不干扰。此外,商用与住宅各自实行不同的标准。这种形式的商住项目,对居住的影响并不大,只要商、住两个区域的管理严格区分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形式是在同一栋楼内,商与住按楼层分开,把商用限制在固定的低楼层内,商与住各有各的电梯与通道,把两者的交通冲突减至最少。这种商住楼对楼内居住的影响不大,但是对绿地、配套等外部公用设施可能还存在着“共享”的问题
二:商住楼存在的问题
商住楼楼房大多位于城区主次道路和公共场所周围,一楼或二楼为商业经营用房,二楼或二楼以上为市民居住房。由于一楼或二楼的商业经营用房经营所产生的噪音、油烟等,因而造成了住户与商业经营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本文仅从结构设计和环境设计两方面分析商住楼存在的问题。
2.1结构设计
商业部分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尽可能少的墙体落地,柱跨也要尽可能的大。而居住多为墙体承重(剪力墙或砖墙),抗震刚度较大。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建筑头重脚轻,实乃抗震之大忌。
2.2环境设计
对于商住楼的居民而言,沿街住宅的环境品质差强人意,因为街道上的污染无法规避
由于路面的反射作用,机动车辆的噪声向水平方向和高处传播,对高处住宅直接造成噪音污染,噪声污染是临街住宅居民面临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即便是位于一般道路旁的居民楼,居民也能感受到汽车,非机动车的噪声一天到晚不绝于耳,难于忍受。
越来越多的汽车还带来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现已成为影响中国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道路灰尘和餐饮油烟直接飘向高处住宅,并在空气流动差的街巷中长时间聚集,沿街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商业的繁荣明显呈反比关系。
商住混用的问题
(1)人员太杂。商住混用人员太杂,办公的、推销的、联系业务的、送盒饭的、搬家的、往来的人比走亲戚看朋友的人多多了,也杂多了。单元防盗门和保安登记核查基本形同虚设,选房时看到的宁静、恬淡的居住氛围完全没有了。
(2)装修扰民。一个家可能会住上几十年,但是公司却待不了那么久,今天这个公司开张,明天那个公司搬家。新来的公司要装修,于是公司常开,装修常干,楼里户无宁日。
(3)电梯难用。商住楼电梯是按居住的人员数设计的,但公司的出现使楼内多了无数人,搬家具、运货、上下班、联系业务,电梯里永远是满满的,等梯的时间很长,梯内很挤,电梯的运输量经常是超负荷的,因而折旧、损坏的速度很快。
(4)环保指数下降。公司多了,人也多了,垃圾数量和汽车尾气多了;绿地少了,健身娱乐、休息的地方少了,新鲜空气和宁静居住气氛也少了,住宅区内不那么清静了。
(5)车位难觅。商住楼车来人往,热热闹闹,车位常常是满满的,很难停车。即使你买了车位,也很难保证不会被别的车抢占了。而且,人太杂,车的安全指数也大大下降,车被盗、被碰、被划、被刮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6)楼内干扰强烈。 公司多了,作息时间各不相同。你想早睡早起,公司邻居加班到半夜;你想睡个痛快,公司的人8点来上班了。
(7)安全隐患。人多手杂,乱扔烟头,乱接电线,放置易燃易爆物品,遮挡前防栓,安全隐患增多。
参考文献
1.卢闽军高层商住楼的设计[期刊论文]-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3)
2.王学锋浅析高层商住楼的设计[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1(25)
3.谭晶晶商住楼建筑设计论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4.郝俊文.HAO Jun-wen浅谈商住楼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5,31(24)
5.尹冬霞商住楼小区设计中的几点基本思路[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1(13)
6.赖庆文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工业建筑1998,28(8)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156-5
1 理论建设
1.1语言学基础
语料库建设、语料库数据检索与处理已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理论体系、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语料库语言学”也作为一个学科而出现。语料库语言学不属于语言自身某个侧面的研究,而是一种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言研究方法。大量的真实语言使用实例和统计学理论及方法是语料库语言学的支撑点。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然语料进行加工标注;二是用已经标注好的语料进行语言研究和应用开发。语料库语言学的数据不同于以往研究中采用的“内省数据”和“诱导数据”,它使用“真实数据”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事实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的功能性解释,使研究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项目创新点
语料库具有“大规模”和“真实性”的特点,是客观性的语言知识资源,是直接服务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础工程。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的语料库。如: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世界上最先建立的BROWN语料库是代表当代美国英语的语料库;在英国以兰卡斯特大学为倡导的LOB语料库是代表当代英国英语用法的语料库;1975年建成的伦敦-朗德语料库LLC则是英语口语语料库,这三大语料库成为经典语料库,为现代语料库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辛克莱教授(Sinclair)主持建成的柯林斯-伯明翰大学国际语料库COBUILD于2003年扩容到五亿词次,堪称当今最大的语料库。90年代建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语料库为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国际英语语料库ICE等。在我国建成的英语语料库有: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国际学习者英语语料库ICLE中国子语料库、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PACCEL、英语专业学习者语料库CEM、中国英语语料库CEC等。
前期调研发现,国内外建成的语料库大多针对普通英语和学习者英语,和英语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却并不多见。在语料库这一强有力的语言学习研究工具在各个专业英语领域都应被积极利用的环境下,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开发却是一片空白。如何建立这种有专业、语体和语篇特色的语料库以及如何对这些语料库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研究是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开设了城市建设相关领域专业英语课程,但专业英语教学和研究工具却相对单一,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师生们都苦于缺乏有效的工具。在大量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应用城市建设英语的形势下,开发这一领域的特色语料库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1.3开发城市建设领域专业英语语料库的意义
(1)能够积极促进外语学科建设,完善外语教学改革
语料库是英语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方向的重点之一,其内容紧密结合了建设“城市文化”的要求。通过语料比较、统计和筛选等方法,可提供城市建设领域相关专业英语的应用信息和量化数据,并为制定适合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供决策依据。
(2)能够为城市建设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和研究语言提供崭新途径,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
语料库可以提供大量可靠性高的参照数据和新鲜实例,使语言研究更具概括性和说服力。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统计城市建设英语语料,加强对这一领域英语的语言、篇章、文体等特点的描述,以减少实际使用与课堂教学的差距。该语料库可以为教师提供创造空间,有利于教法改进,设计更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基于语料库或语料库驱动的科学研究。通过对该语料库的使用,困扰语言学习的“真实材料”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外语学习将更富交互性和人性化。写作科技论文时,学习者拥有第一手资料用于熟悉相关专业句型、科技词汇和文体格式,并可通过类联接等技术手段判断关键词搭配,以此来模仿造句等。
(3)能够丰富补充校园电子教育资源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语料库可提供网络电子教育资源,师生可以得到大量的语料资源和在线帮助,学生的外语接触和语言输入将突破以往的限制。英语语料库是丰富的语言知识资源,其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有益的新鲜语料可以随时被补充到库内。学生通过语料学习对比找到英语差距,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
2 城市建设领域专业英语语料库的总体方案设计
2.1原则
城市建设专业领域英语语料库建设应基于一定的语言学标准,建立一套严格的语料抽样原则和相应的技术规范,并应强调抽样的随机性、各种语料间的平衡、与同类语料库的可比性、整体语料的代表性等。语料库以科学地反映城市建设领域的英语用语全貌为特色,以该领域英语语言信息处理、英语语言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英语语言的学术研究、专业特色英语教育和英语语言的社会应用为主要服务目标,旨在满足具有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特色的英语教研需求。
2.2类型
专用语料库,即采集城市建设领域的英语语料样本建成的语料库。
书面语语料库,即采集的语料均为文本形式。
2.3规模
库容初步设计为千万词次,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建设领域相关专业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的需要,这样既便于操作,又可以积累经验,以利于语料库以后的扩容。
2.4结构
结构分为语料库本体(即语料库电子文本)和语料库引擎(即语料库分析程序)两部分。
2.5代表性和平衡性
为了使在语料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靠,语料库必须具有代表性。代表性对于同类语料所组成的语料库(如城市建设领域专业英语语料库)并不造成多大问题,尽量通过兼顾取样过程中语料的多样性、比例和语料量的大小来解决。平衡性与时间分布领域分布等因素相关,它指选材有足够的时间跨度,语料抽样合理,分布均匀,体裁比例适当,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城市建设领域的英语用语全貌。
2.6技术规范
语料库开发遵循国内外信息处理领域通用的语料库技术路线和流程,重视为语言学教研服务,采用机助人校的加工方式,并利用最新流行的开发语料库切分标注和文本分析等软件工具来提高加工精度,控制使用质量。涉及的相关技术概念包括多次序列、搭配和类联接、索引和索引行、正则表达式、词性赋码等。
3 城市建设领域专业英语语料库的本体开发
3.1语料采集
(1)语料来源
本语料库所收录的语料均取自“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省略)所发表的英文学术期刊论文。ASCE(The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成立于1852年,是历史最久的国家专业工程师学会,其出版的期刊被SCI、EI收录,具有较高的用语规范性和学术权威性。
(2)语料库取样及分布
为了反映城市建设领域的英语书面用语全貌,本语料库根据城市建设领域的专业细分,收录了15种ASCE学术期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城建工程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建设施工管理、工程机械、公共基础设施、建筑施工相关法律与仲裁、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材料、建筑物性能、管道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城市规划与开发、结构设计与施工等。为了保证语料具有代表性,本语料库尽量保证每一个专业分支的语料数量都在100篇以上。
为了充分反映科技文体的特点,本语料库收录了科技期刊论文的全文(包括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及附录等)作为语料,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查找。采集整个文本是很好的收集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担心原始文本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语言差异。语料库中的每个样本都是一个完整的文本,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语言研究,而且不必担心采样方案的合理性。
为了反映城市建设领域的学术热点及英语用语最新特点,本语料库所选的论文均为2006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此外,选材年限及密度的抽样是由学科的整体发展决定的。各个学科专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年代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因此本语料库综合考虑语料文本的数量而设定了不同的时间跨度。
综合来看,本语料库的语料取样兼顾了学科领域、文体特点及时间跨度等因素,语料数量比例分配合理,能够如实地反映近年来城市建设领域专业英语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趋势。
(3)语料库容量
本语料库收录了2834篇学术期刊论文,总字符数达1900万字(针对生语料进行统计,包括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
3.2语料整理清洁
(1)文档重命名
最初从ASCE网站下载的期刊论文均为Adobe PDF文档格式,且都是以英文字母加数字的方式命名(如“QAE000018”),不能直接反映出论文的标题内容。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使用文档重命名软件“PaperRenamer0.82”对PDF文档进行重命名处理。“PaperRenamer0.62”软件可以自动识别并提取PDF文档的正文标题内容(即论文标题),然后批量替换PDF文档的文件名。如果论文标题过长(超过2行),“PaperRenamer0.62”软件将无法正确识别并自动替换文件名。由于科技论文的标题大都很长,因此使用软件只能对50%左右的论文进行自动更名,其余论文需要人工选取论文标题再重命名。将重命名的PDF文档按期刊种类分别建立文件夹保存,可以利用主流的PDF文档浏览器(如PDF-XChange Viewer或Adobe Reader)对PDF文档进行检索。
(2)文档格式转换
目前主流的语料库分析软件(如Wordsmith、AntConc等)只能对纯文本格式(Plain Text)的语料进行分析。因此,为了使用专业的语料库分析软件对语料进行深度挖掘,还需要将PDF格式的语料转换为纯文本格式(文件后缀为“.txt”)。项目组选择文档格式转换软件(Ailt.PDF.to.All.Document.Converter.v5.4)将PDF文档批量转换为纯文本格式文档。
(3)文档清理
文档格式转换软件(Ailt.PDF.to.All.Document.Converter.v5.4)无法转换PDF文档中的图片、表格及公式等内容,这部分内容会在纯文本格式文档中对应生成空格、乱码等内容。另外,PDF文档保留了论文的排版格式,在进行文档格式转换时,会产生很多空格和回车,甚至会打乱上下文的顺序。此外,论文原文中的关键词、注释、页码、参考书目等部分属于论文正文的附属部分,对于语料库研究作用不大。这些原因导致文档中存在许多无效的字符,降低了文档的可读性,因此需要对纯文本格式文档的内容进行清洁整理。
为了提高文档清理的工作效率,项目组选用PowerGREP和“文本整理器软件”对文档进行批量处理。对于较为杂乱的文档,采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单独清理。清理好的纯文本格式文档成为干净的生语料,然后按期刊种类分别建立文件夹保存,可以利用Wordsmith和AntConc等软件进行分析研究。
(4)词性赋码处理
为了对语料进行词性和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深度研究,还需要对生文本语料进行词语切分和词性赋码标注。经过标注赋码的语料库数据分析更加系统精确,也便于对特殊数据信息的提取和处理。标注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语法的角度进行标注叫“语法标注”,主要是对词类(parts of speech,POS)标注。经过比选,项目组选用了比较成熟的CLAWS4词性赋码软件。CLAWS4软件是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计算机语料库研究中心研制并开发的自动词性赋码软件,它可以根据概率的原则,用计算机来进行自动化处理,曾用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词性赋码处理,是目前最权威的英语语料赋码软件之一,词性赋码准确率可高达96-97%。
课题组利用java平台下的单机版CLAWS4软件将生文本语料批量转化为词性赋码语料(Tagged Texts)。具体方法是:先根据生文本的编码格式(本语料库的生文本都是ASCIi编码格式)选择对应的编码格式,然后从CLAWS4软件的JClaws菜单中选择“Tag Text in File(s)-Horizontal Format”,再选择需要进行词性赋码标注的生文本。点击“打开”后,CLAWS4软件会自动对生文本进行词性标注,并生成后缀为“.cls”的同名词性赋码文本以区别于生文本。CLAWS4软件生成的后缀为“.cls”的文本仍然是纯文本格式,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阅读,新建文件夹另外存放。
目前常用的语料库分析软件只能识别并分析后缀为“.txt”的文本,项目组使用“文件后缀批量修改器v1.0”将“.cls”后缀文件批量修改为“.txt”后缀文件。修改后的词性赋码文本就成为“词性赋码文本语料库(Tagged Texts)”的语料部分,可以用BFSU Colligator或PatCount等软件进行类联接和句法结构等方面的分析。
4 语料库引擎——分析工具
在数据提取阶段,既有工具的软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能满足语料库的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可在同一任务中用到某一工具或几种工具的组合,因此不需自行开发工具。最基本的语料库工具如下:
4.1索引程序
城市建设领域专业英语语料库具有可索引性。索引是一种强有力的文本分析研究工具,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项目组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语料库索引软件AntConc作为语料库的索引程序,可为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有力支持。AntConc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Laurence Anthony博士开发的语料库分析软件,适用于通用格式的语料库,尤其是无标注或只进行了词性标注或其他简单标注的语料库。用户可以从Laurence Anthony博士的主页(antlab.sci.waseda.ac.jp)下载该软件并免费使用。该软件的版本还在不断更新。
AntConc可实现基本功能,包括简单索引、索引定位、文件查看、词表生成、语篇统计、带语境关键词(KWIC)索引、排序、搭配词统计、词语型式统计、主题词提取、词丛统计、联想词统计及重组、词图统计、使用通配符辅助检索、基于文件的检索以及利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复杂检索等。
4.2其他文本分析程序
目前通用的其他高效的特色文本分析软件如:搭配分析专用工具BFSU Collocator,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设计;类联接分析专用工具BFSU Colligator,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设计;文本检索工具PowerGREP,可用于语料库查询和语言特征提取;文本特征分析软件Patcount,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设计等。具体的用法可查看软件说明,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委
主办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6853
国内刊号:12-1258/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0.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雕塑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起来,其优秀的雕塑作品对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树立城市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欣赏雕塑,怀念历史,感受当代,展望未来,已经成了一些城市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雕塑也体现着各自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平庸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占据了城市空间,运用现代的金属材质,配有现代光电设备,但 效果则相反,群众为之一片否定声。城市雕塑具有公共性质,其作品只能为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否则就会带来相应的损害。
艺术都是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的,雕塑艺术也不例外。回顾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考古的实物中看到,不同时代作品的相似之处,便是传承;因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的不同之处,便是创新。雕塑艺术沿着传承和创新的创作途径走到了今天,还要走向明天,因为这是一条科学的、规律性的正确途径。那么,当代城市为什么会有平庸的雕塑作品出现呢?这是当代城市雕塑创作中的焦点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通过考古实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实在而普遍的现象,就是雕塑作品都具有形、意为内含的艺术美,都具有其欣赏性的使用价值。如与封建皇帝相关的龙形雕塑,其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意志、情感在于使天下百姓意识皇权的神圣、至尊,威严不可冒犯。历史上的雕塑作品承载着历史发展的时空、内容、情感,是历史的载体,其丰富性不容一一举例,但不表达思想情感,没有艺术性使用价值的雕塑作品是不存在的。将考古现象同当代城市雕塑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相比较,产生平庸、无用的城市雕塑的原因在于创作脱离了城市的实际需要,创作的作品起不到城市雕塑应有的作用。
城市不需要的雕塑作品,在浪费相应的公共资源,影响城市形象,影响群众的视觉以及心理感受。从雕塑发展历史,当代城市雕塑创作中的现状以及城市雕塑作品是否有社会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的角度看,城市雕塑创作只有在传承、创新中符合城市持续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信息交流以及城市雕塑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城市的时念、精神、思想、情感,才能避免平庸之作,创作出具有城市雕塑特殊使用价值的优秀作品。
1.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需要雕塑,雕塑在城市发展中得到了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科技论文,传承。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变化、地理形状复杂,城市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风雨的洗礼中,形成各自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建筑及其布局。城市整体形象雕塑或是散落在城中的局部雕塑,都应该是具有城市个性特征的精神、理念、思想、情感、意志及生活的体现,并从这些方面推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广州的五羊雕塑,在意识领域永远引领城市稻谷丰登、丰衣足食。深圳的拓荒牛雕塑,表现了城市发展的时代精神和奋斗理念、信念,是深圳建设奇迹的精神体现。这种城市发展的建设精神信念,是城市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现在是,将来也是,因为理想社会是富有活力的,没有活力就无法发展。朝鲜平壤市的千里马雕塑,不只引领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在向前发展。可见,好的城市雕塑应具有推动城市发展的永恒性特点。科技论文,传承。
2.城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城市群众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享受城市物质、文化生活的主体。科技论文,传承。城市雕塑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以及思想、意志、情感,让群众在欣赏城市雕塑的过程中精神愉悦,受到教育,受到精神鼓舞,使城市群众在发展城市的生活、工作中,为城市的整体建设贡献力量。城市的综合发展,不仅使群众有了精神愉悦的生活环境,同时提高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陕西咸阳中华广场中的秦始皇雕像,西安的“丝绸群雕”等,让群众感受到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文化的深远以及现代雕塑的精湛技术。西安大雁塔景区的关中群众生活群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反映了八百里秦川的群众生活特点(如图1),外地旅游者无不为之完美、风趣而惊奇,喜悦;本地群众则为自己生活中的情景以雕塑形式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富有情趣而喜悦。这种反映生活情趣的雕塑带给人以喜悦、幸福感,同时从雕塑的角度对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以新材质,现代科技手段,表现现代精神,展望未来的雕塑作品。这类作品给群众以现代科技、时代精神同雕塑艺术结合的思想感受,同时启迪人们奔向未来的意志。城市要繁荣、要发展,群众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在思想方面也需要有所启示,以便在精神方面同城市的进步保持一致。
图1大雁塔广场《母子挑水》雕像
The statue named 《the mother and the son carrying the water together》of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Square
3. 城市文化艺术信息交流的需要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使城市的文化艺术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需要文化艺术信息交流,文化艺术信息交流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精神、物质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的发展。雕塑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及信息传递功能,在城市文化艺术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一原因,雕塑成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城市发展中才出现了雕塑创作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城市雕塑的信息交流中,首先是雕塑本身主题、题材、思想、情感的传递;其次是雕塑标志性特征的相关信息传递,即通过雕塑而涉及到城市相关的历史、人文、自然、社会信息。再次是在城市社会的各种活动中,雕塑信息所产生的功能性效应。生活中,雷锋雕像会给人以“做好事不留名”的温馨感,使人在语言、行动方面表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科技论文,传承。还有前面提到的五羊雕塑、拓荒牛雕塑(如图2),兰州的黄河母亲雕塑以及国外城市的自由女神、千里马、海的女儿等,都在传递着城市以及国家、民族的相关信息。
图2深圳“拓荒牛”雕塑
The statuenamed《the bull》of Shenzhen city
4.城市雕塑自身发展的需要
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功能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并将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发展。当代城市雕塑正是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促进城市建设中得到发展的。这说明雕塑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同时说明城市雕塑的产生、发展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艺术根源。城市雕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产生的必要性是由各种社会条件决定的,从这个角度讲,城市雕塑创作本身就具有目的性,任务性及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因此,城市雕塑本身也需要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发展。社会、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性因素决定了城市雕塑文化艺术的特点。当前是一个知识、科技、艺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众多的艺术流派、创作风格,使艺术创作领域呈现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现状。科技论文,传承。科技论文,传承。城市雕塑因各城市的创作因素不同,而呈现出整体性的主题、题材广泛,思想情感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的景象。现代高科技手段,新材质的运用,对城市雕塑作品的文化艺术效果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雕塑与城市景观紧密结合,对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物质、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总之,现代城市雕塑表现的思想性、艺术性、科技性、前瞻性水准在不断提高,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城市雕塑发展的现状、趋向性,使城市雕塑不断向更高水准发展,城市雕塑在创作中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无疑是创作优秀城市雕塑作品的重要因素。
结语
城市雕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当代城市雕塑创作根据城市发展,群众生活,信息交流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途径,进行有效的传承、创新,就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为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抚顺市雷锋雕塑——雷锋公园雕塑tieba.baidu.com/f?kz=291109110
[2]秦岁明,王荣,郭霖蓉──现代户外广告设计创意的多维化途径[EBOL]包装工程,2010,7 baidu.com/s?wd=http%3A%2F%2Fp-pack.cn%2Flunwen%2FBZGC201014-26.html[3]深圳市《拓荒牛》雕塑hi.baidu.com/%B4%B4%D4%EC%BF%EC%C0%D6%D3%EB%C4%FA%CD%AC%D4%DA/blog/item/6398e9036c60f282d43f7cf1.html
[4]李勇.世界雕塑史话[J].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12
[5]汝信.中国雕塑艺术史[J].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11;333,334
[6]胥建国.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
[7]范海鹏.留住你,永恒的时空——诉说三维雕塑世界[J].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
[8]王少军.认识雕塑[J].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1
[9]王其钧.中国古代雕塑精品读解[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4
[10]许正龙.雕塑构造[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
[11]蔺宝钢,陈雪华.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型与制作[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
[12]美国自由女神雕像baike.baidu.com/view/7678.htm
[13]朝鲜千里马纪念碑baike.baidu.com/view/987363.htm
[1]李慧琼.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
[2]邓月秀.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
[3]朱玉红,郭小叶.浅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4]徐建梅.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4,(6).
[5]蒋方兵.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6,(1).
[6]赵月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9).
[7]吴玉峰,张华峰,王文辉.浅析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8].科技信息,2009(17).
[9]王向阳.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8(51).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曹旭红.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有关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2(07)
[2]王铭,陈金链.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05)
[3]张晓伟.浅析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3(08)
[4]王向阳.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
[5]尉翠兰,汪河山,陈伟.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技术[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06)
[6]韦灵美.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7)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韩娣静.分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252.
[2]李伟,郭鹏,汪颍涛.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如何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J].科技信息,2010,30:733.
[3]任杰.探析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14,27:319.
[4]李广,尚二永.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及公路工程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4.
[5]张守梅,隗元喜,石广森.浅析现代公路建设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8):131-132.
6]陈飞.刍议通过强化试验检测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02:128.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确保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城市给排水、燃气、热力、强电、弱电等地下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经络”,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地保障,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地下管线一旦损坏,就会危及城市的“生命”。论文格式。
随着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例也时常发生,如:县文化广场在开发建设中几次挖断给水管,造成停水;白岩公园南路在挖路基与排水沟时把国防光缆挖断,造成百万元的损失;兴田路改建项目在K0+660处设一临时排水沟,开挖时碰到东南网的光缆,造成大面积电视失去信号,经过一天的抢修才恢复电视信号等等。因此,搞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地下管线档案是地下管线工程的重要组成,它真实反映了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是铺设新的管线、改造旧的管线的依据,是保护好城市地下管线、避免挖断管线事故、保障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是城市防灾、抗灾、应付突发事件的基础资料。 为了减少、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搞好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已势在必行。
1.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重视不够
1).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地下管线档案收集不全,建设、施工单位“重建设、轻档案” 的现象就更加突出。2).由于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造成了地下管线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向城建档案馆报送地下管线档案。3).地下管线档案的利用意识淡薄。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时,很少到城建档案馆查找地下管线现状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1.2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尚未步入法制化轨道
目前,城建档案的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城市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一些省、市也先后制定“管理办法”,为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由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混乱局面由来已久,许多地方、部门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依法管理档案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大打折扣。
1.3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没有真正纳入城市建设集中统一管理
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失控的首要原因,就是没有将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真正纳入城市建设集中统一规划管理的轨道上来,实行工程招投标制的项目不多,且大多数没有签订《建设工程档案建档及报送服务合同书》,使城建档案馆不能获得管线工程项目开、竣工时间、工程进度等信息,从而无法对管线工程的档案工作进行跟踪指导管理。有的建设单位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管线工程未办理规划、施工许可证就进行施工,经常见一些道路被“开肠破肚”,挖了填,填了挖,又没有及时形成有关的档案材料。既影响市容整洁,又增加了城市安全的隐患。
1.4地下管线档案保管分散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就我县的城建档案馆来看,所收集到的地下管线档案主要是本系统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而强电、弱电等部门所形成的管线档案则基本上都由自己管理,档案多头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部门利益,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各自为政,这种分散保管不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遇事无档可查。
1.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首先是城市城建档案部门办公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提供高效的服务;其次是管理资金不足与专业性人才紧缺;再次动态管理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
2.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强化城建档案管理意识
搞好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要解决认识问题,要在宣传上狠下功夫,大力宣传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各个部门自觉采取行动,重视和支持城建档案工作。
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编制和报送的质量意识,城建档案部门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应介入,全程跟踪档案资料的中间检查、初验、验收过程,特别关注资料编制和报送的质量情况。主要看所编制的档案资料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和可靠。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的利用意识,做好地下管线档案鉴定、编研工作。归档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
2.2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治档力度
由于当前地方法规不尽完善,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法规体系,因此出现了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局面。鉴于此,我县应根据部、省管理办法精神制定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建设单位也应制定相应的地下管线管理制度、措施。使地下管线档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设、施工单位也能做到职责明确,奖罚有据,从而保障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迈入法制化轨道。论文格式。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依法治档、依法兴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为实现地下管线档案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创造条件。
2.3强化管理,理顺档案接收渠道
在城市建设中规划管理是龙头,要彻底改变管线档案管理不善的局面,首先就要从规划管理做起。根据《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城建档案馆可以在建设单位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时与建设单位签订管线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明确建设单位档案编报责任及违约责任,为工程竣工后能接收到齐全、完整的地下管线档案提供了保障。《城市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之规定,管线工程竣工验收须有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参加。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介入验收阶段的工作,审查管线档案是否符合验收要求并及时提出整改、完善意见,建设单位在验收前必须向城建档案馆提供齐全、完整的档案材料,方可组织验收。涉及地下管网的各行业、各部门要加大档案资料交换和集中管理力度,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把城建档案馆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数据库和地下管线工程的查询平台,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
2.4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加强动态管理。
地下管线普查普测,是一个城市为解决地下管线资源现状问题开展的地下管线情况调查、管线探测、管线综合图编绘和资料汇集工作,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唯一手段。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城市在发展,管线必然要延伸,有的管线将被改造或废弃,要加强动态管理,及时编制和报送完整、准确的竣工档案。由于管线普查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它不可能一劳永逸。
2.5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管线档案数量随之增加,传统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实际需要,要实现地下管线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就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方便、快捷的途径——建立地下管线档案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论文格式。
[前言]园林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与结合现代西洋艺术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否采用生态宜居园林绿化植物物种。在进行科学的富有辽宁地域特点的设计和精心施工的基础上获得理想的生态宜居园林效果,是我们从事园林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由于辽宁省处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园林植物的种类、特性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加之满汉文化的差异和设计理念的不同,不同城市的园林建设水平不尽相同。辽宁省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常年平均温度偏低,气候半干旱、干旱及寒冷是其基本特征,适用于辽宁省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相对偏少,同南方地区及黄河流域相比,缺乏植物物种资源优势。论文大全。根据多年的实践,分析了辽宁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要符合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一、城市园林建设难以解决的问题;
1、园林植物种类不多,缺乏城市园林建设物种资源 ,植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从植物分布规律的角度看,北方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这与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海拔有关。长白山植物区系有高等植物1千余种,但是能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5百余种,缺乏适宜的常绿植物,大多数种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很难人工栽培成苗木。低纬度的园林植物在辽宁省栽培都很难适应寒冷的冬季,也适应不了春季较长时间的干旱,引种成功的很少,即便能够成活,通常也改变了原有的生长特性。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少,构成的园林景观显得色彩单调,宏观效果难以达到城市园林设计的高层次需求。以往规划设计理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景观大同小异内涵不丰富,缺少大型绿地建设。沈阳作为一座中心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城市园林工程。虽然受城市建设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沈阳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正在突破“改造发展型”旧模式。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及施工正摆脱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的状况已经成为过去;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已经达到城市总面积的60%以上,沈阳市城市的环境质量率先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标准,即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当然规划与设计功不可末。
2、苗木培植质量难以保障
苗木规格主要体现在胸径、枝下高、株高、冠幅、分枝数、土球直径、苗龄(树龄)等几个特定指标上。因此,各工程使用的苗木规格不尽相同,绿化效果亦有很大差别。合理的苗木规格在施工结束后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选用的苗木规格较小,成活率虽然高,但短时期内显现不出突出的绿化效果。国家重点投资的绿化项目或住宅小区绿化项目,使用的苗木规格较大,绿化效果显著,但养护管理跟不上则死亡率较高,不得不大量补植,剩余树木生长势弱,易感染病虫害,达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造成了资金和园林资源的浪费。近几年来,大树移栽这种高难的特殊种植技术,过去用于名木古树或具有一定价值的园林大树因城市道路拓宽、绿地重新规划的保护性移栽,随着如今在初始的绿化工程建设中就使用十几厘米的大树。树龄大其发生新根的能力较弱,新根系不易形成,吸收功能减弱,蒸腾大于吸收,树木体内水分易失衡,成活率降低, 随着园林科技的进步,在重点绿化工程还是可以应用大树移栽技术的。论文大全。但是采用在林区采挖的方法获得大树是不可取的。根据经验交流移植树木的直径控制十厘米以下还是可行的。沈阳市园林绿化大树移栽现象十分普遍,移植树木的直径达十几厘米,随着园林科技的发展,养护水平的提高,移植树木的直径的增加, 短时期内显现出明显的绿化效果。2009年5月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沈阳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大树科学移栽,精心养护是主要因素。近几年试点栽种的大乔木类的法桐、国槐、白蜡、千头椿、速生柳、垂柳、金丝柳、镘头柳、栾树、五角枫、速生杨、107杨、毛白杨、刺槐、香花槐、红花槐、江南槐、榆树、合欢、龙爪槐、黄金槐、柏树、梧桐、复叶棫、龙柳龙桑、火炬、臭椿、桑树、山楂、山桃、山杏、李子、泡桐、紫穗槐、七叶树、红叶椿、云杉、雪松、白皮松、樟子松、油松等品种经过十几年筛选已经选中一批适合沈阳地区的树种。沈阳市园林苗圃的数量较少,苗木生产储备不足,每到园林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施工单位到处购苗,导致苗源较杂,良莠不齐,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有些苗木的适应性不强,降低了成活率;尤其要注意的是病虫害检疫失控,检疫的覆盖面减少,针对性检疫力度不够,致使病虫害蔓延流行。建立长期苗木生产及供给基地势在必行。
3、种植条件与养护质量
城市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是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回填土壤,固体建筑垃圾充斥其中,比森林植被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城区内新建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 固体建筑垃圾被当作回填土壤回填在建筑物周围,深度达数米,根本没有园林植物生存的条件, 施工单位不得已只得换土,但是只能换表层土壤,不解决根本问题。多数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规范,种植坑穴尺寸不足,不换土及基本不施底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舒展开,窝根现象普遍存在,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常年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不细致,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对感病株与发病枝没有进行及时清除,既影响了绿化效果,又形成了新的病菌传染源。
二、城市园林建设问题解决的办法
立足本地乡土资源,积极慎重引进域外种,促进园林植物多样性;沈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决定了园林植物资源相对缺乏的客观事实,我们应遵循植物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选择园林植物的种类,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为景观设计提供物质基础。立足本地乡土资源选择园林植物。论文大全。积极慎重引进域外种源,科学利用外地资源。引种是丰富当地植物种类最直接的途径和手段。沈阳市引种首先要考虑寒冷、干旱这两个生态因素;其次,应采取逐步有效的人工驯化措施。从距引种地最近的种源区选择引进苗木,或采取逐步迁移引种的方法,或适当采用防寒措施,以提高引进材料的抗寒性和适应性。例如,银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沈阳以北不宜栽培,要将其避开风口、种植在建筑物南侧即可安全越冬;科学分析引进苗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采取的措施得当,有些黄河流域植物还是可以在沈阳落户的。规划设计理念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资源虽然有限,但设计空间布局、景物搭配、构图造型、视觉效果等还是千百万化的,即用不同的材料,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人工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设计人员应善于发掘沈阳的地域特色,提高设计水平,多出精品,丰富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体来说可以列植、群植、孤植,空间结构要合理利用,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自然群落的视觉。
统一苗木规格,控制来源,严格检疫;苗木规格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效果,达不到或超过标准的苗木应禁止用于园林绿化。尤其是乔木树种更应作出硬性规定,超大径级的大树移栽严格控制,以免浪费资源。笔者认为,大树定植时的胸高直径以5~8cm为宜,一般不能超过10 cm。这样规格定植的材料新根发生较快,缓苗时间短,缓苗后长势强劲。严格控制苗木来源,确实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木,则应从生态条件相近的产地调运,凡是调运的苗木均应进行现场检疫,发现病虫害时不能调运,带病虫害的苗木则应就地销毁。
规范种植,精心管护;“三分栽、七分管”,要按技术规范进行种植施工,植苗穴必须符合规格,要精心栽植,不得窝根;若土壤中有较多的建筑垃圾,则必须进行客土;若栽植的材料对立地条件要求苛刻,喜水肥,或土壤十分瘠薄,则应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作基肥;无论栽植的是大树还是小苗,都必须浇足水,如果天旱少雨,则应经常化反复浇水,以确保成活。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管护工作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旱天的补水,持续干旱应加大补水量和补水次数,二是病虫害的防治,应加强防控,特别是检疫的对象,一但发现应即刻就地销毁,防止其蔓延。此外,要及时清除园林的枯枝及病死株。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的范围也在加大。必须做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绿地的面积应服从规划设计。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在城市的主干道建设街路枢纽绿地广场,少建设硬铺装广场,合理布局公园,以方便人们休闲游玩,在大型公园里,建设一定面积的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森林景观,将森林的气息和元素融入城市。在城市的近郊应建立环城绿色屏障,沈阳市已经建成的环城绿化带及西北部地区以l28公里长、l公里宽的康平县辽蒙边界防护林阻沙带为主体,延伸至法库、新民以及辽中县的沈阜、沈锦边界,建设了300公里长的沈北第一道生态屏障。
[结术语]我们要用持续发展全新的理念,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城市。城市园林虽然只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但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物质也代替不了的,城市园林事业同样要跟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好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城市;必须解决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园林管理方法,将沈阳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把沈阳融入浩瀚的大森林之中,真正实现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化条例》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