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田水利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田水利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田水利论文

篇(1)

灌溉的保证就是在灌溉的时候,能用充分的保证农田的用水,其计算的公式为灌溉用水满足的数值与总年树相除,用符号“P”表示,当P大于或等于80%的时候,说明这个区域的灌溉率是合格的,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基本的数值,在不同的农田里,还应当要考虑水源的状况和所种植的农产品,在水资源不足和农作物是以干旱的作物为主要的地区,这个数值可以考虑在50%到80%之间,在水源充足和以水稻、小麦等水源需求量大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则应该把数值考虑在70%到95%之间。

2.农田的抗旱

农田的抗旱是直接反映了农田灌溉的设计,也是农田灌溉水利设计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因为农产品的得天独厚性,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发生旱情或者是多天无雨等情况,农田也是面临着绝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灌溉设施要能满足到基本连续80天的灌溉期限,这个也应当因地制宜,因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当地农作物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二、农田灌溉取水

农田灌溉的核心就是水,这夜市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意义所在,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决定取水方式的设计。一般来说分为两种:其中一个是自取流水的灌溉设计,就是通过农田分布的情况,就近取得农田周围的水资源,通过简单的引流,使得水为灌溉所用;还有一个就是提水取水的灌溉,这个就是针对农田周围没有水资源,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引流或者是提水来灌溉。水利工程的设计主要就是针对这两种取水的方式。

1.自流取水灌溉

如果农田的周围有河流的话,则可以将河流作为主要的水源,而为了保证灌溉水位的高度,则在设计的 时候要选用河流上游等较高水位的地点,引水的地点也非常的关键,因为这不仅决定了水流的长度和水干渠道的建设,这需要考虑到建设的成本,如果水流设计的不合理,增加的水流量和建筑设施的等增加会造成负担,而且当水流长的时候,遇到的截流、断流和遇到建筑物的阻挡等因素也会随之增加。

(一)无坝取水

在设计无堤坝取水的时候,可以考虑实际的情况,要分为建设闸门和不建设闸门两种,但是如果不建设闸门的时候,当遇到洪水等天文灾害时候,不能及时的控制水的流量,会导致一下子的冲击力将渠道冲毁和农田会受到洪水的淹没,所以在设计时候,尽量要考虑到可能发生未知因素,及早的将灾难排除,通过设计渠道的角度,保证取水的水流平稳而量充足,还必须要减轻对引水口的冲蚀,不然引水口的坍塌,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

(二)有坝取水

如果农田的所在地区是一个靠近水源的,旁边有河流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可能因为地质或者是其他地理位置等原因无法满足自流水灌溉时,应该在河道上面设计修建低坝或者是闸,提高水位,引导水流灌溉,这种虽然建筑成本会有所提高,但是不用建立饮水渠道,可以减少了建造的成本,这种设计的水量会更加有保证,也免去了渠道日常维护等工作量。

三、灌溉渠设计原则

1.总布局规划

在对灌溉渠道进行规划的时候,要把土地、水源、路径等综合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用水的部门是否需要这条渠道的用水,如果有工业用水,那应当注意是否会污染到水资源,还有考虑到水是否是农民的生活用水、牲畜用水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全面的兼顾,要做到科学管理,容易管理,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是否可以扩大灌溉的面积,在保证人、水、农作物三者安全用水、充足用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来实践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所以规划布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充分的利用地形条件

在设计灌溉渠道的时候,其应当布置在高处,灌溉设计系统应该是采取总分的结构,每个排灌的系统要各自作业,因为考虑到部分地形是高地或者是不平的坑坑洼洼的地形,必须要采取单独处理,不能因小失大,在布局的考虑上也要讲究美观,尽量的不要太多占用民房和使得水渠经过民房,因为将民房长期置在水流的周围,容易使得泥土松动,容易造成危险,这些都应该是水渠设计时,应当考虑的重点。

(二)安全为主

在渠道的设计时,要研究其渠道附近的地质地貌,如果是一些软土地质或者是土地密度不够的岩土,应当尽量避免深挖,虽然靠近河流等水源充足的地方比较有利于引水灌溉,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会被水冲毁,或者是侵蚀,所以在靠近水源的设计应当是要注意渠道的用料,一版在地质条件好的地层,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岩石层断裂,透水性强的情况发生,再者,沿渠应当要有合理的泄洪排水功能,如设置闸口等等。

(三)综合利用

在灌溉渠道的应用中,同时也要考虑一水多用的原则,在水资源充足情况下,要结合水、电、人文环境等等的因素,考虑水库、水塘、水渠并用,充分利用水渠的资源性,由点带面的通过一水扩散,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有些地区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井水、河水相结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的原则,来设计农田灌溉的系统。

2.分布局规划

分布局的规划要确定好地势地貌,依据各个地区的地址特色,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以偏概全,要量身设计好支渠道的灌溉系统。

(一)平原类型的灌溉区域

在平原地区,多数的地形是由于河流的冲击而形成的,这样的地形优势是开阔,而且耕种地比较集中,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地理的条件和洪水、洪涝、干旱、水渍、碱等灾情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布的规划。

(二)中原类型的灌溉区域

这种地形的地表水比较丰富,而且排水的条件比较好,可以采取分排灌溉的方式,对灌溉的渠道要进行冲洗和日常维护,防止土壤生盐和排水堵塞等情况的发生。这是由于我国地质地貌的特殊性,所以在设计分渠道的时候更应该要考虑到多种的可能性,多考虑是否能不能有一水多用、少水多用的情况,认真做到量身定做,合理安排。

篇(2)

1.2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岁修、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兴建。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治碱、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2.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篇(3)

普定县渠道灌溉主要集中在化处片区,而灌区的水源工程通过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处理,但是,输水干渠却是由粗糙土和石渠构成,时间过久,导致很多干渠不能正常使用。而灌区内的田间渠道配套率则更低了,串灌和漫灌现象十分严重。水利工程虽然能够得到供水的保障,却不能实现渠系的配套,使蓄水工程不能真正发挥出灌溉的作用,导致水库弃水严重,田间却无水灌溉现象的发生,甚至渠道前段田土被淹,后段田土则受旱。

1.2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低,使灌溉成本增加

本项目现有提灌工程设施主要分布在坪上片区,该片区现有提水泵站:对门1#、2#、毛栗1#、毛栗2#均建于普定水库的库区,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为水库移民安置项目修建,因运行时间过久,管理不到位,其中对门1#、2#、毛栗2#提灌站已经完全报废,已经不能运行,现仅可见原泵站的泵房及管道镇支墩的基础。毛栗1#提水站勉强能运行,但提灌工程设施老化,机组出力低,灌溉成本较高。

1.3田间灌溉方式落后,水量浪费大

现有水源设施布局基本形成网络,但灌溉措施不配套,衬砌灌溉措施总长度还不到一半。带病运行的水利工程多,用水户观念陈旧,“福利水”思想严重,使水费征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1.4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配套设施成为摆设

现灌溉区内,根据相关部门规划种植烤烟,工程实施完工以后,因后期管理不到位,灌溉区内一些土地未按规划种植烤烟,导致配套实施成为摆设,或者因建筑物修建影响农民耕种而遭到人为损坏,而使项目建设未达到预计目标。

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

2.1政策的保障

加强水利改革发展,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区域一定要有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普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水利改革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门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规划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政策的保障是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

2.2水源的保障

只有水源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才适合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设施的兴建,才能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真正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的利用,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灌溉有机结合,将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真正落实,为农业发展和国家节省大量资金。以普定县为例,2013年项目区灌面分布在化处镇、坪上乡及城关镇,灌区内主要水源为普定水库(已成大二型水库)、窄口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青山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后寨河泉水水量较大,水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要求。

2.3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要建立健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每年土地转让金要拨出一部分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对农田水利资金的渠道进行开拓,要实现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将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的财政支出重点内容。加大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也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民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篇(4)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在分析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之前,必须清楚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改革才能有方向,有针对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的主要现状就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灌溉系统不够完善。灌溉是农田水利的核心内容,灌溉系统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的整体效果,或者可以认为,只有实现了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才算完成了使命;其次,灌溉水源不足。农田水利解决的就是农业生产中水的问题,而水源是整个问题的源头,没有水源,设施再完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中,充分考虑水源问题;再次,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造价偏高,过多的投入会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

2、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新的世纪,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说,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但是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使得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开始降低,而随着人口增多而不断增加的人类的需求也在向农业生产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背景,农田水利作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项目,自然需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做出改革,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农田水利的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改革是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途径。科技进入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自然应该走进农业,为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进行改革,更多依靠新技术。农田水利改革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利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破坏性,如果不进行改革,会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农田水利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二、农田水利改革的措施具体来说,农田水利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组建专业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对于农田水利改革而言,人才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农田水利的建设才能更科学,改革才能更有价值。农田水利虽然不是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人才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改革策略,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为此,可以对现有的农田水利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充实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也可以在高等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这些人才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农田水利改革的人才队伍中。

篇(5)

2提高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如上所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我们结合调查数据,并与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对农田水利灌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从加强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

2.1加快推进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工作

目前我国现用或者现存的的水利设施很大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是处于病状危态的。而这些问题设施并不都是只能废弃的,其中大部分经过专业维修改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我们经过咨询相关的水利建设方面的专家得知,对问题设施进行改建所花费的成本相较于重建时要少得多的,因此对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存在的问题设施进行维修改建将是改善目前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考虑在大片农田中,进行喷灌设施的维修和更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工作。另外,还可以对特殊农田水利灌区的问题设施进行全面整合,与水利方面专家共同解决。

2.2政府部门应增加投入

上面已经提到,目前我国水利设施的建设大多由政府承担,靠农民自己搞水利建设可操作性不强。我们分析调查结果之后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形成了多种投资模式,但以中央财政与县级政府投资为主,省财政、农民投资与民营投资偏低。其中中央财政占31%,市县乡财政占28%,农民自筹占19%、省财政占16%、民营投资低只占5%。由此表明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过大的投资压力将降低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投资增长空间小。因此,加大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灌区的投入是有效途径。

2.3强化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篇(6)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篇(7)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民和县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当地及相关卫生部门的检测数据显示,县域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存在问题,水中氟、砷等化学元素偏高,有些区域对污水处理不够,汞、铅含量超标,农土壤污染越来越重,排放的灌溉水甚至带有着色。针对此类情况,民乐县水务局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对人畜饮用水水质进行不定期检测,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力度。

1.2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一直存在

民乐县发展了一批喷灌、滴管及微灌等新技术,但由于技术应用及普及程度不够,大部分地区仍保存原有漫灌、浇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对现代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1.3政府重视不够,农民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困难,大规模、全面化的水利建设只能靠向上级伸手来实现,加之,当地农民对耕地的有效管理意识差,对农田水利作用不了解,造成农田管理不当,农作物减产、少产现象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得不到长足发展。

2民乐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解决措施及办法

2.1县级领导应加强引导监督,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土地有效利用率在减退,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壮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年龄大的留在家里种地,对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技术严重滞后,农业产量和技术转换达不到预期新要求。水务系统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科学研判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作为最大责任,对水利建设投入大量精力,争取国家对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2.2加强农田水利立法

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迫切需要以立法形式明确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涉农部门协商机制,国家应出台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指导各级政府依托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动农田水利科学建设,尽快改变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确立农田水利工作方针,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责任到位制,建立农田水利长效管护平台,将农田水利工作逐渐纳入法治化道路。

2.3规范管理,加强沟通引导

水利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大项目争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水资源管理。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办,深入群众,让老百姓相信政府,使经济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篇(9)

2全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新特点

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讷河市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2.1相关部门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各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各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日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无法取代的、重要的作用。各地相关部门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政策,给各县、乡、镇给予了政策与资金上的有力支持,使得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农作物的丰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2各方面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广纳社会各界资金,鼓励一些企业家参与建设,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秉承谁主建、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各地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

2.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在省市相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特点,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建设了既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又可以解决旱季水源,更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及家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饮水质量与生活质量,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顺乎民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4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市委、水利部门及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了人们建设家乡、人人有责的参与热情。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群众投工投劳,水利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与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3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讷河市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影响全市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水灾、冷冻、冰雹。无论发生哪种气象灾害,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当干旱、水灾发生时,干旱会造成土壤缺少水分、空气干燥,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另一方面,当干旱发生时,还会威胁家畜正常饮水,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干旱灾害发生时,也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当水灾、洪涝灾害发生时,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的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干旱、水涝造成的危害,避免了因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灌区配套工程设施逐步完善,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也有效解决了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提高了各乡镇抵御自然灾害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保障了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安全,巩固了粮食主产区的地位,稳固了农民增收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4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意义

4.1近年来,随着人类的过度开发、开采,只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全球气温不断变暖,降雨极为不均衡,各地频发干旱、洪涝等灾害,严重影响各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10)

要使的水利工程建设各方面都能够规划合理,施工质量保证、管理有序,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自上而下,加强各部门的监管,才能真正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第一,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各部门各政府之间也协调好关系,合理的规划水利施工的布局,完善施工程序,尽量保证万无一失。第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不仅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督,规范施工者的行为,更要对他们的施工效果进行奖惩,在工程竣工后也应当及时的进行验收,提高工程质量,并根据验收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奖惩措施。

1.2加强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第一个重点应当放在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合格的水利工程才能真正的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施工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单方面的只注意施工的设计问题是不可以的,现有的工程最需要的是合理的管理和维护。

1.2.1经费管理

经费的管理和维护可以说是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不论施什么样的工,无论施工难易,都不要过于压制经费的开支,也不要过于挥霍经费。应当根据国家标准和当地的养护要求,根据农田的面积以及施工的难易程度进行准确的经费计算。

1.2.2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安全的保障任何工程的实施都毫无意义。水利施工是相对比较大的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内容,在减少自然灾害破坏的基础上减少人为破坏。

1.2.3设施管理

设施需要分配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于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施工,应当对施工前所准备的施工设施加以检测和保护,并将其分类规整,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应当有专门的监管人员,确保施工的安全。2.2.4资料管理内部资料都是相当重要的文件,包含了整个工程的细节,如果不慎透漏出去将有可能产生施工漏洞。有关工程的各项规定及要求的资料也应当妥善保管,一些施工记录和相应的施工图纸更是重要的档案,也应立项建档。

1.3注重技术的推广和人才的培养

水利工程的实施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涵养。农田水利施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项目,它的长期性要求建设者必须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决不可鼠目寸光,应当秉着“派出去,引进来”的宗旨;对人才积极进行挖掘;搞好水利施工工程的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搞好技术的推广和人才的培养,真正的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使已有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施工人员也可以采用相应的短期培训,让农田水利建设真正的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与农业发展相协调。

篇(11)

2.针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施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

传统型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材料的滞后性是比较强的。现阶段我国市场当中流通的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材料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是较为辽阔的,地形复杂程度也会显得比较高,所以在各个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其实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传统型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材料,与此同时也难以在功能层面上形成比较好的效果,所以也是会在防洪防涝以及渗漏等领域当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最终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想要将各项性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自然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预制板生产加工领域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混凝土预制板生产制造工作,经常是会将混凝土的保养以及养护工作遗忘掉的。或者是在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在施工工人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之下引发一定的材料受损问题,从而也就会使得材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难以将应有的效果发挥出来。其次就是在预制板生产制造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假如说难以对生产技术措施以及生产材料做出保证的话,那么想要对预制板的厚度均匀性以及质量做出保证,其实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预制板生产制造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唯一选择标准就是价格,通常都是会在对价格较为低下的材料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开展混凝土预制板生产工作,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会使用塑料板作为顶替性材料。因为这种类型的板材并不会向混凝土一样具备一定的刚性,质量较为低下,所以也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这样的问题,从而也就会从直接的层面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性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农田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解决措施

U型槽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因为混凝土U型槽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内外壁光滑程度都比较高,水流通过自然会显得较为容易,因此也就可以使得管道堵塞问题出现的几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只需要对混凝土的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也就就二可以将塌陷问题出现的几率控制在既定的范围之内。

4.结语

总而言之,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项目在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地区的分布范围是较为广泛的,U型槽技术措施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得到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与此同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的效果也得到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领域中相关人士的认可,这一项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单单可以让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可以对施工相关工作的进度形成有效的控制,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之外,也是可以展现出来一定的防渗效果,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在某些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占用量形成有效的控制,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景观性效果。

作者:丁欢鹏 单位:塔城地区托里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