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两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两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两会论文

篇(1)

一、前言

嘹亮的国歌声中,2010年全国两会相继胜利闭幕。此时,已是3月中旬,距离春分时令也只有几天的时间,这意味着一年之中已经过去了将近1/4的时光。切实贯彻两会精神,扎实做好两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就显得尤为紧迫。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2009年12月对全国16个城市2000位公众的调查显示,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住房与物业问题,其关注度高达75.3%。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却使得“住”这个最基本的需求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去年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遗留了不少问题。本次两会中,房地产行业受到广泛关注,而本文就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将走向何方,房地产能否长期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具有相关产业链较长的特点,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业发展的措施,而房地产业的率先复苏对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房地产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接近20%,占GDP的比重接近10%,个别地区这一比例更高,有些城市甚至把房地产当做地方政府的经济命脉。房地产能否长期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呢?笔者认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多地少是我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一项重要课题。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长期而言,对粮食安全仍不可掉以轻心。也正是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确定了不可突破的18亿亩耕地红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对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耕地红线的维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粮食安全又不可忽视的情况下,将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显然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不顾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而普遍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无异于饮鸩止渴、贻害子孙。同时,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剧了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房地产业由于具有投资规模大、拉动GDP速度快、带来的经济利益多、彰显政绩效果明显等优势而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特征相吻合,从而不仅成为地方政府确定当地支柱产业时的首选,而且又反过来成为刺激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在催生房地产市场短期畸形繁荣的同时,为这一产业和地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埋下不稳定的隐患。

二、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住房供给将有所增加。

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增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其开工建设的套(户)数要比2009年增加三分之一,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第三,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开发土地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逐步回升,1—11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5.8%。2009年开发商盈利丰厚,资金宽裕,新建商品房供给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第二,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金融危机中出台的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使一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在2009年得以释放;2009年末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促使一部分潜在需求进人“抢购”行列,购买力被提前预支;高起的房价,超过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加之年末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有实际需求者将会暂时选择观望。2009年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表明了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政策调整加大了炒房成本,炒房投机行为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二手房市场受到营业税调整的影响,销售平淡。2010年年初,住房需求将有所减少,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

第三,住房价格将由高位盘整转向回落。

篇(2)

2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准备工作。测绘工程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明确测绘的具置,掌握地理环境因素,观测天气因素,筹划施工材料和装备,制定明确的测绘目标与方案,检测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检查和监督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从而保障测绘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企业要保障测绘工作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符合安全标准。测绘工作进行前,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条例与合理的系统控制与检测方案,保障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可以被应用于测绘工作之中,让工作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从而完美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保障测绘工作质量符合标准,运行环节合理有效。2.2增加工作人员的观念意识。测绘工作在对质量工作人员和系统控制人员选择的过程中,要保障工作人员可以具备高水平的测绘工作能力,具备专业的设备使用知识,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保障在测绘工作正式进行之前,可以对测绘设备进行有效的检修校对,保障对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保障测绘工作不会因为设备故障而不能正常进行。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让其在测绘培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经验,可以对测绘系统和测绘地点有明确的了解,可以有效的检测信息,收集测绘数据,绘制测绘图像,从而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还应不断调整系统管理制度,保障测绘管理和系统调控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保障测绘工程体系的健全性,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提升。2.3增加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从而保障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调控可以有具体的依据。测绘工程需要一定的体系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而对测绘质量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工程中质量检验、质量审核、质量调控、质量使用成本、保障质量的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对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了解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从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测绘工程合理有效的进行,对各种突发状况和不完善的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及时解决测绘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困难。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控,并积极借鉴先进的测绘工程管理方式,促进测绘工程的有效进行。2.4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我国要想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对测绘工程进行强有力的法律制度规范,要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测绘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针对意义,具有可操作能力,完善《计量法》、《质量法》、《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对测绘工程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管制,从而保障测绘工程的有效开展,保障测绘工程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3结束语

测绘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这项工作的难度也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陆济璞,黄志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青藏高原1:2523万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南方国土资源,2013,(12).

[2]杨生德,陈建强,马明霞,等.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在测绘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5).

篇(3)

二、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的不同点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使用历史成本中存在的差异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进行比较的话,财务会计更注重决策的相关性,而相关性所具备的特征肯定是需要选择和计量对象的决策最具相关的计量属性,这就比较明显的显示出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无法和税务会计中一家独大的地位相比较。

(二)公允价值: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1.在两者中的适用范围不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是所有金融工具当中相关性最大的计量属性,对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条件也可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是使用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和当前的市场价格都无法确定时,税务会计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它是被当作补充的计量属性来使用,只局限于资产,不包括负债。2.使用的目不同,且存在差异。近年来,财务会计由于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不断衍生,很多新的金融工具业务不断出现,它们通常都是属于履行中的合约,尤其是新衍生的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无需付出初始的净投资或者初始的净投资也很少,和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负债的转移通常也需要到相关的合约到期或者是履行时才可实现,对此类业务进行核算,就需多次的使用到公允价值。

篇(4)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指出,目前收入分配失衡,不是某一问题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1、政府与民争利;

2、官员腐败、政府消费过高;

3、政府没有真正担负起公共服务责任;

4、垄断性收入分配不合理;

5、税收制度不健全,税负不均;

6、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的财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种局面下,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建议,短期较为奏效的办法是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心放在二次分配上。通过征税,让有钱人多缴税,政府收税后再通过支付转移令穷人受惠。对政府“少取多予”的理解,并不是简单地让政府要压缩行政开支,而是让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李实指出,目前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很快,在这种有利情况下,应该把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让所有的人群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对于低收入、贫困家庭,政府可采取更大的扶持措施,包括协助解决小孩上学,给予家庭基本生活补助。此外,对一些学历较低、低于技术标准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要增加培训并给予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增加了公共服务的投入,意味着民众自掏腰包看病上学的花费将减少,即便民众的收入并没有太大幅度的增加,让民众少花钱也是一种收入分配调节的方式。

初次分配调整突破口在“税”

篇(5)

二、施工准备阶段对生产单位的监理控制

(一)检查测绘工程生产单位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业人员及培训情况作业现场组织机构是否齐全,是否成立了如生产管理部门、质量检查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有利于保障项目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的各种组织,以及检查这些组织是否与投标方案中拟定的组织结构相一致;作业现场的主要作业人员是否与投标文件中拟定的参与项目生产的人员相一致,能否进行正常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数量、素质能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进场的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否进场工作并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场的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培训,只有通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上岗。

(二)检查测绘工程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作业现场成立的质量检查部门是否满足生产进度的实际检查工作,能否保证各工序的顺利进行;作业现场各级人员的职责是否得到落实,现场负责人的意图和指令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现场负责人的进度和质量意识如何,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水平如何,质量检查人员的质量检查及问题处理是否受到行政干预;作业现场是否建立了奖惩制度,以质量为中心的生产责任制是否真正建立。

(三)仪器设备检查作业现场仪器设备总量是否满足本项目工作的需要;生产作业所应用的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测绘仪器计量部门的检定,检定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监理单位应对检定证书的原件进行100%的检查;生产作业所应用的平差计算、数据处理和编图软件等能否符合业主的要求;如发现正在使用的设备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检定或检定结果为不合格时,监理人员应现场发出监理指令予以纠正。

(四)作业环境的检查生产单位的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环境卫生状况能否保证作业人员健康工作;仪器摆放是否安全;数据处理的保密工作是否到位。

篇(6)

1.明确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现金流量表的最主要内容是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化情况进行揭示,因此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将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明确之后,才能编制正确的现金流量表。然而目前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是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会计制度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的规定是比较笼统的,具体的确认标准并没有进行说明。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实际核算时,很难准确地进行判断和确认,因此我们应当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以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放在现金流量表的附录部分,这样就能够使现金流量表更加清楚和一目了然,不但有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操作,而且还能使现金流量表提供更直观有效的重要信息。

2.改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现金流量表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编制方法,具体来说,对于现金流量表的主体部分采用直接法来体现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而对于现金流量表的补充部分则采用间接法把企业的净利润改变成现金净流量,同时对各项目的填列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并不深入了解,因此使得企业公开的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不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现金流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现行的现金流量表填列方法不直观,很多的项目是间接调整的,与财务工作人员的思维习惯不一致,因此我们应当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行调整,使得其中的调整分录得到更加直观的展示。如管理费用项目就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如下调整。通过这样的调整以后,就使得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更加一目了然,编制方法也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这样就促进了现金流量表能够真正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资产负债表的改进探索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资产和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它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资源存量和财务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繁荣,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逐渐增多,内容变得日益复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资产负债表的改进才能提高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和其应用价值。

1.统一计量模式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是采用了“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模式[3]。然而现在已发生了变化,财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传统的历史成本已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现时成本和重置成本等多种计量模式纷纷出现,使得计量模式日益纷繁复杂。有的资产负债表采用历史成本,有的资产负债表则采用现时成本和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资产的根本内涵有了较大的区别,失去了相互之间的可比性,因此我们应当对计量模式进行最大程度的统一,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作为基础编制资产负债表,然后把各项资产的计提跌价准备、计提坏账准备和计提减值准备作为补充资料展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样就可以使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更加准确,而且使得信息的使用也更加便利。

2.科学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资产与负债一般情况下,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估计和判断,而这些估计和判断大多都是根据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的,如计提跌价准备、确定资产经济寿命和递延所得税等都是由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主观的估计和判断,而且判断结果不经过任何论证就进入了资产负债表中,因此使得资产负债中的信息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为了提高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我们应当科学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资产与负债,把主观的估计和判断加以一定的限制,也可以将原始的会计信息直接传递给资产负债信息的需求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资产负债表的改进。

篇(7)

自从中国外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中国的外汇风险环境越来越严峻。如何有效地度量外汇风险成为整个金融风险度量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外汇市场经济主体合理规避风险的重要前提。

一、外汇风险的直接度量

外汇风险的直接度量法,是指衡量由于汇率的波动给有关外汇市场经济主体的外汇资产价值带来影响的度量方法。通过这类金融风险度量方法,外汇市场经济主体的管理者可以直接掌握汇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外汇投资组合的损失。直接度量外汇风险的金融风险度量法主要有外汇敞口分析、VaR度量方法和极端情况下的各类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外汇敞口分析可以衡量经济主体因其外币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不相匹配或外汇买卖的不相匹配而可能产生的外汇亏损或盈利所形成的外汇风险(王璐等,2006)。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的优点,但它忽略了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揭示由于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所带来的外汇风险。目前,为大多学者所使用的外汇风险直接度量方法主要是VaR度量法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所使用的各种直接度量方法。

(一)VaR度量法

VaR的度量法可以将不同市场因子、不同市场的风险集成一个数,较准确地测量由不同风险来源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该方法又可以分为参数分析法、非参数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均存在不足。

参数分析方法是VaR计算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建立在汇率波动是正态分布假设之上的,能正确地估计外汇资产价值变动的分布函数,并且在得出该分布函数后准确地计算出该分布函数的参数值。但用它没有考虑到在现实汇率的时间序列波动中表现出来的厚尾现象和非正态汇率波动现象。

非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历史数据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历史数据模拟法所需数据从历史的收益率序列中取样,在应用过程中不需对外汇市场的复杂结构做出任何假设和考虑汇率波动分布非正态的问题。但当波动率在短期内变化较大时历史模拟法估计不准(Engle,1982),并且选取的历史数据对VaR值的预测有很大影响。另一种非参数方法为蒙特卡罗模拟法,可以用来观测那些人们认为将要发生,但历史观测值中没有出现的事件。该方法考虑到波动性的时变性、厚尾和极端事件,在解决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等复杂的问题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但由于测量结果取决于模拟的次数,导致该方法耗时、依赖于电脑并且模拟的代价较高。国内学者朱宏泉等(2002)和王春峰等(2000)均发展了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VaR的新方法,对非参数方法进行了扩展性研究。

情景分析是测量外币资产与负债组合在汇率发生极大的变化时的敏感度,优点是通过计算资产组合面临的潜在的最大损失找出较为脆弱且容易发生问题的部分,便于经济主体对汇率风险的度量与控制。缺点在于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情景的构造和选择,一旦预期的各种组合变动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汇率风险分析的结果就会失去实践意义,甚至会引发错误的套利政策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二)极端情形度量法

虽然VaR较为准确地测量了金融市场在正常波动情形下资产组合的外汇风险,但实际金融市场中极端波动情景和事件时有发生。如果这些事件发生,经济变量间和金融市场因子间的一些稳定关系就会被破坏,原有外汇市场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价格关系以及波动性都会发生很大改变,而VaR在这种极端市场情景下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为此,人们引入了EVT,CVaR,Copula,ES等方法来测量极端金融市场情景下的外汇风险。

1·极值理论

极值理论(EVT)是可以用来测量外汇风险极端情景下风险损失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是研究分布的尾部状态的强有力的工具,其优点主要有两点:首先,不会像历史模拟法受到历史观测个数的限制,即使对于较小的显著水平的样本外VaR值也可方便求得;其次,该理论没有对收益率分布强加某个特定模型,而是由数据本身来说明尾部分布,这样就降低了模型风险。该方法局限性在于只适合于描述尾部的分布,对于较大的显著水平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数据浪费。并且估计的VaR的精确性并不是很好,计算方法不易掌握,统计量的分析和估计方法比较困难。

国外学者将极值理论广泛地运用到外汇风险度量实证研究中。Akging(1998)利用极值理论研究了拉丁美洲黑市汇率分布特性;Koedijk(1990,1992)基于极值理论中非参数尾部指数估计,实证研究了东欧7国黑市汇率收益的经验分布;Embrechts(2000)通过实证分析了极值理论的前景和缺陷,并作了全面的总结。国内学者詹原瑞等(2000)以及潘家柱等(2000)讨论了根据极值理论计算VaR的方法;马超群等(2001)提出了完全参数方法,它本质上是参数方法结合极值理论的运用,更进一步发展了该模型,但在我国极值理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定性分析中,并没有广泛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

2·CvaR模型

条件风险价值CvaR模型(ConditionalValue-at-Risk),即损失超过VaR的条件均值,代表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可以反映金融头寸的潜在损失。CVaR表示损失超过VaR1-α(X)时的条件期望值。假定M是一个随机变量,表示金融资产的损益,VaR1-α(X)表示在100(1-α)%置信水平下的VaR,则CVaR1-α(X)表示损失超过VaR1-α(X)时的期望值:

其中,qα是X的α%分位数。由于损益的分布f(x)没有必要是绝对连续的,通常可以用EX表示离散分布条件下VaR1-α(X)。该模型是一致性风险度量模型,具有次可加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VaR模型的缺点。它不仅考虑了超过VaR值的频率,而且考虑了超过VaR值损失的条件期望,有效的改善了VaR模型在处理损失分布的后尾现象时存在的问题。

Rockafellar等(2000)首先提出了CVaR的概念,认为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大型投资组合和复杂的情景分析中。由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均从VaR与CVaR的比较方面进行研究,如刘小茂等(2005)和殷文琳等(2006)均对VaR和CVaR度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CVaR独有的次可加性最能显示它相对于VaR的优越性,并给出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计量模型以及其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应用。

3·ES模型

ES(ExpectedShortfall)模型是在CVaR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致性风险度量模型。ESp定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p下,某一资产或投资组合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损失超过VaRp的条件期望。假设X为某金融资产的损失,其分布函数为F(x),则ESp(X)可以表示为:

其中,F-1(α)=inf{x|F(x)≥α}。

当损失X的密度函数连续时,ESp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ESp=E{x|F(x)≥p}(3)

Acerbi(2001)提出一般化的ES模型,认为该模型对于损失X的分布没有特殊的要求,在分布函数连续和不连续的情况下都能保持一致性风险度量。因此,该模型不仅可以应用到任何的金融工具的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也可以保证在给定风险量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预期收益组合的唯一性。但是目前在我国将ES模型运用到外汇风险度量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

4·Copula方法

Copula是一种把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用其一维边际分布连接起来的函数,可以用它来研究与相形相关或VaR不能描述特征的相关极端事件相联系的一些问题。由于Copula可由随机变量的边际和相关性来确定,能够全面描述随即变量的联合性质,因此正态假设和联合分布建模问题都可以通过该方法来解决。

假定随机变量X和Y分别代表两种外汇资产的损失,它们的边缘分布分别为F(x)和G(y),具有Copula函数C(F(x),G(y),则投资组合的VaR可表示为:

其中,δ代表资产X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γ为限定值,它与置信水平α是相对应的。Copula函数可以解决传统的多元分布函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解析式难处理、约束条件多的缺陷。当外汇组合中的资产已经确定,外汇市场风险可由一个相应的Copula函数来描述,从而构造灵活的多元分布函数,掌握资产组合内各金融资产收益的真实分布与相关关系。

将Copula函数真正应用于金融经济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在Nelsen(1998)比较系统地讨论了Copula的定义和构建方法后,许多学者系统地研究了Copula在金融中的一些应用,如Bouye等(2000),Lindskog(2000)和Clemente等(2003)均运用Copula理论研究了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度量模型,并验证了该方法在求联合分布函数的便捷和准确性。

在中国,Copula方法的应用才刚刚兴起。吴振翔等(2004)拓展了Copula方法的应用范围,他们运用ArchimedeanCopula方法给出了确定两种外汇最小风险投资组合的方法,并对欧元和日元的投资组合做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得到了二者的最小风险投资组合;罗薇等(2006)同样基于Copula结合具有不同边际分布模型来计算资产投资组合。但是目前以Copula为基础的相关性测度方法并不完善,属于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的前沿领域。二、外汇风险的间接度量

上文分析了外汇风险的直接度量方法怎样衡量汇率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同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汇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变量发生作用从而又通过种种经济的传导机制,最终使企业的价值发生改变。这种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公司价值的变化也叫外汇风险暴露,企业通常使用回归的方法来度量汇率波动与公司价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描述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暴露的度量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资本市场法,另一种为现金流量法。资本市场法认为,外汇风险能影响企业的股票价格,因此Adler和Dumas(1984)首次提出外汇风险暴露可以由股票收益率对汇率波动的敏感度来度量,他们认为一单位汇率变动造成股票价值变动的大小,就是该资产的外汇暴露。因此外汇暴露是一个包括了以上因素的倾斜的回归方程,可以表示成:

P=α+bS+e(5)

其中,P是公司的股票价值,a是常数项;b是暴露的回归系数,表示为b=Cov(P,S)/Var(S);S是汇率的波动;e是残差项,E(e)=Cov(e,S)。

国外许多学者在Adler-Dumas模型上进行了发展,Jorion(1990),Amihud(1994)以及Choi和Prasad(1995)都使用了一个两因素模型:

Rit=αi+βiRmt+γiXt+εit(6)

其中Rit为i公司t期的股价报酬率;Rmt为市场大盘指数报酬率;Xt是t期未预期汇率变动率。

许多学者利用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均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Martin(1999)利用指数平滑法发展了一个简单的汇率预测方法來估计投资人对汇率的期望值,这个变量可同时包含过去的汇率变动率和最近一期的汇率变动率,从而使结果比较客观和结构化。Bod-nar和Wong(2000),Parsley和Popper(2002)以及Dominguez和Tesar(2001)也对该模型所度量的外汇风险暴露在变量指标的使用如汇率与市场收益率数据的选取上有建设性的建议。

由于企业在现实外汇交易中,可能不只一种货币的汇率对公司价值造成影响,因此当影响公司价值的汇率由单独一种货币的汇率变为多种货币的汇率后,公司i的价值决定的方程可以变为:

Vi=a+b1S1+b2S2+…+bmSm+c1K1+c2K2+…+cnKn+ei(7)

其中,Sm为影响该公司价值的汇率;m,K为其他因素。可以通过上式求出各种外汇汇率对公司价值的“净影响”,即求出汇率Sm对该公司价值V的偏导数bm,m=1,2,…,m,bm即为i公司面临的货币m的外汇风险暴露。

但是由于许多不发达国家股市的不稳定和不完善,容易受到许多人为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许多对不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股票收益率与外汇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用资本市场法度量的外汇风险暴露显著性均不是很明显。由此Shapiro(1990)提出,如果ΔPV/Δe(ΔPV为公司价值的变动,Δe为外汇的变动)不等于零时,公司将暴露于外汇风险中。他的研究发现,外汇风险暴露为公司价值因不确定外汇变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动,亦即外汇的变动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因此,他以营运的概念为出发点,认为外汇风险暴露的衡量可以用下面的回归式来衡量:

ACFt=α+AEXCHt+ut(8)

其中,ACF为t期的现金流量变动,AEXCHt为名义汇率变动率,a为常数项,ut为回归式的残差项。Brown(1995),Walsh(1994)以及Martin和Mauer(2003)均采用现金流量法研究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其模型表示如下:

Rit=ai0+aixext+ait(9)

其中,Rit为公司i在t时期的营业收入变动率,ext为汇率变动率,ai0为常数项,ait为残差值。由于一个企业的某个时期的营业收入的高低,不仅会受到当期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应受到既往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上述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汇率滞后的因素来探索竞争效果。由于他们均对将企业的月度营业收入代表企业的价值,采用落后四期的汇率变动,约一季度的时间来讨论企业的经营暴露状况:

其中,Rit为公司i在t时期的营业收入变动率,ex为汇率变动率,aki为落后k期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εit残差值。用回归方法测量外汇经济风险暴露的优点在于:计算过程非常简便,并且其结果以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简单明了,便于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其它定量分析。但该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在计算外汇风险暴露时,只能计算整个外汇风险暴露,而难以将外汇经济风险暴露与外汇交易风险暴露、外汇会计风险暴露区分开来;第二,在选择模型形式时,若对模型形式的选择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第三,在构造模型时,难以将影响公司价值的所有因素均引入到模型中,从而在计算的外汇风险暴露中,既有外汇风险暴露也包含了其他因素引起的风险暴露,从而从结果上直接表现为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不是很好;第四,进行参数估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常常出现数据不足或数据难以获得的情况。

篇(8)

质量成本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质量的成本优化,使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包括外部故障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的总和最小,使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保持合理的最佳结构。美国质量专家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本身不存在问题,只有产品的设计、材料、人工和制造的问题才会导致质量的低劣。克劳士比提出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符合成本和非符合成本。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都属于符合成本,因为它们适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顾客的期望。内外故障与外部故障是非符合成本,它们是由于产品或服务被拒绝而产生的成本和机会成本。质量成本是符合成本和非符合成本的总和。统的质量成本概念及构成已为我国广大企业接受并应用。传统的质量成本概念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考虑质量不足所带来的成本,但除了质量不足,质量过剩也是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应该是一种质量成本。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1质量成本理论透视——不足或过剩

质量成本是一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不是一种职能成本,但是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找出质量成本的最适宜点,从而为企业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正常情况下制造合格产品的费用不属于质量成本构成,它属于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的成本,它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它不拘泥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也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质量成本方法向管理层提供了一个管理工具。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质量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而运行质量成本中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质量体系运行后,为了达到和保持所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质量成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运行质量成本。①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等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入。②鉴定成本是用于评定产品是否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所发生的费用。③内部故障成本用于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所发生的费用。④外部故障成本是用于产品交付后因不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导致索赔、修理、更换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信誉损失同属外部故障成本但一般无法用金钱来度量。同内部故障成本一样,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故障成本会降低。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在合同环境条件下企业根据顾客提出的要求,向其提供客观证据,保证所支付的费用。

2质量成本会计的归宿

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降低企业综合质量成本。首先,企业应明确客户的质量需求水平。其次,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可以通过开办质量成本专题讲座,向员工讲清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他们对质量成本理论的基本认识,使员工相信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第三,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经济责任管理范围。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对质量成本责任进行考核必须确定质量成本考核指标。确定考核指标的依据有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结果,质量成本责任归集明细表。按责任部门分类,确定责任部门考核指标:按责任分部分项分类,确定考核指标:按量值分类,确定发生额和相关指标的考核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实施质量成本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处理。坚持质量成本效益与趋势分析,为质量成本会计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质量成本与有关指标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大体反映质量经营的状况及其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借以说明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管理、开发质量成本的重要性。通过一些基数与质量成本对比,从不同角度说明经营情况。质量成本实践中通常利用的基数有:工时基数、成本基数、销售基数和单位基数。通过对这些基数进行期初预测数与实际执行数的对比分析,反映质量成本趋势,更好地体现质量成本的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质量成本管理的建议。针对公司质量缺陷、质量成本管理和质量体系薄弱环节以及公司质量成本构成合理化建议。为更好的体现企业的质量控制情况,应编制质量报告表,以有利于企业进行整体战略布局与调整。

篇(9)

1.1法律方面的作用

房产测绘成果既是处理各种产权纠纷,恢复产权关系、确定产权的法定基础资料,也是房产各种管理的重要依据。

1.2财政税收经济功能

房产测绘的成果是进行房产价格评估、房产契税的征收、房产租赁活动、交易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房产抵押贷款,房产保险服务不可缺少的依据。

1.3社会服务、决策参谋功能

房产测绘调查后的成果,经过统计整理之后,可以派生出很多不可多得的资料,这些资料会给城市的整体建设布局、住房制度的改革、老城区的改造、危旧房屋的改造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城镇测绘、市政工程、公用事业、环保、绿化、社会治安、文教卫生、水利、旅游、地下管网、通讯、电、气等提供基础资料和有关信息。它的服务具有广泛性。

2加强房产测绘质量管理措施

2.1控制房产测绘市场开放的有限性

首先,对于房产测绘的质量保证要根据市场的实际容量来决定,要合理的控制测绘单位的进入。如果过早的公开市场,那么在测绘单位之间就会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从某一方面来讲,虽然竞争会对各个单位有所制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的话,如果过多的单位参与进来,势必会形成价格大战,过分的压低价格,可能会出现成本大于收入的情况。那么没有利益的事情测绘单位是不会做的,所以势必会在材料上和施工工艺上降低成本,无法保证测绘质量。

其次,测绘行业是一个经济利益很高的行业,通过测绘产品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所以说有些测绘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就会使用非常手段,利用测绘制度的不完善,钻空子,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行为的出现大大的影响了测绘单位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影响到了测绘市场的秩序。

最后,我国以前的测绘单位都是国家的行政单位,在技术水平和人员规模方面都比较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测绘单位都从行政单位中脱离出来,自负盈亏。所以在技术和各方面的设备方面还没有完全的发展起来,虽然说全国的测绘规则基本上都一样,但是由于各地情况的不同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杜宇测绘工作来说,只要是一点细微的差异都会对测绘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2加强对测绘程序的检查

房地产的测绘成果的审核机关并不是对其测绘结果进行实地检查,仅是对于其呈交的测绘报告进行审核,这样一来,房产测绘单位很容易因为与其相关的利益问题,在测绘的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测绘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其实,尽管审核机构对于房产测绘的成果不进行实地的检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测绘单位可以随意的更改测绘结果,因为,其所呈交的测绘报告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其要对此负全部的法律责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很多的法律纠纷,还能够确保相关的监管部门集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对房产测绘成果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核工作。

2.3制定基础测绘与市场测绘划分、管理的规范文件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基础测绘和市场类测绘项目操作中,存在界限不够确切和模糊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从法律角度明确从事政府基础测绘的测绘队伍,专门进行基础测绘服务,退出目前市场竞争,专注于公共服务产品生产,同时对市场竞争测绘产品进行划分,制定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内的政策文件,提供公开的测绘市场信息,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透明环境,在政府开展基础测绘保证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促进市场测绘的发展。

2.4建立房产测绘成果公示制度

篇(10)

首先是对岭南诗歌的广泛深入的研究。温远辉关注岭南诗坛,为扶持岭南诗坛新生力量成长倾洒了大量的心血。他写过多篇概览评介广东中青年诗人诗作的论文,对广东中青年诗人的成就、特色作了全面、中肯的分析,为广东青年诗人走向成熟、走向全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他还具体、深入地评析了马莉、杨克、陈陟云、阿樱、谢远宗、陈计会、老刀、卢卫平、浪子、徐道勇、临工、江雪、黎启天、王顺健、陈朝华、何超群、柳成荫等近30位岭南诗人的作品,在对这些诗人诗作的评论中,显出了温远辉为中国现代诗潮推波助澜的热情,为促进岭南诗歌更大繁荣发展的良苦用心,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他对诗歌的许多真知灼见,显示出他作为一个诗评家的独特个性。

温远辉认为,广东中青年诗人有两种创作向度具有代表性:一是对当下的跳跃。在表现上与人世分离,更多的是对纯精神的追求,以内视、冥想的方式虚构诗性世界,这类作者主要是女诗人。二是对当下的关注。关注当下,就是要直面现实生活(现实环境、现存秩序、现存的精神吁求)的同时,着力从中发现被遮盖住的美、真和良善,让生活完全敞开来。它要求诗人同时具备慧眼、情怀和责任。这一概括无疑是精当的。90年代以来的广东诗歌,顽强发展的势头从未被遏止过,诗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未被打断过,“诗歌,是广东文化声音里有力的韵律”,“广东成为诗歌玫瑰的大观园”,如今,广东被称为诗歌大省,越来越多的诗人在全国崛起被瞩目,印证了温远辉的论点。温远辉还有不少诗学观点值得关注:“让诗回到诗本身,回到审美、情调上来,回到抒情和形象中来”,因为,诗是“诗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立场在特殊情境下的展开。”根据这一论点,他在评论马莉的诗歌时,认为马莉的诗在诗中构筑了一个诗性世界,“字行间和意象里,都打上了主体的鲜明烙印,女性气息、怀思和情调穿行在字词的罅隙间。鲜活的形象和清灵斜逸的基调,衬以复沓式的语调,清冷空鞯姆瘴П闳缢漾开了……”在此,温远辉对马莉诗歌作了独到的阐发,并由马莉的诗歌提升出广东女诗人诗歌创作的特色。

根据诗歌的内涵与特质,温远辉认同“诗人是精神最高贵的容器”,他说:诗歌是最古老的火把,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诗人们不断赋予她崭新的内容和崭新的形式,但是,她内在的精神并不会改变,她的光芒也就不会熄灭。这就是一个有良知、有出息的诗人对诗的精神追求与姿态。

篇(11)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利用机制

人类发展的历史越来越来清楚地表明,对未来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将不再是物质资本的丰脊而是人力资源存量的多少及其效用的发挥。人力资源开发涉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与人才的使用。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化就是要探讨人力资本多元化投资的渠道与流动开放的人才使用机制。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化

开发人力资源需要投资,任何投资都要讲回报,这就涉及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化要倡导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确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原则,确保劳动力市场主体的产权。

1.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化

“人力资本”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由197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他指出,“人们获得的有用的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这种结果同其它人力投资结合一起,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这种新型资本比特定的旧式资本更有效,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是一项投资活动,是一种创造资本的方法……国民收入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指现实经济增长中实际增长率大大高于总投入增长的那一部分,可以归根于这种资本的形成。”

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皱至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分别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远远低于台湾地区的8.4%和16.1%。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关键环节。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仅仅靠国家行不行?不行。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就必须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由政府主体向投资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转变。既要保证政府投资持续增加,又要更多地吸引企业和个人的投入。而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基础、以个人和企业投资为主体,各有重点、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投资体系,是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政府对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公共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政府参与投资可以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个人或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风险。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有较强的外部性,从而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同公共需求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造成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的状况,缺少政府投资时,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达不到社会所需的最佳状态。发挥政府投资人力资本的基础作用,是调动个人和企业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政府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创造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条件,弥补个人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引导和规范个人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调动个人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机制,使个人和企业投资能够得到收益。(1)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使个人或企业的知识创新、科技发明、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效益归企业和个人所有,防止不投资但通过非法手段受益的情况出现。(2)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通过风险基金来鼓励风险投资。只有在人力资本与高科技投资收益社会化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社会化,才能调动社会力量来发展人力资本与高科技投资。(3)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创新来鼓励个人与企业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入股、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股票期权制等,是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的有益的尝试。

2.明晰劳动力市场主体的产权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指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有劳动者拥有对自身劳动力的产权和用人单位拥有作为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才能使劳动者真正享有自主择业权和用人单位用人自,从而保证劳动力交易双方能够真正按照市场规则达成公平交易。

明晰双方的产权,涉及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问题。人力资本产权是关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一组权利的总和。资本的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并且凭资本的所有权获得资本的收益权。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常常是多元的,人力资本承载者往往要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者瓜分人力资本所有权。如果人力资本的所有权界定不清,就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的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行使,也会影响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因此,应正确界定人力资本各投资主体的产权,兼顾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以契约作为主要形式,利用“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以投资数额和服务年限等为基本依据,以此来界定人力资本产权。从而,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环境,避免“挖墙角”式的不正当人才竞争。

3.市场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无论实物形态的资本还是科学进步都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只有人获得的能力才是生产力提高的至关重要的源泉。人类对自身的投资在不断地增长,但按照传统的经济观点看,这属于社会消费的范畴,而只有把这些开支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体制,确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以及相应的对策。

今后不应再把我国的教育培训等看作是一种消费社会资源的事业,而要把它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特殊的产业。这一特殊产业的任务和作用,就是充分开发我国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要素。

多年来,我们在强调教育培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时,往往从宣传鼓动角度下功夫多,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利益关系上出新思路与新措施少。落实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推动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靠思想动员,更要靠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人力资源投资主体的产权界定与收益分配的合理化,只有在市场化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运作秩序不规范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政府在制定市场规则、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化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等因素。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逐步提高,真实反映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的客观关系。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利用市场机制,而市场的培育发展以及市场秩序的建立和市场功能的发挥,则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引导。要把这两方面的功能有效地运用起来,以迎接我们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二、人才流动使用的社会化

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存在不少制度障碍。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更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而新

工作主要是靠“托人”找到的。与老一辈人相比,中国的年轻人正在越来越快地变换着职业,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一个人才流动率非常低的国家,其平均每一个就业者换工作的次数达到了将近4次。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的流动频率只有2.3次,这表明每个劳动力平均流动的次数还不多。调查还显示,靠“政府安置”实现就业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但与此同时,通过正规“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来获得工作的比例也并不很高。通过个人的关系网络,也就是“托人”来实现就业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这表明,培育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已很紧迫。为适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形势改善的需要,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我们应树立双赢的市场竞争观念,允许和鼓励人才依法有序地流动,保护人才在流动中可能丧失的权益。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大市场,是人才市场发展的方向,也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1.清除体制障碍,推进劳动力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不能忽视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力资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需要认真解决的大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约4.5亿,占社会劳动总量的74%左右,抽样显示,当前农村每个劳动力每年的劳动时间不超过100天,其中约有40%的农民存在隐性失业。因此,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逐步给进城农民在就业、生活等方面以“市民待遇”。即使考虑城镇就业压力而不得不进行就业调控,也只能利用市场机制而非行政性手段及歧视性政策。

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也应尽快通过制度创新加以排除。具体途径,一是要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尽快覆盖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大力规范非国有部门在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及劳动报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劳动者的权益,解除国有部门劳动力向非国有部门转移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对国有部门职工过去的劳动贡献实施合理补偿。近年来不少地方和企业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应尽快总结经验教训,出台统一的补偿办法。

不同行业间的就业结构矛盾,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强化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基本就业信息、政策指导等应由各级政府无偿提供服务;职业介绍与培训服务等,可考虑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以现有的社团组织和有关事业单位为基础,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培育非营利性的职业介绍及培训体系。

2.人才柔性流动将成为主要方式

所谓人才“柔性流动”,是由过去人才流动中重视工作调动、户口迁入、档案调进及举家迁移等方式,转变为以人、知识、创新成果等为核心,寻求合作,注重知识与技术成果转化的流动形式,谋求科技创新尽快商品化及人才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人才流动速度加快,频率增高,创新效益更利于充分发挥。例如上海为适应人才“柔性流动”特点,推出办理工作寄住证、暂住证等新举措,吸引国外留学人才、短期来华国外专家,在上海进行科技成果合作。人才“柔性流动”愈来愈被科技界与企业界所认同。而吸引和留住“柔性流动”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社会大环境外,企业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技术创新项目与产品效益激励、鼓励科技进入企业产权、改善软硬件条件和协同创新运行等制度,以求人才“柔性流动”产生蓄水池效应,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生产、管理的柔性化到人才流动的柔性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某种象征。柔性流动是人才政策的一种创举,它突破了传统的户籍管理、国籍问题等种种政策难点,使人才资源得以更合理的配置。

3.市场配置是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前提条件

现代经济的开放性和劳动分工的细化决定了劳动更换、职能变动的必然性和人力资源的全面流动性,完整的市场系统不能缺少劳动力市场,因此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力资源实现自由流动和合理组合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市场配置机制的作用下,企业拥有用人自,才能根据生产需要,灵活调剂和使用劳动力,实现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也只有在市场配置机制作用下,劳动者拥有自主择业权,才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志愿、专业、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获得满意报酬的就业岗位,充分激发劳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最佳组合。人才富于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选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就必须打破户籍、单位、行政区域的传统障碍,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用人与择业完全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调节。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就业者时刻面临生存压力,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积极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法制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就业将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由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因此,劳资关系和劳工利益保护将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争议的内容,将由主要表现为劳动安全、工薪保障、社会保险金的缴付等,向因专门人才流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商业技术秘密、客户资源的流失、劳动合同的履行、人才培训费用的支付、社会保障金的转移等转变。目前我国用来规范劳动力市场和调节处理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相关内容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领域,如国有部门工资分配等方面,计划色彩仍然很浓;符合市场体制要求,涉及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及仲裁的法律法规不规范、不完善,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同时,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或不公平执法等问题也相当突出。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必须尽快由直接实施就业安置和就业管理转向依法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劳资关系进行规范、协调和监督。一是要全面转变观念,明确角色定位;二是要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填补有关法律空白,尽快调整修正不符合国际惯例或不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法规。三是要在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在劳动力市场管理上我们必须要尽力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劳动监察管理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监管,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