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文化知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知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知识论文

篇(1)

知己:是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与需求,以及提高内心最深处的到底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

知彼:是全面了解外界,指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变业渠道、职业能力、工作内容及发展前景。

知彼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可能性,知己告诉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两者密不可分。

决择与行动:是指对制定目标,执行目标与修订目标。

对于上述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用下面一个真实的例子进行分析:

Steven ,某外资通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业务发展总监

如何做下一步的职业规划,经过反复的考虑与验证,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理想职业目标 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在40岁前做世界500强的大部部门经理或国外中小企业的在华总裁。

分析目标差距:

自身条件:

年龄:31岁

学历:清华大学硕士

工作经历:5年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主要从事项目管理、销售、市场推广及团队管理。

擅长:团队与人员的管理。

优点:敬业。

缺点:冒险精神不足。

… … … …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资历必须具备条件:

1、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包括财务知识。

2、优秀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3、敬业精神。

4、良好的工作背景与业绩。

… …

现实与理想职业的差距:

缺乏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包括财务知识。

缺乏全面管理的实践。

… …

分阶段实现长远职业目标

第一阶段:

实施步骤

1999-2009年 职业规划重点: 弥补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包括财务知识的理论知识。

实施策略:难以自学,而且在工作中边做边学的机会亦很少,通过攻读MBA解决。

决策考虑

1.全职攻读:蒸蒸日上的事业,不愿放弃

2.业余攻读:EMBA形式可以接受

选择EMBA的条件:

第一、必须能够授予美国或欧洲学位,因为主要在欧美公司工作,他们对于国内的EMBA学位并不感兴趣;

第二、学校在会计、财务管理、现代生产管理等课程上要有特长,这样才能弥补的自己的知识欠缺;

第三、上课时间能够配合经常出差的要求,如每月最好集中几天上课,这样其他时间可以安排出差。

目标评估

目标实现-> 2009年EMBA毕业

第二阶段:

2003-2006全面管理能力的锻炼与实践。

决策考虑: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EMBA的管理提升,跳槽或晋升到负责全面管理的岗位。

篇(2)

1.1知识分析与管理规划为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分析石油化工行业流程和知识源,为知识库建设、知识共享与应用提供资源基础。

1.1.1业务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类型包括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按企业类型分别进行业务及业务活动分析,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推送业务。

1.1.2知识管理规划石油化工行业规划将遵循从需求分析到目标确定,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功能和技术架构,从项目总体目标到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从管理制度和机制,制订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专题规划。具体而言,将包括: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明确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和技术路线、确定多维知识分类、建立配套的知识管理体系。

1.2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

对各类知识进行处理和加工,实现知识的汇集。汇集的过程将通过对知识的分析、过滤和找出关联,利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等技术,抽取知识内容和元数据、创建知识索引,将知识存储于对应知识库中,为面向不同单位的个人知识应用提供来源。基于业务活动的知识处理与加工,如图1所示。

1.2.1知识处理与加工

1.2.1.1个人知识的处理与加工按通用知识分类体系的相关模版制定:方法类模板(来自于项目总结、科研报告等)、成果案例类模板(来自于生产案例等)、各类模板的完整范例。针对专家进行隐性知识挖掘:论坛—通过跨部门的、跨企业的专家网络,专家可以共享某一个项目的成果、经验,使用协同办工技术,通过论坛,即时沟通、虚拟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实践社区———通过面对面地或在虚拟环境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主题专家负责对社区中的知识进行审核与评价。

1.2.1.2信息系统内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研究、设计、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单位信息系统内知识的加工与处理:通过集成方案和文档解析实现。

1.2.1.3知识分类体系梳理与设计通过对企业核心知识的梳理,明确企业需要管理的各类知识,也包括难以用文档方式存在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往往存在于业务专家的头脑中,围绕已经梳理出的知识开展知识管理设计,以便知识管理能够高效率地展开。知识分类体系如图2所示。

1.2.1.4知识本体建设业务的专业词库词表、覆盖业务的知识核心概念抽取、专家支撑下的专业、词库词表的行业化、关系类别的确定和定义、基于词库词表的本体编码实现。

1.2.1.5业务活动知识的知识梳理与加工业务人员知识包梳理模板设计;业务人员按模板梳理各业务活动的知识需求、方法类知识需求、成果案例类知识需求、规范类知识需求、数据类知识需求、专家类知识需求;构建任务与知识对应关系。

1.2.2知识库建设

1.2.2.1知识库的分类设计根据知识库模型的设计,分类库设计分成6类库进行设计,包括:流程知识库、数据知识库、方法知识库、规范知识库、成果案例库、专家知识库。

1.2.2.2知识库的模型设计根据知识应用需求,构建流程知识库、数据知识库、成果案例库、方法知识库、规范知识库、专家库、其他知识库等知识内容库模型。此外,在上述知识内容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业务的实际需要。知识库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知识库模型由“索引、元数据”“知识条目文档库”“结构化知识库”“集成知识文档库”组成。在“结构化知识库”中存放的是知识条目的标题、关键字、摘要、属性信息等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在“知识条目文档库”中存放的是知识条目的文档;在“集成知识文档库”中存放的是从知识源系统采集来的文档。

1.2.2.3知识的分类入库根据软件系统通过集成的知识和其他的知识进行分类,包括:研究、设计、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单位的知识。

1.2.2.4细粒度知识提取与关联知识库的加工与处理主要分为5个步骤进行,分别为各类知识细粒度提取、知识标引、知识关联、知识包建设和知识库更新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各类知识细粒度提取、知识标引、进行知识之间的关联、知识包建设、知识库更新机制。

1.2.2.5知识库建设输入、输出输入“:知识库结构的本地化设计方案”“知识库模型的本地化设计方案”“知识库分类的本地化设计方案”;输出:实现6大知识库基础知识导出、知识分类与关联、基于本体的知识标引和关联、知识与相关业务活动(工作包)挂接和关联。

2知识管理体系与系统功能

为实现知识管理要在选定的知识管理产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分析应用单位的功能需求,扩展知识管理产品的功能,满足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知识的管理、共享、应用等多方面需求。

2.1知识管理体系为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知识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知识管理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流程建设等几个方面。

2.1.1组织建设遵循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建立适于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与知识活动相关的工作角色和职责范围,从总体规划到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建设与维护,保证知识管理的长期和持续建设;建立并完善知识管理岗位,落实知识管理岗位职责,实现知识随业务产生及时收集、整理和提交。

2.1.2制度建设制定适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细则和规范,根据具体应用反馈情况,经过总结提炼后,为石油化工进行全面应用积累经验。包括:制定知识梳理规范、制定知识管理模型规范、制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系统规范、知识识别与评价规范。

2.1.3流程建设明确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流程,通过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复用等知识管理流程的设计和应用,探索适合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流程。流程建设包括知识识别、获取流程、共享流程、复用流程。

2.2知识管理系统功能知识管理系统由“知识源集成接口、系统管理、智能处理、管理与应用”等部分组成。知识管理技术架构如图4所示。知识源集成接口用于知识源系统的集成,进行知识的采集,实现知识的聚集。“系统管理”提供了面向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认证、系统控制台、组织管理”等功能,并实现“安全管理”相关的集成接口。“智能处理”实现了“新型结构化处理、知识管理处理、文档处理、搜索引擎”等功能,对知识进行处理与加工。“管理与应用”提供了面向用户的“通用知识创建、专业知识沉淀、知识维护、知识评审、知识关联、知识绩效、知识检索、知识地图、知识推送、知识问答、专家地图、个人知识管理”等功能,实现知识共享与应用,系统提供Web浏览和客户端应用两种访问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系统。系统提供“UI集成接口、业务集成接口、数据采集接口”,可以从其他知识源系统进行知识数据的采集,为其他系统提供知识应用服务。

篇(3)

2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

(1)抗爆控制室宜布置在工艺装置的一侧,四周不应同时布置甲、乙类装置,且布置控制室的场地不应低于相邻装置区的地坪。(2)抗爆控制室应独立设置,不得与非抗爆建筑物合并建造。(3)抗爆控制室应至少在两个方向设置人员的安全出口,且不得直接面向甲、乙类工艺装置。(4)抗爆控制室建筑平面宜为矩形布置,层数宜为一层(不应超过两层)。(5)抗爆控制室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6)在人员通道外门的室内侧,应设置隔离前室。(7)活动地板下地面以上(即活动地板与室内基础地面之间)的外墙上不得开设电缆进线洞口。基础墙体洞口应采取封堵措施,并应满足抗爆要求。(8)抗爆控制室的重要房间、一般房间的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9)重要房间空调设备的启停及故障报警信号应引至DCS。

3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1)控制室建筑物应按GB50057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老规范要求为二级。(2)仪表系统设备的安装位置距建筑物外墙的内壁距离应大于1.5m。对于抗爆结构建筑物,仪表系统设备的安装位置距建筑物外墙的内壁距离应大于1.0m。

篇(4)

文化迁徙的含义与途径

文化迁徙,或文化变迁是指文化从一个地方和环境传播或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和环境。在这当中,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传播的推动者或实践者。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的四大文明已经随着漫长的历史长河的不断迁移或消融或消失或融入到一种新的文化中,成为新的文化形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播可谓是经典之传。正是因为的巨大生命力,特别是与中国文化的某种可相容性,使得不断中国化,从而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成功推动了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在实践中丰富了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说,文化迁徙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化迁徙需要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中进行。这就是文化迁徙的途径问题。文化迁徙的途径主要包括口头传播、书本传播、潜移默化式地传播和网络传播。

首先,口头传播。这是最原始的文化传播方式。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类在群居生活中往往是由长者把本族群积累的知识,用口头传授的方法传给下一代。其中,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当然,这种知识不能被称之为知识,只能称之为传说。

篇(5)

1.民营企业的行为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是近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马丽娜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宪法保护的差异性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成因分析,认为在意识形态、法律和政策上,民营企业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外部环境特别是法律环境不完善,不仅影响民营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更影响民营企业自身的制度创新和变革。据全国工商联统计,2004年以来中国大陆以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的速度递增,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平均寿命只有2.9年。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急剧发展后迅速步入衰退期的现实,以义利关系、诚信文化、政府经济伦理为研究方法,提出:民营企业要增强经济伦理建设的自觉意识,通过产权决策企业文化构建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来有效抵御企业衰退;其次,政府还应加强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将政府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理念纳入其中,真正实现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在中国转型背景下,政治关联构成了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利益掠夺效应,容易导致权贵资本的产生,造成寻租行为的盛行和社会效率的下降。民营企业应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建立政治关系,争取和借助政治力量和政府资源来促进企业发展。从制度视角分析了中国企业家“不务正业”的现象,认为在当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家寻租、投机和投资移民既是一种无奈选择也是一种理性选择。关键在于要改善企业家生产和创新的制度环境以及完善企业家实业投资的制度环境。

2.企业法制环境。企业法制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较差的法制环境往往与较高的政府干预程度相联系,这使得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十分高昂。对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法制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市场准入方面,过多的前置性审批导致市场进入门槛过高;产业政策方面,没有统筹考虑中小企业发展;在资源获取方面,政府的政策措施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产品销售方面,市场力量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地方政府为实现其政治目标,对经济与司法实施干预的程度会更多,并且干预行为很难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因此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关系网络进行交易,而不是通过市场去获取资源或开展战略联盟。“关系网络”替代法律保护机制的作用越强,节约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越明显。“替代论”强调关系、社会资本、社团等非正式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发挥正式法律制度在提供稳定、可预测产权保护、契约实施等方面的功能。特别在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非正式制度节约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更明显。实证考察了市场化进程、法制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市场化进程对投资的推动作用,不仅容易被地方政府目标取向的干预所削弱,而且技术创新成果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保护,对法制环境的依存度降低。要改善政府业绩评价框架,改变地方政府短期政绩导致的技术性投资动力不足问题,形成技术创新的市场化与法制化调控机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3.中小企业诚信经营与劳资冲突。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和创新意识强,在创造就业机会、活跃经济、改善市场结构、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增加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大中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生存环境相对困难。他们在挣扎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突破了社会信用体系,导致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认为应从法律制裁和道德制裁这两种途径来解决我国转型期中小企业非诚信行为,构建中小企业诚信价值取向会帮助建立和完善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劳资冲突具有某种常态性,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分析劳资冲突的原因在于: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社会权利意识增强,劳资双方权力和信息不对称,政府管理中存在两难困境,社会公众对政府的高依赖,低信任。提出要完善三方谈判机制,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探索政府管理和社会化解冲突的多元协同机制。

二、研究建议

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不同于西方理论所强调的法律为经济发展构建制度基础的作用,法治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突出的是其政策导向。政府在处于相对信息优势时以一定意义的法律弹性循序渐进推进改革,为制度创新营造了稳定、相对充裕的环境,实现在稳定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但制度弹性的代价在于过度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提高了建立现代法治的难度。带来的主要问题:一是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主体不同权、权利不平等,民营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二是政府权力过大,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制约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三是对中小企业保护不力。现有研究还需要厘清:

篇(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甘肃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1、甘肃文化源远流长。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1978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考古中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角牙蚌器等器物8367件,详实的文物所折射出来的文化信息反映出8000年至5000年中华先民在这一地区的繁衍生息。不仅丰富了“新石器晚期”与“仰韶文化”时期人类文化的内涵,也延展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地域范围。与之相联系的是伏羲、女娲传说在同一地区出现,我国其他地区也有伏羲、女娲的传说,但与甘肃天水地区分布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传说、记事相比,我们以为伏羲、女娲在天水地区活动比较可信,或者说我们认为我国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记事最早在甘肃天水地区流传,之后才在其他地区流传。今天在天水地区还比较完整的保存的伏羲庙、伏羲画卦的卦台山、女娲祠、羲皇故里的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风沟、风谷、风台等,进一步印证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南宋罗泌《路史》等古籍记载中有关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成纪的论述。当中华文明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甘肃陇东地区再次成为周、秦两个伟大王朝和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据记载,周人开始活动的地区是在今天的庆阳,他们在公刘带领下开发陇东地区“教民稼穑”,只是到了古公亶父时期由于北方獯育的侵袭,才率部迁至岐山下的周原,才开始称“周人”。今天,学术界普遍认为秦及秦文化发源于天水。周宣王即位后,在公元前824年赐封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秦人开始对西戎讨伐,之后秦襄公和秦文公都在这一带开疆拓土,西戎就是今天甘肃陇东一带。到了周平王时期,秦襄公就赢得了歧山以西的土地和诸侯身份,从此,秦作为一个诸侯国出现在历史中。两汉期间,甘肃成为大汉前后两个帝国政治舞台的重要一角,霍去病讨伐匈奴主要战场在甘肃河西,东汉末年血雨腥风的战争天水又成为重要战场。在此以后的中华文明发展进步中,甘肃都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区域直至近现代。从古至今,甘肃文化是在不断积淀中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化应有尽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文明的如何一段在甘肃文化资源中都能找到对应的文化或者文化类型。

2、甘肃文化包容性强。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原连接西域的通道,是古丝绸之路重要一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之地,现在世界公认的中华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在甘肃省都有遗迹、有实物,有信众、有传承。散落在甘肃各地区众多的寺院、城址、墓葬、窑址以及出土的彩陶、青铜器、玉器、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汉代简牍、文书等无不是这一结论的佐证。今天,甘肃境内依然生活着54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就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所独有。众多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断发展,众多的民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些都说明甘肃文化具有兼收并蓄、融合东西、和平相处、共同繁荣的包容性特征。

3、甘肃精神文化优秀。甘肃自然环境恶劣,境内多高山荒漠,加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风沙大。在这样一个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众多的民族要和平、友善的生存下去,没有良好的精神是难以维系、持续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甘肃人对生活乐观向上,悠然自得,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不气不馁,对于朋友、他人诚实相待,厚道而友好,对于未来则充满期望,反映在艺术中,有甘肃陇剧、曲子戏、甘南藏剧、高山戏、陇南花灯戏、搬山戏、喊牛腔等。

二、甘肃文化资源珍稀知名

首先,甘肃文化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是其他地区文化资源无法比拟的,这是其“珍”。甘肃历史悠久,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独特,孕育了类型多样的古代文化。如新石器时期到母系社会的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先秦时期的寺洼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羌戎文化、先周文化、秦早期文化,秦汉以来的边塞文化、三国文化、五凉文化、农牧文化、西夏文化,以及长城文化、简牍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和地貌特征明显的山地文化、草原文化、绿洲文化等等,同时甘肃文化资源中还包括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不同地域的文化。

其次,甘肃文化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在甘肃文化资源的“独一无二”上,这是其“奇”。绝无仅有的河西简牍文化。河西简牍内容繁复,涉及两汉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民族等,折射出来的文化信息量,是其他地区同类文化资源所望尘莫及的。世所罕见的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宝藏,称之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当之无愧。绝无仅有的敦煌学。敦煌学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提出,经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概括而产生并走向世界。世之瑰宝的青铜艺术奇葩“马踏飞燕”。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的古代青铜作品一经出土,就引起海内外轰动。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工艺精湛,寓意高远,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就整体而言,甘肃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在全国文化资源知名度排名中处于前5名。

道教圣地崆峒山。崆峒山在前秦典籍和史记中屡有记载,它因黄帝问道、司马迁问学而为国人知晓,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胜地。

艺术宝库麦积山。麦积山处于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形如麦垛,钟灵神秀,景色迷人,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长城第一关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丝绸之路”与长城交汇于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以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著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峡榆林窟。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壁画精美,内容丰富,佛和菩萨画像栩栩如生,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精彩而传神,与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为娇纵姊妹窟。

今天的甘肃人所打造的文化精品也有享誉世界的。《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4月,以其丰富的内容、严谨的编辑方针、对读者负责的作风而赢得读者的信赖,据最新出版的《世界期刊概况》公布的全世界期刊发行量最大的前50名刊物排名,《读者》杂志排在第8位。《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所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舞剧《大梦敦煌》是继《丝路花雨》之后中国民族舞剧的又一高峰,是当今中国舞坛的最高水平,获得、、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殊荣。

甘肃文化资源信息量高。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马踏飞燕”,仅俊美的造型,就散发着美学、力学、动物学等多种信息,因而成为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敦煌莫高窟呈现给世界的是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艺术、宗教、文化等多种信息,崆峒山所蕴藏的传奇、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可谓多矣。除此以外,在甘肃众多其他文化资源中其信息量也是极高的。

三、甘肃文化资源价值贵重

甘肃文化资源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甘肃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首先是对推动甘肃文化产业有巨大的作用。甘肃有深厚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一旦被充分的开发利用,将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形成众多的知名的产品。事实上,在甘肃的一些文化产业发展毄较好的地方,都很好的利用了文化资源这方面的价值。甘肃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还表现在文化产品上。甘肃的一些文化产品在海内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已经成为知名品牌,比如《读者》、《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甘肃旅游等就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甘肃文化资源的价值还表现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的开发中。甘肃文化有8000年历史,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文化应有尽有,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正在对甘肃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的全面开发发挥作用。

篇(7)

(1)制定安全防护,进入实验间必须穿工作服

制样时,操作人员须戴好口罩及防护眼镜,操作酸碱时,必须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穿好耐酸服。从事有毒、有害物质操作人员须定期进行专项体检,按月发放保健费。从事X衍射、阴极发光、荧光分析、测试、鉴定和实验等人员均应遵守GB4792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可燃物质及有机溶剂不可放在电炉、酒精灯及其他火源附近。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水银漏失,应尽快回收,然后在残迹处用硫磺粉处理。产生有害气体或刺激性物质的化学反应,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吸取酸、碱和有害的溶液,必须使用吸耳球。腐蚀性物品及易燃物品不能在烘箱内烘烤。有毒溶剂和废液,酸、碱等腐蚀性溶液,不能倒入水槽和其他室外场地,应遵守GB4281的有关规定。化学试剂必须有标签,化学试剂要按危险性和非危险性加以分类,专人保管。剧毒药品及贵重物品必须有保管使用制度,设专柜加两把锁存放。由两人保管,使用时严格登记准确称量。化学试剂要存放于阴凉、通风场所,注意防火、防潮及防日晒。潮解、风化性试剂用毕后,除个别试剂可置于干燥器内,应立即用蜡或火漆等封口。腐蚀性溶液不可放在仪器间,必须有专门存放地点。浓氨水不可与酸类混在一起存放。药品、试剂库房必须符合防火、防爆、防潮、防震、通风等要求,库内严禁吸烟。放射性药品和标准源应在铅室存放。经常检查易燃易爆压力容器是否泄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搬运时严禁摩擦,碰撞。易燃易爆压力容器要按有关规定定期试压,不能使用不合格或过期未检的容器。压力容器上安装的各种计量仪表必须每年校验一次,不合格的绝不能使用。必须了解压力容器的标志,专用气体的压力容器不能装另一种气体,压力容器的仪表不能混用,仪表上不能沾有油渍。压力容器存放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程要求,并要远离火源和热源,远离实验场所,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地方。启封盛装易燃易爆液的容器时,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静电防护服、手套等,严禁使用能产生火花或静电的工具。各种气瓶必须分类保管,氢、氧、乙炔瓶严禁存放在一起。高压气瓶要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曝晒和强烈震动。氧气瓶及可燃气的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小于10m,存放地点距楼房3m以远。严禁混用高压气瓶的减压阀。高压气瓶和减压阀试压检验应遵守GB3864的有关规定。各种气瓶使用时,瓶内余压不能低于0.1MPa,严禁用尽。在搬运与存放高压气瓶时,必须拧紧气瓶上的安全帽。随试验工序变化及时关闭试验用水。经常检查用水胶管是否老化。遇停水及时关闭水源。燃气器具点燃后,操作人员不准离开岗位,离岗时必须关闭所有燃气器具。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气体的气瓶颜色及字样颜色,发现异常严禁使用。实验间应符合配电、用电要求,不准超负荷用电。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严防室内漏电,接地线符合仪器要求。对单相负荷500W以上,三相负荷1000W以上的设备要固定使用电源插座,不宜随意改动。仪器必须断电方能检修,检修过程中应在配电盘和有关电源插座处装有明显标志。照明和生产用电线路,要严格分开,配电间须有自动跳闸安全装置。每个实验间应配备2~3只灭火器和10kg灭火砂。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非试验用火。使用可燃气体的实验间,应采用防爆型电源开关及照明灯具。

(2)制定了“实验室HSE工作职责”、“主任工作职责”、“书记工作职责”、“副主任工作职责”、“油气相态研究岗工作职责”

“岩石物性岗工作职责”、“岩矿鉴定岗工作职责”、“扫描电镜岗工作职责”,“粒度岗工作职责”,“岩石制片岗工作职责”、“孔隙结构岗工作职责”、“渗流特征岗工作职责”、“岩心管理岗工作职责”。合理安排每一项实验工作计划。编制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强化标准化实验工作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结合,组织措施、技术措施、风险预控措施、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实验工作服从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现场实验工具定置摆放整齐,实验试区域划分清晰、标志标识齐全、临时接线不乱拉、杂物不乱丢、现场保持清洁整齐。各岗位严格执行工作职责,严把质量及安全关,使现场实验人员清晰掌握危险点和安全措施,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强化现场实验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从“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实验现场秩序更加规范,保障事故预防机制,实现本质安全。

二标准化安全质量在实验中心的发展

从发展的观点看,安全质量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管理相比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具有以下优点:

(1)突出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2)强调实验室安全实验工作的规范化在与国家实行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融合后充分体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

(3)把安全与质量、健康与环境作为一项完整的体系进行管理。充分了体现安全、质量与健康、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三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提升与实施

(1)完善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管理体系,是打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建立系统的符合实验室特点的标准化的体系文件是实验室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搞好安全实验工作的前提。包括体系管理文件、各项规章制度、标准规程、员工培训教育制度等。

篇(8)

洪水本是发生在河道及其泛滥区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如果人类活动处于洪水范围内时便会形成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造成的灾害也越严重,洪灾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洪水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容易引起瘟疫蔓延,形成脆弱的社会环境,对特殊的文化古迹、珍贵物种、风景名胜区等造成不利影响,破坏经济发展,给居民、企业、厂矿、学校、医院、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各部门造成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防洪规划是极其必要的,为做好防洪规划这一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掌握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这将对我们做好防洪规划起到标杆的作用。下面就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进行逐一简单介绍:

一、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三、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四、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标准和任务;研究确定防洪体系布局,包括设计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总体安排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防洪措施,划定洪泛区、蓄洪区和防洪保护区,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对拟订的防洪工程措施进行工程方案比选并初选工程设汁特征值;拟订分期实施方案,估算所需投资;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编制规划报告等。

4.1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流域与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象与洪水等资料;了解历史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损失、社会经济现状与今后发展状况;摸清现有防洪措施与防洪标准,广泛收集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

4.2拟订防洪标准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合理选用。

4.3选择防洪体系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防洪体系,综合考虑各部门对防洪的要求,研究各种防洪工程在整个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工程量、施工年限和投资等,通过综合比较论证,选择最优防洪系统方案。

4.4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防洪工程以减轻洪水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它本身是一项环境工程。但是,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如牺牲局部保全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移民安置等,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调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洪效益是指防洪系统实施后所能减轻的直接与间接洪灾损失。防洪经济效益计算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以年均效益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料逐年计算法推求。由于年均效益并不能全面反映防洪措施的实际效用,因此,必须对典型特大洪水年进行计算分析。为了考虑实际防洪效益的不确定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并根据防洪对象的具体条件,按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以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效益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对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篇(9)

知识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内外众多专家都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出了大胆的预测。科技成果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介质,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保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遵循知识运动的客观规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研究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力保证。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学者和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傅家骥J、武春友J、GiorgioPetronii等根据研究的背景不同分别给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如下定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二、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管理。近年来,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郁义鸿、金吾伦、IkujiroNona.ka等分别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定义。综合以上学者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如下定义: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具体来说知识管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外部化是指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按照一定的分类将它组织起来,目的是让想拥有知识的人拥有通过内部化和中介化而获得的知识;内部化和中介化所关注的分别主要是可表述知识和隐含类知识(或称为意会知识)的转移;而认知化则是将通过上述三种功能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三阶段知识管理模式

3.1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阶段划分

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定义和过程研究,可以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小试中试阶段、生产阶段、市场开发阶段。小试中试阶段是对实验室科技成果的“放大”,即为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进行试验,是成果转化方把成果转变为产品原型或样品;生产阶段是指成果需求方企业把新产品原型或样品转变为新产品的过程;市场开发阶段是指成果需求方把新产品转变为市场上所需要的商品并促使其产业化的过程。科技成果本身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在其三阶段转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科技成果进行试验、开发、生产及推向市场,知识在成果的供给方、需求方、资本投入者以及实现其配套组合的组织者之间流动着,创新的思维范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并经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外化和内化后,经过实践操作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所以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连续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

3.2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三阶段知识管理模式建立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既是一个产生有价值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产生有价值知识的过程,它是对所积累知识的延续与创新。因此,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三阶段(小试和中试阶段、生产阶段、市场开发阶段)着手,阐述每一阶段由于知识流运动所产生的知识创新,是推动科技成果与知识管理耦合的基点和关键耦合域。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耦合域的确立,本文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三阶段知识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成果小试和中试阶段的各种检测、工艺设计、信息化设计的知识管理;成果生产阶段中的先进制造技术、标准工艺、组织与管理的知识管理;成果市场开发阶段中的市场定位、营销规划、客户与市场、团队协作的知识管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三阶段知识管理模式中,科技成果转化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各种知识的互动、转化、整合、创新,涉及大量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作用机理;在成果转化三阶段之间,通过成果转化过程各部门的衔接,使研发知识、生产知识和市场知识形成成果知识的转化流和创新流,不断促进科技成果知识的转化和创新。

3.2.1科技成果转化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的小试、中试阶段是对实验室科技成果的“放大”,是学习、掌握、吸纳已有的科技成果知识,并初步实现科技成果转变为产品原型或样品,对其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试验及生产设备适应性改造建设的综合过程。

从时间维度上来分析,小试和中试阶段是成果转化的一段过程,知识在不断地转变、融合、合并。从这个意义出发,待转化的成果知识既是静态的实体,又是动态的过程,是“实体”和“过程”的统一体。当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测度时,较为注重的是知识的实体性,即成果样品;当关注知识的创造、传播、学习和应用时,所涉及的是知识的过程,可以引入知识的存量和知识的流量(知识流)。当知识流产生时,知识存量和知识结构都必然会改变,通过以下两种知识流通的渠道:一是成果转化试验方与其外部成果转化方之间的知识流动;二是成果转化各方内部的知识流动。

在这一反复试验过程中,知识流的表现形式既是外生的(专业化),又是内生的(干中生)。所谓知识流的“外生”,是成果试验方(主要是需方)通过接受其他转化方知识的传播与外溢效应,来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如通过技术交易等获得新的知识;所谓知识流的“内生”,是成果试验方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等活动,在自己的实验活动中积累经验,进而将感性的经验积累上升为理性化的知识,并通过这类过程不断进行知识积累。

3.2.2科技成果转化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

科技成果经过小试和中试阶段,己经趋于完善和成熟,这样就可以进人成果需求方企业生产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婀生产阶段是科技成果需求方企业把经过小试和中试的新产品原型或样品转变为新产品的过程,是运用新知识进行生产的阶段。科技成果需求方企业通过检测、调试设备、实施经营性批量化生产来寻求实现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规模。由于这一过程将改善的知识成果与调整后的生产设备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这个设备与软件知识结合的过程经常出现预料外的问题,所以,此过程也是完善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一环。科技成果被需求方引进以后,通常要引起需求方企业技术条件、装备水平、人员乃至组织方面的变动,以创造科技成果生长的条件,这就将引起科技成果需求方企业在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活动。

科技成果生产过程的本质是知识管理和创新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各项活动都包含着知识管理和创新的内容,它们分别是:技术知识创新,工艺知识创新,组织知识管理;当然,也有包含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管理内容。科技成果生产过程中要做到的关键就是要有创新的组织管理理念,这是生产阶段的指导思想之所在,因此,其作用是中坚性的,领导和引导性的,它往往决定着整个生产项目小组的领导特点、组织文化、激励机制等管理理念,组织知识创新对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知识创新具有协调和引导作用。生产技术知识创新和工艺知识创新两者的作用不可小觑,两者从基本技术细节上起到支持性、促进性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3.2.3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发阶段的知识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开发阶段是科技成果需求方企业把新产品转变为市场上所需要的商品并促使其产业化的过程,是进行市场开发、信息反馈与改进的阶段,也是对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预测的一个检验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阶段。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调查市场、分析客户需求、不断调整研究开发方向、形成有价值的知识挖掘和创新活动这些知识管理活动来源于市场或者客户的信息,通过分析研究,进而形成有关市场或者客户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形成科学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建立一定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市场,以此来保证规模化生产的实施。

科技成果转化市场阶段的知识管理,是为达到开辟新市场目的而进行的知识管理。具体来说包括寻找新用户、发现产品新用途、重新细分市场等知识管理活动。在这个阶段中,往往需要与客户、供应商不断进行交流,以获取他们在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后对成果的意见反馈。这是市场开发阶段对外部隐性知识的吸收,也是对成果进行再次创新的知识储备。

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评价模型

4.1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为了分析知识管理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全面、客观的数据指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三阶段知识管理模式,本文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评价目标下构造3个子指标系统,它们分别是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管理状况、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状况、市场开发阶段的知识管理状况。

(1)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管理状况指标

小试中试阶段是科技成果转化双方把科技成果转变为产品原型或样品,并对其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试验的过程。下列指标用来表征其知识管理状况:成果知识流动水平、成果知识积累水平、成果结构性创新水平、内外部信息沟通能力。

(2)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状况指标

生产阶段是指科技成果需求方企业把新产品原型或样品转变为新产品的过程。下列指标用于表征其知识管理状况:成果工艺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性创造性开发和应用新制造工艺技术的能力)、成果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成果产品生产安装等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和控制的水平)、R&D员工和生产员工的知识管理水平。

(3)市场开发阶段的知识管理状况指标

市场开发阶段是指科技成果需求方把新产品转变为市场上所需要的商品并促使其产业化的过程。下列指标用于表征其知识管理状况:客户与市场知识吸收能力、营销人员知识管理水平、售后服务知识管理水平、营销体系的适应度(针对新成果产品投入市场的营销组织体系对产品销售的适应程度)、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营销创新策略的响应速度。

4.2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评价模型的构建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对知识管理状况评价是对知识管理状况的模糊描述,其优劣程度没有明确的界线,如果人为地用特定的分级标准去评价会很不确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价。

(1)建立评价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评价一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层次,则评价集可以记为如果将绩效等级用1_5的尺度来表示,则评价等级

(2)建立评价隶属度矩阵R,表示对于第i个指标,专家认为其属于第j个等级的可能程度;Sij表示认为指标i属于等级j的人数;N为参加评估的专家总数。

(3)计算综合模糊评价矩阵B,B表示被评价指标从整体上看对V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最后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知识管理状况的优劣。

4.3应用分析

篇(10)

(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计算机输入,按照规范的要求编排,双面打印在A4纸上。页面上边距:3.0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8厘米,行距20磅。)

4.1封面

署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年月日,可以在封面插入图片和警示格言(自行设计)

4.2扉页

个人资料(三号黑体居中,行距20磅)

真实姓名:××(行距20磅,宋体小4号)

笔名:×××

性别:×

年龄:××岁

籍贯:××省××市/县

身份证号码:××××××××××××××××××

所在学校及学院:××大学××学院

班级及专业:××级××专业

学号:××××××××××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E-mail:×××××××××××××××

4.3目录(另起一页,三号黑体居中,行距20磅)

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章的名称4号黑体,其余小4号宋体)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性格特征

4.职业价值观

5.职业能力(或技能)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含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分析

2、目标职业分析

环境分析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3、目标实现的策略路径

第四章具体行动计划

第五章评估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附:参考书目

4.4正文(另起一页)

引言的具体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

第一章认识自我

(三号黑体居中,行距20磅)

结合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

1、个人基本情况(四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单倍行距)

×××(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以下按此标准排版)×××××××××××××××××××××××××××××××××××××

2、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最强的两类兴趣是什么,最弱的兴趣是什么?我的职业兴趣的特点、职业兴趣喜欢和对应的工作,应避免的一些工作。

3、性格特征—适合干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显示……我的性格特征情况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取向、××取向。我的具体情况是……

5、职业能力(技能)—能够干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我的学习风格是××类型,我最擅长的技能是:××,我最薄弱的技能是:××

自我分析小结:我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价值观、学习风格和技能的优劣势,所对应的岗位特质,适宜和不适宜的工作等。

第二章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参考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建议,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和目标职业进行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小四号黑体,以下按此要求排版)

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本人的影响

(2)学校环境

如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简要综合分析)

(3)社会环境

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简要综合分析)

2、目标职业分析

(1)行业分析

(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人职匹配分析)

(2)目标职业分析

(如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类型、地域、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分析等,目标职业一般分几个选项来分析)

环境分析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的确定

根据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得出我的职业生涯目标的三个选项:生涯目标1、生涯目标2、生涯目标3,为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目标,制作决策平衡单如下:

决策平衡单

考虑因素考考虑因素虑因考素重视程度(权重)重视程度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生

生涯目标1生涯目标2生涯目标3

分数分数分分数分分数数

自己物质方面的得失1.收入情形

篇(11)

--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CO污染。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3、卤代烃污染。讲卤代烃时要介绍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预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会因臭氧层空洞而显著增多,紫外线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时白内障病人数也会大增。

4、CO2污染。结合讲CO2性质,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

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侯变暧,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

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H2能源。

--有关水体污染的教学

1、无机物污染。在讲过滤元素时应向学生介绍重金属污染物。多数重金属盐在水中形成络合物,其价态变化多,对人体有明显的毒效应。因重金属离子与人体内蛋白质等生理活性高的分子结合成不可逆的变性物质,导致人生理活动障碍。

2、有机物污染。在讲石油炼制时向学生介绍石油工业废水中含有酚、芳烃等,酚为五毒之首,为助致癌剂,而且在低浓度就使蛋白质变性。

预防措施:石油厂废水要经处理回收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