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药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制订标准操作规程
中心药房需要编写自己日常的工作文件。我们针对自己的工作,由主管编写了中心药房工作文件11条,包括:中心药房摆药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配药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发放药品工作流程,中心药房出院带药调药流程,中心药房退药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申请药品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药柜药品管理流程,中心药房值班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实习进修人员学习流程,中心药房输液药品下送岗位流程。我们编写工作文件的目的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使日常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据可究。
2信息化管理
医院药房信息化管理在药品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正逐步被认可并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简化了日常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加强管理效能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有助于药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中心药房与各病区及收费处联网。医师输入普通医嘱,经护士再核对无误后提交到药房。药房人员确认后,收费、库存增减等项目自动完成。打印成单,依单摆药,核对发出。中心药品管理系统的药单分为汇总和明细2种,2种模式可随意切换,汇总药品单按药品汇总,明细药品单按床号、患者姓名显示其应用的每种药品。实行中心摆药后,电脑自动划价结算,控制了乱收费和随意减免等现象[1]。患者、护士站、医生站可随时了解用药情况和医疗开支情况,增强了互相监督机制,杜绝了医务人员的搭车用药现象。
3药品摆放坐标定位
3.1药品摆放坐标定位原则:
药品按药物的药理作用兼顾使用频率原则进行摆放,并做坐标定位。其中常用药放中间层,不常用的放最上或最下层。货柜用英文字母表示,层数用数字表示,如A02:表示A号货架的第2层。
3.2针剂摆药单药品顺序:
药品坐标号录入药品数据库,针剂摆药单增加药品坐标号栏,针剂摆药单按坐标号顺序打印,例:A01A02A03A04B01……依次打印。
3.3优点:
药品坐标定位优点主要体现在[2]:①药品规律有序摆放,便于管理及方便加取药品;②对药品坐标进行汇总,生成盘点表,减少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③坐标定位使摆药单药品显示顺序与药品摆放顺序一致,使针剂调配有序化,减少因跳行而漏配药品的现象发生;④新药上架及时显示,防止发生“找药难”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⑤药品位置清晰明了,为岗位轮换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
4.1实行专人管理:
安排1名主责药师作为药品质量管理监督员,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对药品进行检查。对近期、怀疑有质量问题的药品进行登记汇报;保持与药房其他子部门联系,对近期、滞销的药品进行协调,杜绝药品过期现象发生并认真做好特殊药品日常消耗统计。
4.2通过网络管理效期:
效期药品的管理过去是建立药品一览表,可随时更改,由于是人工负责,难免有疏漏之处。微机网络化管理后,我们一方面继续借鉴以前的模式,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效期药品入库后,其效期都须同时输入网络,以便及时查询,对于各类效期药品销售、库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既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3]。
4.3设立近效期药品专柜:
将近效期药品集中到一个药柜,由于每月都可能有的新的近效期药物,所以安排专人负责并设定货位。这种办法使近效期药物一目了然,在发放过程中会更加注意,避免了过期药物外流。
5严格麻醉的管理
5.1品空白处方限量领取:品空白处方由各病区护士长至中心药房领取,每次限领一本(100张/本),领用者和发放者当场核对处方数量,同时对领用日期、科室、数量、发放者和领用者姓名进行登记。麻醉科因手术室多,品处方用量大,由统管人员一次领取20本。这样一来,一旦发生品专用处方流失或者被盗用的情况,便有据可查、有案可循。
5.2规范并优化品和的领药流程
5.2.1病区领药流程:按照《管理规定》,病区领药严格按以下流程操作:医生开具专用处方护士检查处方填写是否有缺项护士凭处方至住院药房领取药品并归还上次药品的空安瓿药师发放药品,护士当面核对、签字。
5.2.2麻醉科领药流程:麻醉科负责人清点并统计处方麻醉科负责人凭处方、药品登记单和已用药品的空安瓿至住院药房领取药品药师进行处方录入后发放药品,领药者当场核对、签字。
5.3规范处方书写:
按照《药品管理法》中对品处方书写的规定,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并且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二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超过三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品处方登记册。
6开展药学服务
药物信息是医院药学领域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它紧密配合临床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而中心药房是药剂人员与医护人员及患者联系的纽带[4]。所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手开展药学服务,药学咨询和药学监测三项任务,这是时代赋予药师的使命,反映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和健康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同时也是药师服务观念意识的转变和工作职能的转变与拓展[5]。
6.1药学服务:
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在药物咨询和药学监护两方面进行。住院药房的药师面向病区,与医生、护理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都有密切的联系,其工作特点贯穿了药学服务的全过程[6]。
6.2药学咨询:
利用网络在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建立反应迅速、具有综合性和辅助决策能力的药物信息咨询系统[7]和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系统[8],这是医院药房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药品信息咨询系统为临床医护人员了解药品发展动态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并可及时方便地查阅医院所有药品的有关信息,加强药房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系统把输入的医嘱/处方经合理用药知识库快速查询,自动完成检测,防止不合理用药。1995年英国开发了国家处方集(BNF)电子版,使处方者在网络终端开处方时,能自动与BNF知识库相联系,防止处方错误。美国目前大多数药房对处方中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过敏的电脑检索普及率达75%以上[9]。
6.3药学监测:
临床药学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药学上的临床药学监测通常指监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与临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与调整药物的重要技术手段[10]。这项技术属于技术性很高而且医疗成本也很高的医院服务项目,目前只在一些大型医院得以开展。一般医院开展应当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正确估计自己的市场,或者选择与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联合,以减少盲目投入。一旦开展该项目,就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使这个机构与临床一线有充分沟通,以合理运用,争取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对中心药房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我们在对药品的管理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调查与分析,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以及其它相关方面的工作,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海莲.计算机联网在医院药房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3):201-202
[2]许卫民,吴丽华,谈住院药房工作的改进[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45
[3]杨运朴,刘德泉,秦显菊.住院药房的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54
[4]胡晋江.医疗改革中药剂科的责任[J].中国药房,2001,12(2):861
[5]张石革,马国辉论药师职责转型的时代使命与其必然性[J].中国药房,2006,17(2):841
[6]胡晋红,蔡溱.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初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1,1(1):6
[7]唐经波,赖琪,袁天赐,等.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网络软件的开发[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80
一、统计信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关系到医院的基本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利用统计综合分析中的医疗指标、质量指标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反馈疾病的发生及其规律。
利用诊断质量指标综合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状况,评价医生业务水平。利用治疗质量指标观测直接影响医疗终末质量。利用工作效率指标反映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利用单病种质量指标来反馈主要包括住院总费用、医疗水平、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利用医技科室质量指标来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情况,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二、统计信息是医院实施量化管理的数据资源保证
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医院卫生统计能够迅速反映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和历史全貌,为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和计划,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总结项目工作经验教训,提供可靠的、权威的数据资源保证。
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开阔了领导的思路,提升了领导的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管理者通过统计信息获得资料,通过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对工作效率指标的分析,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通过对诊断质量指标的分析,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对治疗质量指标的分析,强化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正确填写,真实反映医院的治疗质量;通过对医技科室质量指标的分析,了解医院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费用结构指标的分析,认识医院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从而提高收入“含金量”,此同时患者得到合理的用药和优质的服务;通过对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分析,控制单病种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打出医院的医疗品牌,提高医院在社会的信誉度,树立医院的知名度,为医院获取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98-03
礼仪,就像空气一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要讲究礼仪,每个人都需要尊重,每个场合都需要注重礼仪。正确的运用礼仪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的运用礼仪会增加交往的信心。图书馆是服务性很强的行业,正确地运用文明礼仪,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学习礼仪知识、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增强图书馆在行业的竞争力。
1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的道德修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准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位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工作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教师要有师德,医生要有医德。那么,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遵守“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职业道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政府也是通过向图书馆等公益性的服务窗口加大力度投入资金,来体现对纳税人的回报和关心,而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也正和这种回报与关心息息相关。目前,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比如服务不规范、主动差、馆员与读者沟通少等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够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图书馆的职业道德状况,从而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成败。图书馆的职业道德状况是通过每位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出来的,每位馆员都代表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所以提高个人修养也就是维护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关键在于自我提高,任何一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制约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靠自我提高,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美誉度,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2图书馆员的文明礼仪
21图书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它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读者求知的重要场所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这种服务性很强的职业里提出礼仪服务是相当重要的。图书馆员的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服务工作,它的服务内容是“精神食粮”,服务的群体是求知者。图书馆员应提供的是优质的服务,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讲究艺术性,同时图书馆员的形象、言语、仪表、行为、举止,对读者都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影响。普及、推广馆员的文明礼仪有很多方面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提高馆员的个人修养。②更好地对读者表示尊重。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④塑造和维护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因此,注重礼仪对图书馆员来说非常重要。
22图书馆员在具体方面体现礼仪
培根说:“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职业道德不仅是内在的素养,同时也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塑造,包括仪容仪表的礼仪、行为礼仪、语言礼仪等各个方面。在长期的文明服务过程中,馆员也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由于缺乏对员工站姿、坐姿的训练,着装、服饰的要求,服务过程中难免会缺少一点儿朝气。
221馆员仪容、仪表、仪态的礼仪
仪容礼仪要求工作人员在修饰维护个人礼仪时应注意面部整洁。女同志上班着淡妆,头发梳理干净。男同志不能留长发,鞋面干净整洁。馆员在工作时应遵守的仪容礼仪原则大致有四点:简洁、庄重、淡雅和避短。仪表礼仪也就是我们说的服饰礼仪,为了尊重服务的对象,同时也为了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的服饰应与本身的岗位相适应。重视自己的服饰、服饰的统一与得体可以体现单位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形象,也有助于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仪态礼仪要求男女工作人员基本站姿的标准做法是:①两眼平视,略提高15度。②两肩下垂、挺胸抬头、腰部直立。③两腿立正并拢、两脚抓地,重心在后脚掌。在站姿方面男女工作人员略有差别:男工作人员站立时双脚可以叉开,大致与肩膀同宽,给人一种“威”的壮美感。女工作人员双脚可以以一条腿为中心的前提下稍微叉开,给人一种“柔”的优美感。走路时应该自如矫健、昂头挺胸、收腹平视,头要正、颈要直,两肩自然下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坐下时要轻轻入座,至少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后背轻靠椅背,女士双膝自然并拢(男士可略分开)。对面谈话时,身体要稍向前倾,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如果长时间坐立,可将两叉重叠,但要注意将腿向回收。
222语言礼仪
馆员在同读者接触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双方的语言交流,馆员语言的运用既能体现自己的服务水平,又与单位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语言礼仪是指在使用语言时应表现出良好的文化修养,馆员在具体工作时,在文明用语方面应遵循一些基本礼仪规范。首先,要称呼得当,应从四个方面入手:①区分对象。②照顾习惯。③有主有次。④严防犯忌。其次,语言要标准、柔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用方言。最后,要用词文雅,应注意切实有用,切忌词不达意。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把十字文明用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运用到工作当中。例如在接待读者时,经常会有读者问“有没有某某书,我怎么找不到”。工作人员应耐心地回答“有”或“没有”。“有”这本书就应该告诉读者“您好,这本书在某某地方,请您到那边就可以找到”;没有这本书时应回答“很抱歉,这本书刚借出去,您可以看看这类书可不可以”。当读者问到其他的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婉转地说“对不起,请把联系方式留下,有结果我马上通知你”。当读者在开架阅览室找不到自己要的书刊时,工作人员应主动迎上前去帮读者找到这本书。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的服务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的。语言是门艺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与读者交流时应当有问必答、随听随答、不失尊敬。在接待读者过程中应做到积极、主动、热情、亲切,从而体现出“读者第一”的服务准则。
3微笑服务在读者服务中的作用
服务态度中最基本的标准是微笑,也是服务态度良好的表现形式。微笑服务已成为商家的经营之道和获胜的法宝。世界著名管理集团如喜来登、希尔顿、假日等都有着共同的经验即服务金钥匙——“微笑”。显而易见,微笑在服务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微笑服务是读者服务的需求,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在服务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微笑,那么读者就有被尊重、受欢迎的感觉。微笑服务能使读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亲和力,从而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便于与读者更深层次地交流和沟通。微笑在服务过程中被称为“无声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微笑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工作人员的微笑可以表示对读者的真诚、理解等等,一位有知识、有文化、讲礼仪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是尊重读者的。无论工作人员的心情如何,情绪好坏都不应带到工作中,始终微笑面对每一位读者。坚持微笑服务,也是个人良好礼仪修养的外在体现。
真诚的微笑服务关系到图书馆形象的树立,也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息息相关。所以,要掌握职业微笑的技巧。什么是职业微笑?指的是笑时只露八颗牙齿。职业微笑可以通过咬一只筷子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镜子,两唇角微向上翘,找到最佳的微笑尺度。
微笑服务其实是一种职业的自觉意识、饱满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的表现。作为在窗口工作的一线人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当工作人员心中有了读者时,自然而然见到读者便会笑口常开。工作人员应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好微笑的职业技巧,时刻注意塑造自我形象,用由衷的微笑来面对工作、面对读者。
4礼仪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不好的企业,也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完善的管理与培训。每一位工作人员,原本都是晶莹如玉的米粒,通过礼仪的培训可以去除谷壳,重新绽放自己的光彩。加强礼仪培训是工作的需要。图书馆是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图书馆员礼仪的培训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馆员的言谈举止直接对读者造成影响。通过系统专业的礼仪培训,可以提升馆员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
5图书馆团体礼仪
51文明服务,尊重读者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工作的核心就是为读者服务。真诚地对待读者,主动热情的文明礼仪服务是对读者的最大尊重。馆员的优质服务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声誉。
52善于学习,钻研业务
这是图书馆提供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在当今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善于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优秀的信息导航员,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53通力合作,相互帮助
图书馆事业是人民大众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配合,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团结合作,以集体利益为重,形成一个战斗力强、凝聚力强的优秀团队。
6结语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为读者服务,强化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正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通过礼仪的培训,使馆员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礼仪已经表现为一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甚至是关乎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图书馆来说,礼仪是图书馆形象、文化、馆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使图书馆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在注重塑造自身的素质形象的同时,将礼仪升华为素质教育,在平时的读者接待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图书馆作为一个窗口单位,馆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所以,在职业活动中要自觉运用文明礼仪,加强馆员的职业修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ZK(#]刘红欣谈文明礼仪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2]张京中华文明与礼仪[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以来,人们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时,不能跳过和忽略的就是“包豪斯”,它几乎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代名词。人们不断研究其带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广泛指导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而后者才是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核心和根本。
包豪斯体系强调的是:
1.设计应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如果说,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和从业人员都达到了以上几点的要求,或许今天也就不需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行业,社会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较大水平上的差异。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艺术设计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艺术教育过程中宝贵的指导思想。
二、设计和设计师
何谓设计?它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还同时肩负着把制造产业与尖端的软件产业一同吸纳进创造磁场的重任。”①而设计师,则是从事设计这一职业的人的一个统称。
设计师,是特殊的族群,与设计师们的对话有时可显示出更宽广的胸怀,改善环境的渴望,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提高大众对艺术、设计的品位,去帮助或改变这个社会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有些设计师们的世界是很“窄”的。
笔者认为这和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弱点是一样的。有些知识分子大多缺乏一种大文化观,他们看问题多只是从专业的、局部的、个人的、地域的角度出发,这对于整件事情和整个层面来说,是相对狭隘的。而有些艺术设计师,将自己圈在一定的小文化背景里,其认识和境界或许就停留在较窄的层面。
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创作,应面向社会。对于社会,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并有责任感,在文化意识上发生作用,并把个人和现实文化联系起来。相应来说,艺术设计教育教会学生一种思考艺术的能力,教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力、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推动的不是某一层面的技术载体,而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比教技法更重要。
三、设计和设计管理
管理需要设计,设计必须加以管理,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应用和行销上经常进行创新,其重要因素就是掌握“设计管理”,强调在设计部门中所进行的管理,以提高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将设计部门的业务体系化进行整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
设计管理,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RoyalSocietyofArts,简称RSA)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此奖目的在于借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经由广泛性、合理性、计划的步骤,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②。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设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并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③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不难看出,MichaelFarry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
设计管理,从企业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企业领导从企业经营角度,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对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设计管理,企业的设计管理,在目前看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企业品牌形象CIS战略的运用,是最典型的设计管理的实例,也是目前企业运用的设计管理。
四、如何进行设计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行为中,不管是以设计为背景,还是以管理为背景去理解设计管理,其基本的内涵已渐渐走向统一。那么,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真正关心的,下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从业经验谈一些理解。
第一,设计战略和策略管理。
设计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等)作出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方法策略,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是设计的准则和方向性要求。它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必须要制定自己的设计战略,并加以良好、有效地管理。
第二,是设计目标的管理。
设计必须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前面在说到设计师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一般较为感性,在目标的设定、执行等方面最好能有强有力的管理,使之切实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第三,设计程序管理。
设计,是一个讲究创意、思想的工作,但并不表示设计就不需要流程。设计的流程管理,是为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设计的进度,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和任务。
第四,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
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是使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集思广益”,即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环节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即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才能使设计的效果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第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价值对企业经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保证设计的创造性,避免出现模仿、类似甚至侵犯他人专利的现象。应有专人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设计的某一阶段进行审查。设计完成后应及时申请专利,对设计专利权进行保护。
结语
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软件、技术和管理”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管理的定义和影响也在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门新的研究领域、一种应对激烈竞争的最具潜力的工具,设计管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目前以及将来,对设计管理的探讨和发展应当被我们关注和重视。
注释:
①(日)荣久庵宪同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279页.
②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页.
③刘和山等.设计管理.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第10页.
参考文献:
[1]陈鸿俊编著.现代设计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日)荣久庵宪同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陈屹,谢华编著.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4.
[4]刘和山等.设计管理.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
一、统计信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关系到医院的基本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利用统计综合分析中的医疗指标、质量指标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反馈疾病的发生及其规律。
利用诊断质量指标综合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状况,评价医生业务水平。利用治疗质量指标观测直接影响医疗终末质量。利用工作效率指标反映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利用单病种质量指标来反馈主要包括住院总费用、医疗水平、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利用医技科室质量指标来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情况,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二、统计信息是医院实施量化管理的数据资源保证
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医院卫生统计能够迅速反映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和历史全貌,为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和计划,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总结项目工作经验教训,提供可靠的、权威的数据资源保证。
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开阔了领导的思路,提升了领导的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管理者通过统计信息获得资料,通过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对工作效率指标的分析,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通过对诊断质量指标的分析,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对治疗质量指标的分析,强化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正确填写,真实反映医院的治疗质量;通过对医技科室质量指标的分析,了解医院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费用结构指标的分析,认识医院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从而提高收入“含金量”,此同时患者得到合理的用药和优质的服务;通过对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分析,控制单病种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打出医院的医疗品牌,提高医院在社会的信誉度,树立医院的知名度,为医院获取社会效益。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认为每一个员工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强调以人为本。它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和尊重人性,采取针对性的有效人力资源措施去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引导和控制员工的行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要动机出发,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调动人的主动能动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对人性的看法非常积极,极富人道主义精神。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分布,呈金字塔形状排列。
生理的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性等方面。生理需要优先于其他任何需要,是需要层次金字塔的基础。
安全的需要是指能满足个体追求保障、稳定、有序,免于身体与精神遭受痛苦、威胁的需要。它包括人们对人身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的要求,希望生活稳定、社会有序、未来有保障,以及免受灾难、威胁与疾病的折磨等。
社交的需要也被称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爱的需要,即人们都需要家人之间相互关怀,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彼此保持友谊和忠诚,都希望爱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们渴望被团体的其他成员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获得归属感。
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们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
一般说来,在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之前,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当一种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本身推动的力量就被减弱,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个体新的动力。通常情况下,个体的需要都是逐层向上发展的;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会使需要层次产生跳跃性的变化,也即特殊情况下,低级需要部分的满足时会有高级需要产生。
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同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之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对于同一个人而言,在不同的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需求可能不同。
2 运用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心理动机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要从整体战略出发,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包含的五个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制订符合实际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在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时,企业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首先要做好员工的实际需求调查
员工需求是多样化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员工不同时期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之前,企业管理者第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员工需求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弄清楚员工的实际需要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制定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我们要尊重员工需求多层次化的现实,任何一个层次的需求我们都是不能忽略的,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具体的操作中,企业管理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各个层次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不能无视客观规律的存在,搞一刀切,片面追求一致性。
2.3 必须充分考虑到高低各个层次的需要,做到统筹兼顾
低层次的需要是要求最强烈的,必须首先得到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产生有赖于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高层次需要才能发挥激励作用。同时,高层次的需要是员工进一步发展方向的要求,关系着企业的未来。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企业管理者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时,必须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高低各个层次的需要,使企业保持长久的活力。
2.4 有针对性地根据个体的主导需要进行激励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要,某一需要未被满足的程度越大,就越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
在一个企业内部,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企业员工的需要不会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对新员工来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对有经验的老员工来说,受到重视和尊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行自我实现,往往是更重要的方面。对于即将退休的员工来说,可能更关注未来的保障问题,寻求稳定的依赖,安全的需要又占据了上风。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每位员工的主导需要,正视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人力资源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既能满足员工的需要,又能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实现双赢。
2.5 人力资源设计时要注意中高层人员与基层人员需要的差异
在企业内部,当管理者的地位在组织中得到提升的时候,其低层次需要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小,而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有较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满足自身高层次需要的程度途径会更多一些。与此同时,基层员工较多地从事常规性质的工作,满足较高层次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设计时,尤其是中高层岗位的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到高级管理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赋予其与能力匹配的挑战性任务。
2.6 要注意尊重员工,引入员工参与对企业的管理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受到尊重与重视越多,就越愿意在工作学习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会要尊重员工,在企业进行重要决策时引入员工参与管理,征求员工的意见,重视员工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并虚心采纳其中的合理建议。这样做具有以下好处: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政策从实际出发,增强了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使员工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感到自己被人尊重,得到企业的认可,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7 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的需要充满了差异,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间段、同一企业的不同员工,会有不同的主体需求。同时,人的需求满足也是一个弹性的过程,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以后,立即会产生另一种或多种需要,而且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这种需要的满足感也不断下降,甚至变成不满足。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是动态的和持续的,要做到按照“了解需求、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施激励、效果评估”的路径不断进行循环。企业在激励和留住人才的时候,应当做到及时跟踪调查,注意他们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留住想要的人才。
2.8 要注意把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荣辱与共的,企业总体发展的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企业是由一个个的员工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所有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实现之和。个人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得不到到充分发展,企业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发展。同时,企业又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是员工个人发展的坚强后盾。员工把个人的目标附着在企业的总体目标之上,通过企业可以更方便、更轻松地实现个人的抱负,完成自我实现。
但是,每个员工又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其特殊的需要。在某一时期,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会或多或少地偏离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游离于企业的大框架之外。在现实工作中,这种不一致的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员工的不同的思想引导到到企业的总体目标之下,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把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变成人力资本,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3 结束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决定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立以人为本的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员工的不同需要层次出发,尊重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在各项工作中达到卓越的境界,把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真正结合起来,持续不断地推动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对于建筑功能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进行对其质量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二、监理工作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重要性
建筑监理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监理除了要负责审核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与质量监督管理,还应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行为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需要对工程的所有监理工作负责,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扮演质量与进度的监督管理人员,还是施工现场的协调与管理者。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是监理人员应该严格把手的一道关;第二,对钻孔灌注桩施工队伍和资质进行审查,监理人员必须了解他们以往的施工经验,检查特殊工种的上岗证书;第三监理人员要对图纸会审提出必要的要求,以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第四,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现场人员特别是质检人员的在岗情况及有无作钻进记录,并做好检测验收工作。
三、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监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钻孔以及清孔工序的监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首先要对其进行钻孔施工操作,施工人员必须要确定钻孔安装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钻机的平稳性与垂直度进行控制,避免钻孔施工中出现钻孔倾斜的状况,并且要在遵循增重减压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理,确保钻孔施工操作质量可以满足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在成孔后需要对泥浆进行控制与管理,并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泥浆进行调整,以便于钻孔施工的整体质量可以满足工程的整体施工要求。另外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桩身成孔垂直度。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首要质量控制点就是桩身垂直度的控制工作,只有做好该项操作才能保障后期下放钢筋笼、设置导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桩基的稳定可靠程度,钻孔过程中要对钢丝绳、钻杆进行调整,保证满足垂直度的要求。还需要对成型器的下水管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记录,钻孔深度必须大于等于设计孔深。在完成施工场地的清理、平整操作后,要保证铺设枕木的质量,使得桩基位置、钻孔、天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测量钻孔的垂直度,严密控制钻机的位置。
施工人员在钻孔成孔操作后需要对孔中的渣滓进行清理,这样可以避免灌浆施工工序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对提高灌浆施工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清孔施工完毕后要对泥浆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以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2、定桩位的设计
桩基础设计之前,监理人员应在熟读施工图基础上,收集工程地质详查报告,勘察施工现场,选折合适的放线方案,并找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桩轴线控制点和标准点应位于区域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垂直度控制主要依靠钻机就位的平整垂直;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护桩的设置,要绘制护桩位置图,设置数量合适的护桩,很多施工单位往往会省去这道工序,给监理的复查工作造成影响。
3、护筒埋设的合理性
护筒埋设的偏心或倾斜直接关系到钻孔的正确与否。护筒埋设前,先在桩位外不少于1.0m处设置四个护桩。如果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因此护筒埋设后应检查护筒位置及填土密实性。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要注意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4、桩头质量的保证
有关规范规定当凿除桩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的桩顶标高及桩身混凝土质量。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要想保证桩头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这就要求灌注混凝土的高度要超过桩顶标高50cm。在实际施工中,超灌量控制不当是经常存在的问题,超灌量过大,造成浪费,超灌量不足,桩质量不能得到满足。另外,在开挖桩头检测时发现,由于桩顶混凝土与孔内泥浆有直接接触,里面有时会裹有泥砂和浮浆等杂质,对桩头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5、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进行
首先,按照建筑施工设计要求,采购混凝土材料,设计混凝土最佳配比,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结合钻孔灌注桩设计长度,合理设计护筒直径,采用厚度约5mm的钢板,孔壁直径应大于护筒直径。其次,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钻孔底部和护筒底部应保持300mm~400mm距离,利用球胆止水方法进行初灌,保障初灌砼施工质量,并且结合砼凝结时间,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灌注时间,灌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孔壁情况,合理调整灌注速度和时间。最后,砼初凝后,拆除固定的钢筋笼,使混凝土和钢筋笼同时收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是在水下浇筑,属于隐蔽施工,这是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清完孔之后,就可将预制的钢筋笼垂直吊放到孔内,定位后要加以固定,然后用导管灌注混凝土。建筑监理人员要严格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首先,混凝土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易性好、流动性大、初凝时间长的特点。灌注时混凝土不能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混凝土灌注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每根桩的灌注时间不能太长,尽量控制在8小时内完成,为防止顶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导管提升困难,导管底部埋于混凝土中深度宜为2至6米之间,每小时灌注高度最好不小于10米。混凝土灌注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至少0.5-1米,以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
四、提高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监理措施
1、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技术规划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技术规划,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技术水平,同时也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有着重要作用。监理人员要与技术人员做好有关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较低工作,这样才能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并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充分了解各项施工任务及目标,监理人员要对相关施工步骤进行现场指导与控制,以便于通过监理措施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指导施工单位处理安全问题
若监理人员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发现任何安全异常情况,监理单位可以在复检后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指导施工单位对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要对施工单位处理安全问题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降低桥梁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再者,监理人员必须通过现场管理来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进行检查,若发现违规施工等现象则要及时向上级单位进行反应,以便于在监理单位的介入下可以督促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促进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桥梁工程施工中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
五、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监理工作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分析结果能够为同行人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3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7-0129-04
Abstract: A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knowledge graph has infiltrated into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nd medical fields, and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real world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knowledge graph, construction and the existing softwar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TCM field were reviewed, 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graph in the TCM field.
Key words: knowledge graph; TCM; application prospect; review
随着2012年谷歌第一版知识图谱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成为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从搜索引擎优化,到新药发现,知识图谱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并渗透到金融、工业和医学等领域。这种以科学学为基础,涉及应用数学、信息学及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可视化技术,成为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方向。本文就知识图谱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前景进行梳理,以期为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知识图谱概念及特点
1.1 知识图谱的概念
在知识图谱的定义上,陈悦等[1-2]从其功能角度进行阐释,认为知识图谱能够可视化地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杨国立等[3]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将其定义为把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揭示科
学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
杨思洛等[4]提出知识图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可包括生物的基因图谱、教育教学中的认知地图、探索太空的天体图、描绘地形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图、各种金属图谱等;狭义的知识图谱主要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文献知识单元分析来可视化科学知识的结构、关系与演化过程,包括“科学图”“文献计量图”“文献图”“知识图谱”等。
简言之,知识图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数学算法来简化知识单元结构以达到可视化知识结构关系的一种方法,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1.2 研究对象
知识图谱所描绘的对象主要包括:①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包括科学家、技术专家、项目组、实践团体或某一知识领域共同体;②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如论文、专利、所学课程、数据库等;③过程或方法,包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组织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知识投入等。
知识图谱主要源于三大领域:①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信息、知识与知识域可视化研究;②图书情报领域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知识地图和知识网络等研究;③复杂网络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上述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正在走向融合[5]。
2 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目前知识图谱的绘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版块[4,6-7]。
数据检索:绘制知识图谱的基础,其数据源在传统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出版商、机构联盟等机构网站的网络日志、用户记录、点击流数据等。
数据清洗:即对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勘误等,进行历时或分时段对比分析时需要对数据M行分段处理;若样本数据过大或分析目的不同,则需要进行有代表性的抽取。
构建关系矩阵:选择要分析的知识单元,如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构建其相互关系,常用方法有共词分析、共引分析、共作者分析、书目耦合分析、期刊耦合分析等。
数据标准化:根据数据间的相似度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常用方法有集合论方法(Cosine、Pearson、Spearman、Ochiai、Jaccard指数等)和概率论方法(合力指数、概率亲和力指数等)。
数据简化:运用因子分析、多为尺度分析、自组织映射图、寻径网络图谱、聚类分析、潜在语义分析、三角法等方法处理数据以更好地展示各数据单元。
可视化展示:是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运用不同的算法,调整相关参数,构建整个图谱。可通过不同模拟实现可视化,如几何图、战略图、冲积图、主题河图、地形图、星团图、簸幅图等。
图谱解读:采用历时分析、突变检测、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图谱进行解读,同时需要结合研究者的经验、知识、学术背景、学术功底等。
3 知识图谱绘制软件
目前可用于知识图谱绘制的软件非常丰富,根据主要功能可分为2类[4]:一类为通用软件,如SPSS、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Pajek、词频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和GIS相关软件;另一类为绘制知识图谱的专用软件,如CiteSpace、Bibexcel、Gephi、VOSviewer、VantagePoint、Network Workbench Tool、NWB、Sci2 Tool、In-SPRIE、SciMAT、Histcite、GeoTime、ColPalRed、Guess、Leydesdorff、Jigsaw、Carrot等。分析各软件的特点[6,8-9]可以看出,随着知识图谱的绘制软件越来越多,一方面其支持的数据格式愈发多样,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也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在可视化效果方面也日趋完善,知识展示的真实度、准确度逐渐提高。详见表1。
4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前知识图谱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2个研究方向[10]:部分偏于技术研究,包括可视化工具和算法的开发;部分以应用为主,利用科学计量学理论及相关方法、知识图谱软件等进行分析研究。国内研究也可分为2个方向:部分以科学计量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科学学与管理学、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部分以电子资源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向。
4.1 应用现状
医学领域各学科中采用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进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领域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在学科层面,赵蓉英等[11]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对中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探索。徐浩等[12]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对我国中医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但研究仅限于中医学与医药卫生领域之间的合作。杨秦等[13]采用共词分析及社会网络方法对中医外科疮疡领域的研究主题及分布进行了探索。
具体在疾病方面,谭火媛等[14]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近10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相关文献,对前沿与热点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王淑斌等[15]对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证候方面,刘俊丽等[16]采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数据清洗、实体抽取、构建共词矩阵并采用Ucinet软件绘制乙型肝炎热点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了子模块中的中医证候描述及疾病名称。秦义等[17-18]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气虚证、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中药材方面,郭栋等[19]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和聚类图对中药枸杞的育种、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5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在治疗措施方面,李祖偷[20]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腧穴的演变过程及施穴治疗的变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胡松洁等[21]运用Ucinet软件对“五行音乐”疗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此外,张静[22]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关键词,探讨了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热点主题。陈姗姗等[23]对中医药传播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荣光等[24]基于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构建了该领域的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多以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多采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的共现图和聚类图,从不同侧面宏观解释了中医学信息的整体结构特点。但针对特定研究目标,尚未形成一套明确的建模策略及技术,导致已有研究结果中也有差异甚至矛盾之处[5]。因此,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理论尚处在针对各学科结构宏观概述阶段,急需解决对多层信息深度整合的知识图谱建模策略及其技术。
近年来,已有学者在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标准化流程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于彤等[25]提出以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为框架,以中医药领域现有的术语和数据库资源为内容,构建大型知识图谱的构想,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尚未实现中医药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知识服务。阮彤等[26]基于文本抽取、关系数据转换及数据融合等技术提出了中医药知识问答和辅助开药领域的知识图谱半自动化构建流程。此外,该课题组对知识图谱进行了形式化定义,详细描述了数据驱动的增量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同时阐述了以此方法所构建的中医药知识图谱在辅助开方领域的应用,但未涉及其它领域[27]。贾李蓉等[28]以中药知识图谱为例,从数据来源、研究内容、图形化展示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中医知识图谱,但其应用尚局限于浏览检索方面,对多种数据资源间的映射及数据元等标准未进行详细论述。张德政等[29]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中医核心知识图谱表示及其构建方法,对中医本体与知识图谱的映射方法进行了探索,为中医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较系统的方法流程,但对多源数据的获取技术及中医师临床实际诊疗数据的研究未进行深入研究。王华珍等[30]以中医慢性胃炎数据可视化处理为例,引入随机森林(RF)技术进行可视化前的数据预处理,根据高维中医数据的特征进行变换和降维,使数据在低纬空间呈现良好的分离性,从而增强了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4.2 应用前景
知识图谱研究已经渗透到金融、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知识图谱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特点,中医药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应以从事相关领域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如临床医学领域的医师)、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如症状、药物等)、过程或方法(如辨证论治等)为研究对象,运用图论、统计学、应用数学、数据挖掘等方法,研究知识之间多维网络关系及演化规律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中医临床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研究仍较滞后,研究大多处在术语本体领域的研究层面。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如在中医药知识体系构架方面,可建立中医药知识地图系统、维基百科系统[25]等;在中医药知识的推广普及方面,可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检索系统、基于自然语言的问答引擎[26]等;在临床诊疗方面,可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四诊信息采集、诊断、处方用药系统;在医师诊疗规律挖掘方面,可\用知识图谱挖掘中医师“病-证-治-效”临床诊疗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因此,知识图谱为开展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临床诊疗规律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探索解决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多尺度非完整信息整合的核心技术,建立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的流程和规范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2] 陈悦,刘则渊,陈劲,等.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 2008,26(3):449-460.
[3] 杨国立,李品,刘竟.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的新领域[J].科普研究,2010,5(4):28-34.
[4] 杨思洛,韩瑞珍.国外知识图谱绘制的方法与工具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20(6):101-109.
[5] 杨思洛,韩瑞珍.国外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3(6):15-20.
[6] 肖明,邱小花,黄界,等.知识图谱工具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3,32(3):61-69.
[7] 陈超美.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8] 邓君,马晓君,毕强.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和Gephi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8):133-138.
[9] 侯月明,乔晓东,孙卫,等.开源分析工具在中文文献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3):71-76.
[10] 曹树金,吴育冰,韦景竹,等.知识图谱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基于SSCI与CSSCI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可视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41(5):16-34.
[11] 赵蓉英,王敏.国际视野下中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7):36-41.
[12] 徐浩,濮文渊,钱爱兵,等.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中草药,2015,46(19):2966-2973.
[13] 杨秦,曾莉,李文林.中医外科关于疮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35-537.
[14] 谭火媛,魏静,谭定英,等.基于CiteSpaceⅢ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前沿与热点可视化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11):50-54.
[15] 王淑斌.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6] 刘俊丽,张秀梅,蒋勇青.基于文本挖掘的乙型肝炎相关文献知识图谱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48-53.
[17] 秦义,田元祥.基于CiteSpace的气虚证证候诊断标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18):1588-1592.
[18] 秦义,田元祥.基于CiteSpace的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656-2665.
[19] 郭栋,童元元,S生权,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枸杞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9):48-51.
[20] 李祖停田元祥,赵建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腧穴的可视化分析[J].河北中医,2016,38(9):1372-1377.
[21] 胡松洁,马彦平.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可视化构建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534-537.
[22] 张静.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知识图谱与主题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1):51-55.
[23] 陈姗姗,邵英俊.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传播研究的计量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3):6-9.
[24] 荣光,谢晴宇,孟庆刚.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99-104.
[25] 于彤,刘静,贾李蓉,等.大型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3):80-82.
[26] 阮彤,孙程琳,王昊奋,等.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4):8-13.
[27] 阮彤,王梦婕,王昊奋,等.垂直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16(3):226-234.
[28] 贾李蓉,刘静,于彤,等.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36(8):51-53.
[29] 张德政,谢永红,李曼,等.基于本体的中医知识图谱构建[J].情报工程,2017,3(1):35-42.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璨.我国中药材物流管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蒋小会.S公司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杨海鹰.MD公司冷链物流管理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王志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5]朱廷军.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尹华龙.基于WEB的超市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李亚静.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8]周永鲁.基于ASP.NET的烟草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9]古奕端.基于RFID的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刘迪迪.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程传喜.郑州安利物流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杨娜.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董彩芬.S公司基于TOC的生产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王楠.三菱电机放电加工机售后服务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吕悦.大连市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6]付浦君.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7]杨波.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8]米宁.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9]李引.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4.
[10]肖莹莹.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11]师经昊.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12]谢沛欣.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9.
[13]耿明岩.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4]姜琼慧.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
[15]陆滢.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16]徐华.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7]陶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企业经济,2011,01:58-60.
[18]周新韶.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15:125-126+128.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骆宏.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对外经贸,2012,05:108-110.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流通经济,2012,06:30-34.
[3]张安平.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4]周林.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5.
[5]王峰.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6]杨爱霞.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7]刘志学,付国庆,许泽勇.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S1:126-130.
[8]韦智伟.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周海霞.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0]邱均平,宋恩梅.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04:108-111.
[11]曾祥云,王强.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02:15-17.
[12]曾祥云,王强.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系统工程,2002,01:60-65.
[13]薄洪光.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14]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
[15]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6+48.
[16]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17]刘俊兰,翟树悦,周裕法,李娅访,韩冬雪.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8,07:29-32.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核算;财务制度
一、引言
2011 年7 月,为规范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财政部、卫生部下发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2 年1 月1 日开始在试点城市施行。新版《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方面的基本要求,让公立医院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管理更加科学、透明。但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减少政府部门、医院本身和就医患者的利益损失,提高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让医院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且推动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改革持续发展。
二、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一)宣传力度不足,从业者对成本控制的范畴界定不清
成本控制,是指单位通过预先制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管理目标,在生产耗费发生前和对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人为管控,采取相应的预防、调节措施,来遏制成本的增长,以保证成本管理有效的行为。在公立医院的各种财务事务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成本控制手段都应该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目前,公立医院相关从业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工资核算、采购管理等直接成本范畴,很少涉及间接成本范畴。引发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和医院都没有很好地对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教育,极少组织这方面的培训,也很少专门引进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这样一来,领导不懂、员工不懂,成本控制也就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重视程度不够,吃“财政饭”、“大锅饭”心态严重
在公立医院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之前,其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生的待遇问题上,对成本控制毫无概念;在改革开放以后,公立医院开始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其关注焦点除了之前的两个方面,还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也极少关注成本控制。虽然国家在逐渐减少对公立医院的种种补助,让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去调节公立医院的发展状况,但是,一直以来的养尊处优心态导致了公立医院还是存在吃“财政饭”和“大锅饭”的心态,比私立医院更有优势的平台与政策优势,使得它们不必花太多心思在成本控制上。
对成本控制工作的不重视,致使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在整个医院体系中地位较低,缺乏话语权,从业人员的绩效收入也较低,积极性与职业操守也都会大打折扣。
(三)成本控制未独立于行政管理,受行政手段干预过多
成本控制作为公立医院财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独立于行政体系而存在,从而起到监督行政命令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行政力量必须服务于医院的业绩,甚至是服务于领导意愿,而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又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且很多时候会与行政引导方向相悖,这种情形下,成本控制的力量往往弱于行政力量,起不到监督和管控作用。
(四)制度与体系漏洞多,致使成本控制规定实施不到位
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涉及成本核算、成本效益、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方面,需要管控部门、财务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合同签订、项目开展、绩效核发、仓储运输、效益计算、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实时参与,来达到管控的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畅通的流程。而目前的公立医院,通常只有其财务会计部门是相对完善的,其余职责都是通过相关部门实现,而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都没有自己的成本控制制度,没有相关的考核机制,使得成本控制的相关规定沦为一纸空文,不能落到实处。
三、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成本控制,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与专业人才引进
要改善目前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医院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从上至下形成成本控制的良好习惯,让成本控制参与到医院内控的各个环节中来。成本控制只有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公立医院可以向很多零售企业学习。百安居有句哲言:企业所有支出,都是建立在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的基础上。正是这种成本控制意识,使百安居的营运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同行。北京一家面积与百安居金四季店同样大小的建材超市,营运费用是百安居的两倍,而销售额却不到百安居的1/2。
因此,公立医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也很有必要,这能够让医院工作人员更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专业人才的引进也能够补充成本控制从业人员的储备,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确保各项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和落实。
(二)增强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工作独立性,避免过多行政干预
成本控制工作要落实到位,必须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不受领导个人言行的干扰,有独立的管控执行能力。内部成本控制完全交由制度来管理,不受过多的行政干预,才能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作,不受人为因素左右,也较能形成良好的核算习惯,确保成本核算和审计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及流程,形成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确保规定切实落地
一套完善的制度,可以从很大层面保证工作的落实到位。流程不畅也大大影响着制度的实施与成本控制的独立性,所以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打通各个环节的流畅,让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开展,也能够很好助力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此外,公立医院还应在成本控制方面形成一套能够有效执行的考核机制,设立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检验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也有利于成本控制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
四、总结
我国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必须通过经营业绩与患者口碑去检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公立医院的各项支出,在同等经营水平下获得更大的效益,同时减轻患者就医时的支出,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服务性与公益性。国家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完善其成本控制制度,在参考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让公立医院能够发挥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综合国力竞争的前沿已从技术开发延伸到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1]。因此,加强对我国基础研究竞争力研究不仅是广大科技管理部门、大学与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分析掌握我国基础研究竞争力的现状,为快速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提供建议,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扎实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简称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对推动我国基础研究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界获得了崇高的声誉,被科研人员公认为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竞争能力的研究基金[2]。获得NSFC资助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各省域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修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竞争能力指数”(competitiveness index on NSFC,简称 “NCI”), 以医学科学为例,对我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分析,了解我国的医学科学的研究现状。
2 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关于国家或地区的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系统、量化的指标体系。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队伍与基地建设、基础研究产出这3个角度展开。其中最常见的是以基础研究投入角度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切入点和以基础研究产出角度中的论文为切入点。
从NFSC的角度分析我国基础研究竞争力的研究已有不少,马廷灿等构建了基于NSFC竞争能力的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动态交互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3];张慧颖等构建“学科竞争力指数”,对学科竞争力进行考察,并构建“省市基础研究效率指数”以考察科研人员科研效率[4];张祚等利用GIS工具和空间分析方法,主要采用Moran’s I指数和G系数等统计指标,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体空间分布情况、省际获资助和城市获资助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5];杨新泉等[6]、廖海等[7]、高凯等[8]从单个学科的角度对各省市的资助情况进行了研究;马廷灿等[9]、丁奕然等[10]基于NSFC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分析。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部介绍
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其基础研究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是目前最为活跃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医学科学的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为了适应当前医学科学前沿发展的趋势,即以人为主体,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医学科学从生命科学中独立出来,成立了医学科学部。全新的医学科学部将遵循在科学研究领域自由探索和国家需求导向“双力驱动”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倡以防病控病为目标,侧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注重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和合作,推动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药和原创性研究的开展,提高我国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11]。
3.2 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信息网络信息系统(ISIS)。数据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产业智库采集、清洗、整理和集成。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20日。检索申请代码为H类(医学科学部)的项目信息。
3.3 分析指标建立
不少学者对基于NSFC的基础研究竞争力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马廷灿等[12]综合考虑各地区在医学科学领域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数量、经费数量以及31个省域的平均水平,提出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能力的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某省域某年(基于项目批准年度)的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NCI某省域-某年的计算公式如下:
NCI某省域-某年=
其中,专家数量是指某省域某年在医学科学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即项目负责人)数量;经费数量是指某省域某年在医学科学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经费数量。
通过对上述计算公式和NSFC公开的相关项目信息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该指标在计算基础研究竞争力方面仍然具有不全面性。为了更加系统、全面、有效地分析我国省域、大学与科研机构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完善了NCI的内涵,修正NCI指数。以省域作为研究对象,将某省域获得NSFC资助的项目数量、项目经费、机构数量、项目主持人数量这4项指标纳入NCI,形成针对省域的综合NCI、学科NCI、项目类别NCI.某省域的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实力,而某省域获得NSFC的机构数量和项目主持人数量指标则能较好地反映其在基础研究的潜力与发展前景。将这4项指标纳入NCI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反映某省域的基础研究竞争力状况。本文主要涉及学科NCI,这里所指的学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学部相对应,见公式1。
4.3 2016年大学与科研机构TOP20(医学科学NCI)
根据大学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学科NCI计算公式,笔者列出了2016年在医学科学领域的大学与科研机构TOP20及其竞争力。结果显示:TOP 5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居榜首,NCI为50.339 6,远远高于其他大学和机构。TOP20的大学与机构中,有接近一半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属于专业型医科院校。其中上海市占4个,北京市占2个。如表3所示:
5 结论
通过研究与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