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化学工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7: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工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工艺论文

篇(1)

二、化学工程、工艺试验数据的科学搭配分析

传统形态的化工实验操作,内部数据排列机理相当复杂,整体活动延展下来,具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全面堆积。因为内部流程需要借助平行试验进行掌控,特定数据处理重复性特征广布。因此,必要时技术人员可依靠MATLAB软件进行流程过渡,将人工演算过程中的数据限制因素调节完毕。这部分实验流程是掌握化工研究方式的重要环节,整体流程较为漫长。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便将这些复杂的演算流程进行智能模拟操作,并透过实验要求建立必要的模型基础,使得工艺技术管制范围下的各类可行条件全面延展。化工产业讲求专业实验的引导价值,具体行动标准动机也是围绕特地实验点进行参数定量关系探索,进而将化工所需遵循的客观规律罗列完整。MATLAB软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开辟引导先河,其将各类函数图形进行轻松规划,肃清细致符号演算和数值计算限制问题。这类软件应用范围较为广阔,包括数字通讯和财务建模等内容。目前这类程序已经成为国际控制终端的必要支撑媒介,现场操作人员基本只需编写某种数据处理程序,之后将原始数据输入,就能轻松提炼相关实验结果,将优质化数据和图示模型展出。另外,涉及这方面人员素质的强化工作也相当重要。随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篇(2)

2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

2.1原料的选用

绿色化工科技的发展,如果不从化工污染、化学反应的源头着手,那么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十分被动的措施。那么化工科技及工艺发展过程中,选择无毒害溶剂、原料、催化剂等化学原料来进行化工生产、制作化工产品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洁生产和加工原则,有效防止和控制化学污染的产生。近年较为常见的无害化学原料为:野生植物、农作物等生产物质。将芦苇、树木等天然野生植物纤维,以及稻草、麦秸和蔗渣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加工糠醛、醇、酮、酸等化工原料。还有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等,都是绿色化工技术中原料选择应用的非常好的例子。

2.2无毒害催化剂的选用

在百分之九十的化工生产中催化剂是提高反应速率的必需品。然而在绿色化工科技的开发过程中,无毒害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国内外研发工作的重点。南京大学徐国际【2】利用环境友好性绿色化合成过程对烯丙基醇类化合物作为烷基化试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1,3-二羰基化合物进行直接烷基化反应,反应后处理步骤简单,且催化体系可以循环使用,四次催化循环后收率仍然能大于84%。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3.1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是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废物排放的绿色化工技术,包括辐射热加工技术,绿色催化技术,临界流体技术等。在冶金工业、印染工业、煤气化、制甲醇、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此外先进的脱硝脱硫技术、垃圾制沼气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都利用了清洁生产技术。例如,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还利用有效的化学方法将海水中的盐水分离,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也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在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清洁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包含细胞、基因、微生物和酶等技术范畴,其主要应用在化学仿生学和生物化工两个方面。生物酶在作为一种在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具有高效、转移性,可以参与到各个生物化工的合成过程中。另外,化学仿生学中的膜化学技术也是这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在绿色化工技术中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从早期来源于动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到后来以石油和煤炭作为原料。例如,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制备丙烯酰胺,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大大降低能耗,且没有污染环境副产物产生。由此可见,利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当做催化剂,与工业酶及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具有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性质优良的特点。

篇(3)

2操作条件的影响

催化裂化在接近常压的低压下操作,在这个压力范围内压力对热力学的影响微乎其微。较低的烃分压有利于裂化,不利于生焦,因而是有利的。最小总压取决于后续分离系统,目前在300l(Pa以下。烃分压可以通过喷入水蒸汽的方法来降低(一般喷入水蒸汽的量占进料的1~5%),也可以将一部分轻烃气体打循环,但循环量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性来确定。

3焦炭燃烧动力学

篇(4)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扩招、抓住发展机遇而开设此专业。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市场、社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存在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一般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环节,但在具体教学中,高职院校存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等问题。例如,校内实训教学中,实训与理论课相脱离,多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2周左右的实训,且实训形式多是在机房中简单操作演示物流软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高职院校缺少与企业的合作,毕业岗位实习多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实习不统一、缺乏教师跟踪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得从实习中补充知识,实习效果差。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保障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制定实践标准。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实训项目管理负责机构,不能及时调研市场、社会,不利于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且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缺失。例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在学生实训前,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学生情况及合作企业、实训项目制定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书,学生实训指导性不足。同时,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与实训负责人沟通,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在实训完成后,实训评价流于形式,实训考评缺乏依据,无法对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多数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设专门的与实践、实训相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简单的软件模拟,校外实训应用模式单一,基地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2利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物理管理专业教学

2.1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全面、正确认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内涵、意义,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工学结合不是简单的“学”多少学时、“工”多少学时,而是两者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合理调整两者比例,确定何时学、何时工。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课程整体性、实用性为原则,结合服务的经济区域、学科的内在逻辑重构课程结构,尽可能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一规划教学环节。例如,一般情况下,可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二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三、四、五学期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开设理论课程,实践穿插的理论教学中,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等量设置实践课程,而第三阶段学生进行企业。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教学体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要素是能力、知识、素质。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包括课堂实训教学环境、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实训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课型进行不同设计。例如,根据不同课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设计、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利用角色道具、多媒体的模拟工作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了解职业工作,并通过合理教学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组织、内容、评价四方面,需要院校、教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企业实训内容等。而在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应组建专门的教学评价小组,开展定期的学生自评、学习指导老师评价、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动态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加大实训教学硬软件设施投入,全面建设实训基地

硬软件设施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开展基础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开展中,院校应加大硬软件设施采购资金投入,根据课程需求、专业发展需求配置硬件装备、完善软件系统功能,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硬件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中心作业、仓储作业、物流信息技术等,从而实现货位验收、分配等。而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传送设备、托盘货架、超市货架、轻型货架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系统、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等。其中,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需要符合国际惯例操作流程,而业务环节主要包括模拟仓储、运输、配送、客户管理等。此外,在此基础上,院校还应加强物流综合实训室、新建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在现有校内实训室基础上,院校整合物流运营中心,结合物流行业具体情况,搭建新的校内实训平台,开设TPL项目教学课程,更新电子商务等实训室,确保学生实训的高效开展。

篇(6)

2注重学习环境塑造,培养工程意识

充分利用富有特征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耳孺目染的感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例如在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实验室安全规范细则,告知电、水、气、火的安全使用,化学药品使用,药品撒拨的处理,三废的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提高警惕,重复的学习巩固这些规范,不要局限在阅读实验室安全手册。此外,还可以通过张贴重大化工安全事故的照片海报,让学生时刻树立安全、质量、遵纪守法等意识,这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也是意义重大。

3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安排的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都是事先安排,学生只是按照教材的既定方案,按部就班地操作,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不明白实验原理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前预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完成实验后也没有理解实验原理,长此以往,实验就流于形式,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不重视实验课,更无从谈起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计划安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类型,增加探究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验的设计、探究、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祌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学校在实验课程开设的时候,要确保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过程,并在实验中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实验就不再流于形式,当然也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验证实验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概念及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为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探究性、设计性及其综合性实验做准备。

4精心设计实验考核形式,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主要取决于平时学生的表现,包括出勤率,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全面考核学生。为了更全面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改变考核方式。实验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可采取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即平时成绩、期末笔试和操作考试,各部分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成绩评定注重平时的考核,因为实验能力是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形成的。为测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确评价学生成绩,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考核方法可安排如下:在每一个操作内容经多次练习之后进行,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体,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并用百分制评定成绩。

篇(7)

2发生原因

在本组资料中,有4例子宫穿孔发生在子宫前壁,4例发生在子宫后壁,3例发生在宫底,3例发生在宫角部,1例发生在侧壁。在15例患者中子宫穿孔由于人工流产、钳刮、取环术所导致的有14例;其中有5例出血明显的患者,对其行剖腹探查,书中发现其发生乙状结肠损伤,撕裂出血或肠系膜血肿。

3子宫穿孔的处理

3.1在本组资料中,有10例患者对穿孔损伤较小

并且临床症状较轻,经B超检查没有出现腹腔出血,没有发生盆、腹腔脏器损伤,在对其进行严密住院观察后采用保守治疗。其中在术中放置IUD时,发现其出现穿孔迹象的4例,立即对其停止手术,进行保守治疗;已完成人工流产术的4例,其已刮净宫腔组织并没有出现内出血,使其卧床休息,并给予宫缩剂和抗生素治疗,对其血压、体温、脉搏、出血以及腹痛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没有进行吸宫操作或没有将宫腔组织吸净,存有残留物,内出血不明显或较小穿孔的2例患者,对其进行观察,没有出现特殊症状,将穿孔避开刮净症状后再进行保守治疗。在进行保守治疗时对体温、血压、脉搏以及腹部体征的改变要进行严密观察,定时进行B超及血象的检查,对整治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2在本组资料中,进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器时置入盆腔

行剖腹取器,然后对被损子宫进行修补;有3例患者因在其行人工流产时刮匙、吸管已穿入腹腔并经历吸刮动作或有在卵圆钳在其深入腹腔后进行了钳夹操作,对其行剖腹探查,将出血点找出,而后迅速结扎止血,将腹腔内的积血清除,对穿孔损伤部位修补。术后应当积极进行感染控制。在本组资料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痊愈出院。

4讨论

4.1子宫穿孔的病因

造成子宫穿孔的原因可能有子宫感染、胎盘植入、滋养叶细胞肿瘤等,但在临床中宫腔手术操作造成的器械损伤,特别是人工流产术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在本组资料中,有11例,占73.33%。手术造成穿孔的原因:①术前没有将子宫位置探查清楚。②术中粗暴操作。③哺乳期子宫大、软、壁薄,由此非常容易造成子宫穿孔,吸管是最常见的引起穿孔的器械,其次是卵圆钳。

4.2宫内节育器致子宫穿孔的机理

子宫穿孔因宫内节育器所引发的主要机理为:①手术直接导致损伤性穿孔。②子宫壁在置环后发生慢性炎性糜烂,同时由于子宫收缩及腹压形成自发性穿孔。③置环器和节育器具有一定硬度,在将其放入宫腔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导致穿孔的发生。

4.3子宫穿孔的诊断及处理

篇(8)

2.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落后、匮乏部分技工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仅有少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配备有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柜,PLC实训一体化等。设备不足会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与进步,就必须拥有优良先进的教学设施。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技校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高校—技校”模式,没有在用工企业工作过,没有深入市场了解过,不清楚机电一体化在实操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专业教学经验相当缺乏。

二、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技工学校应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出发,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载体,重新构建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兼顾其可持续学习,因而课程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技工学校是用人企业技能操作岗位的大型人才储备单位,技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坚持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完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教学场所、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场地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技工学校应努力建设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逐渐完善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另外,有些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影响,无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则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一,聘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实习教师;第二,安排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校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竞争力。

篇(9)

1.1课前准备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前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课程能否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完成。首先,开课前一个月,编著教学执行标准,并上报校方领导,得到相关批准后实施。其次,根据实训场地、学生人数以及设备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最后,在开课前两周,制定相关的工具、材料需求计划,在开课前将教学所需的工具、材料准备完毕。同时,按照课程执行标准,开课前一周编制出实际教学方案。

1.2知识技能传授一体化教学知识技能传授,是以实践和理论结合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始终贯穿“一体化”教学思维,遵循“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根据实际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重点始终围绕技能强化和技巧形成。首先,组织教学。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室进行的,但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数控机床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空间更大,随机性更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教学,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纪律。如果教学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教学目标也就不能顺利完成。其次,入门指导。可分成主课题与子课题,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量化教学方案,利用自身操作实践和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附和操作要求,其内容主要包括讲解、复习、演示和操作等。再次,巡回指导。作为对课题示范讲解的巩固,也是学生联系实际是否正确的影响因素。只有目的明确且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指导,才能逐步提升学生技术水准。一体化教学强调巡回指导的针对性,如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知识以及操作安全等。最后,课程收束。此过程也被称为结束指导,是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强调问题的分析和反馈。由于数控机床操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程收束阶段,强调学生的操作问题和对知识的理解。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结合,使得知识技能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1.3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以典型工艺分析为主,并对关键部分进行演示。同时进行独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自编工艺的能力,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学生在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做到及时点拨。一体化教学传授的每个环节都相辅相成,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合理优化教学环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篇(10)

新课标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划中往往使专业理论教学偏颇,实践培训教学又深入不够不到位,使得艺术类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各课程间较为分散、衔接不够;同时在实践训练设计上内容较单一,实践训练室建设不足,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导致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与社会单位需求难以贴合。

2.师资条件限制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以校内教师为主导,而且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且高职院校招聘的艺术设计类教师良莠不齐,导致校内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根本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二、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情况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工作室将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近年的开展情况如下:

1.工作室时间安排。

工作室主要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导师负责,学生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而工作室实践内容主要从第二或三个学生开始、第五个学期结束,主要是通过项目实践去巩固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工作室设置情况。

我院工作室主要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向进行设置,目前主要设置工作室有:广告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及动画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数量基本满足学生需求。

3.师资结构情况。

我院负责工作室的导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扎实综合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我院工作室导师结构主要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突出的教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

4.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

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几乎能完全打破课程教学和实践培训的界限,而我院主要通过导师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常规的管理,作好教学工作实践项目作品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改善措施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全面复合型应用人才。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说,改善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有:

1.构建完善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事实上,构建完善的学分制课程体系,不仅是有效运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更是实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为此,我院积极组织校内艺术设计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人民,在深入分析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对应的社会岗位需要的技能要求后,以社会实际岗位的职业技能素质为出发点,并以学分制为基础,不断开发相关的课程教学模块,供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在各类课程模块中自行选择,帮助学生完成相关艺术设计类的课程教学,逐步构建完善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师资教学团队是确保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为建设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我院积极招聘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家到校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强化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处理好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校还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大力建设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师资教学团队。

3.建立与工作室相一致的技能实训室。

建立与工作室相一致的技能实训室,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更成为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技能实训室需要从专业建设实际出发,如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摄影实训室、模型工艺操作实训室等,强化工作室的实际意义,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训练环境。

4.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和设计具有较强权威性和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就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常设有如室内装饰设计员、广告设计师、动画制作员、Adobe设计师、包装设计师、陈列展览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等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大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接轨学校教学与社会企业。

5.强化组织建设,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强化教学组织结构建设,是保证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我院统一协调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让校内各专业教研室和办公室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调动校内各部门的积极性,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篇(11)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用电操作的安全规范、触电伤害、防止触电技术措施、触电急救、电气火灾扑救等内容。

2.观摩法。

组织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观看用电违规案例和用电规范,以及触电急救视频知识。

3.操作法。

学生主要来做触电急救,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在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结束时进行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和触电急救操作考试。纵观传统教学课堂,即使课程安排丰富、内容详尽,学生也会在讲授基本安全知识时晕晕欲睡,观看教学录像是心不在焉,操作时三分热度;即使考试合格,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记忆模糊,印象不深刻,安全意识淡化。这种“填鸭灌输式”的教育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提高不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一体化教学方式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工程任务为载体,由一体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主提高的一种可持续性学习方式。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即是一个多变的实训场,它能让学生有种身处职业环境中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此,我结合课程性质将一体化教学的六部曲做了改动,对电工安全教育进行了改革实践,主要过程如下:

1.学生情况调查

由于学生第一次参加维修电工实训,笔者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层度。如:给出一些常见的电气实物图片,让学生答出器件的名称和作用;问是否从事过相关电气实际操作,如何做的等。在了解了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情况后将学生分组,分组原则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组员搭配是一名有少许经验的学生带两名没有经验的学生。这样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明确学习任务

在此,我将电工安全教育分成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电工安全知识、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和触电急救。教师告诉学生本周为电工安全教学周,让大家搜集并学习用电安全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对触电者进行急救。

3.学习任务推进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亡的典型事故案例分发到每个组,引导学生通过案列分析事故的原因。例如,某厂设备上电机烧坏,值班电工到工段切断电源、拆除电线、运走抢修,电机修好运回泵房,维修组组长安放电机。当他正要蹲下作业时,一道弧光将他击倒。经过详细地分析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切断电源应当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拆除电线应做好绝缘”“应当由拆卸电机的值班电工进行安装”等。经过一个个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们已经潜移默化地说出了多条用电安全条款,甚至有些同学开始找书翻看用电安全条例或利用网络资源开始查电工安全规范。此时,教师趁着学生找答案的劲头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最终分析的结果可作为手抄报的材料。然后,安排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片等,加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充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组织学生开展用电安全手抄报的制作,组织各组学生相互参观和评判,选出制作最好的,安全知识最全面的手抄报。最后,让学生们思考“如果发生了人身触电事故,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们通过查阅急救材料和观看触电急救视频资料,开始自己主动在心肺复苏模拟系统上操作,边练习边相互纠正动作。教师在旁边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时时纠正学生们的观点。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们技术愈加熟练,本着学生爱玩的天性,鼓励学生编辑安全用电小短剧。学生们积极响应,在他们编辑的剧本中将安全用电贯穿其中,“拉、切、跳、拽、垫”和触电急救演绎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