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多元化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7: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多元化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多元化管理论文

篇(1)

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管理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我国国有企业不少错误的投资决策案例,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市场经济规律本身去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做出科学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第二,把握好调查研究环节,必须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制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过程。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整合相关资料进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只有经济价值可行的方案才能投资,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时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信息资料论证。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要把握好投资管理程序这一重要环节,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企业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其自身的特征,从而要求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程序,需要经过不同的部门审批,有些投资项目,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最终决策,有的投资项目必须需经过董事会讨论批准,而有的投资项目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第四,要把握好成本、风险、收益相均衡的关口。投资的目的最终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增值,所以必须进行投资成本控制;在投资环节要提高和加强风险意识,合理规避风险;投资要以实现效益为目的,还得加速回收资金,加速资金运转,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加速企业资金流通与资金安全

现在形势下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大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资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入不敷出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现象严重;三是令企业头疼的“三角债”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当务之急。本人认为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应收账款实施跟踪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政策,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问题。

篇(2)

继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网络教育成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载具,“建网就是建学校”直观地诠释了网络对教育的内涵。

网络教育引起的是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网络教育催生出新的学习方式,并业已成为新课程理念表达最现实最合适的手段。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教师的角色体现为对知识、资源垄断性的占有和使用,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容器。

新课程观认为,知识学习过程是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培养搜集和发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求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重视过程评价,形成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1〕

新课程观还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2〕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由于其性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尤深,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

阅读基本上没有被确认为是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被替代为一种统一的公共话语,学生的阅读过程处在控制之下,缺少独立的阅读人格。不能激发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碰撞。难以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建立协作伙伴。无法实现学习过程中的随时互动交流。缺少在宏富的支援信息背景下的拓展整合,参考书成为解读唯一来源。从而导致“单元封闭的文化心态”,本质上否认了阅读的意义:阅读的本质在于培养一种独立的批判精神。作为心智活动而存在,“心智的超群的秘密是批判精神”。〔3〕进入多元文化时代、开放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完成从“单元封闭的文化心态”向“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的转换。只用单一的阐释角度和价值标准去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大一统的思维模式,是意识形态化的思维模式,是专制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的体现。它不是对真理的探讨,而是对真理的独占,以“话语霸权”的形式,压制“不同的声音”,导致一元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4〕

而网络教育恰好可以在革新传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发挥巨大的建设性作用。能为“倡导理念”和“多元解读”构筑有利环境。

首先,它能提供教师无可比拟的开放的信息导航,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打破课堂资源封闭、单一状况和教师对资源的垄断占有。

第二,是它的超时空性、虚拟性。突破时空限制,链接千里,勾通古今。能创设和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虚拟实践、活动社区,使学生获得现实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性学习,完成意义的自主建构。

第三,它具有多元选择性。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第四,它具有交互协作性。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的精力支出,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它还具有创造生产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学习不再成为单一的获取知识。根本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

因而,它将全方位地克服传统阅读的弊端:①网上多元文化可以构成对“单元”思想的冲击。②网上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构成对单向传递知识方式的冲击。③网上学习的创造性,虚拟性可以构成对教育的继承性,现实性的冲击。④网络学习的树状思维和非线形结构可以构成对课堂教学的逻辑思维和线形结构的冲击。〔5〕从而使语文阅读的自主多元化成为可能。

当然,信息技术,网络教育不会自动生成为这些优势,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资源要进行学习化的组织。现实中,网络环境往往不尽人意:

纯资源性,功能单一。

没有从“学习”的角度设计,不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没有科学的组织策略。

共享性差,壁垒多。

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主题学习网站十分有必要,它能获得:

①主题化学习

主题化,就是把通过创设情境产生出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作为动机和纲目整合网络环境设计成以自主探究为旨归的任务程序。它能有助于顺利实现网络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转换: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交流的组织者,兴趣的激励者。

②情境体验

虚拟活动社区,将为学生提供在线环境下的活动和实践,如在线采访,在线辨论,在线调查,互动学习游戏等。

③形成整合格局

网站既是学习的平台,又是信息技术和电脑操作的载体。阅读是知识融会的出发点。

④助寻学习合作伙伴

专题学习网站使对话交流集中,合作伙伴,易于在交流中形成。

⑤相互分享彼此的思想

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构成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⑥网站与学习者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习痕迹学习记录即网站的资源和成果。

选题的可行性:

①网络教育发展迅猛。网络教育符合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习观和文化多元、社会开放的要求。

②运用网络教育促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最佳切入点,是最现实最可行的方案。

③学校具备建设专题网站的硬件条件:一般已经开通了学校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可以下挂在学校网站上,实现开放和信息共享。

④以实际需要为原则,量力而行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网络媒体教育硬环境拟采用共享10M对等以太网,用中文Window98作为系统平台,E-mail、BBS等功能模块的实现均采用公网提供的免费服务。专题学习网站不提供专项服务,仅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功能软件方面,尽量选择通用软件,通过各种通用软件之间搭配实现具体的应用。使用习惯方面尽量与单机环境相似,先搭建再逐步升级改善。不是特色资源一般不挂在本地网站,主要采用导航手段,充分利用公网资源。

⒉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纲要

“高中语文多元探究性阅读”学习网站是为利用网络环境实现高中语文阅读从“一元、封闭、孤立的文化心态”向“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转换而建构的主题化自主探究情境体验学习平台。它包括心灵自由、思想独立能动的学生;精神宽容、思维多元、积极探索的教师;以主题为圆点延展整理的信息资源;体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组织策略四个基本要素。〔6〕这个网站为学生在网上的交互学习提供丰富的阅读,充分的交流,自主的表达支持,从而促成畅快、痛快、愉快的“多元解读”的产生,并在学习中自然地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和信息技术。这个网站由课题组和参与学习的学生共同建设和维护。

网站具有以下特征:

①共享开放:网页上传互联网。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方便访问。

②学习性质:围绕“学习”设计建设。

③合作促进:以BBS、聊天室方式充分互动,发现形成学习伙伴,达到协作目的。

④情境体验:运用虚拟活动社区,创造生活情境,开辟语文在线实践活动。

⑤工具帮助:配备本地服务器,上挂自主开发的帮助学习和活动的小型工具软件。如“调查统计软件”、“辩论记录器”、“虚拟演讲厅”等。

⑥学习者本身也是资源,是网站资源的组成部分。学习者接受信息学习,学习记录又自动转化为网站资源,形成信息资源建设与学习活动共生。

⑦主题学习的一个个案例就是网站的生产信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也就是网站的成果,学习者的成长也就是网站的成长。

网站基本构架

“高中语文多元探究性阅读”学习网站,以主题化组织策略为基本构架。(详见图1)

主题的产生:阅读中经交互讨论后形成的有意义的想法和话题经电子投票表决,筛选提炼,按自主探究学习原则策略化,形成菜单式学习任务,公告。

每个主题开辟七个栏目:

主题区:提出主题和学习任务。

资源导航区:组织与阅读讨论话题有关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每个主题主页中的网络导航资源和存放在本地服务器上的资源,还有专题搜索引擎。

交流讨论区:以BBS和聊天室的方式实现,提供主题学习交流讨论空间。

活动社区: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供阅读拓展,进行与主题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下挂“在线调查”、“在线游览”、“在线辩论”、“在线采访”小区。

篇(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文化,设计师如果不了解民族设计的文化特征、地域差异,不进行深层思考,就难以找准创新设计的出发点,难以在激烈竞争的设计市场中立足。诠释一件设计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的思辨及意蕴的解读[1]。从工业革命至数字化生存,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度、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设计交流和贸易量成倍增长,就更需要包装设计师对他国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设计品质、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

一.商品的流通性决定了包装文化的多元性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其实用与视觉价值意义日益为人们所瞩目。进入商品社会以来,人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寻求到了一种大众化的鲜明生动的传播、交换方式。就其包装意义而言,已成为运输商品,保障物品质量、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体。包装本身就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人类又因这一成果创造出新的行为模式[2]。包装文化以追求效益、功能,美观为目标,是装潢设计与包装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形态。因此,它是技术学与艺术学相结合,同时又融合了使用过程中人、物、环境因素,尤其是包装材料、造型、插画的结合,体现出器物的形象。而且,由于包装外在的界面以直接的、艺术化的形象诉诸于人的视觉,它能在商品营销活动中,引导人们消费选择,提高时尚消费品味。与消费者在文化心理上产生沟通。

成功的商品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商品的流通性决定了包装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性是理解创造力的内核,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包揽所有最好的想法。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伴随着戏剧性的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的意大利文化,设计文化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征,深负创造力。德国和丹麦是秩序与条理的代表。目标明确、条理清楚、目的性强,同时兼具创新。而在美国的设计中则几乎可以看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子。这是由于美国是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大熔炉,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

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进行哲学深层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类社会学、知识甚少,对文学全然不知、找不准卖点,可想而知商品就难以畅销,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

西方文化从对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了解中获得了很多灵感,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文化在同西方文化交流中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具有原创性的设计灵感?从设计文化上讲,中国还欠缺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汲取的东西是非常独特的。但同时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包装文化的重点不只是强调文化的差异,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芬兰设计师的思维是芬兰式的,德国设计师也有自己的特点,意大利、英国的设计师亦然,但他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国际意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得到启迪,在国际化环境中产生出自己独特的包装设计艺术。

二.包装设计具有与时俱进的人文特征

包装设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充满了人类心智的积极创造性成果。作为服务与人的产品包装设计元素必须要涉及到人文思想,它就像春雨滋润着设计师的心田,在为人类创造物质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事一种精神活动,包装不仅创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认知生产的国度、区域、国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哲学思考、逻辑推理、审美特征、消费心理等全方位的认知、包装既是产品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的商品,传递着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

包装设计有着稳定的基本文化形态,并不断为社会文化注入鲜活的新内容,不断产生着与时代同步的新面貌[3]。也就是说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明显特征。其次,文化的前进走势成为包装设计发展的内驱力,一是人类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即人类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如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运输、营销、保鲜、盛贮等都要由包装设计为其提供保障。这种需求促使着人们去发明和创造,促进技术、艺术的进步,其结果必然使新的包装设计成果产生。

其次是人类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包装设计作为文化媒介,通过包装设计影像承载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精神,如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倾向、道德伦理、民俗风尚等。

科技的发展,造就了新的产品造型、质量标准、设计观念及评价体系,受众对产品设计永无止境的新要求,不断鞭策设计者拿出更好的设计。与之相应的设计师理应具有较全面的素养与才能。

设计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它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包装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4]。优秀的设计作品源于设计者具有深厚的文化、良好的心态、冷静的思考、绝对的自信。无论艺术界,还是设计界,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大多具有深厚文化素养与功底。

要成为出色的设计师,乃至有志于成为设计家的话,设计者就决不可以满足于技术、技巧的完善圆熟和眼前的经济利益,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无论从目前还是从将来着眼都是极为重要的。

诚然,不能说文化学习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如同只知埋头种田的农民,终究称不上农业专家,充其量是个“种田手”一样,一个不具备文化素养和底蕴的设计者,充其量只是一个技能高手、一个高级操作工,无法成为独立面对设计市场的将才,更谈不上在风云变幻中闲庭信步的帅才。技术训练与文化素养的差别,将会在这个时候反映出来。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发酵,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设计者的理解力,成为其坚实的地基与自信的来源。

由于时代的局限,各种设计理论难免掺合着杂质,但这不能成为放弃文化学习的借口;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避免把设计文化神化为束缚思想与手脚的教条、戒律,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梳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我们吃猪肉、羊肉,不是为了使自己变成猪、羊一样,这种消化、吸收、借鉴,绝不是外表的模仿、复制、克隆,而是为我所用,用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艺术。

信息时代多元文化语境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合围影响下,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的要素以及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包装设计的人文发展之路。

结语

注重生活、消化和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精髓,发展自生的竞争力以抵制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侵略,这是我们当前设计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指导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应当是设计家对设计传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对设计家所处时代的思想、情感、观念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的结果。而这种思考是一种“人类共同情感”的交流,是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之所共有的对宇宙,对人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永不泯灭的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绵延与扩展。

参考文献

[1]田少煦.关于艺术设计教育中时代特征及民族性的思考.包装与设计,1998,(6):38页

[2]张立强,过山.浅谈礼品包装的文化性.包装工程,2002,(1):23页

[3]刘丹.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包装工程,2002.(3):90页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6页

作者简介:彭建祥(1972—),男,山东济南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包装设计研究。

MODERNPACKAGEDESIGNAFFECTEDBYDIVERSIFIDCULTURE

篇(4)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直接源动力。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有效投入和合理运作,科学的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利保证,这对目前我国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这种多元化的经济联合体尤其重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加强电力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1.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所属单位较多,分布在全国各地,长期以来企业资金帐户分散,资金基本都沉淀在当地账户,使用效率差,集团公司可掌握、调度的资金量少,难以集中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生产、基建的需要,必要时还要依靠大量银行贷款来解决投资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得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财务负担沉重。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成立资金结算中心,以经济奖罚措施及适当的行政手段,及时集中应上交的资金及部分闲散资金,可以使分散、闲置的资金形成庞大、雄厚的资金优势,来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2.资金集中管理是强化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资金的不足是制约多元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司集团应把资金增值作为增加经济效益的一大支柱来确立。同时,应针对基层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有自成体系、相互封闭、互不往来的弊端,通过结算中组织资金调度,来强化企业资金流量的控制管理,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资金集中管理,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可以通过结算中心对基层单位账户的监管,通过预算管理对资金收支性质的审核,降低企业非生产现金的支出,杜绝企业之间违规拆借,减少资金损失。

二、现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不足

1.集权分权的程度掌握制度不合适。资金集中管理的总体原则“总体集中,适度分权”的度把握不好,在某些方面存在控制过细的问题,缺乏灵活性,造成基层单位自主积极性不高,过分依赖集团公司,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差。同时部分单位为逃避资金集中管理,利用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套取资金,支付预算外项目,容易违反财务制度。

2.信息网络支持手段滞后。目前只实现了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和资金支付系统的对接,而资金预算系统只是一个单独开发的小模块,与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胜任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财务信息传递及分析功能不足,缺乏有力的信息沟通手段,容易造成母公司信息掌握不完全,在部分事情的处理上形成决策效率低甚至失误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容易给正常的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3.环节增多,效率降低。由于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不能全面满足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造成审批环节增多,而审批手段落后就造成财务人员工作负担加重,时间效率下降,只注重细节和环节上的问题,而缺乏全局考虑。

4.预算管理手段落后。由于目前没有真正做到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的资金集中管理,只是达到了资金集中存放和相对的集中调配。资金管理没有将资金的筹集、投放结合起来,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充分得到利用。

三、完善对策

1.适当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尺度。多元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集团应按照“总体集中,适度分权”的管理原则,在充分肯定集权的基础上,打破高度集权,吸收集权与分权的优点,适当在某些方面实行分权。在集权方面,母公司主要在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上进行领导管理:在分权方面,各基层单位主要对具体的、战术性的问题,如成本管理、费用控制等自行运作管理,集团予以宏观指导。这样做,既不影响某些集团所属单位的法人地位,有利于总部集中精力,做好市场和宏观规划,把握集团的总体发展方向,又可建立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全员参与资金集中管理的主动性逐步规范资金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积极规避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的资金管理目标。

综合考虑多元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集团情况,以下几方面的权力应集中到集团本部:(1)投资决策权:包括对各成员单位新建、扩建、改造、修缮投资和对外股权投资的决策权应该集中。(2)各成员单位接受外部投、融资的决策权。为了更好的控制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因融资不当而危及集团生存,公司应把握以下融资决策权: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超过资产负债率按权限的举债融资、导致股权比例变动的融资、增加注册资本的融资、成员单位的并购融资与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成员单位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资问题。(3)成员单位资产重组的决策权。包括成员单位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的决策权应集中在集团。(4)重要财务政策的制定权不能分散到各成员单位。(5)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权、流动资金的贷款权、对外担保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结算权应该由集团集中管理。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09-03

一、问题的缘起

自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多元化的文学文本解读已成为语文教育界最时髦最流行的术语,它直接改变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销声匿迹,讨论、对话、探究、建构风起云涌,语文课堂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然而,在文本解读注重多元化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脱离文本语言、放纵个性、过度阐释的问题,把多元解读错误地理解为抛弃文本的自由联想,结果导致文本解读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审判鲁达违背了人权;上《背影》,就控告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了交通法规;读《桃花源记》,就用儒家的入世观念批判陶渊明;读《三吏》《三别》,就以道家的出世观念批判杜甫。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被滥用、被歪曲,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被异化成为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地理课、物理课等,文本自身的语言形式被淡化,甚至被悬置。

二、文学文本解读应该多元化

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文学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已经被《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采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文本,用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来阐发文本,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文本,从而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

其实,就文学理论而言,文学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文本和阐释(解读)。一方面,文本的不确定性、空白是文学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前提。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在于,非文学文本描述的对象具有一种外在的现实性和确定性,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解释性的语言;而文学文本则是一种想象和虚构,所描述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具有确定的现实对象性,同时,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描写性或表现性的,它充满着意义的不确定性、未定点与空白。这种由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的、能召唤读者参与的文学文本的结构机制,就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伊瑟尔所说的“召唤结构”,它是推动和激励读者参与文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并且为读者预留了种种有利的位置,邀请读者去确定、去填补,在想象性的再创造中把潜在的文本转换成为现实的作品。解构主义更是主张任何文本都是未完成的、不稳定的,都是能指无限变换的游戏。巴特认为,语词的意义是无限延宕的,文本没有什么稳定的结构,没有什么确指的内容,文本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不断编织的过程,文本不像一个核桃,拨开外壳就能发现核桃仁;文本更像一颗洋葱,层层剥离,没有一个中心。德里达认为,文本语词意义既有空间上的差异又有时间上的延迟,意义处于无限延异之中,我们所把握的只有意义的播撒过程,所能看到的只是意义延异留下的踪迹,因此,对于文本不能获得稳定与确指的意义。德勒兹认为,传统的文学文本好似农业文化,它有一个固定的区域中心,夏种秋收,有始有终;现代文学文本更似游牧文化,天苍苍、野茫茫,居无定所,四处飘游。

另一方面,阐释总是具有历史性。根据解释学,此在的时间性决定了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物,即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都受到特定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及其方法的运用总是浸透着历史的印迹,带有某种理解的“前结构”或“期待视野”,这便决定了阐释总是历史性的和有限性的。从历时性角度比较,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由于文化知识、生活视野、审美经验等的不同,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可能存在着差异;从共时性考察,即使同一个地域、同一个环境中的不同个人,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任何文本阐释都是在历史之内进行的,阐释永远无法逃脱历史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阐释永远是不同的理解,阐释的过程永远不可能最终完成。

总之,无论是文本的不确定性、空白,还是阐释的历史性、未完成性,都说明文学文本解读不可能追求纯客观的、终极的意义,不存在对文本规范性的、权威性的答案,解读实际上就是意义在历史中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对文学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启发学生在解读的碰撞和磨合中生成多样化的理解。

三、语言,文学文本理论的立足点

尽管文学文本的解读应该个性化、多元化,但是文本并不是任人摆弄、随意生成的东西,文本语言存在的客观性顽强地抵抗着对它的胡思乱想。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是构成文学的本体,文学文本就是一个由各类词语按照一定组合规律编织而成的多层次的语言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本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文本。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能指(声音或字形)和所指(概念或意义)构成,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像传统语言学所认为的那样是透明的、清晰的、一一对应的,其意义产生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区别与差异。也就是说,语言是独立于人的主观认识的符号体系,它有自己的构成规则和规律,是一个自主自足的世界。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构成了人的存在,是存在的家园。另一位持存在主义思想的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认为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而且本身就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展开方式。

西方20世纪文学文本理论正是抓住语言这一文学本体并适应现代语言论转向而形成的,这种文本理论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主张文学研究要有客观依据,这个依据就是陌生化的语言。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声音、节奏、音步、韵脚等文学构成要素,都应该具有陌生、反常、疏离的效果,文学的区别性特征“文学性”就在于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与变形。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背景或作者生平,不是作者心灵或读者反映,而应该是作品本身;文学研究的方法就是“细读法”。所谓细读法,就是耐心揣摩、仔细推敲文本的语言、修辞、结构、语境等因素,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其具体做法是,严格分析格律、音步、语法、语调、语义、隐喻、意象、语境,品味探究含混、反讽、悖论、复义、张力,揭示文本的内部有机结构和内在意蕴。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把文学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客体,一个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则调节和转换,构成文学的内在结构;文学研究的目的不是解释一部作品或对其作出某种价值评判,而是从形形的语言和形式中找寻“深层结构”及其转换规律。在结构主义者看来,语言是文学的原点,语言化的分析成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功。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质疑和反拨,针对结构主义将文学作品视作具有明确意义的封闭实体,认为文本并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结构,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可穷尽的意义解读过程,主宰文学的不是它的作者而是语言,语言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差异扩延的无限性正是文学魅力之所在,它使文学的意义空前延伸,并始终处于自由播散和无限生成的过程中;文学研究的方法重又采用新批评的“细读”,将文本分割、分解为不同种类的词群,改写为不同的话语,揭示文本含义的多义性、不确定性,从而使文学成为批评可在其中自由游戏的空间。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语言是文学文本理论产生的立足点,离开语言,就没有文本理论,更没有文学文本解读。所谓“文本理论”,就是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应该以文本为主,文本的语言存在是进行各种阐释的基础和前提。这样,文学研究就摆脱了作者对作品的控制和垄断,作者意图与创作背景就不再是文本分析的重点和文本意义之源泉。语言是文本的本体存在,文本是一个语言存在物,语言被赋予极高的地位,词语辨别、修辞分析、结构探究和意义重构在文本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文学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重视作者转向关注文本本身,文本分析成为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倡导以语言为立足点的多元文本解读方法

语言是文本存在的载体,更是文本安身立命的本体存在,对文本的阐释与解读也应该是对语言的阐释与解读。语文课程就是以语言作为手段、作为凭借、作为目标的课程,因而,语言不仅是语文的工具,而且是语言的内容,更是语文的目标。语言是文本与语文课程共同的核心。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就应该以语言作为立足点,作为根本,把对语言的感悟与体验、分析与拓展、锤炼与提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就曾经特别强调:“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要尽心尽力地与语言打交道,一定要紧扣文本,立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情感;文本的内涵还没有掌握,就拓展,就延伸,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1] (PP.5-7 )因此,必须立足语言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细读文本、沉入文本,特别是对于那些陌生化的语言、别出心裁的结构、新颖别致的写作方法要仔细咀嚼、反复揣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才能对文本的语言形式有透彻的把握,对文本丰富的内涵有全面的了解,多元化的文本解读才真正具有“语文味”。

同时,由于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变形性,文本故意留下的未定点、空白,这就为具有各种不同“期待视野”的学生带来了广袤的想象空间,提供了多样化解释的自由。文学文本绝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意义,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读出的种种不同的意义,文本的真正生命在于永无止境的学生解读之中。因此,语文课文学文本解读就应该追求多元化,不要迷信专家和权威的意见,不要受到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不要盲从他人的理解,要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联系语境,参照互文,大胆地联想和想象,读出他人心中所无的东西。

篇(6)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45-02

在21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文化体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判断、生活理念等等,无论是在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多种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多元文化并存,多种认识交错,多种理念共现,使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空前复杂的局面。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由单一到多样、由传统到现代、由困惑到自觉、由解构走向整合的转变。因此,在全新的多元文化发展的条件下,如何以全新的理念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面前重要而崭新的课题。

一、医院文化变革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挑战

“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大爱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该切实履行的神圣职责。正如《中国医师宣言倡议活动》中强调的:“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的灵魂、医师的脊柱、医师的血液,是医学教育、医生培养和医疗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复杂多变的社会结构,折射出不同的文化服务于不同的需求,也使过去比较单一的文化、传统的文化转别为多种内涵、多种层级、多种角度的多元文化。医院原来所特有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服务态度、道德、观念,以及人生信仰、工作理念等等,与多元文化必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使每一位医院工作者都面临新的困惑与难题。特别是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来说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对待,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1.挑战之一:多元文化并存所产生的新的矛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医院的大部分医务工作者都能以“救死扶伤、团结奉献”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医务工作中去,面对日趋紧张的大量的日常工作,大家都能以“责任、担当、大爱、奉献”为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生活理念,作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贡献。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也有一些医院管理强调人才“特人特薪”,一切“向钱看”,导致少数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开始主张“跟着感觉走”,个人意识、权利意识、利益诉求得到了尽可能的释放,一切以自己“能得到多少”为衡量标准,“多得多劳,少得少劳”,要求医院根据他们的工作时间给予回报,哪怕是加了几小时的班,也要得到加班费,而且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两种文化、两种理念、两种认识的碰撞,使一些人的行为规范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挑战之二:各种思潮共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干扰。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使“时尚消费”、“网言网语”等青年文化现象目不暇接,医院工作者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新趋势:(1)价值观多元化。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事物进行评价,综合体现了自己对这一环境的动机、目的、需要与情感意志,即为价值观。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在涌入中国的同时,形态各异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也纷纷涌了进来,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医务工作者,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困惑。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除了患者与其他方面的原因外,由于当事的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心、担当精神不够,有的甚至缺乏必要的爱心和敬畏之心,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各种信息的获得快速、简洁、高科技、多元化致使信息传播“飞流直下三千尺”,令人眼花缭乱。金钱、功利气息弥漫,加剧了医务工作者们价值取向的自主化、多元化,“此处不养爷自有留爷处”,“跳槽”现象严重,打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3)“利”大于“义”成为一些医务工作者的首选。过去,人们一直对“趋利弃义”行为呲之以鼻,认为“利”是不可以言谈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原来的话语体系被打乱了,新语境纷争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一些人不但堂而皇之地谈论“利”大还是“义”大,有的甚至明示为了“利”,“义”完全可以置之度外。

3.挑战之三:多种群体利益同在已成为一大热点。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员工分工只有岗位的不同,没有报酬的不同,人们在利益分配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收入、福利以及政治待遇、社会待遇等方面,都大同小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医院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制内还是编制外,正式员工还是聘用员工抑或是临时员工,工资、奖金以及各种待遇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太多。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群体,各自都有不同的诉求与权益主张。每个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矛盾突出,“按下葫芦浮起瓢”,需要认真研究新方法、新对策,才能及时化解矛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如何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不光是对经济利益有了自己的认识,对政治参与、精神追求以及其他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人不再以过去的思维方式因循守旧地考虑问题,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大胆地向组织上提出自己的诉求。以过去医院的护士为例,只要分配在某一科室或某一病区,可能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少有人向人事部门提出自己更适合其他科室的某一岗位,主动请求组织上给与调配。现在则完全不同了,有许多青年护士积极向护理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自己的诉求,特别是将自己的专长与爱好“出来”,要求调整到在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上。对于这种诉求必须予以肯定,因为这首先就是一个进步,反映了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思想革新和维权精神。笔者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以法律为准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1)用人用工必须坚持合法性。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用工模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有的医院聘任人员甚至达到了50%以上,特别是一些民营医院,更是达到了80%以上。因此,要坚持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做到有法必依,不管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不管是合同制还是聘用制人员,“五险一金”一个都不拉,不允许出现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2)“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全体员工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时刻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不论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还是二、三线的医技、管理、财务、库房、物流以及其他人员,都要主动与他们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充分发挥正能量。(3)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要建立人才档案,把他们的特长、技能、习惯等都记录在案。要始终坚持“千里马常有”的理念,深入挖掘群众中的“潜力”。特别是对于适合自己医院特色的技能人才,更要及时发现,大力培养,通过组织、人事部门的推荐,选拔到适合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2.体现人文关怀,始终坚持在员工管理中发挥医院文化核心凝聚力的原则。要想将医院打造成人民群众首选的“患者之家”,就必须使医院的全体员工将医院当成自己的“家”;只有员工愿意为“家”而努力工作,愿意为“家”而奉献一切,才能换来广大群众对医院服务水平的认可。因此,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坚持在员工管理中发挥文化核心凝聚力的作用,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平时的每一件小事上。譬如,护士下了夜班后医院是否提供了夜班休息室;主刀医师中午做完手术后是否还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近年来引进的博士是否能够及时评上高级职称,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咋看起来都不起眼,但是岂不知“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汇聚成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共同助力于医院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使人力资源工作在医院文化互相促进下,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始终坚持医院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融合原则。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拥有思想、业务、技术一流的医务、护理人员,拥有一流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拥有脍炙人口、被广大群众、患者众口相赞的医院文化,才能使医院真正树立起“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独占鳌头,傲视群雄。(1)要高度重视“人才立院”的医院文化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树立“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见”的理念,当好伯乐,发现人才。要善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及时将有一技之长的医务护理人员推荐和选拔到更适合他的岗位上,真正做到唯才是举,才尽其用,各尽所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医院为他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只要自己有能耐,都可以竞争上岗,发挥自己的正能量。(2)要切实树立人才价值观。人才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因素第一。无论是对自己医院成长起来的人才,抑或是从高等医科院校或是其他渠道引进的人才,只要是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薪酬、奖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都要公平、公正、公开,要让他们有同样的感受,真正体会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从而能够在追求自身权益的同时,更多地为患者、医院和社会着想;在追求物资改善的同时,去注重精神意义上的升华。(3)要进一步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无数事实证明,医院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价值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社会的转型期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中西价值观、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出现了林林种种善恶不分、是非不清、荣辱错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用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取向,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摒弃虚无、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中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职称、竞聘领导岗位、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以及经验交流、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机会,让他们看到阳光,看到希望,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进取意识,发挥正能量,打造实现自己理想的幸福平台。

三、结语

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医院作为肩负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职能单位,必须上升到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解决矛盾。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吸引更多的人才共同为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出力,是我们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及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的变革,“敢为天下先”,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医院屹立在市场竞争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5.5

篇(7)

有学者指出,当今的社会“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因此,如何培养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师,“是对教师教育的最后挑战”。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教育也需要在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中进行。特别是网络开放、舆论自由的当代,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及网络的发展,大学生有了更加开放的行为空间和思维空间。目前这种现状使得来自各地的大学生不仅在生活方式上有差别,而且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对待事物的解读方式有较大的差异,这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管理工作也必须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开展。

一、国内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的班级管理是在各学院书记、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协作下进行的,学校学生会和各个社团也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形式较粗放,辅导员由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和咨询工作中,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是针对整个班级进行。班会趋于形式的较多,内容空乏且教育意义甚少。班主任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更多意义上像是救火队,哪里失火扑灭哪里,其实更多时候只是解决了表层问题。在学生成分多元的背景下,只解决表面问题的处理方式,只会让班主任觉得学生问题层出不穷,班级管理工作烦琐、压力大。

二、萨提亚冰山理论内涵

萨提亚冰山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座冰山,个体能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者应对方式就像露在水面上的很小的冰山,而隐藏在水底的巨大的冰山是人们行为被自动化了的内在,这一部分经常被人们压抑或者忽略。萨提亚把人的冰山分成七个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行为(行为、故事内容);应对姿态(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一致性);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恐惧、悲伤),对感受的感受(对感受的决定);观点(信念、假设、主观认识);期待(对自己、对他人、来自他人的期待);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认同、有意义、有价值)和自我(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冰山越往底层越会反映一个人生命的本质,而在萨提亚看来人们生命的本质是相同的。

萨提亚冰山理论透过这七个层面揭开人行为背后的秘密,到达个体行为的原点。比如,一个学生经常喝酒,这是行为,这个外在行为下面蕴藏着被忽视的感受,也许是失望也许是愤怒;学生采取喝酒的方式不直视问题而是采取麻痹自己的方式应对姿态是打岔;这背后有他没有被满足的期待;更深一层是一种没有被满足渴望,一种人类共有的渴望既被接纳、被认同被爱的渴望,而这个往往是由学生的成长经历所决定的。最后就是冰山的最底层自我,这里的“自我”理解为生命力,就是要活下去的意愿,一种强烈的蓬勃发展的力量。作为管理者如果能够看到学生行为背后那些要表_的渴望,就不会总是盯着问题本身,而是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然后引导他们了解自己,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期待和渴望,那么管理的工作就会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学生才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三、多元文化环境下冰山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萨提亚冰山理论是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很好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让我们透过烦琐复杂的表象行为,或者不同文化所带来的障碍可以直接看到每个生命体对生命本质的一致追求,即被接纳、被认同。这样高校班级管理者就不会忙于表层努力,而会使管理工作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深入探析学生行为背后的期待和渴望,使学生发生根本的转变。

首先,管理者要对自己的冰山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在管理中做到与学生真情互动,一座冰山影响另外一座冰山。所以,管理者应该有较完整的萨提亚冰山理论知识,对自己行为和情绪及应对姿势和渴望十分了解。其次,应该明白自己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管理,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环境会在价值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然而根据冰山理论他们的内心最深处所渴望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是一致的,所以本质上大家一样。班主任要发挥主要作用,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建设的核心领导者,班集体是学生最核心的归属,因此班主任对班级成员的疏导效果会更明显。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的时间和一些碎片时间努力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用冰山理论深入交谈。最后,管理者应该学会整体地看待学生而不是只看到问题和情绪,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期待和渴望,发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并让他们意识到现在是该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了,自己要肩负起自己内心的建构和成长的责任。

篇(8)

一.食品包装色彩个性化设计的起因

(一)费心理的需求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斯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然而受不同年龄阶段、消费层面、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以及外来文化熏陶等影响,每个消费者看到同一食品包装时会有不同的感觉,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大需求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对食品来说,首先起码的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温饱需求,然后再是包装设计带来的审美、心理上的关怀,包装色彩必须有新颖的感觉,才能引起顾客的注意,这是人类内心深处潜在的喜新厌旧的“恶习”所造成的。但长久以来食品包装设计中,化学化工论文用暖色来诱发食欲的这种逻辑思维定势成了设计师最热衷使用的方式。事实上,以往这种设计上的从众心理导致了几乎所有品牌的食品都湮没在同一性中而丧失最可贵的独特性。

(二)市场品牌的竞争

时至今日,随着消费者审美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耳濡目染之下,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也比过去更加理性、个性,并渴望在大同小异的包装中寻求全新的色彩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不仅限于被动满足,而更在于主动创造,以此来满足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多元化的设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食品包装色彩。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个性化设计在多元化设计时期成为焦点,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不仅在包装结构上赋予了个性化设计,包装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包装色彩的个性化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是从色彩上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关怀,创造和谐、舒适的色彩视觉,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成功的包装离不开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色彩不仅起促进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呼唤情感的力量。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会计理论论文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在对人们形成直接、强烈的视觉中击的同时,又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个性化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表现特征

个性化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事情反过来想一想,站在习惯性思考问题的对面。克服常规色彩逻辑思维刻板、单一、从众的局限性,以达到创造机会的目的,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在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个性设计思维,来冲击人们常规的视觉经验,从而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它的提出以不违背逻辑为目的,不抛弃色彩逻辑思维的既定秩序,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运用大脑潜意识活动,在常规中求特异,从定势中寻觅突破,大胆而前瞻性的运用色彩,拓展食品包装色彩空间,充实包装色彩内涵,丰富包装色彩语言,使商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色彩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色彩的复杂程度,但多数人都认为色彩具有的情感暗示作用,是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靠人的联想产生。因而,在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展开设计: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冷饮食品的包装用冷色调,给消费者凉爽、降温、解渴的心理感觉;在寒冷的冬季,营养品、保健品等包装设计应采用暖色调,给消费者温暖和热烈的感觉。消费者的这种情感变化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他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克服常规的色彩思维模式,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多角度、多视点地丰富包装色彩的设计语言,从而充实包装色彩的情感内涵,拓展包装色彩的情感领域。如“娃哈哈”纯净水的包装设计就大胆地使用了暖色系列的红色,设计师从反常规的思路出发,让人联想到红彤彤的炎热夏日,进而联想到清凉可口的纯净水。总之,包装色彩情感的个性要求设计师摆脱传统色彩观念的束缚,运用设计新视点创造出色彩设计的新感觉、新样式,使包装商品在竞争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促使企业的包装设计迈向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统一

食品包装色彩设计,首先应考虑它能否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近年来,许多食品包装色彩设计倾向于运用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相融合的配色方案。中国传统的色彩强调传神、写意的韵味,崇尚平淡自然、朴素幽深的意境,而具有现代感的色彩搭配则简洁、基础教育论文明快、时尚、优雅。两者的融通必然会使人产生亲切、自然、和谐、安详、人性化的心理体验,加深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色彩的理解与回味。市场上流行的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饮料包装“王老吉”,采用传统的中国红和黄色为色彩视觉主旋律,向消费者发起强大的视觉传达攻势,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已获得商业成效。人们欣赏着这样经典的包装设计,感受着源自色彩魅力的高品质生活,自然会与“商品”和“设计师”产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篇(9)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纪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曹妃甸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两大城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曹妃甸在建设过程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注定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应尽快搭建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从而推动曹妃甸成为北方最先进的循环新型工业化基地。

1、曹妃甸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搭建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是针对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中科研项目合作情况的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它是指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国家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合作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本着“平等互利、资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一种组织形态。

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转变成宏观调控者,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平台建立和成长阶段的第一推动力;企业是平台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实施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通过与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形式项目管理论文,满足技术创新对于合作长期性、深入性的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和创新的源泉,聚集了大量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和创新成果资源,具备优良的基础科学和前瞻性科研环境,对平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

根据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功能需要,可以将该平台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文化模块、信息平台模块、智力支持模块、资本支持模块、中介服务平台模块、政府支持模块。该平台以文化模块为催化剂,信息平台为科研介入接口,通过智力

支持、资本支持和中介服务平台三大核心模块,在政府支持模块的辅助下高效的为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服务提供科研服务。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搭建功能模块图如图1

图1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模块图

文化模块的建立有利于营造园区和企业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欲望,从而不断完善曹妃甸工业区平台文化建设;信息平台模块是指通过建立一个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信息交流中心,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等主体广泛的在该平台进行有关技术创新的信息交流、引导、转化和传播;智力支持模块的功能是为曹妃甸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同时,加快曹妃甸及周边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高素质科研人员的步伐,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为曹妃甸提供智力保证;资本支持模块则是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投资与融资体系,完善曹妃甸工业区的投融资环境,帮助曹妃甸内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成长;中介服务模块的形成,有利于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流通,具有加速整合的功能,是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催化剂;政府支持模块在该平台中的功能主要是管理与监督,具体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对该平台进行考核加强平台的管理,保证平台健康运行,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组合式的科研扶持政策, 加快企业的成长。

2、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

运行机制是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它是制度框架内的组织和行为的规则和方式。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同时无论是科研介入平台的整体运行还是各子模块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运行原理与过程。曹妃甸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六大模块,为了促进政企学合作,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运行机制主要分三块内容:市场调节机制、创新机制、要素间的关联机制。

2.1、平台运行的外部环境调节机制

外部环境调节机制是指市场调节机制期刊网。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企业才会具有技术创新和结网的内在动力,进而才会自觉按照平台的要求项目管理论文,对自身行为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参与系统的运转,最终各主体就会逐渐形成一些适应平台环境的特点。

对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技术创新活动并不是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的复杂的技术系统,它必须通过大量企业之间长期的、无限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企业就迫切需要与其它行为主体结网。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当曹妃甸工业区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时,就会缺乏对科学与技术进步进行价值表征的价格信号,只有通过政府直接划拨科研经费由,这就导致了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及研发的动力来源于政府指导下的技术推动,不利于提高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在较为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发展不完全依赖政府,而是积极走产业化的道路,更多地与企业进行科研交流合作。总之,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驱使高校与科研机构产生构建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动力。对于政府而言,市场机制的建立促使曹妃甸工业区成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这样,政府就会真正关注区域利益,关注工业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产生强烈的促进构建平台的要求,并且改善自身组织的一些行为,逐渐发育成平台环境所要求的政府。

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为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相互交流的界面,使创新平台的网络联系渠道得以不断开辟。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往往互不来往,交流难以在区域内形成网络,而市场机制给各行为主体跨越自身组织边界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市场机制促进了资源在平台中的顺利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渠道,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高效流动。并且市场机制可以提供准确的信号项目管理论文,促使资源的流向带有趋利性,使网络中的资源趋于流向能产生创新集群的行为主体。

2.2、平台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该平台只有在各种创新机制的协调和影响下,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创新平台的创新过程受到创新机制的支配,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和管理创新机制[2]。

(1)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形式,它是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其创造性的构思和市场成功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层次性技术经济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它由新设想的产生(获取)、研究与开发、中间试验、商业化生产、市场销售与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构成。而技术创新机制是指科研介入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决定创新者技术创新绩效的一整套机构和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关支持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完整的体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技术创新机制主要由创新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四个相互联结相互协调的部分组成。创新机构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高校图书馆、科技数据库、公共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基本设施。创新资源指资金、人才、信息、知识、专利技术等。创新环境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对平台各部分的协调,有利于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科研设施、技术产业中试基地等硬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新区创新文化等软环境,并通过协调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影响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从而最终实现创新。

(2)制度创新机制

制度创新机制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构建,并通过该制度的运行能获得追加利益。制度创新机制在整个创新机制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技术创新作为技术与经济联结,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活动,更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科研项目介入平台本身作为一种制度性的系统安排,其运行过程要受到制度创新机制的影响和支配期刊网。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如果不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协调运作,其结果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事倍功半,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所有制结构合理,产权明晰,权、责、利相匹配,分配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制度创新机制,引导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3)管理创新机制

管理创新强调创新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在管理领域,创新不只是一种职能,而是管理思维的变迁所形成的新模式。在科研介入平台中,管理创新机制对主体的创新行为和活动及整个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项目管理论文,管理创新机制直接影响着政府管委会的行为,管委会在该机制的协调下,往往会精简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运行机构,从而为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微观层面的企业而言,在管理创新机制的协调和促进下,新区内的高新技术和传统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2.3、平台的要素关联机制

科研介入平台的各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平台创新功能的发挥受各种关联机制的影响。具体说来,要素之间的关联机制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机制、政企学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及创新服务机制。

(1)产业聚集机制

科研介入平台作为支持曹妃甸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快社会发展,而且使区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成功的科研介入平台可以促使新企业不断地繁衍,区内企业之间频繁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产生协同效应和集聚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从地区的产业联系来看,只有当孤立的企业间形成有机的集聚,企业间产生的物资流和信息流汇成网络时,科研介入平台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都是产业聚集机制起作用的结果。

(2)政企学合作机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需要在政企学合作机制的调节下进行的。政企学合作机制的发挥要求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企业可以针对自身需求和条件,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优势,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开发,降低创新风险。科研机构可以面向市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组织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之,政企学合作机制的发挥可以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3)风险投资机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风险投资机制的协调。在平台内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有利于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利用科技项目经费对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项目管理论文,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发展资本构成多元化的创业公司,规范创业投资企业产权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机制。

(4)创新激励机制

各组织机构参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是曹妃甸科研介入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曹妃甸工业区及周边地区是精英人才的汇集地,在技术资金人才都具有超流动的特征。通过建立政策激励、产权激励、考核激励等创新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地在联系在一起,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有利于形成风险分担受益共享的激励机制,风险共担受益共享的新型机制的建立,不仅让员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而且还为员工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3]。

(5)创新服务机制

在创新服务机制的协调下,科研介入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能营造有利于园区创新活动的良好环境。曹妃甸工业园区作为我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新兴工业化基地,必须按照市场法则,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系统和技术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孵化器、网络科技信息网络、科研协作网络、人才培训网络、融资协商网络、国际合作网络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机制的运行来有效推动和促进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的发挥。

3、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保障措施

3.1、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规划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科研项目的需求发展方向而建设。平台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曹妃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实施,因此应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分步实施。

考虑到科研项目合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及科研项目合作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促进作用,科研项目平台的建设发展目标分三步走,逐步实现科研项目平台功能的最终完善期刊网。具体是:第一步,建设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建设好科研信息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并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和行业部门管理系统,并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为科研项目合作服务提供支撑平台;第二步项目管理论文,建设推进阶段,在正常运作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平台会员,引导更多有实力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进来;完善中介服务,将涉及科研合作业务有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纳入进来,提高科研合作的服务质量,同时,要不断的对信息库进行更新,建立成综合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平台;第三步初步完善阶段,在科研项目平台高效运作的基础上,提高该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与全国范围以及国外的知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培养一批从事科技平台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

3.2、建立精简高效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组织机构

建立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委员会,有助于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专业力量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从而加强曹妃甸企业对科技水平问题的集成研究。目前曹妃甸信息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企业间缺乏联系,缺乏市场信息或且力获取市场信息的问题导致因信息不充分或交易成本过高,而使企业难以把握市场情况。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也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曹妃甸内企业科研项目上服务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此一来,既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与交流的障碍,影响了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减少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的体现。

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应计划并筹建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组织结构,专门负责为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产学研服务,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和交易会,并建立专门场所并定期组织企业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并通过该平台对参与主体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科研合作的效率。以下是该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图2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3.3、完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加强科研介入平台的法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法律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能促使曹妃甸企业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之间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项目管理论文,增强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并且还能有效地保护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

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鼓励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只有通过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的保护才能做到。为了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而且要注意学习运用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工具,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要完善科研项目监管制度。从科研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来看,对任何专家的科研项目都应该是可以进行监理的,通过用社会化、程序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取代科研项目管理中目标无法量化、方法不科学、程序不规范、质量无保障、进度难控制和监督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科研介入平台需要按照客观、透明、明确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科研监管机制,由科研介入平台的主管部门聘请资深的专家组成监理专家组,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质量及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程监理,避免科研中的腐败,确保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权益,保持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统一,实现平台运行的环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篇(10)

审计风险是随着审计应运而生的,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此,审计人员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审计风险含义及其成因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审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于审计主体的因素所产生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所形成的一种审计风险

首先,审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审计经验有高有低,

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加之当前审计力量的不足,审计任务的繁重,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有时甚至被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会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财务管理论文,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等。

其次,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跟不上各单位业务活动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各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经营结构组织的多元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被广泛运用,使得被审计对象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将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从而无法胜任审计工作,审计风险随之产生。

(二)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因素所形成的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

括两种情况:第一,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单位应建立而未建立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所形成的审计风险杂志网。如:钱账物应设置3个岗位,而单位只设置了2个岗位,但单位现金业务又相当频繁。因此,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第二,因被审计单位尚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单位虽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许多内控制度,但是存在部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2、被审计单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

性,例如:会计行为和经济错弊,会计人员本身或单位负责人从主观愿望上要求会计人员违规违纪;因被审计单位无意识存在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

3、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收入、成本支出的会计资料提供得较为完整,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也比较好。而实际上,这些单位的一些其他的收入、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等并没有纳入财务账,而是入了私设的“小金库”,而这些会计资料通常是不会向审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一些部门、单位为掩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个别支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性问题,例如使用普通收支凭证而无正式的发票、无填制单位或填制人签章,审查起来无从下手,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这无形中也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审计风险。 (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审计风险。 从审计发展来看,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亦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当审计产生之初,单位最关心的是诚实性,也就是说早期审计是检查单位的正直性,而不是检查他们会计账簿的质量。然而当社会步入19世纪下半叶财务管理论文,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查单位的经济运行以及会计报表管理者编制的正确性,而不仅仅是检查算术上的正确性,对资产负债表质量的重视,表明审计人员的影响开始扩大。到本世纪初期,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广大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心,使人们更加关注已审的财务报表,而且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政府、投资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潜在投资者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对单位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视,依赖审计意见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审计、关注审计、依赖审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种依赖性也给审计部门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存在并不可惧,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笔者通过学习审计理论,结合平时审计实践,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

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木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从事审计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审计质量,一般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处在经济变革时代,我们的业务知识,审计工作、审计范围都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审计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财务管理论文,还要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习审计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工作。首先要在审计程序上合法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学习好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经济成分日益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出台,我们要随时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杂志网。

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审计目的等合理配置审计力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在取证时,审计人员绝不能满足于被审计单位自行提供的资料,要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证据,多角度地取证、印证。在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该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审计单位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包括采取措施督促全体专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为此,审计单位应严格人事管理,并不断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审计人员执行各种类型审计业务的经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相应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程序,保证审计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把审计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三)做好内部控制调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当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做出评估财务管理论文,看其内控是否严密,并找出弱项,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的重点。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可以由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自我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要真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必须通过符合性测试。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符合性测试后,根据其评价以及对内部控制松弛部分和汇总的弱项,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当实施详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风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提高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这样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备注:增刊)

篇(11)

    一、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意义

    银行监管,是经济金融监管的一个分支,是由中央银行、银行监督委员会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有关机构,代表社会公众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能否稳健运行关系该国的经济、政治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银行监管受到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普遍重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根据本国银行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本国范围内的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这里当然也包括该国境内的外资银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界限越见模糊,外资银行大量存在于各国金融领域,它的高速发展给该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各国不得不加强对它的监管置于重要位置。但截至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完备的外资银行监管理论体系。各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实践仍依靠原有监管理论体系的指导。对此,作者认为,外资银行本是银行,对其监管的区别主要来自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监管理论对它是完全适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对发展迅速、影响日益扩大的外资银行实行审慎的监管,能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保证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已有外资独资银行20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另有72家外国银行设立了130家分行,191家外国银行设立了241家代表处。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汇丰、渣打、花旗等21家外资银行将在华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注:法人银行在业务范围、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外资银行随时可转为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具有相当规模。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1.外资银行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实行全面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不再受到行业和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依托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2.外资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逐年提高。随着外资银行逐步熟悉我国市场规则,其经营状况日趋稳定,市场份额逐步恢复,盈利能力稳步提高,资产总额持续增加,仅2002年至2004年就从3330.5亿元增至5159.95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资产的1.8%。

    3.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在《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速度不断加快。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一是出于对长期经营战略的思考;二是希望借中资银行不受政策限制和网点设置完善之利,绕开各类限制,快速进入零售市场。如花旗银行和浦发行联手推出的花旗参与管理和技术合作的双币种信用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论文出处(作者):

    三、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的问题

    (一)监管法规不健全

    监管的有效性依赖于监管的法制化,而我国的金融立法严重滞后。引进外资银行已近20年,却无一部约束外资银行的专门法律。这使外资银行有机会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监管,严重影响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效力。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弥补了这些漏洞,但相关法规的健全工作远未完成。

   (二)监管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还停留在传统“经验式”管理阶段。主要实行报送稽核。监管部门对各外资银行报送的报表、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以确认其经营的合规性。而对于外资银行运营的风险性监管上处于空白状态。

    (三)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n

bsp;   由于外资银行的开放性比较强,对其的监管需要高质量的资源。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在资源方面相对缺乏。包括监管人员、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不足。在监管人员方面,表现为量不足、质不高。尚未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和后续教育系统。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灵敏、准确、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在监管信息流程上,表现为低效率性。金融监管当局与相关机构缺乏信息交流。

    (四)缺乏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间的跨国联系不断加大,仅在某一国范围内考察金融监管问题已不能满足金融监管的需要。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要加强与各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以协调监管措施,降低共同面临风险。而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再这一方面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四、对改进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

    (一)健全监管法制

    要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我国就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参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如巴塞尔协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法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银行法。从法制角度,规范外资银行的行为,授予监管机构足够的权利,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二)多元化监管方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手段单一,落后,主要是现场与非现场监管,而且两者缺乏衔接。因此,必须使监管手段多元化,由行政监管手段向经济性、法律性监管手段转变,充分实施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外部审计、审慎监管会议、三方会议等多样化监管手段。

    (三)健全风险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多停留在合规性监管层面,而忽视了风险性监管。我国应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标准,制定严格、周密的风险监管体系,将外资银行的经营风险纳入监管,保证全面、客观、合理的实施监管。

    (四)建立监管人才培养和认证机制

    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要依赖大量专门人才,监管当局应主导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可邀请高校等研究机构参与其中,确保培养认证机制的专业性。

    (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各国监管机构坚强合作

    为了应对各国金融体系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国监管当局应主动同各国监管机构建立长期、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以协调各国监管手段,降低共同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芳,李仲明.银行业全面开放下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j].甘肃金融,2007,(6).

    [2]耿明英.对在华外资银行不同商业存在形式下的监管探讨[j].武汉金融,2008,(4).

    [3]邓静.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