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招聘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留住人,但优秀企业文化也要有合适的人才来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招聘作为企业获得合格人才的手段,与企业文化有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厘清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效融合,将有助于企业吸引合格人才,降低在职员工离职率。但要了解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交互效应,首先应该对二者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界定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目前我国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企业文化包涵三个层次。外层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层”,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外貌和生产经营的产品等;中间层次为企业的“行为制度文化层”,包括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行为规范、企业风俗与礼仪等;内层为企业的“精神文化层”,包括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以及精神风貌等。三个层次相互有机联系就构成了企业文化。
2.人才招聘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通过信息的和科学的甄选,获得本企业所需合格人才,并安排他们到企业所需岗位上工作的过程。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入口,一般来讲,企业招聘流程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招聘活动一直到延伸到试用期的结束,新员工只有经过试用期且考核合格被任用后,招聘工作才算真正完成。
二、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交互效应
1.企业文化对人才招聘的影响
(1)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途径和方式不同
企业招聘的途径主要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二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大多企业是两者并用,但存在一个主次问题,这主要依据企业的文化而定。一般来说,强调创新和学习的企业文化要求以外部招聘为主,这样的企业一般外部环境和竞争情况变化非常迅速,选择外部招聘可以经常为企业带来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强调稳定的企业文化要求以内部招聘为主,因为这样的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企业需要的是平稳的发展,选择内部招聘可以使企业内部安定。
即使是采用相同的招聘途径,各企业在具体的招聘方法的选择上也会因企业文化的不同而有区别。例如:同样是采用外部招聘,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上千年、讲求义利合一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能更多的选择利用媒体信息资源招聘和校园招聘,而追求法律允许下效用最大化的欧美企业可能更多的选择就业机构和猎头公司。
(2)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对象不同
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直接取决于企业文化,这主要体现在不同行业间的企业中。例如:一般对IT行业来说,更喜欢有技术、抗压力、善于学习和创新、思维活跃的人才;而对于饭店管理类的,则更强调细致、严谨、主动、敬业、责任心强的员工。
(3)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策略不同
企业进行招聘前要制定一些决策,主要包括招聘人数、类型、预算、途径、及其方法等的确定。企业文化对招聘策略的制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外资企业中,招聘关注能岗的匹配,任人唯贤,人才招聘手段多样化,招聘对象也是多元化的;而国有企业则方法单一,多雇佣固定员工;私营企业则任人唯亲,随意性很大。
2.招聘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招聘是宣传企业文化的工具之一。
招聘过程中有意识的宣传,可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达到招聘和宣传的双重目的。
(2)招聘是执行企业文化的战略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成和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入口,理所当然成为执行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对可能承载企业理念的应聘者有着筛选大权,并对企业文化的整合带来深远的影响。
(3)招聘是更新企业文化的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需要随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企业文化的人才招聘能给企业文化带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的阶梯式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融合
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与招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招聘到的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取得了一致,则会让企业如虎添翼,反之,则使企业寸步难行。因此有必要将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相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以企业文化主导招聘
企业文化具有影响和规范内部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引导人才在行为上寻求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达到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员工的价值标准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就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和高绩效,否则就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招聘之前,要确定一个大的原则:以企业文化主导招聘。
2.在招聘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
招聘可以为企业选拔合格的员工,同时也是宣传企业文化的良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树立宣传企业文化的观念,并将其落到实处。
首先,招聘者要具备企业文化特质。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载体,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与应聘者直接接触,其个性特点、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及能力都会影响到应聘者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印象。因此招聘工作人员本身首先应该认同和理解企业文化,这样既能为企业带来新的与企业价值观相一致的人才,也能起到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
其次,招聘过程中融进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招聘程序应力避简单化,尽可能安排多个轮回的考察测试;在选才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设置围绕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识别维度,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分解为员工的核心能力要求并作为测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决定人选时尽可能把淘汰的机制放在最后两三个环节,让那些不能进入选择范围的应聘者也能较多的了解企业。
再次,善待落选者。企业应清楚认识到,应聘者即使落选,也会是成为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或消费群,礼待落选人员,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形象的宣传是举足轻重的。
3.注重心理契约的建立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在招聘中将员工关系从法律契约提高到心理契约的高度,在强势的文化指导下,强化哲学和核心价值观在招聘环节中的制度体现;同时将招聘职位在企业中的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传递给应聘人员,使其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既在招聘环节中传播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招聘的双向选择上进行企业与人才的价值观碰撞,选择认可、接受和适合企业文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红 赵息:面向个人―文化有效匹配的招聘策略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5)
1.引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做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3】。我们引入模糊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招聘人员每项与待聘岗位的有关属性加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应聘者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将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的评价结果以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给我们最终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直观的依据,大大减少主观因素所带来的缺憾。
2. 企业人才招聘评价体系的设计
不同岗位的评价指标侧重点不同,指标权重也不一样,准确合理的权重可使招聘者能够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要而复杂的指标评价,也能使招聘者更客观地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职位说明书以及专家咨询模糊评价,设计了企业招聘该职位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评估指标的权重。
1).构造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利用AHP法对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根据其职位特征内容,可建立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即评估内容层、评估目标层、评估指标层。
评估内容层是指评估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和范围,它具有相对性。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招聘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资历、能力、个性与价值观。
评估项目层是根据评估内容的要求给出的,是对评估内容的具体规定。一般采用德尔菲咨询、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进行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评估指标层是评估项目层的可操作化的表现形式。对于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给与清楚、准确的表述,是评估各方均能明确评估指标的内涵,不会因对评估指标的不同理解而导致标准掌握不一产生评估结果误差。
表1 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评估指标体系
人才招聘评估模型
内容层
资历
能力
个性
价值观
项目层
学历水平
社会阅历
工作年限
相关工作经验
管理调控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灵活应变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责任心
自信心
亲和力
影响力
求职动机
企业文化认同感
事业成就欲
工作态度
指标层
量化可操作指标
量化可操作指标
【4亿】全球极贫人口大幅下降,儿童极贫占比三分之一
2013年10月10日,世界银行的最新分析报告首次深度剖析了世界最贫困人口的状况。报告指出,全世界的极贫人口人数在过去30年大幅下降,2010年世界极贫人口(定义为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数比1981年减少了7.21亿人,但同时也指出2010年约有4亿儿童生活在极贫状况,是全球极贫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在贫困线之上的人口中儿童只占五分之一。低收入国家的情况更糟,儿童中有一半生活在极贫状况。
【40.7%】超四成老人靠家庭供养,自认是家庭负担
2013年10月13日,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老年节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约有40.7%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但农村只有4.6%的老人能靠养老金生活,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同时,平均有43.3%的老人认为是家庭的负担,比2000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
【41799元】我国职工工资较大幅度增长,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3年10月10日,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由2007年的24721元增加到2011年的41799元,增长了69.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8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达到每月1700元,比2011年提高12.5%。
【66%】企业招聘最看重的是什么?66%企业最看重社交能力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存在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急需解决。
1、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1.1招聘理念存在误区。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难在全国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使得中小企业招聘人员认为无论是何种岗位总是学历越高越好,用这样的心态去招聘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使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大的上升,这样的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主动的寻找跳槽的机会,因为他们来中小企业目的并不是为了长足的发展而只是为了积累经验,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动。
1.2招聘流程不规范。正常的招聘流程包括几个步骤:公布招聘信息,初步面试,选择测试,复试,证明材料和背景材料核实,选择决策,体检,录用,入职前培训,入职。然而,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面试标准不一、以貌取人、招聘人员随意配置、经常是以经验录取,没有一个规范的、合理的招聘流程,造成企业员工参差不齐,会对应聘者不公平、不尊重。而且,中小企业没有一个合理的培训系统,员工的报到之日就是上岗之日,造成员工对企业的不熟悉。
1.3招聘渠道、策略单一。中小企业经常是到招聘会或者人才市场,吸引的应聘者较少。在选择招聘渠道时,没有充分考虑招聘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有差别地科学地选择招聘渠道。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中不能很好控制招聘成本、求职者数量、求职者类型等,使招聘工作效率低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能正常实现。
1.4用人部门满意度不高、参与度较低。一是在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工作时,用人部门没有充分参与招聘过程而是被动等待。二是人力部门满意的人才却遭到用人部门的反对,用人部门只重视员工的学历,而没有看到他们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制定的标准不符合实际需要,只看到了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员工实际工作能力。
1.5招聘基础工作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没有专业的招聘队伍,招聘标准也是在需要时才临时制定,没有明确的岗位说明。致使招聘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参考,面试结果很难把握。甚至在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专业的招聘队伍,招聘人员只是在需要进行招聘工作时才临时组织在一起,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理论,招聘工作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是否录取某位员工。
2、关于中小企业员工招聘问题的对策
2.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中小企业的招聘几乎没有计划性,招聘大部分是以填补空缺式被动进行,用人部门在某一岗位空缺时才会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招人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招聘任务,这往往会导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影响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没有具体的招聘计划。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一,主与次关系,即首先考虑企业的关键的技术岗位及重要管理岗位;第二,专业与一般的关系,即企业应把精力集中于专业人员的招聘上;第三,处理好“即用与储存”的关系,即做好企业的短期需求计划和长期储备计划。
2.2规范招聘流程及制定合理的标准。针对中小企业的招聘问题,制定一套完整而合理的招聘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一套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进行工作分析、拟定用人需求、制定招聘的计划方案、招聘的信息、对候选者进行资格审查及初步筛选、确定面试的人选、进行复试并确定拟录取的人选、录用意向洽谈、入职培训。这些是在招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相关部门都要制定详细计划和操作方式,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招聘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无效招聘。
另一方面为了招聘到更加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中小企业有必要制定合理的、适宜的招聘标准。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开始前,对空缺职位进行职责分析,确定此岗位候选人所需具备的素质、经验、能力,形成该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及工作描述,并以此为要求开展招聘工作。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标准,以免招聘人才的浪费或者不能胜任此岗位。比如一些低端岗位—熟练工种就不需要很高学历的人,只要他具有劳动能力即可。
2.3拓宽招聘的渠道。中小企业的招聘应该突破原有的传统招聘渠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所谓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熟人推荐、报刊广告、猎头公司、互联网等都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招聘渠道。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网络招聘具有招聘成本低、使用方便、信息传播迅速等优点,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招聘。但是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招聘渠道,企业要考虑到各种招聘渠道的利弊性。如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应通过猎头公司帮助,一般普通工人或销售类人才则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即可。
2.4 加强企业招聘部门的基础性建设。招聘队伍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优秀与否,高质量的招聘队伍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高素质的人才,而且也能为企业在人才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招聘部门的基础性建设:第一,建立专门的招聘部门并有固定的招聘人员,招聘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人力资源知识,不能将“直觉”用在人事招聘中,而是必须运用相关知识、制定标准来选拔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招聘的质量。第二,加强招聘人员的培训。招聘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第一散窗,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表者必须有较好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关键词:校园招聘;存在问题;有效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第一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所重视,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因此校园招聘是企业获取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起步和基础,对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影响。有效的招聘可促使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而无效的招聘则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它对高校毕业生这一人才宝库有种天然和强烈的需求。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招聘企业“招人难”,以致于造成人力资源供需“错位”的现象,(并且)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会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毕业生的家庭幸福。
1 研究意义
缺主语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同时也为教育职能部门和相关高校对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定借鉴;微观呢?直接宏观?(宏观上)对广西(为什么是广西?)甚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它还对当前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意义。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校园招聘现状(除了红字部分,其他的更多的是写企业招聘的有效措施,而不是现状)
纵观目前关于校园招聘的文献,国内学者研究较多。
杨佩佩(2012),聂晶(2013)、孙静(2014)都是对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解决性的建议。[3-5]马勇(2011)指出成功的校园招聘应该进行前期充分的规划,通过五步走:理清校园招聘整体思路,准确开展招聘需要分析一创新招聘宣传模式,有效实施招聘信息传播组建专业招聘考官团队使得校园招聘获得成功;[6]崔永怀(2013)提出进行校园招聘应实施认真选派校园招聘代表、做好招聘信息的传递、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有效校园宣讲、创新招聘模式和做好后期沟通的六大策略;[7]张东宣(2013)认为校园招聘应分为事前准备、人才甄选及后期关怀三个步骤;[8]冯万里,孙晓宇(2008)指出在目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下,开展提升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对策的研究,对毕业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和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9]杨良柱(2008)提出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全方位的合作。同时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在招聘活动开始之前,要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信息,让学生在应聘前做到心中有数;[10]蒙绍权,李桂芬(2010)发现目前校园招聘普遍呈现出高耗低效的情况:“三多和三少,二大又二小,一高对一低”,这一特征促使学者们从其效果和政策两个方面对校园招聘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进一步从责任、功效、目的三个方面深入地指出了校园招聘的角色定位,为校园招聘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11]毛畅果等(2007)选取国内24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企业校园招聘情况、收集人力资源管理者评价,对校园招聘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研究,幻。结果表明,企业钟情于通过校园招聘渠道招聘基层员工。相对于猎头公司、中介、自荐、员工帮忙推荐等招聘方式,校园招聘在应聘率提升、控制薪酬限额、宣传企业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2]聂婷(2006)对校园招聘的公正性进行了探讨,详细的分析了校园招聘的特点、校园招聘公正的影响因素以及公正性的结果对企业改进校园招聘和提供校园招聘绩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13]王粒权(2007)通过校园招聘的招聘时间相对集中、招聘对象具有特殊性、招聘范围广强度大以及兼顾企业品牌营销的四大特点审视校园招聘的情况工;[14]
2.2 校园招聘有效性(并没有提到有效性)
聂婷(2006)从校园招聘的公正性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校园招聘的特点,分析影响校园招聘的各种因素,最后发现校园招聘的公正性对毕业生和企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5] 荆德刚(2009)通过调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现校园招聘仍是这些国家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对于近几年我国采用的大学生自主择业、高校服务指导、政府全面调控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在西方国家早就深入人心;[16]张东宣(2013)认为企业要想成功实施校园招聘,必须对校园招聘进行全面分析并抓住几个关键点,他首先把有效的校园招聘分为:前期准备、人才甄别和后期关怀三个大部分,然后将此三个部分进行细化;[17]霍治平(2011)认为校园招聘存在招聘的观念不正确、企业目的不在招人、招聘标准和手段欠科学、招聘人员组建不合理、招聘程序不够严谨和没有考虑成本预算等问题,并提出正确看待校园招聘、建立顺畅信息渠道、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规范招聘流程等对策和建议;[18]刘宏(2011)指出校园招聘作为外部招聘的重要形式有一定的衡量标准、粗浅指出中小企业校园招聘存在问题和给出对策,分析了校园招聘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比大中企业招聘存在的优势中小企业应通过校园招聘树立雇主品牌;[19]朱军,童夏雨,旷开源等(2013)指出了中小企业的校园存在的原因并强调精心设计校园招聘流程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应转变校园招聘观念、构建校园招聘团队及运用适当方法进行校园招聘,中小企业人才战略阻碍企业发现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未来企业人才招聘趋势进行分析。[20]
3 企业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3.1 录用毕业生员工能力不足
李英杰(2015)、 涂宏坤(2013)提出,这是造成企业招聘效果低下最关键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这里的合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小企业招到的毕业生虽然填补了岗位空缺但不适合企业的需要,具体体现不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支持企业的发展以及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另一方面人岗不匹配,不能胜任工作内容和较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更不用说能给企业带来客可观的业绩。这样就是其校园招聘有效性大打折扣。[21]
3.2 招聘成本过大
曹细玉 (2009)、马延莹(2014)提出,招聘成本过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成本,从企业宣传、招聘信息媒介、招聘人员差旅吃喝以及现场布置等等这一系列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二是时间成本,有些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能花上四五个月的时间,特别是招聘过程进展,时而要等总公司审批、时而又说负责人出差,这些芜杂的流程和借口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招聘的有效性。[22]
3.3 毕业生员流失率过高
李玉梅(2013)、刘宏(2011)提出,有些中小企业校园招聘结果也招到一些心意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生签订协议或合同入职后,根本不进行培训和关心,更不用说对毕业生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味的要毕业生员工为其创造利润和业绩,同时企业本身就缺乏文化以及制度不足,造成文化上和价值观上认同感较差,薪资报酬和劳动福利又跟不上,毕业生员工会有投错“伯乐”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挫败感,这样毕业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从而对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无效。[23]
3.4 招聘后培养和关心不够
孙念韶(2014)、王子南(2014)提出,有很多中小企业存汪这样的误区,它们认为企业与甲怠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后,校园招聘工作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其他不然,对毕业生员工后续关注和跟踪十分必要,因为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双向选择的市场中大学毕业生跳槽或被挖墙角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于成功新录用的毕业生员工,要指导并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办理有关人事手续十分必要,如果不与毕业生员工的沟通,丧失企业人文关怀,必然导致人才流失。[24]
4 解决企业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 进行合理的招聘规划
李鑫(2011)指出招聘规划是招聘工作的起步和基础,因此做好招聘规划是招聘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成功基石。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历史使命,企业要对未来人力资源供需进行全面统筹,经过科学的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培养等各个环节联动思考,从而保证在一定的条件下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激发企业永久活力。因此前期规划准备越充足和精细,后面操作环节就越顺畅,从而招聘的效果和目标越能实现。
4.2 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
万华,桂婷(2011)认为,首先企业应建立选派合适招聘人员的标准。如选择一些业务能为突出、沟通能力强、形象气质佳、亲和力强作为招聘人员。其次,坚持"人事部口指导下的用人部口负责制"的原则。招聘队伍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口的事情,应该用人部口也要参与。有些中小企业的作法值得借鉴,它们根据岗位性质把招聘队伍分为综合管理组、技术开发组、财务管理组、市场营销组及财务管理组。人事部口和用人部口相结合,3-5人组成招聘团队,这样既能发挥集体智慧,又能相互协调,招聘效率大大提高。最后要对招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尽管熟悉招聘基本知识和能力,从而提升招聘准确性和有效性。
4.3 运用科学的测评工具
谭玲丽,王弘(2011)认为,使用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胜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人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招聘时,不仅仅对毕业生求职者(进行)面试和笔试环节,还有选擇一些对求职者职业兴趣、动机及价值观的也理测评工具,通过内(在)外在的全面评估,才能评判求职者是否真正是企业和岗位需要的人才。
4.4 制定有效的评佑制度
赵涯楠(2014)对招聘结果进行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招聘进行总结、优化和创新。一次招聘工作结束后,对成本支出、招聘人数及工作效果W及一定时期的离职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对改进优化招聘工作,使招聘规范、合理和高效,同时也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毕业生员工惊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职业指导和人文关怀工作,提供毕业生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流失率。
5 结论
通过归纳以上文献我们发现学者们一般从企业、高校或大学生、旁观者三个角度等对校园招聘情况进行分析和把握。站在企业角度来研究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策略、如何进行校园招聘等;站在高校或大学生角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校园招聘的情况和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促进毕业生就业;站在旁观者角度研究校园招聘,更多的是突出校园招聘与其他招聘渠道的差异对比优势、校园招聘的公正性研究。目前文献大多缺乏实证研究。此外,现有研究仅从企业角度阐述校园招聘,考虑面过于单薄。
参考文献:
[1] 刘慧珍.员工招聘效果影响因素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0.
[2] 刘鹏.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青年与社会,2014(08).
[3] 杨佩佩.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3).
[4] 聂晶.企业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3(12).
[5] 孙静.校园招聘及高校毕业生应聘对策分析[N].桂林航天工业学报,2014(73).
[6] 马勇.成功校园招聘始于系统规划[J].人力资源,2011(25).
[7] 崔永怀.校园招聘的六大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05).
[8] 张东宣.校园招聘如何有效实施[J].人力资源,2015(9).
[9] 冯万里,孙晓宇.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做好高校校园招聘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2008(5).
[10] 杨良柱.校园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
[11] 蒙绍权,李桂芬.高校校园招聘会的存在和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
[12] 毛畅果,安蕊,周娅.校园招聘比较优势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07(348).
[13] 聂婷.校园招聘的公正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14] 王立权.透视校园招聘[J].HRMANAGER,2007(8).
[15] 聂婷.校园招聘的公正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16] 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08).
[17] 张东宣.校园招聘如何让有效实施[J].河北企业;2013(09).
[18] 霍治平.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10(22).
[19] 刘宏.中小企业如何让有效进行校园招聘[J].高教高职研究,2011(75).
[20] 朱军,童夏雨,旷开源.招聘有效性研究[J].企业经济,2013(7).
[21] 李英杰.提高医院人员招聘有效性的几个问题[J].卫生管理,2015(5).
[22] 曹细玉. 人才招聘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9(06).
[23] 李玉梅.关于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思考[J].时代金融,2013(30).
[24] 孙念韶.校园专场招聘会中求职与求才的适配性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 (08).
[25] 涂宏坤.如何有效实施中小企业校园招聘[J].山东纺织经济,2013(11).
[26] 马延莹.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校园招聘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4(11).
[27] 刘宏.中小企业如何让有效进行校园招聘[J].高教高职研究,2011(75).
[28] 王子南.中小企业校园招聘过程中差异化优势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4(06).
[29] 李鑫.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2).
[30] 万华,桂婷.有效招聘研究评述[J].企业活力,2011(02).
[31] 谭玲丽,王弘.对我国“有效招聘”研究文献的综合评述[J].当代经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的优点和现状
招聘外包,即用人单位将全部或部分招聘、甄选委托给第三方的专业人力资源公司,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利用自己在人力资源公司、评价工具和流程管理方面的优势来完成招聘工作的一种方式。目前,高科技企业多采用外包招聘的方式来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和工程项目,这既能够提升人力资源的专业性,完成工作任务,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节约企业成本。专业化服务商招聘到的是更为专业化的人才,而企业降低的人才招聘成本可转为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资源,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进行招聘外包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也有利于优化地区甚至是全球高新技术人才的结构优化。通常来说,企业的招聘外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而高新科技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这就往往会造成招聘的人才与本公司的战略目标、实际需要不相匹配;还有就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由于缺乏一定的考核监督,外包商往往有不尽责之处,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_不到标准时,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效益。许多地区的外包市场发展并不成熟,只有北上广等大城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招聘外包市场,在二、三线城市,多数企业缺乏战略人力资源发展的文化氛围与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服务商招聘承包费用高,缺乏规范招聘外包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的招聘外包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目前的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体系中,虽然部分劳动法中会涉及一些招聘外包的法律条文,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招聘外包相关的法律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目前,招聘外包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一些科技公司和负责外包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合同、佣金等方面往往会出现纠纷,这时通常会采取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一些问题由于相关的招聘外包法律还不太完善,所以经常会出现许多法律手段解决不了的纠纷。例如,2010年,北京一家软件科技公司与某专门负责人才招聘外包的人力资源公司因薪酬问题发生了纠纷,因为该问题在实现的合同中未有涉及,在招聘外包过程中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只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此纠纷,但双方最后也只能够选择私下调解,因为当时并未有涉及双发纠纷的法律规定,法院也无法作出裁决。从这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关于招聘外包的法律还有很多待完善的方面,与招聘外包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完善的法律体系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保障和壁垒,只有相关的法律体系得到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才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
(二)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与实际的要求不完全相符
在众多高新企业科技中,实行招聘外包的企业达到85%以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高新技术人员通过招聘外包单位所招聘的科技人才质量与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如学历、工作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达不到岗位要求。高新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而其人才来源主要是社会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培训机构的培训生。社会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意识,由于工作年限长,他们具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对于工资的要求也较高。高校毕业生虽然在知识方面占有优势,但是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往往达不到高新企业的标准。培训机构的培训生很大一部分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然后通过笔试测试,其真正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高,许多连基本技能都不会运用,无法满足企业需要。通过外包企业进行招聘很容易忽略这些人才真正存在的问题,导致招聘到企业之后达不到其工作岗位的要求。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一些分组外包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缺乏严格的招聘管理意识,在招聘过程中把关不严,那么通过外包招聘来的人才就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需求,外包招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往往会低于高新技术公司的实际要求,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与实际的要求不完全相符、招聘的能力素质不达标,是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外包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与本公司的战略目标不符
高新企业大多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更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等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具有特殊性。很多企业担心外包会造成企业信息的泄露,为了保护企业战略机密不会将所有信息透露给外包企业。对于外包企业而言,也不能够充分地了解每个企业的独特文化,因而通过外包企业进行招聘往往容易造成所招聘的人才与企业文化及其发展战略难以契合的现象。一个企业若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如果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地位,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公司的独特文化,就必须使自己的企业员工认同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地为企业文化作出贡献,塑造属于公司的独特文化,而外包招聘的企业由于对企业的文化不太了解,所以通过他们招聘来的员工对本公司的独特文化就更不了解了。另外,高新技术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目标属于公司的机密信息,不会透漏给负责外包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的,这样就会造成通过外包招聘来的部分员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完全匹配,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通过外包招聘的人才与本公司的独特文化和战略目标不完全匹配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四)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流失严重、流动性大
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流失严重、流动性大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外包的一个普遍现象。外包企业招聘的人员流动大、人才流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高新技术人员的跳槽率比较高。在上文提到了通过外包企业招聘的技术人员往往与公司的文化内涵、战略目标不十分匹配,员工不能够很好地融入企业中,一些员工的思维和行事风格会受到原先工作单位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其次,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与员工的交流和沟通较欠缺,不能够帮助员工迅速熟悉本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造成了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流失严重、流动性大的现象。最后,在上文中分析了外包企业招聘的人才与实际的工作岗位不能够很好地匹配,一些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够完全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够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难以胜任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岗位,最终造成人才流失。
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的完善措施
(一)规范外包招聘市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要想实现规范合理化,首先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法律保障。相关法律的制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现实中已出现的纠纷和问题,在完善外包招聘的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适当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要在吸收《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制约、规范与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或人力资源招聘外包的专项试行条例。其中,特别需要规定企业外包方、承包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内容以及违约后的补偿条文,以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其次,整合壮大人才招聘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商队伍。政府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外包招聘市场的宏观调控,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外包招聘市场秩序,规范市场。政府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成立企业外包招聘专管部门,建立可运行的相关政府组织,鼓励企业建立长效的外包招聘机制。
(二)建立人才考核体系,保证招聘人才质量
一些科技人才外包招聘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不能够直接参与人才招聘,而是要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人才招聘工作,往往会出现招聘人员与公司岗位不匹配,招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与实际的需求不相符等情况。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性的人才考核体系,应该向负责外包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提出明确的人才岗位需求,明确招聘的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考核招聘的科技人员与实际岗位的匹配程度,外包招聘工作要紧密贴近,切实保障外包招聘人才的质量。高新技术企业在外包招聘时要慎重选择供应商,认真审核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所有信息,分析不同服务供应商的业务能力、经营状况、行业信誉等。
(三)注重提升人才与企业的融合度,加强员工专业素质提升
在上文中我们分析了,通过外包招聘的科技人才由于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和战略目标不了解,在短时间内不能够完全适应公司的工作内容,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多与员工沟通交流,使员工尽快融入公司,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和思维方式,提高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融合度,使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企业的文化认同感,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一分力量。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招聘外包,将会对内部员工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工作带来极大影响,或是原有工作职能遭到替代,或是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这对员工的心理造成了极大负担。企业应加强同内部员工的沟通,使员工认识到招聘外包的意义;认识到新的工作方式和内容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在招聘外包中的关键性,使员工更积极地配合招聘外包工作的开展,稳定公司内部员工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情绪,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另外,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重视外包招聘的技术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待遇和相关福利,注重对外包招聘员工的人文关怀,减少高新技术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减少人才流失,不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外包招聘的人才招聘思想最先为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一些大型公司运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将非核心的企业业务外包的企业管理方法逐渐被国内的许多企业所采用。人才招聘外包是业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希望能够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招聘外包起到一定积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为北京弯月亮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宋杨.国有企业招聘职能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中州煤炭,2009(9):46.
[2] 唐权,谭奕,吴坚坚.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人才招聘外包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663-667.
[3] 郑齐明.企业外包决策的模型、过程和方法[D].浙江: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二章 会员单位等级
第四条 凡承认本章程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提出申请,经本中心审核并自觉履行会员交费义务后,可成为本中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以下简称会员单位)。
第五条 会员单位分为四个等级,即顾问级会员、金卡级会员、银卡级会员、普卡级会员。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不同幅度的免费及优惠服务。
第三章 会员单位权利
第六条 本中心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接受会员单位的建议和监督。在一个服务年度内,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5、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6、一次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7、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三)银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二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政策咨询;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二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二人参加;
5、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6、一次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服务;
7、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1 2 3 4 5 6 7 8(四)普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一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文件查寻;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一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一人参加;
5、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第七条 在一个服务年度内,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以下服务的收费优惠(本条第(一)项中国际交流、省际调研考察和国家及本市有统一要求的除外),顾问级会员优惠30%;金卡级会员优惠20%;银卡级会员优惠15%;普卡级会员优惠10%。优惠服务项目如下:
(一)培训、交流服务
1、国际交流;
2、省际调研考察;
3、本中心独办的劳动保障政策系列讲座;
4、本中心独办的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讲座;
5、就业准入培训;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7、企业内部职业培训;
8、劳动法律咨询专场;4、集体合同谈判;
5、工资集体协商;
6、劳务派遣。
第四章 会员单位义务
第八条 遵守本章程和本中心的活动守则,按期交纳会员服务费。
第九条 不得对外散布有损本中心形象的言论。
第五章 入会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条 入会程序
(一)填表
阅读本章程后,有申请意向的用人单位从本中心网站下载或从本中心领取《劳动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资格审批表》,逐项填写。
(二)申请
携带《劳动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资格审批表》及本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到本中心办理申请手续。
(三)审核
在接到用人单位申请的当日,本中心出具审核意见。
(四)交费
经本中心审核同意的,用人单位按如下标准交纳会员服务年费:
1、顾问级会员:服务年费15000元;
2、金卡级会员:服务年费3600元;
3、银卡级会员:服务年费2400元;
4、普卡级会员:服务年费1200元。
本中心收取的上述会员服务费,主要用于会员单位管理及开展各类免费、优惠服务的开支。
(五)发卡
对已交纳会员费用的会员单位,按会员等级发放《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卡》(以下简称会员卡)。会员卡作为会员享受免费及优惠服务的凭证,交费年度内有效。
第十一条 注意事项
(一)注册
第十六条 本章程所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是指应会员单位需求,对会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诊断,帮助会员单位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及其他问题。
关键词 :人才测评 招聘 职业选择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及人口急剧增多,大批人口涌入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压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却出现了一个怪圈:劳动人口基数大,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就业竞争压力大,但人们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究其原因,人员配置未达最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尽可能优化人员配置,人才测评作为一项有效手段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人才测评进行招聘,以达人职匹配;越来越多的个人通过人才测评来自测职业兴趣,以便进行职业选择。本文通过研究人才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个人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现况,总结人才测评应用的正、反向作用,探讨规避人才测评应用不当的办法,以期帮助组织及个人对人才测评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
一、人才测评简介
人才测评是综合心理测量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发展潜力等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为个人职业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为组织选拔合适的人才。
人才测评的应用手段包括纸笔测验、结构化面试、文件框、情景模拟等。在目前人才测评中,纸笔测验因其较为简单、易操作,而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纸笔测验包括:能力测验(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个性测验(如大五、DISC等)、职业兴趣测验(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等)。
上述人才测评应用手段大多在西方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我国心理学家将西方人才测评手段经过本土化后加以应用。如1982年,吴天敏修订了“中国比奈测验”。1986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修订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这两项测验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人才甄选提供了有效的评定工具。而陈仲庚、龚耀先等分别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二、我国人才测评应用现况
1.人才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企业运用人才测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职匹配,进而为企业带来效益最大化。这里的“人职匹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员工的工作能力胜任其职位,即人配其职;二是指职位所要求的胜任力恰好员工绝大部分具备,即职得其人。我国企业在应用人才测评时呈现以下特点。
(1)人才测评手段应用多样化,自由组合。企业在进行招聘、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职位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纸笔测验、结构化面试、文件框、情景模拟等人才测评手段,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自由组合安排测评的先后顺序。很多企业将招聘环节增多,设置多轮面试来进行人才测评。如某教育类公司要招聘5名课程顾问,首先对应聘者进行一轮结构化面试,就其表现进行计分;然后进行第二轮的情景模拟,假设有学生家长进行课程咨询,由应聘者担任咨询顾问的角色进行接待,面试官对其表现进行二轮评分;最后两轮总分排名前十者接受学科水平测验,最终综合得分最高的5人被录用。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企业通过多样化应用人才测评在招聘、人才选拔方面表现出的诚意和决心。
(2)选拔脑力劳动者、管理人员时,人才测评应用居多。相比体力劳动者,企业对招聘脑力劳动者更倾向于使用人才测评。这与人才测评需要被测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题目能充分理解不无关系。此外,人才测评在选拔管理人员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Sternberg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内隐知识在管理自我、管理他人和管理任务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能够测试被测者的内隐知识,从而考察其是否具备管理者应有的素质。
(3)人才测评多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开展。企业的人才测评往往通过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来实施。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应用人才测评的企业(54.9%)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人才测评。人力资源部门接受相应培训后,运用测评工具(如360°评估)。就目前来看,外请人才测评机构专门为企业进行人才测评的公司依然凤毛麟角。
2.人才测评在我国个人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人才测评可以为个人的自我认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提供自我定位条件。我国个人在应用人才测评时呈现以下特点。
(1)心理测验备受推崇。心理测验因其简单易操作,充满趣味性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以此来指导择业。国内的职业咨询公司或就业指导中心也偏向于采用心理测验帮助咨询者进行职业选择。常用的心理测验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DISC、EPQ等,所应用的测验多以测量个人的职业兴趣倾向,个性特征等。
(2)测评渠道多为网络自评。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很多心理测验可在网络上轻松获得。一些面临职业选择的人会上网进行自评,来加深自我认知,清晰自我定位。他们很少求助于专业的职业咨询公司或人才测评机构。
三、人才测评在我国应用的正、反向作用
1.人才测评在我国应用的正向作用
人才测评为我国企业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有力依据,企业可以通过相应测评的量化指标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而个人可以通过人才测评走出十字路口,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指明方向。
此外,综合应用多样化的人才测评手段可以较为科学全面地衡量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避免人为主观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2.人才测评在我国应用的反向作用
人才测评滥用现象明显,企业及个人对于测评种类的有效选择不够充分。测评人员非专业人士居多,导致对于人才测评的使用易出现实施不当或对测评结果错误解读。部分企业应用人才测评容易陷入形式化,流于表面。
此外,主测和被测者对于人才测评结果的认识不够客观,易受“测试决定论”影响,以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其工作表现或职业发展的唯一指标,以偏概全,产生“贴标签”的行为。
四、规避人才测评应用不当的措施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测评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及专业技术两方面。而对于高级人才的测评可以考虑通过专门的测评机构来完成。
其次,需要清晰对人才测评结果的客观认识,防止“测试决定论”或“贴标签”。
最后,重视我国人才测评手段和测评工具的基础研究及开发,提升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对于引进的西方测评手段进行充分的本土化。
五、结论
人才测评在我国的企业招聘、人才选拔及个人职业选择中被广泛应用,且多样化的测评为企业人才选拔和个人职业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我国的人才测评还存在滥用、流于形式的现象,对于测评结果也存在认识偏差。改变我国人才测评应用的现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测评人员的培训,规范测评工具的操作,提升我国人才测评的质量,真正做到“知人”善用。
参考文献
[1]李祎.模糊理论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2]张厚粲,刘远我.试论我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1)
[ 3 ] 谷向东, 郑日昌. 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 J ]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
[4]赵雪松.招聘中“人职匹配”动态平衡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5(5)
人才素质测评方法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运用履历判断、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对被测评者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的一种过程。它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方法体系。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法有知识考试、面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我国许多企业业已把人才素质测评方法应用到人才招聘中,但由于目前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为此,笔者具体分析了这一技术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人力资源部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人才素质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面对当前企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人力资源部门把好进人关,选好、选精所需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人才素质测评技术应用到企业招聘中,可以为其吸收人才提供科学的保证,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获取应聘人员功能信息
人才素质测评要通过知识考试、面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评价技术中心等一系列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不仅可以通过简历等掌握应聘人员的表面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交谈、测试等了解隐藏信息,更加全面的获取应聘人员功能信息。
2.录取人员更加标准化
各个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行业要求和岗位设置不同的人员评价指标,并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人员录取更加标准化。
3.避免主观意识代替客观依据
一般的人员招聘往往根据应聘人员的经历和能力主观判断其是否适合岗位,缺乏科学根据,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建立了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使招聘变得科学合理。
二、人才素质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引进了人才素质测评技术,但由于刚处于起步阶段,从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适用性较差。许多企业多采用西方或其他企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法或软件,这些方法或软件不能反映自身行业或岗位要求的特点,其测评的效度和信度大打折扣。第二,人才素质测评指标设置不合理。这些指标可操作性不强,企业对某些指标没有作具体明确的说明,模棱两可,导致许多误解产生。同时指标没有结合自身行业的特色,其设置几乎适用于任何企业。另外,未及时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适时对指标进行修正,导致有些指标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第三,测评人素质偏低。实施人才测评需要教育测量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而目前我国企业经过这种专门培养的人才极少。实际工作中人才测评人都由以前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直接进行操作,导致人才测评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人才素质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对策研究
1.建立完备的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体系
人才素质测评中的知识考试通常采用测评量表。它是指用一组题目来度量,然后用各项题目的分数或用一个总分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要建立完备的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体系,首先要慎重采用其他行业的测评量表,编制符合企业特色、岗位要求的人才素质测评量表。不同行业有其自身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岗位要求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编制测评量表时,要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岗位特色。其次,建立完备的测评量表库。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岗位建立题库,如企业销售人员要建立性格测评量表、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等。最后,人力资源部指定专门负责人收集、修订、编制测评量表。由于测评量表的工作量较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发展会发生变化,而测评量表的建立又是招聘工作的基础,所以人力资源部应充分重视并指定专门负责人负责这项工作。2.加强石油企业人才素质测评队伍建设
对人才素质的评价涉及到行为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及现代自然科学等,因此对人才素质测评队伍的要求很高。我国企业在招聘中的评价队伍一般是人力资源部,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人才素质测评的培训,培训要体现综合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围绕人才评价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科学地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使其熟悉和掌握各种人才测评方法。第二,加强测评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遵守保密原则,杜绝人情招聘,禁止拉关系走后门,只有严格控制这种情况,才能使人才素质测评名副其实,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再好的测评方法和技术也是枉然。
3.设置符合石油企业特色的人才素质测评评价指标
各个企业在设置人才素质测评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的行业特色,根据部门、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对评价指标进行修订。
首先,人才素质测评评价指标的设置要遵循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明确性和精炼性的原则。科学性是指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分解和量化,并务求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系统完整,为评价应聘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操作性是指各项指标等级设置合理、可操作性强;针对性是指根据测评的目的和对象来选择相应的指标;明确性是指每个测评指标要含义明确,界定清晰;精炼性要求措词准确简捷、清楚明了,能直观反映被测人员素质的特征。其次,企业应针对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职务、专业技术不同,选择有效的测评指标。指标设置中不仅要有学历、资历、著作、论文等指标,还要有工作能力、工作潜力、工作实际、继续教育、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等内容。同时还应该将创造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品格、工作韧力等指标纳入设置范围。第三,在测评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测评指标进行反复论证、修订,使其更加准确、完善、可靠。修订主要包括测评前修订和测评后修订。测评前修订是指通过专家调查法,将所确定的指标提交领导、学术权威或专家会议,征求意见,修改、补充、完善测评指标的内容。测评后修订是根据测评实践的结果,确定哪些测评指标是必要的,哪些测评指标是可以省略和简化的。最后,合理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可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是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打分等方式做出定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
4.加强对应聘人员的品德测评
除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性别、年龄、联络方式这些基本内容,你给企业准备的简历中还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你的教育背景(包括所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等)与应聘的职位及业务相关的经验你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奖励你的自我评价(优点阐述)你对如何开展业务方面的想法(没有把握的话建议不要写)
写简历的七忌
不要像写论文那样准备厚厚的一本。企业看一份简历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没有哪个企业领导会有耐心读你的“专着”,要善于抓住要点,建议长度不要超过2页A4纸。
不要把那些跟职位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都一股脑地写进去,比如旅游、看小说、唱歌、钢琴九级等等,这些兴趣爱好通常不会给你加分。
不要把在学校的各科成绩单都附上,你是去企业应聘,不是申请出国留学。当然,如果你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那你就写上曾经连续几年拿过一等奖学金或者成绩全年级第几名等,这就足够了。
简历不要设计得过于华丽,这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你太会包装自己,把工夫都用在了外表上,甚至认为你的简历是请专门的美术人员“装潢”出来的。
与应聘职位无关的工作经验不要写。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对职位的要求,提供出足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能力的背景资料就可以了。
简历中不要面面俱到地展示你的所有方面才能,这样用人单位会抓不住重点。
建议不要在简历中写明最低薪水要求及职位要求,否则你可能失去面谈的机会,不要自己给自己设定过高的门槛。
专家建议一:突出学历或经验
如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那就尽量突出你毕业的学校;若是你所学的专业与应聘的工作内容非常对口,那就尽量突出你的专业背景;如果你学历背景没有优势,那就想方设法在经验上胜人一筹,好好挖掘自己的经验,比如你参与过的所有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所研究过的课题等,尽量找出那些足以证明你的经验优势的信息来。
专家建议二:递简历时巧用心思
第一,给对方简历前,要尽量多地提前做些功课,好好上网查查招聘企业的资料,并针对性地修改简历,然后再去那个企业应聘。
大学生员工已经成为企业员工中最有潜力和价值的一部分,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影响大学生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因素,通常包括个人因素、企业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往针对大学生员工个人因素的探讨多偏重于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较少涉及大学生员工的内在心理因素,比如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川(r.}-aa>多年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自我效能感不仅是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心理因素,而且还是影响其未来工作绩效的重要变量。为此,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对刚工作半年的大学生员工的问卷测试,探讨大学生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工作满意、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和企业招聘大学生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设计
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进企业、融人社会不仅意味着行为过程的转变,而且还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调整,大学生员工需要在环境变化下对自己的目标指向活动进行自我调节,特别是原来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发生变化时,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和注意指向进行适时的修正。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以及情感过程的调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以往的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分别与工作满意和工作绩效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2l为此,我们尝试将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工作绩效等变量同时纳人一个模型中,以刚工作半年的大学生员工为调查对象,构建并验证如下假设:大学生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工作满意程度正相关;大学生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工作绩效水平正相关;大学生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正向影响其工作绩效水平。
本文选择刚工作半年的大学生员工作为样本,因为考虑他们的心理调整已经相对成熟,情感(比如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行为(比如工作绩效)已经趋于稳定。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员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样本的男女比例为1:1.02,涉及的工作岗位包括市场与销售(30.15% )、行政(29.41%)、财会(15.44% )以及基层管理( I5. 44%)等。样本的月薪情况主要集中在801一1000元(27.21%),1001、1200元(23.53%)以及601-801)元(17.65%)的水平。
测量方面,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曾荣侠(2004)('的建构,包括“我自信能够有效地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等3个测量语句;工作满意是指大学生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整体感受,测量题项借鉴张治灿((1997对员工总体满意的测量指标,包括“总体来说,我比较喜欢现在从事的工作”等3个测量语句;工作绩效是指与具体工作内容相关的任务绩效,其问卷参考谢金山(2001) (s7的研究,包括“我总是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本职工作”等3个测量语句。总量表共9个测量题项,测量方式均采用Likert5点尺度。
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SPSS13.0和Iisnel$. 54软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方法检验测量模型的信度、效度以及整体拟合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从表1可见,各个潜变量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龙-咖系数和组成信度均大于0.7这一可接受水平),因子载荷均大于0.5且达到显著水平,AVE值亦均大于0.5,而且各因子本身AVE值均大于其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 2209, 0.1521, 0. 0841),说明测量模型具有很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检验结果完全符合要求(参见表2),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架构与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