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效益审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参考。
1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不仅涉及工程项目本身,而且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信誉,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我企业前几年也曾先后启动过两个工程项目,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因管理经营失误,投入资金无法收回,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些事例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需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认真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又能帮助我们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管理,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控制制度,减少经营管理失误,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和完善指标评价和法规体系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1)正确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对于真实反映、合理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我们在近三年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所使用的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沿袭财务分析指标,如投资回报率、资金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材料利用率和资产报酬率等等。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单靠财务指标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往往容易形成一种财务分析报告而非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指标评价。因此,我们迫切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我们已有的实践成果,建立适合我行业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科学的、规范的、权威的指标评价体系。
(2)规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准则,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为使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条不紊,依法依规的进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如有关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法规、管理条例、工作程序、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缺乏以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法律法规实施细则。
(3)完善财务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对应的材料、费用、效益,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及科学的开支标准和程序,经营者随心所欲,工程效益就无从谈起,经济效益审计也无从下手。针对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工程市场管理、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了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程序,即规范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开支,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又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打下了基础。
3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和相应经济合同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有效性及投资效益水平高低等。因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是各施工管理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分成三个阶段:项目开工前、建设中和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每个阶段的审计都应有相应的经济合同。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工程项目各施工环节的经济合同是工程施工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合法依据,在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质操作中,对每个阶段的审计不仅局限于各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更重要的是对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我们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对前几年遗留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从审计的情况来看,都是在项目决算完工后,项目经营失败后才进行审计,而且更多的是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对各施工管理环节和经济合同没有进行审计与监督,这也是个别工程项目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要特别注重把握好各施工管理环节及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缺一不可。
(1)工程项目开工前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①工程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投入资金是否已到位,预测的经济效益目标是否科学合理;②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通过招标审计,促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体造价和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是监督工程项目质量和核实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工程项目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工程项目质量合格或者达到优良,就为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效率奠定了基础。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要注重:①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②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③结构层次、施工工艺等有可能牵涉到工程造价的情况;④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⑤审计工程质量;⑥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资金的现象;⑦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对索赔事件的起因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赔偿,拒绝不合理赔偿;⑧审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变动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⑨审查现场签证及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工程项目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能力、投资回收期长短、投资利润率高低等方面。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好。通过对工程项目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企业领导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被审计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企业改善管理。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遇到的难点
我们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近三年,曾用大量精力对前几年遗留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反映出许多问题,遇到一些难点,这些问题与难点主要集中反映在审计介入难;审计确认难;缺乏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与难点阻碍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应予重点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1)项目开工前和建设中审计介入难。这即有认识问题,也存在法律空白。因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往往容易用财务审计的思维方式解决处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均在年底、期末或项目完工后进行,因此,由于存在这种认识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导致目前我们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几乎均在项目完工后或经营失败后进行,开工前与建设中两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几乎没有介入。另外,工程项目开工前和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还存在法律空白,针对这两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目前还缺乏具体的法规操作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
(2)流动性资金审计确认难。①债权债务确认难。工程项目债权债务往来频繁,应收应付款等债权性资金在工程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拖欠时间较长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已影响到工程项目资金的周转,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一是开工前、建设中的审计均未介入;二是企业与行业特点,导致工程项目类型多、数量多且复杂,相应经济合同不配套不完善,审计工作深入难;三是应收应付款等债权性资金量大,回馈率低,审计确认难。②存货审计确认难。工程项目决算完工后,账面都会反映有较大存货,经过经济效益审计会发现存在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其中盘亏较多。一是管理不善出现跑、冒、漏现象;二是通过存货这一会计科目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造成存货与利润虚增。虽然账面反映有存货价值不少,但实际存货价值出入较大,甚至是年久存放的报废物品,因而形成审计确认难。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评价。③货币资金审计确认难。工程项目的货币资金是经济效益审计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企业与行业特点,受工程项目类型多、数量多且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项目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收支业务频繁,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游离正常使用渠道,而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这是目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值得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难以审计确认的问题。④材料成本审计确认难。目前材料市场及价格不规范。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较大。⑤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结算计价审计确认难。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许多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内容未逐一填写,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为竣工结算计价埋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差,给工程项目结算计价审计带来难度和风险。
(3)专业人才寻找较难。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全新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创新审计方法等。目前,我们内审队伍总体状况是对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具有较好的工作技能与基础,但对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即懂财务收支审计又懂工程管理的专业审计人才较难寻找。再加上目前我们内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与工程管理部门的预算审核人员全部分设在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即不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给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使用培养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是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更好发挥经济效益审计作用的重要保证。
5注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能够较为顺利的解决审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处理好各专业审计关系;突出审计重点和难点;提高审计成效和质量。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重视审计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不断创新技术方法、促进审计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1)把握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财务收支审计是目前内审工作中的主要类型,其主要内容是对财务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利用是否节约、有效,抓住典型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原因,提出意见建议,促进规范管理。而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必须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途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从审查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财务指标着手;而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更注重施工环节及其经济合同的审核,审计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更注重从决策、分析、评价等环节进行审查,对反映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有说服力,须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2)突出重点难点,规范作业行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审计标准更严,审计难度更大。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规范审计作业行为,确保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而展开的,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问题,就应该成为审计关注的对象,成为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主要以货币性资金或流动性资金为主,抓住各阶段各环节及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注重资源投入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现成的操作指南及作业规范。对此,我们要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大胆实践。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注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整改,堵塞漏洞,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3)选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成效。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要灵活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方法,掌握重要性、时效性、可行性原则。要重视运用审计调查方式,对一些共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迅速地作出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解决我们在审计工作中的滞后性和单一性问题,增强超前性和综合性,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企业领导做出重要决策。要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技术方法的利用,有选择地利用好审计实践中使用过的各种方法,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能。
总之,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内审理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扩展工程市场,承揽工程项目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巍.浅谈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2).
1.经济效益审计意识淡薄。国有企业内部大部分审计人员都是专业知识出生,因此对于财务会计以及内控都掌握得较为透彻。然而当前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审计工作也与网络信息技术接轨,但很多审计工作人员并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工作进行处理,并且相关意识不强。另外部分人员特别是管理层领导自身的经济效益审计意识较为淡薄,并未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这种意识的缺失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制约。
2.缺乏经济效益审计的统一评价标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自发展以来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正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目前并未形成一个统一化的标准评价体系,同时评价体系出现了一定的滞后,这就让评价体系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2]。首先评价指标并不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两者贴合程度不够,因此不能准确地将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凸显出来。其次评价指标未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完整地体现出来。另外评价指标未突出现金流量的作用。
3.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尽管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时间方法,例如审阅法、观察法以及基本审计法等,但在实际审计过程当中并未将这些方法整合起来,换句话说上述方法过于零散化,并未构成一个方法体系,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上述情况无疑加大了审计的实际风险。而在审计程序上并未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也给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4.缺乏审计人才。从国有企业内部情况来看专业审计人才的缺乏给审计工作的落实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它除了承载了普通的财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审计对深层次问题进行剖析,这就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性要求。但是相关人才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其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若要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首先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加大宣传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观念的重要性,同时将这种意识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让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得以扩散。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下让工作人员将这种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带入到平时工作中并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及氛围从而推动相关审计工作有序进行[3]。
2.建立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从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形式来看主要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在进行实际审计评价时部分国企可能会以私企标准作为参考,但事实上私企标准并不见得能与国企需求匹配,易出现偏差。因此国有企业应适当参考国际标准或结合客户需求构建出一些特殊标准来适用于实际工作。从宏观上来看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地区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应当统一化,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应对标准进行宏观调控从而构建出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3.制定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和程序。为了让国企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成效应当遵循以适应性、创新性、经济性以及系统性的等原则,让方法可与工作人员及其能力匹配并逐渐形成一个有规律性的方法体系,让各方法彼此间可相互穿插,产生互相作用。对于传统审计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从而突破其局限性,这就要求加强财务数据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要充分发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当中的应用,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善于借鉴国内外优秀审计方法。在审计程序方面对监管给予强化,严格按照审计规范步骤进行并落实,让审计工作可有条不紊的实施。
现代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是包含许多方面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对会计审计工作认真对待、考虑细致、加强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大大提高,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目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会计审计制度的制订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制度很不完整,老的制度一用就是好多年,比较陈旧落后、不科学,在实际的工作存在很多的弊病、不切实际,无法很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基本形同虚设。制度的不完善对审计工作的影响非常巨大。
(二)会计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得不到重视这一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领导的不闻不问,对会计工作队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十分匮乏,对健全会计审计相关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的会计审计工作基本没有,会计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罢了。大多数企业还把会计审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一些职能部门合在一起,使会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工作中无法有效的开展职能工作,其应有的作用就更加无从发挥。
(三)会计审计人员缺乏诚信、综合素质低
我们许多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职业会计技能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企业财务的审计工作,对工作认知度不够,工作太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就是一己方便,一切方便的原则工作,心态不收法律约束,想当然的工作状态。这样的心态就无法提高身的职业技能,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
(四)会计审计方法及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们的企业从整体来看,会计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查错防补”阶段,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还未达到预订的效果目的,对企业领导的责任审计也未有作用。会计审计并未实现合理性、有效性。由于又受到审计水平局限,审计方法缺乏集管理、技术评价为一体等新方法,仍沿用以往的查账方法。
二、会计审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会计审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
1)制约作用:会计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实施颁布的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有关制度。就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所使用的财务资金情况进行核查与检测,能进一步制约相关的违法违章行为,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发展秩序,从而保证了企业各项资金的使用途径合法化。
2)促进&用:S过加强企业的会计审计,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经济效益以及财务收支等的审计,能及时察觉企业相关制度的缺陷以及会计方面的漏洞,有利于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解决有关责任归属的问题,促进企业对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善。
三、加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加快完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各项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会计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重要体现,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目前会计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范会计核算,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我们要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制定适合会计审计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目的,细化会计信息化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审核、校队等工作,提髙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进而提高财务的监控质量。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坚决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会计的每一项工作的展开均依赖人的力量,因而,组建一支业务技能好、责任心强以及职业道德良好的复合型会计审计人才队伍,以适应会计审计工作创新的需求。
1)通过聘请高水平的财务会计讲师,结合事例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企业的会计人员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同时迅速的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实际经验,使他们成为适合会计审计工作优秀人才。
2)设立独立的企业会计审计部门。企业会计审计部门是目前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会计审计人员行使权利的手段,会计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应独立于其他的管理机构,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委员会。
审计部门要根据财务部门的分析报告,认真准确的做出一个评价。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深人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人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从而做出最终的报价,让整个企业的战略有一个最完美的体现。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审计体制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会计审计工作是我们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者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自我调整,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认真贯彻执行会计审计的各项制度,确保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何红.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期刊论文)[J].投资与合作,2011(01).
[2]舒安奇.浅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问题(期刊论文)[J].现代商贸工业,2007(07).
三、内审工作的发晨对策
(一)找准定位,突出服务职能
找准定位,是高速公路经营 企业 内审工作 发展 的前提。《规定》将内审职能定位为保证和咨询两大服务职能,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 经济 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履行监督检查、查错纠弊职能。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充分利用其熟谙企业经营管理诸环节的有利条件,以监督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出谋划策。只有这样,内审工作也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明确地位.增强独立性
独立性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而内部审计的独立程度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有:隶属于财务部门.受财务经理或总 会计 师领导的模式;独立设置内审部门.受总经理、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的模式。WwW.133229.COM很显然.前一种模式的独立性较弱。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目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拓宽审计范围.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开展效益审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关键。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效益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转变是 现代 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效益审计在加强企业内控基础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审计方法上.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能更好地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目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效益审计.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内部审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稳定内部审计队伍.改善内审人员组成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内审制度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基础。首先.要稳定内部审计队伍.限制随意抽调或挤占内审岗位的现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增强内审力量;其次.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范围的拓展,并向管理领域延伸.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 法律 及lt审计人才:再次.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同时.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最后。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内审人员岗位责任体系。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摘要: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国家经济力的竞争,由此可见,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同时,各个行业也开始立足经济学理论进行社会活动,以此提高发展优势。如工程项目建设中隐隐有了工程经济学指导的影子,工程项目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同时降低工程成本,促使工程项目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工程项目中招投标入手,运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分析影响报价的各个因素,并分析如何从报价中获得最高的利润回收,最终总结出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工程经济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工程经济学的地位,为工程经济学在其他工程项目中的使用提供实践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工程项目 招投标 工程经济学 应用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用以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目前,随着工程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多的工程经济学理论被用于工程项目的分析中,从而指导工程项目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经济效益的加倍回收。对于工程招投标而言,经济学理论主要应用于工程的报价。分别从影响项目价格定位的动态因素、静态因素、风险因素和实际投标影响因素入手,实现最佳的项目报价,保证承包商的最佳利益。
一、影响工程项目报价的因素分析
运用工程经济学理论,充分考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因素,优化工程成本,从而获得最佳效益。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工程经济学应尽可能考虑工程项目施工时会遇到的问题,将影响因素归纳到成本报价体系中,减少突发的事件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减少成本支出。
(一)动态性原因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利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计算公式,但工程在实际建设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只有将这些可变因素考虑到利润评估中,才能保证工程保价具有准确性。工程工期延误问题。投标人员应在报价中考虑工期延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系数。在施工中有两方面原因会造成工期延误,一是自然天气的影响,属于不可抗力,其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归纳到项目报价中,由业主承担主要责任。对于这一系数变化应按误工所损失的劳务费、管理费等计算。二是由于承包商管理、施工效率问题所导致的工期延误,主要由承包商自主承担利润损失,同招投标没有直接关系。如,2013年,某地的工程承包商,由于缺乏对整个工程队的管理,导致在工程进行一半,有一半的员工离开施工队伍,最终导致该工程施工队缺少员工,延误半年工期。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只能由承包商承担。物价和工价上涨问题。在投标过程,投标人员应在报价中充分考虑物价和工价上涨系数变化问题,同时要考虑这一变化因素对于整体报价的影响程度。通过实地考察,投标人员初步掌握未来工程实施时的物价上涨趋势,从而确定相关系数,做出准确的报价。其他可变因素问题。影响报价的可变因素还有银行利率的变化、国内相关政策出台等。所以应该在报价中采取动态分析方法对可变因素进行计算,提高报价的准确性。
(二)静态原因分析
工程招投标的静态分析是投标人员从丰富的投标经验积累中所得。主要是各个环节的成本数据呈现比例关系,投标人员只要进行相关数据计算即可得到合理的报价。
1、报价结构比例问题工程项目费用主要由管理费用、劳务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组成,其报价结构的合理性是通过各种费用的比例验证的。例如,劳务费实际消耗100万,材料费实际消耗200万,实际中两者的比例为1:2,而在报价计算主要以1.5:2来计算,可以得知报价结构存在不合理。因此在计算时,应适当考虑当地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2、工期和报价比例问题工期是影响工程效益最主要的因素。投标人员根据报价和时间计算员工的实际收入,根据经验,投标人员分析这一指标是否属于正常标准,如若超出了标准,投标人员应适当缩短施工工期。材料价格和材料使用数量比例问题。这是与同类工程比较所产生的数据。例如,同等工程项目中该施工项目的材料价格和使用数量都有所增加,则表示该工程的报价不应用同等工具报价一致,应重新计算。可行性问题。当一个工程项目开始投标时,应对于工程项目整体统筹分析,个体进行精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得出每个数据,抛弃其不利于成本控制的环节,深入分析有利于成本控制的环节。实现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节约成本的可行性分析。
(三)风险原因分析
报价所要承担的风险是指在项目投标到项目竣工这一期间,社会环境问题或自然环境问题所造成的不可抗力事件。例如,经济危机到来,导致经济萧条,工程项目在实际实施中所产生的费用多于报价,最终影响工程的工程利润后实施工期。
(四)盈亏因素分析
竞标时应该严守盈亏分析所得的报价。由于盈亏分析主要计算出工程的最大利润和最小利润作为竞标的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盈余问题分析。报价取得盈余的标准是,投标人员要对相关费用进行最低花费计算,得出最高可能盈利数额,将其作为报价的最低标价。亏损问题分析。报价保证零亏损的标准是,投标人员对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最大损失计算,得出最低可能产生亏损的数额,将其作为竞标时最高报价。
(五)投标现场报价因素分析
投标是工程报价最后的更改机会。同行业现场发挥的状态,直接影响该承包商在现场所做的最终报价。工程招投标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主要是各个承包商的利益最大化的比较。在投标中,投标人员只有经过合理、科学分析,才能得到最合理的报价,与业主所出的最高出价保持一致性,从而获得投标成功,顺利承包工程项目。
二、工程经济学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应用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了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准确性,增加承包商经济效益
运用工程经济学,充分考虑影响报价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计算、微调,从而得出同业主最具一致性的报价,赢取最终工程的施工权。
(二)提高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各个工序的配合度
工程招标是对工程项目整体成本的管理分析,它由工程项目的各个部分和工序组成。工程经济分析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对于工程项目中各个工序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统筹兼顾,从而成功提升各个工序的和谐性,提高工程项目报价的整体性。
(三)为工程项目招投标方面提供专业化的工程经济人才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投标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和系数的计算,同时随着投标经验的增多,投标人员加快了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效率,同时,基于经济成本考虑,投标人员对于经济政策、工程材料等的掌握上升到专业化的程度,在必要时,能够快速的调动思维,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经济学方面知识的支持。
(四)提高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认同感
工程经济学有目标地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经济化分析,实现分析数据的全面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标书的刻度性,提高业主对标书的认同感。
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对于工程招投标的报价的准确性计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承包商经济效益的主要做法是结合影响报价的动态因素、静态因素、风险因素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彻底分析,得到投标的基本价格,最后在竞标现场对于基本报价调整范围应该在盈余和亏损两种情况的报价之内。在未来的各种工程活动中,都要充分发挥工程经济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工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秋芬.浅谈工程经济学在工程项目投标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09:316.
[2]侯继光.谈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3:160-161.
[3]姜海.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4]关改先.浅析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2:163-164.
工程经济论文范文二:工程项目的审计分析中的工程经济效益
摘要:当前,工程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工程项目审计存在一定难度,而若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需要通过有效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分析,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让工程审计发挥最大的功效。本文主要对工程项目审计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审计分析;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1.前言
工程项目审计是工程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其主体是国家及企业的相关审计单位。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审计单位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进行合法、合理的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能够有效预防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并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加强工程项目的审计管理力度,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提高其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对工程项目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审理,特别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并造成较大资金损耗的工程项目,要对其着重审计分析,以便查明原因,做出适当的调整工程。
2.工程项目审计对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作用
工程项目审计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对涉及的资金运动的工程项目,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进行审计,确保施工项目的透明、合法,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一般较大,利用工程项目审计,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促使施工单位转变施工思路,并逐渐向节约型施工靠拢,有效提高工程建筑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的审计,不仅是对施工项目的审计,也是对施工行为的审计,对于那些故意增加施工项目和增加施工成本的行为具有制约的作用,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所保障。
3.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审计体系不健全。在工程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审计重点为财务审计,很少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审计,使得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不足,对工程效益的影响也不显著。另外,工程项目审计缺乏健全的体系,使得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存在交接问题,工程项目虽已建好,但不能及时投入正常运行,预期经济效益与实际经济效益相差甚远,工程浪费现象较严重。
(2)工程项目审计评价不标准。工程项目审计中,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价,但很多单位的评价缺乏标准,审计分析指标也存在严重的缺陷,没有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造成了评价调研程序不合法现象。此外,工程项目各施工阶段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价,监督检查工程施工的进度、资金运作情况等,但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评价没有标准,使得各阶段的审计分析不全面,不能准确把握施工的真实状况,常出现审计漏洞和资金浪费的现象,工程审计不能发挥自身的审计作用。
(3)工程项目审计权责不明确。工程项目的招标很大程度存在招标程序不规范的现象,造成了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且因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意识,在签订的合同中没有明确权责的划分,使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合同法律效力得不到体现,项目审计作用不能发挥,造成了很多遗留问题。
4.审计分析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提高的措施
4.1实行全面的工程项目审计
(1)工程项目的审计,首先要对前期工程进行调查研究,避免出现投资失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调查研究中,审计内容要全面,并做成客观、公证、科学的审计分析,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上,作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确保报告内容满足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环境上的可行性。
(2)加强对项目设计环节的审计。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由于设计精准度不足、资金不足、实地勘察不足,常存在设计变更现象,增大了施工工作量,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造价。所以,施工工程的审计还要关注设计环节计算是否科学、定额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成本虚增问题等,避免项目设计环节定位不准确,出现大量的资金浪费。
(3)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一般较长,制约项目管理难度的因素很多,造成了审计上的难度。所以,工程项目要进行必要的经济效益审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施工项目的各项资金都能够及时到位,有效控制工程款被挪用、挤占、转移的现象,并严格监理施工工程图,对材料的使用状况、资金的运动状况等进行审计,找出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薄弱环节,纠正资金损耗的现象,达到项目资金的合理控制。
(3)在项目施工完成后,项目便会进入运营环节,这个时候的工程项目审计需要考虑的是工程效益问题,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验项目效益是否已达到预期效果,并将项目运营中的保修环节、责任划分等内容融入合同中,使责任追究有所依据
4.2建立标准的审计评价
(1)工程项目审计评价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审计评价。其中,工程前期的定性评价主要是评价工程施工程序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等,并对费用的节约程度、决策的准确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而工程建设阶段的评价主要是看项目施工的进程、产能建成率、资金到位情况、返工情况、工程合格品率、成本超支率等;工程项目的运营前评价指标主要有现金销货率、成本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
(2)在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建筑物落成后坚固稳定、安全可靠,能够发挥整体的功效。因此,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审计,保证施工能够按照期限完成或提早完成,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使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4.3完善工程项目的审计方法
(1)完善工程项目的审计方法,首先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查复核,对于被审计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要利用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专业技能,审核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检验会计记录是否符合标准,并通过合理的推断、计算、检验,分析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对工程项目进行再次的审核复查。
(2)另外,工程项目的审计还可以利用对比分析法,根据搜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并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审计机构标准、政府政策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整体工程造价有所了解。
(3)工程项目施工中,会存在一些不可测的因素,例如环境破坏后利用人工造景的方式替代,维持环境功能,在考察、评价水利工程及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就可以通过影子工程的方法进行审计评价。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施工中,加强审计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若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进行标准工程项目审计评价,完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审计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改革审计工作,才能使工程项目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地址:河南油田设计院-郑维
邮编:473132
电话:0377-3826628
013633772070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一些企业的财经违纪问题有增无减。显示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十分薄弱。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已近由早期的查错防弊、发挥保护作用发展到强调经营审计重点。内部审计人员已经有早期的发现问题发展到不仅仅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解决问题。故强化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就成为会计界的当务之急。而我国国有企业也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审计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力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审计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参考,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本文就是从被审计单位关系不同,所划分的内部、外部审计入手,浅谈一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并列的一种审计形式,是与外部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对而言。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对深刻、全面地认识内部审计的本质,正确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事实上,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发展到风险管理一直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管理者服务的。
有人认为内部审计没有管理职能,它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是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如果我们从某种角度上孤立地看待内部审计,则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企业整体来说,内部审计应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如果把内部审计置于“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地位,反而会损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其审计效果。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内部审计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管理职能,它在企业内部应处于“参与者”、“协调者”的地位。
(二)、内部审计具有经济控制、内部公正两大职能,经济控制是其基本职能
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它是通过对流入一个企业的具有控制功能的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价来实现的。所以,从内部审计的目的和本质上看,经济控制应是其基本职能。
内部审计的另一项职能是内部公正。它从属于经济控制这一职能,并为之服务。
内部公正这一职能是从经济评价、经济鉴证这两个功能引申、综合得来的。从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看,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要对其经营的效率、效益、责任进行评述。如果没有这一过程,则会使内部责任不清,赏罚不明,造成内部环境的不公正。因此,我们可以说进行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其实质就是在企业的内部行使公正职能。但如果我们简单地以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这两个职能来代替内部公正,则既掩盖了其实质,也影响了对内部审计实质的理解。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对多家二级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附件)。可以说只要有审计,就有错误。一些国有企业的财经违纪问题有增无减,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是十分薄弱。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使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产生了许多误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必须澄清对内部审计的某些错误认识。
(一)、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内部审计具有“双向服务职能”。既承担着代表国家对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监督管理的职能,又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误区二:强调领导重视,认为应由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主管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内部审计的职能。
误区三: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主张内部审计实行派驻制,并赋予其处罚权力,完全把内部审计同本单位割裂开来,其实质是把内部审计变成外部审计,扭曲了内部审计的本来面目。)
(二)、产生认识误区的根源
我个人认为,产生以上内部审计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导致了行政管理模式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内部机构被按照国家行政单位设置。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方式,一切都要按照国家需要设立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被当作行政部门来设置。其目的就在于把内部审计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以监督企业的行为。正是这种制度的缺陷,使得内部审计职能、目标不明确,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处于两难境地,弱化了其监督职能。
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是产生内部审计认识误区的重要根源。其主要表现在:政府履行经营者职能,因而企业不负盈亏;剩余所有权不可转让,企业没有被淘汰的压力。在这种残缺的产权制度下,尽管实行委托制度,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得权利与责任失衡,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把内部审计置于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之下,无异于形同虚设,又怎能发挥其监督企业的职能作用呢?
三中美内部审计比较分析
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必不可少需要了解、借鉴外国的内部审计。在这里我对比分析了中美的内部审计之异同。
(一)、中美企业内部审计主要特征
美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内部审计机构在70年代末以前,大多设在管理层以下,独立性受到很大的限制。7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组织机构,既董事会下设与高级管理层平行的审计委员会,业务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表:
中美内部审计的特征对比
美国内部审计的特征
中国内部审计的特征
1、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一个权威组织负责
1、内审机构被按照行政部门设置
2、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计划、人员配置、财务预算呈送本单位高级管理部门
2、内部审计人员就工作计划、人员配置、财务预算与上级审计机构直接联系
3、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
3、工作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作为一个监督部门存在。
可以看出我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部审计制度上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些方面,我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年内已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二)、对比中美内部审计与政府的关系
在美国,内部审计行业与政府基本上没有关系。政府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立法,内部审计具体规定取决于各个企业。唯一有政府性质的、在美国最有权威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力性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第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不参加经营的外部董事组成;第二,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第三,必须有独立于该公司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协会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准则和从业准则,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一种企业内部自律性组织。
我国内部审计从体系到主体都与政府有紧密的联系。国家审计监督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成为整个国家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比中美内部审计的职权与内容
中美内部审计的职权对比
美国内部审计的职权
中国内部审计职权
1、监督企业遵循已有的政策和规则
1、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有关文件资料,对其进行审核、取证
2、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参加有关会议
3、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对违纪、违规、违法及阻碍审计工作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4、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欺骗或会计记录虚假现象
5、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或政府的法律
中美内部审计的内容对比
美国内部审计的内容
中国内部审计的内容
1、财务收支审计。
1、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2、违纪审计
2、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3、效益和效率审计
3、经济效益
4、合法合规审计
4、内部控制制度
5、内部咨询。投资决策分析
5、经济责任
6、建设项目预、决算
从两国的审计内容看,是基本相同的。从两国的审计人员职权对比,我国注重于保证审计行为本身,如审核资料、取证、参加会议了解情况及审计结果的处理意见;而美国注重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效、企业效益与效率及遵纪守法。
(四)、美国内部审计值得借鉴之处
1、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需要根据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进行彻底地变革。
我国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行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正在发育,随着股份持有者、董事会的出现,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的职权的变更也成为一种客观需要。
2、加快制定内部审计行业从业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制度的步伐。
规范、科学、严谨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和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和职业权威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
3、尽快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素质和实现审计电脑化。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与思考。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建立一个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需要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必须重新认识内部审计,首先确认内部审计仅有单向服务职能——为企业服务职能;其次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才能受到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其权威性在于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要受技术、人员素质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应实行统一选择制度。笔者认为,对内部审计的上述认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变传统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传统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本质上是政府产权制度。这种单一化的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容,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是分离的,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企业“内部人”会格外关注内部审计,以使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督其他“内部人”的行为。
2、变行政设立内部审计为企业按自身实际需要设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可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立建立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或者不设立内部审计,常年聘用社会审计人员等,这样更能体现内部审计仅有单向服务职能——为企业服务职能;的本质。
3、变行政管理模式为协会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行政管理模式成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各行各业里,本来应由民间或行业自行管理的领域,也深深烙上行政管理的烙印,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内部审计发达的西方国家,大都实行协会管理,由协会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并协调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政府机关仅仅就某些方面对其加以限定,没有太多的干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
4、变企业选择内部审计人员为协会统一选择。在改变行政管理模式之后,加强协会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统一注册考试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促使其在业务水平和技能上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二)、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其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审计机构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地位就越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的原有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已经不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要求。目前,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按隶属关系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
3、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这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以上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于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同时,应搞好效益审计和其他各类审计的结合,更好地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
内部审计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在核实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正确的基础上,展开经济效益审计。审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成果是否真实、准确,审查利润率等,还可以对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挖掘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
(四)、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会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五)、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审计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为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入手,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样,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我国现阶段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一般是根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依据法律制定企业的章程,组建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人员的素质等都需要提高和改善。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
1、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
2、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美国内部审计的实践也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从内审机构设置的原则上看,第三种模式最为科学、有效,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内审机构,作为审计业务,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行政内容,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机构的最佳模式,其理由如下:
1、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取决于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反之越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该准则在它的绪言部分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内审所要协助本组织的“管理成员”,是“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两方面的成员的;内审机构是“根据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的,其宗旨、权力和责任的说明(章程),是“由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得到董事会认可的”。
3、这种内审组织机构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职能的发牢挥。传统审计多强调和偏重于内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内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从西方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的发挥,这同样也是我国内审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审机构作为审计业务,主要发挥监督职能;作为行政内容,则承担评价、服务等职能,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职能的发挥。
展望内部审计的未来
应该看到,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对更大的会计责任和更多有效地控制费用及资源的需要,都会对内部审计向职业化迈进产生很大影响。内审人员只有充分充实自己,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观察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可能被看作是管理机构的助手,树立自己的地位。任何一个职业其权威的来源存在于职业本身;它的知识体系、内部制度规定、成员的素质等等。目前,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尚有所欠缺,在其向职业化迈进的过程中仍有重重困难,但内部审计界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雄心勃勃、方兴未艾、还没有成熟的职业。
结束语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难度很大,稍一放松管理,不仅内部审计会走过场、走形式,且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只有注重实效,从责任管理上强化,才能保证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主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责任管理。首先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落实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强调企业内部审计的“单项服务职能”,使企业内部审计摆脱计划经济的烙印。以真正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功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化。
【参考书目】
1]冯均科《论审计体系的目标设定》经济科学.1999.4
2]苏德硕《建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审计
理论与实践.1999.2
3]严俊芳《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走向》经济研究参考.1999.83
4]刘志坚《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窥》审计研究.2000.2
5]朱小平《关于股份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审计研
究.2000.2
6]刘桂良.《论独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广西审计.1999.2
7]曾铁兵杨援朝《深圳市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调查报告》财
会通讯.1999.5
8]蔡春《审计理论结构新探》《会计之友》2000年第4期
9]叶素明《规避审计风险》《财会世界》
10]武汉大学(余玉苗)《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与方式的特征》
《财会通讯》1999第6期
1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12]冯均科.论审计体系的目标设定经济科
学.1999.4
13]林颖《协调内外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财会通讯2001-2
14]戴晓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常见误区及纠正:《上海
会计》2000年第1期
15]peterb.b.turney,《abctheperformancebreakthrough》,1996
16]明亮、吴征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上海会计》2000
第7期
17]卞继红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影响初探财会月刊2000年第6期
致谢词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论文期刊中发掘并详细梳理了DEA 方法在审计方面各个领域的应用,并相应作了文献的总结,对推动DEA 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DEA 审计 绩效
一、引言
本文将主要针对按DEA 应用的领域按审计的内容分类来组织内容,分为绩效审计即管理审计,以及非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因为关于绩效审计,称谓非常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绩效审计包括: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美国审计总署在2003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从使用惯例及我国传统来看,可以将针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非财务审计称为绩效审计,把针对企业进行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惯例审计或经济效益审计。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Charnes 和Cooper 在1980 年率先将DEA 模型运用于审计和会计,用来评估非营利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并同时探索了其他可能的运用。H.D. Sherman 在1984年描述了DEA 如何能够被用作内部审计的工具,将DEA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审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和评估,1985 年运用DEA 对商业银行的分支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DEA 能够提供除了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信息,识别出了无效率的分支机构,对于提高银行分支效率来说是其他技术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方法。类似对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研究。P.L.Brockett, A. Charnes, W.W. Cooper, Z.M.Huang, D.B. Sun(1997) 运用DEA 锥比率方法中的数据转换监测银行绩效或者建立提前预警系统。该论文通过1984年和1985 年德州最大的16 家银行的绩效数据做了应用举例。引入5 家大型非德州的银行作为优秀者,用来评估这些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效率方面的业绩,其中DEA 锥比率法用来转换原始数据,为了反映非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绩效方面的绩效。Chair Schaffnit, Dan Rosen, JosephC. Paradi(1997) 将DEA 运用于评估加拿大某银行的分支银行的相对效率,运用的是DEA AR 模型,将分析的重心放在分行人员的表现上,分别运用传统的DEA 模型以及精炼的DEA 模型分析了分支银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Rongbing Huang, YuhuiLi(2012) 通过建立不良输出DEA 模型和标杆管理相结合的两阶段模型探索了环境绩效审计的新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DEA 模型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应用的缺陷。
(二)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在分析过前人主要将DEA 运用于绩效审计后,将重点放在估计审计风险中而不是经营效率,并独创性地在一个新的领域作应用举例,展示它在另一种前沿方向和权重中的灵活性。其中DEA 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是指在对集团企业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时,对每个审计单元进行风险评分的步骤。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借用了Miltz等(1991)的一项案例研究,在这项案例中Miltz 等用AHP 来为Janssen 制药集团分配审计资源,运用多标准成对加权方法(Patton 等,1982 和Lin 等,1984),建立了一个包含57 个审计单元的风险评分体系。而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运用DEA 方法分配资源时,分成了高风险测量和低风险测量两种方法。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认为DEA 与AHP 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将专家在一定范围内的意见依据每个风险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地取中位数或平均值。DEA 也能用来提供高风险和低风险评价和从其他能被评价的单元中提供一个审计单元的标准。除此之外,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总结到DEA 的优势包括:第一,DEA 能够处理在不同的单元中的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虽然此文采用的是5 标度法,但是DEA 也能处理连续型的数据;第二,不像简单的中心趋势测量,DEA 可以处理专家的在一定范围的意见;第三,DEA 可以进行交叉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第四,DEA 可以从高风险和低风险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五,DEA 的输出结果提供了能够定义同类单元和同类风险评估的诊断性的数据。DEA 对于外部审计人员来说最明显的用处就是能够对多地理位置的客户评估审计风险以及在审计客户群体中评估审计风险和评估这些客户在时间序列上审计风险的变化。DEA 的一个可能缺陷在于,随着变量的增加,风险得分将是非递减的,即越多的变量加入后,一项审计单元就越可能被发觉是有效的,所以限制了DEA 的下降能力。也展示了运用限制分析减少并通常克服了这项缺陷。
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2005) 在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 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详细阐述了DEA 之所以能用于审计风险评估的原因。虽然DEA 原本是通过投入和产出的研究用来评价生产效率的,在审计中,从实物上来说,我们既无投入也无产出,但是正如Greenberg,Nunamaker(1987) 和Michael E.Bradbury, Paul Rouse(2002) 指出的那样,DEA 模型可以被用作绩效的指标用来衡量每一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在内外部审计中,我们把在盈利过程中承受的风险当作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因为风险通常是消极因素并且人们都想避免的,正如生产中的投入,所以风险越高也就相当于投入越高,因此,把风险当作投入是合理的。接着,在内部审计中,利润被当作产出。在外部审计中,审计事务所经理引发的风险越大,外部审计师保证的风险也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费可以当作风险的回报,即外部审计的产出。
另外,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 沿用了Michael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使用的案例以及抽取的7 个审计因子,对他们关于控制和规模两个审计单元进行考察,并通过比较他们的DEA 得分,两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得分,以及在风险上投影后的得分对这7 个审计因子进行排序,得出了从最好到最差的排序,并对这项排序结合DEA 效率得分进行了两方面的解释:投入的视角和产出的视角。即以投入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招致了太高的风险;以产出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的产出太低。在外部审计中,运用产出导向是更合适的,因为当审计对象的风险太高时,我们或者开价更高或干脆放弃这个客户;而在内部审计中,无论是投入导向还是产出导向,都会引起管理层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转,或者在利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暴露的风险,或者在不引起更大风险的条件下产出更多的利润。Toshiyuki Sueyoshi, Jennifer Shang, Wen-Chyuan Chiany(2009) 借助DEA 和AHP 相结合的模型对一个大型汽车租赁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通过DEA 和AHP选取需要审计的业务单元。其中DEA 和AHP 相结合的方法为:运用AHP 来处理过去的审计和管理层经验得到的定性的信息;DEA 模型用来衡量会计部门和车队信息系统得到的定量数据。在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于风险分析时,作矩阵分析可使结果变得非常清晰明了,该矩阵具有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很低的管理者投入却有高效率得分,表明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具有最低的控制失灵风险,属于低风险的;第二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较高的管理者投入和高的效率,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应该被作为其他店铺的标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店铺因为有较高的暴露评级,它们属于高风险潜在审计单元;第四象限的店铺具有低投入和低效率,就风险暴露来说较低,但因为它们效率低,所以属于低风险的潜在审计单元;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象限的店铺具有高的管理者投入, 效率却非常的低,这些单元具有最高的控制失灵风险。在论文的结尾,作者提到了这项研究将来可以扩展的方向,其中提到了Sueyoshi(2004,2006)和Sueyoshi, Goto(2009) 将DEA 运用于财务效率分析(包括破产评估)的观点,并提出在此方向上的DEA 和AHP结合也许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三、国内研究综述
(一)政府或国家审计
许汉友等(2008)为了解决国家审计机关资源的不足与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采用DEA法来遴选国家审计对象,并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遴选过程。案例中挑选了14 家商业银行,选择了实收资本金额、贷款金额和投资金额三个投入指标和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个产出指标,运用EMS 软件进行DEA 效率分析,遴选出了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结果认为,DE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遴选方法,它不仅可以迅速地找出符合审计计划数量的审计对象,而且可以事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大致的运营效率评价,为下一步展开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活动进行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可以说,这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动因和理念完全一致。此种应用与国外学者所说的在内部审计中发现风险较大的审计单元思路基本一致。张心昌(2012)分析比较了DEA 的BCC 模型和三阶段DEA 模型,最后得出三阶段DEA 在评价农村公共投资绩效的优势,最后运用三阶段DEA 模型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进行评价。邱琪华(2012)基于AHP/DEA 方法对上海闵行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并针对AHP/DEA 方法的繁琐问题,建议在原有的“打分制”基础上进行权重确定的改进,或者利用高科技工具减少工作量。田怿民(2012)运用CCA-DEA模型对2010 年辽宁省14 个市的政府社会保障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唐荣华(2013)运用DEA 方法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审计体系中的四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署机关、特派员办事处、派驻审计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理的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处理执行效率没有显著的差别。
(二)会计师事务所效率
曹强(2008)等应用DEA 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事务所特征和行为对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事务所审计生产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张杰(2009)运用了DEA 方法中的CCR 和BCC 模型,CCR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面和规模报酬不变时的效率值,反映的是总技术效率,BCC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得到的是纯技术效率,对重庆市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郭颖(2009)运用DEA 模型中的CCR模型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对效率,运用投影原理实现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杨永淼(2009)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体现着外在的市场效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需要在保证一定市场效率的同时提高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DEA 的超效率模型,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刘明辉等(2012)应用DEA 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审计师运营效率进行计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审计师运营效率的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邱吉福等(2012)运用DEA 和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2007 年至2009 年的效率变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了会计师事务所投入要素的使用效果具有波动性,在经营管理上存在投入成本的浪费等结果。
(三)企业的绩效审计
官建成等(2003)提出了DEA 控制投影模型,并给出了在特定情形下非CRS 有效单元有现实意义的投影。在工程应用中,对182 家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控制投影模型得到的有效性分类不仅与传统CRS 模型的有效性分类完全一致,而且其按行业分竞争力投影结果为企业审计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高标,并运用DEA 对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2005),对高校科学创新活动进行研究(2012)。谢晨(2007)运用DEA 中的CCR、C2GS2 以及超效率模型对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披露了2005 年度审计报表的17 家证券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探讨分析。孔德明(2008)认为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我国的企业绩效审计还很少见,并提出在国内推广企业绩效审计非常必要。同时,提出了基于DEA 的风险基础审计一般程序包括审计工作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和审计结论的确定与报告阶段三个基本环节和步骤,另外,也对政府效率审计和国内师范类高校的效率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刘键(2010)采用DEA 方法对中国工商银行境内一级(直属)分行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未来对该行持续评价需要关注的方向。
四、总结与展望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DEA 在审计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开始得较早,国内引进较晚,在前人的不断探索中,有对DEA 模型的改进,有将DEA 与AHP 等模型进行结合方面的探索,也有单纯运用DEA 进行绩效评价的。总体看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DEA 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 对于企业或事务所的绩效审计,以同质的其他企业作为DMU 进行DEA 的效率分析、标杆分析、灵敏度分析、松弛变量分析等,通过DEA 投影找出提高改进的方法;(2) 对于审计对象的挑选,主要见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中,通过考虑同行业各个国有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各个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对效率,考虑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
2. 从DEA 模型的角度看,使用率最高的是CCR 和BCC 模型,它们广泛地用于评价企业的效率,同时DEA模型也常常和其他模型相比较,如AHP 模型,另外DEA也可以与其他模型相结合,如AHP 模型、标尺模型、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等。
3. 国内运用DEA 对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绩效的评价方面的论文是较多的,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出DEA广泛地用于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效率、经营效率、审计运营效率、提高审计质量、评估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有点扎堆,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相比较之下,对DEA模型进行创新或改进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DEA 模型的改进创新可能成为将来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 绩效审计方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随着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晋煤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运行,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发展才能适应“二次创业”的新形势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现阶段晋煤集团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1.1定位不准,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模糊
晋煤集团的内部审计是计划经济时期根据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组建起来的,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就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是专门查处违法违纪现象的执法监督机构,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既使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削弱或淡化内部审计机构;又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1.2独立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
当前,晋煤集团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单位处在同一层次,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在实际工作中受相互分工、相互制衡原则的影响,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人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使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1.3审计的范围和覆盖面狭窄,工作效果不明显
受传统内部审计观念影响,晋煤集团现阶段审计范围仍然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以查错防弊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模式将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直接协助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工作与企业管理脱节,审计成果往往不被利用,工作成效不大。
1.4审计方式手段落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比较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审查方式单一,审计时效性不强;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涉足甚少;审计行为不规范,无法满足现有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使审计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审计风险增大。
2采取的对策与解决办法
针对晋煤集团内部审计现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改进。
2.1摆正内部审计位,突出“内向服务”
内部审计是一个企业组织依据自我管理的需要设立的,它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偏重于“服务型”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等。此外,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附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所以,将内部审计定位为完全的“内向服务”,内部审计也只有真正成为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才能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2转变工作重点,提高企业效益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行为都是为了保证经营目标实现,促进利润最大化。因此,晋煤集团内部审计也应突破传统的查错防弊的审计思路,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
(1)审计重点由侧重审查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发展到检查、评价经济活动的合理、效益性。要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促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优配合,提高经济效益。
(2)在审计任务上由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发展到检查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着眼于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问题,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3)审计内容上,由着重检查会计账、证、报表及有关记录,扩展到检查计划、统计、生产技术以及产、供、销、劳动工资直到科研开发等各方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分析、评价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
(4)在审计范围上由只检查财务活动扩展到审查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有效性和效益性,在评价效益时不仅局限于各单位微观效益,更要涉及集团公司整体宏观效益。
(5)在审计着眼点上由审查过去、现在扩展到未来,强调信息和预测。不仅要审查各种计划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等涉及未来的事项,而且在评价企业业绩时也不再把视野局限在过去和现状,还要根据过去和现状预见未来,不失时机地为促进预期效益、避免未来的困境提出可行建议。
2.3注重审计实效,提高工作水平
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
提高审计实效性的途径:
(1)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从企业实际、内部审计自身力量、队伍素质结构出发,选择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调整部署力量,加大审计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为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是形成公路生产能力的生产活动。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地方的交通条件,还能够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公路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交通内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交通内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笔者结合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就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探讨。
1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概括地讲,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制约作用。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披露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查错防弊作用。二是防护作用。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三是建设性作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审查财务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可以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交通其他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2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审计范围广泛。公路工程项目审计是以会计资料和有关工程资料为基础,以工程建设活动力为对象的审查监督活动。审计的客体不仅有工程投资、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工程设计、预决算编制、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效益。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涵盖了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审计。二是专业技术较强。公路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实施审计时不仅要从财务方向进行审查,而且还要从许多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审查,如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施工组织是否有效、公路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程度等等。三是注重经济效益。公路工程项目审计除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财务方面进行审查外,还要从物资消耗、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对经济效益要更加关注一些。
3公路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元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特别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建设期间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4公路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人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