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黄金法则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这里使用的“规范诗学”一语,来自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定义。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1890—1957)在《诗学的定义》一文中指出:“有一种研究文学作品的方法,它表现在规范诗学中。对现有的程序不作客观描述,而是评价、判断它们,并指出某些唯一合理的程序来,这就是规范诗学的任务。规范诗学以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写文学作品为目的。”① 之所以要借用这样一个说法,是因为它能够较为简捷明确地表达我对唐代诗学中一个重要特征的把握。唐代诗学的核心就是诗格,所谓“诗格”,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出现“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清人沈涛《匏庐诗话·自序》指出:“诗话之作起于有宋,唐以前则曰品、曰式、曰例、曰格、曰范、曰评,初不以话名也。”② 唐代的诗格(包括部分文格和赋格)虽然颇有散佚,但通考存佚之作,约有六十余种之多③。“格”的意思是法式、标准,所以诗格的含义也就是指做诗的规范。唐代诗格的写作动机不外两方面:一是以便应举,二是以训初学,总括起来,都是“以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写文学作品为目的”。因此,本文使用“规范诗学”一语来概括唐代诗学的特征。
一、“规范诗学”的形成轨迹
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者,对于隋唐五代一段的历史地位有不同看法,比如郭绍虞先生名之曰“复古期”④,张健先生名之曰“中衰期”⑤,张少康、刘三富先生则名之曰“深入扩展期”⑥。言其“复古”,则以唐人诗学殊乏创新;谓之“中衰”,则以其略无起色;“深入扩展”云云,又混唐宋金元四朝而言。究竟隋唐五代约三百八十年(581—960)间的文学批评价值何在,地位如何,实有待从总体上予以说明并作出切实的分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转折。在此之前,文学批评的重心是文学作品要“写什么”,而到了唐代,就转移到文学作品应该“怎么写”。当然,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也并非跳跃式的一蹴而就。下面简略勾勒一下这个转变的轨迹。
文学规范的建立,与文学的自觉程度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话题。关于什么是文学的自觉,依我看来,文学是一个多面体,无论认识到其哪一面,都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自觉。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认为说《诗》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⑦,能说这是对文学 (以《诗》为代表)的特性无所自觉吗?《汉书·艺文志》中专列“诗赋略”,这表明自刘向、歆父子到班固,都认识到诗赋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字著述的特征所在。但其重视的赋,应该具备“恻隐古诗之义”;至于歌诗的意义,也主要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一句话,他们重视的还是“写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看,曹丕《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的提出,实在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换,因为他所自觉到的文学,是其文学性的一面。不在于其中表现的内容是什么,而在于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诗赋欲丽”的“欲”,假如与“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中的两“宜”一“尚”联系起来,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似乎也含有一种外在规范的意味。所以我认为,唐人“规范诗学”的源头不妨追溯到这里。
一、中国画的演变
谈中国画的装饰性,不能绕开介绍中国画的历史演变。
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最初的象形文字并不是写的而是画的,有“书画同源”之说,是抽象概括的结果。除了象形文字和岩画、陶画外,至今发现的中国画的最早形态,当属战国时代的帛画。早期的绘画具有突出的装饰性,如两千多年前的《人物龙凤帛画》,它采用了白描的技法,用简洁洗练而圆滑自然的线条勾勒出主要人物和龙凤,全画构图平稳,虚实有度,敷色单纯朴实,以石色平涂为主,构图具有装饰意味。值得一提的是,工笔画正是由讲究用笔敷彩的古帛画沿袭发展而来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通过对晚周帛画、战国铜器装饰纹样、汉代画像砖等代表作品的研究,对装饰画的定义、艺术风格、形式等方面均进行了一定的阐释,书中认为,装饰画在艺术上要求平整、丰满、稳定,造型应简练而富有变化。为中国画的装饰意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中国画的装饰性表现
“装饰”产生于艺术家对自然主观、诗意的理解,是表现对象的浓缩与升华,也是感性发展到理性艺术化的认识飞跃。装饰以追求平面化、单纯化、理想化以及稳定感、饱满感和韵律感来作为自己塑造形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将自然美提炼为装饰美,将写实性上升为表现性,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认识能力,往往熔美学和视觉艺术为一炉。在中国画中,外在的装饰形式往往把作品思想引向深刻的内涵。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造型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构图
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就富有特别的装饰意味,它一般不遵循西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但在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上却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中国画构图依据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思想意境、审美观念,通过在画面上恰当地安排物象形态,从而展现绘画主题,并创造具有形式美感的意境。中国画构图讲究起承转合、开合呼应、穿插变化、虚实疏密,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感;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也有别于西画。中国画不以一个固定的地方作为立脚点作画,也不受视线区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构图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不断移动视点,把不同视野中的景物一同摄入自己的画面并进行合理安排,称为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从哪一带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这种排列式的构图就与装饰画的单纯、稳定、规律的形式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用笔
作为造型的重要表现手段,点、线、面的运用,特别是在线这一方面中国画在意境和内容表达及形式表现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在装饰性的体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线面的运用,是一切装饰艺术及绘画作品构成的基本要素。在中国画造型中用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人物传统描法有十八描,利用线的顿挫、翻转、起伏创造出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装饰美;在山水画的“皴法”中,就已包括几十种风格特征的皴法,像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云头皴、雨点皴等。这些在中国画中被历代逐渐摸索出来的特殊用线,构成了国画里的独有的装饰效果。中国画的线的装饰性是通过艺术家的概括、提炼、抽象出来的形象,更简明、更典型、更具形式感、更有装饰意味形象。中国画中的线已经不仅为整幅画的整体而服务,而是成为了具有独立性格及装饰趣味的欣赏个体。
(三)墨色
在中国画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墨色形成的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四)敷色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植物的粉末,以平涂的敷色方法为主,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讲究“随类赋彩”,把色彩的应用归结到“类”,很少表现光影的变化。而从色彩使用来看,最富装饰性的当数工笔重彩画。工笔重彩画在着色上以石色为质,水色为文,并在石色之上,用金色勾描渲染,赋色柔丽多姿,以追求画面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工笔画用色讲究理性化单纯化的装饰味, 色彩越单纯越限制,装饰性越强。色彩不以写实为目的,而是起一种装饰美化的作用,增强画面的节奏韵律感,借以抒感。
(五)造型
从最古老的中国画开始,我们的先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物象造型独特的形体符号,对各类自然景观、花鸟人物具体形象的高度把握的基础上提炼出了简洁明晰、自成体系的抽象造型,在一系列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特殊的造型符号。国画造型走向单纯化、几何化的简明结构,并走向抽象。简明中表达着作者的思想,将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主观思想感情的表现得更有力度,更给观画者悠远的遐想。中国画造型具有浓郁的东方式的平面装饰感人情趣,它的目的不是如何再现事物、模仿事物外形,达到形象肖似,而是以美化、理想化对象为目的。
三、结语
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其精心的章法布局、特殊的笔墨意趣、单纯理性的色彩、形象的概括与夸张,无不渗透着古老的装饰意味与形式美感。装饰形式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使艺术形式更适合表达主观的内容,更适应于人们审美的欣赏要求。中国画的装饰性蕴涵于中国古今艺术的表现形式,散发着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应该越来越受到艺术家的重视并创造出更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
1 积极地去看
素描伴随着艺术产生和发展。从文艺复兴的盛世百态到现代艺术革新突变,毕业论文 素描亦如艺术史的一条复线,静静地演绎着人类艺术的美。素描作品,以及素描形式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都泛化出人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任何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看世界的方式即艺术家感知和了解的方式。素描中的。看”也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以科学的、艺术的眼光来观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才是我们感知事物的正确方式。依照科学性和艺术性去“看”,实质上也是艺术家思维判断方式的反映和体现。
科学性、艺术性是艺术观察的两个准则,也是素描认识的思路和导向。科学地艺术地去“看”才是全面正确的艺术观察方式。明确“观察”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特点对于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和艺术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源头,包含了造型艺术的诸多法则和要义。它既是一种基础艺术语言,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对于世间物象的表现和传达,不是简单的再现和临摩;它是画者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客观对象是素描的描绘和表现的起点而不是终止。客观物象的美和本质常常是被表面所隐匿和包裹的。为什么艺术家笔下的东西总是比我们平常看到的要好看,但它又确确实实来自我们熟悉的四周生活,是有血有肉富有生气的?这种盎然的生气便是素描作品的生命力的基础。艺术大师罗丹曾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观察发现是创作素描的前提。素描教学中应将观察视为艺术类学生一项基本素质来培养。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因此素描的观察方式即是全部艺术形式的观察方式。
1985年,现代绘画大师赵元极来中国讲学。讲学的内容出人意料的不是西方流行的现代抽象艺术,硕士论文而是围绕观察、光影、中国传统艺术内在规律等进行传授。学员们开始尽是疑惑。这些基础的东西有什么好讲?西方现代艺术的手法、风格才是最前沿的最想去了解的。但到了讲学即将结束时,大家逐渐认识到基础的东西同样不该丢,西方现代艺术中同样也有这些要素的支撑。赵无极先生谈到“反复讲,绘画不是画的问题,是观察方法的问题。”素描,在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中它被界定为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仅仅是学过就作罢的这样的东西。如此之说是狭碍的。素描,既使当它被定为基础课来谈时,其中的基础原理都是放之各种艺术形式而皆准的。观古今中外艺术大师,都是在素描上独具风格、造诣深厚的。重视和掌握素描的观察方式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整体艺术观察的问题。
素描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的产物。这一活动的基础是“看”。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产生注意力。它是观察的第一步。看,怎样看,这是一种态度方式。“积极地去看”,对将要描绘的物象的了解要有主动性。俗话说“站在大师肩上,会看得更远”。看中外艺术家的素描作品,可以了解到洞察的眼光永远是艺术家的特质。以一种想去了解的心态去发现,积极地去看成为艺术生命延续的关键。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解读中外艺术家优秀作品,使学生从作品中去了解艺术家的独特的视角及观察的敏锐力,从而启示和引导自己的观察。
著名画家吴冠中即使名声大噪,仍不忘背着画夹去看山看水、画写生,一看一画就是一整天。“积极地去看”是一种主动观察的意识和态度,是素描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2 科学地去看
前几年在北京开了个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论坛,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艺术是精神的产物和外化形式,是个性的体现和文化情感的呈现,艺术能与严谨不二的科学并谈吗?的确,医学论文 艺术与科学是有极大差异的,但我们在艺术中也能发现许多规律性的理性的法则。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永恒神秘微笑的画面氛围渲染便来源于他发明的渲染法;古希腊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具有奇迹般的美,它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也是以黄金分割律为基础的。素描里的三大面五大调、人体解剖等知识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科学性的素描原理使素描学习具有了理论化、学科化,素描法则也具有了可传授性。
艺术的许多规律具有科学性。如此,我们可以将素描学习中科学的观察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2.1 整体的看
整体观察,取其大的形态走势,确定主要形体结构和块面。素描中,一旦大形确立,就有了整体画面结构,作品也有雏形。细小的变化和精彩是归属于大形的。一旦失去了主要形或是正确的大形位置关系,细节将成为一种繁琐和无秩序。观察时,视线不能停顿于一处,暂时省略掉细节,要观前观后,统筹地去看。先主后次,这是一种行事法则,无论是艺术观察,还是其他。按照此种引导,便可一步一步深入进行下去。即使作品历经数年完成,也能发现始终支撑作品的基点——作品开始时的这种气势和大结构。
2.2 局部的看
关于近距离观察,我们的中国画论中有“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之说。徐悲鸿先生也讲“致广大,尽精微”。职称论文 仅有整体是不够的,还要尽其精微,研究事物细节和微观的精彩。整体和细节一体才是事物完整的全部。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视觉艺术除了观念的深刻彰显外,视觉上也追求强烈表现力。拉近距离,给视觉和心理以逼近的力量感。尤如一只放大镜后的物体,拉近后的局部具有了夸张和逼视。在素描学习中,表现性素描可以借鉴这种强化视觉效果以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
2.3 多角度的看.
艺术往往探索在二维平面上拟化立体感和空间感,以此效仿事物内在的某种客观真实性。如人物画以四分之三侧面为最佳角度似乎已被视为为金科玉律。但单是一个角度的观察和认识,在观者的头脑中构建成的概念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有误差的。雕塑专业的素描课程里,面对一个对象实体,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观察方法,这与素描对事物的客观存在状态(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空间之中的)的体现是相一致的。
基础素描教学中多视角观察训练可针对性设置内容。如在石膏头像写生中除了惯有的正面半侧面角度外,应从后侧,上顶、下底等非常规视角出发来训练。
2.4 对比统一的看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关系。其实素描解决的是事物不同特征间的关系,即哪里是对比反抗,哪里是融和统一。只要这些关系恰当,素描中的视觉形态就会体现出超越真实客观对象的形式感和表现力。虚与实、直与曲、强与弱、软与硬等都是素描观察时常面对的。
2.5 快速的看
快速捕捉事物特征是培养观察敏锐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西方现代素描教学中,对于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在时间上有一定限制。英语论文 面对一组正做大幅度动作或即将做动作的人体模特儿,如跳跃、拱翻等,学生必须在几十秒的时间内抓住其动态特点画出准确动态线。随着训练的深
入,时间也逐渐缩短。教学显示,如此的极限化训练对于瞬间捕捉事物特征是有实质性作用和巨大提升的。在素描教学中,加大课后快速速写训练,在时间和数量上都给以严格限定,会让学生具备艺术工作者的专业敏锐度,对以后的艺术专业方向及个性语言的建构具导向作用。
2.6 选择的看
普利尼说:“心灵是视觉与知觉的真正工具,眼睛则是一根导管,接收和传递视觉部分”(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觉》)。实际上人的观察是有选择的,这与兴趣和兴奋点有关。如何“看”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胸怀和气度。“知觉”的无意识推理与有意识地在原型中寻找秩序、概括、提炼、整理、筛选、分析、综合相结合,主动地把握对象,这个观察过程中有意识与无意识同时并存互补,对形体的感觉认知起支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贴近艺术的本质。画家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素描观察时应选取对象特征最突显之处,去其贫乏和次要部分,以达到内在特征的表现的人目进心。
3 艺术地去看
3.1 “看”在交流与共鸣中
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产物,是艺术家情感体验的外化形式。科学的法则和定律仅仅是艺术表现的外在辅助手段和形式,内核才是艺术作品要传达的思想。仅仅严格按照科学原理是做不出艺术作品的。马蒂斯说“我希望有一种均衡纯粹的艺术。这种艺术不烦扰人,也不使人不安。我希望一个疲倦的伤心、困惫的人,在我的画面前享受到安宁和休息。”准确并不是真实。艺术意味着个性、创造,艺术不具公式式的标准。最先,最有表现力、批判力,这就是艺术性的观察视角。此时,单纯的视觉已不能“看”穿事物的一切,除了外在的造型比例、大小关系等,应体验和感知对象。创作者与物象在内心的交流和共鸣才是艺术性的。
艺术性的观察是感官与心理的融合统一。艺术作品说明了它所塑造的现实,传达和转述艺术家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因此“看”是与情感体验和精神投射一体的。由外至内,由客观到主观感知、联想、体验和分析,“看”具有了艺术的内涵和层次。艺术地去看即带着情感体验和理性精神去观察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只有艺术性地去观察,事物本质的深刻的美才能被发现,艺术才会被慢慢推进。
3.2 感知、联想、体验、分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作品是自己内心的言语,是自身感知体验的外化形式。感官的统一调动去观察,有助于联想、体验和分析的进行。留学生论文 面对一个客观物体,眼看、手摸、鼻嗅之后到主观联想、体验,事物成为一种与感观和意识贯通的东西,变得熟悉深刻了。凡高笔下弯转的曲线是他对人生历程的体悟和感叹;蒙克青春期的少女惊悚迷茫是他对生命的思考;达利在奇幻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宣扬着他的联想和梦境体验。因此在我们的素描训练中,应加强学生不仅动眼,也要动手动脑的能力。感知、联想、体验和分析着去看是学生艺术构思和创作的前提。
3.3 在特定文化和时代中去看
素描是一定文化和时代的符号印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笔下的素描是文艺复兴时期崇尚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毕加索斗牛的速写,画家与模特的素描则是现代艺术形式服从精神表现的例子。因而素描的历史从某种程度而言即艺术的历史。素描不仅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独立的文化形式。素描教笔不该是简单的画准、画像,以免使我们的思维形式流于趋同性、单一性。教学中要告知,“看”,站于历史文化之上来看,是更高层次的观察。要求对于社会文化背景及时代性都应有全面了解,并应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观察社会文化切忌固步自封,应以发展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以素描为载体传达历史文化的情感,体现一种观念应是教学及创作的重点。
4 结束语
科学性、艺术性是素描观察的两个特点。工作总结 在素描观察时,我们应辩证统一地去看待和运用。科学地艺术地去“看”是全面正确的艺术观察方式。因此强化观察意识,树立主客观统一的观察理念,掌握时代文化特征是素描教学中观察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素描作为一种基础语言和艺术形式,其观察方式的切入对于艺术专业学生专业艺术眼光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远,罗坚,王钢,周曙华.素描新思维[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一、注重直观,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数学文化,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数学在其发展各个时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诸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小欧拉智改羊圈;金冠之谜等等。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课外活动,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1、指导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我们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自学有关的书籍,广泛地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和概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最后才能形成文字写成论文。事实证明,指导学生写数学下论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数学游戏。经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与结尾的数字,我都能够立即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规律,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数学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此外,指导学生创办数学小报(报纸或墙报),由学生自己组稿、编辑定期出版,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思考题征求解答等多种课外活动形式,都能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方法指导,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美之所以能够呈现在人们心里,首先,它必须是具有美的客观的现实事物展现出来的;第二,必须是人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意识的高级动物,看到或者发现后,才能认可、感悟这个现实事物是美的。第一是物质美的呈现,第二是精神美的反应。物质美可以具体指向的是形态美、形式美,精神美可以直接指向的是意境美、心灵美。意境美是难以用理论去规范它的,但可以用绘画、音乐、诗歌去渲染、描述,而形态美、形式美我们可以通过美的形式法则去总结、去对应,因为这些都是有一定共性、规律所在。所以,美是可以通过形式规律表现出来的,美的形式可归纳为:①单纯齐一: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应的因素,在法则中最简单的形式。②对称均衡:差异中保持一致。“对称”:指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对称还可以衬托中心。均衡较对称有变化,均衡在静中倾向于动。③调和对比: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异中求同;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④比例:是指一件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蔡辛克———黄金比例分割:实际上是大约3:5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变化感、安定感)美的事物中包含比例关系是有条件的。因人们在美的创造活动中,都是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来确定比例关系的。⑤节奏韵律: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主要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指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成节奏。⑥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园林设计中,若要营造让人心动的美景,除了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一些元素(如:植物、水、小品、地形等)外,我们还要通过美的原理、规律把所谓心动的美景设计、实施、并表现在人们的面前。首先,达到美的第一步之前,我们要通过设计、构图,对地形、植物、交通、空间尺度上,达到对整体空间格局的控制,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二步再渗入美学的形式规律,使其观者有移步换景,在任何一处停下脚步去观赏眼前的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美景画面。景观要素和美的规律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建造出所谓心动的美景来。
兴庆宫,唐长安城3大宫殿区之一。位于长安外廓东城春明门北侧隆庆坊。于开元二年(714年)7月,五王献宅为宫,九月起建造,新宫因坊为名,讳隆为兴,称兴庆宫。因在大明宫之南,又称南内,宫城东西宽1080m,南北长1250m,面积1.3km2。1958年在原兴庆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娱乐与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西安市兴庆宫公园。让笔者心动的、印象当中不可磨灭的一处景象是位于兴庆宫公园兴庆湖东边湖岸约178m长的林到进水桥的这一段林荫道的步行园路。为什么觉得是最心动的美景呢?为什么要把这一处场所区域作为营造心动的美景的优秀案例呢?笔者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解析:
1从规划平面的空间序列来分析
林荫道的整个空间呈带状性,其曲折的道路设计,形成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空间序列形式。它利用了造园手法中疏密相间、开合有致、有收有放的布局手法。形成了空间流动时的节奏感。
2从空间视域的节奏变化上分析
整个兴庆公园在整体的造园设计手法上,大量运用了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尤其体现在对空间的对比上,对景、借景、藏与露、虚与实、蜿蜒曲折、移步换景的造园特点。我们把这种空间的变化形式归纳为两种空间;即流动空间和聚集空间。流动空间———在游客、观者走动时,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眼前的乔木和远处的构筑物给人以起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聚集空间———利用远处的构筑物或建筑形成借景,给美景增添虚与实、景物互相渗透,空间形成开与合的秩序变化,游客与游客之间形成看与被看的流动画面效果,更加增添了景色的趣味和变化的效果。
3从构成景物的要素上来分析
远处的亭帽在林中的若隐若现,成为借景之物、点景之物,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水在几个要素中,起到柔化景致的效果,它与蜿蜒曲折的小径和驳岸线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青色的横向铺石,形成景园朴实、自然的美感;地形坡度的起伏,形成空间构图多样变化又富有节奏起伏的韵律感;植物在这一块区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设计者运用植物有层次的配植方式,形成了整个空间立面构图的层次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并透过植物的植栽距离,形成空间景物的相互渗透关系。
4从这一场所的整体景彩来分析
色彩的搭配也是构成景观美的原因之一,这一块的景象,通过我们的提取,大体有以下几个色块组合的,形成了北方园林中秋冬季比较静谧、沉稳的色调美感。由于植物给我们所带来的艳丽的色块和较高的饱和度,所以在道路铺装时,所配置的色调较为灰亮、淡雅。形成明暗对比、主次色调相互映衬的和谐视觉效果。
5从它的空间尺度设计来分析
两旁较高的乔木、灌木(大约13~14m高的乔木,1.7~1m高的灌木)和中间小径(约1.7~2.7m,)形成了林荫道半私密的空间性质,使游客散步其中倍感到亲切和安全感。
6从它的画面构图美来分析
从画面的整个比例关系上来看,是基本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原理,使整个构图张弛有度。
美之所以能够呈现在人们心里,首先,它必须是具有美的客观的现实事物展现出来的;第二,必须是人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意识的高级动物,看到或者发现后,才能认可、感悟这个现实事物是美的。第一是物质美的呈现,第二是精神美的反应。物质美可以具体指向的是形态美、形式美,精神美可以直接指向的是意境美、心灵美。意境美是难以用理论去规范它的,但可以用绘画、音乐、诗歌去渲染、描述,而形态美、形式美我们可以通过美的形式法则去总结、去对应,因为这些都是有一定共性、规律所在。所以,美是可以通过形式规律表现出来的,美的形式可归纳为:①单纯齐一: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应的因素,在法则中最简单的形式。②对称均衡:差异中保持一致。“对称”:指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对称还可以衬托中心。均衡较对称有变化,均衡在静中倾向于动。③调和对比: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异中求同;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④比例:是指一件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蔡辛克———黄金比例分割:实际上是大约3:5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变化感、安定感)美的事物中包含比例关系是有条件的。因人们在美的创造活动中,都是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来确定比例关系的。⑤节奏韵律: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主要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指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成节奏。⑥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园林设计与美学原理的关系
园林设计中,若要营造让人心动的美景,除了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一些元素(如:植物、水、小品、地形等)外,我们还要通过美的原理、规律把所谓心动的美景设计、实施、并表现在人们的面前。首先,达到美的第一步之前,我们要通过设计、构图,对地形、植物、交通、空间尺度上,达到对整体空间格局的控制,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二步再渗入美学的形式规律,使其观者有移步换景,在任何一处停下脚步去观赏眼前的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美景画面。景观要素和美的规律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建造出所谓心动的美景来。
案例分析(以兴庆宫林景区为例)
兴庆宫,唐长安城3大宫殿区之一。位于长安外廓东城春明门北侧隆庆坊。于开元二年(714年)7月,五王献宅为宫,九月起建造,新宫因坊为名,讳隆为兴,称兴庆宫。因在大明宫之南,又称南内,宫城东西宽1080m,南北长1250m,面积1.3km2。1958年在原兴庆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娱乐与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西安市兴庆宫公园。让笔者心动的、印象当中不可磨灭的一处景象是位于兴庆宫公园兴庆湖东边湖岸约178m长的林到进水桥的这一段林荫道的步行园路。为什么觉得是最心动的美景呢?为什么要把这一处场所区域作为营造心动的美景的优秀案例呢?笔者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解析:
1从规划平面的空间序列来分析
林荫道的整个空间呈带状性,其曲折的道路设计,形成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空间序列形式。它利用了造园手法中疏密相间、开合有致、有收有放的布局手法。形成了空间流动时的节奏感。
2从空间视域的节奏变化上分析
整个兴庆公园在整体的造园设计手法上,大量运用了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尤其体现在对空间的对比上,对景、借景、藏与露、虚与实、蜿蜒曲折、移步换景的造园特点。我们把这种空间的变化形式归纳为两种空间;即流动空间和聚集空间。流动空间———在游客、观者走动时,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眼前的乔木和远处的构筑物给人以起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聚集空间———利用远处的构筑物或建筑形成借景,给美景增添虚与实、景物互相渗透,空间形成开与合的秩序变化,游客与游客之间形成看与被看的流动画面效果,更加增添了景色的趣味和变化的效果。
3从构成景物的要素上来分析
3.3.1建筑。远处的亭帽在林中的若隐若现,成为借景之物、点景之物,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水在几个要素中,起到柔化景致的效果,它与蜿蜒曲折的小径和驳岸线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3.3.3铺地。青色的横向铺石,形成景园朴实、自然的美感;地形坡度的起伏,形成空间构图多样变化又富有节奏起伏的韵律感;植物在这一块区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设计者运用植物有层次的配植方式,形成了整个空间立面构图的层次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并透过植物的植栽距离,形成空间景物的相互渗透关系。
4从这一场所的整体景彩来分析
色彩的搭配也是构成景观美的原因之一,这一块的景象,通过我们的提取,大体有以下几个色块组合的,形成了北方园林中秋冬季比较静谧、沉稳的色调美感。由于植物给我们所带来的艳丽的色块和较高的饱和度,所以在道路铺装时,所配置的色调较为灰亮、淡雅。形成明暗对比、主次色调相互映衬的和谐视觉效果。
5从它的空间尺度设计来分析
两旁较高的乔木、灌木(大约13~14m高的乔木,1.7~1m高的灌木)和中间小径(约1.7~2.7m,)形成了林荫道半私密的空间性质,使游客散步其中倍感到亲切和安全感。
6从它的画面构图美来分析
从画面的整个比例关系上来看,是基本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原理,使整个构图张弛有度。
7从它的意境之美的构建来分析
1、选题依据(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型百货店的逐渐衰退,郑州地区商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涌现出1些新的商业形态如:购物中心、量贩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专卖店等,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为郑州的经济活跃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全新0售业态--shopping mall已经显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郑州经济环境优良,政策环境开放,人文环境充足,地理环境优越,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市民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朝着国际大都市的方向迈进。
众所周知,从大商集团4.21亿元拍得金博大店3年经营权,到神速签约郑州国贸店、闪电进驻漯河两店;从迪奥、倩碧等国际1线化妆品牌的引进,到大众时尚百货向精品时尚百货的转型超越;从创新联盟营销到销售业绩的不断攀升,大商1直是郑州媒体和商家关注的焦点。2019年7月13日,大商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大商集团河南店网拓展暨大商新玛特郑州国贸总店招商大会在郑州裕达国贸盛大召开,与会者有大商高层、行业专家学者数10人、国内外知名供应商代表400多人、各大媒体记者近50人等。本次招商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大商集团对河南店网布局的首次高调亮相,标志着大商在河南店网布局的正式启动。
本论文将从大环境来分析郑州发展shopping mall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竞争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角度全面认真地分析它的投资可行性。
(2)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投建shopping mall不仅是1个城市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善,更是1个城市高速发展水平的标杆。MALL作为1种现代商业形态,代表着先进的商业生产力,那么,北美作为全球MALL的策源地和样板,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孑然不同的局面?1类MALL作为成功的样板而受到称赞,现在依然门庭若市,而另1类MALL却被孤00地抛弃在野外,门口无比空旷。
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完成了对商业体系的现代化改造,这1切,是在市场的力量推动下完成的。美国能在经济上取得今日的成就,其商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和他的融资体系、富有创造力的社会生产体系1样,成为美国经济值得骄傲的标志之1。以至于今日当人们在议论起商业地产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谈起“Shopping MALL”,即我们常说的“购物中心”。而“Shopping MALL”正是在美国开端。这1商业形式固然是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但目前却已成为全球现代商业的样板,它在1个国家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1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尺之1。
从早期欧美购物中心的发展,到近在咫尺的亚洲日本、韩国等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经验和教训。世界上没有1个购物中心会主观地走向失败,世界上任何1个购物中心自始至终都梦想走向成功。但是数2019年来的发展历程却说明:有1些项目获得了成功,而有1些项目却走向了失败。成功是主动的,而失败却是被动的。
从欧美和日本等地的购物中心发展经验中,我们又可总结出1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1个国家和地区的购物中心从起步走向成熟,基本上都要经历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是:
第1阶段:购物中心刚刚开始起步,这个阶段由于购物中心在市场上并未饱和,加上市场的需求推动,使绝大多数购物中心1旦建成,都能在初期获得1个较好的效应。这个阶段是购物中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商业地产开发商本身并未对购物中心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足够的准备,就在利益的推动下进入购物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这个阶段对购物中心运营最重要的
因素是地段的因素;第2阶段:购物中心从起步阶段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购物中心的建设开始趋于饱和,并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场所。购物中心与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由于购物中心运营都开始步入成熟,购物中心之间主要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和技术层面的竞争,在这个阶段,现代商业人才和商业运营技能是决定购物中心生存的决定因素。在竞争的推动下,1部分购物中心承受不住压力,开始衰落;第3阶段:购物中心的发展和运营进入成熟阶段,成熟的购物中心供应链和连锁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开始形成,竞争进入白热化。在这个阶段,现代商业人才充裕,商业运营技术已相对成熟,购物中心与购物中心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主题化经营和差异化战略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主要亮点,具有鲜明主题和高度战略规划思想的购物中心开始构筑中心优势,并成为购物中心竞争角逐中的优胜者。大量目光短浅、规划落后和过于追逐短期利益的购物中心被淘汰,购物中心开始形成强者为王的格局。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3个阶段。
(3)发展趋势
购物中心的兴起是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并且在1定程度上进1步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购物中心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均衡的态势,绝大多数的购物中心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仅美国所拥有的购物中心总数就多达45000个。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而购物中心则迎合了这种需求。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国购物中心步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购物中心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形式日趋多样、服务更趋完善。但是从客观来讲,欧美的购物中心无论从总体数量、销售业绩,还是从管理水平上看,都在全球购物中心领域发挥着榜样的作用。从购物中心的发展对各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对我们研究购物中心、发展购物中心更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仅以美国购物中心对美国经济的总体贡献为例,1993年其总销售额达到8302亿美元,1994年达到了8500亿美元,2019年则已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个销售额在非汽车类商品的销售额中占了55%,美国购物中心所雇用员工超过1000万人,几乎每11个工作人口中就有1名是在大型购物中心工作。在这里需要说明的1点是,美国的购物中心产业1993年就已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因而大型购物中心数量逐年递减,即便如此,购物中心所产生的销售额,仍然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购物中心在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兴起并且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被0售业人士称为“流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购物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0售业的被动和从属地位,实现了与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乃至对生产的引导,对消费的促进。
2、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1)研究目标
本论文将从大环境来分析郑州发展shopping mall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竞争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角度全面认真地分析它的投资可行性。
(2)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从shopping mall的产生和发展以及shopping mall在中国的个案分析,探讨shopping mall在郑州投资兴建的可行性。同时,大商新玛特作为1家外来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郑州市场投建shopping mall取得了巨大成功。
论文提纲:
1、 购物中心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1)购物中心的产生
(2)购物中心的定义
(3)购物中心的特点
(4)购物中心的现状
(5)购物中心的分类
2、 中国SHOPPING MALL的个案分析
(1)赛特购物中心淡出武汉
(2)广州天河城广场购物中心
(3)成功发展SHOPPING MALL应具备的条件
3、郑州发展SHOPPING MALL的环境总析
(1)经济环境
(2)地理环境
(3)政策环境
(4)市场状况
4、投建大商SHOPPING MALL的实证分析
(1)区位环境分析
(2)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商圈分析
(3)经济政策环境分析
(4)人文环境分析
(5)郑州市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5、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的投资风险研究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研究方法
1。实证与案例分析法
这是西方经济学界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成熟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指明研究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以及说明该事物在各种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归纳法
从案例出发,必须运用归纳的方法。归纳法的运用,就是从1个或多个企业的发展道路中发现各自不同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核心能力有1个较普遍的认识。
3。比较分析法
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而且不同企业的发展道路与竞争力提升方式、路径都不尽相同,这都使本文自然的应用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所谓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多个同类或相近的事物,按同1法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它们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并根据同1法则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来推测未能知的事物或具有同样或近似的性质和特征。本论文中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渊源和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的研究,将是比较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2)研究手段与技术路线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有丰富的藏书,并设有电子阅览室,可全文检索中国期刊网,能方便查阅到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最新成果,还通过对1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此外,还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在研究内容中,对shopping mall的综述,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途径包括网络、期刊、报纸、杂志等资源来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研究世界各国shopping mall的发展和趋势同时,密切关注国外发展shopping mall的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此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追求方便性、多样性、注重个人品味的需求,同时更注重整体购买经历的愉悦。这种趋势促成了对大型Mall购物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强。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道出shopping mall的其中缘由,进而得出在某个区域投资发展shopping mall的可行性。
4、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 陈才编。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北京: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19
[4] 石伟,李洪涛。沃尔玛商业帝国启示录。经营者,2019(5):53-54
[5] 刘光杰。21世纪武汉的战略定位及其结构调整思路。经济评论,2019(2):54-56
[6] 徐志爱,唐平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7] 蔡恩泽。大商场向何处去。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8] 杜江,李炳毅。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2019(1):37-39
[9] 。传统百货0售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0] 涂山青。赛特缘何淡出武汉。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2),35-36
[11] [英]洛伦兹·格利茨。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2] 叶兴国,陈满生。国际商务英语阅读。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98
[13] 顾过键。0售业发展热点思辨。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14] 李毕万。百货店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15] 永岛幸夫。0售业发展之道。昆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6] 黄维礼。0售促销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17] 黄桂芝。0售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8]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9] 大卫·E·贝尔。战略0售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20] 刘念雄。购物中心开发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1] 余凯。仓储式超市经营管理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9
[22] 吕1林。美国沃尔玛——世界0售第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5、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研究的整体方案
对本论题的研究,主要分4大步骤着手进行。
第1,论述SHOPPING MALL的产生、定义、特点、分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2,研究主要对中国SHOPPING MALL个案进行分析,以赛特、广州天河城为例,分析它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的具体事例总结出成功发展SHOPPING MALL的应该具备条件然后,着重对双汇集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
第3,针对郑州的大环境进行论述分析,得出郑州已基本具备发展SHOPPING MALL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第4,在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进行分析;
第5,就预测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未来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工作进度安排
论文步骤
完成时间
备注
确定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
2019年12月20日
学生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完成审批表
下达任务书
2019年12月31日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书
开题报告定稿
2019年1月15日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定稿
2019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定稿
2019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写指导学生完成外文翻译
交论文完整初稿
2019年4月27日
指导教师要求学生保留修改稿件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19年4月28日—30日
系里检查学生论文进展和教师指导情况
仅仅意识到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其实是一个空洞、片面的主张。要想成功激发消费者互动,你必须调动与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因此,最初在与消费者互动时,你必须向客户展示你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兑现你的承诺。
做出这个承诺,首先要做到移情,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一个用户,这个讯息能为我提供什么会让我想要打开它,阅读这个文案,点击这个链接,并参与其中?”定义用户参与对品牌的价值很简单,但你的用户必须从本质上受到激发。要想提出成功的价值主张,必须了解消费者为什么希望与你的品牌互动,并对为他们提供的东西感兴趣。你不必承诺一种物质或经济奖励,也不必巧舌如簧地卖力推销。无形的东西才是强烈的激发因素。承诺可以是好玩的内容、独家信息或奖品。一旦制定“价值主张”,你就必须实现它,因为所有人,尤其是在客户服务背景下,都会对你充满期待,而且未必会原谅失败。你会很快失去这些用户,而一旦失去他们,就很难再挽回。
建立关系
我们生活在“参与时代”,每天有20多亿名消费者在网上互动。你要争取他们关注,要想接触到他们,就必须让消费者知道你非常重视他们,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构建关系。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一种紧密的关系,其标志是这种关系中的联系和投入。与社区成员发展关系,你可以向他们慢慢灌输品牌中的既得利益。Hill Holiday和Lippincott在其最新论文《欢迎来到人类时代》中推测:“消费者洞察会产生更亲密的关系,反过来又会加快补充洞察。在各个行业,我们发现这会产生更高的利润率、更深刻的钱包份额关系及更强大的市场价值。”鉴于这个事实,亚马逊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说:“将客户视为一场派对的受邀嘉宾,而我们则是主人。”宝洁公司首席营销官Marc Pritchard也有同样宏大的“愿景,即:实时与世界上的每个人建立1:1的关系!”
品牌推送消息并在单面玻璃镜背后观看执行焦点小组访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技术和社会化媒体已在如今的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一个期望,即:各个品牌将开展一场个性化、几乎瞬时应答的一对一双向对话,以分享创意和经验。品牌的面子――社区经理必须通过与社区成员进行个性化交互,来与消费者发展真实关系。发展有意义的强大关系,总是一条双行道。因而社区经理必须愿意通过以下方法与成员建立联系:分享关于他们的真实信息,如名字、照片和视频短片,恭敬地回答社区成员提出的问题,听取成员的回答并答复,因为这是人们对任何关系的期望。谈话应是自然而放松的,就像朋友之间的谈话一样。学会向社区成员传达真正让人兴奋的事情,但又不过分,因为不加节制的热情并不真实。最终,如果你成功地与社区成员建立关系,成员会继续参与其中,因为他们享受这种互动,并想要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
需要“透明度”
每个人都期待并值得尊重,这种尊重需要透明度。在这个“参与年代”,任何小事都会不恰当地招致消极而且可能持久的强烈反对。一旦你与成员建立一种关系,你就必须坦诚告知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如何能实现黄金法则之一的价值主张。一个经典的定性研究问题或许要求你“分享一下在你买车时其他人是如何影响你的购买决策的”。这种方法在与社区成员互动时并不奏效。相反,这种要求应该这样设计:“我们的营销部门正在制作一支新广告,内容关于影响你做出购买决策的人。请分享一下在你买车时其他人是如何影响你的购买决策的。”为了保持透明度而添加细节,会改变与他人对话的语调,这种语调更有助于构建一种尊重的关系。正如上文指出的,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构建关系,对于提炼可以提高利润率的宝贵洞察至关重要。
品牌参与
只是建立品牌的社会化媒体页面是不够的。一旦打出品牌,你就必须尽情投入其中。如今的消费者认为每个品牌都已经做到这一点。他们根据你的效果对品牌做出判断。要想脱颖而出并有效利用品牌,还必须让公司高层自上而下参与。客户其实非常重视与高层接触,但高层往往并未参与到直接的消费者交流中去。主持实时聊天,并在博客上与消费者交流,即可促使高层参与。切记对话是一个双向主张。仅仅发送博客或微博还不够;高层还必须通过提出问题、听取意见和做出答复来参与其中,这样才可以产生消费者洞察。与手机创造的机会一样,技术进步已经使社区成员的纯文本应答演变成分享图片和视频,这样就会创造一个新的创意平台,并带来新的机会使社区体验变成现实。
展示成效
向社区成员反馈其参与的价值,是社区管理的最佳实践,因为这既是感激之情的一种表达,而且也能证明你一直在认真倾听,并没有浪费他们的时间。所有人都想知道他们具有价值,并且已经做出贡献。向成员反馈,意味着让他们知道你从他们的贡献中学到或获得了何种洞察。当然,你已经填写了一份调查或回答完一份问卷,并且想知道你提供的数据变成了什么。在社区里,我们有机会通过向他们告知这一点来形成成员信誉。你不必编写正式的研究总结或矩阵供他们审核,一封感谢信足矣。
认可与奖励
无形的褒奖与奖励对强化客户社区成员内在的参与动机十分关键。褒奖个人的贡献,你就会再次在社区里创造出更有归属感的体验。从本质上说,你在充分发挥“明星人物”的愿望,这种愿望因Andy Warhol那句“将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名言而闻名。从成员的通信和贡献中挑选观点和“名言”,让他们成为社区里的明星人物,始终给予他们荣誉。奖励也是让更多成员参与其中的强有力工具。考虑设立一系列竞赛和抽奖,以不断促进社区成员参与各种活动。在颁发奖励后,切记要褒奖优胜者。另外,务必通过利用游戏技巧来使用现有技术,以鼓励通过徽章、积分和访问权来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有吸引力的内容
这或许是许多品牌都意识到但却往往表现欠佳的一项。人们天性就喜欢有趣好玩的内容。为了创造有吸引力的内容,客户社区经理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文案、摄影师、摄像师和内容策划人等。当然,首要的是需要确定品牌在网络上要传递一种怎样的声音与腔调,以充分体现出品牌的个性与形象。
一旦确定这一点后,就要利用媒介工具使你的帖子脱颖而出。SocialBakers的最新报告跟踪了社交网络上的5000个品牌页面,该报告数据显示照片占最吸引人内容的93%。要想创造有吸引力的内容,还必须包容并鼓励共创。益普索研究表明,44%的35岁以下社会化媒体使用者会在品牌页面上问题、想法和照片。
定期沟通
人都会有短期的注意力分散,他们需要指导,并且喜欢保证一致的计划。因此,一个强有力、持续的“沟通计划”对调动人们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至关重要。客户社区经理应确定一个合适的节奏,使社区成员预期什么时候会有新东西。与社区成员的沟通应保持简短,并在已存在所需行动时明确定义期望。尽管这一直是邮件营销的最佳做法,但Buffer最近一项研究的结论是,250个字符以下的网帖能够为你带来60%以上的参与度,80字以下的帖子会产生66%以上的参与度。
沟通越短越好,因为越来越多的社区成员通过移动设备参与其中――在移动设备中,越少越好。迎合移动设备的需求,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与社区成员进行定期沟通,即使社区成员在移动中,也可提高应答率。General Mills全球洞察副总裁最近认证了移动设备实现定期、有意义沟通的实力,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他指出General Mills已经“对移动研究开始重点关注”,“现在在其一半关于移动设备的研究中运行良好”,因为“移动研究允许我们在我们希望的地点和时间提出问题”,并“在反馈方式方面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如果他们未用语言表达,同样可以拍摄照片或视频,然后寄送给我们”。
刷新你的客户群
不要让你的社区成员人数哄骗你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和信心。海量的粉丝,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活跃”参与。不活跃参与的成员价值很小,甚至根本毫无价值。你应该始终在可能通过线上和线下推广、邮件简讯和其他面向客户的行动来吸引新粉丝的场所推广社区和社会化渠道,招募新成员。如果你的目标是让社区成员采取你希望的行动,那么你应该对客户群处于自然耗损和主动补充的恒定循环之中感到满意。更不用说,你可以通过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即社区本身或至少特定内容是专门提供给活跃参与者的,以此提高参与度。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成为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亮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有限的能力和知识储量使得开展研究性学习困难比较大,但是在某些教学环节适当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大有好处。
一、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传统的数学课程舍弃了数学文化的经验、实践、创新等等这些精髓,仅仅是抽取了数学中公式、结构的架子,这样做让数学文化与人类之间的文化脱节了。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文化,对学生学习以及今后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为数学文化中的一些数学历史、数学家、数学的思维等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1、追本溯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一个知识、方法或思想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史顾名思义是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产生的一个历史。在数学知识、方法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数学家对一些问题进行反复思考证明,并对后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讲到某一数学知识时,给学生介绍与此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学生不会增加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他们不仅知道学习数学,更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将学生们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展示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教科书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过程,使学生以为数学家获得知识很轻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史可以揭示知识产生背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预示知识发展前景。从中,我们可以学习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模拟数学家的活动,去体验数学家是怎样由实验而归纳、进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的艰难思维、认识活动的经历。间接地培养创造力,学生们才有生命力,课堂才不会死气沉沉。数学思想也是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人类对数学及其研究对象,对数学知识(主要指概念、定理、法则和范例)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的认识。它表现在对数学对象的开拓之中,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概括之中,还表现在新的数学方法的产生过程中。
3、感受前人严谨态度,增强学生探索精神。每一项数学结论的发现和论证的过程都是一部数学发展史,包含着数学家对数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精神。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学习数学史让他们知道数学发展到今天是千百年来无数数学先驱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贤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许多数学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学生有了不怕困难、锐意进取的科学品质,数学课堂才会有一种热烈的探索气氛。比如告诉他们数学大师华罗庚,教学管理职称论文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正是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著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人们密切接触和使用的建筑部件,如门扇,窗台,栏杆,扶手,台阶等因为其使用功能限通常是小尺度的并且其尺寸通常是一定的。人们常常通过这些熟悉的部件同建筑的整体相比来获得建筑体量大小的正确概念。这些小尺度的细部尺度到整个建筑的大尺度之间必然分布了一些过渡的尺度层级。过度缓和的情况下,通常尺度层级会多一些,尺度级差小,形成和谐而有韵律的效果。如果这种过渡非常简短甚至没有过渡的情况下,会造成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强烈对比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是生硬缺乏尺度感的败笔。建筑尺度分级形成的有秩序的级差,犹如一首有节律的交响乐。舒缓处优美和谐,起伏处激荡昂扬。建筑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尺度级差形成了清晰的节奏排列加强了建筑的尺度表现力。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海证券大厦的尺度分级系统来充分理解尺度和尺度层级的概念。
一、云锦的起源
(一)文化背景
育蚕织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中国丝绸的历史在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旧石器晚期起,人们已积累了编篮、织席和织造葛麻的很多方法,有了丰富的编织经验,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采集和农耕的发展,各种纤维材料的发现,对动植物纤维的利用不断加深认识,出现了纺织品、丝织品,人们把积累的编织经验运用到了丝绸物的织造上,由此创造了各种织造方法和技术,像斜纹组织、平纹组织、缎纹组织、绞纹组织等,在新石器晚期已经掌握了丝织技术,这些都为以后丝织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云锦”则是织锦中的一种,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云锦以其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它由宋朝的彩锦演变而来,是在元代织金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贵族统治的国家,对受奴役的汉民族文化有着本能的漠视和防范,使得很多中国文化的承载与传播人士选择退隐仕途,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既而推动了元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丝织工艺因此也有了新的进步,便出现了云锦织造技艺。
(二)物质条件
云锦十分华丽,它是在以往的织锦中加织了金银线,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因此云锦的产生需要充足的物质资源才得以发展,而元朝时期,国力扩张,蒙古族依靠军事力量先后灭掉西夏、金政权、南宋朝廷并且对海外掠得了大量黄金。同时元朝重视黄金的开采,冶金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恰好为元朝时期织金锦提供了足够的黄金资源,是金锦得以大量生产的物质基础。此后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也继而为云锦不断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云
锦的产生创造了中国丝织艺术的一大成就,元、明、清三朝都指定云锦为皇室御用贡品。
二、云锦的特点
(一)云锦的丝织图案
丝织图案是一种装饰艺术,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处理,以装饰性的图案花纹和美丽的色彩来装饰丝织物。我国传统的丝织图案涉及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素材也有赋予浪漫色彩的想像纹样,图案布局严谨庄重,变化概括性强,具有浓厚朴质的传统风格,色彩华丽,别具一格。并且很多都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特征,反映了人们祈求幸福与追求理想生活的意愿。在图案设计形式法则的运用上,云锦艺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功力,他们对“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发挥已有着很高成就。动物、植物、人物、乐器、佛道教义、贵族思想、平民意识等题材都常被用在云锦的丝织图案中,如龙凤、仙鹤、狮子、莲花、佛手、石榴、梅、兰、竹、菊,表示吉祥的“八宝”、“暗八仙”、“吉祥”、“寿”字、“卍”字,瑞草、祥云等等。丝织图案纷繁复杂的表现也是随着民族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发展变化。
传统的云锦图案中,龙、凤、花卉是多见的形象,当时云锦大多是作为贵族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御用贡品。龙在封建社会是帝王、天子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御用织物的云锦,龙自然成为最重要的纹饰主题,而按照御用服饰和宫廷装饰的不同要求,云锦龙纹的形态各不相同,有正龙、团龙、盘龙、卧龙、升龙、降龙、侧面龙、出海龙、入海龙、戏珠龙等。凤在传统云锦中也常常运用,自古以来人们将凤视为美的化身,代表着幸福、光明、爱情、高贵的寓意,它被称为鸟中之王,也象征着至高的权威。因此龙和凤在历代国家中象征着皇帝和皇后,龙纹和凤纹就常用在御用服制中。此外,云锦也喜用各种花卉纹样,花饰图案多以大朵花出现,华美而富丽?,牡丹和莲花,是云锦图案中常见的主题花。图案的花纹造型虽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拘泥于生活和自然形象,很多花纹的造型,是根据主题表现和装饰变化的需要,采用添加的手法,使之装饰化或寓意化。缠枝花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常见的缠枝题材有:“缠枝牡丹”、“缠枝莲”、“缠枝牡丹莲”等,缠枝纹样设计上,非常讲究缠枝的气势贯通相连。云锦图案中,缠枝纹样被处理得婉转自如,优美流畅,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艺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精心探求。这些种种代表着吉祥的图案,在实用效果上华丽辉煌、气势豪迈,作为御用贡品渲染了专制统治的高贵与威严。尤其是在纹样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绝伦,能充分体现宾主呼应,呼之欲出,而且花纹层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匀齐、造型优美。
(二)云锦的丝织类别
云锦的传统品种大致有库缎、织金、织锦、妆花等几类,其中库缎为暗花缎,妆花是云锦的代表。
库缎又名花缎、摹本缎,因贡品织成后需进到内务府的“缎匹库”而得此名。库缎又包括:起本色花库缎、地花两色库缎、妆金库缎、金银点库缎和妆彩库缎几种。库缎是做衣料用的,俗称“袍料”,纹样的设计以团花式居多。织金又名库金,也因织成后入宫廷的缎匹库而得名。所谓织金,就是织料上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也有全部用银线织的,叫库银,库金、库银属同一个品种,统称为织金。传统的织金图案,多采用花纹单位较小的小花纹样。织锦和妆花容易混淆,这两类织物相同的之处是:它们的原料都是用精炼过的熟丝染色后织造,都是多彩纬提花织物。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花纹配色和织物背面上的不同。云锦中属于织锦类的织物有许多品种,民间作坊中习惯的名称有:“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抹梭妆花”、“抹梭金宝地”、“芙蓉妆”等。妆花,又叫妆花缎,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即在缎地(或罗地)上以各色彩织出花纹,并用片金绞织于花纹边缘。妆花类织物是云锦技艺特色和风格的代表之作,多为大型饱满花纹作四方连续排列,亦有彻幅通匹为一单独、适合纹样的大型妆花织物,如明、清时龙袍、炕褥毯垫等。妆花锦用色多,色彩变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二三十种,图案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是云锦中最华丽的织品。这些精妙华丽的云锦为中国的丝织工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族财富。
(三)云锦的丝织色彩
云锦的用色,继承了民族装饰用色的传统。在色彩感情上,我国的传统向来爱好华丽、鲜艳和浓烈的积极色,从我国的民间刺绣、京剧的舞台服装、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宫殿式建筑的彩绘上,均可看到这种装饰用色的典型特色。云锦的色彩十分丰富,图案的配色与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彩绘风格一脉相承,色彩鲜明强烈,浓艳对比性也强,又常以片金勾边,白色相间并以色晕过渡,整体显得庄重、高贵、典丽,协调而且气宇轩昂,与其御用织物的特殊定位非常相符。例如妆花缎,其本身使用的颜色就很多,并且大多数都是高彩度、高艳度的组合,除有些用了特定的黄为底色之外,通常还用到大红、深蓝、宝蓝、墨绿等深色。库锦、库缎虽然可能用色比妆花少,但通过对比关系及面积比例的变化调整,同样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在色彩调和上,手法也极为巧妙,图案的色调被处理的和谐统一,与宫廷豪华庄重的格调相得益彰。中国是个礼教体系发达的国家,由于受到礼教制度的影响,云锦在服饰用色上也显现出了等级观念。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御用高级织物的云锦,是供帝王后妃服用的,因此它的色彩装饰必须能够显示出一种庄严、华丽、高贵、典雅的气派,方能适应于使用者的身份,它的纹饰设计和色彩装饰必须服从于使用者的喜爱心理和特定环境的实用要求。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发展到元、明、清愈加等级森严,根据身份地位加以区分。根据《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二》的记载:明黄色是皇帝、皇后、太皇太后的专属用色,皇太子、贵妃和妃子的龙袍均为金黄色,嫔的龙袍为香色(一种艳度比明黄、金黄灰的黄色)。可见云锦在各种场合和御用对象上也是十分讲究的,体现了我国传统丝织工艺中独特的民族色彩文化。
三、云锦的材料
丝织物品总是要通过对材料的加工来实现的,因此材料是丝织工艺成型的媒介,没有材料就没有其艺术的特点和风格。材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丝织工艺的第一要素,是云锦产生的前提。不同材质和工艺技法的运用,体现出的美感和效果是不同的,中国丝织工艺的材料运用,以其丰富的种类,不同的肌理特征和多样的结构形态,构成了千姿万态的视觉形象,使人感受到材料中传达出的久远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传承了浓重的民族色彩和情感。
云锦的主要产地在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它曾是六朝和南唐故都。云锦有着高水平的设计匠师,精湛的织造技艺和优质的材料,凭借这些特点它成为中华一绝。云锦喜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材料来进行织造,使得丝织物的效果更加华丽、独特、美轮美奂,让我们不得不为传统丝织艺术的伟大而惊叹。
金银在织物中大量运用是云锦的一大特色,金银使得云锦更显得富丽堂皇。尤其是“三色金”的使用,使得云锦的色彩更富于变化。
真丝则是云锦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用材,它良好的吸色性在各种纺织材料中名列前茅,是云锦色彩表现的重要保证。
云锦中用到的特殊材料,即鸟兽的羽毛。如孔雀羽也会被织进云锦。因为孔雀羽毛的色彩斑斓,在光线的照射下,用孔雀羽织出的云锦会折射出变化多端的色彩,异常华丽。可见织锦艺人们的巧妙心思与创造美的意识。
四、结语
中国的云锦独具特色,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彰显了中国传统丝织艺术的个性与魅力 ,让我们在历史的脉络中看到了传统丝织艺术的延伸,感受到中华文明及民族艺术的伟大。丝织工艺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艺术门类,这些精湛的技艺和材料延续着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艺术中一笔厚重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美术通论》.王平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装饰—云锦色彩现象研究》.唐泓.中国装饰杂志社
[3]《中国南京云锦》.黄能馥主编.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