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6: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

篇(1)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因为有些法律内容晦涩难懂,一般的政治老师也无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这些内容往往就被老师给忽略掉或者一笔带过,并被作为不重要部分列明。这样就导致青少年学生没法接受相应的法律知识,或者认为法律知识并不重要所以对此部分给予轻视,导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时候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以致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自己触犯法律从而锒铛入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应该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政治教育虽然能够给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识,但是仅仅靠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识是不足够的。传统的政治知识中只教育我们要积极地守法护法,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守法护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严重缺失,才使我们应当将法制教育与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识,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在自己权益遭受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为自己的无知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犯罪行为,或者犯更大的错误,触犯到法律,导致自己人生的毁灭。

三、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轻视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制教育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须得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可以以校园广播或者校园板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和教师明白法制教育的意义和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师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须得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法制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科技产品进行教学,这些新的科技产品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信息需求力度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大多数教育机构现在均开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法律知识大都比较枯燥无味,尽管基本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都来源于生活,但是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初中同学来将,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从而逆得其反,学生不仅不会爱学习法律知识,还会更加厌恶法律知识,影响法制教育进程,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而将多媒体引入到法制教育中,对于教学的进行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因为法律知识比较枯燥且抽象,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其从枯燥无味抽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立体形象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等法律知识,可以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案例,一方面运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易于吸收,同时还丰富了教学信息。另外一方面,案例是一些法律知识的生动体现,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是法律所允许的,通过案例引导其以后的行为,从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开展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想让学生充分运用法律,必须开展综合式教学。法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应用于生活。老师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将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那些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使他们继续保持,再接再厉。那些结论消极低沉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引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的观点,使他们加快正确法制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也可以就一些典型性案例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处于当时犯罪的情形,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最真实的表现和行为,进而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和行为,并就其表现和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强化法制教育成果,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理解和运用,加快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

篇(2)

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三、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爱国歌曲大赛,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篇(3)

传统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着普遍的问题,教学内容大多倾向理论性,且教材上的时政材料具有滞后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排斥的消极情绪。然而引入时政教育渗透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师通过讲述案例、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时政教育,能有效对政治教材起到诠释作用,把抽象、概括性强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时政教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教师引入时政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利用时政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社会时事有一定的见解,对初中生本身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渗透时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1.突出时政材料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上,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本身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时事,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得最新的时政新闻,并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将时政新闻运用到教学中。如,我在讲“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时候,导入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以此时政作为反面教材,讲述社会中贪污现象,这是一种知法犯法行为,不可取,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时政教育

初中政治教育从课程内容上而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尽量避免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在黑板上设置时政快报,每一天安排不同的学生来写新的时政,向大家传播。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将事实引入课堂当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示一些身边的时政生活,如,最近我们学校所属的社区举行人大代表选举,我叫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这种教学方式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课本剧加深学生对时政生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

篇(4)

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轻视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制教育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须得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可以以校园广播或者校园板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和教师明白法制教育的意义和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师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须得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法制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科技产品进行教学,这些新的科技产品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信息需求力度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大多数教育机构现在均开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法律知识大都比较枯燥无味,尽管基本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都来源于生活,但是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初中同学来将,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从而逆得其反,学生不仅不会爱学习法律知识,还会更加厌恶法律知识,影响法制教育进程,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而将多媒体引入到法制教育中,对于教学的进行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因为法律知识比较枯燥且抽象,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其从枯燥无味抽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立体形象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等法律知识,可以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案例,一方面运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易于吸收,同时还丰富了教学信息。另外一方面,案例是一些法律知识的生动体现,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是法律所允许的,通过案例引导其以后的行为,从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开展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想让学生充分运用法律,必须开展综合式教学。法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应用于生活。老师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将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那些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使他们继续保持,再接再厉。那些结论消极低沉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引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的观点,使他们加快正确法制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也可以就一些典型性案例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处于当时犯罪的情形,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最真实的表现和行为,进而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和行为,并就其表现和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强化法制教育成果,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理解和运用,加快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

篇(5)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政治是初中生的重要的学科,政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方法的组合,是指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原则,将两种以上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工和处理,扬长避短,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其服务于特定教的教学目标。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释放学生的激情,如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如何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些问题都实实在在的摆在每一个政治老师面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笔者认为,就目前形势看,把课堂教学搞活就很有必要。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政治教学,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抽象、乏味和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目前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课堂效果差,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未能满足中学生“求真”、“求新”、“求实”的心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时,要多方面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论据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资料的收集应遵循适用性、时效性的原则。所选的教学材料要既能突出基础性,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更能抓住热点,突出实战性。图表法具有直观、简明、清晰之特点,用它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理论加以形象化、条理化。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甚至教师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较大波动。只有老师的方法变活,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变活,书本知识才会变活,由此,学生的思维才会变活。

篇(6)

二、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方法

要想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变得更有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学生主动精神的调动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则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效应”。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要想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创新:做好“导演”与“演员”角色的定位。

要想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是一堂好的政治课。“要让政治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师如何作好导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角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在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老师是导演,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所应扮演的角色,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二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智慧之花”Ⅲ2_并不是总会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创造。如果说“发现闪光点”是教师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创造闪光点”就是评价一个教师能否教活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应该密切注意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方法。

(二)收放自如:善于把握课堂活跃度。

随着学生们创新自觉性的提高和创新自信心的增强,活跃的课堂气氛显然并不难以营造。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只说明学生们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并不等同于学生们完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精髓。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教师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式的观念不予打压。但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既要表扬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与个性,又要善意地指出其思想中的不足,避免因为一些调皮孩子的起哄而造成课堂本身的混乱。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后,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既要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要符合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从而使课堂活跃度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畴之内。

(三)讲解创新:理论不仅要联系实际,而且要有新意。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提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明真正的学问是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我在讲课过程中也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比如在讲《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关系》((2)初中八年级课本),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举英雄事迹、好人好事,这样时间一长反而会遭到同学们的反感。教师可以就近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扫卫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生,讲解假如这天该同学不打扫卫生,那么学生们就要在又脏又乱的条件下上课。而正是因为该学生“个人”认真地打扫了教室才使得班级这个“集体”有了干净的环境上课。所以整个“班集体”应该为该学生辛勤劳动鼓掌致谢。反过来,再反问该学生,在听完同学们的鼓掌后是否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班集体的认可而内心里感觉到了尊重和满足。这样通过学生们身边的小事情就可以讲解“个人的贡献和付出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一个价值观的道理。

(四)实践创新:动脑动手,课堂课外密切配合。

实践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剂良药。首先,要注意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力争让课堂生活显得多姿多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确定优秀发言代表并予以表扬。2,开展辩论赛,由各个组的学生选派代表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尽可能的用上课本中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进行表彰总结。3,综合知识抢答。同样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选择课本理论进行提问。各个小组的学生举手抢答,可以制定分值来评定优秀小组。4即兴演讲,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讲课中进行,要求给予每个同学机会,就某个课堂问题或理论进行即兴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要开创课外活动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带队,进行户外探索。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周边河流、绿树、工厂地带进行现场讲解,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2,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认真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并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3,学写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评论,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把学生们好的文章推荐到广播站、报纸,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原则

上面提到的四个具体的方法并不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仅有的方法,但它可以为初中老师教好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我也阅读了许多同仁写的文章,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借鉴他们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并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但是要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有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立足实际,灵活运用。依据前面我们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总体分析和把握,显然我们可以意识到,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有着较多的自由的活动时间,因而对他们的授课要加大“角色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要进行中考,时间相对紧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在“讲解创新和收放自如”上多下功夫。总之,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可以创新出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让初中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1]朱菊云.“鲜活”——政治课的生命.卫生职业教育.2003,(03).

篇(7)

人文教育是教授人文知识,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教育。在我国的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育,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标准。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项政策指出在广大学校实行全面化的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及亲身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不能缺少科学教育及人文教育这两方面。只有加强了科学教育,才能使得学生知识及智慧得到发展;也只有强化了人文教育,学生的人格素养及其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提高[1]。

(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只有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措施

(一)立足于教材知识点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立足教材知识点,深层挖掘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当中的内涵,寻找教材当中的德育元素,使得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并且需要对教学的设计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之时加强对教材中含有人文精神知识的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知识点之间的延伸,设计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初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2]。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思想政治七年级上册的“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这节课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授教材知识点之外,还应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如选择几位学生畅谈自己的特点及理想等,这样既可以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又可以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渐应用到广大学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得人文精神的培育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的生活态度”这节课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励志类型的短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深入体会生活态度对人生历程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3]。

(三)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由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当中的人文背景,并将其引入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当中的知识点,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教材知识点、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文精神培育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中的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知识点,综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次于法律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品德是一个人遵守道德的体现,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以及个人信仰等支持,不具有像法律那样的强制性,却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因此初中教育阶段在政治教学上培养初中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品德品质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正确的引导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今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进程,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爱国却是永恒不变的核心主题。青少年是中国梦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初中政治教育更是要在青少年形成基本价值观、政治观和人生观的时候树立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才能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是一个主阵地,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多变的设计教案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手段。鉴于政治这门科目的性质,教材遣词造句特别讲究,严肃性强、抽象性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尤其是向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内涵丰富的抽象性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多多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将知识具现化,并运用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法、模拟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综合论之,无论采取哪样的教学手段均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爱国主义情怀的基本内涵。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初三政治时,在给学生讲解和分析爱国主义情怀内涵的时就运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我创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并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爱国主义情怀在这些小案例中的表现:某同学因为某些原因,用打火机将随破旧的纸币烧毁,初中德育教育论文我们遇见了应该及时制止。爱护和尊重人命币,不乱丢乱扔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们应该庄严肃目,不能嘻戏玩闹等。通过这样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能让他们具体理解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此外,集体主义也是初中生必备的品质,人是群居动物,个人和集体相互依存,因此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团结协作性质的学习活动一点一滴的加强他们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善恶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而为之”一直以来都是提倡学生学会的行为准则,只有能够明是非,辨善恶才能规范自己日常中的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一时的某些行为并不能说明是否具备道德品质,只有形成内心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在它的驱使下践行某一道德行为才是具备道德品质的表现,因此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这些品质就需要学生建立基本的明是非,辨善恶的能力,规范一言一行,以致于内化道德准则从而获得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注重学生的一言一行,鼓励的宣传好的人和事,对那些做错事或者具有相关倾向的学生加以教导防范于未然。此外,利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能力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曾经给学生讲解过这样两则对比案例:甲在经过一路边时随手丢垃圾,乙见到有人丢也跟着丢而丙同学经过时不仅没有跟着丢垃圾反而将垃圾捡起来放入就近的垃圾桶中。这样一则案例简单却发人深省,甲同学是最初丢垃圾的人,而乙同学的行为虽然有所不同却与甲没有本质区别,丙同学的行为和乙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法学生对于对与错、是非黑白、善于恶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能力。

三、结语

道德培养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荣誉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初中政治课堂这一平台展开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从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一点一滴中培养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规范一言一行,在逐渐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树立行为规范,培养道德品质。

篇(9)

我坚持“爱是教育的工具,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从心眼里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反过来“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我尽力做到“在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生活中是兄弟姐妹——无话不谈;犯错误时是医生——治病救人”。在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上,去关怀和体贴他们,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远离“误区”,用师爱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和谐、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重视对学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我以身示范,高标准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响学生的言行。对学生我从来就说到做到,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无论是学生范了什么错误,我都压抑住内心的怒火,对学生作耐心细致的教育,关爱学生,用行动和语言去感化学生,直到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为止。处理问题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师行为的《六条禁令》,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也尊重我,拥护我,反应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现代教育理论去引导学生。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常对学生讲:“我不是警察,你们也不是小偷”、“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也对学生讲:“我这人严如师,亲如兄,爱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坚持每天收看新闻,了解科技动态消息,利用每晚读报时间,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业精于勤”,强化业务能力。

“人活到老学到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树立的一个终身信念。在这五年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每一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报名参加,紧抓不放。五年来,我一共参加过学校举行现代教育技术等业务学习达20余次;20xx年,我和学校领导一起参加了巫山“电子说课”听课活动 ;20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庆市开明中学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20xx年5月,我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云中听课活动”;20xx年10月,我又去参加了重庆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还自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份)》,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为全校教师举办了题为《教师行为角色的变化》(20xx年暑假)的讲座。这些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对提高我的业务水平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学基本功上了有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在专业技术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作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还阅读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研究指导》等书籍,对提高我的业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之余的时间,我还挤出了大量的时间“走访”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每年我都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学杂志,每天定时阅读,向那些“名家”拜师学艺,对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xx年3月,我还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学习。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天定时上网学习,查阅学习资料,了解课程信息,听网络课件。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再认识,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学思想。

三、立足教学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人,为响应“二十一世的教师应是科研型教师”这一号召,我常在课后认真反思,细致总结,写好反思记录,这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五年来,我教过两届毕业班,每次毕业教学成绩都位居全县前列。培养了李倩倩、蒋彬彬、刘春梅等十多名优秀学生升入奉中,有张德志、匡东梅等十二名学生参加全国及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分别获得国家级和市级等级奖。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峡杯”数学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李倩倩同学以满分120(全县仅有三个)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阶段,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动承担起了校级课题“分层教学的实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写了研究论文。20xx年我又主动加入了我校县级课题“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并担任主研员。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平时的常规教研活动,我都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经常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们切磋,不耻下问,一道总结,形成经验。20xx年秋,我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批准立项,组织部分老师正在实施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以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编著的《数学解题学引论》为纲,试图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思维程序,推动我校的数学教学。

四、奖励频频,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近五年的努力工作,细心总结,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

主管的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2003——20xx年度教研科研工作综合考评二等奖”。

20xx年秋、20xx年春和20xx年春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20xx年10月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已进行培训);

20xx年12月主持主研的《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成功揭题并荣获县教改成果二等奖;

20xx年4月撰写的论文《分层教学的原则及做法》荣获《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优秀作品奖,同年该文发表在《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丛书》(重庆市教委编,南方民族出版社出版,ISBN7—5367—2390—3/G·458);

20xx年10月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方法》被选编入县经验交流论文集;

20xx年12月撰写的论文《实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长足健康发展》获县工运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

20xx年4月撰写的论文《依法治校是学校长足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宝》被选编入《奉节县依法治校工作经验论文选编》一书中;

20xx年6月撰写的教案《矩形的性质》获县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xx年3月撰写的论文《英语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获市级优秀奖;

20xx年5月撰写的教案《函数的奇偶性》获县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99年12月在“三峡杯”数学竞赛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一等奖;

20xx年5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20xx年4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三等奖;

20xx年4月在县说课竞赛中获数学学科三等奖;

20xx年6月在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篇(10)

1 如何使得思想品德学科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创新活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活力,才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得整节课堂下来,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并且都有所收获,解决了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乏味无趣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那么,下面就来看一下究竟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1.1 生趣入题,激发学生兴趣a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学相关内容。所以,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创新活力的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而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在于课题的引入,良好地开端可谓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课题的引入,好的引入如同磁石一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导语就要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新意和色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从而使得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前奏,并带动起来课堂学习的氛围。例如可以通过与课题有关的歌曲、诗歌、网络热点等切入课题,使得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深奥的哲理更容易去理解、掌握。

1.2 引入具有创新活力的师资是关键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而言,拥有创新活力的教师也是使得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焕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方面,只有拥有良好的教师,也才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中有所效率,因此,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对于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自身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认识,了解学科本质,从而真正地体味到学科的价值所在,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而一名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呢就是教师要自觉向创新转型,一名教师只有养成积极创新、积极进取的性格,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养成求异思维,从而使得自己的创新思维得以扩展,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思想品德教师;其次就是教师应该要定期的进行学习,跟上政治时代的步伐,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思想品德内容时,尽可能的引入近期学生们比较关注的事情作为例子,不要总是一成不变的用例子,这样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为保证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奠定坚实基础。

1.3 提高创造性,完善思想品德学科建设

若要想要在思想品德学科课堂上焕发出创新活力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时,医患关系论文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具有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学科而言也是一样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并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分析,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主张,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展翅飞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切不可扼杀了学生思考的动机。因此,把质疑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点燃心灵中创新的火花。

1.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创新课堂的行成

对于如何使得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具有创新活力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摒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而不关注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团们,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和教师都很累,并且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习到。因此,作为教师,要创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从新放到课堂上的主要部分上,要知道教师上课就像导演拍戏,戏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演员的好坏,学生就是演员,可以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状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教师在其中起到串针引线的作用。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课本内容中,走进现实生活,给学生提供实施道德行为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内化为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1.5 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使得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而言,还有一点,也使得课堂焕发创新活力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教师应该积极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的意识,使得更多地学生可以敢于说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想出解决的办法,从教材中寻找答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课,教师在课前先给同学们把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下去,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让每组同学派出代表给同学们讲解,然后教师进行指导,正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知识指导实践。教师要高度重视探究与实践活动,如经常组织学生到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参观、调研,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联想创新,从而增长学生的创造才干。把创新活力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中,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要相信课堂“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才”。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新性地学。

2 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学科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思想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焕发创新活力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课堂拥有创新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门卫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拥有创新活力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配合教师,共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初中生思想上有所提升,健全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篇(11)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200-02

一、思想品德课堂学力提升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传统思品课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信息单向传递,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堂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导致学生怨学、老师怨教,最终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任务的全面完成。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要求教师转变课堂模式,提升课堂学力,以适应初中生健康成长需要,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思想品德课堂学力提升的内涵

学力是指学习者借助课堂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知识、态度、能力的总和。学力的基本结构由两方面组成:

从横向结构内容分析,学力主要由学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要素构成。 一是学识要素,指以认知为基本特征,包括基础性、工具性和专业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能力要素,强调人在一切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学习行为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仅是指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包括修德养性、求知健身、实践创造以及搜集、运用和开发各种信息资源的综合性本领。三是心理要素,指具有良好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品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它们之间是互动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情感是生成学力的基础。

从纵向结构层次角度分析,可分为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新性学力三个方面。基础性学力,包括:(1)指各学科教学中,由听、读、写、算等基础能力综合形成,对人的发展、提高具有奠基意义的学力。(2)从人的持续发展看,前一阶段学习生成的学力是后一阶段学力发展提高的基础;发展性学力,指在前阶段形成的学力基础上提高发展,并且已成为现实的、而且还处于不断发展、提高状态的学力;创新性学力,是指态度主动积极、思维灵活发散、主动探究生成新知识的一种学力。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堂的学力提升是在课堂上努力运用多种方法培养、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思想品德课堂学力提升培养的策略

在教改实验中,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作为落脚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构建具有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学力发展性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践推广成果运用到发展性课堂构建之中,贯穿自主学习、群体议论、相互引导三个基本环节,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种基本方法。在教程设计上,主要表现为:(1)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学习基础,制定教学目标。(2)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整合开放、生成、发展的教学内容。(3)在“自学?议论?引导”中创设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

(一)“编织”知识网,提升想象力

本文所指的 “织网”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编织知识的网络,“想象力”是指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在织网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理想的追求。

1.丰富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渊源”。可见,想象离不开“织网”,必须以“织网”为基础。

如,在教学“自我新期待”时,我设计“我来当明星”表演。

师:所有的人都曾有个明星梦……你的明星梦是什么?

生:周杰伦、甄帧…

师:明星头上的光环令我们羡慕……说说明星背后的故事?

生:(学生一个接一个讲)

师:谁愿意成为今天的主角,我们一起来为你的明星梦加油?

生:(学生表演…下面掌声伴随着议论声)

师:……大家说说他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将来才能实现明星梦?….

生:甲说“拜名师,乙说贵在坚持,丁说……”

整堂活而不乱、循序渐进,虽然只是对某个同学进行了“量身打造”可其他同学的脸上也洋溢出自信的笑容。课后同学跟我讲“老师,以后的思品课都这样上,这样上课有意思……”学生的话道出了思品课的独特魅力――思品课帮助学生成长。

2.构建知识网络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分析社会发展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事例搭建知识的桥梁,形成“织网”;设计的问题是全体同学都乐于参与、勇于探究,通过跳一跳的努力,就能触发灵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实现“不教自胜”,在寓教于乐中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有责任的公民。

如:在教学“财产属于谁”时,我先播放一段道德楷模颁奖视屏,再引入案例:一位乘客将50万元巨款遗失在公交车上,司机以为这是天上掉下的馅饼,隐瞒巨款。问:“看了视频和案例有何感受,司机的行为是否违法,该不该受到法律惩罚,如果不交出巨款会有哪些后果发生?”我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大胆想象,积极发言,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奖品,对发言表现好的予以奖励,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家七嘴八舌,如炸开的锅,我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进行引导点拨。与此同时,对班上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进行了大力表扬。这种选取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同身受――思品课就在身边。

(二)巧用“背景墙”,提升拓展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生活热点、焦点、故事等情境垒起背景墙即“垒墙”,当然“垒墙”需要兼顾科学、自然,符合规律,让学生在“垒墙”中用已有的知识、原理,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去充分发现、认识新问题,并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同一问题――提升“拓展力”。

1.转换题型、转变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兴趣,教师要善于铺着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垒墙”,在垒墙中让学生感悟、体验、启发诱导学生探究学习,给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如:在教学“我们的人身权利”时,我引入材料“贼”的人权。我以“抓住贼可以打吗?”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发表不同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懂得“贼”也有人权,当贼被抓住、停止非法侵害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其殴打,否则将是违法行为。抓住“贼”字巧设情境,转换背景,不仅拓展了学习的领域,而且提升了认知的高度。

2.扩散列举、科学散发

扩散列举就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以使认识更全面、更深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充实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力能力。

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学生列出“少开一天车”“光盘行动”“新能源汽车”……学生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巧妙扩散列举学习,避免了传统说教的“假、大、空”,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思品课走进了生活。

科学发散就是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散分为:学科内发散、学科外发散和综合性发散。

如:在教学“WTO”时,我让学生分析:(1)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为什么要“入世”? (2)从政治角度看中美签署双边协议为什么取得了“双赢”?(3)从其他领域看入世带来的发展变化?学生的视野被打开,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回答涉及到蛟龙号、载人飞船、动漫N多方面,课堂充满了情趣和吸引力,同学们戏称这样的课堂为“百家讲坛”。

3.创设情景、激发联想

联想是由所感知的事物想起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包括:近似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其目的是丰富知识,提高知识辨识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防范于未然”时,我让学生动手编报纸,进行普法宣传,要求(1)把“违法与犯罪、罚款与罚金、拘留与拘役等相关联的概念分组;(2)收集与青少年有关的案例如“社会与法”“今日说法”等栏目。编报上墙后同学们兴奋地围观、学习、评价……这一刻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成就感,创造欲……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激活问题源,提升求异力

1.挑战常识、培养质疑意识

常识作为一种普通的知识是文化积淀中历史形成的大众心理定势,习惯上很少有人对常识质疑,我把“问源”指向常识作为学力提升培养的突破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在教学“正确认识自己”时,我把一些常识如“物以稀为贵”“天下乌鸦一般黑”“水往低处流”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质疑,用学过的知识大胆挑战。为了营造气氛,我抛砖引玉做铺垫,给学生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辨真伪搭建平台,如此迂回、递进,使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

2.逆向思维、培养反思意识

向逆向、反思“问源”。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真谛。逆向思维需要学生独特思考,另辟蹊径,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如遇事不妨倒过来想一想,从结果上觅寻原因,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

如:在教学“提高人口素质”时,我首先展示学生辍学后的谋生图片;接着出示近年来辍学的统计数据;再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比例;这一“伏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我因势利导,抛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大家在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后得出: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要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严格惩罚;要加大政府的监督与扶持功能;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学生能根据书本中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思考。正如哲学家波普尔所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

四、反思与困惑

课堂学力提升最大化是老师不断最求的动力源泉。本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通过实施织网、垒墙、问源等策略教学,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如本人指导的学生小论文、编报、演讲比赛系列活动,多人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论文、说课、教学案例、教学偶记、优质课等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初三中考合格率达100%。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形,如“问源”时有的学生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一发不可收,在讨论过程中出现转变话题,偷换概念、相互攻击等混乱局面,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正常完成;在“织网”时老师有时抛出的知识点,学生不能朝着预期的方向“编织”,甚至出现背离主题的尴尬局面;在“垒墙”时有时也出现学生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有待进一步思考解决、改进的问题。

总之,课堂学力提升有赖于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开拓新途径。正如新课标所说,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合理使用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力提升策略实践研究的一些粗浅的实践尝试,并非尽善尽美,有待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不断创新就能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真正“变得更聪明”。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第一版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第二版

[3]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