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政预算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5: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政预算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政预算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的资金投资形式朝着复杂、多元的形式发展,但是,政府预算的方式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任何转变,依旧保持原来的水平,方式单一,难以和现如今核算要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相适应,财政预算会计方式不足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并且,随着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库体系,国库资金逐步走上了资本化运行的道路,许多政府资金都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然而,我国现有的财务会计预算仅仅停留在核算财政资金的支出这一方面,并不包括国有股份和资本化的有价证券的核算。由此看来,财政局会计核算的范围比较小,缺乏广泛性、全面性。目前我国政府采用这种形式简单的预算方式,并不能准确的显示政府的实际的资产流动、支出和收入等状况。政府的财务报告存在许多问题,并且缺乏说服力和约束力,这样极有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政府固定资产核算缺乏完整性

根据我国会计预算的规章要求,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都需要将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准确无误地记录到单位的账本中。然而,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根据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计量只需要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记录,不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进而会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表上不能查阅到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动情况、实际价值、使用情况等信息,使得账面上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相符,存在较大的出入,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成本,进一步造成单位在提高服务的时不能准确的体现其消耗的资金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自身固定资产的时候,并没有将单位资产平均分摊到每一期的资产支出中去,而且相关的会计核算缺乏科学性,进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时出现问题,影响了财政会计的监管力度。

(三)收付实现存在局限性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预算方式。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内容,会计预算主要把单位本期发生的各种实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记录到账面上,没有核算单位本期应该承担的支出和本期应该纳入的收入,这样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负债的情况没有被准确的记录和反映出来,会使得在做决策时形成错误的判断,从而极易产生财政风险,如果发生,也很难得到控制。例如,在会计做预算时,由于没有把单位本期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准确地记录到账面中,没有将财政负债情况显现出来,这样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可支配的收入超出了实际情况,使得政府预算管理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将债务信息完全、完整地披露,造成单位财政收支不平衡,由于账面上并没有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造成财政风险没有被及时地反映出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能对当前的财政风险做出及时、准确地判断。并且,这种收付实现在会计每一期中造成财政资产收入与支出不具有配比性,影响了收支结余评价的真实性,从而使得会计预算信息真实性的缺乏。

(四)会计预算管理范围存在局限性

通常,财政机构会计预算的范围相对较小,往往只对政府直接拨款进行会计预算的核对,这样便导致会计预算无法完整、准确地显示政府财政资金的运作信息。但是,对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单一、缺乏完整性的政府会计预算已经远远满足不要体制的要求。同时,政府的投资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产生许多新形式的投资方式,针对于这种现象,原有的会计预算管理也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二、强化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会计监督新观念

财政部门应充分行使法律赋予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管理权等,这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既是法律赋予其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财政部门应该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会计的管理工作。如果财政部门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忽视对于会计的管理和监督,这种做法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财政部门还要合理、科学地做好财政支出和收入的预算工作,这样会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产生有利的影响。财政部门在做好财政收入等主要任务之外,不能忽略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财政部门还需强化对会计监管的力度,不仅仅要加强定期检查工作的质量,还应该在日常工作时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不断的完善各单位对于内部的调控机制,与会计的监督和管理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监管体系。

(二)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

财政部门对会计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明确监管工作是否与法定要求相符合。主要查看以下几方面: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真实;各

单位的记账本位币、会计年度、会计记录文字等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制度;各单位是否有与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记录、收入、支出、所有者权益以及计量等内容。

(三)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同时也是会计预算的重要内容。所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对于提高会计预算工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不断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财政局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联系实际,在收支目标的计划中加入收入、财务经营活动,根据数据工作的需求,预算编制人员通过加强学习,合理的提出针对各种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如实记录财务经营活动中的数据信息和会计报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完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

财政部门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全面核算,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财政局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制度。这是我国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核算会计方式也应该改变原来单一的模式,使用多样化的模式进行会计预算管理。并且,通过提高执行预算管理力度的有效性可以使预算管理得到强化,在预算体制得到完善后,财政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并严格的监督整个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使得财政资金的流动情况逐步透明化,明确了资金的支出和收入情况,减少了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强化预算监管力度

不断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财政预算超出预期的现象,首先要向相关人员指出问题,让其认真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报账工作的管理。对于没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财政预算工作的情况,财政监管部门必须要依据法律进行责任追究,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会计预算没有差错的行政事业单位,可是进行适当的奖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加强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对工作积极的态度。

(六)加强会计的素质培养

根据会计预算工作的要求,会计在填报数据时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这就要求会计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自身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同时对提高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财政部门首先需要强化会计自身的职业道德的学习,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要建立其终身学习的意识,依照不同的工作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并且财政部门可以通过会计考核和诚信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篇(2)

1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是建设工程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耗用的费用总和[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宗旨就是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造价。其中造价的有效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以效益(含经济的和社会的)为导向的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到人为、市场等因素影响,先期的造价预算常出现偏差,超预算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显然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探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问题,对造价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程序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在编制过程中需遵循以下程序和步骤:

1)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的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等更多资料。在编制之前,预算人员需到工地现场考察,熟悉工程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2]。

2)熟悉施工图纸。在预算之前,必须认真阅读图纸,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必须做到对建筑施工程前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3)准确计算各项工程量。在整个预算过程中工程量的计算是最繁重且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人员应严格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统筹主体兼顾其他工程,做到一丝不苟,耐心细致。a.合理安排预算工程量计算顺序。从整体上先主体后装饰,应先地下后地上,先内部后外部。各分部工程的顺序应是先混凝土工程并进行抽取钢筋,后砌体、楼地面、屋面、装饰、零星工程等依次计算。b.合理确定计算项目,注明原始数据相应部位。计算项目的确定应遵循定额项目划分的规定,填写名称应完整,必须与定额项目名称相符,对设计图上分布在不同部位的相同做法,要求在计算过程中对每个数据的来源都应标出图上的相应部位或名称,以便于工程量的核对。

4)灵活、准确的套用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完毕并核对无误后,用所得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套用单位估价表中的定额基价,相乘后累加,即得到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合计。在使用定额前,首先,了解定额的总说明、分部分项工程的说明、附表、附录及相关规定,掌握定额编制的适用范围和依据。其次,应熟练掌握计量单位、各种定额项目的内容以及允许换算的范围和方法。当工程内容与定额内容不一致,允许换算时,应按定额的换算方法和范围进行换算,然后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合价。当工程内容与定额不一致但又不允许换算时,必须执行定额,不得任意修改或调整定额。

5)计算利税和其他各项费用。根据建筑工程造价构成的规定项目、费率,分别计算措施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税金等。在计算过程中,需保证对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在选择取费标准应综合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与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6)撰写编制说明。编制说明包括编制依据、工作性质、设计图纸号、内容范围、编制年份、价格水平年份、所用预算定额、有关部门的调价文号、套用单价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预算书封面要填写工程编号、工程名称、工程量、预算总造价及单位造价、负责人、编制单位名称、编制日期、审查人、审查单位名称及审核日期等。

3影响建筑施工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3.1设计漏项和变更。

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漏项和变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其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概算的各种因素中往往名列前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1)不按国家标准设计,或对某项具体设计力案缺乏比较导致设计更。2)设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水平较低,审查制度不严等,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漏项,不得不补列建设内容,因此增加投资。

3.2建设工期延长。

工期控制是建设期“投资、质量、工期”三大控制目标之一,不能按原定的合理工期完成建设任务,不但项目不能按时投产、及时发挥效益而且造成贷款利息、建设费用增加从而使引起费用超概算。

3.3环境、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工程之初所做的概预算虽然对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风险等情况作出了预测并对预算留有余地,但还是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工程造价很可能出现超预算。

3.4建筑设备材料价格误差。

在国内,同种型号设备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建筑设备价格混乱,报价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使得同样的设备预算价格可能差距较大。

3.5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某些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情况调查、研究得不够深入、详实,所编制出的造价预算出现缺项、漏项等差错,无法全而反映和正确预测工程实施的费用支出情况。由于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预算在实际工程中丧失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超预算行为成为建设中迫不得已的选择。

4工程量清单计价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建设工程在投标中,投标人根据统一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企业定额进行计价,自主报价,这种计价方法的计价依据都是统一的,明了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的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明确清晰,且包含工程内容与项目特征介绍,易于编制工程量清单时确定具体项目名称和投标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化、计算方法标准化、工程造价市场化”的要求。因此工程量清单是一种科学计价模式在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5控制预算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造价与工程建设各个主要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造价控制与管理能为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想做到控制概算,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5.1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编制。

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非常重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概预算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人员应掌握项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2)要熟悉施工图纸,精确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3)客观分析价格因素,对价差调整留有余地。

5.2设计阶段控制。

一旦工程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阶段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阶段,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据统计,设计费用一般不到工程建设全寿命费用的1%,但是这不到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可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水平对整个工程造价是至关重要的[3]。

5.3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招投标包括材料、设备采购招投标和施工工招投标两个方面[4]。公开、公平、公正的施工招投标有利于业主与施工单位双方相互选择,促进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水平,降低施工成本,使投标价格更加符合价值基础,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管理水平高,技术过硬的施工企业中标,可以避免出现质量不达规范要求被迫返工,进度滞后被迫中途清场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节约建设成本,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5.4约束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水平不够,缺乏管理经验,不负责任,管理不严。因此从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合同管理,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这三个方面入手约束建设单位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或者还有一些相关的管理部门,只要我们选择一个硬专业、高素质的设计单位和一个实力雄厚,技术过硬,质量、安全、信誉、进度有保障的承包方,行政管理部门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建筑市场,用合理有效的概预算就能做好每一项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篇(3)

二、高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源头,是预算绩效指标设计的标准,更是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灵魂。本文认为高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保障运行;预算编制科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根据确定的目标,设计高校财政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细分为办学保障、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并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设计出三级指标共计30个指标(见表1)。指标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各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一类是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在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调查法(Delphi法)等;客观赋权法则根据历史数据研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指标与评估结果的关系来进行综合评估,如最大熵技术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综合考虑,决定根据各个指标重要程度,对其赋权重,于是选择了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计算。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政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

(一)建立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遵循科学性、可度量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以评价高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为总目标,以办学保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才发展和社会贡献为制约层,以表1高校财政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为指标层,建立高校财政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二)构建判断矩阵

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后,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在每一层次上,请10位专家对该层指标进行逐对比较,按照规定的标度方法定量化,写出数值判断矩阵,标度及其描述见表2。调查结果收集回来后,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出每个专家给各级指标分配的权重,后进行算术平均,再由5个一级指标权重乘以其下分别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来确定22个二级指标的最终权重。本文使用Matlab6.5来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三)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程度,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CI,计算CI=(λmax-n)/(n-1)。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λmax-n愈大,CI愈大,矩阵的一致性愈差。根据上节中的程序计算结果,本文中20位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经检验其CR全部小于0.1,故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四)结果与分析

篇(4)

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薄弱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重收轻支现象十分突出,乱支滥用、擅自提高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造成接待、各种补贴等非生产性支出直线上升;内控制度、票据领用、支出审批权限程序、实物采购等不规范。二是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乡镇财政干部编制不到位,专职岗位不落实,制约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预算改革,健全监督机制,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建设的主导环节,也是财政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预算管理上,必须从加强预算编制、规范内部运作机制和强化预算监督入手抓好改革。一是改革预算编制。要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早编细编预算,并从细化上做文章,提高预算编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规范内部运作机制。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运作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支付,实现财政性资金管理的“四统一”,建立“管钱不管事、管事不管钱”的运作机制。三是强化预算监督。县(市)及乡镇人大要定期审查乡镇的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财政预决算实质性审查,确保乡镇财政依法理财、健康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乡镇长离任审计制度,约束乡镇领导任期的财政管理行为。

篇(5)

二、原因分析

1、乡镇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一是部分乡镇领导认为乡镇财政预算编制是编制、执行是执行,预算执行不受年度预算约束,有预算的可以不执行,无预算的可以追加执行,没有将经人代会通过的财政预算当作具有法律效力去执行。二是单位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随意性,部分单位负责人认为,财政补助资金年初已核定,缴存财政的资金归单位所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对财政部门管理存在抵制情绪。

2、乡镇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乡镇财力比较差、收支缺口大是导致预算编制不全面、准确性不高的直接原因。乡镇财政需要安排的支出项目多、金额大,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可用财力却有限,不能满足其支出需求,为了避免违背《预算法》规定的乡镇财政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的要求,乡镇财政只能按照“先急后缓”的办法以收定支,人为减少支出预算。

3、年度预算执行中调整变动多。一方面由于乡镇单位预算编制不准确需要进行调整,但更主要是由于年度执行中上级下达的项目配套支出、新增支出较多,加之本级财政年度增加的项目支出,也是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的重要原因。这些支出年度编制预算时无法预料,但大多涉及民生或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无法回避,必须实施。

4、财政预算监管不到位。一是预算监管的体制机制不顺,乡镇财政预算的监管部门主要是乡镇人大和财政部门,而作为处于基层的人大和财政部门,监督的效果自然难以到位。二是乡镇监管部门缺少顶真碰硬的勇气,存在做老好人、怕得罪人的思想。

三、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预算管理的责任意识。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加强乡镇预算管理既是《预算法》赋予的法律要求,也是加强乡镇财政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现实要求。财政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不断增强乡镇领导和单位负责人的预算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变财政部门管理为单位部门的自觉行为,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力。

2、强化财政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财政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监管。要强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率。要严格预算执行,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要加强预算管理,乡镇及单位支出严格按预算办事,并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确保支出与预算指标的一致性。要建立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篇(6)

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核算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较少,也不能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比如: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等。政府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使很多财政的资金流向发生了变化,用于事业单位购买资产、发放工资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账户直接拨付。行政事业单位的新业务状况也不能充分地反映出来。比如:采购业务已经完成,可款项还没有付清,这就使单位在年末很容易形成资金结余,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政府事业单位的业务进展情况。收入实现制来核算,财政支出中只是反映当期实际的还本付息数,不能反映当期的利息支出和当期的负担数量金额,不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无法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政府财务情况。

2、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某些事项不能在当期确认,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可比性。一是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在我国现行预决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以现收现付制为编制基础,其负债只反映当期本金数,无法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年度偿付的利息数,负债也不能充分披露,政府性债务存在低估甚至“隐藏”的可能。还可能有债务转嫁现象,预算虚假平衡,出现挤占、挪用社保资金等不良后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上只反映实际现金支出的部分,没有反映出现金支付的债务情况,导致政府可支配的可用财力加大,使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不利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二是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且在使用期内保持原值不变。只有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时,才能反映在账面上。流动资产比如有价证券及银行利息,政府支付的社保金等在账面上体现不出来,其价值也不能体现,所以单位固定资产的现状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给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不实。三是收付实现制不利于绩效考核。收付实现制度在各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成本和应承担的责任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不同部门会计指标相互可比性较差,造成政府部门业绩不明。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之间不对应,绩效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充分反映出来,造成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不准确,所以国库集中收付必须以单位“零账户”和配合为前提。

三、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1、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为更有效地实行分类管理预算会计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共同构成。

2、建立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一是模糊的账目,一是更加详细的信息需求。目前需要制定适用于国家机关、党派和人民团体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有利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制订有关《国库会计制度收入征解会计制度》等。

3、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事业单位有很多事项要讲求效益和效率。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特点,要建立与国际相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府公共开支界限不明朗,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能准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有利于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篇(7)

关键词:财政国库;预算执行效率

1预算执行的基础效率

1.1重新构建国库机构

依据国库改革总体方案,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的要求,地方财政重构了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处〔科〕和国库支付中心),独立于预算编制部门,具体负责预算执行控制的所有方面。之所以说重构,是因为过去我们也在实施财政国库资金管理行为,但是具体管理与执行机构不独立,直接造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工作界限不清楚,相互之间的职能不明确,这种局面不足以承担新时期下预算资金的执行管理工作。

1.2完善单一账户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根据地市资金的实际管理状况,地方财政部门把预算内、外资金和单位其他资金统一定性为财政性资金。为把整个资金的运作都纳入集中收付的运行轨道,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设计上,除按照财政部改革方案保留国库存款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外,还在支付中心增设了财政支付账户用以归集单位通过非财政渠道取得的其他资金,六大账户构成了地市一级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而且这种账户结构还带有普遍性。

2预算执行的运营效率

2.1现金集中的调节效率

在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财政部门成功地实现了现金余额的集中化管理。一是建立了集中收入制度。清理取消了各种收入过渡账户,健全收入监缴和规范退库制度,加快了财政收入入库的进度,降低了财政收入的入库成本。二是建立了集中支付制度。最核心的是取消了预算单位多头开户,预算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供货商或收款人。

2.2支付平台的统一效率

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总分类账设立的基础上,预算执行由过去的分散支付变为现在的集中支付,按照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使资金支付处理的集中化成为可能。虽然预算资金的使用权在预算单位,但资金支付的出纳环节放到了国库执行机构,在实际运行中财政资金直达供货商,资金支付的效率大大提高,受到了预算单位和收款人的欢迎。

2.3信息监控的实时效率

预算资金的执行监控是国库管理和执行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财政部门能够掌握各支出单位的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即购买的商品或劳务、付款时间、付款对象等,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使财政部门有条件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杜绝不合理支出,保证了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

3预算执行的行为效率

3.1制度管理效率

制度既是对行为的概括,又是保障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通过借助制度的力量约束管理行为,保证事物发展的各项因素向有利于提高行为效率方面转化。改革初期,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有效地规范了预算执行程序,确保了国库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平稳推进。各级国库执行机构也针对内部运作,制定了员工行为准则、廉政制度、保密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在额度审核、支出受理、收入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既督促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又规范了中心资金收付运作,在制度约束下提高财政收支的质量效率。

3.2人力资源效率

一项效率制度的推行主要还是依靠执行者的素质和战斗力。各级财政部门在重构管理机构的同时,短时间内都成立了一支组织放心、作风优良、素质较强的国库队伍。国库具体执行机构(国库支付中心)都处在国库改革的最前沿,队伍建设要求较高。在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从细微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精干的队伍、扎实的工作、优质的服务构成了优良的软环境,在推进国库改革、保障预算执行,特别是弥补改革初期由于制度不到位、程序不完善造成的诸多工作不便起到了积极作用。

4预算执行效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需要健全。按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要求,财政部门应首先清理取消单位原来自行开设的银行账户,这是国库改革的切入点。

篇(8)

一.前言

1959年《财政法组织法》(LOLF)确立了法国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期间,该法令虽多次被修订,但仍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国总统希拉克颁布了新《财政法组织法》,明确提出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方法编制的预算案。该法案被认为是法国公共财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给法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变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法国的公共行政从传统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务领域从此也开始面临一连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许多国家的行政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韦伯的官僚理论为代表的、等级深严的传统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后,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责任的、服务的、企业化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欧美国家,最早由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提倡推行。随后该理论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在其著作《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论,并强调“再造政府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①]戴维·奥斯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力不从心,窘态百出工商管理论文,因此该模式应当被改革。戴维·奥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应当拥有一定的公共企业精神,并学习或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运用私人企业管理技术以及用结果指标来评估绩效,让政府更具活力及竞争力。

在戴维·奥斯等学者的推动下,新公共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经合组织(OECD)的会员国,相续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绩效政府”的理念。法国在这方面虽然改革起步较晚,但是也出台了相关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内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取消对各地方政府的监管,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扩大地方民主,增强地方民选机构的权利等等。

2.改善法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从法国国内看,法国的公共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历届政府站。2005年,法国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达到了66.8%。同时,西方各国政府都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机构、改善公共财政管理,而法国却相对滞后,这就迫使法国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从2000年以来,法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率上升、国内投资与需求大幅度减少,这造成了法国财政收入锐减。与此同时,为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又大规模投入资金。这导致法国公共债务规模明显扩大。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1959年以来形成的预算体制相比,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变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的绩效的管理。在过去,各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议会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拨付。在这样的机制下,预算项目很难体现各种计划的性质也很难明确各级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新《财政法组织法》运用绩效机制来推动财政预算,重新建立了财政预算机制。新机制使得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国家政策连贯而紧密。该机制把财政预算分为“任务”(mission)、“项目”(programme)、“行动”(action)。“任务”是财政预算的最高级工商管理论文,体现了国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安排。同时,若干个“项目”组成了某个“任务”。“行动”又把项目的各项计划具体化。

新《财政法组织法》规定,各级、部门必须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计划与工作安排;同时,每项具体计划的效果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并把结果反映到年度绩效考核报告中。

2. 项目的行政负责人责任更为明确、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另一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不能触动人员工资之外,只要能保证项目目标圆满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门项目负责人可按实际情况自由调度资金预算。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负责人的公正、廉洁,该法案还规定必须强化行政部门内部审计职能,使每个公共政策项目执行者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3.强化了议会对财政预算的民主监督力度。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后,议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对财政预算的监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预算更为透明。根据新《财政法组织法》第五十条规定,当政府向议会提交国家未来四年的发展报告的时候,必须同时提供相关数据与证据的来源,以供议会调查、审议,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其次,扩大了议会对预算批准的范围。得益于财政预算的分任务管理与绩效管理机制,议会可以通过讨论国家公共政策与发展策略来决定对某项任务是否赋予相关财政预算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议会的决策者的角色。在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前,议会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与手段,只能针对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一揽子计划进行投票。只有约占6%的财政预算真正被议会深入讨论研究。新法案实施之后,“任务”、“项目”、“行动”与它们所需要的财政预算一目了然,议会成员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讨论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与财政预算捆绑进行表决,提高了议会地位和权利。一方面,决算法草案的审议时间缩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审议的宗旨不再是对财务报告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项目的结果、成本和使用进行分析。

四.新《财政法组织法》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影响

配合新《财政法组织法》,法国从希拉克政府到萨科齐政府,都对公共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渐进式改革。萨科齐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管理论文,无法考察其最终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应当承认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减少了财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显上升,威胁到了法国的财政与金融安全,萨科奇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称为“公共政策全面修订” 的全面改革计划,旨在对公共支出进行结构性削减站。这项计划确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实现政府机构现代化;改善为公民和企业提供的服务;确保公务员能够因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广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体目标是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该计划是法国政府全面转型的范例,它由370项经过开支审查筛选出的举措组成,同时,每个政府部门都必须节约开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减少了公务员数量与规模:法国公务员的数量从2003 年开始减少,减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务员人数介于7万到8万人之间,而该年就裁减了1万5千 个职缺。[②]如今,萨科奇政府实行每两名公务员退休后只补充一名新公务员的政策。行政人员的开支从而大大减少。

3.对公共部门进行分类改革。现有的公共服务部门被分成三大类:一是关系到民生与社会稳定的教育、公共卫生等部门,将继续由国家管理;二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具有一定商业色彩的军工、航天和核电等部门,国家将继续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资本开放的其它的部门,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内国有企业垄断将被打破,私人资本获准进入。

4.行政部门的创新改革。主要有两项:一是预算法采取“目标管理”原则,各行政部门将根据目标制订预算;二是对政府各部门引入外部审计,同时对岗位任务和人员设置等深入调研并提出现代化管理建议。

5.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各项公共事务分为“任务”、“项目”、“目标”、和“指数”。“任务”是指各项社会事务,如交通、社会治安等。“项目”是指细化后的各项“任务”,如在就业“任务”中,就有增加就业的“项目”;“目标”是每个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如增加就业的“项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目标”。最后,“指数”是指量化后的结果,主要用于评估各项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的数量等等。

法国政府在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以法国内政部为例, 2005年法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低于5000人,与2002年相比受伤者减少了25%,而死亡率则减少了36%,创历史之新低。与2002年相比,违法活动减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违法活动则减少了20%。[③]

五.借鉴与启示

法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论文,其公共部门颇具特色,它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关键作用。虽然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不同,不能引入他们的所有做法,但他们绩效考核的理念、严格的责任机制,对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深化市场化改革,减少公共部门监管。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法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早就是一个现实。在我国,一方面,民众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开始寻求公民参与的过程来充实公民生活,来有目标地表现公民意识,并学习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扩张,经常造成公共部门逐渐远离其所服务的社会大众,忽视民众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事业单位中的绩效改革问题,其基本点还是应当立足于对公共部门,包括对事业单位权利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根问底。只有在上层建筑中确立了公平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充分竞争,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没有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作为社会子系统和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效果也无法保证。所以,政府、事业单位不能既当游戏的裁判又做选手,它们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到保护公正与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2. 重新认识公共部门的本质。高绩效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以绩效评估体系为标准,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度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它强调了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作为产出的最终标准。法国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为公众更好的服务站。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其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在我国,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做得不尽如人意。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均被严重异化、扭曲。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改革工商管理论文,不能不首先从理清什么是事业绩效开始。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所以它们的绩效应当是“公共、公平和责任”。

3.绩效考核制度应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从法国经验看,财政绩效管理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法国2006年执行的新预算案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新的结构。新结构分为“任务”、“项目”、“行动”三级。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对固定的行政负责人。这就使得各部门公共政策项目负责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与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它与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匹配。

4.应当强化公众与人大对事业单位绩效的监督与评估作用。法国议会是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为新《财政法组织法》而强化。议会有权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由此可以具体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在我国推进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过程中,绩效指标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具备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可以借鉴引用的办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单位的绩效考核变成了“官绩效”“一言堂”。因此,绩效考核需要考虑多维度考核,以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鉴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应当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让学校、医院所在的社区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绩效评价中来,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任青霞:有限政府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研究,2004(1).

[2]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一.前言

1959年《财政法组织法》(LOLF)确立了法国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期间,该法令虽多次被修订,但仍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国总统希拉克颁布了新《财政法组织法》,明确提出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方法编制的预算案。该法案被认为是法国公共财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给法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变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法国的公共行政从传统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务领域从此也开始面临一连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许多国家的行政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韦伯的官僚理论为代表的、等级深严的传统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后,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责任的、服务的、企业化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欧美国家,最早由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提倡推行。随后该理论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在其著作《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论,并强调“再造政府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①]戴维·奥斯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力不从心,窘态百出工商管理论文,因此该模式应当被改革。戴维·奥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应当拥有一定的公共企业精神,并学习或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运用私人企业管理技术以及用结果指标来评估绩效,让政府更具活力及竞争力。

在戴维·奥斯等学者的推动下,新公共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经合组织(OECD)的会员国,相续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绩效政府”的理念。法国在这方面虽然改革起步较晚,但是也出台了相关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内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取消对各地方政府的监管,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扩大地方民主,增强地方民选机构的权利等等。

2.改善法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从法国国内看,法国的公共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历届政府站。2005年,法国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达到了66.8%。同时,西方各国政府都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机构、改善公共财政管理,而法国却相对滞后,这就迫使法国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从2000年以来,法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率上升、国内投资与需求大幅度减少,这造成了法国财政收入锐减。与此同时,为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又大规模投入资金。这导致法国公共债务规模明显扩大。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1959年以来形成的预算体制相比,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变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的绩效的管理。在过去,各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议会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拨付。在这样的机制下,预算项目很难体现各种计划的性质也很难明确各级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新《财政法组织法》运用绩效机制来推动财政预算,重新建立了财政预算机制。新机制使得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国家政策连贯而紧密。该机制把财政预算分为“任务”(mission)、“项目”(programme)、“行动”(action)。“任务”是财政预算的最高级工商管理论文,体现了国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安排。同时,若干个“项目”组成了某个“任务”。“行动”又把项目的各项计划具体化。

新《财政法组织法》规定,各级、部门必须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计划与工作安排;同时,每项具体计划的效果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并把结果反映到年度绩效考核报告中。

2. 项目的行政负责人责任更为明确、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另一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不能触动人员工资之外,只要能保证项目目标圆满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门项目负责人可按实际情况自由调度资金预算。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负责人的公正、廉洁,该法案还规定必须强化行政部门内部审计职能,使每个公共政策项目执行者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3.强化了议会对财政预算的民主监督力度。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后,议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对财政预算的监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预算更为透明。根据新《财政法组织法》第五十条规定,当政府向议会提交国家未来四年的发展报告的时候,必须同时提供相关数据与证据的来源,以供议会调查、审议,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其次,扩大了议会对预算批准的范围。得益于财政预算的分任务管理与绩效管理机制,议会可以通过讨论国家公共政策与发展策略来决定对某项任务是否赋予相关财政预算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议会的决策者的角色。在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前,议会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与手段,只能针对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一揽子计划进行投票。只有约占6%的财政预算真正被议会深入讨论研究。新法案实施之后,“任务”、“项目”、“行动”与它们所需要的财政预算一目了然,议会成员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讨论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与财政预算捆绑进行表决,提高了议会地位和权利。一方面,决算法草案的审议时间缩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审议的宗旨不再是对财务报告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项目的结果、成本和使用进行分析。

四.新《财政法组织法》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影响

配合新《财政法组织法》,法国从希拉克政府到萨科齐政府,都对公共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渐进式改革。萨科齐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管理论文,无法考察其最终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应当承认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减少了财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显上升,威胁到了法国的财政与金融安全,萨科奇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称为“公共政策全面修订” 的全面改革计划,旨在对公共支出进行结构性削减站。这项计划确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实现政府机构现代化;改善为公民和企业提供的服务;确保公务员能够因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广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体目标是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该计划是法国政府全面转型的范例,它由370项经过开支审查筛选出的举措组成,同时,每个政府部门都必须节约开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减少了公务员数量与规模:法国公务员的数量从2003 年开始减少,减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务员人数介于7万到8万人之间,而该年就裁减了1万5千 个职缺。[②]如今,萨科奇政府实行每两名公务员退休后只补充一名新公务员的政策。行政人员的开支从而大大减少。

3.对公共部门进行分类改革。现有的公共服务部门被分成三大类:一是关系到民生与社会稳定的教育、公共卫生等部门,将继续由国家管理;二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具有一定商业色彩的军工、航天和核电等部门,国家将继续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资本开放的其它的部门,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内国有企业垄断将被打破,私人资本获准进入。

4.行政部门的创新改革。主要有两项:一是预算法采取“目标管理”原则,各行政部门将根据目标制订预算;二是对政府各部门引入外部审计,同时对岗位任务和人员设置等深入调研并提出现代化管理建议。

5.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各项公共事务分为“任务”、“项目”、“目标”、和“指数”。“任务”是指各项社会事务,如交通、社会治安等。“项目”是指细化后的各项“任务”,如在就业“任务”中,就有增加就业的“项目”;“目标”是每个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如增加就业的“项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目标”。最后,“指数”是指量化后的结果,主要用于评估各项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的数量等等。

法国政府在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以法国内政部为例, 2005年法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低于5000人,与2002年相比受伤者减少了25%,而死亡率则减少了36%,创历史之新低。与2002年相比,违法活动减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违法活动则减少了20%。[③]

五.借鉴与启示

法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论文,其公共部门颇具特色,它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关键作用。虽然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不同,不能引入他们的所有做法,但他们绩效考核的理念、严格的责任机制,对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深化市场化改革,减少公共部门监管。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法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早就是一个现实。在我国,一方面,民众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开始寻求公民参与的过程来充实公民生活,来有目标地表现公民意识,并学习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扩张,经常造成公共部门逐渐远离其所服务的社会大众,忽视民众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事业单位中的绩效改革问题,其基本点还是应当立足于对公共部门,包括对事业单位权利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根问底。只有在上层建筑中确立了公平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充分竞争,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没有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作为社会子系统和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效果也无法保证。所以,政府、事业单位不能既当游戏的裁判又做选手,它们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到保护公正与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2. 重新认识公共部门的本质。高绩效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以绩效评估体系为标准,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度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它强调了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作为产出的最终标准。法国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为公众更好的服务站。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其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在我国,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做得不尽如人意。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均被严重异化、扭曲。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改革工商管理论文,不能不首先从理清什么是事业绩效开始。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所以它们的绩效应当是“公共、公平和责任”。

3.绩效考核制度应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从法国经验看,财政绩效管理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法国2006年执行的新预算案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新的结构。新结构分为“任务”、“项目”、“行动”三级。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对固定的行政负责人。这就使得各部门公共政策项目负责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与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它与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匹配。

4.应当强化公众与人大对事业单位绩效的监督与评估作用。法国议会是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为新《财政法组织法》而强化。议会有权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由此可以具体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在我国推进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过程中,绩效指标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具备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可以借鉴引用的办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单位的绩效考核变成了“官绩效”“一言堂”。因此,绩效考核需要考虑多维度考核,以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鉴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应当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让学校、医院所在的社区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绩效评价中来,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任青霞:有限政府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研究,2004(1).

[2]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Pierrick Le jeune:la function publique face a la culture de resultat[M].Bruylant,2006.

篇(10)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1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1帐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1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角度上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1是杜绝收入缴库过程中的拖欠、挤占现象,解决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的问题。2是有助于提高财政工作和资金使用效率。3是严格预算监督机制,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促进和加强廉政建设。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优点,1、强化了政府监督管理职能,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提高了财政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3、规范了财务管理,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财政资金运行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大举措。但是改革也面临如下问题:预算单位和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不够完善;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低;预算单位财务开支标准不统1;财务人员对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不熟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等问题。

如何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当前财政、银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1)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2)构建财、税、库、行1体化网络。 (3) “实时”监管国库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安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变流和相互监督。 (4)因地制宜,切实落实银行代办业务费用。 (5)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预算。

国库资金支付方式是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库资金分散支付方式,采用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已在政府高层和国库管理部门达成共识。作为1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技术条件、法律环境、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和各地千差万别的财力基础诸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当考虑有多种实现形式的存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以期最终达到完全规范的制度目标。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条件:

1、国库集中支付的含义及意义;

1、1 国库集中支付的含义

1、2 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

1、3 为什么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2、国库集中支付的优点;

2、1传统财务支付体系的弊端

2、2国库集中支付的优点

2、3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的显著成效

3、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 国库资金风险加大。

3、2 与银行账户管理制度相悖。

3、3资金清算速度较慢。

3、4凭证传递手续繁杂,清算环节多。

3、5易诱发金融机构之间的“账户之战”。

4、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4、1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4、2 构建财、税、库、行1体化网络。

4、3 “实时”监管国库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安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变流和相互监督。

4、4 因地制宜,切实落实银行代办业务费用。

篇(11)

【摘要】我国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及其弊端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金融以及宏观调控等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关键词】我国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 其弊端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我国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及其弊端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金融以及宏观调控等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但国库职能与管理的理论与改革研究却一直处于滞后状况, 传统意义的国库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因此对现代意义的国库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 并指导国库管理的改革, 既是国库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外部环境改变的必然。

二、我国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 转变政府职能和构筑公共财政框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现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所有财政收支活动必须符合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要实现资金支付上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同时,转变财政职能需要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 尤其是要加强财政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克服了过去财政无法进行事前监督的弊端, 在资金支付之前就可以知道资金的使用去向, 从而使财政的作用发挥得更为全面有效。( 二) 财政资金支付制度应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加入WTO 必然要求财政支付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公共财政支出框架, 在许多方面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 在经济制度安排和体制创新方面应以国际准则和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为借鉴。目前, 市场经济国家在财政资金支付方面大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 库款集中管理, 支票集中签发, 资金集中支付, 政府各部门不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 这是对财政收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办法。( 三) 预算管理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管理是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 再到预算监督的全方位管理。三方面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目前, 我国预算编制改革己经启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预算执行上, 特别是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手段上仍实行分散支付制, 导致财政资金使用分散, 运行效率低下, 监督不力, 难以调控的被动局面。因此, 要完善预算管理改革, 除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综合预算原则、部门预算方式早编细编预算外, 还必须实施预算执行改革,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三、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 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任务相当艰巨。要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不仅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方式, 而且需要采取必须的改革措施, 扎实细致地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工作。( 一) 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现行账户体系设置、财政资金拨付程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 并涉及银行清算制度, 需要相应重新修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同时, 为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还要制定《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为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二) 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技术基础, 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通过这些管理系统, 可以节省财政管理的时间, 充分收集财政管理所需的资料, 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也只有在这种高效而健全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率。( 三)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着委托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所以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 针对资金的申请、使用、支付、清算流程, 建立资金的监管体系, 提供制度上和机制上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根据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际, 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 建立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目标是: 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 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 强化财政事前、事中监管, 建立健全国库动态监控体系, 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四、小结考虑到我国目前国库集中收入制度改革的条件尚未成熟, 改革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目前各地只对国库支付制度进行了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 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这项制度的推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诸多困难, 因此有必要对它从理论到国际通行经验等方面作出深入研究, 并结合我国的改革实践, 从而得出适用于我国的改革方案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