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药学导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5: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药学导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药学导论论文

篇(1)

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这种口头传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做这个动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等等,这里面包含许多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语言方面的知识。

2、传递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免不了有许多提示和讲解。甚至在学生动作过程中,舞蹈教师也会不时发出许多指令,提示或评论。学生把教师的话连同音乐一起接受过去,这不仅是对学生感观的全面锻炼,同时还是传授各种舞蹈种类的知识,也包含与其它舞蹈种类的比较,还有关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

3、渗透思想。所谓思想,包括世界观,品德,艺术观和为人的标准等等。这方面往往不是教师有意准备的,而是下意识的外露,比如在学生发生迟到,不按规定穿戴练功服,舞鞋,不听老师讲话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教师会说出许多不同的话来。并会同时流露出许多表情。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争吵等情况时,教师会把不同的言语说给学生听。这种时候,教师本人的品格、为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处理方法,甚至是习惯语言,都会渗透给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的模仿老师的言行。

由此看来,舞蹈教师在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为了完成“口传”这一任务,舞蹈教师尤其是要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有丰富的舞蹈及各种知识。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具有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述能力呢?也就是说,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有什么要求呢?

1、准备:无论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舞蹈教师的语言最怕似是而非。

一个学生完成其动作时长期不得要领,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在最初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不准确,从而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努力越糟,如果教师的语言准备够充分,不仅可以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完成学习进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否准确,除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善于使用语言外,还要学好舞蹈教学法课。

2、生动:语言的生动性对舞蹈教师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舞蹈训练中的痛苦成份。舞蹈教师语言的生动,主要是要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比如,舞蹈时,要学生手形漂亮,不要太僵硬,常用“枯树枝”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数枝”,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枯树枝”那样难看,当然在形容难看的动作时,切忌挖苦,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假如学生的情绪不好,特别是与教师有某种对立情绪时,更不能挖苦学生。

3、精炼: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罗嗦,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兴奋不起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当学生运动后,热身变冷,肌肉便开始收缩,对训练是十分不利的。

4、亲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不能过于严厉,过于生硬,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老师要有耐心。

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是由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尽量容易效仿的形象,舞蹈教师的手法,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蹈的动态形象,一是舞蹈老师本人的形象。

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要经过两个过程:

篇(2)

转变教学方式. 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把药剂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角色互换. 选择适宜内容,让学生上台讲课,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备课、上课、总结和归纳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备课、制作课件,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采用对比法授课.

“药剂学”中的许多剂型既有差异也有相同点,采用对比法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剂型的特点和要点. 如在讲气雾剂、粉雾剂和喷雾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讲授;在讲散剂、颗粒剂的特点、概念和质量评价等内容时,则可借助对比(和片剂对比)法,更便于记忆.

篇(3)

作者:徐晓伟 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传统中职药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唯知识”的教育模式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评价学生的尺度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程度为主,这是一种“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当代社会要把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而对于以培养医药行业生产和经营第一线人才为目标的中职药学教育来说,“唯知识”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体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虽然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药”关乎人命,光掌握远远不够,还要能应用到临床中。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导向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2]。如药物化学的结构式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很难用黑板板书描述清楚,利用多媒体就能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药学教育办学方针,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职药学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就业观,促进中职药学教育教学与药学服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紧密结合,培养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学岗位,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3]。兴教之道在于师,中职学校又有别于普通高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实践,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服务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中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校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中职药学教育师资队伍。

新形势下积极创建各种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现状,以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教学上将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和目的性。如将解剖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天然药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合并为基础知识模块,将有机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合并为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将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概要、病理学合并为专业知识模块,将药品市场营销学、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合并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另外,为了更充分地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开展学分制改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是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重要任务[4]。药学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和促进。学校要遵循“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理论课服务于技能操作课,技能操作课服务于工作岗位”的原则,探索并有效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合理缩短理论课教学学时,加大学生实训、实验课课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需求,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将来就业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职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积极引进大批先进实验、实训设备,建造一大批高水平和高仿真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2—3年的“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时的“零距离就业”要求。

篇(4)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所授课程的掌握程度,更包括大力开动脑洞不断创新出能够与课程巧妙结合的切入点以及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闪亮点,配合在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同学不断思考、推进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并努力创造出气氛融洽、博采众长的课堂氛围。但是,最终的检验标准还是同学们是否真正地接受了、理解了老师在药剂学课堂上想要传达给他们的知识、方法、技能以及思维方式。

2实验教学与生产实习的互动式导向式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说在理论课课堂上,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担任剧情发展的总导演。那么,在实践课上,我们就要退居二线,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角。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药剂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3]然而,以往的药剂学实验课程基本以验证性实验草草完成,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就是一个机器人,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处方与工艺,无需思考便能制备出质量合格的药物制剂。这与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为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一改以往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探索性实验,同学与老师共同参与其中,互动时碰擦出智慧的火花、遇到迷茫不清的问题时,教师也将引导正确方向。例如在半固体制剂(栓剂)的实验课上,在理论课已详述的基础上,要求同学根据药物性质自行进行处方设计、工艺研究及质量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包括实验小组的组建、实验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及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验结束后的总结等几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同学和同学、同学和教师之间密切的配合与相互的支撑。在实验小组的建立过程中,教师会有意将在课堂上胆怯不爱积极发言的同学安排在组织协调的岗位,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班级就是个大家庭,要让每一位家庭成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大家服务并提升自身并快乐着。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也是层出不穷的,如在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有的同学容易跑偏,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小组成员沟通讨论,使同学从理论上思想上认同并接受老师的建议,但要注意防止冷却同学对创建性思维的热情。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与详尽的实验记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实验结束后总结与分析的依据。有的同学粗心大意,可能错过重大发现,教师的时时关注与孜孜以求的实验态度会感染并带动同学对自己实验的关注度,和同学一同观察并讨论实验现象更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往往不够重视,因为结果是可以预见的。然而,在这种探索式实验结束后,我们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此,对结果的理性分析与总结至关重要。例如有的同学对自己制作的栓剂进行质量检查,外观不合格呈现出一半透明一半浑浊现象,有的药物含量下降,有的融变时限不合格。针对问题的出现,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查找原因,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查因解惑,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收获才是最大的。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作为组织协调者,作为理论指导者,作为实验践行者。但应注意我们不能喧宾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实时的互动交流与恰当的导向纠正贯穿始终,同学们反映收获颇丰。生产实习是学校近年来为适应企业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积极与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工作的一部分。专门组织在校大四学生到对口企业内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产锻炼。

篇(5)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篇(6)

方法一,使用翻译软件。这种方法适合英语水平比较好的朋友,否则会比较吃力。使用需要查阅与自己论文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并将外文翻译中文过来引用,不做尾注,就可以当做自己的,毕竟的数据库只是字符的匹配,无法做到英文和中文的匹配。

 

 

方法二,大家经常喜欢引用其它论文的内容,引用期间一定要使用标号,不可以轻易使用句号,写了句号,意味着句号后面的内容就不是引用了,而是抄袭!所以,没有引用没结束时,尽量使用分号。

 

篇(7)

2思维导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有利于教师从整体掌握授课内容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教师在备课时将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思维的角度优化授课内容,将教学内容提炼成一张具有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便于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思路的清晰程度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思维导图恰恰是一种使思路清晰化的辅助工具。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理顺教学思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理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总体结构,以正常的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发展、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主线,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组织、整理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将授课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同时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趣味性。在药理学各论的讲授过程中,涉及具体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以及不良反应,而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临床用途以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采用思维导图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之间通过虚线连接,同时通过改变思维导图上的图像颜色及边框形状进而突出强调某一部分内容,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抗精神失常代表药氯丙嗪思维导图为例(图1),图中将该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记忆和掌握。

篇(8)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篇(9)

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新余姚魅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5月26至31日在姚江之滨隆重举行。在此之前获悉主办方将安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一起纵论河姆渡文化。我与秋雨马兰夫妇一起去其乡下老家的途中谈及“文化学者与水稻之父河姆渡论道”这个题目时,秋公则认为:“袁隆平先生来我们的家乡河姆渡论道还是论稻,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事件,袁隆平到河姆渡来才是真正的大事。因为河姆渡是人类稻作栽培的一个重要起点,在这个层面上我只是配角而已!”

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让余秋雨深深感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好几位代表以及不少国内外农业专家都参加了,最感动的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也参加了,因为我从河姆渡和袁隆平之间,看到了一个环绕着稻作栽培的“生态链接圈”。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在这里首尾相衔。正是在这种首尾相衔的大圆圈中间,站立着一个安详的中国。

26日下午2点半,我与秋雨教授同车赶到河姆渡酒店,他将与袁隆平院士一起参加以“名家纵论河姆渡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河姆渡文化节记者招待会。在与100多家媒体的记者见面前,余秋雨教授拜会了年届八十的袁隆平院士。他们是第一次见面,他们的交谈非常愉快。袁隆平先生很熟悉余秋雨教授以前在电视中的文化讲述,余秋雨认为他们可以谈得很深,他发现自然科学家对于人文科学的基本看法,在很多方面超过人文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员。

在主办者介绍了两位重量级嘉宾以后,余秋雨首先声明,“今天的主角应该是我们的当代神农氏袁隆平院士,我这次从香港临时赶回老家就是为了来陪同我们的水稻之父,我只是作为余姚人来为袁先生引路的。”对于袁隆平的到来感到非常的荣幸。他认为余姚作为一个古典的稻作化基地迎来了“中国当代、世界当代稻作文化的大功臣”,并且愿意为袁隆平做一个“敲锣打鼓开道的人”

“如果炎帝在世,一定会给袁隆平颁奖”

余秋雨说:“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其实是个农耕专家。今天我们不妨猜想一下,如果炎帝要给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中做出贡献的人颁奖,会有哪几个人呢?”余秋雨认为,符合炎帝心愿的可能有四个人:“第一个接受炎帝颁奖的应该是黄帝,黄帝发明了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个则是李冰,他建设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第三个应该被颁奖的是明朝的徐光启,他写出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他的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堪称精华;第四个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杂交稻和超级稻解决了咱们中国13亿人吃饭的问题。”“炎帝被认为是古文明的象征,农耕文明的始祖,他应该有资格给历史上最有作为农业专家颁奖。袁先生接受炎帝的奖当之无愧,他和历史上三个农业伟人相比毫不逊色。”

余秋雨话音刚落,台下掌声一片。袁隆平起身作揖,连声说:“过奖,过奖!”余秋雨亲切地称呼袁隆平是“地头当代神农”时,袁隆平听后笑得前仰后合。“袁隆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农业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让人们免受饥饿的困扰,他的成就无可争议,他们四个人放在一起,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余秋雨补充说:“余姚先贤王阳明有‘知行合一’的理论,而袁隆平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这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围绕河姆渡稻作文明,从科学、文化、历史等角度展开的一次穿越7000年的精彩对话,是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亮点之一。

河姆渡的稻作文明在中华文明中起到奠基作用

1946年出生于余姚的余秋雨教授非常自豪地说,一个古迹的发现,以最快速度进入我们中学教科书,就是河姆渡。过去要进入中学教科书或者是常识学的教科书里面,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只有河姆渡,发现以后没几年就进入了中国所有的最低年级教科书,也进入了全世界最低年级的教科书。这就是河姆渡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

在人类文明史上,跨入文明的门槛到底在哪里?余秋雨说,世界一般公认的标准为文字、城邑、青铜器。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史前就做好了准备,河姆渡的稻作哺育,在中国从史前文明进入城市文明准备过程当中,起到了极大的奠基作用。就是袁隆平先生所说的,从神农氏、炎帝、黄帝连在一起的一次宏大的奠基活动当中,有河姆渡的名字。余秋雨很赞成北京大学的一位严教授,他讲我们跨进文明门槛的时候要充分重视稻作文明,在普及这种文明的时候的重要作用。按照严教授的说法,两河文明提供了小麦文明,黄河文明提供了小米文明,长江文明提供了稻米文明。所以在跨越之前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奠基,就是生态奠基,是河姆渡。为中华民族跨入文明史起到了宏大的奠基作用。

河姆渡文化的历史地位如何?余秋雨认为,河姆渡文化改变了人类的史观。过去国外有欧洲中心论,中国有黄河中心论,随着考古的不断发展,河姆渡等遗址的发现,这些论断慢慢地被了。河姆渡遗址告诉了世人,古老的文明在东方,中国长江流域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随后发掘的田螺山遗址,也是这个新的历史观的延续,而这正是河姆渡文化的另一个历史意义,就是把在中国传统史学观念中的宫廷中心论,逐渐地转化成生态中心论。老百姓的生活、吃饭穿衣,这些民生的东西是历史学家最需要注意的事。随着历史观的变化,河姆渡文化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余秋雨指出,人类正在面对一种新的史观――民生史观。民生史观关注普通人如何生活,如何建立各种文明,而河姆渡文化则带来一个重大的启发。余秋雨说,河姆渡文化发现于1973年,当时还没有结束,这正是我们的祖先在提醒我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余秋雨提醒媒体记者,到今天,考古学家认为河姆渡文化建立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念,这需要传媒界和文化界引起重视,对稻谷进行挖掘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对一件黄帝衣服的发现。

河姆渡的“生态文化”至关重要

余秋雨在谈到河姆渡文化时,强调了“生态文化”的重要性,他说,生态是最大的文化。余姚为什么会出现河姆渡文化,与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这里的生态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的条件,并造就了这块平原一直能欣欣向荣。也许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就吃着我们今天喜欢吃的霉干菜蒸肉,还有余姚的杨梅,杨梅节做的就是生态旅游。通过生态文化,再联系到余姚有一个知行合一的哲学家王阳明,这样组合起来的旅游品牌,就很有吸引力。因此,在做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把生态文化放在前面,其次跟上历史文化,而不是过度强调文本文化、历史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性。

余姚除了河姆渡,还有一个宝贝,那就是杨梅,品尝杨梅最好的时间也不过在一周左右。同样,在日本,樱花的最佳观赏期也在一周左右,而全世界的很多游客,就是为了赶上樱花盛开的时候来到日本赏花,而提前半年预订机票和旅店。余姚的杨梅是否能受到这样的恩宠呢?余姚的杨梅节可以不可以像日本的樱花节一样红火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如同杨梅一样,河姆渡文化也要大家运筹帷幄、善于吆喝。中国有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今的形势下,再好的东西,不会吆喝,没有系统的品牌化经营运作,未必能够妇孺皆知,享誉全球。事实上,很多文化现象的发掘和保护都需要时间,三星堆遗址、赤峰的红山文化都是很好的例子。“宁波要将河姆渡文化作为极其重要的一个项目进行保护,”余秋雨说,“河姆渡文化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生存状态。”

河姆渡人来自何处,又迁移到何处,也是媒体关心的话题。余秋雨认为,各种可能都有。河姆渡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河姆渡先民在这里生活了2000年,奇怪的是这里没有发现他们延续下来的证据。他们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了呢?好多考古专家认为,河姆渡人从浙西山区迁移而来,问题是浙江西部的人又从哪里来,所以,我们等待着考古发现。但河姆渡人后来去了哪里,有一点可以肯定,余姚这个地方很可能被海水淹没,那就是稻作文明受到挑战,河姆渡人只能迁往内地。

余秋雨猜想:“可能是遇到了自然灾害。沿海的陆地被海水淹没后,咸水使水稻无法存活,这对文明是毁灭性的。研究发现,河姆渡遗址地层的堆积表明,河姆渡文化时期至少发生过两次持久的特大洪水。第一次发生在距今6000年前后,第二次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第二次洪水不仅淹没了河姆渡人的家园,而且还在遗址和南部的四明山之间冲刷出一条100余米宽的河道,使原来向北流的姚江改成向东流了。河姆渡的先民赖以为生的水稻连遭淹没,甚至颗粒无收。他们不得不开始大规模的迁徙。河姆渡文明就这样被永远地埋在了深深的地层之下。

“还有一些浪漫的考古学家说河姆渡人远航去了,我看这也有可能。如果在太平洋某个岛屿上,对岛屿上的人进行DNA测试后,找到了河姆渡人的基因,我们也不要感到很奇怪。”余秋雨说,余姚有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又有王阳明、黄宗羲等众多古圣先贤,经济发展超过了文化软实力。如何打好文化与旅游牌?余秋雨认为,对文化的理解不能太片面,古迹文化和古圣先贤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但生态文化也不容忽视。余秋雨举例说,有一年他去地中海沿岸看了看,发现这里没有什么文化古迹,只有海水、沙滩、帆船,但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把过去纸面上的历史文化当作文化太片面了,生态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袁隆平姚江谈梦:稻穗下可乘凉 谷粒如花生米

“我有一个梦想:我种的杂交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在稻穗下乘凉。”年届八旬童心未泯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到以稻作文化闻名于世的浙东名邑余姚,显得有点激动。在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名家纵论河姆渡文化论坛上,他信心满怀地说,“超级稻不仅可以让全国人民吃饱,而且还能让全国人民吃好。”

我和袁隆平先生都下榻在龙泉山下姚江南岸的太平洋大酒店,他的行程特别紧,一大早我趁他参加会议之前在他的1706房间做了访谈,并为袁先生拍摄了一组肖像。平时在田间地头“不修边幅”的水稻之父今天特地作了打扮,拍肖像的时候腰杆笔挺,精神抖擞,根本不像八旬老人。

袁隆平院士告诉记者,上午他在河姆渡稻作文明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演讲后,要马上飞往长沙接见一位专程来拜会他的非洲总统,商量在那里的水稻杂交问题。在讲到河姆渡文化时,他认为河姆渡的先民是农业科技的先驱,他们的发现和尝试开拓了人类的稻作文明史,也证明了余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世界人工栽培水稻的发源地。我们选择余姚来讨论水稻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表示,目前全世界还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对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找到有效的途径,并祝愿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能为此作出更大贡献。

在头一天的专家纵论河姆渡文化的活动上,袁先生对于中国粮食安全、稻作栽培的考古发现、粮食转基因问题等方面的现场解答,都显出一种宏观而又真诚的科学态度。袁先生说:“前几天,我用超级稻接待了一位香港企业家,没想到平时米饭吃得很少的他,竟然连吃了两大碗,而且吃完后还要求打包。”袁隆平用这个例子,风趣地阐述他的“高产和优质是可以统一”的理论。

目前,袁隆平领导下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亩产可达800公斤,他正在为到2010年中国超级杂交稻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奋斗。袁隆平对实现这一目标很有信心:“我们的超级稻计划比日本晚了16年,比国际水稻所晚了7年,但现在,我们跑到了世界的最前沿。”袁隆平说,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级杂交稻都是采用常规手段,第三期则运用了分子技术。这好比跳高比赛,越往高处越难,必须在技术路径上有新的突破。

“我现在年纪大了,但我身体好,一点也不服老。如果身体允许,80岁以后我还会继续干下去。我的信念是通过科技进步,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河姆渡稻谷有杂交水稻特性”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甚至连稻谷壳上的隆脉、稃毛都清晰可见。经碳十四测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780年,距今7000年左右。此外,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

农业起源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

有记者把河姆渡的稻谷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联系在一起,向袁隆平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胆假设当年出土的稻谷还能存活,您认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是否具备您当年发现的‘野稗’的某种特性,或者说是否有杂交的可能性?”

“我也听说河姆渡遗址的稻谷挖掘出来时还是黄色的,如果它们还有生命力的话,把它们的基因提取出来,完全可以为稻研究服务。”袁隆平笑了笑说,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批骨耜等典型农具,显示出已有一定的农耕水平,说明种植水稻的历史还应往前推移。水稻是从普通野生稻驯化而成的,而野生稻只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早期稻谷遗存大多数也是在这一地区。仅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目前已发现130多处,其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有110多处,可见稻作的起源地应是饭稻羹鱼的楚越之地。从理论上来说,河姆渡稻谷同样具备杂交水稻的特性。

河姆渡人的大突破:把野生稻培养成栽培稻

目前,在我国、印度等地,考古学家都发现了几千年前的水稻。1973年,在河姆渡发现了7000年前的水稻,这在当时是第一次发现;紧接着是在印度,印度人发现了6000多年前的水稻。现在又有新发现,把水稻种植往前推移了,在湖南澧县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水稻,而最近在湖南道县发现的水稻,说是有12000年,水稻种植的起源还真没办法确定。在河姆渡发现的稻谷层有一米多厚,说明7000年前人类种植水稻就有规模了,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我们无从考证。但至少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大规模种植水稻了。河姆渡人的大突破就是把野生稻培养成栽培稻,这是无争的事实。

河姆渡人的稻作文化是否是稻业种植起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河姆渡的稻作文化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把野生稻培养成栽培稻,从新石器时代走进农耕时代,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进步。这不仅是河姆渡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惠农补贴政策还要改进,

应该以产量而不是田亩数来实施补贴”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老百姓的口味、营养,有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和提高,对我们国家现在的粮食安全问题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和见解”问题时做出如上表述。

袁隆平说,过去有这么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高产就是优质,优质就是高产。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高产与优质,是矛盾,但不是对立的矛盾。我们通过培育、通过研究,可以把它统一起来。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把产量放在第一位。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所以我们也做了调整,要高产也要优质。但有一个原则,必须是在高产条件下的优质。当然,在高产条件下的优质,难度是很大的。

袁隆平举了一个香港吴先生的例子,他接待过的来自国内外的研究者不少,每次他都会请他们吃吃培育出来的稻谷。有四位来自香港的比较注重身材保养,平时就餐不吃米饭的女士,一餐饭平均每人就吃了四碗。而一位姓吴的男士,则强烈要求打包米饭。说完大家都乐了,从而也明白了亩产量大的稻谷也同样好吃、高产和优质并不矛盾的道理。

袁隆平指出,粮食安全问题是人人关心的大问题,总的来讲,第一要保证18亿亩的红线,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如果突破了这个红线,粮食安全就有问题。第二,要给农民更多的种粮优惠政策。现在国家已经给了一些惠农政策,力度还不够,在这方面补贴的方式还要改进。以田亩来补贴种粮的农民,这样来做就有一定的问题,你种好种坏,反正是按田亩数来补贴,种粮的积极性就不高。

袁隆平认为应该以产量来补贴农民。他说,政府以比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以平价在市场上销售,这样就不会因为粮价引起物价上扬。政府用1000个亿来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果以产量来补贴农民,农民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也将有利于种粮的发展。产量高,收入也高。他的积极性高了,这样也会有利于种粮的发展。所以"我认为补贴的方式要改进"。

“争取90岁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

篇(10)

收稿日期:2007―10―17

作者简介:管清香(1973―),女,汉族,吉林省白山市人,吉林大学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研究。

杨晓虹(1956―),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院长,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成人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与药物的生产实践、新药开发等具体工作联系紧密。学生毕业后(尤其是脱产生)面临企业的选用,社会的认可。因此,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加强成人药剂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对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重点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际是使学生形成熟练地从事生产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验的成败,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仪器的使用寿命。成人学生基础薄弱,实际操作少,动手能力差,毕业后又多从事生产、检验等操作性工作,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又把基本操作如移液管取液等作为面试的一项内容。因此,学生一进科室后,我们会跟学生更加强调基本操做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规范化操作示教,并为他们详细地介绍本科室的各种制药设备、 检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比如电子天平使用前应调平,预先开机预热半小时到1小时,不能超载,称量过程应关好天平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天平和门罩,切断电源,罩上防尘罩等等。虽然基础课老师讲过如何正确使用移液管,而且我们实验课也强调过,但不少学生操作时仍然右手拿吸耳球,左手拿移液管,并且操作很不熟练。为克服以上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空暇,以蒸馏水为溶剂,进行移取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在实验中从实验准确性、实验速度及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的习惯。此外,在监督指导下要求学生独立进行一些仪器的安装比如回流提取、打片机冲头的安装调试、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拆卸安装等。为保证实验中其操作的正确性,对学生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且严明可能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学生获得较全面、较系统、较扎实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具体问题,不可能在书本上找到完全合适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只有把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解决好实际问题。这也正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在。对成人学生,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完全在校内进行脱产学习,不同的是他们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个体差异大。并且好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保证学生的质量,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全程跟踪”,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和异常现象,多引导和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并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我们认为对于成人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验问题,还要培养解决实验仪器故障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旋转回收乙醇过程发现,两个旋转蒸发器连接到一个水泵,水泵有一个的压力表的压力上不去,而此之前使用时还正常。遇到这种情况,起初多数学生就会放弃,只用一个旋转蒸发仪继续实验,根本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就会鼓励学生查看旋转蒸发仪的密封部位、胶皮管是否漏气,压力表有问题,还是水泵里面连接的胶皮管有问题,之后想办法来解决。通过分析最后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水泵里面连接的胶皮管老化。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都很兴奋,调动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实验的能力

合理的时间安排,将会事半功倍,实验亦是如此。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实验。比如让学生进行黄芩苷的提取,有学生竟然等把药材粉碎完了才去找蒸馏水配制60%乙醇和打开水浴锅加热,结果发现没有蒸馏水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最后他到了将近傍晚才开始做。事实上该实验比较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先看看有没有蒸馏水,如没有,就应先打开蒸馏水器烧蒸馏水,再打开水浴锅加热,之后开始粉碎药材,等粉碎过筛完毕,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实验了。为培养学生学会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我们将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分解为若干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又以一天为单位,让他们学着统筹安排一天的实验内容。指导教师严格监督,适时加以指导。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时间统筹安排带来的快捷。

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整个实验开始前,强调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将实验记录直接记录在实验本上,如有修改,需注明原因及签字,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开始后,及时督促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及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作为指导教师,应随时抽查学生的记录,对于记录不规范之处,及时指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五、培养学生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滋生了“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缺乏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节俭的精神,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务实的工作。针对该情况,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同时用实例讲解敬业的好处,让学生在实验中领悟到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增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获取社会的谋生手段和自我发展的条件。

六、重视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设计并推理及计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由于前几年,各高校没有重视成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因此他们绝大数人的写作基本功很差。但目前,我们国家的晋级、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情况。因此,有必要教学生使用科学术语将所做试验写成论文,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仪器的准备、试液的配制到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统计处理、毕业论文的书写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得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综合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这些训练不仅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同时也为他们以后从事科研,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如何因此施教,利用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尚需进一步探索,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篇(11)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育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乏甄别力,读物良莠不齐,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审美能力较差,搞拒诱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大多数都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由于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及不上阅读的效益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兴趣阅读的作用。

3.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中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投资于语文学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习题集”、“题典”上,很多的课外读物是仅仅有几本“作文选”。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

(2)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