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案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科技论文中结论存在的问题
1、摘要中的"结论”代替了正文中的“结论”。
由于部分作者不了解摘要的作用及如何撰写,为与正文区别,避免内容重复,则在摘要中提到的“结论”,在正文中一律删去,导致论文缺少重要“结论”。
摘要的作用主要是为读者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对论文整个内容的价值有初步了解,为其决定是否详细阅读全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利用摘要检索比利用关键词检索具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可获得更多、范围更大的检索结果,尤其是各类数据库的出现,在大量的信息中为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摘要是对科技论文的高度概括,其本身具有的独立性使其与正文各自独立成文,但其内容则是以正文中重要的研究背景、条件、结果及结论等主要信息为基础,“摘”其“要”处独立成文,其撰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对于没有结论的科技论文,其摘要中的结论就无从谈起,因此说不能用摘要中的“结论”替代正文中的“结论
2、“结果与分析”代替了“结论”中的内容
此类情况常出现在实验研究类论文中,由于其分标题--“结果与分析”中的内容包括得出的实验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所作出理论分析,正是因为这些内容,使得许多作者误认为已将结论内容详细列出并已说明,因此在接下来的分标题--“结论”中仅将分标题--“结果与分析”中的内容简单列项,未将“结论”应需体现的内容表述清楚,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提升,使其具有普遍性,揭示其原理,使得论文形式上有“结论”,实质上却缺乏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3、结论与结语两个概念不清
据朱大明随机对16种不同专业学科的科技期刊采用“结论”或“结语”的统计结果与对比分析可知,“结论”与“结语”属于两个独立概念,前者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判断”,而后者则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句话结论需要在经过严谨的论证、推导、调查或实验之后才能够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客观性的论断,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认识、升华.这个论断既有可能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迸一步推进,也有可能是与他人的研究成果相反,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却都要求是明确的、准确的,并具有普遍性,其篇幅根据论文具体情况可长可短.结语相对结论而言,在内容的表述上宽泛许多,可表达简单的推导结果,也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人研究、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等等,语言表述上要求尽量简短。
4、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
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引言中出现结论内容,在文末又再次重复结论内容.有的作者采用“倒推”方式,在引言部分开篇就将科研的研究背景、提出的问题、研究方法,包括得出的结论先给出,然后再展开详细论证,而在正文论证之后文末又再次给出结论,使前后内容重复.另一种情况是结论中出现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如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等,把结论写得像引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引言作为科技论文的开始,其目的更多是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历史背景,说明研究的起点、重点和价值,提出正文待解决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而结论除包括对结果作出的逻辑延伸外,还包括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回应,即综述所得结果.二者无论从作用,还是从撰写内容上都有严格区分。
二、结论的撰写内容及其在不同类型论文中的表现形式
1、结论的撰写内容
结论的撰写内容主要包括:(1)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或考察得到结果所揭示出的原理或普遍性;(2)阐述研究中与前人研究结果的不同情况;(3)本文未解决的问题;(4)阐述本文在理论或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等等。
2、结论的多种形式
有很多作者、甚至部分编辑人员都认为结论应当在文末出现,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众多,因此科技论文的写作体例也各不相同,论文中的结论所体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1)研究报告类、试验研究类等论文的结论通常在论文的文末位置;(2)数学推导类论文的结论往往是在正文开篇部分先给出,再进行详细推导证明;(3)综述类论文其结论则一般在每个层标题所列研究进展情况之后给出,即结论出现在行文中等各种情况.
正是由于不同类型科技论文的表述需要,决定了结论在论文整个文体结构中不必拘泥于“只在文末”的位置,对于在引言中已先给出结论或在综述类论文中论证部分已分层给出明确结论的论文,可不必另单列标题来表述,以提髙期刊的有效信息量。
三、科技工作者撰写结论时应把握的原则
科技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通过各种修辞、夸张手法来吸引读者,它主要是通过科学研究手段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结论作为整个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是作者在对观点经过反复论证、对公式进行严密推导、对数据反复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应与引言所提出的问题遥相呼应,科技工作者撰写结论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强调客观性
科技论文的结论所体现的客观性是以足够可靠的理论推导、实验数据作为立论基础的,应真实反映论文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以尊重科学为前提,所得结果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实验结果可以重复.
2、内容准确
对结论的撰写应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其内容既不要夸大,也要避免遗漏科研创新点,切忌含糊不清、歧义和随意轻率.含糊不清会使结论语意不清、结论不明,结论中应避免出现“可能”、“也许”等含糊字样,以免降低论文的真实价值;歧义会误导读者理解错误,甚至影响实际生产生活,需根据论文的理论基础或实验条件加上适当的定语进行限定;随意轻率会降低论文学术质量及其有效传播率,应注意使用标准科学术语、计量符号,对于从某一侧面论证得出的结论,需注明其前提条件.
3、语言简练
结论应基本采用文字叙述,除个别论述实际需要,一般不再出现图、表,做到言简意赅,主要表达定量信息,必要时可将重要数据或结果引用到结论中.另外,结论体现的应是作者在本文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中所借鉴的他人文献资料应安排在正文部分,避免出现在结论中.再有,还应避免出现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的语句,减少无关语句.
4、层次分明
较长的结论可依据正文的研究所得结果的顺序依次列条排出,使读者阅读时条理淸晰,一目了然.如试验研究类论文的结论撰写可按:(1)简述试验所得的最终结果;(2)根据结果推出的规律、普适性;(3)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及其意义;(4)对未来前景的展望;(5)对本研究的进一步深人提出的建议等几方面来阐述.篇幅较短的结论可自成一段,不必列条,其包括的内容与较长结论的内容顺序相同,只是文字量要少一些,作者在撰写时同样要注意其层次表达要清晰。
四、结语
(一)综合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总是以章、节、点的方式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首先就得考虑教学进度和每一个知识点的透彻分析,所以单科课程的案例教学往往是针对知识点的虚拟案例教学,主要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数据及内容往往较少。而在投资案例分析课程中,我们必须通过案例了解一个综合的体系,这个体系中可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甚至于这些知识点是跨越了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单科课程的。比如我们在一个国际投资案例分析中涉及到了投资市场选择对企业影响的体系,这个体系下又包含了企业的资金筹措、股票波动、公司经营管理结构等等知识点。案例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动态性的把握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二)操作性
如前文所说,单科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多地采用虚拟数据或者节选数据,只要满足知识点的体现就可以了,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中来。而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园地,案例的选取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感兴趣并发生共鸣。在上讨论课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思考,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实地调查、收集准备必要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案例,充分准备教师布置的分析讨论题。上案例讨论课时按照教师事先制订的讨论计划分组讨论、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前做总结,指出案例中的关键点、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既要有自己的观点,又要综合他人的观点。案例分析的拓展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讨论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投资案例分析课程开设以来,通过近四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我们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一套教学案例库多媒体材料,并实际运用于课程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案例的关联度不足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对于投资案例分析这种专门设置的案例教学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独立的给出一个又一个案例,然后依据案例的内容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案例与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我这里所指的关联性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整体的关联性,即各个案例之间在宏观甚至中观企业背景上的关联;二是细节上的关联性,即各个案例在数据上的关联。
案例教学本来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方法,案例之间失去了关联性,虽然也能够用于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却要受到一定的影响。首先,没有整体的关联性,学生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独立的案例去了解案例的背景,阅读大量的背景材料,到了最后迷惑于材料之中而无法找到研究分析的重点。其次,没有细节上的关联性,学生就每个案例独立的进行了分析计算,虽然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加强了理解,但除此以外再无拓展,不利于训练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
在投资案例分析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能够针对给出的案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或推导出结论,但是出于教学效率的需要,我们主要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或一般规律。但一般并不代表全部。很多学生往往对于问题的思考容易单一化,不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建议和认识,对于同一个结果或者结论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把案例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没有把教学所要体现的效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去。
(三)案例教学带有了更多的考试元素
投资案例分析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案例教学方式,需要以一定的考核方式来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后采用了出题考试、提交学习报告、分组讨论综合测评等若干种方式来进行考核。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始终会把学习和考核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一方面有利于教学,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又促成了学生为了考核而学习的不良学习思想。不利于学生在更加开放的层次上接受投资案例分析课程。
三、投资案例分析课程今后的教学设想
结合前文对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我认为今后我们的投资案例分析课程
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加强教学使用案例间的关联性
在维持案例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分析提示的基础上,合理构建案例与案例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教学案例能够更加系统化。初步的构想可以以一家企业作为模型,考察这家企业的投资活动,从中凝结案例用于教学。这样,能够使得案例有大致统一的背景元素,在数据上又能够前后呼应,加之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设计,相信应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加强案例的关联性,又有利于学生可后自己利用案例加强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二)加强未知结果案例的使用
过去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已经有了结果的案例来作为教学内容,不可否认这样的案例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理论体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影响了学生参与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积极性。现在Internet无所不在,学生只要上网就能够把这样的案例查得清清楚楚,对所提出的问题的结论也早就明了于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种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我们只要提供学生网址就好了。因此,我认为在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中应当适时地采用一些正在发生并且还没有显现出结果的案例。这样,学生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加强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展开自由思想的翅膀,自己主动的预测结果,并随时关心案例标的的动态发展过程,将来在课堂之外去对比实际情况与自己预测的异同,进而回归到对理论的研究,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我们案例教学由实证模式走向规范模式的目的。
(三)创新投资案例分析课程考核方式
如上所说,综合性关联性的案例和适时动态未知结果的案例选择必然要求我们在对应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我想像投资案例分析这样的课程进行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应该放在其次,而应该把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性作为考核的重点。原因很简单,知识点都是他们已经学习过的课程中应当考核过得,案例课程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考察他们以前的知识掌握得是否到位,而是考虑加强学生在投资领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所以,对投资案例分析课程的考核不妨考虑直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对案例讨论的参与积极性、在对立观点辩论的表现性、对分组讨论结果的贡献程度、对案例的拓展研究等等方面做出评价,然后综合加权给出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考核意见和成绩,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刺激同学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要只为了考试而学习。
当然,以上都只是我个人对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一点粗浅想法,很多内容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实践和完善。有什么不对之处,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当然,这方面的工作又只是刚刚开始,要真正搞好“案例分析”,应当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下就从这样的角度,特别是围绕如何通过案例分析促进实际的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第一,“案例分析”当然以案例的收集作为实际出发点.但是,除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学生做数学的真实过程”以外,笔者以为,我们又应在案例的分析上花更大的力气.因为,如果忽视了后一环节,那么,即使人们可以由所制作的录像获得一定的启示,诸如“难道我们的学生具有如此巨大的潜能?”“难道我们的学生连这些简单的数学都不懂?”等等;但这主要地仍只是一种即时的、素朴的反应,更是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相分离的.从而,即使我们积累起了众多的案例,但最终却很可能获得这样的结果:现场的演示引起了强烈的反映,人们纷纷做出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深化,这些反映就始终是分散和零乱的,这样,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最后就很可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真正的启示或教益,另外一些人在当时可能领悟到了某些东西,但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强化,更由于所说的案例又“聚集在学生做数学上”,因此,这些认识也就往往不能在头脑中真正得到确立,更未能对改进实际教学产生持久、稳定的积极效果.
作为一个反例,笔者在此并愿提及以下的事实:在对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我曾参加过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会.当被问及其所做的工作时,这位研究生展示了她所制作的近百盘(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录像带,并说:“这就是我的工作.”这些录像带的制作当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工作,但是,人们还是要问:“所有这些录像带又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对后者做出明确的说明,那么,单纯的数量积累就是毫无意义的!
综上所述,相对于案例的收集而言,我们就应更加注意对于案例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就案例在教师培养活动中的应用而言,我们不能消极地期待教师会由观看录像等而在教学观念上发生迅速的转变,而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以使之由一种自发的行为转变成为自觉的行为.
第二,从根本上说,我们之所以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真实的思维活动,无疑是为了更好地去进行教学.也正因为此,笔者以为,我们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案例分析,主要地也就应当集中于如下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有什么启示?
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可以联系王长沛教授在上海所演示的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三个小学生被要求解决如下的问题(凭记忆复述,因此不很准确):
一个抽屉中放有80个红色的小球,70个白色的小球,60个黑色的小球,50个兰色的小球.小球的外形完全相同.一个小孩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从抽屉中随意取出一些小球,问他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10对颜色相同的小球.
尽管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三个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包括相互合作,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学生中的确存在有巨大的潜能.
但是,从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在此又可引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特别是,在充分承认学生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同时,教师在此又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具体地说,笔者以为,在上述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启发或引导作用,包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给予适当的启示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及在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以后帮助学生做出必要的总结,从而使之从不自觉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行为,特别是在思维方法上更能有所收获.
例如,上述问题的求解事实上包括了两个关键点:一是以5作为考虑的基本单位,二是应当考虑每次配对后的余数——只需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成功地解决上述问题.
由录像可以看出,这三个学生事实上就是依据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但是,在此要强调的是,尽管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其中的关键点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这就应当被看成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即是在所说的情况下应当帮助学生对解题过程做出认真的总结,以清楚地认识其中的关键点,从而也就可能在新的不同场合加以推广应用.
当然,后者并非是指教师在此应当直接去点明所说的关键点;与此相反,笔者以为,更为恰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对原来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变形,借以启发学生建立起自觉的认识.例如,如果我们将问题变化为抽屉中放有五种或六种(而不是四种)颜色的小球,就可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第一个关键点,也即实现由不自觉行为的重要转变.
另外,与所演示的情况不同,如果教师所遇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却始终未能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否首先解决较为容易的问题?即如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一对(而不是十对)颜色相同的小球?又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二对颜色相同的小球?事实上,在所演示的录像中,那三个学生也正是通过特殊化而发现了上述的两个关键点.从而,这也就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在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以后,我们又应帮助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做出总结,即如加深对于“特殊化”这一方法的认识.
值得提及的是,王长沛教授在会上并曾提到以下的事实,即他的合作者曾要求高中学生求解同一个问题,而所得到的结果则是“完全出乎预料的”,即高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并不明显优于小学生.在笔者看来,这事实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忽视了这样一点,那么,即使他们曾经成功地解决了成千上万个问题,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笔者以为,以上的分析事实上也为我们深入地开展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这就是说,与所提及的“纯自然状态”下的学习情况的真实记录相对照,我们也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作案例,并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引出进一步的结论.
2生理学与其他医学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在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医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学习生理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生理学又为进一步学好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因此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生理学与其他医学课程进行联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功能,而有关结构的知识是认识和理解功能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树立结构决定功能的概念。所以在学习生理学时,要复习相关课程的知识。例如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主要是由于它的基本结构肾单位所决定的,因此在学习排泄时,先带领学生复习肾脏的宏观结构(人体解剖学知识)和微观结构(组织胚胎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肾脏的功能和形成整体意义的知识结构。
3生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可及时、恰当地结合生理学内容寻找与日常生活知识联系的切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理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刺激三要素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打针要“二快一慢”;讲解机体散热方式时,讲解在冬天、夏天分别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以协助人体保持体温与促进人体散热的原因。联系日常生活有助于丰富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例,让他们清楚认识到生理学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
4生理学与临床案例的联系
2适当使用教学案例
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金融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时候会发现,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难理解,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老师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旦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也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定的案例要与金融学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并紧随金融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与社会舆论的金融问题热点结合,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金融知识视野。比如在介绍信用的基本形式时,可以选取发生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民间融资筹资者由于某些原因携款潜逃,违约引起一系列社会后果等实例,加深学生对民间信用高利率、高风险性特点的理解;在讲授中央银行时,可以引入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中央银行的演变发展过程。通过选取典型性、真实性、生动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直接灌输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但要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学而不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让学生充当主角,通过搜集各方资料寻找案例、设计案例,最后再自己讲解、分析案例。比如在讲解保险公司业务的时候,老师可以讲授一些我们国家比较普遍的险种,像财产险、健康险等,让同学们搜集一些稀奇古怪的险种讲给大家听。这种授课方法可以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其他的授课方法,如启发式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课堂练习法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参与,有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输出量大、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金融学案例教学,使声音、影像等与案例分析、讨论充分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真实的视觉、听觉材料。进一步增强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易于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学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提升金融学案例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当我们进行票据单证方面的教学时,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料,使得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到这些票证单据的形式和内容,教会他们填写的规则,避免错误的方式;在讲解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时,通过视频资料,可以展示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差别,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很具有实际意义的。在这种时候,多媒体帮助我们充实了课堂信息量,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凸显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化也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效率也因此提高了很多。
虽然方晓茹从这个开始就一直未与木制品加工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协议,但整个生产过程是由厂方提供生产所需的材料、机器等,方晓茹利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锯板木料的深加工生产方面的工作。2008年10月6日,李明启作为木制厂的法定人为方晓茹保了险,该险名称是“人寿鸿福卡A”,险别是意外险,时间是一年。保单上写明方晓茹是受雇于李明启,两者是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2009年3月22日下午,正在工作的方晓茹左眼遭遇木块飞过击伤,方晓茹因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是由厂方支付的。
2010年1月,方晓茹向江西省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要求江西省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其进行工伤认定。李明君作为厂方代表人对江西省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予以了签收。2010年3月22日“,饶劳伤认字[2010]6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将方晓茹的此次意外伤害认定为工伤。对此认定,该木制品厂并没有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异议。基于此《工伤认定决定书》、还有她收到的木制品厂发给她的鸿福卡和“三八节”礼品——纪念衣服一套,方晓茹向向婺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确认其与木制品厂是劳动关系。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后,作出“上饶市劳资仲裁字(2010)7号”裁决,其内容是双方是事实劳动关系。2011年1月4日,木制品厂代表人李明启向当地管辖法院提交了上诉状,诉讼请求是确认方晓茹和木制品厂是承揽合同关系,而非事实劳动关系。一审判决的内容是方晓茹与厂方非承揽合同关系,而是事实劳动关系。原告木制品厂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上诉法院经审理查明认定一审判决中的已查明事实,做出方晓茹和厂方是事实劳动关系,驳回上诉人诉讼请求的判决。本案审理过程争议的焦点问题就是已经实际发生存在的法律事实在相应书面合同没有签订的情形下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什么?本人认为承揽合同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的构成特征有很大不同,审判实践中也有体现。第一种意见在遵循劳动合同法原则和原理的情形下对这两者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做了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承揽关系定义不同,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也截然不同。承揽关系包含的内容是承揽人依靠自身拥有的劳力、设备、技术,在定作人的要求下行为,做出劳动成果并交付给定作人。定作人接受劳动成果后就支付给承揽人约定的报酬。整个过程中定作人和承揽人就形成了一定的法律关系。这个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完成工作。标的是劳动成果,不是整个工作过程。劳动关系的含义是用人单位聘用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组成成员。两者通过劳动合同确定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劳动者通过付出劳动来获取用人单位的报酬,也包括用人单位将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工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是明显从属于用人单位,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人身关系。结合本案,方晓茹在工厂的管理下与其工作的木制品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方晓茹获得工厂给予的劳动报酬,工厂获得利润收益。显然,这里面的法律关系不是承揽关系。本案已经查明:方晓茹与厂方均不欠缺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具备的相应主体资格。尽管方晓茹与厂方自始不存在书面劳动协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方晓茹受以李先生为代表人的木制品厂管理。木制品厂给方晓茹安排的工作任务就是完成厂方木制品业务组成相关部分的工作。方晓茹就是通过完成木制品厂安排的这份工作来获得报酬;在此期间,木制品厂主动为其上了意外伤害保险。单据上明确写明受益人与投保人关系是“工作人员”与“雇主”的关系。厂方在三八妇女节时也给方晓茹发了纪念性衣服;方晓茹在工作过程中因左眼受伤所花费的医疗费也是由厂方全额支付;厂方对方晓茹申请由受理机构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也没有提出异议。这些事实都是劳动关系的组成要素,足以证明木制品厂与方晓茹是劳动关系,方晓茹的“劳动力”与厂方木制品业务所需的“生产资料”进行了结合,是“事实劳动关系”。这与承揽关系的利用自身的劳力、材料、技术、设备完成并交付劳动成果而获取报酬的方式有显著区别。此案件中,木制品厂的抗辩理由是其没有与方晓茹订立书面劳动协议,仲裁时方晓茹也未拿出证据证明其与木制品厂建立了劳动关系。法律对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是这样规定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方晓茹的说法,其在4、5年前就到了这个木制品厂工作,厂方的说法是2008年方晓茹陆续在本厂从事承揽加工。按照2008年的时间进行推算,到方晓茹遭遇了工伤,厂方支付医疗费,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方晓茹与厂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协议,过错不在方晓茹,是木制品厂没有行使该负的管理职责。法律明确规定,从用工开始之日,用人单位就必须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从用工开始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就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用工开始后满一年的时间,用人单位都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就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协议。所以,劳动关系的实际存在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书面劳动协议的订立与否,一旦劳动关系争议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因人为、故意等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未有效订立并不能完全抗辩事实劳动关系的实际客观存在。
作者:刘彦博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二、探究式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展示地理案例明确探究主题
地理案例可以通过文字材料和地理图象形式呈现,表现方式上有教师讲述,实际情境模拟再现,多媒体演示等。在案例运用上有讨论式案例、验证式案例(即讲解式案例)。案例呈现的时机也是多种的,可以先案例后原理,或先原理后案例,或案例原理同步,或一个案例体现多个原理、或多个案例反映一个原理。
2.激发探究动机创设问题情景
地理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案例中的地理问题、情景创设可以是所给资料中的结论,也可以是事件的原因,还可以是对所给资料解释的假设。比如,地理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引入月球与地球距离太阳远近差别不大,但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C上,夜晚低达-183°C,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这是什么缘故呢?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主动探寻结论。
3.体会探究过程分析讨论案例
探究过程实质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独立发现教学内容与案例情境之间的关联性,主动获取、处理案例信息、培养应用所学地理原理研究案例的能力。其操作的程序:先让学生个人体验———根据所给的资料和相关的条件提出要求;小组讨论———将高中地理案例与原理之间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规律。教师的作用———是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推导,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内化知识。而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
4.拓展提升能力进行总结反思
在这过程中,教师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情景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学会方法应用上的迁移,揭示案例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相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并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为了给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可以留一些课后探究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
2.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①案例内容丰富,解析透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是通过对引导案例的解析引出相应的会计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会计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与企业经营实际密切相关;课后案例的分析,则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其应用。学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领悟到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案例采编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从网络公开渠道收集、整理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案例的分析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经过这些过程的锻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3.创新思维下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要点:①案例采编过程要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其一是案例的选取。尽量选取社会上的典型真实事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案例。选定案例的过程需要有学生的参与,确认案例适合学生理解后方可使用。其二是案例的采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查找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将所获信息整理归类,一般可分成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案例启示等。在采编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反复沟通,提升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及其分析理解能力。课后案例的选定亦需师生共同配合,但与引导案例不同的是,课后案例的分析要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自主完成,教师仅用少部分时间对其进行反馈、答疑。②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中,案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点多,这就需要教师有侧重地介绍案例要点和理论知识,良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大部分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最后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对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无论是高效的课堂互动,还是课后自觉地完成课后案例的解读,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课堂上引导案例占用时间较多,知识点的介绍只能侧重于重点,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课后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完成课后案例的阅读与思考。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跳出填鸭式的牢笼,逐步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机会。
二、创新思维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下面介绍创新思维下围绕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会计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1)课前选取引导案例。针对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共同选定与其相关的两篇典型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和昆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百大A)。学生根据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案例进行初步采编。以下是两篇案例的简介:①中国人寿巧用公允价值。本案例通过分析中国人寿财务报表主要资产与负债使用的计量属性可得出,中国人寿对证券投资的计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较浅,易于理解,因此将其作为引导案例。②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本案例通过昆百大A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转换计量模式之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并需对前5个月已提折旧及摊销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已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将其作为课后案例。(2)课堂上教师应用引导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解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引导案例“中国人寿公允价值的利用”,学生陈述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等内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出理论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允价值的了解。其中报表分析是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通过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股东权益”等报表项目的了解。③课后案例反馈与巩固。教师可将师生共同选定的课后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目的是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由于学生在学习了引导案例和理论知识后,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分析要点,只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大体方向即可。具体来说,课后案例叙述了昆百大A通过计量模式的变更使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事件,因此学生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报表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点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完成教学反馈过程。
2.教学效果。根据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公允价值这一章节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经济视野,达到了案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了案例内容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归纳整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馈的能力。同时,师生间充分沟通,高效互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财政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析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且需要通过政府的经济活动来研究其影响。财政学又叫公共部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在众多的学科中,它是联系一般经济理论科目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的特点。我国传统的财政教学比较偏重于理论的学习,硬性知识较多,从而忽略了定量和实证的研究。除此之外,传统的理论施教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在财政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财政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目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内容感觉枯燥无聊,即使记住了一些财政学的概念,但是,不久后便忘记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深入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掌握,没有做到深入理解。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针对这些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讲课内容生动形象,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财政学的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探究问题,可以提高应用分析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2.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案例的复杂性,从而认真地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另外,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选取和设计案例尤为重要。在选取案例的时候,教师应选择典型案例,即采用有代表性的案例,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课程的内容来选择案例,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此外,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2]还要具有综合性,要体现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案例的真实性,促进学生对案例的思考。
(二)案例的使用
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案例授课,具体来说,运用案例的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讲解式、课堂讨论式、课堂辩论式和专题讲座式。不同的使用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让案例产生预期的效果。比如:对于时间安排较少的课程可以采用讲解式的案例,将案例和重要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事实;对于时间安排较多的课程可以进行讨论式或辩论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案例的使用效果。
(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而相比于专门的政法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工科院校的法学院系无论在图书资料、师资水平,还是在学生基础、校园法学文化氛围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抗衡。故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欲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培养出被社会接纳的法学人才,就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因为法律与机械以及工程学之间其实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法律事实上就是个人维护合法利益的操作规程,是处理和解决各种纠纷的技能,这注定法律专业与其说是一门科学,毋宁说是一种工艺。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增强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工科院校法学院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不断获得发展的的重要手段。综上,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应引入案例教学法,而且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案例教学法上存在比专门政法院校、综合性院校的法学院系更为迫切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目前很多工科院校都将其贯彻于法学教学之中,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案例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一)重形式而轻效果在一些工科院校,开展法学案例教学成为对外宣传、彰显创新的有力依据,是否采用案例教学还被作为教学考评的一个量化项目,受此影响,法学案例教学异化为“追赶潮流”之举。然而这种对形式的过分注重,却隐藏着对法学案例教学实际效果的忽略。比如,案例教学沦为变相的案例讲授,教师依然是主导,从案例选择、问题设置到结论得出仍受控于教师的指挥,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只不过是从“听讲课”变成了“听案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注重典型案例和真实案例的选择,往往将“格式化”后的虚构案例引入讨论,这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无法用实际问题来检验学生所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不适应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特殊需要前已述及,工科院校的法学欲求得生存、发展,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优势,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旨在检验法律职业技能,赋予法律实务工作“市场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就理所当然成为众多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重头戏,司法考试的过关率也被视为评价法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很多工科院校的案例教学却并未很好回应司法考试的现实要求,更多关注学生对抽象法学理论的理解,其存在的价值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而非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一旦面对司法考试中纷繁复杂的案例情形便不知所措,所以虽名曰“案例教学”,但实际上却不能适应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需要,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案例教学。
(三)不利于工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体现了教育对社会需要和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全面发展的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就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目前不少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却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往往在案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只需在教师事先安排的思路“诱导”下,对格式化后的“平板型”案例展开定向分析、思考。而且,该过程以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为大前提,学生按照三段论式推理,结合案例给出的小前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和关系纵横交错、事实纷繁复杂的真实案例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将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作为推理的大前提,实际上也消解了学生主动挑战主流观点或法律条文中可能存在缺陷的热情,抹杀了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工科院校实施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思路
想要提升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首先要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这两个关键要素。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文科论文致谢词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