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5: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气环境保护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X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6605

1引言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养猪场恶臭污染已受到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恶臭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恶臭污染物成分分析、实时监测、控制及去除方法研究、恶臭污染物扩散方式与预测模型的研究,以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等方面[1]。而对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恶臭防护距离界定为保护养殖场周围人群的健康,减少养殖场恶臭污染物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恶臭污染源和居民区之间设立的环境防护距离。

国外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执行标准,在恶臭源头和居民区之间设立防护距离,如美国农业工程协会(ASAE)工程准则中推荐畜牧场应保持与最近的居住区0.4~0.8km距离为宜[2];二是利用奥地利修正扩散模型(AODM)、高斯模型、明尼苏达州OFFSET模型等扩散模型计算防护距离,如Chapin等经计算得出存栏数每增加2500头猪,防护距离增加70~140m,最大防护距离分别为800m和1600m[3]。国内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采用现场监测对比行业恶臭排放标准来确定相应的恶臭影响范围,如李国学认为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恶臭影响范围在200~500m方圆区域内[4]。然而,国内外对有关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对其进行确定的研究分析并不多见。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探讨不同规模的养猪场与居民区之间所需设置的恶臭防护距离,并提出适用于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适宜方法,以期为区域畜禽养殖恶臭污染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上海市崇明县由崇明、长兴、横沙等三岛组成,下辖16镇2乡。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特点明显,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9m/s。近年来,全县着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农业生产处于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行,全县建成了约3万亩的低碳农业园区。但由于园区内的土地多为滩涂围垦而成,土地有机质含量低,需要大量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涵养。因此,为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崇明县境内建设了多个高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尤其是建设了多个不同规模的标准化生态养猪场,与农业园区进行配套。在向社会提供大量无公害畜禽的同时,亦向农业园区提供其所急需的大量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

2.2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

目前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由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基于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的卫生防护距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综合对比来确定。

2.2.1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同时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管理要求中规定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并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5]。

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SCREEN3是一种基于ISC3模型的估算模式,采用单源高斯烟羽扩散模式,适合于模拟小尺度范围内、流场一致情况下,气态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情况,同时也可用于模拟点、面、线、体源及逆温和海岸线等情况下,下风向轴线上污染物的最大浓度[6]。目前的研究计算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都采用这种估算模式。因此,本文采用SCREEN3估算模型来计算不同规模养猪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2.2基于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的卫生防护距离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7~9]。因此,本文参照GB/T13021-91中关于有害气体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规模养猪场的卫生防护距离。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不同养猪场的NH3和H2S源强也有所不同。NH3和H2S源强经验数据为一个存栏为10.8万头的普通生猪养殖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9kg NH3、14.5kg H2S[11,12]。本文主要根据上述经验数据,结合目前上海市崇明县标准化养猪场大都采用添加益生菌的低氮型饲料进行饲喂,其饲喂方式可使恶臭浓度下降97.7%这一情况来进行源强确定,得出不同规模养猪场NH3和H2S的排放源强(表2)。

3结果与分析

在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取计算结果中最大距离作为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表3)。根据结果分析可知,当养猪场的规模小于或等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的“养殖场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的规定进行确定,为500m;当规模大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按照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由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包括畜舍及活动场、粪便堆放区等无组织排放源或者是数量多且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需要作为面源来考虑。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源扩散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采用高斯面源扩散预测模型分别对不同规模产生的恶臭物质在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距离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表4)对恶臭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的下风向距离为290m,在确定的恶臭防护距离范围内,故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结果可信。

4讨论

4.1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

利用卫生防护距离公式以及估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SCREEN3模型对恶臭防护距离进行计算,确定了不同规模的养猪场NH3和H2S两种恶臭污染因子各自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表3)。分析可知,恶臭污染因子H2S对最终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均起到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分析可知(图1),在不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恶臭防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养猪场规模在10万头以下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的H2S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养猪场规模在大于或等于10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计算出的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4.2偏差分析

4.3恶臭污染整治适宜性管理策略

针对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以及偏差分析的结论,提出以下恶臭环境的适宜性管理策略:①将H2S作为确定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决定性因子进行考虑;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应采用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2种方法进行确定;③由于《村镇规划卫生规范》由卫生部实施,当在养猪场与住宅区之间需设置一定适宜范围的恶臭防护距离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卫生、环保部门共同确定。

5结语

本文尝试运用SCREEN3估算模式、卫生防护距离公式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3种方法对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并以此为基础从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当养猪场的规模小于或等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进行确定;当规模大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按照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2)在不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恶臭防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恶臭污染因子H2S决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同时养猪场规模在10万头以下时,恶臭防护距离应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的H2S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养猪场规模在大于或等于10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计算出的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参考文献:

[1]郑芳.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扩散规律及其防护距离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2]石磊, 王亘, 李秀荣, 等. 目前国内外恶臭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C]//石磊. 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 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2003:38~41.

[3]Chapin A, Boulind C, Moore A. Controlling odor and gaseous emission problems from Industrial swine facilities[M]. Ya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inic Handbook, 1998.

[4]王彬斌, 柳然.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危害及粪便恶臭管理[J].民营科技, 2008(5): 115~122.

[5]国家环境保护部. 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6]李时蓓, 戴文楠, 杜蕴慧. 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不利气象条件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20(5): 26~30.

[7]王静, 王栋成, 张爱英, 等. 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技术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30(9): 75~77.

[8]邓小洈, 吴飚. 卫生防护距离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计算[J].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12): 138~139.

[9]国家卫生部, 等.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篇(2)

一、大气污染的现状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近期,我国各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主要呈现为悬浮颗粒物污染,全国一些大城市近期均有雾霾天气的出现,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且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于此同时二氧化碳污染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物也居高不下。生产和生活用煤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形成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二氧化硫。在一些城市中,除了来自燃煤的污染外,当地企业造成的工业污染和其本身的地理条件也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恶化。大气环境是人类以及地球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破坏的整治是个相当漫长而且效果微乎其微的过程,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忽略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我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环境的加速恶化,但实际上从经济代价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要比大气污染的防治付出的更多,所以我们万万不能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而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原因

(一)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煤炭燃烧后产生的各种废气进入大气环境从而导致了大气环境的恶化,我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煤炭的不完全燃烧。当今,在许多中小城市里,生活居民的取暖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燃煤,而且用来燃煤的自家锅炉、炉窑陈旧、燃煤率低,而且一些企业的炉窑缺少脱硫装置、除尘的效率低下,使粉尘逸散,这些都是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第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我有固有的高能耗、低产出、资源导向型的基础经济结构以及我国重化工为主的工业企业的企业结构,使得排放进入自然环境的污染物危害很大,直接威胁着大气环境,还有一些诸如焦化、建材、金属冶炼、造纸厂的乡镇企业,其设备原始、排放污染物严重,也成为了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汽车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 与2011年底相比,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826万辆,增长3.67%。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但是在给人民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排出的尾气治理工作实施不到位,致使其排出的CO、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总量增加,加重了市区的大气环境污染。

(三)其他废弃、尘和恶臭污染

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炉窑工业所排放的颗粒以及废弃物都对大气具有很大的污染影响,近年来,从各个省市以及各个行业所指定的标准就可以看出,如上海市2008年颁布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的,现如今虽然垃圾到处可见,但是大都分为两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物,也有的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不管怎样的分类,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市民对于垃圾的分类不清,导致扔垃圾时不顾这些,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我国的一些技术又达不到先进国家的标准要求,会导致其产生的气体污染环境,从而造成废气和恶臭的大气污染。

(四)相关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是企业环保排污设备问题,对于企业来讲,一是因为企业成本的限制无法购买合格的排污设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企业虽然已经购买了排污设备,但由于节约排污设备运行中的投入而将其视为摆设。这些企业只把自己暂时的经济利于放在了首位,却把环境保护置之不理,使得企业派出的浓烟、飞尘到处可见。其次,相关法律规定不健全;虽然我国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存在,但是并没有赋予有关的环保部门一些执法权利,以及分管相应环保事宜的具体法条,使得在检查、治理一些一起肆意的排污行为过程中,分工不清,导致企业会打“擦边球”,这也是我国目前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需要以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出发点,这就需要从宏观上对排污企业的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等各数据做具体的分析调差,并由此来制定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罪合理的方案:首先,调整企业的工业布局,宏观上制定工业园区,各类企业按照排放污染物来确定需要搬迁的企业,应当尽量减少来自中心城市的上风向污染源,把工业园区尽量建立在市郊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同时合理利用并重点保护市区内的环境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健康的损害;其次,在工业园区与城市军民生活区之间,要保留数公里的距离,并在此间加大绿化项目以及对植树造林的投入,从而加快自然界的循环,减轻对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后,对于那些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治理成本高的企业要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关闭、转型以及搬迁等措施,不能在为了经济利益而付出污染环境的沉重代价。

(二)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的。其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悬浮颗粒物以及烟尘。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应该改善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比如使用二次能源及天然气等,还应重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其次,毋庸置疑,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当前应大力推广洗煤选煤工业,大力投入生产和使用,以降低对大气中排放的烟尘和废弃,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再次,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仅为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非常大。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国工业锅炉的质量很低,其对于能源的燃烧率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仅仅次于电站锅炉而位居第二,我们应对低效率的锅炉加以改造,以及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锅炉自身的设备基础,从而提高对能源的利用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区域集中供热

上面已经叙述了,目前在中小型城市中居民的燃煤炉灶,小型化工企业的矮小烟囱是我国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必须在这些中小城市集中供热供暖,减少家庭个人的锅炉燃烧,比如可以发展比较集中的的供暖站,从而代替居民个人家中的锅炉、炉灶对煤的燃烧。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北方中小城市家庭在冬季的室内温度,也极其有效地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植树造林对防止大气污染而言,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可见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同时也能净化我们的大气。

篇(3)

2016年1月5日,同志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1]。长江航道整治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为核心理念予以落实,明确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在长江航道整治发展中的首要位置[2]。本文从环保效果的监测和检测方法入手,利用先进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以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依托,对长江航道整治环保监测效果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后的环保监测、检测工作提供帮助。

1实施方案

(1)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施工水域的pH值、水质浊度等参数进行测定。监测方法是在各施工水域进行水质采样,每月采样1~2次,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对、分析。水质检测采用的仪器包括水质浊度仪、pH值测定仪等[3]。(2)大气环境监测2019年9~11月分别在当涂与无为预制场设置2个监测点位,2019年12月以后在曹姑洲心滩护岸上设置1个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为:PM2.5、PM10。PM2.5、PM10在施工时间段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日记录1~2次数据。(3)声环境监测2019年9~11月分别在当涂与无为预制场设置2个监测点位,2019年12月以后在曹姑洲心滩护岸上设置1个监测点位,另采用手持式噪声测定仪对施工船舶,施工机械集中的区域进行不定期、不定点监测。在施工时间段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日记录1~2次数据。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监测采用大气、噪声监测仪。

2结果与分析

2.1水环境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5个取样点的水体pH值在7.2~8.1之间,最大值为2019年9月23日在曹姑洲心滩测定值,最小值分别为2019年10月7日在心滩左缘护底带和2020年1月14日在曹姑洲测定值,所有数据均在6~9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范围内[4-5]。水体浑浊度在3~7之间,目测结果显示,水质较清。

2.2大气环境数据分析

当涂预制场,无为预制场,曹姑洲心滩3个监测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别如表2,表3,表4所示。由表可知,存在若干天PM2.5大于75μg/m3,PM10大于150μg/m3,大于环境质量空气标准规定要求[6]。提示预制场在进行拌和施工时,如果天气干燥,会产生轻微污染,应及时要求进行洒水降尘;其他工艺对大气无影响。此外,3个监测点PM2.5数值多数再35~75μg/m3之间,说明当地空气质量是良。

2.3声环境数据分析

当涂预制场,无为预制场,曹姑洲心滩三个监测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别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环境中监测的数据均低于70dB,小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界限[7]。说明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没有影响。

3结语

(1)通过对现场抛石、抛框架水域水质pH值和混浊度的检测和分析,由于抛石施工对江底泥沙扰动,进行水上抛石时施工点附近水质会有少量混浊,但对取水口附近水质无影响。(2)通过对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大气的监测和分析,预制场在进行拌和施工时,如果天气干燥,会产生轻微污染,应及时进行洒水降尘;其他工艺对大气无影响。(3)通过对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噪声的监测和分析,施工中对噪声无影响。(4)施工现场环保数据的准确实时监测可为项目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前提。因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现场施工监理过程中越来越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施卫东.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J].中国科技产业,2021(3):40-41.

[2]季永月,陈吉龙,唐青青,等.基于知识图谱的长江流域内地表蒸散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21,1-13.

[3]李成,马龙星,郭海泉.信息化技术在河道监管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3):101-103.

[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2002.

[5]张远,林佳宁,王慧,等.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1):2523-2528.

篇(4)

“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保意识必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地理教育国际》确立了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方面的基础学科地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环境观,意义非常重大。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环保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一、 立足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就像一条纽带,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必修一以行星地球开始,逐步分析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比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必修二主要学习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人文环境,最后必修三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由此可见,地理教材中本身就有很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现行教材来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几乎都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比如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区域发展等,并且有些内容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环境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生态破坏、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等。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从人类活动入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环境教育已成为高中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例如:“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环境建设”、“环境污染与防治”、“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世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为典型的环保教育课,而“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化”、“全球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与环境”等内容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中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来分析一些影响本地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比如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旱涝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按规律规范人类活动,才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真切感受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很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和当地的特定环境紧密联系。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有些环境问题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比如沿海的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荒漠化现象,而内陆的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台风、海啸等气象灾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而多媒体课件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使课堂有声有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平原地区的学生对滑坡、泥石流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内陆地区的学生对台风、海啸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化静为动;而沿海地区的学生对荒漠化的感受很少,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就会大大扩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了环境问题,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三、丰富地理学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野外调查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只靠地理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相关的活动,那么,光说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话就苍白无力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亲身感受环境问题,激起保护环境的热情。

在暑假里,我组织学生参加了本市水污染现状和农村垃圾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同时还组织学生写好环保小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更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环境问题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学校附近的河流、垃圾处理场、工厂等。当学生看到恶臭扑鼻的河水、遍地可见的垃圾、漂浮于公路上空的尘埃,就会明白环境保护是多么的重要,并自觉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当中。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外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实验小组和宣传小组,让他们走出课堂去真切感受环境问题。

篇(5)

摘要:通识课程对于大学生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通识课程的授课效果是本文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对象,进行了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等教育;通识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61-02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环境保护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十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表述,不仅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伟大目标,还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

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群体,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艰巨任务,他们的价值观代表了社会知识阶层的发展方向,其言行将影响周围人们的言行。据相关部门调查,当前大学生对基本的环保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但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行为有待加强。因此,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规范和引导他们的环保行为并成为跟随一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申请开设了高等教育本科生选修课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即通识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建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及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把环境保护作为个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方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1]“通识教育”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世界的概念,有学者把它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其最终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不同的学科能有所认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2]

一门通识课程要开设成功,受到学生的欢迎,能对学生产生期望的教育意义,是否符合教育原理和原则,是一个科学性、人文性、教育性很强的系统工程。[3]因此,如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考、探索的课题。通过对选课同学的知识背景进行分析并构架课程大纲和基础知识内容、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同学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方式逐步优化等经过多方实践,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最终结果表明,该课程的讲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面向全校一到四年级本科生,不分文理、不分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分。从第一次选课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兴趣大、认可度高,选课人数104,接近于120的人数限额。从对选课学生的知识背景来看,文科生占29.6%;理科生占70.4%,可见,理科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教学实践方法

从学生上课的状况来看,有三分之一学生虽然选了课程,但重视程度不高,直接表现出来的是迟到、早退或人在课堂却做着与本课程不相干的事情等。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往采用的传统式从理论到理论,满堂灌,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法,通过对学生抽样调查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围绕(1)授课内容;(2)将授课形式;(3)学习课程目;(4)授课风格四方面进行调查。细致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学习这门课程想达到的目的。

从反馈来看,91.3%的同学提出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多放一些跟课堂内容相关并有意义的教学录像来开拓他们的视野。另外还有56.1%的同学希望能够提高在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在此基础上,笔者调整策略,尝试采用问题导向方式为主,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将后面的上课内容整合为1.世界环境问题;2.水污染问题;3.大气环境污染问题;4.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5.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等五大专题。在课堂上增加了教学总结学生问答环节。同时,根据授课内容增加了部分多媒体辅助授课的内容,根据每个大的专题,选择三到四个视角广泛、内容新f、紧扣时展脉搏和世界形势的视觉冲击力强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在某些章节教学素材选择上,比如环境和健康专题,则有针对性地以新颖和接近生活为原则,增强学生注意力,加深所讲专题的力度。教学录像播放完毕后,从对具体环境事件的解读、背景问题的评论和不同观点的出发点或立场等方面提出问题,组织同学采用抢答、讨论、辩论、现身说法,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为尽可能地让同学们对所上课的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课前一到两周把相关需要学生们提前了解的知识大背景或时间比较长但内容非常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和讨论问题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告知学生自己下载查看、思考、准备。

环保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特点,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搜集资料,社会调研,做PPT,并在课堂上交流,集思广益,碰撞出不同的智慧火花。比如在讲授全球大气污染专题时,提前一个月把学生分十四个小组,要求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关注,并把不同地区每天的空气质量数据记录下来,绘制成表。目的是让学生对监测地区,乃至全国近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大气运动,污染物扩散,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等,都在这个实践背景下展开了。

另外在课程的评价方式上,不单以学期末最终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表现环节的评价,最终学业评价标准为考勤30%+课堂表现30%+期末论文40%,进一步调动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

通过系列的教学实践探索活动的展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课堂关注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请假率大大下降,以至于全勤。学生也在课堂的教学中把自己的思考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自然融为了一体。

在学期中期,按计划进行了课堂随机抽查,检测教学效果。结果8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回答出相关的问题,基础知识的掌握达到预期目标。

在学期末的课程研究报告中,所有学生都根据自身感受写出了有一定深度的课程论文。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课程的学习,确实学到了知识,学生在课程论文中写道,“以前觉得环境保护是别人的事,社会的事,跟我无关,上了这门课后发现,原来环境保护是我必须承担的义务,在地球母亲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摒弃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在后面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继续沿用并完善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学生的选课情况良好,选课情况基本都能达到一百二十人满额的教学班规模。

五、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够快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4]教学对于师生是一个不断丰富自身的过程,通过《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教师对于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更是益友;教师的定位不仅仅是传道解惑,同时也应把自己当做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一同成长,深入到他们心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理念教授给他们,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张宏业,汪存友.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通识课教学与管理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

篇(6)

 

由于汽车运行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因而也给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的限制。除了开发在机内净化技术外,还要大力开发机外净化处理技术。这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采取开发新型发动机;二是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报废更新,淘汰旧车,开发新型的汽车(即无污染物排放的机动车),从控制燃料使用标准入手。

一、汽车燃油的改用

1.采用无铅汽油,以代替有铅汽油,可减少汽油尾气毒性物质的排放量。

首先应抓汽车油的改用。以无铅汽油代替四乙基铅汽油。这种汽油是用甲荃树丁醚作渗合剂,它不仅不含铅,而且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均会减少。因有铅汽油中,它加入了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它具有很高的挥发性,甚至在0摄氏度时就开始挥发,而挥发出的铅粉末。但铅的污染程度与交通密度(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数)以及汽油中铅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虽然我国城市的交通密度比发达国家的密度低,但有铅汽油燃烧带来的铅的污染程度不可忽视。因铅是一种蓄积毒物,它通过人的呼吸、饮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是侵蚀造血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贤脏等。诸如对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癌致畸等毒性作用也可能发生。

2.掺入添加剂,改变燃料成分。

汽油中掺入15%以下的甲醇燃料,或者采用含10%水份的水-汽油燃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消除CO、NOx、HC和铅尘的污染效果。

若采用“甲醇燃料”,即采用甲醇和其它醇类同汽油混合所制成的燃料。硕士论文,防治。当甲醇占比例30%-40%,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可基本上消除。

3.选用恰当的添加剂-机械摩擦改进剂。

在机油中添加一定量(比例为3%-5%)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粉末等固体添加剂,加入到引擎的机油箱中,可节约发动机燃油5%左右。此外,采用上述固体剂可使汽车发动机汽缸密封性能大大改善,汽缸压力增加,燃烧完全。尾气排放中,CO和HC含量随之下降,可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采用绿色燃料同样可减少汽车尾气有毒气体排放量。

据美国的俄亥俄州某研究所用豆油与甲醇、烧碱混合,然后去除其中的甘油,从而可获得“大豆些油”。硕士论文,防治。用“大豆柴油”,以3:7的比例掺入到普通柴油中,可供柴油汽车之用。它可大大减少发动机工作时排放的硫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烟尘。故誉作绿色燃料。

5.采用多种燃料作为汽车燃料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确保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和节能措施:汽车中可广泛使用新的配方汽油、电力、压缩的天然气体、太阳能以及生态燃料的蓄电池等等。然而在这种汽车上装上电脑,不断在行驶中早先调拨组合,以使汽车发挥最佳性能。采用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以便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作出快速反应,可取得最佳 燃料经济性和发动机动力性能,可减少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6.节约能源,有利环境,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根据有关专家指出,开发乙醇代替汽油,即节约能源,又可消化陈粮,使汽车排出的有害汽体减少,是一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新课题。

如果按照1:9的乙醇汽油配比,用20万吨乙醇,可配出约200万吨的乙醇汽油,200万吨的乙醇只消耗粮食70万吨。因此,发展、开发使用专用乙醇汽油可解决储存粮食的转化问题,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代替汽油,缓解我国原油供应的紧张状况。硕士论文,防治。因乙醇是一种小麦、玉米等原料生产的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汽车燃料,已经列入“十五”发展计划,它与纯汽油比较,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量可降低1/3左右,碳氢化合物降低13.4%。此计划推广使用,将对改善城市大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硕士论文,防治。

二、汽车发动机内部的调试,可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1.减少喷油提前角。减少喷油提前角,可降低发动机工作的最高温度(1500摄氏度),使NOx的生成量减少。硕士论文,防治。

2.改善喷油器的质量,控制燃烧条件(燃比、燃烧温度、燃烧时间),可使燃料燃烧完全,从而可减少CO、HC和煤烟。

3.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可降低发动机的功率,使雾化的燃料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完全燃烧,从而也可以减少CO、HC和煤烟的生成。

三、发动机外部尾气净化措施

即汽车尾气由原有毒气体,变成为无毒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采用催化剂:将CO氧化成CO2,HC氧化成CO2和H2O,NOX被还原成为N2等。采用的催化剂有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和白金属(铂)等贵金。它们都可以净化CO、HC。催化反应器设置在排气系统中排气歧管与消音器之间。

2.水洗:通过水箱,使汽车尾气中的碳烟粒子经过水洗和过滤及蒸气的淋浴,可支队粘在碳粒上的有毒物质,使碳粒子胀大而给予去除。

四、发动机内部净化处理措施

1.正曲轴箱通气系统的设计:把从汽缸窜入曲轴箱的气体(主要是未燃气体)再循环进入进气歧管,使其再次燃烧,改变了过去将其直接排入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2.排气再循环设计:发动机排气口用控制阀与进气歧管相连接,使排出的气体经过再次循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将化油器浮子室中的汽油蒸发汽引入进气系统,而将油箱中的蒸发汽引入储存系统,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淘汰旧车,采取报废迎新。开发并采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这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复式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等。它们是低公害、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车。同时,目前也还可改装汽车发动机的汽车为柴油发动机汽车。虽然柴油发动机燃料费用高,但CO生成量少。如果对NOx、粉尘排放量作相对的限制的话,那么柴油发动机汽车也是未来最佳汽车。硕士论文,防治。

2.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标准,控制燃油标准。按国家规定,不合质量的燃油不能使用,市场上不准出售低劣的燃油。然而汽车不准作用含铅汽油这一禁令已下,但难以奏效。其主要原因是广大市民对这一政策了解不足,含铅的70号和不含铅的90号及90号以上汽油,每吨差价比较大,加之无有效措施和得力宣传。另外,个别城市周边的地区又没有实行含铅汽油的禁令。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含铅汽油库存数量还比较大,加之,车辆运输的流动性,故使得禁令难以实施。因此,对“禁令‘的宣传力度和推行力度应大大加强,才能保证大气环境的洁净。

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市区、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车流量,是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尽管十年来北京市道路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道路系统逐步完善,但仍满足不了车辆迅猛发展的需要,交通阻塞问题仍十分严重,城区汽车经常处在怠速、低速、加速、减速等排放恶劣工况下工作,加重了城区特别是城区交通道的空气污染,同时造成能源浪费。北京市环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小轿车的车速由20公里/时提高到50公里/时,其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因此解决交通阻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可大大减少交通污染。

参考文献:

[1]汽车诊断及其检测技术

[2]广州本田雅阁轿车维修手册麻友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国家环保网

篇(7)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表现在:完善和发展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核算与分析体系;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改革与完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经济核算制度;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自然资源高效使用、合理补偿和法制化管理制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环境问题没有受到国民经济核算部门的重视,绝大多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经济信息没有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出来,如为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以及恢复生态环境而发生的成本与费用没有在生产成本中体现出来,因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或因治理环境对社会的贡献没有确切的计算和评价,忽视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而就造成了人们对经济指标的片面追求,再加之人口的膨胀,社会需求的膨胀,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作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良方,一旦建立起来,将会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

资源与环境价格的确定,是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资源与环境定价,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且涉及经济体制、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问题,被众多学者称之为“两难的选择”。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

1.1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曾高度抽象地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且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决定分配、消费和交换,而分配和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再生产四环节的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并把它看成是揭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作为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对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说,传统的经济学原理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意地使用资源并且不用考虑它的价值损失。因此,以前国民经济核算基于这种理论大多数没有考虑环境与资源给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损失。

1.2价值补偿理论

价值补偿理论的提出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加速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相伴而生的。经济发展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感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资源的加速消耗,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源全部归国家所有,许多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是无价开采使用,致使财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按照传统财政理论,财政分配只局限于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对于自然资源配置,资源耗费一直是被忽视的。资源的乱采滥伐,国有资源价值的流失,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仍是一个价值补偿问题,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价值补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3效用价值论

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即效用价值论。资源价值效益可以通过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和影子价格来表达。

1)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种商品、一次机会或一种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货币资金。它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以表达一切商品、效用或服务的价格,是资源效益核算的根本。目前,支付意愿已被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法规和标准规定为资源及环境效益核算的标准指标,并用来核算各种资源和环境的效益。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种商品、一次机会或一种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资金与实际支出资金之差。在西方经济学中,私有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其价格资料求得,而公共商品的消费者剩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求得:①利用“影子价格”,与私有商品类似,可以根据公共商品“影子价格”来求其消费者剩余。②利用支付意愿,询问人们对某商品的支付意愿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从而求出消费者剩余。

3)影子价格。由于资源效益属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但可以利用替代市场技术,先寻找替代市场,再以其“影子价格”来表达资源的效益。例如,计算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可先计算森林每年产生氧气的总量,并假设这些氧气可用于市场交换,再以氧气的市场价格作“影子价格”来计算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

1.4可持续发展理论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几种观点可表述为:①不重视可持续性:追求资源开发与纯经济增长;②重视可持续性:注重资源节约与管理;③强调可持续性:强调资源保护;④极端强调可持续性:极端强调资源保护。目前,中国实行的可持续发展属于重视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主张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当前的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等危机。

2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

作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应该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相一致,包括数据来源的调查方法,整理汇总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这里所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指分析研究方法并为此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表1)。

2.1自然资源核算基本方法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自然资源的核算,是在自然资源成本定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核算,既包括存量的核算,又包括流量的核算;既要有实物形态的核算,又要有价值形态的核算;既要对各类自然资源分别进行分类核算,又要进行综合核算。由于核算的内容与要求不同,其核算的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采用供求定价模型法J。同时,要把自然资源核算同国民经济增长变化核算以及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出核算联系起来。自然资源的核算可分3个层次进行:第一,对每一种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包括自然资源的存量价值核算和耗竭损失价值核算,反映其增减变化;第二,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核算,反映自然资源总量的变化;第三,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减变化,资本形成的规模以及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净值(NNP)的实际状况。这3个层次的核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2环境保护基本核算方法

2.2.1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核算

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包括企业投入、政府投入、居民投入和各种环境保护治理设施捐助,这部分投资支出以实际发生额为准。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主要用于:①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如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工程、气化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②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③环境管理服务支出;④基本建设“三同时”环保投资;⑤居民环保支出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投资按实际费用支出和投资的性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治理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它将形成固定资产,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的支出具有资本性质,因此,应按照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的折旧额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第二部分是当年为维护环保设施、环境费用的支出和为监测管理污染治理情况和科研费用的支出。这部分应当作为当年的经济损失。第三部分是当年治理污染时的费用支出,它是对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治理费,应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计算公式为:污染治理总费用=已治理费用+虚拟治理费用=实际污染治理投资额/已达标率或实际污染处理率。

2.2.2环境质量降级核算

环境质量降级主要是由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以及环境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方面生产中的原材料使用量越大,生产规模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越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多,造成的环境质量降级也越快,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环境质量降级核算可采用恢复法进行,如大气环境质量由二级降到三级,水环境由Ⅲ类水体降到Ⅳ类水体等。治理大气环境质量由三级升二级,进行污水处理使水环境质量由Ⅳ类水体升到Ⅲ类水体的费用即为环境质量降级的损失。

2.2.3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环境污染损失可分为以下及部分:

(1)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包括对工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及其他行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使产品减产,二是环境污染使产品质量下降。可以用市场法对这部分损失进行核算。

(2)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各类机械、仪器、厂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和设施等。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缩短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维修保养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用市场法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核算。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的核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考虑环境污染造成的医疗费增加、直接劳动力和间接劳动力损失等几部分,可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核算。

(4)水污染损失核算:根据环境规划最终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应为100%,生活污水处理后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把此目标作为理想状况,对比现阶段与目标值的差值,算出应处理的污水量,并根据一定的处理费用,核算出水污染损失的价值。计算公式为:水污染损失价值=(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量)×污水处理费。

(5)大气污染损失核算: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大气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排污收费为对环境外部影响附加一个真实的价格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确保环境影响被纳入到污染者的决策框架之中。理论上,理想的收费水平应该反映与污染物有关的边际损失成本。但实际上,目前各省都用征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费来弥补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失,实际征收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费都远远低于大气污染环境损失成本。

篇(8)

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本条件。在我国发展经济实现 工业 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环境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不仅是环境的产物,而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主要表现在,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环境能够吸纳生产和生活所排出的废料(废气、废水、废渣)等;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空间场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人在环境面前也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之更加适合人类经济 社会 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量消耗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现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

用征税或罚款的办法来解决外部负效应是由英国 经济 学 家庇古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也被称为“庇古税”。“庇古税”主张的是,对产生外部负效应的企业或个人,课征相当于它所造成的外部边际 成本 的 税收 ,外部成本便成了当事企业或个人的内部成本,即实现外部负效应的内在化,从而迫使其考虑该成本,达到纠正外部负效应的目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对污染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即向污染物排放者根据排放量征收一定的费用。污染企业面对这些收费,一方面将缩减产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对于污染性的企业,政府除了对其征收税收和排污费之外,还可以向企业提出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消除污染的措施,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纠正负外部性的目的。原则上补贴额应该等于污染治理的边际 社会 收益。如果企业每减少一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既可得到一份补贴,那么对企业来说,当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大于补贴时,他会选择放弃补贴而继续排污;而当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小于补贴时,他将选择接受补贴而减少排污。

庇古税和庇古补贴在解决 环境 污染方面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典型的方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污染者付费原则,oecd国家普遍实行了征收环境税的政策,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征收排污费以及产品税等。比如,对于汽车燃料,依据有铅和无铅,几乎所有的oecd国家开征了有差别的税收。在日本,还对下水道排污量的多少进行征税,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进入20世纪90年代,oecd国家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比如,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与前面的办法相比,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更加偏爱庇古税和庇古补贴,但是他们也存在较大的缺陷,要消除外部负效应,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征税和补贴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造成的外部成本或收益。然而,在实际中,很难衡量和掌握各企业的外部成本或收益,而且也很难避免政府寻租的出现。

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

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是科斯定理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实际应用。科斯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提出的。科斯定理认为,只要明确界定并切实保护产权,随后产生的 市场 (产权)交易就能自然消除和解决外部性问题,使经济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实现污染的零排放,所以排污权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利用环境资源的问题。政府如何规定和限制排污权的大小以及如何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这种权利,成为问题的关键。其实,政府在可接受的排污总量的限度内,将排污许可证分发给污染制造者,并允许排污量较低的企业将剩余的配额进行出售,也允许超标排放的企业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排放量。这一方法不仅没有超出规定的排污总量,而且在企业间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个人或企业改进控污技术,从而降低控污费用,最终达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市场机制,使得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在企业之间实现最优配置,也会大大减少政府部门寻租的现象出现,最后实现双赢。

美国是这一制度的最早实践者。1979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开始试点实行一项新的政策——“气泡(bubble)政策”。即把一个工厂当作一个气泡,只要该气泡向外界排出的污染物总量符合政府按环境要求计算的排污量,并保持不变,不危害周围的大气质量,则允许气泡内各排污源的自行调整。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推出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政策。该项政策实施的第四个年头,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二氧化硫排放消减量大大超过预定目标,许可证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充分体现了排污权交易政策保护环境质量,降低交易费用的巨大优势。

我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试点工作开始于1988年。首先考虑控制的是水污染物。1988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管理 暂行办法》。1988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确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沈阳等18个城市进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试点工作。1989年9月,在河南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开始选择试行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城市。199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又在6个城市开始了大气排污交易政策的试点工作。到199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实行了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共向42412个企业发放了41720个排污许可证。从1991年开始,包头、开远、柳州、太原、平顶山和贵阳等城市尝试大气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在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排污许可证的买卖,运用市场刺激手段,鼓励企业采用低费用、少污染的措施,并促使污染源的合理布局。

总之,环境污染问题是外部负效应的典型表现。我国应该结合国情, 总结 和借鉴外国治理环境污染的宝贵经验,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步骤、有措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居住环境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环境问题

一、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县市城市、乡镇城市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同时,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二)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即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水平较高,达到了309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有些城市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相对而言,北方城市比较严重,达到了83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值。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施工造成扬尘污染;(三)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四)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且增长势头不减。

篇(10)

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许多学者和专家人士、各国领导等,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决策略。事实上,能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实力水平。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国内水环境保护形势。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快速提高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早在2008年,我国政策的环境相关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综合来看,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其二,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三,我国许多江河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其四,新的水体污染物正在增多。其五,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于浪费,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第二,国外水环境保护形势。在我国存在的水污染问题,也存在于其它国家,但是部分国家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比如说美国与日本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展了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将水环境问题的解决任务,纳入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提出了全国范围内水资源保护的严格要求。虽然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二)国内外土壤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国内土壤环境保护形势。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在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根据土壤环境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的土壤主要受到农药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的面积较大。矿区带来的污染以及石油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都加大了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也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国土壤污染一般是从城市开始,逐渐发展到农村。土壤环境染污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污染发展到现在的复合污染,并且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国外土壤环境保护形势。部分西方国家针对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建立了专门的治理基金。这些国家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地调查,并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与修复。例如,法国与英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法学修复与生物修复法等,开展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国内外大气环境保护形势

大气污染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因而大气不属于某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大气污染,不仅会让自己国家的环境恶化,还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环境质量。目前,全球变暖以及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现象都是全球面对的大气污染问题。这些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废弃以及废物的非法排放。早在2007年,西班牙召开了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的IPCC会议,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自此之后,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大气污染问题,纷纷加大了污染预防与治理力度,对本国的大气浓度进行监测,大气污染问题虽然得到了缓解,但仍然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

(四)国内外生物保护形势

生物保护工作,是保护大自然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近些年来,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快,物种多样性下降,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大量的生物灭绝,让世界对于生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开始大幅度提高。第一,国内生物保护形势。我国的物种类型减少趋势非常严峻,物种保护工作势在必行。生态环境的恶化仍在继续,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在原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生态系统破坏越发严重。总体来讲,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土壤退化,生物物种减少,地面下沉问题多有出现。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以及荒漠与冰川这些地区的生物保护工作现状令人担忧。第二,国外生物保护现状分析。在十多年前,各个国家就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展开了讨论,也提出了许多生物保护的措施。例如,成立生物保护组织,建立生物研究机构之类的解决策略被提出。联合国也十分重视生物保护工作,并建立了专门的项目,并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

(五)国内外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国内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形势。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国家,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我国的矿物资源开采量较大,使用中存在较多浪费现象。近些年来,石油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使得我国资源总量明显下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强破坏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原物资源保护工作效果。第二,国外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形势。虽然国外在石油与煤炭等矿物资源的开采中,也存在一些缺点与漏洞,但总体情况要好于我国,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矿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日本就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方法分析

(一)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只有充分利用全员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才能够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此,需要加强多向互动与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的建立,让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可以顺利实现无障碍交流,给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环境保护工作者应当将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反馈给社会大众,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并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讨论,让全员参与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可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随时关注环境问题,了解环境形势,能够促进环境监督力的加强。政府部门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让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建立正确的环境监督意识,积极去发现问题,努力去保护环境。

(二)做好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工作

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各类资源是有限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让人们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效果的优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是主导力量,政府部门要积极与各个国家进行交流,了解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合作,调动一切可以利用技术去开发环境问题治理对策。研究新的方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创新力度。

(三)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

环境质量控制工作较为复杂,因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通过每一个季度或者每一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开展有效的环境监督工作,并对环境监督的数据结果进行详细、完整的记录。除了这些数据,更要记录环境监测的具体仪器和设备,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力度的加强。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问题。随着环境破坏力度的加大,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目前,人们不得不去面对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会让环境的稳定性下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将更多关注放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开发有效的方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周生贤部长作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报告[J].吉林环境,2013(04).

篇(11)

    一、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县市城市、乡镇城市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同时,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二)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即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水平较高,达到了309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有些城市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相对而言,北方城市比较严重,达到了83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值。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施工造成扬尘污染;(三)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我国城镇平均每天至少要将一亿吨的污水不通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了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四)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且增长势头不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440 公斤,2010年估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量达到了3.52亿吨,居世界第一,而且每年以8% 至10% 的速度增长。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 多亿吨,全国有200 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另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有130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0。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