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空乘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题目设置不当,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为使毕业设计选题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院鼓励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但是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的工程实践一般为奥运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剧院、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复杂建筑工程,若直接“真题真做”,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难度及工作量过大。因此,实际的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没有从设计院拿来就“真题真做”,而是选择性地删掉一些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将导致此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目前,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内容多为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建筑选型、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这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新、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但是局限于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考察不够全面、系统综合性不强,且主要计算工作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实际中,另一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删掉的设计内容较少,接近于“真题真做”,但学生普遍反映此类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过大。通过调查分析,得知:(1)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学生在建筑选型时耗费大量时间,且后期结构设计方案很难满足前期选择的建筑造型,因此,学生返工现象较为普遍,增大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2)为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建筑要求,学生偏向选用玻璃幕墙体系作为维护结构,但是学生对玻璃幕墙及其支撑钢结构体系的设计较为陌生,此部分设计难度较大。(3)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简化出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4)学生普遍认为钢柱脚的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底板上加劲肋的计算方法理解困难。
(三)参考资料缺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力有限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是近几年新增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学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中关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较多,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匮乏。学院图书馆的规范及标准图更新速度太慢,尽管学院加大了对图书和资料的投入力度,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总觉得可利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较少,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刚颁布的规范和规程。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及其他工具书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想到询问指导教师某个系数的取值,而不是系统地查阅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内容,也不深究其使用条件、使用范围是否满足设计题目的要求。在标准构件的选型上更是不问出处,拿来就用。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构造节点较多,其节点形式要和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相一致,学生在这方面的结合能力也较差。
(四)学生软件应用能力欠缺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院提倡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鼓励学生利用C语言或FORTRAN语言对部分计算进行编程,在计算中采用表格Excel进行重复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平时虽有接触常用的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绘图软件AutoCAD、工程设计软件3D3S等,但是没有经过实际锻炼,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Office简单认为就是打字,而Word中的排版、长文档处理、公式符号输入等都不熟悉,对Office中其他几个软件的了解更少。工程设计软件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与手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学生对此理解并不深刻。
(五)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等工作。由于大跨空间构的屋盖结构形态呈三维状态,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且构件呈空间工作状态,在屋盖结构计算部分需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如3D3S软件)。因此,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还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熟练应用工程设计软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并扩大教师队伍,许多硕士、博士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一线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青年教师因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难度及工作量的控制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六)研究生复试、找工作等占用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受到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优秀学生虽然重视,但精力有限,尤其是达到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学生,整日忙于面试、调剂等事情。部分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的学生,到5月份才开始应付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毫无思路,且不熟悉办公软件、绘图软件、工程设计软件,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公务员考试等,频繁往返与学校、家和各用人单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不得不罗列的大量数据,绘制不算规范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表达也不够完全和规范,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
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一)大跨空间结构理论教学方面为提高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质量,学院现已开设《空间结构》等相关课程,但课时有限,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熟悉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安排学生参观典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实地讲解钢屋架(网架或网壳)、钢柱、钢梁、钢支撑以及节点、柱脚、预埋件的连接构造形式,使学生对大跨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类型、受力特征、截面形式、尺寸、材料等有进一步理解,对钢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跨空间结构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为了保证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设置的题目应该是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圆满、系统综合性强、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此类题目的任务书开始便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此类毕业设计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网架或网壳结构选型、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此部分设计工作主要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并辅以相应的手算校核,包括钢构件强度及稳定验算、螺栓球节点和支座节点设计复核。(2)钢刚架的设计,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钢柱、钢梁、柱脚、梁柱节点设计。(3)混凝土框架设计。实际大跨空间结构下部多设置两、三层的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区域,框架顶部设置钢柱支撑上部网架、网壳结构,既能满足建筑功能,又能节省建筑成本。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楼梯、基础、雨篷、预埋件设计。
(三)加强毕业设计资料库的建设高校普遍存在设计资料陈旧和数量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大跨空间结构方面的设计资料更少。学校应增加投入力度,尽快更新规范和规程及标准图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资料库的建设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可以尝试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网站,收录各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实例,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构计算手册和构造图集等。此毕业设计网站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信息更新速度快,查阅方式比传统方式便捷。
(四)完善指导教师分组制度根据专业方向、新老教师搭配、自愿组合等原则,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每组推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对年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指导水平,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定期考核年轻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处理机制。
(五)强化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效果、质量与指导教师采取的管理、指导密切相关。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特别要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进度检查和答辩前的检查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采取讨论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提倡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多种结构方案的比较,建立优化设计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目标及内容建构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航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和依据:一是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状况,二是社会需求状况。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备如下特点:
2.1开发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为依据。岗位划分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也有兄弟院校,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表一)
2.2课程设置遵循“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双证书”教育制度。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获得大专文凭外,还应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可顺利毕业,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公关员、安检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导游师、茶艺师、调酒师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3构建与职场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顺利融入职场、与职场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课程占所有课程的一半或以上,它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二)
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理论,学习经验组织包括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两种方式,垂直组织指的是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水平组织是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经验组织有三个准则:第一,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或内容的重复出现。第二,顺序性,是指先得知识成为后得知识的铺垫,并在某些方面更广泛、更深入。第三,整合性,是指课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应能把所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②(图1)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在时间安排和顺序上体现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达成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性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安排上,第一学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达成,要求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知。在第二学年,则要求学生在对专业认知和具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加深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因此,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集中在这一学年。而在第三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为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迈向职业岗位做准备,同时也注重了技能和知识的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以下图为例,测量控制点的布局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本人目前正在移动实习,论文要结合在移动实习的经验来写,再根据空乘专业展开来写。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研究意义: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通过此次论文设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习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顾客,我们不能要求对方做什么,相反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的服务方法,更好地把握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我们的服务观念一定会有大的飞跃,我们的服务定会展现另一翻风貌。并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2、何谓与时俱进
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等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的求进步。
二、研究内容:
1、首先了解论文题目,懂得其中的意义(与时俱进及服务的含义)。
2、分析当今时代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阐述在服务观念及服务技能方面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4、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此次论文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收集、课余实习等方式,以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手段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目的。
四、研究成果:论文
五.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服务类的书籍
指导教师意见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确定论文的选题,该论文选题角度合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上只是开题报告的格式,内容大致符合要求。
以下是老师对开题报告的回复
,你好!
论文修改提纲已列好,请照这些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在3月x日前发给我。
论文题目:浅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一、 绪论:
1、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2、何谓与时俱进?
二、 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1、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调适知识结构
三、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详细举例论证)
1、 进行传统服务能力的再教育(结合你现在的实习内容)
2、 培养创新能力
3、用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树立礼仪意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四、结论。再次阐述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呼应中心论点。
写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走题,每一个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要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借鉴别的案例来求证。不能空写大篇空洞乏味的文字充斥论文。每一个段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连接,每部分要有过度句子(承上启下),在每一部分论证过程中要能自圆其说。
2008年1月20日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有关空乘服务方面的要点
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
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
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7、服务心理分析
8、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乘务员
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
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
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
15、飞行中危急事件处理
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
17、航空公司文化
18、空乘服务技巧
19、个性化服务
20、特殊乘客服务
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
22、未来航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关于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
24.试论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25.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26.试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打造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的重要意义
27.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客舱服务质量的影响
28.如何提高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后续工作质量
29.航班延误的原因剖析
30.论“人文关怀”精神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31.关于民航机舱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的满意率调查
论文题目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研究意义: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通过此次论文设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习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顾客,我们不能要求对方做什么,相反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的服务方法,更好地把握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我们的服务观念一定会有大的飞跃,我们的服务定会展现另一翻风貌。并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2、何谓与时俱进
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等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的求进步。
二、研究内容:
1、首先了解论文题目,懂得其中的意义(与时俱进及服务的含义)。
2、分析当今时代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阐述在服务观念及服务技能方面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4、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此次论文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收集、课余实习等方式,以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手段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目的。
四、研究成果:论文
五.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服务类的书籍
指导教师意见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确定论文的选题,该论文选题角度合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以上只是开题报告的格式,内容大致符合要求。
以下是老师对开题报告的回复
,你好!
论文修改提纲已列好,请照这些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在3月x日前发给我。
论文题目:浅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一、绪论:
1、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2、何谓与时俱进?
二、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1、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调适知识结构
三、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详细举例论证)
1、进行传统服务能力的再教育(结合你现在的实习内容)
2、培养创新能力
3、用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树立礼仪意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四、结论。再次阐述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呼应中心论点。
写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走题,每一个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要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借鉴别的案例来求证。不能空写大篇空洞乏味的文字充斥论文。每一个段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连接,每部分要有过度句子(承上启下),在每一部分论证过程中要能自圆其说。
2008年1月20日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有关空乘服务方面的要点
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
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
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7、服务心理分析
8、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乘务员
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
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
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
15、飞行中危急事件处理
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
17、航空公司文化
18、空乘服务技巧
19、个性化服务
20、特殊乘客服务
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
22、未来航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关于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
24.试论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25.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26.试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打造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的重要意义
27.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客舱服务质量的影响
28.如何提高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后续工作质量
29.航班延误的原因剖析
30.论“人文关怀”精神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31.关于民航机舱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的满意率调查
艺术教育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作为行业院校的民航类院校的艺术教育也正在发展当中,而在发展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亟待解决,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提升民航高校学生艺术教育水平是提升民航软实力的有力手段。文章对民航院校现存艺术教育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民航院校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航类院校;艺术教师
作者简介:龚婷(1984.8-),女,重庆万州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与艺术教育。
胡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提高民航服务质量,提升对外窗口形象应该从民航院校开始抓起,而艺术教育成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一、民航类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民航类院校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业院校,如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一种是综合类大学所开设的民航类专业。这两类大学在开设艺术类课程情况从师资、教材、科研等教育资源上是完全不同的。现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例进行说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与大多数行业院校一样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不光在公共艺术课程开设上有一定难度,在公共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公共艺术课程开设是建立在空乘专业所拥有的师资上的,而空乘专业的教学从以前的服务为主转向客舱安全,课程设置主要有客舱安全管理、航空英语、口语、形体、语言等构成。首先是形体,从课程名称上可以看出与舞蹈艺术是有区别的,形体是以塑形,保持体形、体态、体貌为主,以正确的坐立行走为教学内容。由此看来,这和舞蹈艺术还相差甚远,正确坐立行走是舞蹈艺术的基础,协调的肢体是舞蹈艺术进入情感表达的基本条件,舞蹈是通过肢体表达能够传情达意的艺术。
再者语言艺术,语言在空乘专业的学习中分为了上下两册,上册为普通话,下册为客舱播音技巧。标准的普通话是得以顺畅交流的前提,是表达的基础,仅有标准的普通话在语言艺术中是远远不够的,在下册的客舱播音技巧中,对于播音中的内在表达技巧和外部表达技巧要求简单,只是对客舱中常用广播词进行讲解和练习。而当播音成为播音艺术的时候,是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二度创作当然是对文章进行加工,而不仅仅是读字,是要让平面的字立体为有声语言,在播音中融入情感和播送者的理解。空乘学院的相关艺术课程的教师,是接受本科或研究生艺术教育的毕业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限。教师长期所教授的是基础的、循环往复的课程,因为空乘学院特殊情况,学生在校时间,除节假日外,正式行课只有一年半,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半时间,这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最多的教师一周有30余节课。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教师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教学上失去了原动力。空乘学院相关艺术课程教师面临的问题一是上课负担重;二是教学内容基础;三是因为上课负担重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时间和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时间。教师自己本来的课程任务难以完成,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就更加困难。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有几个特点:
1.学生部分是艺术爱好者,也有部分是抱着修学分态度的,在课堂上形成的氛围是学生对老师所讲课程没有兴趣;
2.上课时间为晚上,白天的课程紧张,教师不愿晚上继续上课;
3.学校为工科类院校,在科研上对于艺术类课题不够重视,教师对于理论研究失去了兴趣;
4.公共艺术课程开设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大量为鉴赏课,理论课,在备课上不同于平时上课,增加了教师工作量,让平日工作量本来就大的教师更是不堪重负。
二、民航类院校解决艺术教育困难途径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内外旅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极大促进了民航业的发展。在各大航空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民航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来自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来自他与外界的交际能力。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民航从业人员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值得好好学习并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拥有了职业所需的沟通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途径的拓宽,
在这种架构下,长沙民政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了一门全新的专业课程《沟通与客户管理》,旨在牢固树立学生的沟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理念和技巧,并灵活运用到民航事务当中,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行业过程。
二、课程构建的难处
由于这门课程是本专业全新开设的,缺乏前期研究资源,几乎没有同事经验可以参考。在经过网络资讯搜索等途径进行综合了解之后,发现全国相似课程可以借鉴的经验也不是太多,很多同类课程也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如何确立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执行过程和课程考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难处,这些给任课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留下了一定发挥空间。
三、课程指导思想
本课程将在长沙民政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空中乘务的岗位特点和职业需要,以培养空乘人员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及管理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构建沟通意识和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课程名称涵盖了沟通和客户管理两个概念,而考虑到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实际操作性,本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走向决定了绝大部分人首先接触的是服务性质的岗位,需要具备更多服务类的技能和素质。因此,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当中,充分展开了客户服务的内容。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使其充分了解民航情境中的沟通技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解决民航地面和客舱服务中常见问题,有效而巧妙地运用各种沟通和交际技巧,提升个人交际魅力,从而塑造成功的民航从业人员职业形象,在课程设计上做了如下安排。
1. 课程内容全面围绕沟通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民航服务与沟通》,将课程内容大致规划为基础沟通认知、构建亲和力、了解知人力、加强表述力、提高促成力、具备异议化解力,同时掌握各种民航沟通技巧。内容编排上,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相结合,结合大量的情景活动和案例分析,不仅突出了职业教育所需的特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固有的结构,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良性结合,在内容上也突出了基本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培养民航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课程手段充分结合ISAS模式
ISAS是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的简称,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分析、整理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验了学生ppt课件制作的水平和公开发表演讲的能力。同时,这种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分工合作、彼此协调、共同进步的精神。
本门课程引入ISAS模式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手段,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和实操性。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转换。对于本专门学生而言,课程过于理论化将意味着枯燥程度的上升,这对于他们的学习质量是打折扣的。而通过这种模式,把主动权转移给他们,实现师生的全面互动,特别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能极大地丰富这门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也毫无疑问地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民航沟通事务认知的直观程度。
因此,将所有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出组长负责全组的事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主题,搜寻资料,分析问题,总结自己经验,再在其他学生面前演示。这样不仅让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强化,也使他们的沟通能力经过好几轮的检验。
3. 课程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除开ISAS模式的实施,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引入各种教学方法。首先,案例教学法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方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素质点,体会案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供他们思考和折射日后工作当中可能碰到的难题。其次,情景训练法给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模拟,让他们充分代入自己的思想,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彼此配合扮演不同角色,来模拟解决各种沟通当中的不畅,从而强化所学的内容。再次,任务驱动法突出了空乘各个岗位的任务需求,包括员工内部沟通、上下级之间沟通,对外旅客沟通等,各种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外,
4. 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
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能强化资源共享和信息共有。这个平台能够无线拉近师生之间和同仁之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使信息互动实现及时性和一手性。《沟通与客户管理》课程也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平时教学的信息进行一手、供学生查阅学习,同时验收学生的所有产出,还开展作业审查、ISAS模式互动、期末考核等项目。
教师和学生利用大学城空间,通过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缓解了很多课程的枯燥程度。此外,还
可以利用空间的其他互动功能,比如留言板、群组、私信等途径,实现师生双方的全面互通。
五、课程考评标准
课程实施是根本,而课程考评则关系到课程实施的顺利完成与否,也是考核学生所学所得的唯一途径,还是检验老师课程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反馈。那么,建立起多元化的良性循环的考评体系,对于本门课程的日后不断改善至关重要。
在考虑职业院校学生能力本位的前提下,弱化了理论知识的考评,强调了职业能力的模拟;弱化了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机制,强调了学生评定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具体考评方式如下。
将整个考评分为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平时形成性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作业评定、大学城空间互动、ISAS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占到总评成绩的70%,而期末终结性考核摈弃了传统试卷,要求学生在撰写沟通为主题词的课程小论文和情景模拟设计方案两种模式中任意选择其一形式完成,占到总评成绩的30%。
这样,就将考评机制进行了细化,既考虑到了多样性,避免单一考核给学生的负面引导,又结合了实践性,检验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由于接入了ISAS模式,实现了全程互动和考评。
六、结语
虽然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和不断的充实修正,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包括经验不足和资源配备的限制,本门课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障碍,包括学生的基本沟通水平的欠缺和配合程度的不高,导致师生互动的开展产生某些不畅通。但我们对这门全新课程会出现的问题也有心理准备,将会继续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教训,多多结合民航行业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交流和完善,通过这门课程真正强化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
高职英语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旨在训练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强调语言的实用性。而语言的学习需要真实化的情境,让学习者能结合语言与生活经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很自然地渐次增进语言的运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师,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顺应当今的教育趋势的同时,更应该合理优化高职英语教学。
近年来,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语言情境的情形下,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学习语言,成为一种最佳途径。
1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必然性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应于直接经验习得的过程之中去获取间接经验,教学应有意识地使学生通过经验的习得逐步实现策略的获取,从经验层面的能力升华为策略层面的能力。这一习得与获取的过程,与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知识紧密相关,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必须关注的目标与内容。自然,这对于我们作为高职学校任教的英语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而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所需要的人才,则必须根据当今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因材施教,实施顺应职业教育及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之与传统课堂教学科学整合,合理利用各自的优势,以求实现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2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合了幻灯片、电视、电影、录像、录音等元素,融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动静结合,突出了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型课堂特点。它能够以最简洁的方式把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传统教与学的方法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进入视听化的时代,充分提供具体、动态、有声且互动性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功能,这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英语教学更富有生命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具有涵盖内容广泛等特点,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方式在课堂呈现较大的信息量,加快学生的反馈速度,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其随机性、灵活性、信息多维性和具体化的展现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空乘英语》课程时,针对空乘专业的同学的专业特点和需要,收集相关的图像、视频、录音材料等素材,丰富了课栏内容,生动的展现了课程内容,也更生动的从多种感官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收。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而且为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既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巩固课堂知识,又可以根据能力,拓宽学习范围,更适合于高职学生的需要,给与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与同学分享课后的复习及课前预习,如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参考资料、图片等,也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听、说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给教师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多媒体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更具备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潜能。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一样,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学科,只有经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合理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其潜能。更明确的说,多媒体运用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能否有效地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切实地发挥多媒体的特质。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学并兼顾知识的传授,用好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这也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抛弃陈规,放开视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技术、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推动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同时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同时,又要求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学会处理度和量的关系。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上课的效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不能让学生被不停切换的幻灯片剥夺了思考时间,从而产生厌倦和疲劳感,特别是让基础差的同学茫然无措,增加了畏难心理,适得其反。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备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点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融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加)W.F麦基著语言教学分析[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盛炎著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8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郝克明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在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研究方面做出过多项开拓性研究。她主持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其中“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曾获国家哲学社会研究基金项目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是我国教育科研领域唯一获此奖项的成果。2012年,教育部授予其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2013年9月13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联合举办“郝克明教育科研成果研讨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她对我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02 汪秀丽
做一个“大写”的职教人
1997年,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那一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面对发展困境,汪秀丽提出大格局的办学思路: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紧贴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她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在汪秀丽推动下,学校创新设置了22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教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她还大力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经过10年的建设,学校占地面积扩大6倍,建筑面积翻4番,专业实训室达到85个。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2013年9月,她当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一、引言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学亟待改革。在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高校还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满足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人才的需求。本论文对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研究成果对将来相同课程领域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二、文献综述
1.ESP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分析文献综述
20 世纪 60 年代,国外 ESP 研究开始起步。英国利兹大学的 Barber 教授于 1962 发表的文章“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是国外 ESP 研究的最早成果。
20 世纪 70 到80年代,国外的 ESP 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种类也划分得越来越细致和具体。到20 世纪 90 年代,以学习者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和环境为主线,ESP被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个大分支。
ESP与EGP并不是排斥的,它们有很强的互补性。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今,ESP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
2.需求分析研究概况及分析
相对于国外近四十年的研究历史,国内对于需求分析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在近十年中才出现了一些对于需求分析的文献。国内的需求分析成果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的大纲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教材等方面,而这些往往都是建立在国外的完整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三、民航乘务英语听力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1)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方面看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生大多对于英语学习有相当的热情和兴趣;第二,从目前的英语水平看,学生大多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2)学生学习目的与需求分析。在调查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肯定,同时觉得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相对基础英语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他们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更有帮助。对于课程的设置,他们认为应该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其他课程的相关性以及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因素。他们谈得最多的问题是这门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相关性较小。
(3)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需求分析。在这个方面,教师还是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与学生互动比较少,学生小组讨论、课前自学课堂答疑等方式几乎没有。可见在此类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非常有限,一味在下面听,到底能吸收多少教师很难得知,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无从谈起。当然,这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足,学生自学能力的欠缺,教师专业知识的匮乏,教师培训的缺失,等等,都是潜在的成因。
(4)教材使用情况与需求分析。对于教材的需求和期望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教材活动性与趣味性强,不应该随便在市面上选择一本已出版的相关专业书籍作为教材,而是应该结合市场、行业、用人单位、专业人士、专业教师、英语教师等多方面情况来选取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
(5)评价分析。在访谈中,学生觉得目前的评价方式有待商榷,认为现在的评价方式就是平时的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希望考查方式和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体现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6)教师情况分析。从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的教师只有一人,而且时间只有两周,只在假期去机场大致地了解了一下几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可见,目前高校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相当匮乏。
(7)用人单位情况分析。首先,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是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其次,用人单位认为,对于航空乘务类的专业,非常有必要开设民航乘务英语听力之类的课程;最后,学生在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操作上还有相当的提高空间。学生的问题往往表现在,他们专业英语知识十分匮乏,很多东西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在工作中遇到需要用英语交流的时候,常常很难准确表达,从而使对方很难理解。
四、调查启示及改进对策
1.学生方面
(1)定期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定期观察他们的变化。当学生现有的需求满足之后就会有新的需求,学生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我们要定期关注他们这些方面的改变。
(2)为学生提供民航乘务英语的真实使用环境。通过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运用专业英语的表现可以考查其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学生在大二开始的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对于行业的需求和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没有直观的了解。因此,高校应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讲座和专业培训。这样的轮岗实习不同于毕业时的就业实习,是否能满足相应岗位要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接触真实的工作情景,了解岗位要求和自身问题。
2.增加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的机会
一是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由专业课教师开设的讲座,为英语教师普及必要的民航乘务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培训和讲座结束后,进行必要的考查,检验培训效果,能够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培训。二是安排教师去有关用人单位,主要是机场和航空公司,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和轮岗实习,从而使教师对该行业的相关领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3.教材方面
(1)符合需求分析原则。需求分析理论中非常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上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在使用教材前应该在学生中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调查。
(2)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大纲。教学大纲是教材的指导和方向,所以教材的编写绝不能脱离大纲。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的大纲如下。
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民航乘务职责、民航旅客运输与民航机上服务英语术语与表达方式;较为熟练地在民航乘务岗位上用英语与外籍旅客交流;阅读与正确处理日常英语业务文件;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或翻译与乘务业务有关的专业英语文献;达到中级民航乘务员技能鉴定的英语考核要求。
(3)真实性和实用性。真实性主要是指提供真实的材料和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Robinson提出真实材料是指“为了非语言教学目的而出现的打印的、音频的、视频的或者图片的资料”。编写教材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在真实语境中产生的。
(4)内容形式多样性及前瞻性。教材的前瞻性也非常重要。作为民航乘务英语听力的教材,必须体现专业的变化,与行业时时保持联系,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编校本教材和引进国外同类教材等方式,使教材和教学内容符合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4.教学过程和方法方面
单胜江指出:“因为学生的自身学习需求有时会与目标情境的需求有冲突或者目标情境的需要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主体需求来设计课堂教学。
5.评价体系方面
(1)多阶段的评价组成。在ESP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测试形式:①定位测试;②学习情况的测试;③水平测试。定位测试通常在课程学习的开始时进行,其目的是使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需求。学习情况测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2)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于评价形式,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因为目标情境需要及学习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民航业也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所以对于民航乘务英语听力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平时的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但是这无法考查学生在动态的目标情境中运用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形成性评价。
(3)多角度的评价主体。在用人单位评价方面,高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员参与或者旁听课堂教学,或者以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加以评价。
6.用人单位方面
(1)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作为一所以民航专业为背景的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满足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所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2)定期跟踪调查和交流。只是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了解这些岗位需求外,还要对于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和访谈。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是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展开的,着眼于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笔者对自己所任教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 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此次研究对于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对于未来此门课程的教学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提供了有建设性的经验和有指导性的资料。
参考文献:
[1]CL Barber.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A].In F. Behre(eds.),Contributions to English Syntax and Philology[C]. Gothenburg:Almqvist and Wiksell,1962:21-43.
[2]Robinson.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London:Prentice Hall,1991.8-9.
[3]单胜江.实用英语写作指导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单胜江.从语言学角度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