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演示实验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4 09:13: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演示实验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演示实验教学

篇(1)

在教学中发现,实验题的得分率很低。并不是题目出得难,即使是考书本上的实验,效果也不好。虽然学校教学条件有限,但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做给学生看,从不偷懒、图简单不做。难道是学生不喜欢实验吗?基于教材中90%的实验为演示实验,于是就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态度做了个小调查:你喜欢演示实验吗?为什么?有66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回答喜欢的有48人,回答不喜欢的有18人。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学生是喜欢演示实验的,为什么实验题的得分率却不高呢?

静下心来分析学生喜欢的理由,才发现喜欢还是有不同的。在回答喜欢的学生中,有39名学生的理由是演示实验能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帮助记忆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些真喜欢的学生中,有5名学生说,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更能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奥妙;有9名学生的理由是觉得好玩,这样的学生对于演示实验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看,看完热闹就完了,不去动脑思考实验要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在不喜欢的理由中,有8名学生回答因为看不清楚现象;8名学生的理由是不能自己动手做实验,不能亲身体验做实验的乐趣;2名学生回答无聊,反正老师最后还得把结果告诉,不用看也能知道。

了解了学生对待演示实验的态度后,开始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改变,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

一、设计好演示实验前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实验

就好像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一样,开始都要有一些悬念,把人的胃口吊起来,这样才有看下去的兴趣。做演示实验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很好看,学生也不知道重点该看什么。这时,教师要在实验前设计好一些问题,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并能根据所给问题,知道该重点看什么。例如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实验前给出下列问题:①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②末端为什么系上火柴杆?③瓶底为什么要放少量水或沙子?④燃烧时有没有火焰,有没有烟?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样的?⑤燃烧有没有放热呢?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就知道该重点看什么了,就能比较全面地说出铁丝燃烧的现象,前三个问题也就会解答了。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多邀请学生参与或独立完成演示实验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做中学。既然有学生想动手,那不妨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来。简单的实验,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由学生独自完成,有难度的由老师来做,邀请学生来帮忙。当然,完成一个演示实验,需要的学生是有限的,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学生来参与实验呢?我是这样选择的:①实验比较简单的,选择那些成绩不太好的、有点粗心大意的学生来做;实验较难的,选择成绩相对好些、平时比较认真细心的学生来做。这样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尽量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尽量减少失败的产生;②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也不能每次都让他参与,多留一些机会给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做完实验后一定不要忘记说一说他(或她)的功劳,并且一定要说声谢谢。多了几次这样的体验后,胆小、内向的学生也会变得积极、踊跃地参与演示实验了。

三、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增加趣味性和目的性

实验书上的有些实验也是不严密的,例如教材中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结果石蕊变红色,结论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有些学生就产生疑问:怎么就能证明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了呢?为了消除学生的疑问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把实验改成:先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导管口,结果试纸不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接着把两端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T型玻璃管竖着接在导管口,很快就会发现,下面的试纸变红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试纸变红的,同时还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的实验比书上的实验有趣多了,学生非常喜欢。

四、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实验”,预测实验现象或结果

这所说的“想象实验”是指在一定实验基础上通过“想象”完成的实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许多实验就是在想象中完成的。有些实验,可以先让学生大胆想象实验的现象或结果,然后再做。例如,在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蜡烛会怎样,是上面的蜡烛先出现那种情况,还是下面的蜡烛先出现那种情况。还有些实验在现有条件下没法做,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实验”来完成。例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无法做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材料,在大脑中虚构一个空间,想象实验的情况,进而想象出原子内部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实验

篇(2)

物理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用物理仪器和实物进行的实验演示,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模型、实物,用投影教具进行操作演示,放映物理录像片、电影片、幻灯片等声像教学片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的演示,新一轮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重构新型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理念,演示实验教学的目的开始从知识本位和训练技能本位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演示方式从验证性实验为主转变为重视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从老师中心转向关注学生主体,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就要更加科学、更加精细。

一、注重演示实验导入的情景化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课堂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所起得不同的,有的演示实验是用于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是演示实验是用于提供感性认识,引起学生思考;有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有的是用于深化和巩固物理知识;等等,但所有的演示实验的导入应该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在生活化、理论经的背景中引入演示实验,学生会备感亲切,从而形成对科学美的一种向往追求,当学生全神贯注于观察实验时,他们会感知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也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案例1“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提供大气压存在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设计了“一张纸托起一杯水”在展示实验仪器的步骤中先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演示实验,拿着一个教师事先准备用纸板盖好的空杯。反它们倒立,可以看到纸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杯中掉在地面上,在学生观察到常见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再开始进入演示实验主体,在杯子中注满水,将纸板盖在杯子上,然后提问:如果把它们倒置,纸板和杯中的水会掉在地上吗?绝大多数同学会认为水和小纸板因受重力而掉在地面上,通过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纸板和水没有掉下,稳稳地托起了杯中的水,大多学生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使纸板能稳稳托起杯中的水呢?是大气压……通过情景化的演示实验导入的设计,启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采用问题串处理演示实验过程中的过渡问题

问题式的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主要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验证,由表及里,由此到彼,循序渐进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中,往往包括好几个紧密相关的物理事实,尽管所有的演示实验设计,必须目标明确,切合课题,装置简单,现象明显,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由于受个人经验,兴趣的影响,注意力会集中在不同的方面,因此,设计演示实验的过渡时,最关键的是要合理分解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设计的方式反演示实验的过渡转换成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的递进,突出演示实验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在经历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篇(3)

1.有利新知识的掌握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因此,通过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2.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知识内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可减少学生观察的盲目性,便于其抓住要观察的重点,从而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归纳,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全局性。精心准备每一个演示实验,不可忽视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授以学生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1.明确演示目的,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要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为目标。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要精心选择演示实验的内容,使实验有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有关光合作用内容教学的演示就相当多,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参与,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有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合作用过程是需要光的,还有的实验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只吸引一定波长的光。在生物材料选择上,有的使用一片叶子,有的使用植物提取液,有的使用水生植物,还有的使用陆生植物。可用于光合作用演示实验的生物材料种类千差万别。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

2.科学设计演示过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演示实验设计要准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得当。为确保实验效果良好,应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并可通过设置对照组等方法来增加演示实验的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实验便于操作,演示效果更加有效明显。实验前教师对演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充分估计,对可能影响演示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演示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严格按实验操作步骤规范正确地操作,使整个演示真实可信,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对于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定要科学对待,认真分析其原因,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79-01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它在形成概念、深化认识、培养兴趣、启发思维、提升观察力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演示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某一方面直接决定整个化学课的质量。近年来演示实验受到重视,而对演示实验的重视从近年来的中考题也可以看出。中考涉及的演示实验题虽然大多来源于课本,但都会进行一些拓展和深化,也就是说对演示实验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既要不断扎实演示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优化和深化实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应对更高的要求。

一、遵循准确严谨的操作规范

实验活动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活动,操作的规范严谨是保证实验效果的第一要素。演示实验本身是一种示范性的实验活动,教师在实验操作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稍有差错,就可能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例如,有的教师在做实验的时候图省事,直接用手去取砝码,甚至有些教师的不规范操作可能会演变成安全隐患。例如,有的教师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时候,将试管口对准自己或者学生,这样的不规范操作不但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因此,作为演示实验的操作者,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要务必做到规范科学,在实验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例如,在取用试管夹、滴管等仪器的时候,要遵循先内后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于一些危险性很强的实验,如稀释浓硫酸等,一定要在实验前再三叮嘱,严格操作纪律,这样才能保证实验顺利安全地完成。另外,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危害性气体。一些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的时候,常常忘记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些教师在进课堂以前已经检查过,但因为没有当着学生的面进行示范,很多学生就会有样学样,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忽略掉这一步。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严谨对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十分关键。

二、科学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实验活动的操作者,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观察。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的观察行为,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为了保证观察效果,教师首先要保证实验活动的可观性。在摆放实验仪器的时候,要尽量放在所有学生都能看得清的位置,并且选用的仪器规格要尽可能大。如果观察效果不理想,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白纸或黑纸进行衬托,或者使用投影仪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来增加实验活动的可观性。除了要让学生能够看得清,还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观察不同于观看活动,它是一种有着强烈目的性和方法性的行为,如果没有方法指导,即使现象再明显,学生可能也无法通过观察获取有效的信息。因此,在实施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地提示学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哪些现象和环节需要重点观察。例如,将金属钠放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如果教师没有事先明确观察目的,学生会被反应过程中的声音和亮点所吸引,而没能观察到反映实验本质的重要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指导,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观察问题,让学生在观察结束后进行回答,促使学生的观察行为更具有针对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在实验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教师重视,那就是很多学生单纯地将演示实验视为一种动手操作活动,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将思维活动融入到实验操作中来。这样的实验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维行为,学生透过教师的演示仅仅掌握的是操作方式和步骤,无法起到演示实验应当有的教学功能。因此,将演示实验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保证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举措。例如,在做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进行置换反应的实验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发现铁丝的表面变成了红色或者黑色。这个时候,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有利时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探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经过思考,学生得出铁丝含碳量过多、铁丝表面有一层锌、硫酸铜溶液浓度过大等结论。为了验证这些可能性,教师再一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得实验活动的探究面得到了拓展,探究层次也得到了加深。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实验操作方法,同时探究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积极研究实验,是保证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四、结束语

总之,演示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手段,它能否实现既有的功能与价值,能否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实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效。作为化学教师,要把握好演示实验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严格遵循演示实验教学的开展原则,努力提高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篇(5)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行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从演示实验数量之多,在教材中分布之广,足以发现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中地位的重要性。演示实验是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能做好后续相关分组实验,顺利进行科学探究的典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似乎很陌生的物理现象近距离地真切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适当辅以讲授就易让学生认识物理新概念和规律,高效达成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要想演示实验真正达到理想目的,必须增强实验的能见度和可信度,必须从实验的器材选择、方法设计、过程把握等都充分考虑能见度和可信度,否则演示实验可能会流于形式,演而不示,无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就如何做好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提一点看法,以求探讨。

一、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器材和方法

新课导入演示实验,要以趣味性为重,创造出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迅速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形成迫切的求知欲望;演示应按不同教学目的去选择器材和方法,并科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让学生较快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或规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可选的具体实验及相应器材比较多,小车、斜面、棉布、毛巾等均有身边物品可替代,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选好器材和实验方案,只要能演示出运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成功的。在实验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来完成,演示还会达到更佳效果。

二、准备充分,确保师生及重要仪器的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演示实验也如此。有些物理演示实验,必须先充分准备,反复预演,发现并改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每个细节,确保安全后才能给学生当众演示。如:“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演示中,硝化棉用量和压缩力度的控制;“观察保险丝的作用”演示中,保险丝规格的选取及通电时间的控制等,务必在课前多准备,最少有几次预演,成功且安全后再带入课堂演示。当然,准备充分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安全问题,还应有必要的应急方案,实验中万一还出问题,才能镇定地妥善处置,确保师生及重要仪器的安全。

三、充分兼顾能见度和可信度

成功的演示实验,务必直观、真实、突出重点观察部分。教师设计实验要尽一切办法提高能见度和可信度,做到实验现象明显、驻留时间恰当、观察重点突出,尽可能让更多学生看得清晰,认同实验是真实可信的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提高能见度和可信度,仪器尺寸要大一些,必要时教师要自制放大教具,足以让教室内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演示台高度和仪器摆放位置要适当,尽量让不同位置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精心设计方法,准确把握过程,适度调节过快或过慢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对稍纵即逝又无法调节的实验,要重复操作几遍,让学生看得真切实在;善于优化组合和精简不必要的器材,排除因仪器过多、过程复杂而让重点观察现象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

扰;进行易受环境影响的实验时,还要充分回避天气、门窗、灯光、窗帘、背景色等的负面影响,避免实验效果与预期出现明显差别,影响实验的可信度。要是实验能见度和可信度很低,学生就搞不清实验要演示的是什么规律、原理,即使教师又做了必要的讲解,学生也只能半信半疑,甚至产生被老师忽悠之感,可能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如:在“变阻器”一节教学中,借用电阻定律演示器上的细铁丝,通过改变细铁丝串联在电路中的长度去改变小灯泡亮度,以此让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比直接用一个滑动变阻器来做实验更能突出物理原理。

四、演示和讲解合理配合,不要让学生光看热闹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51-01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课堂演示实验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必要途径。

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主客观两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困难。客观上,农村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实验室设施不齐,实验器材老化与教材不相匹配甚至短缺。主观上,升学的压力下,多数课堂为赶时间,以口头讲解代替了实验,“封闭灌输”地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无疑剥夺了学生发展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应该克服客观上困难,更要转变教学理念,还物理教学以本色!

一、充分认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越不想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

根据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当他们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先是被吸引然后就是渴望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如学习“大气压”的概念,有经验的教师曾创设过这样一个情境: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于比蛋稍小的玻璃瓶口上,鸡蛋停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再将那只蛋置于瓶口上,他们惊疑地看到鸡蛋慢慢被瓶子“吞入”,最后落在瓶中,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他们也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感知,如:电和磁。只有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才能发现、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即头脑储存语言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教学中来

农村学生接触到的现代技术性东西比较少,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中来能大大激发其学习热情,尤其是那些没有实验室学生不能亲手做实验的地方,对他们来说更是极大的鼓舞。

多数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没能真正看清。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的教学中,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四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所成像的大小、位置、及像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重视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篇(7)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现行的物理教学大纲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演示实验是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也是学生做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典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等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的,具有针对性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演示实验一定要明确目的,达到实验要求。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没有针对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明显直观,注重实验真实性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

仪器摆放的位置适当,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

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

第三,多种感官并用。

3、准备充分,安全可靠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耽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课前教师必须作好准备,在实验室必须先试验一次,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的抓住关键,成功的进行演示。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和效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或“实验教师未准备好”来搪塞过去,更不能编造数据,欺骗学生。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共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必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4、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

篇(8)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演示实验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建立和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所学知识。

一、物理实验课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借助电教设备,凸显实验现象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一些用实物仪器做不了或实物演示现象不明显的实验,通过动画合成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以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如原子运动,学生很难想象,单凭直观感觉,是很难得出结论的,但借助多媒体教学,将运动过程形象地模拟出来,既可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将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把问题化难为易,化具体为直观,凸显实验教学效果。

(二)取材学习用品,强化实验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材料的兴趣”。对初中生而言,由于天性好动,他们一般对实验操作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通过一些实验操作,发现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观察、去探究、去发现。事实上新教材设计的许多实验对器材的要求并不高,绝大部分器材从日常生活中就可找到,只要我们善于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实验器材便俯首可拾。如,塑料圆珠笔可做摩擦起电实验;钢笔可做大气压实验;铅笔和小刀可做压强实验等,这样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既可培养学生兴趣,又可解决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

(三)修旧利废,辅助实验教学

“物理即世界,世界即物理”, 组成世界的事物对物理学科而言,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意义。只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也一定会从一些生活中扔弃的废旧用品里,找到一些适合做某种物理实验的材料,达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效果。例如,一根旧筷子或一把废汤匙插人水中可做光的折射实验;废旧牙膏皮可做浮沉实验;梳子和钢锯条可做声音特征的实验;废旧收音机、电视机、电吹风、电话零件、饮料瓶等都可做许许多多实验。这些材料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还可以辅助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四)创意性制作,验证物理学命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开发实验资源,自己制作教具,并鼓励学生自制教具,用自制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只要学生找到了实验器材,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如让学生用自制弹簧秤测重力;用自制的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用三合板、毛巾、钢球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用自制的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铅笔做滑动变阻器实验等。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创造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反叛思维定势,引发探究欲望

人类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些看似“合理”的状态,常以“不合理”的形态存在,如果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作深人的思考,只凭一些“想当然”的推断,常会产生一些虚假的物理“命题”和“判断”,这些推断往往和物理事实大相径庭,实验教学中巧用这些资源,对原有的“虚假命题”进行“实验验证”和“思维定势”上的反叛,会诱发学生探究的激情,引发求知欲望。例如,在教授《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时,教师演示了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而且被吹贴在漏斗中,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冷水“烧”开水、会跳舞的纸屑、纸片托水等实验,也都是这方面的很好例证。

二、做好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需要精心准备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演示实验也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教师应亲自动手准备与实验有关的仪器材料,反复操作到熟练程度,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准确性。物理教师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师,平时就应养成爱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习惯,应该具备一定的操作、维修、设计能力。物理教师应该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二)演示实验动作要规范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本身的规范操作过程,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对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应放在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

(三)演示实验要与学生互动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莫定基础。如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人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学生印象深刻还有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现成的材料,拿到课堂,共同完成,效果更佳。

(四)演示实验不能用演示实验模型代替

篇(9)

2.强化知识实效,培养综合能力。知识是能力基础,但掌握了书本知识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由于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见诸于实际,学生往往感到所学乃纸上谈兵,无多大实用价值,抑制了本应由之产生的激情和学习动力,也就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实验却在有限条件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现象是活生生的可以感受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化学的现实存在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是如此贴近,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一、实验内容适当改进增删,提高教学质量

在我国的化学教学内容中,实验所占比例偏小,我国实验大约占总课时的20%,而“欧美国家往往占一半左右,各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总数是我国的25倍,其中学生实验是我们的16倍”,这样的安排与我国的教育环境相关,一些学校教师只为应对考试,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对实验不甚重视敷衍了事,甚至干脆取消,以书面训练代替之,致使我国学生普遍出现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力弱,个性以展不平衡等问题,鉴于此,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实验数目并坚持完成,这也是能较好发挥实验教学优势的先决条件。

教材所附实验均比较典型,但有部分实验方法阵旧,现象不太明显,也有个别实验实施价值小,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无甚益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增加或改进这些实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过程可细分为六个步骤:(1)审议教材实验内容;(2)确立哪些实验需要修改补充;(3)具体方案的提出与实施;(4)不同途径优化实验;(5)运用于教学;(6)效果信息反馈与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显示,演示实验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增加的实验大多侧重于重难点内容,学生既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又体验到化学呈现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是空洞死板的理论,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二、实验的科学导向

化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实成“双甚”蕴涵的内容,还应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而长期以来,学校为应对高考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情感等的教育,致后者在实际上沦为一纸空文,这种重表面轻内在的程式化模式化教育,使我国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而失却了到中流击水的信心和勇气。传统教育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曾出现的大学生用浓硫酸泼熊事件在社会上就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让人们这些让人们感受到加强学生品格、个性,情感教育的迫切和重要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科学导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现辩证法和唯物观思想。辩证法、唯物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教学中加强唯物主义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化学可以被称为是“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对量变引发质变这一普遍规律,演示实验教教学能较好地体现。

篇(10)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所以演示实验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演示”,主要是“教师做,学生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对象、变实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多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完成、故意制造一些实验“事故”让学生分析讨论等方面入手,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通过改变演示实验的方式、增加和改进演示实验内容,充分挖掘出演示实验的功能,使演示实验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改变演示实验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方法引导和思维启迪。对于演示实验,教师不能单纯理解为成功的演示,教师的演示贵在引导和启发。即使是失败的演示,教师也应从各个方面引导和启发学生,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总结出在做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才能避免实验失败。教师除了准确示范外,更应该注重方法指导和思维启迪。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的方法等方面都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启迪。

2.角色互换,让学生登台演示实验。新课程中添加了很多旧教材中所没有的实验,这些实验中有些是操作难度不大而且没有危险性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示,并让他们模仿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启发他们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以及就有关的化学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这种教学手段我已经分别在几个班尝试过多次,效果甚佳。

3.信息交流,师生互动。对一些所需仪器与药品不多、操作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可让全体学生参加,教师动口导、动手教,学生动手做、用脑思、近距离观察、小组内讨论研究,使课堂教学围绕实验事实和教材进行探究和分析。

三、改进演示实验,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新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实验,由于各种外界条件的干扰,往往表现为实验现象不明显,这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演示实验,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利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如钠的燃烧实验是在坩埚或蒸发皿中进行的,这样做由于所用仪器的局限性,学生不能观察到钠块的熔化过程,观察钠的燃烧现象和产物也不太容易。而鲁科版中是用石棉网做该实验,这样仪器和学生的视线在同一平面上,学生能观察到整个实验现象及产物颜色,但用后的石棉网会被烧破,不能再次使用,损耗率较大。我在做该实验时,用一块硬铁片代替石棉网,将铁片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吸干煤油的钠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在铁片底下加热,很快学生就可以看到钠块熔化,剧烈燃烧起来,火焰为黄色,淡黄色的产物也较明显。改进后,由于铁片良好的导热性,反应时间短,用后的铁片容易清洗,洗时也不损耗,就是有烧黑的地方,用砂纸打磨后,又是光亮如新,可以反复使用。这样改进,节约了实验成本,缩短了实验时间,还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四、增加演示实验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篇(11)

2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作用,促进理论教学

大学物理课程中部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如果仅仅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多媒体演示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可以将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以客观现实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1)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将第二个学期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项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整理发到每个任课教师的手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2)认真研究每个演示实验项目,由于每年都有新的项目增加和新的老师加入,教研室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就是系统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演示实验内容、讲解实验流程和分析实验现象,介绍工作由教研室的老师轮流承担以促进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3)部分实验由实验员配合任课教师随堂演示。部分演示实验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则可以由实验教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如高压线带电操作实验,高压输电线的电压可以达到5kV-50kV,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演示前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和主要的实验仪器,实验的操作则由实验教师完成,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3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断更新演示实验项目

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教学相结合,实现了演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加快了演示实验项目的改进与创新。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显然立刻要他们进行研究创新型实验或者设计性实验是不合适的,但是在这个层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气氛、锻炼探究能力则是有益的。因此对演示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则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研室研讨提出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演示实验室则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研究实验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另外演示实验室也为不同学科的师生提供了科研的场地,使科研和教研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与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和增设开放性演示实验等建设思路和运行模式是正确的、可行的。

4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教育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还组织学生对一些演示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探究,通过撰写小论文或设计小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团队协作的能力。如超导磁悬浮的动态演示实验,将一个简易列车模型放置在盛放临界高温超导体之上,当永磁体靠近超导体表面时即可在超导体内部形成极大地磁通密度梯度,形成很大的感应电流而对永磁体产生强烈的排斥效应,斥力与距离成反比,在一定的高度可以克服超导体的重量而使其悬浮于永磁体之上。当超导体离开永磁体时,在其内形成负的磁通密度梯度而产生反向的感应电流,对永磁体产生吸引的作用,同样在某个距离可以使超导体倒挂在永磁体的下方,并可在旋转磁场加速装置作用下,沿轨道以悬浮或倒挂悬浮状态无磨擦地连续运转。学生观察与操作结束后对超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求他们查找目前磁悬浮系统的分类、原理及其特性,再进一步分析我国自制的磁悬浮列车的现状、特点及在世界所处的水平等。在电冰箱制冷的演示实验中,氟利昂容易在低温下气化和高压下液化,而它再次在低温下气化时将大量吸热,由于它的沸点极低,常压下为-29.8℃,故可以利用它来制冷。学生在实验时注意观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压力,触摸感受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温度,从而可以了解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从现实的角度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调查为什么国际上会禁止氟利昂作为制冷剂,调查制冷剂的分子结构和特性,讨论有哪些新型的制冷方式和制冷剂。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用电器进行研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再通过小论文和小课题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相互探讨开拓学生的视野、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最终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在以后和生活和科研中解决问题提供借鉴。

5建设演示实验网络教学课程

加强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和演示实验网络平台的建设对演示实验课程建设至关重要,我们通过搜集、自己拍摄和设计制作,形成了一整套的演示实验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物理常识以及各种演示动画等,通过编辑做成的视频文件大小为1~5MB左右,播放时间为30s~2min左右,方便学生从网站上直接观看,对所有的视频教程都配有文档型的解说文件,以及相应的学习提问。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交流、讨论。

6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使用演示实验资源

课堂演示和开放式实验室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好演示实验,为了充分实验室资源,适用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在2013级到2014级的所有开设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本科生之中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2013年,根据教研室的研讨结果,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作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考核的一个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做一次2学时的演示实验,考核的内容为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满分为5分计入到大学物理课程的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在本届的2522名学生中实行,我们通过教师的操作讲解以及穿插提问,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和操作方法,留1学时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课后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对2498名参与学生的报告批阅情况来看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将这种教学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演示实验室的时间段分配给各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班级数量和每班人数安排相应的时间段,学期末再集中安排若干学时的开放实验室,给感兴趣的学生再次提供操作和学习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