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餐饮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该城市定位中,XX文化的传承与重振无疑是重头戏,而作为XX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文化的现状及中心城区餐饮行业“基础差、分布散、管理乱、特色弱”的现实,成为“文化XX”建设中一块不容忽视的短板。
今年3月,XX市正式提交了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申请,创卫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卫工作中餐饮行业特别是小餐饮整治与目标要求的矛盾越发凸显。如何结合创卫工作,切实解决和改变中心城区餐饮行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现状,有效加强餐饮行业管理,保障群众饮食安全,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验收,成功打造“舌尖上的庐陵”,成为城市管理者和行业管理部门无法回避且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吉州区餐饮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本情况 XX市中心城区含吉州区、青原区、庐陵新区和井开区。吉州辖区自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以来就是“庐陵”的治所,也是现今中心城区的中心和重心,基本可以反映中心城区的现实状况。吉州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于去年接手了餐饮行业管理职能,立即进行了辖区餐饮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并着手开展了管理初期的一些监管工作。
截止目前,吉州区城区(不含乡镇、不含市直管餐饮单位、不含机关食堂和学校食堂)共有餐饮企业785户,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其中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小于150平方米或供餐人数50人以下的小型餐馆、小型快餐店、小吃店及餐饮类食品店铺(以下统称“小餐饮”)超过2/3。
最近摸底显示,785户中取得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574户,占73%(其中区餐保所成立以来,督促整改升级达标发证和新开办发证的有290多户),全部进行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
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无证经营户有211户,达到27%,大部分是小餐饮。无证经营情况非常严重。
存在问题 从摸底情况来看,大中型餐饮企业基础设施较完善,业主守法经营意识较高,从业人员卫生习惯较好,具备有基本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而占较大比例的小餐饮单位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
1、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善。一是相当一部分小餐饮不具备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加工区,即没有相对独立的厨房。这种情况在早餐店尤其突出,开放的加工区易受到人来人往的外部影响及污染,进而影响食品安全。二是有独立加工区的,普遍存在“明亮厅堂、脏乱厨房”现象。厨房里漆黑烟熏的墙面、油污遍布的抽油烟机、未加防护摆放的菜肴、污水横流的地面、加工人员不规范不卫生的操作等等令人食欲顿无,“外出就餐千万别进厨房”的说法并非传说。三是洗涤、消毒、保鲜设施不全或达不到基本要求。按照规定,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至少建有2个专用水池,而现实是有一个就不错了,有的在屋外摆1个大脚盆就当是洗菜池、洗碗池,更有甚者,直接在卫生间清洗待加工菜品和餐具,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四是消毒保洁柜和保鲜柜配备参差不齐,有的干脆什么也没有。“防尘、防蝇、防鼠”三防措施不到位,餐饮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2、业主持证守法经营意识淡薄。
近些年,随着工商部门市场管理职能的弱化,及食品安全职能衔接未及时有效跟进,部分餐饮经营业主对“持证经营”已经是一种“遥远的记忆”。药监执法人员在亮证检查时,业主往往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药监局是干什么的?”、“什么是餐饮服务许可证?”、“我炒菜又不卖药,凭什么管我?”等等雷人懵懂之语不绝于耳,执法人员经常有幸“欣赏”到早已过期的老版本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随处租下一小屋,摆个煤炉就炒菜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为无人管,做事便大胆。于是乎,松于监管的环境让从事小餐饮除房租外几乎是“零投入”,完全不顾经营餐饮保障食品安全必备的硬件条件,此是造成今天小餐饮“无证多、脏乱差”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使餐饮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普遍滋生,
无证经营必然轻视执法,对职能部门的检查整改意见或处罚决定,轻则不理不睬、软磨硬泡,重则恶语相向,暴力抗法事件在不同层次餐饮单位中也时有发生。去年底,执法人员对一号称“五星级国际酒店”检查,静候1个多小时,左姓负责人才姗姗傲慢出场,自持“外商”身份对执法人员恶语相向,始终不让进入其食品加工区检查;另有一油条经营店,其脏乱差程度令检查人员也称“少见”,却纠集多人无理取闹、滋扰检查,滋扰人群中,隐隐可现当地一些地痞混混的影子。
3、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食品安全意识缺乏。
小餐饮中,工作人员特别是厨师不按规定穿戴衣帽、生熟食品混放、混切、垃圾不是随扔随清等现象随处可见,甚至不时存在使用过期食品、霉烂变质食品等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说明大多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知识缺乏,整体看,餐饮企业特别是小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层次较低。
二、监管难点分析
1、上层建筑的制度设计出现偏差,机构改革迟迟不到位影响监管。
坦率地讲,前些年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其实是走了一段弯路,在此背景下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已于现行监管体制产生了严重的不适应,必然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或调整。就餐饮行业监管而言,前监管者根据体制改革的要求迅速抽身而退,新监管者接棒上岗必然要经历适应期,如果机构改革迟迟不到位,影响监管也就不可避免,出现一段监管的“空白期”和“生涩期”。
就细节而言,现行的餐饮服务监管规定,也存在一些“轻重不分”地方,让基层执法者难以执行,影响监管质量。笔者认为,对食品造假制劣者及有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行为应该处以重罚,而对不涉及或轻微涉及食品安全的一般应以告诫、警告、轻罚为主,现行的《食品安全法》2000元的下限处罚对小餐饮显得过高。
2、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还有待时日。
餐饮行业特别是小餐饮与人民群众的日常
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提供服务的从业者,还是消费服务的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作为经营者,如前文所言,业主持证经营、守法经营意识淡薄,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食品安全常识缺乏,整个行业素质还处于一个低端的水平。其次,作为消费者的广大群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想法大有市场,“重口味、轻安全”的尝鲜者也大有人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政府性宣传活动,“轰轰烈烈”却收效甚微也是不争的现实。3、小餐饮整治中基础硬件的提升改造存在资金不足的瓶颈。
按照“提升巩固一批、改造规范一批、坚决取缔一批”的思路,根据最近调查摸底情况初步估算,吉州区小餐饮提升改造至少需要投入资金400万元。小餐饮业主大都是普通民众甚至家庭贫困者,普遍不想投资改造或无力投资改造,部分有改造意愿的业主也会因费用较多而踯躅不前、彷徨观望。创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督促小餐饮加大投入、改造升级以达到餐饮行业基本硬件标准,是创卫工作中一大难题,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集思广益、周密安排、多方统筹、限期实施。
4、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基础薄弱,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吉州区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所去年初成立,编制15人,实际工作人员只到位9人,面对多达900家餐饮单位(包括学校食堂和机关食堂),监管显得力不从心。近一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员“5+2”、“白加黑”地加班加点已是工作常态,却还常常面临社会误解、相对人反感甚至人身威胁的尴尬处境,监管效果明显不如人意。至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执法装备落后、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进一步科学高效监管的动力。
监管需要合力。餐饮行业存在问题,不只是与技术指导部门有关,还与街道社区管理部门、帮扶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有关系。现如今小餐饮对执法部门下达的责令整改,往往是不理不睬、推诿扯皮,到下次检查时情况依旧,更别说依法取缔,单靠药监部门几乎是无法执行。
三、存在问题的破解及对策建议
随着XX市经济、社会、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在当前创卫工作紧锣密鼓开展之际,小餐饮行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集中凸显,其中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饮食需求与行业低层次发展现状的矛盾、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保障需求与条件落后的餐饮硬件现实的矛盾、亟待提升改造达标与巨大的改造资金缺口的矛盾、餐饮市场亟待规范经营与监管部门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如何破解矛盾,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创卫机遇,短期内有效提升餐饮业基础硬件水平。
以“基础硬件基本达标、持证率100%”为基本目标,利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机遇,让中心城区餐饮经营硬件条件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XX市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吉市创卫办字[2014]7号)要求,扎实做好小餐饮专项整治中的基本硬件改造升级工作。要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市直挂点帮扶单位的积极性,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效跟进,形成整治合力;要营造强烈的创卫氛围,有效调动餐饮经营业主改造提升达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要因地制宜制定“硬件改造基本标准”,使改造工作“易接受、能操作、耗时短、可达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设置相对独立的加工操作区域(厨房)、配备基本的洗涤、消毒、保洁、保鲜设施、整修改善厨房卫生条件、完善“防尘、防蝇、防鼠”三防设施、规范餐饮废弃物管理措施等。
建议改造资金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适当予以鼓励性补贴、帮扶单位主动予以支持”的方式解决。
其次要切实强化强制整改和强制取缔措施。对无法整改到位或拒不按标准整改的,监管部门出具责令停业依法取缔执法文书,以街道为实施主体,联合城管、工商、公安部门予以执行到位,彻底消灭无证经营“痼疾”。
2、强化宣传教育措施,有效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
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水平,使之养成“重卫生、保安全、拒假劣”的良好生活习惯,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一是要重视社区宣传。结合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让食品卫生知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播和传承。二是要强化校园教育,让新生代从小就接受安全意识的熏陶,良好的卫生安全观念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三是要强化从业人员培训。职能部门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政府保障培训经费,在从业人员上岗前及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地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技能。四是要注重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辨假识劣能力,曝光“脏乱差”,让违法违规现象无处藏身。
3、规划先行,立足长远,夯实监管基础,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规划先行。当前存在重“大规划”、轻“细规划”现象,富丽堂皇的街道散布着油烟熏绕的小餐饮的情景肯定不是城市管理者的初衷。建议对餐饮业进行整体布局:
⑴视城市规模,以“方便群众生活、具备基本条件”为原则,建设5-8条“餐饮美食一条街”,规定起止位置。 “餐饮美食一条街”外,原则上不再受理开办新的小餐饮。开办150㎡以上的中大型餐饮企业不受此限制。业已存在的其他地方的持证小餐饮经营至有效期不再续证,引导进街(餐饮美食一条街)或自动关闭。
⑵遴选1-2条创建“餐饮美食服务示范街”,挂牌明示,实行流动评选制,3年一评。致力聚集效应,广揽天下美食,打造“庐陵美食名片”,使广大游客沉醉于XX的秀水青山之外,也深深地记住“舌尖上的庐陵美食”,为建设“文化庐陵”添光增彩。
⑶规划3-5处美食夜宵摊点,进场户数控制在20家-40家为宜,政府部门负责通水(上下水)、通电、通路和建设整齐划一的摊点加工坊,规定营业时间(以17:00-次日2:00为宜,其它时间禁止经营),明确卫生责任(店主即清即扫),做到“人散场清、干净卫生”,由城管部门监管开闭场,药监部门监管卫生条件和食品安全。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2.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有利于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评价结果信度的提高,基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2],从评价者学生和被评价对象教师的角度出发,考评指标体系设置需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及典型性原则。每个指标的概念要明确,指标体系不能复杂,把最能够反映该课程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提炼出来,且各指标之间的涵义不能重复,使得评价内容明确、完整。(2)可测度性原则。要求各评价指标便于学生进行模糊评判,以便后面计算结果的科学性。(3)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考评目标,达到有效考评的目的。(4)层次性原则。为更好地分析考评结果,考评指标需进行层次划分,指标体系应根据考评目的的需要和指标功能的不同分出层次,并有明确的对应关系。(5)稳定性原则。指标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能有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3.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餐饮管理》课程教师教学考评指标体系的结构可分为三级:第一层是结果层指标Α,即该课程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水平;第二层是概述层指标设有:教学态度Α1,教学内容Α2,教学技能Α3,教学课堂气氛Α4以及教学效果Α5;第三层是具体层指标,指标具体说明及权重如表1所示。表中Αi(i=1,2,3,4,5)表示在二级指标中的第i个指标;Αxy表示二级指标中第x个指标下的第y个分指标的权重值(x=1,2,3,4,5;y=1,2,3,4,5);αxy1表示对二级指标中第x个指标下的第y个分指标评价为“好”的学生所占总评价学生人数的比例;αxy2表示对二级指标中第x个指标下的第y个分指标评价“一般”的学生所占总评价学生人数的比例;αxy3表示对二级指标中第x个指标下的第y个分指标评价“差”的学生所占总评价学生人数的比例。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问题提出
多年来,我国餐饮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但数据显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比例,百胜集团则以绝对的优势高居榜首(丁玉勇等,2009)。究其原因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在标准化方面,中餐企业存在明显不足。
第一,总体管理制度缺乏标准化,效率和效益低下。中餐企业多以手工操作、单店作坊式经营和经验管理为主要特征(李晓黎,2001),经营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而标准化能够将最优的实践经验加以固定并推而广之,利于优化企业经营各环节和流程,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餐饮产品制作方法缺乏标准化,品质难以持久(李健等,2006)。在中餐企业中,技术的传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为主,产品质量完全依靠厨师经验把握。而餐饮产品制作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标准化使良好的操作方法能够被推广,并大大降低厨师个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企业难以“复制”,扩张之路困难重重。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体系,许多中餐企业难以保证各分店的一致,严重影响企业的扩张。可见,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式餐饮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式餐饮标准化发展是中餐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CIS理论,对中餐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基于CIS的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模式
餐饮企业标准化是一个概念体系,涉及餐饮企业经营的多方面活动。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理论中理念、行为和视觉的分类思路比符合餐饮企业标准化的内容特点,可借以用于对这一标准化系统进行分类。
CIS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它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及视觉识别系统(VIS)三个有机整合运作的子系统构成。所谓理念识别系统,主要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的结合体,包括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三个方面。行为识别系统指企业在其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视觉识别系统是基于MIS,根据和一切经营活动有关的媒体要求,设计出交流的识别符号,以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群体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陈荣荣等,2001)。
借鉴该理论,本文将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分为理念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和视觉标准化。
(一)理念标准化
理念标准化通过行为和视觉的标准化体现,是最深层的标准化,是餐饮企业标准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标准化。首先,为了实现长远经营与竞争力提升,餐饮企业必须确立明确、统一的战略目标。其次,餐饮企业要使全体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追求。在其指导下,餐饮企业要制定详细明确的行为准则,以规范全体成员的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行为标准化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行为标准化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对顾客的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化,即餐饮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有一致的标准可依。在其规范下,应实现原料及采购、产品制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标准化(于千千等,2008)。原料及采购标准化主要指为保证原料质量和及时、准确、充足的供应,对供应商选择标准、原料采购渠道和程序、原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统一、明确规定。比如规定蔬菜必须从无公害种植基地采购。餐饮产品制作标准化指餐饮产品制作的程序和方法遵循统一、量化的标准。比如制定标准菜谱,对产品用料种类、数量及产成品规格等进行详细规定。原料及采购和产品制作标准化最终是为了实现餐饮产品质量标准化,即保证企业的每家店面每次提供的同一种餐饮产品都具有相同味道、外观、卫生状况及营养成分。为此,质量标准化中还需包含餐饮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及半成品、制成品的保存和处理要求的标准化规定。服务标准化指对企业的服务种类、内容、程序和标准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向顾客提供持续一致、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营销标准化,即餐饮企业制定统一的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采用统一的营销手段,努力塑造和维护企业整体营销形象。它一般体现在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产品标准化要求餐饮企业拥有统一的基本产品目录,在各家店面都提供相同种类的基本产品。定价标准化则表现为同一区域(比如同一国家)各店面的产品实行统一价格。渠道标准化是餐饮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分别选择最优渠道并固定成企业标准,形成统一的渠道策略。比如,即食产品在餐饮店面中销售;而速冻产品则在超市中销售。促销标准化主要指餐饮企业对促销活动在促销方式、促销费用、促销时间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定,以保证其在适当的费用投入下获得既定的良好效果。比如,规定新店开张时要在当地媒体进行一定程度宣传。
第三,扩张方式标准化。此处的扩张方式包括开发新产品、开设新店。新产品开发标准化指新产品的提出、研制、审批、试销及成为正式产品的程序、期限及物质、人力投入等都具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新店设立的标准化则要求企业设立新店时,设立方式(如特许经营、直营等)、店面规模、选址、加盟者资格(如果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原店与新店间关系等都遵循明确的标准。
(三)视觉标准化
本文的企业视觉指通过企业标识、商标、产品包装、企业内部环境布局和员工着装等媒介塑造和展现企业形象。视觉标准化是标准化的外显层,直接影响顾客对餐饮企业形象的感知。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经营环境标准化,指餐饮企业在店面装修布置(包括厨房、卫生间的布置)上遵循统一的标准。它执行情况是企业标准化程度的最直接反映。第二,设施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指餐饮企业所具备的餐饮产品制作器具、餐具、菜单和饮品单、卫生及安全保障设备和工具等物品的质量、性能、样式、数量等要符合统一的标准。第三,员工着装标准化,即根据企业内不同职位的特征与需要,为各岗位员工(尤其是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分别设计不同的工作服,使员工的着装整齐划一并体现企业形象。
中餐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策略
(一)通过培养企业文化加强理念标准化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个由组织成员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共享的意义和信念的系统。标准化是形成、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统一、强势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利于促进标准化的顺利执行与实现。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中餐企业首先应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促进整个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的形成,以实现理念标准化,并为行为和视觉标准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通过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形成行为标准化
消费者到饭店就餐的目的首先是品尝餐饮产品,满足果腹与享受美味的需求。因此,中餐企业行为标准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其餐饮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以持续吸引顾客。这要求企业针对原料采购到产品制作完成的每个环节制定严格、详细的标准。此外,餐饮产品的设计必须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并及时开发新产品,以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服务质量的好坏对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对餐饮企业的声誉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中餐企业要关注服务标准化,设计一整套具体、可操作、书面化的服务标准。为保证实施效果,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并注重标准的量化。
(三)通过规范经营环境和员工着装实现视觉标准化
鲜明亲切的企业标识,统一、舒适的就餐环境,干净、整洁的制作设备和空间以及着装一致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良好品质和优越档次的代表,对顾客尤其是潜在顾客有很大吸引力。因此,餐饮企业应针对店面设计、设备工具和员工着装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现和提升企业的规范化水平与档次,使顾客获得统一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认知。
综上所述,标准化需要大量投入,基于CIS的中餐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推行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对于资金较少的中小企业,要全面实行标准化比较困难。因此,餐饮企业在推行标准化时应结合自身实力,运用“二八定律”抓住重点,逐渐实现标准化(贺玲玲,2008)。
参考文献:
1.丁玉勇,程大进.以烹饪标准化促进中式餐饮标准化现化化发展.中国经贸,2009(10)
2.李晓黎.ISO9000与餐饮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2)
3.李健,李祝舜.现代中餐企业的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陈荣荣,刘英骥.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6-02
在对餐饮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经验研究的方法进行应用,首先是由西方学者开启的,并且,展现出了巨大的效果,对于当前餐饮管理研究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研究现状分析
传统思辨、定量研究和结合定量定性研究是科学研究法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但是,从具体的情况出发进行分析,我们国家还在第一阶段中徘徊着,从发表的一些期刊中就能够发现,传统思辨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论文中都进行了使用,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文字呈现出来的,运用理性的方式分析研究的内容,其中很多的数据都是出自于书籍、年鉴和论文等。
因为二手资料在所使用的资料中占据着重大的比例,并且,单纯的对思辨分析的方法去应用,来加工这些资料,华而不实的情况,就会经常的出现在国内对餐饮管理的研究中,尽管理论上能够过关。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就会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暴漏出来。比如,现状描述类是研究问题的主要情况,并没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存在于研究的结论当中,导致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
但是在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质量较高,究其原因就是对经验研究方法进行了使用,《康奈尔酒店和餐饮管理季刊》在近些年中,将30多篇这方面的研究了出来。例如,在对菜名进行描述中,就会将其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大大的提升销售量。
因此,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在同国外的一些先进研究成果上进行对比,我们国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去发展和完善,研究的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在对餐饮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文章对我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经验研究的方法在其中进行了应用。
二、在餐饮管理研究中应用经验研究方法
1.选择餐饮管理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选择是由餐饮管理研究的特征所决定的。就一个研究层面来讲,操作性和应用性是餐饮管理研究特征的主要表现,将实践和理论的高度统一能够展现出来,对餐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是餐饮管理的主要目的,进而服务于餐饮管理,所以,一定要按照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特点选择餐饮管理研究问题。
因此,在选择餐饮研究问题的时候,要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可行性、合适性、重要性和创造性等。
在餐饮企业服务质量中,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源自一些饭店中,但较少的研究成果存在于餐饮企业中。实际上,客人对餐饮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对其购买的行为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对顾客的购买行为上予以清楚,是市场营销的前提条件,所以,对餐饮企业的管理利用经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中必须要有明显的现实性。因此,餐饮企业中的资源有效的利用,应该以餐厅硬件设施的管理角度上入手,进而将餐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有效的提升上来,可以说,在对餐饮企业利用经验研究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
首先,收集经验资料。收集资料时,常常采用以下方法。自填问卷法,就是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发送调查问卷,让他们自行的填答和检查,之后调查者再将其收回。运用结构式访谈法,是指调查人员在结构性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将问题逐一的抛向被检查者,并且,按照他们的回答,将适合的答案用于问卷上。自由访谈和深度访谈就是所谓的无结构访谈,它和结构访谈相对应,将固定的程序和设计的问卷作为依据,只有一个访谈的范围和主题,采用这种访谈方式,就要规定访谈内容、访谈方式和访谈的过程等方面的统一,实现标准化。
针对餐饮中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图片和文字变量,可以对无结构访谈的方式上进行使用。餐厅付小费这种现象产生的结果和态度,可以利用经验研究法,选择合理的访谈方式,对不同的餐厅经理和服务员进行认真的访谈,提取相关经验信息。
其次,分析经验资料。在对餐饮中的一些资料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收集后,可以用定性分析和统计分析这两种方法来分析经验资料;第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收集的定性资料的方法,和那些可以向数字转变、输入计算机、格式统一的定量资料上进行比较,杂乱无章的情况会出现在定性资料中。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一些可以依据的脉络和线索在这些看起来杂乱的资料中也能够被收索出来。在这些程序不明显的分析过程中,将某些经验性的做法总结出来。所谓统计分析方法,是分析所收集定量资料的方式,涵盖着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析、聚类分析、辨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在饭店餐饮联合品牌研究中,研究者对于饭店日平均收入、饭店平均净收入、餐厅利润率和餐厅收益上,通过分析品牌联合前后的数据,对统计分析的方式进行使用,将饭店每日平均收入、餐厅收益、饭店平均净收入和饭店平均客房入住提升的百分比清晰地显示出来。此外,餐饮企业和饭店有关客人食品服务关系,及餐饮企业同饭店所有权的关系等定性资料,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劣势和优势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语:
在对餐饮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用经验研究方法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够被显现出来,并不是偶然的,因为餐饮管理这项工作,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细小的问题。合理使用经验研究法,从而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发现一些潜在的不足,对于之后的餐饮企业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够提供相应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