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政治理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1)

    1.前期充分调研。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专门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副主任为组长的机考模式改革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机考模式改革。机考模式的实施在我校尚属首次,但全国兄弟院校已经开始了先期探索。为了充分了解机考这一新的考试模式,机考模式改革协调小组先后对已经实施机考模式的淮海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两所院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对两所院校机考模式的机考系统、试题库构成、考试成绩分布、学生成绩构成比例、具体组织实施步骤、经验与体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的数据资料,摸清了现有机考模式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机考模式的实施运行情况及其中存在着的问题,为我校进行机考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有益的经验借鉴。

    2.申请教改项目立项。在全校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机考模式改革,必须取得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特别是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为此机考模式改革协调小组首先积极与教务处和计算机中心进行协调,取得了教务处的首肯,并得到计算机中心的软硬件支持,为机考模式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机考模式改革协调小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机考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为题,成功申请了学校教务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支持,得到首批立项启动经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开发机考软件系统与试题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考模式改革项目立项后,机考模式改革协调小组立即启动了项目的研发工作。首先,经过分析综合,制定了适合我校具体情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机考模式改革整体实施方案,对机考软件系统的开发要求、试题库的开发与构成、总评成绩的构成、考试的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设计。其次,在比较直接购买机考软件系统与自主研发机考软件系统利弊之后,认为直接购买机考软件系统成本较高,且受制于人。而自主研究机考软件系统灵活自主性强,成本较低,因而选择了自主研发机考软件系统。我校选择了一个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并与之签订了机考软件系统开发协议,确保按时开发出符合要求的机考软件系统。再次,将部里教师按任课情况进行分组,组成了四门公共必修课试题库开发小组,按照试题库开发要求,具体负责试题库开发工作。

    4.分步骤实施。经过反复修改,历时一年多,机考软件系统和试题库开发完成,机考模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了确保机考模式顺利推进,减少不必要的风险,采取了分三步实施的策略。第一步,组织部分学生模拟。为了测试机考软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了解试题库对本校学生的适应性及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首先选择了试题库比较完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每门课程用400名学生进行现场上机模拟考试。模拟结果证明机考软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运行稳定,考试成绩成正态分布,区分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二步,在部分课程中进行试点。部分学生模拟之后,针对模拟过程中试题库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修改完善。在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和做好预案的基础上,于1011年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中正式进行机考试点,并取得了试点成功。第三步,全面推行。在前两门课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于1013年6月在所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中全面推行机考模式。由于参考学生量大(8000人左右)、时间长(历时四天)、计算机中心条件有限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机考模式改革协调小组对考试的监考教师安排、考场安排、考试时间安排、考场纪律要求等具体教务工作与教务处、计算机中心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做好预案,确保本次全校机考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机考模式的优点

    在实施机考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与传统书面考试相比,机考模式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节约纸张,低碳环保。传统的书面考试印制试卷需要大量的纸张,特别是对于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更是如此。以我校为例,每年校本部和南方学院每门课就有6000名左右的学生,共四门必修课,以每门课试卷最少需要6张16开纸计算,就需要144000张16开纸,这对森林资源将是一个不小的破坏。机考模式实行无纸化考试,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中心现有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一方面是提高现有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节约了大量的纸张,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可以做到低碳环保。

    2.减化组织协调程序,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在原有的考试模式中,每次考试前首先需要教务部门安排考场,由于每次每门课程参加考试的学生有1000人左右,且考试时间需要两个小时,半天时间只能进行一场考试,占用了大量的教室资源。其次需要安排大量的监考人员。以每个教室两名监考人员计算,每门课程需要大约100位监考人员。由于本部门无法满足监考要求,需要经过教务部门和各院系协商确定监考人员,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和疏漏。采用机考模式以后,可以大大减化程序,减少监考人员。由于考试全部在学校计算机中心进行,毎场考试只需要1小时,一天可以安排6场考试,本部门的教师完全可以满足监考需要,本部门完全负责安排考场和考务人员,只需要考试系统维护人员和计算机中心电脑维护人员即可,大大减化了程序,减少了监考人员。

    3.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来钻研教学改革和开展科研工作。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教学任务重,而且由于是大班教学,所以阅卷的工作量也特别大,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实行机考模式后,学生完成答卷并提交试卷后,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完成分数统计和考试结果分析等工作,既增加了评卷过程的公平性,也省却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大大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学和开展科研工作。

    4.使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原有的书面考试模式,虽然也制定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但难免没有人情分,对于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学生来说,显然很不公平。此外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也不少见,机考模式现场由计算机随机从已建立的试题库中抽取题目自动生成试卷,考生一人一机进行闭卷考试,每位考生的考题各不相同,但结构相同、难度系数保持一致。这样一方面由于考试时间短,学生没有时间作弊,另一方面由于每份试卷不同,学生也无法作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有利于优良考风的形成。考试结束后机考成绩立即生成,避免了很多人情关系,学生十分认可。平时成绩的获得也是有据可查,主要根据课堂表现、作业、课程论文来进行评价。所以学生普遍反映机考模式更加公平公正。

    三、机考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实践证明,机考模式相比于传统的考试模式,显示出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篇(2)

2创新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的新举措

2.1活跃的理论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活跃性的体现。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在完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例如能够借助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方式,或者创设教学情境,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教学,强化教学之间的互动,以切实提升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2.2务实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脚踏实地,要树立起大思政理念,联合党办、学工与团委等单位,彼此合作,一同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可以和周边革命传统教育单位合作,建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基地;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去一些老少边区巡访,去了解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可以每年安排学生进行暑期社会调查,去触摸生活温度,感受社会发展;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素质。

2.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推进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诸如项目教学法、案例补充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验证法、问卷调查法等等多种方式,构建一个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切实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

2.4多样化的考评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好坏,不是从试卷上就能够看出来的,应该加入对学生平时道德表现的评价、社会实践结果评价以及学生在平常活动中参与的具体情况等,联合班主任和班级辅导员一起进行期末成绩考查。

2.5创新管理模式重视管理模式,不但是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同时需要重视校园各种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融合课堂任课教师管理、班主任实践跟踪活动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篇(3)

二、案例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案例教学形式要具有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案例的不同内容,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一是“广播式”,即教师口头介绍案例。其选材容易,使用方便。这种案例多半选取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通过讲历史、讲故事、讲经历,开展案例教学,二是“音像式”,即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呈现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场景、活动、动画等进行教学。这种案例多选择先进事迹,如感动中国人物视频、身边的感动、道德力量等。三是“讨论式”,即每一个案例介绍完后,都要给学生留一定的讨论题,通过案例讨论、案例点评,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

三、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双向信息交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采用适当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从学业、生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讨论式教学有利于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可根据讨论的目的,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多种讨论形式,如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等。其中,教师是集体讨论的组织者,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作讨论总结。为了保证课堂讨论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把握讨论的时间进度。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实施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至少对以下的问题要有思想准备,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始?哪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一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讨论的结果是什么等。在讨论中教师应把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分析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写在黑板上,用以掌握讨论的思路和结果。

四、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一性

篇(4)

(二)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实现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广泛、理论性强,系统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要真正达到让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促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需要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志强调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为之,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老师的指导下,让青年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投身实践教学,在现实生活中体会、领悟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

(三)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教学机制相结合,以体现对教育规律的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需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

二、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

(一)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系统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之中,补充实践教学教师数量。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数量不断增加,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现实来看,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教师,难以有效组织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因此需要系统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补充和壮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为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吸纳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壮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渠道。一是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平台。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自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因此需要积极挖掘和培育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平台。为之,可以通过建立诸如校史馆等具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文化载体;采取措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紧密融合,促使大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团,设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题项目,组织开展类似于全国大学生科技类的竞赛活动等方式建立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二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外基地。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主题吻合度高、地点就近就便的原则统筹规划,通过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指定本省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以便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场地和平台。同时,高校应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联系,建立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体制与评价机制

篇(5)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个人经验、思想水平、发展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不足,可能问题会更甚。教师职业压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和反应,这种改变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比如抑郁、焦虑、沮丧、疾病、极端行为等。毋庸置疑,职业压力的存在会给教师本人的幸福与安宁带来负能量,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必然会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在工作负荷、教学效果、工作适应、职称评聘、科研方面、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反应。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然的反叛情绪。经常有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就是“吹水”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可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道德现象丛生、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加深了难度,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更是苦于应对这个挑战,容易产生主观预期、付出与现实效果、回报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产生挥之不去的压力。

(二)自身原因。西摩•萨若森曾说过“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却可以将压力转化出去,而有些人则无法排遣压力。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存在也跟本身个人原因有密切关系。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自我减压消遣、人格心理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外部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不重视给教学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的都是对学生没用的东西,殊不知专业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是安身之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给学生的却是做人之本。其次是组织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工作环境、课题申报、工作负荷、职称评聘、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一定期望差。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个体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正视工作中的压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将心态放平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业务,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好老师,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职业认同度。

篇(6)

1.1 网络给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带来的机遇

1.1.1 网络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侧重于讲授知识性较强的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另一方面大学生注重现实和实用,对抽象枯燥的思政课兴趣较低.但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中即时、丰富的信息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避免课堂案例过于陈旧和理想化的同时,使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结合,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网络变革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思政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死板,但在网络背景下,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静态、平面的课程内容以声、色、貌等学生容易接受的三维立体、动态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站和网络平台(如论坛、E-mail 和各种沟通软件),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并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1.2 网络给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带来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1.2.1 网络大环境给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冲击传统的“灌输”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师生间互动性较差,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当大学生可以按照自我兴趣和需求在网络中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传统教学的缺陷就会被放,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就会降低.这不利于大学生发展,也不符合思政课顺应时展的要求.

1.2.2 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淡化了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领域,但这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过份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的现象.过分依赖网络不但会冲淡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使大学生思维迟钝、意志消沉,甚至产生极度不自信的后果.

1.2.3 网络中的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抑制了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其人生观、价值观也才初步形成,还不够稳定.当网络中的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特别是一些伪装过的霸权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出现时,他们的视线就会模糊,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会被侵蚀和动摇,甚至放弃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对思政课的教学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1.2.4 网络的大环境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当前,大学生想了解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从网络中直接获取,有时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甚至比教师讲授的知识还要全面.这既不利于教师学术权威的树立,也不利于思政课感召力的发挥.网络知识较庞杂,更新速度较快,大学生在紧跟时代和网络变化的同时,思政课教师却因时间、精力或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紧跟网络和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 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发展中的种种冲击和挑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2.1 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所必须把握的原则网络背景下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要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成才需要相结合,坚持思政课教的主导性、导向性不动摇的前提下,注重把握时代性和主客体交互性的原则.

2.1.1 坚持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特点,把理论课与网络时代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多种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原则.

2.1.2 坚持主客体交互的原则当前师生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尤为重要,所以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主客体交互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构建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良性、和谐的课堂氛围,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总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把握时代性和主客体交互的原则,这也是高校思政课依据课程理论的特征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所做出的必然要求.

2.2 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2.2.1 变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如论坛、邮箱、微信、QQ 等)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在师生间构建一种平等、民主、互为主客体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技术教学、在线教学、课堂在线搜索、课后在线学习、练习与考核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既可生动、直观地吸引学生,又可较快地调整教学内容;既可最大限度的使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又可促使学生达到知、信、行相统一的境界.总之,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2.2.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导多元文化和价值趋向网络信息中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特别是那些非主流的、消极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整合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思想和道德上引领大学生,使大学生增强正确鉴

篇(7)

(一)精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素材是通过对生活的收集和整理,发掘出未经加工的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原始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感性的、分散的材料。科学地运用素材,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灵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也是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的有力支撑。其一,素材要有深度和广度。素材的选取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每一种素材都是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宝贵的教学资源。以现实素材为依据,对素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充分挖掘和整合,使教学内容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客观说服力。以“”内容为例,可以精选具有代表性、反映国情的历史事件、人物、影像以及背景文化,从的横向和纵向进行素材组合。如选取贝青乔的诗“瘾到材官定若僧,当前一任泰山崩。铅丸如雨烟如墨,尸卧穹庐吸一灯”,与反映当时战争的真实影像片段相结合,使精选的文学素材结合声情并茂的视频影像,形象地描述当时列强入侵,官兵吸食鸦片而不理战事,百姓流离失所的国情,说明失败的必然性,使素材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其二,素材要精准求实。鉴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素材可选取的范围较广,在选取素材时一定要选取现实生活真实、准确的素材。借助网络平台,将多媒体、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整合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度,能够使形象实际的素材更好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其三,素材要推陈出新。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紧跟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因此,其素材的选取应注重时效性。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为主线,选取国际、国内最新时事问题和热点、焦点新闻;以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入备受关注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件为素材资;以受教育者的认知程度为依据,采用有理、有利、有据的最新数据。

(二)设计方案,细化教学模式

方案设计是依据对受教育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策划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使教学效果呈现出技术化、艺术化、科学化和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设计方案应注意素材与理论的配合、前后的逻辑顺序等具体设计问题。第一,素材与理论的配合。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要与选取的素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素材与理论的搭配设计可以打造轻松愉悦的授课环境和习得氛围,可以使枯燥的理论通俗易懂,形象自然,更具有说服力。不仅易于受教育者对理论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而且易于被思想政治理论教化和引导,愿意“听”,乐于“做”。例如,李海洋教授用“吃烧鸡”的例子来讲述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用途:图文并茂,令人垂涎欲滴的烧鸡可以理解为两只鸡———一只具体的鸡和一只抽象的鸡,简单的话语和诱人食欲的视频图片便生动地说明了哲学是抽象和具体的,哲学就是把握生活,把握事物,把握对象的方式,是平凡生活中的深沉智慧。简单朴实的生活素材,既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又深刻地反映物质生活是每个人生活的客观基础,是辩证唯物论的客观基础这一哲学理论。。第二,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设计方案前后之间存在的一种内在逻辑关系的一个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其方案应遵循“主题设定———素材植入———理论阐释”的逻辑脉络来设计。设定的主题统领和指导植入的素材,植入的素材依赖和从属于确定的主题,而理论的阐释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素材。三者逐级递进,环环相扣,富有条理,使教学设计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呈现的先后顺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认知过程规律。

(三)制作课件,增强教学

效果课件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环境,融合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多元化媒体元素,使各种媒体信息建立起有机逻辑连接,集成一个为课程服务的良好交互系统技术。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课件是将传统的教学课堂表现转化为网络媒介多元表现的飞跃,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件的制作是实现这一飞跃的具体过程。其作用是使主题寓于课件之中,活化理论内容,把抽象深奥的理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通俗化,便于受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感知。

二、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

实效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是教学表现的基石,教师是教学表现的主导者。教师犹如舞台的艺术家,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受教育者,用极富色彩的语言艺术洗涤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可见,教师无疑是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的重要表演者,其课堂驾驭能力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成败。

(一)人格魅力,彰显内在吸引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能力、气质、情感和道德修养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与外在吸引力。教学魅力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师是政治性、榜样性、道德性等综合人格魅力的集合体,其内外兼修的气质、独具特色的精神境界,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领悟程度。

(二)语言表达,体现言语技巧

教学语言可以称之为课堂艺术,是指教师运用富含情感、思想和审美原则的口头语言规律进行艺术性的教学表达,是教师与受教育者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桥梁。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授课语言体现在教师与受教育者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是一种信息化语境下语言艺术的运用。高质量、高水平的语言表达应体现严谨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第一,严谨性。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且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具有引导和教化的作用,所以,教学语言要科学严谨。首先,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用词用句要精准干练,理论概括要言简意赅,引用材料要真实恰当,言之有物,富含哲理。其次,教学语言要系统严密。语言的推理要符合逻辑,论证要有根有据,使教学语言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第二,灵活性。受教育者具有个性差异,灵活多变的教学语言可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机智敏捷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情具体分析,掌握受教育者的语言规律,勤于观察其听课状态,明确不同教学时间采用的语言基调,在其习得疲劳期及时调整语言表达方式,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和节奏的变换,要缓急协调、重轻搭配、强弱交替,使教学语言由始至终符合其需要,使其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声声入耳,字字入心”的整体效果。第三,艺术性。艺术感较强的语言表达对受教育者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首先,语言表达要新颖、潮流。与时俱进而又不失精准的语言风格备受受教育者的喜爱,可以适当地借鉴一些充满活力并经得起推敲的网络语言,这使语言表达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可以更好地迎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拉近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其次,语言表达要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蕴含艺术的语言表达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增添几分灵动,使其更显生命力。

(三)课堂驾驭,突显调控艺术

课堂驾驭是指教师具备雄厚的理论素养,能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艺术对课堂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控制。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教授知识、课堂管理、引导学生等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使课堂有真实感,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和价值观的波动调整价值观引导策略,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篇(8)

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科研型人才的目标是明显不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始终围绕着这一思路在进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目标任务。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体现这一基本宗旨与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并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与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职教特色,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以来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没有明显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时,如果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学生要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就必须参与其中,亲自制定项目目标和计划,且一般项目都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来进行,要完成该项目就必须与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养成了与其他同学互利合作的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倍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会极大提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提升教师能力,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等一系列常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可。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话,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同时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然也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平时会主动加强业务学习,为了应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水平与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时始终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在其教学内容中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觉得有很大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不难发现,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完成来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取,但是关键并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也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完全可以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只是其在项目设计时应把握一定的原则。

1.项目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将课堂教学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开展项目活动真正打动、感染和说服学生,进而让他们对自身及社会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地认识与反思,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覆盖教材中理论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整合,体现理论教学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强调新成果的“三进”,因此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将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新成果融入到项目当中来。

2.项目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自主性

实践教学项目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项目设置应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大一新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他们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为学生提供选择实践项目的决策机会,让大学生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位同学的能力大小有所区别,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有差异,教师作为实践项目的引导者不应规定统一标准答案,让每位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其间可能会有许多挫折与弯路,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做到充分鼓励和正确引导即可。

3.项目设计的数量要合理且可以量化评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一般为16节。如果每一章都设计一个实践教学项目明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的数量应与教学时数相吻合,每门课程四到五个项目即可。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虽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注重分工与合作,但活动开展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计算总评成绩的。因此项目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量化评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

1.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

在第一次课程介绍时就给学生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由四到五个项目构成的,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因此以大班为教学单位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第一次课时就可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并通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兴趣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教学活动。

2.设定实践教学项目

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负责人应在开学前设计制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书,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四到五个实践教学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共有八章,可根据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这八章的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绪论部分单独构成大学生的新生适应这一教学模块,第一章、第二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理想教学模块,第三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人生观教学模块,第四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整合为这五大模块后,实践教学可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如第一模块可以设计重塑自我、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第二模块可设计激情唱响励志歌曲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人生的价值辩论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随手拍———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摄影大赛,第五模块可设计以案说法—法律情景剧大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共十二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共同构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教学模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教学模块,第九章、第十章共同构成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后可设计四个实践教学项目。第一模块可设计观看记录片观后感交流会,第二模块可设计诗词鉴赏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关注两会———我是人大代表模拟提案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我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献计献策专题研讨会。

3.项目实施与情况说明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教学环节,教师应要求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实施步骤与小组成员的分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密切关注各小组项目进程,监督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各小组成员之间要多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共同解决,碰到困难时向老师寻求建议与帮助。项目完成后应形成书面成果与材料,由每位小组委托一位成员来进行情况说明。本小组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思路是怎样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将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优异的表现和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存在的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赐教。

篇(9)

通过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能够动态的突出教学知识重点,实现对感官的延伸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消化吸收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可以在内容的知识性与发展性上下功夫,能够增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整合研究将使教学内容摆脱封闭,实现开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上与课下的统一,在社会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教育,鼓励大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社会现实。将古老的历史成果,辅助以网络及信息技术,来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大学生了解国情、党情和民情,以此树立他们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有助于大学生向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激发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创造性

使大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协作式学习氛围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思路,实现教师教和大学生学的实际效果。这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繁重强度,还能够确保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业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助于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的普遍提高。

(三)发挥情境教学的可设计性,延伸情景教学的空间与时间,使课程更生动有趣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材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要求明显增加,但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有些探究验证活动无法实施,这就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素材,将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他人要我学为我要自己学的实践的能力。教学环境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实现与课下的网络学习实践的相结合,完成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过程,增强了大学生学习以及同教师交流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信息素材,再配备以图文并茂,音频和视频的有机结合,规避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不足,有利于激发学额生的学习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程与网络“信息素养”整合的主要途径

(一)制定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权威标准

2003年,教育部就曾指出,信息素养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社会成员信息技术人文修养的表现;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基础掌握程度;社会成员能否自行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持有客观公正的信息技术价值观;社会成员广泛拥有良好规范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我国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标准,例如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就曾经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提出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我们将其概括为获取信息的快捷性、有效性、个体性,信息处理的批判性、及时性、道德性,信息使用的精确性、创造性、效益性。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等学校开展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讲授和社会调查等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信息技术的电子化应用,丰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为提高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开拓新的思路。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课堂网络信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和普遍认同感。因此高等学校应围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这一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首先,从授课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入手,使课程设计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合理地把课程安排在合适的时段,开设的方式应服从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把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规划。

(四)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信息素养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

网络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哲学思辨性为依托,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重视等发散思维。使大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选择、利用,自觉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正确评价、消化网络信息,同时通过调查分析,独立思考,最终吸收有效的网络信息。

(五)开展高等学校网络制度建设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需要有成熟的制度

建设为保障,以规范和强化文明的网络行为管理机制,促使大学生自觉形成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预防和减少网络犯罪以及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如制定有关上网行为规章和制度、成立网络教育管理领导小组、成立网络信息教育宣传联络队伍、网络文明协会等大学生社团组织,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道德主体作用。

篇(10)

美术院校学生大多个性张扬但思维敏捷,自由散慢但情商超群;文化功底薄弱但兴趣比较广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抽象,理论深刻,比较枯燥。久而久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互动机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美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精彩的提问,对话交流,用脑互动机制

在古代《学记》中早有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谓学问就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学后方有问,问后才知学。依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中心问题,课前提问课后留问,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提问终于提问,通过教师启发激思明辩,通过对话交流,教学相长;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疑问、反问、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通过学与思、学与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教与学互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WWW.133229.Com具体来讲以下几点值得研究:

(一)提问的艺术与方式需要摸索。提问是通过教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于教学成败。“万事开头难”嘛,开课前好的提问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结课前的提问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发人深思。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定得讲究艺术,提什么问?怎样提问,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必须准确清晰,切忌随意盲目,必须面向主体学生,灵活互动。短小精焊的提问像磁石一样吸住学生,引人入胜;开门见山的提问可直击主题,一锤子敲在学生的心里,思绪万千;案例分析后提出问题,耐人寻味,感慨倍出……总之,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疑问开头,或以创境设问或以故事反问等等,教师应当用心摸索,认真研究,但基本应该做到准确严密富于科学性;发散思维富于启发性;通欲易懂,富于教育性;声情并茂,富于感染性;幽默诙谐,富于趣味性;学有所长富于针对性。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喜欢表现,富于幻想的特点,根据他们各有所长,专业各异的不同,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找寻他们共同感兴趣,可以产生共鸣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价值规律一节时,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的并且应该是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明星的身价。大多数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踊跃参与讨论、各持己见,有的说是名人效应,有的说是市场需求,有的说是媒体妙作,还有说是明星作秀……,那么透过现象如果看待明星价值的本质呢?明星的身价到底由什么决定呢?这是否符合价值规律呢?众所周知依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很显然歌星几分钟一首歌的出场费有时几千有时几万,相当于普通人一年乃至于几年的收入,很难理解价值规律。带着这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歌星身价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是懂非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讲清歌星的价值应该是一个价值体系。它不仅表现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长时间复杂劳动的积累价值,还表现在路径依赖或是市场认可、商业运作或是炒作过程、显形或是隐形成本等产生的过去劳动时间的总量价值,最后还表现为垄断价值,有些歌星与众不同、无人能比,属于稀缺人力资源,其个别劳动时间就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所以具有较高的垄断价格,此外价格还受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当所谓的追星族、粉丝群体盲目崇拜,市场活跃需求旺盛之时,价格就会大大偏离价值形成价格扭曲现象,尤其是当市场供给不足时必然会有供不应求的假象,各种造势做秀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失灵”就会出现,因此就会有美声歌手价格不及通俗歌手价格的不正常现象,市场需要正确引导消费群体,理性消费,国家需要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当全社会的消费群品位提高,素质提升了,文化市场稳健繁荣,歌星的价格就会回归价值,良性和谐的市场才会出现,这就是价值规律。因此各人效应在市场上往往仅是昙花一现,市场它不是万能的,但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永恒的规律,它不仅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始终,而且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调节着商品经济的全部运行过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整个发展。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中,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生作用……。最后在下课前再留下思考问题:运用价值规律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品的天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带着看似懂非懂的问题思考着进入课堂,注意力集中;揣着含混不清的问题思索着离开教室,心有悬念;回到寝室经常是挑灯夜战,讨论热烈、辩论激烈,其乐无穷,不同凡响,求知的欲望愈来愈强,到课的状况愈来愈好,听课的效率愈来愈高,一种良性的教学秩序已经形成,师生热情高涨,一个和谐的课堂开始出现,教学互动酣畅,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最不喜欢的课程可能变成最感兴趣的课程,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总结经验研讨提问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问互动教学方法,除比较体统的承上启下提问法、比较式提问法、有趣故事提问法之外,比较新颖的扣人心弦的提问法还有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法等

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重点段落,在讲述、讲解、讲读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发散思维,它包括递进式提出问题和演绎式提出问题两种方式,前者多为纵向,目的在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后者多于横向,目的在于开拓思路,融会贯通。例如讲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我就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个段落: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随着商品世界及其交换关系的扩展,人们对于自己曾经创造和熟悉的劳动产品,一旦转变为商品之后,却是感到十分的陌生,“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马克思在揭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秘密”时,曾经讲过一个“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的故事:“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可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所以,“我们想起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从这段故事里老师先提出问题“桌子开始跳起舞来”寓意何在?然后讲解原文的历史背景:当时欧洲国家在政治黑暗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贵族们热衷于降神术,特别是桌子灵动术,以此乞求神灵的保佑。“中国开始跳起舞来“则是指中国当时爆发了的革命运动。继而再提出重难点问题:怎样理解“可感觉的物”“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用头倒立”“自动跳舞”“奇怪的狂想”等关键词如何揭示商品秘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也可以狂想,比如为什么有的桌子标价2000元,有的桌子标价20000元,为什么有的画买几千有的几千万……启发诱导、对话答疑,分析或讨论;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老师针对疑问讲解;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有的放矢。当然恰当的启发,精辟的讲解也是提问教学是否圆满的重要的一环,正如“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良好的教师靠讲解,优异的教师则示范,伟大的教师善启发。“一节课下来重点突出,难点易懂,受益无穷。

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则是教师先进行案例分析,然后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知识点题问,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式。它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固,用的自如,可谓学以致用。然而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找寻合适的素材或案例,这一点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是即兴而发,有感而为的强感性人类,喜欢直观感知视觉效果,形象思维敏捷,比如说法律是没有感情的,一板一眼的,刚正不阿的,那么讲解法律基础时应该如何产生效果呢?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法律基础可同样可以讲得生动活泼,激情飞扬,当然课前的准备可能是最关键,精心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今日说法》的重点片段,《律师视点》的重点节目,还有文字归纳的典型案例,借助多媒体使每个案例清晰呈现,教师分析并留下相应的知识点问答题供学生思考,效果的却不错。例如在讲授著作权法律制度时,一则案例“何某在日本办画展,期间一日本商人看中了他的作品《落叶》,欲购买此画,何某也有意画展结束时将此画卖给日本商人,双方商定了价格并准备签订合同,但是对于该画出卖后著作权如何处理的问题何某有疑问。提出问题:1、该画是否属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如果是其保护期限有多长?著作人是谁?2、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属什么权利?展览期间应该由谁享有?3、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是否视为作品著作权转移。这个案例中很显然何某是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享受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的保护期一般字作品形成之时至作者死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为止。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当属著作权的财产权,美术作品原件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但是其他作品原件的展览权仍由著作权人享有,也就是说其他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要展览作品原件,必须征得著作权人许可。此画卖出的只是著作权的财产权,它包括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摄影电视电影录像权、翻译权、许可权及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一般而言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作者的上述人身权,除非依法律规定给予适当的限制。综上所述,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有效地串联了几乎一节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并很好地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从中学到有关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几乎全部内容,条理清晰,理解透彻,懂得什么权利是无法放弃、不能剥夺的,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受益终生。

二、情通理达,情理交融,用心互动机制

“情”即情感情境。情感投入是在表达思想、表白观点时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情境则可以境育情,指的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环境,形成健康的情感友谊,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理”即“理智”、“理性“道理“。理智表达指的是以理性的态度,思考分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态度,达到以理服人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理智是一种思维活动,与情感原本就相互交织,只要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控制便会自然融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理论化,并有较强的科学性及政治导向性,所以教师切忌感情用事,信口开河,应当高度理智,然而结果便是枯燥无味,难已形成效果,教师的教学可谓严谨认真,学生真的头脑昏昏。怎么办呢?“用心”教书是关键,“用心”就是理智与情感的交融。如何做到“用心”呢?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身教胜于言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走近学生,以情容情,用“眼神”去洞察学生的心灵,去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期待与满足。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独生子女偏多,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难免娇生惯养,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解读他们的困惑,以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达到情感通达,情理交融的效果,做到心照不宣、心心相映或心有灵犀一点通呢?心诚则灵灵则感人。我们都知道美术院校高昂的学杂费及学习费用,使部分学生面临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半工半读才能维持生计,说实在的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来讲应该提倡勤工俭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但他们经常因为打工挣钱,而旷课或不守纪律,怎么办呢?老师当然要以一个教育者兼父者的身份,关心他们,首先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其经济困难,解燃煤之急;其次是共商解决矛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后还可以通过一些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知识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增强生存能力,自我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告诉他们作为当代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学会“用心灵去美化天物”,要懂得生活是创新之源,情感是创新之魂,责任感是创新之力,道德是创新之本,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感情的结晶,启迪他们的智商、情商以及财商,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激情是一切艺术之母,要想成为一名艺术院校出色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富有激情是必备条件,否则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顶多也是一位教书匠,成不了教学艺术家。激情教学源于由感而发,源于情真意切,源于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源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必须敞开心扉,情通则理顺。只有情满则意深,情驰则无逐,情异则法别,而情是智慧之神,智慧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三、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用视听多感官互动机制

“声”指语言声音,声情并存,富有感染力,语调变化,抑扬顿挫,声声入耳。“形”指形象、形状、形态万千。声形结合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与直接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述、讲授、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活动,或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参观的活动。一般说来,语言信息的传递是人类的抽象思维,它往往借助判断推理、概念假设等理论形式表达思想观点,其特点表现为间接性、有序性、能动性和深刻性,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各种事物的“形态”则是生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具有直观性、具体性、行动性,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迅速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认识。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它集科学性、理论性、方向性、深刻性于一体,明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科学地运用演示方法,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借助教学媒体手段,将所讲授内容制作成各种实物、模型、图线或挂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教师讲授思路清晰,边讲解边指导边观察,形象生动,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互动,视听艺术完美的结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为根据实验表明,人们仅通过听觉获得知识只能是记忆的15%,通过效觉能获得记忆的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达到记忆的65%,不仅如此,这种有机结合还能够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尤其是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注重视听结合更是其它方法无法可比的。因为他们有感观视觉的天赋,比较注重形象思维,对视觉传达的领悟性一般高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主题适时播放一些教学辅助篇,穿插播放电视系列教育片,通过形声结合,视听互动往往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震撼力。通过这种多感官的协同活动达到追寻记忆,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精心选取了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对话》案例电视片段,通过鲜活的经济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社会精英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他们观察世界风云,驾驭市场经济运势的能力,可谓有血有肉,学生们能迅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用心体会;眼耳并用,心脑振荡,产生顿悟,从而引起思想共鸣,能够从社会名流身上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感觉到时代对他们的期待,真正地感悟人生、感化心灵,并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缺陷,从而达到洗脑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这无疑是任何优秀的教师仅凭一张铜牙铁嘴所无法说教的,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无休的说教人物化了……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方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面对艺术院校公共课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显得格外重要,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更是重中之重,但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通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终极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思路。

篇(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分析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很多高校都会以社会调查研究为重点,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把实践教学形式局限在社会实践上,就会限制对实践教学内涵和形式的全面认识,使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外延的拓展。

2.实践教学环节普及面不大

目前,即使在社会调查研究方面,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还不能在大部分学生中普及,社会调查环节多是与校团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三下乡”活动结合进行,目前只能做到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停留在以点代面的层面,还没在绝大多数学生中普遍展开。这与国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要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3.实践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交通、通讯、资料和聘请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课,等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问题,教育部曾下发过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限于财力问题,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上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十分有限,与专业教学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羁绊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缺乏规范性

虽然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有了一些具体形式,如观看影像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但从实施情况看,规范性不强仍然是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高校尚未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计划之中,对课时、具体计划、实施方法等未作具体规定;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即使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计划,但是也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大纲的缺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条件和责任心来自行决定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1.明确内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即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局限于社会实践这一形式,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完整内容。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一切教学方式。”根据这样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广义而非狭义的教学方式。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除了社会实践以外,还可以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各高校本身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或形式的组合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有效途径。

2.健全形式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及面不大的问题,单一地依靠社会实践是不够的,即使有的高校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时间和师资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参与的学生也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健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解决普及面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寒暑假或节假日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在课堂实践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自学自讲中来;在校内实践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内重大庆典活动,也可以通过对校史馆、校内实习工厂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践机会;在科研实践方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全员撰写经典读后感、调研报告、命题作文、讨论提纲和自学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上面的哪种形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都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研究的对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客观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加大投入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各种形式的顺利开展还有赖于高校长效的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力的物质基础。它要求高校管理者同等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高校相关部门应有明确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即高校不仅要有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教学经费,而且还应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的量化标准,这样才能建立一种长效的针对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上也应做到经济、节约、高效,保证教学经费真正用于实践教学。总之,只有在建立起长效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4.规范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规范的实践教学机制是重中之重。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教学的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即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实践教学;(2)规范性原则,即每次实践教学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有计划,又有过程;既有结果,又有实效,不走形式,持续开展;(3)多样性原则,即实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实践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4)因地制宜原则,即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实践教学应采取的形式。目前,各个高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看”和“走”六种形式:“听”即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听相关的专家讲座或学术报告,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说”即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进行讨论、辩论和演讲;“读”即学生根据课程特征和内容读教师指定的经典著作,然后撰写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写”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社会重大事件,指定命题,让学生撰写论文进行评比;“看”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让学生写观后感或发表感想;“走”即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实地参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以上六种实践教学的形式,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规范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实施。有计划,即实践教学在实施前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教研室和教师要上报计划,通过学院审核;有目的,即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有组织,即实践教学过程应在学院的领导下,由各教研室直接组织实施,广大教师应广泛参与,并且在实践教学结束后,任课教师及时收回学生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评定实践教学成绩,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应确立体系意识,即不仅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针对性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机制,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不断创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对策和创新形式,才能达到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基金项目:

辽宁工业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高琳(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硕士。艾志强(1975―),男,辽宁锦州人,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