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装置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装置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装置设计论文

篇(1)

为了估计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和传动方案,可先由已知条件计算其驱动卷筒的转速nw,即

v=1.1m/s;D=350mm;

nw=60*1000*v/(∏*D)=60*1000*1.1/(3.14*350)

一般常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的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因此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约为17或25。

2.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一般用途的Y(IP44)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2)电动机容量

(1)卷筒轴的输出功率Pw

F=2800r/min;

Pw=F*v/1000=2800*1.1/1000

(2)电动机输出功率Pd

Pd=Pw/t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t=t1*t2^2*t3*t4*t5

式中,t1,t2,…为从电动机到卷筒之间的各传动机构和轴承的效率。由表2-4查得:

弹性联轴器1个

t4=0.99;

滚动轴承2对

t2=0.99;

圆柱齿轮闭式1对

t3=0.97;

V带开式传动1幅

t1=0.95;

卷筒轴滑动轴承良好1对

t5=0.98;

t=t1*t2^2*t3*t4*t5=0.95*0.99^2*0.97*0.99*0.98=0.8762

Pd=Pw/t=3.08/0.8762

(3)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由第二十章表20-1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ped=4KW。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事,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查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3~6,

可选电动机的最小转速

Nmin=nw*6=60.0241*6=360.1449r/min

可选电动机的最大转速

Nmin=nw*24=60.0241*24=1440.6r/min

同步转速为960r/min

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1-6。

4)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和外形、安装尺寸

由表20-1、表20-2查出Y132M1-6型电动机的方根技术数据和

外形、安装尺寸,并列表刻录备用。

电机型号额定功率同步转速满载转速电机质量轴径mm

Y132M1-64Kw10009607328

大齿轮数比小齿轮数=101/19=5.3158

3.计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nm=960r/min;

i=nm/nw=960/60.0241=15.9936

2)分配各级传动比

取V带传动比为

i1=3;

则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比为

i2=i/i1=15.9936/3=5.3312

所得i2值符合一般圆柱齿轮和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的常用范围。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转速

电动机轴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Ⅰ轴,低速轴为Ⅱ轴,各轴转速为

n0=nm;

n1=n0/i1=60.0241/3=320r/min

n2=n1/i2=320/5.3312=60.0241r/min

2)各轴输入功率

按机器的输出功率Pd计算各轴输入功率,即

P0=Ped=4kw

轴I的功率

P1=P0*t1=4*0.95=3.8kw

轴II功率

P2=P1*t2*t3=3.8*0.99*0.97=3.6491kw

3)各轴转矩

T0=9550*P0/n0=9550*4/960=39.7917Nm

T1=9550*P1/n1=9550*3.8/320=113.4063Nm

T2=9550*P2/n2=9550*3.6491/60.0241=580.5878Nm

二、设计带轮

目录

设计计划任务书1

传动方案说明2

电动机的选择3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6

轴的设计计算8

联轴器的选择10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3

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4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15

篇(2)

2管道腐蚀检测装置创新设计

2.1在役管道腐蚀检测原理

我国在役管道大都铺设在野外且都埋在地下,其底部最容易发生腐蚀,对于在役运输管道发生的腐蚀采用射线检测技术,其检测原理如图2所示。射线机发射检测光线,穿透管道待检测部分,然后被探测平板接收,通过对接收射线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便可以判断管道是否存在腐蚀以及腐蚀的位置、程度。

2.2检测装置问题分析

由于在役管道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对检测装置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不宜在管道内进行检测,也不允许检测装置从管道两端套进,只能从中间夹紧管道。当前的管道腐蚀检测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为:①结构复杂,装夹不便;②人工干预程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低;③只能检测某一管径管道,适应性差。检测装置的创新设计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分析归纳为以下两个问题:Q1:提高检测效率,要求检测装置能沿着管道轴向进行移动检测,并对管道进行可靠地夹持。Q2:检测装置能实现系列管道(Φ159mm~Φ500mm)的检测,并保证检测装置不复杂、结构紧凑。对于Q1,要求检测装置沿着管道轴向移动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夹持装置的夹紧力不够、可靠性降低,这就形成一对技术冲突。对应TRIZ标准工程参数,这对冲突中的改善参数为时间损失,恶化参数为可靠性。对于Q2,要求检测装置实现不同管径的管道检测,但同时会增加装置的复杂性,这也形成一对技术冲突。对应TRIZ标准工程参数,这对冲突中的改善参数为适应性及多用性,恶化参数为复杂性。

2.3检测装置问题解决

(1)针对Q1,查询TRIZ冲突矩阵得到发明原理10,30和4[7],经分析这3个原理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采用物质—场模型来分析此问题,两种物质分别为S1(管道)和S2(检测装置),场为机械场,检测装置及场提供的功能是不完整的,其物质—场模型描述如图3所示。检测装置要求对管道有足够的夹持力,实现管道的可靠夹持,但检测装置与管道很难发生相对运动,实现管道轴向移动检测。由此可见,检测装置提供的场是一个可控性较差的场。查询标准解,得到第二类标准解No.16,即增加一个易控制的场,因此在检测装置和管道之间增加一个可控的外力,即在检测装置前后分别采用4个滚轮实现管道的夹持,在前后轮之间的管道上增加一个可控的驱动机构(如图4所示),在夹紧定位的同时提供外力以促使检测装置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当管道检测装置实施检测时,不与管道发生相对运动,对管道进行定位夹紧;当检测完一个位置时,驱动机构提供外力促使检测装置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检测装置运动到管道的下一个检测位置。(2)针对Q2,查询TRIZ冲突矩阵得到4个发明原理15,29,37和28。经过分析,发现发明原理15(动态化)有助于该冲突的解决。应用发明原理15,将滚轮与检测装置的联接部分改为可调机构,采用如图5所示的可调滑块机构,滑块沿着圆弧板径向安装,均匀并且对称安装在上、下圆弧板端面,通过调节滑块实现所要求的系列管道检测。

2.4在役管道腐蚀检测装置创新方案

综合上述2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到如图6所示的在役管道腐蚀射线检测装置创新方案。检测装置采用两段半圆弧铰接而成的剖分式结构和螺旋夹紧机构实现快速夹紧和拆卸;采用8轮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实现检测装置对管道的定位夹持,并能沿着管道轴向移动,实现自动检测;调节与轮子联接的滑块机构以实现不同管径的夹持检测。

篇(3)

2电场传感器标定装置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分析

基于有限元的相关理论,首先对标定装置的机械结构建立模型。黄色部分为标定装置,蓝色部分为电场传感器。然后,对几何模型进行单元剖分、加载,可求解出标定装置两极板间的电场分布情况。根据求得的电场分布情况,可进行标定装置结构参数的设计。在计算求解过程中,改变加载在两极板间的电压,使两极板间形成的电场强度的理论值始终为20kV/m。被标定的场磨式电场传感器外壳直径8cm,感应片直径6cm,传感器外壳与标定装置的下极板接触。

2.1标定装置极板间距和极板直径对电场的影响研究

在标定装置的设计上,受限于被检电场传感器的尺寸,以及要考虑标定装置的便携性,把标定装置的极板直径L固定为16cm。在L固定的条件下,分析两极板间距H对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影响,并以此确定极板间距H。依照图2所建立的模型,取H值分别为1cm,2cm,3cm,4cm和5cm,,。横坐标是电场传感器感应片距离标定装置中心的横向距离,单位为m;纵坐标是感应片某一位置处的电场强度,单位是V/m。同时,在感应片的敏感范围(x<0.03m)内,电场强度并非恒定值,而是随着与标定装置中心距离的增加发生了畸变。图6为极板间电场强度实际值的畸变情况。理想情况下,在感应片的敏感范围内,电场强度应保持不变,但由于标定装置中极板边缘效应的存在,使得感应片敏感区域内的电场不是一个恒定值,距离电场传感器的外壳越近,畸变程度越大。定义在感应片敏感范围(x<0.03m)内各个位置处电场强度的平均值与理论值之比为电场强度的畸变率,并用该值来衡量电场强度的变化程度。畸变率越小,说明所产生的电场越接近均匀分布。综上,在极板直径固定为16cm时,极板间距为5cm时,电场强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最为接近,且在电场传感器感应片感应区域内电场的畸变最小。同时,在保证H/L小于0.5的条件下,极板直径L对实际电场的影响非常小。

2.2传感器外壳与标定装置的相对位置研究

当标定装置与被检电场传感器配合不好时,容易使被检电场传感器相对于标定装置发生倾斜。模型中,极板直径为16cm,极板间距为1cm,倾斜角度为1.5°。标定装置的倾斜,会对被检电场传感器感应片上方的电场分布造成较大影响。图9是基于图8的倾斜模型计算得到的感应片上方的电场强度的横向分布。由于相对倾斜后,模型不再对称,因此分析了整个感应片上方(-3cm~3cm)的电场强度的横向分布,并将结果与没有相对倾斜时的感应片上方电场分布作了比较。被检电场传感器与标定装置在相对倾斜角为1.5°时的电场的畸变情况,比没有相对倾斜时严重。有相对倾斜时,感应片上方电场分布更加不均匀,因而被检电场传感器与标定装置间的相对倾斜会对标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标定装置设计中,应使标定装置与被检电场传感器的外壳的直径尽可能接近(极限情况是外径与孔径的差值为零),以使得两者紧密结触,从而保证被检电场传感器与标定装置之间不会发生相对倾斜。

3便携式标定装置的优化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当输出为-3kV至+3KV的可调直流电源加在两极板上时,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理论值的范围为-60kV/m~+60kV/m。使用在标准标定装置中标定好的电场传感器测量本文工作中所设计的便携式标定装置中的实际电场。实测电场强度与所加电源电压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实测电场小于理论电场,两者的比值约为0.92,这与给出的仿真结果吻合。在野外的实际标定过程中,保持被检电场传感器与标定装置的位置不变,使得电场强度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比值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计算出电场强度的理论值,计算出电场强度的实际值。然后,通过电场强度实际值与被检电场传感器输出值两者间的关系,计算出被检电场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对被检电场传感器的标定。经过较长时间的现场使用,所研发的便携式标定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场磨式电场传感器进行校准。目前,该校准装置已经应用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测量系统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4)

TheHydraulicSystemandtheMaterialFlowsControlDeviceDesigninφ2600Horomill

Abstract:Intherecentyears,onthebasisofin-depthstudyofexistinggrindingmechanismandthegrindingequipment,Horomillhasbeendevelopedthenewgrindingequipmentwiththequalityandreliabilityofaballmill,andcompactstructureoftheverticalmillandlowenergyconsumptionrollerpress.TheadvantagesofHoromillare:playingafullenergy-savingpotentialofthenewchannelsforgrindingextrusion.FranceFCBCompanyin1993launchedthefirstdrumrollmill.InChina,Mudanjianghasintroducedtheplantequipment.Thetopicsmainlyincludethedesignofhydraulicsystemofdrumrollmillandinformationflowcontroldevice.Hydraulicsystemismainlycomposedofthefollowingparts:Thefirstpart,designofhydraulicsystem;Thesecondpart,hydrauliccomponentsSelection;Thethirdpart,thedesignofasphaltblock;theforthPart,designofhydraulicpumpstation;Informationflowcontroldeviceincludesfeed,scraperandderivativeinformation.Thedesignforthedomesticinconclusivesuccessstoriescanbefound,canreverseMudanjiangplantφ3800tuberollermilltocompletethedesign.

Keyword:Horomill;thehydraulicsystem;thematerialflowsthecontrol

筒辊磨结构和工作机理

本课题以筒辊磨的液压系统为主要研究内容,下面主要主要介绍其液压系统的工作机理、工作方式等。

用来提供挤压粉磨物料的辊压力,并且利用液压回路起到稳压保压;调整辊压力的大小来调整物料的粉磨细度,同时要保证液压系统行程慢而小。筒辊磨工作时,主要依靠磨辊对物料施加粉磨力,磨辊不需要驱动装置,由物料带动其转动。其压力由磨体外的2个拉力液压装置提供。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它只有加压、保压和卸载,三个过程。

1.3国内现状综述

2004年4月由中材国际南京水泥设计研究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价φ1.6m筒辊磨预粉磨水泥熟料系统在冀东水泥二分厂开始运行。经过厂、院及唐山水泥机械厂共同努力,至2004年6月该系统现己稳定运行近800h,球磨机提产30%,整个粉磨电耗下降13%,筒辊磨实现的能量代用系数达2.39。

表1-1功率统计表

FCB公司规格(直径)MM装机功率KW水泥(圈流)产量T/H单位功耗(KWT/H)

800451~222.5~45

3800240012020

南京院800551.52~.5223~6.7

160040019.5~20202~0.5

新华厂1000854.4~5.515.5~19.3

160020411~1315.71~8.5

200058030~3516.6~19.3

2500112055~6018.72~0.4

30001600759~516.82~1.3

综合考虑表1-1筒辊磨的数据,绘制不同规格筒辊磨能耗趋势如图1-2所示,随着筒辊磨规格尺寸的增大单位功耗逐下降,并趋于稳定,从图中看出单位功耗大约在20KWT/H左右。从而可知大规格的筒辊磨在能耗方面并没有大的波动。

设计内容

本设计拟将料层挤压粉磨前沿技术——筒辊磨应用到矿渣、水泥熟料、粉

煤灰超细粉磨生产中,逐步取代高能耗球磨机.为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关于单位

GDP能耗降低20%的总体目标作出贡献。主要内容有:

1.4.1筒辊磨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a.根据筒辊磨载荷及工作机理及挤压粉磨常规要求,设计回路,计算液压力;

b.液压系统元件选型计算。

1.4.2料流控制方案设计

分析筒辊磨内物料粉磨通道及料流路径,提出多种料流控制方案并优选。

1.4.3工艺设计

φ2600筒辊磨粉粉磨矿渣的工艺流程设计,进行工艺平衡计算,工艺设备选型。

1.4.4结构设计

a、油路块设计;

b、料流控制装置设计;

c、关键件力学分析。

1.5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

a.课题来源:市场需求,新品开发;

b.产品名称:φ2600筒辊磨;

c.粉磨对象:矿渣,进料粒度≤10㎜,水分≤2%;

d.粉磨产品:矿粉,比表面积≥430㎡/㎏;

e.设计依据:法国FCB公司φ2600筒辊磨在牡丹江厂生产数据;

f.设计产量:Q≥25t/h。

1.6设计要求

a.液压系统料流控制方案设计均应有两种以上方案比较和选择;

b.液压系统应有过载保护,对非破碎物反应灵敏,保证两端加载的同步性;

c.料流控制方案应能实现对各种粉磨物料流速成的在线调整;

d.设计筒辊磨粉磨矿渣的工艺流程图,进行工艺平衡计算;

e.设计图样总量:折合成A0幅面在4张以上;工具要求: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图;过程要求:装配图需提供手工草图;

f.毕业设计说明书相关要求;

g.查阅文献资料10篇以上,并有不少于3000汉字的外文资料翻译;

h.到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撰写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

i.撰写开题报告。

1.7本题拟解决的问题

a.液压系统料流控制方案设计;

b.液压系统过载保护,对非破碎物反应灵敏,保证两端同步加压;

c.再线调整粉磨物料流速。

目录

1前言1

2液压系统设计4

2.1设计要求4

2.2总体规划4

2.3计算泵的流量、选择液压泵5

2.4选择液压控制元件9

2.5液压辅助件的选择10

3料流控制装置设计14

3.1进料装置设计14

3.2导料装置设计14

3.3出料装置设计15

4系统总体评价与可行性分析16

5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附录20

附录

1料流装配图TGMD2600.07A1

2液压系统装配图TGMD2600.03A0

3液压系统油路块图TGMD2600.08-01A1

4导料部装图TGMD2600.07-02A1

5刮料部装图TGMD2600.07-01A1

6进料漏斗TGMD2600.05-01A3

7工艺流程图A2

篇(5)

该皮带机运输能力200t/h,胶带宽度B=1000mm,带速为1.6m/s,输送机倾角14°,提升角度15m,输送机长度74.5m。要求在设计时采用涡轮卷筒拉紧装置尾部水平拉紧方式,拉紧装置的最大拉力不小于50kN,拉紧行程不小于3m。结合该公司多年生产带式输送机的经验和用户的实际情况,对该皮带机的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思考比较,最后在综合了多种方案优劣的情况下对改皮带进行了优化设计。

皮带输送机拉紧装置常见的主要有螺旋拉紧装置、重力拉紧装置、固定绞车拉紧装置、自动拉紧装置四种类型。这四种常见的皮带输送机拉紧装置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我们针对其优势和缺点,在本次设计中做了研究。

①螺旋拉紧装置。螺旋拉紧装置结构简单,拉紧行程太小,只适用于短距离输送机,一般机长小于80m时才选用,缺点是当胶带自行伸长后,不能自动拉紧。

②重力拉紧装置。重力拉紧装置是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拉紧装置。它是利用重锤来自动拉紧,由于重锤靠自重拉紧,所以它能保证拉紧力在各种工况下保持恒定不变,能自动补偿胶带的伸长。重力拉紧装置的特点是拉紧力不变,拉紧位移可变,它适用于固定式长距离运输机,优点是安全可靠性高,缺点是拉紧力不能调节,空间要求大,在空间受限制的地方,无法使用。

③皮带输送机固定绞车拉紧装置。它是利用小型绞车来拉紧,绞车一般用蜗轮蜗杆减速器带动卷筒来缠绕钢绳,从而拉紧胶带。这种拉紧装置的优点是体积小,拉力大。缺点是它只能根据所需要的拉紧力调定后产生固定的拉紧力,拉紧力不能自动调节,当绞车和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时,对胶带机不能产生恒定的拉紧力或拉紧力失效,安全可靠性相对降低。

④自动拉紧装置。自动拉紧装置不但能根据主动滚筒的牵引力来自动调整拉紧力,而且还能补偿胶带的伸长。自动拉紧装置由电机、制动器、减速器、钢丝绳、滚筒等组成,采用大拉力张紧装置张紧输送带,同时配备张力传感器,测定输送带的张力,当输送带张力发生变化,超过输送机正常运行的范围时,自动张紧装置迅速动作,调整输送带张力,保证输送机正常运行。自动张紧装置与自移机尾配合使用,可实现在输送机不停机的条件下,实现输送机机尾的移动和输送带的伸缩,大大提高了输送机的输送效率。自动绞车拉紧装置由压力传感器根据胶带输送机运行工况的需要自动控制拉紧力的大小,液压拉紧装置由液压站产生的液压力通过油缸对皮带输送机施加拉紧力,可根据胶带机运行工况的需要调节拉紧力的大小。

篇(6)

1、1变电站管理

变电站管理功能按照不同电压等级、间隔名称,分层次多级目录管理若干装置。可新建、打开和关闭变电站工程;支持在人机界面中输入装置地址发起连接请求创建装置;支持装置重命名、排序、复制、粘帖和导入导出等操作。以层次树的资源管理器方式展示变电站结构。装置分离线和在线两种状态,离线模式下可进行数据分析、离线定值设置、主画面编辑等操作,在线模式下可进行程序维护、状态浏览、数据归档收集等操作。

1、2装置程序维护保护测控装置调试软件设计与实现上传配置文件、日志文件等文本。控制方下发需要上装的文件名,监视方打开文件,并分段上传数据,到达文件尾部后给出结束帧标记,控制方将数据存储到文件。上装是下载的反向过程。在程序运行调试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调试相关变量进行状态诊断。在调试上位机程序时,可以使用IDE或gdb等进入调试状态,设置断点并查看变量值。嵌入式装置在运行状态下,监视相关变量时不能随意切换到调试状态,而是将调试变量作为一个实时响应的处理线程。通过调试变量协议,控制方下发需要调试的变量名,装置侧获取相关变量的地址信息和类型后,访问变量地址,读取数据,周期上送变量值,控制方显示实际值。调试变量的关键步骤是获取变量的地址,全局变量可以通过分析编译器形成的map文件获取,对于动态分配的内存,则需通过辅助手段实现。为此制定相关嵌入式程序编程规范,用结构体元件来封装各功能模块数据。元件结构体的内存是动态分配的,编译器在编译时没有为其分配静态地址,map文件里没有这些变量的地址信息。需要在装置启动阶段才能得到变量地址。对于动态分配内存的结构体变量,装置侧提供注册接口,可记录首地址。调试软件根据输入的元件结构体类型名、成员变量名、文件存放路径和CPU字节对齐等信息,对相关的文件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进行宏表达式求值,计算出变量在结构体中的偏移量,并下发相对偏移信息。装置侧程序由结构体首地址+变量的相对偏移地址得到变量的真正地址。调试人员只需输入层次实例名,不需手工计算变量地址,调试软件在计算相对地址时已考虑了各种CPU的字长对齐设置。调试变量的流程如图3所示。可通过查询内存的功能实现一次查看连续区域内存数据。控制方可下发查询起始绝对地址,监视方一次回复若干个字节的内存数据。也支持通过下发变量名的方式查询内存。

1、3在线浏览操作在线浏览的通信协议基于继电保护国际标准规约IEC60870-5-103协议[6],可以实现不同厂家的设备、后台的交互通信,减少了私有协议转换过程,方便运行管理和维护。其协议结构如图4所示。类结构图如图5所示。在线浏览操作功能包括:装置模拟量开关量实时显示、装置定值整定和比较、可编程逻辑编辑和状态显示、事件查看、动作报告显示、波形文件上传和分析、HMI遥控模拟、信号复归等。通过在线浏览模块,可实时显示装置的状态数据、参看监视报文、分析跳闸逻辑、查看并设置定值、开关分合遥控等操作。其中涉及到遥控、定值整定、报告清除等关键操作,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权限校验。以定值设置整定为例,其报文交互流程如图6所示。

1、4一键归档分析通过一键归档操作,批量上装日志文件、配置文件等文件,自动截取装置当前的断面数据(包括装置模拟量、状态量、定值、报告、用于问题诊断的特定变量等内容),将各分立文件压缩存储为一个数据包。当现场运行的装置出现异常或跳闸动作时,通过一键归档,可自动打包相关数据,并以邮件方式发送到指定邮箱,装置研发人员可离线打开查看分析。

2软件风格设计

2、1基于软件管家模式由于软件功能复杂,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分层、分模块设计,以去除界面、数据、接口之间具体耦合,方便扩充。调试软件由引导主进程和按照功能划分的子进程组成。如图7所示,引导主进程是安装软件的启动程序,提供变电站资源管理器功能,在左侧树形区域点击装置节点时,会在右侧按照模块划分,分类显示相关功能。点击功能图标,传入形参,启动独立的子进程。通过组件化的设计思路,可确保增加一个新的模块时,不会影响已经稳定的模块。基于子进程的软件管家模式,也减少了人机界面的操作复杂度,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内只需专注于单一图4在线浏览报文协议结构图5在线状态浏览类结构图图3调试变量流程图2《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年第27卷第11期的功能,并可快捷地切换到另一个功能的操作界面。

2、2类浏览器界面风格当各个子进程启动后,为避免顶层窗体过多,采用类似Chrome的界面风格,用标签页管理子进程的界面。对各子进程的界面、颜色进行了统一设计,基于QT-CSS技术,设计了统一的界面风格库,并提供风格设置接口,可设置标签页QTabWid-get、层次树QListTreeWidget、停靠栏QDockWidget等控件的边框、缩进、标题、字体、颜色等内容。类浏览器的界面规范使不同人员开发的子进程在风格上高度统一。

3软件分层设计

除按照主进程-子进程的模块化设计外,单个通信子进程按照分层原则设计,共分为三层,最底层为数据收发层,中间层为数据处理层,最上层为展示层。如图8所示:图8软件分层结构数据收发层的功能是负责从装置接收报文并将数据处理层的报文发送到装置。针对不同类型的装置,该层需要支持串口通信、以太网链路层通信与以太网传输层通信三种通信方式。同时为了保证通信状态的可靠性,数据收发层还支持出错重传及超时重传机制。其中网络通信采用ACE中间件实现,串口通信采用Qt的QExtSearialPort实现。数据处理层是整个系统的主体部分,主要负责报文解析,报文生成,提供接口供展示层调用,实现了业务与操作接口的分离。展示层提供数据的展示与用户交互功能,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流程处理。针对不同的数据,展示层提供二维表格、层次树等不同的展示方式,采用Qt的Model-View模式,可高效快速显示刷新数据。展示层还提供个性化的右键菜单、按钮与工具栏。当用户点击某个菜单或按钮时,展示层会调用数据处理层的对应接口,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处理。

4结果

实现与分析软件主界面如图9所示:左侧为资源管理器,用来管理变电站,变电站下支持新建多个装置。右侧为工作区,用来展示当前活动装置支持的功能。图9软件主界面点击工作区某个功能按钮,主进程将启动相应的子进程。以在线浏览功能为例,图10所示为装置报告查看界面。

篇(7)

1.1气化装置人孔应力分析

锁斗人孔的设计为锻件与筒体内壁齐平结构,筒体壁厚130mm,人孔锻件尺寸为752mm×145mm。Sv(局部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二次应力+峰值应力)为204.59MPa。

1.2气化装置冲洗水入口应力分析

锁斗冲洗水入口的设计为锻件与筒体内壁齐平结构,筒体壁厚130mm,冲洗水入口锻件尺寸602mm×120mm。Sv(局部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二次应力+峰值应力)为198.62MPa。

1.3分析设计结果评定

从分析设计评定结果可以看出,筒体上开孔的最大应力点在筒体上的最大开孔人孔锻件内侧。此处的应力分析结果是控制整个筒体壁厚设计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果通过人孔结构的优化和改进达到降低最危险处的应力值,从而降低筒体壁厚的目的,将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措施。

2设计优化

根据传统气化装置开孔补强公式,笔者想到,如果接管内伸一定的数值,其可以增加开孔补强面积,进而改善筒体开孔处的补强效果,那么这种内伸结构在承受交变载荷的疲劳设备上是否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呢?根据这个构想,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同人孔结构的应力分析:

①在锁斗筒体壁厚为130mm、人孔锻件尺寸为752mm×145mm的情况下,应力分析结果云图,内伸170mm的应力分析结果;

②在筒体壁厚90mm、人孔锻件尺寸为652mm×95mm的情况下,应力分析结果云图,取不同内伸量的应力分析

3筒体壁厚及人孔锻件厚度设计结构优化分析与结论

3.1分析

在操作压力为0~6.6MPa的交变载荷下,锁斗上的最大开孔———人孔处的锻件采用内伸结构可以有效的大幅降低总应力Sv,筒体壁厚和锻件尺寸有了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人孔锻件最大应力值随内伸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总体应力值变化不大。考虑到实际制造和设备使用情况,可以适当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人孔锻件内伸量数值。以不同人孔设计结构,其钢材耗用量见,可看出人孔设计结构优化的效果。

3.2结论

(1)人孔内伸结构的内伸量增加很大的情况下,应力水平降低并不明显,而人孔锻件内伸过多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设备制造难度的加大。故在控制合理应力水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锻件内伸量是较为合理的。

篇(8)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干燥技术的应用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也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我国的干燥技术应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及自制等阶段,是世界上拥有干燥设备制造厂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大部分的农产品仍没有条件获得先进干燥技术的处理。据有关统计,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干燥处理,我国平常年景损失的粮食达50亿Kg。至于干燥技术对粮食产品外形和口味的影响尚无力顾及,今后与进口粮食产品全面竞争的局面迟早要出现,届时,这方面的缺陷将削弱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干燥能源通常使用煤、电、油、气等,而且随着世界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枯竭,使用成本愈来愈高,太阳能、微波能、远红外、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愈发受到重视。本文介绍的是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气体作为热介质,利用微波进行辅助加热的一种组合干燥机,具有绿色、无污染,温度易控制,热利用率高的特点,另外微波还具有杀菌的作用。

就北方的玉米干燥而言,降速干燥阶段时间占整个干燥时间的2/3,蒸发掉的水分却不足全部水分的1/3,本发明设想在传统干燥的恒速干燥最后阶段,在进入降速干燥之前,加入微波辅助加热,加快内部水分向外部扩散的速率,这样可以大大缩短降速干燥阶段时间,也使整个干燥时间缩短,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一、总体结构

烘干机由四部分组成:带式干燥机及配风系统、天然气燃烧系统、微波辅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

带式干燥机由机箱、带传动系统组成,带速可无级调节。配风系统包括进、出风管、循环风机、排潮风机及控风门。

微波辅助加热系统包括微波加热腔、微波源、微波源外罩及进、出料微波抑制器。

控制系统控制传送带开/停及变频调速;循环风机、排潮风机开/停;微波源分组开启/关闭及状态显示;料温显示及报警;风温显示及报警。

二、烘干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通过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确定主要参数,包括计算水分蒸发量、空气耗量、天然气用量及微波能耗。

在干燥过程中,新鲜空气(其状态为环境温度t0,湿度H0,热焓I0,干空气量L)进入空气加热器,加热后(其状态为t1,H1=H0,I1,L)进入干燥器,在加热器中物料燥,由含水率m1降至m2,物料温度由tm1升至tm2后排出干燥器;而干燥空气温度下降、湿度增加后排出干燥器(其状态为t2,H2,I2,L)。

(1)原料玉米的质量流量G1(kg/h):根据要求G1=1000kg/h。

(2)产品玉米的质量流量G2:G2=G1*(1-m1)/(1-m2)

式中:G2为产品玉米的质量流量,kg/h;G1为原料玉米的质量流量,kg/h;m1为原料玉米的湿基水分,28%;m2为产品玉米的湿基水分,14%。带入数值,计算得到:G2=837kg/h。

(3)玉米中去除水分的质量流量mw:每小时去除的水分质量流量mw,由如下公式计算:mw=G1*(m1-m2)/(1-m2)

式中:mw为每小时去除的水分质量流量,kg/h;带入各值,计算得到:mw=163kg/h

(4)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室时的湿含量H1:因H1=H0,当温度为t0=-20℃,相对湿度为35%,查表得H1=0.001

(5)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室时的湿含量H2:温度为t2=35℃,相对湿度为80%,查表得H2=0.029

(6)干燥介质湿比容υ(m3/Kg):υ=(0.773+1.244*H1)(273+t1)/273=1.002(m3/Kg)式中:t1=70℃

(7)干燥介质流量L(Kg/h):L=mw/(H2-H1)=5821.4(Kg/h)

(8)干燥介质体积流量V(m3/h):V=L*υ=5833(m3/h)

(9)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室时的焓值I2:I2=1.01t2+H2(2501+1.86t2)=35.35+0.029*2566.1=109.8(KJ/Kg)

(10)干燥介质进入加热室时的焓值I0:I0=1.01t0+H1(2501+1.86t0)=-20.2+0.01*(2501-37.2)=4.44(KJ/Kg)式中:t0=-20℃

(11)加热器加入的热量QH(KJ/h):系统输入热量:1)湿物料G1带入的热量:因为G1=G2+mw,所以湿物料G1带入的热量为G2Cmtm1+mwCtm12)空气带入的热量LI03)加热器加入的热量QH

系统输出热量:1)产品G2带走的热量:G2Cmtm22)废气带走的热量:LI23)干燥器散热损失QL取QL=10%QH

综合以上:G2Cmtm1+mwCwtm1+LI0+QH=G2Cmtm2+LI2+10%QH得:90%QH=G2Cm(tm2-tm1)+L(I2-I0)-mwCwtm1式中:Cw为水的比热容,4.187KJ/(Kg·℃);tm1为原料玉米的温度,-20℃;tm2为产品玉米的温度,60℃;Cm为产品玉米的比热,2.01KJ/(Kg·℃)最后QH=846202(KJ/h)=202150Kcal/h

(12)天然气燃烧热为8000Kcal/m3,则天然气用量为25.3m3/h。:

(13)微波功率P(Kw):假设降速干燥开始时,玉米中应去除的水分还剩1/3(54Kg),此时的质量流量(包含水分在内)为Mj,含水率wj=(54+1000×14%)/Mj=21%,设经微波加热后,含水率为20%,粮食温度由T1(60℃)变为T2(70℃),加热效率η1(80%),微波转换效率η2(70%),在标准大气压力下,水的气化热539Kcal/Kg,产品干燥时,所需要的热量为Q,可得:

Mj=1000×(1-28%)+54+1000×14%=914Kg/h=15.23Kg/minQ=Mj×〔W1(T2-T1)×1+C(1-W1)(T2-T1)+539(W1-W2)〕=171.8(Kcal/min)则微波功率P=0.07Q/η1η2=21(Kw)

三、总结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资源,研制烘干玉米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已成为节能减排、建设玉米绿色供应链的关键,且众多生产领域还没有采用先进的干燥技术和装备,更有巨大的市场还有待于开发。

使用可燃气,主要成份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采用微波干燥,速度快、加热均匀,同时具有杀菌、减少污染的作用,结合热风干燥,能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在粮食烘干领域还未见应用,但经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与推广,我国的粮食干燥技术及装备必将取得更多成果。

参考文献:

[1]金国淼等.干燥设备[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篇(9)

1后备系统低温管道常规设计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空分装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目前煤化工装置配套的空分装置,这些装置一般都要求空分装置在事故状态下其后备系统能连续稳定的提供气体。所以该类空分装置后备系统的液体贮槽和后备低温泵也配备的越来越大,贮存在贮槽中的低温液体产品通过贮槽下部的送液管经低温后备泵加压汽化后送至后续化工装置,其流程图见图1。低温液体贮槽的送液管道常规设计为不锈钢管道由贮槽内槽底部穿出内槽,在外槽外壁开孔后水平送出,贮槽外露部分送液管道用焊接有膨胀节的不锈钢保冷套筒内部充填珠光砂保冷,图2为液体贮槽常规的外接管道形式(管道未保冷)。通常贮槽供货商与用户的设计供货分工界限为贮槽外送液体管道上的送出截止阀,外露的低温液体管道通常用泡沫玻璃或聚异氰尿酸脂(PIR)等耐低温的绝热材料进行保冷后接至后备低温泵,图3为液体贮槽外接管道保冷后与低温后备泵的常规连接形式,贮槽至低温泵间阀门的保冷随管道同时进行。

2大型低温液体贮槽送液管道常规设计的问题和不足

大型特大型煤化工空分装置往往设置大型低温液体贮槽,一般容积都在1000m3以上,2000m3、3000m3已不鲜见,低温液体贮槽的送液总管的直径往往都在DN150以上,国内某项目60000等级的空分项目配套的1500m3液氧贮槽的外送液氧总管直径为DN200,新疆某煤制油项目100000等级的空分项目配套的两台2500m3液氮贮槽的外送液氮管也是DN200,并且全部都设置为双路送出,充分考虑了供液系统的安全性。如此大规格的低温液体管道若采用常规布置设计和保冷,即出贮槽后的低温管道到后备泵全部采用泡沫玻璃保冷,由于其密度为180kg/m3,施工后管道附加荷载大,且泡沫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06W.m-1.C-1,为珠光砂的两倍,其保冷受现场施工质量的影响,并且管道上的阀门及仪表和排液管线接口在保冷施工中如处理不好,其保冷材料对接的缝隙部位往往会成为薄弱环节,在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跑冷现象(有些用户现场用PU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保冷,虽然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低,通常≤0.027W.m-1.C-1,但由于长期在低温场合下使用宜冷脆,现场发泡的施工工艺受北方冬季寒冷气温的影响较大,并且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T3010-2013)明确规定其使用温度为-65℃-80℃,所以该工况应避免使用。如果工程布置中后备泵距离贮槽较远,其中间管道的跑冷损失更大,严重时会导致后备泵汽蚀,所以用户往往要求贮槽至后备泵的低温管道采用真空管道,但真空管道价格高,使用若干年后还会存在真空度下降,导致用户现场重新保冷。

3大型低温液体贮槽外部管道的优化设计思路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设计时应将贮槽外的低温管道与后备泵的保冷整体考虑,工程设计时应将上述管道、阀门等都设计在后备泵的保冷结构内,即低温贮槽外部需保冷的低温工艺管道和后备泵整体设计在一个小冷箱内,则上述管道和低温泵的保冷可整体采用珠光砂,其后备系统冷量损失可减小到最低程度,此设计特别适用于后备低温泵兼作空分冷箱备用泵的大型煤化工空分装置。

4后备系统保冷工程设计优化实施案例

我公司在内蒙某煤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将后备低温泵的工艺管道与贮槽送液管道整体设计在一个保冷箱内,管道既整体美观,冷量损失又小,此外泵后的回液和回气管道也可利用冷箱内空间布置。此项目液氮、液氧贮槽均为500m3,内筒直径φ8000mm,外筒直径φ10300mm,为了预留出泵与贮槽间管道的安装空间,贮槽基础净空设计为2.5米,基础顶标高3.15米。低温后备泵的流量为52000m3/h,泵进液管道口径为DN150,泵后液体回流管道口径为DN100,回气管道口径为DN40。此外,设计时在泵前进液水平管段上设置了DN15的虹吸管线,此管线可利用管道中液体与气体的密度差将汽化后的气体虹吸至内槽气相,使泵前液体处于动态,便于泵体更快地冷却,除后备泵进液管道是向泵入口上坡外,其余管道水平方向上均有向贮槽上坡的布管设计要求,且泵后回气管路的坡度最佳为45°。上述几个管道在贮槽内槽上的开孔部位不同,但其出贮槽的位置均设计在泡沫玻璃砖绝热层外缘与外槽内壁之间的基础部位(此空间长度有840mm),管道在此夹层利用自身走向的改变增加柔性,来减小管道的二次应力,可取消贮槽原有设计中管道上的膨胀节。管道需下穿贮槽基础至后备泵冷箱,管道下穿时需设计在保冷套筒内,此设计方案需土建专业配合基础开孔设计。贮槽基础设计时其开孔顶面需预埋钢板来焊接固定保冷套筒,并起到封闭保冷套筒与基础之间缝隙的作用,套筒顶面稍高出基础上的细砂混凝土层,并注意施工时防止细砂混凝土等杂物落入套筒内部,影响套筒保冷效果,保冷套筒设计为腰形,截面尺寸长度为1550mm,圆弧半径为R550mm,高度为1350mm,保冷套筒考虑安全因素宜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筒底板采用不锈钢板与上穿工艺管道焊接后将筒体封闭,与贮槽同时充填低密度、低导热系数的干燥珠光砂,与贮槽外筒构成一个整体保冷结构,套筒下面的工艺管道及后备泵单独制作保冷箱并充填珠光砂保冷,图4为该项目中的贮槽基础开孔方位和尺寸,结构梁的设计应避开开孔位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设计方案要求管道布置专业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开孔方位及尺寸条件要做到准确无误,土建施工图经管道布置专业确认无误后方可现场施工。

篇(10)

2、第1款服装扎染工艺

前片用缝扎和捆扎的方法。在右侧下摆采用缝扎,为达到设计效果,此处缝扎时力度要小。整个前片、后片用捆扎的方法,从面料的任意一角开始,用两手将整块面料随意均匀抓起,用尼龙绳随意捆绑成球形,在染液中恒温煮15min。

3、第2款服装扎染工艺

上身采用捆扎法,力度大一些,这样可使最后出来的花纹白底较多一些。上身的大裙摆下摆部分采用包扎法。在离下摆边缘10cm处,用塑料薄膜将面料包住,保证留白部分为15cm,然后扎紧。最后在染液中恒温煮15min。第3款服装扎染工艺上身及前后裙片均采用捆扎法,将整块面料随意均匀抓起,用尼龙绳随意捆绑成球形,在染液中恒温煮15min。上衣花边部分是将3块条形面料以辫编法编结形成条状,然后用尼龙绳将两端扎紧。裙子腰带部分采用的是缝扎法。最后将扎好的面料在染液中恒温煮15min。

4、缝纫工艺

4.1第1款服装缝纫工艺流程合侧缝(三线包缝机)挽领口、下摆(三线绷缝机)。4.2第2款服装缝纫工艺流程上衣缝纫工艺流程:合侧缝、合肩带(三线包缝机)挽领口、底边(三线绷缝机)上肩带(平缝机)。裤子缝纫工艺流程:合侧缝(三线包缝机)挽腰口、裤口(三线绷缝机)上花边(平缝机)。4.3第3款服装缝纫工艺流程上衣缝纫工艺流程:合侧缝(三线包缝机)挽边(三线绷缝机)上花边(平缝机)。裙子缝纫工艺流程:腰带合侧缝(三线包缝机)合前后片(三线包缝机)上腰带(三线包缝机)包边(三线包缝机)。

5、效果展示

第1款服装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在整个廓形上采用了青花瓷瓶的形式,在面料上采用青花图案,传统扎染的运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再加上针织面料的柔软弹性特点,更加凸显了女性的柔美曲线,达到一种古典美的效果,如图4所示。第2款服装以瓷盘为灵感来源,通过扎染的晕染效果巧妙地将其造型体现在夸张的后摆中。纯白色的修身喇叭裤,衬托出女性身体的修长美感和高雅的气质。再加上裤口瓷片形式的花边装饰,让整个服装更显时尚、优雅、大气,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其效果如图5所示。第3款服装整体采用白底青花花纹,色彩淡雅清新。上身为斜肩吊带,以荷叶边及白色珍珠做装饰,裙子整体为前短后长,造型新颖,性感、时尚与个性并存,充分展现了女性的魅力,性感中又带有一种飘逸和灵动,如图6所示。

篇(11)

1.糖果点心类纸盒包装

2.对冷冻食品袋装或盒装的选择比例

在上述8个国家中,5个国家多数选择纸盒装。他们认为可以把内装物(如鱼、肉、蔬菜等印在纸盒外面,既便于辨认,有鲜明的形象,又有吸引人的作用;还有品牌与说明,要比袋装的好。但英国人倾向袋装的比例特别高,是因为他们对袋装冷冻青豆情有独钟。对冷冻海鲜食品则塑料袋要更胜一筹。除了共性外,由于各国消费习惯的不同,也有例外的。如洗衣粉,多数喜欢盒装的,可是西班牙人就倾向塑料袋装,而瑞典人就尽挑纸盒装。

根据2002Rauch包装指南:折叠纸盒在美国的销量1980年为281.5万吨,2000年增至330万吨,增长仅17.2%,但销售额却由27.5亿美元跃升为84.5亿美元,增加了2.07倍(见表3)。除了货币贬值因素外,就是附加值增长因素。其热门主要在化妆品、药品、运动器具、玩具及糖果等。

二、从逛超市说起

家长们带上孩子去超市,推起一辆小车,悠悠地走在琳琅满目的货架间,左顾右盼,不时从货架上取下件商品,看中了就往小车中一丢,继续往前行。不一会,小车上的商品越积越多,孩子们抱着心爱的玩具、糖果的喜悦之情也越来越高,这时家长们的负担却似乎也因喜悦反而减轻了不少。难怪上超市购物,在很多成人和孩子们的心目中,就变成“逛’超市了。

可是在这种悠闲的背后,超市的经理们和商品制造厂的老总们却不轻松。他们正密切注视着商品从货架上消失的快慢。超市经理们的原则较简单:快出快进,多出多进。对生产商来说,必须在同类商品中作比较,找原因,就不那么简单了。销得慢是内在质量差?价格偏高?不合时尚?很有可能,但并不尽然。有时,甚至经常是质优价廉的不一定畅销,倒是漂亮悦目的“巧打扮”者先成婚。

逛超市的消费者固然不乏“有的而来”者,可是更多的是“即兴”采购者。他们只是在“逛”的过程中,偶尔为货架上某一商品的外观所吸引,产生了“爱不释手”,或‘跃跃欲试”的欲望,于是就随手把它丢入小车内。在这一瞬间,商品外包装所起的作用,犹如相亲时对方的外表气质是很有决定性影响的第一印象那样。

维也纳消费动机研究所曾对欧洲一些国家20~60岁的消费者进行过数百人次的调查,该所的卡玛辛博士归纳说:“看来,顾客们买的几乎是包装及包装上的图文信息”。耀眼的色彩、别致的造型、醒目的标志,这就是商品外包装在促销中取胜的诀窍。四、印刷加工者的新招

如何以最好的效果与最高的效率来实现包装设计者设计的包装品,是包装品印刷加工者的职责所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包装印制者通常采用的制胜策术不外乎:

1.放宽加工门幅(向对开、全张、甚至更宽门幅进军);

2.提高车速和自动化程度;

3.向多色、多工序一次通过的生产工艺发展(如五色、六色、八色⋯;⋯;或平、柔、凹、丝印等多工序综合加工)。这也是柔印在近些年发展快的原因之一。所以包装印刷加工厂扩大规模和发展联营或特约协作伙伴的情况频有出现。

另一方面,改进与创新始终是竞争中不容松弛的动力。如软包装是纸盒包装最大的对手。为了增加纸盒强度或其抗湿能力,往常在纸盒中有加衬里的做法,现在又进一步出现双面或单面覆箔的卡纸,既可增强其保护性能,又可改进外观。在无菌包装方面,与塑料薄膜或铝箔复合的纸卡经过消毒,制成的纸盒用于食品包装有时无须冷冻,可以延长保存期。此种纸盒2000年在美国销出95亿个(耗用卡纸约9.5万吨),在欧洲用于牛奶包装十分盛行。这使我们想起国际纸业在我国的屋脊式牛奶与饮料包装,也是如此。

包装的食品以微波炉加热食用备受欢迎,因此又出现了耐热、可经受微波处理的卡纸,与塑料盘或盒(尤其是结晶化的PET)争夺市场。据估计,从l990年到2000年的10年中,美国此类卡纸盒销量已从20亿个(用卡纸4.5万吨)增长到39亿个(耗用卡纸8.5万吨),接近一倍。预计今后几年每年还将增长10%左右。此外,在纸盒的尺寸和形式设计方面,改进也是无止境的。如罐装饮料或食物现在从3排4罐装的纸盒装改为2排6罐装,纸盒的前端撕去后形成零售机柜的样子,就这一小改进竟在零售市场风靡一时,销量大增。

在印刷工艺改进上值得一提的是细瓦楞纸盒(箱)的直接印刷。以往为了避免瓦楞纸容器在压印中被压坏,总是把外表层的图文分开印好然后再裱贴到瓦楞纸盒(箱)上去,既增加了劳动,又影响效率。现在对一些细瓦楞容器已可采取柔印或胶印直接印上去的工艺,为纸包装容器又增辟了一条生财之道。五、联机上光在国内还待推广

为了增强纸盒的保护功能和促销作用,纸盒上光是行之有效的常用工艺之一。但从目前来看,联机上光在国内尚不够普及。

故把曼罗兰公司2001年发表的对几大洲的应用情况调查资料摘引如下,供国人参考。

1.按几大产品分类的联机上光综合应用情况

(1)折叠纸盒类:72%其中:全面上光43%,

(2)标签类:58%其中:全面上光72%,局部上光23%。

(3)书刊类:12%其中:全面上光53%,局部上光35%。

(4)商业印刷类:21%其中:全面上光66%,局部上光28%。

从国际来看,联机上光以折叠纸盒及标签方面应用率最高,分别为72%及58%。

2.按洲别分采用联机上光的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北美及中、南美洲应用折叠纸盒联机上光的百分比最高,占到85%;西欧次之,占80%;而亚洲(不含中亚)仅占12%,可见我国的比例也不会高。书刊上光的情况总的来看都不多,西欧为最高,也仅占15%,北美更少,几乎为O,说明美洲人的书刊用纸均较高档,且不赞成过于耀眼。

上光或否与各国的消费习惯有关。以标签为例:新加坡是100%联机上光,阿根廷为95%,意大利为80%,均居前列;而玻利维亚、韩国及泰国则居后几位,均低于5%。以折叠纸盒来说,采用联机上光最多的是荷兰,占95%;阿根廷及巴西均占90%,位其次(所以中、南美的总比重也高);其后为英国及葡萄牙。

3.从上光的形式看。在商业印刷品及标签方面,近三分之二为全面上光,在折叠纸盒方面,局部上光多于全面上光。标签类多属小型,故全面上光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4.对联机上光发展趋势的看法总的来说,认为联机上光将有发展的占多数,其中局部上光比全面上光的发展势头更大些。

5.欧洲UV油墨及uv上光涂料的耗用情况

1999年欧洲总的油墨及上光涂料耗用量为270万吨,其中UV固化的为2.2万吨。

在油墨及上光涂料总用量中德国占大头,英国、法国分别占第二、三位,但UV类用量中英、法所占百分比却超过德国。同年UV油墨及UV上光料在欧洲的总用量为2.2万吨,价值3亿欧元。按工艺分类的使用情况。从耗用量来看UV上光用量最高,占54.5%;但从使用价值来看,胶印与上光的值几乎相平,反映Uv油墨的价值比uV上光油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