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专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词汇很难记住,许多学生为此而烦恼。重复记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重复记忆法,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的方法。教师可运用重复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而是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运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见的专业词汇,如electricity(电)、resistor(电阻)、voltage(电压)、current(电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diode(二极管)等,对于这些出现频率高、常见常用的单词必须重复地强化记忆。教师在授课中,可运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注意在课前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体现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提问、测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这种反复练习的基本方法,看似机械呆板,但是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效果显著。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专业紧密相联,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二)改变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过多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调整、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作教学卡片,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表现,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专业情境中感知、模仿、体验、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以circuit(电路)为例,卡片的一面为英语单词,另一面绘有简单的电路图,而电路图可以绘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该单词时,可以对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课程中学习到seriescircuit(串联电路)、parallelcircui(并联电路)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该卡片。这种简单、直观,甚至看似低级的教学方式,却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职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将更加显著。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常见的元器件、电路图,还可以将所学单词配以标准的发音,将枯燥的单词记忆立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记忆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程度。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翻译
(一)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
2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建构的途径
2.1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面对现阶段成果颇丰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需要明确中美文化比较在专业知识建构上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阅读和听说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讨论,其中也表明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理论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感觉采取该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写作训练范围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
2.2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且每周4课时。然而,大学生英语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还扮演着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也无可能贯穿于阅读和听说训练始终。因此,需要把握好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学生就两国文化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介绍,从而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文章逻辑而不要过分自我发挥。
2.3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大量材料的查阅。前面也已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应按照“美国社会文化特征——美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人的行为偏好”的内在逻辑来进行资料准备。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阐发这些知识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点拨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总之,努力改变现阶段在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构建起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依托教学团队来不断深化对比较文化教学的认识;将学生的主观评价纳入到控制机制中来,具体来听听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体会。由此可见,借助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模式,将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
3实证讨论
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王莹,2007)。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课前准备:(1)对中美文化中哲学内涵的专递。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将影响着一国的文化特质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从中美不同的哲学内涵入手进行文化知识传递。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的优势和习惯,这深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教师可以就希腊哲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元素进行提炼,并从总括层面来传递给学生。(2)对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传递。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3)对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递。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中专学校入学新生为初中毕业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专生的英语水平与普通高中生比较,普遍存在着弱化问题: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兴趣不够浓厚等。我校是理工类专业多的学校,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正如语言学家D.AWilkins指出的那样,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D.AWilkins,1999)。词汇教学经历了很多历史阶段,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阅读法、听说法、交际法等,但是每个阶段对词汇教学和学习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忽视词汇的内在联系性,讲解过多、过细、过碎,把词汇教学弄成词典搬家,使学生记忆一堆杂乱无章、互不联系的词义、用法和例句,却无力在听说读写中消化吸收(赵红岩,2001)。枯燥、乏味、低效成了学生形容单词记忆过程的常用词汇。所有这些负面的评价促使我们教师不得不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令学生喜欢背单词呢?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打破机械的教单词的局面呢?根据判断词汇教学和训练的方法好坏的两个标准:一是时间效率,看某个方法要求教师花多少时间做准备,学生要用多少时间;二是学到的内容,看该方法是否使学生有所得,是否有助于学生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王初明,2001)。根据中专生生源素质及心理的特点、中专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本人认为趣味词汇教学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灵活多变的形式,为过于机械的传统词汇教学注入了清新的元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本文拟探索出几种词汇的趣味教学方法适合中专英语教学。
1.看口型猜单词
在学了若干个单词之后,老师不发音,只做口型,要求学生仅通过口型来判断老师说的是什么单词,这主要测的是学生对这些单词的反应速度。这时全班学生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唯恐错过一个小细节,一旦知道答案立刻回答,热情高涨,效果也不错。这个游戏也可以由学生来做口型(佚名,2007)。
2.谜语教词法
谜语因其趣味浓厚、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利用谜语来呈现单词,能给学生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智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例如:Whatmonthdosoldiershate?March:三月/行军(除了大写表示三月外,还有参军,行军的意思)。Howcanyouchangealadyintoaboy?答案是:Youtakeawaytheletter“y”,anda“lad”appears.再比如:Ifthegreenhouseisontherightsideoftheroad,andtheredhouseisontheleftsideoftheroad,whereisthewhitehouse?答案是:InWashington,D.C.(陈胜华,2004)
3.字母串串烧
这种练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后才可以做。例如,给出字母串temsa,要求学生把它串成一个单词,对单词熟悉的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steam。这类的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单词的熟练程度(佚名,2007)。
4.口诀记忆法
传统的教授词汇的方法并不是不可取,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可以变成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口诀记忆法就是利用许多单词中的词根、词缀把一些相关的单词串连起来编成口诀,这样就很容易的记忆多个单词。
例如:racen.速度竞赛;赛gracen雅致;斯文;优美
ropen.绳,索gropevi.摸索;搜寻
比赛(race)的哥哥(g)真优雅(grace)
绳前(rope)的哥哥(g)在摸索(grope)(赵丽,2007)
5.含义形象联想法
有词根、词缀的单词比较好记忆,没有词根、词缀的单词我们可以用形象联想法来记。
例st想成街道(单词street可缩写为st)stinkvi.散发臭味(臭气),名声臭,(美俚)质量等极坏,有某种气味;
形象记忆过程:stink-st(街道)+ink(墨水)——大街上洒上大量的墨水——散发臭味trystn.约会,幽会,vi.约会;赴约
形象记忆过程:tryst-try(试)+st(大街上)——在大街上试验一下二人可不可以生活在一起——约会(赵丽,2007)
6.故事联想法
可利用这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把一些词编成比较通顺而合理的故事来记忆。
例:clashn.v.撞击、相冲突的
crashn.v.碰撞,坠落,失事
smashn.v.击碎、打碎
ashn.灰,灰烬
ashamedadj.惭愧的,羞耻的
cashn.现金
把这些词串起来编成以下这个故事:驾驶飞机clash(撞击)了世贸大厦,飞机就crash(坠落)了,大楼被smash(击碎)了,世贸大厦变成了ash(灰,灰烬),小bush感到很ashamed(惭愧),就需要很多cash(现金)才能恢复美国人的信心(赵丽,2007)。
7.单词接龙比赛
单词接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我们把学生分成三到四组,在给定的时间里做这个游戏。例如:前一个学生写出poster,后一学生必须写出以“r”为开头的单词,时间到时哪一组写出的单词最多就是优胜组。做该游戏时,还可以用音乐进行伴奏,课堂气氛就显得更加活跃了(李宁莹,2006)。
8.歌曲呈现法
教师在课堂上有技巧地借用一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歌曲,将歌词抄在黑板上,并用下划线将重点词汇醒目地标出来。学生在看着歌词跟唱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多注意一下教师标出来的重点词汇。不同的段落常会重复出现相同的词汇,这就实现了单词的多次重复。由于音乐营造了轻松的氛围,使平时极为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也变得不那么乏味了。这样,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松活泼,记住歌曲中的生词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李宁莹,2006)。
9.趣味短句法
讲解转化构词法时,教师可把一词多性的词编成短句,如;lcancanacan.其中第一个can是情态动词,表“能够”,第二个can是实义动词,表“开启罐头”。第三个can是名词,表“罐头”。再如Isawasawsawasaw,其中第一个saw是动词“see”的过去式,表“看见”,第二个saw是名词,表“锯子”,第三个“saw”也是动词,表“锯切”,第四个同第二,这样的例子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词汇量(陈蕊,2000)。英语中的回文也是很有趣的句子,例如下面是拿破仑被流放到Elba岛时说的一句话:AblewasIereIsawElba(在我看到Elba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这句话不论是从左向右看,还是从右向左看,内容都一样。
有此可见,词汇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单词讲授方法,不断挖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就会使学生的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D.A.Wilkins,1999,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陈蕊.2000,面向实际探索新途径——中专英语教改浅议[J],《安徽科技与企业》,第6期.
[3]陈胜华.2004,职业中专英语趣味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现代化》,第10期.
[4]李宁莹.2006,谈形式多样的词汇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第10期.
[5]王初明.2001,《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学生是学习主体,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认知过程,一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必须依赖于学习主体的个性心理体验来完成。我上课时很少单讲独白,总是想尽办法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的眼、耳、口、脑各感管都活动起来。比如我在讲“EarningThreeDollarsHonestly”时,让一个学生扮演成马克吐温,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文中的第一段的内容,让另一个学生在一旁解说,就象中国的双簧-----一个说一个表演,且说的内容和做的内容要一致,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增添了许多学习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很受学生的欢迎。
为了使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我又开展了“老师的小助手”活动.具体做法是:让基础较差和基础一般的学生先挑选出自己信赖的可以帮助他们取得进步的同学,再以被选出的这个同学为中心,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而且这个被选出的同学就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每次讲新课前一天,把“小助”手召集到一起,用20分钟的时间,带他们读生词,预习课文,并把有关的学习资料交给他们,再让他们组织本小组的同学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掌握新课内容,变“难学”为“易学”,变“难懂”为“易懂”,上课的时侯,他们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不至于一个人唱“独角戏”,有问有答,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此外,“小助手”还是本小组同学的身边“小老师”,负责督促本小组同学完成作业,带领他们取得进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多项评比活动,比如作业完成情况评比,最佳“小助手”评选,纪律模范小组评选……这样,学生的纪律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个体间差异较大,在英语教学中,这些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和兴趣差异上,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喜欢学习英语,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跟本不感兴趣,上课时你讲你的,他忙他的,跟本就不听你的。针对这一状况,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努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基础好的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考试能及格就很满足,针对以上情况,我把授课内容和教学评价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子划分成几个层次。下面我就以《英语》(提高版)第一册中Unit7SmokingisNotAllowedHere这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首先,把单词部分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单词全部会读,并会默写其中重要的18个,包括allow,harm,harmful,area,daily,habit,fashion,cause,force,breather,public,pass,law,nowadays等.第二个层次,要求学生会读上面重要的18个单词,并会默写其中的13个单词,包括:allow,harm,harmful,area,daily,habit等。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会读上面的13个单词,并会默写其中重要的8个单词,包括:allow,harm,harmful,area,daily等。第四个层次,要求会读上面的8个单词,并会默写其中的三个单词,包括:allow,harm,harmful。其次,把课文部分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能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熟练掌握全部语言点,并能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吸烟的危害。第二个层次,能够熟读并且复述课文第二,第三和第四段,熟练掌握80%的语言点。第三个层次,能够熟读并且复述课文第二和第三段,熟练掌握50%的语言点。第四个层次,能够熟读并且复述课文第三段,熟练掌握20%的语言点。
最后,把课后练习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求练习I和II中的题全部掌握;第二个层次,要求练习I中的题要会1-3,练习II中的题要会1-4;第三个层次,要求练习I中的题要会1-2,练习II中的题要会1-3;第四个层次,要求练习I中的题要会1,练习II中的题要会1-2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达到第一个层次要求,就可以获得90-100分;达到第二个层次要求,就可以获得80-90分;达到第三个层次要求,就可以获得70-80分;达到第四个层次要求就可以获得60-70分。而且学生要达到哪个层次,得多少分,完全由自己决定,老师决不干涉。此外,我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疯狂英语900句》,把课本中的会话部分,一句一句地列下来,编成《中专英语300句》,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并且也分了四个层次,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取得明显地进步。一向贪玩爱闹的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小助手”们忙了起来,因为前来问问题同学多了。
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授课效果,期末考试中,会计02班60个人中有20多人90分以上,20人80分以上,没有一个不及格的,很受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外国文学选读课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的规定,在此阶段开设文学课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课程“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它能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同时,该课程还希望帮助学生较流利地运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基本要求》强调专科英语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要在整个教学中突出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并最终使学生具备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民族、种族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某一领域的借鉴和学习势必影响和渗透到其他领域;单单强调某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相关文化的了解是不科学、也是不正确的。因此,给青年学生补充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专科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语言知识的学习及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灌输。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习得外语的过程,就是逐步适应一种新的文化的过程。学习者要学好这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和适应该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体系,以及涉及的文化格调,风俗习惯,交际手段等。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外国文学教育,增强外语文化思想的输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该国家的交际习俗、宗教礼仪、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将第二语言真正学到了家。所以说外国文学的学习不仅是文化导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专科英语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仅从这一点上看,外国文学教育不但不与《基本要求》相矛盾,反而完全符合《基本要求》的宗旨和原则,更有助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能“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基本要求》也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多数人吸收语言素材最主要的渠道,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4](P11)。从学习规律的角度来看,在一个非英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阅读能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阅读量的多寡至关重要。很显然仅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势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挑选、补充一些有趣的、可读性强的阅读材料。其中,外国文学名著是首选的,也是最佳的阅读文本。它不仅能为日后培养“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给青年学生补充有关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兴趣,提高文学修养,真可谓一举两得。
2外国文学教学内容
在一些学校的外国文学课中,往往在讲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讲文学史,这样的效果并不太好。因此我们主要以作品选读为教学内容。在选择课本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实际英语水平以及课时长度,我们找到合适的课本,因此,在充分掌握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情况下,授课教师自己编写了《英语文学选读》讲义。教材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文学课本以时间或文学流派为线索编写,而是分成不同的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如self identity,spiritual growth,love,family,social changes 等。每篇作品开始部分有作者简介,文本中附有生词解释,文本后有三类思考题,分为理解、阐释和延伸理解三部分。每单元结束前还有文学术语介绍。当然,为了让学生扩大文学的知识面,我们也选了一些著名戏剧或长篇小说的片断,但数量不多。对长篇的文学作品,我们主要列出了阅读书目,希望学生课后阅读。此外,我们在选择作品时虽然以英美作家的作品为主,也兼选了世界其他国家,如俄国、德国、尼日利亚、沙特等国的英语翻译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横向比较中引发较深入的思考。同时,我们还特意选择了一些中国作家与各个主题相关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别国文化的同时,通过对比更清楚地了解本国文化,激发批评性思维。总之,外国文学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恰当、合理、科学的定位是《基本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本来应该涉及“原语文学”,像外语类的国别文学就 是针对某语言专业的原语文学作品,由于新升本科院校缺 少相应的师资,也就没有这类课程设置。中文专业的“外 国文学”严格意义上也包括了“原语文学”,像解放前的 北京大学国文系外国文学课程全由外文系教师担任,但问 题是苦于语种太多,授课者无师能通,后来多用本系教师 上课,自然“外国文学”也就变成了“译语文学”。
3外国文学的教学方法
鉴于专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够用为度和课程设置的实际,英语教学就非常有必要承担起这项重任,给青年学生补充有关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同时,这也意味着专科英语教学在强调外国文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此外,外国文学既是文学,又涉及历史、哲学、心理学、宗教、艺术、自然科学等,内容十分广阔,文学思潮形形,艺术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大师灿若群星,佳作巨著汗牛充栋。面对这样浩繁的内容,我们更需要认清外国文学在整个专科英语教学中的比重,把握好文学知识教与学的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外国文学英文简本。
外国文学英文简本是中国文学界、外语界权威根据世界著名小说原著改编而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而且能丰富其文学内涵。鉴于外国文学名家众多,名著如林,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易读易懂、适合学生品位的作品,如《飘》、《茶花女》、《红与黑》等,引发他们的文学兴趣; 再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或著名作家的成名作品,如霍桑的《红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勃朗特的《简爱》等,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
其次,指导学生观看英文录像片。在学生阅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后,教师应有计划地再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名片或名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最终达到学生一触及外国文学著作就爱不释手的目的。最后,激发学生评说。评说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又是丰富全体学生文学内涵和培养其创造性的手段。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读就有不同的评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或十分钟的会话时间,让学生主动上台,简明扼要地将他们所读的作品梗概或最精彩的部分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也可以在每一次课即将结束时,留一点时间,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的看法。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大胆开口说话,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大中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尤其是口语能力更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哑吧英语现象带有普遍性,提高口语教学水平,解决哑吧英语变为流利英语问题已经在我们这些从事大中专公共英语课教师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大中专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口语教改的重要作用教学大纲要求与哑吧英语现实的矛盾。教学大纲要求大中专学生能就教学内容和一般听力教材进行问答和讨论,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然而目前大中专学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口语水平极低,学7年左右英语,用英语表达很差,呈现哑吧英语的局面,能看,能读,不能说。一个班级仅有一至二人能用英语简单表达,绝大多数不能表达。导致这种局面一是目前英语口语课程开设的课时少,有的学校基本不开,但更主要原因是过时陈旧的英语教学方法,重阅读,语法,轻实际表达,至于口语训练几乎没有,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口语课是迅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达到大纲要求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 Yuanyua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ir own front-line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feedback, analyzes the English teaching reasons for lack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oposed the method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e awareness; culture background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企、合资企业在内地扎根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工具使用得更加频繁,学生在就业中需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但是在现今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强调单词和语法却忽略了文化差异的介绍,致使大部分中国学生只掌握了说英语的能力,往往忽视英语国家文化,将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惯有思维套用到实际情况上去,在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容易遇到Culture Shock (文化冲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1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
1.1 教学目的片面性
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总共学习了十余年英语,初高中的阶段由于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大部分英语教师为了成绩,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在单词、词组和语法上,学生们也认为有了词汇和语法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从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信息。当学生进入高职求学后,有些英语教师为了备课容易,一味地依赖教材,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文化现象,学生对于英语“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机械地积累了做题的经验,成为做题目的工具,无法真正做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即便是在做题目时,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有时候也会影响文章的理解。英语的阅读理解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除了要求学生具备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在单词语法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英语段落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失。
1.2 教学对象差异性
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全日制本科类学生而言相对薄弱,英语语言的基本能力掌握不牢,使他们无暇顾及文化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接触英语本身就晚且机会不多,造成许多学生缺乏英语能力,特别是跨文化意识。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大量“中国式英语”的翻译,虽然在高职学习英语纠正此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在每一年学院针对实习生召开的座谈会上总有学生,尤其是从事外贸专业工作的学生不止一次提出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而陷入被动的境地。例如,曾有位学生参加2011年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会场该同学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娴熟的英语口语与中东一位买家初步达成协议,准备签下一笔利润不小的订单。当买家即将离开,回头向他确定第二天谈细节时间时,该学生比出了“V”手势表示没问题。结果第二天买家没有出现,后经询问发现正是手势的问题。在中东,此手势表示同性恋的意思,买家认为受到了侮辱决定放弃订单。诸如此类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弱而受挫的例子在学生中频繁出现。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但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的发生,尤其是英语语言流利的人,这种失误有时会被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因此,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2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2.1 巧用教学资源,传播文化信息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任何语言都不可能独立于赖以成长的文化土壤。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受到文化的极大影响,反过来,文化的发展、积累和传承也有赖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指出:“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语言知识本身,还应该充分讲授与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摆脱自身文化和习惯的干扰,达到交际的成功。”因此,在平时授课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传统观念转变过来,充分意识到文化信息缺失的危害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做到拓宽思路和视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资料向学生介绍西方一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也有积极作用。比如,当课文内容涉及感恩节时,适当地介绍感恩节的由来很有必要,当学生了解背景后,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中秋节对比理解,两个节日的意义大相径庭,同为对生活的感恩,尤其是全家团圆对亲情的感恩,如此中美对比的节日介绍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师介绍,还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一些原声的西方广播节目和视频影视资料,例如美国之音慢速英语节目(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该节目语速较慢但贴近生活,比如每年美国重大节日上当局总统的演讲第二天都可以及时下载,与学生一起讨论,丰富了文化教学,突出了其实用性和实效性。除此外还有生活情景类电视教学节目美国麦克兰公司的Family Album, U.S.A (《走遍美国》)和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语教室》),此类视频构建起学习地道英语的语言环境,使语言和文化教学更直观,更清晰,更确切,让学生在看中听,听中学,摆脱了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理念,填补了教师讲授的间接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走遍美国》中涉及感恩节的短片用情景剧的形式介绍了感恩节的意义和习俗,包括感恩节的特殊餐点。通过该视频,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化,更记住了感恩节涉及到的单词: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turkey(火鸡),pumpkin(南瓜)和corn(玉米)等等。相对于靠死记硬背记单词,学生在文化背景介绍中能够自发自觉地记忆新单词。
2.2 开展多样活动,充实文化知识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文化知识是满足不了学生日后使用的需求的,学生需要被引导利用课外时间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大限度地创设好的英语文化氛围。
第一,大学英语课程不能仅仅依靠每周4节的必修课,更应增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6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都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提高课程。如宁波大学为学生选择了美国文化概论、欧洲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公选课,受到了学生广泛好评。兰州大学除了“英语国家文化”,“英美文学选读”等热门课程外,还开设了“德国文化概况”等满足学生外语学习的需要。
第二,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特色英语文化活动。在学习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可以开展一些较为生动的英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媒介,通过实际操练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开展英语戏剧表演,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根据自身角色,设想角色应该说什么内容,怎么表述,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也可以习得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除了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演讲和辩论赛也是收效显著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的书籍,自主了解文化间的异同,通过讨论和交流的形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单词量,更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国家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外教作为东西方文化传播中的纽带作用,外教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递者,更是生动的文化教材,让学生参与外教的讲座,和外教直接交流,其言传身教会给学生更多跨文化方面的信息。
第三,引导学生开拓视野,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非语言交际”是指在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简单来说,它指除了语言之外的其它交际手段,包括服饰,肢体语言等等。它虽然不是真正的语言,但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意义往往大于语言本身,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例如,在中国,当被别人夸赞的时候,中国人会习惯性地说“哪里”或“做得还不够”以示谦虚;但是在西方,夸赞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夸赞是习以为常的,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将教师课内教最大化地延伸至学生课外自主学、自主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主动地学,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 结语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为了培养学生和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大幅度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活学活用,这也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要做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点在于巧用教学资源,不只是单纯地讲解语言知识,更要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有趣,更符合时代特征。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全面提升英语教学的“质”和“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就业需要。
参考文献
新教科书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体育合作式教学模式是把学生(自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问通过互动,相互切磋与观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新教科书中的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在这些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中,并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要素
1.学生合作学习的课题。合作学习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学生之间有共同合作完成的课题。所谓课题就是“合作干什么”。
2.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第二个要素是,合作学习小组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实现小组的共同学习目标而努力。为此,每个成员都与全组的成败悉悉相关、荣辱与共。
3.学生合作学习的时空。合作学习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学生有相互合作的时空条件。换句话说,就是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场合。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
提倡和运用一切学习方式,都是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合作学习运用得好与不好,也是以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倡合作学习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应该说,合作学习如果运用得好是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其理由如下:
(1)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这种“同行者的激励”,有时会比教师的鼓励更生动、更有力。
(2)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发挥“镜子”的借鉴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对照和反馈,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成为自己的“未来”,而比自己学习差的同学则成为自己的“过去”。
(3)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特别是在班级人数较多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保护和互相监督等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小干部”的作用,尤为突出。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提倡合作学习的第二个意义是,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应该说,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探究是离不开集体学习的。集体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促进探究学习是因为:(1)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学习心得,是大家一起“穷尽假说”的前提,特别是一些错误意见的提出,是学生们一起辨别真伪的前提。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2)在教师提倡和指导下的学生讨论是民主探究的必要形式。(3)探究的结论是学生集体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是学生集体一起分享的学习喜悦。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倡合作学习的第三个意义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机会和条件,这种机会和条件就是运动技能学习与身体锻炼都需要有许多合作性的行为。
三、合作学习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强化主体意识的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练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结合成为练习伙伴,由于平时的相处有较深的了解,感情融洽,在体育技能的练习中,他们会合作得很好,互为指导者,互相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彼此都能为对方较准确地完成动作而由衷地喝彩。自主结合在形式上虽与传统的分组教学相似,但在组成原则、方法和指导思想上则完全不同,它突出了学生性格的相似性、交流的接近性、帮助的互补性,使学生学习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社会交往动机得到较好的满足。有时候当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会真诚地鼓励其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
2.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 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 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 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 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 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
一、跨文化交际涵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其中包括人的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活动创新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我们所从事的外语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语言文化能力的培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要实现外语教育为一种对学生素质的教育,把外语教学过程改变为对外语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过程,真正使外语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领域。
2.有利于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错误,跨越文化障碍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加强文化背景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外语进行社交的能力。在交际障碍中,文化错误较之语言错误,性质更加严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它很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和尴尬。只有培养了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后(在地位、角色、态度、目的、观念、礼节习俗等方面),才可能有效地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错误,跨越文化障碍。
3.提高听、说、读、写、译等水平的途径
学习外语的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熟知异国文化的情况,才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准确地表情达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影响文化学习的因素
1.文化差异
人类文化具有普遍性,任何文化都包括主观文化(规范、价值观、世界观)和客观文化(习俗、科技、生活方式),表明人类共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是这些文化范畴的具体表现却因群体和环境不同而不同,这就是文化差异。世界文化包括两大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每一个体系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特殊概念,有自己的特殊问题,有自己的特殊见解。从人类的整个发展史看,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诞生、成长、繁荣、衰退和消逝的过程。文化差异是导致国家、民族、群体等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动因和基础。文化差异对文化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差异的大小上。一般认为差异越大,文化学习就越艰难;相反,如果本族文化和目的文化越近似,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中国学生学习美国文化自然比欧洲学生学习美国文化要困难一些,因为东方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远远大于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2.学习环境
文化学习环境可以指学习者目前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可以指他们接受教育的学校和课堂小环境,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将英语教学分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是在目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英语学习,学习者除了课堂英语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接触目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侵入式的语言和文化学习模式。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的学习者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接触目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远远少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的学生。这两种社会环境对文化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语言和文化输入(language and culture input)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文化学习。文化学习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求学习者从情感上习惯、接受文化差异,要愿意从目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目的文化行为。从行为上来说,要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行为,灵活有效地与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人们进行交际。
3.学习时间
正如何时开始学习外语会给外语学习带来影响一样,文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受到学习者年龄的影响。众所周知,本族文化习得,即社会化过程,是从小孩一出生就开始,到青春期基本结束。这个阶段对于本民族文化和母语的学习非常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离开必要的社会环境,社会化过程就非常困难。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由于地处不同的地域造就了全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习俗,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则要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称呼语、感谢和答谢、赞美、隐私、打招呼、节日、词汇的文化内涵,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导入,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是词汇和习语,它们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外延。植根于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英语和汉语词汇和习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从一个侧面明显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并将他们进行比较,就会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例如,(1)英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meetone’sWaterloo(一败涂地)等。(2)在汉语中常用“铁饭碗”来比喻职业的稳定性,“做东”表示做这件事的主人。对于英美国家的读者来说就很难领略其中的含义。
3.利用课外英语资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英语剧表演
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只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及其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到英语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表演英语剧。英语剧表演是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话剧社,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在表演中、在英语故事的情节里领略博大精深的异国文化,同时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英语文化课题研究和讨论
学习外语语言最好在一定的语境和氛围下进行,英语角是众所周知的训练外语口语的经典模式之一,我们教师可指导学生创立班级英语角,创设适合于学生感受英语语境和接受英语文化熏陶的气氛,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也可让学生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地相互交际、大胆地进行实践、切实地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有效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异国文化交际园地,让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建立每天发言制度,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编写发言稿进行交流。持续地参加此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3)充分利用西方的电影、电视、书籍、音乐等文化元素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通过观看外国电影,电视剧和类似的影像资料,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多元的文化习俗。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成功地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通过影片《乱世佳人》我们就可以了解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解体以及黑人奴隶的解放运动;通过观看《辛德勒名单》,我们可以了解二战时期纳粹人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历史和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通过观看《》,我们重温了中国时期的壮丽历史画卷。通过观看《安妮日记》,我们可以了解1942年~1944年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爪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这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高职高专的培养重心是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多方面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败,使语言获得更大的实用价值。“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是文化素质的整体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文化差异,并在适当的场合正确地使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
基金项目:1.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GD2013104);2. 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二. 五”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 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在我国,微课兴起于中小学教育领域。随着微课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中迅速传播,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知网(http:///)的搜索器中,用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查找以微课为关键词的文献,截至目前,共有2334个条目。按发表年度查看,会发现2013(92条)至2015年(1552条)间,相关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并且有望进一步增长。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和促进了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和应用。2015年6月,外研社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 ,并将本届大赛的主题设定为“微课与翻转课堂”,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微课在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已然备受关注与推崇。
随着微课在各教育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对微课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现阶段普遍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本文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这一宏观的逻辑框架中,以英语专业某一门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为微观切入点,探讨微课在变革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本文结合当前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和该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借助微课来转变该课程现行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建构翻转课堂、导师研修和即时在线学习中。
在以下论述中,笔者结合入职以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为例,探讨在本校现有条件下,具体课程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希望借此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术论文写作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于第七学期,共计16个学时。笔者以旁听和随机采访上课学生的形式,深入调查了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从教学模式的层面上来说,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法,尽管课堂上也会有师生间的问答活动,但这类互动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问答。比如,教师提问摘要的内容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接着抽点学生回答。但学生光知道摘要的内容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主题阐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和总结与启示[4]),是远远不够的,这充其量只能是在写作过程中起一个指引的作用。当学生实在无从下手时,能够以此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写好摘要?什么样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摘要?关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缺乏分析、讨论。又比如教师在讲授“提纲 (outline)”这一小节时,给同学们举例说明提纲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标准提纲,第二种是小数点提纲, 第三种是短语提纲,并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的写法,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之间该如何转换。但是,实际上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提纲的写法呢?他们在写提纲的时候出现了哪些细节的问题呢?这些问题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解决不了的。
从师资力量的层面上来说,大多数院校在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时,都是采取一名教师包干整个年级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为例,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该课程,然而2012级英语专业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却有384名。就该课程而言,师生比例为1:384,客观上说,光靠一名教师是无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也无法统计归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尽管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问题。但不得不考虑只有一名授课教师如何能在一周内批改384份作业且还得一边归类由此反映出的同学们在知识点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即便该教师能在一周内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难做到连续8周都如此,且不说该教师可能还得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或是学术科研任务。
从学习效果的层面上来说,经过8周16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仍然觉得压力山大,无从下手。从认知负荷理论 的视角来分析,很显然,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堂属于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高,其知识建构活动将受到阻碍,导致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借旁听之机,笔者观察了2012级英语本科1班和2班的课堂学习情况,发现:(1)到课率并没有达到100%,可见少数学习者在学习该课程时建构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课的学生无法将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90分钟的授课当中,有不少同学尤其是位置靠后靠边的同学时不时会摆弄手机,或是整堂课都在做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赶下一门课程的作业、考研复习、备考专八。)第三,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的同学也不能确保100%理解掌握授课内容。课堂的90分钟只能确保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内化需要通过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或实际操作来实现。考虑到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偏低这一客观事实,即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也无法确保所有学生会完成,更加无法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另外,鉴于该课程1:384的师生比例,即便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教师也很难做到逐一批改并进行总结。结合笔者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经验来看,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选题缺乏新颖性、论文格式不规范、框架结构不严谨、理论基础薄弱、文献资料掌握不全面等。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普遍不知道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文献资料、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统筹各个章节的内容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甚至有同学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论点、如何提炼关键词、摘要和正文当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该写些什么内容。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论文写作课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层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三本院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亟需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三、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国内外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课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突破口。与传统课件相比,微课既具备优化和辅助教学的功能,还具有自足性、易传播、一课多用的特点。为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弥补传统的90分钟课堂讲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课堂讨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笔者提出建构一个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使微课“一课多用”的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依据教学重、难点制作若干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为确保准确把握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遇到的难点问题,拟从三个渠道搜集数据确定视频内容:(1)抽样查阅上一届毕业生的论文,按成绩等级各抽十份,分别总结各个等级的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再进行交叉比较,确定若干典型问题;(2)随机采访10位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参加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老师,请他们回顾各自在指导和评阅学生论文时发现的突出问题,并例举一些典型案例;(3)针对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和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前预习当中,并逐渐建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研究者,课堂内容以问题探究为主。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视频末尾的思考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在下一节课前汇总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集中讲解学生们在预习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段介绍具体的选题方法的微课视频。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易于领会和操作的选题方法是检索已经学过的课程、清点知识储备、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这堂微课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专业课程并从中归类几个选题范围,再逐个例举大的选题范围内可供参考的论题。学生通过微课中提供的选题思路,确定好大致的选题范围,试探性地搜索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将选题范围一样或类似的学生编成小组,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思路和搜集的资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依次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扩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明确选题,还能有效避免重题现象。
第三,将微课视频应用到论文指导教师的研修中。学术论文写作课是为毕业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服务的,但几百名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无法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力承担。论文指导工作必须得由其他老师共同来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熟知学术论文写作理论呢?未必见得。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论文终稿的格式五花八门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足够重视论文指导这项工作呢?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于毕业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见得。不少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从导师那得到足够的有效指导;导师也没有及时督促学生提交论文稿件,导致论文修改时间仓促。在交叉评阅论文时,仍然存在结构、格式、语法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之机,以微课为依托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第四,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撰写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作为应届毕业生,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忙着找工作,不停地参加笔试、面试,以及参加毕业实习。实际上,大多数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离校的状态下写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导师很难实现即时的指导。但在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再次学习微课视频寻求即时解答。甚至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和在线的同学进行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将微课应用到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活动中,必将促成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微课的建设。在确定该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先系统地总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同时也将有助于各导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将微课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翻转课堂,有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与学效果,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独立学习潜力、培养协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将该微课应用于教师研修,除了能解决一些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切实问题,还能启发教师革新所教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微课制作策略与技术。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2]. 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5-13
[3]. 杨满福,桑新民. 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1-5
[4]. 周开鑫.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