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汽车驾驶员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汽车驾驶员论文

篇(1)

【关键词】出租车驾驶员劳动力流失以人为本

出租汽车驾驶员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改革开放初期,出租汽车驾驶员这一体面的职业,曾当仁不让地跻身于社会十大高收入行业之列,其地位可与当时大型国企的党委书记媲美,被戏称为“挡位书记”。然而,事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收入群体和行业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出租汽车驾驶员经济收入呈现出相对停滞的状况,从而被人们称之为社会十大最累行业之首。驾驶员纷纷跳槽,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以上海某出租汽车公司2006年和2007年劳动力流失的数据为例,2006年该公司因各种因素离职的驾驶员人数为1232名,流失率达到12.4%;2007年流失率高达17.2%;劳动力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加速流失趋势。

一、出现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情况,是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趋势,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防止和控制这一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要求我们对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租车的政策因素,直接导致劳动力流失

因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调整,上海的个体便捷货运车,近年来纷纷翻牌转成客运出租车,翻牌数量有近4000余辆,一张出租车牌照更是恶炒至40余万元。仅这一政策性扩容,就吸引了近万名在职的出租车司机跳槽。万余名在职出租车驾驶员的“转向”,无疑对本已出现劳动力队伍不稳定状况的出租车公司更是雪上加霜。

2、“黑车”市场的日益泛滥,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

近年来,本市“黑车”无证、无照经营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一些市郊地区,正规出租车反被这些“黑车”驱赶和围攻,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正规出租车驾驶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虽然近来政府执法部门加大了打击“黑车”的力度,但我们不能企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根治。

3、出租车营运风险和成本的不断提高,也诱发了驾驶员队伍的不稳定

根据新出台的道路交通法的有关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否有责,都要承担经济责任,这样发生交通事故的经济责任,一下子就成了机动车驾驶员的单边义务。况且驾驶员为交通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加之保险费率上浮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驾驶员在这方面的支出成倍增长。

再加上近年来,国内燃油价格的一再上涨,驾驶员的营运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另外现在许多出租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农村劳务工,大多在市区租住房屋,由于租房价格的连年上涨,就使得不少劳务工的心理价位一再踏空,也诱导了一些驾驶员无奈地“退出江湖”。

4、出租车驾驶员社会地位下降

出租汽车驾驶员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原先的十大高收入群体之一,变为十大最累行业之首而见著报端。使得行业内许多驾驶员,特别是年轻人,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尊重,而纷纷“改弦更张”。

5、交通网络的改善,使出租汽车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近年来,随着上海地铁、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原来运距较长的出租汽车业务被地铁和轨道交通出口站的短途业务所取代,业务结构的改变,提高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延长了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广大市民在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出租汽车驾驶员却要为缩短运程而多踏“路差”,这无疑又给出租汽车驾驶员出了道难题,因此部分人只得无奈地选择离开。

二、做好驾驶员队伍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扭转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局面。

1、坚持以人为本,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

员工是企业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财富,离开了员工,企业的稳定无从谈起,更不会有发展。因此企业要形成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首先必须加强企业的员工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抓手,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出租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更加需要有一个驾驶技能精良、服务意识上佳的驾驶员队伍来支撑,它是行业发展的必须,也是乘客的期望。

要牢牢把握和运用企业的宣传文化阵地,用先进的企业文化鼓舞员工,在企业中创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道理,大多数员工都希望自己在一家优秀的公司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好的业绩和发展。和谐的员工关系,良好的企业氛围这些都构成了优秀企业的必备要素。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宣传与企业有关的一切优秀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与大部分员工积极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范的管理行为取信人

完善公正的制度是企业对人才保持长久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曾担心因管理制度严而使劳动力流失。但作者在对多名出租汽车公司的离职的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我们的这一担心是片面的。员工关心的关键问题是制度要合情合理,要公正公平,要求规章制度不仅要规范全体职工的行为,同时也要规范所有的管理行为。

3、坚持凝聚力工程建设,用有效的激励机制鼓舞人

特点鲜明、功效优良的激励政策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功效。据相关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下,可发挥到80%-90%。因此积极研究和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具有鲜明特点和优良功效的激励政策,其意义和功效不可低估,有时甚至可以起到激活一个群体的功效。企业必须注重运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上海一些大的出租车公司都有许多传统和独特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工作中,也起到过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但因在宣传上缺乏应有的力度而吃了不少亏。在与一些职工交流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们凝聚力工作的重点往往过多的注重了“两头”,忽视了“中间”这一主流群体,而为企业默默奉献最多的却是“中间”这一群体,这一“中间”群体人员流失的不断增加,已给企业的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因此如何做好关心、凝聚“中间”这一主流群体的工作,应成为我们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4、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用开拓创新的思路培养人

企业中的党政工团我们称之为正式组织,其驾御和控制整个局势的地位和能力,是任何组织和团体所无法取代的,是做好企业的各项稳定工作的主导力量,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企业内部,同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小团体,他们有自己的核心人物,有他们共同遵循的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称之为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其范围内也不断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的特殊性甚至是正式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就上海整个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的来源已是多渠道多方位,劳务工比例已占整个职工数的50%以上。不同区域或不同身份的人员,为了满足自我保护的需求,会更自然、更容易地形成各种不同的圈子即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正在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产生更多的影响。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正式组织的领导,有效地引导和分化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应成为业内各级管理工作延伸和拓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还必须根据劳务工比例上升的特点,在这一群体中发现和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者,引导这些在非正式群体中的骨干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这也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港人治港”理论的延伸,对我们企业的管理实践同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5、招聘留人还须清理门户,用自我扬弃的方法稳定人

针对劳动力流失加剧这一现状,企业要将稳定员工队伍、加大招聘力度的工作提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高度来理解,要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在大量需要劳动力的大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实力和人员素质要先提高;要制定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大对企业正面宣传的力度,全方位出击,充分发挥各大品牌公司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发动和激励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发动员工之间相互推荐介绍加盟,这不仅增加了被推荐者从业的数量和机会,同时也增加和培养了推荐者在企业中自身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篇(2)

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重要意义

多年来,由于道路运输市场的放开,使我们的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和驾驶员不断增加。目前,黑龙江省有营运车辆17万台,营运驾驶员24万名。一方面他们为运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进入运输市场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不同导致经常出现偷拉私运、野蛮服务、偷漏税费、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为了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国家 交通 部出台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作为专门规范营运驾驶员管理的第一部行政规章,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也必将促使黑龙江省的道路运输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1.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交通部在十五期间道路运输工作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实现“行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道路运输重要岗位从业人员中,营运驾驶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修理工、乘务员等重要岗位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一二级客货运输 企业 、二级以上客货运输站场国际质量认证率达到15%以上;客运‘三优、三化’服务明显加强,货运商务事故率明显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事故率、年重特大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伤人数分别降低10%”。WWw.133229.coM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交通事故每年都在增长,属于驾驶员为主要因素的事故约占70%以上,近几年重大的客、货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营运车辆的重大事故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往往在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酿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时,因运输服务质量差,宰客、甩客、超载现象屡禁不止,不按安全行车操作要求驾驶车辆、疲劳驾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交通运输事故频发,旅客、货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分析这些事故和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明显看出,有的属于职业道德问题、有的属于驾驶技术问题、有的属于业务知识问题,但是归纳起来,应该看到营运驾驶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是酿成重大道路运输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是保障道路运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1,2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营运驾驶员是运输生产一线直接服务社会、服务旅客和货主的主要工种,肩负着比为单位内部、个人服务的普通驾驶员更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责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营运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运输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了解道路运输法规业务规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故障处理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技能。营运汽车驾驶员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驾驶员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的安危。

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直认为,持有<驾驶证》的正式驾驶员在没有经过后续培训和再 教育 的情况下,不断涌入营运驾驶员队伍,由于其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营运驾驶员职业化要求,致使营运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是造成运输秩序的混乱,运输成本升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服务质量下降,运输服务纠纷、客户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极不适应。所以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就是要在我国建立起统一、规范、 科学 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提高营运驾驶员队伍素质,改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的需要

发达国家普遍将驾驶员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和商用车驾驶员两类分别进行管理,相应地把驾驶员培训也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培训和商用车驾驶员培训。私家车驾驶员培训是汽车驾驶技能的普及培训,是为人们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和新的生活进行的特殊能力补充。但在这些国家如果准备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成为职业驾驶员,除需具有一定的私家车驾龄要求外(如美国规定为3年),还必须参加商用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所谓职业培训,实质是进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全面教育过程,其培训内容广、项目多、要求严、时间长(如美国商用车驾驶员培训时间为200~300学时)。同时他们对于已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商用车驾驶员,还采取每隔几年进行再教育的办法(如日本规定每隔3年对职业驾驶员进行轮训检测),以保证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而我国在这些管理模式方面仍是很大的空白。随着加入世贸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相比,我们明显不够规范。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将会加快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

2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发展 的根本途径

作为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在开展职业培训中应该做到思路清、决心大、起点高、合力强;在宣贯过程中应做到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技术到位、考核到位。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教员教练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整体教练水平不高,将影响培训质量。黑龙江省现有教员教练员300名,为此要把教员教练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教员教练员培训班,使所有的受训人员系统地学习驾驶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经 考试 合格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运驾驶员准教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举办全省职业培训教员,教练员大比武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热情,又起到考核教员、教练员技能的作用。

2.2设立机构,建立考核组织。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要做好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和考试工作,就要依照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培训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培训单位83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在本辖区内需进行职业培训的营运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工作。作为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每年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合格的将继续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不合格的将取消其职业培训资格。只有推行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前进步伐,才能促进营运驾驶员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严格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应在全省范围内,设立统一的考核小组。并制定考核的规范标准,明确考核员的条件,申报程序,考核员的职责及监督管理等。考核员应参加统一的培训,持证上岗。

篇(3)

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重要意义

多年来,由于道路运输市场的放开,使我们的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和驾驶员不断增加。目前,黑龙江省有营运车辆17万台,营运驾驶员24万名。一方面他们为运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进入运输市场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不同导致经常出现偷拉私运、野蛮服务、偷漏税费、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为了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国家 交通 部出台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作为专门规范营运驾驶员管理的第一部行政规章,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也必将促使黑龙江省的道路运输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1.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交通部在十五期间道路运输工作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实现“行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道路运输重要岗位从业人员中,营运驾驶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修理工、乘务员等重要岗位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一二级客货运输 企业 、二级以上客货运输站场国际质量认证率达到15%以上;客运‘三优、三化’服务明显加强,货运商务事故率明显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事故率、年重特大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伤人数分别降低10%”。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交通事故每年都在增长,属于驾驶员为主要因素的事故约占70%以上,近几年重大的客、货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营运车辆的重大事故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往往在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酿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时,因运输服务质量差,宰客、甩客、超载现象屡禁不止,不按安全行车操作要求驾驶车辆、疲劳驾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交通运输事故频发,旅客、货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分析这些事故和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明显看出,有的属于职业道德问题、有的属于驾驶技术问题、有的属于业务知识问题,但是归纳起来,应该看到营运驾驶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是酿成重大道路运输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是保障道路运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1,2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营运驾驶员是运输生产一线直接服务社会、服务旅客和货主的主要工种,肩负着比为单位内部、个人服务的普通驾驶员更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责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营运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运输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了解道路运输法规业务规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故障处理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技能。营运汽车驾驶员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驾驶员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的安危。

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直认为,持有<驾驶证》的正式驾驶员在没有经过后续培训和再 教育 的情况下,不断涌入营运驾驶员队伍,由于其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营运驾驶员职业化要求,致使营运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是造成运输秩序的混乱,运输成本升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服务质量下降,运输服务纠纷、客户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极不适应。所以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就是要在我国建立起统一、规范、 科学 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提高营运驾驶员队伍素质,改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的需要

发达国家普遍将驾驶员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和商用车驾驶员两类分别进行管理,相应地把驾驶员培训也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培训和商用车驾驶员培训。私家车驾驶员培训是汽车驾驶技能的普及培训,是为人们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和新的生活进行的特殊能力补充。但在这些国家如果准备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成为职业驾驶员,除需具有一定的私家车驾龄要求外(如美国规定为3年),还必须参加商用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所谓职业培训,实质是进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全面教育过程,其培训内容广、项目多、要求严、时间长(如美国商用车驾驶员培训时间为200~300学时)。同时他们对于已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商用车驾驶员,还采取每隔几年进行再教育的办法(如日本规定每隔3年对职业驾驶员进行轮训检测),以保证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而我国在这些管理模式方面仍是很大的空白。随着加入世贸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相比,我们明显不够规范。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将会加快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

2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发展 的根本途径

作为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在开展职业培训中应该做到思路清、决心大、起点高、合力强;在宣贯过程中应做到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技术到位、考核到位。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教员教练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整体教练水平不高,将影响培训质量。黑龙江省现有教员教练员300名,为此要把教员教练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教员教练员培训班,使所有的受训人员系统地学习驾驶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经 考试 合格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运驾驶员准教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举办全省职业培训教员,教练员大比武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热情,又起到考核教员、教练员技能的作用。

2.2设立机构,建立考核组织。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要做好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和考试工作,就要依照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培训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培训单位83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在本辖区内需进行职业培训的营运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工作。作为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每年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合格的将继续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不合格的将取消其职业培训资格。只有推行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前进步伐,才能促进营运驾驶员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严格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应在全省范围内,设立统一的考核小组。并制定考核的规范标准,明确考核员的条件,申报程序,考核员的职责及监督管理等。考核员应参加统一的培训,持证上岗。

篇(4)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重庆交通学院2004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篇(5)

 

案例1: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一生活小区等待客人时,因疲劳睡着了。门卫发现该车在门口停了很长时间,几次敲打车窗,小王均无反应,遂打110报警。警方赶到后发现小王早已死亡。现场无任何博斗痕迹。遂与法医取得联系。经法医鉴定认为,该司机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2:晚上10点左右,36岁的赵先生将朋友吴先生送到先锋路办事,自己开着空调在车里等待。“不知道等了多久,感觉越来越困,慢慢失去了知觉。”等赵先生清醒过来,已是深夜11点10分左右。原来10分钟前,吴先生拉开车门,发现赵先生竟然昏睡过去,赶紧将其抱下车来摇醒。吴先生庆幸地说:“还好当时他没有锁门,否则就麻烦了!”原来赵先生属于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3:女老板张莉,一直做煤炭、酒店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去年,女老板在某小区租了一间车库,停放自己的越野汽车。今年5月,车库租期已到,房东多次联系女老板,但一直未找到其人。6月1日,房东打开车库医学论文,发现车库内停放着女老板的那辆高档越野车。但是,当他走到车窗玻璃前一看,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位置分别躺着两具干尸。

原来,出事当晚,女老板和司机进入车库后,用遥控器关闭了车库的卷闸,随后两人在车内休息。因为外面天气很冷,车内开着暖风,所以车一直没有熄火。时间长了,车库内的汽车尾气(含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最终让两人在昏睡中中毒身亡。

据专家介绍,汽车在停驶状态下,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发动机长时间运转排出的一氧化碳可能逐渐聚集在车内,加上车内人员呼吸耗氧,时间一长,车内氧气逐渐减少,车上人员便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

隐蔽杀手――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的毒性很强,是一个隐蔽的杀手。

汽车驾驶员经常与汽油、燃烧蒸气、汽车排出的废气接触,其中就含有一氧化碳,高浓度短期接触吸入即可致急性中毒;低浓度长期慢性蓄积可造成慢性中毒。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吸入的浓度和接触的时间。造成驾驶员中毒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发动机中燃烧排出的废气。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4%一7%,而在加大油门或车辆燃烧系统发生故障时,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可成倍增加。

此外,在长途运营中,发动机盖密闭不严、汽车废气排放管位置不当,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都可倒流入车厢或驾驶室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密闭较严的面包车及小卧车若在行车或停驶时开着空调,因开空调时发动机在工作,产生的一氧化碳可被空调机的风扇吸入车内,而车门窗紧闭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中毒。

慢性中毒,多由于长期或短时间反复接触一氧化碳所致。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肺脏,然后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在正常人体内血红蛋白可与氧结合,载着氧供应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亲合力高出24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可以抢占氧的位置,而且还可把本来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夺过来,把氧挤出去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它是没有携氧能力的,这样就使周身的器官、组织、细胞严重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按中毒性质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按严重程度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轻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l0%-20%,可感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反应能力和灵敏度下降,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后,症状会较快消失。

中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30%~40%。早期为轻度中毒症状,随后可出现昏迷、虚脱,口唇及面颊、皮肤呈樱桃红色,若救治及时几天后可恢复。

重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大于50%。中毒后可突然昏倒医学论文,立即进入昏迷状态,昏迷可长达几日,严重者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有的经抢救虽挽救了生命,但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痴呆、听觉障碍等,或变成植物人。

慢性中毒:长期低量接触一氧化碳所致的慢性中毒,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亦可导致不明原因的头昏、乏力及疲劳等。

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与预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搬移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应立即吸氧,并注意保暖,清醒者可喝热浓茶。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对中毒场所要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充分对流换气,并查找、清除一氧化碳来源。

因抛锚修车,发动机废气冒进驾驶窒或车厢内,驾驶员感觉困倦无力、睡意渐浓时,要意识到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停车,关闭发动机,打开车窗,下车呼吸新鲜空气。

同时驾驶员在思想上必须树立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并应熟悉容易引起中毒的原因,才能切实予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保持良好车况,防止发动机废气逸出弥散到驾驶室或车厢内。

(2)改善废气排放管,防止废气倒流入车内。

(3)最好不在不通风或密闭的条件下加大油门、启动车辆。

篇(6)

案例1: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一生活小区等待客人时,因疲劳睡着了。门卫发现该车在门口停了很长时间,几次敲打车窗,小王均无反应,遂打110报警。警方赶到后发现小王早已死亡。现场无任何博斗痕迹。遂与法医取得联系。经法医鉴定认为,该司机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2:晚上10点左右,36岁的赵先生将朋友吴先生送到先锋路办事,自己开着空调在车里等待。“不知道等了多久,感觉越来越困,慢慢失去了知觉。”等赵先生清醒过来,已是深夜11点10分左右。原来10分钟前,吴先生拉开车门,发现赵先生竟然昏睡过去,赶紧将其抱下车来摇醒。吴先生庆幸地说:“还好当时他没有锁门,否则就麻烦了!”原来赵先生属于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3:女老板张莉,一直做煤炭、酒店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去年,女老板在某小区租了一间车库,停放自己的越野汽车。今年5月,车库租期已到,房东多次联系女老板,但一直未找到其人。6月1日,房东打开车库医学论文,发现车库内停放着女老板的那辆高档越野车。但是,当他走到车窗玻璃前一看,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位置分别躺着两具干尸。

原来,出事当晚,女老板和司机进入车库后,用遥控器关闭了车库的卷闸,随后两人在车内休息。因为外面天气很冷,车内开着暖风,所以车一直没有熄火。时间长了,车库内的汽车尾气(含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最终让两人在昏睡中中毒身亡。

据专家介绍,汽车在停驶状态下,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发动机长时间运转排出的一氧化碳可能逐渐聚集在车内,加上车内人员呼吸耗氧,时间一长,车内氧气逐渐减少,车上人员便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

隐蔽杀手――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的毒性很强,是一个隐蔽的杀手。

汽车驾驶员经常与汽油、燃烧蒸气、汽车排出的废气接触,其中就含有一氧化碳,高浓度短期接触吸入即可致急性中毒;低浓度长期慢性蓄积可造成慢性中毒。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吸入的浓度和接触的时间。造成驾驶员中毒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发动机中燃烧排出的废气。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4%一7%,而在加大油门或车辆燃烧系统发生故障时,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可成倍增加。

此外,在长途运营中,发动机盖密闭不严、汽车废气排放管位置不当,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都可倒流入车厢或驾驶室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密闭较严的面包车及小卧车若在行车或停驶时开着空调,因开空调时发动机在工作,产生的一氧化碳可被空调机的风扇吸入车内,而车门窗紧闭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中毒。

慢性中毒,多由于长期或短时间反复接触一氧化碳所致。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肺脏,然后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在正常人体内血红蛋白可与氧结合,载着氧供应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亲合力高出24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可以抢占氧的位置,而且还可把本来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夺过来,把氧挤出去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它是没有携氧能力的,这样就使周身的器官、组织、细胞严重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按中毒性质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按严重程度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轻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l0%-20%,可感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反应能力和灵敏度下降,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后,症状会较快消失。

中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30%~40%。早期为轻度中毒症状,随后可出现昏迷、虚脱,口唇及面颊、皮肤呈樱桃红色,若救治及时几天后可恢复。

重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大于50%。中毒后可突然昏倒医学论文,立即进入昏迷状态,昏迷可长达几日,严重者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有的经抢救虽挽救了生命,但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痴呆、听觉障碍等,或变成植物人。

慢性中毒:长期低量接触一氧化碳所致的慢性中毒,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亦可导致不明原因的头昏、乏力及疲劳等。

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与预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搬移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应立即吸氧,并注意保暖,清醒者可喝热浓茶。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对中毒场所要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充分对流换气,并查找、清除一氧化碳来源。

因抛锚修车,发动机废气冒进驾驶窒或车厢内,驾驶员感觉困倦无力、睡意渐浓时,要意识到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停车,关闭发动机,打开车窗,下车呼吸新鲜空气。

同时驾驶员在思想上必须树立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并应熟悉容易引起中毒的原因,才能切实予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保持良好车况,防止发动机废气逸出弥散到驾驶室或车厢内。

(2)改善废气排放管,防止废气倒流入车内。

篇(7)

1 引言

频谱发生的交通事故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因此,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的关注。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世界各国的汽车公司都在致力于研发汽车的安全防护系统。目前汽车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分为主被动防护技术两种,主动安全技术主要用来预防交通事故,被动安全技术用来减少人员的损伤。随着对汽车安全的研究的深入,主被动安全技术结合的APIA技术这种全新的理念被提出。APIA技术核心在利用MCU传感技术准确的识别从人到车到路的所有的环境参数,并合理的判断出环境的危险程度,从而有效的预测事故的发生。

2 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

汽车安全问题如今已经和节能、环保为题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的热点,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的重视。汽车安全技术分为了主被动安全技术两类。主动安全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尽可能的避免汽车事故的发生。主动安全系统包括了防碰撞系统、驾驶警告和信息系统、车辆稳定性系统这三个大系统。虽然对于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事故发生的复杂性,尤其是人为的突发事故,比如行人横穿马路等,使得主动安全技术难以降低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技术主要侧重于事故发生后对汽车内部人员的安全防护上,减少事故发生对人体的损伤。目前汽车被动安全措施主要有车内人员保护措施以及汽车结构缓冲吸收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优化车内安全带、气囊等对乘员的约束系统实现,后者主要是通过设计巧妙的汽车结构或者设置碰撞缓冲装置来实现的。但是高速行驶的汽车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且具有很大的突发性,目前的安全技术只能避免大概5%左右的事故,同时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汽车尺寸范围的限制,难以控制碰撞过程当中的吸能。基于MCU的全新的APIA理念将主被动安全技术结合起来,注定会成为汽车安全领域发展的趋势。

3 汽车安全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的原理

大多数情况下,汽车驾驶员在发生碰撞事故前都会采取紧急制动的行为,因此通过识别驾驶员的紧急制动的行为就能够有效的判断出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加速度和一般的时候具有相当明显的差异,因此只要设置一定的窗宽,对窗宽范围内的加速度进行积分,只要数值选择得当,那么就能够将紧急制动和一般的状况区分开来,并且分辨率也很高。因此,APIA的任务就是实时的采集到车辆的加速度信号,分辨驾驶员的紧急制动的行为,并且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的将安装在车头的出发推进吸能装置拓展的车体的外部,从而能够增大缓冲的空间,减少车内人员的伤亡。

3.2 系统的硬件设计

结合实际原理,系统的硬件需要满足下面几个设计条件:(1)加速度传感器需要具有足够高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并且抗冲击能力也要足够强。(2)MCU要具有高的运算速度、高的精准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3)A/D转换器的转换速度和精度都要很高,基于上述的考虑,选用了STC89C58RD微处理机作为运算的核心,该处理机虽然是8位的处理机,但是由于其资源较多,可以满足本设计的需要。STC89C58RD采用MCS内核,采用单一的5V电压供电,具有0~80MHz的时钟可选频率,处理功能强大,中央单元集成了方便灵活的寄存器,指令系统近乎完善,对于编程而言是很灵活方便。最终,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了MCU单元、传感器电路、调理信号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元件驱动电路、串口通讯电路等等。采用Analog公司的高性能的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车辆的制动信号,通过对采集信号的调理,然后利用模数转换器进行转换后送到单片机当中进行运算分析,一旦运算的结果超过设定值即判断事故的发生,系统输出触发信号让碰撞吸能装置拓展到车体的外部,增大车辆缓冲的事件,减少人员的损伤。

4 总结

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被动相互结合的安全技术(APIA)已经成为今后研究的汽车安全的趋势,APIA技术基于MCU核心单元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准确的识别从人到车到路的各项环境参数,并且采用合理的算法对环境的危险程度进行判断,能够有效的预测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相关的被动的安全装置预先达到预定的状态。本文介绍的系统以驾驶员的紧急制动作为判断依据,以STC89C58RD作为核心,采用移动窗积分算法作为核心算法,对于紧急制动和正常制动、点刹等良好区分,系统工作稳定,对于事故的预测以及减少人员损伤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正保.大变形结构的耐撞性: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C].长沙: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系,1998.

[2]彭迎风,辛勇.多孔结构材料在汽车碰撞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

[3]王晓,刘星荣,葛如海,程勇.波纹管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

[4]葛如海,王晓,程勇.波纹管碰撞吸能件与整车的匹配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

[5]周宇,雷正保,杨兆.基于预变形控制理论的汽车前纵梁仿真设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篇(8)

(Faculty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

摘要: 针对公路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对停车视距模型进行了分析。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将停车制动过程分为驾驶员反应阶段、制动间隙消除阶段、制动力上升阶段和全制动阶段,推导了公路环境影响下的反应距离,得出基于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模型,并与现有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为公路环境的改善和交通安全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Abstract: Effects of highway environment on drivers&acute; reaction time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analyse stopping sight distance model. Based on principals of kinematics, the vehicle brak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braking-reaction time step, brake eliminating clearance time, brake force climbing time and full braking time step, and the brake reaction distance affectted by highway environment was deduced, and the stopping sight distance model of highway environment was built considering effects of highway environment on drivers&acute; reaction time. The model was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odels. The results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s to improvement of highway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 safety.

关键词 : 交通安全;停车视距;公路环境;模型分析

Key words: traffic safety;stopping sight distance;highway environment;mode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096-03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FB030)。

作者简介:陈瑶(1989-),女,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道路交通安全与系统仿真;郭凤香(通讯作者)(1979-),女,黑龙江海林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交通安全与仿真。

0 引言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道路前方的障碍物开始采取制动措施到车辆安全停止所需的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1],是评价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直接影响停车视距的所有因素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主要因素[2],公路环境通过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间接地影响停车视距。驾驶员能正确感知瞬息万变的道路环境信息,并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变措施,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3]。实验证明,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刹车需要的时间中,一半时间属于反应时间,另一半时间是制动时间,对车速为30km/h的汽车,如果反应时间延长0.1s,停车视距就会增加约1m,这极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4]。

反应时间是机体通过视觉接受外界信息而做出反应动作的时距,包含了感知、判断和操纵整个过程[5]。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闪光灯型号指示时,这个过程几乎在瞬时完成。而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个过程中存在人的判断行为,所以比较复杂。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受外因的影响,公路环境作为外在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通过视觉获得大约90%的信息[6],在静止时和运动时的视觉特性有较大差异,获得的视觉感受不同。驾驶员视野的深度、宽度和视野范围内的画面都在随着车辆的运动不断变换,需要根据视野的内容操纵车辆,不同的外界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时间,因此,在驾驶员视野范围内的不同公路环境所形成的动态刺激,对反应时间的影响不同[7-8]。文献[9]测试了高速公路路侧植物的色相变化、种植的起始位置、背景植物的种植面积比例和种类数量的改变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复杂的环境下需要更多的反应时间,好让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和识别道路交通状况,重新选择操纵方式,以及在道路危险处启动运行反应,美国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的反应时间为3.0-9.1s[6]。

目前,国内外对于停车视距的研究,主要是改进制动距离公式,缺少对驾驶员反应距离的修正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于公路环境对停车视距的影响研究还未见报道。DELAGUE等[10]研究了轮胎和制动器悬架等因素影响下的停车制动距离。BOGDEVICIIUS等[11]考虑了车辆制动系统、轮胎质量及道路表面特性对制动性能的影响,从制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粗糙度和车速对制动距离的影响。袁浩[12]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对停车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停车视距模型。姜虹,李峰[13]等考虑了不良天气对公路路面附着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路面条件的停车视距模型。刘建锁等[14]分析了高速公路小半径圆曲线对停车视距的影响,计算出满足停车视距要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本文考虑了公路环境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的影响,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分析了对汽车的制动过程,并基于公路环境对停车视距模型进行了分析及修正。

1 停车视距模型分析

1.1 汽车停车制动过程分析

汽车在紧急制动时,以一定的制动减速度,从初始速度逐渐减小为零。如图1所示,整个停车制动过程的运行时间包括驾驶员反应时间、车辆间隙消除时间、车辆制动力上升时间和车辆全制动时间。驾驶员反应时间是从驾驶员意识到道路前方存在障碍物需要刹车的瞬时起到实际采取制动的瞬时止所经过的时间t1,包括驾驶员发现、识别危险物并做出制动决定的时间以及将脚从加速踏板向制动踏板移动的时间。车辆间隙消除时间是驾驶员从踩下制动踏板到汽车开始产生制动力使车辆减速的时间t2;车辆制动时间包括车辆开始产生制动力到制动力最大的时间t3和车辆以最大制动力行驶到车辆停止的时间t4。根据文献[15]将制动力上升阶段的减速度变化简化为线性变化,t4时间内的减速度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为方便计算,将车辆间隙消除时间和驾驶员反应时间合并为反应时间。

1.2 停车视距模型分析

1.2.1 指南的停车视距模型

传统停车视距模型是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停车视距的计算公式,从力学的角度出发,将汽车的停车制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制动反应阶段和制动阶段,制动阶段的制动力恒定,没有考虑制动力上升过程,停车视距计算公式如下[16]:

式中:Sc为小汽车停车视距(m);v85为运行速度的计算值(km/h);t为反应时间,取2.5s;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2;f为纵向摩阻系数,依运行速度和路面状况而定,其取值如表1所示。

1.2.2 改进的停车视距模型

指南中的停车视距模型对于制动过程的考虑较简单,与实际制动过程差别大。袁浩[15]等从运动学原理出发,用制动减速度综合考察汽车制动的复杂过程,将制动过程分为制动反应阶段、制动力上升阶段和全制动阶段,并把制动力上升过程的制动减速度变化简化为线性变化,全制动过程中制动减速度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推导了在制动力上升阶段和全制动阶段的制动距离,进而对停车视距的制动模型进行了改进。其修正后的停车视距模型为:

1.2.3 基于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模型

由于指南和改进的停车视距模型,只是对制动距离修正,没有考虑不同的公路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本文从运动学出发,将停车视距分为驾驶员反应距离、车辆间隙消除距离、车辆制动力上升距离和全制动距离,并考虑了公路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而对反应距离进行修正,得到基于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模型。

①驾驶员反应距离。

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1是当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经过判断决策到采取制动措施的一瞬间车辆所行驶的距离。这一过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由感知时间、判断决策时间和操纵反应时间组成。不同的感觉器官和不同的刺激都具有不同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与外界的刺激性质有关,与公路环境直接相关的是视觉反应。

在驾驶员反应过程中车辆的制动器还没有工作,因此,运行速度保持不变,故驾驶员反应距离由初速度v0和驾驶员反应时间t1决定,其计算公式为:

S1=v0×t1(3)

现有停车视距计算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没考虑到周围的公路环境的影响,是从发现障碍物到采取制动措施的时间,取值为2.5s。但是,驾驶员反应时间t1受不同公路环境的影响而不同,由文献[9]可知,路侧植物的不同颜色、种类、种植位置和面积比例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值t′如表2所示,t′的取值范围为0.17s-0.43s。

②车辆间隙消除距离。

车辆间隙距离S2是汽车在车辆间隙消除时间t2行驶的距离,由初速度v0和车辆间隙消除时间决定,由于此过程车辆的制动器还没有工作,因此,运行速度仍保持不变。t2取值为0.05s[13],一般将其与驾驶员反应时间合并为反应时间,车辆间隙距离计算公式为:

③车辆制动力上升距离。

车辆制动力上升距离S3是汽车在制动力上升时间t3内行驶的距离,制动力减速度为线性变化,制动力上升距离计算公式为:

④车辆全制动距离。

车辆全制动距离S4是车辆在全制动时间t4行驶的距离,制动减速度为定值,且为最大制动减速,全制动距离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停车视距(m);t为基本反应时间,取2.5s;t′为不同公路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值,变化范围为0.17s-0.43s;t3为制动力上升的时间,取0.6s[8];amax为最大制动减速度(m/s2),amax=gf;V为制动初速度,即运行速度(km/h)。

2 停车视距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式(1)、式(2)、式(8),计算各运行速度下的停车视距,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规定值按《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式(1)计算所得,改进值按改进的停车视距模型,式(2)计算所得,修正值是按基于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模型公式,式(8)计算所得。

从图2中可以看出,同一公路环境下,在低速区域,车速小于60km/h时,规定值与改进值、修正值的差异不大,但在高速区域,车速大于80km/h时差值增大;在同一运行速度下,考虑公路环境影响的停车视距最大,即修正值最大,其次是改进值,最小的是规定值,且不同公路环境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值越大,规定值与改进值和修正值的差值越大。分析其原因:对于指南中的停车视距,停车制动过程较简单,没有考虑制动力上升过程,导致停车视距的计算值存在偏差;对于改进的停车视距模型,虽然考虑了制动力上升过程,但是忽略了不同公路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所以计算值偏小。

3 结语

公路环境是决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而影响到停车视距。

本文考虑了公路环境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的影响,对停车制动过程和视距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基于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计算公式。并与现有指南的规定值和改进的停车视距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公路环境下的停车视距,随着车速的增大,修正值与指南、改进值的差异趋于增大;相同运行车速,公路环境对反应时间影响越大,修正值越大,与指南、改进值的差异越大;现有指南的停车视距值较小,位于取值区间底部,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处于风险较高的范围。

由于公路环境不仅包括路侧自然环境,也包括各种交通设施、路面标志、标线、各种视觉诱导设施、天气和能见度等,目前只是对公路路侧植物影响下的停车视距分析,下一步将通过驾驶模拟实验系统平台进行更多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仿真模拟实验,从而对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不同公路环境影响下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而提出不同公路环境的停车视距模型。

参考文献:

[1]袁浩,程建川.2004-2004.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

[2]O.B格卢什科,等著.汽车驾驶员的劳动与保健[M].马健富,等译.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郭应时,付锐,袁伟,等.通道宽度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和操作行为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06,19(5):83-87.

[4]王龙.基于虚拟驾驶环境的驾驶员反应时间采集和测算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15):117-119.

[5]王昆元.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DEW AR R E, OLSON P L, GERSON J A. Percep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uman Factors in Traffic Safety [MTucson]: Lawyers & Judge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2: 13-42.

[7]谢晓莉,赵一飞,王书云,李平生.动态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疲劳的影响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8):142-148.

[8]秦晓春.公路景观评价的感知理论与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9]陈芳.公路视觉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DELAIGUE P,ESKANDARIAN A. A Comperehensive Vehicle Braking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Stopping Distances[J].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04, 218(12): 1409.

[11]BOGDEVICIIUS M, VLADIMIROV O.Efficiency of a Braking Process Evaluating the Roughness of Road Surface[J]. Transport, 2006, 21(1):3.

[12]袁浩.停车视距模型与参数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3]姜虹,李峰.不同路面条件下高速公路的停车视距建模与安全车速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1:007.

[14]刘建锁,惠彬永.高速公路小半径圆曲线停车视距分析[J]. 山西建筑,2010,36(010):284-285.

篇(9)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09-02

1 引 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的核心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产业促进政策的结束以及各大厂商新建工厂的落成和投产,2011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逐步告别了高速狂飙的飞速增长时代。鉴于此,如何解决“井喷式”发展后的汽车营销问题已被各大厂商提上日程。

2 目前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问题

2.1 目前我国汽车销售模式

我国汽车行业的现行营销模式主要有:特许经营店、普通经销商、汽车园区和车展。其中,特许经营店即4S店模式是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厂家的主导销售模式。4S店是一种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销售(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使用信息反馈(Survey)的“四位一体”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网络购物的普遍认同,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建立的6S模式应运而生,即在原有4项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性化售车(Selfhold)、集体竞拍(Sale by amount)的汽车销售模式。

2.2 当前汽车销售所面临的挑战

从供给和需求方面来看,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的核心市场,但从2011年起,各大厂商的销售增长率明显下滑。业内人士也预测:我国汽车产业已经由“井喷式”发展逐步向理性增长回归。因此,未来数年汽车产业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增速会明显放慢。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各厂商新建产能逐步投产,市场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第二,国家产业促进政策提前释放了部分消费潜力;第三,燃料价格大幅上扬;第四,部分城市出台限购政策。图1显示了2004—2012年3月,北京地区93#汽油价格的变动情况。

从营销策略来看,目前各大厂商还是以4S店为基础,配合电视、网络、杂志、户外广告等渠道进行宣传,其中网络宣传集中于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汽车论坛、汽车社区等车迷积聚的区域。本文认为:上述方法虽然在市场繁荣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等待客户主动上门的被动营销策略在未来必将捉襟见肘,各大厂商只有不断创新营销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

3 促进汽车销售的对策

基于对我国当前的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诉求的分析,本文认为通过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开发空间。这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汽车销售市场的拓展。

3.1 通过知识转移建立快速信任

Harem,Krogh & Roos(1996)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接受者理解所得的知识,并期望达到与知识转移者相同或是相似的知识程度的过程。与其他消费品不同,汽车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程度一般非常有限,所以当汽车销售人员向消费者讲解相关车型所运用的技术、特有功能时消费者往往不知其所云。鉴于这种销售人员与消费者之间关于汽车知识的不对称,汽车销售过程中就存在知识转移的可能。

快速信任不同于我们传统认为的常规信任,它是常规信任的一个阶段。王惠东、祁红梅和惠静薇(2006)认为快速信任与常规信任相比具有任务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即快速信任是基于某种活动或任务的。汽车消费与日常的消费行为相比,其发生频率相当低,而且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与汽车销售人员之间接触的时间有限,因而其关系的建立是以汽车交易这项活动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对销售人员的信任是一种快速信任。

刘凤伟等(2009)认为:信任关系会影响企业的交易行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信任的作用在于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从而降低由于彼此间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交易成本,进而有利于交易的达成(Williamson,1975)。据此,本文认为:汽车销售人员可以通过向消费者转移有关汽车的技术知识、文化知识、使用知识、售后服务知识等来消除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快速信任并最终促使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

3.2 利用“首因效应”开辟未来市场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对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该信息的态度。未来市场是指不能立即转化为订单的潜在购买力。

传统汽车营销重点是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汽车论坛、汽车社区、车友会等,但是这些地方往往是车迷们聚集的区域,他们对汽车性能及品牌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因此,这类人在购车前已经基本选定了目标品牌及车型,所以针对这些人开展的营销活动其实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调研分析,本文发现: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和高等院校是未来汽车潜在购买者的主要聚集区。驾驶员培训学校的学员及高等院校的师生一般对汽车驾驶知识、品牌知识、使用知识等缺乏深入的理解,这就使得这些人在汽车品牌认知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外,报名参加驾驶员培训的人一般在经济方面都相对宽裕,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高等院校的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是未来社会精英群体的主要部分,因此其消费能力在未来很短时间内也会有大幅提高。所以上述人群是未来3~5年内主要的汽车消费者。鉴于此,汽车厂商通过向这类目标人群开展有计划的营销活动就很容易将相关汽车品牌的文化、精神植入这些人的头脑中,并最终通过首因效应的作用影响其在未来作出的购车决定。

3.3 提升售后服务稳固现有客户

汽车售后服务的好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搜狐网汽车频道联合益普索(Ipsos)于2012年3月14日的《2011—2012中国汽车投诉报告》表明:我国汽车质量网络投诉量急剧攀升(如图2所示)。面对这些投诉,各大车系厂商答复率却不到60%,而且答复周期高达平均39.5天。据此,本文认为:汽车厂商在售后服务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鉴于汽车消费的特有属性,首次购车者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往往会通过向身边的有车人士咨询及查阅网络评价来帮助自己做出购买决定。所以,现有的汽车使用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潜在的首次购买者。Ipsos的研究表明:投诉回复的及时性及有效性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整体满意度的评价,也会影响到其对该品牌忠诚度的感知。因此,各大厂商可以通过提升售后服务品质的方法来增强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再次购买行为及潜在的首次购买者的品牌选择。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汽车市场供给过剩而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给汽车销售带来质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汽车厂商应当在原有营销措施中融入知识转移、“首因效应”等影响策略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同时通过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来增强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最终扩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王惠东,祁红梅,惠静薇.团队快速信任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1):79-84.

[2]刘凤伟,等.信任、交易成本与商业信用模式[J].经济研究,2009(8).

[3]彭泗清,杨中芳.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初步探讨[D].台北:第一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1995(6).

[4]王重鸣,邓靖松.虚拟团队中的信任机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64-1265.

[5]蒋光宇.首因效应[J].发现,2007(10).

篇(10)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其体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不仅要适应紧张而繁重的流水作业,承受机械的振荡和噪声的干扰,耐得住特殊气味以及高温、强冷的侵袭,还要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高精度的生产劳动任务。这就对未来的各类高职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不仅仅只是要拥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体能。对于一般身体训练的人,生产劳动中只能满足职业工作的一般要求,因为具体专业的身体活动部位基本上是局部的、重复的、固定持续的。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从事的各职业专业所需身体部位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能,也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生产劳动岗位,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 

 一、根据学生职业要求建立辅的职业化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要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相应的辅助练习。辅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态度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 

 例如:(1)机电专业。车工、切削工、铣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躯干肌、肩带肌和脚掌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注意力、目测力的专注。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各种走和左脚和右换跳跃;体操可以进行环、棒、实心球、爬绳、哑铃练习、头手倒立、滚翻、重物投掷目标以及装配和摆放物件等练习。田径运动可以进行篮球和手球练习。 

 (2)建筑专业。瓦工、木工、油漆工、粉刷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肩带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静力耐力、灵敏性以及在高空和有限地点爬楼梯、爬竿、爬绳和跳跃时保持平衡的能力。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沿纵放、横放、斜放的梯上作攀爬练习、头手倒立和手倒立、肋木练习和爬绳练习、窄木行走、在不高处跳下练习、负重和对抗练习、竞技体操和技巧运动、跳水等。 

 (3)餐饮和驾驶专业。餐饮服务员、汽车司机等职业需要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和肩带肌肉静力性耐力;一般耐力;简单和复杂反应以及注意力的转换能力。训练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哑铃、实心球、橡皮缓冲练习;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加速;听信号站立式起跑、蹲踞式;体操;篮球等。 

 (4)电子、计算机专业。无线电安装员、缝纫工、装配工、绘图员、打字员等职业需要发展一般耐力、注意力的专注、手指协调性、触觉的敏感性、动作的准确性、反应的速度。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200米跑、800米跑;跳绳;俯卧体后屈;体操凳练习;篮球运球、投篮;排球、乒乓球、手球等。 

 下面具体针对各行业的不同要求提出如下训练方法: 

 (1)车工、铣工、模具工和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要求发展肩带、躯干肌及脚掌肌,发展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平衡能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 

 训练内容:各种走、左换跳跃、体操棒、哑铃、实心球、爬绳、滚翻及头手倒立等。 

 (2)大小汽车驾驶员。要求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及肩带肌肉的静力性耐力、腰背的支持耐力、各种条件下的注意力、反应力的转换能力等。 

 训练内容:哑铃练习、腰腹架练习、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蹲踞、听信号加速等。 

 (3)电脑操作员、程序员。要求发展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动作的准确性、手指的协调性、触觉的灵敏性、注意力的专注及反应力。 

 训练内容:200米跑、800米跑、跳绳、俯卧体后屈、体操器械练习、篮球运球与投篮、针对特制的固定物用力(推、顶、拉等)、在某一关节角度承受一定的重量、按摩头部(太阳穴、发下、前额、眼睛、耳朵、脸部、鼻子、颈部)等。 

 (4)高层清洗工、高空建筑工。要求发展肩带肌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灵敏性、静力性耐力、在高空爬楼梯、在爬绳和跳跃中保持平衡等。 

 训练内容:沿纵放、横放、斜放的梯子作攀爬练习、从不高处跳下练习、技巧运动等。 

 (5)电视、电脑等精密仪器维修工。要求发展手指的灵巧性、一般耐力、上肢静力性耐力。 

 训练内容:准确性和灵活性练习、手指抓放铅球、哑铃操、五指支撑俯卧撑、注意力游戏等。 

 二、建立专门体能训练与基础性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比如,进行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基础性的全身性练习,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体长时间工作的重要条件。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而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所以速度素质也是人体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也是决定提高人体长时间工作效率的因素。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进行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基础性的全身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改造与创新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还可以采用一些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是简单形式上对劳动动作的模仿,而主要应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的练习。 

 以建筑、装饰等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还可以采用沿纵放、斜放、横放的梯上做攀爬练习。再比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他们还可以进行颠木锅等练习。酒店宾馆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站姿和单手托托盘练习。汽修专业可以进行搬汽车轮胎练习。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职业特点进行身体练习。 

 四、设立多元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1+1”模式:参照职业学校教学课程,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设置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安排以职业实用性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 

 “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学年制)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修学一个学年或1个学分,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任选)一个学期或1个学分的形式,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 

 “短期实训”模式: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篇(11)

二、环境心理学简介

环境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物理环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环境心理学的发展要提到格式塔心理学派。1951年法国心理学家勒温将人的行为、人格和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一个公式:B=f(P,E),认为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人格和自然环境的函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类面临一系列环境危机,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噪声等,有关的研究也进一步发展起来。1978年贝尔(ParlA.Bell)等三人合著出版了《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与人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环境心理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心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希望心理学界同仁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以取得相应的成果,满足社会需要。

三、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工作要顺利有效开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基于它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指导思想应当是:坚定方向,拓宽领域、深化研究。

1.坚定方向坚定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心理学应面向社会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不能局限在实验室和教室里。要坚定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例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搞好经济心理研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搞好心理教育活动;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应及时到当地开展心理救助、心理辅导工作。要正确处理心理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辩证关系。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有分工,有的人偏重理论研究,有的人偏重实际应用,但都应扣紧技术这个中心环节,要密切联系、相互学习提高,保证科学性和高质量。要正确处理应用服务工作中服务与报酬的关系。为群众服务时取得一定合法收入是正常的,单纯为了牟取金钱利益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