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发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发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发展论文

篇(1)

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会议之后被提升到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高度,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开始。永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需要体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呼唤体育生态环境的支持。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体育生态思想的发展也是我们所应重视的时代背景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一直以来,理论界对体育生态思想的研究总体略显不足,多呈零散和问题式的研究,而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体育生态梳理的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梳理体育生态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指导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就显得意义重大。

1远古时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孕育

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不仅经常要跋山涉水去寻找食物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还要为抗御自然的侵袭而跋涉迁徙,在渴求生存的生活中,要想法设法地投石掷棍去杀伤猎物,玩命奔跑的去追捕野兽,甚至为防止被野兽伤害而不得不与野兽进行生命的格斗。可见,像走、跑、跳、投、爬、近身格斗以及游泳等肢体运动,都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为求生存而必需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到了远古时代的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财产和奴隶掠夺而发生的冲突日益频繁,人类认识到必须要进一步改善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并使之成为种群的谋生手段和世代相传的生存技能才能确保群落的安定有序,同时群落首领还意识到只有提高群落子民整体的体力和智力等生存能力,才能维持群落不被外来侵略者所灭亡,于是跟身体活动有关的各种技能就开始在群落中有所推广,群落中的成年人也开始有意识地向少年儿童传授各种技能和身体的操练方法。这种主动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主体的思想,就可以视为体育生态思想的萌芽。

2古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发轫

有关体育的生态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很多中西方的哲学家在阐释各自的哲学思想时都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生态思想。如《周易》、阴阳五行学说、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儒家的生态直觉思想等。其中,《周易》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的符号,用来表示两种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基本特征,并由此来说明日月运行、季节更替、气象变迁以及生命有机体的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等一切对立事物的循环转化[2]。这种从事物整体动态平衡过程中实现协调的思想,就是现在体育生态思想的精华所在。“阴阳五行学说”是研究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的学说,通过阴阳双方相互转化和制约来揭示生命体、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运动。而古代养生术提出的重要理论资源———“天人合一”的理念,则是将天、地、以及人三者统一为一个基本点,提倡人道与天道、人的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的有效沟通和统一,从而实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动态的平衡。这一学说无疑是一种新的生态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也是古代朴素体育生态思想引导下的实践创新,对当今体育生态的和谐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希腊人崇尚体育,体育也不可避免的构成了哲学家的思想内容。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体育不仅可以培养公民健康的体魄,它更可以培养和塑造公民的心灵的品性,从而塑造公民的德性,最终获得幸福生活[3]。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比较丰富的体育生态思想。他指出,古希腊的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读写、音乐、绘画以及体育四种方式,并对其重要性的顺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读写在求知和政治活动等方面用途广泛,绘画有助于鉴别各种艺术作品,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这是其他三者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正所谓,健康是基础,勇敢是品德,所以,体育应该优先开展[4]。可见,体育生态思想在古希腊同样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上可知,不管是阴阳学说,还是天人合一等思想所形成的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已经都包含了人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以及个体内外的和谐统一两个方面,明显展现了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等和谐统一的体育生态观念;而西方的古代奥运会、古希腊的雅典体育以及斯巴达体育等以崇尚自然、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体育和教育思想,也都可以看作是体育生态思想的发轫。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体育生态思想不太注重体育的竞技性,也不刻意去追求超乎自然常态的体格与体能,而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赋予了游戏的、健身的以及教育的功效和作用,更强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古代体育生态思想更接近体育的真谛。

3近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吉光片羽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基本都是建立在体育救国论上的,在领教了西方“坚船利炮”的教训后,封建者吸取了相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的近代体育生态思想。随后的倡导者们也开始利用各种途径,诸如讲学、著书和成立政治团体等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同时,关于体育生态思想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维新思想家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如,康有为主张兴办的“万木草堂”开始开设体操课程,提高国民的身体素养。梁启超和谭嗣同两位维新主义者则于1897年在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并大力地宣讲“知人之精神与体魄,盖注于德育与体育两途”的理念。梁启超在他的《新民说》著作中专门有“论尚武”章节论说体育,其议论精辟,掷地有声,系统地表达了他的体育思想[5]。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代中国体育生态意识的时代色彩。14—18世纪以来,欧洲大陆迎来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三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不仅扫清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思想障碍,也砸开了中世纪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枷锁,迎来了思想解放和科学繁荣的新时期[6]。思想文化运动也催生出一大批不同于中国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倡导身体和精神的统一,重视身体的健康与健美,反对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主张要正确认识“人性”等。为此,他们重新发掘和整理了古希腊丰富的体育遗产———古代奥运会、斯巴达体育、雅典体育、祭礼竞技等体育生态思想和运动手段,并在体育实践中大力宣传。随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一系列不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对身体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开始将目光转向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体能的健康发展,体育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社会需要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批资产阶级教育家也顺势提出了新的体育生态思想。如:“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托里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等就把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提倡;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尔》中提出,“教育应与体育紧密结合,主张按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体育活动,以培养‘身心两健’的人才[7]”。这些思想无疑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刻上了体育生态意识的烙印。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体育生态思想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后来的高速发展时期,从救国兵操体育思想的引进到后来的国民教育体育思想的创新无一不是时代要求下的产物。这些思想都产生于时代的要求,都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4现代———体育生态学科(论)的建构与发展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人类满怀希冀与信心共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科学界却十分“动荡”,体育实践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涉及自然生态也受制于社会生态。其活动的开展不可能离开生态环境直接存在。同时,体育活动的开展,难免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8]。因此,关于体育生态思想问题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而生态学相关原理与方法为我们研究体育问题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理论资源,提供了一条更为恰当的研究途径。在西方,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由于政府和各类机构以及大众拥有较强的生态意识,体育生态建设的理念已经融入到体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一批诸如德国Regensburg大学的哲学、艺术和体育学院院长HeinzLutter教授、德汉娜•克雷、美国的恩戴尔戴•哥拉斯伯格和南非的布什拉•托拉克等知名学者,他们从环境因素影响体育运动正常开展的角度,论述了体育在实践中的生态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说明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开始将侧重点转向体育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这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生态思想的发展。随着人类科学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层面的推进,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发展迅速,已经扩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以教育生态系统为对象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在我国日渐活跃,然而体育生态学的研究在我国却明显滞后。谢雪峰认为,虽然体育生态学在我国尚未建立,但以体育生态作为对象的体育生态研究已经有所开展[9]。如熊茂湘研究认为,体育环境是一个系统,体育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应该树立一种系统性的观点[10]。罗艳蕊等人研究表明,体育运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而只有将体育运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才是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11]。陈莉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人类与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体育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实现“体育与自然、文化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的目标[12]。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口号,为体育界人士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陈光华、周志俊、邓跃宁、李宏斌等学者先后就构建体育生态学学科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并就体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概念、研究方法等给予了初步的探讨。专著方面,也先后有熊茂湘老师主编的《体育环境导论》、游海燕和肖进勇主编的《体育生态论》以及谢雪峰等主编的《体育生态论纲》三本专著问世。这一切都为体育生态学学科的创建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野和范式,也为后续理论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不难看出,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体育生态思想的现状与发展都做了有益的研究,为体育生态学的构建与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虽然学者对体育生态学的界定表述各异,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是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研究脉络都是由浅层生态体育逐渐过渡到深层生态体育,即将生态由最初局限于自然生态,强调体育实践中自然环境和体育的相互影响转变为突破自然生态认识的局限性,在注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强调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总之,就是期望能将体育系统和其他自然、社会等生态系统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地、整体地研究,为实现“体育—自然—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体育生态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启迪。但遗憾的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笔者从相关学术期刊数据库查询搜索“生态体育”、“绿色体育”、“体育生态学”等关键词所得结果显示,相关方面的研究论文不足30篇,而以“体育生态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仅有5篇,研究方法也过于单一,理论上不够厚实,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5展望未来———生态体育的绿色通道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不是完美、和谐和简单的统一,而是矛盾、演化、复杂和缠绕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非线性的世界,体育的发展在根本上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构一致。体育作为一种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建立体育生态学系统,遵循体育生态学的发展规律,在汲取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皈依《老子》所谓的“道”。体育之“道”,亦乃和谐之“道”。体育之“道”,是建设生态体育,实现体育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生态化是文明发展道路在当今时代的生动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将生态上升为一种文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体育生态思想和谐发展应该遵循的时代背景。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学者对体育生态思想的研究已经不局限在体育自身的发展,而更在于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范畴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理性关怀和引导。因此,展望未来,“和谐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体育生态思想理念,将会在未来的新时期,搭上高速发展的顺风车,快速驶入“绿色通道”。体育生态意识也会逐渐成为大众的一种共同价值理念、一种全新的体育发展模式,体育生态思想在未来的和谐发展中将更加关注人性的自然回归,关注体育领域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体育既满足精神的需要又满足物质需要的原生态生态位,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家园。

作者:夏成龙 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7.

[2]孔东.管理生态学[D].苏州:苏州大学,2003.

[3]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7.

[4]李力研.体育:“培养人的勇敢”———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解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29(5):5.

[5]张兆才.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J].体育科学,2005,25(5):74.

[6]朱欣华.论现代体育生态的历史渊源与现状[J].江汉大学学报,2010(3):106.

[7]范国瑞.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3.

[8]夏成龙.生态视角下民俗体育发展研究———以山东潍坊风筝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4:2.

[9]谢雪峰,曹秀玲.体育生态的敏感因素与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J].体育科学,2005,25(12):86.

篇(2)

在体育教育的生态发展中,良性循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其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关键性作用。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育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并且把知识的传授看作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目的,还有就是学校未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具有创造开拓精神及渊博的知识专材当作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此外,在高校课堂中,体育生越来越多,而体育教育人员的增长无法满足学生增长的比率,使得师资资源匮乏,降低了教学效率,造成学生学无所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学校将课堂和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中心,即使当前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课程活动理念,但是在我国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实际教学当中,仍然是贯彻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难以适应或者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从而出现学校教育和社会脱节的现象,造成教学的良性发展遭到破坏。

1.2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发展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在学校的体育还是社会与竞技的体育中都存在各式各样的竞争,竞争的模式也多种多样,如:个体竞争、群体竞争等,特别是在竞技体育当中,竞争的表现更加的激烈。从各个体育教育的生态系统上看,在体育教育不同的层次,通常不存在竞争的现象,并且符合体育教育的生态原理,而在同一个层次中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并且这些竞争能够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属于一种良性竞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严禁发生攀比情况,否则将会极大的影响到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的发展。总而言之,竞争机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院校与教师、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科研水平的投入,从而促进整个体育教育的生态发展。

2体育教育的个体生态

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个性生态,这里所说的个体生态又可称为微观生态,通常指的是接受体育教育的学生本身特有的一种生态系统,个体生态的主要目的是要利用不同体育教学方法以及技巧,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生态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态行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个体生态会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生态所处的发展环境相对比较复杂。针对自然环境因素,该环境类型中包括各种不同的个体生态环境,不但涵盖了各种学校的建筑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地的采光绿化条件,而且还包括体育器械设施的配备状况以及各种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以上自然生态因子也是对体育教育个体生态特点的有效体现,对于不同的学校而言,其体育教育的个体生态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首先,学校的总体规模,学校教育办学能力的高低,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以及投入大小等,都会对体育教育个体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其次,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劣也是影响体育教育个体生态的重要因素,有效的体育教学途径能够实现对个体生态条件的优化。老师们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具有学习发展潜力的尖子生,同时加强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辅导,实现对体育教育个体生态特点的充分反应,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老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观念等也会对体育教育个体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通过热情积极的教学态度以及尽心尽力的教学工作,可以创造良好的个体生态环境,推动学生的体育发展并提高体育教育效果。

3体育教育的群体生态

体育教育群体包括不同的班级以及社团和俱乐部,同时还包括很多家庭以及寝室等等,在以上这些群体中,有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有的群体属于非正式群体。不管是什么样的群体类型,均会关于体育教育生态发展的相关探究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首先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就是影响体育教育群体生态的首要因素。其次,来自物质方面的因素和来自精神方面的因素也会给体育教育的群体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政治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环境、个人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状况等也是影响体育教育群体生态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群体生态,综合分析影响群体生态的不同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创造良好的生态氛围,推动体育教育群体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4体育教育的生态系统

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宏观生态,同时也是体育教育生态最高、复杂性最突出的层次。针对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不管系统规模大小,都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以及特定结构。首先对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外部环境不但包括常见的生物环境因子和非生物环境因子,而且还包括各种社会环境因子以及规范环境因子,从这个角度上看,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比生物生态系统更为明显,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次,单单从体育教育本身来看,它仅仅具备三种功能团:第一种功能团是开发者、转变者、被开发者、被转变者功能团;第二种功能团是服务功能团;第三种功能团是管理者功能团。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主要由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结构层次来构成,而上文所述的体育教育三种功能团则在整个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中扮演纽带的角色,而体育人才培养以及体育教育成绩则是整个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中心,该系统围绕各种生态环境圈层,推动不同因子综合影响的形成,并促进其彼此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对近年来的体育教育进行改革,能够实现对学校体育内外部环境不同关系之间的科学调整,促进体育教育地位的提升,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效的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促进各种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完善和优化。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调和,物质流、能量流以及信息流之间开展实现双向流动,赋予学校体育生态系统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篇(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既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又对体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体育仍将是21世纪前5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热点。探求新时期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是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1我国社区体育现状

1.1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从事运动、健身的文化需要,我国人均体育场地器材的占有量与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相比还很低,社会体育经费与竞技体育相比差距很大,而社会体育却承载着维护亿万群众运动、健身、休闲的任务。我国目前的体育场馆多集中在学校和单位,社会上的场馆多数追求豪华型,超过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场馆的类型多为篮、足、排球,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要。

1.2组织化程度低

2000年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表明,我国群众体育活动60%是自发组织的,体育协会的组织管理比例仅占6.6%,虽然比1997年的3.7%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够。同时,我国体育社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制度化问题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等。这种状况对社团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3发展不平衡

这里既有城市和农村二元化格局的明显差异,也有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体育场地设施和社区体育指导员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别是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地区。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90%集中在城镇,而广大的农村只占10%。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农村与城市要全面协调发展,农村体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增加农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目前发展农村体育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2社区体育的机遇与挑战

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

2.1.1运动休闲成为时尚席勒说:“只有当人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人。”现代社会中,“人”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人性的回归,人的多样性需求得到综合的考虑。现代人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更需要轻松愉悦的心情。人们要求摆脱机器和外界的奴役,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休闲娱乐成为自觉的追求。现代人纷纷背起行囊,走出户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放飞快乐的心情,享受运动的,运动休闲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2.1.2个人参与体育的条件改善

进入小康社会后,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2.5亿,人均国内生产总植达到9400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在这种条件下,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将有更大的能力进行健康投资。

2.1.3体育休闲更加受到重视

2003年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修改后的三次产业划分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说明体育休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体育的层次也得到了提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鉴于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自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以来,党的重大文献首次将“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体育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社区的休闲体育可以有效地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系,在休闲娱乐中群众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熏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2.2新时期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供需不足矛盾将更加突出

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体育人口的增多,需要更多的体育服务,目前业已存在的体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并且在有些地方仍存在挤占、挪用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虽然国家要求开放现有懂得体育场馆设施给社区居民使用,但对越来越多的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近几年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总数达到了20多万人,但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很低,不仅不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同香港、澳门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2.2.2体育活动更不易组织

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以前不存在的新的运动项目,同时,现代社是一个生活方式多样的社会,人们工作、闲暇的时间安排也不尽相同,显示出个性化的趋势,并且这种现象也会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发展而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都渐渐失去作用,由于体育兴趣各异、时间安排不同,社区体育活动更难组织。

2.2.3管理的难度更大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社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社区体育管理面临一个新的难题。我国传统的社区体育可以依靠一两个比较有影响、比较有权威的大爷或大娘就可以管理的有条不紊,但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加深,需要社区体育的管理更加规范,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等方法进行管理,而我们这方面的人才还很匮乏,必将使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区体育的管理难度加大。

3新时期发展社区体育的对策

3.1大力提倡“三位一体”的学区体育

把社区、学校和家庭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孩子带动家长、学生教会居民,使体育融入生活,这样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结合,有效利用了有限的体育场地设施,居民有了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家庭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学生中选拔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者,是一个值得大力提倡的体育方式。

3.2重视体育俱乐部建设

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社团的组织,发达国家有数量众多的体育俱乐部。荷兰有3万多个俱乐部,470万会员;日本有体育俱乐部372595家,会员超过总人口的10%以上。而我国社区体育多是自发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需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同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3.3进行休闲体育理论的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崭新的时期,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体育在这个新时期的社会功能将发生更加明显的转变,以适应休闲时代的到来。于光远先生认为“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

3.4开发体育自然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体育自然资源,我国有8000m以上的山峰8座,8000m以下的山峰几千座,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万多条,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600多条,超过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63条,另外我们还有众多的湖泊、名胜古迹,这对开展登山、漂流、游泳、划船、体育旅游等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开发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

[2]卢红梅.河南省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

篇(4)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普遍是一个复合型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他们对体育产业的理解遵循消费“决定论”即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其体育产业链相当完整,已基本形成了包括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产业三部分的完整结构。

2发达的体育竞赛

表演业竞赛表演是在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向消费者提供竞赛表演产品的核心服务辅以一系列的附加服务所构成的,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现场观看比赛需求的服务产品组合。在竞赛表演发达的美国,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非常之高。仅棒球、篮球、橄榄球、冰球和足球5个项目就拥有近800个职业队(含少量加拿大的球队)。美国职业体育的总收入大约在30亿美元左右,而到了90年代中期,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70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超过100亿美元;全美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产值1986年约为94亿美元,1998年猛增至1296亿美元,12年间激增近13倍[1]。在英国,2001年8月,英超与天空电视台所签的三个赛季的电视转播合同身价己经暴涨到11亿英镑。2000-2001赛季英超年度总收入为16亿欧元,而在这其中,电视转播费收入就占了39%。[2]“2007-2010赛季,逾17亿英镑的电视转播费用”[3]成为英超经营的经济基础。而创立于1877年的温布尔登公开赛,作为商业化运作最早、最成熟的网球赛事,1879年掘出了它的第一桶金———116英镑,2006年,温网为全英网球俱乐部的盈利为2554万英镑[4]。

3成熟的大众体育健身娱乐业

2009年,全世界约有128000家健身俱乐部,会员超过11900万。全球健身俱乐部产业的规模将近700亿美元[5]。法国的体育产业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据法国青年与体育部1998年的统计,现有各类体育俱乐部17万个,注册会员达1250万人,体育人口占法国总人口的73.9%,庞大的体育人口基数,为大众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社区中一般都建有休闲体育场、儿童游戏场与公园的综合体系。并专门建有社区体育中心,设置具有多种功能的各类体育设施,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据2004年1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3940万人去健身房锻炼。截止到2005年1月份,美国的健身俱乐部数量已经达到26830个[6]。在澳大利亚,依靠各类社团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各类休闲体育活动,2002年澳大利亚体育人口比例为77%。澳大利亚有110个社会团体,5万多个各种俱乐部,一般都设在体育场或者体育中心,包括技术辅导、组织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维护以及向社会集资等工作[6]。其中有60%-70%的俱乐部分布在乡村,每年有2亿人次参加各种类型的休闲体育活动和比赛。这些庞大体育健身娱乐群体,为体育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利支撑。

4健全的学校体育教育和竞赛体系

国外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既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人才,又促进了大众体育消费。学校体育是美国整个体育系统发展的基础。美国很多优秀体育人才都是由综合院校而非专业体校培养的。具有代表意义的NCAA(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成立于1906年,目前拥有1200多所大学、联盟和单项协会成员,每年大约有449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NCAA的各个项目的比赛,并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以NBA为例,NCAA每年稳定地为NBA输送优秀的篮球人才,据统计,76%的现役NBA球员来自NCAA,而在NBA近三年的招募中,年均82.9%的新招球员来自于NCAA[7]。在英国,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相对较高。1到13年级学生当中,有50%每周参加至少3小时体育课和课外体育。在2008到2009年度中学生每周平均花费115分钟时间在体育课上。66%的1到13年级学生会参与某种形式的校内比赛。99%的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日或类似活动。至于校际比赛,42%的学生会参与。学校平均提供18.6种不同的体育项目。每个学校平均与8.2个俱乐部建立了联系。

5先进的高科技技术

新产品的研发是体育产业的生命线,也促进了体育文化产业的重组。首先,体育赛事竞赛观赏性是其产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运动成绩的提升则是对竞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诠释,也是提高体育竞赛观赏性的一个卖点。其次,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传统的体育产业出现质的变化。而生物、力学等高科技的介入,使得健身娱乐业的器械装备也迅速发展。良好的运动器械既提高了运动质量,又有效地减少了运动损伤。

6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欧美体育产业的发达既与其完善的市场体系密切相连,也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西方国家特别重视依法治国,通过法律手段对企业活动和市场进行管制,而且执法严格,真正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体育产业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混合,具有较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既要考虑体育产业的商业性和赢利性,还要考虑其公益性和福利性,因此,政府需要承担公共物品的管理和供给责任。

篇(5)

2社会体育组织的参与对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价值

2.1社会体育组织是公共服务的主体之一

我国不仅仅是体育大国,而是更要做到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而转变的首要关键点就是强化体育公共服务。目前,市民们对体育和健身的要求提高越来越明显,多层次、多元化的快速增长与政府能够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逐渐显现出不同和矛盾。但是,不仅仅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问题,还有社会体育组织的参与不够引起重视,往往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对其中一方面的重视就会引起另一方面的忽略,无法做到两样重点一起抓。在社会组织的参与重视不够的时候,关键主要是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服务系统的构建是一件十分复杂并且麻烦的工作,不仅专业要求较高,工作内容也较为复杂,因此,由体育政府部门单独实施往往是无法做到的。为了实现这一工作,必须将以往的“单独中心服务组织”的模式转变成“多中心服务的模式”。因此,作为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化、承接政府职能的理想对象,必须将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培养成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

2.2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基础

目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全能的政府”是行政主要的特点之一。而体育部门往往承担着从细节到重点的所有体育事务,因此提供给城市体育组织得以发挥的空间并不大,所有对于组织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伴随着政府对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体育部门也开始将社会体育公共的服务事业当做主要工作来做,从而积极建立起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体系,为市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保证每一个市民的健康水平和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的界限。这样的体系具有专业性强、量大等显著的特点。

3社会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1社会体育教育现状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社会体育教育仍然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这其中既有人们的自我认识和价值观的问题,也有社会体育教育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样的现状,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和新的飞跃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社会体育,随着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权利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有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这一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3.2社会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我们的社会体育教育想要开展起来并且得到长足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涌入社会,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这样的人才大都由专业的院校输出。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的今天,如果政府没有正式的文件或者改革措施来推动社会体育教育的发展都将无功而返,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

(1)培养通才还是专才的问题。从社会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既要有体育系统的群众体育管理干部,又要有健身管理者和经营者,这就给学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时提出了难题,究竟该偏向哪一面,需要作出考证和选择。

(2)立足全面发展还是突出专业技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特点是什么,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给出过明确的定义。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一方面要强调全面发展和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又要尊重“术业有专攻”的历史传统,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是个无法完全避免的矛盾点。

(3)就业去向是专业岗位还是自谋职业。“一切向钱看”似乎早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技能和选择职业的首要标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选择经济,主要依赖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进行合理的筛选与分配,在社会体育教育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很多专业的社会体育教育人才就很可能流向其他行业或者选择更加容易赚钱的行业,因为从目前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市场就业面十分狭窄,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着实有限。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体育组织的功能以及概念和构成必须发展的条件。另外随着中国体育对制度不断改革的深入,将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部门两者之间构建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一套完善的可以不断发展的模式,确立分工管理的合作性。其中主要包括了:分类承接、分层进行实施、优先发展的部门以及网络部门为主要发展趋向。让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以及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成为了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支持的一个具体表现。政府必须将制定政策职能和提供政策职能两者区分开,而提供服务的职能可以由民因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来进行承担。

3.3解决对策

必须明确社会体育组织的功能以及概念和构成必须发展的条件。另外随着中国体育对制度不断改革的深入,将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部门两者之间构建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一套完善的可以不断发展的模式,确立分工管理的合作性。其中主要包括分类承接、分层进行实施、优先发展的部门以及网络部门为主要发展趋向。让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以及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成为了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支持的一个具体表现。政府必须将制定政策职能和提供政策职能两者区分开,而提供服务的职能可以由民因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来进行承担。

4社会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几年,我国社会体育的社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体育人口总量的增加,各分层体育人口中成年人体育人炸式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将走向社会化,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

(1)体育人口增加:未来十几年,我国社会体育人口的增加具体表现为体育人口总量的增加和分层人口的增加。从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看,仍呈年龄金字塔的特点。在分层人口的增加中,成年人体育人口呈现爆炸式和跳跃型的特点。社会体育的年参与率增加,并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格局。根据人口预测,2010年少年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成年人口比重有相当大的提高。

(2)体育指导社会化:随着人们对科学健身意识的提高,越要求提供更多的体育技术服务,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促进体质增强。随着社会体育市场体系的成熟,体育娱乐消费、体质健康投资、有偿体育服务将逐步被人们接受,被指导的群体又将自发地形成社会体育指导群体。由此,我国体育指导社会化将大大提高,社会体育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篇(6)

2、南非体育发展研究:政治经济的变化

篇(7)

(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基本的市场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对于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体育产业体系,现有体育产业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事业改革转轨而来。一方面,需要由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设施显得相对不足,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竞技体育之上,对国民体育事业投入不够;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单一,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与产出及其回报的体系机制。巨大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进而影响社会资本向职业体育流动。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体育产业升级的原动力。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域间不平衡和项目间不平衡。由于受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由于各运动项目在普及程度、经济水平、观赏性以及广告价值上存在差异,各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以及产业开发的效益也有很大的不同。如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已经形成市场;排球、乒乓球等正在形成市场;而游泳、体操等较为冷僻的项目尚未形成市场。

(3)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体育产业属于服务业,从市场消费的角度上看属于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急需国家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和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例如:从体育产业化角度该如何规范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从体育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开发,既要合理合法地保护国有和集体的权益,又要合法合理保护个人权益,其中涉及的“产权”等问题还有待于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4)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专业与分布构成状况都不容乐观,并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从专业结构来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领域,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5)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法制从总体上而言还不够健全,在体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管理标准。不仅在总体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各个地区和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也存在矛盾甚至相冲突的地方,这些都制约着统一和有序的全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形成。

面对市场化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结合以上分析的问题,现提出解决方案:深化体育发展机制改革以及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到来,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加强体育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逐步实现政府和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只有进入市场以后才能形成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只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形成并促进体育产业的进步。考虑到国外筹集体育经费的经验,我们认为,今后我国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2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使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但完全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一定的体育资源的。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用。所以,我们对体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对国家而言:国家应重点支持经济体育,而对相关产业和体育办的产业,应该开放。为弥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为其在经营上提供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大力培养和扶持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体育要通过产业化途径,通过走向市场,经营创收,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补偿机制。

3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成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个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中形成一定的特殊偏爱,其实质使为了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我国体育市场定位的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化。因为,体育的规则是世界的,体育的魅力是永恒的,在我国体育产品与国际化接轨的前提下,越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质越易经济化,越能抢占市场空白处,,进而占领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树立产品形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石,体育经济也必须依赖健全的市场体系发育、成长。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资本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体育产业中体育理念的导入是体育文化、品位的塑造和升华,这也为建立企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名牌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谋求增加无形资产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之一是建立于文化战略基础上的品牌创新。

6顺应加入WTO和奥运会等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竞争空前激烈,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利用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在利用先进的国际体育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引领自身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7培养和引进符合型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篇(8)

美是劳动的产物,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由创造的生动的形象体现。体育与美学都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紧密相连,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的关系。美的基本形态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本文就体育与美学原理以及上述美的三种基本形态关系;对体育美学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体育中的美学原理

1.1什么是美及美学原理。古汉语的“美”字,本意为头戴羊角或羽毛载歌载舞的大人。这告诉我们,美是人的形象,美的本体之根源深深扎在人的话动之中,美的问题的解决,前提是人的问题解决。美学家独德罗认为,美在关系,美是关系,关系越复杂,事物就越美。换句话说:美以关系为转移,随关系而产生、增长、发展而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能引起人类的精神愉悦,这样精神愉悦就是美感,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悦的对象,就是美。

美学原理是以事物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均衡、秩序和适当比例的方式存在着,并可用严格的数量表达出来。身体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1.2美的形态和层次结构。美的形态和美感。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基本形态,在各基本形态之中,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的形态,例如;自然美有山水美、生态美、人体美、等等;社会美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美、生活美等,艺术美有文学艺术美,电影艺术美,戏剧艺术美、音乐艺术美、绘画艺术美、建筑艺术美、肢体艺术美等。自然美一般是由各试各样的自然物和人的物化劳动组成;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他们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体现;艺术美则主要是由客观现实生活在艺术家的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创造力和各种必需的物质材料组成的,因此,他们是不同的美的形态。这样,审美者能获得的美感也就具有多种多样和丰富性。

二、美和人的本质

谈到美,就必然要谈到人。美和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不用说,社会美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积极因系,艺术美本来就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结晶,就是自然美也是和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和美的联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恩格斯有一段话,恰当地说明了人和美的关系过程: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从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恩格斯的这般话告诉我们:“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即体育、劳动创造人体美。

三、体育与自然美——人体美

3.1人体美的先行者。人的自然美很早就进入人的审美视野。西方在古稀腊时代,人体美的欣赏蔚然成风。希腊人抱着“肉体有肉体的庄严”的信条,以一种天真无邪、纯洁坦荡的态度,对待人的形象。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潋滟的大海边,在公开的竞技场上,常常素身毫不感到羞涩和可耻。他们普遍推行促进人体美的教育制度,规定男女青年必须进行健美训练,必须练出人的体魄和风度。对于没有经过健身场锻炼的人被看作是缺乏教养者。对具有虎背熊腰的躯干。丰满宽阔的胸部,结实隆起的肌肉,粗壮有力的四肢,是获得美男子称号的重要条件。有时,还把战场上和运动场上的胜利者塑成裸身雕像,安置在庄严的神殿里,当作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的最美的形象来欣赏。

3.2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人是自然界的成员,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它是一种形式美,人体美包括容貌、体型、姿势的美,人的容貌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人的体型虽与遗传基因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人体美是健与美的结合,健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美离不开健,很难想象瘦弱不堪和臃肿虚胖的体型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吗?

3.3体育与人体美。健美的人体不仅具有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发肤和健康的气色,具有匀称的形体和优美的身体轮廓线条。健美的体形集中地体现着对称、均衡、比例、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特征。古稀腊人以健美的人体为模特儿的人体塑像如《掷铁饼者》、《米洛岛的维纳斯》等,以现代从事健美运动、竞技体操等体育运动者的体型。他们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赞叹,是由于具备丁上述人体美和各种形式因素,他们之所以具有健美的体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科学地进行最有利于增进人体美的体育运动,即使是长期进行其他的体育运动(如打球、跑步、游泳等)他们的体型能达到健美的。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长期科学地坚持体育锻炼对人的肌肉骨骼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能够增进人体美。

3.4体育与姿势美。体育运动是增强人的体质的有效方法,这包括人的体格和机能。体能是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攀、爬等。体能的增强必然会对人的姿势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说体育运动会使人的动作姿势(坐、立、行等姿势)更加正确、矫健和优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运动是人体美的有效方法、体育与人体美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四、体育与社会美

4.1体育与社会美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社会美,也称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或人格美。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体育与人的内在美的关系上。

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人有着多方面的教育作用。首先,整个社会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通过有关教材,体育竞赛中的道德要求、新闻报道和评论以及群众言论反映等,教育和培养人们逐渐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同时体育运动要求人体不断克服体力和精神上的障碍,这可以培养人刻苦、顽强、坚毅、勇敢、果断、自信心、自制力和进取心等意志品质。由于体育运动,往往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培养着人的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而且体育竞赛有着激烈对抗的特点,一方面培养了人们拼搏和争胜的精神,另一方面从道德规范和赛场纪律则制约人的不道德行为,培养人公正、诚实、谦虚、礼貌和友好的优良道德作风。通过国际性的体育竞赛还能激

发人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这都说明体育能够培养和充实人的内在美。

4.2人体美与社会美。前面已说过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但由于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体美就有了深刻的社会性。人民体质的强健、体型和姿势的健美不仅反映民族健康水准,而且反映了民族精神面貌和气概,是社会精神文化的标志之一,所以人体美也具有社会美的意义。

4.3体育是构成社会美的有机体。体育与社会美关系密切且涉及范围很广,它们还表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个文明方面。体育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是构成社会精神的内容之一。社会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人民体质逐步增强;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发展和体育科研进步,这都是社会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具体表现。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文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从旁观赏体育活动,都能使人们精神得到调节,身心得到愉快,性情得到陶冶,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和欣赏体育活动也是人们脱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情趣的表现。综上所述,体育对增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构成社会美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体育与艺术美

5.1体育具有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反映,是最高级的美。体育不仅有健身等实用价值也有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如竞技术体操、技巧、武术、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及球类运动等,运动之所以具有艺术类的性质是因为有着表演艺术,比较类似于舞蹈和杂技艺术形式美的具体特征。

5.2体育中的人体艺术美。体育运动是人的身体练习活动,人体是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材料。因此体育的艺术美体现在人体美上,主要是以人体美为内容的形式美。首先运动员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优美的线条,是人体美的典型,能够给人以健和美的感受。其次运动员的姿势:奔跑、跳跃、俯仰、旋转和翻腾等矫健有力的动态,各种优美静态的造型以及他们个人,相互之间的各种动作,和谐编排与组合不仅展示了他们体能的完美,而且充分显示了平衡、对称、和谐、统一以及节奏韵律等形式的规律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运动员健美的身姿轻盈动作上和谐配合的优雅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是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

5.3体育是一种综合艺术。体育的艺术美,也表现在运动员的服饰制作上。精美的运动服装鞋帽的色彩线条。块面与样式结构的和谐组合,不仅本身是实用工艺品能给人的美感,而且有利于运动项目的特性美。某些体育项目,器械优美的造型,如武术器械、田径器械同样可以为运动的艺术美增色彩。体育建筑也是构成体育艺术美的内容之一。体育建筑是进行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它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之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是一种带有实用性的艺术品。宽敞明亮的体育建筑给人的崇高的美感。而它们的线条、块面、体积、色彩以及物质材料的谐调结合则具有多种形式美的特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是构成体育艺术美的听觉艺术。音乐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如广播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技巧的伴奏,那优美明快的节奏,抒情的旋律,配合着运动员的健美动作,把人们带进更加美妙的艺术境界。正因为体育具有艺术美,特别是观赏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正成为一种时尚的精神享受,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观赏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充分领略到体育的艺术美、形式美。

篇(9)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举办八运会为契机,上海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到下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篇(10)

在重视升学率与就业率的今天,学校对于体育课程则采取“排而不上”的方式,许多学校都在学期课程编排时,把教学大纲要求的体育课时“合理”的安排到每个年级的课程当中,然而实际课程进行状况却令人担忧.同时,体育教师素质相对偏低,无法在课程以及综合卫生保健方面授予学生正确、恰当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健身方法,有些学校未配置专业的体育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体育课程,这对于正确发展学校体育都是不利的.另外,相关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许多大纲上要求的体育课程项目却没有办法正常开展,教学资源分配不公平,地区差异明显.

1.2社会体育的现状

“社会体育”又被称为“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指的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改善人际交往,提高健身技能”为目标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随意性、自主性、社会性”.

1.2.1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意识相对淡薄

此次调查问卷问题设置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根据图中样本显示,我国0-75岁人口各个年龄段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都相对薄弱,其中以15岁以下的少年,以及30到60岁的中年及老年人,最为薄弱.目前我国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85%,其中女性体育人口占比为13.49%,男性体育人口占比为16.51%.导致我国体育人口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群众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薄弱,不少人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体育锻炼严重缺乏.

1.2.2缺乏相关配套体育设施

社会体育是一种区别于学校体育的健身方式,它需要进行基础健身设施的投入建设,提供专门的体育场所,才能够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1.2.3专业指导人员短缺

社会体育的正常进行以及其宣传推广都同学校体育一样,需要专业的体育指导员对群众的体育活动进行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使其能够在体育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正确开展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2.4缺乏宣传力度

从“全民健身”概念的提出开始,我国就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与推广,然而对于面积广袤、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全民宣传具有一定的难度.

2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关系

2.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双效互动关系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双效互动关系,建立“双效互动模式”主要表现在:在学校资源充分的情况下,学校体育资源的整体性开放,为社会体育提供相应的体育场所、设施以及体育指导员,使学校体育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社会体育为学校体育提供外在发展平台,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延续,社会体育肩负着“全民健身”这一重要任务,走出学校的人们要想持续性的得到体育锻炼,就必须要参与“社会体育”运动,从而延续了学校体育.在二者的互动方式中,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的互动形式的联合.学校体育通过体育场所以及体育器材设施的开放,与社会体育建立相应的俱乐部、活动中心等,利用学校专业体育人才组织一些大中型民众健身娱乐活动,建立健全学校与社会相辅相成的体育健身平台与机制,增强学校体育的服务意识,加强“全民健身”思想的宣传,为大众体育的顺利与有效开展提供一个专业开放的平台,为增强全民体质,提高人民素养,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发展氛围与环境.

2.2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内在联系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系统的两大主要体育形式,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

2.2.1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这种学习伴随一个人的儿童、少年、青少年、青年时期,学校体育也在整个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作为基础体育知识技能教授的场所,从儿童时期学生就开始进行相关体育课程的培训与学习,由此奠定了相应的体育活动基础.学校通过科学化、理论化、合理化的体育系统的构建,实现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持续性的体育课程的培训,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而在校期间学习的一系列的体育技能又为走进社会之后的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是学生对自身体育能力与技能构建的基础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2.2.2社会体育是对学校体育成果的检验

其实质是学校体育为社会体育提供基础技能与知识,在日后的社会体育实践中,学生是否能正常运用学校体育中学习到的体育技能,以及是否能够融合到社会体育中,都是检验学校体育成果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体育进行有机结合,保证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为社会体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发展措施

3.1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体育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学校体育的教学核心就是结合大纲要求,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和内容.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参考社会体育的要求,以社会体育为导向,培养具体性的人才,要具有民族特色,体育教学的进行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使学生树立终身健身的基本思想,使其进入社会后,仍然有意识的去进行社会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内容上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指的是从学校体育教学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社会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从社会体育方面出发,社会体育的发展又能够为学校体育提供导向作用.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社会体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社会体育目标与学校体育目标之间存在根本一致性,学校精心选择课程项目,体现科学化、服务化、人性化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全面身心健康的培养,重视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促进学校体育人才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

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大院校来进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融合的一大表现就是学校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体育人才,为社会体育的有效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而学校体育人才与社会体育的有效结合必然能够推动社会体育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等发展.目前就我国来说,许多高校都在专业上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新颖以及教学特点鲜明、团队协作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教师人才队伍.社会体育还为学校体育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如:“健身教练”、“私人教练”等职业,这些体育人才日后就业方向大部分是社会体育中关于健身的一些方向,这就为学校体育人才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社会体育提供了专业的人才队伍.两者之间互动发展,互相融合,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了相对适应的广阔发展平台.

3.3加强与拉动外界力量的参与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并不仅仅是两方面的问题,更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加强外界力量的参与.政府要重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作用关系,做好外部协调,对两者之间发展的相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研究,一些重点内容要制定相应的法制法规来进行制约和平衡,从国家与法制层面落实“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融合”这一重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具体实施是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借助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在借助政府力量的基础上,全民参与,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全社会、全民族参与的体育活动,树立全民终身体育的思想.

3.4转变教学理念,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求

学校体育要以社会体育需求为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破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创立新型开放式教学模式,将社会体育积极、科学、健康、合理的内容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较早地对社会体育内容进行接触和更好地理解.其次,学校体育在进行社会体育教学系统构建时,一定要以社会体育为向导,充分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要以社会体育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建立起有效性、普适性与实用性相互结合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与新模式.

3.5设施设备资源共享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学校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为各院校配置了相应的体育器材与设施,给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保障.同时,学校体育教学为社会体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与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学校体育设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适时、适量的向公众开放,为社会体育活动提供场所与器材,在人才与设施上实现资源共享.

4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4.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故社会体育也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然而社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只有借助学校体育的广阔发展平台,深入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传播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基础体育技能的必要性,才能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作出适当的引导,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4.2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融合,促进体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将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机优化与融合.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因此,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资源共享成为目前我国体育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校体育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资金与教师队伍方面资源相对充裕,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如能进行资源共享、有机融合,在软硬件设施上综合优化与整合,既能使学校体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又能使社会体育最大限度的“继承”学校体育的优良传统,从而促进双方各方面的融合与互补性发展.

4.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完美结合,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社会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终身体育的思想必然成为全民健身的主流思想,而学校与社会这两个最大的体育承载平台,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学校体育是基础,社会体育是延续,二者之间在新世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进行优化整合与有机结合,首先,能够使学校体育得以延续和发展,其次,能够使社会体育得到相应的资源与师资等技术保障,二者的完美结合为终身体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支撑.因此,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进行完美结合,是终身体育形成的必要前提条件.

篇(11)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一件大事,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最后时期,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一、体育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和体制不完善、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本体产业所占比重小于相关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市场运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商业化运作水平和市场规范化程度,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2.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各大行业总产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着。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不稳定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体育消费属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身体素质的最终消费。但是,如何引导、扩大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尚无明确政策可循。西方各国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在政策方面给以优先、加以扶持。另一方面,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融资配套体制,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也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缺陷,产业质量应大幅提高

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的定位主要是三大产业的巨大潜力所决定的。但是现在还有缺位的本体产业市场,如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换交易。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转会也不够规范。

3.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发展迅猛并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比如从我国发行体育彩票情况来看就极其不平衡:1998年度全国共发行25亿大额度,广东一个省就销售了49090万元,占全国总额度的近20%。

三、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的对策

1.制定完善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体育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加快体育产业的社会化、产业化。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休闲项目的经营活动。

2.加快体育产业主要经营领域的开发

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其一体育竞赛,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其二提供有偿的娱乐健身与体育技能培训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其三从事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

3.构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促进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首先,大型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应当向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型中心城市及沿海城市,应当建立国家级体育产业发展基地,使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其次,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依托当地的体育资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鼓励我国体育企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上处于行业集中度低、经营方式落后、整体竞争力低的状况。改变这一状态,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企业,全面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形成以若干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经营项目相对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运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产业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中国体育产业应借助奥运经济加快发展,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