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6: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运动生物化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篇(1)

运动生物化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运动人体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体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运动生物化学教师要从分子层面讲授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掌握这一理论并运用到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的实践中去。

当前,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来优化课堂教学。先进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的引入,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首先,表现在教师不必再为在黑板上推导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反应机理的困难而操心,其次,也不必再为在黑板上绘制各种物质反应的分子结构简图而伤脑筋,而这些工作往往是教师很难在黑板上顺利完成的教学工作步骤和程序。与此同时,大量精品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的涌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汇聚视频、动漫、图文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一体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的应用将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1]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屏幕一一展现出来。同学们关心的国家或世界上的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成就根据需要便于穿插其中,这样,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一方面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难度大既抽象、复杂又难以理解。面对生物学知识相对较差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能正常跟进课堂教学进度的难度大大增加。有些学生可能课堂上听到了,可课后就忘记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云里雾里听不懂,根本就谈不上掌握课堂所授知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和学生的教学主体性难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形式将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探索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是每个运动生物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运用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各大学体育本科教育专业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推出运动生物化学精品课件,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因为,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设计者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选择使用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进行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精品课件,最大限度地将各大学之间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远程共享;各高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也以最快的速度交流并加以推广使用。最终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实现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精品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的涌现不仅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非常方便运动生物化学教师择优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关于运动生物化学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原理,扎扎实实地学好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已经真实地显示了存在的优越性并成为教师不二选择,从目前来看,优秀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一)表现形式丰富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设计者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动视频技术、动漫设计技术、工艺美术技术、文字处理技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种表现手段来将运动生物化学教材中的多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物质在人体运动训练时发生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于分子层面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来。比如在第二章有关糖的代谢过程中,根据无氧状态下发生的无氧酵解中的无氧酵解的过程简图中可归纳为4个阶段,包括12步(或13步)连续的化学反应,其过程复杂。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后,其中全部的化学反应可先在课件中将糖酵解过程简图用动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屏幕生动地直接显示出来,为什么缺乏锻炼身体的人突然加大运动会肌肉酸痛的原因,就是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产生的糖的酵解产生乳酸造成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既方便了教师上课,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含量巨大

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含的知识信息量非常巨大,在多媒体教室一节课短短40分钟内可以把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从公式推导、人体在运动中发生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具体过程,从分子层面进行放大式的演示,能把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并无法想象的抽象的概念放大后直观地、形象地演示出来,根据需要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大跨度地运用视频技术展示运动生物化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最新科技成就。

(三)便于知识的拓展和精炼

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教师可以轻易突破时空界限大跨度地在课堂教学中介绍出运动生物化学的产生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又能及时反映出当前世界上本课程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发展前沿及发展前景。例如,教师在讲授运动与适应的分子调控这一章时内容涉及到人们普遍关心的基因与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组?什么是人类基组计划?这些问题在这里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同学们介绍,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运动生物化学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大量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就能源源本本地展示出来,经过有关专家的精心设计,大量相关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很容易做到海选,授课知识得到精炼。这既能激起学生对科学未的憧憬,关注生命,关心人类本身的研究的科技进展,又势必造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倾向。

(四)化复杂为简便,化抽象为直观

张蕴琨等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第121页表述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关系图引自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课件,要教师在黑板上将该图画出来一般不太可能。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就能方便地将该图表现出来,而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可以将其变化过程动态化,每个反应变化过程都能生动地表现出来: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过程(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还可以通过一些共同中间产物以及共同的代谢途径(如三羧酸循环等)连成一个整体。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轻松地将上述衍生变化过程通过放像仪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比较容易向学生阐述清楚其发生变化的演示过程,学生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又能及时消化有关课堂所授的相关知识。

(五)课件中适当的视频材料介入将课堂教学变得十分鲜活

在讲到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如高血脂症、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时,适时插入相关病人的病状及变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我们并不远,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事实说话,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证、痛风在教学课件上利用视频这一技术手段充分客观地反映这些病人的症状以及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视频技术还要反映长期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预防由于精神和躯体的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而且可以延缓正常的生理性衰老。合理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对许多常见慢性疾病如高血脂症、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措施

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技术成功地引入课堂教学,能优化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要保证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技术成功地引入课堂教学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刻苦学习,自觉将先进的多媒体机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动生物化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多媒体应用技术,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掌握这些技术,积极学习并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高校要加强教师在岗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能的培训力度,实施多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是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专业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

(二)深入运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第一线,精心挑选运动生物化学精品教学课件

目前使用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体系中,知识结构较为注重对原理和理论的介绍,据调研得知当前使用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对文字叙述和公式的演示的内容比重大,同样大多数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文档式展示,导致课件内容单调、枯燥,感觉不到现代科学气息,这样做显然是不可取的,对教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这就对课堂教学课件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必须深入运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第一线,既要熟悉运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过程,精心分析教材每章每节,然后调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像、动漫、制图、音频融入教学课件中,才能出与实践内容和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精品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三)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要随着跟进,才能更好地优化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作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跟进,目的在于更好地优化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者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思想与教学思路需要不断更新,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改进多媒体课件之前,一定要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最新科学成就。利用当前使用效果最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注入更先进,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技术,比如“云计算”技术,制作出课堂教学更好用的教学课件,优化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2.不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理论上如何成功,在课件设计时刻注意不能脱离学生,要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真正学到教材所要的知识才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灵活机动,一切都要视课堂教学需要而更换,再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好的、强有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很给力,才能更好地优化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篇(2)

1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前沿的课程[1]。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的生命现象进行探讨,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产生发展都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化学指标。生物化学是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众多分支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叉,并衍生出许多新兴交叉学科,例如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学习。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分子水平阐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都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2]。因此,生化化学与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医教协同模式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突出医教协同,需要我们将各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理研究,健全医药体系人才培养模式[3]。

2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现状

高校医学教育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其中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阶段。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医生这门职业的认知和发展潜力。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更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当前我国基础医学教学主要存在的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生物化学的教学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在众多的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仅被列为考查课程,课时较少,并且多和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的课时被进一步缩减。生物化学在现代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生物化学知识点较为抽象和宽泛,然而在非常有限的学时条件下,使得教师不可能有效的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时下对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更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同时也难以满足当下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4]。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当前的基础医学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整体性,知识点较为分散,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强调在分子水平探讨发病机制,需要将宏观的疾病症状与微观分子水平指标相结合,更加强调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缺乏实践教学。在众多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多以理论课程为主,然而又是一门知识点抽象、众多的学科。当前的教育,众多高校都忽略了生物化学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吃力,不易理解,长久以往学生对枯燥的知识点学习失去兴趣,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第四,考核体系单一。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核往往拘泥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上,并且考试内容较为片面,题型结构设置不合理,记忆性知识较多,应用性试题较少,仅以一次性终结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科学、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5]。

3对基础医学阶段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3.1提高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阶段的教学地位

生物化学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护理专业、预防专业、临床专业等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衔接生命组织层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化学多作为考查课程、学时较少等问题,我们应适当增加生物化学在基础阶段的学时,各个专业统一配备教学大纲,统一安排课时标准,材和课时内容等,提升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的重要地位。

3.2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

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的分类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脱节、内容重复的问题,严重影响的学生对医学的系统性学习。所以改善目前的状况,需要我们将整个医学科目进行衔接,并将重复内容删除。例如,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抑癌基因、肿瘤标记物及基因治疗等重要内容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为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建立起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可以将分子水平的新陈代谢作为核心建立系统,从感觉器官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解刨学等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可以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教学模式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传授。

3.3完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在基础医学阶段有着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对当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开设一部分验证实验,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其次,增加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增添探索性实验,由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规划实验进度,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各种因素,并撰写小论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统筹科研的能力。

3.4完善学生考核体系

篇(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角度阐明生物大分子组成和生命活动机理的一门科学,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的教学、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环保、食品、卫生等很多的领域都有涉及生物化学知识。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促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探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是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关键内容。

一、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校的生物化学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影响较大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的几个问题。第一,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气氛差。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高校生物化学的授课模式亦不例外。这种单向的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上课疲劳感,而互动式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提升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而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则可以取得对立的教学效果。最后,落后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学习兴趣弱,学习模式固化,缺少创新思维。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知识为了考试。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化学知识,如各种复杂繁琐的代谢过程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感到吃力。学生缺少兴趣,只是运用听课、做练习题的学习模式,思维受到严重限制。第三,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教学,实验课学生操作能力弱。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实验课,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些高校却不重视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偏低。

二、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够轻易看出,对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很重要,它与教学方法改革一样不容忽视。生物化学作为高校生物类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物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名词,抽象难记,许多繁琐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困难。例如呼吸链、共价修饰、底物水平磷酸化、腺苷酸环化酶等这样的名词生涩难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记忆。其次,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蛋白质的内容时,应该给学生讲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在这部分内容中经常提及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最新的关于蛋白质内容的论文、报告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调整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

三、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高校的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受新课改的影响,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到,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受到重视。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关于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一)注重科学教学意识的提升,采取新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中的主角,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因此,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科学教学,针对课程内容采取新颖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和脂肪有关的知识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发问“人体发胖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讨论,这时学生就会想到脂肪导致人体发胖,然后再进行授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以此引出“糖和脂肪转化”以及脂肪肝形成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注重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主要材料,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在“糖原分解代谢”的课程中,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剧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酸痛的现象,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注重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学辅助设备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的课程,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应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三维动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四)注重生物化学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在高校的教学中,对于比较难的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而生物化学中的实验课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糖类的性质实验中,学生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得原理,领悟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四、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已经成为热点话题,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得到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加以改善。从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都是很有必要的,这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淑梅,冯乃杰等.《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03).

篇(4)

    本校医类、药类各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多于二年级开设。低年级开设设计性实验可能会遭遇专业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背景知识局限,学生难以提出假设性问题的瓶颈,尤其是针对文理兼收的专业,由于学生缺乏化学基础知识,如盲目开设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学习能动性降低。因此,本研究选取具备相应基础知识的专业,即中药学基地专业2010级35名学生为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对象。

    1.2选题和方案设计

    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实验成败至关重要的环节。设计性实验课题的选择既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也要兼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实验周期及经费使用等诸多因素。因此,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全程指导。在实验实施4周前,指导教师给出选题范围并进行指导。选题范围主要涉及如下内容:(1)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纯化(如动物血清白蛋白的提取);(2)生物分子的含量测定(如植物性药材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3)中药对物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包括对代谢物的调控和对酶活性的影响)。各实验小组成员(4~6名)根据自身基础和兴趣点进行选题。第一周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查阅相关文献,第二周各组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讨论,初步确定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用材料(试剂、仪器、实验用动物)、实验方法、技术路线、预期实验结果、可行性分析、经费预算等具体内容。第三周,各实验小组提交实验方案初稿,并制作PPT陈述自己的设计。同学对每个方案进行讨论,最后由课题组老师与同学一起针对各组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确定最终实验方案。第四周,根据实验条件和经费预算,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正完善。本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反复讨论,共提交了三份实验方案:(1)植物血凝素的提取、分离和活性检测;(2)剧烈运动对血乳酸含量的影响;(3)焦三仙、生三仙对雄性肥胖小鼠减肥效果的研究。通过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最终确定测定小鼠血乳酸含量和剧烈运动对其影响为本次实验内容。在实验方案完善和修改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了益气类中药影响运动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实验内容。学生在教师提出的范围内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反复讨论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思维碰撞,每位参与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3实验的具体实施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预实验、实验用动物及试剂的购买、试剂配制、动物饲养及给药、指标测定、实验结果分析,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学生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而教师则及时提供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同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解决诸如动物的采血、试剂的配制、移液器和比色皿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调零和数据读取等常见操作问题。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勤于思考,例如:动物取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以及溶血或凝血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乳酸含量时,为什么要设立对照管;益气类中药能否调控机体的物质代谢,中医“气化作用”与物质代谢有何联系等,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由于各研究小组的操作存在差异,实验结果也有较大误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误差的环节,必要时指导学生重复实验,并进行实验方法的评价分析。在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实验过程中只是帮着其他同学加点试剂,洗洗试管就行了,对实验现象既不观察,也不思考。而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工作,因此,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找到相关责任人,谁也不愿意承担影响实验进度的责任。于是,每个参与者都会动手操作,用心观察。通过对设计性实验的全程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通过实验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协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实验总结与评价

    实验总结是学生展示实验成就的重要形式。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并指导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科研小论文。小论文按照学术论文体例进行书写,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部分的引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参考文献。论文评定后,再次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自己的实验内容,增进了交流和沟通。科研小论文的撰写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收获的成就感。在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对实验流程的回顾及对实验得失的总结,都能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复杂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差错。在今后的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反馈的意见看,普遍体会到了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为他们今后的毕业课题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虽不动手操作,但须承担学习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规范者的任务;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学会解决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问题。另外,设立合理的教学模块,把握好教学节奏,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技术,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不少中医院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使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跟不上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的速度,因此,亟待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可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两个模块,基础性实验应增设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DNA的提取、PCR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可依托学校教师的科研课题,集中成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面向本科生开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实验项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模块,把握好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分清主次关系,如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还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设计,不必求全。但西医学课程设置较全、基础较好的专业如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等,就可多增加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内容。

    2.2构建高效合理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制度

    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是设计性实验开展的必要保证。由于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比较自由灵活,除正常上班时间外,中午,晚上、周末学生均有可能进实验室操作。因此,需要建立课余时间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不同实验室间的仪器设备必须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工作平台。由于要保证学生随时可进实验室操作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打破了教师上、下班的限制,这不仅需要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需要学校在经费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提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设计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篇(5)

 

人们在健身运动时会损失一定量的体液,体液的丢失很可能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影响细胞和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运动能力。运动中因汗液失水会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脱水。既使很少的失水(1%体重)都会增加心血管功能的负担,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立场声明认为:适当的饮料补充有助于保持体液平衡,从而提高参与正常身体活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因此如何有效补充这些损失的体液,是每个健身爱好者应该关心的问题。一般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可进行补液,尤其是锻炼前、后的体液补充。对剧烈运动者或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锻炼者还要注意运动中的体液补充。

1.水的补充

运动中补充水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个人应该在参与运动前24 小时饮用充足水分,并在运动前饮用大约500ml的水量,就可以使机体贮备充足的水分,如果摄入水分过多,身体也有充足的时间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保证健身爱好者的水平衡,最关键的是积极主动地补水。凉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沸水经自然冷却后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容易渗透到皮肤组织内部。如果运动1h以上,出汗过多,可以在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且以少量多次为宜,每次100―200ml。主动补水可以避免脱水的发生, 少量多次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的负担加重。补液的时间无严格的限制,但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

运动时最好饮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或凉开水,纯净水或蒸馏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

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时间过长或者隔夜重煮的水,已经没有了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另外,还要注意水的温度,可根据各人习惯掌握,约在20℃-25℃左右。有人喜欢在夏天或运动后喝冰水,这是绝对错误的。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起到暂时清爽的感觉,但血管会由于刺激过强而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极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老年人更应注意,不要饮用冰水或低温饮品。免费论文。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补液切忌暴饮,因为在暴饮后,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增加心、肾负担,稀释胃液,延长恢复时间。

2. 电解质与糖的补充

对大众健身者来说,每次运动所丢失的汗液不是非常的大,消耗的也没有专业运动员多,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分的电解质。尤其是氯化钠,还有钾离子,在运动中都会流失。这时身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地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 对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者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

对不超过1小时的运动通常来说可以补充少量糖,对超过1小时的运动来说应该补充糖。含葡萄糖、蔗糖和其它多糖的补液饮料有一定功效,可以增加外源糖的氧化作用、推迟疲劳和提升运动能力

3. 运动时少服用高浓度的果汁、碳酸饮料

口味和气味较佳的饮料,尤其是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加口感,促进摄入。运动时不易服用高浓度的果汁,因果汁中过高的糖浓度使胃排空的时间延长,造成运动中胃部的不适。尤其是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患者以及肾功能欠佳的人更不能饮用果汁。免费论文。可以把高浓度的果汁稀释饮用。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从而产生清凉爽快的感觉。它虽可补充水分,但营养成分很少。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引起胃痉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免费论文。

5注重提高补液的口感

提高补充饮料的口感是达到饮料摄入与体内水分流失平衡的一个有效方法。饮料的口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和调味品等,虽然多数人喜欢饮冻水,受他们自己的饮水习惯影响的。试验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恢复期,感觉最舒服的饮料温度是5℃,当然如果大量饮用时,15-21℃的饮料是较好的。当口感比较好时,自由饮用的饮料量明显提高。因此,饮料的舒适温度和口感对提高运动中饮料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来讲,味道是甜的,温度介于15-21℃,口感比较舒适的饮料有助于运动中和恢复期的饮料补充。这也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健身运动过程中应加强液体的补充,即为人体迅速补充在运动中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从而有效的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补充的液体应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加速小肠吸收、含有足够的能源物质以及促进体内平衡的特点;应根据各人情况掌握;补液的量应该和丢失水分的量持平。在热环境中进行相当大强度的运动时,随着出汗率的增加必须增加补液量。对于超过1 小时的耐力运动项目,饮料中可以加入适当的糖、电解质、一定量的钠离子(0.5-0.7g/L),因为它对于提高口感,延长饮料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防止因过度饮水造成的低钠血症等都有帮助,帮助提高运动能力。对于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剧烈运动,糖的摄入速率建议为30-60g/h,这样可以维持糖类氧化,推迟疲劳的发生。这个速率的糖补充可以在不影响饮料运输的前提下,通过摄入600-1200 ml/h,浓度4-8%的糖饮料获得。糖可以是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是多糖(如:麦芽糖)。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鲍勃.默里.液体补充: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见解[J].体育科学,2000,20,(3):88-91.

[4]田野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5]运动生物化学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 运动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7]张蕴琨 运动生物化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篇(6)

蛋白质作为主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化学的重点讲授内容。通过“蛋白质通论”课程深入浅出地介绍蛋白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就此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探讨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对蛋白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推荐以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上册为主要参考教材,其“蛋白质通论”部分从157页到162页,包括“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蛋白质的构象和蛋白质结构的组织层次”、“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如下: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三、蛋白质的形状、大小及分类;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五、蛋白质的研究技术;六、蛋白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教学内容多,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深奥,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板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理解与把握,实现教学目的。

比如,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是本节的难点。蛋白质虽然是生物大分子,但它的分子结构仍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直观而简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更容易理解与把握。

再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是本节的重点。采用一些静态照片或动画来介绍每一种功能,既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贮存蛋白,依次展示大田里开花前的大豆植株、开花结颊的大豆植株、大豆豆荚、大豆种子、萌发的大豆、大豆幼苗。然后解释在大豆种子里有大量的贮存蛋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被降解成氨基酸并用于新蛋白质的合成,进一步介绍大豆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多媒体展示豆浆、豆腐、大豆蛋白及其多肽等,从而使学生对大豆蛋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比如介绍运动蛋白,通过动画来展示肌肉收缩运动的原理等。

3.适当采用双语授课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英文参考书及科技文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有必要对学生适当进行英语授课。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蛋白质化学中常见的名词、名词解释等可以用英文表述,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必需的英文专业词汇,提高其阅读和理解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4.采用提问式教学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提问,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效果。比如,上课开始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蛋白质?”通过课堂上对蛋白质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的介绍,在上课结束时先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概括总结如下:“蛋白质主要包含碳、氢、氧、氮等元素,由氨基酸以肽键相连形成的具有复杂分子结构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与体现者。”在介绍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之前,可以先提问:“头发的组成是什么,烫发的原理如何?”经学生回答后,由教师总结:“头发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烫发的原理就是通过二硫键的断裂和再连接改变了头发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介绍免疫保护蛋白(抗体)时,可以先提问:“我们小时候是否都接种过很多疫苗?”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解释体内抗体的产生及其作用原理等。

5.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日常生活中应用蛋白质化学知识的实际例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比如讲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时,可以介绍肉、蛋、奶等高蛋白质食物,介绍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等;介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可以介绍有关“疯牛病”的相关内容,正是由于蛋白质折叠的异常才引起了疯牛病。

6.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介绍吴宪先生对蛋白质变性理论的贡献;介绍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介绍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的有关蛋白质的研究论文,比如饶子和在《Cell》上发表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三维结构”等原创性研究成果。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将上述多个方面综合运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篇(7)

从我国12所院校博士培养方案看(表7),不同的二级学科在选修课程内容侧重不同。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培养单位,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具有灵活性,北京体育大学在博士生培养方案中,提出选修的指导原则,要求选学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思维新方法,以丰富和扩大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根据本专业和研究方向需要,学校又无力开设的课程,博士生可到有条件的外校选学1~2门相关课程,博士生的课程选择自由度大,从具体选修的课程分析,课程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上海体育学院选修课程通过体育科学技术前沿探索专题讲座形式完成2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参加4个专题讲座,经导师批阅合格后,才能获得学分。

表7 我国12所院校体育学博士选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选修课程名称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育社会学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

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解剖学、计算机、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体育科研方法、逻辑学、导引养生功、第二外

语、生物实验课、外聘专家讲座、可外校选学1~2门相关课程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科学技术前沿探索专题

华东师范大学

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运动营养与促力辅助剂、第二外语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导论、体育科研方法论、逻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与SPSS、国内外前沿知识专题

苏州大学

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分子免疫学、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医学文献检索、

社会研究方法选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

管理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经济学概论、文化学概论、社会心理学概论、哲学史、休闲娱乐概论、体育原理

清华大学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选修校内其他研究生课程

山西大学

体能训练、体育教学论、神经生理学、体育实验设计方法、运动选修

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研究、健身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物力学科研方法、跨学科选课(2门)

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实验研究设计与方法、网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

北京师范大学

8次前沿讲座

浙江大学

国际体育体制比较、休闲体育文化、国际体育资本的投融资策略、国内外体育法案例分析、体育市场营

销策略和策划、行政法学、项目管理

综合性大学体育学博士点选修课程设置具有其特色。例如福建师范大学侧重工具和方法类课程,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苏州大学开设了拓展研究生知识的社会学、经济学和生物学课程和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类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网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等有利于博士生未来社会交往需要的课程;华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开设了涉及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跨学科的人文社会学课程,扩大学生的视野,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优势。

总之,我国体育学博士选修课程的设置以跨学科为原则,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优势,设置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选修课程。

4.4 课程学分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1]1号文件)指出:“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具体由培养单位自行确定,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并规定学年累计在校的最长年限”[10]。就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而言,一般有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和学分制3种。从我国12所院校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可见,除了北京师范大学没有实行学分制外,其他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这不仅有利于博士研究生教育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国际、国内校际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相互交融、学分互认,加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学分制的完善是时展的召唤,学分制具有弹性学制的优点,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图3可见,我国11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所修规定总学分存在差异性,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所规定的学分最高,分别达26学分和23学分,华南师范大学规定学分最低,为12学分,其他大学的规定学分一般控制在18学分左右。在不同大学的课程体系中,不同模块课程学分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在公共课程中,我国体育学博士外语课的设置大部分为2~3学分,但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外语课程学分为9学分,占所修学分的39.1%,山西大学把第二外语作为公共基础课,而东北师范大学的外语课程学分为3学分,占所修学分的16.7%;在专业学位课程中,河北师范大学开设4门课程12学分,占所修学分的63.2%,浙江大学只开设体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门课程2学分,占所修学分的11.8%;在选修课程中,北京体育大学选修课程学分为12学分,占所修学分的46.2%,苏州大学开设了9门18学分的选修课程,浙江大学开设了7门选修课程11学分,东北师范大学只开设了3门选修课程7学分。选修课程是学分制的基础,没有健全的选修制,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课程的选修化是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要优化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减少必修课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创造条件。

附图

篇(8)

加州理工学院

现在谈一下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Coltech)的一般情况。在当时它是一个较新的私立学校,前身是一个工艺学校。1891年建立,1910年迁到新址,1920年改称今名,设大学及研究院。在巴莎迪娜市中,占地东西长约三个街口,南北宽约一个街口(现已扩充了约两倍)。建了些楼房,作为实验室、教学及宿舍之用,均以捐款的人命名。如诺曼・布里奇实验室(物理)、盖茨实验室(化学)、柯卡霍夫实验室(生物)、古根海姆实验室(航空工程)等等。此外,在市外不远的地方还有附设的机构,如在山上有一个天文台,海滨有一个海洋站等。各实验室的主持人都是聘请著名的科学技术专家,很多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以很快地成为国际上重点科技研究及培养人才的中心。

院长米立根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很会办校,更善于交际筹款。他笃信基督教,每星期日都去做礼拜,有时还去教堂讲道。caltech的青年学生多是认为科学至上,宗教迷信可笑。对他还有些议论,有人说别人信教不可恕,但他信教却可谅解,因为他的确是通过这条道路为学院拿到了不少捐款。这当然是笑话,但有时他确实陪着一些外界老太太在校内各处参观。我还在实验室遇到过,并且被抓住谈话,后来知道这些阔太太都是Caltech的财东。

也因为Caltech是私立学校,学费特别高,学生也少,当时不过两三百人,且多是有钱人的子弟。我们是公费,不成问题,别的研究生就要设法打工,半工半读还很艰难。宿舍也很贵,所以大部分学生均在外面住。

现在讲一下30年代Caltech生物学部的情况。生物学楼是由一家富商柯卡霍夫所捐建的,高四五层,有约20平方米的房间上百间。有的打通做大实验室,有的隔断成小培养室、暗室等。我在那里时,全生物部一共不到百人,教师比研究生多,技术行政人员少,所以大都可各据一间房。

生物学部门中创立最早、当时人数最多的是遗传方面了。主任摩尔根于1928年应聘到此,开建生物学实验室。他已62岁,带来他的两位大弟子(斯特蒂文特和布里奇斯)和一些较年轻的门徒及共同工作者,如比德尔、杜布赞斯基等加上几位技术员,招收的研究生,以及外来短期工作及协作人员共一二十人,占用一层楼。其次是生物化学实验室,教授是博苏克,加上副教授、讲师、研究生、技术员等十余人,占地下一层。再有1930年建立的生物物理室是由哈佛大学毕业、在柏林随瓦伯格学习回来的爱默生主持,有助教、技师等三四人,占用二楼几间。植物生理学工作则是由1933年聘来的荷兰籍的温特为副教授,开始的。他有一位助教,四五个研究生,加上技工不到十人。这部分的主要试验工作不是在大楼内,而是在院外马路旁的摩尔根私人住宅的园地上,借用一角建造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简单玻璃温室及两小间预备室和地下两间暗室,我们经常在那里工作。后来还开创了动物生理实验室,聘来荷兰籍的魏斯马教授及助手共三五人。植物方面又增加了植物生物化学实验室,由德国留学回来的邦纳工作;植物化学实验室由荷兰籍的哈根斯密特工作。都只有两三人,在大楼内占一两间房间。

至于仪器设备则没有什么先进和突出的,也不很受到重视。遗传组工作主要是用果蝇为材料,只用些玻璃瓶来培养,每人领到一台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及染色体等。生物化学组也只有一般的分析仪器及药品。生物物理学组则是培养小球藻,用改装的瓦氏呼吸器测量光合及呼吸作用的速度。植物生理学组则主要是用燕麦的芽鞘和豌豆的幼苗来研究测定生长素。主要以温室培养的植物作材料。再如动物生理和植物化学方面,当时新创,更没有什么设备了。这也是Caltech生物部的特点。重视人才为主而不太计较仪器设备。

再谈谈上课讲授的情况。我在Caltech三年,除去旁听德语外,不记得上过什么正式的课程。虽说有高级植物生理学一课,但并未执行很久,每星期一次,一个上午,时间也不固定;没有教室,只是在实验室中教授,学生搬几把椅子围坐一起,也不总是由教授讲课,而是大家围绕着一个问题讨论,有时还是学生主要发言,因此更像一个讨论会而不像上课。研究生也没听说有什么规定的课程、“学时”和“学分”等问题。这也是Caltech的一个特色,像一个研究所而不同于一般大学。

也许由于人少,大家在一起工作,天天见面,比较熟悉,而且年龄又差不多,所以教授、学生、技术人员都常以名字相称。记得生物楼中除去主任摩尔根及一位清洁工人邦纳斯因为年龄较大,大家尊称其姓并加“先生”而外,其余都直呼其名,言谈亲密。

再一特点是不讲究修饰和衣冠不整。虽说美国人穿着都比较随便,但又没有女生,经常是衬衫没有领带,有时甚至穿背心、短裤,赤足上班。但大家还刮一刮胡须。

我的研究工作

上面说过,caltech的治学育才方式比较自由,更像一个研究所而不像研究院。我的经历就是如此。到校以后,并没有谈过什么选课读书问题,而是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了解研究工作和考虑课题。当时植物生理部分主题是新发现的“生长素”和它的形成、转运及功能等方面。它对细胞的生长作用已大致了解,由于它的分配不同而引起的一些植物运动,如向光性、向地性等业已明确,所以大家很想去探索在植物器官更复杂的运动中生长素有无作用,内外环境如何影响,如叶片的起伏转动。经过讨论和文献阅读,建议我试用一种锦葵科的植物研究,其圆扇形叶片有向阳性,能随着太阳起落而东西转动。选题之后,即着手准备材料、考虑办法,自筹自理,导师也不过问。我移植了一些植株,温室栽培,昼夜观察,还借了一台小电影机按时拍摄下来。发现它很敏感,其圆形叶片随着太阳转动,总是面对阳光,晨东夕西,日落后又恢复向东,翌晨日出后再移动。我还用人工光照不同时间照射叶片或叶柄的不同部位,发现感受光的是叶片,而使之转动的是叶柄上一小段。其内部结构是,中间是维管束,四周是薄壁细胞,它们的渗透压在变化,吸收水分而胀大缩小从而造成叶片的上下左右转动,与生长并无关系,叶柄并不

在长。这些结果写成论文报告,即未再深入下去。虽然可研究的问题还多,也有趣味,但因与当时中心工作生长素没有什么关联,需要另辟途径;创造仪器方法又无经费,所以决定放下,留诸异日,而另觅植物材料再进行研究。

经过观察和讨论选用番木瓜为材料,从加州植物园取得纯种,在温室栽培。该植物叶片为掌形,有“感夜运动”,亦可称为“睡眠现象”,即午夜后叶片逐渐升起,上午抬平,黄昏下坠,到午夜垂直向下,有些叶片在强光下还有“午睡现象”。把植物放在连续光照下,其昼夜运动可维持3~5天以至20天。周期率还是24小时,但运动幅度较小。在暗室内运动仍能继续,但周期约为21小时。在连续光下长出来的叶子没有这种运动,但当移到自然条件下时,昼夜运动立即开始。

进一步观察得知,这种运动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叶柄生长最高速时期,运动部位亦正是叶柄生长的部位。直接测量叶柄的生长速度发现叶柄上段(生长区)两面的细胞昼夜生长速度不同,其上面(近轴面)细胞只在每日中午至夜里生长,上午不长;而下面(远轴面)的细胞则相反,上午长得快,下午长得慢。

更进一步分析其中机理,得知生长素是在叶片中产生的,去掉叶片则叶柄不再生长而运动停止。如外加些生长素在切口上则叶柄又能生长。为了解生长素如何分配,又做了切片观察及叶脉和叶柄中的维管束分布。番木瓜的叶片为掌状有裂瓣,较大叶有五裂瓣,成熟的叶常为七裂瓣。各裂瓣的主脉在叶下端集中入叶柄,但其维管束中有一部分的韧皮部不融合,从叶片的“上”瓣下来进入叶柄下面(远轴面),而从最

“下”两瓣来的则进入叶柄的上面,从“中”部两侧来的则进入叶柄中两旁。由此推论,叶柄上下两面生长不同是由于生长素来源及数量在时间上的不同。试用人造生长素外加到叶片的不同部位,确能使两面的生长速度不同而使叶片上指或下垂。但是试图从叶片各部提出和测定所产生的生长素数量则未成功,可能是由于所产生的生长素少,提取时又被氧化酶破坏了。这些工作结果已写成。后来常被引用,而且写进了新出版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增田芳雄,1988年增订版)。

除这些研究以外,我还在生物楼中的生物物理研究室随爱默生副教授作些研究。进行单细胞的小球藻的生长、光合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实验,发现生长素并不影响细胞呼吸,但能改变其光合速度。这个效应大约是间接的,生长素能使其细胞胀大,表面增加。

另外我也曾在遗传部分学习,参加一个小课题,培养果蝇作杂交试验,但未写成论文。

这样,两年很快过去了,完成四篇论文和报告。导师温特教授通知我可以申请博士学位的考试和论文答辩了。定了日期公告,由系主任摩尔根老教授主持,有许多教授参加,还有些研究生及外界人列席,进行口试。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不难答复。基本考试和论文答辩后,教授们讨论评议,不久导师出来告诉我已被通过,向我祝贺,就算完成。还有外国语(德语)考试更是简单,与外语老师约定日期,自己带一本专业性的德文书,教师随便翻出几页,我用英语口译出来就行了。

毕业典礼一年一次,研究牛和大学生一起授予学位。露天举行,有乐队和来宾、学生、记者百余人。我们租了方帽长袍,依次上台,由院长发给证书,并照了像。

回顾caltech这种培养科研人员的方式,正如上述,更像一个研究所而不像学校。也许由于是私立的和学生少,没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必修课程和各种专业笔试,而是看你研究中的工作态度,对问题的思考,试验的设计和安排,方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对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论文的报告和写作等等。通过学术讨论、日常接触、观察闲谈等所得的了解,导师们认为你已够条件时,就叫你提出学位考试和论文答辩的申请。这种口试答辩也常流于形式,差不多都会通过的,因为教授们都先已了解,而且可能讨论过了。如果觉得你还不够条件,他们就不会叫你申请学位,或再拖延。例如,和我差不多同时在植物生理学组中有两位研究生,一位是外务太多,不专心工作,时常不见;另一位“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天天与女友鬼混,也没人过问,导师也不管,后来也就不知去向了。其实这种方法也有道理,本来科学研究全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是靠别人的督促。而且所谓博士学位也只是表明已具有独立作研究的能力,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但是太无规定的基本标准也有缺点,尤其是理工学院的学生以数理化为主,生物学的知识很少,有的连植物学也没有学过,对植物形态和结构都不知道。例如,比我早一年得博士学位的一位植物生理学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有人问他试验中经常用来测定生长素的燕麦苗的芽鞘的内部结构,他就答不出来。想了一会,说像一根“橡皮管”,引得大家笑起来,导师也有点难为情了。温特教授本人家学渊源,他父亲就是荷兰著名的乌得勒支大学的植物学教授,温特本人就在植物园中,与老一代的植物学家都是世交,又读植物学专业,还曾作过教员和到荷属爪哇主持过雅加达植物园,所以植物学的根底很好,见过的也多。记得他曾说过: “没有到过热带的人,不能成为好植物学家。”他在Caltech教书时常带我们出去参观植物园等处,指点我们。记得有一次开车一同到“死谷”去玩。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名地,是一条南北行的干旱峡谷。当时移民向西海岸去开发时,一对篷车在谷内迷路,得不到食物和饮水而全部死亡。那里几乎全是砂石,很少植物,温特看见就问我们是什么。我是化学出身,没有学过植物分类,也答不出。他就对我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属和种的拉丁名及其特有习性。

篇(9)

1.前言

超量恢复理念在1950年由前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此理念在我国运动训练中产生巨大的理论影响和实践意义,但教练一味的增加训练负荷和强度,追求深层次疲劳,不仅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反而使运动员因过度疲劳而导致伤病结束运动生涯。“疲劳后恢复—在加大负荷深层刺激—再超量恢复—使机体产生更高基础上的平衡”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2.试验法

2.1、根据超量恢复训练的原理,对20名优秀运动员在不同强度和负荷下对机体内各种能量供应系统的代谢动力学变化。

图1

 不同时间最大运动过程中各能量供应系统的代谢动力学变化

2.2、根据超量恢复训练的原理,采用对运动员100m和400m的最大强度跑,对20名运动员身体能力的超量恢复的检测。

图2

消耗和恢复过程关系

(引自:冯炜权,1995)

2.3、根据超量恢复训练的原理采用大强度训练对20名运动员生化代谢产物和关节负荷的检测。

图3

乳酸“------------”

关节负荷“——”

3.结果分析:

3.1、超量恢复训练深层刺激机体内的潜在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在体内通过ATP、CP等供能系统来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短时间、大强度以磷酸肌酸供能;大强度,长时间以糖原供能;长时间,中强度以脂肪供能,能量耗尽肌肉将被迫减小强度,甚至使身体停止运动,同时通过人体补偿运动机制,从而可以继续进行运动,在超量恢复以后身体将各种能量物质恢复到高于最初水平。(图1)

3.2、超量恢复训练使各体内物质的基准数不断提高,运动时间和恢复时间不同,恢复程度也不相同。在100m和400m的超量训练中的运动员的磷酸肌酸合成速度加快,速度能力和耐力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实现超量恢复。(图2)

3.3、超量恢复训练在深层刺激下可以达到运动员超量恢复的目的。但是在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刺激下乳酸值、氨值、自由基成倍增加,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可以达到15mmoL/L甚至更高。在提高糖酵解能力的最高乳酸训练法中,血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是在运动后15min左右,同时也会引起血氨升高,体内自由基不断增加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大量自由基可致细胞和组织损伤,引起运动中枢疲劳。在超量恢复训练后我们可以明显观测到运动员的关节负荷量的不断增加,引起过度训练超出机体的承受负荷,从而导致体重、血液多项指标(如Hb、BUN、TT、T/C比值等)、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的明显变化。(图3)

4.结论

根据对超量恢复的研究,运动员使用超量恢复训练方法可以达到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训练疲劳后恢复—加大负荷深层次刺激—再超量恢复—使身体适应平衡”的几个环节中我们较好把握强度和负荷的“临界”。使身体可以在“临界点”上达到超量恢复又不损伤关节和生理机能,使运动员在大强度和长时间下保持不断超量的科学化训练。同时也给广大使用超量恢复训练方法的教练员提出不能盲目追求训练的速成性,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进行科学化训练。才能使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炜权主编.运动生物化学原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篇(10)

Courant Institute, NYU

E.Welzl,ETH Zürich(Eds.)

Combinatorial and

Computational Geometry

Mathematic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s 52

2005,616pp.

HardcoverUSD80.00

ISBN 978-0-521-84862-8

J.E.克德曼 J.帕克 E.韦尔茨尔 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离散几何逐渐合并,新的学科――计算几何学的出现为那些对几何问题感兴趣的数学家和计算科学家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本书是这两门学科交叉的自然产物,它包含了32篇论文,内容涉及了这个领域中人们目前感兴趣的广泛课题,如几何排列、多胞形、存储、覆盖、离散凸性、几何学算法及它们的复杂性,还包括了与许多应用领域相关联的低维几何物体的组合复杂性。例如数学规划、可见性问题、运动数据结构和生物化学,还有代数拓扑学、几何概率、实代数几何学及组。

本书包含的32篇论文分别是(1)借助于核心集合的几何近似;(2)几何学中的图形及超图形应用;(3)轨道的凸几何学;(4)伪线的Hadwiger横截理论;(5)贝蒂数的边界、应用及算法;(6)非常多胞形的脱壳及h向量;(7)关于若干相互接触的柱面;(8)棱对映3多胞形;(9)单纯面的保形能量;(10)关于高维三角剖分的大小;(11)木匠规则折迭问题;(12)有关计算几何学中的折迭与开折的综述;(13)有关转义矩阵的秩;(14)生物分子溶剂化合物的几何学;(15)Zonotope不等式;(16)拟凸规则;(17)De Conciui-Procesi奇妙的排列模型――一个离散几何学家的观点;(18)借助8个、9个或10个叠合圆的单个圆最薄覆盖;(19)有关具有移动观点的可见性问题的复杂性;(20)凸体的柱面分割;(21)转义矩阵半空间;(22)利用置换的允许序列对西勒维斯特问题的两个证明;(23)三维德劳内棋盘花纹的5种实现方法比较;(24)伯恩斯坦基和实根孤立;(25)与西勒维斯特―加拉定律相关的极值问题;(26)平面中不相交段之间的长不交叉路径;(27)Schnhardt多面体的推广;(28)凸体直积的Hadwiger数;(29)二进制空间分割中的最新进展;(30)Erdos-Szekeres理论:上界及相关结果;(31)有关成对交叉数;(32)关于几何随机走动的综述。

本书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科学研究所出版物》(MSRI)丛书第52卷,可供对组合几何学及计算几何学感兴趣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篇(11)

毕业生优秀简历表格(一)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xuexila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东省身材:175 cm 55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市场销售/营销类:业务   机械设计/制图/制造   技工类工作年限:1职称:null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一个星期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东莞个人工作经历:XX-5--XX-12 在苏州现代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任销售代表,主要从事市场开发和客户维护,找出商和经销商。建立销售渠道,做好广告宣传,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江西渝州科技学院最高学历:大专毕业-XX-07-01所学专业一:数控技术所学专业二:模具设计受教育培训经历:XX-9--XX-7 在江西渝州科技学院熟练掌握了数控技术并获的了AutoCAD的培训证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在苏州工作的期间,我所负责工作区域的产品从一个不知名的牌子,到市场占有率位列前茅的产品。如果说在学校期间学习和掌握了书本的专业知识,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使我更加懂得了人际交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相信通过努力,明天的阳光的更加辉煌和灿烂。 详细个人自传 本着一颗勤奋踏实、仔细的责任心是我的工作格言。个性开朗、适应性强,承压性好,能不断改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毕业生优秀简历表格(二)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xuexila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湖北身材:168 cm 60 kg婚姻状况:已婚年龄:32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建筑施工员,项目负责人,安全员    工作年限:7职称:中级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区安置房起止年月:XX-01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工程施工员工作描述:该工程荣获“浙江省标化工地”称号离职原因:公司名称: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瑞田钢铁厂房起止年月:XX-01 ~ XX-12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技术负责人工作描述:离职原因:公司名称:浙江省温州市百先得服饰厂房工程起止年月:XX-01 ~ XX-12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项目负责人工作描述: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湖北省襄樊市建工学校最高学历:大专毕业-XX-07-01所学专业一:工民建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1998-09XX-07湖北省襄樊市建工学校工民建大专毕业证XX-01XX-12浙江省温州市建校工民建施工员XX-01XX-12浙江省温州市建校工民建安全员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能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敬业守信。 详细个人自传月薪要求:4500元

毕业生优秀简历表格(三) 基本信息姓名: xxx 先生身份证: 610104197612313***照片民族: 汉目前所在地: 成都年龄: 30 岁户口所在地: 成都

婚姻状况: 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 全职应聘职位:化学工程类、理科类、生物工程类

工作年限: 3职称: 中级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希望工作地区: 北京市上海市成都 个人工作经历:1996-XX,西北大学化学学院

1997-1999担任过院报编辑,校学生会学习小组干事。

1998.10-1999.5从槐米和荞麦皮中提取芦丁工艺研究

1999.2~XX.6从荞麦皮中提取纤维素,对纤维素与马来酸等接支反应,合成纤维素的衍生物

1999.9~1999.10河南洛阳中原油田分析测试中心实习

XX.9-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XX.9~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环氧树脂车间实习工作

XX.1~XX.7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环氧树脂车间实验室担任技术员,负责车间生产中间体的检测,车间生产问题解决和部分应用产品开发(环氧树脂稀释剂,环氧树脂灌封料和环氧树脂模具)

XX.8~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工程中心环氧树脂研究组,参与开发一种电子级酚醛环氧树脂和新建车间的设计,申报材料的整理,前期实验的总结等工作,并成功进行了中试。

XX.1~XX.8西安新兴绝缘材料厂担任技术研发和厂长助理工作,主要负责车间生产,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报批等工作。。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sichaun daxue最高学历: 硕士毕业日期: XX-7所学专业一: 生物学类 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本科 XX 年毕业于 西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 专业

主要从事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硕士 XX 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专业 主要从事植物蛋白的功能研究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外语水平: 熟练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本人具有较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化工和生物制剂等工作经历。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市研究项目,并完成多篇科技论文,得到同事和领导老师的好评。

在化学方面,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有机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比较熟悉。

在生物学方面,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蛋白提取、分离、检测(如:Western检测,荧光分析检测,蛋白基本性质的检测等);植物体功能蛋白的分离和提取,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基本分子实验技能(PCR,DNA/RNA的提取和大肠杆菌表达等)。对生物药学相关的实验设计和要求较为熟悉。

在仪器的使用方面,能够使用多种仪器(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原二色谱 CD, 荧光光谱FL,快速液相色谱FPLC, PAM2100叶绿素荧光,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并对主要分析仪器(核磁NMR,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原二色谱 CD, 荧光光谱FL等)的结果能够准确分析。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尽职尽责,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和团队集体精神。

在生活上,本人热爱运动,喜欢羽毛球,篮球运动。写作能力好,喜欢读书,上网等休闲类活动。看过“毕业生优秀简历表格”的人还看了:1.精美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2.精美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

4.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

5.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表格

6.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的模板

7.大学应届毕业生表格简历模板

8.2021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