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主实验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很少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学习高中数学呢?教师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提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对高中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联系已学知识,引导探究新的知识
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说,其难度有了不少的提升,特别是高中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较多,这让不少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就望而生畏,再加上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不能针对学生学习进程中的这些问题,巧于设计,将新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必然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传授新知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石,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中的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推理而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并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
三、课后扩展延伸,鼓励学生巩固探究
一、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里外语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教学方法到二语习得的理论变革,从片面强调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到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源自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学习者自主”(learnerautonomy)概念。学习者自主是学习者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并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要求转换外语教师的传统角色,把更多的学习控制权和决策权授予学生。而在这个赋权予学习者的过程中,自主性已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学习者的概念。若外语教师自身都不知道怎样去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话,何以期望培养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前提就是教师的自主发展。这一点钱晓霞作了详实的论述。所以,教师的自身发展已经成为今天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外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笔者曾就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师资作过一项调查,除了职称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工作量过大等系列问题外,在需求方面集中地体现在要求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自我发展”以及培训进修、减少工作量等方面。这份调查统计与周燕所作的49所院校920位高校英语教师的调查结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充分说明外语教师尤其是近年来处于蓬勃发展中的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然而,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自我发展”这个概念被多数教师简单地理解为继续培训或进修。因此,在教学任务繁重和进修资源紧缺的环境下,我们目睹甚至经历了整日忙忙碌碌却又无所适从的疲惫与怨言。如果对这种疲惫与怨言进行课程意义上的解读和批判,我们是否可以领悟点什么,并由此走出这份疲惫与怨言而走向自主发展之路呢?
二、工具理性的束缚
教学一线的外语教师长期以来被某种无形的秩序定位在简单技能培训者和课程传递者的角色上,在一个狭隘的课程范畴里背负着语言外壳重复着一些技术层面上的字、词、句解释和听说读写意义。吴宗杰对这种教学活动模式作了实事求是的课程结构剖析,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揭示了西方工具理性(instrumentalrationality)支配下的Tyler原理现代课程范式以及其中外语教师的生存方式。
Tyler(1995)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科学课程思想的四大焦点——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要提供什么教育经验以便达到这些目标?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课程的构建。现代课程由此发展并分解出了目标、大纲、教材、教法和评价等一系列由不同教育机构和社会群体来操控和制约的课程要素。这些课程要素以预定的、逻辑设计的、序列化的步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这流水线上“无个性”地接受工作指令,用各种标准化指标去完成符合某种技术评价体系的“产品”。在我们熟悉的语言课堂里,同样被理解为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价的外语课程按社会分工的需要强行划分专业科目,我们的外语教师则围绕着它们摒弃一切其他的经验和学科内容,根据预设教学目的及以此为目标内容的教材组织统一的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案,以线性方式滔滔不绝地讲授着系列序列化的语言知识点和技能。不难发现,我们的外语教材是序列的、逐步的次序,教学大纲也是如此,甚至作业和考试也体现这一次序。在这种封闭的以1、2、3、4累加步子前进的课程模式里,语言“被科学思维表面化、标准化、分类化和可测量化了”,内在的思想被抽空了,教师成了机械的传话筒,学生成了盲目的吸尘器,教与学之间“只交换能量但不交换物质”。一旦失去了作为其本质内涵的内在精神,语言这个载体便具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工具性,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功利目的和技术目标,束缚甚至封锁了教师选择、重组、发展的主体性课程空间。
三、超越课程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教育科学领域对Tyler工具型课程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英国Sten-house,L.的过程理论,美国Schwab,J.的实践理论以及Doll,w.E.的转化理论把课程的开发、实施推向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理解,出现了“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话语构成的社会文本来理解。在这里,课程概念不仅从框架上跳出了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特征的科学理性范式,甚至从内容上消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目标并把它们融合到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去。教师作为这个过程中的生活世界思想者存在去解读课程活动的社会教育意义。“教师的发展就是培养这样一种能读能力,并能与学生一起构建符合人心灵发展的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课程‘文本’。”
在我们周围,教师的发展一直以来或部分或全部地被定位在专业培训与教育上,但“仅仅通过教师培训我们不可能达到包含在学生自主性概念里的教育目标。只有教师控制自主的职业发展,才能接受学生作为探索型伙伴的挑战”。在这种专业培训尤其是当前新课程师资培训中,教师依然是作为一个受训者去接纳外界施予的教育,教师的自主性——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学生自主的“支架”力量——依然没有被充分开发。所以对于教师发展,吴宗杰道出了其课程视角下的本质的东西:
……theessenceofteacherdevelopmentistheincessantdeepeningoftheirauthenticunderstandingabouttheeverydaynessoftheirlife.includingthenor-malandmundaneteachingactivities.regardlessoftheauthorityofdominantdiscourse.Curriculumisunder-stoodasthearticulationwithstudents0fteachers''''be-inginunderstanding.
这种东西就是超越课程的自主发展,就是重构包括课堂在内的教师生活世界并改变制约他们生活方式的机构权力话语(institutionaldiscourse)。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野,找到了一条通往教师自主发展之道。
(一)寻找教师课程话语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教师的发展更需要自身的语言文化环境。后现代语言课程观认为,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语言活动都是课程,尤其是其中的课程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作为组织机构的形态存在而成为决定教师发展的行政权势话语和决策理性话语。在工具理性的现代课程框架中,我们显然长期以来就被这些教育管理者以及专家学者对教育科学的、实证的话语如“目标、大纲、教材、考试、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所支配,而作为教育和课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师自己却失去了话语。当我们的学校反复用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等概念去讨论课堂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考试成绩、教学评价、专家考核等方式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被限制在了课堂里、教材上和分数中,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是专家们的权威规定,只要接受并把它们传播给学生,让他们考出合乎这些规定的标准成绩就行。在语言课程中,外语教学更是纠缠于选择题勾出来的数字及其权势话语或理性话语所赋予的效益,外语教师完全脱离了语言课程的本质,失去了“我”的思想,“我”的言说,在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脑子在说着别人的话,丧失了作为一个主体应该展示的自我精神话语。
所以,当我们提到教师的发展,首先就要教师仅仅是一整套目标、教材、考试等课程体系中的执行者的定位。课程是一种社会过程,教师是其中的核心,“是凌驾于一切现代课程文本之上的上帝,是课程的主宰者。如果把这个上帝贬低到了一种教育工具,别人决策的执行者,那么课程就失去了灵魂”。教师必须去思考和挑战隐藏在课程背后的话语控制权,争取自主发展的社会语言环境,找回自己的课程话语,用“我”的存在去思想,用“我”的思想去言说。中国(二)实现教师课程创生
西方学者在课程实施取向研究中曾归纳出了忠实(fidelity)、调适(adaptation)以及创生(enact-ment)三种取向。应该说,随着师生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的弘扬,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向调适取向进而发展到创生取向是一个重大的进展,教师由完全被动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知识、教育经验的主动阐释者。但是笔者认为,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仍然没有超越课程的现代范式概念,仍然在“特定的话语情境——教育机构,特定的话语内容——教材乃至特定的话语方式——教育方式方法”中作一个实施环节的改造。尽管这种改造中可能没有社会权势话语的强制性命令,但在作为实施者的教师领域中,这种对课程文本的再阐释还是以此为导向的,体现不出教师自身主体实践的价值。教师超越现代课程的自主性不应仅局限于课程活动的实施环节,而应全部体现在包括课程决策、设计与开发、研究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课程创生”。
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给外语教师的课程自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语言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思想载体,外语教学就是融化情景和人的思想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语言课堂的教学完全可以实施课程创生模式和策略,把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模糊性引入语言课程的教学情境中,因境而生,即兴创造新的有挑战性和干扰性的课程资源,在整个课程运作中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意义以及课程理论的符合生活实际需要的新变革。教师在决策、设计、实施的创生课程活动中,实际上是在开拓教与学的一个开放系统,让教师、课程材料与学生在看似无序、混沌、不平衡的活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高级能力“自组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课程意识以及教学行为、价值取向,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以改造和重建,这也标志着教师在课程创生过程中的不断成长与发展。
在这里,有必要提出的是,构建校本课程无疑是有意义的教师课程创生,特别是目前在广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里,如何去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区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材料,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保证。多数高职院校从无奈采用普通高校外语教材到目前热衷使用各类高职版外语教材,教师自身并没有从已有的疲惫困惑中解放出来,反而陷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应用人才培养规格的矛盾之中。“教师的无能化就是从那些披着‘神圣’光环的教材开始的。教材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权威,却剥夺了他们知的权力。”因此,抛开那些自上而下的权威性课程教材,带着实践性的价值取向以及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民主理念,去探索与研究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教师掌握课程自主性、用周围的真实生活世界去言说并实现自主发展的真正尝试。
(三)回归课程反思教学
正如上文中所反映的,后现代课程视角下的教师发展的焦点在于教师思维的转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论构建或教学技能训练。那些既定的教学理论、方法以及内容无论怎样去解说和诠释都不能让教师去理解、把握“过程”这样一个后现代的转变性课程概念。多尔曾言,在这种课程作为过程的框架之中,学习和理解来自对话和反思。Bruner(1986)也认为,“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包括一种能力,即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从而以某种方式将自身与自己所知道的区分开来”。只有当我们用一种批评性的反思性思维——转变借以发生的工具——去解放课程的工具理性束缚,把教学从技术理性和谋略理性的目标、方法控制中摆脱出来,教师的教学才能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教师与课程文本、学生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的主体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自主的教师应对自己的课程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在理论与实践中验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甘正东在总结反思性教学特点时指出,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所探究的问题或领域往往是教师本人觉得最有意义的,也是源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它不同于专家型的理论研究,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行动过程,伴随着教师本人大量系统性的观察、艰苦的思索和理性的选择。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也就成了教师自主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
在西方列强中,德国作为后起者在海外的殖民地不多,尤为胶东半岛为重。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国内的建筑破坏严重,原生遗留较少,现存的大量建筑均为二战后按原图纸重建的。而坊子区工业建筑大都建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年代久远,是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址。此外,旧工业建筑也较完整地折射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段沉重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亡我中华的历史见证,历史价值尤为显著。坊子自1898年门户开放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历代在此生活,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记载着百年的沧桑,工业发展带来的模式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给此地区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着极高的社会价值。这些工业建筑的建立正处于欧洲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受浪漫主义、新兴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建筑思潮的影响,虽没有高的建筑,但形象典雅自然,施工工艺精细,又不失活泼,比例尺度适宜。艺术风格既有西洋流派的风格,如廊、老虎窗、穹顶、烟囱、尖塔等,也揉进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形成中西文化的合璧交融,施工工艺具有独创性。体现了工业时代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技术与艺术价值较高。
坊子区工业遗产如同一本厚重的工业历史教科书,记载着煤矿业和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大量的真实性建筑,为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起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珍贵的人文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科教文化价值。对于遗留下来的旧建筑,若置之不管,会加速这些建筑的老化。在寻求保护的过程中,可与再利用相结合,特别是工业建筑,具有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特点,灵活的使用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可省去重复性基础建设,节约拆迁和建设成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故经济价值巨大。坊子区工业建筑主要围绕铁路和煤矿而建,分布相对集中,保存完好,虽有些废弃,但没有经过大量的开发改造,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价值。较完整的社区、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对以后的保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坊子区工业建筑的保护
早在2008年,坊子区政府就委托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阮仪三及其团队成员对坊子老城区及其周边进行了整体规划,努力打造具有百年历史、浓郁莱茵风情的“坊茨小镇”。如三马路西首的德式豪华官邸区已被开发商改造为坊茨小镇,院内的原日本小学改造为1898啤酒吧。同济大学此方案虽有创新和优势的方面,还原德国历史风情,但整体偏向于改造性再利用,加入了一些商业元素,效果并不明显,且破坏了原有建筑的风貌。在坊子区文物局工作的于平副局长,对此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有较深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认为对于坊子区工业遗产首先应该是保护,其次在合理的保护利用时,不能过分与商业携手。坊子的未来众说纷纭,坊子区新的规划还在运筹中。
根据本区域现状和对坊子区民众及相关部门的走访,对坊子区德日式建筑的保护,既不是福尔马林式的严格保护,也不是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要以建筑的保护为主,利用服从保护。在确保建筑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使近代建筑得到合理利用,并与现代得城市的生活相交融,恢复历史街区的活力,达到保护的目的。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生的模式有很多种类型,国外的有英国的铁桥峡谷博物馆,德国鲁尔区埃森的矿业同盟工业遗址公园等;国内的如上海8号桥创业产业园,北京798艺术工厂等。左琰在《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一书中说:“将工业遗产的价值和实体向公众传播的最佳手段就是把厂房直接改造成博物馆,而且是展品与旧建筑形成冲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让大众在浏览现代艺术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到高大宏伟的建筑体量所散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工业文明精髓。”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结合胶济铁路做成野外博物园的模式加以保护。野外博物园是在室外展示人文、建筑、野生生物、地质等历史遗产的场所。
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归因问题研究以ATM为例
由于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者的同时性,服务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服务失误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学者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如餐饮、旅游、零售业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自助服务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然而,和传统服务一样,在自助服务中也会发生服务失误。特别是自助服务往往由于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消费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服务失误更容易发生。因而,对于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研究更应受到重视。
一、自助服务的概念和分类
1.自助服务的概念。
Dabholkar(1994)认为SST是指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任何基于硬件科技的活动或利益,使得顾客可以自己完成全部服务或服务的一部分。Meuteretal.(2000)将自助服务定义为在没有服务企业员工直接介入的情况下帮助消费者生产服务的技术界面。包括旅馆的自助登记和退房系统、自动电话银行、自动取款机、交互语音应答、自动售货机、零售自助结账和基于网络的服务等。
2.自助服务的分类。
Meuteretal(2000)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对SST进行分类:一个是技术界面,可分为基于电话的(例如电话银行);基于网络的(例如在线零售);基于亭式机的(例如自动取款机);基于光盘/CD(例如培训CD)。另一个是使用目的,可分为顾客服务(例如在线航班登记)、交易(例如客房预订)和自我服务(例如信息电话)。这是一种标准化的分类方法,把重点放在技术中介和系统功能上。Lawrence(2009)提出根据两个维度对SST技术进行分类,分别是定制化/标准化和可分离的/不可分离的。由于自助服务种类繁多,不同类型下的服务失误也不尽相同,自动取款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本文以自动取款机为例对自助服务中的失误及归因进行研究。
二、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
目前对于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自助服务失误的概念。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服务失误的定义,由于服务失误的定义主要是从没有达到顾客期望或使顾客不满意为定义依据,因而传统服务中的定义可以沿用到自助服务领域。Bitner、Booms(1990)等认为服务失误可能发生在许多方面,如企业无法提供顾客所要求的服务,服务未能依据标准作业程序执行、服务因某种缘故延迟或核心服务低于可接受的服务水准等。将服务失误定义为不按照顾客的期望进行服务。而Keaveney(1995)则将顾客对服务系统的不满意作为服务失误的测定标准,认为当顾客对服务系统不满意时,服务失误就发生了。
2.自助服务失误的类型。
Meuteretal(2000)对在SST情境下引起顾客满意以及顾客不满的原因进行了分类。使得顾客感觉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解决了一个紧迫的需要;从使用中感知的相对优越性;或者完成了任务。使顾客感觉到不满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失误、过程失误、低劣的技术或服务设计以及顾客驱动的失误。他还指出,SST会导致归因,顾客抱怨,口碑和重购意图。
Meuteretal(2000)还认为,一些服务失误,例如电子零售服务系统失误,只能由服务提供者来进行修复,因为在这种情境下顾客几乎没有继续交易或参与补救的选择;而其他的自助服务失误需要部分或全部由顾客进行,例如由顾客驱动的失误和小的技术失误,面对此类失误,顾客需要决定他是否应该继续服务过程,如果继续,在有或者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应该做什么来修正错误。
Forbes,p.l.etal(2005)对于电子零售中的服务失误和服务补救进行了研究。他将电子零售中的服务失误分为两种类型:对于服务传递系统的反应失误,包括缓慢的和不可得的服务、系统定价、包装错误、没有存货、产品缺陷、错误信息以及网站系统错误。对于顾客需要和要求的反应失误,包括特殊的订单或要求、顾客错误和尺寸变动。
Forbes,p.l.etal(2008)又对非网络环境下的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非网络环境下服务失误的类型与网络环境下有所差异。在非网络环境下服务失误可分为三种类型:对于服务传递系统的反应失误、包括缓慢的和不可得的服务、系统定价、没有存货、产品缺陷、错误信息;对于顾客需要和要求的反应失误,包括特殊的订单或要求、顾客错误和尺寸变动;自发的和主动提供的行为,包括尴尬和不可靠的反应。
3.服务失误后顾客的行为反应。
在经历服务失误后,消费者首先会进行服务失误的归因。即这次失误是由谁造成的,在归因的基础上,会采取一系列的行为。例如,抱怨、转换服务提供商,负面口碑等。在自助服务失误情境下,主要对消费者的更换服务提供商和抱怨行为进行了研究。Zhu(2002)提出在经历自助服务失误后,顾客会产生转换意图,包括两种:第一种是消费者退出现有的服务提供商,选择另一家自助服务提供商;第二种是退出自助服务去选择传统的人际服务。NicholaRobertson(2012)研究了SST情境下服务失误时顾客选择抱怨渠道的动机。他认为,基于技术的抱怨渠道包括网页、电子邮件、博客和在线论坛,通过电子渠道的抱怨能避免尴尬和对立(BodeyandGrace,2006;Oetzingeretal.,2006;HollowayandBeatty,2003;MarquisandFiliatrault,2002)。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类型及失误后的行为反应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服务失误归因的研究却非常少见。而失误归因是消费者行为反应的基础,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因而,本文以ATM为例,探讨服务失误发生后消费者如何进行归因。
三、归因理论
1.归因的内涵。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经过分析后,将行为原因归因到行为者本身或外在环境因素的过程(Heider,1958)。Kelley(1973)认为归因试图说明人们如何解释事件或行为的归属原因和责任。归因是一个推断过程,论文格式是将一种影响或者作用归因到特定的来源或原因上的推断过程(JolibertPeterson,1976)。服务失败归因就是对失败原因的判断,是将失败归因到顾客自身还是外在环境因素的过程(GreenLinden,1980)。该定义强调的是将失败归因的责任性方面。Richins(1983)的研究则认为服务失败归因是个体根据失败发生的情景和后果推论失败发生原因的过程。而Weiner(1980,1985)研究指出服务失败归因就是顾客在经历失败后对失败发生原因的归属性、稳定性和控制性的判断。这一概念将服务失败归因进一步明确化,在对失败进行原因判断时不仅要探讨失败的责任方是谁,还要探讨发生这种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从上述的定义可以看出,将归因理论运用到服务失败研究领域中,对失败发生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就是服务失败归因。
2.归因的维度。
人们在对服务失败发生的原因进行推测时采用的判断标准就是归因维度研究的内容。最初,Heider(1958)认为可从内因(行为者本身)和外因环境两个方面衡量人们对事件原因的推断;而Richins(1983)以内部归因(认为失败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和外部归因(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与环境)两个指标来衡量服务失败归因;Folkers(1984)将责任归属的概念应用到产品失败的研究中,认为失败归因分为三个维度:责任性、稳定性和控制性,只有将三者有效的结合才能很好的解释失败发生的原因;Weiner(198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服务行业应该从责任性、稳定性和控制性三个方面来衡量事件原因潜在的性质。
(1)责任性。
责任性指识别原因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方,对于服务失败的责任性就是指谁应该对失败负责。责任性是归因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维度。不同学者关于责任性的判断有不同的看法,Kelley(1973)认为责任性归属主要有三个来源:商家、顾客和外在环境;GremlerBinter(1992)认为应该从商家、服务人员和顾客三个方面来探讨失败的责任归属。Olkes(1984)、Weiner(1985)、Yen,GwinnerSu(2004)和何会文(2003)则指出顾客主要从商家或自身两个角度来考虑服务失败归因;而Richins(1983)指出,由于存在自我服务偏差,顾客认为自己所要负责的情形非常少,因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商家和外在环境(商家行为之外的因素)。根据归因的定义可知,归因并不是顾客对导致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的探索,而是对事件原因的主观推论。因此,不同顾客对同一个服务失败的归因结果很可能是不同的。[ LunWenData.Com]
(2)稳定性。
服务失败稳定性归因主要衡量的是顾客对经历的失败是经常发生还是偶然发生的看法,以偶发或固定事件来归属稳定性维度(Folkes,1984),其程度决定着顾客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对失误的发生施加影响。目前学者们对于服务失败稳定性的认定比较一致,即以人们对事件出现是常态还是偶发作为判断方式(Folkes,1984;Weiner,1985)。顾客对服务失败稳定性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可获得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经验。顾客会认为由外部因素而引发的服务失败不会经常发生,即原因的稳定性较低;由企业整体表现较差所引发的服务失败的稳定性较高,而由员工个体表现较差所引发的服务失败的稳定性较低。
(3)控制性。
控制性指商家是否可以控制事件发生的原因(Folkes,1984),其程度决定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取得效果。一般而言,由企业内部因素所引发的服务失败原因的可控性较高。对于企业内部的服务失败原因,顾客一般认为个别员工所导致的服务失败原因比较容易控制,而由企业系统所导致的服务失败原因比较难控制。若是由于企业范围之外或外在环境导致的失败,则是企业不可控制。由外部因素引发的服务失败原因,顾客将之进一步划分为可控性低和完全不可控原因。目前学者们关于控制性的判断方式主要是以商家是否可以控制和避免事件的发生来衡量(Folkes,1984;Weiner,1985)。
四、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归因类型
1.自助银行中的服务失误的责任性归因。
(1)归因于银行。
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会倾向于将失误归因于银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第一,自动取款机不能够提供服务。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汇丰银行证实,2011年1月16日中午全港所有汇丰及恒生银行逾千部自动柜员机一度同时发生故障,死机5分钟。第二,当消费者在自动取款机上正常操作,而由于设备原因导致操作无法进行。第三,自动取款机只吐单据不吐钞,而用户账户已扣除该款项。
(2)归因于自身。
虽然根据自我服务偏见理论(Self-servingBias)即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消费者不太情愿把失误归因于自身,然而,有些情况下,非常明显的消费者自身的失误还是应归因于自身。例如,由于忘记密码,导致无法操作或多次输入错误密码导致吞卡。有的消费者在取款后忘记取卡;还有的消费者由于不熟悉操作程序导致失误。据每日甘肃网报道,2011年9月25日下午,一位消费者在ATM机上存钱时出现失误,由于第一次使用ATM自动存取款机,他对于操作流程并不熟悉。当他将1万元放入ATM机时,ATM机退出了300元的旧币,该消费者遂将旧币拿出,存钱匣自动关闭,消费者以为剩下的9700元已经存入,未经确认便离开了银行。当晚,得知朋友并未收到汇款后,第二天到银行询问,银行工作人员调取监控录像,发现该消费者离开后,等待确认的ATM机因为超时,存钱匣自动将9700元退出,旁边的一名男子发现后将9700元全部拿出后离开。
(3)归因于第三方。
例如,据齐鲁晚报报道,2011年7月25日上午,一位消费者取款时,当他输入密码和取款金额后,机器里发出点钞票的声音,就在他等待钞票吐出来的节骨眼上,ATM机的屏幕突然黑屏,出钞窗口和银行卡窗口也随后关闭。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停电了,需要暂时等候。来电之后,该消费者找工作人员取出了被吞的银行卡,并查询了一下银行账户,发现刚才未取出的1000元现金已经显示被扣除。因为其银行卡为异地同行银行卡,为了再次确定,他又拨打了电话银行查询,结果仍然显示扣除此次交易的1000元和12元手续费。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该消费者取款时,银行内正在修理空调,可能是因为修理时出现问题造成银行停电。
2.自助银行中的服务失误的控制性归因。
控制性归因是指商家是否可以控制事件发生的原因(Folkes,1984),其程度决定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取得效果。一般而言,由企业内部因素所引发的服务失败原因的可控性较高。而由于企业范围之外或外在环境导致的失败,则是企业不可控制。例如,如果由于银行维修空调导致的停电致使ATM出现故障,其可控制程度较高;而如果是所在小区停电而导致的ATM故障,其可控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由于自助服务中顾客本身的参与程度较高,因而除了探讨企业对于失误的控制之外,也有必要探讨顾客自身的控制性的归因。例如,由于粗心大意或者时间紧急导致的失误,大多是可以控制的。例如,据报道一位消费者急着赶火车,在取钱时将我要捐款误看成我要取款,没有取到钱,反而捐出2000元,这类失误只要仔细操作是可以控制的;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导致的服务失误相对是难以控制的。
3.自助银行中的服务失误的稳定性归因。
服务失败稳定性归因主要衡量的是顾客对经历的失败是经常发生还是偶然发生的看法,以偶发或固定事件来归属稳定性维度(Folkes,1984),一般而言,顾客会认为由外部因素而引发的服务失败的稳定性较低;由企业整体表现较差所引发的服务失败的稳定性较高,而由员工个体表现较差所引发的服务失败的稳定性较低。
在自助服务中,由于没有员工的参与,因而对于服务失误的稳定性的判断主要是从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来进行。企业整体表现较差所引发的服务失败的稳定性较高,例如,目前银行ATM机自动取款机只吐单据不吐钞,而用户账户已扣除该款项;或者存款后ATM的频率相对较高,经常见诸报端;由于消费者自身操作的失误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因为消费者有学习的能力,或者可以选择传统服务;由于第三方引起的服务失误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因为第三方引起的失误多为偶发事件,例如停电或者其他顾客的影响。
五、自助服务中的服务失误归因与补救管理
与传统的人际服务中的服务补救不同的是,在自助服务中,人际因素已不复存在,这表明在自助服务中的服务补救与传统的服务补救将会有根本的不同。而且由于没有服务人员在现场将会使服务补救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在自助服务情境下,服务补救的提供者不再只是企业或员工一方,顾客也需要参与到服务的补救过程中来。因而,根据归因的不同,可以把补救管理分为企业的补救和顾客自我补救两种。
1.企业补救。
(1)加强监控,明确归因对象。
在很多ATM失误情形下,很难辨别到底是银行还是消费者的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互相的指责推诿,无益于失误的解决,特别是对于离行式ATM机,这种问题会更加明显。而且目前利用ATM机进行不法活动的行为呈上升趋势。因而很多ATM机都安装了监控设施,这样,当发生服务失误时,可以更清晰的明确责任的归属。
(2)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明确失误的归属并不是目的所在,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或防止失误的发生。对于银行而言,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自助服务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降低失误发生的几率;同时还应该对自助服务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系统更新和维护。此外,应加强自助设备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以使消费者在操作时更加简便。
(3)对消费者进行心理和物质补偿。
对于确实由银行造成的服务失误,银行应该对消费者进行心理和物质的双重补偿。在自助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员工的参与,也就没有顾客与员工的人际互动和交流。因此,当出现服务失误后,消费者非常期望与员工进行人际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不仅要为顾客解决问题,而且是应以良好的态度和耐心的解释来进行服务补救。由于ATM涉及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会对消费者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应该首先承认失误,给予顾客承诺,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恢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4)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对服务失误的管理重在预防,因此,银行可以设置专门人员对于在银行内使用ATM等自助设备的消费者进行指导和示范,为那些操作ATM困难的顾客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可以降低由于由于顾客不会操作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失误,从源头上控制服务失误的发生。
一、子午流注的定义
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而被肯定并流传下来。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1数和第7数(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这里指时间。就1日而言,子为夜半,午为日中;就1年而言,子为冬至气在月(农历十一月),午为夏至血在月(农历五月);就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由此可见,子午还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限。
“流注”是将人体气血循环比做水流,表示脉气注输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的气血循环,从子时到午时或从午时到子时,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开阖都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经,依次为: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地流灌各脏腑。
二、应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择时服药
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借着气血灌注,盛衰开阖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协调阴阳,调和气血。因此,服药时首先对疾病进行脏腑定位,然后区分病证之虚实,依时辰分别用药施治:大凡实证,在其经开之时,宜给药泻其有余之邪;虚证,在经开后1个时辰给予补益之剂。临床实践证明,按时辰分脏腑经络服药法确可提高疗效。笔者依据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当某经脉脏腑得到气血流注时,其功能则随之旺盛的特点,对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择时服药规律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中药择时内服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治疗组择时服药为每日3次(8:00、13:00、20:00);对照组常规服药为每日2次(8:00、18:0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80.0%(P<0.05)。选择服药的时辰在午时(13:00饭后服)正为气血流注心经之刻,心经功能在旺盛状态,有利于驱邪外出,并且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在戌时(20:00睡前服)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再次增加心的力量,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吸收;辰时(8:00饭后服)胃经旺盛,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在辰、午、戌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蔡仁英运用子午流注服药法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服药时间予以特定安排:上午服宣肺清肺化痰之剂,一次顿服,服药时间为5:00~7:00;下午服补肺益肾纳气利水之剂,一次顿服,时间为17:00~19:00,经与常规服药(每日1剂,分2次煎服)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择时服药的护理临床研究涉及病种还有上消化道溃疡、子宫内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均显示出以子午流注法择时服药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是十分重要的。临床实践表明,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平,马利华.子午流注学说与给药时间关系浅论[J].中医药学刊,2004,22(4):723.
[2]刘玉文.浅谈子午流注与时间护理[J].河北中医,1994,16(4):187-188.
[3]仲伟臣.子午流注服药法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1983,2(5):6-7.
[4]金远林.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0-21.
[5]蔡仁英.子午流注学说与肺心病择时服药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5):456-457.
要想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必然需要先搞清大学生自主创业概念。对“创业”的定义有很多,譬如,百度百科“创业”词条指出,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Venture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创业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我们赞成“创业”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即狭义的创业是专指创业者为了获取利润,独立自主或结伴从事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主要是开办企业、开创个体和家庭经营实体。广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其功能指向国家、集体和群体的大业。包括人们创造事业、创造基业、创办企业、创造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方式等。前者是基于商业领域,后者是基于所有的工作领域。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概念的界定应该是前者。创业教育对象包括前者与后者。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研究综述
什么是方式?方式指言行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只有长期、多人使用,我们才称其为方式。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方式体现了人类的朴素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譬如电子方式、网络方式、数字方式等。目前对创业方式的研究很少,因为它好像很简单,没必要给予过多的关注。大致上有以下方面的研究:
(一)按照创业动机
1.生存型创业。生存型创业是指创业的动机是因生活所迫,主要为解决就业问题,而从事的个体创业活动。所以又称为就业型创业。其特点是,创业项目简单实用,能够迅速获得回报。一般多为服务型项目,如小餐饮、小商品出租以及家政服务等。
2.机会型创业。机会型是指创业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解决生活或工作问题,而是为了抓住、利用市场的机遇获取利益的创业行为。“它是以市场机会为目标,能创造出新的需要,或满足潜在的需求。因而会带动新的产业发展,而不是加剧市场竞争。”
(二)按照创业资源1.小微型创业。顾名思义小微型创业指微小的、没有多少资源,依靠代售或服务的创业活动。譬如在校园里这类创业主要形式是,饮品代售、电子产品代售、IT卡代售、手工品销售、小盆景销售、旧图书销售、文化衫定制、自行车出租、打字复印等。这类创业成果的要素主要是依靠地理位置和赚取微薄的差价,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还是一种尝试性的创业,一种“练手”。其特点是成本低、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对创业者的能力水平要求低,在不同层次的大学里都有这类创业形式。
2.复制型创业。复制型创业是指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源或从母体独立出来的创业活动。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复制,异地生成新公司。直接掌控资源或间接利用原母体资源,包括管理资源、人才资源、渠道资源或客户资源。这种方式经常大量的发生在商贸、教育、服务等类型企业中。譬如,先前可能只是培训公司的一位合伙人、教学管理者或教学老师,在熟悉了业务流程和市场情况后,异地创办同样性质的公司。有的直接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早期乡镇企业基本上是用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
3.发展型创业。发展型创业又称资源型创业。是指那些明知创业初期要亏本,但认定计划亏损时间后会有较大回报的创业行为。发展型创业一般都有较强的实力,较多的创业资源,如资金资源、关系资源,不计较一时一事的短期利益,而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创业活动。如大型网络平台建设,网站建设等。由于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和一定的创业资金扶持,近几年,发展型创业在学校中越来越多,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网站和网络平台。有的网络平台建设、网站开发得到了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获得了天使基金等风投的支持。
(三)按照创业形式
1.网络型创业。顾名思义,网络创业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者是真正将网络作为一项事业,想要在上面获取客观的收益。如开办网店。通过网上店铺销售各种产品或提供各类服务。一般网络创业是先有了网站运营,网店经营之后才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创业形式。网络创业方式,是高校大学生的主要创业方式之一。哪里有高校,哪里就有网络方式的创业。这是因为大学生熟悉互联网,不需要实体店,足不出户就能进行管理。所以网络创业是一种具有勃勃生机的创业方式。
2.加盟型创业。加盟是指以自己的条件,按照对方的要求合作经营的一种创业方式。是一种经济而简便的经商之道,经由一种商品或服务以及行销方法,以最小的风险和最大的机会获得成功。加盟就是该企业组织,或者说加盟连锁总公司与加盟店二者之间的持续契约的关系。根据契约,必须提供一项独特的商业特权,并加上人员培训、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商品供销等方面的无条件协助。加盟特许经营的经营形式种类有很多,依出资比例与经营方式大概可以分为自愿加盟、委托加盟与特许加盟。
3.概念型创业。概念创业也称创意创业。概念创业是指凭借创意、点子、想法创业。概念创业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特别是本身没有很多资源,但具有聪明才智的大学生创业者,可通过独特的创意来获得各种资源。概念创业在高层次学校比较普遍,因为专利发明比较多,但失败率较高。因为创业需要创意,但创意不等同于创业。学校里往往是一个同学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或者有一项获奖的小发明,于是几个同学一合计,找学校申请一个地方,一笔资金就干起来了。接下来可能就发现设计研发、市场推广、经费筹集等等问题都来了,一个环节不到位,创业就要重新开始。不管怎么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概念创业有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四)按照创业特征
1.技术型创业。技术型创业是指利用自己掌握或合伙人掌握的一门技术为核心点所展开的创业活动。这项技术往往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具有比较优势。创业者一般是以自己掌握的技术为基础来创立企业。譬如学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掌握了一项化学方面的新技术;学医学的掌握了一项医学方面的新技术;学材料科学的掌握了一项新型建筑材料生产技术;他们就可以以此为资本开创企业。有的只以技术入股,有的引进新技术创业都属于技术型创业。这种创业方式主要出现在高层次学校中。
2.管理型创业。管理型创业是指管理咨询方式的创业。也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开设的管理咨询类公司。譬如教育咨询公司、留学服务咨询公司、旅游服务咨询公司、水产品养殖咨询公司、宠物健康顾问公司等等。初创阶段,大学生还不具备条件,创立诸如会计管理咨询、审计管理咨询、建筑管理咨询等有国标要求的管理型公司。但毋庸置疑,随着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咨询服务将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好方式。
3.项目型创业。项目型创业是指以项目为核心开展的创业活动,而不是以企业经营方式的一种创业活动。项目创业的特点是,依靠项目盈利,多为短期行为,项目工作人员结构相对稳定,但劳动关系简单。在高校中一般艺术类大学生喜欢采取这样的方式。譬如,承包一个庆典的宣传品设计、背景墙制作、人体雕塑等等。另外,项目创业也多是创立公司的早期阶段形式,即还不具备条件设立实体公司或创业者不愿意现在就设立公司,而是以项目创业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市场反映,进一步收集市场信息,进一步挑选团队成员等等。其它还有团队创业、兼职创业、大赛创业等等。这里有的是创业模式,有的是创业类型,有的是自己定义的创业方式。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研究方法
怎样才能明确大学生创业方式,我们的研究方法是,第一步收集、调查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从中提出创业类别;第二步研究确定大学生创业方式的原则,界定创业方式;第三步分别对12位就业中心负责人、创业教学老师、创业俱乐部辅导员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方式表现情况,同时征求对我们界定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意见;第四步在2014届毕业生就业统计中进行实际运用;第五步反馈修正。调查获得大学生创业项目859个,调查项目覆盖大学生所有层次(见图1:项目层次分布图)。我们从经营场所、经营行为、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四个方面对创业项目进行分类(见图2:项目结构示意图)分析。
(一)从经营场所来看项目可以分为有固定经营场所和不确定的经营场所。譬如,一般注册公司的创业都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现实场所和虚拟的经营场所。譬如,网店可以是虚拟的经营场所。
(二)从经营行为来看项目可以分为自有自营和倒买倒卖。譬如,艺术学院学生自制的艺术品租地方销售就属于自有自营;通过门面或网络手段低价进货(如保暖内衣)高价卖出,属于倒买倒卖。
(三)从经营产品来看项目可以分为创意类产品(如发明专利、软件设计等)和实物类产品(如各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电子产品等)。
(四)从经营模式来看项目可以分为实体注册、连锁加盟、特许经营。或者也可以分为成本领先模式、差别化模式、目标集聚模式。
(五)从营销模式来看有百度营销、口碑互动营销、博客营销、论坛营销、信息平台营销、B2B电商平台营销、O2O营销、邮件营销、QQ群营销、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等模式。我们确定的调查分类原则是:第一、项目选择要覆盖校园大学生创业不同类型的项目;第二、项目选择要覆盖大学生所有层次;第三、确定的创业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第四、确定的创业方式具有群体性;第五、确定的创业方式具有持续性;第六、确定的创业方式可衡量统计。依据这些原则和调查情况来确定大学生创业方式。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界定
经过上述研究,通过反复筛选,我们界定了在校大学生创业五种方式:
(一)实体创业方式是指通过注册公司,开展主营业务,并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创业活动(包括加盟、连锁或特许经营店。加盟、连锁或特许经营是经营模式而非创业方式)。
(二)网络创业方式是指建设网络平台,获得使用过程中的利润或通过网上开店,经营业务的创业活动。(只是利用网络形式销售产品,进行产品或服务项目宣传不列入网络创业方式,因为这只是把网络形式作为一种经营渠道和手段使用)。
(三)项目创业方式是指有业务(企事业单位大型文艺、体育、庆祝、展销活动策划组织、产品销售或技术服务),有团队,不注册或还没有注册,有临时经营场所的创业活动(如正在孵化的创业项目、项目工作室等)。
(四)创意创业方式是指出售自己的发明专利、软件开发产品(如各种APP应用软件开发)、文艺创作产品(如雕塑、剧本、绘画、书法等)、各类设计作品(如商品包装设计、会展背景设计等)或有创意的点子获得报酬的创业活动。
(五)个体创业方式是指出售自己的技能与服务,由个人完成全部工作并获得全部利润的创业活动(不是被他人雇佣)。如:网站开发、电脑维护、电器修理、考生培训、文体教练、餐饮快递、商品出租、商品零售、财务管理、家政管理、经纪人、自由撰稿人、家庭护理等。
五、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研究的应用价值
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方式有助于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目前,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多,但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扶持政策凤毛麟角。为什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少?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搞清楚在校大学生有哪些创业行为和做法,如何给予扶持,给予什么程度的扶持。有的是要给予资金扶持,有的是要给予场地支持,有的是要给予具体指导。所以将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各类行为以创业方式进行归类,有助于有针对性的给予扶持。
Explor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Biochemistry
LI Jiang-bin,HOU Gan,LAI Yin-xuan.Institut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 mode of researching experiment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rain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Clinic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research
1 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实验性工作为主的检验技师,毕业生大多从事医院检验科和实验室工作,实验技能是决定毕业生能否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临床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学科重要的核心专业课,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其临床实习时数约占总实习时数的三分之一,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研究性实验是一种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并分析、利用,再经过自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竞争力。研究性实验的选题可多种多样,比较灵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研究性实验有利于淘汰那些陈旧、落后的实验方法,增加新颖、先进的实验,对实验内容进行不断地更新,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学生在做这类比较先进和新颖的实验时,必须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不能有依赖思想,因此对学生能起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1-2]。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3]。现在国内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是实验内容多验证少创新,实验结果早在学生预料之中,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只是按照实验指导照抄照做,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上应从直观性、验证性、巩固性实验向综合性、自主性、研究性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上过渡,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
2 研究性实验在临床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从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课程中连续三年实施了研究性实验教学,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2.1 实施目标 加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2 年度实施安排 每年3~6月为教学实施时间,具体为3月:布置实验、选题、文献查阅及实验设计;4月:实验设计答辩及实验设计修改;5月:实验操作;6月:实验论文书写及答辩;每年7~11月为总结时间:实施包括问卷调查、分析讨论、教学总结和改善及为下年度实施做准备。
2.3 实施内容 实施的研究性实验主要由实验选题、文献查阅及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答辩、实验操作、实验论文书写及答辩等5个阶段组成。
2.3.1 实验选题 教师根据实验室条件、教研室科研条件、教学内容等布置研究性实验,向学生介绍这些研究性实验的基本情况,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以3-6人为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条件自由选题。
2.3.2 文献查阅及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研究性实验的要求,结合拟选题目,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实验设计。文献查阅的过程是对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文献的培养和锻炼,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方法路线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选题和实验室的条件,设计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路线,按照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形式填写实验设计书。
2.3.3 实验设计答辩 模拟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实验设计的答辩,通过答辩,学生可以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教师对实验设计中的研究方法和路线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保证研究方法和路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研究性实验的顺利进行。
2.3.4 实验操作 根据答辩通过或修改后通过的实验设计方法路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在本阶段中,学生不但要进行材料的准备、试剂的配制,还要正确使用相关的仪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分析,并及时进行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性实验,可以将各课程联系起来,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2.3.5 实验论文书写及答辩 研究性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研究的结果,因此,实验论文的书写成为该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2.4 实施过程的关键问题
2.4.1 文献查阅及实验设计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没有系统地查过文献,所以对文献的查阅方法、途径和实验设计所知甚少。因此,教师需向学生讲授文献查阅的方法、途径和技巧等。在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设计方法和路线的可行性,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实验经费等各种因素。
2.4.2 实验论文书写及答辩 论文书写过程中,学生应对实验操作、实验原始记录、实验结果等逐层分析,展开充分论述。而为了答辩,学生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仔细审查论文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错误、解释不清楚等。如果发现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做好修改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增长知识的过程。如有条件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实验论文书写及答辩中的注意事项。
2.5 实施效果总结
2.5.1 建立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实验不再是照书照做,而是带着研究课题进实验室,教师在实验课上不仅要传授知识,也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视野,促进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科研的艰辛和科学论文撰写的困难,更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科研失败,如何在失败中求成功。
2.5.2 培养了学生科研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完成的是实验报告,而相当多的实验报告是将实验指导书重抄一遍。而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是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作的记录,并且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实验讨论,最后书写论文和答辩。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竞争力。并且还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奠定了基础。
2.5.3 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师的知识更新 通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将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研究、进一步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的建设。同时在研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实验项目是学生设计的,对于教师来说可能也是新课题。老师在对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
参 考 文 献
20XX年12月,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及潍坊市十一五研究课题,我校申领了市级课题《小学科学中应用主题资源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由刘校长任课题负责人,亲自带领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子课题申报。然后选定一批年轻能干、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做为教师为实验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实施实验;学校还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在周工作安排、行政会议中有课题工作安排,做到了人员、经费落实。
二、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首先,学校领导召开专门的课题研究会议,让实验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此项课题实验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能力发展的科学育人观。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敢于面对困惑,并进行认真思考。
其次,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有关课题培训工作,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掌握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能力发展的科学育人观。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教师培训计划:一是进行校内培训,组织实验教师观看有关实验课题的录象、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定期组织研究人员开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调整研究计划,撰写研究论文,并注重了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提炼,然后得出结论。我校课题组为使师生间的信息得到很好的交流,促进科研与教改、课改的发展,加强实验教师之间、实验对象之间的交流,每月举行一次交流会。每位实验老师都要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其他成员也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以后实验的顺利开展,也利于实验教师更好的搞好实验总结。
三、课题培训
积极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课题培训,参加有关的课题实验交流会、研讨会等等。一系列的课题培训,让实验教师掌握了大量有关的先进教育理论,对自己的课题实验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升到了理论研究高度。
四、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实验教师在确定实验课题后,要先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在目前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状况。根据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实验教师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五、调查实验教师建设主题资源网站的情况
课题组实验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树立网络化学习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并以这些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来指导和建设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满足学校科学教学需要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探索、发现去建构知识的平台。课题组要定期检查实验教师对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情况,并及时对实验教师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实验教师在网站建设中的做法要做好总结,定期进行交流,利于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
六、调查实验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为学生科学课前、课中、课后、复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自学资源和学习指导,极大的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在实验研究中,课题组定期检查实验教师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检测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组开展主题资源网站、优秀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优秀学案,实验优质课、实验论文等评选活动。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实验教师要结合主题资源网站和教学指导意见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发表相关实验论文,编写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规范,形成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组每位老师都要结合自己的研究,认真地进行自查、总结,其他成员也要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更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以便为后面的科研研究积累更多的经验。此外,课题组还举行了各种活动,如:评选优秀学案,实验优质课、实验论文,以此来带动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的积极性。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自实验以来,课题组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典型课例和实验,共有多篇研究论文、课例在市、县级评比中获奖。实验优质课也分别在市、县级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实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主题资源网站在市、县级评选活动中分别获奖。
通过调查,实验班级学生比非实验班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实验效果明显。在科学课堂中,学生能应用主题资源网站获得知识,并能正确处理信息,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建立适应当代医学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了适应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深圳大学医学部秉承“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科研”的教育理念,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展探索性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科研活动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和协作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构建的背景
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构建一方面在于我校大力倡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学校设立了针对本科生的基金项目,如“大学生开放基金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校级项目”,学生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较强。2012以来,临床医学本科生累计承担开放基金项目236项,挑战杯项目129项。科研项目的支撑为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实施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医学部本科生早接触科研的教育理念。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本科生采用双导师制培养,分别为基础医学导师和临床医生导师。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很早接触了导师的科研团队,有很固定的科研场所,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此背景环境下,2012年适逢我校医学部进行系统器官课程整合。在系统器官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下,也将基础实验课程进行梳理,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课整合为机能实验课,将部分机能实验学时减少,增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36学时,最终实现了基础医学实验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开设。
2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具体实施方法
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开设对象为二年级的临床学生。教师于放寒暑假前布置创新实验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课题或导师自主选题在假期内进行文献检索和实验设计,开学提交项目申请书并进行开题报告课堂讨论,确定方案后进行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并进行进展答辩。获取数据后,独立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进行结题答辩,并最终提交实验论文。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实践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索性实验课程开展的时间贯穿一个学期,业余时间实验室均向学生开放。
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担任主编和编委,将学生的实验论文编集成册,论文集内容包含:领导寄语、优秀开题报告、优秀中期报告、优秀结题报告、学生感想、花絮、学生论文展示和教师总结。论文集的制作目的在于展示学生的科研成果,实验教学的优秀成果可以期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此外,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能力,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继续有目标地培养,并组织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
3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答辩结合论文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论文写作规范性。成绩评定包括开题报告成绩(20%)、中期报告成绩(20%)、结题报告成绩(30%)和平时表现(30%)。
1)开题报告(总分100分,占总成绩20%),评分参考标准:立项依据(20分);研究内容(20分);技术路线与可行性(20分);创新性(20分);总体规范性(20分)。
2)中期报告(总分100分,占总成绩20%),评分参考标准:实验进展(60分);回答问题(20分);ppt格式和质量(20分)。
3)结题报告(总分100分,占总成绩30%),评分参考标准:答辩内容(60分);回答问题(20分);ppt格式和质量(20分)。
4)平时表现(总分100分,占总成绩30%),评分参考标准: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度、团队合作,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效果分析
现阶段,医学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通过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医学文献的查阅方法,能够自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以及一些医学相关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通过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提高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扭转了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时难免遇到困难和失败,学生必须不畏失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将来在岗位上克服困难、不骄不躁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是行之有效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途径。
5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学生的科研活动在导师科研实验室完成,学生能否有效参与基础医学创新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对学生的支持。多数导师都很乐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科研场地限制,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导师的科研空间进行了挤占,部分导师对本科生动手参与实验并不十分支持,导致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只是配合研究生完成实验。为此,我们需要建设独立的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以保证学生能够全天候自由开展实验。此外,由于创新课程以2-3人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科研兴趣,部分学生参与度少,但却很难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7-03
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它对生物技术人才提出了全面扎实、复合创新以及开拓应用型的培养要求。[1]发酵工程(狭义上又称微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实现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的最终手段和方法,在工业生物技术中扮演着产业化的关键角色。[2-4]发酵工程实验是以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的重要平台,是一种全面实施发酵工程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课时短、实验设备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开设的课程内容孤立、不系统、不连贯,多为验证性实验。[6,7]因此,学生在实验中多为“被实验”,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模仿照搬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未能发挥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使学生的专业兴趣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强,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很难适应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8]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十二五”期间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因此,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产业化人才的需求,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内容向基础研究型、综合设计型、应用创新型发展势在必行。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作为发酵工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必然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实验内容可以形成操作单元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创业实训三个层次。
1.操作单元实验。操作单元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教学重点在于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规范化方面和对基本实验现象的理解。[9]主要教学内容有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接种技术、菌种活化、菌体染色及形态观察、菌落计数、菌种选育及保藏等。
2.综合设计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的知识的实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和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设计。[10]综合设计实验分为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和固态发酵三大模块,可分别列出2~3个实验方向供学生选择,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发酵培养基设计及制备、菌种活化、扩大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等等。通过综合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整个发酵生产过程,包括培养基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等,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的精神。
3.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实训可分为创新实验和创业实训两种形式,分别进行科研创新的实验设计和创业实践的生产实训,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意愿进行选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实验强调对独立设计能力的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11]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以及实验方法的多样性。[12]这类实验主要由专业教师根据科研情况提出课题,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学生根据兴趣选题,可以2~5人组成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完成,最后组织学生就实验成果进行学术汇报和交流讨论。这类实验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科研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业实训是以创业形式,组织啤酒、甜酒、葡萄酒、风味酸奶、泡菜和腐乳等常见的实用发酵产品的生产、销售、分析检测、财务核算等类似企业的管理和运营。通过创业实训,能提高学生对发酵工程实验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职前的专业技能素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式实验教学
为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保障缺一不可。在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点拨学生思维,启发促进学生思考,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通过实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目的。实验教学应当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独立操作机会、乃至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差异,以及实验课程学时数的有限,在计划内实验教学时间内,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将是计划内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实验室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开放,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实践锻炼和自主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13]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对综合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让学生自行组成课题小组,对指导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或自身提出的科学小问题,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基本实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自主设计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自主设计实验能力。如酒精发酵工艺设计实验,包括从原料及设备的选择、试剂准备、培养基设计、培养条件优化、发酵过程控制、产物提取分离方法等全部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教师仅仅进行指导和关键技术的把关。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个完整的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酵工程实验也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知道这个实验从头到尾怎么做,知道怎么对实验结果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2.探究性、创新性实验与论文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创新性的课题或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引入科研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其与“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以及科技论文等结合起来,促进其在干中学、学中干,从而提升其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素质,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在专业实验中,对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则这些学生在应用、创新能力方面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应用性实验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一些常见的实用发酵产品如啤酒、甜酒、葡萄酒、风味酸奶、泡菜和腐乳等极易激发学生对发酵工程这门课程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些产品的生产实验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的训练。具体做法是:①为学生提供创业条件,包括技术指导教师、生产场地及其所需仪器设备、项目启动时所需的资金等。②由2~5名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选定创业项目,提交创业计划书,由学院组织进行评审,遴选出优秀的创业计划。③遴选出的创业团队按计划书组建“企业”,成了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人员分工和培训,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财务核算等运营和管理。④对创业团队的创业过程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方式
作为一门实验课程,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课程重在平时的实验技能培养,考核中为减少或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可以采用平时成绩、面试成绩、实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笔试。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自评、组内互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等内容。
2.面试成绩。面试成绩包括实验口述、规定实验操作等内容。其中,口述内容主要涉及原理、实验设计、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内容。
3.实验论文。对于综合设计性以及探究创新性实验,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分析归纳实验数据,用科技论文的形式取代传统的实验报告。在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了用全面、辩证的思路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由于学生实验数据的缺乏一定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这些实验数据尚不能为正式科技论文所用,但是,众多学生做实验得到的大量数据所反应出的规律性东西却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思路有相当大的启发和帮助,教学和科研可以互相促进。实验论文成绩包括论文格式和论文内容。格式由实验老师个人评定,内容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总结答辩。答辩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环节,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还能巩固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研交流的能力,促进全面扎实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冯惠勇,仪宏,孙国志,等.发酵工程教学的体会与设想[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6):98~101.
[2]潘进权.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酿酒,2005,32(2):17~19.
[3]陈叶福,肖冬光,陈宁,等.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2):64~65.
[4]许波,黄遵锡,杨云娟,等.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0~602.
[5]晏磊,陈朋,张爽.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效分析[J].甘肃科技,2011,27(19):102~104.
[6]赵丰丽,杨华,张弘.发酵工程实验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05~1008.
[7]贾彩凤,常忠义,叶希韵,等.发酵工程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3):453~457.
[8]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8~60.
[9]黄方一,叶斌,陈文.构建发酵工程实验三大平台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3~135.
[10]倪师军,曹俊兴,孔繁津,等.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J].验科学与技术,2008,6(1):57~60.
[11]倪师军,曹俊兴,邓斌.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4):1~5.
[12]楚希杰,赵丽红.浅谈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