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2场地准备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站点安排既方便学生在各站点之间轮换,又有利于教师观察、监控各组学习活动。每张操作台配备5~6张坐凳,治疗床均配备治疗车及床头柜。实验用物统一放置,由学生自己选取、准备。实验场地的具体安排及站点轮换路线见图1。
1.3学生准备教师提前向“站点式”学习组学生说明要求及考核评价方式,学生自行分组,每组5~6人,每人备好纸笔,确定组长。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约15分钟):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电教片,教师示教、讲解操作要点。第二阶段(约60分钟):学生在实验室分组,站点轮换,教师巡视观察。教师建构学习情境、学生分组进入站点学习后,每10~12分钟进行站点轮换,教师在各站点间巡视观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5]。建立多边型教学关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促使小组成为相互依赖又分工明确的团队,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教师通过建立和谐、民主、安全、信任的课堂心理环境来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水平,包容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同时突出生生互动的重要地位,两项操作练习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子任务也由学生讨论后共同完成;在组内练习出现争议或站点轮换超时等情况时,组长及时进行沟通解决。在这个阶段,教师以“导”为主,学生以“演”为主,改变以往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各自练习的模式。第三阶段(约15分钟):抽查考核,检验学习效果。站点轮换完成后,教师在各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要求其完成站点任务,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考核评价不打分,只评价其优缺点,为其查缺补漏,教师对其任务完成情况以等级进行评价,并且该等级为其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各组抽考到的学生都基本能够完成考核任务。这样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得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同时也更重视过程性评价而非以往单纯以期末技能考核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
3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效果评价反馈
由于国内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效果评价相关研究不甚成熟,因此借助德国护理教育中常用的效果反馈图加以改良,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见图2、图3)。教师将其画在教学白板上,告诉学生填写评价的方法,如课堂气氛温度计表述为“36℃正常体表温度———气氛一般,没有调动积极性;30℃———有点冷;25℃及以下———气氛冷清,没有兴趣;40℃———能够激起学习兴趣;50℃———气氛很融洽,愿意进行练习;60℃及以上——气氛十分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等。重点及难点、教导方法以百分制计算,教学效果由学生个人进行评价。教师将其置于教室门口,学生在课间、下课时自行填写,教师不参与也不干预,仅在下次课前收集反馈评价以促进教学。学生很快接受这种评价方式,结果显示:(1)传统教学对照组的课堂气氛主要集中在25~36℃区间,明显低于“站点式”学习组的50℃以上区间;(2)传统教学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低于“站点式”学习组(见图3)。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重视并尊重其意见,增强其“向师性”,在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讨论
4.1“站点式”学习法的优点该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尤其适用于实训教学或理论课的复习、总结。在各站点任务驱动下,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每个站点既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站点的分散能够有效解决时间、空间、实验用物不足等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增加了组内各成员的沟通,形成目标一致、相互依赖的团队,促进个体主动学习,使学生个人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知识综合能力以及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在矛盾冲突的解决中渗透了评判性思维的训练,进一步培养了护士核心能力。
4.2“站点式”学习法的缺点及解决方法(1)当各站点任务完成进度不一致时,轮换时会出现“交通堵塞”,主要与各站点任务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各组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有关。解决方法:任务设置难易程度应合理、平均,分组时应考虑学生个人基础,尽量做到组间均衡,避免“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对各站点的监控程度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影响,关注度高的站点学生往往更加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应在巡视观察中进行适当调节。(3)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标准与教师的期待有差距,主要与双方对任务的理解不一致有关,因此教师设置任务时应尽量明确,同时向学生说明清楚,并在随后的监控中适时进行干预、引导。(4)将操作流程进行“站点式”剖析,虽然可将重点、难点突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对操作整体性的重视与认知,可能会造成其理解的片面性。解决方法:仔细研究各站点任务的设置以及连贯性,并且以课后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练习完整流程的方式进行弥补。
其次,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紧跟医学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护理教学管理当中的新的特点和方法,建立教师队伍长期培训机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部分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理论、方法、业务水平、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进行考核,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高职护理教学过程应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带教老师是护生从事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教学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邀请护士长、教学专家等举行专题讲座,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医患关系、健康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等作为讲座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必备人文素质。着重培养护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位护理学生,强调每一项完整的护理操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
2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实习阶段
首先,根据学生临床实习时,对新鲜事务好奇心高、积极性高等特点,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将医院基本信息、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技巧、相关礼仪、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上岗之前熟悉自己岗位信息,更好地适应实习工作。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新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正确面对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渡。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和科室特点,针对性进行人文知识教学,合理安排护理实习生进行大班教学,重点讲解一些典型病例、个案等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和集中讲评等诸多方式,拓展学生眼界,为护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在实习过程当中根据专科的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门诊部可以将服务意识、分诊方法等作为专科特色,引导实习生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培养等工作。如急诊科课根据急诊收治多样化、病情多样化等特点,积极组织场景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当救治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关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护理等工作。
1.1.1案例分析每周一下午由教学老师或护士长选取近年度的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病历,涉及常见的产科危重症如子痫、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复苏,每周选取其中之一,以多媒体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的观念评估病情,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判断,教师将重点的内容和技能训练的要点在常见的案例中加以概括说明,更直观地体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1.1.2情景设计每周一下午在讲解案例分析之后,依据案例中的情景,并由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精心参与设计,指导学生在营造的抢救场景中训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模拟的病例场景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练,重点培训护生观察和首次评估患者病情的能力,初步分析问题能力和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教师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导护生对患者做出快速评估,准备抢救药品、物品,动手操作常用仪器如输液泵、氧气装置、简易复苏器、心电监护仪等的使用以及必要急救措施。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协作分工,轮流动手操作演练。在情景模拟抢救中学习如何执行口头医嘱、如何给药、如何保留和整理安瓶、如何记录抢救经过和书写重症记录等。培训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纠纷的处理等方面[3]。
1.1.3师生互动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本次案例,学生可轮流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教师可最后总结答疑,补漏并点评,矫正学生共性的错误,进一步加深课程理解。从而,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化地掌握。例如学生可根据情景演练,主动自己归纳总结抢救的流程,进而加深印象,而非死记硬背似的记忆。
1.2教学评价出科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别采用百分制。理论知识考核常用药品、疾病护理要点、抢救流程、病例分析等,占100分;操作技能考核其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及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占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经x2检验,试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此联合教学法的实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而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带教教师充分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大胆地提问,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理论知识引用到常见的临床案例中讲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同时在情景演练中教师便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利于集中指导,矫正错误。由表1可见,试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效。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原来单向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把护生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分析-理解-实践-巩固[2]。
3.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产科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动手实践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较强,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一些理论知识较抽象、枯燥,情景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脱节,能更多地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积累间接经验,尤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
3.3增强了护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提升了职业自豪感。在此联合教学法中,通过在情景中演练,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合格的护士不但要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在抢救中要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从抢救成功的案例中,增加了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敬业之情。
在过去,中职院校护理教学与医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相似且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的传导。虽然在这样的传授式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样的模式下考试主要还是注重对学生护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甚至是了解情况的考察,根本没有对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解决问题能力、实际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长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社会对护理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大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也是有很大弊端的。而案例教学法则不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的知识内容,是要在课程课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增加处理问题能力培养的内容。更多时候是利用教师准备的案例以及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方向,然后鼓励学生自行进行资料的调查寻找并且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且有效的加深护理学生对技能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法就能够在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刻意有效的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2案例教学法应用
案例设计:案例应该由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最终结合实际的病例给出,然后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资料的查询。因为学生都没有实际的临床护理经验所以必须要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且与教科书、教学大纲、学生需求相结合,难度设置要合理能够和护理教学目标有效的结合。资料收集研究: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的讨论研究,案例应该在课前或者前一节课就提出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查阅时间。学习小组应该分工作进行查询学习最终把成果汇总,准备好小组的解答做好与其它同学讨论的准备。讨论分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组要选一位主要的发言讨论同学其它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进行案例的选择整理并且做好课堂的管理,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以后教师要对所有同学的答案进行总结,对于都能够很好理解的知识部分进行简单讲解而对于有意见分歧或者学生无法准确解答的问题则更多地加以引导。
1.3评价标准
在案例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两个班进行试验讨论,一个班要严格的进行案例法教学,而另一个班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最终进行讨论。考试评价:在同一个内容模块教学结束以后统一进行考试以确定同学的学习情况,考试可以选择闭卷考试进行并且在提前不告知的情况进行考试,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最终对使用案例法教学的班级与未使用案例法教学的班级分开进行成绩的统计。教师评价: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情况统计尤其是学生课堂情况的统计,记录好每一个同学的参与情况与回答问题的情况。然后再结合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分统计学习情况。学生自评: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学习的满意程度,问卷调查应该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自我信息扩展情况,自信心是否有帮助,能力提高是否有帮助等进行讨论。
2结果
2.1教师
通过实际的分析与过往资料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案例法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提高的,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较高。但案例法教学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了案例法教学实践的中职院校护理学专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调查评价的方法就能够了解传统教学与案例法教学之间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差异。通过案例法教学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是学生突击测验的成绩还是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上都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3讨论
3.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案例法教学能够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探讨分析,以一种讨论交流的方式的护理教学创造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的探讨了解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过程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才能够了解到学习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法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学生查询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进行自学,而护理学所需要了解的知识远远不是课本能够涵盖的,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面对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护理工作。巩固学习效果:通过案例法教学的实际临床案例探讨能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理论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够巩固深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实际需要应用是调用出来。
我校将预防医学课程列为中专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共4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2学时,所使用的教材为沈志谦主编的《预防医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理论课的章节主要包括:绪论、环境卫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社会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医学统计学介绍、疾病的发生要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实验内容有:正常成人的食谱编制、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儿童铅中毒的案例讨论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等。
1.2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中专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两个合班,每个合班含4个小班,一合班人数为128人,二合班人数为103人。
1.3教学改革方法
依据近年的教学经验和中专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中专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一合班为教改组,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二合班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
1.3.1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章节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1.3.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大量图片和视频。
1.3.3在讲课中加强教学互动和课堂提问
讲课中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提问以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遇到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提问,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1.3.4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
在预防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大约30人一个班,请长期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进行实验课小班教学辅导,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4课程考核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考核包含两个方面:理论课考核:在教学结束后两周进行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复习时不划重点,加大理论考试监考力度,杜绝考试作弊;实验课考核:以平时实验课的学生作业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共4次实验课,以每次实验10分计,总分40分。最后的总成绩=(理论课成绩×70%)+(实验课成绩×75%)。
1.5资料的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使用Excel录入,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教改组比较指标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实验课成绩
食谱编制和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两次实验课成绩,教改组学生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食物中毒案例讨论和计量资料描述两次实验课成绩,两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课总分教改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理论考试成绩
在预防医学理论考试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教改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组学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理论考试总分教改组学生高于对照组(P<0.05)。
2.3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成绩总评
通过本次针对我校护理中专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结合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教改组学生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不及格率教改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等职业护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预防医学的学科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效。在本次中专护理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中,食谱编制实验课内容较难,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同时还要学会计算三餐能量以及优质蛋白占蛋白摄入的百分比等,且本实验设置内容较多,计算繁琐,注重培养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次实验的得分在4次实验中较低;食物中毒和儿童铅中毒实验是以案例讨论为主,只要理论课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再结合实验课教师的辅导就容易操作,两次实验课内容均较简单;在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实验中,由于需要计算频数分布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学生在计算时认真细致,相互核对计算结果,因此本次实验课的出错率较低,在4次实验课中得分最高。从实验课教学中体现出一些预防医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不排除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预防医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一方面,对以往以医学统计学为主的实验课进行改革,增加一些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中专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其对理论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专学生实验报告的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学生相互抄袭,同时带教教师应该坚守岗位,积极为学生辅导,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在理论课考试中,教改组学生名词解释得分、问答题得分以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说明此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些客观题来看,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效还不明显,例如,判断题的得分甚至出现了对照组较教改组高的现象。通过查阅试卷我们发现,一些中专护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客观题考试时,胡乱答题,存在侥幸心理。同样属于客观题的填空题,教改组学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因为有些学生答题不认真以及有些学生对题干的把握不准确,以致有些填空题的回答完全偏离题干。从总评成绩来看,教改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及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本次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中专学生处在相当于高中教育的阶段,此年龄段的学生有以下共同特点:(1)可塑性强;(2)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到诱惑;(3)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但又乐意成群结队[3]。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现就本次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以下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①案例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枯燥的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将生活中学生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例子,或者请一些学生发表意见与大家讨论,也可以将PBL教学法融入部分章节的教学中[4-5]。例如,在讲到涉及补钙的知识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亦可以提出一些补钙的误区请学生讨论,最后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当然,也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对难以采用案例讲解的知识也可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6]。②创设情境的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非常熟悉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认知结构,这样才可以创设情境[7]。例如在讲基础营养学中脂类的生理作用时,可以举生活中脂类饮食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学习该内容。
2应用分析
首先,角色扮演法很受欢迎,整个演练过程顿时活跃起来。当实习护生听所要模拟真实情景时,内心的喜悦和紧张难以掩饰。兴趣和氛围是教学中的前提因素,兴趣是就个人而言,氛围则是相对群体来说。在抽中的人中,有的想扮演患者,有的要扮演护士,纷纷摩拳擦掌,以待大展身手。当然,扮演护士的实习生要能够根据病人临床反应对其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然后通过检查询问,选择相应的急救措施。
而扮演患者的实习护生因为要表演,所以必须熟悉各种病症。活动参与者为此提前做足了准备,对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急救流程等都熟悉掌握。相比之下,C组和D组则主要是被动接受护士长的理论传授,很多实习护生都觉得没意思,注意力不集中。
其次,角色扮演法为护理人员带来最真实的感受。演练开始了,实习护生分组进行表演。A组有3个男生、2个女生扮演车祸伤亡人员,有的呼吸困难,有的严重骨折。另外3个实习护生则扮演护士,对其进行急救。严格按照专业流程检查、抢救、记录,也包括肋骨骨折处理、心肺复苏等基本操作。护士长和其他实习生则仔细观察,对其可赞处及不足之处加以记录。虽然是模拟,但演练氛围逼真,而且是在众人面前实际操作,有的实习护生由于紧张会双手抖动,有的实习护生会漏掉一些步骤,也有实习护生临危不乱、动作熟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患者多而护士少时,患者心理非常急切,护士除了专业技能,还应做好心理抚慰工作。而C组和D组虽然理论知识很熟悉,但缺少实践经验,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遇到突发事件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
此外,角色扮演法提高了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对护理人员来说,与患者沟通极为关键,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际中有些患者脾气古怪、性情执拗、不好相处,护士很难与其沟通,对患者病情十分不利。这时护士应换一种沟通方式,尽量顺着患者并逐渐予以感动。良好的沟通可使患者按照医师嘱咐按时服药,心理开导有助于患者康复。在演练上,扮演患者的实习护生可以说是类型齐全,这对扮演护士的实习护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些情况在实际中十分正常,实习护生必须学会适应。
最后,角色扮演法使实习护生对急诊突发公共事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针对此类事故,医疗技术水平在其中固然十分重要,但也涉及其他诸多方面。如护士的急救意识、时间观念、团队精神等。在演练实践活动中,实习护生都亲身体会到与时间斗争的感受,强化了每个人的急救意识。面对现场的紧急状况,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是一大考验,必须保持沉着冷静,从全局着手,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演练最后,护士长令其他实习护生针对刚才的表演做出评价。这其实也是对实习护生综合知识的考验,如果是外行人,相信不会看出什么的。护士长综合实习护生的评价,加以添补,将表演中的不足之处提示给实习护生,以便日后纠正。
1.2教学方法单一《护理管理学》中包括丰富的管理理论及原理,相对于有限的学时而言信息量非常大,因此教师教学的主要采用讲授法,才能以较高的效率介绍更多的知识,但是这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法”,令本来就比较枯燥的理论更加乏味,尤其是长期单调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懒于思考,学习主动性较差,对于课堂的参与性低,当面对一些案例讨论,需要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很多同学采取回避的态度,即使发言时也表现得很不自信。
1.3教师授课师资不足《护理管理学》作为护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但需要精通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学的培训和进修,才能胜任部分章节的授课。加上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因此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更高。但是目前部分院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整体师资还不足,有些院校还存在一门课程都由一位教师负责讲完的现象,这些与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仅如此,师资单一导致教学风格单一,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对学生而言,教师多样性就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
1.4实验教学资源匮乏学习《护理管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目前部分院校教学完成全部停留在教室,缺乏临床医院环境支持,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改进措施
2.1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护理管理学》课程价值在于将管理的方法用于护理实践工作中,因此作为护理专业领域的从业者,上至教学领导,下至专业教师,首先应该转换教育思想,按照交叉学科课程的教学规律去设计课程,应该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研究、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大量知识的传授。
2.2注重师资培养该课程属于交叉学科,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懂得管理学,又熟知护理学,还要具备驾驭教学的能力,而客观现实中这三者者兼具的人才往往也是护理专业教学中最缺乏的师资。我们可以从中青年教师中挑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与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担任主讲教师,同时广泛吸取不同背景的教师充实到教学队伍中。过去很多院校主要由基础护理教研室的教师承担《护理管理学》教学,现在可以安排有一定临床管理经验的教师,长期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实践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参与教学,把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与理论相结合,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中人文资源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例如聘请管理学院的教师负责该课程概论部分的讲授,不仅对学生是一种优势资源的应用,对护理专业教师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机会。
(2)应变实际交流用语中产生问题。护生习惯于教师平时演练的用语,思维方式单一,不能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无法用有差异变换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2.1老师课堂训练与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尤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崇拜老师,对老师讲课时的一言一行和着装情况都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的语言等行为要从自身做起,具备较高的语言行为,用语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用实际肢体、神态辅助语言表述,在平时课堂中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把课堂语言有效融入学生实际学习中。
2.1.1要注重基本语言的能力培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利用课堂进行演讲、日常环境用语等语言练习,并从中探讨与病员沟通进行回答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发言过程中的音调、语速及措辞等表达情况,最后使表达的语言能力达到需要的效果。对护生交流用语的要求如下:
(1)用语要温和,语调要带有感情,使病人感觉到其爱心、真诚。
(2)通俗易懂且准确,表述用语要尽量与病人相同。
(3)表述不宜太快或太慢,要恰当合适。
(4)措辞要得当、表达意思明白。
2.1.2注重护理方面常用语的练习
2.1.2.1用语要礼貌。语言表述要有礼貌,这样使医护和病人之间气氛和谐,体现医护的良好素质,在训练过程别重视礼貌用语。如工作前要微笑,您好、请稍等这样的礼貌性用语要经常使用,要求病人支持工作多使用“请”,对做出配合后要说“感谢您的配合”。在此基础教学上医护人员要对不同性质的病人选择合适的称谓,杜绝“喂”、“床号”等直呼病人的情况,训练以后可培养文明礼貌、温和微笑的护生。
2.1.2.2对病人用安慰性语言。病人因为经过疾病的折磨,十分脆弱,特别希望护士和其他人的同情、安慰。所以要训练医护在和病人交流时多用一些语言进行安慰。如早晨见面可以很体贴地说“您今天气色比昨天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语言进行安慰,病人愉快且增强信心。如遇到排斥治疗的病人,护生要有耐心,用支持鼓励的方式引导治疗。
2.1.3注重护理方面解释语的加强与训练护理操作训练过程中的解释用语可分为:操作前的解释用语、操作中的指导用语和操作后的嘱咐用语。这部分内容在基础教学学中是为了提高护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用语能力。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模拟角色的训练过程,把相关用语都用在实际训练当中,根据几个不同病例进行训练,要求病人、护生轮流互换来反复训练。把所学礼貌用语、指导用语、安慰用语和各种肢体语言相结合,并应用到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语言练习中,在实际练习中有不恰当的地方再进行共同讨论和修改。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护生不仅用语表述流畅,而且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用语,防止用语教条化,使解释语在使用过程中不僵硬。
2.2学生主动进行交流讨论有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交流。例如:对重症病人的相关护理内容,在讲课之后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个重症病人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病例情况,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利用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最后把发言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护理感想,实现学生自学为主的目标。
项目教学法最大的特征在于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老师合理设计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独立获得必须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护理专业课程具有严谨性、规范性的特点,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1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流程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项目任务。课前老师要对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几个项目任务设想,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最终确定项目任务。其次,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及流程,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法中的核心流程,项目的可操作性是由项目计划所决定的,因此老师要加强指导与审核,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避免学生做无用功。再次,项目实施。在项目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施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以达到内化知识、提高技能的学习目标。最后,项目评价。根据项目的设计形式、项目内容及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及老师点评,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促进学生进行反思的同时,老师也要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法做出反思,师生共同进步。
2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笔者以“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为项目选题,本例患者为44岁女性,发现右乳肿块1年入院,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各项检查,最终确诊为乳腺癌,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右胸壁留有乳胶管接负压吸引器;患者术后1d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针对该例患者,请实施完成以下项目:值班护士需要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哪些护理评估;患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的接诊工作要点有哪些?如何指导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炼?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健康指导,实施科学的延续性护理?针对上述案例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法如下。首先,学生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均配置一名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项目负责人,利用优等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其次,制定项目计划。组内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根据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设计项目计划,将工作步骤、一般流程制订出来,并明确分工,做好时间分配,老师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审核,了解学生制订计划流程的目的,评估其可行性。再次,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大量临床资料进行参考,总结乳腺癌护理的技术要点、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完成上述老师提出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护理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共同完善护理计划。在课堂上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将护理计划及实施过程展示出来,角色扮演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加深其学习印象,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项目评价。项目实施完毕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再由老师进行点评,最后再由老师对乳腺癌的整体护理内容、延续性护理要点进行概括性介绍,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3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虽然项目教学法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其毕竟作为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代其它方法,并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项目的确立要因地制宜。此处的因地制宜包括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生源较差,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薄弱,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要立足学生本身,基于课程的整体角度进行设计,保持难易适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其次,合理控制学生分组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人数不可过多或过少,人数过少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吃力,人数过多则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每组人数在4~5人左右,小组内每人分工明确;且分组时要考虑组织成员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体现出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最后,老师要进行全程指导。在项目教学法中老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作为学生完成项目的顾问、向导,老师要全程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把握好指导尺度,进行合理启发,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培养其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振明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周云.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应用[J].中国教育与教学,2016(1).
二、护理学小组教学的目的
1.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小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操作练习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有个别学生不练习的情况。小组教学的人数较少,每一个学生的练习都受到全组同学的相互监督和指导,避免了个人盲目练习而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情况。小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练习,避免了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焦虑。
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一个同学练习完了,她必须整理好用物给下一个同学练习,尤其是在真人练习的时候,一个学生模拟病人,一个学生模拟护士,相互之间的互动配合都非常的重要,小组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和应变的能力,比如静脉输液的时候,一次排气不成功怎么处理,进针不见回血的时候又怎么处理。
3.激发学生的换位思考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实操的过程当中,会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练习肌肉注射的操作时,扮演护士的学生因为技术不娴熟没有掌握“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导致进针过慢或者拔针过慢都可能引起病人的疼痛,那么这个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这种疼痛。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他们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将来才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去服务。通过小组练习,可以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感受。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小组教学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操作课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避免了大班教学不能顾及到所有同学的弊端。小组教学里,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学生练习的情况非常的熟悉,可以重点观察在练习过程当中表现较差的同学以及该同学存在的问题,并把本组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给操作课老师,操作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护理学小组教学存在的不足
1.分组可能不均衡
学生之间的分组,要考虑到他们之间是否配合,关系是否协调,以及各组员之间的特点。如果是由教师进行分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有可能由于有些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个性不合而使组员之间缺乏积极性。若是由学生自行分组,又容易出现相互之间包庇的情况,导致分组参差不齐。因此,分组很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搭配,每一个组既要有性格外向的,又要有性格内向的,既要有操作较好的学生,又要搭配操作较差的学生,以好带差。其次,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将不利于操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如果分组不当,则可能会使分组的效果更差。
2.管理可能不细致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小组的管理者是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教师在小组教学过程当中,可能会疏于对个别学生的管理。由于护理学基础实操课的课时有限,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指导。比如,操作室卫生、纪律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操作练习的监督和指导都是由小组长主要负责。性格开朗、积极的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的指导,部分不认真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被教师忽略,由于操作课教师的管理不够细致,培养出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就参差不齐。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很多护理学专业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护理学教学的特殊性,没有客观认识教育与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观并片面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到知识的理论大于实践,难以学有所用。基于此,更新教学理念是当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应面向市场经济下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式,首先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护理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认识,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题,进一步明确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护理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体系,完成对学生护理基础知识的教授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用,使护理教学改革具有医护教育的特色。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渗透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然而,单纯的理论并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必须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教师可从三个层面来优化课堂。第一,优化课堂评价。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然而,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表象等会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虽然幅度不大,但却足以影响学生的考试,因此,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也不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大的影响。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对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创设对应“就业”的课堂评价,一方面要改进考试方法,尝试使用C/S、B/S的在线考试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将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日常考试成绩等内容纳入到考核评价范围内,力求考核的具体性和全面性,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依据。第二,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布白”艺术。所谓“布白”,即留有余地,不能将问题设计的过于呆滞生硬,而是给学生留下遐想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或课外实践来填补教师的“留白”。此外,布白艺术还体现在课堂结构的设计层面,当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诠释,在提出问题的之前需要适当的“留白”,以备学生能够消化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适当“留白”,目的是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从容的解答问题。只有把握好布白艺术,才能切实发挥问题教学的最大优势,使课堂张弛有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第三,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问题。在由学生、知识、和教师所构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因此,利用实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探讨、实践和思考,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性,更要考虑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如同在学习“护理人际沟通”的“非语言沟通”时,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此节内容理解起来感觉吃力,容易陷入“沟通即语言,语言即沟通”的圈子里,虽然也能够将非语言沟通的要素用文字罗列出来,但对其真正的含义仍感到迷惑。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开放性作业,给学生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与分析“:护士长接到急诊室电话,说马上有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需要入院,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患者。当该患者被抬入病房时,已经疼得面色苍白,满头大汗,这种情况非常危急,需要立刻手术。然而这时一名护士面带微笑的对患者家属说‘:请稍等,我这就去通知医生来为病人进行检查’说完后,不紧不慢的向外走去。”同学们从安全中分析以下三个问题:(1)该名护士在接待病时表现出的体态语言是否有不妥的地方?都哪些地方?(2)护士这样接待病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3)请你进行角色互换,如果你是当时的护士,面对这样的情景应该怎样处理?等等。
总之,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行业呼唤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护理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同时赋予自身一个全新的角色,放下“专制”的架子,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应试”走向“就业”,让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自信的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