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市委工作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3 23:21: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委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市委工作报告

篇(1)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体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统筹规划不足、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孤岛大量存、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专门成立了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

为了规范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市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网上听证管理办法》、《12345市民热线管理暂行办法》、《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审核暂行办法》等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的锻炼和培训;初步组建了一支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地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项目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搭建了“两网一站“的信息化框架,为各项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

党政网(电子政务内网)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覆盖市、县、乡镇及市、区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宽带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经过两期建设,完成了与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对接,接入了市级部门81个、区县10个,划分40多个单独虚拟专网,为我市开展电子化业务延伸、搭建商务平台提供了网络平台,有效降低了网络运行成本。

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公众网)是市政府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门户,自年底开通以来,整合了70多个部门、企事业单位、10个区县政府信息资源,网站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不断完善,年被评为全国地级市优秀政府门户网站。

(三)信息化的领域不断拓宽。

教育信息化成效明显,计算机辅助教育蓬勃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实现共享;医疗卫生领域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化管理;金融系统实现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实现了电子汇兑计算机联网和票据清算自动化;税务部门在税收管理、税收会计的核算、稽查、发票管理、与银行进行数据交换等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公安、审计、人事、海关、财政、社保等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先后建成了西南人才网、科技信息网、农经网、教育信息网等专业网络。党政公文网上交换系统、政府部门电子邮件系统、政府网上采购系统、网上招商系统、政务信息交换系统、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空间地理数据共享平台等应用系统已经建成或正式启动;完成了“数字“工程中的示范系统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345市民热线“、“网上听证“、“市民议政“等网上互动栏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12345市民热线“今年年初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和基层单位有效信件15000余件,办理回复信件14000余件,总办结率达到96.5%,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有力推进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二、我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全市上下对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民信息化意识和全市信息化水与时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低效运营、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制造业品种较少,科技含量不高;软件开发业薄弱;信息服务业基本没起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大气候。特别是一些干部认为没有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我市以信息产业为引导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在网络和网站安全硬件和软件上,特别是信息安全管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是投入机制还有缺陷。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三、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强力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把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作为刚性任务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信息办具体负责统筹。在体制调整的过程中,各部门必须顾全大局,割舍部门利益,服从统一安排。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在投入方面,原则上今后凡是市本级公共网络建设由市级财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建设,凡是不符合统一规划的条条系统和部门网络市财政不予支持;区县参照这种办法处理。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凡是新建设的数据库,一律统一在数据中心扩展,市财政对今后自行建设的数据库一律不予支持。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要加快建设容灾备份系统。

(三)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全市市级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以后市级财政供养网站中除极少数业务需要并经批准的外,都要整合归并到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财政将不再单独安排经费,请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共同把好这个关。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市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此项工作涉及我市的所有部门和10个区县政府及部门,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下大力气推进。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四是继续加强“12345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当前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办理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走过场等现象还不少,比较集中的是城市管理、违章建筑、噪声污染、西区卫生等问题。各区县、各部门都要认真办理批转的每一封信,努力多为市民群众办实事。今年是市民热线开通的第一年,对办理工作的考核要严格逗硬,对办理成绩突出的要重奖,对长期办理不落实的要严惩。

五是抓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目前技术设计方案正在加紧制作,待经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加快推进。各区县、各应急管理建设部门要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积极投入到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准备工作中来,要抓好应急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清理、收集、整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加快电子商务建设

积极探索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一是要积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搭建我市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市场化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二是要尽快建立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商务信息,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并作为网上交易的统一窗口;三是与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协调资金结算问题,积极推动我市电子商务网的形成,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四是建立企业诚信管理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五)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最薄弱而需求又是最大的信息化领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托和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试点,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前期调查工作;二是夯实硬件基础,加强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示范点网络覆盖面和网络质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信息入万家“。三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和技术支持,解决农村“用不起“和“用不来“的问题,把“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信息化建设切实体现好;四是加强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数据指标体系、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互通性、共享性和公用性,为农村提供最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五是健全保障体系,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加强服务体系、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多元参与、市场推动“等模式,保障发展资金的投入。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我认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市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明显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立本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我市市一级已经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计算机学会等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咨询上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七)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篇(2)

1.完成了第三批省“三a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的要求,我区迎接了第三批“三a”学校的复检,年12月12日,市督导室一行7人通过看材料,实地踏查,对我区迎宾路小学,合心小学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对两所学校所取得的成效给了充分的肯定。

2.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检查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区今年代表市教育局迎接了省教育督导工作检查,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许正处长级督学带领下,一行5人,于年11月14日—19日,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张主任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学刘主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学王主任的陪同下,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期间,分别听取和审阅了区政府及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公安、农业、地税等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抽检了合心镇和所属的中学、中心小学、村小、中心幼儿园和化技术学校各一所。在城区共抽检了两所中学、两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考察了市第87中学、迎宾路小和幼儿园,省督导评估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审核分析相关数据、实地查看办学条件、访谈师生、分析汇总等办法,对绿园区教育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督导评估,并召开了反馈会。检查组对我区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省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加快了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实现了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新的飞跃,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了全区中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综合督导评价机制,旨在激励和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自主办学,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按照省、市重点工作督导评估的要求,督导室于11月29日—12月16日对34所中小学进行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4全面完成了市年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检查工作

按照市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将市教育重点工作细则分解到各科室,加大工作力度,与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对全区学校落实市重点工作和局工作要点的过程性的检查指导,重点抓好迎检学校的督促、检查指导。

5.落实了专项督导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区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于12月10日、13日由督导室组织,幼教科、体育卫生科参与,对我区11所幼儿园整体工作进行了检查,通过家长问卷、实地踏查、查看账目等方式对幼儿园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全面的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限期整改。

6.加强督导信息建设

创建了绿园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网并与省教育督导网链接,区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几点意见》,仅年,已向省督导网投稿22篇,其中有9篇督导信息在省教育督导网公开。

7.督导室自身建设水平得到了提升。

(1)坚持业务学习制度,采取自学、共学等方式,加强了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学习政治、业务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了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岗位能力。

(2)实行了责任督学制和调研制度。加强了作风建设,树立了服务观,开展了经常性的随机督导,结合重点工作和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项调研和专项督导。

(3)强化了评估管理,规范检查与评估行为,减少了评估总量,减轻了基层负担,转变了工作作风,服务了基层。

8.完成了a类校的评比工作

绿园区在认真学习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的《市城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a类校验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全面部署、认真落实,9月6日至9月17日对全区17所城区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区属6所中学、11所小学进行了全面验收。经过自评、自查、区内验收,有16所学校达到教育教学管理a类校标准,有1所小学未达到标准。通过开展a类校验收工作,有效地督促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规划,引导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督促学校在办学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9.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1)督促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五五”普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要求。

(2)迎接了市教育局对我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复检,巩固示范校所取得的成果,更好的发挥示范、榜样作用。

(3)加强了对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

法制课

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法制教育课列入课时计划,做到教案、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利用地方课时,上课主要以班会、集中学习、讲座等形式,向未成年人讲解法律常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为校园教育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法制宣传

篇(3)

仔细研读今年的市委工作报告,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五个阶段性特征。首都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做好首都工作,必须深刻把握首都发展的五个阶段性特征,即:经济发展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城市建设进入实施精细化管理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进入加强服务管理创新阶段,文化建设进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进入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

关键词2:五个有利条件。推动北京新的发展,我们面临五个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胜利召开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凝聚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展热情;二是北京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为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北京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条件;四是中央的重视、关怀、支持,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五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地工作,是首都发展最宝贵的依托。

关键词3:九个有所作为。郭金龙书记指出,落实党的十确立的宏伟目标任务,要扎实做好2013年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九大方面有所作为。

深入学习郭金龙书记的市委工作报告,我们认为,首都创新发展应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准确把握发展方式转变攻坚阶段对北京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首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实现GDP达1.62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6.1%,城镇化率上升为86.23%。按照世界银行及H·钱纳里等关于经济发展阶段评价标准,北京经济发展已完成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发达经济的稳定增长阶段。但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经济总量仍偏低、产业结构尚需深度调整、国际化水平和辐射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北京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与新要求。一是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纽约、伦敦等城市大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位,如今仍是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典范。北京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对全国创新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经济发展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二是产业发展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6%,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与东京(89.1%)、伦敦(90.3%)和纽约(89.4%)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实现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三是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与影响力。北京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较少,国际性组织和机构不多,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紧抓世界城市建设机遇,全面提升北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控制力,加快将北京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中关村为龙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北京已进入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中关村作为北京乃至全国创新资源密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的区域,在全市创新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今后,北京要紧抓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的契机,加快推进“一区十六园”建设,深入落实中关村1+6政策,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改革、文化科技融合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建设,努力形成“两城两带、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高端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加快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建设,带动各区县的科技创新,实现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北京多年来一直是“单中心”城市格局,中心城区面积仅占6%,却聚集了全市45%以上的人口,实现了64.5%的增加值,承载了人口、产业、文化等多种功能。“单中心”格局带来一系列问题,造成大规模潮汐式人口流动和严重的交通拥堵。今后,要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积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首先,按照全市对“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功能定位,重点抓好CBD、金融街、临空经济区等的主导产业发展,如加快金融街扩区工作,增强CBD国际商务功能,提升奥林匹克中心区国际活动功能等,促进各类高端要素聚集和发展质量提升;加快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以及北京科技商务区(TBD)等各类功能区建设。

其次,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及综合性新城。举全市之力,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体制机制、规划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加大倾斜,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尽快使城市副中心初具规模,增强对全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顺义、昌平、亦庄-大兴、房山等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发挥其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的作用,促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四、充分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首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焕发巨大活力。但面对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中央对发挥首都文化中心作用的要求,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好国家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任务仍非常艰巨。市委工作报告指出,北京文化建设已进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今后,北京要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全面践行“北京精神”,积极保护、传承和利用首都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制定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在新闻出版、创意设计、影视演艺、软件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竞争力的文化“航母”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功能突出、产出效益高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全面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使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五、加强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

篇(4)

1.1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市是农业大市,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是是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所坚持的工作准则。为推动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把新农合、卫生支农、农村改厕、规划免疫、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村卫生室建设等涉农惠农卫生工作列为“十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做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大任务来部署安排。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2008年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重点卫生工作的通知》。年初,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农村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并决定将新农合、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等项涉及民生和群众根本利益的卫生工作作为今年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经常听取农村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并深入基层调研农村卫生工作。5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有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卫生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为督促和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今年还多次召开了分管县区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调度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汇报会等会议。各县区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分别召开了政府常务会或县长办公会,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农村卫生具体工作思路和重点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确保了农村卫生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市农村卫生工作呈现出了良好发展势头,农村卫生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各项工作步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1.2强化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1.2.1 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360”、“1127”工程项目 我市乡镇卫生院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落后,仪器设备陈旧,人才匮乏,前些年我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频临倒闭。近年来,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360”工程和“1127”工程,带动了市、县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市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项目机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完善措施,落实责任。截至目前,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全市有117所乡镇卫生院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新增仪器设备600台件,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000人次,这种多渠道筹资、大力度建设、全方位改造乡镇卫生院在我市是史无前例的。通过建设和改造,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1.2.2 着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织好“网底” 针对村卫生室脏、乱、差,卫生室不卫生的实际情况,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村卫生室规范建设工作。为把这项造福百姓、惠民便民工作做好,根据《村卫生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订了我市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按照“三室分开”、“六统一”要求,坚持“政府引导、自筹资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原则,在政府没投入任何资金的情况下,村卫生室自筹资金,全市完成了7000多所村卫生室基础条件的改造,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利用四年时间,每2千人补助2万元,全面完成全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为确保这一工作圆满完成,市政府提出了“力争两年、确保三年”完成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整体安排、分期实施、优化资源、便于管理、注重公平、完善功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目前,该项工作已正式实施。为确保建设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市政府实行了月报、月通报、季调度制度。

1.2.3 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为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大力开展了“两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创建50所人民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1 000所农民满意村卫生室等活动;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开展了100名优秀乡医、100名优秀医生、100名优秀护士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给予了表彰、奖励,并巡回作报告、演讲;为提高业务水平,各县区普遍实行了下级医院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一律免费制度,全市600余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乡医水平,对乡村医生的学历、执业注册、培训考核、执业效果等情况实行动态记录和管理,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开展一系列活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3加快改革步伐,增强乡镇卫生院发展活力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是市政府确定的四项重点卫生工作之一,是促进乡镇卫生院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此,市政府加大了工作调度督导力度,制定了完成任务目标的时限和处罚措施,坚持定期调度督导和通报。各县区政府加强了领导,成立了组织,制订了方案。按照国家规定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的要求,认真落实上划后的政策,确保了防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对在职人员落实了劳动保障,目前,各县区上划工作正在进行,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按照“强中心、抓枢纽、织网底”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卫生服务网,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求,保证了各项卫生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

1.4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继我市成立了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后,各乡镇卫生院相继成立了防保机构,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全市上下的积极努力,我市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0%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全市100%实现了传染病网上直报,预防接种门诊100%达到了规范化标准。特别是今年连续经受了多次突发应急事件的重大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在今年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我市充分发挥防控体系作用,未雨绸谋,在安徽阜阳发生疫情后,及早动手,迅速动员,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预防控制工作,部署诊疗工作。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提高防治能力、普及防治知识、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督导检查等六项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扩散,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三个不发生”(不发生暴发流行、不发生一例危重病例、不发生一例死亡)的目标。各基层单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部署,积极应对服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工作,确保筛查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同时,为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防保机构作用,免除防保人员后顾之忧,并使之安心工作,各县区财政均增拨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为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提供了保障。

1.5坚持实事实办,扎实推进各项惠民工程

1.5.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实现了全覆盖 继2004年东明县,2006年牡丹区、单县、定陶县实施新农合制度后,其余的5个县2007年实施了新农合制度,至此,我市与全省一起较全国提前一年实施了新农合制度,并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2008年,全市参合农户182.02万户,参合农民706.13万人,参合率93.24%,实现了市政府确定的90%的目标。2008年我市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由去年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70元,其中中央和省补助42元,市财政补助6元,县级财政补助12元,个人缴纳10元,全市应酬筹集资金4.943 1亿元。1~9月份,全市参合农民综合受益率为47.9%,累计补偿农民338.22万人次,补偿资金2.814亿元,住院补偿万元以上的有829人。通过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合理的补偿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促进了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健康良性运转。

1.5.2 卫生支农工程收到实效 城市医疗机构支援帮扶乡镇卫生院,这是我市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工作中坚持“有利于农民群众就近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有利于发挥市、县医疗机构龙头作用、有利于合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原则,通过实施对口帮扶、开展各种卫生支农活动、成立巡回医疗队、赠送适宜仪器设备、提供资金、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等方式,推动和促进卫生支农工作的开展。为保证卫生支农效果,实行了百分制考核办法,并与晋升晋级挂钩。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与40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援赠乡镇卫生院物品、药品等价值500多万元,为200多万农民群众诊病、治病、接受健康咨询。派出医疗队4 000余支,医务人员22 000人次,接诊农民群众20万余人次,免费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和卫生支农手册50多万份。 省卫生厅领导对我市扎扎实实开展卫生支农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做了经验介绍。

1.5.3 巩固扩大农村改厕成果 继2006年实现改造、建设25万座生态卫生厕所的目标后,2007年完成改厕34.5万座,今年已完成改厕任务的70%以上,中央补贴项目基本完成。在农村改厕工作中我市创造性地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四改”之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这项改变千年旧俗,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的“民心工程”,并将改厕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纳入“十一五”规划,与经济发展目标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我市农村改厕工作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2006年7月18日全省农村改厕工作现场会在菏泽召开,2006年9月28日,我市的农村改厕工作当选为“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2007年7月11-13日全省人大教科文卫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在菏泽召开。鉴于我市改厕工作扎实有效,2008年中央补贴山东省的改厕项目我市占到了近1/4。

2当前农村卫生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关心、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对基层卫生投入不到位,一些地方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全市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得到项目建设和改造;村级卫生室发展滞后,服务能力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不牢固。三是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匮乏,乡镇卫生院进人渠道不畅通,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新农合筹资水平与农民实际医疗消费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农民受益水平;五是预防为主的意识需强化,各级政府对预防保健和免疫规划财力支撑需加强,国家扩大免疫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六是乡村卫生室建设和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步伐需加快。

3下一步农村卫生工作意见

3.1 增加投入 经实施“360”、“1127”工程及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历史欠帐多、农业人口多、可利用卫生资源少、群众的健康需求高,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拨乡镇卫生院工作、建设等经费,确保防保人员工资,落实国家扩大免疫政策,落实乡医补偿政策,稳定乡镇村卫生队伍。

3.2 努力招聘、引进人才 目前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具备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与兄弟市相比差距更大,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已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需放开手脚,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招聘人才,使之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

3.3 全面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 建立长效筹资机制,调整充实新农合管理机构,核定编制,增拨工作经费。努力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4 全面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 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这一难得机遇,科学规划,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加快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的意见》要求,尽最大能力落实配套资金,完善功能定位,整合好现有卫生资源,力争提前两年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步伐。

3.5 继续大力实施卫生支农工程 坚持城市卫生反哺农村,认真总结卫生支农工程经验,完善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篇(5)

一、科学发展新要求,催生干部考评新体系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支撑,将述法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考评,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齐头并进。

一是提升科学发展新水平,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近年来,*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腾飞的良好态势。然而,与之伴随的却是涉及土地规划、征地拆迁、劳动用工等热点问题引发的行政争议案件和上访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经济指标轻社会发展、重发展速度轻群众利益的思想。对此,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市组织了专题大讨论,并最终形成“必须像考核经济指标一样考核学法用法情况”的共识。

二是树立全面科学政绩观,必须强化干部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具有决策权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是推进法治建设的“着力点”,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依法行政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市从“强化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的要求出发,围绕确立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司法为民、遵章守法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明晰细化,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全面科学的政绩观。

篇(6)

我在这家公司的所见所闻十分有趣。公司借给我一辆自行车,以免步行上班之苦,虽然我的住处距离公司不远的说。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我是公司里唯一锁车的人,我的同事一律把自行车向车棚里一丢,就扬长而去。我后来了解到,这是由于从未有过哪一辆自行车与人私奔,于是车主就给自行车以充分的信任与自由。看来我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优秀品质--怀疑一切、未雨绸缪。(不要以为自行车在挪威很廉价,由于挪威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轿车,自行车的产量并不大。因此,自行车的平均售价比国内高十倍,也相当于普通工人月薪的1/6到1/5。)类似的,公司的打印机、复印机都是联网作业,我所在的铸造车间电话也是国内随意打,如果需要,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为我所用。唉,原来按需分配的感觉竟如一个字--爽!

工作之余我去过挪威南部的许多地方,翻山越岭,留心看风景。高山、峡湾、森林、草场和点缀其间北欧风格的木质房屋,勾画出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挪威的森林",好熟悉的名字,忘了是哪个厮在哪首歌或是哪本小说里提到的,不过身临其境才知,真的是美的精彩诠释。广袤巨大的黑森林,蕴寓着童话的灵感,在初秋明丽的阳光里,红的、黄的、绿的,五色斑斓。踩着金色的衰草,听着小溪的叮咚,天人合一,或许才孕育出《秋日的私语》这样不朽的乐章。挪威的峡湾风光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峡湾"这个词(fjord)就是源于挪威语。海水蜿蜒曲折的深入陆地,把挪威的西海岸分解的支离破碎。两侧是高耸的悬崖,中间是窄窄的峡湾,飞泻的瀑布直接注入原本宁静的海水。或许上帝对待挪威有特殊的偏爱吧,于是就赋予这个国度午夜的阳光、夏季的滑雪场,还有迷人的西海岸。

由于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大自然也回馈给人们许多。在挪威,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许多餐馆上菜前,总要先上一大杯自来水供客人解渴。不仅是自来水,随处可见的湖泊、瀑布和溪流,只要附近没有大的工厂,你尽可放量豪饮,水质不逊色于瓶装饮用水。由于地广人稀,人们拥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夏季,游泳、钓鱼;冬天,滑雪、打猎。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我有幸第一次体验了海水钓鱼的乐趣,真是大开眼界。朋友开着私家游艇带着我,在平静的海面上垂钓。当5分钟后,我用不下鱼饵的钓钩捞上来第一条战利品时,我开始相信,姜子牙钓到文王前确实靠钓鱼为生。提着沉甸甸的一桶鲜鱼,我们打破了一处小岛的宁静。落日余辉下,寂寞树林中,我们围坐到烧烤架前谈笑风生;篝火猎猎,香味袭袭,人生之乐,岂非得之心而寓于自然也?

篇(7)

同志们:

刚才,徐一平同志对33个重大事项推进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对下一步督查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从总体情况看,各类重大事项推进取得明显进展,列入督查范围的33个重大事项中,金桥盐业公司已于4月28日正式划转交接,相关接收工作基本完成;海堤达标、南疏港通道、机场路等16个工程类项目开工建设;海滨新区、连盐铁路等3个工程类项目正按计划要求加快开展前期工作;空港开放、核电政策争取、石料供应和碱厂搬迁等4个重大事项取得初步成效,重点水源保护和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有序推进。在面上工作加快推进的同时,还有10个重大事项尚未开工建设,2个开工项目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确保重大事项按预定目标加快推进。下面,我就下一步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短时间内完成这些重大事项,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和支持。在上次重大事项督查推进大会上,我们提出“三争”(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工作措施,会后有关方面切实加大争取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如碱厂搬迁项目,要派专人到省政府办公厅进行衔接催办,促进省政府和中石化尽快签发会议纪要;要加强对中国化工集团的衔接争取,以碱厂搬迁项目为载体,务实推动双方合作;要提前做好对国家国资委的衔接汇报工作,为下一步做好碱厂资产划转地方创造条件。石料供应方面,省国土厅已经批准项目的要抓紧用好,上周省人大副主任方之焯来连调研时的确定事项尽快衔接好,抓紧向省政府打报告,争取几个特批项目,并积极做好云台山风景区规划调整修编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石料供应问题。核电政策争取方面,已经取得省财政厅的理解和支持,下一步要和省财政厅联手,积极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关键是做好财政部和中国核电总公司的工作,力争核电税收和电价优惠政策争取尽快取得突破。空港开放项目,首先要把省政府转报文件拿到手,近期省领导来连调研,我们将再次当面汇报,同时要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实,时机成熟马上到北京争取。重点水源保护项目,外患方面与省环保厅保持密切联系,从源头工作抓起,采取紧盯的办法,真正做到问题发现早,信息反馈快;内忧方面要认真落实既定的工作方案,污染企业限期不达标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要切实抓好市级10多个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总之,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有关负责同志要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亲自跑省进京,主动汇报情况,打通关键环节,力争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为重大事项的加快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加大市场运作力度。33个重大事项中,工程建设类项目达到27个,多数投资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上。如此高强度的投入,必须充分面向“两个市场”,高度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努力通过招商引资、争取企业上市和资产重组等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以资源拓市场,以资源换资金,千方百计满足项目资金需求。一是拆迁以后的土地储备工作要抓紧做好,在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局部地区可以先招商挂牌,以土地置换一部分建设资金。二是引进大的公司,充分借助他们的垫资能力。如在海滨新区开发、国际商务中心建设、中山东路以南旧城改造等重大事项中,要积极引进实力强、品位高的投资主体参与实施,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项目整体建设档次。三是搞一些捆绑型项目,以资源换资金。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在工业园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和土地开发结合起来,由开发商投资进行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让投资主体到资本市场融资。选好推出一些效益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在融资方式上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积极探索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OO(建设一拥有一经营)、BTO(建设一转让一经营)等国际通行的投融资模式,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入到重大事项上来,有效解决当前建设资金紧张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大组织统筹力度。为加强组织领导,各重大事项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服务部门。重大事项能否完成序时进度,达到预期成效,关键要看这三个层面责任主体能否充分履行职责。各重大事项指挥部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保证正常运转,勇于承担指挥协调责任,主动深入一线指挥调度、协调问题、解决困难,推进重大事项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强项目推进的计划性,严格按照既定计划进度要求,倒排工期,狠抓工程进度。要进一步强化重大事项的保障措施,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督查组要加大协调力度,直接参与协调重大事项推进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不仅要做好项目建设的工作,还要妥善解决好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篇(8)

一、严格落实出门证制度

所有进出公司的车辆必须凭出门证进出。无手续的和手续不全的物品,坚决不予出厂。外来人员及车辆未经公司许可,严禁进入车间。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认真清点单据及出门证,避免财产流失。

二、安全消防方面

化工公司是一个重点防火单位,为此,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防火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系统。厂区各部位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等一系列消防器材。厂区内严禁吸烟,并由保卫人员层层把关,使一切火种不得随便带入生产区。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岗位定期及时进行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现在我公司在消防安全方面主要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11月3日公司主要领导召开车间职工会议,将设备、人身、消防安全等各项安全制度系统地进行讲解。充分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11月5日,邀请集团领导来我公司指导消防安全工作。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当场进行落实,并制定了消防应急预案。11月7日,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在空旷地带进行了灭火器消防应急预案演习,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面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为公司以后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认真抓好公司内部的治安秩序

为使公司广大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公司专门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木业公司女工较多,且年龄较小,从学校刚步入社会,思想纪律意识淡薄。并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有所交往,给公司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知难而进,加强她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严格禁止社会上的小混混进入。做到从根本上保证广大职工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公司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十二月份的工作安排

篇(9)

走进大厅,自报家门后,由一位女士带我来到了一间办公室,哈哈,我想着还是不错呢,至少还有单间呢。从我刚到的第一天,主管就介绍说本公司本着“团结、务实、拚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且希望我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听了以后,我并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办公室主任安排了工作,把我分配在财务部门,从此开始了我的一段办公室生涯。

篇(10)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中的政策和原则。

(1)实施范围: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是一致的。从单位看,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参照执行。从岗位和人员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及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岗位类别: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类别,事业单位岗位包括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3)岗位等级:

a、管理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到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b、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到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到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到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到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到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02-02

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育人功能的认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培养人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育人工作也是高校安全保卫组织的神圣职责,做好保障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工作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保卫组织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职能,都是围绕学校的育人工作目标进行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的整体,离开育人工作这个学校工作的核心,而谈保卫工作的管理职能、服务职能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校保卫工作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性,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工作中提高认识,找准位置,强化以法治校,以德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如何结合工作性质、特点加强育人工作,提高育人效果。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以真正达到预防为主,确保稳定的目的。

二、发挥高校保卫部门育人功能的必要性

1.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首先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不容忽视是高校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参政意识强,有热情,但年轻气盛,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加之集体居住容易引起意识,行为上的共鸣,因此历来是国内外对我国渗透颠覆,分化工作的重点。必须对学生开展主动,经常性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国家强盛关系的教育,防止学生中冲动过激行为引发社会动荡。其次从高校的发展趋势看,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封闭的管理模式,逐渐向开放式办学,联合办学,面向社会办学方向发展。学校也不是独立的世外桃源,和社会已经融为一体,成分极其复杂,除此之外,随着学校和社会交往增多,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并成为影响校园安定的一大因素。第三,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深化,学生的道德观念,也由以往的义务本位观,注重奉献,向权利本位观,注重个体价值实现转变。学生权力意识增强的同时,个人利己主义,享受主义也相伴而生,对校园的安定又形成了新的隐患。

2.提高保卫工作地位的需要。高校工作与公安机关不同,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职能如果简单沿用公安机关面对社会不法之徒的工作方法,难免会加深两者问的矛盾。因此,保卫工作要提高地位,转变形象,必须转变单纯以办案为主的打击职能,建立独立的以讲授课和思想教育为主的教育职能,这样才能从师生的对立面转化到师者行列,保卫工作由简单的服务保障地位过渡到兼有教学,科研的主体地位。

3.改变“重管轻教”现状的需要。现行体制下学校是有围墙的,日久天长,学生认为在学校安全,学生家长也认为学生在学校放心,忽视了法律、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教育。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工作中,忙管理,轻教育,忙处理,少规划。平时注重校园外在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对学生的安全保卫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更没有制度化。一旦出现问题,更多的是关注事故的处理,而忽视事故教训的吸取,未把学生进行安全保卫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导致治标不治本。

三、实现高校保卫部门育人功能的途径

1.教育育人职能。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知识与防范意识、技能较差。高校的保卫组织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使其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思想、心理上的免疫力,抵御歪风邪气、不健康行为的侵蚀,从而依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促使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安全教育应遵循“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基本方针,通过“以案释法,以事警人”,“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等有针对性的形式和方法着眼于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救能力。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把审判法庭搬入校园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接受现场教育;还可以由保卫人员带领学生参与维护校园安全的活动,如大型活动的执勤、校园巡逻检查等;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和逃生演练,给学生讲解防火安全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寓法理于案例之中,可以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和法制教育,从而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

2.管理育人职能。保卫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履行安全管理职能,预防和打击校园内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依法依规管理过程中,能起到指导和规范大学生正确处理日常矛盾和纠纷,减少矛盾激化和违法犯罪发生,教育引导学生向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方向努力,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向教育,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管理教育作用也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高校保卫人员与广大学生接触广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保卫人员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刚正不阿,遵纪守法,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影响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也给学生以积极的教育影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有努力做到既严格执法、又慎重妥善处理各类案件,才能为师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保卫人员对每一起案件的认真分析和正确处理对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法制教育,往往可以达到处理一人一事,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3.服务育人职能。保卫工作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安全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人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的第一级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第二级需要是安全的需要;第三级需要是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可见,作为“第二级的需要”———安全需要的重要性。保卫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校园和周边环境秩序,而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有着良好的育人作用,青年学生在日常接受安全服务的活动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学校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增强遵章守纪和自我服务的意识,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参与校园治安管理,由接受管理、服务的对象变为维护治安、参与管理的主人,由被动转为主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保卫组织要按照“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思想,时刻把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放在心上,从他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做起,从他们对安全和秩序最不满意的方面改起,把服好务做为安全保卫工作的一种职业责任,就会寓育人功能于服务之中,取得良好效果。

高校的安全保卫组织在“三育人”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育人环境,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这一组织的育人作用,这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认真构建多元的校园防范网络,坚决、稳妥、快速、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维护健康有序的育人环境,才能共保校园一方平安,共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建华.适应新形势探索建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新机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