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材料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新材料的开发
我国在新材料的开发领域取得了很多亮点,这些新材料的开发成为分离和反应过程的重要基石。一些研究所和大学正在开发一种非晶态的金催化材料,这种材料很有发展前途,因为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特性,而且其催化活性还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具有显著的催化活性和特殊的选择性。对这种材料进行流程综合和技术集成,可以有助于我国新型石油化工技术的构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钛硅分子筛催化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定向氧化催化作用,可以实现“原子经济”,使“零排放”工艺成为可能,而且也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而在新材料的分离技术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南京工业大学发展了以陶瓷膜材料为原料的新单元技术,同时加强了对集成单元技术的开发,这些研究不仅使我国陶瓷技术更加趋于成熟,而且还形成了陶瓷膜新产业,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材料化学工程技术的进展
材料化学主要是对产品微结构进行调控,其主要手段是在加工材料时,将化学方法引入进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宏观条件来调控产品的微观结构,从而为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因此,化学工程技术的改进将直接促进材料化学工程的发展。我国在化学工程技术改进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清华大学在碳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了传统的流化床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此生产技术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北京化工大学则用超重力场技术来放大纳米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形貌控制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超重力场的强度来调节和改变产品的粒径,。通过这种方法,我国已经成功制备出碳酸钡、碳酸、碳酸锂、氢氧化铝和碳酸锶等纳米粉体,并且形成了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展望
材料化学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促进了材料工业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传统化学工程学科的内容,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可喜的成就,很多成果在世界上都位于领先水平。但是,材料化学工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再接再厉,争取使材料化学工程的研究更加深入,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一些树木的分泌物常会形成树脂,不过琥珀却是树脂的化石,虫胶虽然也被看成树脂,但却是紫胶虫分泌在树上的沉积物。由虫胶制成的虫胶漆,最初只用作木材的防腐剂,但随着电机的发明又成为最早使用的绝缘漆。然而进入20世纪后,天然产物已无法满足电气化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代用品。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yer)首先发现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时能迅速结成红褐色硬块或粘稠物,但因它们无法用经典方法纯化而停止实验。20世纪以后,苯酚已经能从煤焦油中大量获得,甲醛也作为防腐剂大量生产,因此二者的反应产物更加引人关注,希望开发出有用的产品,尽管先后有许多人为之花费了巨大劳动,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1904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也开展这项研究,最初目的只是希望能制成代替天然树脂的绝缘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07年的夏天,不仅制出了绝缘漆,而且还制出了真正的合成可塑性材料——Bakelite,它就是人们熟知的“电木”、“胶木”或酚醛树脂。
Bakelite一经问世,很快厂商发现,它不但可以制造多种电绝缘品,而且还能制日用品,爱迪生(T.Edison)用于制造唱片,不久又在广告中宣称:已经用Bakelite制出上千种产品,于是一时间把贝克兰的发明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
以煤焦油为原粒的酚醛树脂,在1940年以前一直居各种合成树脂产量之首,每年达20多万吨,但此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合型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随着众多年产这类产品10万吨以上大型厂的建立,它们已成当今产量最多的四类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再加上添加剂,通过各种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制品,到今天塑料的品种有几十种,世界年产量在1.2亿吨左右,我国也在500万吨以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的基础材料。
二、从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
人类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从19世纪起,人们就为寻求新的纺织品原料而努力。
1846年制成硝化纤维;1857年制成铜氨纤维;1865年制成醋酸纤维;1891年制成粘胶纤维。由于粘胶纤维的原料是来源丰富的木材浆粕、棉短绒及棉纱下脚料等,再加上制成的纤维性能好,以至它的产量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超过羊毛。
尽管上述几种称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纤维”的出现是继纺织机械发明之后的又一次纺织革命,但它仍意味着人只是用化学方法,对天然植物纤维的再加工,而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全合成的、性能更为优异的纺织纤维阶段,才迎来了第三次纺织革命。
1928年32岁的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W.H.Carothers)博士从大学岗位上应聘到杜邦公司,负责对不久前才兴起的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他们研究了多种脂肪族二元酸与二醇或二元胺的缩合反应,由于保证了反应物料的严格配比,从而获得分子量很高的缩聚物,但大多数产物的熔点偏低、不耐水,虽然有的可以抽丝,但不适于用做纺织纤维。反复不断地失败使卡罗塞斯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以至身上经常携带着一小瓶准备自杀的氰化钾。一直到工作6年后的1934年,终于在合成的数百种产品中,找到有希望成为优良纺织纤维的聚酰胺-66,尼龙(Nylon)是它在投产时公司使用的商品名。
杜邦公司为了使它工业化,动员了230多名各方面专家,花费2200万美元,到1939年始正式投产。这一成功不仅是合成纤维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进展。
尼龙投产后,杜邦公司马上宣布他们生产了比蜘蛛丝还细,比钢还结实的全新有机纤维。尽管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仍然引起各方面关注。用它织成的女丝袜,销售第一天就卖出400万双,报纸上还报道了当时许多销售店曾引起“尼龙骚动”的场面,可惜的是卡罗塞斯本人却没有看到这种情况。41岁的他,虽然知道尼龙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却总感到心力交瘁地被失败所缠绕,终于在1937年服毒自杀,留下深深的遗憾。
1938年德国研制出聚酰胺-6,即聚己内酰胺;1941年英国制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商品名Dacron、“的确凉”、或涤纶;1939年德国人又研制出聚丙烯腈纤维,但到1949年才在美国投产,商品名Orlon,我国称腈纶,此又出现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满足了多种需要,但从应用范围和技术成熟等方面看,仍以上述几种为主,其产量约占总量的90%。
三、从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
自然界中虽然含有橡胶的植物很多,但能大量采胶的主要是生长在热带雨区的巴西橡胶树。从树中流出的胶乳,经过凝胶等工艺制成的生橡胶,最初只用于制造一些防水织物、手套、水壶等,但它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热时变粘,冷时变硬、变脆,因而用途很少。
1839年美国一家小型橡胶厂的厂主古德易(Goodyear)经过反复摸索,发现生橡胶与硫黄混合加热后能成为一种弹性好、不发粘的弹性体,这一发现推进了橡胶工业迅速发展。在这之前,橡胶的年产量只有388吨,但到1937年已增加到100万吨,即100年间增加了2000倍,这在天然物质利用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1920年以后,由于汽车工业兴起,进一步扩大需求,以致世界各国开始把天然橡胶作为军用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就迫使美、德等汽车大国,但却是天然橡胶的穷国开展合成橡胶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制造与天然橡胶相同物质为目的开始的,因为人们已知它是由多个异戊二烯分子通过顺式加成形成的聚合体。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的工作,到终战的1918年,共生产出2350吨。
战后,由于暂时性天然橡胶过剩,使合成橡胶的生产也告中止,但其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先后研制成聚硫橡胶(1931年投产)、氯丁橡胶(1932年)、丁苯橡胶(1934年)、丁腈橡胶(1937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后,美国开始扩大合成橡胶生产,并纳入国防计划,1942年产量达84.5万吨,其中丁苯橡胶为70.5万吨。1950年以后,由于出现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三种新型的定向聚合橡胶,其中的顺丁橡胶,由于它的优异性能,到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上升到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位。此后又有热塑性橡胶、粉末橡胶和液体橡胶等问世,进一步满足了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新世纪里新技术将更加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技术革命物质基础的,以合成高分子为代表的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也将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ⅢAⅣAⅤAⅥAⅦA
BCNOF
AlSiPSCl
GaGeAsSeBr
InSnSbTeI
TlPbBiPoAt
(二)碳碳元素及其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半径
(nm)主要
化合价单质的性质
颜色、状态密度
(g·cm—3)熔点
(℃)沸点
(℃)
碳C0.077+2,+4金刚石:无色固体
石墨:
灰黑色固体3.51
2.253550
3652
—3697
(升华)4827
4827
硅Si0.117+2,+4晶体硅:灰黑色固体2.32—2.3414102355
锗Ge0.122+2,+4银灰色固体5.35937.42830
锡Sn0.141+2,+4银白色固体7.28231.92260
铅Pb0.175+2,+4蓝白色固体11.34327.51740
碳族元素化合价主要有+4和+2,C、Si、Ge、Sn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Pb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例PbO2有强氧化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的问题
锡、铅两种元素的主要化合价+2价和+4价,其中+2价锡元素和+4价铅元素的化合物均是不稳定的,+2价锡离子有强还原性,+4价铅元素的化合物有强氧化性。例如Sn2+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PbO2的氧化性比Cl2氧化性强。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气跟锡共热__________;②氯气跟铅共热__________;③二氧化铅跟浓盐酸共热__________;
(2)能说明Sn2+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②
③
(2)
二.碳族非金属氧化物比较
COCO2SiO2
类别
酸性
氧化还原性强还原性弱氧化性弱氧化性
毒性有毒无毒无毒
反应实例:
酸性:H2CO3>H2SiO3
与碱反应:CO2+2OH—=CO32—+H2OCO2+H2O+CO32—=2HCO3—CO2+OH—=HCO3—
思考: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是什么?
SiO2+2NaOH=Na2SiO3+H2O
思考: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氧化还原性
三、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Na2CO3NaHCO3
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易溶易溶
溶液度Na2CO3>NaHCO3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与酸反应出CO2速率慢(分二步)
CO32—+H=HCO3—
HCO3—+H+=H2O+CO2快(一步)
HCO3—+H+=H2O+CO2
相互转化
方程式如下: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四、知识网络
(一)碳及其化合物
(二)硅及其化合物
五.硅酸盐工业
水泥玻璃陶瓷
1.1设计粗糙,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个别建设单位限于自身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欠缺,任意变更原设计。论文参考网。少数工程由业主的内部人员组成监理机构,监理工作失去了独立性。随着建筑市场的规范,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1.2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
A.混凝土生产时原材料计量误差大,尤其外加剂的掺加随意性大,没有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在混凝土运输及施工过程中加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B.采用整体式钢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时不振捣或漏振,混凝土均质性差。
C.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低强度混凝土过程承受荷载,破坏了混凝土结构。脱模后没有进行混凝土的潮湿养护。
D.夏季施工时砂、石料露天堆放,无切实有效的降温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高。冬期施工时采取的防寒保温措施不力。
1.3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水泥品种选择不当,安定性不良,不同批次的水泥混用。碎石、砂级配差,含泥量超标,碎石中石粉含量大,针、片状物过多,影响了水泥与骨科的胶结。
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忽视水泥用量增多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错误认为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强度越高。对掺合料和外加剂的选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常见裂缝问题的处理措施
2.1.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中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三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
3、裂缝处理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法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3.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3.2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3.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3.5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3.6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秘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4、结束语
第二是闻。只要塑料有异味,是绝对不能用来装食品的,异味一般是制品中添加辅助剂、染料等其他辅料或残余单体的味道。
第三是摸。装食物的塑料一般摸起来光滑,如果手感不光滑,尤其是发黏的,一定不能用来装食物。
塑料水杯不利健康
塑料杯因其多变的造型、鲜艳的颜色、不怕摔打的特性,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其实,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学材料,常含有聚丙乙烯或PVC(聚氯乙烯)等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时,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很容易析入水中。另外,塑料杯易生细菌,不易洗净,因为塑料表面看似光滑,实际它的内部微观构造有很多孔隙,易藏留污物。如选用塑料杯,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料所制的水杯。
当心邻苯二甲酸盐和酚甲烷
据美国最新一期《环境观察》杂志报道,一种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可能危害男婴的生殖器官,影响孩子的性征发育,甚至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几乎在同时,一份发表在《内分泌月刊》上的论文指出,酚甲烷也是一种在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
慎选慎用塑料食品袋
有关专家提醒:在选择和使用塑料食品袋或一次性餐盒时要慎选慎用。
购买熟食、点心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时,最好自带餐具或标准塑料食品袋。购买标准塑料食品袋,最好到正规的商场(店)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产品的外包装袋上要有中文标识,标有厂名、厂址和执行标准,并在明显处注明“食品用”字样。同时,冰箱里的冷藏、冷冻食品也应该用保鲜膜或保鲜袋,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禁用彩色塑料袋直接盛装食品。因为塑料袋染色的颜料渗透性较强,遇油和遇热时容易使颜料中的化学成分渗出。塑料袋还会释放有毒气体,侵入食品当中。
如何选用微波炉专用饭盒
第二是闻,只要塑料有异味,是绝对不能装食品的,异味一般是制品中添加助剂、染料等其他辅料或残余单体的味道。
第三是摸,装食物的塑料一般摸起来光滑,如果手感不光滑,尤其是发黏的,一定不能装食物。
塑料水杯不利健康
塑料杯因其多变的造型、鲜艳的颜色、不怕摔打的特性,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其实,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学材料,常含有聚丙乙烯或PVC聚氯乙烯等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时,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很容易析入水中。另外,塑料杯易生细菌,不易洗净,因为塑料表面看似光滑,实际它的内部微观构造有很多孔隙,易藏留污物。如选用塑料杯,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料所制的水杯。
当心邻苯二甲酸盐和酚甲烷
据美国最新一期《环境观察》杂志报道,一种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可能危害男婴的生殖器官,影响孩子的性征发育,甚至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几乎在同时,一份发表在《内分泌月刊》上的论文指出,酚甲烷也是一种在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
慎选慎用塑料食品袋
如何有效降低使用塑料制品的危害,有关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和使用塑料食品袋或一次性餐盒时要慎选慎用。
购买熟食、点心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时,最好自带餐具或标准塑料食品袋。购买标准塑料食品袋,最好到正规的商场(店)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产品的外包装袋上要有中文标识,标有厂名、厂址和执行标准,并在明显处注明“食品用”字样。同时,冰箱里的冷藏、冷冻食品也应该用保鲜膜或保鲜袋,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
禁用彩色塑料袋直接盛装食品。因为塑料袋染色的颜料渗透性较强,遇油和遇热时容易使颜料中的化学成分渗出。塑料袋还会释放有毒气体,侵入到食品当中。
如何选用微波炉专用饭盒
饭盒的材质不尽相同,有的标有微波炉专用字样,但材质却有PP和PP+PS之分;有的则连适用于什么、什么材质等都没有标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生活与化学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写作教学
随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业的各个部门,新的高分子聚合反应、聚合方法和新的高分子材料层出不穷。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学生深入理解高分子化学理论课程和进行高分子化学材料研究的必备课程,对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3]。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评分等。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完,最后实验报告能够拿到合格的成绩就足够了,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过程和细节的深入思考,因此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4-6]。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高分子化学实验应该进一步体现这种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采用科研项目与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也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添砖加瓦。
1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固定的,即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示范、学生根据教材的实验目的和老师的要求进行程序化操作、学生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并交给老师、教师根据实验结果的优劣进行实验报告评分等。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少会对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细节等进行思考与讨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最后的实验考核是合格的就足够了,因此学生们往往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做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但是难以督促学生学以致用,导致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完全分离开来的,难以结合在一起。另外,这种固定模式和程序化的实验课程,难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与变化日新月异,高分子化学实验也应该进一步体现这种变化趋势,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高分子化学的与时俱进。然而,由于实验室资源与资金的缺乏,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经常是几年都固定不变的,对学科的新发展、新知识、新变化没有吸收与提升。这种内容固定、操作按部就班的实验课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难以引起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热爱与兴趣。
2科研项目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相结合
高校教师一般会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基础,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的申报。这些科研项目相对于高分子化学实验来说,都是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因此,将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对高分子化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1科研项目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的意义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传统的高分子化学主要以传统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素、涂料等为主,相应的高分子化学实验也是以合成或改性传统高分子材料为主。随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新材料层出不穷,这不仅体现在生活、军事、工业等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在科研项目中,高分子化学材料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化学领域的教师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高分子化学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新颖性。因此,将科研项目的内容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不仅能够丰富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同时,教师也可能从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中,获得新的想法。
2.2科研项目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的方法
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基本是在聊天,有的学生甚至在打游戏,很少有同学利用这个时间对实验进行思考或者讨论。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即使后面实验出现了问题,学生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寻找原因。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等待实验的过程中,将科研项目中较为简单且与实验有联系的部分拿出来与学生讨论。首先,将教师科研项目中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拿给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与自己的实验比较分析,并结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知识,让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己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与老师进行讨论。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根据以上讨论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并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入教师所在实验室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例如,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内容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如果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有涉及到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本体聚合的内容,就可以拿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堂之外的新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为将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或科研项目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将科研项目内容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会有多个老师负责。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或专技特长。高分子学科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根据带教老师的研究领域,可以对现有的一些高分子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双酚A环氧树脂的制备”实验中,主要内容是环氧树脂的制备和环氧值的测定,而没有涉及到环氧树脂的应用。如果带教老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项目与环氧树脂相关,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内容,在与其他带教老师及实验中心讨论后,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及应用。例如,可以增加不同制备时间下环氧树脂的制备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对环氧值的影响。同时,将具有不同环氧值的环氧树脂进行粘结实验,研究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这种将科研项目内容与高分子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保留了经典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内容,同时丰富了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改变了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一层不变的局面。此外,这种目的导向性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4将科研项目的资源与高分子化学实验共享
由于资金或平台的限制,大学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往往只进行最基础的研究,学生缺少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机会与平台。而许多高校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资源或平台,因此,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实验室资源和平台,为那些对课程实验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机会。例如,在“线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实验中,主要内容是线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没有涉及到酚醛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能。众所周知,酚醛树脂的耐热性、拉伸性能、耐压性等影响了酚醛树脂的应用。尽管这些性质属于高分子物理领域范畴,但却是研究酚醛树脂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该实验课程结束后,可以带领对酚醛树脂感兴趣的同学,进入研究酚醛树脂教师的实验室。将学生实验得到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关的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提前了解和掌握一些实验内容与技术,为将来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工作打下基础。
2.5鼓励学生将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拓展为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
英美研究人员首次发现,BPA可能与心脏病和糖尿病有关联。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BPA广泛应用于婴儿奶瓶、光盘、食品容器等塑料制品,可谓无处不在。此前,已有动物实验显示,接触到BPA的老鼠身上出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发病征兆,引发人们对BPA安全性的关注。
此次,英美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美国卫生部门2003年和2004年间收集到的1455名美国成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资料。研究发现,90%以上被调查者的尿液中检出BPA。在BPA含量最高的一组成年人里,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人数比含量最低的一组多出1倍多。美国密苏里大学生物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冯扎尔说,这是迄今针对BPA人体影响的最大规模研究,首次指出BPA与心脏病和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未定论结果引争议
不过,冯扎尔同时指出,研究未能证明BPA就是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元凶。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戴维・梅尔泽说,研究未能证明BPA是造成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唯一可能。虽然其他因素致病可能性不大,但研究人员未能排除。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无法解释BPA与心脏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健康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所研究员莉萨・施瓦茨说,不能排除被调查对象原本就患上心脏病或糖尿病、导致身体对BPA抵抗力下降、BPA增多的可能。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找到BPA致病的直接证据。“得到更直接证据将会是件好事。”梅尔泽说。
这份研究报告遭到美国塑料制品生产商抨击。他们认为,新报告并不能证明BPA存在危害。代表塑料制造商的美国化学协会说,研究过程存在漏洞,结果也只是指出某种关联。
美国化学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如研究作者所说,他们没有得出BPA引发健康疾病的结论,他们只是说明了统计上的联系。”然而,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员安娜・索托认为,研究足以引起注意,政府应该采取行动限制BPA使用。
“我们不能等到做完更多研究才行动起来保护人们健康。”索托说。
此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毒理学规划处已把BPA对胎儿、婴儿和儿童的潜在危害警示级别定为“适度关注”,但对成人的危害分级仍为“可以忽略”。如今,美国一些州政府已开始考虑限用BPA。据美联社的报导,加拿大政府已提案禁止婴儿奶瓶制造商销售含有BPA的奶瓶。
美国药食局出面摆平
美国药食局(FDA)针对BPA安全问题的听证结果。FDA认为,目前人们接触双酚A的水平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FDA食品添加剂安全办公室主任劳拉・塔兰蒂诺说:“我们暂时得出的结论是,它是安全的。我们没有建议人们改变使用习惯。”
FDA新闻官米切尔告诉媒体,经过多年的试验,FDA确信少量的双酚A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FDA支持食品包装中使用含双酚A的塑料。米切尔表示,FDA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摄入不同剂量双酚A的测试,但是并没有产生相关论文中提到的“低剂量的这一化学物质就能模拟雌激素、阻碍激素分泌并对实验室动物造成伤害的结果,也没有其他副作用。”
此外,他强调多次试验表明,如果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双酚A就不会分离出来,不会对婴儿健康产生危害。但对塑料容器进行持续加热之后,确实发现双酚A外泄的现象。塔兰蒂诺则认为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必要的,她说尤其应避免用这类容器来加热食品,因为高温会使容器中的双酚A释放出来。
米切尔同时承认,在储存食品的罐头中也发现极微量的双酚A外泄的现象,但影响罐头食品的程度极其微小,“仅有十亿分之几”。FDA的调查报告认为,人体内的双酚A水平通常很低,不足以危害健康。
不过,即使FDA得出了最终的结果,但科学界人士对这种化学材料的看法依然各持己见。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更多支持这种材料的确存在危害性的说法,而在政府层面上,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也和美国持不同的看法。
前沿链接
1 当前室内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水泥产量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逐年提升,甚至跃居世界第一。化工、塑料、陶瓷、玻璃、木材、纺织等行业也随着室内装饰业的发展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多年来室内设计逐步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铺张浪费现象,居室装修的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加,以及设计方案缺乏远景目标,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资等问题。室内设计中存在的资源和能源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上升到了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1.1 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室内设计普遍存在一种铺张浪费的倾向。无论在装修材质还是装修风格上都在追求高贵奢华,时尚、新潮、豪奢的装修主题正在成为装修热点。人们普遍追求奢华精致,殊不知奢华不一定是最好的。过度追求富贵奢华会会忽视装饰最基本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追求会造成资源濒临枯竭的严重后果,违背了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2 化工材料的应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人工合成化学材料的广泛应用,室内装修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甲醛病”和“新房病”屡屡发生。据有关资料表明,建筑物中存在的一些化学物质会滋生大量细菌和病菌,而这些病毒会传染给居住者,导致房主患障碍性贫血病等疾病。这些案例时时提醒我们要注意室内装修的安全性。
1.3 室内设计缺少前瞻性
室内设计者应该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简单地跟随潮流。当前很多设计者往往不具备长远的眼光,使室内装修要不断进行更新,但好多材料都不可以重复利用。所以一旦重新进行装修,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更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2 低碳经济下室内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注重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发展和延伸。主要内容为平面设计和空间组织。室内设计首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给人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而又舒适的生活环境。房间结构的处理,自然光和照明的应用,以及室内家具和灯具的造型与设置等各项环节都要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同时尽可能地选择低碳环保材料为原则。
2.2 注重室内设计的科学性
要注重气候因素对空间布局的影响。气候是影响家居设计的重要因素。温度、湿度、朝向以及通风等因素制约着设计师的着眼点,要充分解决好这些关键因素才能提供出更为舒适科学的设计方案。
2.3 充分注重室内设计的艺术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因此室内设计还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性。既要重视设计的艺术性同时也要注重低碳和环保,就必须要抓住色彩这一重要的视觉元素,在设计中利用色彩变换的物理效应形成色彩的冷暖变化来调节空间结构。形成既有色彩的艺术效果,同时还有实际的视觉空间的作用。
3 低碳经济下室内设计环保材料的应用
我们已经说过生态设计最关键的是重视人的健康安全,为遵循这一原则,就要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选择环保材料。当前有很多家具都含有有毒物质,这正是我们所反对的。在家具装饰和选择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木质及玻璃制品的家居材料,尽量减少含有化学材料的人造革等产品。家居装饰不要追求奢华而要追求绿色环保的健康理念。
在保温环节上,要积极采用单位厚度热阻值高的产品。如挤塑聚丙乙烯板、玻璃棉等无毒性、无放射性、无污染性等材料,更好地防寒保暖。在隔热环节上,尽量采取自然通风、建筑遮阳等措施隔热。例如目前已经研制的太阳能遮光板,在有效阻隔太阳照射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很好地遵循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的光设计环节上,自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尽量减少人工采光。当然,自然光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工照明。
结语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活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室内设计应该怎么进行作出的思考,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阐述了当前室内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低碳经济下室内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低碳经济下室内设计的环保材料的应用等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笔者并不可能对这一问题作出尽善尽美的回答,只希望其中的认识和观点有些许值得大家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出身于浙江海宁的郑卫国,有厚实广博的专业知识,他1989年赴美留学,1994年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后定居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和美国某大型生物仪器公司学习和工作,主要从事化学材料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郑卫国设计并研发成刚果红染料和99mtc标记的蛋白质多肽复合物,用于老年性痴呆症的检测,该技术的发明,使得老年性痴呆症的定量检测成为可能。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见诸于世界著名科学刊物。
2006年,无锡“530”计划出台,在陆续考察了全国许多城市,并经过多方比较和筛选后,郑卫国最后选择在无锡落户。怀抱丰厚的学术成就和远大的创业理想,郑卫国由硅谷回国,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响应无锡引智创举。
创立之初,郑卫国与27名研究生、本科生一起组成创业团队,根据国内法医DNA检测试剂广泛的市场需求,以核酸检测平台为核心技术支撑,开发一系列核酸检测试剂产品,他成立的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江苏、江西等地的公安法医部所和亲子鉴定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于法医、临床、农业、环保等高科技领域。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使中国的核酸检测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三项,首先在中国法医学DNA鉴定检测领域实现应用,将有助于国家建立犯罪数据库。由于中国企业的崛起。国外生物行业巨鳄瑞士罗氏(ROCHF)、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独霸世界市场的格局因此发生改变。中德美联由此一跃成为中国核酸检测领域具有自主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军型生物技术企业。在当地政府足量资金和先进设备的支持下,郑卫国与公司技术人员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研制、攻关,于2007年底终于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个DNA检测剂盒,并通过了国家鉴定进入产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