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
有些学校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奖惩为目的,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总结性的评价结果,教学管理部门常常将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教师的人事管理。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令教师觉得自己是在被动地接受检查,加之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方面的某些缺陷,容易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防卫心理,使评价难以收到促进和激励的效果。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缺乏规范性。
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一套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但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由评价人员根据评价指标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而做出的判断,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对评价指标的理解程度和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结果,而对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的内容是属于主观范畴,不同的评价人员是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的。
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缺乏合理性。
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较多采用固定化、程式化的指标来衡量本是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指标虽然具有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容易比较的优点,但是很难准确地反映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同时,制定一个统一的指标让大家去遵循,其结果只能是使大家机械地以评价指标为导向,限制了教师2009/12总第335期教学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再加上评价人员来自各个专业,可能会出现在对非专业的教学进行评价时,仅凭感觉和印象打分的现象,从而使评价的可信度降低,使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应反复论证,筛选出教学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各专业既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而又不会抹杀其专业特点。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缺乏广泛参与性。
有些学校认为只有学生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又是其教学成效最深切的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因此视学生为唯一的评价者。但过分强调学生评价所占比例是不恰当的,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负责任的随便填写评价表格或打分,有些学生易于以自己的喜好或需要来评价教师,表现出明显的功利色彩,其评价行为明显缺乏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从而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性。
5.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缺乏反馈和沟通。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课堂教师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缺乏双向沟通,只是评价者向被评价者通报评价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只是一个分数,每个教师从结果中只能了解自己打了多少分,排队处于什么位置,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教师无法了解,从而降低了评价的有效性。
二、改进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为了克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合理之处,应该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使教学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1.正确认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评价目的是受一定评价价值取向影响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对评价目的的不同认识。传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向教师过去,关注教师已经取得的工作绩效。随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深入开展,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使传统的鉴定性、奖惩性的评价转变为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后者指向的是教师的未来,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和教育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
各校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叫督导委员会,有的叫督导室、督导组,或督导处,多是隶属于教务处,个别也有的是自行独立部门。督导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督导评价工作方案和文件,对全校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师教学质量及其他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把评教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咨询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规范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能否建立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全面,是指凡是影响和决定教师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凡是反映和表征其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都要纳入评价的范围;所谓科学,是指所设立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要尽可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其教学效果之间的客观对应关系及其程度,反映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内在比例关系。
要建立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指标,就应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能直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带有共性的本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学科特点,制定出既符合实际又相对灵活的评价体系。
4.改革创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模式。
教学评估与各高校的综合实施息息相关,学校的每一处细节都能影响对高校的教学评估。例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结构等。教学档案能最直接的评价教学工作的好坏,所以健全和完善教学档案才能最真实的反映教学评估效果。
(一)教学档案具有参考价值
学校的教学档案是长期来通过实践和研究日积月累形成的实体型文件。具有真实写照,直观反映等特点。这种档案不仅能记录学校常规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目标,还是学校研究改模式和方法的精准写照。有了这种准确的档案后各院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档案规划完整的施教模式,甚至是招生比例都不可以用学校档案作为参考。针对档案,学校应该设专门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规划,有选择的筛选出有价值需要的教学档案。过滤掉无用的档案信息。同时也应使档案多元化,具体化,利用无线网络、微信、互联网等平台,想要以档案为依据的领导们输出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领导组织提供更群面准确的校园信息资料。
(二)教学档案是学校特色的汇总体现
因为教学档案具备的特殊性,所有教学工作都能在教学档案中体现出来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体现出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档案一定要分类分区,只有这样才能更完整的展现出一个学校完整的教学水平,综合的教育实力。系统且简易的让高校的管理工作循序发展。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三)教学评估有具体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部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完善的评估标准。近几年,许多院校面临这教育部对其的多重评估考验,对这种评估测验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完善教学档案被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因为教学档案如前文所述是高校评估的前提和根据。校园档案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教育界对高校综合素质的评价效果。
(四)教学档案的信息具有流通性和指导性
教学档案涵盖了全校的教学信息和实践过程的许多重要材料。它不仅是教学质量的真实性写照,还是科研成果和知识结晶的重要体现手段。随时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档案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种信心能通过各种载体传播,比如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较为流行和开放的形式。这种新型的档案传播方式优点在于,简单直观、不用耗费过多人力和资金、方便易操作。现如今已经有不少高校以教学档案的新型优势为基础,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规范和创新,随即开展远程和网络辅导。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总结出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创建了服务于大众的学者论坛、教学平台,等APP或者教育式网站。这种网络平台将会成为资源中心的枢纽,挖掘隐藏在教学档案更深处的认知。上述几方面都充分说明了教学档案在高校教学管理评估背景下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从评估角度出发,教学档案质量仍存才不足
虽然教学档案是一项简单有效的评估手段,但通过各高校对档案的调度和分析,不难看出教学档案的质量仍有不足,有待完善。分析调查发现,影响教学档案质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尤为突出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档案应该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如果学校不注意这几个要点则教学档案的作用就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在许多学校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就是档案员收集不全、不及时。规划档案不到位。保存不妥当。这种行为就导致教学档案原有的作用消失殆尽,尤为针对评估的指标体系更是令人咂舌。只有改善这种不规范的现状,做到科学立档,分类归档,完善教学档案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才能促进教学档案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对高校评估的准确和便捷能力。
(二)档案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日益得到重视。但是盲目的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档案的管理缺乏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归档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不能做到分门别类。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这都是现如今各高校在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时所显现的漏洞,经过教学评估的发展和改革后,档案管理的规范问题才逐步的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做好教学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依靠档案部门的工作,它还需要高校各部门间的配合,从而达到完整收集,归纳,分类,统计等具体的工作项目。
(三)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来说,档案管理系统的落后,管理方式过于传统是普遍高校的通病。信息档案数据库的不完善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园发展越快,人员基数几句越大,相对滞后的管理技术就会造成低效率,高错率。想要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档案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要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档案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教学档案质量要求的规范和重视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较为单一,这是教学档案质量的软肋。现如今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更新,一成不变的传统式档案管理方法面临新着挑战,只有不断转变新的档案管理价值观,与时俱进,在不违背教学档案的原始初衷的情况下,日益完善和创新新的档案管理标准。创建更完善的高校教育档案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实践摸索:
(一)规范档案管理制度,摒弃陈旧被动式归档
想要规范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应设立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组织,让档案有家可归。其次,在从管理人员入手,配备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专门管理档案,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和规范工作。要制定管理档案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最后要抓好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于校风校纪,教学成果,课程规划,课堂组织,毕业设计等客观信息,要由一个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做到一案一档,分门别类。从学生角度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课堂互动能力等综合信息的建立和收集也都可以安排统一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后由个负责部门统一汇集其收集到的档案信息到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后在归档。这种撒网式的收集资料方法即较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摒弃陈旧管理手段,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的思想理论,养成的科学思维;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质上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和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直接体验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有着自己特有的目标。所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高标准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通过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世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指引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光让大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而且要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真真切切地理解体会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使得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我国的高校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高校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投入。高校教学中只是片面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而没有注重理论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能力和思想培养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中只是做一种形式,没有深刻的理解实践教学对于整个高校教学体系和大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高校教学中对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投入来支持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能够顺利的开展。
2.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活动缺乏规范性。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专业老师需要专业的实践经历,只有老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历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老师自身的能力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部分,同时还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特定的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目标、方式和要求,使得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大。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达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其结果只能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指导,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和因素的顺利进行和保障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良好手段,但是由于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整个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导,让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让整个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不能全面的开展,对于整个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于整个实践活动缺乏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使得整个实践教学的意义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过于陈旧,不够完善、科学,忽视过程性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考核依据主要是查看学生是否参加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实践报告质量,对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具体表现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课,只专注于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忽视实践课的参与过程,甚至于对实践活动敷衍行事,实践报告抄袭了事,更有甚者是不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成绩反而比参与者的好。
周期性的评估促使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几次本科教学评估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和专家都认为本科教学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本科教学评估提出了新的想法。
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认为:一定要在高等教育及其评估中引入学生“学习产出”的概念,并予以实施。就是要学校事先规定学士学位教育的期望学习产出;制订达到这些产出的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制订考试、考核等能够分别评价学生各项学习产出的办法;并全面评估学校的毕业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期望学习产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估准则。李志义等认为:“设立学校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人材。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促进大学加强和完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是社会对本科教学评估新的主要要求方向。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教育管理部门对各评估的本科院校的要求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要再过分重视评估结果,而是要求本科院校建立和运行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地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也是对社会各方面期望的某种正式回应。
2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教学资料管理的发展
教学资料记录了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存在于教研室、系、院校的各级教学资料数量大、种类多,其中许多是教师们在多年教书育人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的反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而本科教学资料中的毕业论文之重要性更加重要:毕业论文是四年本科教学的集中总结和体现,最能反映学校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反映。相关教学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离散性、层次性和学生思法的多样性,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学生的各门科考试试卷也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
教学档案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在教学研究、改革和评估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如果再将教学档案加以完善和提高,就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分析的素材,就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教学档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使教学研究成果更加真实、可靠。教学档案作为学校在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教学评估专家组了解学校的主要渠道,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凭证。评估专家必须凭借对大量教学档案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档案材料是否系统、完整和真实,最后才能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所以,系统、真实和完整的教学档案是学校和各部门顺利通过各种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
3教学资料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基层缺少专职教学资料管理人员使得资料不全面
大多数基层没有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而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基层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各方面工作多而杂,现阶段各方面工作都在加强管理和工作细化的压力下,能用于档案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少。
在没有专设岗位和保证工作资金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谈不上,没有精力对档案进行深入挖掘为教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教学资料的不完整,一方面使得资料在评估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工作和成绩也因没有丰富详实的支撑材料得不到合理评价。
3.2对资料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各院校对本科教学资料的归案、保存、管理都有完整明确的规章制度,但还是有一些院校平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认真执行,而是到了评估时,有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突击准备搞运动的方式应对,对被抽调审阅的教学资料进行归案、补充和完善。
这不仅对日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冲击,扰乱了院系教学工作的秩序,还对教学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院系教学资料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院系教学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院系教学工作人员对教学档案的不重视,会让他(下转第39页)(上接第33页)们觉得这些材料只是为了检查而准备的资料,不重视日常的收集整理工作,致使大量的教学信息使用价值流失。
4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本科教学评估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从事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料管理在评估中的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刘继荣在大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加强高校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以上这些改进措施的要点是建立多层次的高校档案和多层次的专业档案人员队伍,而后者才是问题的核心。
本次对我校的评估中省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在自评时不与学校发生联系,直接到教室听课,有的专家还在听课后与被听课师进行授课经验、方法、内容组成进行探讨,对相关教师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对此评价很好。但自评没有抽查到教学材料,过程有缺陷,同时专家人数少,抽查面窄。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1)由教育主管机构提供岗位资金和工作资金,在教学单位数基层部门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定期收集教学单位相关教学资料的目录信息。实时掌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情况,不仅为评估,也为将来的决策,提供最基本最真实的基本数据。
(2)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应防止教学资料过分加工而误导评估结果,可采取如下措施:要求被评估学校提供几年的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这样可以快速目测不同毕业年级的论文题目的重复情况,对于重复较多的专业还可一次性地多抽几年的毕业论文,有针对性地审检题目重复的毕业论文和 指导教师的相它情况。只要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多用心,对评估中抽查的教学资料的种类以及数量,做到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就可把教学资料人为加工的情况减少很多。督促大家把精力放在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中,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省级教育部门可以借评估之机,让周边有相似专业的院校去被评估院校听课,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寻找问题。多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共同促进、共同进步;各学校可借机会到其它学校的相似专业,也可跨专业去观模学习,让同专业和相似专业的教师都进行相互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经验,但不必要求相互打分,以避免形式主义。
(4)初评时,让周边相关校院的相似专业派出人员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并在自评时抽查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帮助找问题。也可以进行一些深度的研讨和学习,真正做到评估指导意见中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把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自己的学校;在评估之后,带领有关方面人员深入被评学校取经,改进本校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远航,宋汉君.对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
我国关于大学本科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的普遍化阶段,现如今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扩招政策,大学生的层次也越来与多样化。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是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激增,现有的教学理论和人才教育评估方案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发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刻不容缓。合理运用稳定、良好的评估管理系统,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
一、系统技术架构
本系统把评估内容中涉及的学生常规教育资料管理、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学生历年成绩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情况管理等多项数据建立成规范的数据库,通过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等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编辑、上传和下载打印功能,满足教学质检部准确、高效调取档案的需要,便于资料的有效管理。本系统根据程序对评估项目中所有项目的文字数据材料进行管理,采用Web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B/S的三层结构模型对系统进行架构的管理系统,分类所有的评估数据,建立对应管理子系统,并根据一般高校的教学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更易于衔接处理的、应用性更强的开发架构。
本系统基于Web数据库进行整个管理系统的构建,采用J2EE、XML、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进行系统开发,最终实现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的目的。本系统通过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和设计系统架构模型,同时用E-R图描述了各实体间的联系;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和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创建了对应的数据库;最终结合三层架构,完成了本系统的实现功能。
二、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总体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总体技术核心架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图、系统功能图、系统流程图);第二部分是系统模块设计(如模块图和流程图);详细设计也包括数据库核心设计(如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库表、数据流图、E-R图)。
本系统实现了包括评估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常规教育资料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用户管理实现了普通学生、评估系统管理员、高校领导、教学质检部四个参与者的管理权限设置;通过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实现了上传提交综合测评成绩(如德育素质、智育素质、文体素质、创新素质等)等功能;通过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实现了分配任务、审核论文、制定方案、成果展示等功能;通过基本信息管理实现了档案资料、综合信息表、组织问卷调查等功能;通过常规教育资料管理实现了填写反映情况、查看违纪处分、查看班团日志等功能;通过系统管理实现了系统角色权限分配和查看系统日志等功能。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专业教学评估进一步的加强了高校学生评估管理建设。
三、技术与特点
(一)实用性强:整体来说是基于B/S结构,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来严格定义。
(二)可操作性强,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在服务器端,对网页浏览、实时调取、数据管理等操作应用非常简单方便。
(三)开发符合实际,通过调试严格把关,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并利用可靠的数据库事务处理,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四)安全性强,制定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来分配系统的使用功能,做到了安全可靠。
四、结语
高校学生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力求给操作用户快捷准确的途径来处理所有繁琐的数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是我国以大学为主题的高等教育管理成功的关键。引用计算机平台并借助计算机开发工具构建数字一体化教学管理体系,满足了教学需求,是协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东.SQL SERVER 2000应用开发技术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陈金刚.基于web的本科教学评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5.
[3]姚锁宁.基于MATLAB/VC的教学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8.
[4]王峰.构建本科教学评估网络信息平台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高校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教育部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这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本科层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系统全面地评价,评价的结果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前途。高等学校的教学档案系统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全貌,是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高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历史记录。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学档案是否系统、完整、齐全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同时,教学评估对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有促进作用,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使高校的教师员工意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确立了教学档案的重要地位,教学档案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教学评估呼唤教学档案的规范性管理。可见教学档案与教学评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和内容
高校教学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教学档案也是衡量高校管理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指的是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声像、图表以及文字等具备保存意义的资料集合。对于纸质档案来说,它主要包括教学日历、毕业论文、试验鉴定、试卷、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规划以及教学文件和开题报告等。而非纸质的高校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以及图片和声音等。除此以外,还包括高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比如,高校学术讲座等需要存档的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多样性,这是因为高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的过程非常复杂,因此,记录档案的过程也很复杂。教学档案实质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原始记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教学水平与高校管理质量,它能够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因为教学评估方案中的大部分指标都需要通过查阅原始高校档案进行对照,评估教学质量的过程是否顺利,需要教学档案的支持。但是,就目前所保存的教学档案实际情况来看,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学档案的分类不科学、材料收集得不完整、档案材料保管不得当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作以下探讨。
教学评估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1.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1)传统以及系统的高校教学档案能够对学校的发展历史进行展示,能够反映高校的实际教学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质量以及理念。教学档案作为信息的存储形式,它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步积累形成的,为教学评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高校教学是否成功,需要教学评估进行支持,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教学评估的作用。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提升高校教学评估的价值,所以,高校需要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教学档案能够对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理念进行完整、真实以及系统 的体现。教学评估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归档意识,同时,教学评估工作在宣传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高校教学档案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优势以及专业特色,能够定位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能够为高校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评估教学档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使得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学档案从建立、归档到保管都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档案意识。
(2)基层教学单位对存档范围不清楚,档案分类不明确,导致很珍贵的教学原始材料缺失。
(3)教学档案中对学生试卷、论文归档及时,却对教学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教学管理会议及文件而形成的各种资料没有及时保管、归档。
(4)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存档没有规范化。
3.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档案意识非常薄弱,没有注意到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不管是各个院系还是各个机关,他们之间的职责比较模糊,相关档案制度不够完善。
(2)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要求不明确,教学档案的材料收集不齐全、分类不科学、整理不规范。
(3)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各院系大多数由各教务部门教务秘书兼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学校教学管理员工非常繁忙,需要不停地进行更换,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团队相对来说不够稳定,由于档案管理兼职员工自身的管理知识不足,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达到要求。
(4)教学档案的建立及管理手段非常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快速检索及使用的要求,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完全使用人工和手工,这已不能满足评估中档案需求量大、利用率高的要求。因此,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信息化是社会进步、时展的趋势。
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重视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是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
对于高校各个基层机构来说,它是教学资料文件的保管者以及生产者。基层机构的教学档案,是指在本学院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具备一定价值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是高校档案的重要部分。高校院系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1)高校教学管理类型,有教学日历以及教学实践活动材料等;(2)教师教学业务类,这主要包括教师的科研材料、教师的教学材料、教师各类教学活动的记录等;(3)行政管理类,主要包括学院党政会议的记录、学院工作计划、学院各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及对教师管理的各种细则。对于教学评估工作来说,信息材料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非常重要,它是教学评估的前提。因此,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同时,它还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状态以及教学效果。
2.细化教学评估方案中对教学档案的要求,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
建设高校教学档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高校的教学情况可以从教学评估的结果中获取。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教学建设、办学思路、教学档案以及教学改革为主,另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论文等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高校全体员工的教学档案意识能否提升,需要高校档案部门的宣传。提高高校师生档案意识前提条件,指的是档案部门能否做好教学档案工作。高校档案部门需要提升教学档案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档案,方便开展教学档案工作,同时,宣传力度的提升还有利于营造适合教学档案工作开展的环境。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料是做好教学档案的前提,而这是一项复杂又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它依赖于学校自上而下的重视。通过宣传档案法规等提高全体师生的档案意识,使每位教师都有意识来保管和搜集档案材料,使每个阶段的教学材料都得以保存、归档。
3.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确保教学档案责任制得到有效施行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及现代化的管理,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教学材料,建立起全面的教学档案体制。通过管理角度进行着手,对高校教学档案的层次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学校、教务处以及二级学院三个级别,对教学档案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比如,高校的管理以及教学部门,不仅要对资料进行保管,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然后通过院系的档案管理部门对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学校教务处主要负责对资料进行检查和保管,这样,能够为资料存放节省一部分储备空间。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稳定可靠,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改善,使其能够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从而对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行提升。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保障,如明确教学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建立各部门各科室的《教学档案的工作职责》,建立各部门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包括材料的收集、交接及保管细则。
4.做好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现代社会属于信息化时代,因此,需要对教学档案管理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档案工作程序是搜集、整理分类、归档、保管及使用,为了使教学档案对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便于利用,就必须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取代传统的记录方法及使用方法,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对档案内容进行记录,结合数据库对档案信息进行储存,对档案格式进行制订,从而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信息。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查询和共享,确保教学档案能够更加便于查询,同时也能够更加方便获取,从而使得档案资源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不足之处进行弥补,确保能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多的帮助。对教学档案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方便师生对信息进行查询和共享。此外,高校之间也必须要作好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帮助高校解决在资源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共享展开更多的交流、借鉴。学校要把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重视对教学档案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建设。
教学评估主要依托教学档案对学校的教学整体质量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来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档案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同时,做好教学评估还能帮助学校做好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等多方面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档案管理向着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帮助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教学档案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建设,提高教师员工的档案意识。同时教学档案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学校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的规章制度,为建设好教学档案做好保障工作。同时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教学档案建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N].2004,4.
[2]岑淑儿.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初探[J].浙江档案,2005,(6).
[3]高生军,赵耀锋.以评促建: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悖论”何生
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指责之一是评估指标体系的齐整化,或者说大一统性。
对此,教育部有理由申辩,指标体系明明把办学指导思想列为一级指标,还兼顾了特色项目,怎么说是齐整化?更何况,与水平评估方案配套,2002年又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等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做出调整;2004年8月,对医药类院校部分评估指标进一步调整;200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对部分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及体育类、艺术类高等学校评估指标调整的说明》。
从纵向比较来看,2002年之前的评估实际上考虑到了各个高校的实力,并加以区别对待。始于1994年的合格评估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本科教育历史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始于1996年的优秀评估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长、基础好、工作水平高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而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则于1999年开始采用了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针对不同科类进行了分别评估,在考虑到各类高校实力的基础上,还兼顾了各类高校的特色。而在2002年的方案里,地方高校要与重点高校接受同一套指标体系的切割和审视。2006年9月,教育部认识到了这一点,对部分重点建设高校的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而此时,至少有412所普通本科院校已经接受了评估。
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方案是以2001年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的调整意见为基础,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而成。作为一个整合体,2002年方案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简单明晰,突出重点,适用于各类普通本科院校。应该说,这是试图简便高效地对本科院校做出评估的一种努力。出台该评估方案的现实背景,则是高校合并导致的综合化以及高校的趋同之势。后者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趋同。尤其是高教扩招之后,随着办学资源日益吃紧,高校合并,趋同之风日烈。既如此,分科类分实力来进行评估似乎没有必要。
高校趋同带来的是高校无特色。可以说,高校趋同为评估指标体系的齐整化提供了现实背景,而评估指标体系的大一统性,无疑反过来强化了这种趋同。说到底,本科教学评估的落脚点应是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及其就业出路,而在现实操作中,评估却人为加剧了人才无特色化和平庸化,这不能不说是评估的一大悖论。
一种颠覆
如果我们低调地把评估的性质界定为合格评估,那么,它所遭受的指责可能会小得多。因为,优秀意味着在某个范围内的不平庸、少数和特色,这是一个个性化和相对化的概念。
如果要对全国7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进行优劣高下的评定,显然是目前所用的大体相同的标准无法胜任的。
2005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接受评估的54所高校的评估结果:其中30所高校“优秀”、19所高校“良好”、5所高校“合格”。如此多的“优秀”,不仅与我们对高校现状的直观感觉有不小差距,更是对优秀内涵的篡改。
当评估的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时候,随后被评估的高校所面临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竞优已经从一决雄雌的决心,转变为对颜面不保的担忧,从对卓越的努力攀登,转变为翻越底线的苦苦挣扎。其结果必然让翘首以待的民众和高校失望――它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明,但另一方面,它似乎又说明了一切。当无法从评估结果中读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真实状况时,我们有理由比评估前更加困惑。
要找回评估已然失去了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目前的本科教学评估应低调地回归到合格评估,将目前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结论从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转变为通过、待考察和不通过三种。合格评估意味着对高校办学能力底线的判断,这种判断并没有阻止高校朝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其所产生的齐整化和去特色化的弊病要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将淡化评估作为官方排行榜的影响,减少高校的造假行为和形式主义之风。
考虑到目前我国高校现实,合格评估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在技术设计层面上加以推敲。随着高校合并、扩招及办学资源日益吃紧,多数高校纷纷上马热门专业。以传媒相关本科专业为例,2006年,设立新闻学的本科院校有229所,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高校有158所,设立广告学的高校有262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高校有127所。此外,新兴的交叉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技术、录音艺术等不断涌现,这种高校内部各类专业交叉、衍生的现实,已经使任何一种分类显得含糊而笼统――无论是按学校的学科分布特点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或者按学校功能特点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院校,或者按学校的实力和办学历史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这些分类,包括目前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体育、艺术类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的小幅指标调整,都显得过于简单。
更可行的做法是,从对各个高校的评估,转变为对高校的各个学院(或系、所)的评估。作为各学院(或系、所)的联合体,一所大学的水平,取决于学院(或系、所)的水平。从对高校整体水平的评估,转变为对高校下属学院(或系、所)水平的评估,要求制订出学院(或系、所)的指标体系,组织相关领域的同行进行评估。由此取代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体育、艺术类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的小幅指标调整。
对学院(或系、所)进行评估,是对目前高校评估方式的颠覆。这意味着评估工作量的加大――首先必须打破以高校为整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制订出高校各个学院(或系、所)的相应指标体系。
但是,此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有三:其一,评估指标体系的针对性提高,从而将原来的大一统性减少到最低;其二,每所学院的评估者是该领域的同行或专家,他们今日是该学院的评估者,明天可能就是该学院同行的评估对象,评估者自始至终都与评估对象密切合作与交流,保证了评估的专业性和互动性;其三,调动各个学院(或系、所)的积极性,使评估成为一种全校的共同价值的创造过程。另一个附带的好处是,它可以清除当前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学术山头主义和部门主义,优化学科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做好评估需权力下放
尽管本科教学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但目前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基本上还是政府和高校上层领导之间的互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学院(或系、所)本科教学评估本质上是一种学院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也必然要求评估执行者具有专业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不是校长或教务处处长的行政权威,而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
从一开始,中国高校的教学评估就是由教育部牵头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行动。2004年8月,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正司级行政性事业单位,其性质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1994年成立)一样,都是政策指导类机构。我们看到在教育部价值预设下安身立命的评估中心,并没有使本科教学评估摆脱中央管制的模式,也无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官方评估的利弊得失不可一概而论。至少,明智的校长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把官方评估作为提高办学质量、争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是相反的情况似乎更加普遍。在评估过程中,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的严重程度有目共睹。
根据教高评中心[2006]1号文件规定,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一年的试卷、实验实习报告和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针对教师教案的抽查,也以教师的当年教案为主;2007年4月份下发的《关于严肃评估纪律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实效的通知》(教高评中心[2007]2号),明确指出“不搞迎评演练等有可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活动”,“保证教学数据与教学文件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虚构、不编造。不得修改及补做以往的考试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这表明,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已是普遍现象,最后需要用正式文件进行约束。
这也说明官方主导的评估行为本身极容易遭受后现代式的攻击和逆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姿态主动与否,大学已经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只能依赖教育部准则行事的尴尬处境中。
事实已经无数次地告诉人们,仅靠行政杠杆根本撬不动中国高校这块巨石,不恢复高校原有的自组织能力,高校的事就不可能办好,而高校的自组织能力只能靠学者和学者社团自身力量一点一滴地复原,才有可能真正具有力量。
随着教育部把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高校内部教学评估。高校内部开展教学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意识的觉醒,其根本目的是以教学评估为手段,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形成优良教风和学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目前各高校内部建立教学评估制度时间不长,在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影响了教学评估工作的效益。笔者仅从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对策。
一、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对实现教学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推动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容易出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盲点区。如房喻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把开展内部教学评估的职能设置于日常教学教务管理部门,这样做的优点是评估的权威性容易得到体现,评估工作的信息采集和意见反馈周期可能会短一些。但问题在于,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对教学教务管理特别是学校一级的教学教务管理的评估,往往难以得到落实,容易出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盲点区。尽管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自我总结、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自我纠偏,但是由于评估的标准、计划是由其自行制定,故很难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2.教学评估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范围狭窄。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内容多种多样,有些高校对于不同的评估内容往往采用相似甚至相同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估,没有对不同评估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有些学校照搬其他高校的评价标准,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情况和专业特点,这样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不科学和不客观的评估结果出现。
3.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估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性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管理人员容易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估工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质量标准,往往用理论课的评估标准去考查实践课。
4.重课程评估、轻教师教学评估。如陈国海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课程评估,但只有少数高校试行过教师教学评估。主要由于课程评估的对象是课程,管理者通常资助或奖励评出的合格课程或优质课程,除处理少量不合格课程外,不涉及认识关系,因而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相反,由于不少高校在评聘教师时重科研、轻教学,以及受到高校人事关系的影响,教师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容易受到怀疑。
5.教学评估结果利用率低。在教学评估结果的利用上,或多或少地存在陈奉翔指出的若干现象,这些现象包括:(1)评估结果不公开或含糊其词;(2)评估结果不与奖金、晋升挂钩;(3)评估结果只给分数,却不能使教师明确如何改进教学;(4)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无法解决,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高校评估结果未能得到很好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师开展和参与教学评估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的对策
为使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针对高校内部评估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设。
1.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评估常设机构。独立设置的评估机构,是保证评估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也能有效避免出现评估盲区。评估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各类教学评估方案和标准;收集并公布校内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数据;公布评估结果;负责校内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各种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负责组建校内教学评估专家队伍并组织培训;负责督查、反馈各被评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为保障教学评估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应当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专业化的校内教学评估专家队伍,并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加强评估理论专业知识的指导,以保证各项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估标准,拓宽教学评估范围。对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指南,是教学工作各环节的依据。高校要树立正确的大众化时期的质量观,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环节,明确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规律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各类评估标准,完善各类评估制度,既要有对教师、学生的评估,又要有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估,即通常所说的评教、评学和评管;既要有对各教学单位的评估,又要有对管理部门的评估;既要有专业、课程、教材、毕业论文、实验室等单项评估,又要有对二级学院、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估,构成学校教学评估的立体化网络。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相应地质量标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严格的规定和明确的规范要求。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所以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更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要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的全方位教学评估制度。
4.加强教师教学评估的力度。随着高校适应市场经济,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师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教师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良好教风、学分的形成和巩固。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学教案的评估等几个方面的评估。评估的具体做法可采用由督导组随机抽样听课,同行间互相切磋技艺听课,领导针对性听课以及请外校专家诊断性听课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将教师教学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年终奖金等的重要依据,使教学评估成为教师教学工作检查和督促的有效手段。
5.加大评估结果的利用率。在实施某一项评估工作后,要将评估结果和结论及时向全校公布,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方面,以书面形式通知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重视组织对整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整改结果的复评,这是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做好整改的监督与复评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教学评估机制的推动下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房喻.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9):33-35.
一、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意义
与从事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其他重点高校相比,地方性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务显得尤为任重道远,而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应该是地方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1.有利于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地方性高校而言,培养人才是其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发展千头万绪,并且许多高校定位不准确,盲目仿效一些高水平大学的做法,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仅停留于口头。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估,不断发现问题、查找差距、实施整改,也促使校领导要经常性地研究教学工作,定期开展教学调研,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状况,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问题,确保教学投入,真正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有利于强化质量意识。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型,各类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与之俱来的是,在部分地区、部分高校,办学条件捉襟见肘,质量意识有所松弛。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可以大大地刺激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到一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迫使大家正视质量问题,并进而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质量问题,在全校范围内确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真正将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从而树立先进的质量观,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3.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说,教学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评估,查漏补出,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和纪律,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升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教学管理从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的低层次管理,向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且更注重“教”和“学”的实际效果,把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作为中心任务来完成的高层次管理转变。
4.有利于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而教学评估是实施这一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可以促成高校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同时使校内质量评估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措施,健全校内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地方性高校要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除了在思想上对评估的意义要真正认识到位以外,还要从多方面进行建设,使高校内部的教学评估工作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全校上下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评估机制才能不断地建设和完善,才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全员参与教学评估潘爱珍,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的积极性才能高涨,教学评估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地开展。
2.设置教学评估常设机构。设置直属校领导的教学评估常设机构(具体名称可以是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或教学研究与监控中心)是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前提。该常设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订各类教学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收集并公布校内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公布评估结论;负责校内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各种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负责组建校内教学评估专家队伍并组织培训;负责督查、反馈各被评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立教学评估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由校长任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主任,成员由评估中心主任和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评估中心,负责审议评估结论、受理评估申诉等。
3.成立教学评估专家队伍。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是教学评估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评估专家由评估中心主任聘任,可以聘请一些责任心强、教学或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兼专职结合,以兼职为主,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一些校外的资深专家、教授。其职责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教学全过程,开展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确定评估等级,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为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评估中心要经常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评估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指导。
4.制订教学评估标准。对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指南,是教学工作各环节的依据。地方性高校要树立正确的大众化时期的质量观,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环节,明确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规律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各类评估标准,完善各类评估制度,既要有对教师、学生的评估,又要有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估,即通常所说的评教、评学和评管;既要有对各教学单位的评估,又要有对管理部门的评估;既要有专业、课程、教材、毕业论文、实验室等单项评估,又要有对二级学院、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估,构成学校教学评估的立体化网络。
5.建校、院两级评估机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教学工作的重心已转移至学院,学校则进行目标管理,教学评估也不例外。在香港高校,校、院、系三级均设置了教学委员会作为开展经常性教学评估的工作机构。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和各专业系负责人每一学年必须就本院、系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包括生源情况、专业建设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改革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提升情况等方面给学校提高一份翔实客观的工作报告,学校将根据各院、系的发展目标及工作计划,对照工作报告,来考核评价各院、系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成效。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地方性高校借鉴。
6.建立教学评估的良性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规范的运行机制是教学评估工作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的保证。根据世界范围内教学评估的范式,笔者认为,地方性高校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运行机制,并且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各高校可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由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在实施某一项评估工作之后,要将评估结论及时向全校公布(若被评单位或个人对评估结论有异议,可以向学校评估委员会提出申诉,委员会有权要求评估中心组织复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评单位或个人,被评单位要制定整改方案并报评估中心,评估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整改过程的督查、监控以及对整改环节的复评。为了简化程序和减轻被评单位或个人的负担,对整改工作的评估也可以作为下一轮评估的主要内容。
纵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支撑材料(以本院“迎评”材料为例),按文件材料产生的原因,“教学评估档案”可分为: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和利用档案复制的文件材料。按文件材料的来源“教学评估档案”又可分为:1)已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既包括《规范》规定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如生源计划、学校规划等,也包括《规范》制定之时尚未被纳入到归档范围中,但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产生或随事物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文件材料,如科研、培训、实习基地,校园网建设状况、“三下乡”活动等的相关文件材料;2)未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包括《规范》规定应归档但因种种原因未归档或归档不完全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等的相关材料;3)迎评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包括以原有档案材料为依据进行汇集、统计、分析和提炼而派生出的文件材料,如校舍和运动场馆状况、学校定位、教育思想、办学特色综述等文件材料;4)评估活动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如学校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定的工作意见、实施方案、自评报告,以及接受专家考评期间形成的材料等。
二、“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之弊
在《分类法》的编制说明中对高校档案分类的原则作了“体现思想性、符合科学性和重视适用性”的明确表述。“体现思想性”是分类原则的指导思想。“重视适用性”给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高校以一定的自由度。“符合科学性”既界定了高校档案的概念,也明确了分类的基本规则,是分类原则的核心条款。下面分析为什么“教学评估档案”不宜在高校档案体系中单独设立门类。
1. 单独设类不符合档案分类原则。
《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分类应“做到各类之间,各类相同级位之间的划分标准一致。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目的外延。”②根据成都体育学院借查档案材料的登记情况,2006年各部门在准备支撑材料时到档案室查阅的档案达1794卷,892份,所查档案材料的类别分布几乎涉及高校档案的各个门类,其形成时间从建校之初直至2005年。教学档案查阅量最大,共有34个观测点涉及,其中18个观测点是纯教学档案;党群和行政档案与评估支撑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2个观测点涉及党政档案,其中4个是纯行政档案,2个是纯党群档案;财会、基建和设备档案的运用,多是统计、分析和计算一些硬性指标,虽涉及的观测点不多,但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有9个观测点涉及科研、出版档案,虽说没有单纯的观测点,但也可见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历任学院领导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形成也与这两类档案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档案”并没游离于高校十大门类之外。《分类法》规定,“同位类目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和包容(着重号为笔者所加)。”③若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表面看来“教学评估档案”集中了,但却与高校档案的其他门类 “互相交叉和包容”,尤其会使教学档案和党、政档案遭受严重肢解,这不是有违《分类法》的原则吗?
2. 单独设类造成归档材料重复不利馆藏优化。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各类文件材料,优化馆藏成为档案部门不可忽略的问题。优化馆藏除了对馆藏结构的优化和对期满档案的鉴定销毁外,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尽可能杜绝重复文件材料的归档。“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文件材料。
首先是与其他门类的重复。如果既要不破坏其他门类档案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教学评估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那么按照《分类法》“教学评估档案”至少会同教学、党群、行政、财会、设备等门类档案形成重复归档。大量重复文件材料就会充斥馆藏,这对馆藏优化极其不利。其次是评估档案各观测点的重复。有不少文件材料是从多个观测点来印证教学评估指标的,如领导的讲话、论著,学院各类会议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优、教职工名册,任课教师名单、教改和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材料都在两个以上的观测点出现。如果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当剔除了重复文件材料后,有些指标就失去了支撑材料,这样又不符合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系统”的原则。第三,院(校)级与院(系)级、教研室评估材料的重复。教学评估时专家不仅要看全院性的材料,还会深入到各院(系)和教研室,那么院(系)级的评估材料是否应归档。根据分类的来源原则和部门立卷制度,各院(系)形成的材料应由各院(系)归档。如若不归,则各院(系)的归档就会不齐全、完整和系统;如若归档,则有些材料又会与院(校)级的评估材料重复。
3. 单独设类必然导致高校档案分类无法保持相对稳定。
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会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提高。若“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那么,它的属类必然会出现随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而多变,这势必使高校档案的分类陷入极不稳定的状态。《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类目设置必须有相对稳定性。不受偶然因素、短期行为的影响,在较长时期内不随意改变。”④所以我认为高校档案的管理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模式,不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
三、修改完善《分类法》和《规范》才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还是应按《分类法》原则,根据其材料产生的职能部门分属各自的门类。《规范》的归档范围中XZ11类的第9项专门列有“学校评估材料”⑤,JX11类第4项列有“教学检查、评估和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⑥,只需将为进行教学评估工作产生的材料归入其中,同时将各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规范地收集齐全、完整,无论评估指标体系如何变动,也无论今后怎样进行评估和检查,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高校档案工作为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的服务,不是体现在每出现一项中心工作就随意设置一个类别,而在于为出现的中心工作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即利用库藏档案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单位的档案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穷于应付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不是单独设立门类的问题,而是修改完善实施了十多年的《分类法》和《规范》。随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施行,电子文件的普及,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以及《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分类法》和《规范》再不加快修改的步伐,确实很难适应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更谈不上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此而言,教育部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分类法》和《规范》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各高校对新事物形成的文件材料各行其是,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注释:
①《中国档案》2006年第12期,第49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78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衡量一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教育部为此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院于2007年11月接受了教育部评估专家为期一周的评估考察,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笔者感到高校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
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3个观测点,这些都要以高校档案为依据,每条项目的内容都要靠档案来具体体现。我院评建办公室根据教育部的评估方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工作指南》、《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及任务分解》、《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评估材料,明确了各部门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全院各部门均到档案室查找利用档案,两年多来,档案室利用档案1500余人次,调卷9000多卷,复印档案材料5万余张,其中评估办准备的支撑材料就达到76盒,其它各部门准备的评估材料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材料都来源于档案室。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期间,除了听到、看到的实际情况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审阅自查报告和查阅大量的统计报表、文字说明和其它载体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校情况的,档案因其独有的原生性、真实性、系统性而成为评估专家了解学校各方面办学情况的重要佐证材料,是全面展示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信息窗口。
高校档案之所以成为评估指标体系的佐证材料,是由档案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档案是记录和传承学校办学历史的主要载体,是反映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图文存档资料,反映了全校师生员工各个不同层面的活动,是时问与空间的汇合,更是学校创造与发展的凝聚。用事实来说话,以切实的佐证材料作实证,成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客观认识和客观举措,系统而完整的高校档案,是高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因此,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二、本科教学评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
(一)本科教学评估增强高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本科教学评估是一次深刻的档案意识教育,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赢得了高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在办学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档案部门的投入给予了倾斜政策,安排档案人员出去参观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档案库房环境,添置先进实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有的高校投资几十万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等等。我院档案室也新增一台数码复印机和一台电脑,档案人员参加了业务培训班学习。有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档案室同志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工作干劲更大了。因此,增强领导者的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高校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深地教育了每一位教职工,增强了档案意识,广大教职工自觉地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自己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新局面。许多老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这些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交给档案室;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高校,把收集到的重要材料移交档案室保存;评估办将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交给档案室,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
(二)本科教学评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科教学评估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推进,从而使高校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档案的收集、编研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1.进一步加强档案收集工作
通过本科教学评估,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收集工作。档案人员经常深入到档案形成部门或个人收集档案,不断促进归档单位自觉归档意识。加强与各档案形成部门的业务联系,使各部门对归档材料有一个明确概念,经常去指导、检查、监督他们的工作。建立和健全档案收集工作网络和严格的收集工作制度,在做到每一个部门都有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上下收集渠道畅通的同时,做到定职、定责、定时间。档案人员非常关注本单位的总体活动和工作部署,对本单位重大活动所形成的档案材料亲自上门收集,对新上任的档案员重点指导。总之,通过档案人员采取发文催收、电话催交、登门催要等多种手段收集档案,确保了档案材料真实、完整、准确、系统、载体质地优良、字迹图像清晰,以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2.进一步加强档案编研工作
为了给本科教学评估提供全方位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编研工作,针对教育部的评估方案编制各种档案编研资料。高校档案编研的方法主要是以自编为主,档案人员首先要熟悉库藏档案内容,针对教育部的评估方案选择最佳编研专题,编辑出实用性、真实性、准确性强的编研成果。其次是以联合编研为辅的方法,在高校档案部门普遍面临人员少、经费紧的情况下,档案人员应走联合编研之路,发挥基层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利用他们掌握本部门业务的因素,与他们一起共同选题、共同研究、共同汇编,这样更能保证编研成果的实用性。我院档案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各种门类简便易查、切实可行的检索工具,如总目录、全引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目录,文件字号索引等等;我们还编制了《全宗介绍》、《档案室指南》、《湖北中医学院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数字汇编》、《历届党政人员一览表》、《专业设置一览表》、《科研成果简介》等等,这些编研成果大大方便了利用,缩短了调卷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做好各类档案专题汇编,有效地、多渠道地为本科教学评估提供门类齐全的档案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