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政务建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3: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政务建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政务建设论文

篇(1)

1.提升了政府运作效率,并使政府行为“阳光化”众所周知,政府行政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会产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促使政府调整和革新其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二是为政府提供新的技术资源、技术能力和技术环境,网络条件下强大的信息传输、储存和处理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等,这能使人力、信息、知识、管理方式等各种资源真正实现共享、共用,有效地降低现代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成本,会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建设电子政务使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功能职责分类、服务领域、行政流程、工作状态都清晰可视,使这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在“阳光下运作”,此举能更加规范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让其接受社会群众“雪亮眼睛的监督”。

2.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了使政改跟上经改的步伐,推动政府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刻不容缓。而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功不可没。这是因为,电子政务实现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度融合,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官民互动模式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往往能冲破多层“权利门槛”直达政府高层,使老百姓关切的现实问题能更多地得到合理化和现实化的满足,政府的人本行政理念得到贯彻落实,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政府日益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政府。目前,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契机下,我国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正在由原来的“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由原来的以“政府组织的任务”为主转变为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主。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路径

1.注重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国外电子政务较我国发展发展更快。如美国电子政务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在美国的电子政务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营方式、立法体系等方面都比较完备,使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所用”,刻不容缓。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立法方面不到位、政改体制和机制建设乏力、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打造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2.提升政府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业务素质和规范网民的参与行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电子政务方面的业务素质还不强。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政府机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机关必然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特别是需要引进一批既懂得新技术应用又熟悉政府业务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政府公务员队伍又在不断缩减,一些优秀人才由于受编制的限制而被拒之于门外。因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通过多种培训和再学习提升政府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前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另外,对于网民这一主体,也必须通过法律建设等来规范他们的参与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国内网民数量激增,尤其是微薄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网上平台及主要领导和负责人也都在积极开通微博与网民在线互动,及时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存在不少缺乏网络道德的民众虚假信息、恶意攻击政府、说事粗口下流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来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促使他们“文明行网络”。

3.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笔者认为,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提升政府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业务素质和规范网民的参与行为,还应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陈庆魁和彭渝两学者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唯有此,电子政务建设才能不断加强。

篇(2)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篇(3)

1.2运营商建设电子政务的优势联通公司为中国国有特大型电信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所有与电信业有关的业务,具有一级集成业务资质;市一级的公司拥有专业的建设和维护团队;县一级的公司设有也设有维护部,可以给用户提供7×24小时服务;联通公司与全国各著名软、硬件生产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联通公司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购置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电子政务平台及网络的建设成本;作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公司实力雄厚,有能力垫资建设大型项目。

2列举、介绍两个区县电子政务建设案例的优点

延安联通公司积极参与区县电子政务项目建设,2009年建设洛川县电子政务项目、2010年建设吴起县电子政务项目、2011年建设宜川县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先后通过陕西省工信厅组织的系统平台验收工作,评审专家团对建设效果给予好评。下面将吴起和宜川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情况简单的说明:从图上可以看出,联通公司作为集成商给吴起和宜川县配置的服务器、存储、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均为目前主流高端产品,配置大大高于指导标准,安全设备及软件齐全,组网方式完全按照工信厅下发的指导意见执行。

从系统实现功能上看,联通建设的系统平台不但满足了区、县政府基本的办公需要,扩展功能也均实现,短信提醒服务更是满足了政务信息及时传达的需求。从平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上看,我们按照政府要求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系统,保证对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也有利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网页防篡改、杀毒软件等软硬件,网络安全体系完整,进一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篇(4)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2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框架

2.1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技术路线方向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2.2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内容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2.3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3电子政务中的标准化技术

3.1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3.2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3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篇(5)

目前,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问题如下:网站页面上的内容较少而且单一,信息比较陈旧而且相当少,几乎没有上传新的信息;网络只是对硬件的建设比较注重而比较忽略其具体的应用,另外网络的内部业务应用层次低,公共网络系统基本上只可以提供上网浏览业务而其他的职能较少;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共享的基础非常薄弱;落后地区县级政府部门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中心,也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更没有形成全县政府部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交换平台;对于电子政务投入的资金很少,政府的各个部门各行其是,信息建设得不到交流,使得信息建设处于低水平且存在大量重复,导致了电子信息资源的浪费;最后公众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人才。

二、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的正确认识。如何正确的认识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正确认识。由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一些领导层文化水平、思想层次以及眼界阅历不够,缺乏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的正确认识。其中一些领导认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政府网站的建立,某些领导认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自动化办公的实现;某些领导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就是面子工程,只要政府网站的做的比较美观就可以了,对网站主页的文字宣传比较重视,而忽略了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服务是面向公众的,导致政府在电子政务上与公众缺乏互动与回应,最终使得电子政务成为面子工程、虚而不实。同时,落后地区经济总量不足,使得落后地区县级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去,并且对电子政府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导致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一个虚有的形式。另外电子政府中的政府网站主页面上的内容较少而且单一,信息比较陈旧而且相当少,几乎没有上传新的信息,严重背离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初衷。

2.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雄厚的经济基础通常是发展信息化的保障。而作为一项系统的电子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投入。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很多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难以进行,并且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需要拥有信息数字化的软件平台与硬件设施,这都需要数额巨大的财政经费来给予支持,更何况电子政务工程的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3.基层公务员和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第一,落后地区基层公务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足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公务员甚至可能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有的地方县级政府的网络知识普及率较差,关于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的基础培训较少,难以达到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第二,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匮乏。主要是因为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经济基础薄弱,物质条件与福利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很多地方即使有合适的专业人才也很难留住人才。同时,落后地区的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计算机、网络更是闻所未闻,无法运用其了解和利用相关信息。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在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三、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领导的重视与认识程度。实现对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努力正确的理解与认识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的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在电子信息化的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与重视程度也就越大。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之下,信息获取的滞后将严重影响到落后地区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落后。因此,要重视电子政务的推进和发展。当前,推进电子政务的工作是极其复杂而又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行政理念、办公技能以及办公习惯都将受到新的挑战。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广大社会民众都应该努力转变观念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建设与信息化推进的工作。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及其下属各个部门应该对此有充足的认识,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到广大公务员,都要尽快转变思想。首先要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对电子政务是政府为了更好的全新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进行正确的认识,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其次,落后地区县级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应进行“系统思考”,克服官本位思想与主义,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得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真正得以实现,并充分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作用。再次,领导重视将是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也应通过电子政务的高效工作来提高领导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把推进部门和单位信息化的进程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进行保障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同时,随着当前不断深入的大部制改革的进行,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应该积极推进部门电子政务协同工作,从而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篇(6)

在认识“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第三,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的网站直接面对业务职能部门了,在这里,政府网站与其职能部门之间构成了又一重“前台———后台”关系。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是一种单一的“前台———后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个政府机构打交道。此时,客户似乎在通过这个门户网站面对一个“超级政府”,因为人们通过这个门户网站可以办理包罗万象的业务。

无论是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还是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都需要对后台业务进行整合。尽管在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里,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是所有政府机构的网站业务连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仍然需要对所有政府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与排列,通过某一主题按照逻辑关系而对所有这些业务进行整理,同时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都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政府机构之间仍然分离的情况下,门户网站应当看作是所有经由该门户网站的政府机构的业务监督窗口。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超越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了。在这里,所有的政府业务部门都已经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政府机构已经逐步地淡出了电子政府的范畴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业务处理车间”。

因此,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且,政府门户网站意义上的“政府”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了,它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政府机构的含义,成为一种虚拟的“超级政府”。

二、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

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政府网站的泛滥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在如此众多的政府网站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电子政务较为发达的国家,电子政务开始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旧制。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要求民众去浏览每个政府网站才能办成一件事情是对民众不友好的,这与现实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亲自到每个政府机构才能办成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唯一的电子政务网站。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还处在发展当中,各国的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发展程度来看,总体上还处于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阶段,即主要是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各政府机构串联起来。但是也还有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线实时处理,正在向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转变,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就国际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包含着许多网络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创新。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两万多个。这些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页面数量多达几千万,一般的公民很难通过网络搜索来准确快捷地获得政府服务,这当然就需要门户网站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从地域属性和权域属性来分析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从政府行政管理层次上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由于实行联邦制,三级政府在许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也就划分为这样三级,每级政府的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

联邦一级的政府门户网站是“第一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政府网站。作为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第一政府网站”所要达到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客户只须点击3下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与服务。它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营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网站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从内容分类来看,该网站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介绍及网站也是随点随通。该网站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早在1994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open.gov.uk,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政府网站的联接,但是服务的内容很少。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开发出一个服务内容更多、搜索更方便而功能也更为强大的单一的政府服务门户网站系统,它由“英国在线”网站(ukonline.gov.uk)和“政府虚拟门户”网站(gateway.gov.uk)组成。“英国在线”网站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使公众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空间、新闻天地。“生活频道”向用户设置了11个主题的服务,用户无须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

“政府虚拟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让公众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而进行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它可以使公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实现在线办理行政事务。已经在“政府虚拟门户”网站运行的主要服务项目中,包含国内个人所得税在线征收和部分增值税的在线返还等内容。该网站是提供“集成化政府”服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又一种“前台———后台”关系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并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gov.sg)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例如,该网站有一项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业务,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

与美国的first.gov不同,该中心站点将政府服务划分为政府信息与电子服务、新闻公告、为企业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为非新加坡公民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公民服务等几大块,虽然看过去没有像美国的first.gov那样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B、G2C三大部分那么简洁,但是,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就电子政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上。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gov.sg)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GeBiz.gov.sg)。

“电子公民中心”始建于1999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地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驿站”里,你可以找到这些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驿站,涵盖范围包括: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与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两条途径展开。一是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促使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1万个,3年净增10倍。二是建立纵向的业务应用系统。我国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建立自己专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且都希望尽量能够向“金”字工程上靠。仅仅依据这两条途径,其负面效应已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却总是提不上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尽管世人皆知却就是解决不了,很多专网都说自己是“金”字工程,不能共享,所以,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都很有限,彼此独立,业务流程串不起来,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来。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局面。政府门户网站已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内容,其中的“一站”即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开始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从有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来看,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将政府门户网站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也未作明确的安排。另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来看,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得还很不理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

针对今后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继续建设12个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那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政府上网工程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因此,今后的电子政务要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果。

(二)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篇(7)

二、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制度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素质欠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对于部队这个大家庭来说,政工干部能力和素质不过硬,就直接影响了政工队伍发展的需要,政工队伍建设也会因此而不能很好地建立和完善。某些政工干部能力的薄弱已经制约了其本职工作的开展,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低下更是会对他的本职工作造成阻碍,解决方法摸不着头脑,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欠缺,影响了正常的部队政工工作、。

(二)对待本职工作消极。部队中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的政工干部工作十分被动,主要是源于自身思想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达到工作的要求,欠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这种被动的工作首先自身是不情愿的,对很多问题的处理较为麻木,工作也不会上心,工作效果显而易见非常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甚至出色地完成工作,所以这种消极心态是不利于工作开展的,也使得监督和管理的一些职能都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三)部队内部某些机制不健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选拔机制,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这样才能使有些领导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并将其摆在首要位置。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当安排,也会影响工作的开展,个人能力不足、文化素质水平低的领导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另外,一些业务部门的培训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部队缺少这种培训组织活动,不但影响干部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使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过低。

(四)政工干部教育方式不完善。对部队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活动。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对其并不重视。因此下意识地忽略了对部队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相应的制度,教育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没有关系,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很多地方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包括:现场授课的方式、组织人员集体学习等,而且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内容枯燥单一,根本达不到提高部队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时间,事倍功半。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部队官兵对政工干部都抱着极大的期待,会格外关注一些表现优秀的政工干部。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忽视的情况,致使一些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

三、完善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政工干部的大局意识。对于一个政工干部而言,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部队的发展节奏,搞好部队正规建设,这是作为政工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松懈,这样才能真正保障部队中领导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得以顺利实行。其中,政工干部要处处为部队大局考虑,特别是在内外委任工作以及处事方面都要用尽全力,保障部队的最大利益。从另一方面考虑,一个政工干部进行思想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要认识到工作的重点,做好本职工作,执行好本质任务,脚踏实地地去工作,用自身的实际行为来维护和保障法律的严肃性。只有这样,一个政工干部的自身价值才会得到更多的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政工干部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熟练地掌握好相关业务,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所产生的作用。所以,熟练基本业务,才是处理业务问题的基本保障。

(二)加强本职工作的管理。任何一项工作建设的完善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政工建设也不例外,当然政工建设也会因为形势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作为政工干部应该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职责认识清楚,对工作有一份责任心,始终保持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将政工干部的目标管理工作做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确定的目标,明确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才能将政工干部的管理工作带来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也能保障管理措施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保持政工干部的目标管理与部队管理工作的一致性,不可脱离部队整体,统一按照规定来计划和执行。另外,一个完善健全的奖励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对工作中的业绩及时定期地进行评比让上级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政工干部的工作业绩,公平公正地评价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激发政工干部做事出业绩的积极性。有奖励就有惩罚,对于一些在工作中表现得很闲散的政工干部,对他们没有做好的工作要及时补救,同时也要对他们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除此之外,加强对政工干部工作的监督也是有必要的,要求政工干部定期向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在报告中阐明工作情况,使政工干部的实际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三)提升政工人员素质的具体方法。

1.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是激励工作得到进步的重要机制,如果工作中没有了竞争,那么工作氛围只会是一潭死水,也因此有了鱿鱼效应的存在。其实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进展,反而会使工作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开展。现代社会本就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意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竞争制度来督促政工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竞争激励制度的出现必定会提高工作效率,给予那些安于现状的工作人员当头一棒,让他们产生危机意识,进而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工作。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若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位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政工干部的服务工作必定会更加合适周到。

2.将人本主义提升到工作的核心位置。在开展政治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时,政工人员必须清楚地明白部队中的人员才是接受的对象。但是要考虑每个人员都是独立的,想法是独立的,个性也是独立的。因此,在部队中实施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将官兵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作为前提考虑进去,找到最适宜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实施教育。与此同时,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人员还要在部队内积极开展政工宣传,使部队中传统的管理理念、独特的文化特色等内容在每一个部门得到普及。此外,部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等来制定建设符合政工人员队伍本身的计划,并在原计划的基础上逐渐壮大政治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运用教育的力量来辅助单位的发展。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传统的“主动灌输”模式,向“互动交流”模式来转变。长期以来,主动灌输和说教在基层的政治教育中得到普遍采用。在这种方法下,主动的是施教者,被动的是教育对象。虽然在这种方法下传授先进意识形态,让教育对象得到并接受教育,在固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颇为有效的。但是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已经经历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这就会出现教育对象在信息和知识的把握质量会远远超过施教者,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把钥匙开百把锁”的传统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据这种情况,灵活的“互动交流式”更贴近于现实。在互动交流中,要设法找到能引起双方共鸣的内容,即共同语言。有共同语言作为基础对于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利的,进而进行引导,逐步深入;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层次、类型、接受能力和期望及需求,找到启发他们的适合的方法,从而让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更强,更具有人情味儿。比如对于一些大胆泼辣的人,可采用直接一点的方式指出缺点,对于一些小心眼的人,要采取委婉的方式来一步一步引导接近主题等等;在进行互动交流时,要本着多表扬,少批评,先表扬,后批评,尽量用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犯错误的人或缺点多的人,比如在批评他们时要先从积极因素入手,然后再慢慢指出缺点和错误,不当众批评或者点名,保护教育对象的自尊心也是十分重要的。

4.强化政工干部选拔措施。一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何为结构合理,即指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功能,让具有不同才能的人进行组成,达到一个最佳配置,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能够得到最大最充分的发挥。多选入一些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才力量武装政工队伍,从而达到整体结构的优化效果,提高整体水平和素质。同时也不可忽略新生力量的培养力度以及以老带新的工作方式,让“断档”现象彻底得到改变。后备人才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定期吸收政治工作的新“苗子”,让新生力量加强理论学习、将锻炼流程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保证政工干部梯形结构可以得到良性循环。二是发挥特长,因人制宜。任何人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优点和缺点必定是相伴而存的。因此,做到量才使用,依据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职责和任务,来确定谁更适合何种工作,扬其长,避其短,使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四)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在政工干部工作中是最不可忽视的,因此提高政工干部的思想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让政工干部真正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各级党委也要将对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监督其实行过程,并完善管理机制。只有从制度根本上入手才能保证政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完善教育学习的内容,结合新形势对教育学习内容及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保证教育的实效性,不能一成不变地学习思政教育内容,走形式的教育工作肯定会受到严厉打击。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投入资金用于改善教育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充实基础工作的准备是必备的过程。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得到最终实现,就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良教育学习制度。在制定教育学习制度的最初,就要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和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下来。联系新时代的新机遇,来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工作。传统教育方式不仅仅是枯燥乏味,而且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局面。针对此情况,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被发展起来,结合图片、音乐等讲解纯粹的理论知识,或者观看一些相关视频后,学习者可以先谈谈感受,最后由教育者进行总结陈述,这种教育模式既可以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又在无形中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篇(8)

(一)编制下放带来的人员管理难度1、人员流动难。所(局)之间力量不平衡,有的所人数多,年轻同志多,业务力量强;有的所人少,力量不足,由于乡镇之间人员调动要通过市、镇两级严格的人事手续,要协调多方关系,且受乡镇编制制约,导致人员交流难,人员不平衡情况得不到根本解决。近年来新招录的人员不是财政专项编制,在乡镇之间不能流动。2、人员招录难。尽管各所(局)陆续招录了一些人员进财政队伍,但是是以其他部门的名义招录的。乡镇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有的镇领导比较重视财政工作,有空编即能及时招录,但有的镇实际无空缺编制,就不能招录。大部分财政所40岁以下在编在岗人员较少,45岁以上在职在岗人员较多,有些财政所已经有10年左右没有招录年轻财政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无法引进新鲜血液来满足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要求。3、队伍稳定难。财政所人员不是垂直管理,被所在乡镇调动频繁,流动性比较大,目前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情况比较多,财政干部被所在乡镇政府提拔或借作他用、队伍中坚力量严重缺失、非财政专项编制人员及非专业人员进入财政队伍等情况比较严重,影响财政队伍稳定。

(二)双重管理带来的业务管理难度1、规范化管理落实难。随着财政职能的扩大,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业务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乡镇财政整体力量比较薄弱,所(局)之间不平衡,一人双岗、多岗,编制内人员年龄偏大,以及使用非专业非正式编制人员的情况较为普遍,致使精细化、专业化要求落实难。2、业务连贯性操作难。人员编制属地管理以及财政干部职数的限制,使财政所(局)人员队伍不够稳定,除所长及原财政编制的人员较为固定外,其余人员进出随意性较大,人员更换频繁,导致专业工作缺乏连贯性。3、业务问题整改落实难。由于财政所是属地管理,在具体事务处理上往往以乡镇领导意见为主,对市局业务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及时整改,导致明显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内设机构设置带来的协调难度目前,宜兴市乡镇财政机构管理以“块”为主,财政所为镇政府的一个部门,财政所长实行乡镇和局双重管理,由市财政局同乡镇协商后,在全市财政系统内调配任免。但这种体制在服务经济、组织收入等方面与所在镇的国地税、工商等部门的机构设置不相一致,给财政所长的牵头工作带来一定的局限。从某种意义上讲,地位和作用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地位更有作为。

二、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的建议

目前,宜兴市乡镇财政人员不足、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人少事多的矛盾以及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运转。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又灵活机动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乡镇财政能留得住人,用得好人,成为当务之急。

篇(9)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使商品经济领域的竞争 日趋激烈,也引发了人们服务观念、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企业发展和生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时代,没有文化和品格是万万不能的,物业管理企业也不例外。

一、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以房屋为管理对象,以人为服务对象 的市场主体,应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对物业管理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具体来说,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经营服务实践过程形成,并为本企业员工自学遵守和奉行的的共同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化制度和企业形象的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价值理念,作用对象则是企业全体员工。

将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业文化与其他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 比较起来 ,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创新性文化

由于物业管理产品的均质化及市场竞争激烈化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创新文化。物业管理公司要做出良好业绩,靠得是过硬的管理服务,这是物业管理企业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各个物业管理公司,无论是在物业管理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差异都是细微的。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知名企业还是非知名企业,就物业管理服务而言,内容上日复一 日,物业管理服务各个岗位绿化、清洁、维修、保安,工作内容也趋于一致。就这样,在物业管理产品质地无差别化的前提下,一个物业管理企业要想从众多同质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物业管理从内容到方式各个环节上不断创新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服务,适应个性化市场需要,创造个性化物业管理品牌。倡导物业管理服务创新精神、创新物业管理理念与模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二)服务性文化

物业管理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服务文化。众所周知物业管理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说“管理”,其对象指的是“物”,即物业;说“服务”,其对象是“人”,即业主。所谓“管理”,实质上是“服务”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为业主去管理物业。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微利性文化

物业管理企业所处行业属微利行业,企业经营的目标不是获取暴利。所以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于一般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要做到“开源节流”。一方面,造就物业管理企业经 营理念 的“规模经济 、多元化和智能化”三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旨在“开源”。其中,规模经济重在提高物业市场占有率,多元化重在挖掘既得市场经济潜力,智能化则重在提高物业管理科技含量以期提高获利能力。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能不强调“节流”,追求人员精干化,工作流程简约化 ,工作方式效率化。而且也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与业主的角色关系中兼有管家的角色定位,因而其文化内涵不能不包含一些由此而决定的精神特色,如节约节俭精神等等。

(四)社区性文化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对象都是一定范围社区的物业,服务对象是业主与使用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物业管理企业也是众多文化建设主体中的一个自然主体之一。但是,我们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中的特殊地位,使物业管理企业成为社区文化的天然组织者,而社区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而使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打上深深的社区文化烙印。而物业管理企业企业文化社区化价值取向,在性质上表现为物业管理企业价值观念在社区的渗透、辐射、影响,在形式上表现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的文化管理、氛围管理、公约管理。从而,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明显的社区性倾向。

(五)细节文化

细节文化是指企业以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创造一种超越一般行业标准,超常规的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以求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更好的市场宣传效果的一种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的对象是人,即业主。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这个特征又决定了其细节文化。物业管理中的细节是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代表,细节最富有表现力,最容易形成口碑宣传和新闻效应,细节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往往能够起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六)执行力文化

物业管理企业尤其强调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管理运行当中制定的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是业主和使用人;物业管理强调竞争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注重细节。这些都需要一整套成体系的技术、行为等规范。

二、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基本任务是构建富有竞争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凝炼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 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企业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或具体化。凝炼企业价值观念,主要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企业定位,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在企业员工中引起共鸣,实现员工对本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2.形成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思想、文化观念等意识特质的总和,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经营企业的哲学、思想、观念,它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方针、战略决策、行为准则和工作方法,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形成企业经营理念,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生产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思考,提炼特色鲜明、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使企业的资金、人员、设备、信息等资源真正发挥效力。

3.确立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中的决定性要素,它反映了企业员工集体的心理状态、意志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以及相应的精神氛围。确立企业精神,就是将企业现有的思想观念、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使企业改革发展的经营思想变为员工自觉的行动。

4.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发展目标是企业文化的引航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使之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企业的经营发展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责任。

5.建设企业道德规范

建设企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加强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建设,形成企业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形成企业微观意识形态。

6.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是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各项有关法规,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物业管理企业经验,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构筑完整的制度体系,完善管理环境。坚持制度在先,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保证整个企业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高效运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并在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使全体职工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7.塑造企业形象

塑造企业形象,是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做起,它们是建设企业形象战略的三大支柱,即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通过进行企业形象设计和建设,铸造企业灵魂,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塑造现代企业新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对内对外良好 的公众形象 。

三、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企业 自身特点、市场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目标不断加以充实完善,还要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其他管理制度冲突碰撞,防止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脱节。应当充分认识到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要看到企业员工接受和自己价值观有一定差异的企业价值观念,是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服从行为,是一种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企业应该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应该避免下面几个问题 :

1.避免无文化现象

没有文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必定是失败的企业如果企业仅有十分系统、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必须怎么做和不能怎么做,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可能会导致企业活力不足、缺乏忧患意识,甚至会有离心现象产生。

2.避免文化愚民现象

如果过于强调企业的某种文化理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急,可能会使企业员工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如果企业不思进取,故步自封,无异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避免文化理想现象

篇(10)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细致分析存在以上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来经济的普遍快速发展对企业传统生产思维冲击很大,生产思维方式的创新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导致职工在转变生产思维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上很难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同步。其次是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由于企业产业调整导致了传统用工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职工在生产过程中背负了很重的思想负担,有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在外部表现上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求知需求,有了很大的危机感,这也直接造成了职工工作思想的极度不稳定。第三是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企业教育培训机制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求,在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上存在缺陷,不能及时解答职工思想的困惑,不能很好满足职工提高技能的基本需要。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导致了职工思想上没有对企业产生依附感和信任感,因此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思想分散,缺失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工作信心,直接影响到企业品牌的创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正确来引导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教育培养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发展氛围。其根本任务就是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启发每个员工,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以达到转变员工思想、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使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促使广大员工齐心合力、凝思聚力地投入到企业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形象建设的战略策略中来,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篇(11)

一、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在中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西部各省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以为例,电子政务网络一期工程城域网建设2005年已组建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到目前为止,内蒙古电子政务城域网己有90个委、办、厅、局接人自治区本级政务城域网。其中,新、旧两个政府大院内35家,院外55家。电子政务城域网采用双备份结构,中心结点分别设在党政新区和自治区政府旧院,网络采用全光纤通信方式,主干带宽1000M,接入带宽100M。

第二,在“政府上网”工程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市,甚至于旗县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2003年2月20日开通了“中国,内蒙古”政务综合门户网站,有直属部门39家,各盟市与门户网站完成了链接。经过2次改版,门户网站内容不断更新,在2005年度中国政府网站评估中,“中国,内蒙古”政府门户网站从2004年排名第25位上升至第13位。目前,内蒙古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70%以上的旗县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中。巴彦淖尔市的90%的旗县区己开通政府门户网站。

第三,一些城市已步入电子政务的高级阶段,即互动式的电子政务。他们实现了网上办公,可也进行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等。如成都市构建了政府信息平台,拓宽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开通了网上政务大厅。44个部门的服务内容、前置条件、办事流程、表格样式在网上公布,实行了网上申报和预审批。把政府对公众的服务窗口开得更大。

二、西部地区电子政务落后的成因分析

虽然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祖国的边陲,其总体特征是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水平低下。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这些都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客观制约条件

第一。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信息化水平整体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少。在我国,东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其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而制约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在于其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内蒙古地区为例,2007年我国GDP总量为249529.9亿元,内蒙古地区总量为6091.12亿元,仅占全国GDP总量的2.4%。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4元,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7.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53.10元,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更加明显。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影响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居民用于购买信息服务的支出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二是社会信息综合指数低。西部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截至2007年底,全国长途交换机总容量为17092213万路端,其中西部地区长途交换机容量为3538411万路端,仅占全国总容量的20.70%,东部地区长途交换机容量为8534000万路端,占全国总容量的49.93%。

第二,从社会文化环境看,西部地区复杂的多元文化和传统的农耕模式也是政府推动电子政务不可忽视的阻力。西部地区是多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有的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封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当前绝大多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为汉文版本,尚未实现多民族语言交流体系,没有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支持,没有与公众和社会的互动,缺少地区及民族特色,这就将一些少数民族群体拒之电子政务大门外。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应拥有其自身的地区及民族特色,否则,电子政务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电子政务的方向。

第三,从地理环境看,西部地区地处祖国边陲,境内多为高山、大川、丘陵、戈壁、草原和荒漠等地形。且人口居住分散,给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地区通信网络容量的指标中,只有长途光缆和数字微波波道长度指标高于东部,而这恰恰反映了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幅员辽阔的特点。

第四,地区发展差异巨大,“数字鸿沟”问题严重。一方面,我国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远高于西部地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注册的CN域名总量为1,094,470个,其中东部地区注册的CN域名总量为835,471个,占全国总数的76.34%。西部民族地区注册的CN域名总量为87.557个,仅占全国总数的8%。全国网民总数为2.98亿人,其中东部地区网民人数为6.415万人,占全国的57.8%,网民普及率为13.0%:西部地区网民人数为2.229万人,仅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0.1%,网民普及率为6%。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

(二)主观制约因素

第一,政府公务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热情不高。首先。部分公务员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于是大量购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然后建立了政府网站,把政府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搬上网络。就以为实现了电子政务。把自己的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其次,既得利益作怪。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下,由于长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和监督机制不力等原因,容易滋生腐败,公务员可能由各种途径获得“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而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规范、透明的政府,这种开放性、透明性使公务员获得“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的机会减少,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对电子政务建设持抵触态度。

第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低。开展电子政务

建设,对公众非常有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电子政务的上网用户比例较小。据调查,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这人数众多的网民中,主要是青少年,而且在校大、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但他们对电子政务的使用需求相对较少。二是,对电子政务解决问题缺乏信心。

第三,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网络结构重叠,设备和软件大量重复购置,低水平建设问题严重。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相关信息也不能共享与互操作,形成了“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的存在导致了行政割据局面,导致更多的职能交叉与利益冲突。

第四。电子政务投资模式单一。推进电子政务是政府行为,但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在我国,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进展是“由上而下”的,政府既是电子政务的倡导者,又是电子政务的投资者。如果只靠上面定方向下指标,甚至下命令,而不创造环境,鼓励和发挥企业、民众、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电子政务即使搞起来了也是不能持久的。而且这种“由上而下”的策略容易导致投资模式单一。因此。电子政务建设还应有“由下而上”的策略,这样既拓宽了投资渠道,又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三、推进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而电子政务建设又是以政府改革为基础,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机构的精简,流程的简化和政务的公开,电子政务就不能落到实处。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西部地方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上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统筹规划,阶段推进”的原则来发展本地区的电子政务。

第一,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电子政务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更是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政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前提之一。一方面要加强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各界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第二,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规划和技术标准,并组建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小组。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是要搞好整体规划,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普遍经验。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的长期规划。作为西部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电子政务建设采取“大集中”思路。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道路;二是建立专门的信息领导机构,专职负责电子政务建设;三是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