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2014年年初,国务院批准并印发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目的是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主要改革事项有:一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二是改革年检制度。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方案的出台,一方面,将大大削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报表审计、验资等传统业务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群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给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新的商机。
(二)“营改增”税收改革的展开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此前,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3%,营业税税率为5%。以月营业额接近2万元的小微企业为例,免征政策实施后,企业每个月可以减轻税负600元到1000元。600多万户小微企业加起来,减负规模就是几百亿元。小微企业减负以后,有利于企业稳定、扩大发展。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这项政策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助推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在改善自身形象和信用方面花更多精力和财力。
(三)有关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2013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13]12号),提出要规范记账行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规范记账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在政策层面,将积极探索对记账机构的政策扶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记账工作,推动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选择记账服务,积极引导记账机构面向乡镇开展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对记账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记账服务制度。这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方向分析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人员流动大、业务面狭窄,多分布在基层,以市、县及以下为主,只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为此,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利用自身“自动灵活、地域特色鲜明,经营成本低,能适应数量多、规模小、种类多、经营结构单一的中小企业”等优势,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一)发挥专业素质优势,做大会计等外包服务业务与中小企业相比,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财务、会计、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是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改革方案的出台,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传统的审计、验资业务将大大削减,但是,伴随着国家有关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中小企业数量的快速发展,规模效应将使业务成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新的增长点。因此,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展记账、税务、外包等服务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外包服务。通过、外包,实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盈利能力和收益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企业形象的改善。
信息是指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人有用的数据,它能够最快最新地反映种种事物在客观世界中的特征和变化,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传递过程中的不断再现,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而人们接受和利用信息都要通过一定的传递方式。会计单位的资金投入人、为其借债的人以及其他需要采用这些信息的人经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带说明等等,能够获得和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和运作成果等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信息包括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和存储信息。
2.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了会计信息实质、表达和揭示等的效果,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会计主体交与的会计信息来满足自身所需信息的特点总和。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相关性相关性,即是会计信息应该与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实际相一致,要在会计信息从单位和使用人之间的传输中,斟酌不同的使用的人需要哪些方面的消息,以此保证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各方面希望知道的相关会计内容,根据采用的人的想要知道的不同内容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要能提前感知和反作用于价值。
(2)可靠性可靠性,即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具有指导意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种决策,因此在对会计要素的辨别和计算时,要严格按照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相关解释,让会计报表上的信息是能够信任的,会计要素是有效地反映实际财务的情况的,从而让采用的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不能虚假也不能遗漏,必须真实可靠地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作效果。
(3)及时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要求,指要及时地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在经济业务中的变化性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一定时间及时反映会计信息,才能使决策者根据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同一个会计主体,它的会计信息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或者会计主体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但是它们的会计信息在同一个时间段上要可比。会计信息只有保持可比性,能够加深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同时能够协调各方面利益和分配。
(5)有用性有用性,即会计信息要求做出的决定有实际意义,这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点,对作出决定的人的决定有直接作用,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做到的基础性任务。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作假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凭证、账簿和报表上的金额等数字有意进行更改,有的甚至编制用于内部和用于外部的两套不同的报表,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错误引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其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对其造成利益的损失,对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
2.故意违反财务会计制度
一切造假会计信息的行为都是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有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操纵利润,明知是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却还是铤而走险为之,经过各种途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产生极大的危害。
3.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渐渐变成经济的操纵主力。哪怕只是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数字的改动,都有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财富重新配置,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不过也正因为会计信息的影响巨大,随之也产生会计上造假的情况。当前,虽然我国一再重申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采取许多措施来规避不实现象的产生,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为了牟取不合法利益,作假和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4.私设“小金库”
私设小金库,即违反国家财经法制法规等相关规定,对企业和国家的收入进行非法侵占、截留或转移,并不纳入该企业的财务账簿和管理,不记账私自存放。“小金库”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1)企业虚列支出。这是企业私设“小金库”最普遍的手法,为了满足企业或者管理层的个人私欲,虚假增加各项费用支出,通过这种方式对单位或国家的资金进行转移,严重违反财务法规。
(2)应收利息不入账。许多企业为了更大限度合理使用资金,会将一些闲置资金或贷款借给别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收取利息使资金增值。不过在采用这种方式时,许多企业并没有如实将利息或分红入账。
(3)私自购置票据来收取费用。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处理自身不合规定的支出,私自购置票据,变相收取费用,将一些支出只一小部分上交有关部门,其余设“小金库”自己使用,同时记在自己的内部私账中,企业财务账簿中不予体现。
(4)利用“往来账户”来违规核算收支。一些企业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将一些该收入和支出违规放到往来账户中核算,收入和支出被混淆,预算管理不能清晰体现出来二者行政,对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产生破坏。
三、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1.利益驱动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自身的盈利,因此利益的获得是许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假的最大动力。有的企业在周转资金不够,资金紧张时,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使用虚假的会计报告;有的企业为了逃避合法税收,少缴税,甚至有的是为了遮掩贪污受贿的事实,便将利润隐瞒起来;有的企业为了骗取投资,使投资者、债权人和顾客放心投入资金,便在会计资料上作假;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自身薪资等利益,附和管理者的要求,作假会计信息。
2.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本身缺陷
虽然我国当前已有一些会计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制定时具有时代性,因此许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无法很好地灵活地适应新的经济业务,因此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再者,这些法律法规有的没有着眼细节,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内容较为空泛,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实用性不是很强,容易造成随意性,从而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监管相对宽松,尚未形成一个完整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一些监管流于形式,并没有产生实质的效果。再者不健全的会计监管机制还体现在各个部门没有一把一致的监管衡量标尺,以及独立管理自身线条,各个部门之间联系不强,无法充分发挥出统筹的监管作用,给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假的空隙。还有,社会监管也没有发挥其有力作用,例如注册会计师因为队伍水平有高有低,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不足,加上管理部门没有实施有力监管,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甚至有的与企业勾结作假。
4.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录用要求较低,因此许多会计人员并没有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他们没有接受过会计教育的学习,企业也没有为其进行会计培训,因此中小企业中有的会计人员甚至都没有具备基本的会计上岗证。所以会计知识不充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这些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做错账的可能性也较高,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产生。
四、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政府监督检查作用
政府监督可以说是会计监督中的关键力量。加强政府监督检查作用,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对其抽查或者全方位检查,提前防范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再者,有力的监督检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和资源,因此,需要国家重视和支持这项监督检查工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还有,对于造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要坚决取缔,加大惩罚力度。
2.加大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
要强化注册会计师团体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综合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扶持力度,不断注入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新兴力量,扩大团体的同时注意提高团体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是注册会计师和将要或者有意评为注册会计师的人才,要加强宣传教育,对个人的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把好关,对审计的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对待,有自身原则,决不为蝇头小利弃自身职业道德不顾,立场坚定。
3.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规范的会计体系
从我国颁布并施行的针对企业的会计运用规定的准则可见,我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财务会计体系。然而,最新的准则只适用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并没有详细规定,对中小企业不太适用。因此,许多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操作没有明确的指导,从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不及时的情况。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窘况,我国应该根据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当前状况,加上一些大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财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尽快制定符合中型和小型企业目前财务工作情况和需要的规范化的财务体系。
4.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严加规范,在会计信息的相关环节和整个过程加强监督,及时发现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在事前和事中都做好规范管理。
(2)对会计岗位职责加以明确,专人专职,使会计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规范化管理,对会计人员的分工要明确,落实责任制,通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专人专责,从而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保证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中小企业要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录取时要制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基本岗位技能要求,通过笔试和面试两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考量,最终选择优秀的会计人才。在聘用会计人员后,要重视对其的培训,通过会计培训机构或者开展一些会计培训讲座等,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专业素质,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方式
注重硬件平台的使用和各个学科的综合,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作为会计人员,要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在利用公司财务系统落实会计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工作形式与公司实际相结合,便于通过会计工作透析公司财务等。要注重培训的实际应用性,注重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培训方式拓宽培训的范围。同时,可以利用培训人员日常对会计工作的接触交流意见,建立立体的互动课堂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加大科技的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声、色、光等方面实现思维的不断转换。
(二)培训内容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部分企业培训过程中采用“一把抓”的方法统一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办法通常会造成会计水平较高的人员对课程内容无法专注学习,而水平低的人员难以快速入门。可以实行高提低的方式,同一公司中的会计人员可时常针对会计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系统升级等工作进行讨论,以减少会计人员的水平差异。在培训过程中降低教学培训的难度。按层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职业素质。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在学历和学习水平上存在区别,在培训过程中影充分尊重会计工作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每位学员都可以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转变传统培训模式,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提高培训效率,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对会计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培训。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要十分重视其财务分析能力和预算评比能力,除此以外,其时间管理能力,财务状况应变能力,谈判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都需要全面提升。增加教学案例,提高多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扩大多媒体的教学范围,以提升培训的科学化;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督促会计人员时刻吸收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储备;另外,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培养在新时代条件下能够有针对性反应市场经济信息的财会人员。由此,会计人员才能更有效地给企业的财务系统提供较为有力的财务信息。
(三)培训对象
人员对象方面,按需培训,拓宽培训领域。不仅要注重单方面本公司内部人员的培训,集中本行业的专业技能培训,还要不断拓宽培训的领域,向社会的多方位发展。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应用,通过多方位渠道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方面,全面覆盖,按企业的内部需要定点划定。在国家经济类专业不断火热的状况下,经济类考试的招生也愈发广泛,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各类会计考试的报考人员每年也在不断增多。这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极大冲击了课堂素质教育和能力的训练,这导致进入企业的会计人员很大一部分只了解会计应试知识,而不能快速应用。因此,企业内部的会计培训应以活用为主要目的,进行培训。同时,各个企业的财务模式各有差异,要让本企业的会计相关人员熟悉企业业务和经济状况,这样才能在报表和财务报告等方面提供有效信息。
(一)含义
在我国,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2003年2月国家统计局制定实施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数、销售额等指标,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二)特征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首先,企业以自我发展为中心。我国的中小企业几乎都属于私有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关注纳税义务外,在公益性、社会性责任等方面,关注比较少。
其次,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员工与领导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第三,企业管理人员职责不明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受自身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明确管理职责,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人身兼数职。
第四,员工离职率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薪酬、发展前景等,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提并论,进而弱化了对员工的吸引力,甚至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不一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员工流失,无形中提升了员工的离职率。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专职会计工作人员本来就比较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节约自身的人力成本,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兼职来承担会计工作,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朋友)等担任会计或出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组织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导致制定实施的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虽然被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但是由于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的工作能力等都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完善自身的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体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的监督体系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同时可以监管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反之,会给企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
(三)会计档案与资料管理不规范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都会存在融资、筹资等行为。但是,对于投资方来说,为了确保自己资金的安全性,需要审核企业多年经营所积累的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信息。但是,出于节约成本,以及对会计档案与资料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中小企业都疏忽了会计资料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报表、凭证等重要材料的丢失。
三、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会计核算的诚信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解决会计核算问题时,需要重视诚信问题,对此,政府可以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例如,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诚信数据库,制定实施信用公示制度,将企业的信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为投资者在今后的投资中做好政府背书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小企业融资的透明度。另外,政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奖惩制度等,以此推动中小企业诚信发展,进一步优化他们未来发展中的融资环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中小企业会计体制建设和管理
(二)研究领域和内容狭隘,管理会计应用操作性不强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多局限于对国外方法的翻译介绍,片面追求数学模型研究,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案例,在实践中有局限性,其针对性和操作性差。另外,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也具有狭隘性,注重对大批生产、工艺技术相对稳定产品的分析核算,缺少对新产品成本费用的研究。偏重财务系统的局部优化,忽视了产品上市速度、服务、质量、成本等多个指标的整体最优研究,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具体指导作用。
(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会计应用手段不足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或技术不足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加之企业初创期基础薄弱,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海量数据利用效率不高。管理者不了解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方法,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上,较多关注企业做账、算账、报账,较少关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有限,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忽略,造成科研及经营决策的被动。
(四)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管理会计应用缺乏指导监督完善的经济制度和法规体系是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应用的必要条件。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发挥作用,仍有很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凭经验管理,对市场的适应性差。管理会计人才、理念和方法无法得到重视和使用,需要政府财政、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强宏观引导,指导企业提高认识,并监督其学习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加大管理会计整体应用的进程。
二、推动管理会计实施应用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宏观引导,创建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和条件
1.以《会计法》修订为契机,增加与完善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在《会计法》中明确管理会计的地位、职能、作用,并与财务会计区分,对二者分类管理。在对管理会计相关内容予以规范的同时,从法律法规上明确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职责义务,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实施的刚性约束。
2.加快财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会计应用的步伐。加强会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财政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主体作用。当前,在会计法规及制度都基本未提及管理会计概念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联合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抓紧研究管理会计应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制定管理会计的实施意见,分类指导,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服务。
3.推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注重理论和实务研究,面对中小企业,应当增加管理会计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成果便于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运用。管理会计的重心在管理,管理会计理论必须与业务接轨,增加案例研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企业组织生产,防范风险、科学决策方面的基础作用,指导企业学会并能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情况,为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4.开发管理会计软件,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以往手工记账、核算、分析、预测的方法,实现会计与业务的融合集成。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必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加强中小企业内外信息交流,为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在注重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应当加大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财务监督,使管理会计复杂公式和模型简单化,以保证管理会计工作合法有序地进行。
5.开展管理会计宣传培训活动,形成推动管理会计的环境氛围。结合会计法规宣传和管理会计的专门培训,结合案例教学,开展经验交流和咨询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增强业务素质和能力,注重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的作用,在企业营造管理会计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意识和水平。
(二)统筹规划,推进实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信息技术时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研讨热烈,提出了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课题。无可置疑,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转型,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方积极参与,更需要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的有力支持。
1.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加大管理会计应用的推动协调力度。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专业高效自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坏境政策、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和管理会计实务应用研究,组织理论界和企业界专家学者协调、指导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具体工作,及时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加快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步伐。
2.鼓励教育部门参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和考核标准,按照学术性和应用型的要求开展教学培养活动,设置管理会计专业学位,推行会计师进修管理会计课程,取得管理会计上岗证,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训机制,在全国培养一批管理会计师。职业教育应当承担基地实训任务,加快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积极试点会计、管理、工程课程的有机结合,培训适应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中职院校小企业会计教学课程相关的硬件设施设置不到位
(1)学校小企业会计教学相应的电子设备配备不齐全。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而言,中职院校对财务人才的培育需达到一定的高水准才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中职院校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然而,多数中职院校由于学校运行不善,资金短缺,无法满足学生人手具备一台电子设备的要求,增加了课堂知识传授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吸收所学新知识,进而加重了课后复习和预习的难度,小企业会计教学课程的学习将会陷入恶性循环。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齐全。多数中职院校考虑到教学的连贯性,将实训基地设置于校内,方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及时有效结合,强固会计知识学习。会计的学习有一定的逻辑性,在小企业会计教学课程的理论学习中,为能够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设置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中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尚未成熟,无法自行将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效结合,对学校教学设计与安排依赖性较大。
2.中职院校小企业会计教学课程软件设备实力不强
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中职院校在加强小企业会计教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力度。各个不同地区的中职院校师资交流甚少,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分享与利用。其次,中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生成绩悬殊且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具有一定的惰性,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二、创新小企业会计教学的教育策略
为促进中职院校小企业会计课程更好地开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设性策略以供参考:
1我国目前反倾销的现状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商品进入另一国市场,不但会遇到关税壁垒,同时还会遇到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一类的非关税壁垒以及消费习惯、偏好等方面的障碍。除此之外,出口商还要面对进口国生产同类商品竞争者的挑战。因此,在当今世界中,价格竞争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方式。商品低价倾销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享受国际分工带来廉价商品的好处。但是对于进口国同类商品的生产者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因企业破产带来的大量失业,会给进口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当一些国家无法抵挡“敌人”的正面进攻时,便举起了反倾销的大旗。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世界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国际贸易问题。当前,国外对我国出口反倾销指控日趋增多,我国出口商品是国外反倾销的“众矢之的”,成为近年来国际反倾销案件最大的受害者,出口产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反倾销指控高居全球之首,而且投诉的国家也由美国、欧共体等发达国家扩展到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率得到明显提高,应诉结果好转。近年来涉及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总体应诉率已上升到60%~70%,到2002年底,我国的应诉率已经达到79.3%。涉及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案件应诉率达到100%。反倾销应诉率的大幅提高,为争取良好的裁决结果奠定了基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中国反倾销应诉的结果也有所好转,近几年的绝对胜诉率(无税结案)达到35.7%。虽然倾销应诉的情况得到好转,但是绝大部分被课以高额反倾销税,损失惨重。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每年平均损失800多亿元人民币,并且导致大量相关企业员工下岗。
2会计信息与反倾销
2.1遭遇反倾销指控和败诉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国际《反倾销协议》指出:“用倾销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挤入另一国家贸易内,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对某一国内工业的建立产生了严重阻碍时,这种倾销应当受到谴责。”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地区,确定某种进口产品为倾销产品,均需要满足三个要素:确实存在倾销;存在对国内进口产业的损害和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必然因果联系。只有三个因素都满足了,才能认定为倾销成立。而这三个关系的认定都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会计信息贯穿于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应诉的全过程。会计信息首先是对倾销是否存在提出事实依据,接着对倾销幅度及损害幅度提出数量依据,最后对倾销仲裁提供征税依据。没有会计信息,反倾销就缺乏事实依据。
反倾销预防和应诉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企业的方方面面的支持。从国际反倾销的具体运作分析,会计是一个关键因素。很多企业由于不能提供有利的会计信息才在应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我国在反倾销应诉中由于缺少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在应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也是我国企业赢得反倾销诉讼的最大障碍;另外企业对会计举证不熟悉也是企业应诉反倾销时的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全面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企业不能及时的了解到同类产品在销售市场上销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自身的销售策略进行调整,避免和回避受到倾销指控。只有知己知彼,除了规范自己的财务并详细记录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外,还要了解进口国的情况,掌握对方的相关证据,才能在反倾销中处于有利地位。应诉反倾销需要会计举证,然而我们在会计资料的积累方面相当有限。我国企业对外国反倾销调查的拒绝应诉和应诉不力,直接导致了我国反倾销的败诉,问题的核心是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举证能力偏低。
2.2目前我国会计举证存在的问题
在反倾销过程中,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问卷、成本追溯和内控环节。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在被提起反倾销调查时,及时准确的通过会计数据,以证明出口产品的成本是低于出口价格的,这样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应诉率和胜诉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我国缺少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长期以来我国在反倾销方面的资料保存、收集意识不强,不仅自己的资料有限,外国竞争对手的资料也是很少的。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漏洞较多,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的发现和纠正;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生产成本及其财务计账制度方面不符合国际标准,而无法提供准确的生产经营等商业资料,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出于偷税、私设小金库等种种目的,搞“两本账”以至于在填写问卷调查的时候,不能充分举证说明未构成倾销。
在反倾销应诉中要取得调查方的信任,如果得不到调查方的信任,那么即使企业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不能被采纳。建立清晰的会计账簿体系,保证账簿与事实的一致与相符合,保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就很重要了。
3反倾销的会计对策
3.1反倾销需要建立事前的预警机制和规避措施
面对外国对中国产品频繁的反倾销指控,企业和政府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指控,要能及时充分的了解市场和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以及产品销量占市场销售总量的百分比等比率信息。政府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全面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平台不仅能够提供自己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成本资料,而且能够提供反倾销提起方的信息资料。在信息内容上,不是单一的会计信息还要包括反倾销的国际市场商业行情资料。反倾销会计的信息平台要能够提供自己忽视对方的成本资料、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以便企业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反倾销的决策。
企业在决定销售决策时,有必要根据价格需求弹性进行分析。如果出口商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并能有效分割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而且该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弹性大于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弹性,那么出口商则可以低价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还要及时收集关于销售量的数据,因为有时候即使销售价格不变,销售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可能会招致反倾销指控。控制好出口产品数量的增长速度,不要短时间内大量或成倍增长,不顾进口国的市场容量以及相关经营状况。所以要加强销售的管理。及时、真实、全面收集销售业务数据信息,所有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反映市场销售和客户的真实情况,同时做到国内与国外价格的统筹管理。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守会计原则、会计制度、选择一致的会计政策和方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信。不真实、不可靠、不可信的会计信息往往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被采纳,而需要采纳最佳可获得信息,即国内产业提出的发起调查的申请中包含的事实。它是应对反倾销中采用一切相关会计信息进行运算的前提。还有就是在核查过程中,已递交的答卷中所列的数据必须是出口商或生产商的总账、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等相一致,对于那些从会计上来说是不重要的错误,在法律上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某车间日考勤纪录与管理会计报表之间核对时出现差错,从重要性来说可能并不影响报表的客观公允。但是,这一小差错可能会从法律上被解释为证据不具备可采信,从而导致美国调查机关认为被调查人的整个成本会计体系不具备可采信性,调查将就此结束。调查方将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实务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3.2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会计信息的运用
会计在应诉、填写调查问卷、核查几个阶段非常重要。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争取以国内价格作为计算依据的时候,要对可能存在的可比价格和倾销幅度做模拟测算。
在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调查问卷的填写内容主要是财务数据。反倾销调查问卷一般由若干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的内容都有特定的目的。例如,美国商务部的问卷,一般分为A、B、C、D、E五个部分,分析这五个部分的构成,各有一定的导向:A部分的目的是确定选用替代国;B部分的目的是确定外国市场价格;C部分的目的是确定出口价格;D部分和E部分的目的是确定需要加以调整的各项差别费用或事项,以使各有关项目有可比性。要通过详实、准确和完整的文件和数据资料来证明我国出口企业在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方面实际上按照市场经济运作。
在核查阶段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计算,如何得出要说的清楚,而且原始数据与帐本、报表数据均要相符无误。
反倾销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国际竞争中如何能够保存自己不受反倾销的指控,取得贸易的公平地位很重要。企业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建设,提高自己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够及时有力的应对反倾销。
参考文献
1吴国灿.应诉国外反倾销要求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水准[J].财会月刊,2004(5)
2解媚霞.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权益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4(4)
(二)符合条件的铜加工企业套期保值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公允价值套期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套期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的,该确定承诺因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相关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亦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套期在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或已行使、不再符合套期会计方法的使用条件、或者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时,终止运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被套期交易影响当期损益的,当被套期的预期交易发生时,则原先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金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如果预期交易预计不会发生,则以前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套期工具累计利得或损失也应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已行使或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则以前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不转出,直至预期交易影响当期损益。
二、中小型铜加工企业套期保值简化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一)不改变套期及被套期项目会计处理的方法不改变套期及被套期项目会计处理的方法,即套期项目和被套期项目分别按照各自的业务类型采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套期项目基本上是衍生金融工具,通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被套期项目,则按照通常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进行相应会计处理。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简单易行,可以为多数中小型铜加工企业采用。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两个主要弊端:(1)对套期项目和被套期项目完全割裂开来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使得不同项目因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会同步反映,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会计入当期损益,但被套期项目的损益需要等到产品销售时才能计入销售当期损益。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短、产销平衡、套期保值业务量平稳且铜价波动幅度较小,则对报告期的业绩影响较小,反之,则有可能使企业报表无法准确反映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为企业报表使用者提供错误信息。(2)由于套期项目和被套期项目分开进行会计处理,且计入损益的时间无法同步,导致难以准确计算套期损益,套期保值业务的有效性无法在财务上直接体现。
(二)改变套期项目会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对于被套期项目的会计处理仍然按照通常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对于套期项目则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风险规避工具来处理:因为期货交易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所以在买入相应合约时计入“其他应收款—保证金”,各月末将合约持仓、平仓盈亏及相关手续费一并计入原材料成本,并最终在产品销售时与被套期项目一并在销售当期损益反映。相比第一种简化会计处理方法,第二种方法虽然也无法在财务上直接体现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但可以使套期项目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损益反映在同一会计期间,增强了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综上所述,虽然两种套期保值业务的简化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简化会计处理方法符合重要性原则,可以分别适用于具有不同业务特征的中小型铜加工企业。
(1)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很不合理。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机构设置的比较复杂,并且还有一部分的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好自身的责任,这样就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的权利和责任比较模糊,并且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效率不是很高。其二,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的时候,企业对横向间的协调不够重视,而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没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从而造成执行力不通畅的情况。
(2)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较低,并且企业的管理对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没有严格的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而是过分的重视灵活性,这样就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很强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只看重个人利益,而对法律法规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样企业的工作人员和会计人员也就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从而就很大程度的减弱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2、预算管理方面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预算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在实际的预算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一,在进行预算考核的时候会遭遇到很多阻碍,目前很多考核人员在进行预算标准考核的时候,经常加入一些个人感情,这样就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控制,并且受到考核方过度的强调外部因素对绩效产生的不利影响。其二,预算缺乏客观性,并且脱离了实际需求。
3、审计监控方面
(1)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很多审计都是依靠行政干预而建立的,针对这样的现状,就很难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并且还有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知识不够。其中绝大多数的审计人员都是外借的,并且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培训,从而就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得到实施。
(2)外部的审计监督,过多的强调了形式,走了过程。对于外部监督而言,其以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为主。同时在当今时代,很多组织机构在进行审计监督的时候都是采用的社会监督,但是因为这些组织对民营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并且没有有效的联合政府来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这样就使得监督功能出现了交叉,并且没有交流,从而就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监督。
二、完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加强控制环境建设,构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构建合理组织机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设置与企业相符合的组织机构,并且还要让各个部门了解自身的责任。与此同时由于进行组织机构设计的时候,既受到企业性质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并且还与企业经营人员的做事行为、执政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严格的根据法律法规来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还要采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进行员工的管理工作。
(2)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作为经营者一定要加强对会计法规的认识,并且还要高度的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例如:多开展一些关于法律法规的培训,让他们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并且作为经营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带头的作用。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时候,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从而才能够不断的增强预算的约束力。首先要建立比较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组织主要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等组成的,并且要保证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董事会就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作为总经理就要根据董事会制定出的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且将其实施下去;作为预算管理委员就必须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然后要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并且要提前对其进行规划以及对市场进行考察调研工作,这样就可以制定出长期的发展目标,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预算编制的盲目性,也能够促使预算的指标更加客观公正,也就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最后,要将预算出来的结果与预算之前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倘若其出了问题,不仅要找出问题的所在,还要分析出来这些问题的原因,这样就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也能够促使预算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
3、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完善
(1)在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时候,一定要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充分的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机制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倘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就要向有关部门提出宝贵的意见对其进行整治和改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在进行审计监督的时候,要在遵守独立性的原则,并且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从而能够落实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2)建立起良好外部监督氛围。作为政府部门在进行审计监督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合理的划分,并且还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就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监督。与此同时还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例如:大力鼓励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去公开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这样就能够使人们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此外,作为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并且还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查看的力度,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责任,也能够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在传统的手工记账中,总账、明细账分工管理,各个部门互相监督,相互制约,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首先输出记账凭证提供数据,即使篡改了计算机储存的凭证数据,单从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中也难以发现问题。不少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原有的会计人员通过简单培训后直接上岗的,由于人才紧缺,他们兼职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使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3、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我国许多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中小型企业的电算化操作员大多是企业对原有的会计、出纳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上岗的,导致他们对电算化缺乏更深层次和系统全面的认识,技术操作不熟练,无法熟练地应对临时的突发事件,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软件的功能运用彻底,只会用一些简单的记账、核算等业务。对于财务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就有局限性,不仅削弱会计软件的功能,而且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甚至可能酿成重大财务漏洞。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的充分认识。
4、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电算化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电子数据较易被大量删除、破坏和非法篡改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和审计线索,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相关的数据和记录进行改动以牟取私利。而且很多财务软件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了防止盗版,只是对自身的软件进行了技术性的保护,但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导致会计数据变成了一种被开放的数据,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而进行非法篡改。
二、解决办法
1、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在实际管理经营中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积极地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划。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在实际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划的同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利用电算化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2、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阶段电算化安全控制虽然难度大,但只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就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财务软件和计算机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配置中,要注重产品自身的质量和档次,也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时,一方面要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另一方面要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可靠,能及时提供日常维护,版本升级和软件再开发。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就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求电算化工作人员即使备份不单单利用软件本身的备份功能还要求系统管理员及时集中将数据和账务金性别,同时应该加强电算化管理人员应对重大事故时的能力做到忙而不乱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一系列可以提高安全系数的措施。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的经济已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必将对企业的信息进程产生新的推动,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健康、高效,加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对会计工作的帮助也越大。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随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软件已商品化,但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孤立
会计信息系统是属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其中一个子系统。从管理的角度点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管理型”的。但是现在财务软件还是只注重“核算”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因此,软件光有先进的技术而未与管理目标及管理思想相融合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大的价值增值的。由此可见,软件行业需要从客观需要出发,与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思想融合,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四)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我国基层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有自己开发和商业购买两类,其中又以商业购买的财务软件为主,但是目前财务软件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特别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未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转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这样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
(五)硬件的布局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单位都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有些单位为盲目的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而“重硬轻软”盲目的从追求硬件的超前性着手,导致该单位的硬件购置,布局严重的不符合企业规模,不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不从业务性质及管理目标出发,形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
(一)建立领导小组和系统组
开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内部的各个方面,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项资源配合。因此,应当建立领导小组和系统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规划。
(二)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1、制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进程。会计电算化是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首先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确定在某些业务范围、一定阶段实现会计电算化,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人员后再逐渐扩大范围,全面实现电算化。考虑整个发展进程划分分几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和进度等。
2、资源的配备计划。应根据本单位计算机会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要求,考虑各阶段需要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数量,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和人力的配置,作出各阶段的预算及人力、物力的总体安排。
3、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建立、工作分工及考核办法。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组织要发生较大变化,应对会计岗位划分、相应组织的建立作出具体安排。如电算主管、审核记账、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档案管理等,分工明确,建立组织,制定相应的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
(三)组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人一机管理系统,因此,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必须紧紧围绕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人员组织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
1、计算机硬件配备与布局
计算机硬件与布局是指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联结方式,计算机设备的多种不同的联结组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也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和总体功能。由于会计主体的差异,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结构的不同,如何有效地配置适用本单位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呢?这应根据单位的发展规划及具体情况决定。目前,常见的硬件结构有以下几种:(1)单机结构。整个系统只配备一台微型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数据集中输入输出,同一时刻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适用于在会计业务少,规模小的事企业单位。(2)多机松散结构。整个系统由多台微机,其各自配备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各微机之间不发生数据结构。这种布局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数据共享性差。(3)多用户结构。整个系统配备一台计算机主机和多个终端构成,财务信息可由终端分散输入,主机对数据集中处理。适用会计业务量大的大、中型企业。(4)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该结构体系性能/价格较高,可扩充性强,开发周期短。每个用户都可提出自己部门的网络结构方案,适用于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事业单位。(5)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联网结构)。它基于WEB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标准,提供连接数据库服务和信息服务,可自成独立体系。可接入国际互联网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关联企业连接形成更大的信息系统,适用于特大型企事业单位和跨国集团。
2、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配备
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可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数据的处理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筛选、查询等功能,(如Oracle、Vfp等);会计核算软件是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如用友财务与企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目前会计软件可分为专门开发的专用软件(如管家婆财务软件)和商品化的通过软件(如金碟财务软件)。前者有利于满足本行业、本单位的特殊要求,但往往开发费用大,开发周期长,软件质量参差不齐。而后者的优势在于上马快,投资省,售后服务容易得到保证。因此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不失为普通中小企事业单位的首选方案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由若干个专用模块组成,通常包括:账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编制、固定资产、存货、购销、往来、成本核算等。其中财务、报表是核心模块。通常每个模块都由安装文件、帮助文件、数据库文件和运行文件几部分组成。这些模块通常称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财务处理子系统通常作为中心子系统,完成与其他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与联结。会计报表子系统最主要的数据输出口,其主要功能是从财务子系统中提取数据生成对外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和对内会计报表(如成本表、部门核算表、产品核算表等)。
在上述各子系统中,财务、报表、工资等子系统的通用程度最高。因此,最适于选购商品化软件,而成本核算等子系统和其他一些与本单位业务特殊性联系紧密的管理核算软件,则需考虑进行专项开发或在商品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本单位的需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经销单位越来越多。在购买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会计软件的特点是否与单位业务相符,例如工业企业有关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商品流通企业中批发企业的按进价核算,零售企业按售价核算等。
(2)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流程是否符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在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仅仅考虑软件的行业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中,会计核算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企业的规模有大中小的不同。大型企业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部门,进行较详细的核算,有的需要分级核算;而小型企业则机构相对简单,核算也比较集中。除此之外,每一个具体单位,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工作传统,都有其自己特定的人员构成以及相应的素质。这些本身无好坏之分,有时还是本单位业务特点造成的。所以不能企望割断历史,应本着尊重传统的原则认真选择软件。
(3)会计软件能否保证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会计工作也必须适应和满足这些不断提高的要求。一个软件是否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软件是否有可扩充的余地,二是软件开发公司是否具有继续升级软件的实力和愿望。
(4)会计软件性能方面的要求。软件性能方面的要求包括会计核算软件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以及汉字系统的适应能力;软件本身操作的简便性、系统运行的速度。
(5)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部颁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上对申请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
3、搞好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具体有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来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因此,必须首先搞好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财会人员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主力,担任着操作使用、内部管理、分析决策等职责。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成败。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4、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1)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2)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3)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试运行阶段。
经过上述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在开始使用或改变使用新的会计核算软件时,应认真学习《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说明》,充分理解并掌握软件提供的每一个功能的含义及操作使用方法。
特别是当直接去市场上购买标准软件时,为确保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预先准备好一个会计期间的数据,在系统内模拟运行,并将其运行结果与人工系统处理结果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通过系统的试运行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使操作熟悉软件的使用细节,我们将之称为人和软件之间的磨合;
(2)检验会计核算软件是否适应本企业的核算特点,能否完成本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要求,即完成软件与本企业业务的适配。
2、会计电算化甩账过程
这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核算单位可以考虑甩账工作。现行规定中:“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手工核算同时运行三个月以上,取得相一致的结果。”才能通过验收甩掉手工账。至于系统何时彻底甩掉手工账,要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五)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
系统投入使用后,系统维护人员要对系统不断进行个性和日常保养,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程序维护。2、数据文件维护。3、代码维护。4、硬件维护。
参考文献:
1、梁鹏、沈安厦、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2
2、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克广,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人员岗位流动,会计研究,2001.1
4、潘锡品,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开展,西南财经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