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入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般来说,留学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年龄、语言种类、所属二级学院、系所等,都会举办相应的迎新会和校情、校史、校规等专题报告会。在举行此类专题报告会同时,为加深留学新生对教育内容的巩固,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应辅以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小型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学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现场答疑解惑,形成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校规校纪与学生行为的一致。让留学新生既感知学校的可亲、可敬、可爱,又懂得什么能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奠定留学学习的良好基础。
2.现场咨询与个别心理疏导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在安排心理、教学、行为规范等各类现场咨询活动时,针对留学新生的年龄、地域、习俗等个性差异,及时结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疏导,可以将矛盾、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达到稳定其思想的目的,从而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3.现场实地参观与留学新生参与体验相结合原则
组织留学新生实地参观学校荣誉室、陈列室、教育教学生活等设施,可使入学教育更加形象、直观、鲜明。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参与体验,则教育更加深刻。如进行安全教育时,配合开展疏散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现场使用防卫器械等。这就既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来到中国,学校在对其开展入学教育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留学生家长在境外,不可能来学校参观、参加家长会等,进而放弃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正因留学生远涉重洋,家长对其子女在外学习、生活情况更加关心。学校可通过网络分地域、分语种建立学生家长QQ群,将学校教育情况、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发给其家长,家长也一定会更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通过沟通,学校也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思所需,有利今后的教育。
5.文字资料介绍与专题片、宣传画册并用相结合原则
对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根据具体教育内容不同,应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针对一些学习、生活规章等,学校可以文字资料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请其自觉遵守。对于学校光荣历史、办学成就、科研成果等,仅用文字介绍显单调,可将其拍摄成专题片、宣传画册,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育活动,这样会更形象生动、记忆深刻,教育效果显著。
6.汉语说明与英语等多种语种相结合原则
我们工作对象是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在语种的选择上,要多种语种并重。如针对华裔的留学新生,在汉语基础上结合粤语给予说明;对英联邦地域的留学新生,结合英语进行强调。
7.留学新生之间帮扶与以老带新相结合原则
在留学生中倡导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可以采取帮扶结对方式。在对象的选择上,可以留学新生之间互相结对帮扶,也可以师生之间结对帮扶。为增强教育针对性,也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对帮扶,让老留学生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引导帮助新留学生尽快适应、融入新的学习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蜜月期。这是大学新生入学时最初的兴奋状态,通常是新生获得录取通知书到开学一两周内刚进入大学时,新生出于告别中学这一人生阶段和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向往,对大学文化表现出的是兴奋、好奇的状态。
2.危机期。危机期也叫抵抗期,通常是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到第二个月也就是当新生对大学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之后,由于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开始感觉到文化冲击时会对新的文化产生生疏感,对以往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产生怀念情绪,在这个时期也是新生心理问题多发期。
3.舒缓期。通常是开学两个月后,正式的教学环节和正式的大学校园生活开始后,如加入社团、参加学生活动等,新生对于所处的环境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对自我也会重新定位,开始规划大学生活。
4.认同期。新生对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表现为排斥、完全接受以及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性地接收三种状态,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新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与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调整或重构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完全接收,更要努力减少对新文化的排斥现象。
二、文化适应理论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启示
1.入学教育的时间跨度:根据文化适应规律循序渐进。在新生入学后,要按照新生文化适应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在蜜月期可以通过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气氛隆重的典礼仪式维持新生的兴奋感,增强荣誉感;在危机期则要通过心理辅导、辅导员走访宿舍、新老生交流会等帮助新生认识自我、转换角色;在认同期则要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帮助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对专业的兴趣,通过团学组织、社团活动丰富新生的文化生活;在认同期则要指导新生在对自我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体系,帮助新生顺利融入大学主流文化,同时要重点关注一些边缘学生。
2.入学教育的目标:帮助新生建立对大学的文化认同。要新生建立对大学的文化认同则要帮助新生实现四大转换:角色认识由以我为中心到融入集体、学会合作,思维方式由单向型到多向型、创新型,学习目标由考取大学到素质提高、职业发展,学习方法由知识再现型到知识探索型。在入学教育中就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主动与他人合作交往,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新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入学教育的方式:师长引领与朋辈分享相结合。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对新生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走访学生宿舍等方式,深入新生中开展适应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学院也要充分利用师资资源,通过名师大讲堂等活动,让学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为新生开展专业讲座,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同。同时,优秀高年级学生往往代表的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圈,他们在思想觉悟、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学生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充分发挥优秀高年级学生的朋辈对新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2.电子专业入学教育是本专业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缺乏理性思考和完整设计。他们有的理想主义色彩过浓,对未来期盼很高,有的自暴自弃,认为到职校无非就是混日子。在专业入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入学的初期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明确在校时期的努力方向,做到知识和能力共进,找到职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3.电子专业入学教育是更好地在本专业内开展项目教学法的需要项目教学法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真实性、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能够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是项目的选择和优化,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社会调查、走访企业根据毕业生的需求及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设置与优化项目确定教学目标。可以这么说,专业入学教育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预热阶段,是奠定基础阶段。
二、实施策略
对于如何搞好专业入学教育,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1.专业入学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部分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对社会的了解不够,对专业的认知不深,在选择专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特点,带有盲目性,最后会导致学生自身条件明显不适应于所报专业或者学生对所报专业毫无兴趣等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情况出现。因此,在专业入学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偕同专业教师做好两步:第一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专业情况和将来从事工作的特点;第二步,每个专业任职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熟悉和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了解并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避免他们走错路、走弯路、走回头路。
2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川外模式”
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自硕士招生以来,积极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笔者自2004年在川外从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川外模式”,并在2007级以来的历届研究生新生中实践,学生反映良好,教育效果明显。“川外模式”由保障体系和内容体系组成:
2.1保障体系(1)组织机构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成立了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研究生院院长和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在每年开学前一个月就召开协调会议,多部门、多层面团结协作,谋划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力求领导组织有力,筹备全面到位。(2)专业队伍保障。学校选拔学术功底深厚的导师、从业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专家、沟通能力强的政工干部和乐于奉献的学生组成新生服务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适应性培训,激励他们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发挥各自专长,实现“全员教育”。
2.2内容体系“合理选择入学教育内容、采取形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内容、形势与效果统一”,是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主题。“川外模式”包括以下内容:(1)校园文化认同教育:通过报告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等;通过参观校史馆和红岩魂纪念馆,让学生感受“军大”传统的川外历史沉淀;通过知名校友或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会或成果展,让学生体味作为“川外人”的自豪。这一系列活动让新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2)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研一新生“面对新的学业环境心理适应性、平衡性以及协调性不强”的特点,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①由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问题学生”,以便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②由经验丰富并且获得心理咨询二级证书的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特别讲座,主要针对四类问题:环境适应焦虑、人际关系焦虑、婚恋焦虑、择业焦虑,借助往届生的案例,为新生在读研期间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解读并支招,防患于未然;③团体和个别辅导:根据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由辅导员和专业心理从业人员深入学生宿舍,展开面对面心理辅导。(3)朋辈辅导教育:通过考察,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学习成绩突出,自我管理能力强,善于沟通,乐于奉献的高年级研究生组成朋辈辅导团队,担任新生入学教育的特别助理。为提高朋辈辅导效果,研究生院党总支在入学教育前就谈话技巧、方式方法、答疑艺术等方面对特别助理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深入到学生宿舍和班级,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新生答疑解惑,以其“亲近性、认同性和安全感等优势”,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新生对未来研究生生涯的陌生化和焦虑感。(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研究表明:目前,在研究生群体中压力源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就业压力。因此,川外在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展就业教育,凸显就业的导向作用。教育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展开,向新生详细通报学校近几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包括区域选择和行业流向、专业就业差异、毕业生就业中的得失等等,旨在激发新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包括研究生生涯和职业生涯),要解决“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的问题,帮助新生准确定位,在随后的研究生学习中,沿着自己的生涯规划方向,理性调整,奋进求存。(5)学术规范教育: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习更多地体现在学术传承和知识创新上。川外通过宣传小册子(主要是警示案例)和名师讲座对新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写作技术规范”,等学术规范教育,促使他们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专业学习技巧,模范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的学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6)文化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最基础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新生一入学始,学校就向每一位研究生发放成册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安排专家队伍对相关内容进行导读,然后在一周内举行开卷考试;同时,由主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书记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案例的形式将行为失范等违纪情况加以分析,促使学生自律、自觉行为的苏醒。(7)情报(入馆)教育:图书馆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主战场,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作用举足轻重。知识传承和创新客观上要求研究生对本专业的情报信息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搜集能力。有鉴于此,川外图书馆专门开展研究生新生入馆教育活动,通过在线学习,馆藏资源讲座,宣传展板和说明手册等形式让新生了解馆藏资源,掌握图书馆内纸质和电子版等文献资源的搜集和检索技能。(8)自主管理教育:培养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成才、自主发展的新型人才,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召开新生班会和党支部大会,每一位成员须得自我展示,民主产生班委会和支委成员;研究生会和各学生学术社团(如“川外学坛”、“翻译沙龙”、“语言学沙龙”、“文学立志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会”、“对外汉语教育协会”等)在新生中开展成员纳新和专业交流活动。老师往往隐身幕后,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让新生自我调适、主动选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现自主管理。传统上,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只是学业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集中教育。川外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内涵加以深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即在开学之前对录取考生进行电话或问卷调查,对新生进行分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做准备,以期教育实效、科学;第二阶段为真正传统意义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讲座、考试、竞选、座谈会、观影、主题班会等形式展开八个方面的教育,这八个方面互相联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第三阶段为升华或强化阶段,学习美国高校,推出“新生头年计划”将新生入学教育贯穿一个学期,适时开展相应教育。
文秘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秘专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类:没有别的喜欢的专业可以选择;父母的意愿;初中的同班同学读文秘专业。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文秘专业,对文秘专业认识不足,加上初中时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有畏惧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2.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文秘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属于中专科层次,进来读书基本不看分数,与高中生相比有自卑心理;二是社会上对中职学生有认知偏见。
3.人际关系是新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95后”的中职学校学生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来到陌生的学校环境,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同一个教室下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人情风俗,他们渴望结交新朋友,却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够,班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同学之间相对冷漠,课堂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
二、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新生入学的教育意义
1.入学教育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起点,内容包括: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对文秘专业的认识。
2.根据“首因效应”可知,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入学教育有利于文秘专业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军训、入学第一堂课等内容选拔合适的班干部人选,通过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中职文秘专业入学教育方式探索
1.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文秘专业
班主任应该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情况,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岗位等,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文秘专业实训室等学校设施,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使新生入学后就能了解文秘专业是培养从事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室程序性的人员。教育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学之。
2.注重专业兴趣培养
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势必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每年9月开学一个月内,会有少部分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甚至退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中职文秘学生进行职业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向新生介绍文秘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介绍秘书岗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企业和机关单位。学生看到文秘专业将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从事文秘专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新生逐渐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调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脚踏实地地把学习搞上去。
3.加强文秘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学生一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二是通过3年的中职学校的学习可以有机会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对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更为渴望。所以,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用人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入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把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
4.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俗话说:“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在中文文秘专业的入学教育中加强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很多学生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室友友好相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基本用来上网、玩手机。糟糕的人际关系影响了文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难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因此,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尽早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等诸多方面的健全人格。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联络,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5.加强生活常识和心理的教育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学习,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文秘专业班主任应在入学教育时对学生加强生活常识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危害,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问题。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咨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2锦城学院入学教育浅析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情况,锦城学院精心设计,采用学院安排课程,各系根据实际专业特点开展。根据锦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入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新生入学至军训期间为第一个阶段;军训期间到步入高等课程教育的第一月阶段为第二个阶段;第一学期贯穿教育为第三个阶段。
2.1第一个阶段新生入学至军训期间开展认同感教育,并埋下学院“三讲三心、一体两翼、三练三创”的一颗种子。认同感教育分为学院认同感的人文教育、专业认同感的素质教育。这一阶段学院开展认同感的人文教育。学生入校,锦城学院就成为理论上的母校,认同感是让锦城学院成为学生心里上的母校。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了解学院校史、校情,学生知道学院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知道学院的办学理念,知道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认同学院能够良好引导学生发展方向,能够成为学生成功的第一块基石。第二,树立品牌,优秀教师是锦城学院的品牌,优秀学生更是锦城学院的品牌。让学生和名师面对面对专业有初步了解。学生和优秀学长面对面拥有良好习惯的开始。有了第一个阶段的铺垫,这一阶段树立学长品牌榜样,然后结队帮助,让新生在心里上认同学院,让学长带动新生践行“三讲三心”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第三,让校纪校规进入日常生活,校纪校规是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的指示牌,并不是强制限定与处罚,孔子所说的“不越矩”就是说明好的习惯养成,适用一生。这一阶段包含: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等。
2.2第二个阶段独立学院军训期间到步入高等课程教育的第一月除了在军训期间的爱国教育,这个阶段是开展专业认同感的素质教育的时段,是让学生在锦城学院“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为主体文体双翼)的培养模式下步入正式学业。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充分了解并掌握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就业的方向,学生通过和名师面对面初步了解专业以及专业发展方向,再学习《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土木建筑卷》充分认识专业的就业方向,让学生在专业上不迷惑,自己根据专业就业方向上的任职要求对大学期间的学业、职业做好规划。第二,引导学生正确的安排大学期间职业认证考试,锦城学院土建系根据本系同学学业与就业特点,安排了“土建系四年认证考试规划”,学生依据这一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认证规划。第三,让“三讲三心”的讲诚信融入大学生活,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锦城学院明德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老师正面的引导,身边学长的引导,让大家在诚信的校园环境中耳濡目染,做到在作业中讲诚信,在考试中讲诚信,在学术上讲诚信,最后进入社会对大众讲诚信。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将来融入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帮助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学的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压力,进入高校后压力过度释放,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适应或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尽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和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和协助所在学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又要有课堂知识,还需要与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学新生们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涉世未深,但对学校周围和外界环境又充满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疏于防范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辅导员要树立“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态度冷淡而放弃说服教育,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说教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比如针对校园防火教育,邀请消防队的官兵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道德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的精神和要求,在未来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更大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父母的孝顺;二是与他人的相处。“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新生们步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们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新生更能体恤父母的艰辛,从而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由此而勇于承担家庭以及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孝顺是其履行其他各项公民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之本。另外,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面临人际交往的改变。与中学时期不同,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和交往需求都变得更加成人化、多样化、复杂化。比如宿舍成员的相处关系问题,大学宿舍一般是8人间、6人间或4人间,宿舍成员也是随机安排,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同宿舍成员在性格、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宿舍成员在大学四年期间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朝夕相处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德育教育,教育新生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宿舍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团结互助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样才能保证新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并形成深厚的同窗之情。待到毕业时,不仅收获知识的文凭,而且收获同学的友情。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新生开展道德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专业学习教育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本,但不只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新生们选择自己在大学中的专业时,往往因志愿填报和调剂等原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太满意。这些会导致学生们对大学所学的专业存在情绪问题,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他们今后在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新生入学期间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所学的专业,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专业学习教育首先要进行知校爱校教育,只有了解了所在大学的校史校情,才能以学校为荣,信任学校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工作前景等,这对新生们激发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也有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专业系主任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介绍,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座谈,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工科专业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作讲座,安排走进企业看一看等活动,让新生切实了解专业的实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当然,作为已经完成学业的辅导员,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可以针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专业学习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专业思想,而且有助于新生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5、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长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职责。作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需要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为今后的四年管理打好基础。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行为规范文明,是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校纪校规则是大学生在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新生步入大学殿堂伊始,乃是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们刚从中学时代的家长和老师监管之下,进入大学校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就制度而言,各高校都制定了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校纪校规。对新生开展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一般做法是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使新生们尽快掌握和了解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纪律、评奖评优、宿舍管理、违纪处理等等。通过学习《学生手册》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学校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熟悉相关的校纪校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熟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辅导员应着重引导新生崇尚文明,认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化自律意识,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行为评价能力,从而形成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根本上预防某些突发事件的产生。
我国高职院校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认为入学教育只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仅仅是简单的“办理新生入学事务”。实际上,新生入学作为一个课题早在各个国家引起重视,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就已经开始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展开研究,逐渐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日本,欧美各国都视大学第一年教育为大学生涯的重要时期,不少国家先后实施了强化FYE(FirstYearExperience大学第一年教育)策略。1987年,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在《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报告中得出结论“好的大学必须为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提供帮助和服务”。国内对于大学入学教育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研究分析入学教育的内容、模式、意义等等。可见,新生入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1、学校各部门教职员工应全面参与新生入学工作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由学生工作系统组织安排,专职人员(主要是辅导员)实施,而对学生专业培养、职业方向较为了解的专职教师以及学生经常接触的教辅人员(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参与学生入学工作较少,入学教育工作团队口径单一,力量薄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大学印象,甚至出现辅导员一头滔滔不绝,热情洋溢,教辅人员一头沉默寡言,淡漠无视的尴尬局面,给学生造成困惑,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阻碍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学校各部门全员参与是新生入学工作提高成效的必然要求。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各个板块的新生入学工作,对于新生认识大学、适应大学起到关键的作用。2、学校各年级学生应全面参与新生入学工作学生对于学生的信任有时超过对老师的信任,来自学生的信息是平行的、自由的、随性的,处在思想成熟期的青年学生更愿意去
接受这些非说教式的信息。如由老生自发组织,新生自由参与的“迎新晚会”对于学生的影响远高于一场专家讲座。专职辅导员和高年级学生骨干应带动高年级学生团队开展各种活动感染大一新生,除了“迎新文艺演出”“学生会招新大会”这些直接面对新生的活动之外,还应组织一些成熟的,具有专业感染力和校园气息的“专业技能大赛”“各种知识竞赛”“校园话剧展演”等,让大一新生进行观摩和学习,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认识校园,感知校园。当然,我们不要忽略大一新生也可以作为入学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特点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大一新生中部分学生会在短时间内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在他们的带动下,入学教育会开展的更加符合新生的口味,因此培养新生学生干部、组建新生学生团队,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学校还应将入学教育延伸至家庭和社会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还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家庭,是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起点,因此,应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学校应及时、随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情况和学生状况,开设家长座谈会、联席会,共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学校应调动校友资源,各界专家学者,创造条件让他们来到学校给新生讲讲心得,谈谈体会,或者为新生创造一些实践体验机会,形成长效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在与“过来人”的沟通互动中学会思考大学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学毕业后我能做什么”“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等等。(特点4:独立思考能力较弱,特点5:带有一定的社会风气,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二、高职院校入学教育模式探索
1、新生入学教育的动态化和系统化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较为丰富,但容易出现模式上形式主义,死板僵硬,内容上孤立单一,静止不变的现象。如何让入学教育更加有效,就需要针对每年不同的社会形势、学校动态、学生特点制定滚动式的入学教育内容,根据时事形势和生源质量的变化设定出不同的入学教育主题和形式,保证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形式的创新,新颖多变,适应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特点1:理想信念单薄,特定4:追赶潮流能力强)在追求入学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也要保证流程设计的合理有序。入学教育不能“想到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是要有步骤有计划的构建符合学生体验学习的体系。美国的大卫库伯教授认为,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即具体体验,反思体验,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体验学习新鲜事物就是这四个阶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3]。这一理论可以作为入学教育系统化的基础,建立“感性认知———反思自省———理性认识———实际应用”逐层递进的入学教育模式。具体来讲,新生刚刚步入校园先要接触感知上的入学教育,比如军训、迎新晚会、社团文化展示会等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官认识后,组织讨论会、座谈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困惑,思考在大学如何生活等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召开讲座、班会给学生理性的指导,最后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和适应大学生活。如此循环往复,大小循环穿行,构成一套“形散而神不散”的体系。这种系统化的入学教育模式,最符合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
2、入学教育的课程化和课堂化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化和课堂化是对入学教育系统化的延伸,即新生入学教育不再是开学1-2周内填鸭式的形式化的讲座模式,而是把它细分为多个课程,在1-2个学期内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以课程的方式呈现,如心理健康教育、新生专业解读、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的时间管理、大学的理财模式、大学适应性教育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选择相应的课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会、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学生的视角解决具体的困惑,从而更加深入和有效的帮助学生转变角色。(特点2:学习能力较差)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素质往往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大多看中的是就业前景和职业走向,因此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详细的对专业内涵、职业发展、就业规划进行系统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将入学教育课程化和课堂化的基础上,还要构建全面的效果评价机制,及时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学校和院系部要成立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评价小组,监督入学教育的进度和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诉求,及时更新和补充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各部门还可建立各板块的新生入学教育反馈网络平台,如微信平台、微博、贴吧、论坛、飞信群和QQ群等,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大学生活的困惑,以及对入学教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利用这些线上平台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学校能够随时发起各种调查、话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真实需求,逐渐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实现自我成长。(特点4:独立思考能力较弱,追赶潮流能力较强)
3、入学教育的生动化和具体化提高入学教育的感受性和体验性是入学教育模式的一个重大课题,好的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可能不会立竿见影,颇有成效,但会在学生心中埋下生命的种子,扎根内心,深入记忆,影响言行。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入学教育的结果,制定出僵硬的、直白的报告、讲座、会议,而是要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具体的、学生参与度高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互动中感悟,可以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会思考,学会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心理学家皮尔杰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些兴趣为先决条件”,鲜活、生动、有趣的体验式入学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以新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发的学习和思考,具有更加明显的实效性。(特点3:理论分析能力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笔者认为军训就是一项体验性较强的入学教育内容,学生在两个星期内乃至一个月内,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与教官、老师和同伴如何相处,一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正因为军训与说教式教育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形成了初步的规则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从学生离开军营的眼泪里以及学生对辅导员无法更正的“指导员”的称呼中,就能体会到军训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针对新生学生干部开展的团校培训也是入学教育生动具体化的一种方式。以笔者所在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金融系的团校培训将素质拓展训练与模拟任务结合起来,让新生干部团队策划协作完成各个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按照现场策划———细节讨论———模拟实施———活动评估的步骤培养学生在干中学,做中思,有所得,有所悟。这样学生能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中学到工作中需要的素质,逐渐养成进取心和上进心,满足个人成长的需求。(特点1:功利心较强,特点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特点6:缺乏上进心)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对帮助新生适应角色转换,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广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紧紧把握新生入学阶段的重要契机,按照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发挥全员育人的强大作用,在加强新生养成教育、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引航大学美好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内涵:理念与思路
首因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Ladins)提出,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1]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往往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对其以后的认知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学院始终重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首因效应,努力构建有针对性的新生入学养成教育体系,为新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新生成长,引航大学人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现已形成较为清晰的新生入学养成教育工作目标和思路:以完善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首因效应为理念,以强化新生日常习惯养成教育、提高适应大学生活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领导给力、辅导员全力、专任教师尽力、学生干部出力、新生学长努力、广大新生发力的“六力合一”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环境适应教育体验化、校规校纪教育规范化、法制安全教育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文明修养教育实践化的“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格局。
二、实施探索:方法与过程
(一)环境适应教育体验化一是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增强人际关系适应。以专业为单位,以新生辅导员和学长为管理员,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组织开展“带上广商君说感恩”新生照片征集活动,增加新生与辅导员和学长的互动,提升新生对大学人际环境的期待。二是开展校园团体竞赛活动,增强生活环境适应。整合学校定向越野协会与学院团委、学生会的资源,组织新生开展“广商一日游”定向越野活动,引导新生通过团队配合和路线导图,以竞赛方式尽快熟悉学校地理环境,为适应大学生活奠定基础。三是模拟使用教学设施,增强学习环境适应。开展“我与图书馆有个约会”活动,引导新生模拟图书馆借阅流程,学会查找图书文献及电子资源,学习使用自主学习中心,提升学习环境适应能力。(二)校规校纪教育规范化一是学院领导亲自上阵,强化严肃性。学院党政领导均参加新生家长座谈会,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纽带,形成家校共管的有效合力。党总支书记以校训“求真立信笃行”为主题向全院新生作专题报告,直接向新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提高新生对校规校纪的重视程度。二是教育内容“三个统一”,强化标准性。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遴选校规校纪中最为重要且常用的内容制作成统一课件,组织全学院辅导员按照统一模式向新生开展专题辅导,并实施统一考核,提升新生对校规校纪的认知程度。三是督促检查有效落实,强化执行性。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发动学院学生干部坚持每天深入新生公寓,及时发现新生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讲解学校的校规校纪,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新生对校规校纪的执行程度。(三)法制安全教育多样化一是举办法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印发《校园安全实用手册》,观看视频,邀请社区民警、保卫处领导及国防安全教育专家授课,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系列活动,尽早尽快提高新生的法制安全意识。二是打造校园安全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开展团日活动、班会、专题研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精心打造“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文化周的品牌活动,引导新生掌握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方法。三是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密切配合学校保卫处、学生处,组织全体新生参加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灭火器使用学习以及急救措施培训等实操活动,提高新生对消防安全的应急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与访谈活动。邀请心理专职教师与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辅导员对全院新生实施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同时辅以个别访谈,全面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二是实施面谈咨询制度与重点对象重点关注制度。对于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来的特殊学生,新生辅导员逐个进行面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状况。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新生,建立心理问题学生个人档案,及时转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接受专业咨询,同时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机制。三是构建“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学院设立心理健康预防站,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心理组长,多级次多人次实时关注全院新生的心理状况,尤其重点监控重点关注对象。(五)文明修养教育实践化一是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传统活动。举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中华经典名著读书分享会”,以阅读经典的智慧提升新生的文化修养,以分享圣贤的思想提升新生的道德修养,提升新生对文明修养的理解力。二是组织“学礼以立,守礼尚行”教育实践活动。以教师节为有利契机,引导新生在校园内主动向教师、军训教官及学长问好,自觉遵守校园文明礼仪,提升新生对文明礼仪的执行力。三是实施“书香外语,温馨社区”系列活动。以宿舍为单位,按照高于学校标准制订各具特色的《我爱我家———宿舍文明公约》,在经辅导员审核后张贴宿舍门后,使之成为规范宿舍全体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提升新生对宿舍文明的参与力。
三、特色思考:成效与亮点
(一)主要成效1.实现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自实施“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以来,新生逐渐熟悉、适应了大学生活,对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等功能区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新生普遍能理解同学中的地域差别、生活习惯差别、语言差别,掌握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原则,主动适应大学寄宿制的集体生活,并不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据调查,新生大学适应状况总体良好,95%以上的新生自认为能适应中学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差异,养成自主自立自律的生活习惯,较好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2.促进新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行为方式转变。调查显示,经过“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新生的行为方式实现了由被动监督向主动自觉的转变。新生积极参加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等活动,出勤率都保持100%。早读、上课及晚自修出勤率都在98%以上。此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校园文化、社团招新等活动,实现以社会实践锻炼能力素质,以能力素质提升促进成长成才。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报告新生参与率始终保持100%,70%以上的新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加入校院两级学生社团。3.推动新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目标转变。通过开展“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新生将个人前景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关心学校历史与发展概况,关注学院专业建设与就业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专业认可度。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奋斗期望值。80%以上的新生对大学生活有较高的期盼。这表明新生对未来的思考达到新的高度,已经能够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发展前景和奋斗目标。[2](二)特色创新第一,实施特色方案是关键。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以新生入学为工作契机,以强化首因效应为工作理念,实施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已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特色品牌。因此,只有坚持并实施特色方案,才能找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是核心。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创新入学教育的模式,完善入学教育的内容,健全入学教育工作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才能确保入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切实提高新生适应大学的能力,是推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核心。第三,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通过发挥学院领导给力、政工干部全力、专任教师尽力、学生干部出力、带班学长努力、广大新生发力的“六力合一”的重要作用,创建“五位一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局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为新生入学教育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徐超 单位:广州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57-01
1.自学能力素质
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就曾以渡河的“桥”和“船”来形象地说明方法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学课文的素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交给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1.1 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各类文章的特点。中学现行《语文》教材,在各类文章夹杂在一起组合成单元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记叙文类文章,如散文、小说等,侧重描写人物、景物,间或抒情议论;说明文章如说明事物、事理、解说词、序言等,侧重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成因、用途等;议论文类文章侧重发表意见、观点、主张,或讲道理,或摆事实,以理服人。通过单元比较式的总结,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不同类文章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深化认识,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
1.2 教给学生文体知识,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白各类文章的“要素”。《语文》教材里编选了各类文体的阅读知识短文,它们比较精练地介绍了相关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在教按同类文章组合的单元课文时,就要采用“教给”这一方法。具体步骤为:
①让学生快速自学这个单元,感受其特点。②让学生说出这个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和不同特点(学生由于“水平”不高,必然失误或说不出)。③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短文,并整理出阅读提纲(如小说的概念“三要素”等)。④教师讲析相关知识短文的“要素”(如谈谈《说明文》中“说明”的概念,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顺序”、“语言”等)让学生从“文体”的角度明白文体知识的关键(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等)。以后再学同类文章组合的单元,就复习相关“要素”。这样,学生对各类文章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这“一类”文章就有了“理性”认识,为深入地、顺利地学习这“一类”文章打下基础。
1.3 教给自学方法。阅读小说,重点抓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人物着重弄清人物性格特征,描写方法两个方面;情节着重理清开端、发展、、结局的联络和层次;环境着重从场面描写,景物描写两方面入手。
学习散文,着重把握“两点”:①弄清“形”——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②理解“神”——线索,中心思想(线索又分为“物”、“理”、“情”)。
阅读说明文,侧重从理解特征,理清结构层次,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说明语言特点等方法入手。
学习议论文,一要弄清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正面论点、反面论点;二要分析论据——事实、道理、名句、警句等及其与论点关系;三要分析理解--论证的结构层次(总分、并列、递进、对照等);论证方法(例证、析理、对比、引用等);论证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
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等于给了“鱼网”、“猎枪”,让学生在阅读中运用以上方法,以及掌握这些方法,形成自学能力。
2.思想道德素质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现在的学生,由于父母对其包办一切,致使他们依赖性很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苦也吃不了,遇到困难就退缩。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不具备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将来又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可见,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至关重要。
根据新教材的体系编排特点,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比较。首先从英语语音教学入手,采取相对集中,难点分散的音标教学方案,把部分音标教学安排在字母教学当中,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出字母来,这样克服了以往的初学者把"a[ei]",读成汉语拼音的"a-啊"。同时注重进行字母和音标的比较,其余的音标安排在各课之中去分散教。这样,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不仅可以完成26个字母的教学任务,而且基本完成了48个音标的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引导,抓好预习。要学生学好英语,对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同其它学科一样,课前预习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一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例如学单词要求学生首先正确划分音节,找出元音字母及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借助于录音进行拼读,这样在课堂上就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去领读单词。对话和短文,则往往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 What’s(are)…?Who ishe(she)?Where is(are)…? How old…?What colour?Is he(she)…?这样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并且能够边听课、边消化、边巩固,较快地吸收知识营养。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超前预习(主要是指预习单词)。
三、设置情景,注重操练。新编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材料,尤其是贴近生活的情景对话。因此,教师应该多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如教What’s this?What’s that?时,让学生学着里德太太的模样发问;再让学生模仿小鸟波莉发问,学生听到这些发问后,激起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发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英语表达思想。为了使教学效果更理想,运用实物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运用语言的各种情景。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用实物进行会话比起口头操练更容易接受得多,活泼得多,更容易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须注意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操练的形式可以连锁式、二人式、三人式或四人式等。在操练时,除了要用课文后现成的练习外,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要,灵活多变。如在学表示颜色的单词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自己的学习用品等颜色进行问答。
四、统筹安排,提高效果。初一入门阶段使用新编英语教材强调的是听、说为主,但往往学生听、说能力提高了,却在写的方面出现了问题,在许多学生身上有会说不会写的毛病。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能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在学生写的方面要求上不能放松,坚持让他们听写。这不仅锻炼了听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写的能力,避免了读写不协调的不良现象。学生每天要听写,每天就得准备,督促他们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教师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要出该单元重点,让学生提问,由教师集中解答,同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单元测试,如:词形变化,单词、短语、短文的听写、填空,完成对话、看图写话、看图回答问题等不同形式的检查,教师认真批改,从检查中发现薄弱点后再进行讲解,加强训练,保证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