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块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那么中职语文教师怎样改变现状,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摸准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路子
教育心理学,专门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理的学问。对于各类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有全面深入的论述。中职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程,其实问题出在心理上。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原理,并能够根据这些原理去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便掌握他们的学习规律、发现他们的学习问题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
二、要采用愉快教学法以提升中职学生的课堂语文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个创新的世纪。事实证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因为主观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也普遍不高。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加强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使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完全处在平等的民主关系基础之上。
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魅力无限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也叫开放式教学法,它的特征是,教学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中职学生不再是被动学被动听,而是主动与语文教师互动,或者提出问题,或者探讨疑问,或者朗读欣赏,或者模拟应用,或者比赛游戏。
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把音乐、诗歌、雕塑、绘画、影视、演讲、戏剧、书法、辩论甚至游戏融入在教学之中,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用文(包括写求职信、通知、消息、会议记录、说明书、聘书、条据等等)写作能力等,让其不知不觉跟着老师的思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中职语文课本中《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故事情节很浓同时也很有趣的文章,原名《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地点:多媒体教室。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结晶,要传承、要弘扬,学生也许不怎么感兴趣。当我提出玩过三国游戏的请举手,同意周瑜是高富帅,大乔、小乔是白富美的请举手,教室里气氛立马变得活跃起来,“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歌响起,银幕上滔滔江水,家喻户晓的历史英雄人物赫然出现,雄姿英发的周瑜、怒目狰狞的张飞等等。学生聚精会神,穿越时空,瞬息就回到了东汉末年。通过音乐、影视、游戏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直观的电影,感性的了解剧情,通俗易懂,这样的娱乐教学,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通过了解熟悉剧情,再组织学生以《百姓讲坛》的形式口述蒋干中计的过程,学生当评委打分,学生做口述记录,老师最后点评。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可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如萨克斯、钢琴曲等),在此情境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有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的学生喜爱书法、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老师要带头拿出自己的作品――板书、钢笔书法、毛笔书法、剧中人物漫画等,通过这些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书画水平。整场课是互动的、活跃的,而不是死气沉沉、枯燥郁闷,就是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的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三、要利用愉快教学法调动中职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毕业,便不再升学,大部分都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他们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推销自己,要具备正常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用文(求职信、聘书、说明书、条据等)写作能力、较漂亮的书法、人文素养等。而这副能力培养的重担将落在中职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应用文写作时,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到空旷的平地或是野外开展模拟招聘会,请一部分学生扮演求职者,一部分同学扮演老板和考官,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如何自我介绍及怎样写求职信。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的知识,在课外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却兴致高涨,兴趣盎然,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培养了推销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愉快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职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尝试,这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教学法,它的精髓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只有当老师具备各种素养、科学把握、巧妙利用教育心理学,愉快教学法才能产生奇特的效果,如果因娱乐而娱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消耗青春,还会产生消极效果,娱乐只是手段,教学才是目的。职校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像教普校中学生那样去教职业学生,他们的基础、逻辑思维、心理状态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实践出真知,万事在于尝试,当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在职校不再受欢迎,我们为何不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呢?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的、能提高效果的、受欢迎的教学法就是好教学法,也是中职语文教师魅力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根据当前我国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快乐教学法的意义重大,在1977年我国改革考试制度之后,应试教育体制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学生的个性丧失,填鸭式以及灌输式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快乐教学法注重均衡学生的技能与整体性,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最终让学生由束缚和充满压力的学习中解脱。
1.2实施快乐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快乐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在传统意义上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直接地为学生呈现解答问题的整个过程,这造成学生太过依赖教师,而缺少积极的思维习惯。而在快乐教学法中,教师仅仅把一些线索提供给学生,以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如此不但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第二,快乐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多种问题的综合技能。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程之外,也要面临一些平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像是怎样跟别人交流和沟通。在快乐教学法中,教师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且在进行分工和互相协作之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快乐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教学法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极力倡导教学改革的当下,快乐教学法被普遍地应用和推广,且实现了理想的效果,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通过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毋庸置疑,英语教育正在跟哑巴英语说再见,而多媒体技术具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为学生讲解逼真形象和生动有趣的知识信息。一些心理学研究证实,声音和图像相统一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理解,在要求大量记忆英语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不少的教师反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的英语学习。
2.2通过课堂游戏实施教学
跟一味地讲解初中英语知识不一样,理想的教学课堂需要使学生完全地融入其中,激励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与参与课堂教学。而课堂游戏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初中学生常常是惧怕学习英语知识,可是他们喜欢新鲜事物以及活泼好玩,为此,教师将游戏灵活地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完全地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课堂游戏业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和迅速地学习英语内容。
2.3通过故事实施教学
类似于课堂游戏,讲故事也是快乐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初中学生恰恰处在崇拜偶像与英雄的关键时期,具备经验的教师常常能够顺势引导,以故事的形式实现教学的目标。初中英语教材当中有着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教师需要有效地应用这一系列资源,启发学生积极地探究故事的意义与情节。并且,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来讲故事,以跟其他的学生进行分享。事实表明,故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在听故事或者是讲故事的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且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到了很多的英语内容。鉴于此,初中英语快乐教学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志趣的形成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志趣的形成基础是快乐的课堂教学。为此,这两者之间是互相统一和密不可分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综合性地应用一系列的快乐教学法,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
1)状态不同。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首先缺乏基础设施,很多村小没有微机房,即使有的村小有微机房,却因没有互联网而使微机房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之所以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归根结底是农村教育经费的严重缺乏,大量流动子女随父母外迁读书,使村小没有发展的活力。
2)师资不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农村中小学本来教师就不多,很多教师的学历不够高,专业不对口,有的村小因为教师缺乏,教师包班,甚至存在复式教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只能有精力将语文数学教好,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大部分教师在有微机房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可能会让学生玩玩电脑,更有甚者,没有基础设施,没有微机房,教师则会让学生自习。
3)认识不同。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重视不够。首先,作为学校的领导,农村中小学的校长往往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就不到位,这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试想,没有互联网,或者网络不畅通的农村,校长本身接触网络就少,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当然无法重视。其次,学校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往往也认识不到位,有片面性,畏难情绪多,对于本就师资力量薄弱的村小教师来说,一般会认为上语文数学的精力都不够,又哪来时间关注并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呢?而学生及其家长对也往往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偏重文理科学习。由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中小学的其他课程相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中不均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单纯是设施投入问题,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引言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觉最难的学习任务.语言学家(Lewis,1993)发现“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所以,语块教学法的提出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二、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计与过程
1.实验目的
由语块理论得出,信息以语块形式储存更易于检索和提取,对于语块的掌握无疑会增加英语写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写作中,学生最大问题是无法把要表达的词组和句子准确写出,常是所表达的与所希望表达的大相径庭,这说明其大脑储存的语块有限,输出时不能立刻提取信息,只能从记忆中的单词搜取相应的词语来编码,输出结果常是不地道的,且大量孤立单词的储存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荷,影响了学习效率,打击了学习信心。为改变该状况特进行了以下实验。
2.实验方法
本实验持续一个学期,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上)为教材,以语块教学法为主线,通过输入和输出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实验过程
以该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说明实验过程:
3.1增强语块意识——辨认语块 3.2熟悉语块用法——操练语块
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验证预习中获取的信息。二是结合课文语境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学习通常通过语言点的教学来完成。语言点包括重点词、词组和句型。语块教学法则以语块为单位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根据语块类别和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
3.1.1固定短语搭配
如work on; go by; dream of; use up… 此类语块在单词表中出现且用法较简单,学生容易记忆和掌握,故可分配较少教学时间。 如a promising student; beyond imagination; have a genius for… 此类语块虽结构用法较简单,但灵活性较强,要根据语境替换单词,故在操练时注意其灵活性和替换性。
3.1.3结构特别的句型
如It turns out that; There is no point (in) doing sth; It is obvious that… 此类语块已是半固定的句型,对学生句子的输出意义重大但不易被学生掌握,故应分配较多的教学时间。
3.1.4名言警句
针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写作要求,可先为学生归纳名言警句,再要求学生课后积累。如Knowledge is power;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etc.
3.2促进学习自主——积累语块
3.2.1小组合作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要学生积累和拓展其他学习材料中出现的常用语块,具体如下: 根据英语基础和自主性程度把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小组,每组挑选一名组长负责分配组员具体学习任务并对本组积累的语块进行收集和整理。
3.2.2小组竞争
为促进学习积极性,组织小组间比赛和竞争,根据积累语块的质和量以及组员掌握程度评选出优秀小组.
3.3发挥语块作用——运用语块
3.3.1运用所学语块编故事
为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块编故事,语块使用量越多越好.
3.3.2运用到课堂限时作文中
利用课堂限时命题作文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块。在写作成品展示时,选择高分作文(24分以上)和低分作文(18分以下)(以高考作文总分30分为例),对其中的语块使用质和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分作文语块使用的量和质明显高于低分作文,使学生更直观地意识到语块的重要性.
四、实验结果
一、引言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觉最难的学习任务.语言学家(Lewis,1993)发现“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所以,语块教学法的提出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二、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 Miller 创造了组块(chunks)来表示储存在记忆中有意义的单位。Becker 和 Lewis等专家对语块进行了研究, Becker提出,语言的记忆、储存和输出并不以单个词为单位,而以固定和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语言交际更多地建立在长短不一的词汇成分上,使用者更多使用储存在记忆系统里的语块。Lewis认为语块包括:1、短语,由一个以上词组成的固定短语;2、搭配,以较高率出现的单词组合;3、惯用话语,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既可是完整句子,也可是固定的句子开头。4、书面中的框架和引语,用于书面语中,作为篇章组织手段,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Lewis, 1997)。
三、实验设计与过程
1.实验目的
由语块理论得出,信息以语块形式储存更易于检索和提取,对于语块的掌握无疑会增加英语写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写作中,学生最大问题是无法把要表达的词组和句子准确写出,常是所表达的与所希望表达的大相径庭,这说明其大脑储存的语块有限,输出时不能立刻提取信息,只能从记忆中的单词搜取相应的词语来编码,输出结果常是不地道的,且大量孤立单词的储存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荷,影响了学习效率,打击了学习信心。为改变该状况特进行了以下实验。
2.实验方法
本实验持续一个学期,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上)为教材,以语块教学法为主线,通过输入和输出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实验过程
以该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说明实验过程:
3.1增强语块意识——辨认语块
为增强学生语块意识,笔者在第一节英语课中进行两项活动:1、指导学生辨认语块。使他们感性认识语块是英语交际最小单位。2、让学生当堂翻译几个句子(汉译英),其中一半给出提示词,另一半给出提示语块。该对比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语块的作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标出语块,为教师的语块教学法准备。
3.2熟悉语块用法——操练语块
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验证预习中获取的信息。二是结合课文语境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学习通常通过语言点的教学来完成。语言点包括重点词、词组和句型。语块教学法则以语块为单位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根据语块类别和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
3.1.1固定短语搭配
如work on; go by; dream of; use up… 此类语块在单词表中出现且用法较简单,学生容易记忆和掌握,故可分配较少教学时间。
3.1.2含重点词的语块
如a promising student; beyond imagination; have a genius for… 此类语块虽结构用法较简单,但灵活性较强,要根据语境替换单词,故在操练时注意其灵活性和替换性。
3.1.3结构特别的句型
如It turns out that; There is no point (in) doing sth; It is obvious that… 此类语块已是半固定的句型,对学生句子的输出意义重大但不易被学生掌握,故应分配较多的教学时间。
3.1.4名言警句
针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写作要求,可先为学生归纳名言警句,再要求学生课后积累。如Knowledge is power;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etc.
3.2促进学习自主——积累语块
3.2.1小组合作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要学生积累和拓展其他学习材料中出现的常用语块,具体如下: 根据英语基础和自主性程度把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小组,每组挑选一名组长负责分配组员具体学习任务并对本组积累的语块进行收集和整理。
3.2.2小组竞争
为促进学习积极性,组织小组间比赛和竞争,根据积累语块的质和量以及组员掌握程度评选出优秀小组.
3.3发挥语块作用——运用语块
3.3.1运用所学语块编故事
为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块编故事,语块使用量越多越好.
3.3.2运用到课堂限时作文中
利用课堂限时命题作文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块。在写作成品展示时,选择高分作文(24分以上)和低分作文(18分以下)(以高考作文总分30分为例),对其中的语块使用质和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分作文语块使用的量和质明显高于低分作文,使学生更直观地意识到语块的重要性.
四、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基础差的普通班和基础较好的重点班写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提高.学期初普通班出现的10分以下作文在学期末已消失,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作文分数平均增加3-5分,写作的信心大大增加(评分按高考标准)。
五、结论
语块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语块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语块教学法提倡积累大量语块,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固定或半固定短语、句型等,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词汇量不足等问题,使他们的语言输出更流利准确和得体。
参考文献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A].England:LTP.199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1
一、过程体裁教学法简介
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最早是由英国的Stirling大学的Richard Badger和Goodlish White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综合写作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这三种写作教学法各自的优点,同时能有意识地克服和规避各自方法的不足。过程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素。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基于资源整合互动策略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Go For It(人教版)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学会语言。单元话题写作是基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使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写作。而这个话题通常与阅读材料section A 3a或section B 2b的文章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阅读课和写作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将阅读作为写作创设的具体情境,并在写作中将阅读材料作为一个体裁的文章在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上作进一步的深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将过程体裁教学法分为课前准备阶段、阅读文章阶段、话题写作阶段和批改总结阶段。
1. 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研究阅读材料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2b的文章和单元话题写作要求。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背景语言为依托,通过改变作文材料,达到促进学生对单元目标语言进行再理解、内化提取和综合运用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阅读文章阶段。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模仿写作的过程,我们的学生是通过模仿培养写作技能的。教师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先见森林后见木的阅读方式,首先通过阅读揣摩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领悟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采取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明白组句成章的各种原则,进而增加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角度上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将来的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
3. 话题写作阶段。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从词汇、句型到篇章结构的框架,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将它们对某一体裁的认识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
4. 批改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是在课堂进行或是放到课后进行。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收集、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及时评价,从而使教、学双方得到过程体裁教学中的第一手反馈信息。
三、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lothes.”单元写作为例,将Section B 2a-2e的阅读材料和3a-3b的写作任务结合起来探析过程体裁教学法。这也是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规范地进行议论文写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Unit 7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ection B的阅读语篇介绍了一个叫刘宇的男孩,他希望实现自己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梦想,为此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第一段提出话题(topic),第二段和第四段是父母的观点和理由,第三段和第五段是刘宇的观点和理由。整篇文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Section B3a-3b是写作板块。3a以表格形式提供给了写作大纲,要求学生列出不赞成的规定、不同意的理由以及修改建议。3b则提供了写作支架,增加过渡性语言,帮助学生使用合理的语言表达,写出完整的文章。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如果要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完成这两大部分的教学,难点是:(1)如何使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式;(2)如何使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使用恰当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或句式;(3)如何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
2. 阅读文章阶段
在阅读文章的处理上,笔者采用“Top-down”即“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
Activity 1: Read the title
(After a short warming-up activity, ask Ss to read the title.)
T: What’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Ss: The article is titled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T: Well,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S1: The writer may have problems in making his decisions.
S2: Someone may not agree with the writer.
S3:...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话题,揣摩作者的意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理特征。
Activity 2: Read and Answer
(Ask the Ss to divide the article into some parts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 Could you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article? By the way, where can we usually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an article?
Ss: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 Are you sure that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e topic sentence?
S1: No. I think it is “Teenagers often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T: I am sorry it is not the right one.
S2: Do you agree?
T: What do you agree?
S2: Do you agree that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主题句,但应根据前一句补充同意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主题句,引导学生探索议论文的模式。议论文的模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说开篇第一句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主题句。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主题句与文章标题也是相互呼应的。
Part 2: Find Liu Yu’s and his parents’ opinion and reasons
笔者在这个环节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o gives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2. In which paragraphs can we find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学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紧接着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以“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为例:
T: What do Liu Yu’s parents think?
S1: They don’t allow Liu Yu to train so much and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T:How do you know Liu’s parents d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S2: In paragraph 2, there is a sentence, “However, his parents w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引导学生寻找过渡句。)
T: Why don’t they allow Liu Yu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板书The first reason is that...,引导学生使用具有连接作用的句型)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颇费了点时间寻找到了四个理由。笔者将四个理由的句式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利用幻灯片上的词汇和句式复述“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并且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摘录学生使用的连词。“Liu Yu’s opinion and reasons”部分的操作基本一致。
设计意图: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议论文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结论。这篇阅读材料不属于典型的议论文结构。为了更有利于后面进行的写作教学,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了灵活处理,通过表格的形式提炼文章,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给出自己的理由。并且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使用。
3. 话题写作阶段
Section B 3a提供了单元写作话题,即父母制定了家规“can’t play computer games”和“can’t watch TV”,3b提供了写作支架。笔者认为在写作支架的搭建上可以借鉴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句式和词汇。为此,笔者重新设计了写作材料。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Well,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in talking about Liu Yu’s family rule. And suppose you have a family rule. Your parents don’t allow you to watch TV because they hope that you can enter a good high school. Now look here.(呈现幻灯片上的材料作文)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you going to writ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in each paragraph?”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板书把作文的整体结构呈现在黑板上。
第二步:“In which sentence do we usually give opinions in each paragraph?”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已经知道在议论文这样的体裁中,通常是开篇就会明确地给出观点。答案无疑是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topic sentence”。笔者继续追问,“What is your topic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和“What reasons may your parents have?”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主题句和学生要用到的词汇、句式写到黑板上。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操作步骤相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生成的黑板板书内容。(内容略)
第三步:“Wow, we can see so many reasons in each column. How can we put these reasons together?”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总结这篇作文会用到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汇和句型。如下:
第1组:first/firstly, second/secondly, then, finally/at last/in the end...
第2组:also, besides, what’s more/worse, moreover, in addition, more importantly, by the way, one more thing...
第3组: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 The (上接第112页)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
第四步:呈现文章所有信息,并强调可以适当增加上课的内容。
4. 批改总结阶段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采用的是课后教师批改的方式。从开始实践过程体裁教学法以来,笔者都要求学生要将写作课中的关键词与句型记在笔记上,并切实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把课堂上出现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用起来。所以,笔者的作文批改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1)坚持给学生作文纠错;(2)学生的主要信息采用打勾的方式检查;(3)用得好的词和句子用波浪纹和五角星。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写作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了收集,佳句后面署上学生的名字,并且用幻灯片的方式在黑板进行了投影。
在作文讲评结束后,学生需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笔者也对二次修改的作了批改。
语块,即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就是事先预制好且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这种词汇组合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意思,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由于语块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且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而是扩大到整个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语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
一.语块的分类
(一)多词词汇:如 as well as,传统上,这些词汇被归为词组,而现在则被看作多词词汇的特殊形式,作为语篇衔接的形式,它们不仅在理解上而且在书写时都作为像单词一样的整体的形式来看待。
(二)高频搭配:也就是那些以较高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
(三)惯用表达式:主要指说话者可以用来整体存储的语言构块,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形式。包括那些形式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如:Have a nice day. Once upon a time.
(四)句型框架:为表达某个概念提供一个句子框架,并且框架内容允许一定的变化。如:I think(that)+陈述部分。如I think that it’s a good idea.I think that you’re right.
二.语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词汇法教学(the lexical approach)认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理解和产出词块的能力,因为学习者正是通过这些词块来逐渐了解语言系统本身并熟练掌握和使用某种语言。由于词块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词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符合现在提倡的整体教学思路。
三.实施语块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语块意识
语块是记忆组织单位,由以往形成的语块连结而成,并作为一个整体被储存和提取。由于受传统词汇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去语块一直没有到认可,语块化的优势严重被忽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树立和培养语块意识。这要求教师要了解语言的本质属性———语块化,复合词、多元词、搭配、习惯用语、句子构造成分以及篇章框架,这些都可能是语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将语块理论内化为大脑中的知识。
(二)熟读语块
语块是相对固定的,不是随意生成的,它不用经过语法分析,在交际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语言单位。因此,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要将语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待,而不是作为粘在一起的单个的词看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讲授语块,鼓励他们要养成以语块为基本单位记忆和使用词汇的习惯。
(三)增强输出能力
教师通过英汉互译、说写结合等输出方式,着重训练学生在语块层次上的连续表述能力,最终提高小句、句子的连续表述能力。譬如在翻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搜索和使用平时积累的同母语相对应的目的语语块,增强译文表达的自然性与流畅性;在口语教学中,根据所教语块的语用功能特点开展相应会话活动。
(四)在运用语块的同时注重语块的文化内涵
语言学习者在接受了语言输入后会有一个理解和产出的过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尽可能缩短学生从理解上升到产出所需的时间并扩大产出。因此,除增强学生的词块意识外,教师还要注意多给予学生输出词块的机会,进行产出性训练,通过不同形式的操练,将预制语块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词块意识,并使整体输入的词块在反复运用后变成学生的“自然语言”,在输出时做到快速方便,准确流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一、引言
二语(外语)语言输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二语(外语)语言的掌握程度,反映了学习者用二语(外语)进行书面表达或口头交际的能力。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英语,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绝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或交际时仍感到非常困难,甚至部分学生组词成句都有困难,这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是有现实意义的。
语料库语言学家,如Pawley,Syder和Peters等人,提出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预制语块。他们提出,语言并非全是由单个词通过语法规则生成的,有一大部分语言是建立在语块基础上的。语块被整体地提取用于语言表达,使得语言输出更加地容易。Michael Lewis(1993)提出的“语块教学法”提倡以语块为中心进行教学,他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并强调语块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语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形式较为固定语言输入,在真实语境中出现频率高,能够被整体地提取和使用,是理想的学习单位。本文主要研究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语块辨识、记忆以及产出训练是否能促进英语语言的输出,进而探讨高职语块教学与语言输出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二、语块的定义与功能
Wray(2002)发现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术语”来定义语块,因为没有一个术语可以概括语块的所有特征。语言学家们采用很多不同的术语来称呼语块,如lexical phrases(词汇短语)、prefabricated chunks(预制语块)、formulaiclanguage(预制语言)等。濮建中(2003)指出,用于描述“语块”这一现象的术语有40多个,讨论的其实都是本质相同的现象中或大或小的一部分。
Wray(2002)定义语块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者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以整体形式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可直接提取使用”。Nattinger 和DeCarrico(1999)把语块视为“一种介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之间的多词语言现象,是形式和功能的综合体”。卫乃兴(2003)形容语块“是一些高度惯例化的搭配,长度不等,结构繁简不同,是预先装配好的词组”,因而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将这些语块组合成话语的过程。濮建中(2003)则定义语块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容许不同抽象度的、频繁使用的、预制的多词单位”免费论文。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对于语块的界定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多词词组或词串,在语言输入输出过程中能被整体地获取和使用的固定搭配。
语块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块能被学习者整体加以记忆储存,也能在语言输出中被整体地提取使用。Becker (1975) 提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人们知道应该说什么,而且通常在这之前已经记住了这些表达”。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在一定的语境下,他们可以从记忆中调取现成的语块来生成话语,而不需要每次都通过语法规则把孤立的单词组合成句子。这样可以帮助减轻语言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压力。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Miller1955;Wray1999;Pawley & Syder1983;严维华2003)都表明,语块具有以下一些功能:(1)可以减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输出压力;(2)有助于学习者产出地道的语言,向目的语靠近;(3)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以上功能,使得一些语言学家建议把语块作为理想的教学或学习单位。
三、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在20世纪80年代,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说”,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论主要由5个假说构成: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指学习者要想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除了置身于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输入,还得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即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Krashen的输入假设虽然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极大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输入假说强调了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许多学习者虽然能够很好地听懂和读懂目的语语料,却在用目的语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表达或交流时存在困难。
随后,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的不足,Swain(1985)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她同意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方面非常重要,但是她认为仅仅有语言输入是不能让学习者在语言表达或交流方面获得近似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学习者只有通过语言使用才能达到近似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因此她强调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的重要性。她于1995年在加拿大进行的法语“沉浸式教学”研究实验表明,尽管学生经过几年的法语浸泡,获得了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他们的法语理解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接近本族语者的水平),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近似本族语者的语言产出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Swain认为这不是由于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够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使用语言,语言的产出机会不够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认为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出训练才能促使语言学习者达到近似本族者的语言水平。
由上可见,语言输入与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块作为高度惯例化的固定或半固定的搭配,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能有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因为出现频率高),促进语言输入。同时,语块在语言输出过程中能被学习者整体提取使用,减少了组词成句的压力,因而减轻了学习者语言输出压力。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加强语块的学习具有极佳的意义。本文提出的语块教学既强调学习过程中对于语块的辨识、学习、累积,也注重语块的产出训练,把语言输入与输出训练结合在一起。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在此次研究中,本文作者主要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语块的学习及产出训练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尤其是在词汇教学方面,研究加强语块的学习能否促进学生产出更准确、地道的语言。
(二)研究对象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的两个公共英语平行班的学生参加了本项研究。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在本院已经实行了多年语言输入,入学初按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划分为A层和B层,A层学生相对于B层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些。两个参加研究的班级都来自A层,英语水平整体相当。作者随意指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40人,对照组38人。男女生之比分别为3:7和2.5:7,两班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当免费论文。
(三)研究工具
1)采用的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职业英语》(第一册)。本书包含八个单元,使用两个学期。
2)统计分析工具:采用SPSS15.0 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过程
整个教学实验历时大约4个月,从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实验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各安排两次英语教学,共3个小时。在实验班进行语块教学试验,而对照班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过程如下所述。
1)前测。在实验之初,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前测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0个句子的英翻中,第二部分是10个句子的中翻英。
2)实验相关准备工作。培训实验组学生,使他们了解语块的概念、类型及构成,培养他们词汇学习的语块意识和在课文中发现、辨别语块的能力。
3)试行NPP模式语块教学法。NPP语块教学是指基于Chunks Noticing(语块注意)— Chunks Presentation (语块展示)— ChunksProduction (语块输出)三个步骤的教学法。具体如下:第一步,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语块,特别是那些含有新词汇的语块。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把他们找出来的语块记录下来。经全班讨论,去除大家都掌握的那些语块以及不对的那些。第二步,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分组,4至6人一组。对于第一步讨论出来的语块进行例句搜寻。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些例句可以从书本、词典、网络文章等渠道获取,就是不能由学生自己编造。然后,小组内对于找到的例句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最有代表性的例句,在班内进行展示。然后,学生被要求记住这些总结出的语块以及常见的表达。第三步,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产出这些新学的语块,如语块听写、造句、翻译、课文复述等。
与此同时语言输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前让学生预习新词,课上教师讲解词汇、短语和例句,采用课后练习进行新词学习的巩固。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4)后测。在实验末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参加后测。后测与前测一样包含两部分,10个英语句子翻译成中文和10个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后测设计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包含至少一个实验期所学的新词或者短语。
5)数据收集。前测与后测兼包含英翻中句子翻译和中翻英句子翻译,每个句子译得准确给2分。翻译得不妥处酌情扣分,但是关键词句出错严格扣分免费论文。学生的最终得分为两位老师阅卷的平均分。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英译中句子翻译测试结果
实验结束后,作者将测试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5.0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英译中句子翻译t检验结果
Group
N
Mean
St Deviation
T
P
Pre-test
实验组
对照组
40
38
16.75
16.21
3.643
4.503
.583
.562
Post-test
实验组
对照组
40
38
18.10
15.32
1.317
一、 “梳理与探究”版块的整理及分类
人教版教材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1)知识类: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3)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板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收集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碰撞创新――整合提升”。什么是任务驱动?那么对每一类专题如何指导?采用什么样的任务驱动方式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教学中为了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目标,出来要遵循自主合作、策略评价的原则以外,还要落实到每类主题常用的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知识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知识类包括――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案例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课下调查自己的姓氏来源――探究思考姓氏寻根的热潮(撰写小论文)――汇报总结
任务驱动一:课前积累
1.关于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百家姓》。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名所用汉字的意思。3.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
任务驱动二:课堂展示
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任务驱动三:课后提升
1.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2.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3.收集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尝试为其中一位写个小传。300字左右。
对于知识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指导方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自主积累。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结构、成语误用示例、成语文化、外国成语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积累的方向。
三、能力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
案例1:“奇妙的对联”任务驱动
社会调查示意图: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春节文化调查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全高中部进行汇报
对于能力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式的指导方法。格物致知,操作能力就在调查中得以实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鉴赏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案例:“走近文学大师”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析内容――提出问题,挖掘任务;探原因――分析问题,分解任务;寻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
1.给出书目,学生先读完,评价书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作者传达的价值观。2.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作品详解。3.观点提炼,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讨论,对比阅读,写出小论文或读后感。
如:文化观
阅读书目《论语》、《中华文化精神》、《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文化苦旅》、《孝经的礼运》……
学生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可谈全球文化,可谈中西文化的对比。对于鉴赏类任务驱动,主要是展示探究路径,确定探究任务,对比阅读梳理观点的方式。这样共10个课题,将阅读与高中生应该树立的观念融合,既解读文学作品,也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总之,梳理与探究活动课运用了任务驱动之后,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找到了探究的路径,明确的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维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孙春成著.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当前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即便是到了大学阶段的大学生,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依然不够理想,如汉式英语频频出现,大学生输入的词汇量与其输出的词汇量之间的落差很大,语言表达缺乏流畅性和准确性。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
然而,近年来词块理论的提出和兴起,不但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Ellis(2002)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在大脑中均存储大量词块,如果学习者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可及时,大量地使用这些语块则可增强其二语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语言技能也可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巩固。
二、词块理论相关
1. 词块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 Miller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组块(chunk)概念。Becker(1975)率先提出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的概念,认为其集功能和形式于一体并兼具词汇和语法的特征。Lewis(1993)将这种词汇组合称之为“Lexical Chunk”(词汇组块),其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和A Lexical Approach为词块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Wray最早将词块定义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它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2002)。
2. 词块的分类
语言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词块进行了不同的分类。Becker(1975)将词块分为六类即“聚合词、限制性短语、元语篇、句子构造型结构、情景话语、原文片段” 。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将词块分为四种类型:聚合词块、惯用表达式、短语架构词块、句子框架。Howarth (1998),将词块分为以下四种:功能性表达语(functional expressions)、合成单元(composite units)、词汇搭配(1exical collocations)、语法搭配(grammatical collocations)。
Lewis (1994)重新对词汇进行了划分 ,Lewis的划分比前面几位语言学家的划分更通俗易懂,对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他把词汇分为四类:1)单词和多词结构,如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等。2)习惯搭配,如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 a heavy smoke等。3)惯用句型,如 If I were you… 4)句子框架和引语 ,如firstly, finally等。
三、词块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末期开始,许多语言学者将词块教学法与外语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Lewis(1993)指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组成”,因此,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习者熟练地理解运用词汇及其词块。[1]Altenberg发现并提出日常口语中大约有70%都是预制语块。 [2]以Nattinger & Decarrico 以及Lewis为代表的语言学家都积极倡导将词块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如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从二语教学角度,指导学习者使用词块来学习如何生成、理解、分析新的语言。Altenberg(1998)基于本族语语料库CLL对口语词块进行研究;Biber(2007)论述了大学英语不同口语及书面语语体中的词块用法。
2.国内研究现状
肖福寿(2000)他提出了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词型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3]吴静、王瑞东(2002)认为词块教学比较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和习惯,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和模式。[4]刁琳琳(2004)经研究发现词块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二语学习者的词块能力与二语各种语言技能之间 “听,读,译,写”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研究结果还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块能力总体来说不容乐观 。罗明燕(2009)认为可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实际语用能力的一种方法就是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以词块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词块学习的能力和意识。[5]罗明礼(2011)经研究指出,词块对形成语篇语感,克服母语负迁移和建构语篇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利用词块能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解决语言层面的困境,提高英语写作水平。[6]贾保方(2012)认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词块教学法得到有效地解决。[7]邱雪琳,罗亮(2013)从词块教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增强学生词块意识、培养学生的词块学习策略以及提高词块输出能力,从而增强英语写作的有效性来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8]
综上所述可得出:词块教学法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词块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较多,虽已有部分学者对词块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他们研究的对象大多为重点高校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以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因此对词块理论视角下民办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将具有一定的意义。(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为闽南师范大学 英语教育硕士科研课题“词块理论视角下民办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Altenberg,B.&Granger, S.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01.
[3]肖福寿.用词型法进行英文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4]吴静,王瑞东.词块一英语教学有待开发的资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5]罗明燕.词块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6)
[1]王婷婷.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卓丽华.运用游戏教学法构建中职幼师专业特色的英语新课堂[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刘俊.语法翻译教学和交际法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邵丹.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调查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8
[5]朱广瑜.文化语境与高中英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
[6]孙敏.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7]曹剑波.英语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传统教学法在初中课堂的结合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8]孙丽娟.合作学习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9]窦黎.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赵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1]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2]王璐.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对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信念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3]黄金子.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4]朱莹.双重代码理论在中专英语情景对话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5]刘秀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6]康丹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中同义词的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7]刘静.个案研究:探索有效利用电影提高跨文化意识的途径[D].辽宁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陆婷.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三词立场词块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慧.词块运用与大学英语写作水平关系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0
[3]何济生,王家云.“过程习作法”简介[J].国外外语教学.1996(04)
[4]李灿.词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王锦霞.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介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4)
[6]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7]王永林,卞永成.教师介入对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05)
[8]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02)
[9](美)傅丹灵,王志军,着.如何教写作[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刘英贤.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龚成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不同文体写作中词块变体运用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12]张素君,叶华.学生作文构思过程的教学干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7)
[13]储爱华.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4]孔昭莉.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词块使用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15]张攀.不同写作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情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6]况博群.词块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17]周瑜.中外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高频四词词块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8]膝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对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4)
[19]SusanBosher.ThecomposingprocessesofthreeSoutheastAsianwritersatthepost-secondarylevel:Anexploratorystudy[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1998(2)
参考文献
[1]赵娜.真实性理论下对等师生关系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郭俊娜.关联理论对主持人话语解释的有效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刘海英.习语的认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卢思函.概念整合理论下英汉新词的语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宋丹妮.大学英语教材真实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6]李旭新.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名动转类词现象的认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7]田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8]马龙玉.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9]张钟予.澳洲原住民梦幻叙事语篇《卡彭塔利亚湾》连贯性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0]岂宇光.概念合成理论视角下广告语言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1]王成伟.减负环境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2]高芳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图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3]吴佳丽.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练习课中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4]郑丽华.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婉约词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5]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6]李成瑗.四维文化智商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及其对跨文化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7]董鑫.标记象似性和框架理论在言语幽默分析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8]张婉音.真实性课外活动对大学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9]尹宏博.关联理论视角下形容词词义不确定性的词汇语用充实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0]郭蕊.概念整合框架下澳大利亚英语特色词汇产生的认知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1]刘妍.VOA在线听写系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2]张琳琳.语言教学真实性原则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