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化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化学论文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设计理念;探究教学

一、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过程。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材处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我们所说的课堂设计一般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在开始我们的教学课堂设计之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问题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大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强化。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现在的课堂化学探究实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在一些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问题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会导致实验的不成功。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反感,就不愿意去相信实验。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应试心态中走出来。从客观方面来看,看重实验结果,这既与目前当前一些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仪器精度不高、教师对实验误差分析不够有关,也与长期以来验证性实验居多有关,大量的验证性实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2.教学过程重探究行动轻探究方法,探究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开出率比较低,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不能妥当地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化学知识,二是实验技能,三是各种技巧。只有具备了有关知识、技能和技巧,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探究实验活动。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摸索实验探究活动的形式上。

3.高中化学教学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历来不重视科学方法论,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从教材对有关实验探究的设计上看,牵涉到科学研究中的几个专门方法,一是实验对照,二是条件控制。无论是化学传统课程还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师通常不会对这些方法作详细说明。这种实验探究,虽然结果是正确的,过程却没有多少科学价值。

4.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去尝试“实验现象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和“操作步骤复杂、动作要求高的实验”。甚至有不少同学一碰到这样的实验就采取应付的态度,完全缺乏实验的主动性,更无探究性可言。这是当代化学实验的一个通病,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可能还要追溯到在旧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实验教学固定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课本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学生宁愿相信书本上一些文字苍白无力的描述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三、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中,“全人发展”显然是其核心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是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自由”,则指在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2.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的三个环节:一是知识从哪里来?它们是怎样被认识的?二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三是知识到哪里去?它们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只注重第二个环节,对其余两个环节鲜有涉及,因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但探索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的现象。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地发展,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存在。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三个维度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3.新课程课堂设计需注重过程教学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倡终身学习,而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现有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教给他们智慧,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把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融入具有一定情境的过程性探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该如下:课程标准教材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我们要把“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包含在学习目标中的学习内容作统筹安排并关注学生学习评价”这一思想作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方法,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流程为:确定课堂目标确定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评价与反思。

五、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要求改变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探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取新知识。

1.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服务的

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那么我们所谓的教学课堂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更快乐的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教学过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快乐的体验。以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各种生动的情景素材(如化学史实、故事、问题、实验)引入新课学习。精选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攫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尽量多地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增强这些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3.教学实施要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和手段

篇(2)

二、高中化学课程的整改措施

1.加大高中化学课程师资的引进力度

由于师资欠缺已经严重制约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更好地让高中化学课程服务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将更专业的化学课程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应加大对专业化学教师的引进力度,去高等师范院校招聘更为专业的化学教师,充实到现实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序列,让其所学服务于现实的高中教学。再就是加大对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培训,更新其教育理念与学科知识,通过专业培训让其掌握更加先进的化学文化知识,以及更为恰当的化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服务于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以为国家培养出化学素质精良的科研人才。

2.重视高中化学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的教育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意义。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一定作用。未来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应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仅仅会语数外等知识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活动之中。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除学习语数外等课程知识外,再掌握一些化学知识等等,以更好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转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的地位,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过于注重课堂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不得不承认上述三大因素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但学校、教师也不能过分夸大这三大因素在教学中的位置,为了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强的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在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教师转变原有过于注重教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学生独自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在学习中的地位。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才会增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会提升,才会真正培养出素质精良的人才。再就是从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看,化学课程内容多为探索实践类内容,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书本知识的传授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很难为国家培养出素质精良的人才。

篇(3)

二、在实验教学中践行绿色理念

1.大力推行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旨在利用较少的化学药品和较小的装置就能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微型实验中的化学药品用量为常规用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样可大幅减少实验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实验室环境,而且操作比较简便、节约实验成本、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实验环节,同时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代表绿色化学思想的发展方向.例如,微型实验中的仪器可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制而成,可用塑料吸管替代移液管、用小玻璃瓶制作酒精灯、用片剂铝塑包装板制作点滴板,用一次性针管针头联合内加小玻璃珠的乳胶管制成酸碱滴定管.还可将启普发生器、容量瓶等微型化.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可将实验过程经过重新设计,将实验技术、仪器和方法相似或相近的实验改进同时进行,将某些实验的废弃物可作为另一个实验原料的两个实验串联进行,从而节约药品和时间.

2.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装置的连接、试剂的选择、药品的称量、实验生成物的倾倒等都要严格规范操作规则,从而达到减少实验事故和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和药品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实验前要认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在处理“三废”时,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在闻气体时不要敞开容器口,防止气体浪费;为避免人体受伤害,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挥发性较强物质的实验;在点燃易燃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在制乙烯时一定要将碎瓷片放入反应混合液中,稀释浓硫酸时要防止暴沸;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随配随用等;而且对于氢气和氧气的爆鸣实验要加以改进,防止对学生造成伤害;通过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和安全意识.

3.正确处理剩余药品和废液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剩余的药品和废弃液体.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可采取的处理废弃物方法有燃烧、分解、回收循环利用、吸收和中和等.做完实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酸碱盐等给累废渣废液分别倒入相应回收容器,将铜、锌、铁、铝等金属片放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回收利用,除此之外,减少环境污染也可通过增加尾气吸收装置实现.例如,在做浓硫酸脱水实验中,可用水槽液封浓硫酸和蔗糖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减少其排向空气中的量,减少污染;在制取氯气时,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向上排气法剩下的多余氯气.而对重金属废液进行处理,一般通过回收的方法实现实验末端处理的绿色化.在处理生成的废弃物时统一处理,减少对环境的二次危害.

三、在课外活动中延伸绿色理念

1.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

除了课堂进行教材知识讲解和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还应该开展各种绿色化学专题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绿色化学的兴趣.例如,可通过邀请化学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举办绿色化学知识讲座、向学生宣传绿色化学的科普知识.同时,在平常的板报活动中,鼓励学生将化学中与环保有关的知识设计在板报中进行宣传教育.化学组教师可合作举办化学文化节,设置关于绿色化学方面的问题举办竞赛活动、让学生设计与化学有关的绿色环保产品等,在全校形成宣传效果.也可组织学生对周边生活的区域进行参观调查,对周围的钢铁厂、造纸厂、污水河进行参观,使学生了解其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并了解化工生产过程,鼓励其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其绿色化学意识.也可鼓励其参与环境问题,拣拾白色垃圾、拒绝一次性东西的使用、告别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

2.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

教师利用假期等时间安排具有实践性的调研课题,让学生走向生活,发现生活中运用绿色化学的方法.通过对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分类及回收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的方法.首先要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安排组长带领本组人员进行调查.包括家用洗衣粉品牌及主要化学成分、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买菜时采用的包装物材质、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处理等,根据对所调查与化学有关的生活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其采用的物质及对其的处理方法对环境的作用,调动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篇(4)

二、对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学习给予重视

就高中阶段多数化学实验而言,在正式实验之前,我们就会相应了解其实验内容、目的、所用器具以及相关实验原理等内容,教师也会对我们的实验流程进行讲解和指导。部分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表现较为兴奋,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流程及技巧后,即开始动手实验,相应忽略了对于实验基础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导致实验连续性、完整性差,较难达到自身所期望的化学实验学习目标。就笔者自身的化学实验学习经历而言,无论是简单或复杂的化学实验,均是由不同数量的基础知识组成的,只有真正掌握实验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实际理解实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化学实验是很严谨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于操作规范性、连续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我们完全掌握实验操作基础知识,才能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得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三、关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

实验是化学科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探究性和验证性。因此,在实际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实验探究目标和计划,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仅满足于简单的化学实验流程操作学习,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就笔者而言,化学实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丰富新奇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探究得出理想结果的喜悦。因此,笔者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习惯暂时忘记教师的指导和书本上的标准流程,从实验课题出发逆向思考“如果这个实验由我自主设计会如何操作”这一问题,然后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器具和试剂,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再与教师和书本上的标准实验进行对比,以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身实验设计、提高个人能力。事实上,许多实验都有多种实验验证方法,我们实际操作的实验,多数是操作较为简单且安全的实验,按照老师和课本的指导,我们可以较好地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这并不与探究式实验学习相冲突,笔者在两者的对比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同时化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实际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对高中化学扩展学习给予强化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学,生活中许多现象均与化学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化学实验内容,应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因素,以不断提高个人化学能力。受生活条件限制,我们可能无法进行过于复杂的实验操作,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练习,提高个人化学实验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对于化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如“钠在水中的反应观察实验”实验操作简单且原料易获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钠作为活泼金属的种种特性,包括存储方式、与水的燃烧反应等,同时加强对于燃烧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再比如,酸碱性是高中化学实验经常涉及的一种观察性质,而对酸碱性的判定是使用pH试纸完成的。pH试纸是一种较容易获得的实验材料,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酸碱性检查,可以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于酸碱性强弱的直观认识。除上述生活实验操作之外,高中化学实验知识还可用于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包括化学方法去除生活污渍、化学防腐等,通过这样的化学生活实验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重视高中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高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除了在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自己尝试进行。对焰色反应来讲,尽管有学生亲手制作一些烟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学生应该有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学习的意识,寻找自己生活化实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用的材料。另外,学生还应该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化学实验的事例,并对其中包含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养成从化学实验的角度进行生活经验的思考,比如,在日常生活做饭的过程中,我们不小心将食盐撒在了煤气灶的火焰上,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明显的黄色,这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生活现象,却也是一种化学实验现象,如果你知道这是钠离子在灼烧时呈现的颜色,无疑会加深对焰色反应的理解。

六、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身化学实验学习经验,从化学实验基础学习、化学实验探索性学习以及化学实验生活化学习等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可以总结为基础知识、探索精神和生活实践三点内容,笔者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三点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实验学习技能,进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闵锐 单位:东营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的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如下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情境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境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创造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通过分析《化学》可以发现,教材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经验情景、实验情景、事实情景、问题情景或综合性情景)。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产仁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例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一节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时,课本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接着通过“科学探究”的三个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开展后续探究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己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安全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三、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一些化学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判断,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加工,提取有效信息。从收集文献资料到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构建论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研究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信息提炼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四、创新反思,及时总结和升华知识。

篇(6)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中的现象、原理、规律等都是源于化学实验,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要学会“看”,就是要学会看书,学会观察(演示实验、与化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等)。也只有通过看,才能看出门道、看出兴趣,增强对化学学科持久的注意力和坚强的学习毅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

其中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预习呢?首先,通过看书我们要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那么你的听课效果一定会更好。

2、学会“听”

听课听什么?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不要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3、学会“言”

“言为心声”,“言”代表着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21世纪的教育理念讲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要总是依靠老师的讲,要力争与老师、同学产生共鸣、互动。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积极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好吗?哪种表达更为准确?不妨将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可以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会出错,即使出错了或有些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会帮你纠正过来,同时还会帮你找到出错的原因,何乐而不为呢?高考说明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学会“言”才有助于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4、学会“记”

有道是:“记忆乃才智之母。”记是必不可少的,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记忆就不会有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有对知识的巩固,化学可谓“理科中的文科”,所以必须讲究一些记忆的方法,如:强制记忆法、编制歌诀法、相互提问法等等,即一堂课下来或一个章节下来,必须要有一个较为系统地复习整理记忆过程,这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通过复习记忆,一方面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强化,另外也可以对前后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学会“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化学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思维,掌握化学的学科思想和解题方法(如: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等)。思维能力(思维的正向与逆向、思维的发散与收敛、思维的批判与创新等)是化学学习中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往往代表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化学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6、学会“练”

“百看不如一练”。只有通过“练”,才会防止“眼高手低”的现象的出现。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相对较多,解题也往往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同学们不妨订一份《考试报》、《少年素质教育报》等,在那里每一期都会有精彩的释疑解惑、学习导航,并为你提供一次绝好的练兵机会。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融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化学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同学们千万不要陷入“题海”,要掌握好训练的“度”。

7、学会“纠”

有位哲人说:“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第二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期中、期末复习,测试总少不了,那么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试卷中许多问题自己是完全能够解决的,要提前想办法自己去纠错,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时,信息提炼、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或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予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要建立一个纠错本,它会为你的复习节省大量的时间,它也会使你的化学学习卓有成效。

篇(7)

二、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高中生听。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多少、怎样教。高中生学会了多少,学习的效果怎么样不被教师所重视。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必须以高中生的学为基础,教师要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预习,事半功倍

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生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内容,给高中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的要求。我们所提的要求要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高中生。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我们不仅要给高中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还要引导高中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高中生只有通过积极认真的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鼓励高中生进行思考,并为高中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并把这些内容融入高中生的预习中。通过这些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高中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高中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质疑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对于这样的内容,高中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影响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高中生厌学弃学。如何才能转变这一现状呢?我想必须要从课堂教学抓起,我们要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生涩的问题兴趣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把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理解层次进行问题分解,让这些问题引导高中生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最终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经过这样一个个问题的设置,不仅使学生觉得学习知识变得容易,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他们的思路,提高了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三)优化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对于高中生的知识巩固和高中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消化整理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课后练习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和起到作用的程度有多大,完全取决于我们对课后练习的把握程度。好的课后练习能够起到及时巩固提高的作用,不好的课后练习只会增加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我们要对课后练习进行优化,以便于引导高中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同时,培养高中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高中生的认知结构,提高高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篇(8)

二、化学形象化教学的途径

2.1电化教学

形象化教学比只通过文字符号的教学方式要迅速而有效。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可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和原则表现为具体可见的形象,力求变抽象为具体。投影胶片:将一些图形画在透明胶片上,再加上色彩,使图像真实、美观,如在同一坐标系上画出不同类型的幂函数图像;立体几何中的一些截面问题,等等。

例如,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机理的内容,概念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应用幻灯投影片的方法把反应机理形象地显示于银幕上,边看图,边讲解不同的反应步骤,用不同颜色符号表示出来,直观形象,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无机物原子结构部分和有机物结构部分,它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枯燥•对于这些抽象的构型,我们利用立体模型结合幻灯投影片的教学方法,形象地进行讲授。对于其中的内容,采用插播录像片的方法,以生动的画面,讲清了异构体的特点以及确定构型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直观形象、轻松愉快。再如讲到“杂化轨道理论”时,把“杂化轨道”这一抽象的概念,应用复合投影片即由多胶片组合起来的投影片利用动感效应来模拟电子运动,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化静为动”有层次地讲解,逐次显示讲授的内容,深人浅出地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学习效率之高、收获之大,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2.2感觉相似

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定义和概念是无法通过做实验或说不容易做实验直接可以看到的,怎样使这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就要用类比和推理的形象化比喻等方法,使同学觉得感觉上相似。如学习有机反应类型时,把取代反应比作替截肢的人安装假肢,把加成反应比作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削去反应比作在病人身上切掉一个病瘤,把加聚反应比作由很多个车厢连接成一列很长的火车.中学化学中的物质的量、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等问题,就要用这种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显得无味,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绘制图表,富有艺术性地指导学生记忆正确的化学元素、化学用语和化学式等。绘图法对于解释各种化学理论可谓一目了然、事半功倍。通过图解化学平衡理论、原子结构理论,也可使学生较易了解复杂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对于一些用图像表达难以准确的抽象内容,不妨应用示意图的形式,图示法也大有施展之处。

实验和不能做实验的问题,也可通过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举例子打比方,就可以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你要讲授的那些“抽象”的化学知识。使人们理解新的知识,总是要用已知的旧知识去对新知识加以说明。利用学生身边的生产生活常识,有时恰好能生动地“模拟”出“形象”的“化学模型”,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2.3实体联想

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知识,把这些知识融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co的性质时,举出身边的例子:怎样防止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的中毒事故?讲授硫的知识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硫磺气味的温泉水能治好一些皮肤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实验中的光、色的变化,沉淀或气体的生成,燃烧或爆炸的产生,种种神奇变化吸引了学生,但许多学生往往只注意了“热闹”,忘了看“门道”,或者不懂看“门道”。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学习了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整个教学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4模型展示

篇(9)

(一)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实施小组化教学

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实施教学,可以先通过教师指定或小组成员自行决定的方式,按照各成员学习成绩,动手能力或归纳总结能力等不同的优势,确定组员在各小组内的任务,然后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各自任务的方式,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学习与掌握.教师也可先在小组自主学习前,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由各小组自行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整理.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再由教师主持其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一个小组汇报时,老师和其他小组既可纠正错误,又可补充不足.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实施小组化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竞争实施教学

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竞争实施小组化教学时,多采用同类结合的分类方法.由教师先进行授课,再把平时化学学习成绩大致相当的学生分到同一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各组组员的化学科目平时成绩的不同,分别为其制定难度适宜的题目,再通过同组成员之间的抢答游戏或计时答题游戏等,这样既能分别对每一小组进行测验,使教师对各个成绩段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了解,又可以使同组成员间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关系,促使他们更加用心的学习化学知识.从整体上来看,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竞争实施教学不仅可以避免成绩不够好的同学失去表现的机会,也可以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纠正之前在理解或记忆方面的错误.

二、提升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两种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虽然这两种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活化课堂气氛等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采用小组化教学方法也会因没有做好课堂管理工作,造成分组所用时间过长,各部分步骤之间衔接不当等对授课时间的无端浪费;或有时学生在各类讨论或游戏等互动中玩的十分尽兴,却忽略了对课堂知识的学习,造成本末倒置等一系列弊端.那么,在进行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哪些对策,用以提升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灵活地处理小组化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在授课前认真备课

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灵活、高效地处理小组化教学过程.若在实行小组化教学活动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活动很容易会没有目的性,进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互动活动的引导没有计划性和方向性,对如何导入教学内容也就会缺少筹划,这样势必很容易引起教学活动衔接不当,课堂秩序混乱,导致大量的课堂时间被浪费.教学目标难以达到等等不利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小组化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多通过各种知识及信息媒体或渠道,搜集高中化学小组化教学的有效方式或方法,以及一些资深教师所做的小组化教学的成功案例分享,通过搜集这些有用资料,提取出对自己的教学有用的信息,并灵活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与所教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与性格个性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适的学案.此外,教师还应加强自己在教学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因为小组化教学有较多较丰富的课堂活动,因此在进行小组化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时候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此时,若教师能够进行灵活的处理,便可以将那些突发状况变为有利的契机,更好地启发学生,并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印象,进而使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进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应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

对于提升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教师还应做到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合理的分组对于小组化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分组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本次小组化教学活动的成果.因此,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方面的因素.如在学生能力方面,大致可分为动手能力方面的高低和平时成绩的优劣;在平时成绩方面,应充分考虑每一组优等生,差生以及中等水平的学生的比例,以期使优等生对差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避免出现某一组只有差生,整个组没人能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整个组都被孤立到教学活动之外的情形.另外,学生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学生性格,性别以及学生间关系的因素.例如,分组时应注意性别比例,以免同性学生谈笑起哄,也应充分考虑每组学生语言表达,知识接受以及组织协调等能力的配比,使得组与组之间势均力敌,有利于提高各组的竞争力度.另外,分组不宜过大,以免每组人数过多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切实的分配到每一名学生身上.

篇(10)

二、生活化的化学概念探究

化学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掌握一些很难理解的化学反应,化学教师就应该运用一些生活常识巧妙地结合知识点丰富化学概念.例如,氧化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教授化学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个时候,教师要运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可以用真空包装铁粉,再用网包包装铁粉,这样是为了证明铁粉在真空下不易被氧化,铁粉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生锈现象.这样的解释,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效果.

三、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这些实验最好从生活中去获取,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日常可以见到的物品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节约化学实验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真切感知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做化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化学物品,让学生去挖一些泥土,让学生做水果电池,让学生用纯碱和泡打粉蒸馒头.教师要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注重生活细节,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高中化学结合起来.生活化化学教学,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学生对化学实验不会产生畏惧感,化学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知生活中化学的能力.

篇(11)

2.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与内容。

3.诱导挖掘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差异性”教学在课堂堂中的实施,有效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二、课堂实施,构建差异性教学的生成

1.课前诊断,差异性教学实施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上课之前没有老师的认真预备课和批改作业后了解各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清晰某些知识点在讲授过程中的障碍,那么这堂课就会出现满锅烧的现象,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同学吃噎着的状况,这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大忌,所以没有诊断,差异教学将无法有效地实施,课前的诊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

2.独立思考,差异性地掌握学生情况

“差异性”教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建立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够得着,再跳一跳,争够着”,将学生内心战斗的欲望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教学。学生积极调动自己对原电池的理解,很快写出了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利用双线桥法分析出了其中氢气失去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正极。然而学生在书写电极反应时,却认为氢气失去电子应该生成氢离子,氧气得到电子应该生成氧二负离子,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钾溶液的环境下,这些离子是否共存,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反应,这一点拨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相关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独立思考不仅使学生找到了知识点的理解瓶颈,也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结合学生认知进行点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突破。

3.合作交流,差异性地进行思维互补

使每个学生能有所提高、收获,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表达,利用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间,鼓励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学生做课堂的“旁观者”,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例如,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不是漏掉就是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利用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综合攻克,从而得出“同分异构体”全面科学的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刚才学生对C6H14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了查找,下面进行小组内展示交流,查看一下自己答案是否正确,总结查找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学生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答案、方法,阐述自己的方法如何科学、全面、系统,并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讨论,将自己漏掉的补上、重复的删掉,相互学习优点、借鉴好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和修复。教师要积极鼓励思维敏捷的,帮助思维薄弱的,在师生、生生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缩减碳链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对知识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想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开动大脑、建言献策,有效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4.即时生成,差异性地引导能力运用

“差异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成,认真地对待每个学生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了平等交流。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生成,教师不能急切地给学生讲解或者答案,要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逐步从质疑走向释疑,利用学生之间的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进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思维的突破,做到知识能力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学生对乙醇的结构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从结构上引入对性质的学习,然而有的学生在分析结构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生疑问:乙醇分子中有六个氢原子,我认为乙醇应该是酸性的?学生的疑问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思考,而不能直接对学生说“不是”,这无疑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酸性,其中六个氢原子的性质是否相同?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利用指示剂来验证其酸碱性,利用乙醇与钠的反应,来建立乙醇与氢气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乙醇中较活泼的氢为羟基上的氢,对乙醇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即时生成正是学生“差异性”所诞生出的课堂资源,唯有正确的引导才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不同观点出发,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提升能力。

5.变量练习,差异性巩固教学效果

对于化学的学习,必要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一个标准,统一要求。这样的考试应以考试大纲为主要参考,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在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三、反思整合,总结差异性教学的经验

“差异性”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及时总结、认真钻研,就可以将“差异性”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差异性”的预设,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时时处于挑战又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状态,在不断进取中获取快乐,从而能够持续、稳定的坚持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具体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欠缺点,以便对症下药;另外,要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思维症结出发来解决问题,利用自己的学生资源,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模式,和谐顺利地组织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突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使课堂教学仅限于模仿。可见,“差异性”教学的开发与提高,还需要经历不断的磨练和努力,需要教师加大难度、增加工作量,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最终达到课堂的和谐、自然、高效,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