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交叉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引言
如何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特别是利用外教的地道口语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我们需要去研究与分析的课题。
外教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呢?效果如何?笔者通过访谈学生、听外教的课等,对外教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聘请外教来担任大学英语的口语课这一举措非常有效,其中一些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外教上课的情况与分析
1.用“激励与鼓舞”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而“激励与鼓励”是使学生获取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外教刚开始任课时,学生们心情都非常紧张,一是怕听不懂外教讲什么,二是怕外教提问时自己回答不上来。因此,在外教的口语课中,学生们讲得最多的是“Sorry,myEnglishisverypoor,”“Sorry,Idon’tknow。”为了使学生开口讲英语,外教布置学生用一星期的时间,每人准备一个topic,下次上课时分开小组来演讲。由于有所准备,学生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下次口语课时绝大部分学生都就自己准备好的topic进行了几分钟的演讲。这时,外教抓住这一机会,向学生们说:“YoucanspeakEnglishmuchbetterthanIspeakChinese.So,learningEnglishisnotadifficultthing.Doyouthinkso?”“Yes!”由于受到外教的表扬,学生们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缓和了许多。外籍教师奇特的外貌、原汁原味的语言、奔放的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异国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色等等首先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加上外教非常恰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们克服了语言习得的心理障碍,学会了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讨论等,从而逐渐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采用控制性语言重视师生之间的关联和参与性
言语交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礼貌则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遵守的一个原则,礼貌的社会功能在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并促成合作。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主要为教学性活动,“课堂中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这一过程得以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在课堂中成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使课堂气氛保持和谐融洽等问题。在这方面,外教比中国教师更注意礼貌因素的问题,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涉及人际间的互动,外教与学生的关系虽然不平等,但外教在课堂中使用的大多是礼貌的课堂用语,这使得外教与学生的关系保持融洽与和谐,促使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并参与课堂活动。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50.8%的学生更喜欢上外教的课,32%的学生认为外教平易近人。
3.导入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为内容的教学形式,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材,有意识地讲解和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并把一些西方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差异,以使正确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如某次课,离上课只差一分钟外教才匆忙走进课室,学生们大喊:“Late!Pleasesingasong!”“Thebellisringingnow.Iamnotlate!”外教说。然后,外教向学生们讲了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他说曾有学生邀请他第二天晚上参加由学生举办的一个晚会,而在美国,发出邀请或约见某人至少要提前一个星期,因为美国人生活节奏紧凑,人们通常提前一、两个星期就把要做的事情事先安排好了。
通过类似的例子,使学生们从外教那里了解到不少西方文化,对“外教上课后,你对英美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A.更多B.更少C.不变”这一问题,有67%的学生选择了A,另有66%的学生认为能从外教那里学到更多的关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4.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我们的听课记录,外教在上课时特别重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外教只是起到为学生调用语言知识和材料提供刺激和诱发物的作用,课堂活动中的任务主要由学生去完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有50.6%的学生认为外教是语言学习的指导者,86%的学生认为外教上课的内容趣味性强,分别有45.9%、41.3%的学生认为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最有用的是“英语课堂气氛”和“练习机会”。对“课堂上谁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更多?A.外教B.中国教师”这一问题,有85.52%的学生选择了A。从以上的数字可看出,外教的教学模式与中国教师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别。目前,大部分中国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单向的,而外教则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引导。学生对外教教学总的评价是:优20.77%;良57.65%;一般20.22%;差1.36%。
5.以听说促读写
外教注重通过课堂上的一些听说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来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外教要求学生在表达方面不要追求形式而要注重内容的自由表达,在朗读时不要害怕自己发音是否准确,语音语调是否优美,而要大胆地、带着感情地朗读。这对于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培养流利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是极有好处的。在课堂里,既有外教的示范与指导,又以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为主的语言实践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吸收,而且还转化为能力。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诗时,从他们丰富的表情、充满感情的语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的那种成就感与自豪感。
三、结语
引进外籍教师加强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外籍教师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将活生生的语言与文化带给学生,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英语,拉近了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语言的距离。外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外籍教师的引入也是具有其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2).
分别纳入2007级、2008级、2009级七年制医学生。
1.2研究方法
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后(即七年制医学生第5学年)的教学查房质量。临床教学质量由教研室主任、秘书、教师和带教七年制学生对其做出评价,使用首都医科大学下发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包含计划目标、教学准备、查体指导、临床分析、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保护性治疗、为人师表、外语词汇和总体印象10条项目,每个项目下还有具体内容要求。该评价表为百分制评价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结果
2011-2012学年,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7.4分;2012-2013学年,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7.7分;2013-2014学年,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9.0分。经正态性检验,每学年的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专业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为非正态分布(P<0.05),故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三组学年之间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2013-2014学年与2012-2013学年、2011-2012学年的教学查房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
二、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
数学是科学学科的基础,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使得已经习惯初中数学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刚步入高中学习阶段时会非常的不适应,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当中有所体现。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再是“尖子生”,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吃力,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做好初中到高中学习阶段的角色转换、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自信受到打击而导致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和自我学习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改变对数学学习的错误看法,重拾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差异教学法来进行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最好的办法。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及以后的学习阶段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而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也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更是不同,所以想要激发出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角度上,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他们分为3层,(3层最好,少了体现不出差异性,教学效果不好;多了授课难度加大,容易适得其反)其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为A层,学习水平适中的为B层,学习水平较高的为C层。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习题要求。
三、高中英语差异教学实践
在进行高中英语的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首位。因为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的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让学生完全抛开汉语语言在他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来客观的学习英语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少不了英语,所以教师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是英语课程。当然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用差异教学模式来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仍将他们分为3层,分层方法同上。
一、关于作文题材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领域从总体上来说依次是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初中则反之,呈递增趋势。可以说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比初中生要广阔一些。二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形象性,使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为了具体地了解中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在社会生活中(包括新闻媒介所报道的),你最关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但比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可见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评论,如《向“下海”的老师进一言》、《闲话“追星族”》、《我看学校招收“自费生”》、《我为东亚残疾人运动会欢呼》和《小山智丽(即何智丽)该不该挨骂》等。
学生作文题材取自自身生活经历的为数最多,而虚构的也不在少数。学生的虚构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编硬造毫无疑问要加以反对。学生写作时生编硬造往往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命题”逼出来的。以取自书刊的间接材料作为作文题材,高中生人数超过初中生一倍,可见高中生的阅读面更广,吸摄力更强。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去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二、关于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指教师命题与自由命题、命题作文与供料作文。
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阳修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放”,谢枋也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刘国正先生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初中学生喜爱命题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在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与初中段较多地训练命题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适当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于文体和表达方式
从表5、表6统计的数字来看,初、高中学生在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段差异,初中学生喜欢记叙文和叙述、描写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高中学生喜欢议论文和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反映了初中学生偏重感性思维、高中学生偏重理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因势利导,引导初中学生多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而对高中学生,应引导他们多分析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力求深入、辩证,具有理性色彩。
选“说明文”和“说明”的只有20人和12人,分别只占总数的4.9%和2.9%。学生为什么对写说明文这么不感兴趣?一、说明文的内容要求具有科学性,不含或较少含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一般来说,学生较难把握,缺乏探究的热情;二、说明文阅读教学往往显得枯燥、平板,知识讲解多,而情趣激发少,因而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说明文的兴趣;三、说明文写作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满足于布置题目,不善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不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有米之炊”的成功的乐趣。说明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要有一个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阶段,决不能以布置一个题目或交给几则材料而简单了事。可以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上街检查、搜集错别字,然后,说明产生错别字的现象、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也可以设置特定的情景,如让每个学生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工艺品,互相观摩、欣赏,然后说明它的形象特点和心爱的原因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四、关于作文指导
根据“你对作文指导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的提问,学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这些回答出自内心,发诸真情,是我们平时所不易听到的,对我们改进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作文指导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指导时多点拨,少一些老师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使我们打开思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致在框框里打转。”“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些话语在指出了教学弊端的同时提出了恳切的希望,值得我们反思。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作文指导经验可资借鉴。如英国的作文教学,鉴于学生不会写好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第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或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学生说得好:“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确实,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
第三,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以为只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就可以包医百病了。不但如此,“过多地强调写作技巧的提高,学生反而对写作文易产生厌恶的情绪”。(王晨、徐同编《国外语文教学概况》第39页)因此,有必要提出“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这一观点。对此,学生也有强烈的呼声:“作文指导对写法不能提示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思路。”“应理论联系实际,少讲空话、套话。”“作文指导应将学生易写偏的地方加以点拨,但最好不要多举例,多讲解写法,否则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得不到扩展。”确实,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力戒空话、套话,作一点切实、精要的点拨。
五、关于作文批改和讲评
真正要求精批细改的学生只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认为不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批阅后加以讲评。这后一种评改方式是教师所经常运用并取得了实际成效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讲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又采用要求简答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遵循鼓励性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说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二是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说:“讲评时应重复一下作文指导时的话,好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对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讲评时最好把好的作文与差的作文都读一读,先让我们自己比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读一、两篇范文,让我们在比较之后有所收获。”“作文讲评应以一至两篇好文章和差文章为例,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讲评。”这些建议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较: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为什么”。讲评时罗列一些现象,套用几句术语是懒汉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像学生所要求的:“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我们弄清楚。”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关于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作文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延伸,理应列入我们调查和思考的范围。
表8
(附图{图})
表9
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规范、科学的教学检查活动是教学工作正规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事关重大”这两点上已成共识。如何通过规范、科学的教学检查活动,达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双重目的,是抓好工作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将“说课”作为检查教师教学准备情况、规范检查工作的一种方法,对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说课”活动中,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方面内容:
把握好“说课”的概念和功能
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领导或其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说课”,按性质分主要有示范式、训练式、汇报式、评比式、考核式等类型,其功能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教师按照有关的标准和要求,客观分析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种“宝藏”挖掘出来,并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阐述清楚,需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诠释。二是营造教研氛围。“说课”活动把“说”与“评”紧密结合,让教师把静态的个人备课转化为一定范围内的动态集体讨论,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促进教研结合,起到以“虚”带“实”共同提高的作用。三是强化备课意识。“说课”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把个人的备课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促使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四是提高群体能力。“说课”活动不但是教师个人的独立表演得到体现,而且使参与评议的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课题,交流互动,相互启发,各有所得,共同提高。五是提供考证依据。说课活动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在20分钟之内)讲清“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问题,它既能了解教师掌握的教育理论,又能看到其教学实践。因而是考评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
因此,通过“说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准备工作检查,不仅可提高教学检查的正规化水平,而且可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
把握好“说课”的基本形式
“说课”作为规范的教学准备检查方式,为便于教师的把握和有效地起到检查督促、研究交流的目的,应有相对统一的基本形式。
首先,在“说课”的组织形式上,针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分清学校、科室的职责,针对各自职能,逐级组织“说课”,应是基本的组织方式。科室以教师个人教学准备为基础,组织本单位全体人员对教师所承担的课程进行集体评说,基本程序是:任课教师全面分析汇报自己对课程的把握情况同行教师集体评说共同研究查找问题形成可行的教学方案。教研室组织的“说课”一般在开课前一周组织;学校主要在各科室“说课”基础上进行,检查的对象以各单位推选的“精品”为主,组织学校教学专家集体分析研究,以达到促进教学准备工作、推选典型和全校示范交流的目的。学校组织的“说课”,一般于学期初进行。“说课”期间组织教师观摩,以扩大交流范围,同时增强参加“说课”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都在为解决因学生存在差异,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差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但事实上,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都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而重视学生的特性和培养具有个性的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从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连续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的平衡每一个同学。而差异教学就是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二、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差异教学法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致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各有特色。“差异教学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优势,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殊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差异教学法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可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就会兴趣高涨,不知疲倦地学习;如果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刻苦努力,锲而不舍。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行差异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运用差异教学法必须做到
第一,承认差异、认清差异。
英国教育大臣在评价中国的教育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式的教育,的确使平民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失去了千千万万个丘吉尔。”总之,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才能避免失去千万个丘吉尔。只有正视学生差异,才能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适应新的国际人才竞争,才能使我国真正成为人才济济、垒面发展、充满活力的国家。
任何两个个体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进行差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们的“差异”所在,也就是确定不同学生在学习面前的主要障碍都有哪些。有的学生可能是基础差或者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学习状况不理想,有的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总是事倍功半;还有的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兴趣不足、学习情绪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导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生是因为人际关系等其他客观因素对其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教师需认清学生的“差异”,以学生的差异为基础,制定差异的目标,实施差异的计划,通过差异的教学程序实现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整体学习问题和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整体提升的共性目标。
第二,尊重差异、发挥个性。
1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性格差异。对于不同的评价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在数学领域,这种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在评价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让数学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
2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激发其兴趣,发挥其潜力,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如对于爱唱爱跳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在适当的时间组织一场演唱会,或演奏会,或歌舞表演等等。喜爱服饰的学生,可组织服装模特表演比赛。喜好书法绘画的学生,可组织他们开展书法或绘画作品展出。喜欢旅游的同学,可组织他们进行乡土历史的调查,摸清家乡有多少值得保护的古桥、古庙、古塔、古墓、古居的情况。爱辩论的学生,可组织辩论赛。总之把各种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培养、选后,还应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现代社会注重互相学习和团结协作,这种优秀品质应在学生时代就逐步养成。
(二)感觉对象人与照相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感情,存在着活的感觉。同样的对象,因为有了人的不同感觉才会产生出大不相同的艺术形象。不同个性、不同环境、不同情绪都会影响到同一物象的感受。没有真切感受,怎能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所以说,既要尊重对象,更要尊重艺术感觉。
(三)想象对象感觉只能对看到的和接触到的事物才有反映,想象却能通过联想、超越事物的表面和个别存在,达到更高层次的飞越。理解物体内部结构就要借助想象,捕捉物象动态神情也要靠想象,把握住对象的精髓和内涵更是想象的高度凝练。一切素描写生中的想象都是素描训练的内容,也是写生成功的基础。素描创作更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才能,方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二、观察的基本方法
(一)整体观察素描基本的观察方式是整体地观察。画家观察事物是从整体出发,首先看对象的全貌,然后看主要部分,再是看局部细节,但随时要注意大体,看到新的整体。整体观察要注意对眼睛的要求:1.眼睛的位置。其一,座位离写生对象不能太近,一般距离不小于物象长、宽度的三倍,以同时看到对象全貌为原则。其二,眼睛与画板的距离不能太近,一般握笔的手臂伸直与画面,使眼睛能同时看到整幅画面为宜,并要求视线与画面垂直。其三,视点的位置要在写生中保持一致,不要随意改变视点位置。其四,在作画过程中,要经常推远距离检查画面的整体效果。2.眼睛的姿态。其一,要眯着眼睛看对象,近似照相机的滤色镜,利用睫毛的滤光,增加物象或画面调子的反差,删去过多的细节和明暗层次,清楚地抓住各种大关系。其二,视线时时在对象或画面上“溜来溜去”,不要让眼和手老停留在一处,眼睛既在看整体,又在看所有的局部,随时能把握各种关系。3.眼睛的错觉:错觉是因对比作用改变了对象的原貌所导致。如:直线在强烈的曲线旁边会产生反方向的弯曲之感;两端相等的线段,因两头有不同方向力的作用而产生长短变化;相同的背景,在对象的亮部旁显得较暗,在暗部旁显得较亮;对称体的两边,常出现一高一低;轮廓线的转折角度往往被画过头等等。一方面要掌握错觉规律,以防干扰,歪曲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某些错觉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比如,利用邻近两面的色调对比错觉,亮的更亮,暗得更暗,从而加强体积感与空间感;利用轮廓的转折错觉,突出形象的特征等。
(二)比较观察对象的大小、轻重、方圆等变化是相对的。对象的特征与本质,对象中的结构、透视、空间等关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分辨出来。“比较”就是联系地观察,“比较”最需“全面”。其一,要多方面比较:整体与局部比,局部与局部比,大局部与小局部比;对象自身多方面比,对象与环境比;不同东西要比,类似的东西要比。其二,要反复比较:写生开始时要比,深入时要进一步比,结束时更要全面比;比一次不行,要多次比。其三,要整体比较,防止“片面”。若比较时只注意近处局部比,一部分挨着一部分比,将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或比较时不确定相对的不动点,只是在局部之间比来比去,这样不仅特征抓不好,构图也控制不好。
(三)综合概括形象的比较是观察分析对象的基础,形象的综合概括才是观察分析对象的目的。综合概括就是本质的观察,即依据感觉与想象,去伪存真,删繁从简,将现象更见本质,更加生动,更加完善。
所谓差异教学,通常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以适应学生在准备水平、智力倾向、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新课程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凸显了体育新课程中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差异教学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差异教学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优质体育课堂呼唤差异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无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兴趣等如何,教师大都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这对身体素质与体育需求各异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教师对体育成绩优异和体育成绩不良的学生在交往方式、交往时间、关注程度、期望水平、积极评价方面的差异,往往是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
关注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素质差异,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成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体育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这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和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今天,只有对学生进行差异教育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体育教学才能发挥出育人、健身、娱乐等功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体育需求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多样化的学生结构需要差异教学
差异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和后天生理、心理发展逻辑的必然状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受挫折或失败。体育教师应承认学生在体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在教学过程寻求适合每个学生的运动、健康素质不断发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使学生个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体育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主要是来自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心理承受力、特长兴趣等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明白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中应通过区别指导或分组、分层教学,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并围绕学生间的差异设计情境,构建师生互动共学、平等对话、情感有效交流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扬长避短”,实现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育中实现差异教学的策略
(一)使教与学两类变量最相适配的策略
“差异教学”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就包含了要求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的“学”的含义。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兴趣爱好、智力状况和学习风格(它们代表着“学”的变量)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方式,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它们代表着“教”的变量),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不同,并与之相适应,那就叫“差异教学”,否则,就不叫“差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两类变量的适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必须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接受水平。第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第三,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包括教学的进度安排,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技能水平相适应。甚至连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与学生的技能水平密切相关。例如,篮球教学中的四角传球,这对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是适合的,但对篮球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不适合。第四,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供的学习媒介,要与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相适应。多元智力理论的创立者加德纳就指出:“以个人(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在评估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倾向方面富有经验。这种学校不但寻求和每个学生相匹配的课程安排,也寻求与这些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计和安排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优势技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优先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技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相一致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去接触、了解和参与其他的学习内容或活动。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的本质在于,强调运动项目、任务及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它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运用自己的体育特长,完成自己所擅长的任务,按自己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提升学习的效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方面的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机能方面的欠缺或不足进行弥补,促使学生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为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体育选修课或体育课外活动课,以满足和发展学生现有的兴趣、爱好;第二,围绕同一体育选项,给学生设计和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在同一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开启多种不同的技能活动窗口,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教授同一内容,创造一个能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学习环境。
三、实现体育差异教学策略的途径
体育差异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计划、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并根据差异教学策略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健康意识。
(一)科学测查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体育差异教学的前提。为了能较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可分别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谈话、体能测试、心理测查等方法去发现个体差异,如体能的差异、体育学习态度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间的差异、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等。这些差异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了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动机、兴趣等,才能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这种对学生的测查伴随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当中。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也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随时进行,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运动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科学测查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既照顾差异,又要对每个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速度去学习,可以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可以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也可以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这些做法保证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处于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保底线,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体育教育公平的实现。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并鼓励学生努力达到最高层次的目标。这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量上的差别,它既可能有量的差别也可能有质的差别。
(三)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需要改变以往单一、固定、统一的模式,并依据体育运动的可替代性特点,体现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一是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充分的弹性;二是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的非阶梯性和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在差异教学的课堂上,体育教师要提供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使学生具有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为了照顾学生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供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之后,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它呈现传递给学生,对于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爱好专长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及团队意识形成等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鉴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是灵活多样的,在一节课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在差异教学中虽然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强调这些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只有适宜与否的区别。
(五)弹性的组织形式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让学生同质分层或异质合作。单纯的同质分层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单纯的异质合作也有可能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只能在合作的小组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缺乏与同水平同学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会使他们陷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体育差异教学中,要把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应是弹性的、动态的,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弹性、动态的体育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势都能够得到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同体育锻炼需要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关注,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有成功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模式
要想让差异化教学得以进行,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创设更多引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的创设上,应当设计梯度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透过小组合作有效地完成整个任务.此外,在教学提问时,教师要注重提问内容与提问方式的合理选择,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思考难易不同的问题,这既是差异化教学的直观体现,也能够给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与进步.例如,在讲“动能定理”时,教师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什么是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基本公式;中等层次的学生,解决一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较高层次的学生,解决分析多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题目.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而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中国和英国有着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本文旨在比较中、英两国学前教育的异同,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英两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1.结构设置
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其中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为父母提供方便和对儿童进行保教,以保为主,保教结合;幼儿园招收3-7周岁的儿童,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学前班招收的是没有条件进入幼儿园的5-6岁儿童(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保育学校、保育班、学前游戏小组和日托中心。其中保育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2-5岁儿童;保育班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5岁儿童。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保健和教养。学前游戏小组招收2—5岁儿童,主要是通过游戏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托儿所分为日间托儿所和寄宿托儿所,招收2-5岁儿童,主要以保育为主。另外,英国设有幼儿学校,招收5-7岁儿童,属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小学的一、二年级。
2.班级规模
中国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特别是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其规模相对于其它国家仍然很大,有的幼儿园的班容量达到了40人以上,师生比达到了1:20以上。中国的幼儿园编班形式多是按年龄划分。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学前教育机构都能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师幼率会增大,但最大不超过1:8。英国的编班形式有按年龄划分的(儿童人数少时),也有按人数划分的(儿童人数多时)。
3.课程内容
中国教育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并根据此文件于2001年7月2日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国的幼儿园主要实行全日制。
英国的幼儿教育内容可划分为如下领域:交往、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创造性发展、身体的发展、了解和理解世界。英国的幼儿园主要实行半日制。
4.收费标准
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幼儿的年龄来划分的,不同的年龄班收费标准不同,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需退还家长,有的学校假期内也提供服务。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是按天核算的,收费按月进行,每月的第一天交纳全月的费用,儿童缺席时的费用不退还,儿童每天提前来园、推迟离园需另外交费,而且参加兴趣班也要额外的交费。从1998年9月起,所有4岁幼儿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
二、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
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年龄统划为3-5岁。从内容上看,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强调让幼儿过早地识字和书写,要求幼儿能够独立阅读一系列熟悉的单词和句子,并且能用钢笔写出可识别的字母等(过早的识字到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利弊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个性与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的活动紧密相连。
2.教育方式自由宽松,对家庭、社区的重视度高
英国的学前教育方式非常宽松,大多数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音乐活动外,基本上没有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这时,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英国政府将幼儿工作者这一概念社会化:首先,把母亲关心介入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政策性要求。其次,注重“照顾人员”的介入,如校外支援者、创造者、辅导人员等。再次,重视家长工作,认为家长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协调关系,使家庭和社区成员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者”。
3.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已在英国的托儿所里得以广泛应用。每所托儿所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一台计算机,孩子们可以使用计算机玩许多游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于图、文、声并茂,使孩子学起来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明显,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
4.注意减轻幼儿学习负担和压力
英国的托儿所给人感觉一般是自由而没有组织性,但这恰好是英国学前教育的特色,英国学前教育在注重培养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减少压力。幼儿一般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是5-7岁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没有。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中国连幼儿园也有适当的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相对多一点,尽管国家明文规定要减负)。
三、启示与借鉴
从中、英两国的学前教育制度比较不难看出,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国在学前教育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对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班级编制方面
与我国的学前教育相比,英国的班级规模、师幼比例都比较小,我国应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注意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幼比率,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英国的编班形式也值得我国学习。我国可以适当地实行混龄编班形式,这样有利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
2.在课程内容方面
从两国的课程内容比较上看,英国的学前教育更重视儿童的数学教育。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科学”领域的7个条目中,有1个条目涉及到“数学”,如何把幼儿的数学教育有机地渗透到科学教育中,值得我们深思。
3.在收费标准方面
我国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照幼儿的年龄来进行的,不同的年龄收费标准不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借鉴英国统一收费的经验,同时不退还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可把这部分的资金作为提高教师工资或增加教学设施方面)。
4.在师资要求方面
在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影响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处于主导地位,文化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处于从属地位。测试或评价体系中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语言又可以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两者互相依存。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指与人们交际或外语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的讲授。文化教学要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并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交际能力。
1.2文化教学可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随处可见。然而,英汉两种文化不同,其语言习惯、交流方式自然不同,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误解,甚至障碍。只有充分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了解英语语言,避免语用失误,实现顺畅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差异对比
文化教学可采用多种方法,这里探讨差异对比分析方法。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文化差异,如语言习惯差异、地理环境差异、价值观差异、思维模式差异、差异等。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博士(Dr.RobertLado)提出对比分析假说,他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时,如果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学习者往往会借用第一语言的某些规则,从而产生母语负迁移。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对学生而言较难习得。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学习上的困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导入文化差异,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交际失误,减少文化负迁移,增加文化正迁移。
2.1语言习惯差异
2.1.1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胡文仲等学者认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许多词汇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英语中狗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和伙伴,所以多为褒义。如“Luckydog”,表示“幸运儿”,“Lovehim,lovehisdog”表示“爱屋及乌”。而狗在汉语中多为贬义,如鸡鸣狗盗、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等。
2.1.2句子结构差异
询问对方意见或表示称赞时,汉语多用肯定句式,而英语却多用否定句式。如称赞别人幸运时,汉语用“你真幸运!”,英语却用“Aren'tyoulucky!”。“Wouldyoupleaseturndowntheradio?”这个句子形式上是疑问句,实际上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而不是表疑问,因为按照西方人的习惯,用问句形式提出对对方不利的请求显得较为礼貌。认识了这种差异,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才会使用符合英语思维的表达方式,不会出现交际失误。
2.1.3语法规则差异
语法规则虽然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但也包含文化的成分。例如英语中的人称、数等,都与中文不同,体现出不同文化的独特性。英语省略主语的情况较少,汉语无主句特别常见。英语被动语态使用较多,汉语较少使用被动语态。英语句子要求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动词有时态和语态上的变化,汉语谓语动词没有这种变化。汉语句子为线性结构,英语句子为树型结构。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自然时空,中国文化关注心理时空。例如,“AFrenchmanwassittingbythewindowofarestaurantinLondonwhenheheardavoice,'Lookout!'”这个句子的主干部分是“AFrenchmanwassittingbythewindow”,然后加上一个状语从句“whenheheardavoice”,这个从句就好像是主干的旁支。有时间句子比较复杂,还要加上修饰、限定、补充等其他成分,就好像一棵树枝蔓层叠。这句话翻译成汉语表达为“一个法国人坐在伦敦一家餐馆的窗边,他听到有人喊:'小心!'”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句子多使用动词连用结构,按逻辑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叙事表达,句子呈流线型。
2.2地理环境差异
英语中短语“spendmoneylikewater”是用来比喻人们大手大脚,浪费钱财,而相同的概念在汉语中用“挥金如土”来表示。“asslipperyasaneel”比喻人像鳗鱼一样狡猾,相同的意思在汉语中表达成“像狐狸一样狡猾”。这是因为英国是岛国,四周环海,海洋及鱼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英语中很多短语都和水、海洋、鱼类有关。中国位于亚洲大陆,长期的农耕社会生活使人们重视土地,和陆地生物接触较多,因此短语多与土地、陆地生物等有关。词汇教学中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既了解其字面意思,又了解其文化背景意义,透过词汇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
2.3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不同,从姓名可见一斑。英语姓名是先名后姓,如BillyStewart,“Billy”是名,“Stewart”代表家族姓氏。汉语姓名是先姓后名,如张强,“张”代表家族姓氏,“强”是个人的名。上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这种不同,还应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西方社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特征,体现个人本位,强调自我奋斗,个人价值至上,个人权利高于一切,注重隐私。而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和农耕文明影响,强调集体价值,先有群体,再有个体,个体是群体的一部分,要符合群体需求。中国人推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此中国人注重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2.4思维模式差异
英美人注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意合的对比。英语重形合,用连词、分词、关系词等连接句子,而汉语重意合,关注事物整体的关联性,主要通过逻辑关系将句子连接起来。例如,在语篇内容的衔接上,英语中使用大量连词,而汉语中连词运用却很少。“ThenhesmiledandtoldmeIwouldreceiveanex-trathousandpoundsayear!”此例中两个动词“smiled”和“told”用连词“and”连接起来,汉语译文则直接连用两个动词“微笑了一下告诉我”。从文章结构来看,英文文章通常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篇章和段落的主题句运用较多,先点出主题,再进行分析。如“InEngland,peopledon'tusu-allytalktoomuch.Youcangoonabus,orinatrain,andeveryonesitslookingoutofthewin-dow.Oftentheyread.Theyreadbooksornews-papers.Buttheydon'ttalkmuch.”此例中开头就指出在英国,人们不太喜欢谈话,然后举例说明。而中国人的文章含蓄、婉转,注意维护对方面子,为避免直接表达与对方不同观点会使对方尴尬,多采用归纳式,主题常出现在文章末尾。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先说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然后才点出主题泥墙根一带趣味无限。这是因为西方受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主义和亚里斯多德实证主义影响,语篇分析多为推演式,一般先提出结论,再分析原因。中国则受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语篇分析多为归纳式,先分析原因,再指出结论。
2.5差异
英美国家的人多信奉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主宰世界,所以在英语中要表达愤怒、惊讶、焦虑、忧伤等感情时用“Oh,God”,“MyGod”,“Lord”,“GoodLord”,“JesusChrist”等词语。中国文化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影响,认为万物主宰者是“老天爷”、“玉皇大帝”,表达喜悦之情时用“谢天谢地”、“菩萨保佑”等。由于不同,人们对数字的好恶也不同。西方人认为“十三”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中国人对“十三”颇有好感,佛教中有“玲珑宝塔十三层”的说法。英语中“atchurch”这个短语表示“做礼拜”,学生了解其字面意思,却不能掌握这个短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做礼拜一般有固定的流程,各地教会也可能略有不同,一般包括唱诗、祷告、读经、证道(宣讲教义内容)、唱诗、祝福等。授课时也可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其文化内涵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