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优化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优化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优化管理论文

篇(1)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几点基本共识:1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3必须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可能性;4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打开思维通道,形成“顺应”“同化”的态势,获得比较高级的认知学习。这些基本认识不仅证明认知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启示我们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关“认知张力”的研究,以此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

主体性、客体性是认知的两极,是互动的、对立统一的。在认知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平常说的“主体”“主导”是主体性的两个方面。教学中的客体是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图片、音像资料以及供操作使用的学具等等。为什么说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呢?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学生)获取关于客体(学习材料)的知识或原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认知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能动的。这种主动性、能动性使其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思维过程,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扩展思维空间,积极深入到学习材料的意义、结构及本质特征的探索中去,不断获取认知成果,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展开”“探索”的过程,正是认知“张力”的过程。因此,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因素。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过程,能很好地说明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条件。

从认识1开始,孩子们经过认、数、摆个数是1的物体,抽象出“1”这个数概念,然后进行读、写、认。这时,孩子们绝不会满足于幼儿园里对“1”的具体操作,否则就会表现得冷淡和缺少耐心。“1”的认知过程中所开展的六七种活动(数一数、摆一摆、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用一用等),正是认知的不断“张力”(延伸、递进、扩展)。接下来认识2—10,他们仍不会满足于上面的六七种方式,他们盼望有进一步“张力”的认知,发现和获取更新奇的东西,由此而带动出更具数学性的认知张力:(1)数的大小比较;(2)数的分解、组成(含不同的形式);(3)数的连续;(4)序数、基数的出现;(5)加减法的产生;(6)运算的进行等。可谓丰富多彩。学习者和学习材料同步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认知客体———学习材料,则是认知张力的必要条件,它以“合规律性”的原则呈现。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材的改革与进步。人教版的义务教材在实验本的基础上作了新的改进,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便教便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体系。比如小学数学教材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考虑到知识的呈现过程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参与的单一滞后的模式。尤为突出的是,教材中“想一想”多了,“摆一摆”多了,例题中要求学生“填空”的地方多了,“解法一、解法二”多了,“比较课”多了,“整理与复习课”多了,从而使学生进入到认知结构的深层次中。

何为认知结构的深层次呢?“经验—知识结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1)经验知识要素;(2)逻辑数理要素。前者不难理解,后者指主体认知客体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并非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而是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小学数学“比较课”、“整理与复习课”实质上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结构课。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是为了把一组数量关系纳入一个有序的高级结构中去。学生一旦获得这种高级结构的认知,他们“同化”“顺应”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有结构”的材料也就大大张开了认知的空间。例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不管是一般的还是稍复杂的,都将纳入到“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上来认知,也就是说“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张开后,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刺激情境,让学生强化意义的理解。而由分数的意义张开的诸如“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求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甲数与乙数的比”等等,都成为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推动主体建立有序的整体的认知结构。主客互动是一种积极活动,既有学习者一系列的外显的认知活动,又有学生以“观念形态”进行着的内在思维活动。作为客体的积极性,在于它的科学有序的整体构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对主体具有吸纳作用。同时它能带动主体以积极的情感、意志,主动地探索,科学地认知。认知的张力是主客互动形成的。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纠正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过分强调主体而忽视客体的偏态,具有一定作用。

二、师生互动是认知张力的动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主体或教师主导的作用都不可替代。维果茨基说过,“最近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帮助。有了教师的帮助,学生就可能不断地从“最近发展水平”向“现有发展水平”转化,推动儿童向深层次发展。我们来看“十几减8”的教学。在师生互动作用下,学生掌握算理,顺利完成11-8、13-8、15-8、12-8、16-8后,例4发展为“想一想:14-8=()”。按照学生已有的认知,教师一般这样引导:想8加()得14,因为8加6得14,所以14减8得6。

但高明的教师并不到此为止,他想带动学生调动自10以内数的认识以来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张力;而聪明的学生也并不满足于用那个算理去想。师生的默契使这种互动关系协调运动。教师一个“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就活跃起来了,各种不同的想法随之呈现出来:(1)想14拿去8,还剩6(低级思维,但也属一种不同的想法,因为认知的张力并不限定学生的认知“搜索”);(2)想10-8=2,2+4=6;(3)想把8分成4和4,14-4=10,10-4=6;(4)想14-7=7,7-1=6;(5)想14分成8和6,8-8=0,还有6……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互动能保持认知的积极状态,有助于张开认知的空间,而且它驱动学生打开认知的各种通道,获得丰富的认知成果。奥苏贝尔解决问题的“四阶段”(第一阶段,呈现问题情境命题;第二阶段,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第三阶段,填补空隙;第四阶段,解答后的检验)中,第三阶段“填补空隙”的说法很形象、准确。填补“空隙”正是因为认知张开后有了空间空隙。学生看清了“已知条件”(他当时的状况)和目标之间的空隙和差距,就必须占领这个空间,填补这个“空隙”,实现师生互动。

三、探索与表达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

有了探索活动,才有认知的存在;探索的进行,使认知张力的方式变得直观。探索本身,需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展开。它既张开这种时空范围又占领这种时空范围。学生的认知活动一旦进入探索阶段,主体的认知(当然也离不开情感、意志的积极参与)逐步深入、拓展,不断进步。这样,认知张力成为容纳探索活动的载体,探索则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勤于使用“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语言,其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随着探索活动的展开,使得认知得以张力。反过来,认知的张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探索所致。没有学生的探索,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表达(这里重在口头表达)也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之一,亦称表现形式。

篇(2)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教师依然主宰着课堂。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个角度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有一位教师讲《麻雀》一课时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这一精彩的教学片断,向我们展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与可能。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入手。“差生”在课堂上经常坐冷板凳,充当陪读的角色。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追求的是学业的整齐划一,对学生的发展过分强调求同性,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多彩的个性,把学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差生”在课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学习态度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主动探究。于是,“差生”越来越差,正像布鲁姆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对待差生,教师应特别关爱。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利用差异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又一角度,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视点。分类训练分层次推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教学法等等,都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而设计的。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均是以儿童为中心,加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减少课堂上静坐和听课的时间,真正让课堂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了便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有的学校还改变了“秧田式”桌椅排列法,换成“马蹄形”、“半圆形”或“围坐形”,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探究型、交往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各处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如,揭题质疑、初读质疑、细读质疑、赏读质疑、总结质疑等。

此外,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还应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要把“书声琅琅”作为评价一节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要变着法子让学生读书,通过教师的范读、领读、伴读、引读,学生的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轮读、分角色表情朗读等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因材施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读熟、读通、读懂课文。

三、提供学生宽裕的自主探究空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还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如《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的口吻追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也能体会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也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独立思考: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根据下面的开头讲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例:

①那一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清楚地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八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一、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

主体性、客体性是认知的两极,是互动的、对立统一的。在认知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平常说的“主体”“主导”是主体性的两个方面。教学中的客体是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图片、音像资料以及供操作使用的学具等等。

为什么说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呢?

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学生)获取关于客体(学习材料)的知识或原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认知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能动的。这种主动性、能动性使其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思维过程,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扩展思维空间,积极深入到学习材料的意义、结构及本质特征的探索中去,不断获取认知成果,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展开”“探索”的过程,正是认知“张力”的过程。因此,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因素。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过程,能很好地说明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条件。从认识1开始,孩子们经过认、数、摆个数是1的物体,抽象出“1”这个数概念,然后进行读、写、认。这时,孩子们绝不会满足于幼儿园里对“1”的具体操作,否则就会表现得冷淡和缺少耐心。“1”的认知过程中所开展的六七种活动(数一数、摆一摆、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用一用等),正是认知的不断“张力”(延伸、递进、扩展)。接下来认识2—10,他们仍不会满足于上面的六七种方式,他们盼望有进一步“张力”的认知,发现和获取更新奇的东西,由此而带动出更具数学性的认知张力:(1)数的大小比较;(2)数的分解、组成(含不同的形式);(3)数的连续;(4)序数、基数的出现;(5)加减法的产生;(6)运算的进行等。可谓丰富多彩。学习者和学习材料同步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认知客体——学习材料,则是认知张力的必要条件,它以“合规律性”的原则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材的改革与进步。人教版的义务教材在实验本的基础上作了新的改进,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便教便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体系。比如小学数学教材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考虑到知识的呈现过程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参与的单一滞后的模式。尤为突出的是,教材中“想一想”多了,“摆一摆”多了,例题中要求学生“填空”的地方多了,“解法一、解法二”多了,“比较课”多了,“整理与复习课”多了,从而使学生进入到认知结构的深层次中。何为认知结构的深层次呢?“经验—知识结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1)经验知识要素;(2)逻辑数理要素。前者不难理解,后者指主体认知客体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并非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而是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小学数学“比较课”、“整理也复习课”实质上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结构课。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是为了把一组数量关系纳入一个有序的高级结构中去。学生一旦获得这种高级结构的认知,他们“同化”“顺应”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有结构”的材料也就大大张开了认知的空间。例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不管是一般的还是稍复杂的,都将纳入到“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上来认知,也就是说“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张开后,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刺激情境,让学生强化意义的理解。而由分数的意义张开的诸如“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求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甲数与乙数的比”等等,都成为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推动主体建立有序的整体的认知结构。

主客互动是一种积极活动,既有学习者一系列的外显的认知活动,又有学生以“观念形态”进行着的内在思维活动。作为客体的积极性,在于它的科学有序的整体构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对主体具有吸纳作用。同时它能带动主体以积极的情感、意志,主动地探索,科学地认知。认知的张力是主客互动形成的。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纠正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过分强调主体而忽视客体的偏态,具有一定作用。

二、师生互动是认知张力的动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主体或教师主导的作用不可替代。维果茨基说过,“最近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帮助。有了教师的帮助,学生就可能不断地从“最近发展水平”向“现有发展水平”转化,推动儿童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来看“十几减8”的教学。在师生互动作用下,学生掌握算理,顺利完成11-8、13-8、15-8、12-8、16-8后,例4发展为“想一想:14-8=()”。按照学生已有的认知,教师一般这样引导:想8加()得14,因为8加6后得14,所以14减8得6。但高明的教师并不到此为止,他想带动学生调动自10以内数的认识以来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张力;而聪明的学生也并不满足于用那个算理去想。师生的默契使这种互动关系协调运动。教师一个“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就活跃起来了,各种不同的想法随之呈现出来:(1)想14拿去8,还剩6(低级思维,但也属一种不同的想法,因为认知的张力并不限定学生的认知“搜索”);(2)想10-8=2,2+4=6;(3)想把8分成4和4,14-4=10,10-4=6;(4)想14-7=7,7-1=6;(5)想14分成8和6,8-8=0,还有6……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互动能保持认知的积极状态,有助于张开认知的空间,而且它驱动学生打开认知的各种通道,获得丰富的认知成果。

奥苏贝尔解决问题的“四阶段”(第一阶段,呈现问题情境命题;第二阶段,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第三阶段,填补空隙;第四阶段,解答后的检验)中,第三阶段“填补空隙”的说法很形象、准确。填补“空隙”正是因为认知张开后有了空间空隙。学生看清了“已知条件”(他当时的状况)和目标之间的空隙和差距,就必须占领这个空间,填补这个“空隙”,实现师生互动。

三、探索与表达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

有了探索活动,才有认知的存在:探索的进行,使认知张力的方式变得直观。探索本身,需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展开。它既张开这种时空范围又占领这种时空范围,学生的认知活动一旦进入探索阶段,主体的认知(当然也离不开情感、意志的积极参与)逐步深入、拓展,不断进步。这样,认知张力成为容纳探索活动的载体,探索则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勤于作用“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语言,其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随着探索活动的展开,使得认知得以张力。反过来,认知的张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探索所致。没有学生的探索,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表达(这里重在口头表达)也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之一,亦称表现形式。为什么把表达作为认知张力的表现形式来说呢?道理很简单。主客互动,师生互动,已使学生产生大量的思维语言。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维语言,说出所想所思所得,才能真正展现认知张力的全貌,使“认知张力”成为可视可听的东西,而不至于产生“认知张力”是一种玄谈的误解。而学生的口头表达,也是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个完整过程的终极环节。口头表达,能使教师掌握学生在张开的认知中的全部活动情况。这些活动情况便于我们分析认知的质量和水平。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九册(实验本)第8页例3有一组分数乘除法的对比题: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篇(4)

关键词:优化控制整数规划标准运行模式专家系统方法

Abstract

Putsforwardamethodbasedamethodbasedontheexpertsystemafteranalyzingtheoptimizingcontroloficestoragesystems.Themathematicalbaseofthesolutionisobjectprogramminginoperationalresearch,throughaseriesofsimplifyingitbecomesanintegralprogrammingproblem.Givesstandardrunningmodels.Therelationshipisstatisticalanddynamic.

Keywords:optimizingcontrolintegralprogrammingstandardrunningmodelexpertsystemmethod

0引言

蓄冰系统常见的控制策略有制冷机优先、蓄冰罐优先、均匀融冰和优化控制等。优化控制是指提出一经济性目标函数,然后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以使该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的方法。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于1997年推出了一套蓄冰系统优化控制算法,笔者在该算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

1优化控制算法基本思路及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本思路

①温度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天气预报(最高温和最低温)预测第二天的24h温度曲线。

②负荷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在每日供冷开始前预测当天的负荷曲线。

③负荷优化分配:建立负荷优化的数学模型,用单纯的型法求解。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上述优化优化控制给出的逐时负荷分配结果常常使制冷机承担的负荷值逐时变化较大,导致制冷机启停频繁。这不仅造成运行管理不便,而且由于制冷机的启停带来的供冷量突然变化使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②不易准确实测负荷。

③负荷预测过程中的大量矩阵运算,影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优化控制算法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和简化

2.1负荷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

设用户k时刻的负荷为qk,其中制冷机负担qrk,蓄冰罐负担qik,冷冻机出力qrk的费用为R(qrk),蓄冰罐出力qik费用为I(qik),则全天的运行费M为

(1)

优化的目标是从经济性考虑全天的运行M最小化,优化的约束条件是:

0≤qrk≤qrkmax0≤qik≤qikmax

qrk+qik=qk(2)

其中qrkmax为冷冻机k时刻的最大制冷能力;qikmax为蓄冰罐k时刻的最大融冰供冷能力。

进一步分析,按电价结构、用户负荷、系统性能给出具体目标函数:

(3)

qikmax=r

假设蓄冰罐k时刻的最大融冰供冷能力与剩冰成线性关系:

(4)

其中ak是制冷机单位供冷负荷的费用;bk是冰罐单位冷负荷的费用;c,d是蓄冰罐k时刻的最大融冰供冷能力与剩冰之间的线性关系的两个常量,可根据蓄冰罐的融冰特性曲线求得;常量r是制冷机的最大制冷能力。

可见,优化负荷分配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求解上述线性规划问题的结果即可得到各时刻冷冻机和蓄冰罐分别负担的冷负荷qrk,qik。

2.2线性规划问题的多解性

上述问题为线性规划问题,其经典求解方法是单纯型法。例:某地电价结构如表1所示。

表1某地电价

时段8:00~11:0011:00~18:0018:00~22:0022:00~8:00

电价/元/kWh1.20.81.20.3

共3台制冷机,总最大出力1000kW,蓄冰总量8000kWh。

供冷时间为8:00~17:00,逐时负荷和由单纯型法求得的逐时负荷分配表2。

表2由单纯型法求得的制冷机和蓄冰罐的逐时负荷分配

时段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

电价/元/kWh1.21.21.20.80.80.80.80.80.8

负荷/kW80010001400180020002200240020001400

qik/kW70040011008001000120014001000400

Qrk/kW1006003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上述给出的解,使制冷机在上午的运行负荷从100kW,变为600kW,后为300kW,不断变化。

但进一步分析发现,表3所示的负荷分配也是方程的一个解,但单纯型法没给出。

表3由优化方程得出的制冷机和蓄冰罐的逐时负荷分配

时段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

负荷/kW80010001400180020002200240020001400

qik/kW50070010008001000120014001000400

qrk/kW333333334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我们还能发现上述方程的很多解。其实只要保证上午8:00~11:00制冷机供冷1000kW,而其余的负荷由融冰来承担,这样的分配就是优化方程的一个解。可见上述问题有无穷多个解。

常规的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只有惟一解,但这里的优化方程有无数个解。这是因为我们所研究的线性规划问题有其特殊性:电价结构分段,而非逐时不同,从而导致在很多程度上,制冷机的出力可以在同一个电价段内进行平移,而不影响经济性。

比较优化方程的无数人解,可分出其"优劣"。

在上例中,制冷机的出力(kW)逐时为333,333,334,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是一个最优解,这个解对应的逐时的运行方式为:前3h1台制冷机全工况、后6h3台制冷机全工况运行。

2.3规划的改进全工况运行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例子,可以在原有的线性规划问题中地加下述约束:

qr9=qr10=qr11,qr12=qr13=qr14,qr15=qr16=qr17

3数学模型的离散近似解:标准运行模式

3.1数学模型的离散近似解

改进的数学模型用单纯型法求解,就能得到一个较满意的解。但如果从工程的角度考虑,有一个全新的解决之道,即离散近似解的解决方法。

从工程的角度看,把qrk求解准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并不重要。把qrk限制为制冷机最大出力的0,1/10,1/5,3/10,2/5,1/2,3/5,7/10,4/5,9/10,1等就已足够了,更为简单的处理是将qrk限制为冷机最大出力的0,1/4,1/2,3/4,1,或0,1/3,2/3,1,对经济性影响较小。

如果在新的规划总是中,把逐时的制冷机出力限制在若干个点上,就成了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由于解的可能组合并不多,因而完全可以采用试算法求解:把所有的可能组合代入整数规划的函数中,符合要求的就是要求的解。

为叙述方便,以qrk限制制冷机最大出的0,1/4,1/2,3/4,1作进一步的讨论。以上一个实例分析所有可能的组合有5×5×5=125种。求解时只要遍历所有这些可能就可以选择到需要的解。

3.2标准运行模式

引进标准运行模式的概念,就可以使问题更加简化。

就上述例子,qrk限制为制冷机最大出力的0,1/4,1/2,3/4,1,共有125种可能的运行方式,我们把每一种运行方式称为一个运行模式,而标准运行模式就是运行模式的一个子集,如表4所示。

表4不同运行模式

8:00~11:0011:00~14:0014:00~17:00

模式1000

模式2001/4

模式301/41/4

模式401/41/2

模式501/21/2

模式601/23/4

模式703/43/4

模式803/41

模式9011

模式101/411

模式111/211

模式123/411

模式13111

以上这些模式对应于负荷从小到大时运行模式的更替。原有125种可能,而表3中给出的仅为13种,它的特殊性在于每一种模式对应于一定负荷范围内的最经济(或接近最经济)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考虑经济性的情况下,原有的125种可能性变成了10余种。

标准运行模式是这样一个解集:在运行模式中去掉大量的不可能是最经济的模式,由剩下的模式所构成的解集。

日逐时负荷千变万化,然而对应的运行模式却仅有10余种。显然每一种运行模式都要对应一组千变万化的日逐时负荷分布。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典型总负荷"来说明。从另一角度看,可以把日逐时负荷分布按运行模式进行分类。

可以定量地分析上述的标准运行模式的划分是否最佳,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

4初值条件到运行模式的统计的对应关系--计算机专家系统方法的应用

4.1离散化和对应关系

有了标准运行模式的概念,就可以直接建立室外最高温和最低温与标准运行模式(运行方案)的对应关系。

以北京的夏季供冷为例,假设最高温度tmax∈[28,42],最低温度tmin∈[18,35]。注意tmax>tmin。则这样的[tmax,tmin]组合共有2000余种。

如果假设逐时负荷决定于该日最高温和最低温,每一种可能的组合[tmax,tmin]惟一地对应于某一逐时负荷图,某一逐时负荷图又对应标准运行模式。

4.2统计的动态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对应关系基于这样的假设:负荷决定于室外最高温和最低温。而实际上系统负荷除主要与室外温度有关外,还与天气阴晴、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建筑内的人员情况,甚至与星期几和季节等因素有关。如果把这些相关因素成是一个随机的变量,这些因素会导致负荷的波动,使得室外温度和负荷的对应关系呈现一种概率的现象,最终使得室外温度与最佳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带有一种统计性。

由于制冷机、蓄冰槽等设备本身在长期使用中性能会慢慢改变,建筑物的功能也会变化,因此对应关系是动态的。

以上的分析完成了整个工作的一半,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建立外温、星期等与运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整个工作的另一半,此处不作介绍。

参考文献

1王勇,蓄冰系统优化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7

篇(5)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农村学校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农村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硬件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条件,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决定胜负的主要还是软件,是学生的学习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寒门出贵子,穷校也可以出状元、出名师,所以我们要优化学校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校风正业精秩序井然,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谋求发展。

这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财力,显著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中央支农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学校还会迎来更多的资助与支持。国家的初衷是要给农村学校打“强心针、催长剂”,希望农村学校补足元气抓紧发展。条件好了、钞票多了,更要优化管理,将优厚的物力支持与优质的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强势崛起。

二、农村学校教师不稳定,必须解决

农村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决定于这个学校教师的水平。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才会提高,才可能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当前我们农村的教师状况却令人担忧。农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本属正常,但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只有上流没有下流、高素质教师上流一般者不流的现象则属畸形。农村学校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或被县城学校的领导相中,或是通过一定的人情关系,调入县城。拿我在的学校为例,每个学年结束时,都会有教师调入县城,这些走掉的教师,大多是经过了几年实践锻炼的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年龄都在35岁以下,又以紧缺的科目如语文、英语、数学教师为主体。他们的流失,无论从业务上还是从学校的社会影响上,都是对我们的打击。对这些要流失的教师,我们想留都留不下,留不住。原因如下:1、县城学校优厚的待遇是我们不敢留。2、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和家庭的结合我们无法留。3、政策导向的偏差使我们留不住,农村教师的流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不足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各校大班频频。班组学生人数过多,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学质量出现滑波,双差生不断出现,辍学人数有增无减,给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因为流失教师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而留下来的教师一般年龄较高的本地教师,一方面教师兼种田,学校家庭两头顾。另一方面知识陈旧,思想僵化,信息不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农村教师的稳定问题必须解决。

三、“留守生”问题需社会动员综合解决

随着农村流动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在校生中的比例也在年年增加,留守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生问题亟待解决。“留守生”大体存在如下问题:

3.1生活中缺乏亲情,心理健康令人担心。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在城市体面的生活。然而背着父母希望的孩子比背着孩子的父母更辛苦更沉重。这种过高的期望使留守学生产生了沉重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成绩上小小的下滑,在他们内心也会掀起惊涛骇浪,产生很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加之由于经济原因,民工回家次数很少,一次次许诺回家,一次次让学生伤心,一次次扼杀亲情。有的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不懂得亲情抚爱,由于教育能力和通讯资费原因,在与学生通话中,无非是问一下考试情况,叮嘱学生几句,许诺带些什么物资,很少听听学生心理期盼。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身心成长无法得到父母引导和关心,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

3.2学习中缺乏家教,学科成绩令人担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外出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督促,精力投入少,学习态度差,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全靠教师分给百分之几的责任心,少数学生厌学、迟到、逃学特别令人头疼,也有多子女家庭,父母外出,年龄大的留守儿童还得照管弟弟妹妹。

3.3寄人篱下从属别人,身体成长令人忧患。

疼爱子女莫于父母。寄居的“留守学生”,其生活习性,饮食冷热、营养调配、味口矫正、膳食多少等都得从属于别人,天气冷暖变化带来衣物增减,昼夜长短变化带来作息把握,年龄增长带来青春发育变化等等,很难有父母一样体贴入微,还会慢慢积攒一些疾病,甚至产生终身遗憾。同时,作为祖辈或叔辈,大多要监护多个“留守学生”,就更是“众口难调”了,不能满足每个儿童的生长需要了。

3.4监护中缺乏责任,其效果令人恐惧。

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有近一半由祖辈监护。由于精力、体力、知识能力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浅层关怀,满足于“孩子喜欢”、“不出意外”;也有的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学生家长委托,抱着“别人的孩子深不得浅不得”的思想,迁就放纵;孩子带着“看别人眼色”和贪玩心理,采取回避躲让,难以沟通,甚至对监护人态度冷漠。监护职责浅层化,不能提供亲情交流环境,和家教的温暖氛围,孩子的许多方面都不能得到满足,出现身体、心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方方面面的“发育不良”,甚至“畸型”。:

篇(6)

所谓“辩论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怎样进行“辩论式”学习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前提

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格的发展。

(二)选择恰当的“论题”是保障

在语文教学中,辩论题的确定,影响着“辩论式”学习的开展。教学中依据什么来确定辩论题?我们要依据小学语文新大纲,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辩论题。那么怎样使论题聚焦呢?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

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进行辩论学习

例如:《苦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我们就以“柚子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但伯父的心里却是甜甜的。不仅统一了认识,还体会到了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抓住课文中能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来,这是不是骗?”这个论题,展开了辩论。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

例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还可以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辩论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学生学习“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我们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在渑池之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学生在辩论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把握“辩论”的时机是关键

在语文课堂中,什么时候开展辩论最好?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我们引发辩论,往往是最佳时机。例如:《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当学生学完课文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乌鸦喝水》中,我们知道乌鸦特别聪明,那么这只乌鸦怎么会上当呢?乌鸦到底聪明不聪明?如果课堂上能抓住这个问题。顺势开展辩论,就可以说把握住了“辩论式”的时机。通过辩论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爱听奉承话,再聪明的乌鸦也会上当。这样的辩论才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

三、“辩论式”学习的作用

(一)在“辩论武”学习中,落实了读的训练

在课堂上,当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辩论时,他就需要从课文中寻找论点,这就促使着学生要对课文进行研读。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最后再把找到的论点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就使“读”在辩论式学习中,得到了落实。

(二)在“辩论式”学习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在“辩论式”学习中,辩论的主要武器就是语言,辩论双方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通过语言说服对方。当然,辩论双方要更好地说服别人,还必须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因而辩论式学习还创设了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辩论式”学习中,课内外阅读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篇(7)

石油企业与普通生产企业具有很大区别,其生产过程所需石油探测设备、钻采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机电产品,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质。

2.管理难度大。

管理难度大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设备专业化比较强,并且分布全国各地,因此增加了企业的物资管理难度;第二,由于历史原因,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结构复杂,同时物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就大大增加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难度。

二、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对物资管理的程度不够深入。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石油企业实现重组不断完善,导致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石油企业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够关注,并且缺乏改善物资管理现有问题的积极性。石油企业在物资管理部门根据石油产品生产计划储备充足的生产物资,但是由于石油生产计划变更以及技术改进更新等诸多因素,未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生产物资大量积压,不仅导致生产物资的利用率降低,而且企业的周转资金不灵活,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石油企业一般有计划、采购、使用、仓储、运输这几个环节,若这些部门中的某个部门在整个物资管理供应链条上缺失,或者物资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协调性差,将会使物资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必然将会造成整个石油企业的供应链断开,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其次,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石油企业缺乏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制度,因此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是盲目的,缺乏灵活完善的采取计划,为此在应对突发事件或者计划有巨大改变时,将会造成物资的浪费或现有物资无法满足石油企业的生产需要,这样将会给石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物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物资资源利用率低。

在传统的物资管理中,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石油企业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对物资管理有效管理,为此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物资共享信息受到阻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程度上颠覆以往的物资管理理念,当前在物资管理中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石油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视度还不够,具体体现于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物资采购、物资配送等各个方面。由于企业部门之间没有构建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及时的信息沟通,降低物资采购和调配的及时性,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企业之间没有构建比较完善的共享机制,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企业之间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为此各个企业实现自身物资计划、采购、储备以及调配工作,企业之间物资资源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更别说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极大程度上浪费物资资源。最后,石油生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企业在物资管理时将物资进行多分散储备,多级库存,加之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为此将导致一些急需用料和零星材料无法及时送达,石油企业应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的能力比较差。

三、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优化措施

1.加强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当前石油企业普遍出现了产量下降、储量减少的问题,加之市场经济对石油行业的冲击,居高不下的石油生产成本将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的认识,提升物资管理手段,降低物资管理成本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石油物资管理部门应该对当前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理念束缚,加强物资管理的灵活性,特别是能够快速应对当前市场变化,及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最后,石油企业需要认识到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才能最好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为此石油企业应根据当前国际市场情况,对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科学构建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仓储、物资调配制度,保证在实际生产中各个部门和人员能够各尽其责,使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增收创益提供有利条件。

2.加强落实降库利库、减少无效库存的物质管理方案。

首先,降库增效在物资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该目标,石油企业应针对各分公司钻井物资库存情况、各钻修机组数量、总包或日费构成、库存可降空间,分解下达各单位降库指标,要求各单位制定相应的降库措施,并设置专项降库考核奖,年底公司物资、财务、企管前往各分公司实地考核降库完成情况。其次,石油企业应加强计划审核,平库降库,科学考虑设计余量和采购余量。石油企业在采购实施环节中,应做好采购计划和采购方案优化,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充分利用招标制度,尽量降低物资采购资金。同时石油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应适度增加采购批次,减少采购批量,避免造成积压浪费。最后,石油企业应夯实库房仓储管理,加强库房硬件建设,改善物资仓储条件,减少由于仓储场地、环境、保管手段等原因造成物资毁损、盘亏,或带来安全风险,同时加强仓储人员培训,提升仓储人员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物资发放做到先进先出,从严从细管理;完善健全账表管理,以账对实、以实对账,对账物不符、账册不全等,及时修正完善。

3.构建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

首先,构建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部门的物资管理流程,使石油企业的物资的采购、各单位价格对比、合同签订、物资质量、存货数量、物资运输等消息在企业内部能够实现及时共享,提高企业的物资管理效率,将石油企业的损失降低至最低。同时完善的物资信息平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协同配合,统一调配物资提供良好基础。其次,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将有利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将石油企业内外部之间的物资产品需求、物资采购计划、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把信息处理电子化,极大程度减少对单据的依赖,同时能够提高业务交易效率,降低业务出错率,最终实现降低企业成本。

4.应用现代物流思想,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首先,随着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便利、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简化交易程序,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石油企业物资流流动过程中,石油企业应该整合自身资源,分离外包配送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物流运作效率,同时还能极大程度上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其次,“同一种物资只储存在一个仓库里”是现代物流理念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该思想主要体现为石油企业的物资需要集中存储,这样不仅便于物资仓储管理,同时能够达到降低仓储成本目标。因此石油企业很有必要撤销当前的二级仓储单位,而可以将物资几种仓储至下属的物资管理公司,使其统一仓储管理。再次,石油企业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构建物资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现有的资源,构建以市场为纽带,资本构成多元化的物资管理联盟,实现对物资的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管理以及统一调配,极大程度上增加物资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物资管理成本。最后,石油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开展共同配送。当前市场经济对生产物资需求存在小批量、多批次、高时效性的多样化特点,对于同一线路的不同企业或部门的零星物资,采取科学方法,合理安排企业的配送时间和路线,从而使物流配送路线合理化。石油企业开展共同配送不仅提高企业物流配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对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篇(8)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八年电教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和模式。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有现代教育设备和配套软件做坚实的基础。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统”。“六室”:(1)普通教室:每班“五机一幕”(即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彩色电视机、多媒体主机、投影银幕)。(2)计算机室:多媒体配置,按最大班额计算需两人一机。(3)多功能电教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VCD、视频放大器、音频系统、综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语音实验室:要求64座。(5)声像资料室(兼视听阅览室):面积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各一台。(6)设备贮存室:面积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四系统”:(1)闭路电视系统。(2)演播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现代教材系统:各种电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化,形成教学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学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参与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2)加强电教技能的培训。电教技能包括媒体操作、教材制作、媒体选用、媒体设计与组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实验经验总结等基本技能。培训的方式有自学、讲座和进修。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模式

(一)模拟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源于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和系列配套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形成以及有鉴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再渡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写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我是中国人》一课的识字教学,本文共有五个生字(我、是、爱、国、星),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词、义、写、句;(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程序分支越多,预想的情况就丰富,就越能全面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性、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从而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一目的就会实现了。

(三)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透彻地领悟CAI教材设计的意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地备好媒体(即媒体展示的时机、语言的组织等)。再次,教师在运用CAI课件时,不能以课件为中心,应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培训与练习模式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存贮量大、运算速度快、CAI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在问题出示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增强趣味性,增加问题判定的形式,展现语文之美于其中。这样,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在一种美的情境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学生刚刚学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后,很难做到大小写一一对应辨别,当出示大写字母时,先要想一想字母歌中的前后顺序,然后去对应小写字母,再想其发音和写法。我们在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出示小写字母时,学生点按小写字母后,出示大写字母,并发其音,示范其写法;(2)将屏幕一分为二,上面出示大写字母,下面出示小写字母,学生判断后,用鼠标点按对应的小写字母,若点按正确,发出“棒!”的鼓励之声,并奖赏10分和一个笑脸;若点按错误,发出“要努力!”,罚一个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现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要求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与之对应的字母。输入还设计了控时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完毕,否则要在成绩栏扣出一定的分数。这样循序渐进、趣味性较浓且带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择优性原则,不能认为每次课都得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摒弃,而要发扬光大。

(三)电教技能滞后问题。

多媒体教学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篇(9)

小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部分的观察也是有序的:茎叶花。表达时也做到了有主有次,不面面俱到,着重抓住花的特点写具体。由于小作者观察得仔细,观察方法得当,所以把玫瑰花写得逼真传神。

二、学习构段形式,训练“言之有序”

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例如《》中的三、四自然段的承接式,《海底世界》三、四自然段的总分式,《惊弓之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因果式,《南京长江大桥》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的并列式等。在作文课上再强化这些段式的单项训练,例如,一次菊展后,全班60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出了20多种,五彩缤纷。

三、学习描述方法,训练“言之有物”

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我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

四、开展课外阅读,训练“综合积累”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教学《闹花灯》时,我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配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声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怎样”时,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元宵夜的街头真是热闹极了。”“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展示过程,活跃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执教《冀中的地道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剪辑的录象——村庄下面的地道结构(形象思维),直观的空间形象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再对照课文,边读边议,边想边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尔后投影于屏幕上,学生判断正误,教师随即点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最后请学生指着屏幕说说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学生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月光曲》一课,让学生理解贝多芬用乐曲表达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在讲课中播放了钢琴曲《月光曲》片段,并配上多幅幻灯,显现了课文描述的内容。特别是讲解穷兄妹听《月光曲》一段时,利用声画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样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再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在对折光镜稍作演示后,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像中释义:丘陵、险峻、矗立、成簇),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四、再现情境,培养语感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象,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的心态已进入角色,进入语言所描述的语言情感氛围中。再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情真意切,令听者动容。

篇(11)

1.决策机制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考虑更多的是供给主体的利益,较少顾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供给总量、结构和程序是由上级部门以政策形式向下传达的“单边行动”,带有浓厚的指令性,导致服务结果被过度聚集、服务过程被过度简化,使得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严重脱节。这种脱节体现在农民急需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严重不足,如农村消防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管理决策应适应环境及时变化,并且鼓励农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利益诉求,从而真正改善农村公共管理的决策机制。

2.缺乏利益驱动,服务效率低下。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包揽了绝大多数的公共事务,以“垄断者”的角色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垄断必然意味着排他,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政府供给机制难以适应农民的公共需求变化。因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具有显著的非市场化特征,即政府不能通过明确的供给价格从农民那里直接收取相应的费用,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较难计算成本及其收益,因此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直接利益驱动;其次,由于政府的“垄断性”供给,在缺乏竞争者的前提下,较易使政府丧失对效率的追求,并且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是由众多机构或部门共同参与的,众多的参与者使得职权划分交叉、部门利益纷争、协调配合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管理体系的运转效率。

3.财政投入严重短缺。虽然国家提出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思路,但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财政资金在解决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拖欠农村教师工资,更遑论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5%,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4和25个百分点。政府服务的供应不足,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较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

4.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农村公共管理人才是指那些活跃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公共管理型人才,他们主要分布在乡、村两级中的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在众多类型的农村人才中,农村公共管理型人才的作用尤其突出。而农村人才资源问题现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人才资源处于贫乏状态。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在社会成员中的印象根深蒂固,因此在选择工作和就业地点时,绝大多数人才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黄敬宝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首选在北京就业的占71.6%,首选广东和上海的分别占5.6%、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在工资高、工作和生活环境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发达地区就业,而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只占26.4%,7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农村工作。

二、加强农村公共管理的具体措施

构建农村公共管理新秩序,必须从公共管理理论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找出阻碍农村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障碍性因素,通过改革的手段来破除农村公共管理的旧秩序,形成高效的公共管理新秩序。

1.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努力完善符合农村现状的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构建以政府占主导地位、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从而共同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在坚持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输送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也应不断地向农村地区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进步的联动效应,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机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与管理的规律。山西省政府在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出台了十余项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建立和完善了该省农村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这些文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农村劳动力、社会治安、暂住人口管理、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社会救助、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方面面,体现了政府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机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被称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强肋工程”。

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应该集中在农村道路、水电和通信等方面,从而在硬件方面切切实实地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公布的不同,并结合不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特点,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重点改造,乡镇一级要重点建设道路、通讯、医院、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而村一级除了要搞好公路交通和通讯建设之外,要提高对人畜饮水工程、卫生所、学校、电视接受设施、文化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资金除了财政投入之外,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力,大力推动大中型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以参股等方式参与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逐渐打造出多元化投资格局。当然,对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也可以积极引导,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使农民的投入有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回报,使得这些闲置资金能够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