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不少教师常年生活在乡镇,其生活圈也是自身生活的各个乡村,而一些教师的家中可能不止一位教师在乡镇小学教书,有的甚至父辈、亲戚都在同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分配教学教育管理任务时的混乱。除此之外,乡镇学校的学生自小生长的环境较为贴近大自然,其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差异化特征,不少学生由于天性使然,在学习方面可能缺乏信心和兴趣,而在校园管理中对于校园综合素质水平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在校园内的所有师生都必须平等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让管理有章可循,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要想管理好乡镇小学校园,除了要做好教师管理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分配教师管理,在管理校园时做到全方面考虑,既要将教师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还要重视起乡镇教师关系中的乡情和亲情,充分发挥情感作用来配合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职责工作,调动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进行校园管理,配合学校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重视校园管理工作,抓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基础教学工作中,制定相关教育责任制,激发教师教育责任心,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
三、加强校内外管理教育
在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对其成长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往往来自于家庭。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乡镇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较为复杂,有的家庭因为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孩子也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进入学校后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阻碍了学校校园管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学生所接触的层面越广,其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一旦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规范,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人生之路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校园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引导学生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从一言一行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时,学校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做好孩子行为规范工作,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健康开朗、积极生活的品质。学校通过家庭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抗拒学习变为热爱学习,配合教师完成工作,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状态,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学校管理者要具备冷静、谦虚的态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认为向他人请教很丢面子。管理者需要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多向他人请教,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让管理者的个人人格魅力尽显,增强管理者的威信,树立校长的良好形象。
(2)要具备宽阔的胸怀。
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不仅需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赞赏,还要多听听他人批评和反对的声音,针对部分忠言逆耳的话语,管理者不应心生不满、打击报复。应感谢对方的热情大胆、坦诚直率,管理者只有学会倾听、多融入基层,才能够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听到更多中肯的意见。
(3)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要多听听他人意见,对于部分学生、教师、家长各说其词的情况,管理者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明辨是非,不要好心办坏事。这还应该具备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好每件事,对于事件所涉及人员的话语仅供参考,通过实际情况来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
二、对学校管理中倾听管理的几点思考
(1)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领导者在听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个适宜倾诉与倾听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心理与听觉都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更好的倾听,还有利于倾述者敞开心扉的讲话,不会受到周围嘈杂声音的影响,倾述者和倾听者都不会转移注意力,以致整个双向过程不会出现信息的缺损,只有选择良好的倾听环境,倾诉者才不会有威胁与压迫感,才会敞开心扉地为倾听者讲述自己的烦恼、苦闷。
(2)在倾听中适当提问。
当领导者与学生、教师沟通时,不能仅仅让倾诉者独自在旁倾诉,还应该适时给予反应、适当提问。在提问时不要选择对方正激动的时候,待对方心情稍微平静之时,即可提问,提问时语速要适中,不宜太快或者太慢,倘若是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倾听者也应该在其情绪稍微稳定时为其解释,所解释的内容最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要因为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就很激动地告诉倾诉者:“你错了,怎么能这么认为,你这么想/这么做不对……”这样反而会让倾诉者对倾听者产生不满情绪。所以,领导在倾听时也要学会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时忌语速过快或过慢。总之,科学倾听、科学提问,能够提升倾听效果和质量。
(3)掌握倾听技巧。
①回顾自己的倾听习惯,是否有总是打断对方说话,自己在此说个不停?是否存在当倾诉者在倾诉时,自己在旁一味地责备倾诉者?②倾听者要学会适时闭嘴,不宜讲话的氛围里千万别说话,耐心、仔细地倾听讲话者所讲述的内容。③用局外人公平、公正的思想态度来倾听,消除自己对人对事的偏见。④倘若要发表言论,一定要让倾听者将想说的话语讲完,不要过早地肯定某个事情或者还未弄清倾诉者的意图就过早下结论。⑤对于倾诉者所讲述的内容,一定要学会抓重点。⑥对于倾诉者所讲述内容有疑问时,要选择正确、适宜的时机。
(4)有效倾听。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做好学校管理,首先就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并且在此过程中多与学生、教师谈话,学校这个读书育人的地方,最适宜的还是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只有全面掌握了倾诉者所讲述的信息,及时地听取他人意见,并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证实、评估,作出正确的回应,掌握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表情等,在配合倾听者的肢体动作、在倾听时态度要冷静,不可当成儿戏,要让倾诉者将自己看成朋友,将自己的不满与难处尽量诉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倾听,才能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
所谓人本原理,是--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哲学观。其核心思想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内在价值,通过管理服务使人得到充分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管理应用人本原理,基本主张有三:一是弘扬人的价值。按照人本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任何一切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社会之所以要有管理,就是要使管理对象(个人或群体),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校管理的真实意义与真正目的就在于通过执行管理的基本职能,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弘扬,使学校的有限资源产生倍增效应。
二是激发人的潜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按时计酬制下,人要是得不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价值的20----30%,由此,他推出一条管理学法则:绩效:=(能力.激励)。也就是说,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的函数变化。所以,学校实施人本管理,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激发与释放学校中每--个人的潜能。
三是发展人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麦子。学校中每一个教职工与学生,他们都有其各自独特的个性。学校管理的至高使命就在于不断发现人的个性特征,遵循人的个性心理规律,促进他们在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遵循人本原理实施学校管理,就要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要相信和依靠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去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
遵循人本原理实施学校管理,就要坚持“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的原则,反对和克服那种分数第一,见分不见人,抓钱、理财、不管人,或者迷信“胡箩卜加大棒”来管人以及重技术不重人与靠权力不靠人等种种错误认识与做法。违反人水原理不可能做到科学管理,也不可能受到管理的放大倍增效应。学校管理的“能本”原理能本原理是一种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新管理哲学观。前工业时代是权本时代,其管理哲学是以权为本,以权为政;到了工业时代,成了钱本时代,管理哲学是见钱不见人,金钱为本位;进入知识经济后工业时代,随着人的智能价值的释放,社会经济获得加速度的发展,其管理哲学自然要把“能力本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与核心。能本原理新管理哲学的基本点,在于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能力价值最大化。人唯有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在创价力,才有可能自由地生存,才可能从根本上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
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力量
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阵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管理工作、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对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做出这样的论述:“全国有成千上万的班主任,他们热爱下一代,热爱教育工作;他们根据教育原理,不断研究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团结共事的老师,彼此观点一致,实践一致,给孩子们熏陶,给孩子们训练,使孩子们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和有道德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后继队伍。”从叶圣陶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总结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而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管理整体思路做出把握,在树立班级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以管理目标为依据来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班级向心力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在良好的班级管理基础上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这对于推动学生正确调整自身思想与行为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纽带
顶岗实习学生被高师院校分配到对象顶岗实习学校以后,就由对象顶岗实习学校根据到校顶岗实习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给予分配指导教师和任教班级,并在指导教师为期2周的前期指导后,逐步开始正式上岗。而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的指定和委任,也需要对象顶岗实习学校根据到校顶岗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既要考虑到拟委任教师与顶岗实习生的年龄结构问题,又要考虑到双方的沟通和协调的问题。而且在顶岗实习学生正式上岗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进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把控能力的提高、课后作业的修改、新课程教案的备课与编写、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的修正等一系列的有关教学工作上的协调和管理,都需要由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内的校长,或主管顶岗实习学生的校方专门部门,或不同学科的教研室,或专门的辅导教师,来对顶岗实习生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管理和协调。
二、对顶岗实习生生活上的学校管理
对于顶岗实习的同学而言,在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工作中,其工作和生活都必须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里完成。也就是所有顶岗实习学生的吃、住、行、工作都必须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的可控范围之内来完成。而作为高师顶岗实习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者,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必须为所有的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其主要包括饮食和住宿两个大的方面。
三、对顶岗实习生安全上的学校管理
安全问题是排在顶岗实习工作第一位的问题。而顶岗实习学生24小时都处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的可控范围之中,因此,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在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上,也是最为直接和最为及时的管理方,笔者认为这种安全管理主要也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出行安全上的管理,对于相对偏远的、出行交通不方便的或没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的对象顶岗实习学校而言,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要特别的注意,可委托学校有私家车的其他教师带顶岗实习学生出行并返回,也可联系指定的社会运营车辆,定时定点定人的为顶岗实习生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住宿的安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必须保证所有顶岗实习学生住宿的安全,不仅包括水电、防盗等方面的安全,还必须保证有及时可用的应急通道,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顶岗实习生的住宿安全;社交的安全,对于顶岗实习学生而言,其都是被高等师范院校派驻到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交网络。
四、对顶岗实习生心理上的学校管理
对于顶岗实习学生中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同学而言,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或出现心理问题。因此,作为顶岗实习学生的直接管理方,对象顶岗实习学校要特别注意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的管理。不仅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照顾顶岗实习学生,更以朋友的身份,朋友的身份对出现短暂心理压力的顶岗实习生进行积极性的开导。并于驻点带队实习教师沟通或与学生家长沟通,妥善处理顶岗实习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促进和推动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都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如此一来,每个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学校成为了教育机器,只要能提高升学率,就不顾一切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各种作业、课外辅导班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要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好就能得到家长的奖励、老师的照顾、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哪怕是学习好的“书呆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都成了教育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有时间了,但已经形成了习惯,所有的棱角都已经被磨平了,况且大学都有自己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这种标准下又培养出来一批标准的“产品”,学生还是没有自己的特长,丧失了个性。
2.在严格的层级制下,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思考教学。
在学校的科层组织中,分为校长、副校长、各处处长、各科科长、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师、学生等等职位。每一个职位有相应的合格人员,人员一旦任职,就有绝对的本职位上的权威。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职位关系上,服从命令就行,校长让你暂时放下教学工作,暂时来管理评估的相关事情,你不会拒绝校长,只能暂时由其他老师来代课,而中途更换上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没有人去考虑。另外,教师的工资调整或职称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导致教师会花费更多的心思考虑如何跟领导搞好关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科层制导致了行政和学术不分。
行政本身包含了学术。有些学术也是为了政治服务。学术领域也有自己的科层制。如同高校里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些职称是分等级的,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待遇。这是科层制的深层影响。再如博士生导师、博士、硕士,就可以看成是上下级的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的领导。有时会注意到好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就读硕士、博士,同等条件下他们就读起来比普通人员更容易。政界人士在镀金后,对职位的升迁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具体学到了多少知识只有自己清楚。
二、针对科层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但不能全部看成绩,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素质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建议在考试成绩中加入德育成绩、综合能力的考察等。大学阶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操作技能的安排,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边学边练。
2.采取校本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学校应把决策权交给教师、学生。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如果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权力,只能服从指挥,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学校内部,减少层级制,充分发挥教学主体和管理主体的作用,以教学为中心,其他行政事务由行政人员来做。学校可以成立教师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带头人由选举来定。教师委员会负责与校长沟通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学生委员会主要负责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学校的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如食堂饭菜、卫生、宿舍、图书馆、课程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3.在职称的聘任上,不严格按照职称证书来聘任,但不否认证书的作用
在职称证书的基础上进行聘任,聘任的标准是讲课的好坏、学生的评价、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比如:新进的副教授,第一年的课时费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支付,从第二年开始进行学校内部的职称评聘,可以是低职高聘,也可以是高职低聘,主要看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评定完成后,就按学校的评聘结果聘任,并且支付课时费。学校内部的职称评聘每年评定一次,以此促进教师教学。
二、加强德育教育,实现精致化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立足促进未来的发展理念,在不断发展中,通过总结分析得到我校的建校理念标志,以及校歌,校风,校训。其中,校标既能表现我校的建校校名,又能展现我校的教育精神。而校歌则体现了我校的厚德善学,团结奋进的教育核心。不管是校歌、校风、校标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丰富的教师师德活动,以此来推动学校教师的成长。活动中使教师得到积极的个性心态教育,从而加强其正确的职业思想道德和业务工作态度建设。我校在对教师师德的建设工作中,采取学校和家长双向监督的模式,通过公开教师工作情况,使学生家长了解教师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及教师讲坛活动来加强教师之间工作的交流,使其、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工作中对表现优秀的教师或教师队伍进行表彰宣传,产生榜样带动作用;对表现差的教师或教师队伍予以批评,产生警醒促进工作改进作用;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推动小学教学工作不断向上发展,实现其精致化学校管理。
三、建设科学校园制度,实现精致化学校管理
在校园管理中,需要配备合理、系统的校园文化机制,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中,传统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方法,维持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秩序,同时其也是学校管理的保障。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针对当前越来越多的个性型的教师和学生,其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喜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此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针对学校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义,注重制度和情感双重管理,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两点来制定当下的校园管理制度文化,实现学校精致化学校管理。首先,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加强文明规范学校的创建;对此我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制定各种教学工作方法原则,来加强我校的制度文化系统;使教师的日常工作和业绩考核挂钩,促使其在公正的考核机制下,推动自身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同时限制其不良行为的产生发展,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在注重制度管理的同时,加强情感管理工作实施。校园制度需从教师自身出发,以解决教师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为准建立,使其制度更加人性和民主。尊重和承认教师的工作,拉动教师支持学校各项工作开展,使其成为积极的实践者和拥护者。促建学校工作建设的共同参与目标,在团结稳定的发展趋势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1制度的落实性差很多
初中学校都建立起了完善的制度,也进行了科学的汇编,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制度落实性差,也未针对此制定出完善的奖惩制度,管理人员对于部分问题的管理带有浓厚的感情因素,导致一些制度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仅仅是应对教育部门的检查。
1.2评估工作不科学
在目前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估存在几种问题,这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评估工作只关注结果,轻视了过程,这就导致学校管理工作常常失去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背离方针;第二,评估工作过于注重材料,未对实际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这也往往是造成弄虚作假问题的根源;第三,评估过于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未对其他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
1.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未得到落实
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投入水平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教师的福利与待遇水平较差,在社会的发展之下,收入差距与物质刺激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师无法安心教学,部分教师开始对学校产生不满,开始私自在校外发展第二产业,这也是制约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1.4对于教师与校园文化的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在教师的管理上,很多学校只注重控制与约束,轻视了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过于强调制度的控制性与约束性,严重的影响了教师工作的自由性,继而对教师的课堂创新、备课创新以及作业创新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根本的提升。
1.5过于重视教学,轻视了科研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学校对于初中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协调上也出现了一些极端性的表现,部分学校完全抛弃了科研,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部分学校虽然搞科研,但是这也仅仅是为了追赶时代的发展潮流,只科研不应用;还有部分学校的科研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检查,完全走过场,不仅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1.6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在社会的发展下,校园安全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年来,部分学校发生了一些危害教师与学生生命安全的暴力事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种种实践证实,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一些安全隐患造成,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都未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仅仅是在灾害出现之后进行形式化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提升初中学校管理水平的对分析
2.1做好教育思想管理工作实践
证实,学校综合竞争力的竞争从根本上就是教育思想水平的竞争,为此,学校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这一问题,采用多种多样的模式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与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培养与引导,让教师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这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成效的主要动力。此外,学校管理人员还要在对素质教育观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宜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将正确的教育思想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思想,将这种思想与教学管理目标密切的结合起来,落实到各种管理行为中,让教师可以将思想积极的转化为实践。
2.2坚持依法治校,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工作实质上属于一种服务性工作,在开展该种工作时,要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此外,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协商,立足于民意制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同时,还要依法行使审议权与监督权,对于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奖惩方法都需要由教代会进行审议,这可以有效激发出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让学校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凝聚力.
2.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师资力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师资力量的提升也是学校的办学主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成效,必须要建设出一支综合水平过硬的教职工队伍。为此,就需要对教师开展培训与教育工作,这种培训需要具有针对性,对于刚刚参与工作的教师,培训工作要集中在备课上,注重提升他们备课的规范性。对于中年教师,则要注重提升他们教学的创新性,在教学改革工作上下苦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创新的教学理论。为培训与教育工作的开展上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拓展民主沟通渠道,以教职工为本,实施民主管理模式,这不仅可以激发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提升培训效果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在该种模式的管理下,传统的单向沟通可以转变为双向沟通,沟通的平等性得到大幅提升,这不仅能够循序渐进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工作建设的稳定进行。
2.4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要以细节着手,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注意排除管理漏洞,防止学校基础设施影响教职工和学生人身安全,同时,将安全教育工作与安全制度的制定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出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在校园内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促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出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将“安全管理”思想深入的落实到实处,提升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细化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网络,抓好不同类型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让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实现系列化与常规化发展,并根据区域与季节的特点重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2.5做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
二、校长要抓关键管大事
1.抓好班子建设
以德服人,以身立教是做好校长工作的前提。在班子建设中,校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会起到粘合剂和催化剂的功效,当然,除自身的榜样、领头作用外,还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统揽而不包揽。要相信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优秀的,相信他们都有追求成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信心,让他们有充分展示才华的“用武之地”。尤其要重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有事共商、有难同当,无论做什么事,都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在协商一致、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真诚地支持他们大胆去干、去闯。二是“拍手”而不“伸手”。事实上,每一个班子成员都不愿意落后,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确实为之付出辛勤劳动,做出最大努力。然而,他们都想得到上级的肯定、信任,即使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也会内疚、自责。因此,校长应多拍手称赞,少指责训斥,用放大镜看优点。三是参与而不干预。这也是信任人、尊重人的要求。对于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活动,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让他们大胆去做,因为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策略,即使有所偏差或挫折,他们也会得到磨炼。校长还应积极参与他们的工作、活动,该做什么做什么,这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四是公选而不任免。改革学校领导单一的任免制,实行学校领导公开选拔,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真正把以德育人,以身立教,绩效显著,赢得学生、教师、家长认可和赞誉,懂教学,能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严格执行动态任期目标管理。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个明智的校长都会想方设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领导班子的性格、思路、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二是认真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三是鼓励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培养研究型教师,如校校有小课题研究。五是扎实抓好校本培训,即“三促、四带(代)、五关、六个一”的落实。“三促”:以考促学,以评促教,以赛促练。“四带(代)”: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结队帮扶,以老带新;跟踪指导,以问代训;创造机会,以学代奖。“五关”:青年教师3~5年内必须过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六个一”: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实验展示课、汇报课、竞赛课等六个一活动。六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举学校之财力,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学习、培训、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机会,如中心校每年举行的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带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七是加快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使更多的教师朝着“合格新秀能手骨干名师”的目标去努力,树立“争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远大理想。
3.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校长要从“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危机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防范的组织领导、建章立制、计划实施、检查落实、总结完善、奖惩、激励等工作。勤防勤治,纵横联动,念好“五字经”:一是抓好一个“防”字。学校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防范重于治理的观念,在“防”字上下功夫。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措施有力,落实到位,赏罚分明。二是落实一个“查”字。有了防范措施,并不可高枕无忧。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高度重视监督检查做好“三查”。查岗:对门岗,主要楼道安全岗,校内巡视岗,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等要不定时检查、落实;查隐患:每周一,校长亲自检查各项活动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食堂、校舍、小卖部、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隐患,及时处理和上报;查思想: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师生之中,了解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法制、安全工作的管理情况,促进安全工作严谨。三是坚持一个“讲”字。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为了让师生牢固树立法制、安全观念,从领导到教师要坚持三“讲”:讲要求、讲事例、讲制度。在教职工大会上讲、在周一晨会上讲、在班会上讲、在“媒体”上讲。四是突出一个“快”字。凡是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安全法制工作,都要及时解决,且在人力、财力、时间上予以优先安排;发现问题、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和上报。五是立足一个“实”字。“实”是落实,确实有效,起作用。凡是布置的工作,校长、安全专职人员和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都要组织力量,认真加以落实。总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学校安全工作要警钟长鸣。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大局、教师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不给管理留死角,不让制度有缺陷。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让每一条制度都成为集思广益后的民主集中,成为严谨条文下的公正合理。例如:在制定《教师值日护导制度》时,我们先形成初稿,然后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座谈会、教代会等,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才形成这项规定。
2.有章必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执行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制度具有约束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认可它、信服它,愿意遵守它。因此,每一项制度出台后,我们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正面宣讲,让老师们了解它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接纳,从而自觉地执行。二是发挥制度的示范性。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只有领导干部一马当先,率先垂范,这些制度才会转化为无形的执行力和感染力。在我们学校,校领导注意在各方面成为教师的表率:要求教师7点45分到校,我们一般7点10分左右都到校了;要求老师终身学习,我们几个领导带头参加网上非学历培训……三是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西方著名管理学理论“热炉效应”告诉我们,规章制度应当成为一座烧红的“热炉”,谁碰到火红的“热炉”,谁就会被灼伤。在我校,不管是谁触碰了制度这条“高压线”,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3.循章必公
公生明,偏生暗。公平、公正能保证学校和谐。在执行制度时,学校努力做到:学校制度高于一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为因素,没有人情偏颇,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远近亲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同一类人。对那些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老师充分肯定,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那些偷懒耍滑、不负责任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不让他们钻空子得好处。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更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公平公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
二、柔性管理——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1.注重精神领航
在软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为教师提供精神上的引领。要从学校现实出发,为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展示学校自身的生长圈,让师生心驰神往;要引导师生基于共同的认识、信仰以及价值感,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采用源于校本的“内生”方式,整合、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多种活动、多维互动深入人心;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等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品尝实现人生价值的愉悦和自豪。
2.实施民主管理
北田光男先生始创的“金鱼缸”法则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参与,增加透明度,才能提高管理效益。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民主管理,以促进相互监管,共同经营学校。我们采用教代会决策制,学校的重大事务,如学校的文化设计、绩效分配方案等都通过教代会,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施校务公开,将发展规划、岗位设置、评优晋级等公开,接受教师的监督;广泛征求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
3.关注情感需求
人是情感动物,教师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情感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投入真情,让教师置身于情感的磁场中,使教师产生依恋感、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办公室广泛接触教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加强沟通,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内心世界;真诚地关怀教师,时时处处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为教师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例如:生日当天,校长会把亲自书写的贺卡送到老师手中;老师身体欠佳时,午间可以到休息室躺椅上小憩……这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了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实效。
三、刚柔并济——学校和谐发展的双翼
制度的执行是一种外显的行为控制,具有强制性,有时会给人带来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人重在管心。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的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就应该在刚性的制度中加入柔性的管理,使两者如同张开的双翼,助力学校腾飞。
1.让刚性制度成为柔性管理的落脚点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的非强制方法,它以人文关怀为手段,带有明显的感彩。柔性管理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没有硬性指标,仅凭个人的感受、体验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仅凭人文管理,学校便无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就会出现管理的无序状态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同时人文管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柔性管理必须以刚性制度为落脚点,通过制度管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创建特色的评价模式
在校长聘任制的前提下,学校实行校本管理,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本校特色的学校管理评价模式,把管理层的评价与被管理人员和学生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教育评价科学、真实、公正、公平,探索出“多元—三维—组合”的评价模式。“多元”主要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体系多元、评价方法手段多元等。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的主体不再是“一元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即管理评价除由办学主体实施外,管理对象以及学生、家长等也参与到其中。体现“人人当家作主”的局面。管理评价除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外,可有校校互评、管理者自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区社会机构评等。在学校内部,学校领导可以考查教师,教师也应当可以评价校长。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即教学队伍与服务队伍双向流动、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双向流动,教学岗、服务岗竞争互转等途径来实现评价主体的互换。评价内容可包括管理人员素质评价、学校管理效果评价、学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等。评价方法要以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三维”是指从学校理念,行为、直观或环境等三个维度设计学校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理念反映学校对学生、家长、政府、教师、高一级学校、低一级学校等社会需求的关照;行为是指学校活动、工作项目和工作措施对内部需求针对性;直观或环境是指学校对促进教育对象个体发展整体环境的创设。“组合”是指建立并强化“组合式”的评价机制。即在学校管理评价中,把校长评价—分管领导评价—分管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评价相组合;在教师评价中,把教师个体评价—学科组或部门评价—学生评价相组合;在学生评价中,学生个体评价—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相组合、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组合、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相组合等。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
学校管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的思想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规范、评价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水平与成果等。根据每一项评价内容,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赋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可参照常模标准、同类目标标准、历史资料标准等进行。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培养与提高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总务后勤的评价主要从寄宿生管理、安全保卫、卫生医疗、食堂管理等方面来开展。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策略手段
学校管理评价,以促进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终极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如可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法、典型相关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多层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标准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在信息的搜集中,可采用测验法、观察法、面谈法、评定法、调查法等。还可使用定量的方法直接评分、定性的方法直接评等,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