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教师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他们在历史进步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有了教师,我们的文化得到了传承,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认识了我们的历史发展历程。然而,在近几年由于经济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压力,导致了很多农村的教师流失。他们有的自主择业,有的选择到大城市发展,这些都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灾难。一个教师的素质水平不仅仅体现在他教育学生们学习哪门课程的水平,还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对于那些不能够忠于自己职业的教师,我们应该对他们提出批评和指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的未来的重要影响。
一、农村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国家在初步建设过程中,很多资源都是依赖于农村的。而在我国进入了相对发达的时期,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水平。
农村的教师队伍是一支为社会最基层培育人才的队伍,他们身上的担子也格外重。而数学教师的意义就更加巨大了,因为小学教育中数学和语文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数学恰恰是学生了解与解决自然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数学教学必然会被视为小学教育的重点。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了教学资源有限,这就限制了学生们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农村数学教师流失现象的出现,归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那就是经济方面和个人发展方面。在经济方面,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肯定是偏低的,而且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上课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问题的出现。
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出了农村去大城市发展,他们的目的可能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挣钱养家。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教师,他在农村教学的时候,只能拿到基本工资,他妻子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导致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而且当他们的孩子要读大学的时候,学费可能都凑不够,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面对这样的窘况,他们只能另谋生路。而另一方面,从个人发展角度看,一些年轻教师选择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发展,是因为农村教育投入是非常少的,所以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及时的在农村实现,所以这对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种障碍。
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井底之蛙,他们害怕教育模式改革让他们被淘汰。所以,为了个人的发展,他们选择了去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而放弃了农村神圣的教育事业。
这些现象给教育资源本就很贫乏的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很多学生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够批判这些教师的行为,但是农村学生受教育问题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定发展是一种隐患。
二、提高待遇,完善农村教育设施
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同时丰富完善农村的教育设施,这对于留住更多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接受更多的高等教育。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农村教师的收入非常低,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现象。但是对于人民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够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参加教育工作。所以鼓励教师去农村参与教学任务,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我们应该鼓励一些教师,尤其是那些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够融入到农村教学中。
对于教学设施而言,我们不能够奢望得到更多、更先进的设施,但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学设施淘汰后可以留给农村,这样既减少了电子垃圾的出现,又满足了农村教育的需求。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小学的一些多媒体设备,在更新换代后就会淘汰很多,而这些设施如果放在农村,那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5,6]幻灯片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东西,幻灯片出现在小学教育中是在十几年前了,当时城市小学教育都使用了这个技术,但是农村很多学校并没有。
作为小学生在校时间呆得最长的地方——教室,无疑又是所有校园文化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群体,离不开学校环境,也离不开教室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教室环境关系更为密切。教室文化,是小学校园中独特的风景,是时尚、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是小学生文明的窗口。因此,笔者认为教室文化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断乳期和自我意识萌发阶段,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和发展的时期,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此阶段,外界的引导和影响对其心理素质的形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又反过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成长。
1. 教室文化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第一,提高审美水平。 教室文化体现的是教室这>:请记住我站域名/
第二,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小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群体。教室作为一群生龙活虎的小学生的聚集地,必然呈现出一派活跃、生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氛围。围绕教室文化建设,学生课余生活色彩斑斓,文体活动和各项知识竞赛丰富多彩。诸如教室联谊制度的建立,“教室杯”各类球赛,文娱比赛,知识竞赛,科技成果展等等,使学生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处处显示青春气息。生动活泼的氛围使学生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激励小学生奋发进取,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
第三,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人,教室文化在发挥以上功能的同时,也发挥着熏陶、感染和鞭策学生求学上进的作用。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看到教室里张贴的‘比比谁最棒’的公示栏,你得到的星星最少,你会怎么办?”,有67.14%的学生选择“努力表现,认真学习,争取得到更多星星”,这表明教室文化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追求学问、争取进步的意识。
2. 教室文化有助于小学生协作、竞争意识的培养
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
经过低年级两年的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基本功,但是还不够熟练,还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对词和句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段的训练,教师在进行片段练习时候,要让学生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要有条理。要用词准确,并且还要注意每段有一个重点内容,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逐渐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在中年级开始阶段要以片断练习训练为主,作文教学重点要放在一段话或几段话的片断联系上,一般不要求成篇的文章,这样持续一年多时间,到中年级后期,学生学会写一两段或几段文字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他们写的文章加个题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应该让学生向命题作文过渡,然后再逐步练习写独立成篇的文章,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作文训练做好准备。
三、高年级的作文教学
中年级通过段的训练,高年级就应该过渡到篇的训练。在让学生进行篇的训练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训练重点,使学生把在课内或课外重点读的内容充分运用到重点写的实践中。作文训练的重点要通过学生每次作文体现出来,但教师在围绕训练重点出作文题目时,要力求出在学生的心坎上,不要限制学生只写某一个内容,遇到个别情况,可以允许学生另换题目,写他们自己愿意写的内容,描绘他们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独特的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表达他们真实的感情。高年级在加强篇的训练时,还要注意文章中心的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时,不要单单讲求文章的组织形式、安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选择具体可信的生活实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思考,积极动笔,写成文章。学生只有有所作为,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任课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能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做到有机结合。但也有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情况不甚了解,理论讲授与教育实际相距甚远,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完善和提高。此外,在师范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工作上,对于自身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关注较少。
3.实践训练方面专业特殊性决定开设科目过多,加之任课教师的数量有限,使得每位教师授课门数和课时数都很多,必然导致课堂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力度不够。[2]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够充足。单项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多安排在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同一个学期内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势必导致训练不足。二是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方式有限。例如“英语书法”训练,大多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每天学生按照字帖和指导材料练习,还要上交大量的技能训练作业,学生任务繁重,积极性大大降低。
4.受训学生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但认识、态度和行动往往不一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高。另一方面,该专业学生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欠缺,对于基础教育和小学生缺乏足够多的了解,这些都将成为他们在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绊脚石。
二、改进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1.优化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为了解决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教学技能较低的问题,高师院校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逐步形成教师认真指导和学生自觉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注重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学习与提高,培养他们的小学英语教育实践能力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高师院校应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任课教师的培养,使其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理念,并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此外,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该方向的任课教师能深入小学,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了解小学和小学英语课堂实际运行情况,将教育理论与教学需要完美统一。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抓住一切机会获取有用的知识并发展自己的能力。
3.强化技能训练,方式灵活多样为培养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强化技能训练:一是加强听课、说课、评课训练。首先将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使其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以加强管理。二是加强微格教学训练。使学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科学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改革实践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尽早走进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切身感受和体会当小学英语教师的感觉;二是要加强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见习和实习中来并有较大的收获和改进。
学校应在规划期内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工作中找到工作的重心,增强教师处理教学事务的能力。只有当教师有足够的业务水平应对教学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时,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对于教师教学反思来说,学校以教师管理者的身份做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着教学的质量,更关系着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学校应以促进教师教学为目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更不应使“学期总结”等教学反思的方法流于形式,甚至被形式所左右,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学校应秉承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各项规章制度中查缺补漏,时刻关注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即时性反馈,科学地分配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各项教学以外的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空间,有助于强化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再无“怨言”,进而促进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提高教学反思效果,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
2.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弹性管理机制。
在哲学中有指出,由于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当人们面对事物的矛盾时,应以矛盾的特殊性为考察点,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这一原理在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管理机制中同样适用。当管理机制与大多数教师现实情况发生矛盾时,说明机制本身并不客观,应以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适当调整管理机制。毕竟“机制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道理人人都懂,与大多数教师的情况背道而驰的教学反思管理机制是不科学的。因此,应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及工作情况,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提倡多种教学反思方法的混合使用,根据教师个人喜好,针对其自身特点,运用其认为适合的反思方法进行反思,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反思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使更多的研究成为可能。
二、拓宽教学研究路径,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
1.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理念。
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可以是围绕时下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亦或是围绕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性探讨。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带动教师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学习,立足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应多鼓励教师积极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关注教育改革热点,为指导教学做足准备。“教师若想给学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应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既符合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也迎合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特征。而学校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大推动者,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若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便很难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过失。学校为此可以搭建课堂观察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根据对国外教学反思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将反思活动划分为“不确定”与“探究”两个阶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思维活动的状态,后者是为了找寻解决、突破前者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探究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不确定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时,会呈现出各种怀疑、困惑、焦虑的状态,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探究这一不确定而存在的。而学校应尽量为教师提供探究的条件,帮助教师消除怀疑、困惑及焦虑。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格录课为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观察平台,让教师在录制结束后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可见,一旦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搭建成功,将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确定偏差之处,从而作出调整。
3.构建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一种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对自身进行批判与观察的能力。他主张将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行为实践紧密结合,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境,而后根据动机方案来把握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最终得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们知晓教学反思对其教学的帮助,并认可教学反思的效果。教师们愿意将自己摆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机会就会去听其他同事的课,并且也会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记录下来,方便指导日后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懂为何反思”,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形式,无实际意义。那么此时,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以激励教学反思效果好的教师继续保持,而鼓励和劝勉认为教学反思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可以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反思效果的评价系统,在讲课与评课中寻求进步,利用观摩他人课堂教学来促进自身思考,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反思亦是如此。单一的教学反思理论是必然不会被教师所接受的,而单一的只存在于实践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反思同样是受困的,这仅仅是经验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学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才能对后续行为发展提供可靠参考,进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1.加强教学反思理论指导,促进解决教师教学反思困惑。
在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这一问题上,需要学校给予的不仅仅是高度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师用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批判的视角考察自身行为,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与强化、思维与修正,促进其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的过程。有的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开教学反思,也有教师不知何为教学反思,也不知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关注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疑虑和困惑,以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其实践,实践才更具科学性。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消除疑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创新措施;有效实践
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思索、加强。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进行探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和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
1.教研活动没有体现出教学特色
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是普通高校或是中专院校毕业的,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式也都是延续普通高校或中专院校的教研形式。对此,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多数以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为依据,很少涉及实际的数学实践以及“以学生为本”来开展教研活动,这很难体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特色。
2.对教研活动的投入不多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教研活动教室,也没有设立专项的教研经费。这就使得教师缺乏合适的场所进行学习,从而很难进行小学数学教研,获得创新与实践。
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1.创新教研内容,进行有效教研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活动都是以“走过场”为主,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要开展实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目标,就必须对教研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在进行教研之前能明确教研活动的主题。其次,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对于部分细节问题要慎重考虑,将教研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一一进行分析。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乘除法”的教学研究时,部分教师很难向学生详细分析这一知识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而在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加深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从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
2.改革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研模式都是以分散式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体现出教研活动的集中性原则。在创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时,构建专门的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对小组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对小学数学备课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此改变传说教研模式。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研究时,学校要鼓励该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选出教研活动小组的组长,让组长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增强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在对等腰三角形进行教学时,直接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并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该项知识。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研组长要及时对该授课教师进行指导,引导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改革,促进小学教研活动更好地开展。
3.结合课例分析,实施教研活动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本文作者:申涤尘李彬张鑫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创新的教育理念发展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线,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和创新型教师。作为全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地方高校教育模式必须适应地方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地特点,展示其办学特色,推行创新教育,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对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进行彻底改革。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经验,难以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因此,地方高校如何尽快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地方高校推行创新教育与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爱岗敬业的道德素养当前,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建设,严格自律,再塑高校教师良好形象,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是党的事业的宣传者,应该站在党的立场上,为了全民族的利益,“披荆斩棘育桃李,呕心沥血铸英才”,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综合道德规范的约束。师德之魂在于“师表”,为人“师”者要知识渊博,为人“表”要形象高尚。通常讲的“艺德双馨”、“艺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这个道理。大师就是有知识、有名望、有道德,受学生景仰的优秀教师。高校的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盖的高楼再大再高,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队伍综合道德素养的熏陶,学生的水平和素质是很难有所提高的。广专结合的文化素养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全面综合、广专结合的文化素养。首先,高校青年教师要有一种人文的精神。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高校青年教师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其次,高校青年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学科文化。高校教师的学科文化是指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对本专业独立的思考和个体化的知识体系。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科文化,才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做到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再次,高校青年教师要具备教育素养。我们应看到“一个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即使他们的专业业务相当高,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甚至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更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5]高校教师应当是“文化人、学术人和教育者”三位一体的优秀人才。广博精湛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是其知识结构的核心及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对所讲授的课程要系统掌握,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从深度和广度上完整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在对本专业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精练授课内容,才能从学科知识本身出发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强调教师坚实的专业知识并非是把教学活动拘泥于教材和大纲。教师要根据特定的历史阶段,根据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入透彻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取舍,重新组合。
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规划目的是要在学校中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个人进步的机制,保证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最终达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把好新进教师入口关新进教师一律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按照“尊重人才、重视质量、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考核,体现高学历、高质量、高水平。拟被录用的新进教师必须参加省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岗前培训,在理论培训合格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主要考核新进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态仪表。新进教师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要达到85分以上,达不到要求者需重新准备,再次试讲考核,为教师正式上岗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认真分析每个人的特长、个性、兴趣、专业方向,将每个教师分配在他最适合的岗位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继续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学校要为新上岗教师及转岗教师配备导师,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培养,充分发挥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实行双向选择制,在学院组织协调下,双方签订责任书,报教务处审批,指导期限为三年。导师要为青年教师制定三年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认真填写《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表》。导师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指导青年教师掌握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前沿知识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熟悉并基本把握各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培养结束后,新教师的授课情况按照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定表的要求,其优良率应达到85%以上,教师教学实践考核分数应达到80分以上。学校定期组织导师召开座谈会,总结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三年未完成培养计划的青年教师延长一年的培养期限,对不负责任的导师要给予批评或撤消其导师资格。制定严格的监督体制按照学校听课制的总体安排,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听课力度,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的专家随机听课,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效果和课堂秩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在课下当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青年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要求各学院(部)每学期举行一次微观教学,要求本专业教师对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内容、方法、效果和手段等各个角度进行细节点评。各院(部)每学年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和师德情况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内容从学生的角度给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师德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学院、教研室等多层面多方式的监控与督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师德和教学法讲座,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教师素养、新教师如何备课、授课和教案、板书、教法等教学环节进行培训。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学校要定期举办双语教学高级英语培训班或中级外语培训班,2006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通过各类培训使全校青年教师受益达60%,并派出7人分别赴香港、新加坡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开展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技术培训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双语教学。在坚持校本培训的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学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深造或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制定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落实措施,为青年教师提供资助,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按照学校颁布的讲课大赛和教学质量的评分标准,由学校专家组评选出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骨干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树立危机意识,刻苦钻研业务,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各院(部)每年度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案或板书大赛,督促教师规范教学用语和教学手段。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教师队伍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对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根据学科门类特点,集全校的优势力量创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创建来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这也必将为建设一支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与条件。
(二)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既要精通数学专业知识,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向学生展现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见闻,这样更能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会激励学生以教师为目标。
(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学生都要表现出满腔的热情与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强化情感的正面效应,换来学生对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往教师与学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简单说来教师就是指令的者,而学生就是指令的机械执行者,师生处于一种相对紧张而对立的关系,许多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被迫学习。要让学生喜爱上数学学科,就需要转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自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于相对于心理安全与身体放松状态之中,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与热情。
(一)尊重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不附属任何人。他们虽然年龄小,但是却与教师有着平等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习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以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统一体。
(二)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待挖掘,我们不要包办代替,以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思维,即使学生探究活动无法进行,也不要急于否定或是直接指出,而是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启发与指导,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重新鼓起探究的激情,这样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公平对待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与个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只爱优生,而将中差生置于角落,要将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而小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觉得数学过于抽象深奥、枯燥无味,而认为数学难学,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就需要我们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对数学进行包装,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将那些枯燥抽象而静止的字母、符号、公式等寓于直观的画面与悦耳的音乐之中,变单一的语言输出为图文声像的综合呈现,这样不再是单一的感官刺激,而是多方位、多角度、多感官的参与与调动,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界面之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
(二)设计数学游戏活动将游戏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教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游戏是学生所喜爱的,有效的游戏活动集中了游戏的趣味性与数学的知识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如在学完“能被3整除的数”后,我们可以在学生之间展开一场擂台赛,由教师出示相关的数据,让各小组来竞猜能否被3整除。这样将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训练寓于趣味竞赛游戏中,能够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训练,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论。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数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在各行各业、人类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成功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过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引向生活,从教室引向社会。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探究的动力。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与定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对策
1.识字教学规律。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音形义的结构规律,每一个汉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由一定的部件或笔画组成,呈现出指示、形声、会意及象形规律的特点,教师要发掘汉字的这些规律,用形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用声旁记忆字音;识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还要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识字教学要与词、句、文相联系,使学生在词、句、文中认识汉字,并能够将学到的汉字应用到词、句、文中。2.识字教学方法。标注拼音、提前读写法,这个方法是在儿童识字之前,借助拼音,进行读写,目前有大量的拼音读物,即标注拼音和汉子双行文章,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拼音、观察自形、理解字义,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帮助儿童认识汉字。韵语识字法,先将字组成词,再将词放在短文中进行识字教学,将分散的没有联系的字集中在一起,借助一定的语境来识字,实现“在词中学习字、在句中学习词、在文中学习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3]3.识字教学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要对识字教学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识字教学作业要体现趣味性、渗透性、层次性及拓展性原则,既要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又要促进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拓展和延伸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后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注重质量。4.识字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评价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的情况,在具体语境中应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工具书学习汉字的能力。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既注重了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又注重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综合运用这两种评价标准。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将识字习惯和识字态度纳入评价标准,使识字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