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公寓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寓管理论文

篇(1)

学生公寓在学校里面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学生进行学习、休息和生活的地方,同时还是学生们思想碰撞的地方。但是睡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部分高校忽视了对公寓区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大学校园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生公寓里面度过的。但是由于很多原因,当学生离开教室回到学生公寓里面后的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了重课堂知识的传播,轻公寓内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同时当学生公寓内出现各种违规现象时,也得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也没有对这些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有力的措施去改变。

2.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建设落后。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为了节省公寓管理的运行成本,许多高校后勤所聘用的管理人员多是临时工。这些管理员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业务训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着一定的困难,对于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各种困难都存在着问题。因此这些管理人员也无法完成对于学生的引导能力。

3.公寓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是所有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例如在男生公寓里面谈论的最多的内容基本是各种游戏、休闲酒吧、打牌赌博等,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才会谈论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部门都只是满足完成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对与学生内部的思想很少进行关注,也很少对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提出各种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最终的结果是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不足,让学生公寓的文化氛围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很难形成对育人有帮组的文化氛围。硬件的设施不够齐全,各类文化活动单一,规章制度和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欠缺,致使学生在公寓中不能明显地感受到和谐健康的公寓文化的熏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和学习风气,进而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二、运用现代物业管理理念进行学生公寓管理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进行课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的一个绝佳的场所,将课堂教育和课后教育结合起来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现代物业管理强调的就是人性化管理,其要求就是为社区内的大众提供全方位的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将现代物业管理运用到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中,可以有效的提供学生公寓的管理质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用心将学生公寓打造为学生的“第二个家”

篇(2)

二、我国政府如何推行绩效预算制度

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探索绩效预算,比如上海浦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笔者结合绩效预算的理论原则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就我国推进绩效预算改革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原则

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之分,推进绩效预算改革也不例外。所以在进行绩效预算改革前应当明确逻辑顺序。首先应当对应当全面评估实施预算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然后参照评估结果设置战略目标,并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再然后对实施成本进行计算,在政府投入资金以后,及时按计划行事,并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最后将实际效果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提交绩效报告,并把这份报告作为下一个预算周期向有关单位拨款的参考依据。在绩效预算的框架下,政府的各项预算应当遵循绩效性原则。应当将绩效工具引入预算管理,从而有效防止政府部门因为一时冲动而盲目扩大预算规模。在笔者看来,我国应当把注意力从管人转移到管事上来,从投入转移到支出上来。把传统的“人员——职能——经费”预算安排模式转变为“公共品——成本——预算”新型预算模式。从而实现对预算的有效管理,加强对政府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完善绩效预算制度的体系框架

首先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实现多元化。对客体进行相关评价的责任人、机构是绩效评价的主体,根据绩效评价所涉及的利益各方,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财政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其他一些利益主体。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作为评价主体。比如可以引入行业系会、有关咨询机构、民间组织等,让它们对政府的项目进行评价、打分。从而实现绩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全面完整。评价指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评价指标(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等等。

(三)推进绩效改革应当进行“三步走”

绩效改革的方案设计应当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推进绩效预算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全面推进绩效预算制度改革的条件,所以在笔者看来我国应当进行“三步走”。第一步,把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作为突破口,选择项目支出比较多的部门推进“项目绩效预算”工作。第二步,在一些支出管理水平较高的政府机构或者事业单位推进“项目绩效预算”。第三步,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全面推进绩效预算制度改革。

篇(3)

二、关于加强区域合作中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建议

在促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重大的问题,陈瑞莲曾经对合作组织进行过比较研究,他提出,虽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但是缺少实质性推进,其主要原因是区域城市政府间没能够形成统一、合理、公正的公共管理体制,导致区域合作组织的活动无法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公共管理体制是否能够让人满意,是由公共管理的职能范围等因素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区域合作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难题,其最终的解决往往是与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分不开的。在促进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公共管理职能,曾有很多学者提出过自己的建议,本文归纳后得出主要应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中央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是加强区域合作中的公共管理

职能不可缺少的支撑。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共同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国家的参与,要有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鼓励与引导。

2.建立一套制度化的、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机制

这样的官员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区域合作中的政府官员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有效抑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扩大。

3.建立制度化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要解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存在的冲突,并不是否认地方政府追求各自的利益,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发挥政治协调的积极作用,在满足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同时实现政治协调与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最终实现区域合作组织经济文化的一体化。

篇(4)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中,公众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限制而使其成为一种间接式的参与。在当今网络普及的时代,由强大的互联网作为支撑的公众网络参与实现了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方式的直接性。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到政府的政策决策过程之中,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输出其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实现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1.2公众网络参与具有平等性

网络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开放的平台,公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原有的时空、地域等限制,进入到公共决策的过程之中,比如可以较快捷地登录到政府网站,了解政务公开的信息以及一些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情况。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不管公众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官员抑或者是普通工人,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愿,有效地参与到公共管理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有了相对较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

1.3公众网络参与具有互动性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决策者和信息的者,一直主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众的身份只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并不具备太多的话语权,在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以及政策的制定都是静止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没有任何的互动性。然而,随着网络这个双向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兴起与发展,公众在信息传播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某一信息,或者是主动发起某一信息,成为信息的者和建议的提出者。公众的网络参与使公共管理过程拥有多项交流的性能,公众可以与政府对话,提出意见或建议,发起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等,这就实现了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交互性。

2.公共管理中公众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公众的网络参与在公共管理之中有着传统公众参与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同样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其中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和非理性是其首要问题,在此笔者就主要讨论这两大问题。

2.1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公众的参与是相对平等、开放的,但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之上的,并不是完全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平等,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和城乡分布的不均衡。首先,区域的不均衡。据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由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概括来讲就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远远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5%,而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互联网普及率则均不到33%。其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由于公众所受的教育、经济收入和年龄的差异就导致了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不均衡性。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公众群体拥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和掌握的信息相对较多,这就引起了网络参与的贫富差距。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精英群体掌控了更多的信息,有着更高的参与公共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在公共政策指定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再次,城乡分布的不均衡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城镇网民占有率为71.4%,虽然相对2012年,农村网民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公众网络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均衡。

2.2公众网络参与的非理性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对政策制定的不满和意见。但是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发表自己言论的同时都受到自身思想素质、性格差异和道德标准的主导,很容易发生非理性的举动。并且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人们在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时候发生极端的行为和言论时并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形象和利益,所以,在针对一些问题发表观点的时候,一部分人会用到情绪化的词语甚至是虚构的事件来煽动他人,不是所有公众都有分辨信息虚实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易引发非理性的,对整个公共参与的过程都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在网络空间可以隐匿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从而摆脱了现实中道德的约束,一些网民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损害他人,甚至是国家、社会的过激行为,例如采取非法手段虚假信息等恶劣行为。网络空间信息的爆炸与泛滥,让普通的公众更加无所适从,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意见,从而使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变成一种偏激的冲动或盲目行为,更甚者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的暴力行径,必将阻碍公共管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健康发展。

2.3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性

网络参与本身具备互动性,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双向的,仅仅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对公众的参与做出相应的有效回应。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公众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这一模式依然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回应,这就造成了公共网络参与有效性的不足。在政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政务信息公开不足和政府回应机制不完善。首先,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不少政府网站实时公开政务信息,但是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致使公众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政务信息的获取和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其次,在现阶段内,我国并没有对政府部门的回应做出一定的规定,政府部门对于公众的提问或监督意见的回应一般都是被动性的,是在上层部门领导的指示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性回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比较缺乏。政务信息公开的不足导致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程序,政府回应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一定的载体,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篇(5)

2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体育科研方法是研究体育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1]。因此,体育科研方法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论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发现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资料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德尔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507篇学位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论文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数理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这些学生重视研究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我国体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体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能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强调对客观现象和事实进行理论性探索或实证性分析,检验理论依据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虽然基础性研究没有强烈的应用目的,但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研究,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以获取新思维和新知识的创造性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2]。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基石,应用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开发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这三种研究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缺一不可。我们对这507篇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3.7%,基础性研究占的比例为19.2%,开发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1%。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资料和科研条件有限,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主观上忽视基础性研究,而直接进行研究性研究;三是应用性研究比基础性研究更容易。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对基础性研究的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4.1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通过对这50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我们把这些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群众体育类研究、学校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关注的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体育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在2002-2010年的9年中,这三类论文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3%;2005年到2006年间,三类研究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从2005年开始,竞技体育类研究开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从2005年起,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异军突起,并开始占据首位。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是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而2006年以后,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学校体育类研究所占比例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稳定。在学校体育类的研究中,中小学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也是硕士学位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正在发生悄然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关注的重点也从竞技体育转向了群众体育。目前,对群众体育类的研究已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已开始关注群众体育。

4.2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农村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农村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城市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城市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两者的区别就是开展健身锻炼的地域不同。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体育观念、运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体育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间,农村体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体育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达到87.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产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而很多的“体育问题”和“体育现象”都发生在城市体育中,这也成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关注的热点;二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体育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体育热点“话题”要多于农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由于体育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体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

篇(6)

二、公共伦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共伦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很大难题与挑战,存在现实中的公共伦理缺失问题。我国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意识因素方面

我国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伦理观念铸成了公共伦理理念缺失以及意识困境,当前公共伦理的理性正在缺失,给原有的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带来较大的冲击。首先一些公共管理主体的“服务”意识逐渐蜕化,对基本公共管理体系形成消极的影响,其次,管理者对公共道德的理解出现偏差,本来管理与伦理融合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地相信管理伦理的存在、内容及其重要价值,而中国传统伦理却偏重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和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德关系,而忽视了个人对社会与国家的公德关系,未能凸显人的主体性和以人的个性自由的最高境界。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没有,也无法发展出一种适度合理的公共理性。最后,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复杂、狭隘顺从的草民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使得他们根本不参与或仅是被动地参与政治性活动,参政意识相当淡漠,更谈不上对公共管理伦理的发展。因此,这些思想意识因素直接影响他们对公共管理的参与度和思想意识的转变。

2.制度建设因素方面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虽然也建立了各种较完备的行政监督机制与制约体系,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很多行政监督不力、制度建设相对迟缓的现象。社会对于公共管理伦理这一精神领域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社会上对于伦理问题尤其是公共管理伦理方面重视不够,理论界对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伦理规范缺乏深入、系统、透彻的研究,从而导致精神文化建设所依赖的伦理工具相对缺乏;二是一些公共管理组织对待这些传统伦理体系的态度,往往也是只重视传承而不重视发展。这不仅导致了自身公共管理伦理素质的下降,同时也降低了总体的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激化了社会矛盾,伦理内化也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公平性、普及性。现实生活中公共管理伦理价值的确立与发展需要在“公共善”的问题上达成一致,避免社会管理混乱不堪。再者,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受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驱使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伦理范畴概念也不明确,缺乏对各个主体的导向性和社会实践性,这些原因导致了公共管理伦理发展与制度建设不可能和谐发展。

3.环境刺激因素方面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变革发展时期,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物欲膨胀,工作压力大,再加上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不足,使得管理主体的人格发生了严重的异化,伦理意识不断淡化,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时,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公共权力在公共管理领域中被大量地交换和利用,这些管理者进而形成了功利型人格,最终导致了公共管理伦理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现实利益的过分追求,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和精神的空虚,也折射出了社会价值理想的缺失。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仅是一个现实世界,更是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近年来相继发生一些恶性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在一些社会领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不仅影响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和道德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共伦理建设的社会公共环境。

三、针对公共管理伦理缺失提出的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想推进公共管理体系构建,解决公共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伦理缺失、道德滑坡问题,就必须多方位、长期有效地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1.加快转变公共管理思维

社会公共管理伦理思维是指以管理学与伦理学相统一为指导思想的思维方式,是执行和评估管理伦理规范的道德评价坐标。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现阶段我们要明确公共管理伦理的现实作用及其相应的规范标准,转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实现公共管理伦理思维转变,对公共管理组织的伦理要求与对公共管理者的伦理要求做明确区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伦理道德激励方法与管理方法,强调管理活动的伦理规范;同时,为了防止公共管理伦理缺失,我们也要把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制订出不同的伦理考核标准与道德规范,强调投入公共组织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和对正义事业的投入,明确认识到公共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多在公共管理组织的监督上下工夫,努力推进公共管理构建,使管理活动有据可依、行动有序。

2.健全公共管理制度

管理伦理建设必须以政治、法律、制度等的建设和完善为首要条件。因此,在当代社会生活高度分化和社会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社会公共管理必须把这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引申为外在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建构并不断塑造道德典范,扩大公共管理伦理的社会影响力,健全各项公共管理制度。首先,公共与伦理相结合必须在政府与公民长期互动的关系模式之上,公共管理的社会责任也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多数公民偏好的基础之上,把公民外在的行为规范逐步转化为组织整体和组织成员的内心要求,从而实现管理与伦理的深层融合;其次,在具体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把公共管理伦理放在国家管理创新战略层面上加以思考,通过管理的伦理化和伦理的管理化结合,把对已有公共活动的规范与开展新的公共活动结合起来,明确管理主体的社会责任,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并让其在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体制中充分发挥激励功能,最终实现公共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科学化、时代化。

篇(7)

二、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在水利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处理复杂的水利工程技术问题,这就使得投资后控制能力较低,使得事后工作的处理阶段时间过长。能力偏低使得他们不能有效组织和协调各工程之间的主体关系。缺乏专业知识,尤其是法律和经济知识,在处理纠纷时显得力不从心。

(二)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执行监督工作不到位

现行的水利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工作,没有及时根据单位特点和自身实际需要编制预算标准,没有严格把控预算的执行过程,事后的监督工作也不到位,使得问题频现,各个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预算管理目标和沟通,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只局限于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讲求进度,很少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和研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不能严格的进行执行可行性和投资分析研究的审批程序,缺乏科学合理地系统组织实施。对于变更的部分和项目缺乏合理的监督,对于那些因变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及时的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业务水平有限

编制工作不准确近年来,异地或跨行业的水利工程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预算定额、预算标准和预算编制相关规定都有所不同,致使那些跨地区跨行业的水利工程因为不了解相关规定,因此,在实际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或者偏差,不能及时了解当地预算定额和标准规定,在分析和比较各地区水利工程预算差异时,也会导致工程单位的费用和预算管理出现偏差。

三、深化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中的应用

(一)转变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重视预算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预算工作是提高水利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单位负责人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将这种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单位各处,除此之外还需要树立单位内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观念,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应该将预算管理工作当成单位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与单位财务人员以及预算编制人员强化沟通合作,只有这样高度重视才能有效的提高水利的工程管理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

(二)强化预算管理基础工作

统一预算标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该强化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单位应该抽调专门工作人员根据实际中自身工作的特点进行编制或者修订预算的定额,在编制或者修订时应该注意保持预算定额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上级主管部门等也应该充分重视预算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在预算管理的标准框架体系支撑下,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自己单位内部关于预算管理的标准文件。

(三)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预算数据库

现行的预算定额编制依据是根据平均水平来的,不能有效的体现出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实际情况,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现有的市场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设备的发明和推广,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预算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根据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应该引导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根据统一的编制办法根据自身需要编制自己的定额,实行自主报价,逐步形成遵循市场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水利工程造价。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和市场发展需要,适应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发展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该着手建立自己单位内部的数据库。

(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

预算编制虽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工作也同样重要,空有预算计划,而不去遵守和执行,那么单位的预算也发挥不了应该有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预算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金额管理、项目管理和数量管理三个方面强化管理和控制,严格制定预算金额,按照预算项目进行控制管理,预算的数量管理也应该和金额管理同时进行。

(五)加大水利工程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该加大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运用先进方法和手段,不断扩大预算的监督范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工程项目的预算执行中发生的错误和偏差。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建立制订预算监督结果的通报制度。及时的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执行监督结果和评价进行通报,并将这一结果作为预算调整和工程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用责任来约束预算执行人的行为。

(六)重视单位内部建设

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想要使得水利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进展良好,一支专业素养过强和业务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工作要求而且熟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这也是当前整个预算管理行业的客观要求。也可以采用引进优秀人才和培训现有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高单位内部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内容要系统化,具有时代性,不断变化以适应水利工程管理动态发展的需要。

篇(8)

㈡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水利工程的质量优劣息息相关,特别是引水渠道和堤坝修建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一般选择在枯水期进行,这样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针对原材料的不同要求,对原材料的严格管控也显得特别重要,对于不合格或者与工程要求不相符的材料在工程建设中要禁止使用,要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负责。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一旦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有错必改,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规范工程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

㈢重视管理人员的现场施工能力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重大,施工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现场可以真正的做到有序的进行。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首先,管理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对施工人员树立一个榜样,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且要清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性”。其次,对施工人员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避免因采用苛刻的手段使得施工人员对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避免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怠慢等问题的出现。最后,就是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隐患,对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解决,比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有无佩戴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查,专门配备专业人员对电路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用电安全等。

篇(9)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接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正因为二者之间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代表业主方,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对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或服务,而监理企业或公司则是一种有偿的技术技能服务,它不具备项目管理企业更加广泛的职能和职责.而且监理制度推行的本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原有的建设管理模式,但由于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项目法人不可能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等交给监理人去进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规定建设单位必须要有监理,则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质量管理交给监理公司来进行.虽然近几年对建筑安全监管十分重视,各地均发文要求监理也要对安全负监管责任.这一系列的定位,职责的界定使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1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工程监理就是质量监理

监理企业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三控、二管、一协调”.但是在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机制不配套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拆解,该做的没做够,该给的没给到,不该的却担着.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职能多被大大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工程师也就是质量检验员.面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指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内容服务却基本不涉及.正因为如此,工程监理变成了业主单位聘请的工程质量监督旁站人员,有些业主单位甚至认为聘请工程监理纯粹是为了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是应付上级政策的对策.正是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时候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

112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业主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对于大型的项目,有时业主还要自行组织一套人马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业主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对业主缺少规范,往往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

113工程监理缺少高智能人才

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对监理费的收取逐年呈下降趋势,低价竞标更加压低了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有的项目工程监理费还未达到标准取费的三分之一.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有些高智能人才即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由于监理企业无力常年聘用,他们多为临时工,有项目需要时被招聘过来,项目完成后即解除聘用.

由于工程监理基本上是属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它们并未进入前期的科研和采购范围.因此它们也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商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而目前工程监理企业所有的人才则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加,而合格的监理人员又严重不足,使各监理企业和单位只有大量聘用非工程专业人员来充当监理人员.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宽泛,素质不高,加之监理单位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等,使得整个监理行业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2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业主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投资方的业主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和发展.

211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开始了,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监理企业要过渡和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功夫.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除此之外,还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如对员工的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和着重实务实用的专题性培训以及实用外语能力培训等,提高员工的能力.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建立起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开拓型能力的,懂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12建立标准和工作规范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项目管理唯一标准和工作规范.项目管理不同于工程监理.它除了自身完成相应的专业服务外,还要担当起项目策划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负起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因此项目管理企业应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并且更为严谨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213努力开拓市场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不可能将项目管理企业所承担的工作全部交给监理公司来完成,即使已经从公司转型过来的项目管理公司也不可能全部接手工程项目的全部管理.但是作为有实力的建筑监理公司承担这些,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除上述应该建设的好的内涵部分外,还应加大对业主的宣传力度,主动开拓市场,主动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内容、意义,以及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这些宣传和市场开拓,对政府投资或者是私人投资的业主方均要实施.使它们逐渐明白项目管理对一个建筑项目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3结论

虽然工程建设监理在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建设监理势必要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业主方获得最大效益,工程监理趋向项目管理也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10)

在施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了解和认识,通常将编制预算当作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认为预算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的。多数人认为财务部门同时领导预算、编制预算、管预算,但实际上预算不是专属于财务人员的责任,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还是有差别的。从我国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施工企业的领导会直接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给财务部门来执行,上级部门对预算的数据进行批复之后并下达给下级部门,通常只是在财务部门和领导中公布,具体的考核人员无法充分了解预算的情况。

2.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质量较低

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需要根据企业当前经营的能力和市场环境来分析,施工企业大多数可以合理的认识到企业内部的现状,但是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市场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编制全面预算时的情况和未来具有较大的出入。只有准确的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形势,才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全面预算。但有的施工企业通常会忽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无法准确的搜集相关信息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开始编制全面预算管理,无法确保全面预算的质量。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较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一致,导致企业无法准确的把握预算管理计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缺乏战略指导过分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导致预算管理质量较低。同时,在预算管理的时候,只注重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缺乏长远考虑。

3.预算分析控制机制不合理

在施工企业中要想有效的确保企业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就需要在预算批准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预算分控机制。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预算分控机制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对实际的业务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控制。首先,预算管理机构通常在预算编制的环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和分析控制不够重视,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再次,预算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有的施工企业通过财务部门计量之后,就会定期反馈给各个责任预算单位,对新形势下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损失无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二、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1.系统的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工作

要想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对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编制和高效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效的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施工企业当中,需要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管理人员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以便有效的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

2.完善预算分析控制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充分发挥出全体员工的作用,进行全面控制,对预算管理中涉及到的所有领域和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其次,充分分析预算,对各种差异进行细化和分解,从数据方面分析差异的实质,并根据企业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在施工企业的业务方面,寻找出差异的本质所在。另外,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结果采用不同的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日常的结果需要采取标准的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比较特殊但是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可以使用简式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用过闪电式反馈进行报告,以便有效的确保预算的重大影响和及时上报的作用。

3.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要想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就需要具备高质量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加强员工对预算的认识和重视。施工企业需要确保预算管理执行部门和考核部门职责相分离,将考核标准和意见交给绩效考核部门的人员进行制定,以便有效的确保考核质量的权威性和标准性。同时,还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严格的设置,其考核标准设置需要科学合理。通过预算,将公司战略与对员工的考核和奖惩挂钩,促进所有人为公司战略服务。

篇(11)

其次,我理解你的心情。课“总被‘挑剔’得‘体无完肤’”,心里难免不是滋味。但不要失却自信,要辩证地看待“挑剔”,智慧地转化“挑剔。”

如何辩证地看待“挑剔”,智慧地转化“挑剔”,下面的故事也许能带给你一些启迪: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记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哪一笔一画不被挑剔。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一切曾被挑剔的笔画,今天都被画上了赞美的标记。

你不妨学一学画家后来的做法,在心里给自己的每一处教学“妙笔”都悄悄地标上欣赏的记号。以此增强自信。

第三,我不接受你“公开课的战船必须驶上‘安全’航道”的心态。有人问起被称为“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你说说看,什么样的船只最安全?”阿那哈斯回答:“是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只。”

离开了大海的船只固然安全了,但终究还有多少应用价值呢?所以,我想开诚布公地跟你说,航行在新课程大海里的公开课船只,与其“安全”一些,不如“危险”一次。

请别误会,让公开课“危险”一次,绝不是怂恿初登讲坛的你妄自尊大,听不进逆耳忠言,一意孤行。其本义在于:“危险”一次,你就拥有了一次迎接挑战、发挥潜能的机会。

让公开课“危险”一次,意味着要“大胆”地创造。齐白石堪称典范,他九十二岁高龄时,依旧“大胆”地创作了一幅题为《和平》的国画:浅红的一株益母草,下面是两只墨黑的鸽子。画面上一红一黑,色彩反差强烈的两个物象傍在一起,抢人眼球,撼人心魄。自毕加索给鸽子赋予了象征意义后,还不曾看见画家用黑色来绘和平鸽的。这就是大师,虽寿登耄耋,但奇思妙想依旧年轻,感知世界依旧新鲜,绘画创作依旧“大胆”。

所以,年轻的你要“大胆”地尝试。尝试独立备课而不仅仅依赖于教参;尝试熟背课文而不仅仅要求学生做到;尝试让最后进的一名学生站起来读书而不仅仅让朗读翘楚闪亮登场;尝试让学生说哪里读不懂而不仅仅大张旗鼓地宣讲你感兴趣的地方;尝试让学生解读文本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而不仅仅是千人一腔;尝试激发学生当众把你问得瞠目结舌而不仅仅是你把学生问得目瞪口呆;尝试以“处女课”问世而不仅仅以反复演练的“样板课”示众……大胆地尝试有时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公开课上。

当然,让公开课“危险”一次,并不意味着排斥“成功”。关键是如何看待“成功”。“我不知道何谓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想要讨每个人的欢心。”(萨米·戴维斯)

“要讨每个人的欢心”,(唯独不讨每个孩子的欢心)这只无形的功利之手,正牵动着教师,表演着一出又一出合乎“某种胃口”的木偶戏式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