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早期护理干预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篇(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或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选我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均CT和MRI检查确诊并且生命体征平稳,都存在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年龄37~8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医嘱继续降压、改善认知功能、营养脑细胞等等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立即制定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早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1~3 w(脑出血2~3 w,脑梗死1 w左右)。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在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至生命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采取抗痉挛。多取患侧卧位头、健侧卧位。②采取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促醒等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3~4次/d被动运动,肢体按摩进行2次/d,约为30 min/次,采用柔软毛刷刺激四肢皮肤进行促醒护理,从远端到近端,10 min/次,3次/d。同时2次/d配合针灸及电针针刺合谷、内关、印堂、人中、百会等穴位促进患者苏醒。③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尿方法:留置导尿管、间断性导尿、自行排尿,对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给以解释,确定患者的饮水量。遵守间断性导尿的操作规程,自控排尿的指导和训练,耻骨上叩击,屏气及挤压以及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④生命体征平稳后1 w后至功能恢复阶段。如患者尚未完全意识清醒,继续进行以上促进苏醒护理方法,并且以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认知行为干预等。⑤饮食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身体护理,避免过敏或感染,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之一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使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est)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Berg评定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余进行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两组患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Berg评定及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因素,我科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发病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改善受损的功能,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同时电针、生物反馈刺激等促醒护理促进患者神经轴突突触的早期建立,也有利于健侧脑组织的代偿功能的早期建立。传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多在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往往错过最初的一段最佳干预时间,即使后期采取运动康复训练。从我科本次研究来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虽然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不同程度改善,但是早期干预护理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为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Berg及BI评分,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常用康复护理技术排放[M].康复护理学,2012,6:1576-157.

[2]韩芳.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会议论文,2010,60.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85-02

颅脑损伤是由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颅造成头部的损伤,其中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病情变化快、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手术成功率较低 ,因此 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同时要准确判断病情发展,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治疗依据,对病人预后恢复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脑外科自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其中男3l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5.5±3.5岁 48例患者中,车祸外伤27例,高空坠落伤4例,重物撞击伤1l例,殴打致伤6例。人院时经CT扫描,损伤部位:脑干7例,丘脑下部3例,硬膜外l2例,脑内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7例,硬脑膜下血肿l2例,合并其他脏器受损17例,其中脊柱或脊髓损伤4例,胸部受损5例,腹部受损8例。入院时应用GOS评分指标分析, 良好(5分)18例、轻残(4分)13例,重残(3分)l7例。非手术治疗21例,手术27例。将4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损伤时间、损伤程度、手术时机选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及对症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神志变化等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患者昏迷程度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对患者的辨识力、记忆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以准确掌握病情进展,严密观察患者瞳孔变化( 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眼球活动情况。 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如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淡漠、收缩压下降 呼吸频率增快等症状,应考虑是否有休克或低氧血症发生。如出现躁动或突然嗜睡,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并结合瞳孔的变化,应注意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如患者血压突然下降、脉搏增快 心跳呼吸减弱,提示出现脑干功能衰竭。

护理干预措施:

(1)常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数处于深昏迷状态,要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人员走动,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在此同时,要配备气垫床,抬高头部30度作于,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床单应平整、干燥.松软。每两个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和骨突部位,预防压疮。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和,以减少局部刺激与感染。

(2)低温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采用冬眠法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病死率。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热,体温高于39度(或者是39度以上者可用冰帽、冰枕冷敷以及酒精擦浴等,昏迷病人使用冰帽、冰枕者要严防冻伤。

(3)感染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导尿时选择刺激性小的气囊导尿管;恢复期帮助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膀胱训练,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0.9%NS进行膀胱冲洗,防止尿路感染;留置脑室闭式引流者,引流管应高于切口平面1O一15era,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和量,做好记录。

(4)输液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监测中心静脉压;休克纠正后应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加重脑水肿或心肺负担;颅内高压时应给予高渗脱水药物,甘露醇应在3Omin内滴入,防止输入速度过快而一定程度的加重了肾脏负担。

(5)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遭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咽喉呕吐物,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严防舌后坠,有活动假牙应取下,以防假牙脱落,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死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湿化气道。

(6)脑脊液漏护理

有脑脊液外漏者应抬高头部,用盐水清洗鼻前庭及外耳道,用酒精消毒。耳漏者采取患侧卧位,防止脑脊液逆流,引发颅内感染。嘱咐病人勿用力濞鼻涕,以减轻症状。

(7)安全护理

昏迷或躁动患者应在床边加防护栏,或适当约束患者肢体,以防止坠床或拔出治疗管。

(8)心理护理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尊重患者隐私及人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重拾信心,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患者亲属思想工作,减轻消极 焦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治疗信心。

(9)对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严重的颅脑损伤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胃黏膜血管痉挛,胃酸分泌增多,造成缺血甚至坏死。

(10)观察意识状态变化。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呼唤患者的名字,并压迫患者的眶上神经等方法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嘱患者家属经常同患者交流,消除其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变化。

(11)对脑疝及脑水肿的观察。在患者脑受损、受压及创伤的过程中会出现缺氧、休克等现象,可使患者迅速出现脑水肿,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急剧增高,形成脑疝导致死亡。护士应严密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治疗。

2 结果

对照组24例患者康复出院7例,好转13例,生活自理2例,因呼吸、循环的衰竭死亡2例,观察组康复出院9例,好转13例,生活自理1例,因呼吸、循环的衰竭死亡1例。两组患者康复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实施严格的专业护理十分必要。颅脑损伤多由于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常引发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甚至发生脑损伤,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须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迅速处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了解颅脑损伤的基础知识及护理要点,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密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并加强巡视的基础上,还应解决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颅脑损伤高热的患者,在给予降温的同时应加强营养,促进损伤的修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需加强营养。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目前认为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为: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会出现继发性损害,在无血肿的损伤后24~36h,会出现急性细胞毒性水肿,也有少数为血脑屏障损害引起的血管源性水肿,这些都是导致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临床观察和专科护理工作,全面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预防感染和各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10-02

皮肤癌有很多的种类,面部发生的皮肤癌多以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为主。发现疾病后患者多会有恐惧、紧张、绝望的心理状态,其不良心理状态会对疾病有不良影响[1-3]。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对应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向预期目标转变。心理干预的措施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康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4-6]。2012年5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6例面部皮肤癌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探讨心理干预对面部皮肤癌患者实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6例面部皮肤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28~67岁,平均(36.4±5.3)岁。66例患者皮肤癌均处于面颊部。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35.4±4.8)岁,对照组患者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28~65岁,平均(37.1±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避免让患者阳光暴晒,避免接触紫外线灯射线,保持患者局部的清洁,避免患者发生感染,饮食方面应告知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的食物,出现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干预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首先了解患者各自的情况,因疾病在患者面部,故一些患者非常在意,尤其是女性患者,其会担心自己的容貌被毁,从而生出抑郁、恐惧的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其他人接触。护理人员应多与其沟通,告知患者此疾病的特点,手术治疗的好处,让患者多与其他人接触,消除自身的抑郁心理,在治疗中给予配合,以利于疾病治疗。一些患者听闻自己得了癌症,非常惧怕,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从而生出轻生的想法,有些患者甚至会拒绝治疗,不给予配合。针对此类患者的情况应重点宣教手术治疗的知识,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让患者重拾信心,配合各项治疗措施。癌症治疗费用巨大,需要长期经济支持,故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药物,在不影响患者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患者的经济花费。

1.3 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经2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数据,以评价患者心理情况。所有患者的出院时均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调查表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三项。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组满意30例,不满意无,一般1例,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满意25例,不满意2例,一般6例,满意度为75.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分

组别 HAMA评分 HAMD评分

干预组(n=33) 9.5±2.4 8.9±2.5

对照组(n=33) 19.2±4.2 18.9±4.6

3 讨论

皮肤癌为发病率比较低的疾病,此疾病在白色人种中发病率较高,其中又以基底细胞癌常见。头面部作为全身的暴露部位,是皮肤癌的好发区域,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其中以头颈部皮肤癌为主。早期患者多会出现红斑状皮损,并伴有痂皮形成或鳞片状脱屑等表现。此疾病早期易于和湿疹、牛皮癣等疾病混淆,病理检查是此疾病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皮肤癌的病因还没有研究清楚,但其多和以下几点有很大关系:(1)患者经常曝晒或长期接触紫外线照射。(2)患者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3)患者患有慢性炎症长期受到刺激。(4)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7-9]。皮肤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治疗中的护理质量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护理工作亦是皮肤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对应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向预期目标转变。癌症患者多会有很明显的心理改变,尤其是面部皮肤癌患者,因其癌症部位在面部,会影响其容貌,从而生出抑郁、恐惧的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其他人接触,一些患者听闻自己得了癌症,非常惧怕,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从而生出轻生的想法,有些患者甚至会拒绝治疗,不给予配合。这些心理表现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此时的任务应将心理干预加入护理任务中,多与其沟通,强化手术治疗的优势,让患者了解此疾病的各项治疗程序,告知患者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影响疾病治疗,应拿出勇气勇于面对疾病,消除自身的抑郁心理,在治疗中给予配合,以利于疾病治疗[10-15]。

本组研究显示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心理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均很高。所有患者的出院时均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调查表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三项,干预组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满意度为75.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因护理人员经常沟通,故患者对护理人员很信任,满意度也很高,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故信任度不是很高。以上表明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且可增加患者的 满意度。

综上所述,面部皮肤癌患者易于出现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表现,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心态,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改善心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文玉敏.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颜面部皮损的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91-93.

[2]麦北梅,甄洁.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行前中颅底沟通瘤切除术1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24-126.

[3]于雪梅.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45-46.

[4]康晓芳.腹腔镜下良性卵巢瘤切除术48例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9(4):71-73.

[5]齐晓红,聂远超.头面部皮肤癌放射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4-55.

篇(4)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11月入住ICU的心外术后患者70例,按入科编号排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0±1.2)岁;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7±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或家属同意);年龄≥18周岁,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言语正常,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经静脉和/或吸入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00~250 min;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处于恢复期;排除标准:既往无精神障碍病史和家族史;术前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入住ICU时间≥48 h;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识障碍者;入组后ICU住院时间超过2周;研究中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在ICU常规监护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了解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并向患者详细介绍ICU的环境、设施设备、陪护制度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2)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血压、呼吸、心律、脉搏、体温、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力等,在做好护理常规的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被动训练逐步转向主动训练,鼓励患者自主训练。(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行为治疗,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鼓励其主动活动头部及四肢,自主观察周围环境。排除标准: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识障碍者;入组后ICU住院时间超过2周;研究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中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

1.2.2 干预组 (1)成立集束干预小组。由ICU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并对她们进行培训,内容集中于对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的评估,旨在提高护士对于谵妄知识和观念的掌握,增加护士对谵妄评估的阳性率,同时将1~3名具备ICU资质的医师纳入干预小组内,目的在于指导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2)术前访视,首先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之后以画册形式向患者介绍ICU的环境、限制探视的必要性、监护设备、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如何床上排便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ICU/CCU有初步认识,有助于缓解术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3)利用CAM-ICU(中文版ICU意识混乱的评估方法)评价患者精神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条症状:①急性发作或反复波动;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思维混乱;④意识变化程度(完全清醒以外的任何意识状态如警醒、嗜睡等)。符合①+②或③或④可判定为谵妄,如患者诊断为谵妄且在出ICU前经CAM-ICU再次评估①、②、③或④消失,可视为谵妄好转。按CAM-ICU判断是否出现谵妄,若没有出现,每6小时在用CAM-ICU进行评估,若出现谵妄,随后每3小时再次评估[3-6]。(4)识别ICU谵妄危险因素,利用术前采集的患者一般资料,对高危因素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早期识别出心外术后ICU谵妄的高危患者。(5)促使睡眠一觉醒周期的正常化。干预小组成员要每日记录患者日常和夜间睡眠时间段和持续时间,实施睡眠限制措施。尽量降低科室噪音,夜间尽量关灯,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仪器的警报声,交谈和走路保持轻声,夜间声音控制在40分贝以下。(6)按需镇痛,确保用药安全。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等,避免应用苯二氮卓药物、卡巴拉丁等。具有尖端扭转性室速较大风险者应避免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可以采用非药物方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收录音机、音乐等信息疗法。(7)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在患者清醒合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使用约束带,减少患者裸露的时间和次数,协助并促进患者有效咳痰,指导患者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谵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日、28 d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谵妄发生率降低、ICU治疗时间与总住院日缩短、28 d生存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近年来护理学界涌现出的新型护理理念,也可称为“捆绑式治疗”,是指一种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一系列相关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综合体,可以用来处理很多临床上一般方法难以处理的疾病。

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由于术中需要阻断血流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血流动力不稳定,通常行心脏外科手术后,需将患者转入ICU病房监测生命体征、饮 食、并发症等。据相关文献报道,心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几率很高[13-14]。谵妄是一种急性可逆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临床学界定义谵妄为思维混乱、注意力转移、常出现幻觉、错觉、定向力紊乱及意识障碍、精神活动亢进、行为异常、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和情绪波动综合征。本院通过给予干预组集束化护理,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谵妄的发生例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研究集束化护理对心外科ICU谵妄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谵妄的发生例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出ICU谵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而28 d时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集束干预策略能够明显降低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同时在发生谵妄的患者中行集束化护理策略也能提高谵妄的缓解率;同时可以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在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28 d生存率。另外,本研究采用APACHEⅡ评分来评价谵妄和全身情况的改善程度,发现干预组入ICU 3 d和出ICU时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ICU当时,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笔者对谵妄的相关评估结果一致,这说明APACHEⅡ评分作为一种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标准,对预测ICU谵妄的预后具有很好的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的结构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是,其影响谵妄发生率和缓解率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另外,随访时间过短也限制了本研究的精确性,这些都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文献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2,21(1):el.

[2] 周新红,张文德,吴勤奋, 等.手术后并发谵妄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7-48.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52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1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5%、84.62%,对照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5.38%。结论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66-03

直肠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下段直肠(腹膜反折平面以下)中比较常发,在直肠癌患者中占75%左右[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成为可能且在临床上实践,效果明确,但术后可能出现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为此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手术禁忌症、精神异常等患者。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71岁之间,平均(60.3±3.2)岁,病灶直径在1.5~6.1 cm之间,平均(3.2±0.3)cm。其中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4例。随机数字法将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灶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均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常规操作。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先要查看患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心态、病史、治疗等情况,并加强与患者的交谈,深入的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对于害怕癌症本身的患者来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用成功生存患者案例说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对于害怕术后大便失禁、愈合不良等患者来说,耐心、客观的告知患者低位保肛手术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消除其不安、恐惧心理[3]。②肠道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营养不良患者来说,术前行营养支持疗法,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术前指导患者合理服用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术前1 d行甘露醇导泻,在排出无粪液体后停止(若患者体质较差,适当补充营养液)。另外术前及时的进行诊断,了解肠癌病灶部位、直径等情况,术前晚上、手术当天早上用肥皂水灌肠,完成后指导患者左右翻身几次,让灌肠液体和肠壁充分接触。对于伴有直肠狭窄的患者来说,通过导尿管灌注30~40 mL的蓖麻油,让大便软化,便于排出体外[4]。

1.2.2 术后护理 ①观察护理。术后去枕平卧位6 h,头偏向一侧,在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后改为半卧位。术后第1天每隔15~30 min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1次,同时对患者的面部表情、面色、体温、尿量等情况严密观察,并记录好24 h排尿量。②导管护理。固定好相关导管,如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对导管中引流液颜色、性状、容量全面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出现挤压、扭曲、变形等情况,保持引流管通常,避免血块堵塞。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无菌操作。另外指导患者适时更换,早期下床活动。③饮食干预。叮嘱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前不能进食,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食物,且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为主,保证患者身体处于营养良好状态,有利于恢复。④并发症预防。第一,切口感染。术后初期患者造瘘口处于开放状态,便次多但粪便稀疏,流出的粪便可能造成切口感染。为此帮助患者选择左侧位,用塑料薄膜隔开腹部切口、造瘘口,预防感染[5]。第二,吻合口瘘。术后持续胃肠减压,避免腹胀。术后行常规消炎止咳处理,避免因咳嗽增加腹压,致使切口或吻合张力过大形成吻合口瘘。另外全面观察腹腔引流液颜色、性状及容量。第三,肠梗阻。术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48小时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练习,每隔2 h1次;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术后第4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6]。⑤排便功能恢复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行缩肛运动,1次20~30下,早晚各1次。叮嘱患者离床时行提肛运动,下蹲时放松,站立时则缩紧,起初2~4次/d,随后慢慢增加次数。术后1个星期指导患者进行排便,餐后半个小时行排便训练,3次/d,1次10 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中生存率通过随访获取,统计电话随访1年、随访3年生存率。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完成,包括护理水平、护理态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内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1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92%,两组比较χ2=4.13,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轻度狭窄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5.38,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3年生存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25例(96.15%),随访3年生存22例(84.62%);对照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20例(76.92%),随访3年生存17例(65.38%)。两组患者随访1年、3年生存率比较χ2值分别为1.17、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肠癌以直肠癌为主,且75%直肠癌属于低位直肠癌,传统治疗低位直肠癌以Miles’为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创伤大,术后易引发切口感染、损伤、术后排便障碍等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7]。随着腹腔镜技术、吻合器及吻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腔镜低位保肛手术逐渐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病灶,而且可以避免因腹壁造口带来的痛苦,且腹腔镜具有微创、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有效改善肠癌患者生活质量。但低位保肛手术前后若护理或预后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为此手术期间加强全面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报道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受其早期功能锻炼、饮食、活动等影响。王云霞[9]等人通过对行腹腔镜改良Bacon’s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肛周护理(及时扩肛、便后坐浴)、保持引流管顺畅、早期排便功能训练(缩肛、排尿中断训练、排便反射训练、腹肌规律收缩)等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 d。肯定了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后全面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在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上的作用。Marquis等人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术后及时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李严[10]等人对行地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质量的79例患者行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护理、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剂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后,没有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排便功能均基本恢复,表明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除了能保留患者外,还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张恒[11]认为中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护理应包括以下几点: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饮食指导、床上翻身、咳嗽等指导,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排便障碍等)观察和护理。谢细英[12]对收治的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行系统护理(改良组)后,康复质量优率高达84.37%,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的65.63%。另外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系统护理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经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心理准备、肠道准备、观察护理、导管护理、饮食干预及并发症预防)后,护理总满意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另外本研究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为主,其中相关研究认为吻合口瘘术后发生率为2.5%~6.5%,其预防措施包括:①引流液性质及容量观察。若引流量不变或骤加,且颜色呈现混浊、脓性、气泡遗漏等特点,则表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症状。②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与切口感染、白细胞上升等无关外,则可能是出现了吻合口瘘。术后每天进行2次扩肛,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主要可以根据排便不尽、粪便柱慢慢变细等现象判断。其预防措施在于术后早期扩肛,2次/d,5min/次。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减少吻合口狭窄发生。若已发生则通过手术松解或吻合口切除后再次吻合方式解决。另外,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引流管等相关指标,同时做好皮肤护理、洗手作业、肠胃护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加强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排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卢湘华.肠癌低位保肛术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216.

[2] 王庆红,夏红.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7):278-279.

[3] 郑小英,王玉文,韩桂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8):1007-1008.

[4] 袁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1721-1723.

[5] 张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2):70-71.

[6] 谢燕珍.7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4(10):2228-2229.

[7] 汪晓丽,刘新香.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34-135.

[8] 王锡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技巧及吻合口漏防治之我见[A]. 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10广州国际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研讨会、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学习班、结直肠肿瘤循证治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10:5.

[9] 王云霞,潘晓培,郑荣.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护理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外科护理学组)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5.

[10] 李严,张玮琪,张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150-151.

篇(6)

中图分类号:R68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73-01

跟骨骨折比较常见,以往在治疗的时候都是进行保守治疗的,但是患者常常会出现神经肌腱卡压、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所以近几年很多患者都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跟骨的生物学特点、解剖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骨折形态也比较多样,而随着这些些影像学技术、骨科材料的不断应用,这也为临床治疗提高了新的内固定器材。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进行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18例,年龄在24到38岁之间。21例患者伤在右侧,20例伤在左侧,11例伤在双侧,所有患者都是因为高处坠落而骨折的,在手术开始前进行了X线摄片。

1.2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多数都是意外伤,因此患者就会有焦虑、恐惧心理,这样就会影响到治疗、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细致、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手术知识,比如说麻醉方式、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术中配合等,告诉患者手术使用的是新材料,治疗效果会更好,同时举一些成功手术例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让患者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皮肤护理:由于跟骨折的出血量比较大,因此在伤处周围的软组织就很多出现肿胀,所以在24到48小时时患者的踝部、足部就会有张力性水泡,这时就可以在无菌情况下抽取水泡下缘液。为了防止术后感染[1]。术中缝合困难,因此要在患者伤后的6到8小时肿胀消失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手术前常规的做好一切准备,为患者剪去趾甲,在术前晚和手术当天清晨,让患者在100ml的聚维酮碘液(0.25%)中浸泡30分钟,然后使用无菌巾进行包扎。

预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我们足部软组织的弹性比较差,而且在骨折以后会大量出血,因此就会增高骨筋膜室压力,从而压迫软组织,出现软组织水肿。渗出问题,而且会造成神经损伤、微循环障碍。通常来说,在肢体缺陷12到24小时就会出现血管神经伤、永久性的痉挛,所以在患者伤后的24小时里一定要观察患者患肢末梢的温度、肿胀、色泽、感觉以及足趾活动、足动脉搏动情况。比如患者足部出现了高度的肿胀[2],而且剧烈疼痛,还有持续性的刺痛、跳痛,患者出现了疼痛程度和伤情并不符合,在给予止痛剂以后也无效,在牵拉患者足趾的时候疼痛会加剧,病情足趾有麻木感、颜色苍白,那么就要立即的报告医生,这可能是发生了骨筋膜室综合征。

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在手术以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拆线的时候发现有切口裂开问题,还有1例患者皮缘坏死,在进行相应处理以后在20到35天内切口愈合。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术中术后的时候局部渗血比较多,而且跟骨外侧的软组织比较薄,其血运比较差,在缝合的时候张力比较大,而且患者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因此就很容易出现切口裂开、皮缘坏死等问题。皮肤坏死早期的表现就是皮缘颜色变浅,因此要加强引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延长拆线的时间,也可以间断的拆1到2针[3],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嘱咐患者多食高蛋白的食物,从而让创口可以尽早愈合。

保证引流通畅:在手术以后要将患者的患足抬高到20到30°,保证其功能位,避免切口内有积血,在手术以后放置闭式的引流器,要确保引流管顺畅,注意不要出现引流管扭曲、脱落问题。要保证引流器始终都是负压状态的,通常都是在手术后的24到48小时拔除引流管。假如引流量比较少,那么创口内就会有积血,那么就会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问题;假如引流量比较多[4],那么创口就会活动性出血,在每小时引流量在200ml以上的时候,那么就要及时的汇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 结果

52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以后都已康复出院,对所有患者随访了3到12个月,有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问题,1例有1例患者皮缘坏死,在换药以后愈合。根据足部的评分系统,44例患者术后功能优,6例良,2例可,优良率是96.15%。

3 讨论

跟骨折的部位比较特殊,进行保守治疗会出现跟痛、畸形等后遗症,因此对跟骨折患者可以进行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但是在术前术后都要做好护理工作,从而减少发生切口裂开、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出现关节僵硬、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在手术以后,患者会因为疼痛、惧怕心理等问题而不愿进行功能锻炼,对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进行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明白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手术效果,通常在术后一周以后就可以拄拐行走,在手术3个月的时候,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适当的负重行走。总之,对于进行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内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预防出现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让患者可以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 武理国;祝海炳;肖曦;马利杰;王建超;王旭;马昕;;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17(4):187-192.

篇(7)

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的标准,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过少、过硬、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 d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在脑出血患者中便秘往往导致颅内压升高,很容易引起第二次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改善预后,对抢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3例脑出血患者,男39例,女44例;年龄33~87岁,平均60岁。本组病例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1例,小脑8例,脑干5例,丘脑16例,脑叶10例,脑室3例。8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便秘(排便间隔时间>3 d,粪便量少,排出困难,无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顺利排便,无因排便加重病情病例发生。

1.2 便秘的病因

一般病因: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②不良排便习惯;③滥用泻剂;④环境或排便改变;⑤妊娠;⑥老年、营养障碍;⑦结肠、直肠、盆底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⑧结、直肠外神经异常,本组38例意识障碍者均发生便秘,考虑与脑出血量大或存在颅内高压有关,以致影响自主神经调节中枢而诱发便秘;⑨精神或心理障碍医原性药物因素。

1.3 脑出血

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患者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脑出血患者死于并发症或遗留后遗症。年龄越大,预后越差,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大多数患者高血压病史较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病情进展快,颅内高压症状明显、严重,视水肿。

2 脑出血致便秘的原因

2.1 环境因素

因为住院患者卧床,涉及个人隐私而不适应在床上排便,从精神上自我抑制,抵触排泄,从而减少了排便次数,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大部分水分被大肠反复吸收,粪便过分干燥,排出困难,导致便秘。脑出血患者一般入院需绝对卧床治疗3~4周,致使患者自身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同样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2.2 药物因素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为了减轻因出血所造成的颅内压升高,避免形成脑疝,会大量使用脱水利尿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剂的应用在减轻颅内压的同时也促使肠道内的水分过分吸收,以致便秘。

2.3 饮食因素

术后患者早期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而进行鼻饲,另外,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重点是保护胃黏膜,对患者食物要求比较严格,而家属挑选食物时过于精细,缺乏纤维素,饮水减少,易引起患者营养不均衡而导致便秘。

2.4 护理因素

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告知家属和患者排便的意义,没有准确地了解情况和及时督促,以致患者便秘。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发生便秘对脑出血患者的严重影响、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大。要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做好有效遮挡,指导患者采用合适的排便姿势。

3.2 饮食调节

给予患者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高纤维素饮食可促使肠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鼻饲者可给予混合蔬菜、水果汁,鼓励患者多饮水(30 ml/kg),每日保持饮水量为1 200~1 500 ml,使大便充分软化,预防便秘。忌食辛辣食物,不吸烟,不饮酒。

3.3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晚2次按摩腹部,患者取平卧位,按摩前要求手温尽量高于体温或相近,嘱患者放松腹肌,用手掌自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按摩100~200次,手法由轻至重,按摩时注意动作轻柔,冬天要注意保暖。另外,患者自述腹痛或生命体征不稳时要停止按摩。

3.4 适当活动

患者病情稳定、允许进行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可适当鼓励和指导患者活动,但早期应严格控制活动量,以患者不出汗、不气喘为宜;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被动活动肢体,以增加肠蠕动,提高排便肌群的收缩。

3.5 药物治疗

建议可选用舒泰清,2袋/d(A剂:聚乙二醇4000 13.125 g;B剂:碳酸氢钠0.178 5 g,氯化钠0.350 7 g,氯化钾0.046 6 g;A剂+B剂各1袋配制125 ml标准等渗溶液),严重便秘者可先用大剂量(8袋/d,共3 d)清除肠道内残留的粪便,逐渐减量至2袋/d,建议服用至形成规律性大便。每晚口服果导2片或肛塞开塞露1~2支、芦荟胶囊口服、番泻叶5~10 g沸水浸泡代茶饮。对于患者来说,主要是康复性的治疗,一般可以进行中药调理和针灸。

4 讨论

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死亡率很高。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脱水利尿剂的大量使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排便反射抑制、肠蠕动减弱或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便秘,而便秘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大便通畅对脑出血患者的意义。首先要规律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生活规律,自然精神百倍,并做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早晨起床前,老年人还可以对腹部进行自我按摩。多吃些高纤维食物,如瓜、果、蔬菜和粗、杂粮等,多饮水,少吃刺激性及生、冷食物;其次,大便也要尽量规律,尽量做到1~2 d排便1次;最后要把生活、心理安排到最佳状态,解除顾虑,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彦飞.49例脑出血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04,(11):1728-1729.

[2]吕式瑗.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22.

[3]冯晶军,武玉玲,李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5,(1):47-48.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0-01

断指再植的手术的成功与否与医学的发展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设备,已经完全具备了断指再植的能力,这样高难度的手术逐步的取得了成功。断指再植通俗的说就是把已经断掉的手指重新接起来的一个过程,通过外科的手术使得手指的血液和身体继续融为一体,进行有效的血液循环[1]。断指的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手术的难以程度,为了结合现代的医疗设备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我们更可以尝试自我效能干预的方法来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护士及时的帮助患者增加了信心,可以使患者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管理行为,从人文的角度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护士的工作,才能够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再植成功的几率。鉴于以上原因,对我院7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了自我效能的干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本资料

选取我院70例断指再植患者,男43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为(36.2±1.7)岁,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得到了本人的同意,以上患者均无高血压史。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无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手指受伤到断指再植术时间等差异,一般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断指再植术的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采取一定的措施。(1)鼓励患者对于战胜疾病产生极大的信心,树立了信心和目标,才能够使患者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我们都知道十指连心,所以断指这件事情不仅仅会给患者身体上带来很大的伤痛,也会给患者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因为身体的不健全而产生了厌世的情绪,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对生活也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对于断指再植手术以及医护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新人,认为从此以后自己的生活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所以护士应该用温柔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帮助他们恢复身体的健康。(2)患者的家属对于患者也应该给予支持的态度,在困难面前和患者在一起,支持他、鼓励他,重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3)护士应该在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的病情,并且举一些做了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已经有病人战胜了手术的困难,重返了美好的生活。境遇相同的一些人有了成功的经验,会使患者产生共鸣,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前人已经做出了表率,这样的自我效能很容易产生影响。(4)鼓励患者,帮助患者确立小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能够逐步的实现,实现了目标,就会加强患者的成就感,以后也会逐步的取得成功。(5)帮助患者远离消极的消息,排解负面情绪。任何的手术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那些失败的例子,这对患者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应该帮助患者回避那些负面的事件,也是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是否成功,以及取得的具体成效。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2.0软件,作统计学的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9%(见表一)。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有明显差异,应当进行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3讨论

断指再植术会失败的原因也有,会产生的状况是血管危象[2]。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患者的情绪低落和紧张,身体的不适应,手术的不恰当,患者的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等情况多有发生,术后患者也不应该提早下床活动,应该等到患者的身体慢慢恢复才可以走动。

绝大多数的断指情况都是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这会使患者突然之间身体和心理都受到较大的伤害,使患者处于一种烦躁和焦虑的状态,患者对于自己的手指是否能恢复到从前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产生了困扰,大大的加重了心理的负担,更容易引发血管危象的发生[3]。所以说,护士应该帮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

社会认知理论包括自我效能,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自我效能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行为,从心理上从根本上克服障碍的存在,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手段,被应用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当中。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断指再植患者的成功率更高一下,观察组患者也更愿意配合护士,更能够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帮助自己恢复身体的健康,这足以说明了自我效能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意义。因此,该方法可以运用到临床中,并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9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年龄20~55岁,小学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

2 背景及意义

根据国内外一些骨折病例,会发现关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饮食不当而造成患者会留下许多骨折后遗症,骨折后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会出现负氮平衡和钾、磷、钙丢失。尤其长期卧床的病人,此现象愈加明显,所以尽早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3文献回顾

3.1全身因素(1)年龄:小儿因其组织再生和塑形能力强,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较成人快,功能恢复好(2)全身情况: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病人,则骨折愈合延迟。(3)个体差异:骨折愈合速度可有差异。

3.2局部因素(1)骨折类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因骨折断面接触大,有部分新生骨痂生长,所以骨折愈合快。横行骨折骨折断面接触小,虽有新生骨痂形成,但需要较多的成熟骨痂才能临床愈合,故愈合相对较慢。(2)骨折段血液供给情况:骨折端血液供应较好的,骨折愈合快;远折段血供差,骨折愈合慢 3)软组织损伤程度:损伤重,骨折愈合较慢。损伤较轻,骨折愈合较快4)软组织嵌入:若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不仅影响复位,还妨碍骨折端的对位,使骨折难以愈合或不愈合而发生骨不连。(5)感染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或死骨形成,骨折断端充血脱钙,骨折愈合很慢。

3.3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方法是使患肢肌肉作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或轻微活动。下肢骨折时可作股四头肌舒缩训练或足趾活动。应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不痛为原则,忌粗暴被动活动。(2)骨折中期伤后3~4周后,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外,在医务人员帮助下逐步活动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动作缓慢,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3)骨折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以加强伤肢各关节的活动为重点,下肢着重负重训练。配合中药熏洗、按摩、推拿等手法。

3.4饮食 同健康人的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高营养、易消化吸收食物,忌辛辣品。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软食,食物少渣,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切碎煮软,不宜油煎炸。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 4 护理方法

首先将符合条件的120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特殊饮食(实验组);二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具体情况如下:

4.1实验组每天起床后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进行上肢伸展运动;听轻音乐或患者喜欢的音乐;1个小时后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并有家人陪伴聊天;每周一和周三14:00—16:00在病房进行心理干预,每次15—20人。内容包括:(1)医务人员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和用录像、图片、画册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外伤骨折知识,持续20—30分钟;(2)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自由开放地谈论有关外伤骨折的问题,包括受伤经历、治疗过程的感受及担忧,请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持续30—40分钟;(3)医务人员就患者的问题给予指导,病区护士长做总结,持续10—20分钟;(4)集体放松、唱歌、读报、听音乐,持续5—10分钟;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均有营养师为其准备的合理营养套餐。

4.2 对照组每天只进行输液、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八周后应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X线片检查。

5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抑郁明显降低。两个月后拍摄x片显示:实验组的全部患者x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20名患者骨折线消失40名患者骨折线近似消失;对照组的35名患者x片显示骨不连现象,骨折线清晰可见,其他25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线近似消失.

6 结论

心理护理是提高骨折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说明有效心理干预能改变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满足患者安全的生理需要,证明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干预后不仅调动了患者积极性,还增强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使患者成为康复主体,从而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篇(10)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所致。以前人们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压疮发生率为0[1]”,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产科在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间经患者同意共有80例使用了自控镇痛泵,与同期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皮肤对比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有160例产妇行剖宫产术,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6岁。将术后使用了镇痛泵镇痛的患者80例与同期非镇痛泵80例对比,观察2组发生骶尾部压疮的机率。两组均无产科严重合并症及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产妇年龄、孕周、体重、孕次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镇痛泵组发生皮肤水疱2例,皮肤受压时间1例为14h,1例为16h。非镇痛泵组的患者无一例发生皮肤水疱。

2护理方法

手术回房后,取去枕平卧位6h,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取高低程度不同的半卧位,尿管给予妥善固定,留一定的活动空间。清醒患者嘱其6h内可以活动四肢但不要抬高头部,病重者给予协助活动四肢。留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教会其使用方法,根据自控镇痛泵使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常规进行观察与护理。两组皮肤护理方法相同。夜间巡视病房,睡眠好的患者不予打扰,观察输液情况、尿管情况、呼吸情况等。

3结果

80例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中,2例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在术后第1日晨间护理时,发现骶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小水疱,患者无自觉症状。经医生同意后撤掉自控镇痛泵,局部给予龙胆紫涂抹,并协助其下床活动,嘱其多在床上活动,避免局部受压,2d后皮肤恢复正常。与同期非镇痛泵组80例相应患者比较,未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无一例发现手术后这一时段的患者有皮肤水疱出现。

4原因分析

4.1导致患者手术后皮肤受压时间相对较长的原因手术后尿管的放置,使患者不敢活动。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由于麻醉作用,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加上运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有嗜睡、感觉减退等情况[2],使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主动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夜间查房时,为不影响患者的休息,只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导管情况、输液情况而不帮助患者翻身。而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3]。

4.2容易导致皮肤水疱发生的客观原因麻醉及自控镇痛药物的应用使患者感觉减退。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输入大量液体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4]。

5讨论

手术后使用经硬膜外腔镇痛泵(PCEA泵)进行镇痛的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PCEA泵是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但由于手术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高达4.7%~66.0%[5-6]。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增加了手术后的舒适感,但也有发生并发症的报道,如恶心、呕吐、尿潴留、血压下降等[2]。在缓解术后产妇疼痛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了患者角色[2],由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压疮显得尤为突出。镇痛泵组术后第一日晨发现有2例在骶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小水疱,经及时处理2d后皮肤恢复复正常。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患者呈45°角,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对半卧位应注意床铺倾斜的角度以45°为宜,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性受损[7]。避免按摩受压部位,因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因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h后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min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按摩反而使皮肤的温度增高,而每升高1℃能增高组织代谢和氧耗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增加了压疮的发生率。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压疮机会均有所增加,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在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和清洁;固定好导尿管,耐心向患者解释翻身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变换[8]。护士夜间查房既要给患者人文的关怀,也要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善于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变护理服务的方式方法,使付出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达到利于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

[2]龚金萍,文新华,褚华秀.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镇痛泵引起低血压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19.

[3]梁玲,冯静,王哲.循证医学在产科护理领域中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30-31.

[4]张水兰,时红梅.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志,2002,18(11):60.

[5]SchoonhovenL,DefloorT,GrypdonckMH.Incidenceofpressureulcersduetosurgery.JClinNurs,2002,11(4):479.

篇(11)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 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

1.2 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 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 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 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 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 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 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 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 护理干预措施

4.1 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 安全管理

4.3.1 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 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 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 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 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 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 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 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