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创新产品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二、探索全新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措施。以项目为引导,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热强,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的乐趣和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采用物业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达到条件的可以帮助其注册公司,逐步实现收益。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提升综合竞争力
课堂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全国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的设计竞赛活动。有的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赛的时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组织前会认真的筛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甄别对待;部分高校会专门跟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或课题研究。无论是哪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接触其他高校的师生,对照别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二、探索全新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措施。以项目为引导,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热强,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的乐趣和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采用物业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达到条件的可以帮助其注册公司,逐步实现收益。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提升综合竞争力
课堂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全国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的设计竞赛活动。有的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赛的时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组织前会认真的筛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甄别对待;部分高校会专门跟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或课题研究。无论是哪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接触其他高校的师生,对照别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旅行社是否有生命力,旅游市场是否有竞争力,其标志是它的旅游产品是否能够不断创新,以满足和适应游客的需求。从总体上看,新疆乌鲁木齐旅行社产品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以团体﹑全包价,标准等旅游产品为主,且观光文化游成为主流产品,新产品的新颖度不高。旅行社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已经迫在眉睫。
1 旅行社新产品的概念和内涵
旅行社产品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是指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凭借一定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而向游客提供的各种有偿服务。如果从旅游者角度出发,则旅行社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种旅游经历,包括旅游者从离开常住地开始到旅游结束的全部过程、所接触的事物、事件和服务的综合感受[1]。
新产品的含义非常广泛,旅行社新产品是指旅游企业提供的能够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和满足的产品,它相对于旅游产品而言具有新的特点,既可以是从未经营过的产品,也可以是在旧产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改进的产品。[2] 根据旅游新产品的创新程度和方式,可以把旅行社新产品分为全新型、换代型、改进型以及仿制型产品。
2乌鲁木齐旅行社新产品开发存在问题
旅行社产品从团体包价到单项服务,其产品的构成要素逐渐减少,服务要素的构成方式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乌鲁木齐旅行社[1]新产品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2.1旅行社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层次低
首先开发现状,与我国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相似,乌鲁木齐旅行社产品开发处于初级水平,新产品相对于老产品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改动。其次,观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离不开它的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生态性,在目前开发中尚未完全体现。例如:很多旅行社所倡导的喀那斯的生态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停留在观光度假的层次上。再次,康体娱乐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以及其他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同样不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
2.2 产品缺乏特色,跟风盛行
乌鲁木齐旅行社大多数规模不大,属于中小型旅行社。中小型旅行社在产品开发和线路设计和服务上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大都是照葫芦画瓢、随大流。中小旅行社在同行推出畅销新产品时趋之若鹜,一旦某旅行社推出的新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时,就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方式”进行模仿和抄袭,趁着旅游者的新鲜劲抢分一杯羹。这种一拥而上的格局不仅导致某些旅游线路过热,从而增加了当地的负荷,更加挫伤了旅行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此同时,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以低价来吸引游客,从而滋长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影响了新产品的形象,也无形中降低了新产品的价值,缩短了其生命周期。
2.3 市场调研环节薄弱,不注重有效开发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只有通过调研了解游客需求,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投其所好。很多旅行社不进行或只是大概调研,而是靠主观的判断或是跟风。在方案的筛选上不注重可行性,方案的构思绝大多数来源于管理层,也有部分来自销售代表和市场反馈。
开发组织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产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心组织、严格控制,才能提高产品的成功率做到有效开发。而乌鲁木齐的旅行社在产品开发上很随意,旅行社很少有自己的产品研发部门,更没有专业的研发人员,旅行社在开发新产品时主要选择本社员工,而且没有慎密的计划。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也不能积极配合、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很难有效开发,同时也导致开发成本上升,并且延误了开发时机。
2.4 产品的新颖程度低,短期内无法形成品牌
新疆虽然拥有很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但除了丝绸之路外,旅行社缺少知名度高、对游客有长久吸引力的品牌,没有品牌的支持,旅行社就没有好坏之分。乌鲁木齐虽然有34家国际旅行社开发现状,也有很多优秀的本土旅行社,但就其服务和产品来说,差异性不大。疆内旅行社推出的线路大多重复,缺乏个性化的产品,不能使游客对不不同的产品形成突出的偏好。
旅行社的产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服务。服务也应当形成品牌,服务品牌(service brance)“属于品牌受保护标记范畴,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无形的商品的服务过程,用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3],服务品牌化可以实现旅游者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心理满足感,建立顾客忠诚度和心理满足感。而目前乌鲁木齐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比例小,品牌产品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
2.5 服务质量差,达不到标准
旅行社产品更多是以服务的形式面向游客,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导游和司机的专业服务培训尤为重要。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不够完善,许多旅行社没有自己的网站或者网站的管理水平不高,这同样会影响到游客对其旅游产品的感知。旅行社通常会认为导游的服务很重要,但在将交通、住宿、景点结合成产品时,不能忽略司机等其他服务人员的服务。
3 产生问题的原因
3.1旅行社和行业协会对旅行社产品开发重视程度不够
旅游局等旅游行政部门认为产品开发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新产品开发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新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4],而我国旅行社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乌鲁木齐只有极少数旅行社开发新产品的周期在一年以上,更有甚者干脆照搬办其他旅行社的产品,换个包装就变为自己的产品,就其原因就是对产品创新开发不重视。
3.2旅行社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反而盛兴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这种降低风险,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的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3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的旅行社产品设计人员
目前,乌鲁木齐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且大都是来自本社的员工。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设计的产品往往易被游客接受,但是设计产品时容易走入误区开发现状,不符合游客的日益变化要求。目前新疆旅游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不仅限于导游。[5]
3.4在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和精力不够
大部分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的创新上投入。一个新产品的应运而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包括资金、人力和机遇。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主要原因。
3.5 旅行社在开发新产品时不注重文化性、参与性
文化是一个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就很难建立,那么这个产品也就没有了灵魂。目前旅行社在产品创新上不注重引入文化的载体,就像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这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和知识性。乌鲁木齐旅游产品创新首先应该突破“看”“观”而走向游客,开发体验性旅游,推出以游客参与为主的系列产品。
4 旅行社新产品开发策略
随着信息共享空间的加大,交通、宾馆和景点等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面对游客。旅行社不能再做“景点+交通+住宿=线路”的简单加法,而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制定可行的开发方案,进行有效开发。以此来为旅行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1 适度开发全新的产品类型
针对目前观光旅游产品一统天下的现象,乌鲁木齐的商务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也要适度开发,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多种旅游需求,才能赢得市场和游客。例如:康辉大自然旅行社以迎奥运为主体,集结两岸大陆同胞共同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探险旅游,正是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游客。
4.2 注重市场调研
旅行社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若不注重市场调研,想当然的根据主观的判断和意志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后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石沉大海。要知道新产品的开发不是孤立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种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开发,而要把它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研究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的动态,细分市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4.3 形成特色、挖掘内涵、树立品牌
乌鲁木齐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的几个月,少则几个星期,这样随意、不慎重,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很多缺陷。即使跟风,也不一定会适合本旅行社的发展。如果旅行社没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产品缺乏特色和内涵,就极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开发现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
4.4 构建旅行社产品创新保护机制
建立旅行社产品经营使用权,进行统一的管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例如旅行社产品开发管理委员会来统一行使旅行社产品的管理权。与此同时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完善旅游法规,将旅行社产品纳入知识产权体系加以保护。[6]若有旅行社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经营其他旅行社已经注册或专营的旅游产品,或者在购买后降低产品的服务质量,破坏新产品的形象,损害行业利益,此时就要充分发挥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作用。另外,要开发专利旅游纪念品,建立旅行社新产品的防伪标识体系,并且开发能够体现旅行社企业文化和特色的商品同时申请专利。
4.5 遵循产品开发原则和新产品的系列开发
旅行社开发新产品应当遵守以下原则:以市场为主,充分调研;以服务为主,突出特色;保护资源与环境。同时旅行社在新产品开发中,应当注重对老产品的改进和创新,在主导产品的同一主题下,加强产品开发的系统性和系列化,使创新开发成为一系列产品的持续创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提供更多的有内涵、高品位的产品。以喀纳斯湖为例,不仅可以开发观光度假游,同时可以开展民俗风情和冰雪游。
参考文献
[1]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5.
[2]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5.
[3]魏建农.一种市场交易的范式:服务品牌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文化,1999,4:6.
[4]张燕.中国和欧美旅行社产品类型及开发比较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3,1: 17.
[5]王思超.新疆:人才就业分布不均衡[J].中国旅游报, 2007 ,14:10.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主权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
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二十一世纪全世界范围内机械产品激烈竞争,各个国家都很重视如何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增强其竞争实力。而产品设计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产品进行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占据市场更重要的位置,所以,要想增强机械产品自身的竞争实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重视创新设计。创新设计理论又叫做TRIZ理论,是设计的核心理论,目前已经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46年,前苏联G.S.Altshuller创立了TRIZ理论,指的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军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流入美欧,在某些企业当中开始应用并且推广,取得了很多发明专利,随之也产生了经济效益,当很多国家兴起了TRIZ理论研究和推广的热潮。1998年之后,TRIZ理论开始在中国出现,不少科研机构把TRIZ理论作为技术创新的首选,积极的进行探索。这篇论文主要是探讨TRIZ理论主要内容以及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1.TRIZ理论基本内容概述
TRIZ理论的观点是,发明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冲突,而解决冲突需要遵守相关的原则:对系统的某个零部件或者性能进行改进时,不可以影响到系统或者相邻的其他零部件以及性能。冲突主要包括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物理冲突指的是如果对一子系统出现相反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冲突,系统的某个部分同一时间出现两种相反的状态,主要是由一个参数造成的。技术冲突的含义是系统的某个部分性能增强造成了有害以及有用两种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有益作用被引入或者有害作用被消除,造成其他的一个或者几个子系统性能降低,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两个参数造成的。
G.S.Altshuller在理论当中提出了四十条冲突解决原理,也就是发明原理以及冲突解决矩阵的含义,各种领域的相互冲突的特性通过高度的概括,抽象成为三十九个技术特性参数(也叫做通用工程参数),矩阵中的行代表冲突恶化的参数,列代表冲突改善的参数。针对技术冲突,可以以冲突矩阵为基础,找到对应的发明原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物理冲突,通常利用分离原理了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发明原理和分离原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一条分离原理,可以对应很多条发明原理。
2.TRIZ理论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应用
2.1.TRIZ理论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应用的步骤程序
将TRIZ理论应用到机械创新设计当中,主要的步骤是:对机械系统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关键的技术功能,找到造成系统中问题的参数,对冲突的类型进行判断。如果系统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一个参数造成的,属于物理冲突;如果是由两个参数造成的,属于技术冲突。可以通过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对分离方法进行确定,包括时间分离、空间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根据实际的分离原理和解决冲突的发明原理的对应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技术冲突,第一步要确定恶化技术特性参数和改善技术特性参数,再以冲突矩阵为基础,找出对应的发明原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把推荐的对应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具体的问题上,对每一个原理在具体问题上的实现和应用进行探讨。
2.2.呆扳手的创新设计案例
设计初期的呆扳手在松开或者拧紧六角螺母或者螺栓时,因为螺母或者螺栓受力点在两条棱边,很容易变形,因此无论是松开还是拧紧都比较困难。而新的设计需要避免原来设计当中的缺陷。后来美国一项以冲突矩阵为基础的专利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专利是从三十九个通用工程参数当中选择一对特性参数:1)提高质量的参数:物体所产生的有害因素,可以对螺母或者螺栓减少磨损。2)可以造成负面影响的参数:制造精度,全新的改进有可能造成制造的困难。然后把上面的两个参数代进冲突矩阵,可以得到下面四条发明理论,即是:维数变化、小对称、抛弃与复制、修复。通过分析维数变化以及小对称这两条发明原理可知,经过创新的呆扳手工作面的某些点可以和螺母或者螺栓的侧面相接触,而不仅仅是接触棱边,因此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说明,机械产品的某些参数或者特性进行改进之后会造成其他参数和特性的恶化,可以通过冲突矩阵来解决这种技术冲突,这说明在机械产品设计当中应用TRIZ理论时具有价值的。
2.3.某飞机的航空发动机引擎罩的创新设计案例
某飞机的航空发动机引擎罩在设计时,表现出来的技术冲突是:一方面希望发动机可以吸入较多的空气,另一方面又希望发动机罩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减少。把它转化为物理冲突:应该将发动机罩的直径加大,这样有利于吸入空气,但是直径又不宜过大,避免机罩和路面的距离减少。
这个物理冲突可以用空间分离原理进行解决。空间分离所对应的发明原理当中有No.4不对称原理。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把原来的对称设计变更为不对称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1:发动机罩改进设计方案示意图
1 研究背景
当消费品上市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技术规范的不同越来越少,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在市场上作为差别优势的机会增加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以最直观的形态差异将彼此区分开来。企业为创造新的市场份额,势必要对产品进行创新。
创新设计包括原创型和改良型,改良型设计是对原有传统的产品进行优化、充实和改进的再开发设计。它是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改变,使改良过的事物更加适合人们的需求。技术、材料不断推陈出新,新兴文化、社会趋势、审美观念不断影响着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与心理诉求,市场需要新产品刺激消费,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企业需要产品创新以增加竞争优势。
信息时代下产品设计创新有其新的特征,个性化的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有些生产商为剑走偏锋,推出的新产品过于标新立异而脱离了与现实生活文化的联系,自然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我们接触的产品,不仅是消费品也蕴含了造物的巧思与沉积的文化,我们对其也因常规使用模式造成了思维惯性,所以在创新设计中要注重典型性与新颖性。
表1 产品设计要注重典型与新颖性的起因
产品创新的特征内 容
功能创新
功能是产品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有些产品形式和功能比较单一,如果将多项功能进行合理组合,或者将原功能适当延伸,就能迅速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赢得人们的青睐。
人性化设计
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使用的便捷及舒适性要求,尤其是避免影响人的健康与人身伤害。加强产品人机交互,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
随着技术的创新改良产品,能够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有害物质的排放,能够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遵守自然规律,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结构创新适应人们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新颖的结构为产品创造全新的视觉形态,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品质外观与众不同的造型与引人注目的色彩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企业也意欲在产品形态上传达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品牌形象。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产品设计的创新尺度很难把握。俗话说“过犹不及”,设计师要破旧立新,就要处理好产品设计中的新颖性与典型性的关系。
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被称为典型。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在事实上,典型性会倾向于与熟悉度大量的关联,但后者变量不应被视为典型性的一个定义特征。新颖性则体现在产品的性能、参数、用途、造型上具有更少的熟悉度。一个典型的产品很少是新的,相反,一个新奇的产品也不会被认定为是典型的,这两个特征似乎是不相容的。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习惯于将创新放在首位。确实,市面上同质化产品太多,没有变化、改进的产品是平庸的,让人意兴阑珊。但没有典型性的产品,就像无土之木,设计风格缺乏一致性,开发产品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企业品牌的定位与塑造,进而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缺乏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性和新颖性共同而同样地解释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偏好,但它们会抑制彼此的影响。人们究竟更喜欢什么样的新产品?如何在产品设计中适当地体现典型性与新颖性?产品怎样才能拥有这两方面的最佳组合?产品造型如何变革?企业与设计师需要依据具有说服力的理念指导工作。
2 产品设计中典型性与新颖性的应用
2.1 新材料应用
Philippe Starck的台灯,因为它采用了合成材料可以称之为新奇性,同时,因为它的整体样式又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典型的台灯。因此,典型性和新奇性不应被认为是相反的,尽管经常发现二者的高(负)相关。
2.2 设计元素的变化组合
通过对产品进行设计元素解构,将单个设计元素进行合理的变化,根据使用习惯进行位置调整或不同组合,可以使产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2.3 品牌造型变革
成熟的产品品牌,其风格定位是鲜明且易于识别的。它的设计理念立足于品牌定位,该品牌产品造型设计的定向与发展受其造型设计理念指导。以汽车为例,成熟的汽车品牌会对设计理念进行统一的策划,并且渗入研发到上市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
大众汽车公司的设计总监Walter de’Silva曾明确表明大众未来的造型设计要回归到原有大众汽车的传统特征和品牌DNA,并在此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他曾定义说:“我们所称的DNA,是指在我们设计出的经典车型上看到的典型款式结构。”这很好地归纳了产品改良设计中的典型性与新颖性。成熟品牌的产品造型,是传承与颠覆的不断循环,家族统一性通过不断地沉淀最终成了不可磨灭的品牌设计思想的源泉。
3 产品形态的典型性与新颖性关系
产品创新最直观的价值体现是形态,良好的产品形态能渗透品牌文化,提升产品的感染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产品设计的艺术个性。形态设计不是简单的造型、配色、装饰性改变,它的设计目的是使产品整体性能达到最优,既包括丰富产品美感,也包括建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
就产品改良设计中体现典型性与新颖性的尺度问题,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增加产品形态的审美情趣
研究人员将磨砂机、茶壶、电话设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受试者对三种产品类别大量的实例在操作层面与审美性上进行评估,得出一个产品的审美情趣也许不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设计特点的结论。如强调功能性的磨砂机的外观形态在设计创新活动中并不重要。
3.2 提高产品形态的审美偏好
研究人员假设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消费者与“外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审美判断不同,假设专家型消费者更喜欢新奇性的设计。为测试这个假说,研究人员选择中型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汽车爱好者与仅把汽车当作交通工具的人对汽车的关注与了解截然不同,通过客观汽车知识测试,可以很容易地将他们区分开来。
通过使受试者对不同的中等型号汽车造型的典型性与新奇性评估,得出结果表明,典型性与新奇性对审美偏好具有相对重要性,专家型受试者比非专家组更能辨别汽车的典型性与新奇性,但观察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不影响对车型新奇性的判断,专家组在车型的独创性上和非专家组意见一致。但这些结果并不能证明专家型消费者更偏爱新奇性的产品。
根据偏好原型理论(Whitfield & Slatter,1979),一个物体越典型,它越会是审美首选。家族相似性是典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3选择研究1中所使用的电话作为刺激物,使受试者评估其典型性,新奇性与审美偏好。这个研究证明了典型性和偏好之间具有一个重要(直接)的相关性。
这三个研究的所有发现表明,典型性和新奇性共同而同样的有效解释了消费品的审美偏好。但是,这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对立的,互相抑制对方的积极效应。这个结果为Raymond Loewy发明的MAYA工业设计原则提供了实证基础。MAYA是“非常先进仍然可接受”的缩写。为了创作一个成功的产品改良设计,设计师应该在新奇性和典型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试图尽可能的创新精神,而保存尽可能的典型性设计。
4 总结
以提升产品价值,满足用户潜在需求为目标的产品改良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全盘创新的风险,现阶段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设计师在进行改良设计时,要意识到品牌竞争力和设计理念的重要性,着重把握典型性与新颖性的影响因素。超出消费者心理接受能力的新奇性并不一定能获得他们的审美偏好。品牌产品在创新时更要考虑其家族特征和文化个性,维护品牌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清晰形象与独特认知。把握社会流行趋势与人们的审美观念变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赋予产品新的意义与想象空间,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与心理需求,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孔学琛.品牌造形变革之金手指[J].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12(4).
[2] 叶德辉.改良性产品的设计方法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6,26(4).
[3] 李婷.面向形态的产品创新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
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整合相关课程,对应工程设计内容体系,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大一为工程设计启蒙阶段,以激发兴趣为主,课程为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概论;大二为单元设计和工程设计技能培训阶段,包含: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大三为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阶段,包含: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设备、分离工程、化工设计与模拟、工艺学课程(化工工艺学、发酵工程、制药工艺学、酿酒工艺学等);大四为工厂设计和综合实训阶段,主要进行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工厂设计和毕业设计。为适应行业的需求和时展,在各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思维和工程方法学的同时,着力介绍行业规范、标准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将计算机辅助制图、计算机仿真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主要技能进行培养。
3构建完整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
工程设计是面向对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只有突出实践环节才能让学生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有所感悟。整个工程实践环节包括化工AutoCAD制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Aspen仿真模拟、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创新综合性大实验、湖北省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生产实习、工厂设计项目、毕业设计。工程设计以校企组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尿素仿真实训平台、啤酒发酵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平台)和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如安琪酵母生物工程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注重选题的针对性(面向地方企业)、设计的规范性(符合行业标准)、操作的可行性(绿色、经济与安全),并将化工设计竞赛、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融入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大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4构建合适的工程设计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
工程设计的系统性、协作性较强,因此在工厂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小组制、导师制、课题制进行管理、操作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即每小组5~7名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每个学生完成每组设计项目下的一项子课题,最后采用学生答辩与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点评等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另外,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考虑给予竞赛获奖和设计达优秀等级的学生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代替相关选修课的学分,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的学习。
一、导言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足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在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认识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思维行为和活动。
对企业而言:创新就是①产品创新②工艺创新③市场创新④资源供给创新⑤组织管理创新。十六大报告高度评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企业而言,创新同样是“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要生存立足于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必须在上述五个领域进行不断的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已是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经典理念。
二、机械行业创新的各项保障
1、创新的制度性保障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改革开放以前是改府主导模式:创新动机源于政府认为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需要,创新决策由政府制定,资源由政府为主体投入②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导引模式转化③自1992年起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制度,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实施了面向21世纪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即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三大工程和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结合,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通过实施,力争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创新的人员素质保障
要取得创新成果必须具有各种基本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支持人创新活动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由此而产生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拼搏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我们生产的机械在工厂服役期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以上。作为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必须深切地了解这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有了这个观念,就能在机械技术创新道路上不断的取得动力、取得进步和成功。
3、创新的知识技能保障
我们常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知识、经验和技能仍然是创新成功的基础。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牛顿说他的成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结果。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是所有创新都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百折不挠实践的结果。要创新,必须学习知识和技能。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空前膨胀。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大学学习只能满足其需要知识的10~20%。其余的必须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我们就无法确定机械运动的空间轨迹,无法进行动平衡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动手能力,新产品设计就只能束之高阁。因此年轻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工作者,应不断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地提高自己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否则“创新”喊得再响也不过是一句“口号”。
4、创新的精神动力保障
既然是创新,必然是比照前人的扬弃。因此“闭门造车”和“唯书唯上”是创新的大敌。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需要出发,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书本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对知识的学习有输入转化和输出(即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知识不会形成力量: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只是复印则知识并无增值。我们尊重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但要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用,尊重书本又不迷信书本,那么我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大大增加知识的附加值,创新的意义正在于此。
5、创新的思维保障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则是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是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话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人类就凭借创新思维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外观或物化。创新思维与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逻辑思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其共性是二者都属于思维的范畴,是按不同标准对思维进行分类的产物,二者有并不互相排斥的交叉关系。其区别则在于思维形式、方法、方向和思维基础方面不同,创新思维是从猜测、想象出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虽然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
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锲而不舍的追求达到目标的注意力。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思维材料的来源,因此观察是创新思维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知识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深广就反映其创新能力的大小,并能直接决定创新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三、机械行业创新的方法探讨
1、研究市场开拓创新
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市场意识,创新动力不足,造成产品几十年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推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市场,从市场和客户处取得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的需求信息,通过技术创新不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产品。要求做好产品规划,开展产品创新开发和技术创新研究,以增加企业的实力、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2、资源创新
资金、信息及高水平人才是产品创新开发的基本保证。必要的资金是开展科研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的保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集中用于企业技术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等的资金需求。
市场、技术、经济及法规等信息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来源和基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加速产品创新开发的助推器。
人力资源(人及其组织)是影响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立吸引高层技求人才并让其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用人机制,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使用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实现企业的近、远期目标,建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体系(组织),实施多层次的技术开发,并有相应机构对技术开发经费的使用及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
3、开发手段创新
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大多是模仿或经验设计,设计手段落后。初级cad的应用主要在计算机绘图、改图、编制明细表等方面,而三维cad设计、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信息与电子技术等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仍然很少。造成品种单一、结构陈旧,由此带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提高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手段,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企业产品开发手段创新开辟了有效的途径。随时着以cad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深入应用,将开创崭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数字化产品设计,由此带来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的全面创新,将迎来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现代化。
4、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
一、引言
本文对产品创新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讨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几个维度和产品创新的悖论.希望纠正过于重视设计技巧.而忽视方法论研究的误区,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思考.共同探索实行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与产品创新
1.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比较权威的“创新”定义有两个:
(1)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2)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从创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所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经营则应该一切围绕产品创新展开.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2.产品创新。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所以.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开发。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是产品创新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类另外.即使对本企业而言是自主创新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别的企业已经不是原创产品.也有模型可以参考.所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少.99%以上的产品创新都属于改进创新。文献也指出很多结构性创新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就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在乎产品是自主还是改进创新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是否价廉物美.是否很好地实现了所需功能,是否带来了新的情感冲击。是否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尤其是买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目标都是实现功能创新对企业而言分为完善已有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则分为实用功能创新和情感功能创新。另外.因为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全成本、环境相容性和交货期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产品创新很多时候指的是产品的设计创新。
三、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是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在早期.产品功能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其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通过对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产品功能的相关理念主要来源于价值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具体产品结构只是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且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形态下.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然而,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市场形态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仅仅依赖产品使用功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另外,现代社会亦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产品功能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要包含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包含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功能.即形式不但要追随功能.而且要追随情感。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产品的多数用户是企业,更强调的是可靠地完成某项使用功能或具有某种特有属性。情感功能的诉求降为其次:而日用消费品的选购则与消费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四、客户需求
开发何种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才是成功的产品创新。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革命促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化。同时也改变其消费方式,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
1.客户分类。对企业而言。产品的客户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主要指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一般我们常说的消费者、顾客或客户,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使用功能要求和情感需求,如审美、价格、环境等:内部客户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采购商等,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技术、结构和设计开发周期等需求。
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都需要引起产品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相较而言,内部客户需求较易获取,需求信息的表达也比较清晰,而外部客户需求的获取难度则大的多。且外部客户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其产品需求.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因此其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研究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如不特别指明,客户即指外部客户。
2.需求获取模式和方法。确定产品客户需求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种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通过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从已有产品内部分析人手。以技术推动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和技术路线。Sony公司的奠基人AkiaMorita认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要引导用户,而不是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企业知道”。即产品设计的原始需求和构思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更好地满足已有客户需求。一般而言。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依赖技术推动模式来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如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创新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市场拉动模式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之后启动产品设计,设计的原始构思来自于市场调研的结果。现在主要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算法等技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信息的重要性,给出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等工具完成转换。对于产品的改进创新。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拉动式的客户需求获取。因为这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可以提出自己新的需求。
3.客户需求的进化日本Kano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来表示产品客户需求的进化性。如图1所示。客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三类.基本需求是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产品未实现基本需求则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规范需求与产品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产品的技术水平高。则规范需求的满意度提高。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但确实需要,对潜在需求的满足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需求会逐渐转换为规范需求,进而转变为基本需求。如轿车的空调开始阶段属于潜在需求。但随着客户对轿车的逐渐熟悉。现在空调已经成为轿车的基本配置.即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再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还属于多数轿车客户的潜在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GPS系统也会变为规范需求。
五创新的维度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就可以确定产品需要开发的相应功能,着手进行后续的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工具和理论与方法四个维度来讨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成功的途径。
1.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尤其是设计团队之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其目标是实现对设计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提高设计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开发效率。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团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设计团队的机构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产品设计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随着产品设计获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产品设计的流程从传统的串行方式变换为并行方式就需要在管理和组织制度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面对复杂性程度高的产品创新开发。有时还要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临时性的开发工作.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等业务小组等。
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性。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设计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企业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文化,不过是“一盘散沙”,就算人才再多,也必将沦于内耗.产生不了强大的合力所以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建设合作与诚信的文化,因为文化也是生产力。
2.技术创新。一般而言,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常规的技术储备创新.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时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科学原理,工程算法、材料、制造工艺和发明专利不断涌现,通过选择新的产品工作原理、工程材料和工程算法,设计师能够得到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概念.新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缩短上市时间。例如,是否可以用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支承.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陶瓷或聚合物替换正在使用的材料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有了产品创新概念后,是否能率先引入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中开发成功.同时做到最小成本也是影响产品能否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gwyoo
3.工具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方面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于网络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另外.像AutoCAD、Project等设计工具软件包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方便,都大大节省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亦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兴产品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协同地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结果的检查与修改,使产品设计工作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如基于WEB的多智能体异地协同设计等等,网络化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也是新的设计工具.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设计团队和客户的网络化互动。
4.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发达国家设计界。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化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泛设计理论和约束理论等现代设计理论都是研究的热点。对设计过程、设计本质和设计思维的探讨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设计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设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TRIZ理论极大改变了设计人员对创新的传统认识.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设计理论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设计知识获取和重复利用策略的研究都是未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仅仅热衷于技术的引进,而没有把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仅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替代图板的绘图工具.没有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指导,产品创新难以取得真正突破。